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精彩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一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了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老年活动场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通过德育基地教育,使学生们转变了观念。
十八岁,再不是一个懵懂的时期,我们所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与惊喜,在即将展翅飞翔之前,除了心存对师恩,对母爱,对父教的感激之外,学会对人生的思考,探索生活哲理,也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读了守望的距离后的感想:
此书是一本散文集,积累了作者周国平数十载的心血,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并尽量减少自我重复。对于生活,人生的变幻和命运的磨难虽让作者难免下笔犹豫,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使他拿起笔不由自主用真理和谎言来救助他自己。他的文章表现出了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超脱。
整本书大多写的都是哲学问题,对于存在之迷,将苏格拉底与孔子相对比,让我知道对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所追求的合理人生高于一切东西,并让我了解到对于人生需要审察,这样就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基础上提高内涵修养。
对于人们都在追求的“幸福”,周国平运用设问的方法将幸福的内涵串联成一串珠子告诉我们幸福并非只是实现愿望那么简单。幸福虽然是个不确定的东西,但也有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只有当最热列的爱,受到创伤而返诸自身时,人在孤独中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心灵和深藏在那些心灵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幸福。
对于死亡,一直是人类不敢正视却又躲避不了的结局,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文章中作者将死亡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大多数人对于死亡采取的是沉默的态度,却没有多少人敢于将他看作是一件平凡的事,然后接受它。死是个体的绝对毁灭,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不可能从中发掘出正面的价值。对于死的思考虽然徒劳,但并非没有意义。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只会埋头于种种事物,没有兴致览阅人生的美景的人是俗的成品,辜负了人生的一趟美好旅行。因此,人生需要歇下来并时不时怀念一下那份童贞,可贵,也不枉活了一场。
作品的最后加入了作者的格言,同样是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一反常理思维的是,作者将追求视为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作者宁愿做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也不选择成为不再追求的成功者。这是对于人生的另一角度思考。反思我们,或许真会在成功后停止追求,但却忽视了追求自身的魅力。
人生中融合了精神,理想,追求,当然不免还有些情绪。可以沉默又可以嫉妒,人生就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起来。剖析人生,评论人生并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这珍贵的人生。那些与众不同的言论让我深知人生的飞逝,人生的短暂,人生的宝贵。
后悔已换不回蹉跎的人生。只有从现在起,把握现在,正视人生!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二
许亚丽。
说起班级工作,她是一个万花筒,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要想做好班级工作,还真是不容易。根据班级管理的实践,我想从影响班级管理的一个方面来说一说自己粗浅的认识。
其实,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要有威信,怎样才能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呢?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公平心。公平、公正的对待班级的每一位学生。
在我们的教育实际中,有的教师比较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总是给予他们较多关心和爱护,只要成绩好了,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等什么荣誉都有;对大部分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常常关注较少,任其自然,使他们有受冷落的感觉;而对一些后进生乃至“刺头”,教师则把他视为“全班的累赘”,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错误则耿耿于怀,这很容易使其产生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心理,变得越发“不可救药”了。
以前我也曾在学校做过调查,问学生你喜欢哪位老师,你不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结果,有好多学生代表提到的是,我不喜欢某某老师,是因为那位老师的偏心。有的说的是老师偏心男生或者女生,有的说的是老师偏心某几位学习好的同学等。
也就是调查显示,偏心是影响老师威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最不满意教师凭自己的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
我也曾经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农夫正驾着两头牛在犁地。有人路过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在一边吃草,农夫才附在那人的耳边低声说:“边上那头牛更棒些。”那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回答说:“牛虽然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如果大声说,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
一个山野的农夫,对他的牛,尚且倾注了那样深的爱心,人比牛更敏感,面对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他们。
首先,教师要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心。不要将学生当作获取某种利益的工具,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论好坏。尖子生有不足也要批评教育,后进生有进步就应表扬激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与温暖。
其次,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有人学习好,有人体育好,有人劳动十分积极,有人组织能力教强等。不要从单一的方面去评学生,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不应只拿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适当的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更加努力的去发展自己。
教师要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要记住,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表扬与尊重的权利与心理需要。不要因自己的无意而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学生学习优秀与否,调皮与否,无论男生女生,都要公平对待。
让我们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也会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出色!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三
最近学习了《小学德育》这本书,收获很多,受益匪浅,《小学德育》学习心得体会。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越看越觉得书中说的有道理,对我们班主任来说具有指导意义,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心得体会《《小学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1、加强师德理论学习。我们曾经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2)、开展好“读书活动”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2).继续对学生进行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
(3)、文明礼貌教育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四
古语有言,流水不腐;一个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看”得更远,因为他会借助巨人的肩膀。20xx年4月13日—15日,本人很有幸以“广东省名班主任xx工作室”学员的身份参与了这一次由县教育局组织的“初心德育”培训。本人高度认可学习是的教师福利,所以喜出望外的同时也心存感激。
13日中午出发,从仁化始发,在教育局刘股长的带领下,60名班主任队伍浩浩荡荡的进军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气势上,学习氛围很浓郁,老师们都是班主任骨干,而且都是有备而来,所以我趁机主动和老前辈班主任们交流,很受感触和感动。
