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范文是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或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它可以为我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我认为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报告范文。这是一份经过精心筛选的报告范文合集,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一
2019年2月7日,我在湖南的伯父家,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两个姐姐、伯母一起到奶奶家去看做豆腐。因为爸爸要发一个邮件,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我们去到奶奶家的时候有点晚了,没有看到第一次做豆腐的过程。我问奶奶:“还有第二次做豆腐吗?”奶奶说:“还会做一次。”我对妈妈说:“我们拍一下第二次做豆腐的过程吧。”妈妈说:“好”。接着,我们拿出相机,把做豆腐的过程都拍了下来。
做豆腐时,先是爷爷去挑黄豆浆,黄豆浆是在别人家磨好的。黄豆浆挑回来之后,爷爷奶奶把黄豆浆倒进了大锅里,用大火煮黄豆浆,煮开后,豆浆表面会起很多泡泡,奶奶用勺子把泡泡给捞起来。然后,奶奶把煮开的豆浆用纱布过滤,把豆渣全部过滤掉,就做成了平时我们喝的豆浆,我喝了三碗豆浆,太好喝了。后来,奶奶往豆浆里加石膏水,加好以后,等一阵子,豆浆就变成了豆腐花,我吃了一碗豆腐花,觉得挺好吃的。奶奶再把豆腐花倒到一块布里,用布包紧,上面再压一些比较重的东西。大概过了两个小时以后,奶奶把压在上面的重东西拿开,把包裹豆腐的布打开,就看到了里面白白的豆腐。然后,奶奶用刀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到一个盆子里,就完成了豆腐的整个制作过程。晚上,奶奶给我们做了煎豆腐,非常好吃。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二
麻婆豆腐,四川省地方传统名菜之一。今天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麻婆豆腐的制作方法,欢迎阅读。
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陈春富(陈森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
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为成都著名食品。
麻婆豆腐[3]广受欢迎,流传各地,做法也有许多不同。最大的改变之一,是“陈兴盛饭铺”自己所调整,亦即将材料的牛肉改为猪肉,以便不吃牛肉的食客也能品尝。该店后来又改回用牛肉,但以猪肉为料的作法也已广为各地厨师和食客接受;其次则是增加了豆瓣酱。
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是菜油和黄牛肉。烹饪手法是先在锅中将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后放一大把辣椒末,接着下牛肉,煮到干酥烂时再下豆豉。之后放入豆腐,稍微加水并铲几下调匀,最后盖上锅盖用小火将汤汁收干,起锅前再洒上花椒末。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制作麻婆豆腐时,油必用花生油,肉则不拘牛猪。肉炒熟后,加入豆瓣酱、豆豉、红椒粉、酱油、盐、糖,爆香后再加入豆腐片、高汤,滚煮后加入葱、姜、蒜,以水调太白粉勾芡,起锅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与程序已有若干变化,口味强调麻、辣、烫、咸。
如今,麻婆豆腐远渡重洋,在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安家落户,从一味家常小菜一跃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国际名菜。
食材。
豆腐(250克)、牛肉(75克)、蒜苗(1根)、豆豉(15克)、花椒粉(3克)、料酒(5克)、盐(3克)、味精(2克)、豌豆淀粉(5克)、花生油(15克)、小葱(5克)等。
步骤。
3.下肉汤煮沸;放入豆腐煮3分钟;加酱油、蒜苗段、糖,用盐调味,再用湿淀粉勾芡;盛出后撒上花椒面、葱末即可。
食材。
