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本,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一)《宪法》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定。
(二)环境保护法律1、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3、环境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4、环境保护相关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
(三)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四)政府部门规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五)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贵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六)环境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七)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1)制定法规和严格管理。建立责任制度、奖惩制度、评价制度、检查。
(2)降低燃料对空气的污染。首先要控制硫及害物质含量的烟气,采取稀释、喷雾等处理方法降低烟尘的有害物质含量;其次,要改进工艺方法,通过改进铁口炮泥质量,减少高炉炉况的变化,以“稳”为基础的操作管理思路,减少烟气意外超标排放;其三,除尘和排烟净化,加强环保设施的管理力度,责任划分清楚,对除尘阀门、加湿机等环保设备定期检查及维护。
总结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给空气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蓝天变的暗淡,使人们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所以减少空气污染,再现蓝天,还子孙后代一个健康的呼吸空间,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要想实现这个愿望,就必须从了解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开始,从自己开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二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欲想治国,必先懂史。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史,于党史中感悟初心、践行初心、坚守初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矢志不渝、拼搏奋斗,创造了灿烂业绩、造就了伟大辉煌,新时期下,学好党史,牢记初心,更显得尤为重要。
***总书记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建国以来,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愈艰难,就愈要走”的信念,才成就如今的波澜壮阔。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年轻一代的手中。感悟初心,更要以行动践行初心,努力拼搏,团结奋进,担负起人民和时代时代赋予的使命。
***总书记嘱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彰往而知来。”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党员干部要以每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先辈为镜,尊重历史、顺应时代、思考未来,时刻审问初心、传承初心、坚守初心,勇于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才能跟得上党中央要求、赶得上时代步伐、推得进事业发展;才能以清醒的头脑迎接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三
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领会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思想要清醒坚定。鉴古可知今,学史可明智。***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不断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一定能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多读历史、精读历史、深读历史,树立历史眼光、提高历史思维,使政治头脑更加清醒坚定,思想行动更加坚决有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
二、干事要平易踏实。宋人欧阳修曾说,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既要学习在一个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也要学习一个个在平凡岗位踏实干事的匠人。党员干部要以先辈先进为镜,学习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面对诱惑时的坦坦荡荡,做到既志存高远,又不好高骛远,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修身要乐学善思。“人无志而不立,木无心而不活”。***总书记曾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些失败的教训可以汲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市党员、干部更要注重学习历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擅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沪牌”党员干部要更加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努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四
准确把握党史的重要性是推动党史研究科学化的基础和前提。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总书记把党史看作是必修课,实际上鲜明指出了党史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研究党史有助于增强理论自信。我们党的理论是从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来,又经受住了历史实践的检验。研究党史,能够了解我们党的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能够了解我们党的理论究竟解决了哪些中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既然我们党的理论既有问题导向,又有实践基础,自然就应充满自信。其次,研究党史有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通过研究党史才能更加准确地认识到党的伟大。通过长期奋斗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辉煌的基础。再次,研究党史有助于总结党的失误和教训。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总结党的历史上的失误和教训,有利于今后少走弯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党史。
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党史研究才能实现科学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推进党史研究科学化。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强调在研究党史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并指出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总书记还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党的历史,就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全面看待历史、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唯物史观要求必须坚持全面地看历史。全面看历史就是要对党的95年来的伟大历程坚持一分为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研究党史也是如此,也要坚持一分为二,讲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连续的。研究党史也必须坚持历史是连续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历史,强调历史不能割断,多次阐述了党史国史的连续性。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他还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只有坚持历史连续性,才能更好地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在演进的逻辑。人为将历史割断,不仅会忽视历史本身的连续性,还会导致历史研究的碎片化。
唯物史观要求研究党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如实直书,真实地再现历史之本来面目,几千年来都一直是正直的历史学家追寻的理想境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他一直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他在2010年7月21日举行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史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在党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一要了解党史的真相,二要揭示党史发展的内部联系,使得党史叙述证据确凿无误,逐渐走向科学化。
科学把握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是科学研究党史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才能科学地看待党史,真正做到用党史来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和鼓舞人。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95年党的历史,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2011年9月,习近平就指出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科学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要求把95年党的历史与1840年以来中国170多年历史衔接起来,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辉煌成就;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此才能更准确地做到全面研究和整体研究党史。
历史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连续性的变化。人物和事件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实现对它的科学认识。推动党史研究科学化,就必须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唯物史观关于从历史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及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原则,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科学的治史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党的历史人物时就坚持了科学的态度。他说,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的限制。”比如他在分析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历史原因时就指出,在中国那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同时也一分为二地、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这就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五
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领会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思想要清醒坚定。鉴古可知今,学史可明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不断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一定能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多读历史、精读历史、深读历史,树立历史眼光、提高历史思维,使政治头脑更加清醒坚定,思想行动更加坚决有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