14号上午是三个主题发言,第一个主题是桂老师的《玩转小学幸福做老师》;第二主题是于老师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第三个主题是李老师的《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教师》。三个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由不同性格特性和气质的老师主讲,就像三道不同味道的菜,但都让人受启发和回味无穷。下面我择选触动我的精华内容呈现:桂贤娣老师由内及外,先创造和谐的家庭,获得爱人的支持和协助,智慧地建设优秀班集体,家庭事业双丰收。她给我们活现了一个德育实例——儿童性启蒙。她阳光、健康和艺术的启发了儿童的性知识,教育的时机把握得很准,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也恰到好处,这都是归功于她对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体发展规律掌握得游刃有余。这启发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实践回归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于洁老师给我的感触是:一定要做一个有痕迹的教师,要记录和反思教育教学过程。这个道理我们早就知道了,但没有坚持去做。李迪老师的分享有理论支撑和呈现具体操作方法,给我感觉她是一个很尊重学生和爱学生的老师,她的爱恰到好处也直指学生的心坎,她给我指明了什么是立德树人,原来可以那么具体:扬善避恶,就如把荒地种上爱的粮食,恶的杂草自然不生。
14号下午是3个家庭教育的'微课展示和专家点评。第一个微课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第二个是《相伴花开》,第三个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三个微课是有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的老师主讲。本人感触,这三个微课就像不同的三杯酒,香浓醇厚,品后有回甘之效。如何有效的做到家校共育,关键是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和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个人的私有财产和工具。我想,这就是最根本的家庭教育准则!
15号上午是一节小学五年级和一节高一(职中)的班会课,主题分别是《整理管理协理》、《我的梦想我的舞台》。两节课都让我深思:原来,班主任的语言功底是这么重要的,要开好班会课,一定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因为班会课而班会课!
越学习,越谦卑,我要好好去感悟和内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导师,加油!感谢培训,感谢教育局,感谢沙桂香工作室。愿借助您们的慈祥“肩膀”,让我看的更远,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五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不仅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我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倾心投入的事业。
第一段:德育是树立道德标杆的过程。
在学校里的德育工作,一直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心和难点。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自我要求,掌握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塑造好的人格,建立自己的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断的引导和监督中,在学生内心中树立一个正真的,可信的道德标杆。
第二段:德育是紧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体制。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使得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不仅不冲突,而且互相促进。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帮助其正确地应对挫折和痛苦,让学生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第三段:德育是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
学生行为规范是德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从学生身边的具体行为和生活中,进行详细的规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与社会规范相适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我们需要用先进的教育方法,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培养良好的集体协作意识,让孩子在和谐和睦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第四段:德育是塑造良好人格的过程。
学生的人格塑造,是德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发掘和培养学生自身的优秀品质,同时批判和否定学生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发掘和发扬学生的正能量,让他们成为头脑清醒、心灵美丽的青年人,为美好的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段:德育是转化社会风气的过程。
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理解和认识到,一个人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不仅是家庭教育的成果,也是社会和人民大众的素质和认知水平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将德育工作倡导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推动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变,铸就更加美好的社会。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六
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接受的第一次教育一般就是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接受学校的考核。这些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住宿常规、就餐常规、作业常规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后续的行为检查,对于学生适应集体生活、遵守学校纪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看,普通高中的这些规定,往往是较具体地针对学生在本校三年学习期间的行为规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养成自觉的习惯,一旦学生走出高中校门,面对不同的生活与学习、工作环境,其行为便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与控制,一些学生到了大学等相对“宽松”的地方,觉得“没人管了”时,便容易出现行为乃至做人的偏差。因此在实践中,应注重引领学生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整体规范中凸显核心习惯。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校政教处,都要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来考虑,除了学生一日常规等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校期间都要遵守之外,更主要的是要思考哪些内容不只是促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在集体之中且有利于学习,而且是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即使走出校门也是大为受益的。核心的习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与人交往的基本习惯,包括与教师、与同学等的交往,不只是“在校内见了老师要问好”之类的简单规定,要通过一定的情境,引领学生养成热情、主动、得体的交往习惯。不要求对每位同学有整齐划一的规定,但每一位同学都应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走出校门、走上社会都会终生受益。比如谦和稳重、乐于为集体和他人做事的习惯等。在学校整体规范中,突出对学生核心习惯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并逐渐得益于良好的习惯。
2.在多样化活动中养育核心习惯。
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得到放松、个性特长得到展示,而且更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养育学生的核心习惯,让学生享受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如学校召开主题班会———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及途径,优秀学生在介绍过程中势必会提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能够给全体学生以影响。优秀学生在介绍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又如学校开展话剧表演,因为涉及多名学生的协调、排练,这也会引导学生在排练过程中考虑彼此的实际情况,主动为别人考虑,主动克服个人的困难,坚持参加训练,大家团结一致,才能把事情做成。还有诸如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校园辩论赛等,都在无形中养育学生的内在核心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能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去慢慢体会人际交往的艺术,逐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和反省,及时反思、调控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教育、共同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养育核心习惯。
