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及其影响的个人思考和感受的一种写作形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篇写得不错的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一
初读书名,不解。“痛”与“快乐”一对意义截然相反的词,当他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竟产生了恰如知音的化学反应。
在作者刻画的氛围中,让我清晰地浮现出作者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所经历的迷茫与惆怅,青涩的脸庞在莫名的城市来回奔波,却不知道自己所要追求什么。而命运的起伏跌宕,让作者“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翻手为云和覆手为雨”:原本想进入新闻广播界的他,却在一波三折的命运捉弄下,最终一个意外的电话将他送到聚光灯下。
作者在乡居一年的历练中,从他并不华丽的词藻中可以看出,原本这枯燥无味的锻炼生活,却因为与相同境遇的几个锻炼之人一场未曾谋面的欢声笑语的生活,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了色彩。让这段日子成为了作者难忘的回忆。
“因为那一年的日子毕竟是在我们的青春中,是我们八个人一起走过的,是我们一大群人一起走过的。”
虽说生活无味,但年轻对生活与生俱来的热情、渴望与投入是无法抵挡的,任何有意的调味都将使生活这杯苦咖啡变得别有韵味。只要你有心将它视为一段意外的旅途,那这必将是一段珍贵的回忆。珍视每段有意义的时光,这绝对是件有意义的事。
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作者措不及防。若说这是“病”,多数人显得有些不屑甚至是不解——失眠,看似无碍,但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却能让人深刻地体会到那种恨自己的怒,怜自己的怨,畏惧着长夜,畏惧着自己的失眠。
但其实失眠正是白天的喧嚣在夜晚的上演,心静不下来,夜晚来临的时候,躺下又如何安眠?真正最好的良药,也就是在沉淀中才有的对人生的淡泊与释然。在孤灯一人时,仍能在隔窗的鼾声中翻开书页,秉烛夜读,读到扣人心扉时偷偷地抹下眼泪。明天一早则又是新的一天,仿若昨晚在月下失眠的不是他。这亦是一种难得的释。
“命运的改变与机遇的获得,是从一件又一件小事开始的。”
看到白岩松的处境,他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原本不愿来的地方,“既来之,则安之”,是命运的安排,是不请自来的抉择。他并没有因此选择堕落,相反他用他的能力证明了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他也从未想到这个出乎意料的安排,竟使他当初的报纸情结竟奇迹般的在自己生命中上演。他开始享受设计版面、伏案写作的乐趣,甚至庆幸能欣赏到当初选择另一条路所没有的风景。
也许作者本人从未想到几经辗转,自己最终竟然走上了一条从未意想的道路,踏上一辆不知开往何方的列车,正如作者所言:
“但愿以后好多事,自己也能平静地“无心”去做,最后能否成功其实并不重要,上路时的轻装才最珍贵。”
生活本就读来痛苦,并快乐着是种极高的释然境界。若要做到从内心发自快乐,则就更难。痛苦与快乐一念之差,任何事都被冠以褒贬,定夺却在人的内心。从另一个视角顿悟,则又是另一种心态,或许还是另一条路。作为一个尚未经历过人生的人,如何真正通悟痛中之快,也不知如何说起。毕竟:
有些路,走过才知道。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二
我不知道,它算不算一本好书,因为白岩松虽然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者,却怎么也算不上一位作家。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随着年岁的增长,读书于我,更多的是一种随性而遇的收撷。因而对那些词藻华丽,文言晦涩的东西逐渐望而却步,相反,更喜欢那种文风平实,说尽浮生百态,走入寻常百姓的闲言碎语。
手中的《痛并快乐着》显然不是白岩松的闲言碎语,看他的书,让我想起了与朋友的聊天。同样从事这个职业十多年,多年不见的老友相见,谈论的话题竟然还是学校、学生、考试、作业……那份十几年培养的职业习惯、思维定势早就深入骨髓,一见就滔滔不绝,一发而不收。那是因为对职业的投入。对自己职业同样投入的白岩松,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与电视与新闻的故事。
读这本书,让我又认识了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当然,白岩松报道的更多的是国家大事、国际大事,他所接触的事件不是震憾全国就是影响全球,他所讲述的人个个都是不平凡的“东方之子”。即便这样,那些曾经在电视中遥不可及的事件,似乎就这样突然立在眼前,让我也平添了一份莫名的情愫;那些高不可攀的人物,在白岩松的白纸黑字间变得那样可爱而鲜明。
“痛并快乐着”,是白岩松对自己从事这份职业的感悟,我想,也是我们每个人从事自己职业该有的感觉,如果你投入了,热爱了!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三
这是一种,成长中的痛苦;这是一番,成熟着的咀嚼。当我们终于脱离了父母的臂弯,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跌倒的痛苦,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当我们终于别却了家庭的呵护,开始风雨人生的时候,跋涉的磨难,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当我们终于迎来了成长的快乐,开始花前月下的时候,爱情的煎熬,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一生中,我们还将遭逢多少痛苦,多少磨难,没人说的清,但能够说清的,就是我们正一天天地成熟,经历了无数痛苦磨难之后的,健康与成熟。要成长,就会有痛苦。不必试图去拒绝它,也拒绝不了。坦然地去面对、去咀嚼,应是我们理性的选择。在咀嚼中感悟,在咀嚼中吸收,吸收我们成熟所需要的营养。作者是在舔舐伤痛、顾影自怜么不是。她的作品告诉了我们,那是在咀嚼,在思索。咀嚼虽依然痛苦,但我们看到了她咀嚼的努力,和她面对的坦然。作品中,黑色背景、白色文字,以及夜空中的孤鸟,很恰当地表述了痛苦带来的压抑。但结尾那束白菊,已告诉了我们,过去的正被埋葬。而穿插在文字中的,那两朵由绿色线条所捧着的太阳花,还有森林浓绿中的青藤、绿叶、晨露,以及因此而营造出来的一番盎然生气,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她正在结束那苦涩的咀嚼,或者说,她已经走出了那苦痛的压抑。正如作者最后的结束语,“一切都释然了”,那是一种,成熟了的释然。透过背景乐那缓若飘絮的节奏、叮叮咚咚如露滴幽潭的弦乐声,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个正凭窗远眺、默默思索着的,坦然而又执著的九月。
这些,是我冒失的臆测么不是,因为她已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痛并快乐着》!她是在强做欢颜么不是,因为我很难想象,一个痛苦中的沉溺者,还能够分心做出这样精致的作品。因而我相信,那是她痛苦之后的成熟,那是她成熟着的快乐。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四
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痛并快乐着”,看到它我就有了看的冲动。“痛并快乐着”,作者会如何来阐述的,又是以什么形式来告诉我们的。翻着这本书足足看了一个多月,并不是因为细嚼慢咽、细细品味书中的精华,而是实在是工作忙,只能在午睡值班时抽点时间来看看,并没有化心思去体会,而只是在阅读时对某些方面感兴趣,有点触动,有点共鸣。