二、干事要平易踏实。宋人欧阳修曾说,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既要学习在一个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也要学习一个个在平凡岗位踏实干事的匠人。党员干部要以先辈先进为镜,学习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面对诱惑时的坦坦荡荡,做到既志存高远,又不好高骛远,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修身要乐学善思。“人无志而不立,木无心而不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些失败的教训可以汲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市党员、干部更要注重学习历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擅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沪牌”党员干部要更加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努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他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党史、新中国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不到60人的新生政党,发展壮大到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成长历程,镌刻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人类历史上发展奇迹的伟大历程,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丰富历史经验,蕴含着立党兴党、立国兴国的伟大智慧。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有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必修课,才能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经济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中国道路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才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来、往哪里去,从而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更好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根本指针。***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要深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只有如此,才能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才能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真学深学,树立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过程中必须树立历史思维,要看到历史的连续性,避免人为割裂历史甚至搞历史虚无主义;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鉴之的科学态度,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借鉴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运用历史智慧来分析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要培养历史眼光,通过学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只有把党史、新中国史学明白,才能弄清楚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要增强历史担当,始终牢记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明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作为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历史担当,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勇于攻坚克难,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他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必修课,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七
今年的国庆节与中秋节同一天,一般来说要19年才重合一次,因为难得,所以我们当更加珍惜,要紧紧抓住“双节”这个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的绝佳时机,让“双节”更有意义,更有“节”的味道。笔者认为,对党员干部来说,今年“双节”要备好“四重礼”。
舍弃“小家”站好岗,把“忠”这份礼献给祖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党员干部来说,逢年过节值班是常有的事儿,道路交通、卫生健康、安全应急、文化旅游、防汛减灾等单位因行业领域的特殊性从未因任何节假日而休息,其他即使按规定正常放假的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除了安排干部值班值守外,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是待命状态。因此,党员干部们不能因节假日而松懈,要牢固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站好每一班岗,全面考虑节假日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情况,用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过好“双节”,用忠于职守的特殊方式为伟大的祖国庆生。
抽出“空档”回回家,把“孝”这份礼带给父母。“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团圆和睦的向往,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党员干部由于工作繁忙,平时多以电话问候方式给父母报平安,真正坐下来陪父母的时间很少,人间真情常常在遥远的距离中被淡化,在日常的忙碌工作中被遗忘,在日夜的奋斗拼搏中被忽略。中秋节是万家团圆的重要节点,党员干部当统筹兼顾,安排好时间,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摆摆龙门阵、吃吃饭、散散步……听听父母过去的故事,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聊聊自己的人生规划,给父母带去他们最期盼的却是最宝贵节日礼物,用这种最普通却是最难得的尽孝方式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
利用“闲暇”教教娃,把“爱”这份礼送给子女。习****总书记历来重视家风和家教对人的塑造作用,他指出: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党员干部来说,节假日无疑是教育引导孩子的最好时机,带孩子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身作则引导他们给长辈捶捶背、洗洗脚、洗洗衣、做做饭、倒倒茶……让他们感受浓浓的的亲情;主动给自己的恩师打个电话问候、发条短信或微信祝福,给自己的孩子作好表率带好头,引导孩子通过制作节日贺卡、手工小花、写祝福语等方式给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给孩子讲讲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引导他们搜集传统文化的知识,认识和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陪孩子看看爱国题材类电影,了解祖国饱经风霜、沧桑巨变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顽强奋斗、前仆后继的抗争史,新中国成立71年来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发展史,把爱国爱党的红色基因植入孩子的心灵,为孩子补足成长的“营养剂”。
管好“手口”把住关,把“洁”这份礼留给自己。“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重大节日期间,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近年来中央纪委抓月饼、抓烟酒、抓蟹卡,看起来是小事,实则释放出紧盯节点纠“四风”的强烈信号,是持续保持严抓作风的重要之举。“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双节”当成传承家风的绝佳平台,话家风、谈家训、说家教,时刻把廉和洁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浸润于家风中,坚持从自身做起,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教育和引导家人,自觉抵制市场化侵蚀,严格管住“手口脚”,坚决拒绝月饼、烟酒、土特产品等“小便宜”,甚至现金、消费券、蟹卡等“重礼”,坚决拒绝吃请、旅游、健身、娱乐、棋牌等活动,始终坚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的优良传统,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健康生活情趣,让清风常伴节日,清廉常在心头。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八
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既能让我们了解过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又能让我们看清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四史”总的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建党初期,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不聊生、怨声四起。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的劳苦大众自此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建国之初,中国社会百废待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中华民族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期间虽然也走过弯路,但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始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是精神的故乡,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走进历史、学习历史、触摸历史,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提高自身素质,坚定信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定人民立场的信念,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为楷模,学习他们的政治品质和奋斗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思悟践,以知促行,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九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代还是在意气风发的建设年代,无论是在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新时期还是在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都在不断塑造生发助力前行的红色精神。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新时代再铸辉煌提供了丰富营养。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把革命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党的三大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提出的,它们也是党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此为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虽然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的需要更加多元,需要更高质量的生活,但我们还是要立足中国实际逐渐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我们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牢牢记住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改天换地的伟力之源、才是我们党真正的依靠力量。过去我们尽努力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将来我们依然要尽努力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继续夺取新时代的新胜利。必须牢记,如果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就会失去一切;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就会永葆生机。在党的建设中,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常常咬耳朵、扯袖子,让党员干部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此外,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十
准确把握党史的重要性是推动党史研究科学化的基础和前提。2013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总书记把党史看作是必修课,实际上鲜明指出了党史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研究党史有助于增强理论自信。我们党的理论是从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来,又经受住了历史实践的检验。研究党史,能够了解我们党的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能够了解我们党的理论究竟解决了哪些中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既然我们党的理论既有问题导向,又有实践基础,自然就应充满自信。其次,研究党史有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通过研究党史才能更加准确地认识到党的伟大。通过长期奋斗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辉煌的基础。再次,研究党史有助于总结党的失误和教训。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总结党的历史上的失误和教训,有利于今后少走弯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党史。
