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对学习成果的总结和输出,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中的思想。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一
我真的无法想象这是《疯狂的外星人》的原著,天呐。我想说,相差太远了。我不知道我有没有真正看懂这本书,可能看懂了,可能没有。我佩服李老师,他不是最厉害的教师,不是学历最高的教师,但是,他是一个最好的教师。我相信世界上有许多和他一样的人,或许就在我们身边,也或许就是他教的那些孩子们长大后。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短篇,是我看过最短的一本,没有太多奢侈华丽的语句,可是平淡纯朴的描述却让我流下眼泪。没有别的,太伟大,真的。真的值得看,相比之下,电影虽好看,但是毫无意义,而这本书,虽然不长,但是字字诛心。我不曾想,一个老师居然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做如此之多,在这个有些冷血的世界中居然还有那么一个太阳。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换来了孩子们的'温暖,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二
开学初,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为老师们精心挑选了一些教育方面的好书。在众多书籍中,作为教师职场新手的我,瞬间被《非常教师》这本书吸引,拿到书后,就迫不及待地研读了起来。
《非常教师》这本书为褚清源、黄浩、崔斌斌共同所著。书中共记录了遂州外国语小学21位教师的点滴成长及他们日常教学生涯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揣摩又耐人寻味。“做最真诚的教育,做最懂孩子的教育”是遂州外国语小学校长李启书提出来的理念,外国语小学的每一位教师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个理念。
记得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副班主任,班里出现了一个格外调皮的孩子“小超”。别看还是一年级的孩子,他的胆子可一点都不小,才开学一周,已经是老师眼中出了名的“小跳蚤”。别说上课认真听讲,就连让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起初面对这个“问题”孩子我也头疼,也及时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可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找到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向她们描述孩子的表现,她们也给我出了不少“金点子”。
和往常一样,某次,“小超”又因为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被叫到办公室。这次我没有采取所谓的“整改”手段,反而和孩子套近乎聊天,走进孩子的内心。同时,我还及时寻求家长的帮助,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从点滴小事入手,在学习和生活上耐心地引导孩子。时隔半年,“小超”不仅学习跟上了班级的队伍,还成为了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
这种故事似乎在我身边每一位老师的身上都司空见惯。正是因为我们的以心育心,毕业的芊芊学子还挂念着自己的母校,总想回来看望这些和自己交过心的知己老师。身为老师,当孩子们毕业后还挂念着自己,应该也是一种享受吧。
我也会牢记“做最真诚的教育,做最懂孩子的教育”,把“爱孩子”作为每一步工作的出发点,就像罗老师所说的“不仅要理解孩子、迎合孩子、悦纳孩子,更要引领孩子、发展孩子、成就孩子。”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三
最近,我读了《奥运中国》这本书,。书中的知识令我大开眼界;书中的运动员让我敬佩不已。
当我读到《中国运动员》这篇文章时,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运动员栾菊杰的精神使我非常的感动:她在比赛中表现得十分顽强,当她的左臂被对手刺伤以后,仍然坚持到比赛结束。“中国飞人”刘翔一直勇往直前,成绩不断提高,屡次打破世界记录,在2004年登上了奥运冠军的宝座。然而他没有止步不前,继续刻苦训练,2006年再次打破了杰克逊保持了13年的110米跨栏世界记录,他创造了辉煌,获得了荣誉。“乒乓魔女”邓亚萍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一个运动员的勇敢、坚强和自信。
如今,当我看了《奥运中国》这本书中运动员的`英勇事迹后,我也有所醒悟,有所启发。我要向那些奥运健儿们学习,学习他们不坚韧不拔、奋力拼搏的精神。在学习上、纪律上,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取,奋发向上,将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四
《萧红散文》是萧红的一部著名的散文集,此书收录了《同命运的小鱼》、《雪天》与《失眠之夜》等60多篇散文佳作,林非先生曾评价说:“萧红的小说写得有散文的.韵味,散文就更有散文的风格。”我最喜欢的是《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若要了解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你的不二选择。萧红告诉我们鲁迅十分珍惜时间,“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鲁迅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3小时,他夜以继日地进行文学创作,一生为我们奉献了《呐喊》、《野草》和《朝花夕拾》等100多部闻名中外的作品。
有人夸鲁迅是天才,他却说:“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到了学习和工作上了。”文中的一个小插曲表现出了鲁迅对孩子的尊重:有一次吃鱼丸子,海婴吃上一口,说不新鲜,许广平不信,在座的人也不信,海婴再吃,仍是嚷,鲁迅拿过来尝了尝,果然不新鲜,鲁迅说:“他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萧红通过描写鲁迅包纸包的过程表现出他的耐心和一丝不苟:他“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偏一点,然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的。”鲁迅先生虽然早已仙逝,但通过阅读萧红的文章,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先生的音容笑貌,鲁迅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五
做有智慧的老师——《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教师之名乃卓越名师之名;教师之名源于教师之贤,贤者贤能,贤者贤明,贤者贤品,贤者受人尊敬也”。在魏书生老师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提到了这么一句话!当我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后,我更深深地感受到当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拥有教学的智慧,正如教育家昆体良所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但其内涵却是值得我们一再地深思的,正所谓一言即道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传播知识,最主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作为老师,我们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变传统的“要我学,教我学”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我要学,我会学”,这样孩子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独立地探究,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在智慧的课堂中,老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计,灵活诱导和推波助澜。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探索者、实践者和发现者,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本领,而且学会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对学生来说才是终身受益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才是真正有效的,才能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理我们将这句话用于我们的班级管理上,可以说:“管是为了不管”。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事事躬亲。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让学生管理班级,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首先要摆正学生的位置,相信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明确目标后,事事放手,尊重他们的主观意愿,让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从而增强了管理班级的责任感。
