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一
今天我们上了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知道了在人生中,难免会有一些困难,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学完课文以后,我想到了一个人――发明电灯的爱迪生。
他小时候妈妈生病了,晚上没有光亮,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明一种好的点灯,让家家户户的人都能用上。他刚开始试验时用了炭条、钌、铬等进行试验,但结果都不理想。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一天,他的老朋友麦肯基来探望他,在正要送他走的时候爱迪生又看见了棉线,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正在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
如果同学们遇到谈迁那样沉重的打击,或是爱迪生那样无数次的失败,估计早就气馁了吧,但正如课文里所说的那样,人生路途中,难免会有一些崎岖和坎坷,有时还不是一点,而是很多。但不变的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笑对困难,就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二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文中主要写著名史学家谈迁完成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花尽了心思,耗尽了自己的心血,四处搜集前朝的逸闻。日积月累,下笔成文,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这部《国榷》。数字之多,谈迁也是家喻户晓。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个书稿居然在复印前被不知名的小偷偷走。这个《国榷》就像一场梦一样,随风消逝,无影无踪,在一瞬间化为乌有。谈迁年老体弱,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他以泪洗面,回天无力。他的一生仿佛凝聚在这痛苦之中。但是,执着支撑着他走回起点,从头再来!
他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国榷》伴着他走完人生的道路。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四年后编写完了这部史书。这可是谈迁用一生的心血来撰写的呀。这几年,谈迁起早贪黑,不分昼夜的努力换来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就像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注定要发明炸药。在成功之前,曾进过无数次失败。这也许就是挑战他生命的困境,他的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让人们心中充满光亮,不在面临黑暗和恐怖。虽然他遇到各种困难,但他没有灰心,没有气馁。虽然他的父母都不支持爱迪生,爱迪生只好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终于,他发明了灯泡。而我呢,遇到一点小麻烦就烦躁,就退缩。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来解决一个问题。而这些困难对那些名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小菜一碟的。关键是他们有一个喜欢思考的大脑,坚韧不拔的精神。
所以,谈迁,爱迪生……都是我们的好榜样。厄运磨砺出强者的信念,苦难孕育出成功的花朵。有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三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每个人的人生没有幸运之说,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挫折。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谈迁决心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国榷》,之后惨遭厄运,《国榷》被盗,他没有放弃,从头再来。他精益求精,把《国榷》写得更加完美了。我很欣赏他,因为他能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这正式他不向命运低头,永不言败的精神。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这里的“崎岖”和“坎坷”,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困难。有些人被困难战胜了,一事无成;有些人则战胜了困难,取得成功。正如我们学到的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文中的谈迁有着,他坚信,总有一天,他会成功。终于,他战胜了困难,名垂青史。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飞人刘翔。你们别以为他以前跑得有多快,其实以前他跑得并不快。在之前的好几届世界比赛中,从没有进入过决赛,名落孙山是常有的事。但他从未放弃,而是默默地和世界冠军比比赛。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坚持不懈地练习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终于在20xx年雅典奥运会上,他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20xx年,男子110米跨栏打破世界纪录。20xx年伦敦奥运会110米跨栏,他在第一栏就摔倒了,最终单脚跳过终点。面对镜头,他依然微笑,坚信自己还能飞起来。他真是打不垮的男子汉。我也相信,希望之光一定会驱散绝望之云的。
我想,只要人人都有,就可以和谈迁、刘翔一样实现梦想。在困难面前,我们永远不会低头的。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四
生活中有很多变数。没有人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永远是阳光灿烂的。没有人能预测草丛中是否藏有野兽和毒蛇。没有人能勾勒出风、剑和霜的命运。一切顺利。我认为成都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人生之路是漫长的。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这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面对挫折,懦夫失去信心和勇气。在黑暗中,他们终于被挫折压倒了。面对挫折,坚强的人勇敢地站起来,以挫折为动力,最终赢得成功的喜悦。正如富勒在英国所说,挫折会使一些人脾气暴躁,摧毁另一些人。
谭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29岁时写下了《国论》。经过27年的艰苦奋斗和6次修改,第一稿500万字的稿子终于写好了。不幸的是,手稿在出版前一天晚上被偷了。经过27年的艰苦努力,谭倩心碎了,气愤地抬头看着长号。然而,沉重的打击并没有动摇谭倩的志向。手稿丢了,但其他的还在。只要他们有一口气,这本书就一定要出版。谭倩擦干眼泪,又拿起笔。他虽然年老体弱多病,但记忆力衰退,行走不便,倔强的天性和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日夜千里寻找史料。又过了9年,他终于完成了“全国讨论”的伟大工作。此时,谭倩已是65岁的白发老人。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又说: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都准备承受风雨。一切经历都是财富,所有的遭遇都在充实我们自己。
