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思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接下来是一些社交心得体会的例子,希望可以对大家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所帮助和启发。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一
当我一拿到“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为我们推荐的学员必读书——《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时,便心生欢喜。“温度”——多么温暖的字眼,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豁然开朗,明白了很多。它仿佛一盏明灯,告诉我该如何前行。
五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大河这片沃土,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教育我的学生,将我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干什么都特别有激情。一开始工作就教一年级语文而且带班主任,面对这样一群刚踏进小学大门的小朋友是特别需要耐心和活力的。因此,每堂课我都用心备课,课上安排了很多小游戏,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还不时地收到了学生们给我写的小纸条,说喜欢我。这让我工作起来更带劲。除了上课,课下有关班级、学生的事我也很用心。为了让学生们愉快地度过小学阶段第一个儿童节,我亲手用卡纸为我们班参加节目的二十几位同学每人做了一套服装,每一套都倾注了我的用心,孩子们穿着独一无二的六一礼服在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最后,我们班的《时装秀》获得了表演一等奖。
还记得教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位叫赵x宇的孩子,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生。平时上课时,他总是动个不停,不是左顾右盼,就是玩自己的东西,连一块橡皮擦他都能玩一节课。但是,他在看课外书时却是格外安静。有一次上美术课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愿望,他画了一个蛋糕,旁边写上了一行潦草的字迹“我想要一本课外书。”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爸妈离婚后,爸爸就在外务工,由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也没怎么给他买过课外书,虽然他的画不漂亮,字也不好看,但是我却被他感动了。于是当天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希望有谁能够满足这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小愿望。当天下午,我的朋友就把几本课外书送到了我的手上,并写上了她的温暖话语,希望能够激励这个孩子。第二天,当我把课外书送到他手上时,他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灿烂。虽然后来他不在我们班上了,但希望他能够一直热爱读书!
回忆当初的温暖瞬间,这一幕幕都记忆犹新,我想那时的我应该也算是一位温暖的教师吧!但不知何时起,我也成了孩子眼中严肃的教师,上课总是板着脸的教师,我和孩子们之间有了距离,现在他们上五年级了,这种距离感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向我吐露心声,上课不再那么活跃,课下也不再与我亲近。我暗自思考:我还是他们曾经喜欢的老师吗?曾经对教育的那份激情,对学生的那份热爱都去哪儿了?于是,某一天中午,我向学生说出了我的心声,希望还能做回曾经的曾老师,希望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我。孩子们也被我感动了,都纷纷上来同我拥抱。他们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是那么清晰,那么温暖。我想以后我也不该吝啬我的拥抱了,我要多多温暖我的学生。
读完此书,我想要做就要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要做就要做孩子喜欢的教师。路曼曼其修远兮,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定会不忘初心,温暖前行!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二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展现了他自己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在字里行间折射出自己对教育的温度的追求与渴望。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非常认同他的这些观点。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本书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和采取策略。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下面我从具体几篇文章谈谈我的一些感触:
《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让我懂得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不能求高、求快、求全,让孩子在“静”的环境下成长才是好的教育。本文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一年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明白我需要静下心来给学生和自己重新定位。
《让底线成为教育的起点》让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价值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我们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的那么优秀,但我们要不放弃、不歧视、不丢下任何一个学生,这不仅是教育的“能”,更是教育的“德”。
《教育,应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方老师用自己真实的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错误,对于“成功”一词的定位错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过的错一而再的重复。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改正错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中实现一个教师的成长,教育者做为一定程度的“公众人物”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应该用最正确客观的言行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独行侠”做不好教育》《家校共育赢未来》让我更加了解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合作的原则和方法,更明白了家校合作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家校合作工作是用不同的方式减轻老师平时在工作中学生带来的烦恼和心累,辛苦一阵子,轻松每一天。
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让我明白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温度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度。此刻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寒风中王校长在校门口为来参加期末考试的一二年学生加油鼓气的画面,中层干部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入校的孩子并向他们问好,是董雪璐那是那一句,我要让孩子来到学校训练能看到老师在这里,等着他们呢,还有一年级班主任蹲下身子为学生寄鞋带的温情镜头。
教育的温度来自师生朝夕相处的真挚情谊,来自学生对学生的纯真关爱,来自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团结融洽。它就在班级的某个角落,就在校园的某个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边,就在每天上演着的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里。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三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和价值观。而办有温度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关心和呵护。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办有温度的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关爱与理解。
办有温度的教育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上。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都需要得到教师的关心与理解。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才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克服难题,实现个人的成长。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尽可能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耐心地与他们交流,并给予他们实质性的帮助。通过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需求上,我发现学生们更加感受到了我的关心,并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第三段:鼓励与激励。