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党史研究才能实现科学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推进党史研究科学化。***总书记一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强调在研究党史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并指出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
***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总书记还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党的历史,就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全面看待历史、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唯物史观要求必须坚持全面地看历史。全面看历史就是要对党的95年来的伟大历程坚持一分为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研究党史也是如此,也要坚持一分为二,讲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连续的。研究党史也必须坚持历史是连续的观点。***总书记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历史,强调历史不能割断,多次阐述了党史国史的连续性。2014年4月1日,***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他还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只有坚持历史连续性,才能更好地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在演进的逻辑。人为将历史割断,不仅会忽视历史本身的连续性,还会导致历史研究的碎片化。
唯物史观要求研究党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如实直书,真实地再现历史之本来面目,几千年来都一直是正直的历史学家追寻的理想境界之一。***总书记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他一直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他在2010年7月21日举行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史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在党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一要了解党史的真相,二要揭示党史发展的内部联系,使得党史叙述证据确凿无误,逐渐走向科学化。
科学把握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是科学研究党史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才能科学地看待党史,真正做到用党史来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和鼓舞人。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95年党的历史,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2011年9月,***就指出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科学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要求把95年党的历史与1840年以来中国170多年历史衔接起来,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辉煌成就;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此才能更准确地做到全面研究和整体研究党史。
历史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连续性的变化。人物和事件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实现对它的科学认识。推动党史研究科学化,就必须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
***总书记继承唯物史观关于从历史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及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原则,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科学的治史态度。
***总书记在分析党的历史人物时就坚持了科学的态度。他说,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的限制。”比如他在分析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历史原因时就指出,在中国那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同时也一分为二地、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这就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十一
上海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5月9日下午举行。市委书记、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强主持会议并指出,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部署。
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领会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思想要清醒坚定。鉴古可知今,学史可明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不断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一定能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多读历史、精读历史、深读历史,树立历史眼光、提高历史思维,使政治头脑更加清醒坚定,思想行动更加坚决有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
二、干事要平易踏实。宋人欧阳修曾说,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既要学习在一个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也要学习一个个在平凡岗位踏实干事的匠人。党员干部要以先辈先进为镜,学习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面对诱惑时的坦坦荡荡,做到既志存高远,又不好高骛远,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修身要乐学善思。“人无志而不立,木无心而不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些失败的教训可以汲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市党员、干部更要注重学习历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擅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沪牌”党员干部要更加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努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他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党史、新中国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不到60人的新生政党,发展壮大到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成长历程,镌刻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人类历史上发展奇迹的伟大历程,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丰富历史经验,蕴含着立党兴党、立国兴国的伟大智慧。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有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必修课,才能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经济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中国道路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才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来、往哪里去,从而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更好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要深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只有如此,才能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才能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真学深学,树立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过程中必须树立历史思维,要看到历史的连续性,避免人为割裂历史甚至搞历史虚无主义;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鉴之的科学态度,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借鉴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运用历史智慧来分析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要培养历史眼光,通过学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只有把党史、新中国史学明白,才能弄清楚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要增强历史担当,始终牢记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明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作为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历史担当,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勇于攻坚克难,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他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必修课,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读史明智。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推动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开辟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开辟管党治党的新境界。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说,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要解决上述问题、化解风险挑战,必须练就高强本领。提高执政本领有很多途径,其中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重要一条。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比如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再比如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等。把党的历形成的大智慧传承下去,自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滋养,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执政本领。
今年的国庆节与中秋节同一天,一般来说要19年才重合一次,因为难得,所以我们当更加珍惜,要紧紧抓住“双节”这个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的绝佳时机,让“双节”更有意义,更有“节”的味道。笔者认为,对党员干部来说,今年“双节”要备好“四重礼”。
舍弃“小家”站好岗,把“忠”这份礼献给祖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党员干部来说,逢年过节值班是常有的事儿,道路交通、卫生健康、安全应急、文化旅游、防汛减灾等单位因行业领域的特殊性从未因任何节假日而休息,其他即使按规定正常放假的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除了安排干部值班值守外,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是待命状态。因此,党员干部们不能因节假日而松懈,要牢固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站好每一班岗,全面考虑节假日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情况,用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过好“双节”,用忠于职守的特殊方式为伟大的祖国庆生。