在《乡居一年:无所事事的历练》一文中,我看待了一个稚嫩的身影在毕业后为工作而忙碌的身影。如果当等待工作机会的你听到:“经过认真考虑和一些特殊的情况,你的档案被我们退回到学校了,我们不打算接收你了,请你回学校吧”这些话时,你会有什么表情;白岩松说如五雷轰顶,前面的路仿佛被堵死了。如果是我,我的眼泪肯定会先下来,拼命地问:“为什么,为什么呀?”会急得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会在第一时间内边哭边告诉爸爸妈妈,根本不会想会有其他的什么原因,而白岩松首先是到招考的`老师处了解情况,知道了问题所在就有办法解决了。白岩松开始为只争取,他不懈的努力,终于可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工作了,那消息带给大家的是高兴和激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白岩松成熟及稳重,遇到事情不急不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学习的地方。好事多磨,白岩松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分配工作时,他被分到了《中国广播报》,对他一个学新闻的来说,根本是专业不对口。换成别人,说不定血气方刚,会和领导争吵,会闹情绪,哪怕是工作了也会产生抵触情绪,没有工作的动力。而白岩松却开始工作,虽说心有阴云,却带着冲动和干劲到《中国广播报》工作的,专业不对口但是白岩松会学习呀,只有对自己不放弃的人才会成功,只有努力的人才会有收获。正式由于白岩松的不懈努力,才会取得如今的成绩,如果当初他放弃了,还不知会在哪里工作呢?我觉得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看看这本《痛并快乐着》,它会带给你启蒙,带给你触动,带给你动力的。
想当初,实习后我对园长说:“你们缺人吗?我留在这里工作吧。”我很顺利的在实习单位工作了,由于只是农村户口,一直没有转正的机会,家中贫寒,又加上自己的优柔寡断,让我失去了转正的机会,说真的,那时是多么的悔恨、多么的烦恼啊,看到一样工作的老师拿着比我们高很多的工资奖金时,看到她们评这评那时,一句话:“你是临时工没资格。”让我们灰心,让我们伤心,这时候的痛是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无法体会的。可是大家看到的是依然欢笑乐观的我走在工作岗位上,其实,我内心彷徨、犹豫,多少次和小姐妹商量着去留的问题。结果凭着自己对孩子的热爱我留了下来,经过多少年,凭借着努力和机会我终于考上了公办教师,脱下了“临时工”的外衣,成了一名真正的幼儿教师了。我可以大声的告诉大家,只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一样也能成功。呼吁没有转正的姐妹们,加油吧!努力吧!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行的,今年不行,还有明年,痛是和快乐并存的,只有经历了痛,快乐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
是的,我们每个人的心路历程是不同的,痛苦和快乐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痛苦、快乐在我们心中起伏、交织,为我们的人生旅程添色,姐妹们,一起前进吧!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五
有人说小学生是最忙的人群之一。对,作为五年级学生的我就很忙:忙着做作业,忙着打篮球,忙着写书法,忙着弹钢琴……虽然很忙,但我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学校的大队长,我有很多时间都花在大队部的工作上。瞧,这不,苏老师又布置了个任务:要求我每隔两周就执勤一周。是呀,不管是谁,接到这个任务都会兴奋呢!要知道这时,执勤大队长可是统管整个学校呢!
到了执勤的那周,我7:30准时到了学校,挂好执勤的牌子,拿起记录本和笔,开始“威风凛凛”检查校园。看到有人乱扔垃圾的,提醒一下;看到有打闹的,提示一下……本来作为校广播操队员,我7:30要进行艰苦的训练。但执勤的这周,我可以请假,分身无术啊。虽然课间不停的检查,经常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但我仍高兴得乐呵呵,像只快乐的小鸟从教室飞进飞出。
我很累,但我很充实;我很忙,但我忙得很快乐。因为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责任,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六
可能平时刷微博的时候看到白岩松的一些段子,让我对他留下一些不错的印象,或者也是因为他作为新闻媒体人的职业比较特殊,让我想要进一步了解,于是逛网上书城的时候偶然看到他的这本书就买了。
书中记录了些对白岩松比较重要的事情,或者让他记忆深刻的事情。而时隔多个月以后,我看到书架上《痛并快乐着》这本书,还能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理智情感”这一节的内容,应该是当初对这一节的内容感受太深刻了,以至于我把它当标题了。
“接触一件事情,也许短时间内会有一个是与非的判断,但随着对这件事情了解的深入,是与非的轮廓会慢慢模糊起来,再想下一个判断,内心的冲突就多了起来。”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大概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之一。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带着当下的情绪去做评价做判断,去表达我们的心情和态度,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跨过现在的情绪,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些,更宽阔些,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状态。
举一个书中的例子,也是让我记忆犹新的那个例子。
张金柱酒后驾车逆向行驶将一个孩子撞飞不治身亡;孩子的父亲和自行车则被卷在车下拖着狂奔留下一条1500米的血路。
一个活人在自己的轮下,车身上有被拖者求救的血手印,而张金柱已然能开出1500米,人性已经在这段距离中丧失了,更何况他还是一名公安干警,并且曾经是局长。一个生命的丧失,灭绝人性的做法,让人愤怒的执法者腐败……这一切纠缠在一起,让张金柱在很多人心里被判了死刑。
但不管有多少人在自己心中对张金柱宣判了死刑,最后对他的审判还是依据法律由法院来公正进行。
但在这样的气氛下,有些细节被忽略了,在宣判结果出来后,张金柱的两位律师发表了公开信,认为张金柱虽有罪,但罪不该死。他们曾到北京向八位法律专家请教,得出的结论一样:张金柱罪不该死。
“我是被你们记者杀死的。”这是张金柱的一句名言。
白岩松说,对张金柱个人的憎恨是强烈的,从情感上来讲,张金柱最后命丧黄泉是自作自受,一点儿都不会让人可怜。但是作为一个记者,必须去倾听超出个人情感好恶的理智之声。
然而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已经成了“记者”,通过微博转发、朋友圈转发,分分钟完成了舆论传播的过程,相比之前更高效,但也却带来了更多的不可控性,因为我们都太容易被情绪左右,都太难超越情感去做理智判断。
白岩松说,记者只不过是记录事件的人,一旦拥有了生杀大权,即便愿望是善良的,也依然希望结果的出现是一句社会固有的一套程序来取得。
因为一旦社会的固有程序受到民众或新闻媒体随意左右,从表面看,这一件事情顺应了民意,但最后真正得不到保护的还是民众与新闻媒体自己。
在自己开始写文章以后,对这个感触更加深,虽然公众号目前只有几百订阅用户,影响力还没有多大,但内心经常会有一些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很多时候在写人写事的时候,用词会很斟酌,对一些事件或者人物的判断更加谨慎,有时候如果无法完整了解事情的始末,就干脆放弃不写了,因为我害怕我的表述也没有保持理性,也带上了很多的个人情绪。
我一直有个原则:一般不通过第三者去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因为我知道每个人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都是加入了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的。就像“你比划我猜”的游戏一样,中间经过的人多了,到最后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最后,希望我们在释放情绪的时候,也能够多一分成熟的理智,让客观的事实说话,这样我们的社会也可以变得更加理智,更加成熟。
