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

时间:2025-01-11 作者:GZ才子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一经验或事件的内心感受和心路历程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一

在全民依法治国的思想引领下,全国各地积极推行法治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对自己的法治意识进行反思,深入感悟依法治国的意义和价值。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对全民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了解法律是基础。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了解法律是基础。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常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身行为是否合法,尤其在涉及到法律风险的情况下,更要先行合法。同时,如果我们了解到身边有人违反了法律,我们也有责任提醒他们改正错误行为。

第三段:参与法治建设。

全民参与法治建设,不但能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更能推动社会治理和法治进程。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参与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了解并监督公共事务;在个人生活中,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守护个人和公共安全;同时,也要注意关注舆情,为社会稳定作出贡献,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段:尊重法律是信仰。

尊重法律是全民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理念。法律是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石,它的权威和尊严需要得到大家的共同维护。要成为一个有尊严的国家公民,就必须始终遵守法律,尊重司法权威,配合司法机关的公正裁判。如果我们在法律面前有违良心、弃义损众,则是对法制和公平的绝对不尊重。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没有违法乱纪的风险。

第五段:结尾。

全民依法治国,是全体国民要共同营造的法治环境和法治文明。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充分认识依法治国的内涵,积极践行依法治国的实际行动,才能实现全民法治行动的成功。希望广大公民与我一起,携手参与到全民依法治国的建设中来,共同建设一个富有法治精神和特色的、文明法治的社会。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二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时刻感受到依法治国的力量,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和价值。从法制知识学习到法律实践活动,从居民身份证办理到网上服务平台操作,依法治国贯穿我们的生活始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感悟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且为此收获了许多体会。

第一段:依法治国为国家稳定和谐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个国家的行政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如果没有一个完备、稳定并适应时代发展的法律制度,就会缺乏根本性的基础,往往效果不佳,发生各种不必要的矛盾甚至发生危机。依法治国为国家稳定和谐注入了强大动力。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实现经济发展,依法治国是必要的前提和必要手段。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法律是治国之基,只有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才能为国家提供前进的动力和保障。

第二段:依法治国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依法治国不仅为国家带来了稳定和谐的局面,还为人民提供了基本权利的保障,同时也为人民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法律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还在各种场合为公民提供了诉讼渠道,为人民保护的权利提供了有效保障。例如,购物后货物有质量问题,我们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法第37条的规定向商家要求更换;当我们遇到了人身损害的情况,我们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要求对加害人进行相应的依法惩罚。这种保障能让公民更为自信,有了充足的保障感,生活得更为美好。

第三段:学习宪法法律知识是做好依法治国工作的必要条件。

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是做好依法治国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具有责任心、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公民的必要途径。通过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法律的本质和意义,提升自己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根据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有限制甚至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传承和维护法制方面扮演着自己的社会角色。

第四段:守法用力,依法行事至关重要。

守法用力,依法行事至关重要,不仅是公民义务,更是一种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我们要做到遵纪守法、守护社会法律秩序,在生活、学习、工作、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要遵守法律。当我们发现身边有人或有单位在违反法律法规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守法用力、依法行事不仅是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是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第五段: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总有一天,我们必须要面对并解决一些具有复杂性和敏感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建立在正确的法制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必须要经常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更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逐渐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只有全社会都在尽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整个社会才能更好地保持稳定和谐,和谐之路才能走得更加坚定和稳健。

结语:

通过以上体会和感悟,我深深地明白了依法治国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在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快速变迁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失去初心和方向。以法治为先,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腾飞、社会平稳和人民繁荣。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守法用力,加强学习宪法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把生命,财产,荣耀和自由都交给法律,为和平社会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三

依宪治国是指国家在治理过程中依法依宪,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提供基本保障和对国家发展进行规范。作为一个公民,亲身感受到了依宪治国带来的好处和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与感悟,以一种连贯的五段式来表达。

首先,依宪治国给我的第一个感受是法治带来的公平与正义。宪法确保了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平等保护。通过依法办事,我找到了一个可以保护自己权利的途径。当我遇到了一起诉讼事件时,我经历了法院的审判程序。这个过程澄清了事实,并遵循了适用的法律规定。最终,裁判出了一个公正的判决。这让我深信,依宪治国为每个人提供了公平与正义的保障,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其次,依宪治国让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尊重法律的必要性。法律是一种规范行为的工具,它保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犯罪行为的处理和处罚,都是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的。我注意到,只有当每个人都尊重法律并遵循法律时,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与安全。依宪治国的实践也给我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和了解法律的机会,我曾经参加一些法治教育课程,这进一步增强了我对法律的认识与尊重。

此外,依宪治国还教会了我理性思考与依法决策。在一个法治的国家里,每个公民都有义务按照法律行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我通过依宪治国的实践体会到,我们不能盲目遵循自己的意愿,而是要以法律为准则,通过理性思考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这样我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处理各种关系。

此外,依宪治国也使我明白了法律的变革与完善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变化,法律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我看到,宪法和法律的修订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参与立法讨论,我了解到法律起草和修订的复杂过程,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大量的专业知识。通过了解这些,我更加体会到了“依宪治国”的深远意义,与国家的法治建设密切相关。

最后,依宪治国的实践让我深感国家建设不能离开宪法和法律的指引。作为一个公民,在法治的背景下,我努力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参与了一些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和教育。我相信只有当每个人都积极遵守法律,尊重法治,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与安定。

总之,依宪治国赋予了我公平与正义的意识,让我尊重法律,理性思考与依法决策,并明白法律的变革与完善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持续的实践与参与,我深感国家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我将继续努力成为一个守法公民,为国家的发展和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四

全民依法治国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提法。它要求所有公民和组织遵守法律,保护法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全民依法治国重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平性,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强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认真践行宪法和法律,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发展。

第二段:有关法律文化和公民法治素质的重要性。

法律文化和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是全民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法律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法治进程至关重要,它能够传递法律信仰、法律精神和法律文化。而公民法治素质则是构建依法治国体系的基础,它是一个国家全体公民普遍遵守法律的素质和意识。

全民依法治国可以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遵守法律的社会公民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帮助他人得到法律保障。在全民依法治国的环境下,公民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可以得到长期的保障。

在全民依法治国中,每个公民都拥有自己的政治权利,具备自由发言、自由参与政治等权利。同时,每个公民也应该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并遵守和维护法律。在公民参与和维护法律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慎重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得突破法律底线,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第五段:强调在实践中体会到全民依法治国的意义和价值。

在实践中,我们从满足自身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认识到全民依法治国的价值,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法律的巨大威力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性。全民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多年的积累和努力,也是全体公民心中的共识,只有在这样的共识下,我们才能共同推动和建设法治中国,为国家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只有通过全民依法治国,我们才能得到全面的法律保障和维护,让法律真正得到推行,让全社会真正安居乐业,促进国家健康、有序和稳定的发展。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五

依宪治国是指一个国家以宪法为根本准则,依法进行国家治理和管理。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行使权力的依据。通过依宪治国,可以保障国家法律的公正、稳定和可信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以深刻体会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下面将就这一主题展开阐述,并分享个人的心得体会感悟。

第一段: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法治至关重要。依宪治国首先要求国家机关和公民必须依法行使自身权力,保证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的相互制衡,避免权力滥用。宪法的实施能够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依宪治国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只有依法行使权力,社会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治理。

第二段:依宪治国的核心是要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不仅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还规范了国家的发展和行为。在依宪治国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宪法,自觉践行宪法的规定,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法治水平。只有将宪法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严格遵守宪法,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段:依宪治国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实施统筹协调的法治机制。法治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公信的原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构建法治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宪法解释权的独立性,完善监察和制约机制,建立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宪法的实施不受干扰,依法治国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第四段:依宪治国需要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宪法赋予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体之一,应当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正是通过广泛的参与和监督,可以减少腐败现象的存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公民也需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民主法制。

第五段:作为一名公民,在依宪治国中,我们应当时刻铭记法治的重要性和价值。依宪治国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道德。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享受法治所带来的和谐与稳定,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积极影响。依宪治国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公民,我们应当增强法治意识,自觉践行宪法,用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实践推动祖国的繁荣与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坚持依宪治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法治、公正、和谐的美好社会。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依宪治国是指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依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和精神,依法行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的一种治国理念和实践。作为一个公民,个人从年轻时起,就应该深入学习宪法法律,了解国家法律制度,尊崇法治精神。通过参与各类法制教育,我领悟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并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力量和意义。在心中,宪法被神圣而崇高地看待,对于法律,我保持着敬畏和尊重。

第二段:法治意识的重要性(250字)。

依宪治国需要每个公民都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对宪法法律的认同和遵循,是个人与法律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知。具备法治意识可以让人遵守法律、诚信守法,加强法治实践,构建和谐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需要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引导,例如,遵守交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知识产权等。同时,也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尤其对于重要的法律改革和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了解和学习,避免违法和侵权的行为。只有每个公民都具备法治意识,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更有秩序。

第三段:法治精神的实践(300字)。

法治精神是依宪治国的核心和灵魂。法治精神要求在社会治理中,公正、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要落到实处。个人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时刻保持规范的行为,不做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同时,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要有勇于维护自己权益的勇气,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应该及时求助于法律,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治精神的实践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投身于法治实践中,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人传递法治知识,共同构建更加文明、安全、和谐的社会。

第四段:法治典范的力量(300字)。

法治典范是为维护社会法治而积极参与的人。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法治典范,他们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带头宣传法律知识,是社区和社会的法制顾问等。法治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言行对于社会风气和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我们看到法治典范时,应该尊重和学习他们,向他们看齐,争做法治典范。我坚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法治典范,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法律法规的遵守,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特别是持守良好的道德信念,共同为社会法治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段:结论(200字)。

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依宪治国和法治建设,法治精神也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作为公民,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依法行事,遵守法律法规,以身作则,为社会法治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要向法治典范学习,树立法治意识,传递法治理念,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公正的法治社会。法治使个体更加自由和安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学习宪法法律,我深切认识到法律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更加坚定了我依宪治国的信心和决心。通过依宪治国,我们将迈向更加富强、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美好社会。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七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基本方略,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各项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依法治国这一话题。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如何认识和体会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呢?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与读者一起分享我的感悟和体会。

第二段: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一种基于法律的治理方式,它要求国家、政府及公民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平等,权利义务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与保障,社会公正、稳定、有序。同时,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备手段,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第三段:年轻人在依法治国中的责任和作用。

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作为历史发展的生力军,年轻人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年轻人应该认识到,遵守法律是自己应尽的公民义务,也是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还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向上,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社会实践,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法律和道义。

近年来,依法治国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反腐倡廉、扶贫济困、打击犯罪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法律的权威和威慑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也充分说明,依法治国不仅需要高效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执法机制,更需要广大公民普遍知晓法律、遵守法律,从而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只有广泛推广法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

第五段:结论。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策略。年轻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依法治国。我们应该坚信法律制度是我们推动社会进步和美好生活的基石,积极行动起来,践行法律和道义,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变得更加法治,更加强大。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依法治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优化方法、改进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八