办有温度的教育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激励。学习往往伴随着挑战和困难,而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常常会失去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潜力和努力,并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通过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优点和成果,他们会更加自信和努力,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力。在班级里,我经常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实质性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我看到了学生们渐渐放下了羞涩和拘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不断进步。
第四段:耐心与陪伴。
办有温度的教育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耐心和陪伴。每个人的学习进程都不尽相同,有些学生进步很快,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而是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我教授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学生特别困难,但他对课程充满了热情。于是我花了很多时间与他进行了个别辅导,并调整了我的教学方法,使他慢慢地跟上了整个班级的进度。通过这个例子,我意识到只要我们有耐心和陪伴,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第五段:凝聚与发展。
办有温度的教育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在我班级中,我设立了一个互助小组,由表现优异的学生帮助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学习问题解答与辅导。通过这种方式,我看到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愿意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我们班级的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融洽,学生们更加积极活跃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与互动中。办有温度的教育不仅仅是对个体的关心和呵护,更是通过凝聚学生之间的力量,为他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
结尾:
办有温度的教育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为方式。当我们关心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耐心陪伴学生,我们就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学的温度。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也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我相信,办有温度的教育永远都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四
实话说我对“教育”二字的理解不那么深刻,但是读完此书让我领悟到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教师有温度,学生才会有温度。在王兮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中,实话说我对“教育”二字的理解不那么深刻,但是读完此书让我领悟到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教师有温度,学生才会有温度。在王兮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中,王老师注重了成长环境的温度、管理的温度、课堂温度、德育温度、活动温度等等,在所有的教育互动中均注重了一种人文的关怀。在书中我学习到了:
(一)要想建设好班级,首要任务就是赢得家长的信赖。
班主任老师重要的职责就是成为沟通学校、家庭的纽带,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搭建好家长委员会班子,唯才是用。还可以将老师的教育理念传达给父母,培训好父母,告诉父母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更要搭建沟通平台,用温馨的语言让沟通常态化。这使我感受到:所谓教育,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人的服务。
(二)让晨读课程熠熠生辉。
王老师研发了低段晨诵课程:望着天空的眼睛;低段读写绘课程:与故事同行;中段晨诵课程:我听见思想振翅的声音。王老师正是用这样的课程,让一双双眼睛飞出了窗外,让每天清晨的一首小诗与孩子们纯真的心融合在一起,孩子们读小诗,画小诗,写小诗,在诗意中栖居,在诗意的生活中感悟语文的魅力。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也进行了绘本的.读写绘课程的实践,在一段时间内,我发现孩子们的识字量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小幅度的提升,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本学期的晨读课,我再次进行课程的小开发,让宋词走近孩子们的生活,希望能学着用王老师那样创新的眼睛,去发现宋3词与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契合点,让宋词在孩子们的平日生活中熠熠生辉。
读完此书我觉得做教师就做有温度的教师,做教育就做有温度的教育。正如李镇西所说,大多数老师将教师作为一个谋生的饭碗,更高尚、层次更深的就是把这种职业当成了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希望我能做那个最虔诚的信仰者。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五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办有温度的教育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的一种尝试。办有温度的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办有温度的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具体而言,温暖的言语、耐心的教导、关怀的举动等都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育者的引领下,孩子们也得以更好地发展自我,积极融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办有温度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在日常教育中,我会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用温暖的语言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温暖的言语能够打开学生内心的闸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关怀和支持,学生的情感状态得到稳定,情绪得到释放,心理健康得到提升。
其次,办有温度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和潜能各不相同。在教育过程中,我会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我会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事物中获得成就感。例如,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我在课堂上给他展示了不同音乐风格的演奏,给他鼓励和指导,他逐渐展示出了出色的音乐天赋。通过办有温度的教育,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再次,办有温度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日常教育中,我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工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明白了自己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的责任。办有温度的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办有温度的教育能够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的关怀言行在学生心中营造了一个温暖的环境,使学生感到放心和信任。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常在课后与学生交谈,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感受,有时还会与学生一起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这样的互动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更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增强对教育的向心力。
总之,办有温度的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方式。通过温暖的言语、耐心的教导和关怀的举动,办有温度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和推行办有温度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关爱和发展,实现自我潜能的最大化。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六
这个寒假有些漫长,但是,也有一些幸运的事情,遇见《做有温度的教育》这一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能预想到作者一定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教育学者。事实也是如此。百度百科里有他的人物介绍,他更是2014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和行动力教育局长,2015年度“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未来教育家》等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
