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书籍中触动自己的部分和启发的一种整合和提炼。随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一
今天我在《意林》上读了一篇文章,篇名叫《忠言逆耳》,作者是家郑渊洁。这篇文章论述了现在许多人,对自己亲近的人,专门挑他们的毛病,还打着“忠言逆耳”的旗号刻薄对待他人,以挑他人的毛病为乐事,打击他人的自信,仿佛不这样,我们的生命就难以延续。
据说我国的国民储蓄率在世界排名靠前,由此可以得出中国人节俭的结论,或者说是吝啬。其实,我们最节俭最吝啬的不是金钱,而是赞美别人的话。古人告诉我们,“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于是,有许多人听了古人的话,他们专挑别人的毛病,其中包括亲人、朋友、同事,不认识的人。他们以挑别人的毛病为快乐,打击别人的信心,还以为这样做全都是为了他人好。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人获得成功离不开自信,而人要获得自信,就必须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最美和鼓励。真正的忠言是赞美,鼓励是顶级忠言,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
赞美和鼓励是滋养他人自信的灵丹妙药。由于我们不会赞美他人,所以导致我国国民的自信度偏低,一个由缺乏自信的人类构成的民族,很难快速前行。但是还有许多人不赞美自己的同胞,而去大张旗鼓地去赞美一个不和自己想干的外国人。不赞美就都别赞美,如果只赞美外国人,不赞美自己的同胞,外国就越来越发达,我们就越来越落后。
请学会赞美别人,这不需要花钱,从赞美亲人开始。赞美比人就是赞美自己。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二
《想变成人的猴子》是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里的一个故事,笑猫是一只可以微笑、讥笑、哈哈大笑、冷笑的猫……他最爱的人是杜真子,最爱的猫是虎皮猫,他和虎皮猫一共生了三只小猫,老大叫胖头,老二叫二丫,老三叫三宝。
笑猫被杜真子的妈妈赶出了家门,住进翠湖公园的一个秘密山洞里。马小跳、张达、唐飞和毛超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个耍猴子的人。他们看见了那人就管他叫对对眼,马小跳、杜真子他们齐心协力经过三个回合的战斗,把猴子从对对眼手里救了出来;后来杜真子把猴子抱到自己的表哥——马小跳家。
最后马小跳的爸爸马天笑把猴子送回了它的家——大森林。
读了这本书,正如马小跳说的:“动物园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自由!”我知道了每个人都要有自由,要是别人把你抓起来,你开心吗?不要虐待动物,所有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三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
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鲁迅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四
在我学过的许多课文中,我最喜欢《滴水穿石》这一篇。课文记述了、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三个故事,给了我许多启发。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画画,一直觉得画画非常简单,时常看着画书画着玩,妈妈觉得多学点挺好,长大了文科不好可以考美术系,于是就给我报了一个美术班。
上美术课的前一天,我心里一直在嘀咕:“哼!画画这么的简单,小菜一碟。”可第一节课就让我懂得了现实很残酷。
老师让我想象着画画,可是我却只会按着画书本上的情景或人物画画啊!我拿着画笔呆坐着,不知道怎么下笔,心里思绪万千,原来画画挺难的啊。
这时我记起学过的《滴水穿石》这篇课文,想起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他们遇到困难,仍迎头奋进坚持不懈的精神。于是我便想:“既然选择了它就不要怕困难,硬着头皮也要完成。”
我拿起画笔画了起来,我不能比别人差,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别人下课玩时,我就对着书画,回家后我就想象着画。就这样,一年一年的过去了直到现在我仍然在画,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终于超过了美术班的那些尖子生。
春天画一幅春天的画,伴随着春姑娘的步子。夏天时画一幅夏天的画,艳阳高照明亮快乐。秋天时画一幅秋天的画,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冬天时画一幅冬天的画,纯净我们的心灵,就这样我坚持到今天。
我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能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五
马昌营小学少先大队开展“阅读有益书籍,畅写读后感”活动马昌营小学大队辅导员张文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积淀,我校将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有益书籍活动,并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积极畅写读后感,阅读有益书籍,畅写读后感。
第一、提出要求,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利用广播,面向全体学生发出阅读有益书籍的活动倡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读书,在广泛借阅的基础上,多读有益书籍。并从中受到感悟,积极写读后感,读后感《阅读有益书籍,畅写读后感》。
第二、具体安排。1.时间:9月、10月为学生广泛阅读时间,搜集材料,认真摘抄。2.11月初,3-6年级各班精选学生的读后感,上交教导处。3.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比、展示。
第三、学校对此次活动进行评比、总结在我校开展的“阅读有益书籍,畅写读后感”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摘抄,并写好读后感,形成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对收上来的读后感,进行了评比。
一等奖:六(1)崔倩。
二等奖:六(1)杨婷婷五(1)李子童等5人。
三等奖:六(1)王雪五(2)芮赛男等10人。
学生写的`读后感,总体来说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但存在不足之处就是缺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感想。这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多指导。总之,本次活动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是呀,人的一生是离不开书籍的,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知识,而且还让我们认识社会。今年暑假,我已经读了好几本书了,尤其是《美文阅读》让我回味无穷。
