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梳理思绪的过程,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想法。下面是一些关于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一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
南京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再进为碑亭,一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上刻着由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手书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24个鎏金大字。字为颜体,遒劲有力。
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遗嘱》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
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
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陵墓的建筑,壮丽雄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二
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和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家,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每到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参与其中,让我深受感动,并对孙中山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
第一段:领袖的英雄风采。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革命家,有“中国民主革命之父”的美誉。他以儿女情长般的深情报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民,他坚信以科学的观点和实际的行动去拯救中国,使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放出来。孙中山多次走上战场,领导众人进行革命斗争。尽管失败居多,但他从未放弃对民族解放的信念。孙中山的英雄事迹和牺牲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激发了他们对于国家前途的热爱。
第二段:伟大的民族精神。
孙中山鼓励革命者以“天下为公”的思想进行革命活动,提出实行三民主义的主张,他认为只有实现一人一票、国民主权的政治制度,老百姓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孙中山的民族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让他们有了追求平等、自由的信念。而今天的中国,正是建立在中山的理念之上,国家重视平等、公正和法治,这也正是孙中山一直所追求的目标。
第三段:民族复兴的使命。
在孙中山的教诲下,我们明白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使命,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正如孙中山曾经说过:“革命之所以为革命,是为推翻自家长期压在身上的黑暗。其中男女老少,肩负的责任,并无区别。”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不论年龄和性别,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富强努力奋斗。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拿出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山先生的遗愿。
第四段:追忆先烈的艰辛。
每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都是一个回顾历史、追忆先烈的重要时刻。在活动中,我们看到许多老党员和老干部,他们年迈体衰,但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荣誉感。他们在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中从未放弃,始终坚守初心,为了我们的今天,他们倾尽所有。这也让我明白到,拥有一颗坚定的信念和对事业的热爱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作为新一代,应向先辈们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第五段:传承伟业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作为接班人,我们要发扬和传承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坚守中山的理念,为中国的未来献出自己的力量。正如孙中山所说:“改造过去的,就是更好地创设未来。”我们要敢于追求梦想,勇于革新,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华民族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总结:
孙中山,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的英雄风采和民族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孙中山一生追求为中国人民谋求福祉,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和“天下为公”的思想,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每年的纪念日,也是我们回顾历史,追忆先烈的时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不忘初心,努力奋斗,为中山的理想和遗愿,为中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三
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暨辛亥革命105周年,澳门各界9日在镜湖医院孙中山先生铜像前举行隆重集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代理行政长官、行政法务司司长陈海帆,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陈斯喜,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潘云东及澳门多位社会人士、各界社团代表出席。并先后向孙中山先生铜像敬献花篮及鞠躬。
澳门各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活动组织委员会副主席马有礼表示,澳门作为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故乡,也是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来源地,他的爱国精神在澳门具深远的影响力,我们应时刻铭记和学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革命家,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奠定了民主共和国的基石。每年的11月12日,我们都会庄重地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诞辰,缅怀他为国家付出的壮丽事迹。我曾参加过一次有关孙中山纪念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耐人寻味的体会。
