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应该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如果您对教学计划的编写方法和技巧有所困惑,可以参考以下教学计划范例。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一
1.懂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立志做爱科学的人。
2.理解高新科技反映了人类的最高科学水平,了解其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
3.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新科技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4.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5.举办科技新闻发布会,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单元课时安排 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1课时。
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在太空中理家》 1课时。
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阅读感兴趣的课文 2课时。
学生经过自主阅读讲授课文 2课时。
课堂制定感兴趣的课题 。
小组分工合作搜索资料 。
小组资料加工成果制作 2课时。
班级成果交流报告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高新科技装点了五彩斑斓的世界,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你可以自由选读本单元这一组反映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课文,从中你会理解到高新科技集中反映了人类最高的科学水平。
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自己浏览苏步青教授的序文和这组介绍种种高新科技的课文,然后从中选一至两篇感兴趣的独立阅读。可以运用圈点勾画和生疑发问读书法,或自己总结创造的学习方法。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字典、词典和图书馆的作用,合作探究,学会学习。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单元最适合于开展大范围的“专题探究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果学生学习本单元之后能够学会学习,对科学产生了兴趣,那就算成功了。
四、教学过程 。
学习目标:感受科学,把握单元内容。
第一块:感受科学。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引导对科学的认识)交流评价。
3.你能说说你最欣赏的科学家吗,为什么?考虑讨论。
4.评价(引导对科学精神的把握)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巡视、指导浏览单元内容。
3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思考。
4组织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6随堂引导,及时总结,把握单元目标,了解学生需要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你能构想一下未来20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吗?50年呢?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大胆想象,积极交流。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
学习目标: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搜集有关读书的小故事和读书的方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明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引导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同样如此。交流、评价。
3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能讲出几句吗? 讨论。
4组织交流讲述名言。
教学反思。
第二块 自学书上的学习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阅读方法读书。
2布置任务:分别用简洁的语言给两种阅读方法下个定义思考,小组讨论。
教学反思。
第三块 交流学习方法,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除了书上所教的方法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读书方法和读书故事?思考。
2组织交流讨论、交流、记录。
3组织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读书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将它放在醒目的地方,随时提醒自己去实践。
第3课时 在太空中理家。
学习目标:
1.感受太空生活的探索、牺牲精神。
2.巩固实践所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
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观点。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进行简单介绍小组讨论。
4聆听,组织交流评价介绍生活片断。
教学反思。
第二块:实践巩固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复习提问相关的读书方法复习。
2引导自由阅读课文, 注意圈点勾画阅读、圈点勾画。
3组织交流(引导关注圈点勾画的注意点)交流、评价。
4再读文章,能够根据文章提出问题讨论、提出问题。
5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组织交流评价(主要依据问题的价值性等)解答、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发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美国“哥伦比亚号”升空爆炸的录像欣赏视频。
3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4、5课时 。
教学目标 :
与小组同学合作,运用读书方法自选一篇或多篇课文加以自学。
课前学习:
复习巩固读书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巡回、指导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读课文。
2.巡回、指导小组讨论,为下节课自己上课作准备。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推荐人选,准备上课。
第6、7课时 学生自主讲授课文。
学习目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课前学习:
充分备课,选出主讲人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及时加以总结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第8、9、10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目标:
1.培养专题探究能力,合作学习,创新精神。
2.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课前学习:
搜集相关的科技网址。
网络教学环境: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课堂学习:
第一块:确定探究专题。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征集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3明确各组成员以共同兴趣来制定学习小组。
教学反思。
第二块: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加入某个小组,共同探究。关注全班,及时帮助小组分工、制定计划。
2搜集资料。
3资料加工、成果制作。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加工完善自己的成果。
第三块:科技新闻发布会。
课前学习:制定活动方案,选出发布会主持人。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新闻发布,先展示成果,再回答记者提问。
2组织交流评价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
3活动总结自我总结。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搜集推荐一篇有关纳米技术方面的文章。
第11、12、13课时 写作。
学习目的:从本学期课内或课外阅读的文章中汲取营养,自由创作。
第1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自由写作”
2布置讨论:本学期你读过文章中哪一篇留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思考。
3组织交流,及时总结写作方法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那篇文章,仔细品味。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提供参考话题:科学幻想、父母亲情等等学生讨论自定也可以。
2明确写作要求借鉴最爱的文章写作。
3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4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发明创造的成功,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2、从小培养创造精神,现在搞小发明、小创造,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
一、教学重点:
知道发明创造的成功,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二、教学难点:
从小培养创造精神,现在搞小发明、小创造,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
三、教学过程:1、揭题。
你知道你知道电灯、电话、热气球都是谁发明的吗?2、听故事。
想一想: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3、读一读文章《金点子》你有过小发明、小创造吗?今后打算怎样做?
4、你觉得下面两句话对吗?为什么?
