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帮助我们了解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阅读调研报告范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调研报告的撰写要点。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4月18日市委常委会议和4月25日市委“四群”教育专题会议精神,根据县委在“四群”教育中开展“四百”活动的安排部署,第二工作组于5月21日起深入***镇***个村委会开展活动,同时对***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镇基本状况。
1.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92公斤。
万亩,其中挂果面积5290亩,2011年核桃产量900吨,产值541万元。茶叶种植面积2.1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03万亩,产量1295吨,产值达1260万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基础薄弱。全镇生产资料少,个性是山区、半山区耕地面积少,没有较为强大的支柱产业为支撑,经济总量不足,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科技和教育还相对落后,劳动者素质相对偏低。由于耕地面积少,没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体系,农业结构调整幅度不大,目前还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种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农业综合效益较低等现状,无法实现跨越性发展;加之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还不高,绝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应用科技潜力差,小农意识强,市场经营意识差,劳作方式多为传统模式,群众从种植业渠道致富困难。
畜禽散养,圈舍与住房混杂,人畜粪便未得到无害化处理,人类传染性疾病不时在农村地区流行,新的动物源传染性疾病尤其对群众身体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重大威胁。
(三)产业基础薄弱,没有龙头支柱产业支撑群众增收致富。群众经济来源主要为农业产业,目前***镇主要产业以甘蔗、烤烟、茶叶、核桃为主,因耕地匮乏,地理位置等因素,没有构成更大规模的发展体系,加之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农业产业得不到长期性规划和劳动力保障,发展难度大。个性是2012年来的持续干旱,因没有投入更多的抗旱设施建设,使得***镇烤烟及甘蔗青苗损毁极为严重,大大打击了群众产业发展的用心性。
(四)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经济发展任重道远。***镇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普遍缺乏经济意识,观念较为落后,视农为本,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三、几点意见和推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扶持,如鼓励青年外出务工、发展种养植业等支柱产业,但落实滞后,导致农村的面貌一时间难以改变。要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务必经过长期不断的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镇实际,梳理几点发展推荐,以供参考。
(一)转变观念,增加产业扶持力度。改变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思路,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要研发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如改变烤烟的传统耕作及中耕管理模式、加大烘烤科技含量、在沿河流域可扶持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等;二是要加大对群众生猪、大牲畜、山羊等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如借助云县发展生猪出口大县的契机,以奖代补鼓励有条件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寻找致富之路、发展核桃等林地林下作物(如牧草)种植,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加大经济林果种植管理力度,以核桃、茶叶为主,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四要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和劳作技巧,用科学技术来指导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潜力。
(二)下大决心,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政府公共财政的帮扶应重点解决当前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和农村民生最直接、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基础设施。人饮安全方面,目前***镇仍有部分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问题急需解决。公路建设方面,***镇进村、组公路多为土路或毛路,雨季来临就会阻断与外界的沟通,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政府应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如大力兴建抗旱水窖,以适应近年来长期干旱的恶劣气候,保证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依托资源优势,用心发展特色农产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要用心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构成特色产品打开对外市场,实现增值增效。加强农业资源个性是山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变农业资源优势为农业经济竞争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和林下作物等特色产业,目前***镇共有核桃种植面积12.53万亩,大部分核桃处于初挂果阶段,还能够套种烤烟、玉米等作物,等核桃长大无法耕种时,可加强林下作物的开发利用,如药材、牧草等种植,以发展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的养殖,实现“林—草—畜—沼”一体化的循环经济。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二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三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状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状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透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状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构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职责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透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资料、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用心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贴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同时,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状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该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还有相当一部。
分尚未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0.88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必须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潜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透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状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状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二)、推荐林业、农业部门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推荐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用心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忙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能够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四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云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实现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全省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好处,要有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职责感和紧迫感。坚持群众观点,是更好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为了更好地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坚持群众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群众路线、意见,服务群众。在“四群”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始终树立一个观点: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本职工作和联系点实际,先后多次深入xxxxxx村芦柴冲村小组、高卷槽村小组2个村民小组对民情联系点3个联系户进行了民情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一、结对挂点户所在村、组情概况(一)村情。
此刻虽然成为了历史,但遗风犹存。全村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1870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825毫米,适合种植烤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24亩(其中:田1030亩,地894亩),人均耕地1.9亩,主要种植烤烟、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9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3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8亩,主要种植核桃、板粟等经济林果;水田面积46亩,其中养殖面积46亩。全村经济总收入9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0元。
该村到xxx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2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拥有拖拉机15辆,摩托车112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54亩,有效灌溉率为54.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5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8亩。
