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是教师的必修课之一。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认为我需要对这次的教学进行一次反思。那么如何进行一次有效的教学反思呢?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案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下面是一些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写好教学反思有所启发。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一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
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共是七个问题,外加两个作业,我安排了7个课时来完成,第8题的写作放到课后,写完后用半节课时间讲评,第九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查找资料放在双修日进行,周一回来进行小组辩论,时间富裕了,学生的思考也充足了。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感所闻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对统治者的愤慨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反映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我让学生收集了普法战争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这一课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梳理小说结构,第二课时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深层内涵。初次默读,我不做任何要求,只让学生将作品认真仔细阅读一遍,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自由度极大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不会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使学生直接被作品所吸引,如果老师布置了很多任务,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由发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领会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教学目标。在分析小弗朗士的过程中,主要分析心理描写,分析老师,主要分析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由于这部分内容容量很大,我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评价。并在互动中强化目标。可是,遗憾依然存在,这一次备教材备得较充分,但没真正备好学生,课堂气氛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热烈。而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对于课堂容量大的课,应该充分预习,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学案发放也应更提前一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须对学生加强多方面的训练。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二
这是一篇经典小说,也是一篇讲读课文,我期待着师生互动,获得成功。
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地叙事,不会描写人物,因此,我在备课时将重点放在:一,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二,理解和感受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因此后续的第二环节的教学中,我决定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进行一次自由度极大的阅读训练。按往常,在布置学生阅读时,无论如何要提出一、二条阅读要求或一、二个思考问题。这种阅读方式目标明确,但其弊端也是极其明显的,那就是这种阅读方式多少会让学生产生压力,致使部分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谈阅读的体会、感受及困惑。
我想,在这一阶段,我没有干预学生的阅读,学生应该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体会的空间。但令我难堪的是,教室里沉默了1~2分钟,竟没有一个举手。面对这一尴尬的场面,我不得不对学生进行启发。
我说:你能说说课文的目的含义吗?这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平时上课有何不同?作者为何要写这些不同呢?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韩麦尔先生还是小弗郎士?……我一口气提出七、八个诸如此类的问题。
又过了1~2分钟,陆续有几个同学举手,举手的就是平时爱举手的那么几个同学,其他大部分同学难道永远就是课堂的看客而已,我很是不满意。如果照往常,由这几个学生说说,就可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但我决心要让大多数同学融入课堂。我对同学们说:有一个成语叫教学相长,意思是说,教和学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课堂是老师教学的主战场,是同学们学习的主阵地。在老师的.心目中,好的课堂应该具有“等闲识得东风起,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勃勃生机,而不是老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在台下“水波不兴”。老师面对这样的课堂,既感到无奈,更感到心烦。
讲完这一席话后,我有布置同学们重新进行阅读,并要求前后四人一组讨论。如果你口头表达有障碍,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整理成文字。这节课的后十几分钟,同学们有小声朗读的,有讨论问题的。我走下讲台在同学的课桌间穿行。我很想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偶尔有同学问我问题,我尽量作一些简短的回答。
第二节课上课,我先要求每个小组至少派一名代表讲述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其他同学还可补充。与上节课相比,出现的变化是,除了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外,还有几个同学作了补充,同学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加强,课堂气氛较活跃。更让我颇感意外的是,有两个同学说出了他们阅读课文的独特感受。有一个同学说,读了这篇小说后,留在他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郝叟老头。你看他那么大年龄,在课堂上那股认真劲儿,虽然一句话没说,但他留给读者极其深刻的印象。另一位同学说,他并不喜欢这篇小说,主要是觉得它的情节不是很精彩。我他怎样才算精彩。他说,他喜欢有离奇曲折情节的故事。我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发表的意见。我觉得,课文要让学生读透,许多问题无须老师多讲,他们就能自己感悟。
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领会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我问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都有那些?有学生说“肖像描写”,有学生说“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还有学生说“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学生回答的这些“人物描写方法”与我备课时所设计的内容是吻合的。考虑到学生老是将人物描写的方法和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等混淆,我特别强调同学们做笔记,并要求背记。事后回想这个环节,觉得十分值得让人回味。
