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这次实训经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总结和自省。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一
在全球文化史上,古代文论是极为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环。它的思想启迪和文学观点对未来世代的作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古代文论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的表现力和文学创作的深层次内涵。
古代文论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学实践和思想理论为主线,通过不同文体的传播和演变,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和对文学价值的评判标准。古代文论的基石在于对文学与哲学、政治、社会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紧密联系的认识。这一认识带来的深刻思辨,为后来创作出了许多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
晋宋时期的文学风气极为繁荣。开端于《庄子》的道家美学、儒家文化的经典思想、佛教的禅修哲学等各自的文化潮流,相互碰撞,相互熏陶,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古代的文论作品多样性非常丰富。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分析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论著作,比如《文心雕龙》、《世说新语》、《文赋》、《笺疏》等等;另一方面是作家的自我反思和创作经验的总结,比如苏轼的《东坡志怪》、黄庭坚的《邺水寒士传》等。单从文论来看,古代文学之丰富多彩不亚于现代。
古代文论中的思想与文化渗透、人性认识与美学理念、形态意象与语言表现等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如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尝试从思想主题、情节、形式语音等方面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在东坡诗歌中展现了生命的热情和对生存的可能的认同。通过对古代文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进而更好地认知自身。
我们的时代同样需要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发扬。古代文论中所提倡的人文关怀和追求真实的审美体验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文化现场。我们需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创造出符合当今社会和个体需求的新文化现象。历史上的文化与当今的文化都是对我们的启示。它们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思想,为我们打开了未来的方向。
五、结语。
总之,古代文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当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古代文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文学,探索人类心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正因如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古代文论和传统文化的维护,以防止文化暴力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让文化传承得以持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学作品,为未来的文化发展繁荣做出贡献。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二
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它源于约五千年前的史前文明,从磨制石器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再到秦朝的统一帝国以及汉朝的隆盛,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走过了一条自强不息的道路。我对中国古代史有着深厚的兴趣,因此我整理出了一些感想和心得,分享给各位。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魅力。从钦定孔子为庙堂之上最高的圣贤到茶道、武术、中国画、太极等文化形式的流传,中国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体系给予我们深刻启示。例如,中国古代经典《孟子》,在书中孟子的言行,充满智慧与人性的关注,这对我们现代人的个人发展,社会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太素几何学、五行学、《周髀算经》、雨量器、座钟、浑天仪等伟大科学原发性发明,表现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高度成就。例如,《墨子》中就有很多关于科技的叙述,这些科技虽然在现代来看可能显得十分古老,但是它们中的基础性思想和技法仍然影响了后来的科学技术研究。
第三段:中国古代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历经长河漫漫,留下大量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通过影响和启发了世界文学,例如在美国,美国现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中都包含有中国文学的影子,这至少表明了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与启迪。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国互相争斗到大一统的形态,从王朝更迭到中国最后建立了共和制国家,政治体制的演变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才得以实现的。例如,中央集权的体制在中国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唐朝盛世的历史,展现了当时中央集权对于政治建设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中国古代的经济社会状态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自给自足到出现货币和市场经济,从零散的商业活动到长达千年的丝绸之路,这些历史都展现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过程,表明了我国经济非常发达的一面。这些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与其他国家的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文化相似之处到社会建设的相似之处,中国古代的历史在很多地方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总结:中国古代的历史是一个精彩的过程,它包含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我们应当珍惜这一历史,传承其文化遗产,并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扬光大。了解中国古代史文化的魅力和发展历程,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三
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珍视和推崇。二十一世纪是高速发展的世纪,但向古代文学学习和借鉴是不可少的。在阅读古代文学中,除了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我们还能够得到很多有关文学创作的启示和经验。本文将会探讨古代文论在当今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介绍古代文论的重要性。
古代文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和阐释的高层次思想体系,在文艺创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经典之作充满了智慧,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启迪性,对于提高创作水平、拓展思路意义重大。
一方面,在古代文论中,诗歌作为文学的核心形式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阐述,其中很多艺术手法和创作理念似乎并未被当代的文学观念充分接受和理解。对于现代诗歌创作的发展和文学革新,我们可以从古代诗歌创作经验中得到很多启发。例如,对于“诗以言志”的观念,我们可以从反省时下诗歌写作的淡薄和贫乏处得到启示,寻找自己创作的方向和价值所在。
另一方面,古代文论不仅包括对古代文学的解读,还涉及到对当代文学现象的评价,有时候甚至对于文学观念的指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言者无罪”的观念,强调了文学创作中自由和个性化的价值,为当今文学提供了很好的境界和创作准则。
古代文论中典型作品有《文心雕龙》、《清正廉恥论》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古人智慧和文学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这样一些启示,如“气质文学”,这个提法从今日的角度来讲或许并不是特别典型,但是它确实代表了古人一种文学观所倡导出的追求内心真实表达以及自身气质体现的理念,对于我们如何创作高品质内涵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启示性作用。
第四段:个人在文论学习中的感受。
在学习古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精彩的观点和文学典型,这些都可以拓展我们创作时的思路和视野。我认为,学习古代文论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可以拓展视野。了解古今文学的异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的本质。第二,可以提高语言和文字功底,熟悉各种文学手法帮助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更灵活地运用语言。第三,可以拓展思路,不断地从古代文论中引出新思路,尝试探索和跨越文学边界。
第五段:总结。
学习古代文论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需要我们不断地寻求并借鉴古人智慧,同时又要紧扣文化的时代性前行,变革和创新。我们需要具备强烈的文学表达冲动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够从古代文论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帮助,用我们的创意和碰撞创作出更加精品的文学作品。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四
中国古代预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通过观察天象、揣摩自然环境以及研究历史事件等方式,来预测未来的命运和变化。这些预言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的智慧。如今,虽然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有着更先进的方法来研究未来,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代预言中汲取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古代预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观察天象。古人常常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辰的运行和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变化。在古代,没有现代的天文望远镜和电子设备,但古人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和智慧,将天象的规律总结出来。这告诉我们,在预测未来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变化。只有对现象和规律有深入的理解,我们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其次,古代预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历史事件和人事变迁。古人通过研究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和人事变迁中的规律,来预测未来的趋势。他们相信历史会以类似的方式重演,因此通过研究历史,他们能够洞察未来的发展。这告诉我们,在预测未来时,我们应该关注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我们理解当前的情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
古代预言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人的意志和行动。古人普遍认为,命运并非完全被天定,而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和行动来改变。他们相信人的意志和行为可以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他们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告诉我们,虽然预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的变化,但我们仍然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变命运。
唐代诗人杜甫曾经写道:“安知天命如海,岂可与物竞?”这句诗表达了古人对于未来的谦卑和敬畏之情。他们相信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与天命相比,微不足道。古代的预言和命书并不是告诉我们我们确定未来的唯一指南针,而是提醒我们应该谦虚和谨慎地面对未来的挑战。这告诉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不过分自信和妄自菲薄,同时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
总之,中国古代预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它注重观察天象、研究历史事件和人事变迁以及强调人的意志和行动。尽管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使用更先进的方法和工具来预测未来,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代预言中汲取一些心得和体会。这些心得和体会包括注重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变化、关注历史的教训和经验、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变命运以及保持谦逊和敬畏的心态。通过学习和理解古代预言,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积极地应对人生的起伏和波折。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五
中国古代货币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经济交流和商品交换的工具,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漫长岁月中,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曲折变化,也记录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变革。本文就是要通过对中国古代货币的探究和研究,提炼出属于个人对于这一主题的心得体会,从中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古代的货币体系中,主要包括铜钱、金银质币和纸币。其中,铜钱被普遍使用,被誉为“古代的硬币”。铜钱的形状以圆形为主,也有方形、六角形等形状,其中顺治年间流通的光绪重宝便是方形铜钱。金银质币在古代被称为宝贝,流通范围比较小,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原材料非常珍贵。纸币则在元代出现,成为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货币的历史变迁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封建社会、元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在封建社会阶段,铜钱成为主要货币手段,且仅限于地区内流通。元明清时期,铜钱加上金银质币成为流通货币,同时还出现了银元等流通币种。在民国时期,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种种原因,在中国出现了大量虚假货币,甚至连银行券都被人伪造。这一时期的货币混乱给整个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
第三段:货币体系变革的意义。
货币体系的变革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面对问题时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货币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中,承载了更多的是对于封建社会、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的挑战。货币的变革,带来了人类某些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沉重的历史负担。在当今社会中,有效、规范、可持续、公平的货币体系是保证经济交流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基础条件。
第四段:文化背景下的货币解读。