豆腐(1盒)、肉末(1小碗)、豆瓣酱(1大勺)、花椒粒(1小把)、姜末(1小勺)、蒜末(1小勺)、彩椒粒(1大勺)、葱花(1大勺)、花椒粉(1小勺)等。
步骤。
1.炒锅内倒适量油加热,油烧热后倒入肉末,炒散,脱生后盛出备用;。
2.炒锅重新倒入油,加热后将花椒粒、蒜末、生姜末倒入爆出香味;。
3.放入豆瓣酱炒出红油后,放入彩椒粒炒匀,然后倒入切成块的豆腐翻炒,烧约3分钟;。
4.将之前炒好的肉末倒入锅内,加味精翻炒数下,再淋入水淀粉勾芡,收汁后起锅撒上葱花和花椒粉即可。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三
01把豆腐切片或者切块,根据个人喜好尽可能切的厚点。
02把豆腐乳块搅拌碎加入适量水,把切好的.鲜豆腐浸泡在里面,盖好盖子在阴凉处放置24小时左右。
03取腌制一天一宿的豆腐于油锅中,炸至金黄色。
04撒上孜然粉、辣椒粉、香菜、蒜末,最后淋上点臭豆腐乳汁儿。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四
1、内脂豆腐从盒中取出,切成小块。
2、牛肉先切片、切丝,再切成小丁。
3、大蒜、香葱切碎
4、油烧7分热,爆香葱花和蒜末。
5、倒入牛肉丁,翻炒均匀至牛肉变色。
6、倒入豆瓣酱,翻炒出香味。
7、加入适量清水烧开。
8、豆腐入锅,大火烧开盖上盖中小火炖2-3分钟。
9、下水淀粉勾芡,出锅前加少许味精提鲜。
2、豆腐入锅后不能翻炒,要边摇锅边用手勺推动锅底,不至糊锅还不易碎。
3、豆瓣酱已有咸味,不用再另外加盐,喜欢狠辣的,可以豆瓣酱加量或者加些辣椒面。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五
大豆300克。
虾皮20克,榨菜30克。
味精3克,白糖20克,酱油120克,辣椒油25克,熟石膏10克。
1.将大豆(宜选用黄豆)在水中浸泡约5小时,然后磨成细浆,倒入适量水,搅匀,用纱布滤去豆渣。
2.将酱油倒入锅内,煮沸后加入糖、味精及虾皮、榨菜(切碎)拌和成调料,将熟石膏粉用温水化开,成石膏水。
3.将豆浆放入锅中,煮沸后离火,倒入石膏水搅匀,盖上盖儿,静放五六分钟,即成豆腐花。
4.将豆腐花盛入碗内,浇上调料,淋上辣椒油,即可食用。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六
豆腐1块,芭尔糖2大茶匙,水1杯,姜(汁)1/2大茶匙,红豆馅2大茶匙,草莓切片。
1、将水和芭尔糖一起倒进锅里煮沸,煮沸后把锅从火上拿下来,加入姜汁冷却。
2、用大勺之类的'东西将豆腐盛到容器后,倒入(1)中已冷却的糖汁。
3、然后再豆腐上放上红豆馅和切好的草莓装饰。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七
拌豆腐皮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家常小拌菜,这道小菜做法简单、方便省事。豆腐皮是一种很常见的食材,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不受烹饪手法的限制,用途极为广泛,尽可以百搭。之前我一直喜欢用红油来拌豆腐皮,这次来清爽的一种做法,并选择了紫甘蓝做搭配,紫甘蓝含有非常丰富的花青素,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有抗衰老的作用,因此紫甘蓝配上豆腐丝,有很好的舒缓压力,抗疲劳的作用,非常适合脑力劳动者经常食用。
豆腐皮200克
紫甘蓝100克
香菜20克
盐适量
生抽适量
鱼露适量
糖适量
清淡口味
1.豆腐皮2张约200克
2:紫甘蓝100克、香菜20克
3.紫甘蓝拨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将紫甘蓝叶子上的残留农药浸泡干净
4. 锅中烧水,水开后放整张豆腐皮放入锅中焯烫,去除豆腐皮的豆腥味
5.分别将紫甘蓝、豆腐皮切成细丝,香菜切成段
2、豆腐皮也要焯烫一下,这样可以去除豆腥味;
3、红油是否添加,随个人喜好。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八
原料:1.北豆腐(老豆腐)1块。
2.王致和(其他可靠牌子也行)臭豆腐2-3块。
3.高度白酒适量。
4.花椒适量。
5.凉白开水适量。
现在是超级简单的步骤啦:
1.豆腐清水冲洗干净切成1-1.5cm厚的小块。
如果太薄炸的时候就会非常的干。
2.将切好的豆腐块儿们一起码进一个干净的可以带盖子的'容器中。
撒入花椒粒。
3.把臭豆腐加少量的凉白开稀释一下(水不要太多了哦!)加入一些高度数的白酒白酒是为了让溶液稳定,防止败变质。
4.把调配好的臭豆腐汁儿倒入装豆腐的容器里。
刚好淹没豆腐就可以。
5.放入冰箱冷藏室放置发酵24个小时间越旧越臭哈~!