在学校实际的日常德育管理过程中,德育管理仍然存在通过学校行政权威或教师权威,以命令的形式,压倒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力求使学生服从学校管理的现象。这种做法看似严格规范,并且德育的直接外显成效显著、立竿见影,但实际上学生对学校德育管理的“信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他们内心未必真正信服,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作为学校主要德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牵涉面广,事务繁多,容易埋没在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当中,对如何打破常规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缺乏思考,往往呈现出“省心管理”现象,如只要学生在学校犯错,一些班主任往往图“省心”,缺乏对学生的教导,只是在道德的层面上简单、粗暴地加以谴责,继而向家长“告状”,请家长带孩子回家反思,德育管理粗放低效。在德育实践中,应更注重师生的平等交流,依托情感教育,尽力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角度,和学生建立信任,进行“心动激励”,突出德育的实效性。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心动激励”的前提。
在德育管理中,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这就需要班主任真正从内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经常和学生开展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将教师自我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引发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如笔者曾看到有的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制定班规的时候,通过学生全员参与献计献策,继而通过班委会讨论、修改投票,最终全班同学表决通过才开始实施。小小的事例,充分发扬了民主,班规是学生定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学生并且使他们信服的作用。班主任能够在各项班级事务管理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人格,是对学生心动激励的基础。
2.在公正、多元化的评价中激励学生。
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在师生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班主任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德育评价包括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作过多的负面评价,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正面评价,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高中生正处于健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张扬自我个性的时期,个性迥异,需要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平时在班级管理中认真负责;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是对班级事务关心不多。班主任针对这类现象,要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和评价学生,肯定优点,鼓励改变不足,保持教师应有的亲和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尤其是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晓之以理诚然不错,但更要从问题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多元化评价学生,让他们得到被肯定的愉悦,这样通常会更大限度地激励“问题学生”,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和人生道路的转变。在德育过程中,需要通过积极、公正、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肯定和关爱,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继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平时的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往往通过学校“四项竞赛”等德育常规检查评比的手段评价学生,这是有必要的。但一些班主任会简单地以“分数”论管理成效,分数越高,说明班级管理越“好”。“分数”当然重要,但班主任由于过分看重“分数”,导致一些学生的无心之失难以得到理解、原谅和鼓励,反而因为惩罚使得学生内心滋生厌恶班级乃至厌恶学校的情绪,德育缺乏实效性。另外,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跟家长联系不够广泛和紧密,对大多数学生的个性把握不够,德育管理按“分数”一刀切,缺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针对性,导致德育工作很难得到学生认同。德育是立体化、动态发展的教育,在实践管理过程中,不能以单一数据来下定论,要及时转变德育工作的形式,寓教于乐,并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注重学生的“成长自省”。
1.德育形式多样化促进学生“成长自省”
德育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避免仅看数据而进行空洞的说教,要做到寓教于乐,将德育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如在德育过程中,将德育工作的形式变得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让他们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高尚的价值取向。如笔者曾创新德育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多人站报纸”竞赛,即同样大小的一张报纸上站的人多胜出,让学生体验和体悟团结合作。另一个是“看谁不走样”游戏,即第一个学生看了某样事物后向第二位同学描述,依次下去,最后一位同学说出该事物,但实际上都“走样”了,让学生体验和体悟了不要相信流言,更不要以讹传讹。显而易见,这样的德育活动形式相比班主任结合“数据”说教“班级同学不够团结,要加强团结来”之类的更有效果。此外,学校在德育过程中也会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步行前往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中,感悟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离不开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帮助。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得德育工作真正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成长的“密码”,在亲身参与中不断“成长自省”。
2.依托心理疏导促进学生“成长自省”
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较快,学习竞争压力大,班主任的“数据化”管理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德育管理过程中,需要班主任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学校日常德育工作中去,把心理引导、心理干预和德育有机结合,为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真正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善于察言观色、提问交流、个别交谈,准确找出学生“扣分”等问题产生的原因,用温情感召、帮忙排忧解烦、释放压力、找寻快乐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班主任的信任和关爱中慢慢实现转变。如笔者曾遭遇了一位学生s,因为晚上在寝室里故意损坏公物被扣分,到笔者这里已经开始哭了。经了解情况确认,学生并没有故意损坏公物,而是走得太急,脚绊了一下,把寝室移门的插销给弄坏了。尽管导致公物损坏,但从学生本身而言也是无心之失,并非故意,看着她很受委屈、很难受的样子,笔者一方面关心她有没有受伤,一方面教育她以后要小心,至于扣分情况让她别放心上,写份反思总结情况吸取教训。上述事例中,学生的无心过错行为导致内心压抑,担惊受怕,德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避免武断而给学生太多的压力,应该多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多相信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皮亚杰曾说过:“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德育管理要避免流于形式和表面,更不能“省心”管理,只看“数据”,需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感。总之,学校应当进一步提升德育管理的水平,学生作为德育管理的对象,拥有丰富的情感,因此学校在德育管理中要考虑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依靠家校协作,班主任和家长双管齐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制度约束、情感引导和说理教育相结合,以此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会做人,积极自省,超越学校的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和终身健康发展。