自古以来,治国之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依宪治国作为一种理念和行为,代表着国家对宪法的尊重和遵守。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依宪治国正在成为新的治国思维和实践的主导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也深感到依宪治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利益。

首先,依宪治国为国家提供了充分的法治保障。依宪治国的首要任务就是遵守宪法,依法行政。宪法以其权威性和普适性,确立了公权力的行使范围和限制,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责,保护了公民的权益。只有在这个框架下进行治理活动,国家才能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例如,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进行了明确规定,制定了维护社会公正、促进法治建设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从而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其次,依宪治国助力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依宪治国的核心在于依法治理,遵守法律是独立自主的国家的基本条件。宪法确保了国家机关的权力合法性,规范了政府和公民的行为,在保障公民权益的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限制和规范。只有国家机关遵守法律,行使权力,才能增强公信力,使政权得到社会认可,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依宪治国的实践,有力推进了国家政权的合法性,维护了国家的政治稳定。

再者,依宪治国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利益的保障,在法治的框架下,国家可以依法维护公平正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在依宪治国中,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法治环境更加良好。这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公平的发展机会,也为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最后,依宪治国推动了国家的良好发展。依宪治国使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更加规范和透明。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法定机构和权力分工,使国家的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化。依宪治国倡导的法治精神也鼓励了创新创业,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推动了国家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在推进依宪治国的道路上,国家和人民共同享有了法治带来的成果和好处。依宪治国使国家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更加稳定和有序发展,助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也应当充分理解和遵守宪法,以身体力行,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良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九

依宪治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将宪法作为最高法律和基本法规,依据宪法约束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使和公民的行为。作为一位普通公民,我深刻认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并从中有着一些心得体会。

在实践中,依宪治国能够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和最高法规,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依宪治国的国家中,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会被侵犯,而是得到保障和尊重。比如,在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下,公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受任何干扰。这样的制度保障确保了公民能够享有自由的生活,并被视为国家机关和法律的平等主体。

另外,依宪治国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和职责,以及社会秩序的规范。依宪治国意味着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行使他们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样的体系下,国家机关和公民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不得违反宪法规定的原则和规则。这种法治的存在和有效运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为公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依宪治国还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效能。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和基本法规,对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使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不能滥用职权或推诿扯皮。这样,国家机关的决策和行为将更加合理和公正,能够更好地为公民服务。此外,依宪治国要求国家机关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价。这样,公众对国家机关的不当行为能够及时曝光,有效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和透明度。

尽管依宪治国有诸多好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宪法的解释和适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争议。宪法作为一个广泛适用的法律文书,其中的条款和原则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理解而产生争议。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权力机构或法院对宪法进行解释和适用,以确保宪法的规定能够实际落地和得到遵守。其次,依宪治国的执行力度也需要不断加强。虽然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职责,但如何确保这些规定真正得到贯彻执行是一个挑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宪法执行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法治能力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综上所述,依宪治国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并为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提供了保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也提升了国家的治理效能。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认识到依宪治国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将继续关注和参与国家法治建设,为实现依宪治国的理念做出自己的努力。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辩论赛围绕着“依宪治国”这一主题展开。依宪治国是指国家、政府和公民在行使权力和权利时遵循宪法和法律的准则。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依宪治国在辩论赛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在参与辩论赛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二段: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依宪治国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在辩论赛中,我了解到一部完善的宪法对于公民的平等、自由和尊严至关重要。只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一个健全的法治环境也能够为公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第三段:宪法规范政府权力。

除了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还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行使。在辩论赛中,我注意到,依宪治国能够有效约束政府权力,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依宪治国要求政府掌握权力,但必须依法行使,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范围。这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公正和法治进程。同时,宪法对政府的权力设立了明确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第四段:宪法保护法治精神。

依宪治国强调法治精神的普及和弘扬。在辩论赛中,我意识到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宪法是法治的重要基石,它规定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和道德准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法治能够实现规范行为、提供公正和保护人权等重要目标。宪法的普及和弘扬对于促进法治文化建设、提高社会公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第五段:结语。

在参与辩论赛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和广泛影响。依宪治国不仅为公民提供了权利保障和发展机会,也对政府权力行使和社会法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继续加强宪法的宣传和实施,加强法治意识的普及和弘扬。只有在依宪治国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法治的社会。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十一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一篇对思政课教师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该文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这篇重要文献,对于广大思政课教师进一步坚定科学信仰,讲好信仰、信念、信心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突出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论断鲜明有力,内涵丰富,讲清楚了学校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

思政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课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大学的领导体制、课程体系、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各方面工作,都应体现我国大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属性。其中,课程体系又是最重要的,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主体内容,集中承担着学校的育人功能,是各项育人工作所围绕的中心。而在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又是一类特殊重要的课程,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属性,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性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表明了“立德树人”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特殊重要性。“立德树人”是一个综合育人目标,是“立德”与“树人”的叠加与融合:一方面突出立德的优先性,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使他们学会做人;另一方面又重视树人的全面性,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树人”包含“立德”,“树人”首在“立德”,“立德”助力“树人”。学校所有课程都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但思政课由于在“立德”上直接发力,并以此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因而在立德树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最重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对此,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当前,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在高校思政课中普遍开设和高质量讲授这门课程,并进一步发挥其对各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科学结晶。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学校的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讲授知识,思政课也不例外。特别是高校思政课,不仅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向学生传播比较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但是,对思政课来说最重要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特别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或信仰。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是相同性质的文化现象,都是人内心世界的意识倾向和精神力量,对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起着支撑和引导作用。相比而言,价值观念比较宽泛,而理想信念更为聚焦。因而,人们往往用理想信念来指称最核心特别是最高层的价值观念。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或信仰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加需要青年人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并结合青年群体进行了理论阐述。他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正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铸魂育人”的高度去理解、把握和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更加突出政治意识,更加强调理想信念。如果说“立德”的内容十分广泛,体现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全面要求,“铸魂”则更加聚焦于人的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因此,思政课不仅要讲知识,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相应知识,还要讲价值观,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讲价值观,还要讲信仰观,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认识和价值、知识和信仰的关系。要以价值性为导向和引领,以知识性为载体和途径,并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要善于将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融入知识传授之中,就像将盐融入食物之中一样,用心制作出可口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情感的熏陶,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信仰不是一种关于外部客体的纯粹认识现象,而是内在地包含有主体的人格成分。只有讲信仰的人自己有信仰,才能使信仰人格化,从抽象道理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化存在,使信仰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想担当起“讲信仰”的重任,向学生传递信仰,自己首先要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就是这个意思。总书记还提出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并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更加说明了教师自身信仰在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如果说“师”是人格魅力,“道”是真理魅力,那么真理魅力需要人格魅力来衬托和支撑。如果思政课教师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他就不能讲好思政课,也就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师只有自身信仰坚定、旗帜鲜明,在讲信仰时才真正能做到理直气壮,真气充盈,体现出信仰的感染力。信仰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和深层情感的真理。信仰的传递不仅需要从理智上讲道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热情感染,最好是理智与热情有机结合。那么,热情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来自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来自基于信仰的真情。而真情的自然流露是最能感染人的。感情不能假装,假装的热情总是苍白无力的,瞒不住任何人。数百万年的社会交往,已经使人进化形成了敏锐的情感感知能力。面对真实的感情,人们总是受到触动,而对于假装的感动则不会有真正的共鸣。只有内心有真实的信仰,才能把信仰课程讲得声情并茂、合情合理、入耳入心。否则,不论知识如何渊博、辩才怎样无碍,都是不能真正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

应该充分肯定,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们正是通过听教师的授课,以及与教师更多的接触,来不断接受老师影响的。从近年来各种观察和调查情况看,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和教学效果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特别是涌现出一大批又红又专的思政课名师,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也有个别人,并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国家也缺乏深厚感情,不能理直气壮地讲授思政课,甚至提到党和国家时语带嘲讽,对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起着一种消解作用。这种没有信仰的人,绝不是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一旦形成信仰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自觉维护和不断加强自身信仰的修养过程。这是由信仰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由社会生活的变动所决定的。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一些预料不到的事件的发生,经常会冲击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信仰。思政课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作为有信仰的人,思政课教师要细心呵护和滋养自己的信仰,并在社会生活的变动甚至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磨砺自己的信仰。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强化和深化自己的信仰,使自己在信仰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成熟。

思政课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坚定的信仰,而且还要讲好信仰的道理。“让有信仰者讲信仰”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有信仰,二是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信仰。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而且是这种信仰的传播者。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讲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道理和学理,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

首先,要讲清科学信仰或正确理想信念的内容。对于学生经常询问的“正确理想信念究竟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这些最起码的问题,必须讲清楚。在当今中国,我们所说的正确理想信念或者科学信仰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三个方面各自都有丰富内涵,同时又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真正从学理上讲清正确信仰是什么的道理。

其次,要讲清楚正确理想信念的性质和优越性。我们的信仰不是一般的信仰,更不是类似宗教那样的信仰,而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社会政治信仰,它与宗教迷信有着根本不同。这样的信仰并不要求盲目相信,而是启迪人们理性思考,最终得到科学的结论。因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不能仅靠人格魅力的感染,还要靠科学魅力的说服。同时,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人民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信仰,我们不是为神灵献身,而是为人民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种人民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还具有实践性,是致力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信仰,它注重的不是信仰者个人内心的解脱和心理的平衡,而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不断发展;它强调的不是个人忏悔和心性修炼,而是按照世界本身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和改造人自身,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

最后,还要讲清楚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路径和方法。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多种途径,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还要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和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二是要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政治信仰。三是要加强自我修养,经常在学习、生活和思想进步上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胸怀。有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总觉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太过于高大上,离我们挺远,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觉得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很近呢?”我想,可以这样回答:当青年们习惯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的时候,习惯于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整体上看问题时,就会发现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越来越近了。同时也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开始在自己心里萌芽和扎根了。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十二

党的以来,同志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立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等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推向了新的高度,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治国方略论。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治好国理好政、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政权、管理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经济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和xx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此作出全面部署。同志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坚持治国理政的这“两个基本”,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实践探索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同当代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我们党之所以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既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基于理性思考和实践需要。同志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远考虑,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既是立足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

人民主体论。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当然是治国理政和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法治的本质是保障人民幸福安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也是依法治国要实现的目标。党的xx届四中全会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规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我国法治的民主性和人民性,体现了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在立法方面,推进民主立法,完善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使立法充分体现民意。在执法方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在司法方面,推进司法改革,实现公正司法,“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守法方面,推进全民守法,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宪法权威论。

人民主权原则和人民主体地位,必然要求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的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和至上地位,成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总规矩,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总规范总依据。我国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人民与国家、中央与地方、人大与“一府两院”等最重要的政治关系,而且明确规定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规定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实践证明,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同志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切实在宪法实施和监督上下功夫。”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要不断提高宪法意识,从思想上充分认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推进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完善全国人大及其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背景下,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改革举措必须符合宪法法律,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良法善治论。