前苏联也有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命运捉弄了一番。他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暴风雨里的诞生》。可是,书稿被邮局不负责任的邮差在投递中丢失,作者的痛苦和愤怒无以复加,他心如槁木,想就此作罢。经过一番冷静思索,他选择了从零开始、从头做起。又经过两年的呕心沥血,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问世。他的名字--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就传遍全世界并流芳百世。
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有了信念,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有了信念,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阻碍。信念,可以让人透过失望看到希望;信念,可以让人从逆境中奋起;信念,可以让人从失败中走向成功。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度过难关,取得成功。
卡莱尔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信念根植于血液,信念的旗帜永远鲜红,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站立起来并迈步向前的精神支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挫折成了砥砺人们意志的磨刀石,我们应当做一位生命的强者,在挫折面前,坚强不屈,扼住命运的咽喉,战胜挫折,阳光灿烂,从而造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信念是征服惊涛骇浪的舟,引领我们乘风破浪,迎接光明的未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我们的痛,那些刻在生命里的伤疤,也许在多年后的某一天,会成为我们引以为豪的骄傲!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五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还是谈迁那打不垮的信念。
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之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的家中,见无物可偷,以为竹箱中的'《国榷》是好东西,便把整个竹箱给偷走了。20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个打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可谈迁他并没有被不幸打垮,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的确,漫漫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你就是‘战无不胜’的。厄运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你没有信念!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总是用一句话自勉:“不教一日闲过。”即使是到了晚年,也依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齐白石老人的坚持,才让他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他曾在自己病危时还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书上的一句话“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六
王淑清《》教学反思新丰中洲小学王淑清语文课一定要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朗读的训练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两大特色:运用数据和大量的四字词语,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抓住数据20多、6次、50多、500多万,体会艰辛,读出艰辛,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朗读感悟,明白四字词语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第四自然段中写谈迁为了让新《国榷》更加翔实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艰辛时连用了好几个四字词语: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等,引导学生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比如从终日奔波一词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谈迁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进而感受到是在支撑着他.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七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片段,进一步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会充满希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片段,理解重点词句。
2.探究文中运用数据的内涵,体会人物品格。
教学难点:
感受谈迁与厄运抗争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心存信念,就一定会有希望。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如何战胜厄运,在你逆境中站起来的。(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品质。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探“信念”,体会艰辛。
1.过渡:课题中有两个词语和谈迁一生的命运息息相关,是哪两个词?(厄运 信念)。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呢?默读课文第一节,找一找,划一划。(板书:立志编写)。
3.简介明史,体会志向。
4.品读句子,“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5.这么难的事他成功了吗?品读重点句:“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6.小结:是的,编书难,编史书更难,编翔实可信的史书难上加难。可谈迁却一直坚持了20多年,是什么支撑着他?(信念)请你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谈迁。(板书:坚持不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厄运’之不幸,感悟意志之顽强。
1.过渡:写成了,高兴吗?可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读读这个词“厄运”,什么是厄运?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呢?默读第二节,找一找,划一划。(板书:书稿被盗)。
2.为什么说书稿被盗是厄运呢?被盗的仅仅是书稿吗?