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通过四年的小学教育,我对小学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众星捧月,从小养成了为所欲为、唯我独尊的不健康心理,不仅社会观念淡薄,是非观念差,连起码的家庭观念也极淡薄。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可是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因此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摆在我们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它对于人品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小学生及时了解思想道德的内容,他们就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通过与学生谈话,家长沟通和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出现不良道德品质的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学生自身因素。当前的小学生,在家中大都是娇生惯养,稍遇不顺,便会发脾气,情绪冲动产生不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由于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对社会性的感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较低,道德认识不明确,甚至出现错误的道德认识。
(2) 家庭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许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上的要求都尽力去满足而忽视运用正确方法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父母离异的残缺家庭,孩子过早地推动父爱或母爱,在单亲照顾下成长。这样,很容易出现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修改倾向;有的推动心理平衡,甚至产生心理变态。出现偷窃、斗殴、浪荡、内向、怯弱、忧郁等行为和性格特点。
(3) 学校因素。在学校,小学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免于从教师那里获得道德态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为习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始终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强有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发展。学校环境中,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果一间学校或一个班级的主导因素不健康,将会影响到该集体的绝大多数人员。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盗窃行动,老师放任不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班级中几乎人人都会染有盗窃的恶习。
(4) 社会因素。当今信息社会,学校教育往往抵抗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学生会自发地或偶然地接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活生生的不良事例比学校教育来的更加直接,易于接受,在教育与现实的矛盾中小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不能理性地处理问题,逐步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
3 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
小学生思想品质受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1) 学校方面。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因此教师要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牢固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信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要单一凭分数论高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把班主任单独评议改成与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缩短评议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发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对差生不体罚、不歧视,尊重爱护他们,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在集体中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看到希望,感到有了前途,有了奋斗目标,有了人生价值,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要为集体的荣誉而奋斗。良好的环境,正确的班风、学风对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很重要。当然,学校良好的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积善成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家庭方面。"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千万不可过分溺爱孩子。应该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姑息迁就,用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孩子的思想教育,如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家长应积极地为孩子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爱护、尊重学生,对出现打架、骂人、旷课等行为的孩子要正确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改善他们与群体的关系,不能强制,以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加快不良品德形成。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使学校的教育要求被学生家长所了解。这样有了家长的督导,学校的教育,使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3) 社会方面。校内校外教育结合,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并把实践活动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去,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学校只有开展好这些活动,才能减少学生接触社会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的教育的机率。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八
昨天出席“我与于丹有约”工作坊,亲见气质女人于丹,48岁的她,魅力无比,值得敬佩!与于丹仅有1米的距离,触之可及,可我们的学识却是天壤之别。她,古今中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谈笑风生,气质淡雅,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于丹主要就新加坡老师在德育方面的提问,进行了五个方面的阐释。
以做“牧师”的心做“教师”!老师只是陪伴着孩子的成长,让他们以一种尊严去探寻世界。老师要回到孩子的年龄,不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大惊小怪!教师要唤醒人性自信的庄严!
人,有着性命,生命,使命,然而多数人也许只有性命—意味着活着,生命—意味着生活,这两层意义,而第三层意义使命—意味着承诺,却不是所有人能够意识到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
每个人如果能够随时让自己归零,他就会永远进步!
于丹老师用王阳明的故事来说明,不管在何种境地,都应该保有和最初一样的热忱!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真正是一个“知行合一”者。
人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左右生命的宽度!
学习文化,是一种自我的救赎,学习道德,是自尊人生的信念!
西方的文化是天的文化,节庆日是拜天上的神为主,如圣诞节等,而东方的文化是地的文化,节庆日是以节气为主,如清明中秋等。东方的文化讲究阴阳。阳:太阳—进取心!阴:月亮—平常心。华族文化主要以群体为意象,西方文化主要以个体为意象。如在诗歌中,西方歌颂雄鹰的很多,而东方以群鸟为主。
全球化的今天,应该:见天光,接地气,得人心!天光是指西方文化,地气是指华族文化,得人心是指道德!将东西方文化都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并且符合人类的道德,才能在这个世界走得更远!
一个孩子,我们可以从他身上一眼看出他的家教门风怎样。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入则孝,出则悌,就是指家庭教育,可想而知,老夫子把家庭教育放在第一位。谨而信,爱众,而亲仁。指的是社会教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才是学校教育。可是现代社会,很多家长忙于挣钱,却把教育只推给学校,因而,孩子的成长不尽于人意!
为人父母者,千万不要牺牲亲子时间!