愿世界少些冷漠,多些温情!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七
《痛并快乐着》一书,是白岩松写于2000年,于2013年修订。这本书记录了央视名嘴白岩松1990年大学毕业后到2000年,21世纪来临这10年间的工作、成长历程。新版的《痛并快乐着》真实地还原了“三十而立”的白岩松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他进入社会最初十年的深入思考与勤奋实践,以及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时代的变迁。
《痛并快乐着》对于国家、社会、民生的关注令人…回味和赏识,说到了国,让我们想到家,而我们也是家的一份子,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国家的领导人用他们过人的领导能力,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道路,农村实现了奔小康的生活,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的益处,人民也借着这股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80后的我们,也是借着这股风在社会中拼搏和奋斗,我们也有过“奋斗”的心态,对于“蜗居”,也使我们不得不加快脚步,这也是我们用另一种方式生活生存吧!为了能够在这个大跨步的社会中生存,我们不得不去尽快去适应这个社会,也许在适应的途中,我们被碰的遍体鳞伤,可是我们不能轻易地就这样放弃了,只有在逆境中生活,我们才会成长,才能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而这也将是我们最好价值的体现。
他说到“我不想去谴责写信的人,其实我们中间没有任何个人交往中的恩怨,甚至彼此间的距离还很远,但特殊时期里强大的生存压力,有这样的举动也算是一种挣扎,而我不过成了他挣扎中的一个目标而已。事情过去很久了,我依然衷心地希望,那只是他一次青春的失误,因为生命的路太长了,而只有青春时的错误才有机会弥补。”
这种话我想只有有着成熟思想的、经历了世间百态的人才能说出来。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八
最近看了白岩松写的《痛并快乐着》这本书,因为白岩松是名人,所以开始只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在看,没想到,越看越被吸引。书中没有八卦的新闻、说教的语言、名人的神秘,有的只是朴实的话语,坦诚的态度,成功的艰辛和快乐。这本书我觉得更像是白岩松的随感,全书用28个不同的主题叙述了白岩松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一些经历和他对一些时事政治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一些剖析和想法。虽然白岩松不是专业作家,但是所用语言准确、丰富、生动,而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他真挚的感情,独特的观点,豁达的胸怀。看完后,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我想白岩松能够成为成功人士,和他的人生态度密不可分。而他的生活经历更是这种态度的体现。在白岩松8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是母亲单身把他和哥哥带大,他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先后在《中国广播电视报》、北京经济广播电视台出色工作,后来去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从最初的探索到成功,无论遇到多少困难、艰辛,白岩松从没有放弃过,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甚至因为工作,他曾患了失眠症,整夜整夜睡不着,都有了离开人世的想法,不过,绝望到了尽头往往就是希望,白岩松用坚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信心战胜了困难。从白岩松平淡地叙述中我看到了成功背后巨大的付出,除了钦佩,就是惭愧。我的生活基本算是一帆风顺,可就是这样,我还经常会抱怨自己遇到的困难多,麻烦事多,知道了白岩松的经历,我开始反省自己,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应该积极面对,充满自信,向白岩松一样敬业爱岗,干一行爱一行,能吃苦,肯钻研。
港奥回归、遭遇洪水、面对贫困、环保中国、改革记忆等等,这些都是白岩松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大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他不仅仅把这些作为工作去关注,去思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普通人去关心国家,关注民生。作为社会人,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更多地去关注社会,关心他人,而不仅仅是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有国家兴旺,社会稳定,才能谈得上个人生活幸福。只有积极参加到社会的建设中来,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分享的幸福。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白岩松的成绩有目共睹,可他并没有理所当然的吃老本,不思进取,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创新,一直向前。我们更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在业务水平,思想素质方面得到提高,一直向前,哪怕路上有很多艰难险阻,走,就有希望。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看完书中的最后一句话,缓缓合上了这本书,书中的语句却挥之不去,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自信而坚定的向前、向前,再向前,美好的未来在等待我们。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九
你看过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吗?看完之后有着怎样的读后感呢?欢迎阅读以下的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种,成长中的痛苦;这是一番,成熟着的咀嚼。
跋涉的磨难,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当我们终于迎来了成长的快乐,开始花前月下的时候,爱情的煎熬,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
一生中,我们还将遭逢多少痛苦,多少磨难,没人说的清,但能够说清的,就是我们正一天天地成熟,经历了无数痛苦磨难之后的,健康与成熟。
要成长,就会有痛苦。
不必试图去拒绝它,也拒绝不了。
坦然地去面对、去咀嚼,应是我们理性的选择。
在咀嚼中感悟,在咀嚼中吸收,吸收我们成熟所需要的营养。
作者是在舔舐伤痛、顾影自怜么不是。
她的作品告诉了我们,那是在咀嚼,在思索。
咀嚼虽依然痛苦,但我们看到了她咀嚼的努力,和她面对的坦然。
作品中,黑色背景、白色文字,以及夜空中的孤鸟,很恰当地表述了痛苦带来的压抑。
但结尾那束白菊,已告诉了我们,过去的正被埋葬。
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她正在结束那苦涩的咀嚼,或者说,她已经走出了那苦痛的压抑。
正如作者最后的结束语,“一切都释然了”,那是一种,成熟了的释然。