6.过渡: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谈迁被打跨了吗?终日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里消沉了吗?编写国榷是谈迁自幼立下的志向,为之奋斗了20多年。20多年哪,这又是怎样的20多年?这20多年来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这20多年来每分每秒时时刻刻都在想都在做的事怎么会轻易放弃呢?怎么能轻言放弃呢?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7.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从头编写这部国榷。”读出力量---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三)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编写之苦,再感信念之坚。
自由读,圈划令你感动的词句,作批注。
谈谈体会,想象画面。(课件: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谈迁-------------------;在一个寒风凛冽的严冬,谈迁------------------;在一个黄沙弥漫的早晨,谈迁-------------------;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谈迁-----------------。
想一想,说一说。
指导朗读,配乐朗读。
4.谈迁图:你有什么话想对谈迁说?(板书:坚定不移)。
5.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向谈迁那样不向命运低头,与厄运抗争的人,你知道吗?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2.齐读最后一节。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位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位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二、体会写《国榷》的艰难。
1、《国榷》来之不易。
(1)、通过数字来理解。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通过事例来理解。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指导朗读。
(读出艰难,读出来之不易)。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和坚强。
1、抓住“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理解。
(1)品位“20多年的心血”、“致命的打击”、“茶饭不思”、“夜难安寝”等词语,体会谈迁心中的悲痛。
(2)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想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1)齐读最后一句。
(2)读到这里,你眼前浮现出一位怎样的老人?
(3)指名读。
1、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体会体会。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组织交流。
(1)指名说,谈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谈迁为了重写《国榷》不怕艰辛。)。
(2)围绕提供的情境,通过想象进行描述。(课件出示)。
(3)交流。
(4)小结: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
3、老人的心血没有白费,读完最后3句话。
此时,你想说什么?
五、学习第4节,总结全文。
1、指名读。
2、面对厄运,你准备怎么办?
3、齐读。
六、拓展。
其实,像谈迁这样没有被“厄运”打垮的人还有许多,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九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2、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情感态度: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时间安排:3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2.出示词语,了解大意。
(一)、走近《国榷》,体会谈迁信念的坚定。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国榷》信息的句子来。
2、交流、引导理解句子。
(二)、信念遇挫,感受谈迁的不幸。
1、过渡:经过20多年的努力,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谈迁欣喜若狂,然而,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国榷书稿被盗了)。
2、品读重点句,体会谈迁心情。
(三)、信念坚定,再次撰写国榷。
1、过渡: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
2、自主学习。
3、品读交流句子。
(四)、过渡:“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谁来借助文中的语言介绍一下这部新的《国榷》。
理解“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名垂青史?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你有什么收获?
3、是啊,尽管他们的人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最终都取得了成功,因为他们心中都有——(齐读课题)因为他们知道——(背诵最后一段)。
4、老师这里有一首歌,要与大家分享。《从头再来》。
板书:
谈迁下落不明。
《国榷》从头再来(信念在,希望在。)。
名垂青史。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十
这学期我学了很多篇课文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天火之谜》,《诺贝尔》等……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我最喜欢里面的谈迁。他是个学富五车,刻苦好学,意志顽强的人。
本文主要讲了谈迁自幼就要出一篇翔史可信的明史,但由于家境贫寒,只得四处借书抄写。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在五十多岁完成了一本翔实可信的著作《国榷》。可是就在书即将出版的时候,小偷把原稿偷走了,谈迁得知此事心里受了巨大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又重新撰写新的一部《国榷》。新的国榷诞生了。谈迁也名垂青史。读了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有一次我在家里做飞机模型,马上就要完成了,我的心里松了一口气。可是因为我的松懈,右边的一半机翼掉落了下来。我又重新开始做,做到一半的时候又出问题了。就这样反复这样了好几次。可是我并不气馁。上网搜集查阅。终于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飞机模型。