(1)搞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没关系。(2)现在有了小发明,将来会有大发明。
5、把收集到的小发明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展示给大家看。
5智慧的眼睛。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并能讲出来。
2、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做到“勤学好问,细心观察”。
情感:
1、懂得在学习中要学会勤学好问,细心观察,做学习的有心人。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行为:
1、通过游戏、调查、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习中处处有学问。
2、在学习中要学会勤学好问,细心观察,找到学习的方法,做个学习的有心人。
教具准备:
1、多媒体、幻灯片、课文插图。
2、搜集学习的好方法和名言、科学家的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牛顿就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不往上往右、往左,偏偏往下掉呢?经过怀疑,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支配了人类思想。瓦特发明蒸汽机、鲁班发明锯,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怀疑成为科学家的。可见,怀疑就能创新,怀疑就有学问,做学问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二、开展活动一:寻找学习生活中的小窍门。
1、小组讨论汇报:(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生活常识等)。
2、把自己的小窍门写在果子上。
三、开展活动二:让我们开个故事会:《科学家的故事》。
1、小组交流自己编的故事,推荐最优秀的代表上台讲一讲,例如:蒸汽机的发明(瓦特),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地心引力的发现(牛顿)。
2、听完故事后请同学说说自己想法和做法。
四、开展活动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1、分组进行调查,搜集材料汇报:
a、组:互联网上的信息。
b、组:邮票里的知识。
c、组:买菜的学问。
d、组:燕子的家。
2、小结:
五、开展活动四:齐种智慧树。
让我们的智慧树开花结果。
六、总结全文: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6让想象展翅。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想象、细心钻研的科学态度。
2、通过图形的变化、组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想象方法。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教学难点。
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收集有创意的图片。
2、准备纸和笔。教学过程。
一、汇报资料。
1、师言: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一些有创意的图片,谁带来了请到前面给同学们展示一下。
(设计意图:看看学生理解有创意的图是什么样的)搜集图片的学生进行展示。
2、师言:你能说说你搜集的图片体现的是什么创意?(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明他对图片创意的理解)。
3、师言:我这里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起观赏(播放课件)(设计意图:学生欣赏老师收集的图片)。
4、提问:谁能说说观赏了这组图片之后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这组图片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尝试让学生说出图片具有创意)。
5、教师归纳:
这组图片的内容的确很有创意,这也说明制作图片的人什么最丰富?(想象力)。
师言:因为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创新的基础。(设计意图:引出想象力)。
6、师言导入课题:那咱班同学谁的想象力是最丰富呢?接下来我们要通过测试练练你的想象力。(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二、板书:
让想象展翅。
1、师言: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能力,说的越多,证明你想象力越丰富。
2、播放课件,出示测试题。
这个图形像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尽情想象)。
3、师言: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谁能谈谈你对想象力是如何理解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想象力的理解)。
4、播放幻灯。
师言:我这里也有几点有关想象力的说明,请同学读。(设计意图:了解有关想象力的说明)。
一、组图训练一(出示课件)。
1、学生读出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要求)。
2、教师出示第一幅图。
师言:请取出第一张图纸创作。(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作)。
3、创作后找几个学生展示并说明自己创作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学生描述自己创作的作品)。
4、根据上述过程继续让学生创作后两幅图。
二、组图训练二(出示课件)。
1、根据条件,每位学生各创作一幅作品。(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创作条件)。
2、创作后,让每位同学展示并描述自己创作的构思和命名。(设计意图:每个学生可以在小组里交流)。
3、让队长给每位队员发笑脸奖励(设计意图:鼓励学生)。
三、观赏作品(出示课件)。
1、播放符合条件的组图作品(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创意)。
2、师言:这节课通过对想象力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吗?(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
3、师言:我们翻开书看看书中是怎么介绍的(探索发现)。
(设计意图:对照书中的介绍,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想象能力)。
4、课后探索(画“外星人”)。
(设计意图:继续学生课后的发散思维训练)。
5、师言: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名人名言一同共勉。(课件播放)(设计意图:以名人名言来鞭策学生)。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三
单元课文:十八、三个太阳(2课时)。
及课时数:十九、录音新闻(1课时)。
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1课时)。
二十一、新闻两篇(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1课时)。
写作写消息(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2课时。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写消息、通讯。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三个太阳。
黄传会。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一般常识。
2、了解女画家及其他南极人的工作情况。
3、通讯语言的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学习:
1、通过查字典,自行解决生字词,自己划出课文中的好词生词。
2、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第一块:导入 新课。
师生。
上太空才算英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去南极的,而且是一位女英雄。倾听。
第二块:整体感知。
师生。
1、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生字词划出并自行查词典解决。
2、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浏览解决生字词。
概括内容、交流。
第三块:仔细研读,合作探究。
不合适,该如何修改。独立思考,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典型的事例个别读。
课后学习:1、继续搜集有关南极的材料。
2、用复述的方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南极工作者的情况。
第二课时。
师生。
一、交流收集的材料。
1、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将搜集的材料广泛交流,展示。
2、概括南极的特点学生交流,朗读有关南极的材料。
概括南极的特点。
二、深入研读课文。
读课文,划出文中语句。
2、概括从中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理解南极精神)概括南极精神。
三、拓展想象。
的具体含义思考,讨论,交流。
四、品味语言。
有哪些特点思考,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
1、请举例说说通讯语言的特点。
2、根据文章内容,并发挥想象,画一幅画,再现壁画的内容。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出征记。
教学目标 :
1、了解出征的经过,能概括航天员出征前几幅场景的内容。
2、品味朴实自然的语言,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学习:
1、广泛搜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前后的资料。
2、推荐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了解航空航天的一些知识。
师生。
一、导入 新课:
一刻。今天学习的第20课就是报道航天员出征前的盛况的。倾听。
二、整体感知。
放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
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朗读。
思考,概括。
交流。
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你认为哪个场面最感人,最激动人心,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假如你是现场欢送的一员,你当时的心情如何,最想对杨利伟说些什么?