接着我重点品读了写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分析了这一人物形象。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究竟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虽然当初设计这节课时,我拟写了两条,一是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二是理解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回忆这两节课的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对这种爱国主义的认识更重要。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三
《最后一课》是篇传统的课文,一直被各种版本的教材选做课文。然而在不同的时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这篇课文中心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无论怎样设计,这一主题是不能变的。我是这样设计这篇课文的。
首先,导入新课时,教师用生活的语言讲述:爱国不一定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爱祖国,就意味着爱大地、江河、语言、民族、文化、同胞等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一样的爱国感情,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其丰富的内涵一样能拨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弦。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与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用这一段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及教学目标。
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采用感悟的方法,教师提出要求:
(1)快速阅读,至少一遍。
(2)查出不会读的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
(3)了解课文主要军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有什么深刻含义。
(4)将你不懂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尝试做简要解答。
(5)记下你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想。
第三步,互动交流。学生快速阅读完后,通过初步了解,完成以上问题时,有些学生比较困难,因此就采用互动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发言,谈阅读的体会,感受和困惑。教师不干预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体会。对于学生的意见和自主体会,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注意控制时间,这一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认识课文中的'人物。
第四步,引导阅读,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结合阅读后的交流发言,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讨论归纳出故事情节,小弗兰士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法语课,爱国课。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感情更强烈。)。
2、教师讲述:同学们都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阅读小说时,可以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
(1)这篇文章,可按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教师板书)。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宣布下课。
(2)抓住情节的各个阶段,从小弗兰士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他的心理变化过程,了解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开端:贪玩、幼稚、怕老师。
发慌:感到诧异、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样爱国。
高潮和结局:理解尊敬老师。
(3)归纳小弗兰士的形象及意义:
a.小弗兰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即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
b.小弗兰士在文章中的作用:本文以小弗兰士,即“我”的所见所闻所所感为线索,他又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溶化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步,合作探究。分析韩迈尔先生的形象特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四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着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共是七个问题,外加两个作业,我安排了7个课时来完成,第8题的写作放到课后,写完后用半节课时间讲评,第九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查找资料放在双修日进行,周一回来进行小组辩论,时间富裕了,学生的思考也充足了。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五
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但回顾这一节课的收获如下:
1.本节课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体现了新课改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变成学生自主的学。
2.从教学内容上,本堂课,我重点放在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上,并通过阅读文本,从文本中获取信息,从而全面深入地理解韩麦尔先生,特别是韩麦尔先生身上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
3.在时间安排上,更多地考虑到爱国情怀的渗透,激励更多的学生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后面练习写作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这也是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4.在朗读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指导,但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学生朗读的时间和人次也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5.板书设计方面,我通过“士”字形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农垦的情感,同时也将本文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中下等生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有所提高。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六
设计本堂课时,一个良好的愿望就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饶有兴趣的完成师、生、文中主人公的三方对话。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发展,作为老师的我应把教学重点投放在引导学生从扎实阅读文本入手去理解人物形象,而不要流于架空的分析。
