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一个宝贵的收获,它能够对我们的思考和反思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作者撰写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一
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xx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这是《摘编》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国际看,走出20xx年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也要靠创新驱动。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是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在20xx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集中讲了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虑,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增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创新的突破口。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习近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他指出: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他特别强调: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摘编》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相关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什么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问题。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同志明确讲: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他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是有优势的,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习近平同志一再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大法宝,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优势。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他特别强调: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关于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同志的论述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比如:他强调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比如:他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他强调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摘编》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要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这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等特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特别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筛选把新兴产业培育起来。
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关于“三个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有的重点抓基础性研究,有的重点抓应用性研究,有的则要重点抓产业化推广。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侧重抓基础,地方要更多抓应用。关于“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科技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和市场分割、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长远的改革方案。
四、落实“三个牢牢把握”要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这是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的要求。《摘编》第六、七、八部分分别收入了这方面的论述。
关于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习近平同志看了很多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对一些新突破新趋势高度重视。比如对于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对于3d打印、先进制造、量子调控,对于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对于机器人革命、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习近平同志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保持密切关注。
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他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对看准的方面超前规划布局,将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关于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要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强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强调,这是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还结合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农业科技化工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型客机研发生产,发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同志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集聚人才,既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同志从人才使用、培养、引进三个方面对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他强调,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学家。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用好人才,重点是科技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用好人才,还要用好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要推动企业家积极投身创新事业,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还要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让他们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为他们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用科技赢得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认真领会,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近日,在校党支部的号召下,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要》一书。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求明确,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纪律建设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自学,我深刻认识到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性。为了更加学深悟透,为了真正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我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富中发展、教书育人”,浅谈个人的一点感悟。
一、加强学校。
规章制度。
建设是学校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预知方圆,则必规矩。”毛泽东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样才能团结、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足以可见,纪律建设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了这个真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更要靠铁的纪律保证。通过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加强纪律建设,要求全体党员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心上,并在实际行动中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全体党员需要明确,党规作为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既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又包括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作为一个学校的发展,特别是我校一个新建的全封闭式完全中学的发展,更是如此。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是学校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是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适应新形势、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要求。作为我校的发展,首先是要“立规矩”。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在充分论证、反复斟酌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全面的学校管理制度,如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会议制度、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等。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师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和保障;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县局、学校的统一指导和充分发扬师生民主相结合;必须遵循科学化原则,保证各项制度都要科学、公平、公正,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必须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做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制度,使其具有活力。其次是“讲规矩”。要求学校严格依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决不允许“灵活”操作、“人情化”