3、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你想说的意思,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思考,讨论。
个别朗读。
说一句话,感受喜庆气氛,激起自豪感。
课后学习:将搜索的资料张贴展示,交流学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
1、能了解新闻的内容,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掌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师生。
一、导入 :由毛泽东诗词导入 。
二、整体感知:
阅读页下注解(1)、(2),了解消息,了解背景,教师补充消息,构成部分。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能读准字音。
2、能准确标出消息的三部分。
三、重点研读。
并向同学们介绍。
四、根据三路大军渡江报道的异同,了解新闻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倾听。
看页下注解。
朗读。
交流标题、导语 、主体。
画作战图,口头介绍(2-3人)。
全班交流。
举例分析消息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课后学习:
1、修改完善渡江作战示意图,将它介绍给其他人。
2、搜集一则消息,进一步了解消息的构成。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教学目标 :
1、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能够通过标题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3、从新闻的结构,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课前学习:1、课前搜集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原因的材料。
2、回忆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祖国盛况。
师生。
一、导入 :1、回忆回归盛况。
的怀抱,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报道这一盛况的。学生回忆交流回归时的盛况,倾听。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可以作为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标题)学生读课文。
语等部分。
民族自豪感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划出有关语句,交流朗读。
五、按新闻的结构,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思考,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学习新闻的结构,另一则新闻。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四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题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提问: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
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
2、导入新课。
师问: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全体到操场,找一找太阳在哪里。(2)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3)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西方)(4)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5)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提问:你们面对的、背对的、左手的、右手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方向?(6)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2、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说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1)站在操场上,你能确定出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
(3)观察:家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背对背而战)。
(4)观察:家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也是背对背而战)。
(5)发现: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6)说一说,操场四个方向的建筑物,那两个是相对的。
(7)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教材第3页例1补充完整。
(1)提问:小明是面向什么方向站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操场四周的建筑物各在什么方向。(3)把结果填在教材上。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1)说一说,教室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些什么。(3)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四、思维训练。
出示**广场及四周建筑物平面图。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城楼、正阳门、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物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绘制出校园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教具准备四张卡片(东、南、西、北)。
一、学前准备。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左下东南北西上右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课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尝试操作:
(1)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2)确定图上的方向。(3)和同伴交流。
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1)课件演示。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1)出示指南针。(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1)说明题目要求。(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2)按要求独立完成。(3)订正。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课型。
新课。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学前准备。
提问:你去过米易县城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参观动物园。(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教学过程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1)明确题目要求。(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
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五
语文整合性教学是根据新课程教材观的示范性,也就是把教材看做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己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根据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从而使之适合学生需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单篇教学的做法,将语文教学活动转换为师生共同开发、运用教材的一种互动、共生的动态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四篇课文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教学的要点也很多。因此,在进行单元整合设计时,要善于取舍。在短短两节课的时间内,要求学生首先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其次概述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最后动手写作,再现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另辟蹊径,采取恰当的阅读方法,以求出奇制胜。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人物描写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所以此次不再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而学会运用跳读法快速获取信息成为这次设计的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这次的学法指导一一跳读法,属于快读法之一,着重培养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谁是真正的英雄的问题。这个主题内容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就可掌握,所以选择从这个角度切入。这是单元整合的第一条线索:主题的整合。四篇文章篇幅都比较长,内容容量大,信息繁多,如何在短短的两节课内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无疑,运用跳读法阅读课文是比较恰当的方法,这就构成了单元整合的另一条线索:跳读方法的指导。至此,整合的思路已经清晰,两条线索贯串始终。一条线索是主题内容:谁是真正的英雄。教学分为三个环节:1.初读课文,认识英雄;2.细读课文,品味英雄;3.回顾课文,记住英雄。另一条线索是读法写法指导:跳读课文,抓住关键语段,概括内容一跳读主要人物,抓住语,概括主要事件一跳读演讲文段,品味叙述语言,仿写英雄事迹。那么,问题出现了:这两条线索是否有主次之分呢?我们进行如下分析:
四篇文章内容丰富、容易理解,但篇幅较长,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迅速获取有效信息成为教学难点之一。采用跳读的阅读方法,正是要培养学生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以跳读的方法指导为主线,以主题内容的梳理为辅线,把四篇课文整合为一体,两条线索贯串始终,能够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阅读中运用跳读的方法,首先抓住关键语段,迅速梳理故事情节;然后抓住语,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从而以阅读促进写作;在写作中细读文本,再现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写作深化阅读,整堂课阅读写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三)以读促写,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第二环节是以前两个环节中提取的主要信息为写作素材进行仿写练习。这一环节是对前两个环节中所学习的文本内容的进一步概括和加工,并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环节的教学有以下三个预设目标:一是学习运用排比段落,在表达上增强语言的气势,内容上加深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二是运用前两个环节所提取的主要信息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恼人问题;三是进行写作训练,再次回顾文本,概括文本要点,理清主要内容,同时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提高写作能力,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教材不仅是阅读教学的示范文本,同时也是写作教学的示范文本。日常教学中,我们有时不辞辛苦地从课外寻找例文,却忘记了教材所选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有效地发掘教材的写作示范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整合写作训练,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做法之一。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一次有效尝试,为大家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资探讨的范例。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六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萍乡与相交,能用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和已知直线的垂线。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初步体会平行线和垂线的一些特性。
基础性学习包。
1、认识平行线,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2、认识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学习两点间的距离,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4、我学会了吗。
开发性学习包。
1、图形中的平行线。
2、汉字中的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
回、王、下、平、行等。
拓展性学习包。
遵守交通规则。
交通安全儿歌。
红绿灯。
交叉路口红绿灯,指挥交通显神通;
绿灯亮了放心走,红灯亮了别抢行;
黄灯亮了要注意,人人遵守红绿灯。
上学校。
小学生,起得早,交通小队排得好;
过马路,走横道,交通安全要记牢;
听指挥,别乱跑,平平安安到学校。
交通安全真重要。
交通安全真重要,人民生活离不了。
保障安全有措施,交通法规要记牢。
大马路上车潮涌,警察指挥要服从。
红绿黄灯是命令,标志标线要看清。
交通规则要记牢。
(三)整合点解读。
1、学科单元内整合:除了生活中交通中的线这一生活素材,教师还可以借助前面学习的线和角的知识进行补充;本单元内还可以将平行和垂直的线在一课时内用课件的方式进行补充。
2、体验式活动:测量距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和垂直的关系。
3、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4课时。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七
1、在欣赏《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按音乐节奏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
2、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3、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并在与他人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通过演唱表演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1、导入新课。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种玉米(除草、施肥、撒种、浇水)。
2、复听歌曲。
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四二拍);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3、解决难点;
连续两个附点音符的演唱。
4、小声跟着老师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拍手打击节奏。
(1)xxxx|xxx|xx|x—。
校园地里播种上金玉米。
(2)xxxx|xxx|xx|x—。
我来锄地你来割茅草。
(3)xxxx|xxx|xx|x—。
幼芽娇嫩需要勤浇水。
5、随琴视唱歌曲。
第一句由教师示范x、x节奏。
第二、三句学生观察和第一句的异同处,自学。
6、教师伴奏,速度可慢一些,学生分组练习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
7、教师评价唱的好和不够好的地方,并纠正唱错的词句。
8、熟悉歌曲,随伴奏音乐将歌曲完整地演唱。
9、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气势和开心的心情演唱歌曲。(要求:除了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还要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
10、教师对孩子的演唱予以评价。
三、表演歌曲。
1、请孩子们出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沙锤,以及发出短音的打击乐器。对孩子们的制作表示赞赏,对特别有创意和制作特别精美的乐器的孩子奖励。
2、分组编创动作表演歌曲。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孩子们通过自制乐器,和舞蹈动作把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八
“以阅读课文为。
基础,训练为主线,普通教室。
要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默读4、武松打课文、粗知文章虎大意、展开想。
通过学习课文内。
容,让学生有对未来。
普通教室。
充满想象的兴趣,不。
在朗读中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文。
普通教室。
中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悟。2.狼象。本课安排1课要惧怕困难。时。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九
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之后,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另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可以说,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是统编教材几大亮点之一。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其次,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再次,它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可以用这简单的五句话来概括:阅读是基础,活动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实践是精神,自主是本质。与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比,它的活动相对单纯,主要是学科内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活动”与“探究”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探究式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们与“讲授”与“习得”是互为补充而非互相抵触的关系。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单元整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文作为单元教学“例子”的功用也就尤为凸显。关于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我分成这样四个部分来完成:导入激趣——活动准备——演讲比赛——活动反馈。
【导入激趣】用时一课时。
本单元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学生参与的热情怎样,与这一课时的教学密切相关。在这一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了解演讲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2)初步感知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走上讲台演讲的欲望。
(3)明确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具备的条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因演讲而一举成名,并且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如林肯、罗斯福、周恩来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在公共场合下,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而有的人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出色的演讲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消除他们在心中认为演讲只是名人们的事,与自己毫无关联的误解。
其次:通过播放一些著名的演讲视频,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演讲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点拨演讲的亮点之所在。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不看门道的现象。
再次: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点拨,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我们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光鲜,我们更要看到演讲者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在平时所进行的探索。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讲要具备三大要素——好的演讲稿、熟练的演讲技巧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并顺势导入本单元的教学。
【活动准备】用时四—五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繁琐的,是重要的,也是活动探究单元学习内容的核心所在,单元教学的任务一、任务二都是在这一部分中要完成的。在这一部分里面,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在阅读四篇演讲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并就某一个主题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演讲稿。