抽出“空档”回回家,把“孝”这份礼带给父母。“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团圆和睦的向往,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党员干部由于工作繁忙,平时多以电话问候方式给父母报平安,真正坐下来陪父母的时间很少,人间真情常常在遥远的距离中被淡化,在日常的忙碌工作中被遗忘,在日夜的奋斗拼搏中被忽略。中秋节是万家团圆的重要节点,党员干部当统筹兼顾,安排好时间,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摆摆龙门阵、吃吃饭、散散步……听听父母过去的故事,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聊聊自己的人生规划,给父母带去他们最期盼的却是最宝贵节日礼物,用这种最普通却是最难得的尽孝方式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
利用“闲暇”教教娃,把“爱”这份礼送给子女。习****总书记历来重视家风和家教对人的塑造作用,他指出: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党员干部来说,节假日无疑是教育引导孩子的最好时机,带孩子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身作则引导他们给长辈捶捶背、洗洗脚、洗洗衣、做做饭、倒倒茶……让他们感受浓浓的的亲情;主动给自己的恩师打个电话问候、发条短信或微信祝福,给自己的孩子作好表率带好头,引导孩子通过制作节日贺卡、手工小花、写祝福语等方式给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给孩子讲讲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引导他们搜集传统文化的知识,认识和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陪孩子看看爱国题材类电影,了解祖国饱经风霜、沧桑巨变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顽强奋斗、前仆后继的抗争史,新中国成立71年来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发展史,把爱国爱党的红色基因植入孩子的心灵,为孩子补足成长的“营养剂”。
管好“手口”把住关,把“洁”这份礼留给自己。“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重大节日期间,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近年来中央纪委抓月饼、抓烟酒、抓蟹卡,看起来是小事,实则释放出紧盯节点纠“四风”的强烈信号,是持续保持严抓作风的重要之举。“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双节”当成传承家风的绝佳平台,话家风、谈家训、说家教,时刻把廉和洁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浸润于家风中,坚持从自身做起,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教育和引导家人,自觉抵制市场化侵蚀,严格管住“手口脚”,坚决拒绝月饼、烟酒、土特产品等“小便宜”,甚至现金、消费券、蟹卡等“重礼”,坚决拒绝吃请、旅游、健身、娱乐、棋牌等活动,始终坚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的优良传统,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健康生活情趣,让清风常伴节日,清廉常在心头。
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领会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思想要清醒坚定。鉴古可知今,学史可明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不断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一定能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多读历史、精读历史、深读历史,树立历史眼光、提高历史思维,使政治头脑更加清醒坚定,思想行动更加坚决有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
二、干事要平易踏实。宋人欧阳修曾说,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既要学习在一个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也要学习一个个在平凡岗位踏实干事的匠人。党员干部要以先辈先进为镜,学习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面对诱惑时的坦坦荡荡,做到既志存高远,又不好高骛远,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修身要乐学善思。“人无志而不立,木无心而不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些失败的教训可以汲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市党员、干部更要注重学习历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擅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沪牌”党员干部要更加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努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今天,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树牢“四个自信”。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这其中,有党艰辛探索的历史,有党自觉探寻新路的历史,也有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两门必修课,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恪守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为了初心使命砥砺奋斗,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正确道路,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广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才会见古鉴今、明智强心。党史、新中国史是革命先辈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过程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守初心、担使命,并从中汲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智慧和力量。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欲想治国,必先懂史。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史,于党史中感悟初心、践行初心、坚守初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矢志不渝、拼搏奋斗,创造了灿烂业绩、造就了伟大辉煌,新时期下,学好党史,牢记初心,更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建国以来,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愈艰难,就愈要走”的信念,才成就如今的波澜壮阔。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年轻一代的手中。感悟初心,更要以行动践行初心,努力拼搏,团结奋进,担负起人民和时代时代赋予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彰往而知来。”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党员干部要以每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先辈为镜,尊重历史、顺应时代、思考未来,时刻审问初心、传承初心、坚守初心,勇于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才能跟得上党中央要求、赶得上时代步伐、推得进事业发展;才能以清醒的头脑迎接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今天,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树牢“四个自信”。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这其中,有党艰辛探索的历史,有党自觉探寻新路的历史,也有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两门必修课,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恪守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为了初心使命砥砺奋斗,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正确道路,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广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才会见古鉴今、明智强心。党史、新中国史是革命先辈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过程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守初心、担使命,并从中汲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智慧和力量。
党史是必修课,必须修好。
准确把握党史的重要性是推动党史研究科学化的基础和前提。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总书记把党史看作是必修课,实际上鲜明指出了党史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研究党史有助于增强理论自信。我们党的理论是从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来,又经受住了历史实践的检验。研究党史,能够了解我们党的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能够了解我们党的理论究竟解决了哪些中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既然我们党的理论既有问题导向,又有实践基础,自然就应充满自信。其次,研究党史有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通过研究党史才能更加准确地认识到党的伟大。通过长期奋斗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辉煌的基础。再次,研究党史有助于总结党的失误和教训。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总结党的历史上的失误和教训,有利于今后少走弯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党史。
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党史研究才能实现科学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推进党史研究科学化。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强调在研究党史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并指出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总书记还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党的历史,就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全面看待历史、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唯物史观要求必须坚持全面地看历史。全面看历史就是要对党的95年来的伟大历程坚持一分为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研究党史也是如此,也要坚持一分为二,讲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连续的。研究党史也必须坚持历史是连续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历史,强调历史不能割断,多次阐述了党史国史的连续性。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他还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只有坚持历史连续性,才能更好地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在演进的逻辑。人为将历史割断,不仅会忽视历史本身的连续性,还会导致历史研究的碎片化。
唯物史观要求研究党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如实直书,真实地再现历史之本来面目,几千年来都一直是正直的历史学家追寻的理想境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他一直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他在2010年7月21日举行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史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在党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一要了解党史的真相,二要揭示党史发展的内部联系,使得党史叙述证据确凿无误,逐渐走向科学化。