贯彻执行。最后是“守规矩“,要求全体教职工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学校实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上讲,要落实在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照办、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全体党员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绝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意见,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发表违背党的决定、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参与各种非法活动等,全体党员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党章意识、担当意识,并强化程序观念。
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在诸多素质中,个人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它影响到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根基,即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力,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献身教育。其次,教师要立足岗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维护上级。在教学工作中,要自觉服从校委的领导,要讲政治、顾大局,明辨是非,不某个人私利、不计个人得失,做到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立足学校的发展,把学校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听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为实现富平中学“发展学校、成就学生、幸福教师”的理念而女里工作;“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守住廉洁底线,自觉遵守教育法规,切实履行教师职责,树立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坚持情系学生、利谋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和歪风邪气,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当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
二、践行民主集中制是学校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的有力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它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运用,是科学合理的有效制度,执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根据现代管理学观点,学校管理都是按照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和实现决策的路线进行的。因此,决策是否正确、科学,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践行民主集中制就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最有力的保障。首先,要不断提高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性。校委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努力掌握民主集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其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涉及学校发展和师生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应在县局、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师生的要求和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样,在教研组活动中、班级管理中,都应该自觉践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的发展。
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一系列论述,内涵非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以上观点仅是我在短暂的学习中的一些肤浅的感悟,或许不合理,或许较片面,诚恳希望有识之士提出意见并指正。在后期的学习中,我将更认真、更深刻的学习,牢固树立党的纪律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练就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二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减贫事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自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二、坚持党的领导,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立下军令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
三、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也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他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七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不到两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摘编》,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三
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举措,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取得重大成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民心。
习总书记告诫我们,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
反对腐败,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减少腐败存量遏腐败止增量。
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少,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追究和严厉惩处,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应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又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当前要着力查处xx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等行为,坚决遏止腐败蔓延势头。
加强追逃追赃工作,开辟反腐"第二战场",断腐败分子后路。一些腐败分子把外逃作为后路,我们要断其后路,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不管腐败分子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绳之以法,决不能让其躲进"避罪天堂",逍遥法外。
反对腐败,必须尽快完善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不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会死灰复燃,甚至变本加厉。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管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对腐败,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从中找出规律性东西,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的制度不少,可以说基本形成,但不要让它们形同虚设,成为"稻草人",变成"破窗效应".领导干部要牢记法纪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监督、执纪、问责,对违纪人和事敢于"亮剑",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要牢牢抓住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两个"抓手",牵住党委主体责任"牛鼻子",使制度"落地",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遵循。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四
3月20日下午,我们安监部党支部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第六节"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第七节"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按照支部安排,本周学习的组织者由我轮值。在准备过程中,我一方面多次阅读摘编的原文,同时查找国际反腐败的有关情况,希望能给支部的同志们带来更多的启发。通过准备工作和学习中大家积极的讨论,让我深有感受。
一、零容忍的坚决态度,无论是高官还是普通公职人员,无论是军队、政府还是国企人员,上不封顶,不限指标,不限地域,出走海外也不放过,好比天罗地网,扫尽一切腐败分子,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决不允许党内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这样的态度和行动,一定会让社会风气清明起来。公平、公正、清廉的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一定会让市场焕发活力,特别是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带动国民创业与消费共同增长。