到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9户。全村有1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1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1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8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9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截止20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310户通自来水,有5户饮用井水,有27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88.5%)。有315户通电,有30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1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8%和9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6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16户(分别占总数的84.5%和68.5%)。
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96人,占人口总数的3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59人,参合率89%。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xxx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xxx卫生院12公里。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观念陈旧,农民增收渠道单一。
(1)高卷槽村民小组。
高卷槽隶属于xxxxxx行政村,属于半山区。位于xxx东部,距离xxx村委会5.5公里,距离xxx17公里。国土面积有2.55平方公里,海拔1865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825毫米,适宜种植烤烟农作物。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9亩(其中:田83亩,地56亩),人均耕地1.5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22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5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经济林果。该村民小组有农户24户,有乡村人口91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49人。其中农业人口88人,劳动力73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84人,彝族7人。其中农业人口88人,劳动力7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6人。全村经济总收入49.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3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截止20底,该小组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该组24户通自来水、有24通电,有24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户(分别占总数的79.2%和75%)。
村小组到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小组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7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7公里。全村小组共拥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9辆。
该村小组建有沼气池农户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8亩,有效灌溉率为63。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亩。
到年底,该组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该村地处箐头,交通条件差,水利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
(2)芦柴冲村民小组。
其中农业人口97人,劳动力6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3人。有耕地总面积115亩(其中:田67亩,地48亩),人均耕地1.3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22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6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经济林果。20全村经济总收入51.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3元。
截止2010年底,该组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23户通自来水、有23通电,有2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1%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户(分别占总数的91.3%和73.9%)。
村小组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7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7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3辆,摩托车7辆。
该村小组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7亩,有效灌溉率为5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5亩。
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该村小组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交通水利设施薄弱,群众饮用自来水不不正常,群众增收途径单一。
二、民情调研状况。
(一)结对户朱如仙基本状况。
(1)朱如仙,女,56岁,汉族,小学文化,右下肢伤残,现住xxx村芦柴冲村民小组,本组务农。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外出务工,小儿子外出务工无音信,现与长子共同生活。主要靠农村低保生活。
(2)经济收入来源:年种植苞谷收入1700元;务工收入1300元;养殖业无。年家庭人均收入1500元,总收入3000元。年支出—3000元,其中:农资支出500元,收支平衡。
(3)自有资产:1.房屋:共4间,其中:住房3间90平方米,厨房1间20平方米。房屋有2间地基下沉为危房待改造。2.耕地、林地面积:水田3.5亩,旱地1.4亩;林地70亩。
(4)发展生产状况:年岁大,身体差,无力发展,土地出租。
(5)群众生活困难诉求:1.70年代到寻甸修路右脚受伤,落下伤残,现行动不便,请求政府给予低保补助;2.子女不在身边无力发展生产;3.小儿子外出务工14年无音信,请求政府给予帮忙查找。
(二)结对户杜应龙基本状况。
(1)杜应龙,男,68岁,汉族,小学文化,现住xxx村卷槽村民小组,本组务农。育有二子二女,家庭无就业人员。现与配偶(63岁)共同生活。主要靠农村低保生活。
(2)经济收入来源:年种植苞谷收入300元;养殖羊2只,鸡15只,收入2400元。年家庭人均收入1500元,总收入3000元。年支出2000—3000元,其中:农资支出100-200元,其余为日常支出及看病支出,收支平衡。
林地0亩。
(4)发展生产状况:年岁大,身体差,无力发展。
(5)群众生活困难诉求:1.村路不通,交通不便;2.粮食温饱,看病支出大;3.看病难,看病贵;4.饮水困难。
(三)结对户杨正礼基本状况。
(1)杨正礼,男,58岁,汉族,小学文化,现住xxx村卷槽村民小组,本组务农。育有一子三女,长子在楚雄邮电局工作,三个女儿出嫁。现与配偶(60岁)共同生活。主要靠农村低保生活。
(2)经济收入来源:年烤烟种植收入7000元;养殖牛1条,猪2头,鸡3只,收入2400元。年家庭人均收入3000元,总收入6000元。年支出3000元,其中:饲料等农资支出2400元。收支略有结余。
(3)自有资产:1.房屋:共4间,其中:住房3间120平方米,厨房1间20平方米。2.耕地、林地面积:水田2.0亩,旱地0.6亩;林地0.8亩。
(4)发展生产状况:年岁大,无力发展。
(5)群众生活困难诉求:1.期望政府给予经济上的照顾。
三、制约结对户发展经济的障碍因素。
1.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害潜力差。透过调查发现,结对户所在村民小组旱地多、水田少,农业抗灾减灾潜力差;引用水基本靠自来水供给,小水窖、蓄水池等蓄水设施建设较少,抗灾减灾意识淡薄。
技术的应用,存在等雨靠天的等靠思想,造成农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附加值低。
3.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文化水平低下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理解新技术,甘愿受穷。
4.结对户年岁大,无力发展生产。透过调查发现,3户结对户均为年老体弱者。年龄在55—70岁,已属弱劳动力阶段。
四、对结对户发展经济提出的推荐。
1.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在今后的扶贫工作和项目建设中,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个性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小水窖建设,推广喷灌、滴灌、大棚种植等节水农业种养植。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羊街村靠近县城,交通方便,土地相对平整,在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的基础上,能够因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同时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因该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合理调整养殖品种和数量。
3.根据结对户生活实际,帮忙他们发展小规模家庭养殖,推广厩养商品牛、羊、鸡等,增加家庭收入。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五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六
本文目录。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市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的相关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市委和市农业局党委关于四群教育工作的相关安排,我为了做好四群联系工作,采取结。
对联。
户、建卡经常联户等直接联系群众的方式,深入联系户家中开展了调查研究,摸清了联系户的基本情况。
本人联系户在玉龙县拉市乡吉余村委会前村二组,联系农户2户,属于该村发展情况中等偏下的农户。我联系的两户群众基本情况为:和集仁,家住拉市乡吉余村委会前村二组,出生于1941年9月,家庭人口4人,其中包括妻子、儿子、儿媳,均在家中务农。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家中看种植玉米3亩,粮食产量1000公斤,年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家中有雪桃、苹果共计7亩,但多数果树尚未挂果。种植其它经济作物1.2亩,有600元左右的收入。家中养有牛1头,猪3头,鸡15只。家中有耕地7亩,全部为旱地,以种植玉米、水果为主。家有房屋9彰,面积180平米,全为瓦房。交通条件较好,已经通水、通电、通路,也通闭路电视。该户认为目前的发展政策较好,村内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基层干部作用较好,没有社会治安、重地拆迁、移民安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但认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用物资成本过大,生产压力大。杨学军户,1968年出生,家庭人口人,分别是老父亲、妻子、一子一女,女儿尚读书。家中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年种植玉米5亩,粮食产量2500公斤,年均收入3000元左右。有耕地12亩,多用于种植粮食和水平。其中有经济林果雪桃和苹果7亩,但多数未挂果。养有牛1头,猪32头,鸡8只。家中有户9间,180平米,为土瓦户,已经做到三通。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元,总收入15000元。该户家庭认为当前政策较好,主要问题是生产发展比较困难,增收渠道较少,农产品成本压力较大,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较为困难。