科学把握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是科学研究党史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才能科学地看待党史,真正做到用党史来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和鼓舞人。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95年党的历史,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2011年9月,习近平就指出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科学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要求把95年党的历史与1840年以来中国170多年历史衔接起来,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辉煌成就;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此才能更准确地做到全面研究和整体研究党史。
历史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连续性的变化。人物和事件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实现对它的科学认识。推动党史研究科学化,就必须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唯物史观关于从历史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及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原则,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科学的治史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党的历史人物时就坚持了科学的态度。他说,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的限制。”比如他在分析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历史原因时就指出,在中国那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同时也一分为二地、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这就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既能让我们了解过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又能让我们看清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四史”总的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建党初期,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不聊生、怨声四起。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的劳苦大众自此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建国之初,中国社会百废待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中华民族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期间虽然也走过弯路,但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始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是精神的故乡,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走进历史、学习历史、触摸历史,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提高自身素质,坚定信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定人民立场的信念,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为楷模,学习他们的政治品质和奋斗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思悟践,以知促行,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既能让我们了解过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又能让我们看清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四史”总的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建党初期,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不聊生、怨声四起。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的劳苦大众自此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建国之初,中国社会百废待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中华民族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期间虽然也走过弯路,但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始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是精神的故乡,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走进历史、学习历史、触摸历史,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提高自身素质,坚定信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定人民立场的信念,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为楷模,学习他们的政治品质和奋斗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思悟践,以知促行,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近日,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南省开展了主题为“感悟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袁彪同志主讲,全体干部员工参加学习。
党课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壮大的百年奋斗历程,讲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明确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定不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党性修养。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做到学史力行,党课着重讲到要把学习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进一步发挥好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本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是分行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分行党委持续深入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的重要举措。分行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讲党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强化党员日常教育,不断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质量、丰富学习教育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走深走实,收获实实在在的教育成果。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十二
上海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5月9日下午举行。市委书记、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强主持会议并指出,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部署。
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领会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思想要清醒坚定。鉴古可知今,学史可明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不断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一定能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多读历史、精读历史、深读历史,树立历史眼光、提高历史思维,使政治头脑更加清醒坚定,思想行动更加坚决有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
二、干事要平易踏实。宋人欧阳修曾说,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既要学习在一个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也要学习一个个在平凡岗位踏实干事的匠人。党员干部要以先辈先进为镜,学习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面对诱惑时的坦坦荡荡,做到既志存高远,又不好高骛远,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修身要乐学善思。“人无志而不立,木无心而不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些失败的教训可以汲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市党员、干部更要注重学习历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擅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沪牌”党员干部要更加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努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既能让我们了解过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又能让我们看清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四史”总的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建党初期,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不聊生、怨声四起。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的劳苦大众自此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建国之初,中国社会百废待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中华民族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期间虽然也走过弯路,但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始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是精神的故乡,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走进历史、学习历史、触摸历史,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提高自身素质,坚定信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定人民立场的信念,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为楷模,学习他们的政治品质和奋斗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思悟践,以知促行,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欲想治国,必先懂史。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史,于党史中感悟初心、践行初心、坚守初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矢志不渝、拼搏奋斗,创造了灿烂业绩、造就了伟大辉煌,新时期下,学好党史,牢记初心,更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建国以来,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愈艰难,就愈要走”的信念,才成就如今的波澜壮阔。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年轻一代的手中。感悟初心,更要以行动践行初心,努力拼搏,团结奋进,担负起人民和时代时代赋予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彰往而知来。”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党员干部要以每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先辈为镜,尊重历史、顺应时代、思考未来,时刻审问初心、传承初心、坚守初心,勇于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才能跟得上党中央要求、赶得上时代步伐、推得进事业发展;才能以清醒的头脑迎接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十三
“从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新近透露的这组数据,可见民法典之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决定,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加附则、84章、1260条,被誉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1260条。律师从头到尾都要熟读、记忆、掌握每个知识点。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才能精通。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宝典!