方华局长不仅是个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局局长,更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家。他认为“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求高、会干扰成长规律”“求快,会打乱成长节奏”、“求全、会破坏成长环境”。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只有孩子们自己认可、快乐参与的教育,才是他们喜爱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育人先育己,道理大家都懂,可知易行难。因为这是从认知改变到思维改变再到行为改变的漫长过程。做有温度的教育,就要理解教育的内涵:关注学习,关注个体通过学习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核心。童年最大的任务是向内的探索,当教育“慢下来”,更多关注孩子本身,并给予多元评价,孩子才能温暖绽放。
认知学者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他们不太能够理解抽象的符号,还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学习,所以当老师遇到低年龄段孩子学习的时候,应该配合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进行。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孩子们天生喜欢游戏。他们借由种种的游戏去探索世界,去了解事物,建立概念和各样的知识,学习使用语言,与人沟通,表达需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都是为了提升生活适应能力来做准备。所以,如果老师能够结合游戏和教学,让孩子能在游戏中学习,他们就能在愉快的情绪下自然地学习。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游戏化。
当我们明白教学游戏化的目的之后,而能够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学习复习,不仅能够活络气氛,在愉快的情绪当中,能够自然有效地学习,而且,能够在娱乐当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和内化知识。
举个例子,在教学一年级的孩子10以内的分与合的时候,等教学结束后,我会给孩子们介绍“抢10”游戏:把1-9的数字做成卡牌,小组4-6人进行,每人手中一张牌,同时翻开,然后看是否有两张卡牌的数字加起来正好是“10”的,如果有,马上按铃抢答,例如“3和7”“6和4”,最快说出答案的小朋友就能赢走那两张卡牌,如果没有可以组成10的卡牌,继续每人翻一张牌,赢牌数最多的就是最后的赢家。小朋友特别喜欢这个游戏,回家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既促进了亲子交流,同时10的分与合更是牢记在心。
儿童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也很容易受到新的刺激影响而转移。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让孩子们能够专注的元素。而对孩子们而言,他们对有兴趣的事物,会有较佳的注意力。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要是让孩子们愉快,并且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在教学活动设计游戏配合复习,就可以让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而这样的学习就比较有成效。并且当孩子们觉得学习有成效的时候,就会更多地增加他们学习的动机,建立多元化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相信是可以彼此温暖的吧。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七
课堂是神圣的,它不能被忽视或者敷衍;面对它,我们需要充满信心但不能有半点骄傲或矫情,更不能随意。而一名教师,经过多长时间的历练可以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教育信念、传播自身的教育经验?原本我认为很难,但暑假阅读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认识了王兮老师,惊叹,几年的时间就够了。
这位从教仅十年的教师,经历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挫败,曾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念头。到其他学校支教过,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彷徨过。四年前加入朱永新先生倡导的“新教育”团队之中,一下子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短短几年的时间,在班本课程建设、家校互动、推广阅读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为新教师的成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是很不容易的。长远如此渺茫,现实又是如此骨感,使得很多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抉择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关注到了当下,关注到了即可能够看到的“成效”。班级的学科平均分是否超过了其他班,自己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否具有领先地位,这是教师和家长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的“成效”,也是他们鞭策和激励孩子最为重要的法宝。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在乎分数以及孩子依据分数所占据的位置,至于孩子的道德、人格、情感等方面的涵养,很多教师和家长并不重视,或者说缺少这些方面养育的意识和办法。虽然孩子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数,但却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变故和挫折,更没有教会孩子去了解人,了解人性。
王兮深受新教育基本理念的影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给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关注孩子的自我发展,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通过阅读来实现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等等,都对她原有的教育经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她找到了自身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她将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学习特点,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引导他们从学会做人开始,开展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努力提升孩子们的道德素养,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校园里面抬起头来走路和欢唱,轻松愉悦、温暖舒心。因为这样的实践,她所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整个班级的学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是那样的独特,那样富有创造潜力,那样的生机勃勃,这使得她时刻不敢怠慢,唯恐因为自己的些许失误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的执着探索,让她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也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大家意识到,教育,原来是可以有不同的样貌的,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局限于一种路径。看着王老师的教学实录,想着教育、课堂可以是这么美这么有趣。
在《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中,王兮老师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她的班本课程实践,这也是我很感兴趣之所在。王兮在书中介绍了她创建的两类班本课程,一类是贯穿整个学年的班本主题课程,另一类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而设置的微课程。
贯穿整个学年的主题课程,需要有时间来保证。王兮老师看中了每天早晨20分钟的早读时间。根据“新教育”所提出的晨诵课程的建议,构建起了适合本班学生成长需求的“晨诵课程”。希望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与音乐感。之所以会选择诗歌,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的儿童诗都短小精悍、活泼生动、浅显易懂,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诗歌本身所描述的大都是自然的景色、四季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奇妙等,有助于帮助学生借助诗歌这一媒介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一年级的晨诵课程,王兮老师精心准备了金波、林焕章、高洪波、罗大里等人的系列诗作,以5-10首诗歌为一组,形成九个不同单元的课程系列。在书中,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晨诵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学生们的表现,读来特别让人感动。而三年级的孩子,以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部分诗篇作为学习的内容,看上去似乎有点难度,但孩子们的理解力依然让人惊叹。