良法善治是治国理政和依法治国的理想境界。用现代政治学的话语来表述,良法就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其中主要是法律制度体系;善治就是运用国家法律和制度管理国家、治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过程和结果。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与基础。国家要善治,须先有良法。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而是要求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成熟定型的良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创制良法,就是国家制定和形成一整套体现良法要求的制度体系尤其是法律制度体系。同志对当下中国制定良法的基本要求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善治是良法的有效贯彻实施,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善治就是要把良好的宪法法律付诸实施,把表现为法律规范的各种制度执行运行好,公正合理高效地用于治国理政,通过法治卓有成效的运行实现良法的价值追求。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么,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应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依法治权论。

依法治国必须依法治权。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志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

反腐必须治权,治权必靠法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治国就是要以制度规范权力、以民主监督权力,建立并完善以法律控制权力、以权力和权利制约权力的制度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腐败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增加权力腐败的成本。依法治国就是要通过依法治权、依法治官,破解绝对权力的神话,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用法律和制度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同志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我们要把厉行法治作为规范制约权力的治本之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真正做到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只有通过制度和法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公平正义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是法治的灵魂。同志指出:“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应更加注重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功能,更加重视发挥法治的社会价值评判导向和社会行为圭臬的基本功能,把公众对于公平正义的利益需求纳入法治轨道。二要通过科学立法,将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利益需求尽可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转化为法律意义上的公平正义。三要通过公平公正的实体法,合理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和利益、科学配置各类权力与责任,实现实体内容上的分配正义;通过民主科学有效的程序法,制定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程序规则,从程序法上来配置资源、平衡利益、协调矛盾、缓解冲突,实现程序规则上的公平正义。

法治系统论。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在顶层设计上把依法治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统筹考虑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和各个方面,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够得到全面有效推进。在依法治国的实践进程中,要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价值、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文化整合起来,把依宪治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军、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统一起来,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有效护法统一起来,把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系统整合法治的各个要素,全面畅通法治的各个环节,综合发挥法治的各种功能,形成法治建设的良好格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我们要科学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党法关系论。

党法关系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根本的区别。

在党法关系上,同志有许多重要观点:其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所谓“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其三,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政策是国家法律的先导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据和执法、司法的重要指导。党的政策成为国家法律后,实施法律就是贯彻党的意志,依法办事就是执行党的政策。其四,坚持党的领导,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要做到“三统一”: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做到“四善于”: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十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这部著作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最新成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认真学、刻苦学,做到学以致用、积极践行。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举措,聚焦学懂弄通做实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把其中蕴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握深、把握准。要强化理论武装,把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整体系统学、一体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准确掌握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区政协将积极开展多形式、分层次的学习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区政协工作中结出丰硕成果。

认识跟进就是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旗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系统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拨开迷雾、把准方向、寻找出路。

在学习跟进、认识跟进的基础上,要做到行动跟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升。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神实质的最终目的是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出实效。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提供的方法论的指导是解决现实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武器。面对复杂的各种工作局面,只有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际,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科学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理论只有转化为现实行动才能拥有改造社会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是符合认识实践规律的。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原原本本学、系统全面学、持续深入学,推动党的科学理论多出实践成果。坚持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精神,乘势而上书写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开启区政协工作新局面。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一篇对思政课教师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该文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这篇重要文献,对于广大思政课教师进一步坚定科学信仰,讲好信仰、信念、信心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突出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论断鲜明有力,内涵丰富,讲清楚了学校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

思政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课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大学的领导体制、课程体系、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各方面工作,都应体现我国大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属性。其中,课程体系又是最重要的,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主体内容,集中承担着学校的育人功能,是各项育人工作所围绕的中心。而在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又是一类特殊重要的课程,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属性,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性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表明了“立德树人”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特殊重要性。“立德树人”是一个综合育人目标,是“立德”与“树人”的叠加与融合:一方面突出立德的优先性,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使他们学会做人;另一方面又重视树人的全面性,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树人”包含“立德”,“树人”首在“立德”,“立德”助力“树人”。学校所有课程都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但思政课由于在“立德”上直接发力,并以此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因而在立德树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最重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对此,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当前,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在高校思政课中普遍开设和高质量讲授这门课程,并进一步发挥其对各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科学结晶。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学校的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讲授知识,思政课也不例外。特别是高校思政课,不仅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向学生传播比较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但是,对思政课来说最重要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特别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或信仰。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是相同性质的文化现象,都是人内心世界的意识倾向和精神力量,对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起着支撑和引导作用。相比而言,价值观念比较宽泛,而理想信念更为聚焦。因而,人们往往用理想信念来指称最核心特别是最高层的价值观念。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或信仰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加需要青年人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并结合青年群体进行了理论阐述。他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正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铸魂育人”的高度去理解、把握和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更加突出政治意识,更加强调理想信念。如果说“立德”的内容十分广泛,体现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全面要求,“铸魂”则更加聚焦于人的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因此,思政课不仅要讲知识,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相应知识,还要讲价值观,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讲价值观,还要讲信仰观,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认识和价值、知识和信仰的关系。要以价值性为导向和引领,以知识性为载体和途径,并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要善于将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融入知识传授之中,就像将盐融入食物之中一样,用心制作出可口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情感的熏陶,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信仰不是一种关于外部客体的纯粹认识现象,而是内在地包含有主体的人格成分。只有讲信仰的人自己有信仰,才能使信仰人格化,从抽象道理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化存在,使信仰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想担当起“讲信仰”的重任,向学生传递信仰,自己首先要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就是这个意思。总书记还提出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并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更加说明了教师自身信仰在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如果说“师”是人格魅力,“道”是真理魅力,那么真理魅力需要人格魅力来衬托和支撑。如果思政课教师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他就不能讲好思政课,也就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师只有自身信仰坚定、旗帜鲜明,在讲信仰时才真正能做到理直气壮,真气充盈,体现出信仰的感染力。信仰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和深层情感的真理。信仰的传递不仅需要从理智上讲道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热情感染,最好是理智与热情有机结合。那么,热情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来自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来自基于信仰的真情。而真情的自然流露是最能感染人的。感情不能假装,假装的热情总是苍白无力的,瞒不住任何人。数百万年的社会交往,已经使人进化形成了敏锐的情感感知能力。面对真实的感情,人们总是受到触动,而对于假装的感动则不会有真正的共鸣。只有内心有真实的信仰,才能把信仰课程讲得声情并茂、合情合理、入耳入心。否则,不论知识如何渊博、辩才怎样无碍,都是不能真正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

应该充分肯定,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们正是通过听教师的授课,以及与教师更多的接触,来不断接受老师影响的。从近年来各种观察和调查情况看,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和教学效果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特别是涌现出一大批又红又专的思政课名师,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也有个别人,并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国家也缺乏深厚感情,不能理直气壮地讲授思政课,甚至提到党和国家时语带嘲讽,对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起着一种消解作用。这种没有信仰的人,绝不是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一旦形成信仰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自觉维护和不断加强自身信仰的修养过程。这是由信仰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由社会生活的变动所决定的。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一些预料不到的事件的发生,经常会冲击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信仰。思政课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作为有信仰的人,思政课教师要细心呵护和滋养自己的信仰,并在社会生活的变动甚至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磨砺自己的信仰。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强化和深化自己的信仰,使自己在信仰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成熟。

思政课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坚定的信仰,而且还要讲好信仰的道理。“让有信仰者讲信仰”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有信仰,二是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信仰。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而且是这种信仰的传播者。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讲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道理和学理,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

首先,要讲清科学信仰或正确理想信念的内容。对于学生经常询问的“正确理想信念究竟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这些最起码的问题,必须讲清楚。在当今中国,我们所说的正确理想信念或者科学信仰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三个方面各自都有丰富内涵,同时又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真正从学理上讲清正确信仰是什么的道理。

其次,要讲清楚正确理想信念的性质和优越性。我们的信仰不是一般的信仰,更不是类似宗教那样的信仰,而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社会政治信仰,它与宗教迷信有着根本不同。这样的信仰并不要求盲目相信,而是启迪人们理性思考,最终得到科学的结论。因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不能仅靠人格魅力的感染,还要靠科学魅力的说服。同时,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人民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信仰,我们不是为神灵献身,而是为人民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种人民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还具有实践性,是致力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信仰,它注重的不是信仰者个人内心的解脱和心理的平衡,而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不断发展;它强调的不是个人忏悔和心性修炼,而是按照世界本身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和改造人自身,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

最后,还要讲清楚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路径和方法。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多种途径,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还要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和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二是要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政治信仰。三是要加强自我修养,经常在学习、生活和思想进步上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胸怀。有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总觉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太过于高大上,离我们挺远,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觉得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很近呢?”我想,可以这样回答:当青年们习惯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的时候,习惯于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整体上看问题时,就会发现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越来越近了。同时也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开始在自己心里萌芽和扎根了。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提到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特别是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在人心上、落到实际处,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召开全国政协系统理论研讨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果。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建立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创设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行职能全过程。我们要牢牢扭住中心环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组织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切实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比如,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关于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等等。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全国政协连续三年把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工作重点,锚定“三区三州”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接力建言、跟踪推进。在抗疫斗争中,全国政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等议政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抓社会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白色污染防治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谋划、来展开。要适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形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等的更高要求作出贡献。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时,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方案》,提出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10个方面制度,目前已制定或修订包括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专门委员会通则等62项制度,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界别协商的办法等。我们要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规划,薄弱的就加强,不足的就改进,缺失的就制定,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人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比如,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方略,又对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提出明确要求;既阐明了新发展理念,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阐述,又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政策指导,充分体现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内在品格。

实践既包括常规实践,也包括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作为更高层次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十三届全国政协坚持继承发展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建立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制度,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中央对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使政协工作更好跟上时代发展。重视理论创新,紧扣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制度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性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上升为制度规范。重视工作创新,围绕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信息化发展等,推进工作载体、手段和形式创新,使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常做常新,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10月,“青年学习汇”第18期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分享交流活动举行,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员青年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团员青年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开展学习研讨。