这部法典,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要不忘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为民思想和情怀,更加激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让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成为《民法典》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十四
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作为教师,不仅仅是对于所学知识的传授,更要知法、学法、守法,还要学习如何用法,用自己的言行去保护法律的威严。近期对于教师法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的认识,更加详尽的理解了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就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因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去优化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拥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够时刻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的工作状态就是一种浅层次的存在,他的工作就会缺乏激情,当然也就缺少幸福的工作体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个教师有了高度的责任感,也就有了他特有的个性魅力。让我们做一个责任感的教师,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的。”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这一点在《教师法》中也有明确的规定。的确,教师是普通人。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更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付出自己不朽的激情。这就是教师的“平凡”。
教师,顾名思义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想真正地启迪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要有丰厚的学养作为基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你对于学科的钟爱,你面对书本时陶醉的眼神,你对学科知识的熟稔和游刃有余的驾驭,你身上所散发的自信,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他们看到科学文化知识对人精神的滋养,对人境界的提升,从而心向往之,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著作,了解和掌握教育规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他们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成为了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生的互动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了不给孩子们树立不正确的形象,就更要注重小事、注重细节、注重无处不在的“小眼睛”。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十五
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通过对教育法的学习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作为教师,不仅仅是对于所学知识的传授,更要知法、学法、守法,还要学习如何用法,用自己的言行去保护法律的威严。对于教师法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的认识,更加详尽的理解了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教师法学习心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就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因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去优化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拥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个教师有了高度的责任感,也就有了他特有的个性魅力。让我们做一个责任感的教师,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更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付出自己不朽的激情。这就是教师的“平凡”。
教师,顾名思义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想真正地启迪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要有丰厚的学养作为基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著作,了解和掌握教育规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他们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成为了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生的互动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十六
第三十条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二条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
第三十三条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第三十四条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第三十五条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国家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科学研究基地。
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
第三十七条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
第三十八条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赠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
高等学校不得将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财产挪作他用。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十七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各级师范学校学生享受专业奖学金。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
第二十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教师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供方便,给予协助。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培训教师。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十八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九条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二)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十九
第一条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二十
第十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第十一条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二条本法实施前已经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未具备本法规定学历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资格过渡办法。
第十三条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
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有关部门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
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十五条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第十六条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七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二十一
第四十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各级各类学校,是指实施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的学校。
(二)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
(三)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第四十一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其他类型的学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军队所属院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外籍教师的聘任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十三条本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二十二
第二十二条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十三条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最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心得体会(案例23篇)篇二十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一部全景式的电影和电视,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增加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这就为如何充分发挥党史、新中国史在党内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党史、新中国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奋斗史。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那时起,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但先后都失败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自觉地承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之时,毛泽东豪迈地向全世界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科学教育文化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后来的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以巨大的自我革命勇气,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地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有一个这样伟大的党而自豪。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了解党的历史并且珍惜党的历史。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我们能够认识到当年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多么艰辛;同样,通过新中国史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加深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更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自觉地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
重视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是开展党内教育的优良传统。
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可以让人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走过来的,从而凝聚全党共识,汇聚全党力量,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我们党在党内教育中历来十分重视党史的学习。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号召全党“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规定干部的课程学习分为高中初三级,其中初级课程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社会科学常识”。1941年12月1日,党中央在《关于xxx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同时亦适用于各地)》中,将xxx在职干部的学习分为四大类,即第一类为有工作经验又有较高文化水准的高级及中级老干部,第二类为有相当工作经验但文化水平很低的中级及下级工农干部,第三类为工作经验不够但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中级及下级知识分子新干部,第四类为在学术上、技术上有较高造就的专门人才,并且对这四类在职干部学习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要求除文化水平低的第二类干部外,其余的各类干部都必须首先学习中共党史。1941年12月17日,党中央在《关于xxx干部学校的决定》中强调:“必须使学生学会善于应用这种实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而抛开一切形式的空洞的学习。为了这个目的,除正确地教授马列主义的理论之外,同时必须增加中国历史与中国情况及党的历史与党的政策的教育,使学生既学得理论,又学得实际,并把二者生动的联系起来。”著名的xxx整风就是从学习党史、总结党史上的路线是非为开端的。在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党史的基础上,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和概括,从而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既涉及经济体制也涉及政治、教育、科学等体制。很显然,改革其实是重大的政策调整,因此,在有些领域,改革开放前后所实行的政策有明显的不同,这就涉及一个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党中央决定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将决议草案多次印发给党内高级干部加以讨论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了这个决议。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了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随后,全党迅速掀起了学习决议的热潮。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高中级干部通过对决议的学习,加深了对党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历史的了解,明辨了历史是非,统一了思想认识,从而完成了全党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正是因为围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全党开展了一场普遍而深入的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既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努力提高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历史之所以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因为历史能给人们以深刻的警示、启示与借鉴。如果我们对土地革命前期中期党内发生过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有过了解,就能深刻认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如果对长征途中发生的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这段历史有过接触,就能对为什么一定要做到全党服从中央有深刻的认知。同样,通过我们党大力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xxx事变和平解决,可以深切感受到政策与策略确实是党的生命;通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作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和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可以明白全党一盘棋、树立全局意识是多么重要;从老一辈革命家人生经历特别是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进而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守初心、担使命;反过来,党史上某些历史人物因理想信念动摇、不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最后走向革命的反面的教训,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党员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首先应做一个党史、新中国史问题上的明白人,因此,应当努力把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必修课修好。
用什么样的立场和观点来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解读这两大历史阶段的联系与区别,始终是这一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研究的重大问题.