货币体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同时也反映了这个国家所处的社会阶段。中国古代货币,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保存了历史资料,也保存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文化价值。从货币体系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在多个方面的僵化与发展,也可以说贯穿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演变。
通过对中国古代货币的研究探究,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到货币体系变迁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文化的跨越和发展。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货币体系的健康与创新研究是中国科技人员、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留下的发展课题。期望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到中国古代货币和货币体系的研究过程中,持续地推动中国文化与学术的发展。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六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贯穿几千年的时间。从夏、商、周的殷墟考古到秦朝的统一天下,再到唐宋的文化繁盛,中国古代历史留给我们无数的感想和心得。本文就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古代历史做一些个人的感想和总结。
首先,中国古代历史是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古人们的智慧、思想、礼仪、文化等等,都在古代历史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是支撑中国现存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基石,只有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掌握,才能准确地理解和研究中国的现状。同时,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今的中国人根植于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而这种文化沉淀正是源于中国古代历史。
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中国古代历史作为中华文化的祖业,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重大。中国五千年文明历经兴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优秀的文化传承也凸显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古代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他们在古代思想和文化上所做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中华文明,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化。文化的传承不断的进展着,在现代人的眼中,具有高度的赏识价值和人文意义。
三、人类智慧的印记。
中国的历史何以长远、悠久,人们对历史的传承与留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代历史不仅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也记录着人类不断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化秉持开放、包容、进取的思想,不断吸取外来文明的营养,在交流互通中实现了向上跃升。古代的旅行家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将中华文化传递到丝路上的国度,积极拓展交际范围。古代的文化大家杜甫、白居易,他们的诗歌被世人传唱,感人肺腑;科技大师李时中、郭守敬和王羲之等,他们在古代科技、文学、艺术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古代的文化、科技和思想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也是全人类文明的宝库。
四、历史悠久的文化沉淀。
中国古代历史的悠久,让人们在翻看晦涩难懂、过于古老的《易经》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庄重与深邃;读到唐宋诗词时,感受到的是艺术美感与文学气息;看到明清小说时,感受到的则是声色、幽默的味道。这么多的文化沉淀,经历了时间的沉淀,虽然语言表达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永久存在的伟大。
五、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历史是一面镜子,给予后世一种心灵寄托和认同感。在当今时代,我们要彻底认识历史的深沉、宽广、博大和悲凉之处,从而增强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以古史今讲、以古为鉴,弘扬中华文化,挖掘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more能够使国家的软实力不断增强,在整个世界舞台上达到融合进步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去学习,去了解,去花费自己的努力去积累知识,从而广泛地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将自己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
总之,学习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博大,更能够提升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我们应该继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去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为全球文化做出贡献。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七
或许,人生是如诗一般的美好;或许,人生是跌宕起伏一般的有悲有喜;或许,人生如戏剧一般精彩;如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一般,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让人荡气回肠。
对于人生的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贾府往事一一列举在读者眼前。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一生历尽沧桑,就因如此,才写出了传唱千古,震慑人心的《红楼梦》。以《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了顶峰,给我们讲述了贾府从繁荣昌盛到抄家破亡的故事,从而又写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凄婉爱恋,把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变幻万千都跃然纸上。
正是因为《红楼梦》这般精彩,所以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多了体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深的了解。
我们的人生,正是如诗如歌般的岁月,有过开心的笑容,有过伤心地泪水,有过真心的悔责…谁都有过失败,曹雪芹笔下的宁国公也如同所说。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小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只不过作者是我们自己罢了。人生如戏,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人生像一场旅途,正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说过:“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对啊,虽然有难关,但不怕的人才能挺过去。《红楼梦》中,钟鸣鼎食的宁荣府,最终也一蹶不振。人生几何,何必留恋人世繁华,不如努力拼一生,潇洒走一回。以免来去匆匆,白白流逝人生时光!想必这正是《红楼梦》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完《红楼梦》这部历史名著,我对人生的感悟有了更多,正因为有了这些让人震撼内心的经典名著,才会让这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想必经典诵读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咱们国家这些古典文学,也让人为之赞叹,耳熟能样的四大名著,四书五经…都在人生长河里,如宝石般栩栩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远行在如戏般的道路上。
就让我们在如戏般的人生中,尽情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拿着爸爸给我买的《西游记》,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唐僧师徒经历的八十一个磨难让我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经常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以后我一定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这本《绝对小孩》。朱德庸,几年前,一本《涩女郎》红遍了海峡两岸,由此翻拍的电视剧《粉红女郎》更一时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新宠。这次,其一反之前《双响炮》等作品的取材,将视角从婚姻、家庭,转变为身边可爱的孩子们,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异多彩的儿童世界。
这个世界不是绝对的,有这些小孩是绝对的。”这是《绝对小孩》的主要中心。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绝对小孩》是由著名的漫画家朱德庸先生创作的一部漫画作品,它用生动、天真的漫画把所有小孩在生活中的七情六欲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所有大人明白“每个小孩都是智者,他们洞穿生活的本质,那就是‘快乐’。”瞧,六个古灵精怪的“绝对小孩”正向我们走来,他们就是不“正常”的小男孩“披头”、不想乖但总爱装乖的“五毛”、觉得自己并不讨厌的“讨厌”、满脑稀奇古怪念头的小女生“宝儿”、每天靠比赛生活的“比赛小子”和充满贵族品味的“贵族妞”。
美好的童真似乎与现实的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于是,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未来的方向,也再找不到回到童年的路。看着这些“绝对”的小孩,我总会想到生活中的我们,我觉得我很像故事中“五毛”、“宝儿”、“比赛小子”、“贵族妞”的综合体:在生活中,我很想好好地疯一次,但又希望像个小淑女;我喜欢像宝儿一样瞎想,“如果我多一条腿,将会是怎样?”;我虽然没有“比赛小子”一样逼他玩命比赛的父母,却还是有蛮大的学习压力;我在家里也喜欢当一回贵族妞,感受一下贵族的生活……有时我也会想,果世界上没有了小孩,那将是一幅多么死气沉沉的景象!
只有小孩有免于现实的权利、只有小孩的世界充满想象、因为他们用心看,而大人用眼睛不会用心却感觉。
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柯察金残废后,自己毫不灰心,还坚持顽强地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又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更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没有灰心,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像他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才在书中找到了最佳的答案,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源源动力。
保尔·柯察金,一位可敬可佩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我们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伟大榜样。我原来也有一个同学是残疾人,他的名字叫张伟。从他生下的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年来,病魔缠着他、折着他,使他不能像其他同学们那样活泼在操场上、球台前,参加集体活动,因为他稍微活动一下,就会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上学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车来回接送。在学校里,他将张伟从一楼背到四楼,放学后再由四楼背到一楼,中饭由同学们送到教室吃。自从张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也就坚强地站了起来。
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智力并不差,也能够学好学校的各科文化课。我相信长大后,我一定比张伟强。虽然,我不能背起钢枪保卫祖国,也不能战斗在烈火熊熊的战场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学生和人民,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相信我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真好!我还要不断的学习,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家长应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这是我最近在《父母课堂》杂志上看到的,能引发我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深入思考的句子。
有人说,好父母不是靠学出来的,而是靠悟出来的。把总是用眼睛盯着孩子变为不断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注重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要素。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鲜明的观点。是的,做好家长的关键就是要自觉地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去感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历程,父母必然也要有个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的过程。
把眼睛盯着孩子变为注重提升自己。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不少父母平常需要绞尽脑汁的事情。平日里,大多数父母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从孩子的饮食、言行、礼貌等都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去审视孩子,总想把他们规范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中。可很多的事实又不争地告诉人们,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得到的批评多、收到的表扬少。一味地盯着孩子的缺点、总是依赖与外力矫治孩子的言行和品德修养是很难见效的。家长应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目的是告诉我们父母要不断地去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多的是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找到解决孩子学习和成长问题的钥匙。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了解造成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孩子依赖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真正需要,才能与孩子产生心灵的共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贴心人和助推者。
最后作者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家庭中建立学习团队,与孩子共同学习。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学习场所,也是渗透力最强的学习环境。为孩子营造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对知识的追求,对科学的崇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气,生活中的沟通,知识的分享等,这种氛围的营造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愿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八
禹治理洪水,创造了疏导法,他让应龙在前面用尾巴划地,他沿着应龙所划的路线开凿河道,引导洪水流入东方的海岸。
禹率领治水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黄河。
他站在高高的山崖上,迎着从群山奔涌来的黄风。应龙在水中翻腾,但是,半晌过去了,河道还是划不出来。往左时水往右涌,往右时,水又往左涌。
“大王,不行。”应龙在水中高声呼叫,“水道划不出来。”
“怎么会这样呢?”禹在山崖上沉思。
“我们请河伯帮忙吧。”众小龙说。
“河伯?”禹反问道。
“我听我祖父讲,河伯掌管河道图,古时开河道都请河伯。”一条小龙回答。
“应龙,你先上来休息一下。”禹大声叫喊道,“我们再想办法。”
应龙从浊黄的水中跃起,飞到禹所站的山崖。
“大王,河底崎岖不平,处处是奇峰怪石挡着,划不出河道来……”应龙的话还没说完,突然,从漩涡中跃出一个人来,带起高高的水柱。那人个子极高,白净面皮,长着鱼的身子,来到禹面前跪下,献上一块水淋淋的青石,高声说道:“河伯前来拜见。”
禹吃了一惊,慌忙还礼,说道:“您近日可好?我们正要去拜见您老呢!”