王兮所探索的班本主题课程不仅仅局限在晨诵,还有绘本的“读写绘课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绘本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成长和丰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让孩子自己去阅读绘本,和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讲述故事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用彩笔绘制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可以让孩子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重要的是,绘本中所蕴含的那些关于勇气、友谊、爱、善良、智慧、美德等人类共同的话题,是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绕不开的重要话题,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能力以及品德修养等,都会通过这样的课程得以培育。这种以绘本为载体,通过阅读、画画和写作三者相融合的学习方式,能让真实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眼睛和心灵结合起来,让艺术和生活结合起来。
班级所开设的微课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笔记大自然》微课程,让孩子们在学校的小花园里,去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植物中所蕴含的各种细节和美妙;《生命》微课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男生和女生的区别,以及植物世界以及动物世界的男生和女生;《甲骨文》微课程,通过对汉字起源以及演变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成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体会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吟诵》微课程,唤醒那些湮没于历史之中的声音之美,寻找那些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根;《经济学》微课程,则让孩子认识金钱,懂得一些财经素养,从小养成正确的金钱观……这类课程的特点是这种体验,让孩子们在身体力行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给学生创设学科知识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生命在课程中拔节。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视,但很多家庭不仅没有能够给孩子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孩子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还经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加各种伤害。绝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都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王兮老师看到了家长们的转变,充分感受到了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做这些事情的确很累,但很多事情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这比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来做“消防队员”,为班级里此起彼伏的问题“灭火”要有意义、有价值的多了。
爱能帮助别人进步,也能完善自己。当家长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这份赤诚之心,感受到了老师所付出的这份爱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教师。这正应了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爱,收获的必然是满满的爱!做这样拥有赤诚之心的教师,真好!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多读经典涵养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温暖的教育者的行列迈进。陶妙如老师是在用心做教育,做温暖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正如陶老师所说:“用正直塑造形象,用真爱美化心灵,用宽容对待周围的人。这是让自己整个人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法则。”试想,我们都像陶老师在教育上面如此用心,我们的教育又何愁没有发展,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前行!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八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看书名,就很特别,给人以无穷遐想。这就是本月共读书目,作者方华。
书反复读了好几遍,很是喜欢,主要是因为:
作者的观点提出了好多新颖而别致的,给人以耳目一新,震耳发聩的感觉。比如说“课堂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老师虽然在上课,但课堂还没有开始。”这是对有的老师应付上课,或者满堂灌课堂的一种抨击,但是,作者没有老调重弹,而是委婉倒出,看似轻轻巧巧,实则绵里藏针,耐人寻味,所以,此说法作者赢在思考力,也赢在表达力。还比如说“以良好的学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我读到这里,就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组织,平常的教学工作中,问题学生千千万,深究下去是因为学生的家长问题万万千,如果有良好的民风,就有良好的家风,学风当然就不必挂虑了,此说法赢在读者的共鸣,也赢在作者的教育格局,或者说作者的教育情怀。令人不服不行。
本书还让人叹服的还有作者缜密的思维能力和精准的表达能力。比如说到“教育的根本”,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教育是举国上下,唯分为本,唯成绩为本,而到了作者的笔下,分数却掉到了“教育的手段和途径”,而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呢?作者说“通过这些手段和途径,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养成学习兴趣与习惯,掌握基础知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人文情怀和公民素养,锻炼身体与技能的目的。”其实,平常我也知道,分数不是唯一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的锻炼,而现在,读了方老师的这本书之后,我就彻底明白了学习除了知识点,之外的东东是啥了,所以,本书简直可以升级成老师学习的教科书,理论性特别强。
昨晚听了方老师的报告,不知群里的哪个高手的弄的乱七八糟、各种捣乱,害的我错失良机,听的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但,我也是听到了一点,就是在教育中,有各种温度,但是,总而言之,教育的核心是“人”,遗憾的是作者对人的认识没听全,同时,我也领略了作者强大的耐心和各种礼貌。但是,教育的核心是人,值得我们牢牢记住。
教育就是引领与帮助,这是作者的教育情怀,教育理想。这也可以成为我的教育的座右铭。
没事的时候,趴在床上,背诵这些喜欢的观点成了我这个假期的一大乐趣,高兴了我还会录个背诵的视频,自己欣赏欣赏,感受一下作者思维的条条缕缕,看看作者缜密的准确而强大表达能力,寻思一下作者抛出的教育之灵魂的模样,顺便找寻找寻自己的温度,自己的职业温度,自己的教育温度。
总之,感恩,能够遇到这本书。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九
当我一拿到“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为我们推荐的学员必读书——《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时,便心生欢喜。“温度”——多么温暖的字眼,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豁然开朗,明白了很多。它仿佛一盏明灯,告诉我该如何前行。
五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大河这片沃土,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教育我的学生,将我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干什么都特别有激情。一开始工作就教一年级语文而且带班主任,面对这样一群刚踏进小学大门的小朋友是特别需要耐心和活力的。因此,每堂课我都用心备课,课上安排了很多小游戏,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还不时地收到了学生们给我写的小纸条,说喜欢我。这让我工作起来更带劲。除了上课,课下有关班级、学生的事我也很用心。为了让学生们愉快地度过小学阶段第一个儿童节,我亲手用卡纸为我们班参加节目的二十几位同学每人做了一套服装,每一套都倾注了我的用心,孩子们穿着独一无二的六一礼服在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最后,我们班的《时装秀》获得了表演一等奖。
还记得教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位叫赵x宇的孩子,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生。平时上课时,他总是动个不停,不是左顾右盼,就是玩自己的东西,连一块橡皮擦他都能玩一节课。但是,他在看课外书时却是格外安静。有一次上美术课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愿望,他画了一个蛋糕,旁边写上了一行潦草的字迹“我想要一本课外书。”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爸妈离婚后,爸爸就在外务工,由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也没怎么给他买过课外书,虽然他的画不漂亮,字也不好看,但是我却被他感动了。于是当天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希望有谁能够满足这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小愿望。当天下午,我的朋友就把几本课外书送到了我的手上,并写上了她的温暖话语,希望能够激励这个孩子。第二天,当我把课外书送到他手上时,他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灿烂。虽然后来他不在我们班上了,但希望他能够一直热爱读书!