在现场交流活动中,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黄仁宗作主题分享。他谈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加快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编辑出版的,编辑出版第三卷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激扬人民奋斗实践、展示新时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面向理论发展、面向人民大众、面向国际社会,既系统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又注重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具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意义的思想观点,守正创新形成了领袖著作编辑工作的新理念新体例新规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伟大奋斗实践的生动写照,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权威著作,是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鲜明昭示,是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创未来的鲜活读本。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之学也是信仰之学,是时代之学也是终身之学,要以更高政治站位、更长历史纵深、更宽战略视野深化理解认识、吃透精髓要义,用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指导各方面实际工作。他交流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深感讲话立意深刻、语重心长,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出了科学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党员干部治理能力“一体两面”,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微观基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包含的“七种能力”是一个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政治能力处在第一位,是最根本、最核心、带有统摄性质的能力。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作为服务国家和社会治理今天的生力军、明天的主力军,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更加自觉学思想、悟思想,不断锤炼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起而行之、担当使命上干在实处,在解决实际问题、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上走在前列。中央网信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青年在现场与主讲人交流互动。各部门团组织负责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70余人参加现场交流。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团员青年,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参加培训班进行学习,在微信群进行讨论,撰写体会文章进行深入思考,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地学习。大家深刻认识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实现,当前首要的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一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并运用到实践当中,真正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当作责任来担当,当作习惯来培养,逐篇逐段逐句,精研深钻熟记,戒懒戒碎戒浮,努力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大家一致表示,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牢固树立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意识,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切实提高“七种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的学习,我在折服于习总书记的领导风范与治国智慧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我也开启了一段关于如何更好的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有力推进妇联工作的思考之旅。下面是我一些粗浅的学习心得,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阐述了中国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大势,介绍了总书记主持制定的宏伟改革蓝图,介绍了他有关治国的许多观点,包括关于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外交方针、国防建设、群众路线、反腐倡廉等许多问题,对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都极具参考价值。读此书,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庄严使命。作为一名妇联干部,做好新时期的妇联工作,必须牢记妇联组织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必须清醒地、准确地把握和了解妇女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为她们办实事,办好事,引导广大妇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贡献巾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伟大的理论一经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将变成推动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只要我们真正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更好的发挥妇联系统的优势,为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今人期盼的壮丽中国梦,一定会在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9月11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娄勤俭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小敏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燕文、陈震宁,副主任许仲梓、邢春宁、刘捍东、魏国强、曲福田和秘书长陈蒙蒙参加会议。

学习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同志领学,部分专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通过研读原著和交流体会,大家对蕴含其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思想认识有了新提升,思路举措有了新拓展,一致表示要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务实举措,奋力开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李小敏在交流结束时指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认识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既有一脉相承的贯通与坚守,又有与时俱进的深化与拓展,在全面系统学习中一体把握、一体贯彻,真正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进一步提高运用新思想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自觉性,进一步激发以新思想为指引、创造性做好人大工作的能动性,进一步增强把新思想落细落地、更好服务全省大局的实效性,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多人大贡献。

会议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相关部署要求。会议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立足本职、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把新时代地方人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六专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有3篇文章共25页,通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围绕如何统一思想认识、奋力担当作为、运用宝贵经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于党员干部抓好理论武装、拿出改革实招、加强作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加油鼓劲作用。反复研读第六专题文章就会发现,学好用好该专题要善于抓住三个“点”。

以统一思想认识为“着眼点”,善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本专题第一篇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纵观这五个方面,其“着眼点”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就要必须深刻认识到,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令行禁止,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履职尽责。

以奋力担当作为为“着力点”,拿出全面深化改革实招。在本专题第二篇文章《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中,分七个小段节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6日至2019年11月26日期间的重要讲话,通篇围绕如何深化改革工作进行论述。作为党员干部,越是在改革到了攻坚克难之际,越要以奋力担当作为“着力点”,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和懒惰。要进一步坚定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的必胜信心,敢于向前推进,勇于实干担当。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保持定力,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不务虚功,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招、硬招,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致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夙兴夜寐,勤奋工作,务求必胜。

以用好宝贵经验为“侧重点”,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在本专题第三篇文章《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中,突出强调“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文章还从九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宝贵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我们开展工作的启示。学经验的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党员干部要以学好宝贵经验为“侧重点”,通过系统研读和思考,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和求真务实作风,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筑牢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的思想防线,以过硬的作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理论学习,应该常学常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对年轻干部提出要求,强调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权威著作。我们年轻干部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我们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真本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第三卷还以全新的视野,缜密的逻辑,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年轻干部,必须全面系统学习这些理论,把握理论高度,提升党性修养。要坚持横向和纵向结合,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一并学习领会,同时要纵向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以及上级重要会议精神,不断进行融会贯通。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上,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第三卷中,字里行间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开篇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并且,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等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防控疫情、救治患者,充分体现了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为民情怀,坚持将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开展基层调研,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上学、就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民之所难、民之所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卷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对于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尤其需要认真深入学习把握。比如,第三卷多次提及“精准”,精准方法论也广泛运用于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治理、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作为基层干部,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杂工作局面,必须用好精准方法论,定期对工作进行精确梳理,准确辨别工作轻重缓急,确保每项工作精准高效。再如,统筹协调法。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充分用好统筹协调法,学会并联工作、十指弹钢琴,从而推动工作综合协调高效开展。此外,书中还论述了“关键少数法”“调查研究法”“问题导向法”等等,这些方法论纬度广、作用深,对基层的实际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和把握。

透过第三卷,随处可见总书记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力度。从近段时间总书记的足迹也能印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就是在这样日理万机的繁重工作中,总书记坚持深入调研、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经济社会工作,深入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等,听取基层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都要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工作精神,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发展。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激情,认真研判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秉承“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抢抓四季度,夺取双胜利。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十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第三卷中,我们不仅能找到指针、找到差距,更找到方法、找到路径,从中汲取思想力量、实践力量,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阳泉市郊区李家庄乡汽车产业党建联盟副书记、天元比亚迪总经理廉俊刚对记者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前进的信心,这些年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是为我们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廉俊刚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们企业也遵从指示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

天元集团是一家阳泉市土生土长的家电销售民营企业。近年来,天元集团积极响应各级号召,投身环保产业,建立了天元绿环公司挖掘“城市矿产”,开展废旧家电回收,将塑料、钢铁等回收利用,对一些有害物质进行妥善处理。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销售、报废汽车回收等产业的不断壮大,让天元集团收获绿色环保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可观的利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企业发展了,就更得回馈社会,造福群众。今年7月,咱们郊区李家庄乡成立了汽车产业党建联盟,通过企企联建、村企联建等方式,不仅增强了党建引领,也为我们搭建了回馈社会的平台。过去,天元集团每年都会资助近2000名贫困学生,现在27家汽车销售企业组成了汽车产业党建联盟,就有了更大的力量,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了。”谈及未来,廉俊刚信心十足。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十五

个人是一个汉语词语,别称个体,一般指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中的特定的主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个人感悟十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这部著作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最新成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认真学、刻苦学,做到学以致用、积极践行。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举措,聚焦学懂弄通做实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把其中蕴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握深、把握准。要强化理论武装,把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整体系统学、一体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准确掌握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区政协将积极开展多形式、分层次的学习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区政协工作中结出丰硕成果。

认识跟进就是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旗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系统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拨开迷雾、把准方向、寻找出路。

在学习跟进、认识跟进的基础上,要做到行动跟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升。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神实质的最终目的是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出实效。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提供的方法论的指导是解决现实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武器。面对复杂的各种工作局面,只有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际,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科学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理论只有转化为现实行动才能拥有改造社会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是符合认识实践规律的。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原原本本学、系统全面学、持续深入学,推动党的科学理论多出实践成果。坚持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精神,乘势而上书写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开启区政协工作新局面。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是第三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其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对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组织部门带头学习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既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更是干事之基、成事之要。

学习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首先应把握好“四个之新”。

一是深刻领会主线之新,以新思想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增强组织工作的政治性。

二是深刻领会内涵之新,把握组织建设、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规律,增强组织工作的科学性。

三是深刻领会体系之新,把握“一个重点、两个着力”全新布局,增强组织工作的系统性。四是深刻领会要求之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增强组织工作的实效性。

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关键要做到“四个着力”。

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政治建设与组织工作、有声有色与走心入心、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有机融合,推动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突出组织体系建设这个重点,着力推动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一贯到底。以换届为契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强地方党委这个“中间段”;以“五聚焦五落实”为抓手,深化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试点,打通基层党组织这个“最后一公里”。

三是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培育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执政骨干。深化运用“五突出五强化”机制,认真落实“三项机制”,改进综合考核,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支撑,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把人才强省战略作为第一战略,以“五坚持五提升”为统揽,聚焦“高精尖缺”,深化人才工程,创新人才政策,创优人才环境,逐步打造全球人才高地。

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的学习,我在折服于习总书记的领导风范与治国智慧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我也开启了一段关于如何更好的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有力推进妇联工作的思考之旅。下面是我一些粗浅的学习心得,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阐述了中国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大势,介绍了总书记主持制定的宏伟改革蓝图,介绍了他有关治国的许多观点,包括关于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外交方针、国防建设、群众路线、反腐倡廉等许多问题,对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都极具参考价值。读此书,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庄严使命。作为一名妇联干部,做好新时期的妇联工作,必须牢记妇联组织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必须清醒地、准确地把握和了解妇女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为她们办实事,办好事,引导广大妇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贡献巾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伟大的理论一经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将变成推动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只要我们真正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更好的发挥妇联系统的优势,为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今人期盼的壮丽中国梦,一定会在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上海师范大学党委紧紧围绕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结合学校实际,通过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主题党日学习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引导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党员干部的奋斗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邀请市委讲师团成员、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作辅导报告,从“深刻理解第三卷出版的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系统把握第三卷的总体框架和主要特色”“深入学习第三卷的几个重大论断”“在学懂弄通做实第三卷精神上下功夫”四个方面解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引导党员干部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和“四史”学习教育党支部工作联系点的要求,认真参加所在党支部和联系点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带头分享学习体会。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加强化党的意识,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校392个基层党支部举行主题党日活动,召开专题学习交流会,组织6000余名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交流会上,每位党员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一篇文章在专题学习交流会上进行分享,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研读心得和学习体会。党员教师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一体学习、一体领会。全校党员教师纷纷表示,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理论学习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上海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等,作出师大更大贡献。

学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依托上海师大智慧校园企业号平台,组织开展网上知识竞赛。竞赛题目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突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重要文章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在自学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自测,实现检验学习情况,促进提高的目的。同时,学校将支部党员参加知识竞赛的相关情况纳入党支部“战斗堡垒指数”排行榜,引导党员干部全面学、深入学、系统学,激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奋力做好学校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第三卷中,我们不仅能找到指针、找到差距,更找到方法、找到路径,从中汲取思想力量、实践力量,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阳泉市郊区李家庄乡汽车产业党建联盟副书记、天元比亚迪总经理廉俊刚对记者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前进的信心,这些年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是为我们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廉俊刚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们企业也遵从指示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

天元集团是一家阳泉市土生土长的家电销售民营企业。近年来,天元集团积极响应各级号召,投身环保产业,建立了天元绿环公司挖掘“城市矿产”,开展废旧家电回收,将塑料、钢铁等回收利用,对一些有害物质进行妥善处理。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销售、报废汽车回收等产业的不断壮大,让天元集团收获绿色环保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可观的利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企业发展了,就更得回馈社会,造福群众。今年7月,咱们郊区李家庄乡成立了汽车产业党建联盟,通过企企联建、村企联建等方式,不仅增强了党建引领,也为我们搭建了回馈社会的平台。过去,天元集团每年都会资助近2000名贫困学生,现在27家汽车销售企业组成了汽车产业党建联盟,就有了更大的力量,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了。”谈及未来,廉俊刚信心十足。