河伯说:“好好!你为人间治水,我帮不上忙,心里十分不安。今献上青石一块,也许对你有点用处。对了,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禹接过青石,连声道谢,又说:“我们想借您的地图用用,不知您老……”河伯哈哈大笑,转身跳入水里,不见了。
禹把青石一看,见上面有一些弯弯曲曲的天然花纹,略一沉思,就明白这是一幅治河的地图,不觉大喜,对着河伯跳入水中的地方深施一礼,高声说:“河伯!谢谢您送图!”
河伯献图的消息一传开,群龙起舞,民工欢呼,治水工地上一片喜庆景象。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九
“见到你我想到的只有灰色和阴暗,而我却给世界带来光明和生机,人们总是用最真挚的语言赞美我,你呢?”
这时,一个酒鬼拎个瓶子跌跌撞撞而来,口里嘟囔着:“舒…服,真希…望永远都没有白天,全…是晚上。”
白天愤愤然,正想喝住酒鬼,一群上班族结伴而来;。
“白天,我们累得要死,还是晚上好,回家洗个澡,美美地睡上一觉;希望白天晚点来,可以多睡会…”上班族的声音随着风越飘越远。
白天脸上映起了红晕。
远处街椅上坐着一对情侣,男的搂着女的;手,指向远方;看,多美呀!到处都是舞动的霓虹灯,现在发现这个城市晚上比白天更漂亮,更具活力,时间要是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那该多好!
这时,人们抬起头,已看不到白天的影子,黑暗完全笼罩了大地。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十
中国古代商业是丰富多样的,商人们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形成了许多与商业相关的心得体会。这些经验不仅指导了古代商人的经营,也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启示。本文将从商人精神、商业信誉、合作与竞争、资源整合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商业的心得体会。
首先,商人精神在中国古代商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古代商人非常重视“诚信”和“奉公守法”。他们追求以诚相待,坚持自己的承诺,并信守商业道德。这种诚信的商人精神不仅确保了商业交易的顺利进行,还为商人们积累了良好的声誉。同时,商人们也注重自我修养,提倡自律和节俭。他们通过节约开支,积攒资本,并将其重新投资于扩大业务规模。这种商人精神的核心是勤奋、努力和诚信,这些品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参考意义。
其次,在商业信誉方面,中国古代商人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信誉。他们深知商业信誉是推动商业发展和自身利益的重要因素。商人们通过诚实守信、信守承诺和信用合同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信誉。在商业交往中,他们不随意更改交易条款,始终遵守约定,赢得了商业伙伴和顾客的信任。这种信誉对商人们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
再次,合作与竞争在中国古代商业中相辅相成。商人们既需要合作来共同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也需要竞争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古代商人注重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通过合作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商人们也清楚竞争的必要性,通过竞争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国古代商人们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对商业发展的持续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资源整合是中国古代商人的一项重要策略。古代商人们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善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通过合理分配和整合,使商业活动更加高效和有序。这种资源整合的策略不仅在古代商业中非常成功,也对如今的商业运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市场拓展是中国古代商人的一项重要经营策略。古代商人善于发掘和创造新的商机,通过开拓新市场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利润。他们善于利用社会关系和市场信息,进入新的地区和领域,使自己的商业活动得以蓬勃发展。市场拓展的重要性在古代的商业运作中已被广泛验证,并延续至今。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商业心得体会包括商人精神、商业信誉、合作与竞争、资源整合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这些经验和智慧不仅指导了古代商人的经营,也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启示。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古代商业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商业运营的要领,取得更大的商业成功。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十一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不断兴起,大量人才和资金等资源涌向电子商务领域,对现代企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探究了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企业;影响因素。
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兴起和发展,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传统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新兴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所以,电子商务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有必要结合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对企业发展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具有市场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等优势。电子商务是兴起于上个世纪末期的一种交易模式,随着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对生产、消费乃至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已成为当前商务领域最前沿、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经济热点之一,作为新型营销方式和商业模式,其地位和作用已经超出了商业范畴本身,逐步成为信息化、网络化、市场化、国际化新条件下重要的资源配置途径,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对推进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曾经也出现过“迷茫期”,但随着竞争机制和市场体制的完善,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也不断规范,对现代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逐步凸显。随着人们对电子商务认识的加深,人们已经认识到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营销手段,更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模式,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发展,而且必须扎根实体经济才能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主体必须是利用各类信息和网络技术对资源整合进行制造、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的各类实体企业,特别是现代企业。具体应用中,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生产资源配置,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行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因此,现代企业发展必须依托电子商务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以创新理念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电子商务应用会改变企业传统经营方式特别是营销模式。电子商务模式下,各类交易和信息都被记录下来,对交易双方的交易信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网上交易支付应用不断普及,对信用程度较高的服务部门和支付银行机构发展更加有利,也需要现代企业关联单位相互配合。网上交易和支付模式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也对企业和市场交易活动的关系产生了影响,具有交易费用低廉的'优点。
(二)以信息化改革企业管理体制。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需要加大信息化应用程度。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中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管理结构和运行模式,借助网络技术传递和应用特点,形成更加立体、多样化的信息和管理渠道,实现管理经营信息更加高效的获取,便于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获取更加全面的企业信息资料,缩小信息数量、时差和质量上的差异,实现企业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内部人员的知识化、组织管理的快捷化,将电子商务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实现企业管理机构高效精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以新手段加强企业营销宣传。传统交易模式涉及众多中间环节和主体,企业大都不是通过自身进行营销推介,而是通过广告商、中间贸易商和销售商等进行营销宣传,虽然企业自身并不会投入大量广告费用,但各类主体实施的营销费用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也仅在新产品开发和投放时进行简单的营销。在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下,企业可以借助各类第三方平台进行直面消费者的营销,也可以利用自建平台或网站进行销售,通过在网页上进行产品介绍,不仅实现了销售产品的目的,还能扩大产品信息受众范围,发挥产品宣传作用,节省中间环节复杂费用,对产品销售更加有利。同时,借助网络平台的实时互动特点,可以实现与客户直接的互动交流,发挥市场调查作用,更加全面的了解客户对产品的体验,获取各类客户对产品和企业发展的意见,使产品的目标人群和自身定位更加精准。通过互动交流,无形中体现了企业对客户的重视,构建起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及时把握行业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机遇,有利于企业为不同类型客户打造不同定位的产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以新方式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在电子商务应用中,企业信息实现了全方位传递,无需经过过多的层级就可以实现多方沟通、信息共享的目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可以借助信息管理手段,在企业内部构造局域网络和信息数据库,将企业所有业务单元在内部网络中全方位共享、多渠道交流,实现管理组织分布化和管理信息网络化。中间环节的精简使各类人员可以更多的接触企业经营信息,发挥各类人员在企业管理和决策制定中的作用,提升企业决策水平。企业管理参与主体增多,实现了传统“集权式”管理向“分权式”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的高度集中决策管理模式向分散多元的单元决策模式转变,特别是便于跨部门、跨职能决策,实现决策意见的科学化和决策执行的高效化。在这种模式下,可以由多种主体参与决策,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分享经营效益,调动了职工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五)以流程转变提升企业效益。传统企业管理是“串行”模式,组织结构和信息传输都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流程都按一定顺序进行,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并行”管理模式得以实现,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内部网络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环节和各职能共同整合,有利于缓解不同环节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纠纷,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工作流程中各类不协调、不一致问题,特别是可以将研发设计、咨询服务、财务管理、营销宣传和企业管理等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联系在一起,依靠“跨职能”团队进行管理,降低生产经营和管理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六)以新技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应用下,企业的市场交易信息数量繁多,可以通过对网络大数据的分析,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产品情况,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奠定基础。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的互联网思维,加强网络技术应用,实现企业虚拟企业、网络会计等技术应用,要注意新环境下传统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主体、货币计量、分期假设等都无法继续发挥作用,需要利用各类网络技术手段创新财务管理,防止大数据量造成工作量加大和差错率增多,通过建立网络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使财会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采集和审核,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科学性。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日益凸显,通过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电子商务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未来发展中,企业需要将电子商务与企业制度完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根据发展实际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完善电子商务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要按照资源数字化、营销网络化、流程集成化的方式发展电子商务,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全方位重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为企业电子商务经验不足,可以通过借助第三方平台的方式加快电子商务技术应用,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更好地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超.b2c电子商务发展策略与服务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08).