走进新课题,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本文教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如果课前预设的越多,课上学生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少。作为老师在设计教学流程的同时,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变一种固定的计划方案为多假设方案并及时调整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行。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不会停留在程式化的状态,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情趣,充满着创新。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共是七个问题,外加两个作业,我安排了7个课时来完成,第8题的写作放到课后,写完后用半节课时间讲评,第九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查找资料放在双修日进行,周一回来进行小组辩论,时间富裕了,学生的思考也充足了。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七
《最后一课》是一篇经典作品。备课时,我反复思考,《最后一课》在语言文字上应该没有什么障碍,情节流畅,内容明了,情感炽烈。只要了解小说背景并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要理解它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就在于怎样让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于是,我先介绍故事背景,并补充相近例子和学生交流,课堂一开始就营造背景气氛便于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然后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再去发现。试想整堂课以“激情—阅读—发现”为主线,应该会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我感觉阅读不够,在赏析具体的语句时,应该更多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比如,这次课上在讲到文章中“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时候”强调“偏”的好处时,我反复说了“用得非常好”,但具体怎么好,我说了“让我们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与平日喧闹气氛很不同”,然后就带过了,其实这里如果改为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体会估计受到的效果会更好。“真实的阅读应该是学生的阅读。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中的发现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发现。”
其次,本来我是想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通过自己的参与,更好的调动课堂气氛,但是通过观看课堂实录,我发现这样的流程反而过于平淡,没有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设置一些环节,有重点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其实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让学生概括最初的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时,就有意让学生用通过“___事例____”说明小弗朗士是个“______”的孩子,但学生不太明白我的意图,即使有学生回答,也不是我预想的结果。为此,我又想到是自己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如果设置一张这样的幻灯,就会完成既定的任务。
再次,就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陈莉老师在给我们讲座的时候说道“让学生学会沉默,沉默的瞬间就是学生心灵净化的过程。”通过课堂实录我发现我讲的内容和学生不相上下,甚至于我占主要角色,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太短暂,这样就没有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仓促的思考,仓促的回答,收不到好的课堂效果。可能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可以不走歧途,但是说的越多,学生阅读的完整性就有可能被破坏的越严重,就有可能再也没有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也谈不上对文章的感悟、把握,更不必谈发现与创造了。
通过这堂课,我要重新审视并调整我的教学行为,我还很稚嫩,要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唐老师说的“在名课的肩膀上站起来”不失为提升我教学水平,促进我成长的一个绝佳途径。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八
这次讲课的篇目为《最后一课》,是莫泊桑著名的一片短篇小说。在备写教案的时候挺纠结的,因为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小说这文体上好,是按照以前的那种老方法—解决生字词,划分段落,理清小说的发展脉络,分析人物形象等等。但是这种教学法貌似没有什么新鲜感。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首先认真阅读了这篇小说所在的单元说明,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这个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要反复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认识文章的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理解小说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描写。
3、情感目标: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学生能深入感受文章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1、小弗朗西的感情变化。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及其作用,品味文中的语言。
1、体会这些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2、学生能够深入感受文章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情感。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这篇课文主题紧紧围绕爱国精神这一主题,只要是通过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现这一主题的。课时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使学生阅读课文,认清一些生字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通过对一些重要细节、人物形象的分析,领会小说主题思想。
经过这两次的试讲,有优点和缺点。
第一次试讲的优点:
1、教态比较端正,克服自己的胆怯,至少不是躲在讲台的背后,敢于走下讲台。
2、态度认真,教案系统化。
3、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
4、通过第一课时的讲解,能使学生对小说的发展脉络有了大概的了解。
5、在一定程度可以脱稿。
缺点和改进的策略:
1、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处理不好。比如板书的时候写的标题,没有写明是第几篇课文,板书也是有点混乱的,没有条理。应该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才能把板书做到美观、凝练、突出重点。
2、导入不够凝练和突出文章的主题。可以结合身边的一些例子,比如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沦陷区的人民也曾经发生过被强迫学习日语的事情,这样更能激起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
3、普通话不是很标准,有很多口头禅。以后要多练习普通话,尽量克制不用口头禅。
4、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考虑不全面,比如说第一个课时就点名让同学复述小说的大概内容,太过于宽泛。复述小说的内容可以在学生们对文章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后进行,但是一定要明确问题。
5、在处理文章的生字词的时候,只是顺便点了几个生字词。应该提前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词写好。
6、教案的备写有些繁琐,太过于面面俱到,有些内容其实没必要讲解。