从这两家的基本情况看,当年拉市乡这样交通便利、离城较近的农村,主要的问题依然是生产发展不足。从群众的口中可以听到:一是现在党的政策好,农业税全部取消,平时也没有什么农民负担,而且还有种粮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给广大群众增加了致富的信心的动力;二是目前对于农村的投入相对前些年有所增大,农村道路、排灌沟渠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的总体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三是基层干部作风有所转变,对于带领群众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我驻村入户,对于联系户生产生活状态予以亲身体验后,我感觉:一是近年来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已经见到了实效,农村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二是当前的政策符合发展要求,应当继续施行并完善。但是,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群众的生产发展,即产业支撑问题。拉市这样的坝区,众多农户的经济来源十分单一,构也很简单,给群众增收致富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要改变这种面貌,必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为他们寻找经济效益好的产业支持发展,并引导和支持他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高产高效作物,同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以增加他们的务工收入。
返回目录。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情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五、几点建议。
(二)、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建议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助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返回目录。
自秀山街道办事处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门和站所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村情概况。
万家村辖8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村总人口4652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5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583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537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5543元。
万家居委会唯一山区组白泥箐村民小组,地处街道办事处南边,距街道办各下所在地5公里,从居委会到该村民小组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总人口161人。万家居委会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社区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帮扶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之通海县委县政府加大蔬菜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总经济收入高达百万元,最低仅有500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养殖蛋鸡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5户,共有人20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5万元。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没有收成,就连生活用水现在都成了问题。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七
根据镇雄县“四群”教育办公室要求,结合“四群”教育。
心得体会。
和个人的一点点感悟。对自己在这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省委秦光荣书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带领人民走向富裕,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二、存在的问题。
在“四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自己认为从基层上来的,群众工作做得很多了,自认为很了解群众的疾苦,放松了在思想上贴近群众,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靠近群众;二是没有解决好密切联系群众的认识问题、实践问题、实现问题、方法问题;三是没有实现好干部认识有新深化,形象有新提升,关系有新改进的要求,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是思想观念上,也有工作方法上的,通过开展“三深入”活动,增进了我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决定按县委的要求,通过“四群”工作和“三深入”活动,改变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1.根据县委的要求,抽出时间到村,到农户家蹲点,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
2.我们作为法律服务的部门,更要下去后广大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进一步了解发展上需要什么帮助,给予什么支持。
通过“四群”工作的开展,不是说什么事都能解决,这是对我们贴近群众的要求,我想我们必须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和为群众办事的责任是一定能把事做好的。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八
按照“四群”工作要求,西翥“四群”工作队深入社区及农户家中开展座谈、民情恳谈,为西翥的发展听民意,汇民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昆明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五华区西翥街道办事处,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于2011年5月28日挂牌成立。
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位于昆明市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区16公里。辖区总面积270.79平方公里。东与嵩明、盘龙区相接,南接普吉街道办事处,西北与富民县交接,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1670—2527m之间,相对高差为857m,属高原地貌特征,立体气候明显。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15℃之间,年平均日照数为2200小时左右,霜期为147天左右。
六、瓦恭两个社区居委会位于富民县境内,俗称飞地。辖区总人口36228人,民族以白族、汉族为主,另有苗、彝等少数民族,其中白族8225人,占总人口的22.7%,主要集中在大村、东村、陡坡、龙庆。苗族1577人,彝族534人。
(一)型水库5个,小。
(二)型水库10个,大小坝塘113个,总库容为1660万方。
二、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将按“1335”的发展思路,打造轿子雪山旅游专线沿线产业带,围绕中、东、西三条轴线,打造沙朗、厂口、桃园三个城镇中心,规划沙朗国际商务会议、度假休闲组团,桃园高科技产业组团,落水洞康体休闲和高品质居住组团,厂口新能源材料组团和厂口、陡坡(龙庆)现代观光农业组团等五大组团。重点发展高端休闲旅游度假业、生物医药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新材料研发应用产业、现代都市型农业。
三、存在困难。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第一,农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抵御灾害,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现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还是六七十年代时建的,由于各级财政紧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型水利建设上,而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镇级财政更是无力负担。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作用大大减弱,对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原有的设施老化破旧,功能衰退,新的设施又跟不上需要,抗旱防涝的能力还较弱,遇到自然灾害较重的年份就只能靠天吃饭。
第二,农业效益的增长潜力有限,农民增收的途径较窄。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的价格却始终在低价位上徘徊,而种子、农药、化肥、农机、水电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却不断攀升,两相抵消,增收幅度不明显,谷贱伤农的情形还时有发生。区域内—、二、三产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农业所占的比例过大,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狭窄。农民只能选择进城打工,但限于目前的各种机制和体制问题,农民工的待遇和其付出的劳动还不成正比,各种保障全无,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
第三,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虽然近几年各乡镇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都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投入的不足,致使其基础相当薄弱,农村中小学校舍、医院、卫生室还有危房存在,教育教学设施和卫生医疗器械还需进一步更新和改善,师资力量和卫生医疗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亟需提高。农村的文化体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还比较落后等等。
因此,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破解当前“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深得广大农民朋友的拥护。要达到以上要求,必须靠各级党政重视、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全民参与,持之以恒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工作措施。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促进西翥跨越发展。制约西翥的瓶颈是薄弱的基础,破题的关键在发展。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实现招大商、抓项目。
1、大力开展项目招商。要更加突出地把重大项目引进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抓手,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文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旅游优势产业等主导产业,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能够直接带来税收、增加就业、具有支柱和引领作用的重大特大实体项目上。要拓展招商思维,探索开展园中园招商和产业配套招商,全力挖掘招商引资新的突破点。今年,要重点做好农业产业园、石盆寺产业园等项目的落实工作,同时继续引进苗木业、养殖业等农业项目。要主动对接市区招商分局,充分利用好协会、商会等载体和平台,拓展深化人脉资源和招商网络,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力争新突破。
2、着力抓好规划建设工作。严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要求,主动把实验区发展放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格局中去审视,积极与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批准的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及相关专项规划。着力抓好实验区规划与功能、开发与保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实验区与五华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不断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及产业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之间的衔接。切实做到“长远规划,逐步建设,综合规划,有序建设,精心规划,科学建设”。