回忆当初的温暖瞬间,这一幕幕都记忆犹新,我想那时的我应该也算是一位温暖的教师吧!但不知何时起,我也成了孩子眼中严肃的教师,上课总是板着脸的教师,我和孩子们之间有了距离,现在他们上五年级了,这种距离感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向我吐露心声,上课不再那么活跃,课下也不再与我亲近。我暗自思考:我还是他们曾经喜欢的老师吗?曾经对教育的那份激情,对学生的那份热爱都去哪儿了?于是,某一天中午,我向学生说出了我的心声,希望还能做回曾经的曾老师,希望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我。孩子们也被我感动了,都纷纷上来同我拥抱。他们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是那么清晰,那么温暖。我想以后我也不该吝啬我的拥抱了,我要多多温暖我的学生。
读完此书,我想要做就要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要做就要做孩子喜欢的教师。路曼曼其修远兮,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定会不忘初心,温暖前行!(曾莉)。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十
好的教育,教人求真、向善,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始终以健康快乐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这样的教育,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让每个在其周边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温暖、体会到教育的温度对每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方华先生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展现了自己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在字里行间折射出自己对教育的温度的追求与渴望。
方华说:“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会有温度,才能称为为了孩子的教育,才不是生存技能的训练场。”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因材施教,让孩子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话语我们平时都在说,甚至都成了一种“职业术语”,达到了朗朗上口的地步。问题是,当我们在说这些的时候,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吗,我们是按照规律来实施教育的吗?方华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孩子画画的故事。孩子通过笔、纸、墨等材料绘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内心对外界的看法给表达出来的过程。绘画作品呈献给我们的,可能是线条、色彩、人物与景色等的构图,但其背后承载着的是孩子的思维,是他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方华的好友平时喜爱画画,也经常教孩子们画画。这位朋友的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让孩子们在一起玩,给孩子们提供纸和笔,让他们随意绘画和表达,孩子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每个人拿笔的姿势不一样、对一件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他们之间就会有讨论、有争执,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指点。这样的教学方式看起来比较费事,效率比较低,孩子在一段时间里也不会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出来,但每一件事情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尝试发现一些路走不通,再去选择其他的路径,这样的试探、实践的经历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是这样一点点地积累,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的。
这位老师的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给孩子设定统一的标准和模板,让孩子尽最大可能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也借此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很赞同这位老师观点:“孩子画画首先是因为好奇,好奇自己能画出不同的画。其次是出于自豪,自豪自己能画出独一无二的画。最后是展示,展示自己脑海中的人、景、物、色彩、形状。”因此,当我们看到孩子画的黑太阳、竖着长的眼睛,两个嘴巴、水往高处流的河、没有轮子的火车、长在地上的苹果时,请不要嘲笑他们,也不要去帮助和教育他们,因为和不仅仅是画,里面还有故事,有他们的梦想和创造。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陪伴他去上绘画课的情境。孩子学的是国画,在初期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很有兴趣的。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后,老师就开始让孩子们临摹了,隔上两三周的时间,教师就会在课堂上展示出一幅作品,让孩子们“比葫芦画瓢”,画的好的作品还会帮助裱出来,以此来让孩子获得一种成就感。在老师的“启迪”下,我在家里陪着孩子画画,也常常会要求孩子临摹的要越像越好,至于孩子内心的思考,他的创造性的表达方式等,都会受到批评和制止。时间长了,孩子感觉到这不是自己在画画,是在实现老师和家长的意图,绘画的热情也就降低了。
对孩子来说,教育的温度,就体现在对孩子的尊重上,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成人虽然是从童年走过来的,但一旦成人之后就很容易忘记过去,很喜欢从成人的角度来要求孩子,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好。但违背规律的做法,往往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揠苗助长的事情,不能再持续发生了。办教育,教师是关键。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如果有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这里的教育质量就不会差,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也不会低。锤炼一支好的教师队伍,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增强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我们都知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如果自己没有成长的紧迫感和驱动力,光靠外界的推动其实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手势,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从好的方面看,习惯成自然,自己可以根据此前积累的经验来处理教育教学的常规事务,让自己能够比较自在地完成相关工作,不至于太忙乱。从不好的方面看,这样的习惯和手势实际上就是一种定势,要想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问题是,今天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改变人们既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固守过去的传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技术、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学校教学环境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教师要及时作出改变;脑科学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不仅冲击着我们既有的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也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尽快用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来武装头脑。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没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内驱力,要想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是非常困难的。
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取决于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责任,取决于对专业发展的渴望和努力,更取决于从事这项工作所带来的尊重与尊严,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要为此而不懈努力。
二是完善外部环境的策动力。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支持机制,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方华所在的弋阳县,有一个时期面临着的突出问题就是农村教师留不住,一有机会就往城镇或者县城的学校调动。为什么留不住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学校的条件太差,吃饭、住宿等条件非常艰苦,交通也不便利,网络等的通讯设施几乎没有。一个外地来的教师,在完成工作任务之后大部分时间被“困”在学校里,那样的日子确实很不好过。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添置过渡房、为学校增添食堂、联通网络,丰富教师们的课余生活,就成了方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依次表现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大体上可以划归为一类,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要通过个体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才有可能实现。但如果没有前面需要的满足,后面的高级需要也是很难实现的。为教师创设适宜的环境,就是要帮助他们实现一个个的需求,助推他们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在这方面,方华想了很多办法,也有很多好的举措,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教师有强烈的发展内驱力,就会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教师;区域有良好的助推教师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就会让教师感受到教育的温度,激发他更加努力地前行。
在校园的方方面面留心观察和体会,也能处处感受到教育的温度。
校园的各种设施和设备,在添置的时候是征求老师和孩子们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发展理念所做的决策,还是按照某个人的意图拍脑袋而定的,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校园里张贴各种伟人的宣传栏,与展示本校学生自己的各种才艺,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组织一场活动,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能力,让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其中,还是让他们做看客,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其实都是有温度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去做,让莘莘学子们能够体会到。
一个以管理为中心的校园,强调的是步调一致,一起行动听指挥。在这样的环境里,个性张扬是不被提倡的,整齐划一是被充分肯定的。而在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校园里,处处都充满着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的个性特点被充分地尊重,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计针对性的课程,帮助他们张扬个性,为兴趣发展提供多元的支撑。学校充分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考试和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和品德的培育,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在校期间这几年的成长,更关注孩子一生的的发展。学校始终坚守教育的底线,即所有的办学行为都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基本教育规律,符合孩子成长的要求。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过苏霍姆林斯基或者佐藤学的相关作品,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教育主张,就是要设法减少那些没有太多价值的会议,留出时间来让学生开展教学研究,强调教师基于教学实践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好教师不是培养出来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跌打滚爬磨炼出来的。好教师非常善于学习,包括向书本的学习、向同事和学生学习、向专家学习等等,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身的教育情境之中,反思、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样的一种研究和学习的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校园环境、日常管理、对学生的尊重、教育者自己内心的温度。这些都会凝聚起来,成为教育的温度,温暖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十一