(2)通过模拟演讲,来熟练掌握演讲技巧,为第三部分的演讲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阅读。
让学生把这四篇演讲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求对演讲词的写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句式、人称、开头、结尾、语言的风格、感情的抒发方式、主题等。
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共性,如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等,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演讲词的不同点:有的侧重于感情激烈,有的语言幽墨,有的以情动人,有的以理服人。
在比较时,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领会其内涵。比如,同样是演讲,为什么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感情表现的尤为强烈?而《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条理却非常的清晰?通过这一追问,让学生理解,演讲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二)精准阅读。
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我把体会这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充满激情”的特点就作为了一项最主要的任务来完成。围绕这一项主要任务,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情感不像内容和结构,可以通过条分缕析来解决,情感要靠读,用自己的声音向别人去传达,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激情。
2、找几处自己认为最富有激情的段落或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特点。
学生找出的语句可能比较多,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富有激情的语言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大多为短句;
(2)使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
(3)设问、反问、反复和排比修辞的综合运用;
(4)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在《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教学当中,我就把理清作者的思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我设计以下问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议论文,所以老师不宜使用过多关于议论文的专业术语,所以只能用这种问题让学生了解举例和对比在充分论述观点时的作用。
3、品味亮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在学术演讲中,语言要注意准确、严密。
4、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写一段文字论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本课的一个作业。
在进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25周年》的教学时,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演讲稿的某些特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主要采用一种印证式的阅读方法,即让学生再次体会演讲词的那些特点在这两篇短文中是如何的体现的。
(三)模拟演讲。
抽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任选四篇演讲词中的某一个片段,进行认真揣摩把握,最好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然后到讲台,进行模拟演讲,其余同学既作为观众,配合模拟现场,又要作为评判人员,对模拟演讲的学生在演讲技巧方面给予评价。提示学生在模拟演讲之前,要揣摩当时的情景,尽量让自己的演讲具有真实感。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在演讲时,有哪些技巧一定要把握。可以结合课本p94有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各种演讲技巧的恰当使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对各种演讲技巧的使用,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硬塞,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某种技巧,而且又非常恰当,老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
【演讲比赛】(用时两课时)。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整个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成果的最终呈现,凸显了以活动为核心这一主题。这部分也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三。在这一部分教学任务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组织并落实演讲比赛,帮助学生分好组,并相应做好演讲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好评分标准,选好演讲比赛的主持人,并撰写主持词,布置演讲比赛的赛场,用手抄报或海报的形式做好演讲比赛前的宣传工作等等。在演讲比赛进行的全过程中,教师也并非意味着要撒手不管,要全程参与整个活动,一方面是维持演讲持续,另一方面细心观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前准备。
【活动反馈】。
本单元的整体活动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所有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本次活动的开展,根据自己在参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一篇情景作文,以作为本单元的作业。还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为这次演讲比赛写一篇消息、特写或通讯等。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
课型:讲评课。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用完整的话表达,并且能熟练地运用陌生字的拼音。
2、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句号,知道开头空两格。
3、学生的审题能力有所提高。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评价、订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检的能力,激发乐于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教学难点:写话教法:教师指导点拨学法:相互交流法教具:试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做了第五单元的测试题,现在我们看看各自的做题情况。
二、试卷情况整体分析。
从整体来看,同学做的都不错,我们班中很多同学都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这些同学。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出现以下问题,造句中标点忘了加,不会写的字拼音写错了。下面我们就这次的试卷进行讲评。
(设计意图:试卷评析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通过简单的总结,对好的一方面进行表扬、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评析试卷的热情。)。
三、学生自查、自改、互问、寻找原因。
同学们,我们完成了单元检测,已经发给了大家,这节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不足的地方补上,下面你们需要完成三件事:
1、自己检查错题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地方用红笔改过来。
3、自己不会的问一下同桌,都不会的把题记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查、自改、互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四、典型试题讲解及强化练习。
1、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
强化练习:
(1)天渐渐---------------------------..。
(2)天气渐渐------------------------------..。
(3)------------。
2、我一边走路,一边看风景。....。
---------------------。
强化练习:
(1)----------------。
(2)----------------。
3、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
强化练习:
(1)--------。
(2)----------。
分析原因:学们表达能力较差,标点容易丢掉。
方法:教师指导、点拨、讲解。
4、(鱼)游来游去。
羊(走)来(走)去。
()飞来飞去。
船()来()去。
()跑来跑去。
小朋友()来()去。
()爬来爬去。
我()来()去。
强化练习:
()钻来钻去。
()飘来飘去。
5、写话:夏天的池塘真热闹!看看池塘里有哪些朋友?他们都在干什么?
分析原因:学生只看图写,不注意问题。
方法:教师指导、点拨、讲解。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讲评,同学们对于造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大家把本节课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以后的今后的学习中去。
第五单元。
渐渐。
一边····一边。
像
(鱼)游来游去。
看看池塘里有哪些朋友?
他们都在干什么?
羊(走)来(走)去。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2、借助辨认方向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
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大家出去玩迷路过吗?如果迷路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大家的办法可真多,那其实只要大家学会了辨认方向是不是就能找到路了!那这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东西南北”一起来辨认方向。(板书题)。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情境图,看看图中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谁能给大家来描述一下。
学生:老师在操场上给同学们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
师: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大家辨认方向对吗?
师:那同学们,你们也想到操场上去认一认方向吗?
(组织学生去操场)。
师:同学们看太阳升起来的方向,那是哪个方向呢?