3、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强。
三、优。
二、三产业拓展和延伸,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新农业模式。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为依托,充分发挥信息、资金、人才资源等优势,加大绿色产业的研发、加工、物流等方面的发展力度,带动山地经济发展。三是推进新型产业、新型服务业。加快推进桃园、厂口片区的园区建设。结合当地实际,以新型材料、信息产业、生物制药等产业聚集为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项目能够落地,使片区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以推进园区建设。
4、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全域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快桃园旅游生态新城居民集中居住示范点项目建设。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项目责任具体化的的要求,全力推动桃园旅游生态新城市级全域城镇化试点建设工作。我们将在前期工作开展的前提下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内完成示范点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一期188亩建设工作,并同步启动二期建设前期准备工作。项目推进中坚持以集中居住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三重三臵换”、“三区”联动,努力实现土地占补和建设资金两个平衡,加大“城增村减”用地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实体化管理模式,深化集体经济改革,全力打造最具典型性和特色的试点。从而带动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切合西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能够促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
5、推进山地城镇化试点建设。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被列为省、市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型城镇试点,我们严格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验区分区规划,切实抓好坝区农田保护工作,坚持多利用坡地、荒地搞建设,谋划“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的城乡统筹格局。为保证试点建设的顺利推进,将结合实验区实际制定《西翥山地城镇试点实施方案》,采取大企业进驻,大项目带动,统筹考虑,有计划分步实施试点建设。项目推进中坚持统筹保护与建设,建立健全集约节约用地机制,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科学发展,使实验区山地城镇化试点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具有西翥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6、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现代都市型农业为方向,不断提升精品农业发展水平。开发特色产业,积极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引导各类产业资本和不同性质的企业参与都市农业发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壮大,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以国家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大力开发和推广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及加工技术。加大示范带动项目的的建设力度,增强都市农业的观光性和体验性,提高其对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7、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新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建立健全覆盖实验区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被征地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巩固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发挥不同社区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型社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处臵能力。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全面做到“五个提升”,促进西翥跨越发展。
1、提升思想境界,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形势变化了,环境变化了,如果再固守传统思维,用旧思想指导工作,必将被淘汰。省市党代会确立了昆明新的发展蓝图,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放在新昆明的环境下,进行规划、考量和实践。各项工作要站得高、看得远、想的全、做的实。要与时俱进,主动将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新政策上来,在新的条件下,寻找到西翥发展的“平衡点”和“着力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思路清晰,才能不走弯路,才不会耽误西翥、五华的跨越发展和争先进位。这需要我们有大局意识,需要时刻注意掌握大政方针,需要具备针对宏观形势提出应对措施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因此,坚定信念,转变思想,提升境界,落实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精神,就是目前我们最为紧迫的一件大事。
2、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以“四群教育”工作为统领,按照“一心一意为民、一丝不苟干事、一尘不染从政”要求,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一是加强“四群教育”工作力度。利用5年时间,紧紧围绕“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建和谐、强组织”五项任务,把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作为“四群”教育工作落脚点,认真组织“四群”教育工作队,严格工作要求,严肃驻村纪律。深入开展“三深入”“四联户”活动,通过民情走访、结对联户、驻村帮扶,切实为西翥的百姓办实事、好事。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增强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本领为重点,在各级班子中着力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努力建设改革思路新、团结协作好、领导水平高、工作业绩佳的坚强领导集体。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强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增强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力量、促进和谐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和制度建设力度;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六是加强党建工作考核。继续把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业绩考核体系,层层制定量化考核指标,科学运用考评结果,实现党建目标责任制全覆盖。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西翥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提升西翥和谐幸福度,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没有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发展就没有根基。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是我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实现“两突破一确保”的根本保障,我们要从增收和保障两方面强化民生工作。
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要推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保持新农合的健康平稳运行,确保全覆盖。要加大争取上级教育资金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今年要确保在西翥地区建设两所高标准公办幼儿园。要切实解决好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帮助农村做好农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服务。
4、提升生态建设,构建绿色宜居西翥。以建设生态绿色低碳宜居城市为目标,倾力打造西翥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布局精巧、特色彰显的生态城市基础框架。要持续推进“四创两争”和森林西翥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要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确保“封山育林”期的平稳过渡。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整洁有序,有利生产生活、农民满意实惠的原则,以卫生村、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带动道路沿线村庄绿化,通过抓点带面,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乡清洁工程的整体推进。
5、提升社会治理和谐化,不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推进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深化党务、政务、居务公开,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二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有效防止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健全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预警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防各类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
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工作委员会。
2012年4月5日。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九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状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
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状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
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透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
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状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构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职责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村干部透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资料、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86.