3、对教学的内容还不是十分的熟悉,在以后的课堂中,应该要注意。
通过这次的试讲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改正自己的一些缺点。此外还了解到了怎么样才能把小说这问题这文体上好。小说的教程可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故事情节,第二、写作风格,第三、人物形象,第四、写作技巧(语言、动作、心里、外貌、细节等等的描写)。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九
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但回顾这一节课的收获如下:
1.本节课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体现了新课改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变成学生自主的学。
2.从教学内容上,本堂课,我重点放在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上,并通过阅读文本,从文本中获取信息,从而全面深入地理解韩麦尔先生,特别是韩麦尔先生身上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
3.在时间安排上,更多地考虑到爱国情怀的渗透,激励更多的学生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后面练习写作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这也是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4.在朗读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指导,但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学生朗读的时间和人次也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5.板书设计方面,我通过“士”字形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农垦的情感,同时也将本文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中下等生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有所提高。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十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得知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跑到学校,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人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简短而悲壮的会议,立即决议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所大学关闭结束。”
我们依旧摇铃上课,学生来得并不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向他们宣布了学校的决定。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但没有一句话。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如今怎么舍得离别呢!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做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十一
哈拉海乡中心学校任燕《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这篇文章我非常喜欢,在新课程改革的启发和引导下,我认识到了所存在的问题: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造成满堂灌,吃力不讨好。再就是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因此我试着对过去的教法做个修正,给自己一个挑战。课前我把课文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1、倒车回环法是根据本文结构和内容特点而定的教学法。这种教法能够一波三折,可以启迪学生智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
(1)导入新课时运用时代倒推法。由学生上完最后一课的高兴心理与学生想象的70多年前上完最后一课的心理导入新课,把时代的镜头倒推了70多年。学生切身感受和想象感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后一种心理培养了学生想象感悟的能力。导入用疑问作结尾,给学生一个想象思考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想象思考正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最后一课》的兴趣。
(2)课文内容倒领法。在黑板上竖写“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也打破了老式的解题、作者、背景等教学程序。对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解决难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以母子系统问为导线,并用子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母子系统问像根线穿起了课文的重点,学生按问题导线找出了课文重点句。以课文灵魂为龙头,再以“母问”为源头,以“子问”为支流,穿起了课文的重点,构成了“母子”系统问,解决课文重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这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教师教学创新的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十二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我很喜欢。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我反思以往的教学:因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造成满堂灌,吃力不讨好。再就是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这一次教法做个如下改变。
去除旁杂,突出重点。这是学生上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所以我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整节课仅围绕着小弗朗士作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全面参与,动脑动笔。中我发现现在的这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相当差,不少同学没办法用恰当得体的书面语言把心中想说的话描述出来,鉴于此,我不追求表面的热闹,设计了为课文做旁批,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续写这些既动脑又动笔的环节。
水到渠成,畅谈感想。中国自古讲究“文以载道”,所以,当学生通过交流慢慢了解小弗郎士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最后一课,不仅使小弗郎士变懂事了,更唤醒了他的爱国热情。那么,你从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么有益的东西?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出“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东西”,“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祖国的语言”等体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领会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