[2]王彦侠.针对企业、消费者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研究[j].才智,2011(30).
[3]邵兵家.家电业b2c电子商务网站信任水平及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8).
[4]张敬来.基于本土b2c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市场营销导刊,2009(06).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十二
中国古代故事,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我从最近的一次写作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古代故事的魅力。下面是我对此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感受到中国古代故事的魅力和力量。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接触了许多古代故事,如《孟子》、《左传》等。这些故事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能够打动人心,启迪智慧。比如,在《孟子》中,孟子讲述了一个“不求杀身成仁,但求不辱”的故事,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但也要忠于自己的信仰。这个故事的意义深远,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行为准则,而且鼓舞了我们的精神。
第二段,认识到中国古代故事的渊源和背景。这些古代故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相联系。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如儒家、墨家、道家等。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第三段,思考了中国古代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作用。尽管这些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但它们的精髓至今仍然有着独特而深远的意义。这些故事用简洁而精辟的语言,表达了人类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教导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境。它们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美德和智慧,增强人们的道德与精神力量。
第四段,体会到“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意义。传统是文化和历史的积淀,而现代则代表着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和新的价值观念。传统和现代之间是应该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相互理解的。在今天的世界里,我们更应该汲取古代中国文化的精华,探索其深层次的哲学思想,以拓展我们的心智,增进我们与人类文化共同体的联系。
第五段,总结了关于中国古代故事的感悟和启示。古代中国故事富含生命的力量和智慧的火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张扬和光辉,可以读懂历史文化的血脉和底蕴。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财富,发挥它在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为我们的文化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十三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项目(iobzx039)。
与文化,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
在康有为的思想中,孟子的地位与其对孔子之学的传承内容有关,对孔子大道的传承不仅决定了孟子在孔学中的地位,而且匡定了孟子思想的主体内容。因此,早在强调孟子得孑l子大道之本、系孔门嫡传之时,康有为就在追溯孟子学术谱系的过程中道出了孟子传承的内容。在稍晚出现的《孟子微》中,康有为从不同方面反复阐释了孟子思想的内容,道出了孟子对孔子之学的具体传承。按照康有为的说法,正是这些内容使《孟子》一书远胜于“中国之百亿万群书”,故而才作《孟子微》专门对孟子的思想予以阐释。值得注意的是,康有为强调孟子思想“非孟子之所创”,只是从有子、子游和子思等人那里传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已。不可否认的是,康有为对孟子思想的阐发与其孔教观一脉相承,是以孔子的名义进行的,实质上则是对孟子思想的现代转换。
一、《春秋》之微言大义。
康有为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彼此之间的地位却并不相同,《春秋》是六经的金钥匙。与强调《春秋》对于孔子的至关重要相一致,康有为对孟子思想的解释围绕着传承《春秋》的微言大义而展开。正如传《春秋》奠定了孟子在孔子后学中的崇高地位一样,传《春秋》微言大义是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按照他的说法,《春秋》之所以尊贵,原因在于:作为孔子晚年的成熟之作,《春秋》不是历史陈迹的记载而是无所不备的孔学大道。孟子的价值和贡献在于:最能体悟孔子作《春秋》的良苦用心,深谙《春秋》的微言大义,对《春秋》的理解深中肯綮。不仅如此,孟子在孔学中的尊贵地位取决于传承并且发挥了孔子的微言大义.集中表现为以今文经的方式对《春秋》予以传承和发微。
举中国之百亿万群书,莫如《孟子》矣。传孔子《春秋》之奥说,明太平大同之微言,发平等同民之公理,著隶天独立之伟义,以拯普天生民于卑下钳制之中,莫如孟子矣!
在这个视界中,孟子传承了孔子的《诗》、《书》、《春秋》等多部经典,并且以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传承《春秋》不仅决定了孟子在孔学中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注定了孟子思想的中心和主旨。孟子对孔子思想的传扬以《春秋》为主,抓住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同时以《春秋公羊传》为经典,通过今文经的方式发挥孔子的微言大义。这决定了孟子的思想最接近孔子,《孟子》也成为学习《春秋》以及孔子之道的入门书。正因为如此,早在《孟子微》之前的《桂学答问》中,他便多次指出:“天下之所宗师者,孔子也。义理、制度皆出于孔子,故经者学孔子而已。孔子去今三千年,其学何在?……由孟子而学孔子,其时至近,其传授至不远,其道至正,宜不歧误也。孟子于孔子无不学矣。”“学《春秋》当从何人?有左氏者,有公羊、毂梁者,有以‘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者,果谁氏之从也?日:上折之于孟子,下折之于董子可乎!”事情至此并没有结束。在专门阐释《春秋》的《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中,康有为不仅重申了孟子得孔子大道之本,而且指出“善言孔子者,莫如孟子”。对此,他解释说:“然则求孔子之道者,于六艺其可乎?子思日: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如四时之错行,日月之代明。孟子者,得子思升平之传;故善言孔子者,莫如孟子……然孟子者,去孔子不远,得《春秋》之传,应比后儒可信也。”至此可见,如果说孔子的思想都浓缩在《春秋》中的话,那么,孟子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则是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发。阐发《春秋》表明了孟子的思想皆由孔子而来,同时奠定了孟子在孔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天、性、心三位一体。
康有为认为,孔子之道本天,孔子所讲的人道皆因循人性,孟子则侧重从天、性、心的角度来诠释、发扬孔子之道,致使天、性、心三位一体,相互印证:第一,从天的角度看,孔子的思想源于天,即“孔子之道本天,以元统天。”“孔子之制度必本于天。”《易》和《春秋》之所以重要和高深,就是因为两书探究天人之精微,孟子传《春秋》便传承了孔子的天人之学。“然《诗》、《书》、《礼》皆为拨乱世而作,若天人之精微,则在《易》与《春秋》。孔子之道,本末精粗,无乎不在;若求晚年定论,则以《易》、《春秋》为至也。其后学,荀子传《诗》、《书》、《礼》,孟子传《春秋》,庄子传《易》,其浅深即由此而分焉。”在阐发孔子天人之学方面,孟子的贡献是:“著隶天独立之伟义,以拯普天生民于卑下钳制之中,莫如孟子矣!探冥冥之本原于天生之性,许其为善而超擢之;著灵明之魂于万物皆备之身,信其诚有而自乐之;秩天爵于人人自有而贵显之,以普救生人神明之昏浊污蔽之中。”第二,从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孔子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言孔子教之始于人道,孔子道之出于人性,而人性之本于天生,以明孔教之原于天,而宜于人也。”孟子的思想从子思而来,沿袭了《中庸》从人性的角度发扬孔子之道的致思方向。(本网网)具体地说,孟子宣称不忍人之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善性,使性与天一脉相承。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推出了民主思想。在此基础上,孟子对性的看法贡献尤其重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性善中引申出扩充、修养等道德实践功夫——“孟子言养,言扩充,皆自性命推出”;一是在对性善的彰显中找到了救世之方,从仁政到教化皆由仁而来:“盖孟子之道,不在防守礼法之严,而在扩充善性之本,其道已极直捷,人人固有,人人可学,人人能逮。”。“性善者,孟子得救世之言。”第三,从心的角度看,《春秋》“上本天心”,孟子则由天心讲到人心,并且注重心的作用。
经过康有为的诠释,天、性、心的三位一体既成为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挥,又是孟子对于孔学的独特贡献。进而言之,就天、性、心三者比较来说,康有为尤其突出孟子对心的彰显,肯定孟子之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心学:“孟子提倡良心、良知、良能。”《孟子》书中的《告子篇》直指本心,是专门的心学经典:“全部《告子》直指本心。”在他看来,作为心学的一个方面,孟子关注养心,其学说可谓是一种“养神之学”。与确认孟子注重养神、养心密切相关,康有为指出孟子重视“知言养气”,“知言养气”与孟子所讲的“万物皆备于我”一样既与修身养性相关,又是心学的功失。于是,他反复断言:“孟子独得功夫,在知言养气。”“确乎不拔,独立不惧,遁世无闷,不动也。孟子亦有此学。”