二、用巡视的方法加大查处和威慑力度,让腐败难以藏身,一批贪腐官员被现形,让广大党员对党纪更加敬畏。目前南网公司正在接受巡视,我们作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廉洁自律,同时也要学习巡视的方法,在安全检查中加以应用,加强自我约束,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检查经验的积累,认真查处、纠正违规违章。
三、严肃党纪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举,为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领导力和国家长治久安将提供长久的保障。
从xx大召开到今天南方电网公司接受巡视,中央对反腐败斗争所显现的决不容忍的决心,令群众信服,上至中央,下至国有企业,大至上亿的贪腐,小至公车作风不正,凡腐必反,凡错必纠,曾经的官官相护、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浑浊风气渐渐远离,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环境正在到来。即使是目前中国经济遭遇下滑,但人民的信心在增长,社会活力在增强,让人为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
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不仅学习了我党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保持廉洁自律、干净干事有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同时还领悟到反腐工作和安全管理有许多相通之处,如何正确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如何遵章守纪、有错必纠,如何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安全行为带动周围人群等等,值得我们一直学习、探索和实践。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五
脱贫攻坚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我党的使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小康,消除贫困,是我党对人民的承诺。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扶贫工作作了论述,《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分八个专题展示了这些重要论述,作为乡党委书记,我认真的学习这本书,深有感触,这对我们进一步开展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热爱美好生活,所以对美好生活有着向往,现在开展脱贫攻坚,就是要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也是我们党目前的奋斗目标,我国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辛勤劳动,才能决胜脱贫攻坚,带来美好的生活。
中央确定的目标,是到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这就是现在提的“两不愁、三保障”,我们现在脱贫攻坚的出发点也是围绕中央提出的目标来开展的,在翁坪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贫困户已经实现了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也是全覆盖的,群众得到的实惠是看得见的,住房情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现在我们在大力的宣传易地扶贫搬迁,虽然有的群众留恋故土,不愿意搬迁,但在广大干部的努力下,我们积极地动员,促使大部分贫困户搬迁到移民安置点,并妥善解决生活问题。
总书记在书中说到,要在20实现脱贫,就是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时间是不等人的,我党作出的承诺,就一定会兑现,现在距离2020年还有不到两年时间,只有积极行动起来,咬定目标不放松,才能保证2020年实现脱贫。我们要有这样一个认识,2020年是一定要实现脱贫,群众也一定是真正脱贫,不能到了2020年,仍然有未脱贫的情况,这样是不行的,所以,总书记号召,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来,向贫困发起总攻,务必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一蹴而就是不切实际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苦干实干,风雨过后才能见到彩虹,同样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也不是喊几句口号,搞点建设,开几个会,就能打赢的,要想实现“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也就是“两不愁、三保障”,同时,还要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总书记说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容易,主要是因为我国有七千多万的贫困人口,按照每年减贫一千多万人,这个任务是相当艰巨的,而且,可以看到,最先脱贫的,是条件相对较好的,到后面我们的脱贫任务都是面对脱贫条件相当较差的,脱贫难度也更大。同时,农村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要把这部分考虑进去,要解决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也是一个问题。
考虑到这些,我们开展脱贫工作,就要根据问题制定可行的方案,一口一口吃掉这些问题。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我们要习惯打硬仗,不会一直安稳的过下去,要敢于啃硬骨头,要敢于迎难而上,尤其是我乡的深度贫困村,这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乡的永望村,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都相对较差,贫困发生率也比较高,但我们不能避开这个困难,要在永望村下更多的功夫,派驻更多精兵强将,政策上更加倾斜,资金上更多的投入,才能打赢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党的十九大提出三大攻坚战,其中脱贫攻坚就是其一,面对脱贫攻坚这场攻坚战,我们应当认识到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不打赢脱贫脱贫攻坚战,实现不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不可能的,这场战斗就是一场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战斗,哪怕付出再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是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我们应该看到,没有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部分小康社会,只要还不是全面小康,就不是如期实现目标,这是个我党脱贫攻坚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上,我们不能退步,也不能打折扣,这就是我党对全国人民庄重的承诺。
我们要相信,国家富强了,是不会忘记人民的,尤其是贫困线下的群众,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到,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事业就是最大的事业,改善了民生,群众生活才得到改善,尤其是对贫困地区,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在贫困山区,自然条件差,区位优势不足,农民生产出来的作物,不能便利的外销,只能自产自销,没有收入,所以,就要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搞好道路建设,打通这最后一公里,解决交通困难,让贫困地区逐渐富起来。
作为基层党委,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地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抓出成效。党的领导,对脱贫攻坚至关重要,要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对于脱贫攻坚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把握好方向,带领大家搞好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其中,我们要注意到,在最基层,支部的作用是很大的,支部承担着脱贫攻坚最重的任务,带动群众致富脱贫,把农村发展起来,让农民致富起来,就要把支部的作用发挥起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支部的作用发挥,还要有一个能力强的支部书记,在翁坪乡,面临着支部书记能力不够强的问题,我们要直面这个问题,积极的同县级以上资源协调沟通,加强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增强能力,使他们能够逐步适应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
作为领导干部,要自觉履行好领导责任。在脱贫攻坚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无论多么困难,都可以解决。领导干部要承担起责任,面对困难认真分析,认真决策,自觉履行好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领导干部的肩上的担子只能是沉甸甸的,就说明责任是多么大,要付出一百二十的汗水,才能有所成功。
总书记说到,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脱贫攻坚战场中,无论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措施、再多的资金、再多的项目,如果没有人的参与,没有高效的落实,也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要靠我们的千万干部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中去,发挥广大干部的作用,落实好政策、措施,把资金用到实处,项目落实到村到户。同时,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在新时代,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只有加大培训,让干部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脱贫攻坚各种困难。
脱贫攻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群众参与,如果只有广大干部在投身脱贫攻坚,群众参与少,那效果就会大大打折,所以,要充分动员群众参与脱贫攻坚中去,把这个基础打好,才能落实脱贫攻坚政策。要认识到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
人民群众认可的,才会参与,所以,要制定符合人民群众的脱贫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自然有广大群众的参与,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脱贫攻坚效果自然明显。贫困群众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这是客观存在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采取各种方法,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光中国有贫困人口,全世界仍然有很多的贫困人口,我国脱贫攻坚对世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世界贫困工作中,解决中国的贫困的问题,对世界早日消除贫困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脱贫之路,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可以参考,中国脱贫能够成功,将大大推动世界的进步。