1不要嘲笑。不管对方是谁,你都不要嘲笑别人,因为你并不知道他那种行为背后真正的意义。
2让孩子学习为自己买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接受,然后道歉,并改过。
3不要被伪命题绑架。遇到问题要去思考,这是个问题吗?也许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问题。
4把科学和艺术当做信仰。科学让我们避免无知,艺术让我们活得有趣。
5坚信做善良的人不会吃亏。也许暂时可能是吃亏,但最终你是不会吃亏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于丹老师对教育的看法,既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又能让我们顿悟,不虚此行!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九
古语有言,流水不腐;一个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看”得更远,因为他会借助巨人的肩膀。4月13日—15日,本人很有幸以“广东省名班主任xx工作室”学员的身份参与了这一次由县教育局组织的“初心德育”培训。本人高度认可学习是的教师福利,所以喜出望外的同时也心存感激。
本人在学校的德育处工作,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有一点的了解和思考,观摩学习的课程清单,我心中浮现的主要3个问题是:
1.现在国家推行的“立德树人”是怎么落实到实处的?
2.问题学生如何有效做到家校共育。
3.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怎么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的,他们的微课是怎么开展的?
13日中午出发,从仁化始发,在教育局刘股长的带领下,60名班主任队伍浩浩荡荡的进军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气势上,学习氛围很浓郁,老师们都是班主任骨干,而且都是有备而来,所以我趁机主动和老前辈班主任们交流,很受感触和感动。
14号上午是三个主题发言,第一个主题是桂老师的《玩转小学幸福做老师》;第二主题是于老师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第三个主题是李老师的《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教师》。三个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由不同性格特性和气质的老师主讲,就像三道不同味道的菜,但都让人受启发和回味无穷。下面我择选触动我的精华内容呈现:桂贤娣老师由内及外,先创造和谐的家庭,获得爱人的支持和协助,智慧地建设优秀班集体,家庭事业双丰收。她给我们活现了一个德育实例——儿童性启蒙。她阳光、健康和艺术的启发了儿童的性知识,教育的时机把握得很准,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也恰到好处,这都是归功于她对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体发展规律掌握得游刃有余。这启发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实践回归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于洁老师给我的感触是:一定要做一个有痕迹的教师,要记录和反思教育教学过程。这个道理我们早就知道了,但没有坚持去做。李迪老师的分享有理论支撑和呈现具体操作方法,给我感觉她是一个很尊重学生和爱学生的老师,她的爱恰到好处也直指学生的心坎,她给我指明了什么是立德树人,原来可以那么具体:扬善避恶,就如把荒地种上爱的粮食,恶的杂草自然不生。
14号下午是3个家庭教育的微课展示和专家点评。第一个微课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第二个是《相伴花开》,第三个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三个微课是有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的老师主讲。本人感触,这三个微课就像不同的三杯酒,香浓醇厚,品后有回甘之效。如何有效的做到家校共育,关键是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和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个人的私有财产和工具。我想,这就是最根本的家庭教育准则!
15号上午是一节小学五年级和一节高一(职中)的班会课,主题分别是《整理管理协理》、《我的梦想我的舞台》。两节课都让我深思:原来,班主任的语言功底是这么重要的,要开好班会课,一定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因为班会课而班会课!
越学习,越谦卑,我要好好去感悟和内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导师,加油!感谢培训,感谢教育局,感谢沙桂香工作室。愿借助您们的慈祥“肩膀”,让我看的更远,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
20xx年4月2日,我有幸在学校陈文忠校长的带队下,与学校的17位班主任参加了新州一小举办的“和谐德育主题班会观摩”班主任专题培训会。
我相信参加了这次班主题班会的所有老师可能与我有着同样感受,这次的主题班会,举办得非常成功!班会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是与学校领导的重视,老师与同学们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首先听的是六(2)班李先梅老师上的“我爱我班”的主题班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同学之间应该学会互敬互爱的习惯,然后通过活动展现同学之间的一些具体事例,通过活动同学们体会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为了集体荣誉,大家都应该学会我爱我班,共同奋斗,共同感悟。
然后听的是三(3)班袁媛老师上的“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关爱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听了这节课,我感触很深,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正是一个如梦的年龄,但也是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年,转向青春的成熟,将走上一段崭新的征程。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进一步加深了感情。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为主题班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这点就说明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长大了。并且在孩子们不知道家长写给自己什么样内容的信件情况下,通过自己写给父母的信,表达了自己对家长,对老师的期望的理解,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这些都说明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教师应适时代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应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孩子”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学生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学生。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留守娃。部分留守学生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教师要珍视留守学生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在许多地方已出现了“代理家长”“知心爸爸”“知心妈妈”。我相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
最后是州德育工作专家邹秘书长的工作点评,以及各位骨干老师的点评。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一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中国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 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 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 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 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 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平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习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二
“有德有才坚决重用,有德无才培训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这是牛根生在央视“赢在中国”所说的蒙牛的企业文化。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一线生产工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教学,更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统的德育培养方式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缺少新的德育途径和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学生个体外在的规范难以化为内在的要求,导致德育的实效上不去。