不足之处依然存在,这一次备教材备得较充分,但没真正备好学生,课堂气氛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热烈。而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体会到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例如在为课文作旁批之后,不会将相关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告诉大家;在谈小弗郎士内心变化的时候,对老师的态度变化只想到由于老师变得温和而产生的亲切感,未能注意到韩麦尔先生由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爱国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须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十三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小说,小说写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当地学校该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就是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展开的。学习目标设定了2个:
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个目标在授课过程中都得以完成。文章中对于小弗朗士大部分都是心理描写,所以设定的主问题“抓住心理描写体会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找出文章中对于韩麦尔先生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通过学生对这两个主问题的探究完成目标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在文章中勾画对人物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经过小组的探究,学生对文章分析的比较透彻,回答问题时积极度很高,得出的答案较准确,能够深刻理解人物复杂的心理,同时学习了这种写法。
目标2的完成贯穿在分析人物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中人物的爱国热情,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但是总感觉学生感受的不强烈,不能够深入到小弗朗士或者韩麦尔先生心理,好像和他们之间还是有距离。反思这个问题,一是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他没有共鸣。二是学案上直接给出了这个背景,学生没有去查找关于文章更多的背景,所以学生对这段历史也不熟悉,自然不能体会人物的感情。所以我觉得以后文章的背景、特定的环境不再出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体会,上课可给些时间进行交流,这样可能会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
在讲了一个课时,学生初步有所感受之后,我让学生又找了一些以爱国为主题的文章或者诗歌。在第二课时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交流,又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了交流,之后找了学会来朗读自己文章或文章片段,推荐自己的文章,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这样的文章,同时通过这样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中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小弗朗士分析时间多,而韩麦尔先生则匆匆而过。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前准备与预设还不够周全与合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不点思考教学的得失:如教师提问的指令应简单明确;
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要力求自然顺畅;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来追问与总结;要不断深入激发课堂上新问题的生成,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一堂课上完之后,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从中也能受益颇多,既锻炼了自己,更学到了知识,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多运用、勤反思,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水平的提升。
范例十四在我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这样一次教学感受奇特而令人难忘。
那是我带八年级语文课时的事情,那天上午上的课文是《最后一课》。在第一个班上课时,讲到韩麦尔先生讲最后一课时教室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时,我很投入,这时下课铃声已响了,走廊上学生的嘈杂声很大,可我的教室里却是安安静静,就连平时最调皮捣蛋的那几个学生今天也很安静。这让我既惊讶又兴奋,原来语文课竟然能上到这样的境界,原来语文对学生也有吸引力。接下来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我更卖力的去讲,但不管学生的感受表现,还是我的感情都没有达到上一节课的水平。随后在写教学反思时,我认真的思考这两节课的得失,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语文课要老师带有自己的情感去引导学生,而不是照本宣科。
2、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要削弱教师的讲,关键是讲的要引起学生共鸣。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十四
很久以来,也许常常存在这样一个迷惑,我们课堂为什么变得枯燥无味了?事实上,是我们教学的主导思想存在问题,当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时候,课堂就有趣了。开学第一周学校提出了坚持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思想,我们语文组也一直在坚持去做,我想就我的这一次出课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从确定课题到最后的出课,我的教案写了五稿,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思路都是建立又被推翻,重新建立再推翻,最后才确定了出课思路,这也要感谢我们语文组各位老师不遗余力的耐心帮助。在每一次的磨课过程中,我都感觉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当然,有些想法也让我越来越坚定,也让我受益匪浅。
1、用贴近学生的语言,顺着学生的思路,拉动学生的思维。这次出课我选择了《最后一课》,在刚开始设计这堂课时,我在问题导入时选用以背景填空的形式释放,后来在磨课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过于死板,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思考,经过研究,我选用了“这是谁的.最后一堂课?”后来发现这样的问题既切近学生的思路,又拉动了他的思考。同时在磨课过程中,课堂的思想主线也越来越清晰,一堂课不是由老师控制课堂,不是由老师牵制着学生,而是应该顺着学生的思路,但同时老师的心中要有一条课堂的主线,无论学生怎么回答,都是围绕着这条主线进行的,这样的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同时又活而不乱。
2、针对学情,重难点取舍,课堂目标设定越来越清晰。学生第一次接触小说,一开始我选择了以韩麦尔先生的话语蕴含的情感和小弗朗士的内心情感变化,情节和人物分析两条线同时进行,但是后来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小说,这样设计可能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接受不了。在分析了我们之前曾经做过现代文的人物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我们之前的人物分析方法,我将这节课的课堂目标设定为1、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抓住关键词,品读人物的情感。(知识能力目标)2、学习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的祖国。