《美文阅读》是一本集古今中外优秀的景色、童话、诗歌和神话传说等,以“爱”为中心,贯穿了善良、勤奋、坚持、珍惜、感恩等阳光主题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秀书籍。或许它比不上《格林童话》的有名,也不能和四大名著相媲美,但却把我深深吸引。其中故事“十年,我们来变个魔法”讲述了爸爸为了女儿能快乐的生活,在临死前把告别变成了一场游戏,让爱深深埋在心地;故事“刘姥姥进贾府”,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之余,有点心酸;故事“铅铸的鸭子”则讲了一艘军舰内部设施齐全,但却不能下海。让我明白违背事物的根本出发点和规律,将一无是处。
读完整本书,有时让我高兴、有时让我悲伤、又有时让我激动,有时让我沉思。它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道理,我会让这些道理永远陪伴着我度过一个个人生过程,让这些道理滋养我的身心,净化我的.心灵,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飞的更高更远。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七
自从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知道了,我们要珍惜光明,更要珍惜生命。我们也知道,认识难免一死的,虽然这一天的很远,因为生命的漫长,所以有很多人并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当然,你要是很健康,谁都不会想到死,都会终日无所事事。
海伦说,如果我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生活会都没有意义啊!
失明的海伦,能发现这么多东西,而健康的我,却常常忽略生活的美。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时间,我会用我的眼睛做什么呢?我没有失明过,不懂得黑暗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于是,我闭上眼睛,在屋子里走。
当我闭上眼睛的第一秒,我的心不知为何突然凉了下来。我感觉世界由明朗一下子变得漆黑,心里就没了数,显得很不安稳。当我准备向前迈一步时,我却发现平常走路现在也变得如此困难,我发觉我不敢迈出一步,因为我害怕自己会摔倒,害怕什么东西会碰到自己。这还算好的,我还可以用耳朵听,但海伦呢?她既看不见,也听不见。那她面临多大困难,我们怎能知道,怎能了解,又怎能体会!
我们既能看到充满阳光的世界,又能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我们还有什么遗憾呢?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想:虽然海伦看不见,听不到,但在她心里也有她自己想象出的世界,那是海伦的世界。我相信她的世界也会充满阳光、充满笑声。海伦的一生,是在黑暗中度过的,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一生。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八
《幸福的鸭子》这本书,说的是一直生活在乡村的女鸭子麻花儿,无论生活上如何总是幸福着,并把这种无形的.幸福感觉感染给他人。主人公笑猫与麻花儿在一起的时间里,思想变化很大,笑猫变得开朗、乐观、积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讲出了人们为人处世时不一样的想法,有的只看它坏的一面不看好的一面。例如:在饥饿中有一半漫天,对于悲观的人来说,怎么就剩一半馒头。对于乐观的人来说,是还有一半馒头,麻花儿就是乐观人的化身,她总感到一种幸福,笑猫陪麻花儿回家时也感到幸福,知足则幸福。
读了这本以后,我也仿佛变成了主人公,身边的每一是要以乐观心态处理,因为我对这本书感触太深。
幸福是永远让人回味的,是永远忘不掉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我们要学会用心去体会,不是金钱能买到的。它是一种最最普通最最珍贵的感觉。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九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叫《马小跳玩数学》,从中我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还学到了生活中的.很多数学题。
比如说:书中的人物唐飞想像福尔摩斯那样擅于断案。他就决定去外面寻找机会,于是就约了毛超和张达一起去。他们在公园里溜达时看到有一辆车子不小心撞到了一位老爷爷,而后急忙掉了个头,开走了。唐飞他们就赶过去把老爷爷扶起。唐飞想:这就是一个好机会,可是车子跑太快了,不知道车的车牌号。张达说:我记得车牌号,是四位数,百位比千位多3。毛超接着说:十位是百位的2倍多1,个位比十位少2。唐飞冥思苦想,终于想出来了,车牌号是:1497。最后,这辆车终于被警方抓获。
从这件事我知道了,生活中有一些小事,要我们去观察,去思考。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是呀,人的一生是离不开书籍的`,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知识,而且还让我们认识社会。今年暑假,我已经读了好几本书了,尤其是《美文阅读》让我回味无穷。
《美文阅读》是一本集古今中外优秀的景色、童话、诗歌和神话传说等,以“爱”为中心,贯穿了善良、勤奋、坚持、珍惜、感恩等阳光主题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秀书籍。或许它比不上《格林童话》的有名,也不能和四大名著相媲美,但却把我深深吸引。其中故事“十年,我们来变个魔法”讲述了爸爸为了女儿能快乐的生活,在临死前把告别变成了一场游戏,让爱深深埋在心地;故事“刘姥姥进贾府”,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之余,有点心酸;故事“铅铸的鸭子”则讲了一艘军舰内部设施齐全,但却不能下海。让我明白违背事物的根本出发点和规律,将一无是处。
读完整本书,有时让我高兴、有时让我悲伤、又有时让我激动,有时让我沉思。它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道理,我会让这些道理永远陪伴着我度过一个个人生过程,让这些道理滋养我的身心,净化我的心灵,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飞的更高更远。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十一
前段时间我从学校的图书馆借来了一本《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部传世佳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法布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那份执着,那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实在让我佩服。
通过读《昆虫记》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小蜘蛛怎样从卵袋里出来,胭脂虫的幼虫怎样过冬,蜜蜂们怎样造房……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萤火虫竟然是肉食性动物,主要腊物是蜗牛。