中职学生身体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思想正处在变动时期,学生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生是否能够获得良好教育的前提。良好的环境已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实施“知行合一,以行为本”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与行为修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素质是学生成长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提高教育实效,促使学生知行合一,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使他们在养成教育中提升适应社会和生存竞争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养成教育是一个人终身的德育必修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现阶段的中职生而言,养成教育在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勤奋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性、积极的劳动意识等方面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教师素质、德育实践活动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中职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具有生活性和持续性,应该以德育教育为重点,以责任服务教育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真正把责任服务教育落到实处,让中职学生具有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和企业精神。
实训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实训实习是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其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渠道,也是对中职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参与能够影响他们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投入到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工作的艰辛和艰辛工作中的敬业奉献,去感悟生活的不易,不仅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能大大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水平。以开放的教育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让学校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中职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因此,学校应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的渠道上充分挖掘潜力,拓宽途径,千方百计为学生搭建实践的舞台,给学生更多参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新时期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越发复杂艰巨,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诸多困难,中职德育要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只有不断改革,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目标,切实解决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问题,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三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一种教育形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德育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德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是通过真实的情感沟通和身教,引导孩子们形成积极向上、纯真善良的品性。在教学中,我不断总结、思考,感受到了德育的魅力和影响力,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
首先,我发现德育教育需要真实情感的传递。在与学生沟通中,我们需要通过真实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曾经,我遇到过一个学生,他以为自己不被任何人关心,行为越来越叛逆,成绩下滑。经过与他的反复交流,我开始主动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主动与他交流心事,通过真诚的情感沟通,他逐渐打开了心扉,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一经历让我明白,德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真实情感的传递和彼此之间的理解与珍惜。
其次,德育需要身教的力量。身教是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孩子们更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正确的道德观念。有一次,我在学生面前说了一句不当的话,结果看到学生们纷纷效仿起来,语言粗鲁的现象时,我深感自责和反思。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时刻保持正确、积极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从我身上看到道德的力量与美好。
此外,德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当今社会中,个人价值观多元化,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在我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不同的意见。我会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明确个人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并能够更加理性地判断事物的对错。
另外,德育需要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关怀。在我的德育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因此,作为德育教育的实施者,我将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行为。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为此负责。
总结起来,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任务,但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影响力的工作。通过德育的实施,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的价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德,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德育教育需要真实情感的传递、身教的力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关怀。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德人生。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四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过去,展望将来,对师德修养方面做了下面的总结: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精神文明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
1、加强学习依法执教。
首先,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其次,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付出。并自觉遵守《教师法》,以它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执教。这样的人生才会过的充实有意义。
2、教书育人。
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我。在做好教具、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工作中本着“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的原则来设计活动,并做好记录。
3、热爱学生和谐发展。
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4、尊重家长服务家长。
家长是我们搞好工作的有力后盾,及时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责备家长,并且在语言交流中,语气平和、委婉、真诚、用诚意使家长信任我。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1、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克服不良情绪、杜绝不良的行为。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身。
3、要把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抓好抓落实,抓好四个"并重",即教书与育人并重,抓质量与抓素质提高并重,抓教育与抓管理并重,抓督察与抓奖惩并重;狠抓五大环节,即学习、整改、落实、提高五个环节。
4、在教研组活动中,让组内每一个教师都有畅谈的机会,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获得新知的机会;教学反思与探究,让更多的教师寻找到了新的教学方向。
只要每位教师都负起应负的责任,遵循教师,多奉献一点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切都将美好起来。我坚信只要承担了我所能承担的责任,我就扮演了我所能扮演的秀的角色,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五