根据机关党支部的要求,我通过集体学、自己学和读原文、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相关资料,其中习总书记于2016年10月21日发表的一份讲话《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卷第47页至58页)尤其让我感慨万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最集中的展示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体现。我们从先辈手中接过永垂不朽的精神和信仰,必定坚持把今天、未来的路好好走下去。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因为,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无论什么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长征的过程,也是以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过程。今天,我们要走的新长征路,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不忘初心,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有党和国家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在大路的方向上才不会迷惘。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首要事项为公。公事听党指挥,坚持学习正确的理论,融入工作生活。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灵魂。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活学活用,在实践中不断与工作生活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成为指导工作和生活的理论源泉,最终把事情做好。现在,中国经济强大,国力雄厚,正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发展、繁荣、强盛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工作于生活方方面面,我们努力向伟人的思想靠齐,也必将不断脚踏实地完成一个有一个的工作。工作和生活,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完成,就是最好的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民群众形成了紧密的鱼水关系,并把它作为一项政治制度贯彻执行了下来。在长征过程中,自然环境恶劣,信息不畅,并且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国共产党人最终能够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当时脱离了群众,是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的。因此,作为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尽心尽职为人民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关系你我他千家万户。我为人民,人民有我,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才能对得起党和国家的教导,这个宗旨,是我事业的力量源泉。

在时代中,找到一条正确发展的道路非常不易。我们这一代人,肩负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任何徨犹豫都是要不得的,只能白白浪费青春。当然,在前进过程中,我的工作、生活各方面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其难度、其阻力,不会比80年前的长征少,但只要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将克服一切困难,走好时代给予的这条新的长征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六专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有3篇文章共25页,通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围绕如何统一思想认识、奋力担当作为、运用宝贵经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于党员干部抓好理论武装、拿出改革实招、加强作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加油鼓劲作用。反复研读第六专题文章就会发现,学好用好该专题要善于抓住三个“点”。

以统一思想认识为“着眼点”,善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本专题第一篇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纵观这五个方面,其“着眼点”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就要必须深刻认识到,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令行禁止,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履职尽责。

以奋力担当作为为“着力点”,拿出全面深化改革实招。在本专题第二篇文章《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中,分七个小段节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6日至2019年11月26日期间的重要讲话,通篇围绕如何深化改革工作进行论述。作为党员干部,越是在改革到了攻坚克难之际,越要以奋力担当作为“着力点”,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和懒惰。要进一步坚定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的必胜信心,敢于向前推进,勇于实干担当。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保持定力,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不务虚功,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招、硬招,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致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夙兴夜寐,勤奋工作,务求必胜。

以用好宝贵经验为“侧重点”,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在本专题第三篇文章《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中,突出强调“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文章还从九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宝贵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我们开展工作的启示。学经验的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党员干部要以学好宝贵经验为“侧重点”,通过系统研读和思考,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和求真务实作风,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筑牢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的思想防线,以过硬的作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一篇对思政课教师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该文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这篇重要文献,对于广大思政课教师进一步坚定科学信仰,讲好信仰、信念、信心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突出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论断鲜明有力,内涵丰富,讲清楚了学校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

思政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课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大学的领导体制、课程体系、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各方面工作,都应体现我国大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属性。其中,课程体系又是最重要的,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主体内容,集中承担着学校的育人功能,是各项育人工作所围绕的中心。而在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又是一类特殊重要的课程,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属性,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性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表明了“立德树人”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特殊重要性。“立德树人”是一个综合育人目标,是“立德”与“树人”的叠加与融合:一方面突出立德的优先性,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使他们学会做人;另一方面又重视树人的全面性,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树人”包含“立德”,“树人”首在“立德”,“立德”助力“树人”。学校所有课程都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但思政课由于在“立德”上直接发力,并以此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因而在立德树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最重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对此,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当前,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在高校思政课中普遍开设和高质量讲授这门课程,并进一步发挥其对各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科学结晶。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学校的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讲授知识,思政课也不例外。特别是高校思政课,不仅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向学生传播比较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但是,对思政课来说最重要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特别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或信仰。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是相同性质的文化现象,都是人内心世界的意识倾向和精神力量,对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起着支撑和引导作用。相比而言,价值观念比较宽泛,而理想信念更为聚焦。因而,人们往往用理想信念来指称最核心特别是最高层的价值观念。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或信仰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加需要青年人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并结合青年群体进行了理论阐述。他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正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铸魂育人”的高度去理解、把握和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更加突出政治意识,更加强调理想信念。如果说“立德”的内容十分广泛,体现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全面要求,“铸魂”则更加聚焦于人的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因此,思政课不仅要讲知识,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相应知识,还要讲价值观,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讲价值观,还要讲信仰观,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认识和价值、知识和信仰的关系。要以价值性为导向和引领,以知识性为载体和途径,并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要善于将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融入知识传授之中,就像将盐融入食物之中一样,用心制作出可口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情感的熏陶,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信仰不是一种关于外部客体的纯粹认识现象,而是内在地包含有主体的人格成分。只有讲信仰的人自己有信仰,才能使信仰人格化,从抽象道理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化存在,使信仰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想担当起“讲信仰”的重任,向学生传递信仰,自己首先要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就是这个意思。总书记还提出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并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更加说明了教师自身信仰在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如果说“师”是人格魅力,“道”是真理魅力,那么真理魅力需要人格魅力来衬托和支撑。如果思政课教师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他就不能讲好思政课,也就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教师只有自身信仰坚定、旗帜鲜明,在讲信仰时才真正能做到理直气壮,真气充盈,体现出信仰的感染力。信仰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和深层情感的真理。信仰的传递不仅需要从理智上讲道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热情感染,最好是理智与热情有机结合。那么,热情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来自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来自基于信仰的真情。而真情的自然流露是最能感染人的。感情不能假装,假装的热情总是苍白无力的,瞒不住任何人。数百万年的社会交往,已经使人进化形成了敏锐的情感感知能力。面对真实的感情,人们总是受到触动,而对于假装的感动则不会有真正的共鸣。只有内心有真实的信仰,才能把信仰课程讲得声情并茂、合情合理、入耳入心。否则,不论知识如何渊博、辩才怎样无碍,都是不能真正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

应该充分肯定,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们正是通过听教师的授课,以及与教师更多的接触,来不断接受老师影响的。从近年来各种观察和调查情况看,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和教学效果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特别是涌现出一大批又红又专的思政课名师,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也有个别人,并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国家也缺乏深厚感情,不能理直气壮地讲授思政课,甚至提到党和国家时语带嘲讽,对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起着一种消解作用。这种没有信仰的人,绝不是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一旦形成信仰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自觉维护和不断加强自身信仰的修养过程。这是由信仰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由社会生活的变动所决定的。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一些预料不到的事件的发生,经常会冲击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信仰。思政课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作为有信仰的人,思政课教师要细心呵护和滋养自己的信仰,并在社会生活的变动甚至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磨砺自己的信仰。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强化和深化自己的信仰,使自己在信仰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成熟。

思政课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坚定的信仰,而且还要讲好信仰的道理。“让有信仰者讲信仰”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有信仰,二是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信仰。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而且是这种信仰的传播者。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讲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道理和学理,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

首先,要讲清科学信仰或正确理想信念的内容。对于学生经常询问的“正确理想信念究竟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这些最起码的问题,必须讲清楚。在当今中国,我们所说的正确理想信念或者科学信仰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三个方面各自都有丰富内涵,同时又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真正从学理上讲清正确信仰是什么的道理。

其次,要讲清楚正确理想信念的性质和优越性。我们的信仰不是一般的信仰,更不是类似宗教那样的信仰,而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社会政治信仰,它与宗教迷信有着根本不同。这样的信仰并不要求盲目相信,而是启迪人们理性思考,最终得到科学的结论。因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不能仅靠人格魅力的感染,还要靠科学魅力的说服。同时,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人民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信仰,我们不是为神灵献身,而是为人民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种人民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还具有实践性,是致力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信仰,它注重的不是信仰者个人内心的解脱和心理的平衡,而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不断发展;它强调的不是个人忏悔和心性修炼,而是按照世界本身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和改造人自身,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

最后,还要讲清楚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路径和方法。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多种途径,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还要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和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二是要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政治信仰。三是要加强自我修养,经常在学习、生活和思想进步上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胸怀。有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总觉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太过于高大上,离我们挺远,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觉得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很近呢?”我想,可以这样回答:当青年们习惯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的时候,习惯于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整体上看问题时,就会发现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越来越近了。同时也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开始在自己心里萌芽和扎根了。

三年前,我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结合这三年来走过的路,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实践历程和心路历程相互交织,由衷地感到,正是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正是由与时俱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路,我们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新境界。

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重要论述的学习,聚焦县乡村在“十四五”期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可归纳为四条: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二是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三是注重分类施策,“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四是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坚决防范各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县乡村在建设发展中创造了“苏南模式”等先进经验,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中也应当积极探索、走在前列。

对县城来说,关键要做好“融、转、补、防”四篇文章。“融”,就是深度融入都市圈和城市群,努力与中心城市形成“同城效应”。“转”,就是深入推进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努力在产业链集群发展中“精准卡位”。“补”,就是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等功能短板,努力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有的还要满足吸引国际人才的需要。“防”,就是切实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努力增强发展的韧劲和抗风险能力。

现代化的江苏乡村应当是面向未来百年的乡村,是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融为一体的乡村,既有传统的自然生态之美、又有现代文明之美,既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美好家园,也是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乐园。

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推进乡村和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循环流动;要分类精准施策,推动乡村各展所长、特色发展;要增强内生动力,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载体平台的建设,大力促进创新创业,把乡村的美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前两卷一脉相承,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为党员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宝典”“鲜活教材”“营养套餐”。下面,我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谈谈自己在机关党建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使命任务和重点工作举措,科学回答了机关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掌握着“印把子”“笔杆子”“刀把子”“钱袋子”“官帽子”,都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无论是党委工作部门,还是政府工作部门,或是群团组织,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都不是单纯的业务机关,任何时候讲政治都是第一位的要求。特别是县直机关作为全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排头兵”,必须始终牢记,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不行的。

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在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的差距和不足,始终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穿机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全过程,深入思考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始终让党的旗帜在机关高高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淡化;二是党的领导弱化;三是党建工作虚化;四是责任落实软化,并深刻指出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灯下黑”。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问题在我县也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有的对机关政治属性认识不到位,专注业务、忽视党建,党建和业务“两张皮”;有的对机关党建抓什么、怎么抓搞不清楚,找不到结合点;有的组织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三会一课”形式化;有的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对党建工作多是号召式、要求式的安排部署,把党建责任推给机关党委,自己当“甩手掌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县机关党的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下一步,既要坚持和完善好的做法,也要瞄准问题去、奔着问题改,敢于攻难克艰,积极探索创新,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发力,推动我县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作为县委书记,虽然一直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但是离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里,我也做深刻检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树立“抓机关党建是本职、不抓机关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机关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切实履行好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