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用心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
对贴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
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十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和气力,领导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主动到基层住、到群众中住,加大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群众打交道,态度和作风决定工作效果。群众满足不满足是检验工作质量的标尺。更多的时候,基层群众的不满情绪不仅是由于他们的利益受损,更多的是他们的思想没有正常的诉求渠道,言不畅,则气不顺。
群众不满足的地方,正是我们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群众不满足的时候,就是我们应当反思、需要改进工作的时候。因此,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就是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的服务群众。
一是要以务实的作风面对群众。“实干兴业,实干成才”是恒古不变的道理。因此,我们要低下头来,沉下心思,深入群众,深进基层,在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做勤劳的耕耘者和实干家,把党对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整的执行到群众中往,基层工作直接具体,来不得半点虚以委蛇,必须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二是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形象。群众历来期盼和欢迎认真负责的干部,对组织安排和群众关注的工作,要高度负责的抓好落实,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覆信,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干工作就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为群众办事”的奉献精神。不空谈,不做秀、不做假,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构建的干群关系,要把发展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出实招,干实事,特别是在当前大建设大发展的时候,更是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要多做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和长远起作用的事,要以认真务实、立说立行的处事风格来塑造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
三是要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廉洁是做人的操守和准则,更是党员干部的第二生命。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群众监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牢固守住廉洁自律的红线。工作生活中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是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业务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阅读各种计划生养刊物,领会新的计划生养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做好笔记,运用新的科学方法观往指导自己的工作。团结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想方想法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勤于学习,苦练内功。解放思想,努力提升工作水平。
五是正确对待监视,主动接受监视。正确看待监视的作用。自觉接受监视,有利于促进本人履职尽责,勤政为民,抵制各种不正之风,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决策失误。自觉接受各种形式的监视:一方面,积极参加组织活动,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视和县政协的监视。注重生活会、评议会等监视形式的作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剖析思想,查找不足,改进工作,促使自己勤政廉政。另一方面,在充分运用组织、同事和社会等监视主渠道的同时,深入到群众中听取民声,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监视的自觉性、主动性。六是树立高原情怀和提倡大山精神,就是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
总之,做为一名干部要多往基层跑、多向基层看、多替基层想,在“四群”教育活动中进步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深受群众信任的好干部。发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像杨善州那样,能够数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为楷模,受到人民的爱戴,为党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十一
根据上级要求,自营盘镇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以来,我透过参加视频会议、有关工作会议和上网学习等方法,认真学习了《省委关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新下群众工作的意见》、《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云南省“四群”教育学习读本》、《云南省便民惠民政策摘编》等与“四群”教育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到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重要好处。同时,还深入到挂钩的安平村和里拐村进行调研,并到挂钩户的联系户家中开展“五访五问”,透过深入进行调研,想方设法为挂钩村和联系户出思路、谋发展。现将“四群”教育工作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始终持续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更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干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更是社会管理最根本、最直接的经常性工作。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因此,务必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好处,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职责感和紧迫感。透过开展“四群”教育,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到达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善、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
二、挂钩村及联系户基本状况。
(一)挂钩村基本状况。
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我在期间挂钩安平村和里拐村,实行一揽子挂钩包村工作职责制。从年初至此刻,我多次到挂钩村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村情民风,寻求帮忙挂钩村实现快速发展的出路。
1.安平村。隶属凤庆县营盘镇,东邻三岔河镇,南邻里拐村,西邻干塘村,北邻营盘村,距县政府90公里、镇政府22公里,全村国土面积33.92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1400毫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山顶气候阴凉湿润,适宜种植茶叶、泡核桃,山腰适宜种植烤烟,山脚气候炎热,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甘蔗、水稻。村委会所在地有集贸市场一个,俗称文宫大桥街,是安平片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末,全村共辖27个村民小组,917户农户4065人,实现经济总收入2763.4万元,农民人v纯收入达4365元。
2.里拐村。隶属凤庆县营盘镇,位于镇东北边,毗邻昌宁县勐统镇,距镇政府所在地41公里。全村国土面积为21.697平方千米,居住着汉、苗、彝等多种民族。全村呈立体气候型,最高海拔中寨山顶达1890米,河谷地带海拔1180米,有温带区域,也有亚热带区域,因此,适宜种植作物十分广泛,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核桃、烤烟为主。20末,全村共辖1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37户,人口2292人,实现经济总收入1486.25万元,人均纯收入4572元。
(二)挂钩户和联系户基本状况。
自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以来,我多次进入挂钩户和联系户家中,认真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围绕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当前的春耕备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多办一些急事、好事、难事。两个村的挂钩户有5户,共24人,年末每户年收入平均为18000元;联系户有10户,共有46人,2011年末每户年收入平均为20800元。这些挂钩户和联系户平均年收入远远低于全村的平均水平,生产方式也较为单一,多数以种植粮食为主,偶有发展其他产业的规模也比较小,家庭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三、下步工作计划。