透过背景乐那缓若飘絮的节奏、叮叮咚咚如露滴幽潭的弦乐声,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个正凭窗远眺、默默思索着的,坦然而又执著的九月。
这些,是我冒失的臆测么不是,因为她已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痛并快乐着》!她是在强做欢颜么不是,因为我很难想象,一个痛苦中的沉溺者,还能够分心做出这样精致的作品。
因而我相信,那是她痛苦之后的成熟,那是她成熟着的快乐。
觉得他的话总能给我一种恍然大悟的触动和全然释放压力的感觉。
静思中,似乎有些动念,痛并快乐着,痛也许就是我们在适应这个大跨步社会下所碰的遍体鳞伤,痛是我们该有的一种感觉,工作之痛、生活之痛有时会让你感到烦心、感到前景黯然,甚至会产生一种远离尘世的想法,痛的疤痕无法消除,烙下的印记永远残留在心里。
尽量麻醉人生旅途中承受的所有痛, 储存旅途中人们所给予的所有快乐,珍惜人生中仅有的短暂的时光,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假期的闲暇之余,我读了白岩松的自传《痛并快乐着》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我喜欢他的认真,他的执着,他对电视事业无怨无悔地付出,觉得他的话总能给我一种感动和积极向上。
对于我们来说,不得不在这个社会上努力拼搏与学习,不得不尽快去适应这个社会,也许在适应中会遇到挫折和磨难,可是我们不能轻易地就放弃了,只有在逆境中我们才会不断地成长,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他的这段人生经历,对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所以我们的眼光不能总停留在眼前,暂时的错位也许正是辉煌的开始,关键是你能否有在错位时期的良好心境。
在以后要努力学习专业的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我会以他作为自己的榜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去积累更多的经验与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十
“痛并快乐着”,本是央视名记白岩松所著的一本书——《痛并快乐着》,但是该书名亦不是白岩松的原创,而是来自于齐秦一张专辑的名字。白岩松以此书来回忆祭奠了自己从事新闻主持十年以来的众多痛与乐,欢声和笑语。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讲述其身边的同事,向读者告知这些央视名记们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
尽管十多年以前的他,笔法稍显稚嫩,但是其作文时的真情实感仍然将读者的心灵一网打尽,广受读者青睐,博得众多掌声和好评。看到书中作者对于大学时代生活点点滴滴的描绘,不禁想到当下正处于和他当时类似环境的自己,甚至说是现在自己所背负和承受的压力,比当时的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偶尔驻足,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二十多年,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记忆里,似乎丝毫没有多少珍贵的记忆和值得自己回想的片段。长相平淡无奇,其貌不扬,无特别之兴趣爱好,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轰轰烈烈、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平淡如水,没有起伏,甚至连被小石子激起的涟漪都不曾拥有过。细细想来,不禁感到失望,觉得懊恼,心房时时感到有些隐隐作痛。
儿时,没有更多的精彩瞬间,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童年照,看到现在的孩子们从出生之日,甚至是还没有出生就开始照相,为孩子垂垂老矣之晚年提供了众多的材料。童年,亦同样是如此之状况。
换个角度而言,尽管生活中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记忆,没有惊心动魄的创举,但是起码还算是半生平安,没有遭遇到什么刻骨铭心的悲痛或者是灾难。起码这一点上,我算是生活得快乐的。由于家里排行老二,自然而然的得到亲戚和家人众多的额外关照。享受着别人艳羡的幸福。
回首过去,没有怎么辉煌,没有怎么灿烂,时至今日,生活中仍然是死水一潭,没有泛起一点涟漪,甚至还是陷在迷惘,困惑之中,毫无头绪。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处在漫漫黑夜的困顿之中,找不到出处,看不到光明,临近崩溃的边缘。但是,我想我还是应该拼劲最后一丝力气,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天地。
白岩松能够从迷惘和困顿中挣脱出来,并且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步上自己成功的旅程。我仍然应该坚信有属于我的领地存在,只是等待我将它发现并转移到我的名下。生活总是“痛并快乐着”。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十一
最近,头脑中总盘旋着“痛并快乐着”这5个有点矛盾的字,这是一本书的雅名,也称得上是一段不错的人生吧。作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闻人,干过4年的报纸,现如今在电视也混得蛮开。赶上了名人出书的热潮,也便出版了自己的自传,小小地总结了自己的前半生。与当下名人出的书相比,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的文笔是很好的,平淡的描述也总能让人泛起感情的涟漪,这点在出书大军中是少而又少的,加之他特殊的身份,自己对他的偏爱也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记得书中曾提到过这样的话,自己认为挺经典的也便记下了。想想等以后老了,也有机会在孙子面前谈谈自己年少时的“丰功伟绩”了。话是这样的:不管是怎样的日子,不管是不是你主动选择的日子,只要在你生命中留下痕迹,回忆时便总是夹杂着一种温情。这是作者回忆自己大学4年生活和刚走上社会那段艰酸日子时写下的感想,如今在我们的眼里看似平淡,细细地咀嚼也难免有那么一些道理。道理也便是有了,但怎样理解也便看每个人的造化了。至少那时我是这样想的:日子还是得过的,不管此时你是正和家人分享着幸福的喜悦,还是躲在阴冷的地下室里盯着发霉的面包发抖,日子是不管怎么样的,人活着也便活着,除非他真的想死,要不然他依旧还是活着,只是活着的方式不同而已,活着也便有了以后的希望,有了个畅想的余地,这也正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道理,当你回首活着的路时,感慨也便夺眶而出。有朋友的日子也总是美好的,因为有了聊天的对象总比光吃饭的日子来的有劲,干什么也总有个人罩着,胆子也便大了些。在大学男生不谈恋爱是不行的,但谈了恋爱而无炫耀的对象又是万万不行的,于是温情一词也便摆上的餐桌,等着较感情化的人去宰割了。