教育是培养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办有温度的教育,则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如何办有温度的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践行的问题。近年来,我积极探索了一些办有温度的教育方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办有温度的教育需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一个温暖的教师是学生们心灵的温泉。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一次在班级中有一名学生表现得比较内向,不愿意参与到讨论中来。我主动找到他,与他进行了一次小心翼翼的谈话。通过了解,我发现他只是缺乏自信,害怕敞开心扉。于是,我适当给予他一些鼓励和赞扬,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参与度慢慢增加了,并且变得更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是办有温度的教育的基础。
其次,办有温度的教育需要从创设积极学习氛围入手。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习惯。为了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首先,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互助学习来提高自己。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会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并引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我注重给学生提供反馈和奖励。无论是积极表现的赞扬还是改进的建议,都能够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们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获得成长。
再次,办有温度的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特长。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并发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例如,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对数学非常感兴趣,但在语文方面却比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他在数学方面的表现,同时加强了他在语文方面的辅导。通过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效果。
最后,办有温度的教育需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有效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激励。与家长互通有无,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可以更好地给予学生关怀和引导。比如,我会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问题。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会通过纳入家庭作业,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与学校的积极合作,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关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得以最大化。
通过对办有温度的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了办有温度的教育的重要性。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积极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家长紧密合作,这些都是办有温度的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将这些理念贯穿始终,才能真正让教育散发温度,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十二
温度教育,是一种以关爱、理解和宽容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我校,通过一系列的温度教育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理念的力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践行温度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关爱温暖心灵。
温度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关爱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怀。在学校组织的温度教育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细心关爱和真诚付出。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是会主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和困惑。在这种关爱下,学生们感到温暖和快乐。我也深深体会到关爱的力量,我学会了用心去聆听别人的诉说,并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而当我看到他们因为我的帮助而灿烂地笑容时,我心里也感到一阵温暖。
第二段:理解培养宽容。
温度教育鼓励学生理解和宽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在学习中,我们要相互理解,包容彼此的不足。在温度教育的引导下,我发现了很多人们受到的误解和不公正待遇。于是,我学会了更多地去体谅和包容他人,不轻易妄加评论。而当我因为包容而获得了更多朋友,在人际关系中也更加获得信任时,我体会到宽容的价值。
第三段:倾听开启心灵之门。
倾听是温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倾听帮助我们了解别人的内心,也让别人感到被尊重和重视。在温度教育活动中,我有幸成为倾听者,倾听了许多人的心声。当别人把他们的痛苦和困惑告诉我时,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心情,也尽自己的力量去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而当我真心倾听别人的时候,我也发现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宁静与满足。
第四段:激励唤醒潜力。
温度教育通过激励和鼓励,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在我校的温度教育实践中,我看到了无数学生因为老师的鼓励而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而我也在温度教育的环境中激发出了自己的内在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对自己有信心,勇敢地去面对挑战,并且不断进步。我意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迎接更大的挑战。
第五段:传递温暖助人成长。
温度教育不仅仅只是关爱和理解,更是以培养学生的温度为目标。在践行温度教育的实践中,我不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也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他人。每次看到别人因为我的帮助而快乐与成长,我都感到非常的幸福和满足。我意识到,只有将温暖传递下去,我们才能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总结:践行温度教育的这段时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关爱的力量,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用心去倾听,激发了自己的内在潜力,并且将自己的温暖传递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学校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成长和进步。践行温度教育不仅让我们成为受益者,更是让我们成为传递者,为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和正能量。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十三
教育的温度是最能感受到师生情感关系的一种状态,它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更是塑造学生性格和思想的温床。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不断地感悟到教育的温度的重要性,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教师的角色。
教育的温度首先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支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情感变化。只有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后,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第三段:学生的体验。
在教育的温度下,学生会感受到学校的温馨和舒适,也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耐心。这种温暖和人性化的关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第四段:教育的成果。
教育的温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能力发展。通过温暖的教育环境和细致的教育方式,学生会受到更好的启迪和引导,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同时,教育的温度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品德和道德观念,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段:结语。
通过自己的教育工作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我深刻意识到教育温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在创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温馨的教育环境后,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教育温度的创造和灌输,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悦纳的人生舞台。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温情的渗透,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情感与理性的平衡被破坏。如何让教育变得有温度,我认为是一个重要而值得探索的课题。
第二段:重视情感教育(200字)。
教育首先是在情感上给予学生关怀和温暖。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友善的环境,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和谐的,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和背景,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还是传递爱与关怀的一种方式。
第三段:注重兴趣培养(200字)。
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教育的温度至关重要。学校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才能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温度。