最近,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他特别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前不久经中央批准、由人民出版社和当代中国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体现的正是这样的指导思想.编著这部长达150万字的权威国史专著,历时20载,凝聚着几代国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体现了国史的主题和主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壮丽的篇章.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确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通过大规模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我们党重新恢复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策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部国史稿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新中国历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充分展示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充分展示出三大历史性变化给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的崭新面貌,充分展示出中国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
第二,突出体现了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取得的理论成果.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推进改革开放,使国家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历史性的跨越.积累的最为宝贵的经验和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通过作者的阐述,读者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来之不易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深切地领悟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的道理.与此同时,新中国前30年的历程,是在艰辛探索中走过的.这部史稿在充分展示成就的同时,做到了不回避曲折和错误,不仅实事求是地写出了犯错误的过程,还深入地分析了犯错误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且写出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纠正错误的历史过程,力求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第三,角度新颖,资料翔实,论从史出,具有鲜明的国史特色.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也是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史与新中国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两者又各有侧重.国史稿很好地处理了两者的关系,重点写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治国理政的国务活动,不过多反映党的建设和党的其他活动.既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探索历程和重大决策历程,又用更多的笔墨全面体现新中国的建设历程,既有经济建设,也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以一定篇幅反映了外交、国防、统一战线、民族宗教、气候灾害等方面的国家大事.
第四,专门设有序卷,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地位及其历史必然性.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一个特色.全书分为序卷和第一至第四卷.序卷首先以两章的篇幅概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近代以来的屈辱史,随后着重叙述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奋斗历史.这样做,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新中国诞生在实现“中国梦”历程中的划时代意义,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当代中国同历史上的中国的密切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展示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就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历史厚重感.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暂时写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第一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止.以后的各卷,有待于国史工作者的接续努力.读了这部厚重的国史著作,更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我们既不能割裂历史,更不能否定历史.否定了自己的历史,就意味着失去了美好的未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至今已有98年。今天,新中国在新时代迎来了党的70岁生日。我们从党史、新中国史中获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让广大党员干部回归本心,本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更加自觉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党史新中国史,以史为镜,主动明初心记使命,扛责任。
通过学党史新中国史,我们要坚定信仰,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真抓实干,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培养历史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增强历史担当去抓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形成常态化机制,切实抓出成效。
通过学党史新中国史,我们要坚定信念,让初心使命在心底里扎根,要坚持党的宗旨职责,让初心在行动中传承。基层党员干部只有牢记为民务实初心和使命,坚持百姓需求在哪里,基层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新时代新发展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做农村带头致富的领“领头雁”。
学党史新中国史明党之志,我们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奋斗奉献精神,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回顾党史、新中国史,让人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走过来的,从而凝聚全党共识,汇聚全党力量,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升起了庄严的五星红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是中国社会变化空前剧烈的时期,是中国落后挨打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面前不断觉醒,为了国家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而奋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时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是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关键时期。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就必须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近代中国:列强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被套上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枷锁。尤其是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日本打败了中国,认识到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获得各种政治、经济利益。近代中国被迫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内容涉及许多方面:第一,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包括割让领土、出让领土管制权、租借地和租界、引水权、军舰驻泊权、内河航行权、驻军权等;第二,单方面开放通商口岸;第三,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第四,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完整;第五,规定片面最惠国待遇,其他任何国家都可以沿用这种规定,从中国索取利益;第六,规定鸦片自由贸易;第七,规定自由传教;第八,涉及大量对外赔款。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侵犯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屠杀中国军民,掠夺中国财产,给中国造成极大的损害。对外赔款是近代中国的一项沉重负担。除战争赔款以外,还有教案赔款等其他名目的赔款。粗略统计,清政府时期(1841—1911)实际赔款总额达到9.65亿两白银,民国时期(1912—1949)为6000多万元。为了赔款,中国向西方银行大量借款,付出大量利息、回扣以及其他权益。
在不平等条约体系下,中国的独立、主权已经降到不可能再低的程度了,中国人受到了无比的欺凌和盘剥,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二、新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失败和屈辱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思考并且开始觉醒。于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百日之内,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学校教育诸方面的诏谕,像雪片一样地飞来,看似轰轰烈烈、大有作为的样子。但政变随之而来,光绪被囚,康梁逃亡,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深刻揭示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杰出革命家。在艰难的探索中,他鲜明地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获得成功,摧毁了在中国沿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按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设计的新的国家形式。但是,辛亥革命后,国家政权为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所掌握,军阀争战,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富强仍旧没有希望。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毅然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从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对封建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从而揭开了思想启蒙的序幕。一些人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怀疑,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俄国十月革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看到劳动者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这种主张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方向。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内忧外患的加剧,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正是适应了历史的需要。