话是多了,因为当时自己也便这样想着,话匣子一开也就关不住了,但这是在遇到有感触的话题下,没感触的也便是强逼着也开不了口的。书中还有过这样的一段话,自己也是有感触的。“如果说,被污染破坏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那人心的被污染,破坏的则是我们生存的理由”浅看之下,这句话只是作者埋怨了中国的环境污染之后又对人性提出了质疑,但仔细考究还是能从中得到些什么的。得到的也正如那句老话“因人而异”吧。但读后没有一丝感触的灵魂可以想象已经空虚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也便如作者所说的,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天天守着几亩薄田的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火了,引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也便是家家户户都奔小康了,但富了的背后是给人警醒的。当平日里靠山吃山的穷乡亲们为了那几把票子,活生生地把一座大山的衣服给扒了,那靠水喝水的父老们正拎着几只金桶排队去等水接济时,这又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想想一个偌大的中国,有那么一天,13亿人一同哀悼死掉腥臭的环境,那场面是多么的宏大啊,想必也能评个吉尼斯记录吧,也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扯也便扯到了这,还有很多废话也没得说,不过书中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人回味的,自己还依稀记得这样的几个情节。作者采访了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女孩是被父母遗弃而被一对盲人夫妇收养的孩子,可怜的身世也便具备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也便如诸多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女孩很用功,品学兼优,深受大家的喜爱,作者在一把鼻涕一把泪后就帮了女孩的忙,在电视机前为她呼吁了一把,剩下的便是大把大把的票子从那些所谓的慈善家的口袋里飞来,说到这故事也该完了,但故事的跌宕起伏也便体现在这,女孩在得到众人的帮助后性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进而离家出走。作者为之发了很多感慨,譬如作者呼吁社会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但帮助又必须是平均的,免得有人得了就得意忘形,没得的只有等死的份。其次,作者也对人性展开了一大串剖析,虽说数落了人性的诸多黑暗面,但总体上还是相信人性是光明的。作者还在书中提到了贫穷,或许贫穷这一问题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症结,过去有,现在也有,虽说该改的也改了,世贸也入了,那外汇也是大把大把地赚,但在这繁荣的背后,也总有那么几个衣衫褴褛的身影让我们记住现实的残酷。我们只是凭主观去意想一个完美的世界,或许有人会说“就连美国也可以大喊人权,为什么我们中国就不能构造富裕呢?”话是没错,现如今的中国算是平步青云,也便有了大国之势,但辉煌的背后总有没落,这便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北京这样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看得到“贫民窟”的原因,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先驱阵地为什么有又那么多双渴望读书又走不进校门的眼睛。
这便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慨,有句话也正如作者说的“痛并快乐着”,人生有很多事都是先经历了苦难,让你在万念具灰的情况下又给了你生的希望,很多事让你在痛中品味着胜利的喜悦,生活中的很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而微小的我们也只能去学会适应,因为这是现代社会的生存规则,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十字路口,走好了,剩下的也便一路风顺了,但走错了,开始的付出也会伴着喜悦转瞬即失,重新再来又有多少人能背负这么大的勇气,我们能做好的也只有现在了。痛,并快乐着,我们也走着。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十二
《痛并快乐着》一书,是白岩松写于20xx年,于20xx年修订。这本书记录了央视名嘴白岩松1990年大学毕业后到20xx年,21世纪来临这20xx年间的工作、成长历程。下面是有痛并快乐着。
读后感。
欢迎参阅。
这是一种,成长中的痛苦;这是一番,成熟着的咀嚼。当我们终于脱离了父母的臂弯,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跌倒的痛苦,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当我们终于别却了家庭的呵护,开始风雨人生的时候,跋涉的磨难,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当我们终于迎来了成长的快乐,开始花前月下的时候,爱情的煎熬,其实已经在候着我们了。一生中,我们还将遭逢多少痛苦,多少磨难,没人说的清,但能够说清的,就是我们正一天天地成熟,经历了无数痛苦磨难之后的,健康与成熟。要成长,就会有痛苦。不必试图去拒绝它,也拒绝不了。坦然地去面对、去咀嚼,应是我们理性的选择。在咀嚼中感悟,在咀嚼中吸收,吸收我们成熟所需要的营养。作者是在舔舐伤痛、顾影自怜么不是。她的作品告诉了我们,那是在咀嚼,在思索。咀嚼虽依然痛苦,但我们看到了她咀嚼的努力,和她面对的坦然。作品中,黑色背景、白色文字,以及夜空中的孤鸟,很恰当地表述了痛苦带来的压抑。但结尾那束白菊,已告诉了我们,过去的正被埋葬。而穿插在文字中的,那两朵由绿色线条所捧着的太阳花,还有森林浓绿中的青藤、绿叶、晨露,以及因此而营造出来的一番盎然生气,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她正在结束那苦涩的咀嚼,或者说,她已经走出了那苦痛的压抑。正如作者最后的结束语,“一切都释然了”,那是一种,成熟了的释然。透过背景乐那缓若飘絮的节奏、叮叮咚咚如露滴幽潭的弦乐声,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个正凭窗远眺、默默思索着的,坦然而又执著的九月。
这些,是我冒失的臆测么不是,因为她已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痛并快乐着》!她是在强做欢颜么不是,因为我很难想象,一个痛苦中的沉溺者,还能够分心做出这样精致的作品。因而我相信,那是她痛苦之后的成熟,那是她成熟着的快乐。
闲暇之余,我读了白岩松的自传《痛并快乐着》这本书,深有感触,我喜欢他能用心地体会人生,喜欢他的执着,喜欢他对自己事业无怨无悔地付出,觉得他的话总能给我一种恍然大悟的触动和全然释放压力的感觉。
尽量麻醉人生旅途中承受的所有痛,储存旅途中人们所给予的所有快乐,珍惜人生中仅有的短暂的时光,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已经好久没有在看完一本书后有想写读后感的冲动,但在这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读完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写的《痛并快乐着》这本书后,一种抑制不住的想要宣泄的激-情油然而生。
窗外金黄的油菜花将大地片片分割,生命以最耀眼的颜色将整个春天点缀到极致。一本追忆青春往事长达十年之久的书,正是人生最辉煌岁月烙下的印记:它在凝重与深思中曼延;在回顾与展望中铺陈,在痛并快乐中流淌。
十年人生旅途的所见所闻,仿佛窗外鲜艳的繁华世界,而作者正如穿梭在花丛中碌碌的蜜蜂,汲取着糖分和养料,辛勤地耕耘着心中的一份辛田。真的,一年比一年更想赞叹油菜花的魅力,没有什么再比油菜花更能如此肆意地绽放。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以无与伦比的张扬将大地涂抹成金黄,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即便最终走向凋零也已不算憾事了。
作者采访“东方之子”的过程中,每当听到一段发人深省的人生经历,就对自己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他们的事迹既丰富了作者主持生涯中的人生阅历,又感悟着所有的读者。
“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经历了百年风霜的知识分子,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在夫人、女儿相继去世之后,依然没有将忧伤写在脸上,但他常常在校园内未名湖畔几小时的静坐,不知是平静中对87年往事的追溯还是对生命超越的沉思。也许,只有经历了风雨人生,历经了磨难,饱受了艰辛才能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