第二段:了解孙中山的初步认识(200字)。
在纪念活动前,我开始研究孙中山的生平和功绩。我了解到孙中山是伟大的亲民政治家和革命家,他倡导三民主义,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是中国国民党的创立者和领导者,积极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孙中山的思想和行动为我们指明了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道路。
第三段:纪念活动的启示(300字)。
在纪念活动中,我见到了许多热爱孙中山的人们,他们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年龄层。他们为孙中山的精神感动,从而投入到中国的民主事业中。在演讲和讨论中,我们共同探讨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意义。我深刻认识到,孙中山的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扬三民主义,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不懈奋斗。
第四段:孙中山的精神传承(300字)。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历程中表现出的勇敢和坚定的品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始终坚信中国人民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勇敢地面对外来压迫和社会不平等,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奋斗不息。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应当用孙中山的奋斗精神来激发自己内心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五段:对孙中山的致敬和展望(200字)。
我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活动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他为中国近代史写下了璀璨的篇章,为我们指引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纪念活动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希望能够为民族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作出贡献。同时,我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纪念孙中山的行列中来,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总结(100字)。
通过参加孙中山纪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孙中山的伟大思想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铭记孙中山的精神,继续坚持三民主义,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向孙中山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怀念他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付出的一生。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五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者和开国元勋,对于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的11月12日,我们都要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诞辰。今年,我参加了一场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活动,并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孙中山纪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纪念孙中山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大无畏的精神。在活动中,主办方播放了孙中山先生的演讲视频和他的著名著作《建国方略》所引用的书信。通过这些资料,我了解到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的困境和未来的展望。他凭借着自己的独立思考,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他勇于面对困境,挑战传统观念,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进步而奋斗。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大无畏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纪念孙中山的活动使我认识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在活动中,主办方组织了一场专题讲座,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通过这次讲座,我了解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也是中国独立运动的重要里程碑。孙中山先生不仅是辛亥革命的领袖,也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政治家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获得了广泛赞誉。了解这些历史事实让我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再次,纪念孙中山的活动让我意识到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现代化的理想和追求。他提倡的“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成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指导思想。通过参加纪念活动,我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的现代化思想深受西方政治理论和思想的影响。他希望通过吸收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种理想和追求使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最后,纪念孙中山的活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而奋斗,他的事业之伟大让我不禁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担起社会责任,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我们要坚持创新思维,独立思考,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参加孙中山纪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大无畏的精神。同时,通过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我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活动中的讲座也让我了解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现代化理想和追求。最后,这次活动唤醒了我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将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业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六
