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特定经历或事件中的感悟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激发你们的创作灵感,让你们能够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一
作为一位小学老师,对于小学新课标的出台,我感到非常欣喜。这次新课标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而且在教育方法和态度上也有了新的思考和改变。其中,我深受启发最多的,是新课标中提倡的“义务、互助、友爱、关心”的“四有”班级道德教育理念。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究、体会和总结,我认为,这一理念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第二段:义务。
在新课标中,“义务”意味着,每个学生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认真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在班级生活中,我们鼓励学生自觉地做好卫生、保持整洁、积极参加活动等。同时,老师也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关于“义务”的教育宣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第三段:互助。
“互助”更加强调班级关系中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在新课标中,我们意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懂得分享。比如,在课堂上,授课老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共同探寻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段:友爱。
“友爱”是班级之间关系的重要一环。在新课标中,我们意识到,班级之间应该展现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风貌。作为老师,我主张,班级之间应该互相拜访,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比如,可以通过互访的方式举办友谊活动、团队拓展,增强班级之间的友爱和感情,让学生学会热爱班级、关心班级,建立起集体荣誉感。
第五段:关心。
“关心”是班级关系中的深层次需求,也是“义务”、“互助”、“友爱”之上的升华。在新课标中,我们强调,在班级生活中,老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关心集体,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老师、同学进行关心,建立起真正的班级关系。
结语:通过对小学新课标道法的实践、体验和反思,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育理念。它不仅能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生命,促进他们身体、智力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班级道德教育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通过学习和实践,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二
通过学习张永分老师的小学品生品社新课标,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其课程标准,认识到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回归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论是标准或教材强调的都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
新的教材,新的理念使得教师要积极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认为教师要创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学习的乐趣。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摒弃那种“教教科书”的课程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三
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xx年版)及16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我第一时间对新的课程方案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通读。新的课程方案优化了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完善了培养目标、细化了实施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结合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正确解读教材释放的信息,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学内容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治精神,把“德”与“法”养成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从而助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国家战略。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作为思政课教师,对于教材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对于课程目标的建立需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
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名师工作室,首先要以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组织教师进行深入地学习,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其次加大教研力度,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结合新课标要求重点开展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最后作为学科带头人,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助力。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四
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
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案例选择要关注以下几点:一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二要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三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能够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四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引起共鸣。
新课标就像一艘大船,而我们教师需要驾一叶扁舟跟随着它的航向,我们听了这么多新理念,还需要对新课标真学、真懂、真信、真行,坚持思政课践行“八个相统一”,为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五
20xx年4月26日下午,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组织观看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与作业优化设计的培训,首先王老师先给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然后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这次的培训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解读与理解和新课标下的优化作业与设计。王老师对于课程标准中的四基、四能和三会进行的详细解读,并为我们推荐了几款数学适用的软件,对于我们的授课非常有帮助。课程标准的解读分为四个学段,对于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解解读。
新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解读中7-9年级学段的解读中指出,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中,在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对课程标准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大单元作业的方法。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六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新课标实施也已近十年。在学习应用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深认识到新课标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生活价值观的重要性,同时也领悟到了道法的真谛和实际应用。本文将就小学新课标中“道法”一部分进行探讨和心得体会。
一、弘扬中华传统“道法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法”是一种人们推崇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文化沉淀的魅力和智慧。小学新课标中,道法文化被融入在语文、道德与法治、品德、历史等方面,努力让学生感悟道法文化的影响力,了解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构建有着深远的贡献。
二、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
小学新课标中,道在道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道就是方向、目标和方法。新课标要求学生从道德思想出发,对教育中蕴含的道德进行深刻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使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
三、引导学生履行法律义务。