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所代表的,他们主张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方案是由某些中间党派的领袖人物或中间人士代表的,他们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种方案由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三种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反复地受到检验。结果是:第一种方案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它的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种方案也没有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赞同,它的代表者的多数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第三种方案最终赢得了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他在回顾中国人民所走的历史道路之后得出结论说:“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新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在于: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大敌人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它也结束了几千年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我国已进人新民主主义社会,进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这一胜利为此后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优越的社会基础。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开始了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人民生灵遭涂炭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新社会里,全国各族人民热情高涨,各种革命力量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满怀翻身的喜悦,积极投身于革命和建设之中,冲破重重难关,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胜利,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屈辱、贫困和落后,走上了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长远意义。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立即实施没收官僚资本为人民的国家所有,1949年年底基本完成。对于在华的1300多家外国资本企业,没有采取直接没收的政策,而是首先废除了外国资本企业依据不平等条约所享有的经济特权,然后通过监督和管制、收购、征购等办法,妥善处理外国在华企业。到1952年底,基本上清理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势力。新中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强大的国营经济。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它形成了人民共和国的物质基础,成为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完成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项重大社会改革成就。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破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实行“耕者有其田”,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下一步任务——实现社会主义也难以完成。到1952年底,全国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这是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标志。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支持力量,也为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可靠政治保证。
1945年4月,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在为大会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他指出:“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至于政权组织,则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表明,参加政协会议的各革命阶级和党派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的“国体”。至于政体即政权机关,《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新中国的国家权力构成和政权组成模式,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能反映民意的模式、最民主的模式、最能集中绝大多数人民意志的模式。这个模式,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是不可能出现的。从此,中国的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时间内,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英勇奋斗,但都没有什么思想武器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才找到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旗帜和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说:“中国的革命,不是由别的思想引导到胜利的,而是由毛泽东思想引导到胜利的。”实践表明,马列主义是普遍真理,只要善于把马列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革命事业就无往而不胜。中国革命胜利以自己的经验和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巨大贡献。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少到不能再少,根本谈不上国际地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那时的中国还是在帝国主义的东方链条上,美帝国主义还在通过条约控制着中国,还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中国仍然是一个没有实力支撑的弱国,不但在战后处理欧洲问题时没有发言权,甚至内政问题还被提到联合国的会议上加以讨论。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就是摆脱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地图,鼓舞并支持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新中国有明确的外交政策:“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收回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只要同意上述外交政策,按照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新中国可以与任何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对于与资本主义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要求“各国无条件承认中国,废除旧约,重订新约”。在这个原则之下,到1950年10月,就有25个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有17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通过有步骤地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包括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控制权,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国际地位就确定了。这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所有志士仁人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的政府所没有做到的。
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还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美国是超级大国,率领部分国家组成“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坚决抵抗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经济十分落后,仍然不在强权面前低头,终于把美国逼到谈判桌前。一个落后的国家与世界强权国家相抗衡,全世界都另眼相看。这在近代旧中国是绝对做不到的。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是继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推翻了三千年来的封建势力,而且也推翻了一百多年来的帝国主义势力,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它使占世界l/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同时也激励着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亚非拉美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成立后,新中国迅速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国家和政府建立外交关系,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从而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如今的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同时也肩负起了反对恐怖势力和活动、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使命。
总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全新篇章,并且为世界历史写下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为了争取这个胜利而进行英勇斗争的中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为了争取这个胜利而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它推翻了三千年来的封建势力,一百多年来的帝国主义势力,二十多年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势力这三座大山的压迫,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使其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季塔连科,周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意义和中国改革的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06)。
[2]王允平,徐关众,张冰心.谈中国革命胜利基本经验的现实意义--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