1910月,孙中山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孙中山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共产党人从来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正是靠着精神,亿万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共产党人团结和全国各族和一切爱国力量,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并把革命发展为革命,从上了民族的命运,使的面貌了翻天覆地的。
孙中山先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家,他的奋斗的一生留给有益的东西。民族的楷模,他的思想值得发扬光大。
滔滔长江,源远流长。孙中山先生对长江钟爱,1894年至1924年的30年间,他进出长江12次,累计在长江之滨居留5年半,占去他整个生命的。他钟爱长江,还热切地希望尽快开发和整治长江。怎样把这么的长江能源,为振兴服务,为谋福利?1919年,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国人次在长江三峡上筑坝的设想。孙中山个要在长江三峡修大坝,将浩浩长江的水拦腰堵住,把水蓄积起来,用于发电、运输、防洪、灌溉,综合。
孙中山先生一向把发展交通摆在建设事业的首位,因(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此他对开发长江的运输资源。长江水道的整治,工商业的发展,他主张开发上海浦东;提议配套设施,建设沿岸商埠;主张长江的自然水力,来解决泥沙的淤积。
孙中山先生开发长江的规划,是非常大胆的设想。设想一旦,将给和带来无比巨大的利益:可以根治长江水患,免去千百年来长江给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灾害;可以长江的运输作用,使船舶畅行于长江流域,并和大河沟通,物资交流,经济繁荣;可以生产电力,为发展经济充足的资源;四是要以造出数百万亩良田,生产的粮食和棉花,的衣食之源。
孙中山开发长江的规划,既是宏伟的蓝图,一项现代化的系统工程。要使设想完全,需要几代人持续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人对长江的治理。1956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之后,他对三峡工程深思熟虑以后的重大决策,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首气势磅礴、光彩夺目的词章,给勾勒了一幅“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壮丽蓝图,给指明了治理开发长江的方向,并且,向全世界宣布了要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坚强决心。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七
孙中山先生产生于他那个特定的时代,又给了他那个特定的时代以深刻影响。孙中山先生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叶,那时我们历史悠久的祖国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蹂躏和侵略,中国人民遭受着封建制度的腐朽统治和压迫,中国的民族独立受到严重侵害、主权不断丧失,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愿意忍受奴役和压迫的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奋起反抗,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地,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极大的民族义愤,萌发了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形成了改变中国和中国人民命运的坚定信念。从1894年创立兴中会起,孙中山先生为了“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全身心地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革命事业,奔走于海内外,联合各方力量,建立革命团体,从事宣传鼓动,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高举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旗帜,领导创立中国同盟会,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孙中山先生组织领导和他的革命精神感召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从而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先生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孙中山先生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三大政策是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政治主张,是他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进而取得显著成就的正确道路。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八
孙中山纪念堂坐落在中山市区中心的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内,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800字参观孙中山纪念堂内容如下。
7月13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暑期广东文化教育实践队为进一步学习孙中山精神,体验中山文化底蕴,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在途中,沿路两边的风景着实让人赏心悦目:纯蓝的天印染着形态各异的云,苍翠的山体间缭绕着彩带一般的云雾,好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水墨画景。王老师告诉我们孙中山故居是在南朗镇翠亨村。我们即将前往的纪念馆就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不仅如此,南朗镇的伶仃河还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初就义之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由此成为千百年来竞相传颂的佳句。
经介绍,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刚步入大门,一幅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赫然在目,这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在正门南侧有一块由宋庆龄手写的“孙中山故居”牌匾。深入大厅,从家居摆设中我们不难发现孙中山先生生活的简朴;庭院内树木繁茂,雅致清静。