透过深入到挂钩村及农户家中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我进一步加强了对“四群”教育活动的认识,深刻感到务必进一步深入践行“四群”教育工作,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要改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群众观念,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潜力,力求为群众多办点实事、好事。为此,在下步工作中,我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一是要提高学习自觉性。严格按照县委“五个一”学习要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将其作为提高潜力、增强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来抓好学习。二是要扩展学习范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理性思维;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党纪条规,增强依法行政潜力;广泛学习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个性要抓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市委第三次党代会、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关于“四群”教育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党和国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三是深化学习效果。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感悟,重点就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为切实推进分管的各项工作进行深入探索与思考。提高用理论指导做群众工作的实践潜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务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为抓手,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到达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善、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
(三)深入调查研究,思考发展路子。带着问题到群众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边整边改,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群众工作的潜力。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端正党风,端正政风,廉洁勤政,增强职责意识,始终持续一种用心向上的精神状态,力求了解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1.改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来,虽然挂钩村陆续进行了中低产田改造,配套了部分设施,但因为水资源少、干旱少雨等原因导致生产条件较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改善生存环境为重中之重,首先要思考到人的生存问题,把解决水源问题放在首位。一方面,要加强以水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建设节水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要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减灾防灾长效投入机制,建以增强农民恢复生产的潜力。
2.要重视文化扶贫工作。从调研联系户的文化程度便能够看出,初中及以下水平的联系户多为贫困户,说明文化水平是导致贫困的根原。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忙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忙农民实行科学种田,增加收入。
3.紧紧围绕目前正在开展的农业产业调整工作,结合村情,大力扶持发展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的经济作物,合理规划发展烤烟、核桃、粮食等产业。一是在全面实施科技兴农上有新的突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运用上开创新的局面。二是调整农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把优势产品做强做大,调整农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新的突破,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体现优质优价。四是在农业生产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即加快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五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有新的突破,即:以“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农民”构成利益共同体上有新的突破。
4.密切联系农户,贴心帮扶。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就要群众中去,多关心群众疾苦,更要为民服务。要对挂钩村和联系户在技术指导上给予帮扶,做到随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技术问题。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十二
“四群教育”是指在各级干部中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教育活动。即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永久坚持群众路线,坚决维护群众利益,认真做实群众工作。自我校开展“四群”教育以来,认真按照校园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深入学生中,倾听学生呼声,帮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认真作好民情调研。
(一)、深入半工半读学生中调研状况。
根据校园“四群教育”工作的安排,我的民情联系对象是邓娟、刘依婷、李茂彩、辛传娟、王娟五位学生,其中邓娟、李茂彩、刘依婷、辛传娟于6月到与我校联办的福建省福清市闽江职业技术校园半工半读。为了保证“四群教育”工作任务能及时有效地完成,我采取座谈、电话联系等多种方法及时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状况,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她们能安心学习,工作。
1、基本状况。
邓娟,女,瑶族,16岁,家有6口人,家住麻栗坡县猛硐乡铜塔村委会上戈主村民小组,学籍高二,于206月到闽江职业技术校园半工半读,在冠捷电子厂实习。
刘依婷,女,汉族,17见,家中共有6口人,家住麻栗坡县大坪镇韭菜坪一组,学籍高二,于年6月到闽江职业技术校园半工半读,在捷星电子厂实习。
李茂彩,女,汉族,17岁,家里共有4口人,家住麻栗坡县麻栗镇南欧村,学籍高二,于2012年6月到闽江职业技术校园半工半读,在忆冠晶电子厂实习。
辛传娟,女,汉族,16岁,家里共有5口人,家住麻栗坡县下。
金厂乡大坝村委会干河村小组,于2012年6月到闽江职业技术校园半工半读,在忆冠晶电子厂实习。
2、学习状况。
校园开设的课程有文化课、专业课,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相符,为上岗打基础。闽江校园的学习环境十分好,上课的老师都是十分专业的,校舍、教学设备都比较科学、合理、现代化,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能够说,在这样的校园学习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工作状况。
半工半读就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因此闽江校园安排我们到福建省福清市冠捷电子厂工作。冠捷电子厂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实行每一天早晚两班制,每一天工作8小时,白班从早上8点工作到下午5点,午后有一个钟头的午饭时间;夜班从下午6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冠捷电子厂从厂房设备到工作管理都比较科学合理,每一天工作8小时,超过8小时的工作都有加班费,加班费按照平时加班付工资的1.5倍,双休日加班付工资的2倍,法定假日加班付工资的3倍,夜班享受7元每一天夜班津贴。工资待遇是底薪+全勤+绩效奖金+专业津贴+加班费=总工资,平均工资在每月元左右。
3、生活状况。
住宿条件好,标准的6人间,每人有书桌、衣柜、床为一体的独立空间。宿舍内设有电话、电扇等设备。各楼层设有电视间、卫生间、漱洗室、淋浴间(24小时热水)、开水间。工厂内设有乒乓球、台球、棋艺、阅览、网吧等文体娱乐设施和小食品、水果销售部等辅助生活设施,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员工餐厅为员工带给早、中、晚餐,用餐标准10元/天左右(个人支付2.8元/天),其余由公司补贴,夜班加餐免费带给。工厂有医务室为员工免费服务。
4、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透过对半工半读学生的了解,发现她们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生活环境条件都比较优越,但就是吃不习惯,因为我们云南人口味比较重,而福建的伙食比较清淡,并且海鲜味比较重。
(2)、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很累,身体受不了。
(3)、离家太远,想家,想念父母。
(4)、工作时间太多,上课时间较少,总觉得把文化知识的学习荒废了,知识水平难以提高。
(5)、上夜班太累了,不想上夜班。
5、帮忙学生解决目前困难的措施。
针对半工半读学生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就应采取如下措施应对:
(1)、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让她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明白只有付出辛苦才有收获的道理,从而安心工作。
(2)、学生们年龄较小,又没有出过远门,想家是正常的。因此推荐学生经常打电话回家,至少每周一次,并且回家与父母一齐过年。
(3)、关于学生学习时间少,工作时间多的问题,我将推荐校园与闽江职校沟通,期望闽江职校在安排半工半读学生的工作与学习时,能做到合理安排,合理分配时间。