在肯定孟子学说以心学为主的基础上,康有为进一步指出,孟子心学出身正统,在孔门的传承谱系中上而承接孔子,下而传续陆王,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对于这一点,他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说明和论证:“孟子之学,心学也。宋儒陆象山与明儒王阳明之学,皆出自孟子。”正是对心的侧重使孟子在宋明理学中大行其道;或者说,重视心使孟子成为陆王心学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也成为孟子和宋明理学尤其是陆九渊、王守仁哲学的共同特征。在阐发孟子心学的过程中,康有为不仅将之与中国本土的陆王心学乃至整个宋明理学相对接,而且与西方传人的心理学相提并论。他在《日本书目志》中指出,日本的心理学者中江原、伊藤维桢等人的思想源自王守仁,他们所讲的心理学却是纯然西方的,这是一种怪现象。其实,中国本土心理学昌盛,《孟子》书中的“养心”就是心理学,孟子的养心之学被包括陆九渊、王守仁在内的宋明理学家发扬光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和日本学者的错误在于不懂得中国的心学其实就是心理学,造成这一错误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理解——至少是忽视了孟子的心学思想。
三、仁和不忍人之心。
康有为认为尽管孔子的思想无所不包,却以仁为主,孟子的思想便是对孔子之仁的发挥。与此相联系,从追溯孟子思想的学术谱系开始,他一直突出孟子对仁的阐发,认定孟子的思想与孔子一样以仁为宗旨,不仅对仁的阐释最通达、简洁,而且所有主张都围绕着仁而展开——“其道一于仁而已”。于是,康有为再三断言:
一者仁也,无论乱世平世,只归于仁而已。此孟子第一义。孟子之道,本末分明,如大树之有根本枝叶,此其根本也。得此根本,余枝叶皆可推寻矣,学者宜留意焉。
而孟子讲仁义最精。
孟子谓:人者,仁也。此解最直接通达。
康有为强调,孟子对仁的阐释浅深远近、本末精粗无所不备,“深造自得于孔子仁之至理”。孟子对孔子之仁的阐发简洁明快,具体表现是将仁诠释为“不忍人之心”;《春秋》本仁,“上本天心”,孟子则用人的不忍人之心诠释孔子所讲的仁,不仅彰显了心的作用,而且用心将仁与天联系起来,用人之性、心贯通天道与人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不止一次地指出:“不忍人之心,仁也,电也,以太也,人人皆有之……为万化之海,为一切根,为一切源。一核而成参天之树,一滴而成大海之水。人道之仁爱,人道之文明,人道之进化,至于太平大同,皆从此出。孟子直指出圣人用心,为儒家治教之本,霹雳震雷,大声抉发。”“孟子传子思之道,故直指日:仁者人也。以人行仁,人人有相爱之心,人人有相为之事,推之人人皆同,故谓合人与仁即为道也。”康有为认为,孔子尚仁,不仅在治国路线上贵德而贱刑,而且将仁推广到政治、经济、伦理和教化等各个领域,即“封建、学校、井田,皆孔子制,皆由‘仁’字推出”。孔子内在于仁的这套思想被孟子发扬光大:在政治上,“民贵君轻,乃孔子升平之说耳”;在经济上,注重封建井田之制;在人性上,弘扬孝悌之道;在教化上,依凭发端于不忍人之心的仁政。这表明,仁是孟子思想的本质,仁政是仁的延续;孝悌、井田是仁在交往和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也是仁的题中应有之义。
康有为十分重视孟子所讲的仁和不忍人之心,肯定其在孟子思想中的重要作用。他将孟子的仁学思想概括为“论治法,则本于不忍之仁,推心于亲亲、仁民、爱物,法乎尧舜之平世”。孟子对仁的解释不仅捍卫了孔教宗旨,而且由于不忍人之心的加入而使仁在政教等各方面得以贯彻。
四、民主思想。
在康有为看来,孟子直接传承了孔子的民主思想,并且发扬光大,于是成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民主思想家。在他对孟子民主思想的解读中,可以发现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明,更可以体悟孟子的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息息相通。在《日本书目志》中,他将西方的政治学与孔子之学——六经联系起来,在强调西方的政治学不出孔子范围,孔子所作的六经可以与西方的政治学相媲美的同时,指出西方政治学的核心理念与孟子的思想别无二致——从“教民、养民、保民、通民气”到“同民乐”与孟子所讲的“与民同欲,乐民乐,忧民忧,保民而王”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泰西自强之本,在教民、养民、保民、通民气、同民乐,此《春秋》重人、《孟子》所谓‘与民同欲,乐民乐,忧民忧,保民而王’也。”
进而言之,康有为将孟子的民主思想具体解释为以仁为本、养民保民,无论是孟子提倡的孝悌之道还是井田制都是仁政的具体内容,表现在政治上都是“与民同之”,这与西方的议院、选举制度完全相同。基于这种理解,康有为得出了如下结论:“孟子言治天下,皆由与民同之。此真孟子非常异议,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此孟子立民主之制,太平法也。盖国之为国,聚民而成之,天生民而利乐之。民聚则谋公共安全之事,故一切礼乐政法皆以为民也。但民事众多,不能人人自为公共之事,必公举人任之。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众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然总统得任群官,群官得任庶僚,所谓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也。今法、美、瑞士及南美各国皆行之,近于大同之世,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也。孟子已早发明之。”
与此同时,康有为指出,孟子具有革命思想,孟子的革命思想与孔子是一脉相承的:“孔子立君臣之义,而《革》卦又云: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此非常大义。孟子传孔子之学,故论每如此。”民主与革命密切相关,孔子基于民意立君臣之义,旨在表明一切制度、法令和举措都应该以民意为本,这正如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一样;深谙孔子微言大义的孟子自然能够领会孔子思想的“非常大义”,并且加以阐释和发挥。于是,革命思想便成为孟子民主思想的一部分。
五、大同之教。
康有为认为,孔子的思想无所不包,既有由据乱世至升平世的小康之教,也有通往太平世的大同之教。大同之教以仁为主,孟子从有子、子游那里传承了孔子的大同之教。对此,他强调:“孟子多言仁,少言礼,大同也。苟子多言礼,少言仁,小康也。”康有为强调,孔子的思想以救世为初衷,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变通,故而远近大小精粗无所不包,三世皆在其中。孔子的后学却各自偏于一隅,孔子的亲授弟子就已经分裂为两派,有子、子游传统大同之教,曾子则传小康之教。作为战国孔门“二伯”的孟子、苟子则分别成为这两派的代表。对于康有为认定孟子传孔子的大同之教,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介绍说:“则大同教派之大师,庄子、孟子也。小康教派之大师,苟子也。”陆乃翔、陆敦骥的介绍也提供了证明:“孟子称尧、舜以民为贵,君为轻,又听国人之公议,一切与民同之,乃大同天下为公之法。先秦、西汉之儒,皆传荀子之学。荀子大攻子思、孟子者,故孟子之学不著,于是大同之道不明矣。”这个说法不仅证明了孟子作为大同派是孔学嫡传,而且在大同与小康之教的对立中佐证了孟子对于孔子之学的重要作用。由此便不难理解康有为极力推崇孟子,屡次盛赞孟子是孔门之龙树、保罗和捍卫师说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了。
康有为进而指出,小康之教是专制主义,大同之教是平等主义;孟子传承了孔子的太平、大同之教,自由、平等便成为孟子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他解释并论证说:“孟子探原于天,尊其魂而贱其魄,以人性之灵明皆善,此出于天生,而非禀于父母者。厚待于人,舍其恶而称其善,以人性之质点可为善,则可谓性为善,推之青云之上,而人不可甘隳于尘土也。盖天之生物,人为最贵,有物有则,天赋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作为孔子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孟子思想以仁为主,侧重民主政治。这些都与自主、平等密不可分。仁最基本的内容是自主、平等,自主、平等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在这些内容中,康有为特别强调孟子的所有思想都接续了孔子《春秋》大一统的衣钵,传承了大同学说。因为大同社会是“所愿皆获”的极乐世界,是全球共享自由、平等的乐园,也是自主、平等的实现。至此可见,如果说仁是孟子思想的主旨的话,那么,这一主旨则决定了自主、平等、大同是其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以孔释孟的典型,他对孟子的身份定位和思想阐释皆受制于对孔子的推崇和对孔子思想内涵的界定。这一立场决定了康有为基本上是在孔学范畴内理解和阐释孟子思想的,正如他依据自己的孔教观对其他先秦诸子予以不同的学术归属和褒贬一样。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康有为推崇孟子的过程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孟子的思想予以重新发掘和诠释的过程,这使孟子具有了显著的近代特征和不同以往的崭新内容。在始终强调孟子是孔学嫡传的前提下,康有为关注孟子与其他思想的相通性和兼容性,这主要表现为孟子与墨子、庄子、佛学以及西方思想的圆融、相通。康有为十分重视孟子思想的开放性,尤其突出孟子与佛教思想的相通。其实,与佛教相通并非孟子思想的独特性,康有为视界中的孔子以及儒家思想大都如此。所不同的是,孟子的思想直指本心,与佛教的禅宗更近:“孟子用六祖之法,直指本心,即心是佛也。”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孟子长于心学的认识,康有为在指出孟子与宋明理学密切相关的同时强调孟子与佛教——特别是与即心即佛的禅宗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甚至断定孟子得以在宋明理学中盛行是由于佛教的原因——孟子所讲的心、性善说与佛教所讲的佛和佛性别无二致。于是,他反复宣称:“宋学皆兼禅学,即本于孟子之心学。”“孟子性善之说,所以大行于宋儒者,皆由佛氏之故。盖宋儒佛学大行,专言即心即佛,与孟子性善暗合。”康有为强调孟子与佛学相关,宋明理学人佛与孟子不无关系。就孟子的性善说与佛教所讲的佛性密切相关而言,孟子对宋明理学的影响是全面的。
与此同时,康有为将孟子置于全球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在将孟子喻为孔门龙树、保罗的同时,比喻为传扬老师苏格拉底学说的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