参观了故居,我们随后来到博物馆,进门即可见“后来居上”的横幅,这是孙中山19题赠翠亨学校手迹的原件,反映了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孙中山唯一一幅为故乡的题字。博物馆中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孙中山不同时期的事迹的文字、图像、音像、手稿等资料,让我们大开眼见,真实地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伟大,感受到他那颗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
这次参观,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之所以可以摆脱封建殖民统治,摆脱愚昧落后的局面,正是因为有了像孙中山先生这样有学识、有责任、敢担当的开创者。今天的我们要珍惜先人用热血给我们创造的一切,要努力学习知识,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的未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九
英文名:sunyat―senmemorialhall孙中山纪念堂坐落在中山市石岐区的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内,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于1982年2月动工,1983年10月落成。是由香港知名人士郭得胜捐赠港币1000万元兴建。
纪念堂入门上方,镶嵌着一块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亲笔题书“孙中山纪念堂”的金字横匾。在正中上层一座小殿建筑的墙上,悬挂着一块有孙中山笔迹“天下为公”的金字直匾,三座亭楼的顶尖装设三颗金黄色的大琉璃珠,象征孙中山先生创立的“新三民主义”。1985年,取名“仁山玉宇”。“仁山”原是个小山岗,现既为纪念堂地址,且寓仰慕孙中山仁心济世之意;“玉宇”两字,既描绘了纪念堂的雄伟建筑,且寓孙中山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设计风格。
纪念堂的设计富于新意。从高空鸟瞰成一“中”字,而从地面平视则又成一“山”字,整个建筑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充满了时代的特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生前亲笔敬题了横匾“中山纪念堂”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纪念堂为组合的复式结构,分前、中、后三座,前座是三层楼房,一楼为大厅,正中安放着一座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胸像,两边分别是“中山建设成就展览馆”;二楼两侧均为“孙中山革命史迹展览馆”;三楼是呈“山”字排列的三个亭顶结构,中间大八角亭是可容一百余人的贵宾室,两旁小四角亭为贵宾休息室,纪念堂的中座是大型现代化影剧场,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座位一千四百八十四个。舞台可旋转,音乐池分三级升降,舞台上装有三十九路电动布置吊杆,场内装有四十路电容话筒和声控灯光设备。纪念堂的后座分两层,均为演员化妆室。纪念堂两侧是幽廊曲径;园林小景。纪念堂前面为公园,并附设有商店、停车场等。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
孙中山纪念堂,庄严雄伟,它的建筑面积有8400平方米,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前面是宽大的广场,沿着石阶登上纪念堂门前,两旁种有十棵高耸入云的木棉树,显得庄严威武。八角形的屋顶被一条金黄金黄的琉璃瓦屋檐从苍翠的柏林中勾画出来。那16根壮丽廊柱,淡雅的色调,与四周景色组成一幅庄严绚丽的画。
走进纪念堂,前座是三层高楼房,一楼为大厅,正中安放着一尊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头像,一楼顶部29盏吊灯,显得古色古香。两侧分别是“中山建设成就展览馆”,沿着楼梯登上二楼,二楼是孙中山革命史迹展览馆,二楼走廊扶手还雕刻着美丽的风景画。左边是孙中山的.生平故事和中国历代领导人简介。三楼是由三个八角亭组成,中间的大八角形可容纳一百多名贵宾。
后座有一个现代化的剧场,座位有1484个。舞台前面部分还可以升降,音乐池分三级,设有空调系统。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一
孙中山纪念堂主要由两个平缓的山坡改建而成,分为革命纪念区和综合游览区两个不同功能的区域。1000字观孙中山纪念堂内容如下。
辛亥革命的那一声枪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强烈的声道、最响亮的音符,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封建王朝对中华民族的统治,唤醒了全中国人民也震憾了全世界。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天地,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才有了在世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政治大国地位,才有了遇到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可以摇摇手说“on”。
中山纪念堂这座既富丽堂皇、又外观庄严宏伟的建筑物,几十年来,成了人们到广州的必去之处,成了人民纪念、谒拜、敬仰中山先生的地方,也成了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不会用各种方式对这位心中永远敬佩的革命先行者致以崇高的礼节和深深的怀念,中山先生已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作为一位政治家,中山先生算是早殁了,不算长的生命是如此的丰硕,不算高的个子是那样的伟大,不算英俊的相貌竞深受那么多的人崇拜。他的英年早逝哭伤了多少人,他手书的“天下为公”有多少人作为座右铭,他最早提出“振兴中华”唤醒了整个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优秀子孙。
如今,中山先生的生命终止已80年了,这是中华民族最不幸的休止符和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中山先生的英灵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用毕生韶华凝聚的“振兴中华”声音,依旧在祖国的大地上回荡,永远铭刻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中。
望着这具有浓厚民族特色、气势恢宏的纪念堂,在红的花、绿的树、青的草、蓝天白云和渐渐游人如织映衬下,显得格外亲切、有序。用铜材铸造而成的中山先生铜像,他高昂着的头颅,左手叉着腰,右手坚定的扶着拐杖支撑着大地,身穿风衣,是那么潇洒之极,他仿佛在发表一段演讲,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中国人民不再会屈服外来列强的坚船利炮,伟大的中华民族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二
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孙中山纪念堂不设门票,游人可以免费进园自由参观游览。有关观孙中山纪念堂800字内容如下。
位于广州市东风中路旁的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妇孺皆知的建筑物,它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堂座落于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动工于1929年,完工于1931年。
今年是中山先生离开我们80周年。不久前有幸到了广州市,我定要去瞻仰。也许是我心情格外激动,去得太早的缘故,整个纪念堂内显得有些冷清,只有中山先生高大的塑像耸立在纪念堂的中央。从中山先生炯炯的目光中,映现出了一代伟人依旧那么深邃、执着,依旧那么刚毅、坚定,依旧那么沉稳、自信,仿佛不推翻旧的封建王朝,不振兴中华,不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就永不闭目之势。