最后,借用总书记的一句话,来总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全体干部,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这场历史见证的攻坚战中,为如期实现脱贫奉献一份力量。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六
什么是幸福?农民说,幸福是丰收;学者说,幸福是学术研究有新突破;教师说,幸福是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领导说,幸福是团队上下一心,工作有成效。人民幸福是根本!同时,xx大报告也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为政者要以群众之需为重。“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俯下身子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首诗也阐述了为官之理,不论身处何地,身兼何职,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老百姓。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
扶贫济困,是我们的责任。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国家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贫困问题,要么帮助他们掌握专业技术,要么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就业机会,要么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脱贫。各级政府在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加强部门间的有效配合,尤其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加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建设。
扶贫济困,我们义不容辞。共建和谐,我们责无旁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新目标。党员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心系群众,为民造福。 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在扶贫济困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洒阳光。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七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xx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成为当下主旋律,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通过阅读,我激情澎湃,分享两点感悟。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不能少。作风建设将有力约束党员干部的不尽心、不尽责、不作为,特别针对纸上脱贫等形式主义和贪污腐败,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同时,对积极投身一线脱贫工作的党员干部采取激励政策,让工作有干劲、有盼头、有甜头,让脱贫工作更加充满正能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需求不能忘。脱贫的主体是困难群众,只有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更有效地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积极走访摸清底数,利用各类资源,有针对性的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们应以党的“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脱贫政策,鼓足干劲加油干,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顺新社区穆天鹏)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xx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成为当下主旋律,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通过阅读,我激情澎湃,分享两点感悟。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不能少。作风建设将有力约束党员干部的不尽心、不尽责、不作为,特别针对纸上脱贫等形式主义和贪污腐败,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同时,对积极投身一线脱贫工作的党员干部采取激励政策,让工作有干劲、有盼头、有甜头,让脱贫工作更加充满正能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需求不能忘。脱贫的主体是困难群众,只有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更有效地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积极走访摸清底数,利用各类资源,有针对性的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们应以党的“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脱贫政策,鼓足干劲加油干,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八
近日,我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理论、理清了工作思路。在以后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我要团结和带领“四支队伍”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乡镇干部,我要牢固树立扶贫攻坚思想意识,把扶贫攻坚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主战场。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这场伟大的事业中,充分发扬“三苦三真”精神,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出实招、办实事、出实效。
二是坚持扶真贫、真扶贫。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全镇贫困底数,指导镇脱贫办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增强扶贫攻坚的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通过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摸排摸清底数,了解各村各户贫困群众的具体情形,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搬迁扶贫”等“八个一批”脱贫致富的方法渠道,增加扶贫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
三是要坚持扶贫扶志同步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打赢扶贫攻坚战,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教会群众致富本领是关键。结合广佛镇实际,我要重点开展新民风建设、抓好技能培训,引导教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苦干实干,通过自主发展产业、外出务工等方式获得经济收入,而不是简单的等政策、要实惠。
四是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村情实际,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抓好农村居住条件、饮水安全、环境整治、农田水利、农村电网改造等关系到突出民生问题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寻求符合各村各户实际需求的致富项目,充分利用村内茶饮、畜牧、烤烟等主导产业和桃花溪旅游特色资源,培育壮大特色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一定会安心扎根农村,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和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取得群众的信赖,打赢这场艰巨和神圣的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的发行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又一次曙光。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已经到了决胜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迫在眉睫,《摘编》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扶贫工作的242段论述就是其精华浓缩。对《摘编》进行深入学习,是每一位扶贫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过程。
一、涵养为民情怀。
“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摘编》第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的热爱,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牵挂,这是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让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学习《摘编》,就是要学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立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振兴紧密联系起来,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二、领悟精准方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越走越宽广,亿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摘编》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精准”二字,精准在我看来就是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真正意义上做到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这反应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精准扶贫方略不仅指导着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吸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学习《摘编》,让我认识到了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必然性和有效性,领会其中的精神,让我提高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这是《摘编》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国际看,走出2008年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也要靠创新驱动。