书中充满了惊奇,充满了情趣,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另一个世界的奥秘——昆虫世界的真面目,更让我发现了大自然中蕴含着的各种科学真理。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十二
我阅览过许多关于顽强的故事/书籍等,但唯一能令我泪下的就是《石缝间的生命》了。
石缝间的生命虽然没有玻璃棚中的花草生来茁壮,价格不菲,但他们却能经历风吹雨打却有比雍荣华贵更价值连城的顽强意志和沧桑雄姿。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在红军万里长征时,如果没有战士们的浴血奋斗会有我们幸福的今天吗?烈士的坚强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今天学习生活中坚强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使优秀者更加优秀;使失意者再获机遇;使低差者勇攀高峰。
如果优秀者失去坚强从此跌入深渊;失意者失去坚强则一蹶不振;低差者失去坚强则碌碌无为。所以,我们虽然不能在战场上驰骋,却要在学习中奋笔疾书钻研科学知识。
“坚强”两个普通的汉字,却让每个成功的人付出了多少的辛酸苦楚。让人们收获了胜利的喜悦。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十三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到:“《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阅读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中的《大学》。
《大学》被朱熹分为了经篇和传篇。经一章向人们展示的是儒家的“三纲八目”的要义,逻辑分明,层层推进。“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成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篇的传的文则是引经据典地阐释“三纲八目”,其内容言简义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解释“在明明德”的传一章引用了《康诰》《大甲》《尧典》主要是“为了说明弘扬人性中美好善良的品质从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并不是我们标新立异的产物。”我认为它包涵了“性本善”的意味。《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中的“天之明命”就是指上天平等赋予每个人的德性。它强调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异。因此“皆自明也”,即要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在亲民”。《四书章句集注》中“程子曰:‘亲,当作新。’”朱熹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新民与亲民——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问题》一文提到“新民”指使民众提高觉悟,实现精神、思想的更新;而“亲民”则指使民众富足、安顿而获得必要的生存基础,进而亲善于政权结构,易于统治,服从管理。”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亲民”适合古代社会而“新民”更适合现代的社会。因为“新民”更强调了一种自我的革新,社会的革新。正如朱熹所说的,首先要自己“去其旧染之污”,对自己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改造和更新,然后再“推以及人”,那么领导者就不担心人民不归顺他。对于个人来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自我的办法:通过不停歇地随时反思自我、改过自新从而“得道”。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通过“明明德”、“亲民”然后“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朱熹说:“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在我看来,这是通过“明明德”、“亲民”后达到的一种效果,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似乎太理想化了,不管从古代社会还是现今社会来讲都有点脱离了实际。然而,我们首先要“知其所止”然后才能谈论“止于至善”。书中所描述的“止”是从精神层面上来讲的止于仁、敬、孝、慈、信。不可否认,这对于现在来讲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理解的“知其所止”更强调了自己应该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然后才能为之奋斗。
经篇勾勒出“三纲八目”的要义,然后传篇对其展开阐释。其中“八目”又包含着“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在内修方面,先是格物致知,然后是诚其意,正其心。“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由于我还不太懂朱熹这番话,于是我通过查找一些资料来加深对格物致知的了解。“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民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所以朱熹认为,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知悉用“格物所以致知”来说格物和致知的关系,一方面说格物以致知为目的,另一方面致知是在格物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的知识在认真研究外界事物中获取,日积月累就能达到“知之至”的境界。这里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对于教师,该怎么样帮助学生“格物致知”呢?过去的教师“填鸭子”的形式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今教育的要求了。再联系“格物”,我认为它更强调了是自己对事物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借用别人的知识,从而达到“致知”。从知识储备方面,内修要求“格物致知”,那么从精神修养方面呢,就要求“诚其意,正其心”了。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我觉得无需哆嗦这两者,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自我改善中达到的。
在外修方面,“齐家,治国,平天下”着眼于处理人际关系。这让我想起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著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这也让我想起了自身,自问我没有这么大的抱负要平天下,或改变世界,但我希望以后受过我教育的学生都能成为能“平天下”,能改变世界的人,那么我也算是成功的老师了!