6.超级又香又丑的臭豆腐发酵好之后(多吃发酵食品其实是有益健康的哦!)。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九
臭豆腐是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传统食品,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台湾和福建一带,备受人们喜爱。臭豆腐因为其独特的气味和口感,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在大街小巷的特色小吃摊,时常可以看到臭豆腐的身影。臭豆腐的制作过程极为繁琐,需要经过多次发酵和烹饪。但制作出一份美味可口的臭豆腐,绝对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第二段:材料准备。
制作臭豆腐需要一些特别的材料,如非转基因黄豆或绿豆。同时,可能还需要一些发酵剂、菌种和一些调味料等。材料准备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臭豆腐的口感。
第三段:发酵过程。
将黄豆浸泡数小时后,加水磨成豆浆,加入适当的发酵剂进行发酵,发酵的时间一般在12~48小时内。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胡萝卜素类的气味,味道不仅独特,而且有点儿酸味和臭味,但同时又有一种甜味和香味,非常的诱人。
第四段:煮熟处理。
待发酵的黄豆发酵结束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煮熟处理了,一般煮熟的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然后将煮熟的臭豆腐摆放在通风处晾干,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加一些酱油、花生酱等调味料,使臭豆腐的口感更香更美。
第五段:结语。
臭豆腐制作虽然与众不同,但是从材料准备到发酵,再到煮熟的处理,每个环节都相对简单。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尝试制作,因为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且味道绝对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总的来说,臭豆腐的制作过程虽然有些繁琐,但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执行,就能制作出美味好吃的臭豆腐,享受到这一独特美食,绝对是无法抵挡的。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十
用豆豉2.5kg为标准计算,须加清水15kg烧开,过滤后,在汁水内加碱1500g浸泡半个月左右,每天搅动1次,发酵后即成卤水。
臭豆腐,中国传统特色小吃,在各地的制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当大的差异,有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类型,臭豆腐在南方又称臭干子。其名虽俗气、却外陋内秀、平中见奇、源远流长,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华传统小吃,古老而传统,令人欲罢不能。制作材料有大豆、豆豉、纯碱等。
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区上的差异,其味道也差异甚大,但具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特点。南京、长沙的.臭豆腐干相当闻名,台湾、浙江、上海、北京、武汉、玉林等地的臭豆腐也颇有名气。
天津街头多为南京臭豆腐,为灰白豆腐块油炸成金黄色,臭味很淡。武汉街头的臭豆腐多以“长沙臭豆腐”为招牌,但制作方式并不相同,是用铁板浇油煎,中不空并且为淡黄色。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十一
红砂糖一包。
醋半瓶相克食物。
水1000cc。
盐1/3包。
1.将高丽菜洗净切大块、红萝切丝分层入盐。静置四小时,期间翻动几次。
2.将盐水倒掉,沖入冷开水洗过倒掉。加入红砂糖、醋、水需盖过菜,试味道,要有些酸酸甜甜的滋味即可放入冰箱冰存二天后食用!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十二
1.牛肉剁碎。豆鼓剁细末。葱、姜切末。青蒜剖开切段。豆腐切1.5厘米见方的丁块,用开水泡上。
2.炒勺注油烧热,先下牛肉,煽炒去水分后,将豆瓣酱、葱、姜末和豆鼓下勺炒酥,再下入辣椒粉,炒变色时注汤、酱油和料酒,再下入豆腐,用小火火靠透入味,再放入味精后,用湿淀粉勾芡,撒上青蒜、花椒粉成盘即成。
原料:南豆腐、肉馅,大蒜,郫县豆瓣,花椒,小葱。
做法:
1、将豆腐切块、大蒜去皮切开备用、蒜苗洗净切段;红辣椒洗净切斜段。锅中倒油加热,将蒜瓣下锅煸炒、至金黄色后拿出备用。
2、再将花椒放入锅中煸香,然后加入2勺郫县豆瓣酱翻炒。接着将肉馅倒入煸炒,直至肉馅变色。
3、锅中下入豆腐,适当翻炒后将蒜瓣放入继续翻炒。加适量盐、糖,再倒入半碗清水或者高汤。
4、盖上锅盖小火闷10分钟,开锅后放水淀粉和切好的小葱即可。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十三
豆腐是一种豆制食品,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豆腐可以提高记忆力和精神集中力,还能预防和抵制伤风和流行性感冒。但是,即使豆腐对我们人体有这么多好处,我仍然不爱吃它。
一次周末,妈妈正在做着午饭,一股股香气从厨房扑鼻而来,我走进厨房一看,马上双眉紧锁,原来妈妈在炸我平常最讨厌吃的豆腐。妈妈看见我来了,微笑着说:“这炸豆腐可好吃了,等会儿保准你爱吃!”我撇撇嘴,心里嘀咕道:“切,我才不吃豆腐呢!”