不敢说事必躬亲的班主任就不是一个好的班主任,但他一定不是一个聪明的班主任。
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后,使我感悟很深,我明确了新时代的教师不但需要有勤恳、奉献的精神,更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善于积累、思考和、升华。做个有智慧的老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六
假期的时候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着读着,渐渐从这位伟人的身上读出更多的不平凡来。书中的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使我不由得赞叹: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世界着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一条条建议就像是一盏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领悟了许多教育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一生都奋斗在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写下了很多的教育着作,包括41本专着,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0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他不仅为前苏联,也为整个世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这些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读到这些建议,我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
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不止在一条建议中提到教师时间分配的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他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教学着作。的确,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你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我突然想起有人曾做过这么一个试验,他在一个瓶子中放入了几块石头,石头把整个瓶子塞的满满的。他问自己的学生:“你们说瓶子满了吗?”孩子们的回答是“满了”,他接着那出一些小石子放入了瓶子中,那些有空隙的地方全都塞满了小石子。这位老师接着问:“瓶子里满了吗?”孩子们的回答是“满了”。老师又拿出一袋沙子倒入瓶子内,这时孩子们觉得瓶子里该不会有任何空隙了吧,结果这位老师又往瓶子里面灌进了一些水。不可思议吧,看起来已经不可能的事情总是会有奇迹发生。虽然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但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想想自己呢,一年中又读过几本书呢?
教师的最大魅力在于可以一生与书为伴,而教师能给人推介好书是他最大的快乐,使文明的薪火得以代代相传。无论教师,还是父母,给孩子营造一种读书氛围也分外地重要。这些都是在教师是个爱书、爱读书、有眼光的读书人为前提的!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七
前几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感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老师的眼泪,这个故事讲得是:今天,我第一次看见了班主任的眼泪,那样触目惊心,深深震撼了我,我第一次感觉到老师的伟大,我第一次懊悔自己的行为。
我知道,多少次老师为了我们而生气,多少次老师疲倦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多少次用沙哑的声音给我们传授知识,多少次老师早早来到教室,检查我们的早读,却总见一个个无精打采,老师,我们的行为伤害了你,但您应该知道,我们永远爱您!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八
当我读完《做最好的老师》时,让我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讲起,句句诚恳,实实在在,每一节都让我很感动。最让我震撼的是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献给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人人皆知。在我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志强,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师?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dd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我们经常会说:“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不断的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超越自己,你就会进步的很快,就这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境界靠拢。
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只要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久而久之,许多更好组合在一起就会变成最好的。李老师还说到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啊,只有当我们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尊重你。现在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爱面子,自尊心很强,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当众批评他的话,就会伤到他的面子,会让他形成逆反心理。所以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给予教育,千万不能伤到他们的尊严。通过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要做到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中氛围。合理运用,会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感染每一个学生。
我知道我现在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九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从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幸福在哪里?在读了肖川主编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中第一章“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教师的幸福人生”,使我懂得了教师幸福的源泉来自哪里又该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幸福是社会和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教师群体孜孜以求的目标。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们的幸福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具体来说,教师的幸福来自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每一次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教师每一句新年的宣讲、真情实感的表白;学生每一次心灵的袒露、体会的诉说,这些都足以让我们感到幸福。