小学作为启蒙教育的阶段,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树立起尊重法律和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课标中,强调学生认真对待法律和法律义务,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自我约束力和自主权的公民,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树立健康的社会风气。
四、发挥道法在历史中的作用。
新课标中的历史部分中,也将道法作为主题内容紧密相联,永不过时。历史的变迁,教育中道和法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是给学生例如诚信、正义、自由等永恒的价值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需要幸福、和谐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发展,这些道法思想和道德观念会永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作用。
五、让“道法”教育融入生活。
小学新课标中弘扬的中华传统“道法文化”,最终要落到生活实践中。学校要将“道法”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相结合,营造浓厚的校容和校风,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把一切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外现于行。学生还要有意识地把“道法”教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去,形成习惯并将其发扬光大。
总之,在小学新课标中,“道法”是重要素材之一,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久远的哲学思想和熔炉,也是现代社会中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新课标通过融合教育,让学生了解“道法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意义,进而使其具有择善而行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七
假期的时候,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xx版)》的主要内容,感觉收获很大。
20xx版课标整合了20xx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发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每次深入的学习相信都有收获和提高,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使自己永远对教学充满激情。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八
小学新课标道法课程强调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融会贯通中华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道德法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道法与学,学法与行”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段二:道法与学。
“不仅重视知识的灌输,更注重品德教育和才艺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需要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三观。在新课标道法课程中,有很多启发性的案例和教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激发他们积极学习、探究的热情。我学习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道德经典,深入探究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学习了如何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在学习中,我深知只有用心学习,才能领会其真正的内涵和精神,掌握自我修养和人际交往的技巧。
段三:学法与行。
学法与行是实践学习的重要一环。道法并行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思路,擦亮思辨的眼睛,“用智慧的力量引导自己正义的行为”。在实践学习中,我意识到要合理运用已经学到的道法知识去权衡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需要积极参加生活实践,如模拟调解、辩论、法庭模拟、讲解协商等。通过生动的实践学习,加深了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不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自我担当能力和社交技巧。
段四:加强素质。
小学新课标道法课程提倡素质教育和才艺培养,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还发展了其潜在优势和个性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发掘自我深层次的能力和素质,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我在学习中,通过多种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激发了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尤其是在文艺方面,通过参与朗诵、古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课外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了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段五:结语。
小学新课标道法课程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涉及知识从道德、科技、法律、总体素质等方面入手。在学习中,我们更要掌握好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发掘自我潜能和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总之,学好道法,心怀对人类、社会的高度责任和感悟,是培养未来领袖和新一代时代建设者的重要课程。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九
提到“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我们并不陌生,近几年“核心素养”一直是各类教研培训的热门话题。在此之前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六个方面以及10个关键词。“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我头脑中还是很空泛的。今天听了史宁中教授的解读,我才明白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这就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比如《乘法分配律》用一节计算课的集训就能提升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应用。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老师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展开。这次新课标的修订就是要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
其次就是实现学科融合的理念与潮流,数学绝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为各门学科尤其是理工科方向的学科奠基。有些孩子排斥数学学科主要是因为传统数学课主要局限在教室里,虽然教材中也有综合实践课,但真正落实的或者说有效落实的并不是很多。如何以新课标为依据设计出既凸显数学本质又能学科融合的主题式学习课程将成为老师们思考的重点方向。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
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本学期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课标,针对课标附件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结合日常的教学,我做了如下思考:首先,可以分类推荐。课标给的是按文体分类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我认为可以根据阅读习惯和常见的内容分为:杂志、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历史传记类。其次是由课本向外延伸拓展。可以由课文自然延伸。如七上由《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延伸到《世说新语》的整本书阅读。重视自读课文后的推荐。
如八下《大雁归来》一文课后便推荐了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还可以根据作家作品推荐。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这本书是短篇科普文集,非常适合补充阅读。以上的推荐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专业领域兴趣的培养,和集中了解,同时也适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最后,课外读物一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
老师在推荐读物时,可以遵循从现代文到古文、由短到长、小说散文先行等原则。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平日里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的作品,在较长的假期里推荐学生读一些历史小说及人物传记,不但可以和历史学科进行互补,故事性强的小说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一
7月21日、22日,认真参与了胶州市教体局教研室统一组织的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受益匪浅。特别是认真聆听了韩震教授所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xx)的理念与追求》的报告,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体现新时代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加强一体化设计,注重整合和统筹);明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国家“立德树人”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明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应该说,《道德与法治》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关键环节。结合此次学习收获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下一步,我校将全面践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将我校“合作育人”理念根植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校“合作育人”的有机融合。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二