第四段:强调实践教育(300字)。
实践教育是让教育活动更加贴近生活、实用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样重要。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第五段:培养综合素质(400字)。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让他们在社会中能够自立、自强。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变得有温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具备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结尾(100字)。
让教育变得有温度,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只有在情感关怀、兴趣培养、实践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等多个方面加强,才能让教育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和拓展学生发展空间的有温度的活动。让教育变得有温度,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满足,更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十五
喜欢读书的人,时把心思投入进去,身临其境。在书中他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山川河流,看到了天真活泼的童年时代;在书中他同作者一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一同欣赏优美的歌曲。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伊索寓言》给我了诸多感受,在黑暗处给予我启发,这本书的每一段小小故事,都蕴含着无限的哲理、寓意,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例如龟兔赛跑,它就给我们了一个很大的启示,由兔子的松懈,到乌龟的坚持,给我们了一个大道理,说明了奋发进取往往会胜过恃才自负。如果你想永远比别人快一点、聪明一点,那你得戒骄戒躁,如果比别人“笨”一点或是慢一点也没关系,你只要向乌龟学习那种一刻不停始终坚持到最后的坚韧毅力和精神。书中的故事又让我们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害怕不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运用你的智慧,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面对,困难一定能迎刃而解。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国,我们也可以用勤奋和智慧打开成功之门。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丧失意志,不能怕苦,要尽可能的发挥出你的才智。因为,成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十六
方华说:“做教育,有时波澜不惊,有时候如十面埋伏;有人看似闲庭信步,有人却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爱、慢、欲,是他的教育三字经”。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不是只爱听话的学生,爱自己喜欢的学生,而是爱全部的学生。接纳所有的学生,我们当老师的不仅教学生知识还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我们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心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她是充满真诚的爱,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在前者关系建立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学习,我深信只有孩子爱上老师才会喜欢这门课,老师在教育中应尽最大的可能去帮助学生,引导唤醒,激发每个学生不断成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方华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是让孩子接受18岁的教育,还是享受80岁的教育呢。读到这里我在反思自己经常会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都听不懂呢”。教育是静等花开,是润物细无声。因此课堂我再也不害怕孩子学不会,相信只要孩子态度端正,教师慢慢引导,正如方华老师所说“教育的真正价值好似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施所需之肥,与阳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帮助种子生长”。
教育是“欲”的体现。教育是让学生有“欲”。“教育不是教诲,也不是给予,而是复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个性化工作”这一句话再次敲醒我,我们一节课并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让学生会做题就达到目标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每节课堂氛围宽松,激发孩子求知欲,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对知识、文化充满好奇,甚至着魔,相信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有学习动力,就无需我们苦口婆心的告诫、劝说、甚至威逼了。
爱是教育的起点,慢是教育的规律,欲是教育的条件。老师只有慢下来,对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帮助,相信孩子只有被爱包围着,孩子成长才是快乐的,只有点燃孩子心中对未知的欲望,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十七
教育是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们成长的灵魂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引擎。然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触及到学生内心,让他们认真学习,并懂得自我成长,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因此,这篇文章将探讨教育的温度,即教育的良好氛围,如何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教育的温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怀,增加他们与学校的情感联系。同时,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学习兴趣和实际的教育活动,也能让学生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育的温度同时也能让学生建立正确认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价值观,减少学生的身心不适。
1.师生关系的处理,带给学生更温暖的教育氛围;
2.针对性强的课程设置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3.科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亲近学科,懂得更多的学习方法;
4.班级文化的建设,让学生有归属感和凝聚力的集体意识;
5.陪伴式的关怀,老师从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关注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
第四段:典型案例。
李老师是一位非常注重教育的老师,他常常用温暖的语言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孩子们觉得自己被老师关心着。同时,李老师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特点,设置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在兴趣的引导之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李老师还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建立了班级风气良好的集体文化,让学生在集体中得到更多的认同感和安全感。
第五段:结论。
教育的温度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是学生的学习桥梁和发展平台。在学校、家庭中,我们需要突出教育的温度,让学生在温暖的大河中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记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为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路基。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十八
教育一直被人们视为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它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还影响着这个社会的发展。然而,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更需要的是一种有温度的教育,它能够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和价值观。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温度,因此,本文将围绕“教育的温度心得体会”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在我的印象中,好的老师和好的教育氛围是教育的温度的最佳体现。在学校里,有些老师不仅教授知识,还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思想状态,他们会花时间聆听学生的困惑,引导他们走出迷茫,找到自我。此外,还有一些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班级活动和课堂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这种温度不仅让我们的学习更有意义,还培养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教育的温度不仅存在于学校里,家庭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和引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注重我们的学习成绩,还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有责任心、有思考能力的人。在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们总是无怨无悔地倾听我的心声,帮助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的爱和关注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度,成为了我人生不可或缺的支持和力量。
在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时,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教育来指引我们的方向。社会教育内涵丰富,是我们年轻人拓宽视野、提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教育中,有一些知名教育机构致力于培养人的多元智能和创新思维,他们的教育方式不仅知识传授齐全,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挖掘和培养。同时,还有一些志愿者组织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来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爱心。这种温度不仅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能让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教育的温度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是我们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支持和力量。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不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教育的温度来支持我们,让我们成为一个积极、阳光、健康、有责任心的人。因此,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温度的培育和教育的力度,让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能够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十九