学生:东方。
师:对,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那你们能指一指东方吗?(老师和同学一起指向东方)。
学生观察后回答。
学生: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还有西方。
学生:大雁冬天的时候要飞向南方,春天飞回北方。还有南方和北方。
师:大家知道了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那其他几个方向怎么找呢。
学生纷纷回答。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首儿歌,帮助大家找一找其他三个方向“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做游戏找方向。引导学生发现前后左右的位置发生变化,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
师:对,没错,一共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那请同学们再分别观察一下我们操场的西面、南面和北面都有些什么呢,然后在教材附页1的图上记下来并标明方向。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并记录)。
组织学生回教室。
师:现在我们把各组的活动成功展示出来。
师:请你们观察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学生:记录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三张记录纸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他们画出来的图也不一样。
学生:不行,这样人们看地图就乱了。
师:生活我们对表示地图上的方向做了规定,可以概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图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师:你们现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规定绘制地图了吗?请把你刚才在。
操场上观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图,在书上第1页填一填。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师:大家会辨认方向了吗?(学生齐喊会)那我们就一起来实际操作下。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做。
第二题,小组同学互相我说你做。
第三题,自己做,指名回答。
第四题作为家庭作业。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第二时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资助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一说上节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学生回答。
师:上节我们学过的两个辨认方向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两种方法辨别一下方向。
(指名活动)。
二、新。
师:这节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其他知识,辨认方向。
(板书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图,分别看一看体育馆在学校的__面,商场在学校的__面,医院在学校的__面,邮局在学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师: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北面。
师:刚才说了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时候该怎么区分一下呢?其实只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向是不够的,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来描述方向。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个方向点,将北方向给出,让学生写出剩下的七个方向。
再次给出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剩余的四个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通过例题讲解确定观测点,让学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对性,确定方向时,首先要找准以谁为观测点,再根据观测点判断方向。
师:现在以自己为观测点,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都是谁,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三、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回答。
第二题,第三题学生做,指名汇报。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后作业。
下后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到操场上看一看,记录校园各个方向有什么,下找同学汇报。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二
1、巩固识字,明白偏旁与字的意思有联系,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觉积累词语。
3、区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说好普通话。
4、熟读儿童诗,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生字卡片
一、温故知新
1、出示带有三点水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水流的意思有关)
2、出示带有女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指女性)
3、出示带有口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嘴巴有关)
4、小结归纳偏旁表示意义,形声字的形旁都与它的意义相关。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
2、圈出反义词,多读几遍。
3、多种方式读,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三、读读想想
1、自由读这六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读,正音。
3、分小组读,注意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四、读读玩玩
1、读题目,猜猜这首诗会围绕题目鞋鞋什么。
2、自由读文,验证猜想。
3、边读边玩(学蝴蝶飞的动作)。
4、指名4个学生到讲台上根据不同内容表演,去他学生朗读。
五、读读背背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继续教读音。
2、找出大小不一样的字母(红色),多读几遍,加强记忆。
3、教师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帮助学生记忆。
六、自主识字园地
1、学生自读,同桌读。
2、交流。
七、安全教育一分钟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三
1、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根据词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3、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4、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小黑板、字卡、赞美春天的古诗。
(一)创设意境,揭示诗题
播放春景图,诵读有关赞美春天的古诗。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春光无限,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写下了赞美春天的是诗,你们能背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铺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第三首。相机板书古诗,教师范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2、指名读,随机正音:好了,就读到这,我发现呀,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一定能读的很好吧,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词语)
3、有几个词语悄悄地从诗歌中跳了出来,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们难住啊?出示词语卡片“黄鹂、翠鸟、翠绿、鸣叫、船长、时令、千古绝唱”等。
4、下面请你拿出字卡,小组同学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如“鹂”、“鸣”、“鹭”对比识记。如“含”、“令”、“岭”,分别含有“今”和“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记忆。结合旧字认新字。如:色—绝、天—吴运用字理识记“绝”、“鸣”、“令”。
6、巩固生字:这回都学会了吗?敢不敢开火车读?听好要求:站起来的同学读一遍生字,组一个词语,其他同学当火车检验员,看一看小火车开得怎么样?(猜字游戏,摘苹果等)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本课生字,说一说左右结构的字有哪几个?
2、师范写“船”:把“舟”字旁和“舟”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横变成提,且右边不出头。右边的部件是横折弯而不是横折弯钩。
3、生书空,描红。
4、观察“令、含、岭”三个字,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5、师范写“含、岭”,生书空,描红。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四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平日的爱,懂得要尊重关心父母不让父母操心。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感情,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学习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妈妈对我们爱的各种各样的方式。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会10个生字,并且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生:自由发言,讲一讲自己身边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爱》。
生:齐读课题。
学生:
1、说一说什么叫默读,有哪些要求?(当学生说不全面时,教师及时补充)。
2、默读一遍课文,并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做上标记。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老师相信,如果同学们两人一起学生字,一定会认更多的字。
学生:
1、小组的同学互帮互学,一起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评读。
3、师生一起读课文,互相评读。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生生之间互相解答。
1、教师进行生字检测,会认的生字进行组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难记字的记字方法。
(2)、学生当小老师教认生字。
(3)、小游戏:看谁抢的快。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流程:
一、抓住字眼谈话揭题。
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
(一)初步感知激发情感。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并连着词读一读。
(二)检查学情及时反馈。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甜甜的吻。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2〉、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自读自悟后四人小组讨论:读了这一节还有没有不懂的词、句。指名回答后再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感(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试着体会读,再指名读,评一评(让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理解“湿透”、“衣衫”的意思。
(3)告诉学生: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读时让学生体会出享受妈妈的爱的这种幸福温馨的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读好另外二节。
(1)指名读。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指的是滴落的泪)。
(3)理解“遮雨”“很烫”“额头”的意思。
(4)要求学生读出一定的语气,感受妈妈的爱是那样真挚。读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教师范读。
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师问: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这一节。想一想: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读了这一节,我知道书上说的小姐姐懂得:“三八”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她为妈妈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她对妈妈的爱,并祝妈妈节日快乐。我还知道妈妈的爱指的是妈妈对孩子甜甜的吻。)。
理解“亲吻”“脸颊”“献”的意思。
(2)齐读最后一句并回答:读了最后一句,你是怎样想的?
(我想:最后一句是书上的小姐姐,其实也包括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地长大,没有妈妈的爱就没有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懂事了,或者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是幸福的微笑。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熏陶情感。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板书:
妈清凉的风爱。
妈遮雨的伞妈。
的滴落的泪妈。
爱甜甜的吻。
教后反思: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五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82、83页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24时计时法学生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这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24时计时法”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精心选取了大量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素材,通过让学生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辨一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体会时间与生活密不可分,利用钟面等直观教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成功的体验。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展示时间轴,将一日的时间展开,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联系起来,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知道一天有24时,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对两种计时方法进行熟练的转换。
2.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体验感悟,理解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3.感受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够正确的将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换。
理解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钟面模型,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小视频)播放两个好朋友相约明天7点见面的场景。
2.小结。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探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
2.19时?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他跟我们说的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计时法。
(二)探究24时计时法
1.了解1日是24时:
(1)观察钟面,看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钟面有什么不同?