全县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把责任扛在肩上,健全定期研究机关党建的工作机制,每年在本部门一定范围内通报抓机关党建工作情况并接受评议,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要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统筹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总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举全县之力,不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提到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特别是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在人心上、落到实际处,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召开全国政协系统理论研讨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果。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建立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创设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行职能全过程。我们要牢牢扭住中心环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组织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切实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比如,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关于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等等。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全国政协连续三年把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工作重点,锚定“三区三州”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接力建言、跟踪推进。在抗疫斗争中,全国政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等议政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抓社会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白色污染防治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谋划、来展开。要适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形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等的更高要求作出贡献。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时,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方案》,提出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10个方面制度,目前已制定或修订包括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专门委员会通则等62项制度,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界别协商的办法等。我们要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规划,薄弱的就加强,不足的就改进,缺失的就制定,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第一的观。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十六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古以来,无论是居于庙堂之上,还是草野之下,修身正心都不是小事。并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必须有治国之志,而是因为处事立人,明白自己是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首先把自己整顿好了,才能考虑以后的事。因此,治国,不是小事无疑,但修身正心更不是小事。

从严治党,依法治党,对于每个党员或者每个公民而言,似乎只是政府和国家的事儿。但事实上,即使法律再怎么完善,当人的权利凌驾于法律之上,没人去自觉遵守,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不过是华丽的装饰品而已。当然也不是说法律不重要,从最简单的事例就可以分析出这个结论。当一个人面临两个选择:获取利益,但是会受到的处罚,或者是遵守法律法规,无法获取利益。这个选择很容易,其决定因素不过就是处罚的力度和获益的程度是否对等,孰轻孰重。因此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是从严治党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除去法律法规外,还是回到正题上,人才是这个社会的主体,从严治党,除了完善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修身正心,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事实上包含了诸多内容,就大学生党员而言,积极响应从严治党的理念,首先就是对自己做到“严”,对自己言论行为负责,始终铭记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因为党不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相反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广大的党员。努力做到严办事,严联系,严反省,就是要严谨办事,严密联系,严格反省。其次,就是增强自身的认同感、归属感,深刻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主体的一部分,从自身做起,认同自身价值,认同人这个个体,对于社会主体建设的作用。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就很难充分发挥自己原有的作用,要知道,在人的群体中,一加一远大于二。

从严治党,无论是国家还是广大党员个体,都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修身正心,要始终牢记,从严治党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前两卷一脉相承,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为党员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宝典”“鲜活教材”“营养套餐”。下面,我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谈谈自己在机关党建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使命任务和重点工作举措,科学回答了机关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掌握着“印把子”“笔杆子”“刀把子”“钱袋子”“官帽子”,都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无论是党委工作部门,还是政府工作部门,或是群团组织,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都不是单纯的业务机关,任何时候讲政治都是第一位的要求。特别是县直机关作为全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排头兵”,必须始终牢记,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不行的。

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在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的差距和不足,始终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穿机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全过程,深入思考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始终让党的旗帜在机关高高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淡化;二是党的领导弱化;三是党建工作虚化;四是责任落实软化,并深刻指出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灯下黑”。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问题在我县也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有的对机关政治属性认识不到位,专注业务、忽视党建,党建和业务“两张皮”;有的对机关党建抓什么、怎么抓搞不清楚,找不到结合点;有的组织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三会一课”形式化;有的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对党建工作多是号召式、要求式的安排部署,把党建责任推给机关党委,自己当“甩手掌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县机关党的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下一步,既要坚持和完善好的做法,也要瞄准问题去、奔着问题改,敢于攻难克艰,积极探索创新,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发力,推动我县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作为县委书记,虽然一直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但是离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里,我也做深刻检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树立“抓机关党建是本职、不抓机关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机关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切实履行好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

全县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把责任扛在肩上,健全定期研究机关党建的工作机制,每年在本部门一定范围内通报抓机关党建工作情况并接受评议,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要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统筹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总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举全县之力,不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前一阶段,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通过学习,我对新时期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指导自己做好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上有三点感受:

一定要“深学”。此书思想高远,理论深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法治中国”等系列讲话,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重要论述,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大国的担当,既让中华民族的理想更加丰满,又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通过全书学习,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责任担当和创新动力的不足,以及本领恐慌问题。此书恰如一轮明镜,照彻心扉,透彻灵魂,唯有深入学习,反复研读,才能准确把握各文之要义。

一定要“致用”。此书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书中旁征博引,用典卓绝,学若不透,难以致用。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系列之“要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一文中,深刻感受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关键作用,以及政府解放思想、改进工作方法,正确履行工作职能的紧迫感。在学习“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系列讲话中,深深折服于习近平同志在世界面前展现的大国智慧,通过凝聚来自于世界的推动力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论述,让我们更加坚定通过区域合作、市场运作,加快龙苍沟、牛背山等旅游资源开发,助推荥经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绿色崛起的信心和决心。

一定要“笃行”。学习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知行合一。在改进作风系列文章中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精神品格,凝练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更是勾勒出党员干部躬行实干的底线。“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一文,对持之以恒抓工作落实提出新要求。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必须抓好落实的点滴,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着手,从打好重建“硬仗”、补上发展“欠账”做起,终将荥经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就是一剂良药,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领导干部治政百宝箱,唯有善学善用,方能善做善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的谈话要点。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一个直抒胸臆、斩钉截铁的回答,这是一个振聋发聩、感人肺腑的回答,平静中透着坚毅,话语中显着担当,一腔赤诚溢于言表,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短短八个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最新表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人,当然是“有我的”:七情六欲、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我”寄托表达在每一个具体的物质和每一项具体的事务上,但这是一种“小我”的境界。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无我”是一种勇毅信念,是一种智慧的境界,是把个人一己的私利,分享给众生,化个人的利益为大众的利益。凡事均先想到大众,无私地奉献给大众。《庄子·齐物论》中言,“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意思是:心为物役就会迷失自我,心有杂念就会患得患失。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没有“小我”的位置,于是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守、夙夜在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就是典型的“无我”思想,这是一种“大我”。

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许党许国、忠于人民的鲜明写照。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狠抓正风反腐,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大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览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绘就一幅“我将无我”的壮阔宏图。

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心中有民、一切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大公无私”就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私分明”就是要不踩红线、不越底线,“先公后私”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公而忘私”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不仅是衡量共产党人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也为达到“无我”的精神状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线图。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习近平总书记以这一生动比喻宣示:“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昌盛、人民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不计个人名利,甘于无私奉献。“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既是“有我”的姿态,也是“无我”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的著述很多,从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之江新语》,到颇受政界学界好评的《习近平用典》,无不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近来认真品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其中的很多理念和提法,确实值得深入学习揣摩,对当前各项工作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从2014年9月出版发行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累计发行642万册。此书收录了他从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有媒体评论这本书“对外阐述施政理念,传递共赢信号,释放个人魅力”,不仅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引向深入,而且为外界提供了一扇观察和感知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于宏观而言确实如此,但身在基层,作为这一精神的具体贯彻者、落实者和执行者,我认为在读书时,汲取知识和智慧的营养是一方面,但更需要从宏观的论述中,找准其在基层的切入点,与当前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述很多,但线条明晰,其中很多名言金句,能够完整地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其治国理政方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十八大以来这五年的路线图和今后的走向。其中的一些论断,就能与我们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市中心医院的日常工作和发展有效对接,很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国家的目标,也是一个省份、地市乃至县区共同的精神指向和行动指南,也是安康市中心医院的工作目标。到今年为止,市中心医院已经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80年中,数次更名,几易其址,却始终守护着群众的幸福与健康,把更好地服务群众作为一以贯之的追求。今天的市中心医院,能够主动作为,抓重点,克难点,深化医改,强力推进医疗集团(医联体)建设,是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能够依托集团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中心、率先组建安康市胸痛中心、依托市病理质控中心开展病理专科医联体建设、依托医学影像科及pacs系统搭建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平台、依托脑科医院组建卒中中心五个优势平台,也是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改善医院环境,开展提升医疗服务专项行动计划,更是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也被收录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这一理念,在安康实施了多年的“说了算,定了干”与之一脉相承。执行力就是生产力,说得再多再好,不去一一抓落实,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作风做到实处,就是纸上谈兵,于发展毫无益处,而且危害极大。市中心医院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安康的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安康医疗卫生系统的领头羊,并不断向秦巴区域诊疗中心迈进,就是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前赴后继,苦干实干的结果。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还包括“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等多句思想高度凝炼、读来朗朗上口的句子。作为医院的一名党务干部,唯有以系列重要精神为指引,加强个人修养和历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个人的职责置身于医院发展的大环境中,把服务一线、服务基层,把群众满意作为标准,以医院发展、群众满意为己任,才能成为群众满意的干部。医院发展也只有置入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时刻以社会认可、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为己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讲良心、重质量、守诚信”的服务理念,不断推进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狠抓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确保医疗安全和公共安全,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成为广大群众信得过的医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3个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设四个主题和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这四个主题和内容从不同角度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内容,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内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文明未来发展的现实指向。古代社会人顺从臣服于自然,现代社会人征服控制自然,都不是人与自然关系应有的状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新时代我们全面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展现美丽中国、美丽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我们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全面部署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并将其上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可以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新时代的基本方略之一,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体现。人类高举生态文明的伟大旗帜,也就是高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旗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图景。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对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解和阐释。一方面,这一理念蕴涵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紧迫性。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人与自然也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人类惟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赢得宝贵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这一理念也蕴涵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和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个原则,是我们在新时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之所以能创造文明,是因为人有认识自然规律和进行实践创造的能力,人可以通过实践有意识地去改造和利用自然。人类虽然创造了文明,但人类同地球所有生灵一样,是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恩格斯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要始终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维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推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解决现实突出的环境问题、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调:“现在,我们就要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更有效的政策举措,打好这场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就在着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作了全面部署。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团结起来,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分内之事,为营造蓝天、碧水、净土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对建设美丽家园的需要是对美好生活向往最为直接而现实的体现。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物质生产的富足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民生福祉的生态环境因素将会越来越突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产品作为重要的民生福祉,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普惠”和“公平”,因为它是大自然对所有人的慷慨馈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公众来说是相对公平和容易获得的公共资源,对于公众来说,绿色生活的实现和美丽家园的建设正是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自身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增加的现实体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强调:“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我们在着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必须将增进民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最终的价值追求与归宿,始终将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始终将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生态环境及生态产品的满意程度作为最高标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着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可以说,建设“人与水和谐共生”的水生态文明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重要维度。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新陈代谢的必需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水是生态之基,是滋养万物、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水是生产之要,是文明赖以发展和存亡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水对于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人类文明在与水的共生、斗争中不断发展,人水和谐,则生态和谐、文明兴盛;人水失衡,则生态破坏、文明衰败。因此,实现人与水和谐共生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就治水兴水、水环境治理等问题发表了多次论述,提出过许多新的理念,是新时代推动我国治水兴水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阐释了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了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手段,为我们当下和今后时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法,可以说是我们当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现实路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行以后,按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统一安排,我认真、深入地学习了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下简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并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一系列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学习,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有压力,越学越有干劲。