及索格底出,则为道德之宗。其弟子伯拉多,再传亚利士滔图,皆守其说。而亚利士滔图兼及物理学,而攻诡辩之教,怀疑之教,与孟子略同矣。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去甚远。康有为一再从道德之宗的角度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相似,对作为孔子后学的孟子则一会儿比喻为柏拉图,一会儿比喻为亚里士多德。在此,康有为将孟子与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联系起来,旨在突出孟子是“孔子后学之大宗”。其实,无论比喻为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是从力辟他学,捍卫而坚守师说的角度立论的,这证明了孟子力辟异端的巨大作用,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孟子的思想与西方思想相通。
强调孟子与非儒思想的相通性也就肯定了孟子思想的开放性,这是孟子面对全球化走向世界的前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孟子与西方思想的相通、相合。在这方面,康有为明确指出,孟子的心学就是西方的心理学,孟子的与民同乐就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和议会制等等便是明证。进而言之,在康有为对孟子思想的阐释中,无论是理论的视界融合还是自由、平等、民主理念的注入都预示了孟子思想的现代转换。
综上所述,康有为对孟子予以诠释的过程是对孟子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重新解释的过程,也是赋予其全新内容的过程。因此,在肯定孟子思想出自孔子的同时,他对孟子思想的阐发并不囿于孔子、儒家或中国本土文化,而是以发挥微言大义为主,融合了多种思想要素,如自由、平等和大同学说、心学和民主思想等等。可以看到,康有为视界中的孟子无论形象还是思想都与以往具有明显差异,这些也可以理解为康有为对孟子思想的创新。这推动了孟子以及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是孟子走向近代、面向世界的最初尝试。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十四
(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康有为认定孟子得孔子大道,并且光大了孔子学说,具体表现为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发,弘扬仁和不忍人之心,提倡民主政治,传承大同之教等等。按照他的说法,孟子思想原本就是孔子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使《孟子》成为领悟孔子之道的入门书和必经之路。康有为对孟子思想的阐发与其孔教观一脉相承,是以孔子的名义进行的,实质上则是对孟子思想的现代转换。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十五
中国古代商业始于商周时期,而中国商人的智慧经验与心得体会也在千百年的经商过程中逐渐形成。这些心得在现代商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实践和思考,阐述古代商业心得的五个方面:客观市场判断、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忍耐力和正确识别商机的能力。
首先,古代商人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和判断,根据人民的需求和传统的消费习惯,做出准确的商业决策。他们会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了解人民的需求以及各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制定出合适的营销策略。比如,古代的丝绸商人会到人口众多的地方销售高档丝绸,而把普通丝绸销往边远地区,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的需求,又能最大化的利润。
其次,中国古代商人坚持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注重与商业伙伴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古代商人常常会以礼待人,讲究诚信。他们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损害商业伙伴的利益,而是更加注重长期的合作。另外,他们也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和资源的分配。这种合作精神和诚信的商业道德价值观在现代商业中也非常重要。
第三,中国古代商人秉持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他们往往是咨询师和专业顾问,为客户提供建议和指导。同时,他们也注重技艺的培养和磨练,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种勤勉务实的态度在现代商业中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中国古代商人具备坚韧不拔的忍耐力,对商业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乐观的态度。他们明白商业中有风险,但也懂得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他们坚信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希望取得成功。他们常常把问题看作是机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商业策略。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使他们取得了很多商业上的成功。
最后,中国古代商人具备正确识别商机的能力,善于找到商业发展的机会。他们能够观察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商业策略。例如,在某个时期,他们可能会发现一种商品的需求很大,他们就迅速调整自己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满足市场需求。这种灵活、敏锐的商机识别能力在现代商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中国古代商业心得的五个方面(客观市场判断、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忍耐力和正确识别商机的能力)一直以来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古代商人的智慧和成果不仅仅在商业上有所体现,更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从古人的经验中学习,结合现代商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自身的商业素质和能力。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十六
论文摘要:指瑕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是指出作品或文章写作中的缺点、毛病,并说明理由。本文从指瑕批评的涵义与渊源、类型与方法、意义与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归纳,旨在挖掘整理这种中国古代文论中原有、今天还能够继续使用批评方法,以期对当代的文学批评和文论建设有所贡献,使之更加自觉有效地运用于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化实践当中去。
论文关键词:指瑕批评古代文论文学批评有效性。
一、指瑕批评的涵义与渊源。
瑕.本指玉上的斑点或裂痕.比喻事物的缺点或人的过失、毛病。指瑕,就是指出缺点或毛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这是指瑕的初始含义.是针对玉器而言的。《御制孝经衍义序》卷六十三《天子之孝.论官材铨选》:“司马光奏日:‘为政,得人则治。然人之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虽皋、夔、稷、契各守一宫中人,安可求备?故孔门以四科论士.汉室以数路得人.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授任.则世无可弃之士。”这里.是针对人的缺点的指瑕。
后来,指瑕被运用到文学批评领域。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篇中最早从理论的高度专门对这种批评进行总结并举例指瑕.为后人作出了指瑕批评的示范。它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常见的一种批评方法.常穿插于诗文小说评点或诗话等文学评论著作中。在刘勰之前,就有人涉及到指瑕批评的内容,如陆机在《文赋》中就提到:“或仰倡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说的是文章前后互相矛盾,言辞与文意不能相称:又“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说的是文章中会有雷同前人的现象,若有雷同,近于盗窃,必须舍弃,还指出其他一些文病.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来指瑕的概念罢了刘勰之后.谈论指瑕批评或运用指瑕批评就更普遍了。唐代杨炯《王子安集序》中说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代吴可《藏海诗话》论“画山水者,有无形病,有有形病。有形病者易医,无形病则不能医,诗家亦然。凡可以指瑕镌改者有形病也。混然不好、不受镌改者无形病而不可医也”王若虚指出《史记》有“采摭之误”、“取舍不当”、“文势不相承接”、“字语冗复”、“重叠载事”等缺陷。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综论门》里专设“摘瑕”类,收集历代诗话、笔记中关于指瑕批评的实例以及自己的评论。至于小说.纠误评点――指瑕就更多了,如护花主人(王希廉)和大某山民(姚燮)对《红楼梦》的评点指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大公报》曾开辟“古诗指瑕”专栏.由我国古诗词研究专家陈如江先生撰稿连载.后来。陈先生补充余稿结集出版了专著《古诗指瑕》,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以指瑕批评为主的古诗词研究著作。