(二)、针对在校学生的调研状况。
根据校园“四群教育”工作的安排,我的民情联系对象除了3位半工半读学生外,还有1位在校学生,即王娟,对王娟同学的民情联系状况主要有如下一些。
1、基本状况。
王娟,女,蒙古族,16岁,此刻我校高二(16)就读,家住麻栗坡县六河乡转堡村下寨,家有6口人,留守少年,常年与外公、外婆居住。王娟热爱学习,思想较成熟,理想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找个稳定的工作,好好照顾外公、外婆,报答他们的抚养之恩。
2、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王娟的家庭较特殊,她从3岁起,一向跟外公、外婆居住,因此缺乏母爱、父爱,造就了她比较古怪的性格,做事不思考后果,我行我素。
(2)、王娟有立志考大学的理想,但在学习上比较懒散,因此学习成绩一般。
3、帮忙王娟解决目前困难的措施。
(1)、经常与王娟进行沟通,做好她的思想工作,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她,想方设法改变她古怪的性格,能有头有尾地做好每一件事。
(2)、采取家访的形式,与王娟的外公、外婆进行沟通,让她们多在生活、学习上关心王娟,并且在教育王娟的时候要注意方法,要想办法弥补她所欠缺的母爱。
(3)、在学习上要想办法帮忙王娟,做好她的思想工作,坚定她搞好学习的信心,让她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十三
(一)。
自秀山街道办事处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门和站所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村情概况。
万家村辖8个村民小组,20**年末,全村总人口4652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5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583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537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5543元。
万家居委会唯一山区组白泥箐村民小组,地处街道办事处南边,距街道办各下所在地5公里,从居委会到该村民小组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总人口161人。万家居委会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社区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帮扶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之通海县委县政府加大蔬菜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总经济收入高达百万元,最低仅有500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养殖蛋鸡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5户,共有人20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5万元。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
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没有收成,就连生活用水现在都成了问题。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是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该。
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
教学。
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二)。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三)。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篇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
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经济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全村耕地面积2030亩,主要经济作物烤烟种植;烤烟面积1665亩,生产烟叶4400担以上;每年经济总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
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实现全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群众观点是为更好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为了更好地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坚持群众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群众意见、服务群众,在“四群”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始终树立一个观点:国家利益至上,群众利益至上。
“四群”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行动,为此,自我镇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我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村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积极协调我村工作,对我村的农村工作有很深的了解,使我村四群工作的开展效果显著。经过在我村工作期间的深入调研,作好民情调研。
一、我村环境、经济情况:
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二、制约我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
(2)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我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4)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5)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三、对我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我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我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半年检查的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半年检查和“基层组织建设年”督查的通知》(昭组电明〔2011〕22号)要求,第一检查、督查组一行三人于6月11日至14日分别对大关、彝良、盐津三县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进行了半年检查。我们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明察暗访的方式,对3个县5个乡镇4个村(社区)6个县直单位2家企业(彝良县龙安乡,洛泽河镇虎丘村、岭东村,县国土资源局、安监局、人民检察院;盐津县豆沙镇、柿子镇,柿子镇白水社区,县卫生局、扶贫办、移动通讯公司、三川能源公司;大关县天星镇、翠华镇,翠华镇笔山社区,县财政局)的“四群”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就检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部门重视,认识到位。坚持把“四群”教育工作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市委的有关要求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县、乡、村、社区均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办公室工作,切实加强“四群”教育工作组织领导。
召开动员会,组织学习,结合实际制定了“四群”教育工作方案,为推动示范点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代会及市三届二次全会的重要行动、继续“进农家、下基层”和强化为民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创先争优的重要平台、凝心聚力建设“实力、魅力、活力”三位一体幸福新盐津的重要抓手,实行定期研究部署、同步安排落实,在全县着力构建“书记抓、抓书记、层层抓”的领导责任体系和“组织宣传牵头抓总、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基层组织狠抓落实、党员干部认真参加”的活动开展格局,把开展“四群”教育按15%的比例纳入各级党建考核内容。
干部“四群”教育学习,实现党员干部、利民实事、政策法规、技术培训、文明新风“五进农家”。已召开学习生活会63次,参学人员1380人次;集中学习169次,参学人员4120人次,提出班子和个人整改方案130余份。
(二)调研深入,联户实在。按照摸清实情、掌握民意、创有措施、显有成效的工作思路,深入挂钩联系村组广泛开展走访调研,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结合部门职责和村(社区)实际,全面推动干部与群众结“亲”。
彝良县:组建党员服务队、“四群”工作队,开展干部亲情月、民情访谈月活动。组成党建“四群”督查组,深入各单位各部门及村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督查,重点督查干部住村联户、纪律作风、示范点创建、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好事、深入村组调研,帮民富、找项目、抓产业、谋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盐津县:提出“经常四问、善于四看、把握四宜、坚持四重”的“四个四”工作法。成立以退休老干部和纪工干部为主要成员的6个督查小组,覆盖全县分片划定“责任区”,定期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把“四群”教育活动具体化。坚持“领导带头、干部加油”,无论是专题学习、对照检查、整改承诺,还是挂钩到村、蹲点住村、帮扶到户、发卡留号、亲民办事,县级领导率先垂范、乡镇及部门领导以身作则,示范行动在前。