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是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在2014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集中讲了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虑,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增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创新的突破口。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习近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他指出: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他特别强调: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摘编》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相关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什么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问题。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同志明确讲: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他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是有优势的,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习近平同志一再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大法宝,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优势。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他特别强调: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关于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同志的论述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比如:他强调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比如:他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他强调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摘编》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要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这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等特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特别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筛选把新兴产业培育起来。
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关于“三个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有的重点抓基础性研究,有的重点抓应用性研究,有的则要重点抓产业化推广。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侧重抓基础,地方要更多抓应用。关于“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科技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
方案。
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和市场分割、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长远的改革。
方案。
四、落实“三个牢牢把握”要求,加快推进科技。
创新。
推进科技。
创新。
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这是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的要求。《摘编》第六、七、八部分分别收入了这方面的论述。
关于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习近平同志看了很多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对一些新突破新趋势高度重视。比如对于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对于3d打印、先进制造、量子调控,对于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对于机器人革命、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习近平同志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保持密切关注。
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他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对看准的方面超前规划布局,将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关于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要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强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强调,这是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还结合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对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农业科技化工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型客机研发生产,发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同志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集聚人才,既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同志从人才使用、培养、引进三个方面对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他强调,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学家。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用好人才,重点是科技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用好人才,还要用好企业家。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要推动企业家积极投身创新事业,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还要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让他们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为他们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用科技赢得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
精神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认真领会,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近日,在校党支部的号召下,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要》一书。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求明确,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纪律建设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自学,我深刻认识到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性。为了更加学深悟透,为了真正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我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富中发展、教书育人”,浅谈个人的一点感悟。
一、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是学校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预知方圆,则必规矩。”毛泽东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样才能团结、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足以可见,纪律建设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了这个真理,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更要靠铁的纪律保证。通过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加强纪律建设,要求全体党员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心上,并在实际行动中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全体党员需要明确,党规作为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既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又包括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作为一个学校的发展,特别是我校一个新建的全封闭式完全中学的发展,更是如此。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是学校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是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适应新形势、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要求。作为我校的发展,首先是要“立规矩”。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在充分论证、反复斟酌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全面的学校管理制度,如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会议制度、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等。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师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和保障;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县局、学校的统一指导和充分发扬师生民主相结合;必须遵循科学化原则,保证各项制度都要科学、公平、公正,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必须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做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制度,使其具有活力。其次是“讲规矩”。要求学校严格依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决不允许“灵活”操作、“人情化”