(2)介绍:1日为什么是24时。
(3)揭示什么是24时。计时法
2.体验感知24时计时法:
拨一拨,尝试解决三个问题:
a.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小时。
b.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小时。
c.一天是()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圈。
3.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探究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迎新年视频)
新的一天就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因为是一天的开始,所以我们也叫作0时。
(2)边解说边用课件演示时针转第一圈。
(3)边解说边用课件演示时针转第二圈。
(4)小结。
(5)完成表格:两种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4.拨一拨:
同桌合作,拨出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说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5.教学时间轴,探讨今天、昨天、明天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
师描述,学生用不同的计时法记在练习本上。
2.同桌互出一题,同桌完成。
3.辨一辨:
两种计时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总结两种计时法。
4.找一找:
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的?生说一说,教师课件展示一些。
5.用一用:
出示车辆禁行标志:看到这个牌子,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今天早上开车在7点20准时到校,可以通过吗?
下午18点回家,可以从这条路上通过吗?
四、拓展延伸
1.介绍古代的计时方法。
2.探讨24时计时手表。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日=24时
24时计时法:(根据课堂生成板书)
12时计时法: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六
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写景注意层次。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郁达夫)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林非)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七
主题单元标题作者姓名学科领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历史。
适用年级所需时间。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
(1)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千年帝制,宣扬民主共和。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3)邓小平: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内容概述初中二年级。
共用2课时,每周2课时。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学习重点。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法治建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4、学习难点。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之间的关系。
(2)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主要含义。
(3)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农村和城市改革的核心。
5、学习方式。
知识与技能:掌握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联系历史时代事实,从普通中国人命运改变的视角,认识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今天强大的繁荣的中国,主要的源动力是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应课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2、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3、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如何逐步展开的?专题一:破冰之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课时)。
专题划分专题二: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之行(1课时)。
其中,专题二中的活动“改革开放中的家乡美”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破冰之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所需课时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通过一位老教授的日记,感受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生活的变化,理解掌握: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何完成“拨乱反正”、民主法治建设一步步加强。
人物故事情境导学要点:
专题问题设计。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学生学习小组:自主思考、合作及竞争。
2、多媒体运用:老教授日记演示、“真理标准讨论”视频、“拨乱反正”图示。
以此探讨:
1、“文革”结束了,中国为何还在“徘徊不前”?
2、“两个凡是”的实质是怎样的?
活动二:举例说一下你印象中的真理?你为什么觉得那就是真理呢?以此探讨:
1、真理的“面貌”应该是怎样的?真理为什么会经得起考验?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何重要意义?活动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怎样完成“拨乱反正”的?以此探讨:
1、何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2、“伟大转折”的主要含义?
以此探讨:
1、“文革”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2、民主和法制建设为什么都要同时加强?
活动五:小组间文字游戏竞赛--“心有灵犀”:相互配合来猜猜本课中的“热词”。
1、学生是否能根据历史时代背景,来认识人物生活变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评价要点。
2、学生是否能理解前后事件之间的关系,及类似事件之间的关系。
3、学生的小组探究及合作竞争精神的肯定。
专题二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之行。
所需课时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通过报道普通农民梁满囤、著名企业海尔集团的故事,走进改革开放的波澜画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及对外开放的逐步进行。
人物、企业故事情境导学要点:
专题问题设。
1、农村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影响计。
2、国企改革的措施。
3、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学生学习小组调动:自主思考、合作探讨。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人物、企业的故事情节演示,辅以改革开放的画面和视频、音频。
活动二:农民梁满囤的故事:生活改善后有了“新烦恼”--果园丰收后,果子销路不理想。
以此探讨:
1、农村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积极性)。
以此探讨:什么原因束缚企业发展?
活动四:学生扮演企业、政府、职工代表,各抒己见:怎么帮助企业和自己走出困境?
以此认识: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研究性学习:
1、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方面亟需改善和提高?
2、家乡有哪些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你为家乡想到哪些独到的发展策略?
评价要点。
1、能否正确认识时代与具体人物、企业发展的关联。
2、学生个体参与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个体发言的独到性是否值得肯定。
3、能否理解农村和城市改革共同的核心。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八
图形的拼组(二)。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认识到图形之间的美。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动手实践法。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图形的拼组。
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随堂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对学生解答不全面的地方给予帮助。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2.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十九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中国地图,重点词句的出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交流:
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我国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再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认读生字。
2、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词语。
4、写字:
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进行书写。
五、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准确、通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交流。(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长城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生读,齐读。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看看那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伟?