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哦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致的快乐。
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呢,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教育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即是一种德性”,“幸福即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身正曰范,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真诚奉献,尊重和爱护学生,不断净化自己的人格,以满腔的热情、高尚的人格去感召学生,最终达到幸福的境界。
保持健康体魄和专业心态。身体健康是干好工作的保证。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学会关心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是专业心态,即人生态度。教师的幸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心态。“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坚持自己的信念,并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不要彷徨犹豫,相信幸福就在自己手中,积极乐观地面对每甜的朝阳,每天都是新鲜的人生。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于树立了崇高职业理想的教师来说,困难就不是困难,而是磨练;挫折也不是挫折,而是动力。
“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十
寒假里,安海教委办为我们每个教师送了一份精神食粮——《做卓越的老师》感触很多,其中对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师让我感触最深。
伟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那么怎么让自己幸福呢。第一、学会改变自己。当你遇到烦恼时,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是件付出很多但收获很少的事情;改变自己则是件付出很少收获很多的事情。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当我们面对调皮的学生的时候,发火常常让自己心烦意乱,也让学生很难接受,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方式,能够深层次的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然后放下架子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也许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也更加轻松。
第二、学会阳光思考。阳光思考就是学会用积极、正面、光明、有利的心态去看待事物。也就是说我们看待事物,往往只看到他的缺点和不足,忽略了事物的闪光点。从教学上看,我们对于一些问题学生不要只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而是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此以后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以前的小毛病也会逐步的改正。这样转变自己的心态之后,面对学生的态度变了,学生会更加亲近你,愿意和你做朋友,这样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学会良性对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许多人的不幸福就是不正确的方式比出来的,不要总是认为别人的工作比自己清闲,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等。比来比去,觉得世界只有自己最倒霉,哪能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我们如果能换一种比法,当我们抱怨自己工作累的`时候想一想那些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们;当我们抱怨自己工资低,待遇不好的时候,想一想那些考了教师资格证,梦寐以求想当老师却没有机会的大学毕业生们。这样想一想,也许我们会开心很多,也会幸福很多。
第四、学会接纳残缺。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对完美的追求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扰,让自己在无休止的的竞争中疲于奔命,而且达不成的结果只会让自己更为受伤和沮丧。所以我们要尽量找出并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理念。在教学上,我们总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犯了之后就大发雷霆。我们要知道,学生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更何况他们是成长中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宽容学生身上存在的“小瑕疵”。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校园是学生幸福的乐园,也是教师幸福的乐园,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十一
有的文章让感慨万千;有的文章让人潸然泪下;有的文章让人感触深刻……今天,我读罢《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这篇文章,使我感触深刻。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提炼出了一克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打开了进入原子时代的大门。然而,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为人类作出贡献后,心中还念念不忘传播知识给她的欧班老师,给她写了一封感谢信并诚恳地邀请老师去巴黎作客,还寄来了往返全部路费,至此,居里夫人还亲自下厨做菜,饭后和老师紧挨在一起,亲切地谈心。在一次开幕典礼,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师,居里夫人深情地握住她的双手,并亲自推着她向主席台走去。
当我读到“在典礼快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突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前面,深情地握住了她的双手,并亲自推着她向主席台走去”这里时,我十分惊讶:在属于居里夫人自己的场合上,她竟然想到自己的老师,走去把她带到主席台上!这充分地看出居里夫人是一个懂得感恩、尊重老师、不摆架子的品德是差得多。我一直给老师起绰号,考试一考好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真是太不应该了,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些坏习惯!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受到了启发:要懂得感恩别人,要尊重老师、长辈,不能因事业有了一点儿成就就觉得了不起,目空一切。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十二
我看完这篇《教师心父母心》的文章之后,我才知道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人生老师,教导我们长成做一个有正直、热诚、爱心的人。
学生的竞争力关键不在知识,不再技能而在你学习的态度好不好,还有你会不会和别人相互合作、包容善解、挫折容忍、品德涵养等,”品格力”需、要亲子、师生携手共同学习、成长,涓滴细水终可以成江河。
我觉得孩子的学习会受到环境、自身的'情感和周遭人事物的改变,我们就像一颗种子,种下去需要细心的照顾,如果有阻碍的话父母要和孩子同心协力解决,有空时要多陪孩子一起学习,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要勉励他下次再加油,不要打他和骂他,只要有耐心和关心,孩子始终会成为一位对社会有所奉献的人。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十三
最近就段时间我总是在读作者陶继新老师写的书名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捧着此书,感觉很奇妙,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沉甸之外,感觉头脑中一片绿地铺展开去,绵延无尽。读后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一向在小范围内不无自负、自信的我,不知所向。