一代书法家启功,虽已驾鹤西去,但其风趣的人生,却久久让人回味。人家问他最近怎样,他回答:“不好,鸟呼了。”众人不解,启老解释:“一场大病,差一点呜呼了,鸟字不是乌字差一点吗?”喜剧人生的背后,往往是生命的严肃,笑看人生则是每一位活着的人都需掌握的生存法则。正如大地中绚丽的油菜花,虽然终将枯萎,但他们依然争相开放。
一位在1968年写下《相信未来》这首经典诗歌的作者食指却在现实中无法相信未来,而最终被收容在了精神病患者的福利院中。但一代人却在《相信未来》中顽强地走了下去。照亮别人心中的阿拉丁神灯却未能照亮自己,劝诫与人和言传身教未能合二为一,但理想的信念依然是生活中永恒的追求。面对逆境,我们或许能走出泥沼,或许会身陷泥泞,但奋斗是必需追求的过程,期望将是生存下去的动力。
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引申出的我国两弹功勋邓稼先,两条迥异的人生道路,却殊途同归,不管是否得到过鲜花、掌声还是默默无闻,他们最终都得到了人们共同的尊敬。一份坚持不懈的追求或许轰轰烈烈,或许深埋尘事,但最终都能喝彩人生。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十三
已经好久没有在看完一本书后有想写读后感的冲动,但在这春光烂漫的季节,读完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写的《痛并快乐着》这本书后,一种抑制不住的想要宣泄的激情油然而生。
窗外嫩绿的枝叶,盛开的桃花,生命以最耀眼的颜色将整个春天点缀到极致。一本追忆青春往事长达十年之久的书,正是人生最辉煌岁月烙下的印记:它在凝重与深思中曼延;在回顾与展望中铺陈,在痛并快乐中流淌。
作者采访“东方之子”的过程中,每当听到一段发人深省的人生经历,就对自己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他们的事迹既丰富了作者主持生涯中的人生阅历,又感悟着所有的读者。
经历了百年风霜的知识分子,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在夫人、女儿相继去世之后,依然没有将忧伤写在脸上,但他常常在校园内未名湖畔几小时的静坐,不知是平静中对87年往事的追溯还是对生命超越的沉思。也许,只有经历了风雨人生,历经了磨难,饱受了艰辛才能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
一代书法家启功,虽已驾鹤西去,但其风趣的人生,却久久让人回味。人家问他最近怎样,他回答:“不好,鸟呼了。”众人不解,启老解释,:“一场大病,差一点呜呼了,鸟字不是乌字差一点吗?”喜剧人生的背后,往往是生命的严肃,笑看人生则是每一位活着的人都需掌握的生存法则。正如大地中绚丽的油菜花,虽然终将枯萎,但他们依然争相开放。
一位在1968年写下《相信未来》这首经典诗歌的作者食指却在现实中无法相信未来,而最终被收容在了精神病患者的福利院中。但一代人却在《相信未来》中顽强地走了下去。照亮别人心中的阿拉丁神灯却未能照亮自己,劝诫与人和言传身教未能合二为一,但理想的信念依然是生活中永恒的追求。面对逆境,我们或许能走出泥沼,或许会身陷泥泞,但奋斗是必需追求的过程,期望将是生存下去的动力。
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不仅一一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宽容,还体现了人生的追求、奋斗的艰辛。在并不漫长的十年中,作者即经营着自我成长的坎坷与追求,又目睹着别人的演绎人生。个中滋味,用“痛并快乐着”概括并不失偏颇。但愿,此书能为自己、大家在今后“痛并快乐着”的`人生岁月带来一些启迪。
从教二十年,感觉教师真是让人痛并快乐着的工作。其他行业的人最喜欢问:“和小孩子打交道很好玩吧小孩子都很可爱啊!”老师们的回答往往是:“不上课时每个孩子都很可爱,可上起课来呀……”是啊,我想每个老师都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为人师的辛苦是不足向外人道的;然而,为人师的快乐与欣慰外人也是不足知的。正是因为在与孩子们相处中他们给我的点点滴滴的感动,让我越来越热爱我的工作,喜欢我的学生。有一句话充分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每当我面对心灵纯洁也脆弱的孩子们,我时刻提醒着自己:为人师者,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让我们继续在平凡的岁月长河里认真谱写生命的乐章吧!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十四
为了更好地得到经,走到最后,师徒四人经历了历尽艰辛,诸多艰难哪!
他的三个弟子有:猪八戒.孙悟空和沙僧。和大伙儿一样,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了。他神通广大,慧眼,助人为乐。次之便是猪八戒了。他鼓着个大肚皮。一天到晚游手好闲。身背个大耙子,还每天称为自身之前是天蓬元帅。猪八戒還是一个好人,沒有害人的心,而且总算坚持不懈到最后的胜利。写一个缺点许多的人能讨喜,令人记牢,是很不易。沙僧老实巴交厚道。每一个人都是有一个个独特的特性,每一个特性都被创作者主要表现的惟妙惟肖。
总而言之,师徒四人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想来西游记大伙儿也不生疏,它便是在我国四大名著中吴承恩的经典著作,书里唐僧孙悟空等是大家广为人知的人物,这些扣人心弦的小故事令人读起來就不舍得终止。我一口气把他念完了,心里感慨万千,如翻江倒海一般,尽管是神话传说,但抨击的确是现实生活中大家丑恶的一面。她们的优点,就算是她们的缺点也务必看一下自身是否也是有,如果有得话,要勤奋纠正,变成一个详细的人。
因此大家必须盆友,必须有知心人一起分摊,这种艰难或许是自身能克服的,因此大家在这里就需要锻练自身不畏艰难,及其坚定不移的不倒退的自信心。
想来《西游记》大伙儿也不生疏,它便是在我国四大名著中吴承恩的经典著作,书里唐僧孙悟空等是大家广为人知的人物,这些扣人心弦的小故事令人读起來就不舍得终止。我一口气把他念完了,心里感慨万千,如翻江倒海一般,尽管是神话传说,但抨击的确是现实生活中大家丑恶的一面。
在其中孙悟空这一人物描绘得最突显也最取得成功,从石猴出生到大闹天空再到修得正果,不论是三打白骨精還是收八戒,降沙僧全是整本书的精粹。唐僧的善解人意有爱心,猪八戒虽懒却为取经作出贡献,沙僧的勤快肯干也十分的有特点。
西游记不愧为一本名著,它那丰富多彩的小故事,惟妙惟肖的人物,全是其他任何书所不可以比的。是西游记跟我说做人的道理:仅有善解人意的人才可以当今世界立足于。
我阅读我欢乐!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十五
一开始,是被白岩松这个名字吸引的,应该是小学四年级,也就是20xx年。那个时候感动中国已经播出五年了,但我确是第一次看,就这么一直坚持着不知不觉坚持了快十年,说实话一开始,只是看感动中国里边的一些故事而已,每一次都哭的稀里哗啦的(看能我太过于感性了),但慢慢的,我对两个主持人也渐渐的好奇起来,觉得他们真的好棒,可以在那么大的舞台上做着主持,每次和嘉宾的交谈都是那么融洽,我梦想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自信满满的站在舞台上。
机会慢慢的来了,小学五年级有个到县里边比赛的机会,但名额只有一个,必须从我和另一个同学之中选一个,因她有比赛经验所以我没被选上,现在想想应该也是我还不够好,到了初中我慢慢的开始参见学校里各种关于语言类的比赛(朗诵,演讲),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只是在学校而已。
到了高中我一如既往的参见学校里的语言类比赛,并当上了朗诵社的社长,同时也遇到了一位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老师,也是他让我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了一些,我开始慢慢参见县里的比赛,这也为我参加即将来临的全国性的爱国主义选拔演讲大奠定了基础,当时我正在上高二,从写演讲稿开始,一开始不知该从何入手,到后来的第二十多篇的最终完稿,我自己都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白天要上课,只能每天晚上熬夜去改稿子,好在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从学校的选拔,再到县里的选拔,我发挥的都很好,但却卡在了市里,因为话筒倒了三次,导致超时所以与第一名无缘,后来听说当时的第一在省里拿了个三等奖,不管其他人取得的结果如何,我在想如果当时我的舞台经验够充足,是不是就有机会,到省里去比赛,甚至像之前的学姐一样站在人民大会堂,演讲自己的作品,但机会只有一次我已经用掉了,没有重来的可能。