贯彻执行。最后是“守规矩“,要求全体教职工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学校实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上讲,要落实在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照办、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全体党员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绝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意见,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发表违背党的决定、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参与各种非法活动等,全体党员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党章意识、担当意识,并强化程序观念。
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在诸多素质中,个人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它影响到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根基,即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力,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献身教育。其次,教师要立足岗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维护上级。在教学工作中,要自觉服从校委的领导,要讲政治、顾大局,明辨是非,不某个人私利、不计个人得失,做到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立足学校的发展,把学校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听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为实现富平中学“发展学校、成就学生、幸福教师”的理念而女里工作;“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守住廉洁底线,自觉遵守教育法规,切实履行教师职责,树立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坚持情系学生、利谋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和歪风邪气,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当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
二、践行民主集中制是学校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的有力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它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运用,是科学合理的有效制度,执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根据现代管理学观点,学校管理都是按照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和实现决策的路线进行的。因此,决策是否正确、科学,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践行民主集中制就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最有力的保障。首先,要不断提高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性。校委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努力掌握民主集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其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涉及学校发展和师生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应在县局、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师生的要求和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样,在教研组活动中、班级管理中,都应该自觉践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的发展。
习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一系列论述,内涵非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以上观点仅是我在短暂的学习中的一些肤浅的感悟,或许不合理,或许较片面,诚恳希望有识之士提出意见并指正。在后期的学习中,我将更认真、更深刻的学习,牢固树立党的纪律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锤炼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练就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做一名。
合格党员。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十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你们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生活在乡亲们中间,生产在乡亲们中间,整天同乡亲们打交道,党xx府的好政策能不能落实到实处,你们的工作很关键。要把党xx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让乡亲们了解党xx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一起来落实好政策。你们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在中央的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我们也就放心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曾经讲过。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人员,生活在乡亲们中间,是最了解乡亲们需求的人。大部分的贫困家庭都是家里有人生了大病,负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才造成生活困难,家庭贫困的。而且多数贫困家庭都是在家务农,没有收入性质的工作,一旦家里有人生病,就会导致生活更加拮据。所以乡亲们才需要基层党组织干部给他们讲解政策性的帮助,支持乡亲们发展农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享受党xx府的政策好处。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人员,要抓好党建促扶贫,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也是维护农村生活稳定坚强领导的核心。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需要党xx府的好政策,也需要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不懈努力。所以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十一
今年,正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的及时发行,补充了我们全县人民精神之“钙”,提升了我们如期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我县扶贫事业正如火如荼推进,广大扶贫干部在基层一线大展身手,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为扶贫事业挥洒着汗水。虽然在帮扶过程中可能会受委屈,如不能很好地照顾家庭,不能尽好为人父母或子女的家庭职责,也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或困难,但是在决胜脱贫摘帽的大局面前,大家始终坚定政治立场,为扶贫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能量。所以,在学习品读完《摘编》之后,结合生活及工作实际,我有了以下三点深刻体会:。
一、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习总书记说过,要把脱贫的职责扛肩上,脱贫的任务抓手中。作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参与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要赶走一切“拦路虎”,始终牢记住自己的使命,坚定信心,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第一书记胡学发的先进事迹曾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他是我们每一位扶贫干部都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要有他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在担当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我县将每周六确定为扶贫工作日,全县扶贫干部都会对结对帮扶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找出实际困难,解决燃眉之急。在走访帮扶过程中,同志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想把帮扶工作给做好,但我们年轻干部由于帮扶经验不是很充足,想好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从而走访日达到的预期效果不够明显。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要始终做到“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静下心来,聚精会神的专注于工作,工作才会见真效。