透过两千五百年的风雨岁月,审视我们这天的教育,在我看来,此刻的教育也曾强调“以人为本”。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是啊,以前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忙能有多少?只但是是把知识的掌握、潜力的提高,透过一种近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我一向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潜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潜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潜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能够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务必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明白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齐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就应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就应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就应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用心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忙。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忙。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做智慧的研究者——读书有感。
白下进校马瞬琴在冬天寒冷的假日里,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透过系统理论学习;透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齐,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务必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决定、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决定和行事的标准。决定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职责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为高尚的智者交谈,使人受益匪浅。《做卓越的教师》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好书。在这本书中,,彭兴顺大师从“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寒假里拜读、品味《做卓越的教师》,我对教育、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做卓越的教师”强调:“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求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能够从学生长远来分析思考,真正体现了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务必有卓越的教师!
卓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过程,是对人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要想走向卓越,务必自觉从六个方面进行修炼:差异有限,潜能无限;不能离开,好好爱她;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加强研究,勤于写作。书中列举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讲述了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彭老师深入浅出的对这六个方面作出生动详尽的讲解。
“一个人想要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他就能成为怎样的人”。“这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存在的状态。”做教师,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师,这不仅仅仅是教师个人事业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职责,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今后,在自己的教学中,我将会按照书中讲的六个方面修炼自己,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爱我所选终不悔”;多读书、读好书,“腹中有书气自华”,以书为友,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注重教研与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实践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登新高”,走向卓越。
读陶行知文章有感。
透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书中提出许多教育观点,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此刻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贴合幼儿园现代教育的理念。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要为人师表、尽职尽责、让家长放心。
伟大教育陶行知是“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将继续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在幼儿园开展师陶学陶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的现代价值,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很有必要,陶行知将教育立为人生大事的信念、毕生奉献于教育、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挖掘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行动,只有抓住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涵,才能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价值,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开拓。
创新。
不断进取。
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时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我要根据托班幼儿心理的发展、年龄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主角定位,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的水平,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尊重幼儿的人格,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用最真诚的心去滋润孩子,用言行去关爱每一个孩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幼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待工作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职责感,爱岗敬业,开拓。
创新。
勇于奉献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勇于创新并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老师一齐搞好托班孩子的学习、生活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扎实工作多关心群众、关心同事在幼儿园的建立工作中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让我们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际行动创造出新的成果!