大关县:通过走进离退休老干部、困难职工、困难群众、五保老人、孤儿户、低保户等家中交心谈心,开展民情恳谈,为结对“亲戚”出主意、想办法,找到脱贫致富路子。“两节”慰问活动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6895户,发放慰问金86万余元,召开民情垦谈会638场2200人,收集意见、建议1056条。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前,全县领导干部累计深入基层调研273人1791天,撰写调研报告137篇。
(三)主题鲜明,载体丰富。坚持把“四群”教育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示范点建设为载体,以开展公开承诺工作为抓手,精心设计主题鲜明、载体丰富的实践活动,做到“四群”教育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
盐津县:凸显一个“沉”。2100余名党员干部坚持在挂钩帮扶、城乡互动、工作联系的村(社区)建立责任区,实行所有村(居)民小组全覆盖,定期不定期来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建设工地、企业厂矿,广泛进村入户累计达5万余天次,走访群众3万余户次,积极以“龙门阵”摆谈、民情会恳谈、干群同座谈等形式与群众“打成一片”,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600余条,记写民情日记3100余条,撰写调研报告1250篇。120余名新农队员,分别在全县78个村、12个村(社区),积极走访村组65%以上,召开民情座谈会170余场次,撰写调研报告108篇。各中小学校教师积极开展学生家访和师生结对活动,退休老干部坚持“退而不休”多次深入牛寨乡烂田坝村民小组联农户;凸显一个“实”。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十四
自我校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学生情况。
我挂钩的学生一共是5个,分别是:
周厚明,男,家住董渡村老营盘,该生成绩中等,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很听话。
冉家庆,女,家住董渡村牛场,该生学习成绩优异,各科都平衡发展,但性格有些浮躁,上课总爱搞其他事情。
杨盛香,女,家住董渡村峰岩,离学校有点远,该生学习成绩不是很优异,但很认真,很董事。
徐乾定,男,家住董渡村老营盘,该生母亲从小就离家出走,只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伴,成绩中等,学习也很认真,希望给予更多的关心。
二、入户调研家庭情况。
1、调研对象:龙雪、周厚明、冉家庆、杨盛香、徐乾定。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
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
影响这些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
1、看电视。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在家看电视的时间比较长,影响了睡眠和学习。
2、家长重视度不够。大部分家长都很支持学校工作和学生上学,但少部分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不去了解,更没有积极鼓励和监督,造成了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
3、家庭贫困。周厚明,徐乾定的家庭经济都很困难,这方面或多或少影响这学生的心态和学习。
四、对这几位学生的学习发展的帮扶计划。
1、龙雪:该生成绩一直很稳定,喜欢英语和舞蹈,争取考得好的学校好好发展。
2、周厚明: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的学习警惕,使其保持成绩不下滑,还要正确面对家庭的经济困难,变压力为动力。
3、冉家庆:该生成绩一直很稳定,喜欢英语和舞蹈,争取考得好的学校好好发展。给予更多监督和引导。
4、杨盛香: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的学习警惕,使其保持成绩不下滑,还要正确面对家庭的经济困难,变压力为动力。争取考个好的学校。
5、徐乾定: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的学习警惕,使其保持成绩不下滑,还要正确面对家庭的经济困难,变压力为动力。生活物资上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争取考个好的学校。
五、结语。
对于这几位学生的帮扶,我会想尽办法,因材施教,尽我最大的努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011年12月。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十五
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本人充分认识到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重要意义,自觉开展自我分析检查,分别针对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摆,现根据个人实际将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时刻提醒自己党的群众路线之意义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干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更是社会管理最根本、最直接的经常性工作。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是推动我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必须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真抓实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加强思想建设,提高理论水平。认真抓好、抓实、抓细,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坚持自学,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用理论指导做群众工作的实践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为抓手,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达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
三、深入调查研究,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进一步转变作风,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带着问题到群众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边整边改,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群众工作的能力。努力提高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端正党风,端正政风,廉洁勤政,增强责任意识,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力求了解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增强党性。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感情上贴近群众,顺应民意,为民谋利。真抓实干,2务求实效,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四、存在的问题。
主要还是存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不够的问题。没有完全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对群众的思想了解不够,没能真正深入了解群众的困难和期盼,在关心群众方面存在差距,所以造成对一些问题没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总之,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坚持做的事,要改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群众观念,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力求为群众多办点实事、好事。
2023年四群教育调研报告(模板16篇)篇十六
自秀山街道办事处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门和站所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村情概况。
万家村辖8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村总人口4652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5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583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537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5543元。
万家居委会唯一山区组白泥箐村民小组,地处街道办事处南边,距街道办各下所在地5公里,从居委会到该村民小组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总人口161人。万家居委会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社区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帮扶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之通海县委县政府加大蔬菜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总经济收入高达百万元,最低仅有500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养殖蛋鸡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5户,共有人20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5万元。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没有收成,就连生活用水现在都成了问题。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是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该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更多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