三、不忘初心,沉下身子。前阵子在《乐安发布》上看到了一篇快讯,大致内容是招携镇东炉村“连心”小分队队员刘平平在县人民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所帮扶贫困户徐毛生,被医生护士认为是徐毛生的孙子。我认为他的事迹,正是我们千千万万帮扶干部的缩影,既然做了扶贫工作,就应该沉下自己的身子,扎根于基层,扎根于群众。能做到这一点,也正是因为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贫困百姓能顺利脱贫为己任。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十二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某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成为当下主旋律,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通过阅读,我激情澎湃,分享两点感悟。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需求不能忘。脱贫的主体是困难群众,只有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更有效地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积极走访摸清底数,利用各类资源,有针对性的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们应以党的“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脱贫政策,鼓足干劲加油干,力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顺新社区穆天鹏)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某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成为当下主旋律,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通过阅读,我激情澎湃,分享两点感悟。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们应以党的“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脱贫政策,鼓足干劲加油干,力争在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十三
“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是最吃劲、最容易滑坡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跑偏的时候。”“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总***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让我感想颇多。
学习《***总***关于脱贫攻坚的论述摘编》之后,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涌上心头。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剩不足两年了,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候,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最硬的骨头”总是留在最后来啃,我们不仅要下大力气、更要找准策略,把握“稳”的内涵,强化“进”的举措,稳中求进,讲方式方法因地制宜的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走上富强美好的康庄大道。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工作决不是轻轻松松,脱贫工作越是走到最后攻坚阶段越是重要,越是难做,越是感到肩上使命的沉重。我在做扶贫脱贫工作时就深刻感受到群众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愿望,但总有无数条绳子在捆绑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群众有强烈的脱贫愿望,有恒心有毅力有脱贫志气,但过窄的生产产品销售渠道让农产品往往找不到销售渠道。比如养蜂,产出蜂蜜,目前大部分贫困户的蜂蜜由帮扶联系人帮助售卖,提高贫困户收入,但是当脱贫户的两年跟踪期限到期之后呢?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贫困户的收入必受影响,生活质量也将下降。
***总***身怀苍生,时刻惦记着群众百姓,希望他们不愁吃穿,希望他们有良好的教育有住房保障。“但愿苍生俱温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更要为脱贫事业献计献策,保驾护航,让腐败分子不敢动扶贫资金的“蛋糕”。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十四
阳春三月,春光融融,***总***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如这三月的春光,暖风拂面,温暖着中华大地千千万万贫困户的心。当前正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始终心系贫困地区、牵挂贫困群众,始终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家一户一人,号召全国人民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不抛弃不放弃,携手共进如期摆脱贫困。以下是个人的一点: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总***说:治贫先治愚,要紧紧围绕教育脱贫的根本之策,坚持发展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用知识的力量改变落后的思想,提高文化素质,为青壮年就业培训打下坚实基础,为脱贫注入文化的力量。当前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严格落实上级关于贫困地区的教育政策、经费落实情况,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不让贫困子女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确保教育资源公正公开。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权利,确保未来一代是富于思想文化、身怀科学技术的一代,才能在奔向贫困致富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二、精准扶贫,改善基础设施。当前我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仍有部分偏远山区的村屯之间存在道路不通、通信不畅等问题。近几次下乡到山区农村发现,道路不通、通信不畅严重加剧了贫困的程度,偏远山区的群众当前迫切希望道路通村、信号全覆盖,让本地特色产业产品运出去,让外面的新兴科技进得来,双向融合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同时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畅通的通信技术也更能留得住有志创业的回乡青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土生土生的原著居民,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更为熟悉了解,如何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们更应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着力**贫困。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不是一招一式就能解决,要创新脱贫新思路新方法,立足当地人文旅游、特色产业、特定环境资源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让群众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可兼顾家庭照看老人儿童,既稳定了家庭又保证了收入,有效调动就业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政策兜底,精准脱贫。要保证人人脱贫,还需关注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的贫困,这些群体的脱贫需要政策来保障,当前着力构建的低保、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体系,保证了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脱贫路上人人有保障。
又是一年春正浓,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注重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有信心有实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十五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伟业,必须坚决完成。
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深刻分析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脱贫攻坚是***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花的精力最多。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调研,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2015年以来,***总书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每次都围绕一个主题,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研究之策、作出工作部署,为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不能出现一个人掉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清醒看到,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尤其还要防止工作松劲懈怠、精力转移。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各省区市都层层签了军令状,承诺了就要兑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现在,到了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候了!到了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句号的时候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十六
“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与精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总书记得这句讲话,明确了我们应该把精准扶贫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而精准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扶持对象精准。通过大走访大排查,切实弄清楚辖区内实际贫困对象,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把该入库的入库,把该退出的退出,确保辖区范围内贫困对象精准。对于已确定的扶持对象,要把家底摸清,详细了解扶持对象的生活、工作、教育、医疗情况,明确致贫原因。