上了大学,接触这种比赛的机会也慢慢多了起来,我也越来也有自信,最终我也迎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大的主持,还记得主持的前一天晚上我睡的并不怎么踏实,第二天也一直在担心能不能主持好,因为时间仓促连排练都没有,而且还需要现场发挥,就这样带着紧张与不安,走上了舞台,还好在台上一切顺利,当主持完走下舞台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挺不不错的,在心里默默的给自己点了个赞。
到现在大二了没了当时入学的那份好奇,但我依旧,在努力着。朗诵,演讲主持,我也一如既往的喜欢,闲暇时间我也会找个安静的.地方,录制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这些经历,带给我很多快乐。但也有些小小的苦涩,每次上台前抓耳挠腮的准备,每次在台上不自觉的紧张感觉自己的心跳总比平时的快一些。
但甜是大于苦的,我得到了同学以及老师的肯定,口才也慢慢变得好起来,人际交往能力也变得很强。这应该就是坚持一件事情的过程,也正如书名说的那样痛并快乐着。
这就是我看这本书的感触,可能跟书中的内容不怎么贴切,不过也像作者一样从某方面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前十年。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十六
我不知道,它算不算一本好书,因为白岩松虽然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者,却怎么也算不上一位作家。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随着年岁的增长,读书于我,更多的是一种随性而遇的收撷。因而对那些词藻华丽,文言晦涩的东西逐渐望而却步,相反,更喜欢那种文风平实,说尽浮生百态,走入寻常百姓的闲言碎语。
手中的《痛并快乐着》显然不是白岩松的闲言碎语,看他的书,让我想起了与朋友的聊天。同样从事这个职业十多年,多年不见的老友相见,谈论的话题竟然还是学校、学生、考试、作业……那份十几年培养的职业习惯、思维定势早就深入骨髓,一见就滔滔不绝,一发而不收。那是因为对职业的投入。对自己职业同样投入的白岩松,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与电视与新闻的。
读这本书,让我又认识了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当然,白岩松报道的更多的是国家大事、国际大事,他所接触的事件不是震憾全国就是影响全球,他所讲述的人个个都是不平凡的“东方之子”。即便这样,那些曾经在电视中遥不可及的事件,似乎就这样突然立在眼前,让我也平添了一份莫名的情愫;那些高不可攀的人物,在白岩松的白纸黑字间变得那样可爱而鲜明。
“痛并快乐着”,是白岩松对自己从事这份职业的感悟,我想,也是我们每个人从事自己职业该有的感觉,如果你投入了,热爱了!
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十七
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几年前写的一本书《痛并快乐着》。说实话,这本书真正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我觉得这很像人生,痛与乐并肩前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
我们古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乐极生悲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痛与乐的亲密关系。它告诉我们,痛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乌云过后依然是晴空万里。乐的时候也不要得意忘形,皓阳当空的时候也会顷刻大雨淋漓。纵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要防着马失前蹄才行。平淡是真,平淡是金,尤其是内心的平淡更是金中之铂金。
白岩松在书中写了一些关于国家,关于社会,关于个人的一些问题。我对书中提到的两个普通人印象最深。一个是曹春生,一个叫奚志农。
奚志农是他的同事,一个为了环保而生的人。他并不是口头说环保,而是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集体郊游时,他走的最慢,手里总是拎着一个垃圾袋,走一道,拾一道。在有他坐的车上,空调是不让开的;在自己家中,哪怕是七月流火,电扇也不开;出门吃饭,他会从包里拿出自己的筷子,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在低碳生活成为时尚的今天,他把环保当成事业,当成生活,甚至当成宗教,唯独没有时尚的成分。
感动我的另一个人是河北的曹春生。他当年是一名一掷千金的企业家。每天在饭店舞厅之间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在公园陪客人聊天,几个流浪小孩偷走了他的易拉罐。他臭骂他们一通,问:“为什么不上学?”h孩子答:穷。曹春生一冲动,“我给你们出钱”。没想到,他今后的人生完全改写了。从此他在行善的道路上“在劫难逃”他背负起沉重的社会责任,一直走了下去。
书中提到的这两名普通人,做了一些既普通有不普通的事;做了我也曾想过却没有去实践的事。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孩子,环保是为了子孙后代,助学是为了孩子的今天与未来。我所做的工作也是与孩子们打交道,怎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帮助孩子,教育孩子是我这一生都要思考和实践的事情。因为孩子是一个个小生命,来之不易。人类只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能称其为人,才能成其为人。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十八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痛并快乐着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最近,头脑中总盘旋着“痛并快乐着”这5个有点矛盾的字,这是一本书的雅名,也称得上是一段不错的人生吧。作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闻人,干过4年的报纸,现如今在电视也混得蛮开。赶上了名人出书的热潮,也便出版了自己的自传,小小地总结了自己的前半生。与当下名人出的书相比,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的文笔是很好的,平淡的描述也总能让人泛起感情的涟漪,这点在出书大军中是少而又少的,加之他特殊的身份,自己对他的偏爱也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记得书中曾提到过这样的话,自己认为挺经典的也便记下了。想想等以后老了,也有机会在孙子面前谈谈自己年少时的“丰功伟绩”了。话是这样的:不管是怎样的日子,不管是不是你主动选择的日子,只要在你生命中留下痕迹,回忆时便总是夹杂着一种温情。这是作者回忆自己大学4年生活和刚走上社会那段艰酸日子时写下的感想,如今在我们的眼里看似平淡,细细地咀嚼也难免有那么一些道理。道理也便是有了,但怎样理解也便看每个人的造化了。至少那时我是这样想的:日子还是得过的,不管此时你是正和家人分享着幸福的喜悦,还是躲在阴冷的地下室里盯着发霉的面包发抖,日子是不管怎么样的,人活着也便活着,除非他真的想死,要不然他依旧还是活着,只是活着的方式不同而已,活着也便有了以后的希望,有了个畅想的余地,这也正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道理,当你回首活着的`路时,感慨也便夺眶而出。有朋友的日子也总是美好的,因为有了聊天的对象总比光吃饭的日子来的有劲,干什么也总有个人罩着,胆子也便大了些。在大学男生不谈恋爱是不行的,但谈了恋爱而无炫耀的对象又是万万不行的,于是温情一词也便摆上的餐桌,等着较感情化的人去宰割了。