就是这位中山先生,他唤醒民众推翻了统治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有着央央四万万人口的大国里,消灭了皇帝,使中华民族从此结束了封建社会。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的壮举,不是能用文字、用歌声、用艺术书写得了的,赞誉得了的。它唤醒了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众的觉醒。这具雄狮,虽然醒得晚了一些,今天,她终于可以向全世界发出一个声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了中国人民能站起来,早在19世纪,前往海外学习医术的孙中山先生,就开始接触革命真理,团结大批爱国华侨和知识分子于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了具有完全革命倾向的兴中会组织。19又在兴中会基础上,联合其他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作为组织的行动纲领。孙中山先生被选举为“总理”。从此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纪元。中山先生曾多次前往诸多地方游说爱国的华侨慷慨解囊支持革命,团结爱国民众参加革命,为推翻满清王朝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批批的民族精英为夺取政权,建立共和,倒在了清朝政府鹰犬的屠刀和枪口下。……秋瑾血洒西子湖畔、徐锡麟在安庆英勇就义、林觉民等七十二英烈的忠魂长眠在黄花岗上……然而又一批批仁人志士蔡锷、李烈钧、廖仲凯、吴玉章又踏着烈士的血迹加入到了同盟会的旗帜下,为追求救国真理,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英勇抗争。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三
开学前,我们全家再次来到中山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孙中山故居。
从东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让人心生疑惑的“龙田”,这里面竟然有这么一大片的农作物。原来,这里是农耕文化区。除了参观,还可以让人在孙中山先生童年耕作过的“龙田”上收割水稻,让小孩子们体验生活甘苦,也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们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水稻可以收割。穿过地道,首先看到的是菜园侧面种植了大片的油菜花和格桑花,金色的、绿色的、粉色的、紫色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真是壮观。“哎呀,你怎么拍的,把我的眼睛都拍照没了!”一位漂亮的小姐姐把手机从男孩子手里接回去,嗔怨的翻看着。一旁,坐落着一些古朴的房屋,里面阵列着一些农耕的用具或者当时农人的生活用品,每个房屋都有一个牌子,上面是屋里陈列品的简介。
往前走,都是一些矮小的房屋,由一些狭窄的巷子连接着。这些房子大多数是民国风格,也有一些是明清时候的建筑。穿过几个巷子,就到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建筑——孙中山故居。
这是一座融汇中西建筑特色的两层红色小楼,是孙中山故居最具有标志性建筑。这栋房子完全由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而成的。与众不同的是,小楼是坐西向东的。一道围墙围绕庭院,楼房外立面仿西方建筑,红墙白线,绿釉瓶式栏杆。楼房内部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加上岭南风格的家具和摆设,让人充分体会到先生的一代伟人情怀,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庭院右边有一口井,据说周围是先生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左边可以看见一株酸子树,据说是孙中山从檀香山带回来的树种,栽种于此。酸子树如今高大而古老,歪向一边,仿佛让人看到先生当年不屈的身影。
出了庭院,我们到了孙中山故居北门正中心的孙中山纪念馆,白色的建筑,让人觉得庄重肃穆。里面有许多文献资料,游客们都十分安静游览着,连小孩子都是那么的安静,像是表达对孙中山先生深深的敬意。
从正门出来,可以看到庄重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毕生所愿。回想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实在令人感叹。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四
纪念堂在正中上层一座小殿建筑的墙上,悬挂着一块有孙中山笔迹“天下为公”的金字直匾。参观孙中山纪念堂800字内容如下。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孙中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广东香山人,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拒绝后,决心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的腐朽统治。11月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1961年3月4日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孙中山文物馆共有三层、八个展区,展示了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物、手迹和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所做出的不朽功绩。
为了更好地缅怀孙中山这位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物和资料,举办了多种题材的专题展览,让参观者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认识孙中山,了解孙中山,走近孙中山。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能不会像先辈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同样应该好好学习,珍惜先辈为我们创造的优良环境,争取在未来成为国家栋梁,为中国的复兴强盛做出卓越的贡献。
热门读纪念孙中山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五
孙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中山石岐城区中心,由郭得胜先生捐款一千万港元兴建而成。有关孙中山纪念堂游记作文如下。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孙中山纪念堂游玩。
孙中山纪念堂,庄严雄伟,它的建筑面积有8400平方米,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前面是宽大的广场,沿着石阶登上纪念堂门前,两旁种有十棵高耸入云的木棉树,显得庄严威武。八角形的屋顶被一条金黄金黄的琉璃瓦屋檐从苍翠的柏林中勾画出来。那16根壮丽廊柱,淡雅的色调,与四周景色组成一幅庄严绚丽的画。
走进纪念堂,前座是三层高楼房,一楼为大厅,正中安放着一尊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头像,一楼顶部29盏吊灯,显得古色古香。两侧分别是“中山建设成就展览馆”,沿着楼梯登上二楼,二楼是孙中山革命史迹展览馆,二楼走廊扶手还雕刻着美丽的风景画。左边是孙中山的生平故事和中国历代领导人简介。三楼是由三个八角亭组成,中间的大八角形可容纳一百多名贵宾。
后座有一个现代化的剧场,座位有1484个。舞台前面部分还可以升降,音乐池分三级,设有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