第二、措施到户精准。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因学致贫。则要确保该户学生能够按政策享受到教育补助补贴、助学贷款等,避免贫困学生因贫辍学,避免贫困家庭因教育加剧贫困状况;因残致贫,则要考虑将贫困对象纳入低保保障体系,同时,给贫困提供适当例如电商等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创收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到今天,针对贫困对象的医疗、教育、住房等优惠、保障政策体系愈加完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我们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干部在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的条件下,要用活用好各项政策,力求这些政策能够让贫困户应享尽享,同时发挥出政策的最大效益,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除开上述精准,我们还应该注意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里不过多赘述。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膝工作”。在接下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驻村工作队将严格按照习总书记讲话推进工作。结合贫困户、帮扶干部实际情况,匹配好帮扶干部与贫困对象,更好发挥出帮扶干部自身优势,针对贫困情况,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和措施,更好地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将用好扶持生产就业、教育扶贫、低保兜底等各项政策,保证已脱贫对象稳定脱贫,未脱贫对象逐步脱贫。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十七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你们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生活在乡亲们中间,生产在乡亲们中间,整天同乡亲们打交道,党**府的好政策能不能落实到实处,你们的工作很关键。要把党**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让乡亲们了解党**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一起来落实好政策。你们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在中央的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我们也就放心了”,***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曾经讲过。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人员,生活在乡亲们中间,是最了解乡亲们需求的人。大部分的贫困家庭都是家里有人生了大病,负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才造成生活困难,家庭贫困的。而且多数贫困家庭都是在家务农,没有收入性质的工作,一旦家里有人生病,就会导致生活更加拮据。所以乡亲们才需要基层党组织干部给他们讲解政策性的帮助,支持乡亲们发展农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享受党**府的政策好处。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人员,要抓好党建促扶贫,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也是维护农村生活稳定坚强领导的核心。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需要党**府的好政策,也需要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不懈努力。所以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十八
什么是幸福?农民说,幸福是丰收;学者说,幸福是学术研究有新突破;教师说,幸福是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领导说,幸福是团队上下一心,工作有成效。人民幸福是根本!同时,xx大报告也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为政者要以群众之需为重。“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俯下身子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首诗也阐述了为官之理,不论身处何地,身兼何职,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老百姓。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
扶贫济困,是我们的责任。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国家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贫困问题,要么帮助他们掌握专业技术,要么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就业机会,要么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脱贫。各级政府在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加强部门间的有效配合,尤其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加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建设。
扶贫济困,我们义不容辞。共建和谐,我们责无旁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新目标。党员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心系群众,为民造福。 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在扶贫济困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洒阳光。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十九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全书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对《摘编》的学习,我感悟颇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担当,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树立鲜明导向,层层压实责任,统筹整合资源,夯实基层基础,举全区之力坚决打赢“十三五”时期农村全面脱贫攻坚战。
二、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涵养为民情怀。《摘编》第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的热爱,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牵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青年习近平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与当地农民群众一起辛勤劳作,从那时起他便立志要让人们的生活好起来,多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富裕起来,让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学习《摘编》,就是要学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立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振兴紧密联系起来,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精准”二字,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将精准扶贫比作“‘绣花’功夫”,“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必须“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反应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精准扶贫方略不仅指导着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吸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我学习《摘编》,就是要认识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必然性和有效性,领会精神,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把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自信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面。
四、要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必须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通过深入学习《摘编》后,我作为一名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涵养为民情怀,领悟精准方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编学习心得。
实用学习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20篇)篇二十
什么是幸福?农民说,幸福是丰收;学者说,幸福是学术研究有新突破;教师说,幸福是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领导说,幸福是团队上下一心,工作有成效。人民幸福是根本!同时,**大报告也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为政者要以群众之需为重。“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俯下身子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首诗也阐述了为官之理,不论身处何地,身兼何职,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老百姓。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
扶贫济困,是我们的责任。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国家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贫困问题,要么帮助他们掌握专业技术,要么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就业机会,要么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脱贫。各级政府在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加强部门间的有效配合,尤其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加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建设。
扶贫济困,我们义不容辞。共建和谐,我们责无旁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新目标。党员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在扶贫济困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洒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