下面我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谈三点学习体会。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全会、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会议、中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对纪检监察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为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执政之基更加牢固,其中纪检监察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实际,对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系统性、创造性、根本性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纪检监察工作推进与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应当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充分感受和认知自己肩上的光荣使命,不断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铭记初心,出色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我的体会是要把握好以下五点:

一是站位高。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总书记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纪检监察工作高度重视,将纪检监察工作始终放在重要位置谋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际,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民族复兴的历史脉搏,前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高屋建瓴,统揽全局。

二是要求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寄予厚望,期望越高,要求越严,标准越高。如,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克己慎行、守住底线,扎紧制度笼子,强化自我约束。又如,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的要求比其他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要求更高、更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信任、信心。

三是内容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内容丰富,全面具体,涉及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深厚的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的制度设计;既有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有对未来发展的明确目标;既有宏观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也有具体的落实措施,等等。我们必须强化学习,深刻领悟,全面掌握,指导实践。

四是路径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方向明、任务清、措施实,是纪检监察工作发展的行动指南。如,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切合实际,思路清晰,措施明确。

五是思路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深地根植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立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多变态势,不是一成不变、停滞不前,而是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立足于十八大以来的反腐经验及改革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并制定国家监察法。这就是总书记根据形势发展做出的战略安排。形势在发展,目标在变化,措施在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

推动我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忠诚履职,敢于担当,奋发作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政治统领。纪检监察机关是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政治机关,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性工作,必须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必须加强党委对同级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必须突出政治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履行政治监督职责,永葆政治本色,对党绝对忠诚,确保纪检监察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这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第二,坚持稳中求进,推动持续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方法论,中纪委三次全会确定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到“稳”和“进”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统筹协调、协调推进。牢固树立政治机关定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扛起“两个维护”的根本政治责任,坚定不移保障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重点精准惩治腐败,紧盯重点人、重点领域,依法查处严重职务违法犯罪案件。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x腐败“保护伞”专项工作,服务保障中心工作。

第三,严格依纪依法,提升工作质效。纪检监察工作要让党放心、让人满意,必须不断提升工作质效。确保工作质效,必须严格规范行使权力,让纪检监察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谨慎用权,严格用权,规范用权。强化党纪、法治意识和思维,严格依照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做到用权必须有据,用权必须合规,不得突破底线、逾越红线,革除特权思想、霸道作风,做到谦抑用权。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开展工作,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充分发挥程序对权力的约束力,以程序促公正、保正义。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政治,是大局,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坚决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第四,加强协调沟通,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现对公权力的全面、有效监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一项系统的伟大工程,不是纪检监察机关一家的事情。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争取支持、接受监督,这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在要求。积极争取党委领导,坚持和强化党的领导;积极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等沟通联系,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升工作效率;加强与司法机关协调衔接,实现纪法贯通、法法衔接顺畅,提高工作质量。

第五,强化队伍建设,打造过硬“铁军”。打铁必须自身硬。过硬的纪检监察队伍是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石。当前,我市纪检监察干部素质与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定程度存在,必须多管齐下,通过教育培训挖掘内在潜力,通过加强监督防止“灯下黑”,通过组织关心关爱促进干事创业积极性,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队伍,担负起新时代纪检监察人的重大使命。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古以来,无论是居于庙堂之上,还是草野之下,修身正心都不是小事。并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必须有治国之志,而是因为处事立人,明白自己是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首先把自己整顿好了,才能考虑以后的事。因此,治国,不是小事无疑,但修身正心更不是小事。

从严治党,依法治党,对于每个党员或者每个公民而言,似乎只是政府和国家的事儿。但事实上,即使法律再怎么完善,当人的权利凌驾于法律之上,没人去自觉遵守,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不过是华丽的装饰品而已。当然也不是说法律不重要,从最简单的事例就可以分析出这个结论。当一个人面临两个选择:获取利益,但是会受到的处罚,或者是遵守法律法规,无法获取利益。这个选择很容易,其决定因素不过就是处罚的力度和获益的程度是否对等,孰轻孰重。因此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是从严治党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除去法律法规外,还是回到正题上,人才是这个社会的主体,从严治党,除了完善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修身正心,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事实上包含了诸多内容,就大学生党员而言,积极响应从严治党的理念,首先就是对自己做到“严”,对自己言论行为负责,始终铭记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因为党不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相反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广大的党员。努力做到严办事,严联系,严反省,就是要严谨办事,严密联系,严格反省。其次,就是增强自身的认同感、归属感,深刻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主体的一部分,从自身做起,认同自身价值,认同人这个个体,对于社会主体建设的作用。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就很难充分发挥自己原有的作用,要知道,在人的群体中,一加一远大于二。

从严治党,无论是国家还是广大党员个体,都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修身正心,要始终牢记,从严治党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的学习,我在折服于习总书记的领导风范与治国智慧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我也开启了一段关于如何更好的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有力推进妇联工作的思考之旅。下面是我一些粗浅的学习心得,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阐述了中国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大势,介绍了总书记主持制定的宏伟改革蓝图,介绍了他有关治国的许多观点,包括关于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外交方针、国防建设、群众路线、反腐倡廉等许多问题,对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都极具参考价值。读此书,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庄严使命。作为一名妇联干部,做好新时期的妇联工作,必须牢记妇联组织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必须清醒地、准确地把握和了解妇女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为她们办实事,办好事,引导广大妇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贡献巾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伟大的理论一经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将变成推动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只要我们真正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更好的发挥妇联系统的优势,为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今人期盼的壮丽中国梦,一定会在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高温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书中字字句句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理论创新成果。

其中《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一文写道:“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令我回想起不久前参加的公司党支部组织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开展的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通过参观学习,我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深厚宽广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重温入党誓词时,我的眼前浮现出当年在大学时入党的一幕,那时的我未经世事,并不能完全理解誓词的涵义。正如文中写道:“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经过了参加工作的这些年,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入党誓词的意义。工作上,总会遭遇“拦路虎”,总会遇到诱惑、困惑,入党誓词正是要提醒我们要不忘入党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只要坚定信念理想,只要坚持努力奋斗,只要行得正、坐得直,光明磊落的言行的坦荡真诚的内心就是实现强大自我的最有力的武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书句句在理、字字入心,让我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结合钟绕东书记在7月主题党日活动上提出的坚持思想武装,筑牢精神支柱;坚持群众路线,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居安思危,勇于担当作为;坚持艰苦奋斗,廉洁干事创业的要求,我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行。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在接人待物上坚守底线,认真做好公司企业文化运营,积极开展企业策划相关工作,团结大家共同建设凝心聚力、共筑未来的企业氛围,提供健康、绿色、环保的工作环境,保障公司生产运营,更好地为公司实现事业目标和早日量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一篇文章《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党员干部要铭记“四颗心”,做好实心人。

铭记“保持对党的忠诚心”的教导,做永远红心向党的“向日葵”,不忘初心使命。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指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指针,以践行规划目标为方向,以服务时代发展为担当,在火热的实践、不懈的拼搏、顽强的奋斗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向日葵”式的好干部。

铭记“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的教导,做懂得惜时感恩的“勤务员”,增强服务意识。像雷锋那样做人民的“勤务员”,热爱人民,懂得感恩,惜时奋进,爱憎分明,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奋不顾身,不怕困难,言行一致,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改革,这就是志愿服务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攻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体现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感党的恩,感人民恩,感师长恩,感组织恩,感社会恩,是我们服务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铭记“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的教导,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千里马”,奉献青春智慧。无论攻克哪座高山,山高人为峰;无论横渡哪个海洋,理想信念是前进的风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事业,付出青春智慧是成功的前提。党员干部过硬的作风、高强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淬炼中来,从进取中来,从积累中来,从团结中来,从奉献中来。“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有比人更高的山。”要做奔腾于草原的骏马日行千里不停蹄,要做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搏击云端不歇翅,要做冲击于江河的船只配合纤夫不松桨。

铭记“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的教导,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永葆清正廉洁。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好、处事作风好、道德觉悟高、文明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自觉意识强,对纪律规矩和法律制度的敬畏、尊重、参悟和遵守是必要的保障。必须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这是我们干部永葆清正廉洁的最好态度、最佳方法和最美风景。

年轻干部也好,年长干部也好,都要铭记“四心”教导,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做实干家、实心人、实在人,始终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时代的挑战和考验中谱写忠诚、感恩、进取、奋斗、奉献和廉洁的壮美篇章。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十七

近年来,辩论赛依宪治国成为热议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家统一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健全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辩论赛以其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平台,同时也让他们深入了解宪法的重要性。作为参与辩论赛的一员,我深深体会到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和优势,下面将详细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

依宪治国是指政府、执法机构和公民都必须依据宪法来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法治,即以法律为基石来激励和约束政府行为,并保护公民的权益。依宪治国可以有效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社会的公正和稳定发展。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和指引。宪法的存在和执行,能够为国家建立起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国家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第三段:辩论赛在培养公民素质和执法意识方面的作用(250字)。

通过参加辩论赛,我认识到依宪治国对公民素质和执法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辩论赛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各种法律法规,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的训练使我们对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们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辩论赛也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法律事务的敏感度。这些都是成为一名尊重法律、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和义务的合格公民所必需的素质和意识。

第四段:辩论赛在推动法治进程中的作用和价值(250字)。

辩论赛以其公正和公平的方式,鼓励参与者通过论证和辩论,为实现依宪治国献计献策。辩论赛所产生的思想碰撞和学术讨论为法治进程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理念。同时,辩论赛也提高了公众对宪法和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公民对法治的信任和支持。通过辩论赛的推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参与到维护法治的行动中来。这种推动作用有助于加强国家的法制建设,提高法治水平,动员全社会共同营造法治社会。

第五段:个人的成长与体会(200字)。

通过参与辩论赛依宪治国,我深切感受到了公民权益和法治社会的重要性。我学会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善于运用法律知识和逻辑思维,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同时,我也更加关注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平。在未来,我会继续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参与公民活动,不仅为自己的权益争取,也为社会的公正和和谐尽一份力量。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依宪治国的理念与实践会在我们的国家中不断深入发展,为我们的未来开辟更加美好的前景。

总结:

通过参与辩论赛依宪治国,我认识到了宪法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依宪治国对公民素质和执法意识的培养作用。辩论赛为我们提供了锻炼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的平台,同时也推动了法治进程的发展。个人的成长和体会使我更加坚定了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社会公正的决心。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依宪治国的理念将在我们的国家中获得更加广泛的推广和深入发展,为社会的持续进步和繁荣贡献力量。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十八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上海师范大学党委紧紧围绕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结合学校实际,通过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主题党日学习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引导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党员干部的奋斗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邀请市委讲师团成员、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作辅导报告,从“深刻理解第三卷出版的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系统把握第三卷的总体框架和主要特色”“深入学习第三卷的几个重大论断”“在学懂弄通做实第三卷精神上下功夫”四个方面解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引导党员干部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和“四史”学习教育党支部工作联系点的要求,认真参加所在党支部和联系点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带头分享学习体会。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加强化党的意识,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校392个基层党支部举行主题党日活动,召开专题学习交流会,组织6000余名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交流会上,每位党员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一篇文章在专题学习交流会上进行分享,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研读心得和学习体会。党员教师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一体学习、一体领会。全校党员教师纷纷表示,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理论学习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上海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等,作出师大更大贡献。