(1)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汇报:
长:像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
宽:城墙顶上平整得像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坚固:城墙外沿的垛子有两米多高,长城用巨大条石和城砖筑成……。
作用: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台,打仗时……。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鼓励学生从所搜集的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2)朗读课文,读出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3)观察插图。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以小导游的身份,试着介绍长城的雄伟气势。
学生在全班介绍,学生互动评价。
2、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生交流句子。
师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学生朗读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血汗”,补充资料,结合《孟姜女寻夫》的故事及当时的劳动条件,体会劳动的艰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生读。
师:让我们包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整合认识,感悟情感。)。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延伸:
1、抄写课后生词。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五、板书:
17.、长城。
气魄雄伟。
伟大的奇迹。
血汗与智慧。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法: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二十一
《微小世界》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共7课。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知,同时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第1课,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学生在经历组合凸透镜观察微小物体的过程中了解显微镜的来龙去脉;第3课,学生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微小物体;第4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认识洋葱表皮细胞;第5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标本,知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6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第7课,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诸多成果,本课还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
六年级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耳闻,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身边微小物体的探索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认识了许多生物的特征。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将再次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概念,并认识到微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梳理单元知识,进一步巩固关于微小世界的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通过系统地整理单元主线,学会单元复习的一般方法,会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单元整理,养成自觉复习、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
重点:进一步巩固关于微小世界的相关科学概念。
难点: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教师:多媒体课件
梳理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认识放大镜,认识显微镜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认识微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1、第1课:放大镜有什么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和它的什么特点有关?(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什么有关?(凸度)生活中哪些物品也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叶片上的水滴、盛满水的.圆玻璃杯)
2、第2课: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组合)显微镜有哪几部分组成?(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3、第3课: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昆虫器官,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到的图形大小不一样,显微镜下更清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怎样的?(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4、第4课:玻片标本怎么制作?(1、切开洋葱取内表皮;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3、把洋葱表皮放在水滴中央;4、放盖玻片;5、在盖玻片一侧滴碘酒;6、吸取多余水分)细胞有什么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5、第5课:其他生物体是不是也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其他生物的细胞又是什么样的呢?(单细胞、多细胞)
6、第6课:怎么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制作玻片标本,再用显微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怎么样的?(具有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特征)
7、第7课: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医疗、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培育优良品种)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微生物是某些疾病的病因)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紧紧围绕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用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看到不同的微小世界。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
放大镜
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倍数: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
结构: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显微镜
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制作玻片标本:六个步骤
观察微小世界:各种生物细胞、水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与健康:
医药、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动植物品种改良
【作业设计】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有关。
a、镜片的大小
b、镜片的凸度
c、镜片的厚度
d、镜片的透明度
2、下列仪器中,适合用来观察细菌的是()。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d、老花镜
3、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顺序是()。
a、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b、上片—安放—对光—调焦—观察
c、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d、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都是有害的。
b、很多传染病是因为微生物引起的。
c、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d、地球的垃圾很多都是依靠微生物分解的。
专业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全(22篇)篇二十二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1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环境,感知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以“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问题的讨论聚焦话题,让学生列举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学生通过思考“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年级学生对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了解地球环境的某一方面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但是他们还不能整体地认识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对于海洋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海洋植物还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知之甚少。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2.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
1.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
2.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
重点:探索、记录、交流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难点: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为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地球圈层图、海洋资源示意图、《神奇的地球家园》视频。
一、聚焦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听说过“外星文明”吗?说一说你们了解到的“外星文明”的故事。
学生列举“外星文明”故事,看过的有关“外星人”的影视作品。
教师概括:目前,所有的“外星文明”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除地球之外的星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播放视频:《神奇的地球家园》。
教师提问:“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设计意图:有关“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非常多,这也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题材。让学生充分表述他所了解的“外星文明”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明确告知,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也只有地球提供给生命足够的生存条件,凸显地球是宇宙的一个奇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生存条件。
二、探索
(一)讨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预设回答:
1.地球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
2.生命都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生存。
3.动物都需要食物。
4.植物都需要养分。
学生列举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相互补充。生命存在的条件十分苛刻,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水、空气、温度等,但容易忽视能源、大气层等。
教师补充并汇总,利用班级记录表,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二)画一画我们的地球
学生画图:给学生下发无地球圈层轮廓图,请学生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填写以下内容。
1.地球上的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
2.地球上的大气层为动植物呼吸提供空气。
3.地球上的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利于植物扎根。
4.地球上的岩石、土壤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5.地球与太阳适宜的距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生命存在。
6.大气圈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大气圈阻隔了很多有害的辐射。
实际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地球上的生物圈,还可以包括阳光、臭氧层等与生命紧密相关的事物。把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把前面梳理好的生存条件进行形象化表达。
阅读资料:
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主要包括大气、水、气候等条件。某一项条件不符,就意味着这颗星球不适合人类生存,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
这个活动进一步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太阳系中,金星和火星的条件与地球比较接近,与太阳的距离也比较相似,即使如此,金星和火星还完全不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设计意图:整个活动层层深入,首先讨论、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然后绘画、标注地球上的生物圈提供的生命存在条件,再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它为生命提供了全部的生存条件。
三、研讨
1.学生利用自己关于“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的画稿汇报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
2.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再说一说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3.讨论:其中某一项条件缺失或改变,会带来什么后果?感受任何一项条件的缺失和改变,都可能使地球上的生命面临灭顶之灾。
(二)学生讨论:如果我们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
1.有关温度的`条件。
2.有关呼吸的条件。
3.有关饮食的条件。
4.有关重力的条件。
5.有关避免过度辐射的条件。
6.其他方面的生存条件。
与前面交流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类似于地球的环境条件都必不可少,进一步理解地球是宇宙的奇迹。
设计意图: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设计宇宙空间站,学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反过来思考,地球提供一切生命的必需条件,并且自我调节平衡。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拓展
阅读“丰富的海洋资源”图文资料,交流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讨论哪些是我们原先没有想到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认识更加完整。学生通常忽视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更容易忽视的是海洋植物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图文资料很好地补充了学生认识的不足。
【板书设计】
地球——宇宙的奇迹
地球
提供的
生存条件
水
空气
适宜的温度
食物
能源
栖息地
……
独特的条件,唯一的星球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这节课的活动记录是画一画我们的地球,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因为空白框比较小,可以画地球的一部分,建议教师先示范画一部分。要求学生主要画出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用文字标注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