指瑕批评的兴起与先秦的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现象分不开。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中指出:“若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这意味着字与义、义与理名实两当才是为文之道,这也是指瑕批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里面其实包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名实思想。苟子说:“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又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苟子.正名》)儒家的名实观要求名实相符、实至名归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影响很大.明辨名实关系、遵循名理相因成为他们安身立命、著书立说的自觉追求。刘勰的整个《文心雕龙》也体现出明显的名实名理思想,他在《序志》篇中谈到写作原则:“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在《论说》篇中谈到“校练名理”,《章表》篇中有“循名课实”之说,《通变》篇中又有“名理相因”的说法。这些都是在讲文体之名、文章之义要与写作之理相符相合,这样文章才得体。《文心雕龙》讲原道、征圣、宗经,讲文体之辨,讲创作方法和批评理论,正是针对文坛文风讹滥的现象,本着正末归本、追根溯源的指导思想.在文章写作、文学理论方面进行的一个综合的理论建构活动。《指瑕》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出炉.可以说是他一贯的讲究正末归本、探求立文之道的名理思想在文章语言层面的一个延伸。
另外,在汉代。由于政治的需要.官吏的选拔采取察举制度.以品行德操和经学造诣为重要内容。由乡里向上举荐.这样品评人物就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东汉以名教治天下,要求人尽其才.将不同的人才分配在合适的不同位置上.操行和才能是重要标准,清议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到魏晋又发展官员选拔的“九品中正制”.人物品藻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人物品藻之风又直接影响并发展为作品品藻.正所谓“文如其人”,而指瑕就是作品品藻的一个内容。
二、指瑕批评的类型与方法。
关于文章中的瑕疵.刘勰只是举例说明.列举了六条,周振甫在《文心雕龙今译》中概括为:用词不当、思想错误、违反词语特定用法和感情色彩、比拟不当、注解错误、抄袭。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总结为文义失当之瑕、比拟不类之瑕、字义依稀之瑕(字义模糊)、语音犯忌之瑕、掠人美辞之瑕、注解谬误之瑕,在此基础上,结合《颜氏家训》《匡谬正俗》诸书,黄侃总结了五条文章之瑕:“一日体瑕;二日事瑕;三日语瑕;四日字瑕;五日抄袭之瑕。”永济《文心雕龙校释》中总结出八类:措辞失体、立言违理、用辞伤义、拟人不伦、意义依稀、声音犯忌、为文剽窃、著书谬解。下面,结合以上各家说法和具体的实例,举出几种常见的指瑕类型和方法:
1.文义违理:意义违背常识常理或前后矛盾。难以令人接受。刘勰的《指瑕》中举出了左思文章违背孝道的例子:“左思《七讽》。说孝而不从,反道若斯.余不足观矣”
2.用词不当:指字词本身的意义或感情色彩等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与感情不相吻合。刘勰举曹植用词不当:“陈思之文,群才之俊也,而《武帝诔》云,‘尊灵永蛰’,《明帝颂》云,‘圣体轻浮’。轻浮有似于蝴蝶,永蛰颇疑于昆虫,施之尊极,岂其当乎?”用“永蛰”、“轻浮”来指尊贵的帝王,好像是指昆虫、蝴蝶似的,很不恰当。又如,“潘岳为才,善于哀文,然悲内兄,则云感口泽,伤弱子,则云心如疑。礼文在尊极,而施之下流,辞虽足哀,义斯替矣。”潘岳悲悼内兄,用了“感口泽”,哀伤夭子,用了“心如疑”。“感口泽”本是针对纪念去世的母亲说的,感叹杯子上还留着她的口泽;“心如疑”本是针对去世的父亲或母亲说的,因为怀念,疑心他(她)还没有死。这是词语的特定用法,不能随便乱用。
3。比拟不类:指比拟的主体和比拟的对象不够类似或不具可比性。刘勰《指瑕》说“君子拟人,必于其伦”,就是说君子比拟人。一定要合于常理。“崔瑗之诔李公,比行于黄虞。向秀之赋嵇生,方罪于李斯;与其失也,虽宁僭无滥。然高厚之诗,不类甚矣。”崔瑗的《李公诔》,把李公的德行和黄帝、虞舜相比,向秀的《思旧赋》把嵇康的罪过和李斯相比。虽然这两种比方都同样有差错.与其比得过坏。不如比方得过好:然而.如果像高厚念的诗那样就太不伦不类了。
4、冗杂无章:语言繁杂冗长。不够简洁.没有章法。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之《渔洋诗话》:“杜《八哀诗》最冗杂不成章,亦多哞呓语。而古今称之,不可解也。”又引《居易录》:“杜甫《八哀诗》钝滞冗长,绝少剪裁。”还引《后邮诗话》指瑕《八哀诗》:“如郑虔之类,每篇多芜词累句,或为韵拘,殊欠条鬯,不如《饮中八仙》之警策。盖《八仙歌》每人止三两句,《八哀诗》或累押二三十韵,以此知繁不如简,大手笔亦然。”看来,杜甫这样的大诗人,他的诗也难免被人指瑕。
6、剽窃抄袭:指在写作中有同别人文章一样的或掠取别人文章中美好文辞当作自己的创作孔子说:“恶徼以为知者。”(《论语.阳货》),西汉孔安国注“徼,抄也,抄他人之义以为己有。”东汉仲长统斥之为“奸”(《昌言》),陆机说:“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文赋》)也是说抄袭近于盗窃,必须捐弃。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称郭象看到向秀庄子注有精义卓见,遂窃以为己注所以刘勰说:“制同他文,理宜删革,若掠人美辞,以为己力,宝玉大弓,终非其有。全写则揭箧,傍采则探囊。”(《指瑕》)剽窃抄袭他人的文章或言辞.如同偷取别人的宝玉大弓.终究不是自己的。全部抄袭.如同强盗连箱子一起背走.部分盗窃,就像小偷从袋子里摸东西。
三、指瑕批评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指瑕批评时.个人“好尚不同.故是非兀异”,时代社会不同,风尚趣味也不相同,另外还有跨地域的文化差异等因素.都会造成指瑕批评的随意和混乱,因此,在进行指瑕批评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批评要有一个相对的标准。
比如,刘拐认为在比拟时应当同类相比,运用词汇时应注意文辞的使用场合和感情色彩,文义应符合当时社会的常理等等。又如,抄袭和用事之间,就要有一个判别的标准,“借用别人文中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命意,这是借用,是可以的;自己没有命意,把别人的文章。包括命意和事例。都抄下来作为自己的.这便是抄袭了。”其次,还应注意指瑕批评要有益于帮助作者改正毛病或有益于后人借鉴、避免步其后尘.不能“滥下雌黄,轻施抨击”,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刘勰在《指瑕》篇中就提到“近代辞人,率多猜忌。乃至比语求蚩.反音取瑕”的情况,这就属于过渡指瑕.不过刘勰还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尽可能避免在语音的谐音和反切方面被人挑毛病刘勰。
在进行指瑕批评时。也有值得商议的地方,他对“字以训正”的理解.就使后人不敢苟同。他重视汉字的“本义”、“本训”,忽视或否定字的“引申义”,认为“赏”.只能用本义“赏赐”,不能用引申义“欣赏”,显然是不妥当的。第三.掌握指瑕批评的方法,多注意自己文章的瑕疵.尽可能避免类似错误出现。黄侃说:“古文之瑕,不可不知,己文之瑕,亦不可不检。”元遗山诗日:“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较短长。”
四、指瑕批评的意义及其在当代的有效性。
曹植《与杨德祖书》提到:“世人著述,不能无病。”刘勰说:“虑动难圆,鲜无瑕病。”王世贞也曾说到:“诗不能无疵,虽三百篇亦有之。”(《艺苑卮言》)即使最优秀的作者.在写作中也难免出现错误,因此,有必要指出致瑕之因与去瑕之道,引人警醒,避免出现类似错误。另外.进行指瑕批评或阅读指瑕批评著作.也可以帮助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吕氏童蒙训》中有“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之说.指的就是从反面获得知识指瑕批评对作品语言层面的瑕疵、毛病的分析以及对作品义理、辞采等方面斟酌、完善不仅能够帮助作家更好的发挥特长、避免出现错误。而且还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鉴赏分析作品.所以。这种批评不仅在古代文论中意义重大.在今天看来依然不过时。
其实.这种批评仍然以不同于古代的方式活跃在当下.只不过由于古代文论话语方式的失语与断裂.它已经不再被人们意识到而已在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上经常能看到有人专门以“豆腐块儿”形式出现的小文章指出报刊或书籍中的错误.这种小豆腐块儿因其短小精悍受到人们的喜爱.说明指瑕批评还在运用;《咬文嚼字》杂志中的许多文章就是指瑕批评.这个杂志的流行也说明指瑕批评仍然为社会所需.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指瑕文章还起着捍卫语言纯洁的重要作用:在出版界、编辑界以及大中小学的作文课上.流行着一套修改的专门符号,这说明指瑕批评发展到今天已经被技术化、符号化而为人们司空见惯地使用着这些都是指瑕批评仍然有效的证明。只是我们的理论研究还远远跟不上实际.还没有专门从理论上进行归纳总结并使之更加有效地得到推广和运用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些中国古代文论中原有、今天还能够继续使用的方法及时整理总结出来.以便人们在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化实践当中更加自觉地借鉴和运用指瑕批评这种古代文论的话语.使之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当下。希望本文的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空缺。引起学界的注意。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十七
《了不起的我》是今年我看完的第一本书。它是一本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书籍。几乎每个人都会对现状感觉不满,想要改变,也许这本书里面说的方法和观点会对你有点帮助。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往往是很难的。有心理学家就打过一个比方。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虽然骑在大象身上指挥大象,但其实他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和大象比的。它们一旦发生冲突——骑象人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骑象人是管不住大象的。所以,在改变之前要意识到,理智只提供方向,情感却提供了动力。我们若要改变,需要了解“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利用大象的特点,才能事半功倍。人性里天然有嫉妒,懒惰等有时候阻碍我们发展的因素,我们不能说努力克服它们——因为我们归根究底是克服不了它们的,我们真的要战胜它们,最好先接受它们,然后再寻求方法改变。