3、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以往有的学生有回答不上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很着急,有时候迫不及待地就脱口而出,但是通过这次出课,我认识到有的学生回答不上来,可能还有别的学生能够做到,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和细心指导。同样的当学生回答问题偏离正确方向时,不要急于去纠正,也许细心的同学能够发现。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人海茫茫,我们也找不到完全相似的两个学生。放手吧,把时空还给孩子们,他们会还我们一整世界的精彩!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十五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
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无数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记忆最深刻的是20xx年教坛新秀评选上的那堂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于是我哪一样都取一点,教案提纲如下:
1、导入课文。
2、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
3、学习生字。
4、听课文录音,理请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5、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6、找出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7、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行动的语句,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8、是什么使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9、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
10、阅读训练,阅读最后一部分,回答四个问题。(问题略)。
以上10个环节,从语言到句子,从环境描写到人物描写,一步一步规规矩矩,涵盖了课文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内容和问题都是教参中现成的,没有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考虑了很多教材教法,但惟独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思考需要时间,我把一节课的时间排满了,学生还怎么思考呢?在特定的情境下。为了保持一节课的完整性,我采用了灌和塞的方式,本来很有趣简单的一篇短篇小说在我的灌和塞下变的毫无生趣,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一片茫然,我敢肯定,下课后学生的脑子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重新再接触这篇课文,最初决定要上这一课的时候,仍然很茫然,过去失败的经验使我有点惧怕这篇课文,我喜欢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坏了,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是被逐步唤醒的,而学生的感受也应该是这样的,怎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样逐步理解,加深,及至产生共鸣呢?我反思了过去教学环节和教案设计:时间不够是客观原因,以前为了赶教学进度,每篇课文的课时都抠的死死的,就怕课时拖的太多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或者上新课时间过多了,留下来复习的时间不够,有了这些顾虑自然就不敢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太多的时间考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教材处理不够大胆,我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就是这个自认为聪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让我的课堂成了满堂灌。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十六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共是七个问题,外加两个作业,我安排了7个课时来完成,第8题的写作放到课后,写完后用半节课时间讲评,第九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查找资料放在双修日进行,周一回来进行小组辩论,时间富裕了,学生的思考也充足了。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7篇)篇十七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2019年,这篇课文教了无数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记忆最深刻的是2019年教坛新秀评选上的那堂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于是我哪一样都取一点,教案提纲如下:
1、导入课文。
2、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
3、学习生字。
4、听课文录音,理请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5、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6、找出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7、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行动的语句,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8、是什么使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9、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
10、阅读训练,阅读最后一部分,回答四个问题。(问题略)。
以上10个环节,从语言到句子,从环境描写到人物描写,一步一步规规矩矩,涵盖了课文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内容和问题都是教参中现成的,没有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考虑了很多教材教法,但惟独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思考需要时间,我把一节课的时间排满了,学生还怎么思考呢?在特定的情境下。为了保持一节课的完整性,我采用了灌和塞的方式,本来很有趣简单的一篇短篇小说在我的灌和塞下变的毫无生趣,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一片茫然,我敢肯定,下课后学生的脑子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重新再接触这篇课文,最初决定要上这一课的时候,仍然很茫然,过去失败的经验使我有点惧怕这篇课文,我喜欢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坏了,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是被逐步唤醒的,而学生的感受也应该是这样的,怎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样逐步理解,加深,及至产生共鸣呢?我反思了过去教学环节和教案设计:时间不够是客观原因,以前为了赶教学进度,每篇课文的课时都抠的死死的,就怕课时拖的太多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或者上新课时间过多了,留下来复习的时间不够,有了这些顾虑自然就不敢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太多的时间考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教材处理不够大胆,我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就是这个自认为聪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让我的课堂成了满堂灌。面面俱到其实就是面面不到啊,我怎么就意识不到这点呢?再就是过度的依懒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理清楚了这些原因之后,我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几个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学生的时间充足了,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果就自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