想起自己也以前尝试着写数学日记,坚持了两年,但是回头翻翻,写论文案例时,总感觉这些例子都用不着。或者有些想把它用起来,都是手写的,不想再打字了,打字太麻烦了。看看自己所做的,总是后一件推翻前一件,尝试的事情总是达不到自认为最好的。无法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更别说与别人比了,看看小学数学教师上的文章,那是有条有理,字斟句酌,头头是道,总有它的道理,有前因有后果,这样写得文章才能获奖发表。而我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但是我有吗能行吗?一切都是否定的。也许是懒,也许是本领就不高,看书少,写得少,想得少,就更不知如何写得更好。因此在还未动笔之前就停笔了。
为什么那么多得否定?真的就不行吗。
读了《一线教师》让我更相信自己,首先写文章不要想太多的修饰,普通就是美,平淡就是真;另外就是学会坚持,坚持看书,不要求多看多想多写,只要求坚持看,坚持想坚持写。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应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个性是应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我们幸福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使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呢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教育。课堂是我们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齐痛苦、一齐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任何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能够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务必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明白用你的权威来管理学生,也许你就会离幸福更远。
2、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以前夸奖过的,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以前批评过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所以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当学生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掌声;当学生有疑难时,做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学生最好的欣赏者。总之,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阳光,她会让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拥有幸福。
3、做幸福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务必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个好教师必须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能够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让教学与读书相得益彰,要享受自己的课堂,使自己乐教,学生乐学,让每次课堂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4、做幸福的教师,要有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无论人生的路多艰难、多痛苦,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就是宁静平和的,这就是幸福的人生。我们教师也是这样,虽然我们此刻实行了绩效工资,收入增加了,但工作整天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压力也很大,在这种状况下,我们也要学会做个幸福的教师,创造幸福的自己,培养幸福的学生,服务幸福的社会。在学生需要我们指导、帮忙的时间里,我们要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忙他们,尤其是那些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热爱学生就务必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
读《班主任成长日记》后感。
前些天,我翻阅了王桂芝老师的《班主任成长日记》,此书是以教育叙事的手法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情境。作者在对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与认真反思中,让我领略了人生,教育的极致境界,即“点点滴滴都是诗”。正所谓生活着是美丽的,和孩子们一齐成长是温馨、感动、诗意的。
当初选取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一年多的工作经历让我明白:选取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是选取了风雨兼程的旅程。因为在教学生活中,总有许多莫名的烦恼困扰着我的心房,总有许多的失意和彷徨折磨着我的神经,我以前一度抱怨教师生活的艰辛、繁杂,但看了这本书,心灵一向随着作者的思路,和孩子一齐慢慢长大,感受着凄苦过后的酸与甜的感觉。的确,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数的七彩光圈,教师也是如此,只但是它的七彩光圈更绚丽复杂些罢了。只要我们用用心,乐观的心态来应对教育中的种种琐事,那么风雨兼程的旅程也就别具风味了。
写教学日记、读书心得正是引导教师思考、反思、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透过写教学日记能够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能够帮忙教师积累教学资料,研究探讨创新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能够鞭策教师不断地进行总结,为构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积累第一手材料。此书让我明白作为新教师的我来说,写教学日记是尤为重要的,是自己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记录下我在幼教岗位上的点点滴滴。它能够帮我梳理一天的工作,记录一事的过程,思考一日的得失,到达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目的,为我今后工作带给了素材,也是为自己以后的发展铺路。
但是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是琐碎而又艰辛的,记教学日记一天容易,一周、一月……坚持就有难度,正如魏书生说的“记日记就是坚持道德长跑”。坚持写教学日记使魏书生更深入地研究自己、改变自己,引领其走向成功;王桂芝老师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在及其忙碌和疲惫中,依然遵守着“坚持”的承诺,坚持写教育心得,坚持“细数阳光”。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相信只要我坚持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坚持与孩子们一齐成长的激情,那么他们能做到的,我也必须做得到、做得好。
“教育。
技巧。
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爱是幼小儿童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有爱心的教师能为幼儿身心发展带给精神营养。幼儿相对学前儿童,更需要以爱心滋润幼小的心灵。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每一天面临着繁杂的工作,身心处在重重工作压力之下,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哭了,哄哄了事;孩子打架了,批评了事;孩子退步了,谈话了事······长期以往,孩子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是王桂芝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幼儿园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端正的教学态度,还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心、耐心,关心,细心和精心及宽阔的胸怀去关注身边的孩子;教我学会用多元化的生态观点来看待班上的孩子,用一颗平和而真实的心去应对孩子,真诚的爱他、欣赏他,其实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有小草的魅力,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明白了为幼儿创造最适宜的成长环境,允许其飞扬独有的个性,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责,因为高质量的生命便是那个性张扬地挺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需要教师用爱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用心指给每颗心灵成长的足迹,。