所有的改变失败,其实都源于我们心里有害怕改变的原因,我们不敢走出那个舒适区。
书中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检视自己为什么做不出改变或改变失败。这个方法就是“心理免疫的x光片”。举个例子。比如我害怕当众发言。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画x光片:。
1.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能够在大家面前勇敢自信的表达。
2.与目标相反的行为:除非迫不得已才发言,在众人面前说话结巴,声音小,面红耳赤。
3.潜在的好处:我不上去发言或少发言,别人就不会对我有什么看法,我也不会因为说不好话而出丑。
4.内心重大假设:如果我上去发言可能会因为说的不好而受到嘲笑,甚至带来冲突。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就知道自己为什么难以改变了。
行动是由思维来指导的。我们要警惕一些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导致我们难以做出改变。
1.缰固型思维。比如我们夸小孩子聪明不如夸他努力。为什么?因为你若夸他聪明的话,当他遇到一个很难的数学题不会解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是自己不够聪明才不会那道题,这样他容易自暴自弃;而你夸他努力,当他面对难题的时候,他考虑的就是我应该更努力的把这道题解决。总之,缰固型思维阻止我们更近一步。
2.应该思维。应该思维的本质是模仿。比如我应该努力。所以我要看很多书,我要办健身卡,我要让大家都喜欢我,毕竟成功人士好像就是这样的。但其实却从来不问一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毕竟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我们并不是生来就“应该”的。
3.绝对化思维。因为一次考试失败,就觉得自己是笨的,因为一次失恋,就认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这同样阻碍我们改变。
以上是阻碍改变的思维。那我们要想改变要有哪些思维呢?
1.创造性思维。改变的过程充满艰辛,我们要有创造性思维,比如这个环境不利于我改变,那我就努力创造一个好环境帮助我改变。
2.控制的两分法。就是知道有些事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控制,有些事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就顺其自然。这个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我们常常把两者混淆。
3.近的思维。有些时候我们往往会想的较远,这就会给我们带来无形的压力。不如专注于眼前,做好自己现在能做好的事。
当我们明确自己要改变的是什么,那接下来我们就要迈出第一步,第一步,也就是刚开始,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毕竟我们是接受了人性后去做的改变,急于求成就是要求我们战胜人性,可能吗?我们只能“循循善诱”。这就是“小步子原理”,我突然想起小学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来,我们终究会达成目标的。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十八
我喜欢上心理健康课程的理由之一是老师会与我们做交流、给我们做心理测试、课堂活动。最后一次课堂老师给我们做了这么个活动,让我们绘制自己的心情图,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看情绪表的波折。我发现自己课多的那一天心情最差,课少的时候最高兴。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abc法则,是说性格的,大家做了性格测试,希望老师多在课堂上做一些这样的活动,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也让我们更起劲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必要的时候改变自己,心态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一定要坚持自己对的、优秀的好的思想,这样就不会把自己变得对自己很失望,和同学和睦相处。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最需要改变的是说话,说话的方式和音量。我说话声音太小,有时说话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又不得已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就要自己调节一下,幽默可以让气氛活跃,也让谈话轻松。
通过上心理健康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作真诚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谢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发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来的也是什么。
心理健康体会。
最热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心得(汇总19篇)篇十九
1、"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朱熹解释为: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意逆志"呢?这就要求"知人论世"了.即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说"知人论世"是"以意逆志"的前提,者足以戒",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与作用,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运用文艺来揭露、批判现实的黑暗,提供了理论依据.
9、"诗六义"说:《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示反对.提倡"直寻"和"自然英旨",主张诗歌创作要以自然为最高的美学原则,强调感情真实.既然强调"直寻"、"自然",要求"真美",自然要反对数典用事的掉书袋和拘忌声病的当时盛行的"永明体".他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情感心态.群,指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怨,就是文学作品(诗歌)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讽谏作用.
2、"尽善尽美"说: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舜时的韶乐,"既尽善又尽美",原因是因为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 3、"养气"说: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最本质的人格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以意逆志"的"意"当是指读者之意,而"志"则是作者的思想意志.就是说读者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但是我们在理解"以意逆志"时要联系孟子说话的整个意思.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即是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而"以意逆志"则是"知人论世"的结果.孟子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说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大量的诗话、词话等大抵都是运用这一原则进行文学评论和批评的.
5、"虚静"和"物化"说:"虚静"是庄子提出的艺术创作论.他认为,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境地,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物化"说则要求主体的"自然"与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
6、"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庄子的"言不尽意"说,意即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思维内容充分体现出来.这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是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则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南北朝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两汉 7、"发愤著书"说:"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伟大的事迹而概括出来的.他自受宫刑摧残后,因受刺激而更加坚定了其抱负信仰,并由此联想到多少先贤因遭困厄而发愤著书.其"发愤著书"说中的"愤"固然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更主要的,乃是"发愤忘食",为珍惜光阴孜孜不倦之谓矣. 8、"讽谏"说:《毛诗大序》提出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和典型性的特征.
10、"情志统一"说:《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在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强调诗歌是"吟咏情性"的."情志"说正确地阐明了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的提出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发展影响很大.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