近年来,教育界对于还原教育学的讨论和研究逐渐兴起。还原教育学,顾名思义,是指还原教育的本质和真正价值的学派。这一学派所提倡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完全不同,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深入阅读相关著作和听取教育专家的讲座后,我深深体会到还原教育学的温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还原教育学提倡的教育方式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由发展,注重教育的思辨性和智育性。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和拿到高分,而是要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和个性发展,注重对学生全面的发展和综合多元的能力培养。通过还原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并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应有的目标和价值。
还原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强调教育的是人而不仅是知识。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发展。还原教育则从人的本质出发,恢复了作为“为人师表”的教育家对学生的道德指引和教化作用。同时,还原教育倡导“处理心灵纠纷,聚焦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引领和心理关怀,帮助学生走向更加健康成熟的道路。
还原教育鼓励教育者和学生勇于探究和发掘知识潜能,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与传统教育的横向拓展不同,还原教育从纵向深入的角度展开,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发现知识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让学生在实践的关照下体悟知识的神奇和奥妙。同时,还原教育也引领学生走向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拓展了知识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活力。
还原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实现多种教学方式和互动交流。传统教育注意知识内容的传递,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而还原教育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思考问题和探究知识中独立成长,并与教师一起达成共识和交流。同时,还原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运用已习得的知识。这种学习独立思考和相互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段: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还原教育学是当前时代的教育思潮,是教育事业不断推进和发展的方向。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和本质,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发展教育思路,为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相信我们可以在还原教育学的概念和方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在教育事业中不断砥砺前行,把教育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总之,还原教育学的追求是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在教育转型的今天,教育者应当深入研究,尝试在教育实践中,发掘其精华,将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相信在不断改进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过程中,还原教育学将会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二十
温度教育,就是通过打造温暖人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更加懂得关心他人、包容他人、与他人交往。近年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人们更加看重温度教育的重要性。我也在实际工作中深切感受到温度教育的力量,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体会。
第二段:关爱包容。
温度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爱和包容。在工作中,我经常遇到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我通过与他们沟通,发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关爱与包容。于是,我努力改变自己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不再只是看学生的成绩,而是用真心和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关爱和包容,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他们也感受到了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温暖,从而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第三段:培养情感素质。
温度教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在学业上的压力日益增大,情感交流的能力也越来越薄弱。在课堂上,我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助互爱,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快乐,并学会去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我经常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通过共同努力和交流,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体验到团队与合作的力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情感素质得到了提升,他们变得更加热心、关爱他人,不再将自己的快乐与收获独自享受。
第四段:倾听与沟通。
温度教育中的倾听和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倾诉对象,耐心倾听他们的忧虑和烦恼。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我经常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我也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通过倾听与沟通,我不仅更好地帮助了学生解决问题,也进一步加深了与他们的情感联系。
第五段:温度教育的收获与展望。
温度教育的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在温度教育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和升华,他们的心灵也得到了营养和成长。我的学生们变得不再孤独,不再只关注自己,而是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人,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成为了班级中最美的风景线。在未来,我将继续践行温度教育,以更加关爱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成为有温度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通过践行温度教育,我深刻体会到温暖和关爱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关爱和包容让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够坚强勇敢;培养情感素质让学生学会去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倾听与沟通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我相信持续践行温度教育,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关爱与温暖中茁壮成长。
实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心得体会(案例21篇)篇二十一
教育是一种传递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但在当今社会中,教育往往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温暖和关怀,将教育变得更具温度。针对这一主题,我深入思考并实践,总结出以下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传统教育的弊端。
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以讲解和测试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只需被动接受知识的输入,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传统教育重视功利性目标,对学生的情感需求缺乏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压力和孤独,缺乏对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情感的表达,这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不断增加。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教育的弊端,寻找改进的方向。
第二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让教育变得有温度的关键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给予他们情感的交流和支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倾诉对象,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建议。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和专业团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这样,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认同感。
第三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为了让教育更加温暖,我们还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而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选择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评价体系应该从单纯的考试成绩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习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和个人发展评价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盲目追求分数,更能全面发展自己。
第四段: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要让教育变得有温度,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家庭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家长要给予孩子关爱和鼓励,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能力。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和社会应该形成合力,达到教育的良性循环。
第五段:教育的力量和责任。
教育是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我们要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启一种更加温暖、关怀和激励的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温度的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起来,让教育变得有温度是一个全面的任务,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并倡导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意识到教育的力量和责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美好付出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有温度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