学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依托上海师大智慧校园企业号平台,组织开展网上知识竞赛。竞赛题目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突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重要文章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在自学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自测,实现检验学习情况,促进提高的目的。同时,学校将支部党员参加知识竞赛的相关情况纳入党支部“战斗堡垒指数”排行榜,引导党员干部全面学、深入学、系统学,激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奋力做好学校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十九

全面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保证。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对于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社会治理效能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领导,才能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良好的治理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领域。事实证明,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要夯实依法治国的制度根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探索和实施群防群治、共创平安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展,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立体工作格局。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进程,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带头学法,切实学懂弄通学以致用;

带头守法,坚决不碰法律红线,不打法律“擦边球”;

带头用法,拿起法律武器为人民群众维护权益、谋取利益。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法行政和执治队伍,以秉公用权、公正执法、依法行政,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更好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优秀依宪治国心得体会感悟(模板20篇)篇二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是第三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其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对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组织部门带头学习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既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更是干事之基、成事之要。

学习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首先应把握好“四个之新”。

一是深刻领会主线之新,以新思想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增强组织工作的政治性。

二是深刻领会内涵之新,把握组织建设、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规律,增强组织工作的科学性。

三是深刻领会体系之新,把握“一个重点、两个着力”全新布局,增强组织工作的系统性。四是深刻领会要求之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增强组织工作的实效性。

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关键要做到“四个着力”。

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政治建设与组织工作、有声有色与走心入心、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有机融合,推动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突出组织体系建设这个重点,着力推动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一贯到底。以换届为契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强地方党委这个“中间段”;以“五聚焦五落实”为抓手,深化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试点,打通基层党组织这个“最后一公里”。

三是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培育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执政骨干。深化运用“五突出五强化”机制,认真落实“三项机制”,改进综合考核,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支撑,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把人才强省战略作为第一战略,以“五坚持五提升”为统揽,聚焦“高精尖缺”,深化人才工程,创新人才政策,创优人才环境,逐步打造全球人才高地。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更多申请书是我们展示个人能力和实力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草率对待。希望通过阅读范文,我们能够对更多申请书的写作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系统地安排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教学计划范文,理解教学设计的要点和技巧。(2014学年度)一、学情分
心得体会可以记录下学习或工作中的点滴收获,让自己有更多的成就感。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彩范文,相信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写作方式。会务活动是企业、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思考,并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体会的过程。"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自己在沟通上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下决心要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所学所做的一种总结和回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不断成长。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彩范文,让我们引以为戒并学习他们
好的更多申请书不仅要突出个人优势,还要注意与申请对象的契合度。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申请书示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尊敬的领导:本学期,本人担任xx班的英
合同协议是双方约定并签署的一种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署合同协议前,可以参考一些成功案例,了解行业内常见的合同条款。乙方:鉴于::第一条甲方将位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的记录和见证,每一篇心得都代表了我在某个阶段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大家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反思,从而为将来的行动提供指导和借鉴。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那么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
心得体会是对于所学知识的一种思考和总结,有助于加深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心得体会范文可以给我们启发,让我们在写作中有更多的思路和创意。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心得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总结经验和感悟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减少学
心得体会是对某个经历或者感悟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一起来看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是否有些观点和思考可以借鉴。读书和听歌都是我们日常
教案模板中的教学过程安排要合理有序,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条不紊。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1、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规划未来的发展目标。以下是一些年轻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于成长和人生的思考和总结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共鸣和反思。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方面的思考和认识的总结和归纳。2.通过这次阅读,我对这本书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对生活和人性的感悟。旅行是一种跨越时空的
在实践中积累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的夏秋之际,我怀着一颗对历史的崇高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留下宝贵的回忆。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和思考。段一:门禁系统的重要性和目标。门禁系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思考,并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体会的过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我进老年大学学习摄影技术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的认识和体验的归纳和总结,既能展示我们的阅读水平,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6.以下是一些读者写的读后感范文,他们从不同的
撰写申请书需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条理的清晰和思路的连贯,以使提出申请的意图更加明确和有说服力。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申请书范文,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写一份令人印象深
我在这个项目中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困难,这些经历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教训。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严明的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向学校或相关部门说明转专业的原因和意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1、香港、澳门回归后我国是一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并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些历史人物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历和智慧或许能够启发我们的思
优秀范文是一颗闪光的明星,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思维的碰撞和交流的机会。接下来将为大家展示一些精选的优秀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尊敬的领导:您好!感谢局领
心得体会是思考与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压力。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写作心得体会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近年来,集训士官制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掌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技巧,可以帮助您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非常重要。继续往后翻阅,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独特的心得体会,或许能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作为一名种植员,我在这个行业工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个经历或事件所得到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它能够帮助我们成长。首先,在写心得体会时,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民事审判程序是司
心得体会是我们个人对某个事物或事件进行思考和归纳的结果。随后,我们将浏览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借鉴。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申请书是展示个人能力和背景的窗口,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申请书范文中的优秀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可以为我们撰写个人申请书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交通警察简易处罚
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心得体会范文9:我通过这次演讲经历,意识到演讲能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非常重要。只有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梳理和总结,对个人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联通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
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所经历的事情和所学的知识的整理,可以得出有益的心得体会。下面是一些值得学习的心得体会示例,供大家借鉴和参考。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概括性总结。以下是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探索王国是一款备受玩家喜爱的角色扮演游戏,游戏
4.心得体会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再认识和深化,不仅能够促进个人发展,也可以分享给他人。请大家拿出笔记本,跟随以下范文一起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经验。课程学习总结院
在书写心得体会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经验,突出问题的核心所在,言之有物。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示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方式。心得体会教师的
写下培训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
更多申请书是一个展示自己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机会,求职者需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申请书是向某个机构或组织递交申请以获得特定机会或资助的一种书面材料,撰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某个经历或者活动中的个人感悟和领悟。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写出更优秀的文章。(教材95页)评价检测一、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零散的经验和感悟整理起来,形成系统性的思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些在工作中积累的心得体会,看看他们对于某项工作的总结和经验分享。
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写好一份报告范文对于个人职业发展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参考。1、日期:20xx
在编写计划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在下面的计划书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计划书范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总结,也是未来改进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历届优秀毕业生写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正在写心得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作为现代人,工作和生活
写工作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保持工作状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适应职场发展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审核工作一直是一个国家
总结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独到、观点深入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第一段:引言与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潜能,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和思考。数学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怕的
通知的阅读者应该及时、仔细地阅读内容,遵循要求和安排。阅读以下通知范文可以帮助您了解通知的不同类型和格式。林无敌同志:您于20xx年1月起就职于本公司。现因下列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小编汇总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第一段:引言(总述)山东省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如果你还在为年度总结的写作而犯愁,那么不妨参考一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为你提供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心得体会,可以阅读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和指导。沙龙是一种常见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过往所经历的事情的感悟和领悟的总结。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例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在经历某个事件或完成某项任务后所获得的感悟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自己。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和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而提高自我认知和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激发你们
通过欣赏优秀范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和文字的力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优秀总结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承运人:_____________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得出的一些宝贵经验。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进步。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登山
写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自己的思路,写
情况汇报需要包括具体的事实、数字和分析,以支持决策和措施的制定。情况汇报范文三: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我们产品在目标用户中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均有显著提升。
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成功的背后是汗水和努力,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成长。以下是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历和思考对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启示。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个人对过去的经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今天的小学生承载着明天的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从而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和期许。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些范文,从中获取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经验。作为一名大班家
心得体会是对某个经历或活动的感悟和理解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动力,让我们更加有目标和明确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时的灵感和参考。第一段:家庭是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
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点,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出色地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各种挑战和困惑。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这些经历的反思和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
在签订装修合同之前,我们应该对合同内容进行认真阅读,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装修合同样本可以作为参考,但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承接方(乙方):______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让我们回顾已经走过的路程,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和改进的方向。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主题,可以让我们从多个角
写心得体会不仅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还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或经历的理解和记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近年来,由于各种外部因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最近,由于私立医院停业整顿的政策实施,许多私立医院
通过阅读优秀范文,我懂得了总结可以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提高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写作技巧。谷硐镇供电所:具申请人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培训结束后,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作为一名压力容器焊工,我非常幸运地有机会参加了一场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问题,为自己制定更好的学习和发展计划提供依据。下面是一些关于写心得体会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我们班在这学期迎来了劳动周,学校把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经验、感受和认识的总结和归纳。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当兵是每个男性都必须经历的一
更多申请书是我们获得机遇和突破的重要桥梁,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写更多申请书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写作要点和方法供大家参考,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或所做事物的理解与把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写心得体会,特别整理了一些实例,供大家学习参考。中国军队一直将部队枪
公司还需要制定有效的营销和销售策略,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下面是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市场拓展策略。后勤处:我于1994年毕业于×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反思过去的经验,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个人能力。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灵感。
生日是一个纪念自己存在和烙印时光的时刻,让我们珍惜每一年的经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日礼物推荐,希望能给大家选礼物时提供一些帮助。尊敬的校、院领导:您好!我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成长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连锁行业在我国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一次旅行、一次读书、一次活动或者一次困惑的思考和总结。来看看下面这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写出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近日,由于国防
通过撰写事迹材料,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和传承那些伟大的人物和事件。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事迹材料示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写作思路和灵感。“做女人难,做女人中的领头人更
在报告范文中,需要明确目的和主题,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实证分析,以及得出准确的结论和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报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验的一种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以下是来自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不仅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所在,还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
读后感是对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学作品的阅读后所产生的感想和思考,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我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有着积极影响。细细品味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努力的一种记录和回顾,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在学校纪委的精心
在申请书中,我们还需要表达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说明为什么选择该学校、奖学金或工作岗位,并展示我们将如何为其做出贡献。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申请书案
教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研成果分享会议纪要,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0月23日研讨地点多功能厅全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接下来,请大家一起阅读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心得体会,共同提高。公安部在202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经历和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写心得体会的素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写作上的帮助。
规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资源的利用,避免无效的投入和浪费。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规划计划经验,希望能给你找到制定规划计划的方法和思路。为进一步落实教育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富有启发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今年按照文件《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清正
通过写一份精心准备的申请书,我们可以向对方展示我们的独特之处和适应性。如果你正在为写更多申请书而苦恼,不妨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敬爱的党支部:“党对党性
写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一起来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通知一般会包括发出单位、发出时间、内容要点、相关提示等信息,以达到清晰明了的传达效果。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有关通知和信息发布的相关内容。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出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感悟。通过阅读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不同经历和思考方式。“四个严禁”是指公安部门对民警个人职业道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