我们终究要记住这句话: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结合语境理解其意思。
情感目标:感受和学习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述说亲身经历,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从懂事到现在遇到过挫折吗?(若有,请说说遇到的是什么挫折,后来是怎么克服的!)(师加以点评)。
2.陈老师在2005年也曾遭到过一场厄运,你们想了解一下吗?(生:想)。那么陈老师就向同学们简单讲述一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厄运的经过。2005年5月,安徽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评选正式启动,由于本人平时非常注重学习,于是就满怀信心地参加了特级教师评选活动,材料表格都正式报送。但是由于个别人心怀叵测,以本人超计划生育为由,导致本人县级部门未能签署意见,别人材料都报到了省教育厅了,可我的材料被退了回来。当我得知材料被退回后,当即找到了分管教育和计生的县委副书记褚正稳同志,向他说明缘由后,引起褚书记高度重视,他当即责令县计生委主任张家田同志请示市省计生委,搞清政策依据。当省市计生部门明确表态不受影响后,褚书记当即批示立即予以补签。后来经过近半个月的周折,材料终于报送到省教育厅。但因未入市政府上报名册,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是,我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厄运所打垮,而是更加努力的学习、研究,截止12月份,本人就在各类教育期刊发表有价值的论文或随笔10多篇,使自己的底气更加富足,为参加下一批特级教师评选创造了更加优厚的条件。
同学们,你们听后感到陈老师怎么样?能用一句或两句话说一下吗?(让学生自主说,师加以点拨。)当学生说到“意志坚强”、“不屈不挠”、“信念坚定”等词时,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一个史学家的故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感受吗?
二.初读指导,初识谈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难读、难理解的长句子。
3.扫除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了解谈迁。
1.在谈迁追求信念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崎岖与坎。
坷相伴的,厄运打击着谈迁。
2.速读课文,思考一下: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3。学生读文,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5.学生交流:(师出示)。
(1)“20年的心血-------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a.结合“心血、致命、体弱多病”等词理解厄运。
b。指导朗读。
(2)“经过20多年---------《国榷》”
b用数据有什么好处?(师可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c谁能读好这句话?
d整整奋斗了20年,整整追求了20年,花了20年的心血编写成的鸿篇巨制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不得不说是一场厄运。
e师出示课件,生齐读这句话。“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
第二课时。
一.感悟课文,熟悉谈迁。
1.“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a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不停地流泪,说明内心如何?(很痛苦)。
而书稿遗失后,他的内心又是(悲痛不已、伤心欲绝、肝肠寸断)。
5、正是这样一种还历史一份真实的决心,谈迁才很快--------。
三、精读课文,学习谈迁。
3、教师引述:也许,天刚刚蒙蒙亮,窗外黄沙飞舞,而谈迁--------- 。
也许,那是一个花好月圆,合家团聚的日子,而谈迁------- 。
也许,炎炎夏日,闷热潮湿的茅草屋内,谈迁--------。
4、把你想象中最感人的画面描绘出来,学生练写,交流。
8、有一首是这样赞美谈迁,谁来读一读。(出示诗)。
五、整体感悟,悟出道理。
1、谈迁成功了,他用自己不行的遭遇,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
3、教师小结:让我们把这段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铭记在心。
4.师出示:最后一段话,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十二
1、正确熟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认识多音字“挣”,理解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
3初步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过程。
一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读题,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
师:这一边读第一组,这一边读第二组,全班读第三组。
师:谁能借助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内容呢?
生说。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近谈迁,走进课文去了解他。谈迁的厄运是什么?
生自读课文。
生:谈迁的厄运是他的书被小偷偷走了……。
师:不仅找去了谈迁的厄运,而且还能用简洁的话语说出来。为什么书稿被窃对谈迁是一个厄运呢?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圈一圈,划一划。
生:我划的句子是“经过二十多年……我从这句话中的数字可出谈迁所化的时间很长,500多万字说明谈迁的不易。”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你抓住了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谈迁。
生:我读出了谈迁的信念的坚定。从文中的“20多年,6次修改……”
生:谈迁花了很多的心血来修改国榷……。
师:是啊,这么多万字,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鸿篇巨制)板书。
生读(很有感情)。
师:原来这些数字都包含着谈迁的心血啊,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来之不易。
生:我从“为了抄一些资料,仅要走一百多里路……“。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想象一下,在这一百多里路上为发生一些什么事呢?