十八岁,再不是一个懵懂的时期,我们所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与惊喜,在即将展翅飞翔之前,除了心存对师恩,对母爱,对父教的感激之外,学会对人生的思考,探索生活哲理,也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读了守望的距离后的感想:
此书是一本散文集,积累了作者周国平数十载的心血,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并尽量减少自我重复。对于生活,人生的变幻和命运的磨难虽让作者难免下笔犹豫,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使他拿起笔不由自主用真理和谎言来救助他自己。他的文章表现出了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超脱。
整本书大多写的都是哲学问题,对于存在之迷,将苏格拉底与孔子相对比,让我知道对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所追求的合理人生高于一切东西,并让我了解到对于人生需要审察,这样就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基础上提高内涵修养。
对于人们都在追求的“幸福”,周国平运用设问的方法将幸福的内涵串联成一串珠子告诉我们幸福并非只是实现愿望那么简单。幸福虽然是个不确定的东西,但也有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只有当最热列的爱,受到创伤而返诸自身时,人在孤独中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心灵和深藏在那些心灵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幸福。
对于死亡,一直是人类不敢正视却又躲避不了的结局,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文章中作者将死亡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大多数人对于死亡采取的是沉默的态度,却没有多少人敢于将他看作是一件平凡的事,然后接受它。死是个体的绝对毁灭,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不可能从中发掘出正面的价值。对于死的思考虽然徒劳,但并非没有意义。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只会埋头于种种事物,没有兴致览阅人生的美景的人是俗的成品,辜负了人生的一趟美好旅行。因此,人生需要歇下来并时不时怀念一下那份童贞,可贵,也不枉活了一场。
作品的最后加入了作者的格言,同样是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一反常理思维的是,作者将追求视为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作者宁愿做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也不选择成为不再追求的成功者。这是对于人生的另一角度思考。反思我们,或许真会在成功后停止追求,但却忽视了追求自身的魅力。
人生中融合了精神,理想,追求,当然不免还有些情绪。可以沉默又可以嫉妒,人生就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起来。剖析人生,评论人生并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这珍贵的人生。那些与众不同的言论让我深知人生的飞逝,人生的短暂,人生的宝贵。
后悔已换不回蹉跎的人生。只有从现在起,把握现在,正视人生!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实践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于我而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仿佛永远都只是书面用语,永远只在我的作文中出现。一边写着“学会向父母感恩”之类的话题作文,一边对父母颐指气使、大声吆喝。若不是这次的“五个一”德育实践活动,或许我仍然这般任性。
“五个一”中有一点是为父母做一顿饭。当然,它的含义不仅仅只有这一顿饭。应付任务的做法自是只做这一顿饭或者不做。然而,我想学校的用心是在于让我们从这一顿饭中体会到父母天天为我们作出可口饭菜的辛苦。像我,第一次是不情不愿,第二次觉得麻烦,第三次更是觉得厌烦透顶。而父母,却天天,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的十六个年头里,不停地做着这一件事。诚然,他们自己也要吃饭,可是,当你有目的地为了另一个而去做时,会格外的用心。即使饭菜不比餐馆、饭店的可口,可这些家常菜中包含的爱意是独一无二的,每家人家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比如说,我永远吃不惯我表姐家的饭菜,太过清淡,只因为我表姐不爱吃重口味的。
在这次实践活动的这一项目中,我所做的,仅是暑假六十天中的几顿饭而已。这一点点的小事,却仍不让父母省心。第一次做饭,无从下手,除了炒蛋什么都不会。父母不旦要教我如何去做,还要时刻担心我是否又被滚烫的油滴溅到、在我操作失误时来挽救整锅菜。第一次做饭的结果并不乐观,但是看着略焦的、油亮亮的小菜,还是很有满足感的。我的父母并不会像许多中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老套情节“父母一个劲夸做得好吃而实际上却难吃的紧”这样夸我,而是很不给面子的指出“难吃”,并吩咐我改天再做。然后,饭后大大小小的碗也扔给我洗。第一次固然委屈,可有一次深夜看到归来的父亲在水池边洗着我和母亲都不愿去洗的碗的背影时,心里有点刺痛。他胖了,也老了,这些家务不久将不再适合他这样的年纪去做了。我不能总以学习为借口来逃避家务,这是家庭成员的一种责任。
向父母感恩,这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一项德育功课,明显当时我搪塞过去了。现在才开始深思父母的辛苦和我应该如何去报答。当我作业做完不去复习功课而是打开电脑游戏时的负罪感,正是我开始懂事的标识吧。高二了,如果不再好好学习便是对父母多年为我付出的爱的亵渎。
也许这些话在有些人眼里很假,但我认为,只有有着这样感受的人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真诚。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六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不错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有不错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身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的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的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的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的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不错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升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身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升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身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因此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推动的作用。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七
为进一步加强加强管理,共建和谐校园,认真抓好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办幼儿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幼儿园。20__年6月,我园向幼儿家长发放了星星幼儿园家长问卷调查,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精心设计问题。经过多次讨论,我们的设计了12个项目,涉及师德师风内容的共有8个,利用选择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及建议的形式请家长答题。
二、在全园幼儿中发放100份问卷。
三、为确保每一位家长能够毫无顾虑地填写自己的意见。
四、本次的家长问卷调查是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综合评价,能充分反映出真实状况。本次发放的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1份,回收率为81%。现就收到的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1.教师责任意识强,敬业程度高,精神面貌好。
家长的满意率为97%,基本满意率为3%,无不满意。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还是满意的。绝大多数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是好的,也说明教师在家长的心目中是可信赖的。2.尊重家长,不向家长谋私利,具有职业道德。
家长的满意率为98%,基本满意率为2%,无不满意。可以看出,家长对教师是职业道德还是给予肯定的。
3.对幼儿一视同仁,师生情感融洽,孩子喜欢班上的老师,愿意上幼儿园。
家长的满意率为95%,基本满意率为5%,1人不满意。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幼儿对教师是喜欢的,但也有家长提出教师的教育方法要适应每一位学生,让孩子更喜欢老师,更喜欢上幼儿园。今后教师应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把爱心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做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4.尊重、热爱孩子,无体罚和变相体罚。
家长的满意率为99%,基本满意率为1%,无不满意。这说明还有极少数老师教育方法有欠缺,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做关爱学生的好教师。
5.经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明显。
家长的满意率为90%,基本满意率为10%,无不满意。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家长希望看到孩子的进步,比如在集体活动中,能面向全体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现的机会,而不是局限于几个比较活跃的孩子,对特殊孩子有耐心。
6.教育环境整洁、卫生、优美,能体现儿童化、教育化。