现在,吃着这美味的“金条条儿”——豆腐,我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这个,可得大家猜猜喽!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十四
原料:嫩豆腐300g、牛肉80g、蒜苗30g、豆豉2茶匙(10g)、花椒2茶匙(10g)、酱油1汤匙(15ml)、盐1/2茶匙(3g)、油2汤匙(30ml)、水淀粉1汤匙(15ml)、黄酒1汤匙(15ml)、姜末1茶匙(5g)、郫县豆瓣酱2汤匙(30ml)、辣椒面2茶匙(10g)、肉汤1/2碗(125ml)。
做法:
1、将嫩豆腐切成2cm见方的小块,放入微沸的热水中,加盐后以中火氽透(约3分钟),然后捞出沥干水分。牛肉剁成细末。蒜苗洗净切成1cm长的小段。郫县豆瓣酱和豆豉一起剁成细碎。
2、花椒放入锅中,中火干焙出香味后晾凉,再用擀面杖擀成花椒末。
3、中火加热炒锅中的油,待烧至六成热时(手掌置于油面上方,能感到轻微热气),将牛肉末放入煸干水分,待粒粒分明,色泽金黄时再烹入黄酒。
4、锅中调入郫县豆瓣酱和辣椒面,小火慢慢翻炒出红油,再放入姜末和豆豉碎炒出香味。将肉汤、盐和酱油倒入锅中,大火煮沸后再放入豆腐块,用小火烧至入味(约10分钟)。
5、将蒜苗小段和水淀粉倒入锅中,转大火将汤汁收稠,最后撒入花椒末即可。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十五
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1、选豆选择果粒饱满整齐的新鲜大豆,清除杂质和去除已变质的黄豆。
2、浸泡用多于大豆重3~5倍的清水浸没大豆,浸泡时间一般春季12~14小时,夏季6~8小时,冬季14~16小时,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或太短,以扭开豆瓣,内侧平行,中间稍留一线凹度为宜。
3、磨浆按豆与水之比为1:3~1:4的比例,均匀磨碎大豆,要求磨匀、磨细,多出浆、少出渣、细度以能通过100目筛为宜。最好采用滴水法磨浆,也可采用二次磨浆法。
4、过滤过滤是保证豆腐成品质量的前提,如使用离心机过滤,要先粗后细,分段进行。一般每公斤豆滤浆控制在15~16公斤。
5、煮浆煮浆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敞开大锅,另一种是使用密封煮浆。使用敞开锅煮浆要快,时间要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锅三开后,立即放出浆液备用。如使用密封煮罐煮浆,可自动控制煮浆各阶段的.温度,煮浆效果好,但应注意温度不能高于100℃,否则会发生蛋白质变性,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6、点浆点浆是保证成品率的重要一环。待豆浆温度至80℃左右时进行点浆。其方法是:将葡萄糖酸内酯先溶于水中,然后尽快加入冷却好的豆浆中,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为豆浆的0.3%~0.4%,加入后搅匀。
7、装盒加入葡萄糖酸内脂后,即可装入盒中,制成盒装内酯豆腐,稳定成型后,便可食用或出售。如要制成板块豆腐,则按常规方法压窄滤水即可。
热门制作豆腐的研究报告大全(16篇)篇十六
豆腐是中国传统食品的代表之一,而豆腐制作则是一项艺术。这项技艺需要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只有深入学习和不断尝试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制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豆腐制作的奥妙所在,并对这项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将就我的制作心得与体会进行分享。
第二段:选择和处理豆子。
豆腐制作的关键在于豆子的选择和处理。好的豆子是制作优质豆腐的基础,而豆子的磨削则是影响豆腐口感的重要因素。我深入研究了豆子的多个品种和市场上的优劣标准,选择了品质上乘的豆子。在加水泡豆的过程中,我经常搅拌豆子,使得泡水大面积接触豆子,加快水分渗透。在将豆子磨成豆浆后,我还注意将豆渣细压,使得豆渣里面的水分完全被压榨出来,提取得更多的豆浆。
第三段:煮豆浆和取凝固剂。
煮豆浆的过程中同样重要。我将豆浆提前过滤掉粗糙的渣,然后将其放在搅拌锅中搅拌,以免烧焦。加热到90度左右即可加入由石膏、酸奶或植物中提取的凝固剂,最终得到的豆浆凝固,变为豆腐。我选择了酸奶作为凝固剂,因为口感较好,能够使豆腐呈现柔软且有嚼劲的状态。
第四段:冷却和运用下压机。
豆腐凝固后,需要进行冷却。将豆腐盛入木制模具中,用凉水淋一下,将模具放入冰水中,大概冷却半个小时左右,即可将豆腐倒出。倒出后需要使用下压机进行压实,取出多余水分,并形成紧实的豆腐块。在压实过程中,需要适当加入一些重物,降低下压机操作时的阻力,提高压实效果。
第五段:结语。
豆腐制作需要严格的工艺和技巧,不仅要借助传统的技艺和经验,还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制作方式,提高自身技艺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许多豆腐制作技巧和技能,并学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精髓。我相信随着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我会走得更远,制作出更出色的豆腐。最后,我想说,豆腐制作需要耐心和热情,只有付出足够的精力和心血,才能收获更多的制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