话是多了,因为当时自己也便这样想着,话匣子一开也就关不住了,但这是在遇到有感触的话题下,没感触的也便是强逼着也开不了口的。书中还有过这样的一段话,自己也是有感触的。“如果说,被污染破坏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那人心的被污染,破坏的则是我们生存的理由”浅看之下,这句话只是作者埋怨了中国的环境污染之后又对人性提出了质疑,但仔细考究还是能从中得到些什么的。得到的也正如那句老话“因人而异”吧。但读后没有一丝感触的灵魂可以想象已经空虚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也便如作者所说的,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天天守着几亩薄田的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火了,引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也便是家家户户都奔小康了,但富了的背后是给人警醒的。当平日里靠山吃山的穷乡亲们为了那几把票子,活生生地把一座大山的衣服给扒了,那靠水喝水的父老们正拎着几只金桶排队去等水接济时,这又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想想一个偌大的中国,有那么一天,13亿人一同哀悼死掉腥臭的环境,那场面是多么的宏大啊,想必也能评个吉尼斯记录吧,也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扯也便扯到了这,还有很多废话也没得说,不过书中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人回味的,自己还依稀记得这样的几个情节。作者采访了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女孩是被父母遗弃而被一对盲人夫妇收养的孩子,可怜的身世也便具备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也便如诸多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女孩很用功,品学兼优,深受大家的喜爱,作者在一把鼻涕一把泪后就帮了女孩的忙,在电视机前为她呼吁了一把,剩下的便是大把大把的票子从那些所谓的慈善家的口袋里飞来,说到这故事也该完了,但故事的跌宕起伏也便体现在这,女孩在得到众人的帮助后性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进而离家出走。作者为之发了很多感慨,譬如作者呼吁社会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但帮助又必须是平均的,免得有人得了就得意忘形,没得的只有等死的份。其次,作者也对人性展开了一大串剖析,虽说数落了人性的诸多黑暗面,但总体上还是相信人性是光明的。作者还在书中提到了贫穷,或许贫穷这一问题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症结,过去有,现在也有,虽说该改的也改了,世贸也入了,那外汇也是大把大把地赚,但在这繁荣的背后,也总有那么几个衣衫褴褛的身影让我们记住现实的残酷。我们只是凭主观去意想一个完美的世界,或许有人会说“就连美国也可以大喊人权,为什么我们中国就不能构造富裕呢?”话是没错,现如今的中国算是平步青云,也便有了大国之势,但辉煌的背后总有没落,这便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北京这样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看得到“贫民窟”的原因,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先驱阵地为什么有又那么多双渴望读书又走不进校门的眼睛。
这便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慨,有句话也正如作者说的“痛并快乐着”,人生有很多事都是先经历了苦难,让你在万念具灰的情况下又给了你生的希望,很多事让你在痛中品味着胜利的喜悦,生活中的很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而微小的我们也只能去学会适应,因为这是现代社会的生存规则,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十字路口,走好了,剩下的也便一路风顺了,但走错了,开始的付出也会伴着喜悦转瞬即失,重新再来又有多少人能背负这么大的勇气,我们能做好的也只有现在了。痛,并快乐着,我们也走着。
精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大全(19篇)篇十九
以前对白岩松只知道他的“嘴”,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白岩松在母校哈工大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很丰富,也很精彩,而我也对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索性就找他的书来读一读。“读书就是在读你自己”,我映像特别深刻,现在我们的读书都是快餐式的消费,没有多少人愿意真正花时间读书,有的也只是标题式的匆匆扫过,一本书的精神在于你去慢慢品味它的细节,而不只是所谓的中心思想,一部名著之所以伟大绝对不是由于中心思想,比如《简爱》,如果没有对于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精雕细琢,何谈伟大?所以,年轻人,不要急躁,干点“没用的”事情,无所谓成功与失败,无所谓得与失,无所谓颓废或者是奋斗,也许那是对生命的另外一种尊重。
很多人有失眠,我高中没有,大学上学期开始有了,现在没有了,之中的经历没有白那么惊心动魄,但是能体会到他的痛苦。而唯一的解药是时间,而药效是放下,上学期一直在想自己的前途在哪儿,现在什么都不会,大晚上经常会起来到窗台边上对着街边泛黄的街灯呆呆的看着,而这一看表时针又转了一个360度。而后来想想高中为什么没有这种失眠、患得患失的情况,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时间来思考那么看似伟大的哲学命题,这不是对生命的尊重,这是在糟蹋。
那时候每天和睿哥、超哥、小七吃完饭去买点东西,听着他们讨论一些高端的电子产品,又或者是和张兵、小墩去看看几本杂志,又或者是到副教师从孔娜那儿随意抽几本《读者》《青年文摘》看看,然后接着用立体几何的美妙直线勾勒生活(那个时间一度对数学是真爱)。这也许也是为什么那个时候我在7班成绩不好,但是我没有觉得怎么样,活得很自在,因为没时间想那些。
最乐观的人总是做好最悲观的打算,心里觉得悲剧或者苦难发生的时候觉得那才是生命该有的一种形态,而有惊喜时候才会觉得异常的满足。所以上面说让自己慢下来,但是不要让自己闲下来,生活需要用各种去填补,而不是空想,没有人的生活是想出来或者是谈出来的。
上学期结束了我一年半的初恋,我总习惯于把自己的情感掩埋在最深处,室友都认为我像没发生过一样,但是到了夜晚,可以说思绪用泛滥的洪水来形容毫不夸张。夜晚是一张滤纸,会把你那些掩饰全部过滤掉,你所有的掩饰在这种滤纸面前会显得苍白无力,假期回老家和亲人在一起,和兄弟爬爬山、大声的唱着无人问津的歌谣,无所谓跑调,无所谓好不好听、和堂妹们一起出去吃宵夜,教他们做做题。慢慢的觉得其实也许有的人在你生命中就注定是过客,不管当时是多么的一见钟情,不管当时是多么的一拍即合,不管当时是多么的心有灵犀,不管当时多么的惊心动魄,不管当时多么的刻骨铭心,不管当时是多么的惊艳了时光,最终它不属于你的东西最终还是会落下帷幕。
放下,不容易,但是必须,因为经不起时间的爱情和生命比起来那是多么的一种渺小啊,而生命在时间的面前又是多么的渺小,敬畏生命,敬畏时间!于是,开始又打开那本尘封的日记本,换一种态度和眼观,游泳、锻炼身体、一起去喝机油小聚谈谈生活、聊聊琐事、发点状态记录一下自己的开心或不开心,又感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这样一种心态,回忆想念的时候很自然的过滤去了不美好,也只剩下这段关于逝去的美好初恋的甜美回忆。生活,不会应该因为离别而停止,不是吗?离别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