近日,我认真阅读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xx版)》,新课标的观念深入人心。
义务教育新课程是依据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新人为培养目标,建立从培养目标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目标的层级化的“树人”目标体系。新课标凝练了每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统领,构建了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三位一体。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师生共同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该在一节节活生生的课堂中努力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三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xx年版)》,同时观看了相关专业教授的视频解读,感悟挺多,收益不少。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呈现了下列亮点值得关注:。
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要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谈一谈我的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xx版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学习,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提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业务修养。
3.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四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对生命意识的培育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可以这样做:
创设两难情境,向学生表达一种真实的道德生活图景及引起学生对生活中两难情景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发展教师深入社会实际收集案例和调查研究的能力。
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对德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不断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标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和具体的方法指导,值得细细去读。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通过学习使自己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今后的教学目标有了整体的认知和把握,为下一步进行科学有效教学活动、切实做好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五
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xx年版)》,让我对义教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思政课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贯彻五大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改变育人方式,进行跨学科和大单元设计尝试;改变评价方式,优化终结性评价,探索增值新评价,突破纸笔考试评价,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基于五个方面核心素养选择和建构主题,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在明线上突出了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除了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六大课程主题,更是强化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入国家安全、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让我们在下一步教育教学中活动中有了方向引领。
同时,作为思政课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多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六
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教材如何取舍,这一直是困扰一线品德教师的难题。毛惠娣老师就本校青年教师宋梦佳老师的优质课磨课经历,讲述了本校教研团队对《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课中教材的理解和取舍,并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可谓思考有深度,论述有力度,见解有高度。
毛老师深度解读了新课标,结合当前课改方向,指出“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一种学习的文本,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创造。”“教师也是教材的'编写者,教师即课程。”教师“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毛老师概括指出,教学内容选择需要遵循两个原则:“贴近学生生活”和“关注学生经验”。
随后,毛老师再次以宋老师《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课例,结合课堂上教材的选择和取舍,从三方面讲述了教材取舍的方法:
(一)由点及面读教材,由面及点用教材。
(二)设身处地看教材,推己及人用教材。
(三)以事论理挖教材,合情合理用教材。每一个方法的论述,毛老师既阐述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又结合了课堂中的成功案例,真是有理有据,有血有肉。
毛老师用一堂课告诉我们:作为一线品德教师,务必要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背后的深意,更要智慧地选择和加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最热道法新课标小学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七
通过学习党老师分享的道法课程新旧变化和对比,我深刻感受新版的课程标准重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的变化。课程的内容、评价、实施等各个部分都是围绕核心素养的内容去进行了重构,强调大任务的完成、大概念的理解,更鲜明地表达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性质。
通过对道法新课标的学习,感触最深的是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和生活。比如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让学生从了解的家务活,再到家务擂台大比拼,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学生明白做家务不仅是关乎自身成长,也与家庭和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课标要求我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挖掘学生资源、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合理扩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涵盖了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内容,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差异大。新课标从整体构建把握,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格外关注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与学生个人素养联系紧密的学科,一年级时注意了解收集学生幼儿时期的已知能力和素养水平,从而在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尽快适应、逐步转变。同时,高年级的内容又要与初中知识相关联,从个人行为习惯、道德认知顺利过渡到社会道德与法治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准确把握这两个衔接点,便能很好地做到教育的连贯性和一体化。
就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思政课就是综合性的'活动型课程,更易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我们知道所有的学科其实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是有关联的,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跨学科整合、贯通,同时也要体现主要学科本身的课程目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近现代史,这个过程不仅以语文、地理的知识为依托,更以初中学段的政治、历史紧密相连,所以要求老师们在践行“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绝不能流于形式主义,而是应该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科的老师们互相学习、交流,将其他学科合适的内容与本学科教学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让跨学科教学真正促进教学的发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更科学的方向和更具体的方法指导,值得细细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