家长的满意率为92%,基本满意率为8%,无不满意。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教师花了很多心思,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家长的参与率不高,有的家长希望能看到更多自己孩子的东西,而不是教师呈现出来的经过加工的东西。
7.重视保教结合,卫生保健工作到位,对幼儿身体、在园生活照顾好。
家长的满意率为93%,基本满意率为7%,无不满意。家长对幼儿在园的生活大多给予了肯定,但也可看出家长对于一些细节方面有些许意见。
8.重视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家园情况。
家长的满意率为90%,基本满意率为10%,1人不满意。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其目的是共同配合教育好学生,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老师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家访活动。
最新德育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八
转眼之间,笔者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已经快七年了。从普通任课教师到班主任,从团委书记到政教主任,一路走来,在这些工作岗位上,笔者得到了许多锻炼。同时,也让自己对德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是本人对做好德育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
众所周知,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假如我们对学生心理特点一无所知,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或者是自己的喜好的话,那么,我们取得的教育成效甚微,严重的话甚至会取得相反的教育效果。反之,假如我们能认识到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是处于半成熟期,喜欢表现,遇事冲动,做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从众性的话,那么我们对于学生的很多行为就比较容易理解,进而也就能够做出比较恰当的反应。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合称师范,我们教育学生讲究的是“言传身教”,那么教师如不具备一定的素质,如何能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呢?而在教师的各项素质中,有几项是必须要具备的.:
首先是奉献精神。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就是转变人的思想。然而,我们教师偏偏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难度可想而知。由于我们学生受到社会、家庭等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他们会很容易地养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或多或少的不良思想。这就使得我们在教育这些学生的过程中,仅仅靠八小时的工作时间是不可能做得好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还必须牺牲自己的个人休息时间去陪学生,从早跟到晚,做学生思想工作,才有可能使学生端正思想、健康成长。就我们学校而言,凡“班风”较好的班级,其班主任无一不是“拼命三郎”。
其次,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前面我们谈过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从众性。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如能够适当的展现自己的一些特长(或体育或文艺等等),那么你的学生往往就会喜欢你甚至是崇拜你,从而就能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再次,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具有平等观念。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人格,而在人格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假如教师不意识到这一点,仍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那么他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
最后,教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两种。如果我们教师再有才,但表达不出来给学生,那么一切等于零。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同时掌握这两种能力,这样才有可能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收获。总而言之,教师的综合素质越高,对我们的教育就越有利。
现今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一些在我们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学生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出发,关爱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感动他们,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笔者在从事教育的几年时间里,和许多调皮的“后进生”都打过交道,而能被笔者转化的那些“后进生”,都是因为笔者对他们的关爱触动了他们。对于那些没能转化的学生,则都是因为笔者没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所以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只是肤浅的,表面的并且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的话,那么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是简单的说教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不到提高,体现不了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笔者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文体活动。我们学校原来女生最大的问题是早恋,男生最大的问题是“网瘾”。当他们有了这两种行为后,往往就无心学习,进而引发各种问题,严重的演变成“问题少年”。为了把这些“问题少年”重新吸引到校园来,我们每年都组织众多的文体活动。例如女生喜欢文艺,我们就会在每年举办“元旦”、“五四”文艺汇演,而且平时还有文艺的兴趣活动小组。而对于“问题男生”,我们尽量引导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如“篮球小组”、“田径小组”等)并在每年举办校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气排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等。而这些极具趣味性的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
2.学生的“自主管理”活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学生仅仅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我们学生要想在将来适应这个社会,则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执行力等等),而我们学校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与学校管理,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例如,我们学校现在有早操、中晚餐、午晚休、校园走动、晚自习等检查组)当然,为了达到既提高学生能力,又不影响学生学习的目的,我们一方面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管理,另一方面,对于占用一定学习时间的检查员,也会配备专门的教室供他们加班学习。从目前来看,检查活动的效果还不错。
3.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所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是唱“红歌”比赛;二是参加爱国读书活动(包括以爱国教育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比赛);三是扫烈士墓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团员表彰大会及郊游活动。我们每一年都对笔者校表现优异的团员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奖品,并由团委教师带领他们去郊游,这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上进心。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制定好制度,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例如我们学校除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日常仪表之外,还制定了本校的内宿管理制度,流动红旗评分细则,三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等等。学生都能做到遵守各项记律,整个学校的氛围保持得很好。
2.能够做英雄,笔者想没人会愿意做“狗熊”。我们的学生有时候做不好,不是他不想做好,而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做好!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要求严格,指令具体,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还要求教师有一颗细腻的心,注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做得好的,给予表扬,做得不好的给予批评,责令其改过。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其以更好的心态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