生:他要克服风沙的袭击,要克服……。
师:这么多的艰辛就只是为了一点史料,那500多万字的史料要经受多少艰辛啊?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
生:他会兴奋地睡不着觉。
生:他会激动地吃不好饭。
……。
生:我觉得这个小偷只想偷些零钱,可他却偷去了书稿,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可恶的小偷!
……。
师:他偷去的仅仅是书稿吗?
生:偷去的谈迁的命。
师:读好它。
生读得抑扬顿挫(掌声)。
师:谈迁从欣喜的巅峰跌入到痛苦的深渊,五十几岁的谈迁还能站起来吗?
生:能!
师:谁来读?
师:这个词读挣脱。你觉得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应该怎样读?
生读: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谈迁并没有被打垮?
……。
师:是啊,谈迁决定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板书从头撰写)。
师:是什么支撑他他从头撰写的?
生:是信念!他立志要完成这部史书国榷。
生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谈迁为了摘抄一点史料,不顾的饥寒交迫,正在请一位官员讲解。
生:我看到她不故饥饿,铺面而来的风沙吹打着他。
……。
师:(出示语句)你们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幅四处奔波图,这样一幅四处奔波图,这样一幅奋笔疾书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画面,那幅最能打动你,请你默读课文,画下来让你感动的画面。
生:……为了让世人知道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师:你读懂了轶闻。
生:我从“亲自”一词读懂了他不是听别人去说,而是自己去。
师: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此时这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啊?读好这句话。
生读“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风沙中”
生:我从他一袭破衫……感受到他总是穿着哪一件旧大衣,并没有穿一件新衣服,而且拿着一个小本子,终日寻访。
师:他读懂了一袭破衫,一起读。
……。
师引读:是啊,谈迁无论是在烈日炎炎,他一袭破衫……,无论严寒,他一袭破衫……。
师:哪是什么支撑着谈迁这样去做呢。
生:他从立志写一部史书。
生:谈迁像松树那样高洁。
生:谈迁像高山那样崇高。
生:谈迁像瀑布那样。
师:课文学完了,可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我们一起读读作者的感受?读最后一节。
生读。
师:课后再读读课文,写下感受,收集具有谈迁一样精神的人,大家一起交流。
下课。
优质高考打不垮的信念大全(13篇)篇十三
《》记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文章用词生动凝练,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究竟该怎么上,一直是很有争议的,拿到教材,我发现,本课的四字词语特别多,我数了一下就有二十五个之多;其次,是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数字。给整堂课定位的目标就是首先一定要处理好这些词语;其次是让孩子通过读,读出数字背后的内容,理解体会运用数字的效果。开课之初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课题质疑,引起阅读期待。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画词语,画出词语后练习读,再交流理解,然后运用积累的四字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这样的设计教给了孩子在会读、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的方法。接下来引导学生扣住开课之初提出的问题,解决“厄运”指什么?是谁遭到了厄运?他的信念是什么?等问题。最后精读第一自然段,采用“关键句突破法”让学生扣住“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及“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来体会其勤奋、艰辛,发散交流,自读自悟,反复的读悟为第二课时理解谈迁的书稿被盗后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以及重新振作,决心从头撰写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更反衬出人物的信念的坚定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读完这一自然的同时,要适时提出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谈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但理解词语和感悟人物的步骤上要更清晰些、沉稳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情”,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以情教书,理在其中。整节课教者入情入境,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处理词语这个环节落实的比较到位,孩子们能成功运用所学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效果很好;学习通过列数字把文章写具体也基本完成了。但是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显得有点凌乱。最不足的是没有写字环节。这是本节课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