总的来说,《大学》言简义丰,让我领略到中华经典的强大。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十四
暑假里,我读了《数学在哪里》这本书,它主要是唐彩斌和彭翕成编写的,这两位文学作家很有名气,我还读过他们好多的书籍。
《数学在哪里》里面讲解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运用故事讲解,让我很容易理解,树立的内容各种各样,有乘除法估算,有简便运算和认识毫米和千米,还有认识周长、面积等等。那里面还有好多趣味的题目,难的题目有时候让我苦思冥想,一个多小时才能解出答案,简单的也很快,我可以5分钟之内就做出来。真是一本有挑战的书啊。
这本书我读过之后,感觉真是一本有趣的书,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看一看里面的'数学知识,挑战一下有难度的题目,锻炼自己的思维,让自己不断成长。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十五
扪心自问,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提高,未来的经济靠的是实力,做一个有职责感,有使命感的学生,而不是做一个被眼前利益丢弃自己的梦想的人。高老头的遭遇可悲可叹,却又是自食恶果。拉斯蒂涅虽有志气,却没有恒心和毅力,没有抵抗诱惑的意志,终究是沦为金钱的奴隶,令人扼腕叹息。时代在发展,思想也应当得到净化,净化人心,才能取得长远的`胜利。
感激《高老头》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自己所处的位置,坦然的应对生活的磨难与苦痛,牢记高老头与拉斯蒂涅的教训,不做令社会所不容的事,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学习的负责。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十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是呀,人的一生是离不开书籍的,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知识,而且还让我们认识社会。今年暑假,我已经读了好几本书了,尤其是《美文阅读》让我回味无穷。
《美文阅读》是一本集古今中外优秀的景色、童话、诗歌和神话传说等,以“爱”为中心,贯穿了善良、勤奋、坚持、珍惜、感恩等阳光主题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秀书籍。或许它比不上《格林童话》的有名,也不能和四大名著相媲美,但却把我深深吸引。其中故事“十年,我们来变个魔法”讲述了爸爸为了女儿能快乐的生活,在临死前把告别变成了一场游戏,让爱深深埋在心地;故事“刘姥姥进贾府”,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之余,有点心酸;故事“铅铸的鸭子”则讲了一艘军舰内部设施齐全,但却不能下海。让我明白违背事物的根本出发点和规律,将一无是处。
读完整本书,有时让我高兴、有时让我悲伤、又有时让我激动,有时让我沉思。它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道理,我会让这些道理永远陪伴着我度过一个个人生过程,让这些道理滋养我的身心,净化我的`心灵,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飞的更高更远。
实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读后感(案例17篇)篇十七
我读了一个很好的文章,这篇文章令人感慨,这就是伟大的作家朱自清的——《匆匆》。
这篇文章写“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有再开的时候。我本以为作者要借这些描写春天,可是作者是在对为什么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感叹,好一个描手法!
在文章中,写了“八个多日子里,除徘徊外又剩下什么?过去的日子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可想而知,作者多么想留住时光,又可见时间过得是多么快。
我以前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时间,我总是认为人生的时间是那么长,浪费一点没有什么关系嘛!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作业吧!其实根本就是没有顽强的毅力,就这样把时间给浪费掉了。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时间是无声的脚步,不会由于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而稍停片刻。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名人们都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无论是朱自清还是席勒,也在用至深的哲理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好好地珍惜时间,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的确,正是这个道理吧。所以我们必须珍惜我们现在的时间,就是在珍惜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