教师带着爱心的教育不同于生硬的说教,教师的爱像撒向孩子心灵的阳光和雨露,滋润着孩子的内心世界,焕发出孩子内心蕴藏着的热情,让孩子体验着人与人之间完美的情感交流,启发着孩子们去热爱生活,引导着孩子们去追求光明。我想只要在工作中做到每一天坚持一点点的行动,给孩子一点点的感动,那么就能够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跨越心理代沟,真正用爱去探索幼儿,走进他们的心里世界,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也感谢《班主任成长日记》,是它教我学会在工作中的坚持、反思、以孩子为本位,以孩子们的生命需要为本位。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十四
这个学期,我读了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是编者精心地从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马卡连柯、陶行知等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中选择优中之优、重中之重,并对此生发一些感言后所编写而成的。这本书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大教育家们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诲,也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我又另外购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和法国卢梭的教育专着《爱弥儿》,作为扩展阅读。
读了这本书,我对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优秀教师教学技巧的提高,皆是因为持之以恒的阅读,依靠读书来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之海。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的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备课就无须花几小时了。”记得针对这条名言,有位成功的历史教师曾说过:“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设计得天衣无缝,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让人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我们常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常识,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源于教科书又要高于教科书,将难以消化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应对所教的内容,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叙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我们或许做不到如苏氏般伟大,但是我们至少也可以实践“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
对于学生,阅读都同样重要。“对于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为孩子提供阅读的书籍,让孩子读到能使他感到惊奇与赞叹的东西。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能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要知道这只是乡村的一所学校呀。
然而我国的阅读形势不容乐观。2006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我国每年出版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每一户家庭的消费图书数量不到1.75本,人均阅读量小得可怜。有专家指出阅读太重要了,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我们国家的阅读力长期以来一直走低,导致国民素质降低。而阅读习惯的培养,最需要的是我们这些老师们的努力。因为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只有自己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关于教育,至今还未曾读通一点皮毛,那就让我再一次次走进,从那里去寻找灵感,寻找智慧,寻找胸襟,寻找精神吧!
阅读《有效教师》这本书之后,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教师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我认为所谓“有效”,是指教师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从中得到些什么。这应该是衡量教师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书中对“上课40分钟的质和量”的强调发人深省,而其中有效的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作业完成有效性的重中之重。这本书对于成为有效教师每个章节都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渗透性的分析。注重学校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科能力,也注重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其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用一个个具体而经典的案例说明了“什么是有效教师?我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需要多长时间?”这些问题同样也属于困扰我这样的年轻教师的诸多疑问,通过阅读,我对于教师和教学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 一、爱心是有效教师进步的基础 书中用了很多案例描述了名师成长的过程,所有影响因素中,个人对教育事业的态度最为重要。也是导致多年以后有的教师仍对工作充满热情,有些教师却停滞不前出现倦怠的关键。56页到63页张雨、张胜和杨海的案例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常常埋怨自己的出身,埋怨领导的偏见,而不去想想自己的主观因素,这样对自己的教学和人生都只会起到反作用,无法成为有效的教师的。
“埋怨环境不好,其实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其实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其实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魏书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必须要学会改变自己,学会转化压力,学会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以做一个真正有高尚师德境界的教师。教师是一个需要巨大的热情,需要炽热的爱的职业,自古以来我们有所耳闻的名师先辈们都是在做到这些的基础上,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走向教育的高点。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十五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选择阅读书籍的时候,我毫不犹豫从书架上拿了《教师成长密码》这样一本书。本书主要是搜集了许多一线教师的成长案例,围绕教师成长这一关键词,教师圆桌对话,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从而发现教师成长的密码。其中在“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一章节中,我尤其喜欢“做养马的伯乐”这一篇文章,由此把其中的一些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传说中,天山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人们大多知道“伯乐相马”,却不知道伯乐的本职工作是“养马”。
世人把对伯乐的关注全放在他养的是否是千里马,他能否发现千里马上;对马的优劣评判标准也只有能否日行千里这一个标准上。这一现象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太相似了,社会要求教师是“伯乐”,培养出来的都是“千里马”(即学习尖子);而很多教师也以培养“千里马”(学习尖子)为唯一目标。尽管千里马极少,却仍然按照千里马的标准去养马,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绝大多数的普通马“屈死于伯乐之手”。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同马,不善跑的可能善拉,不善拉的可能善跑,不善拉,不善跑的可能善于表演;于学生来说,有的善于学习,有的善于创造,有的善于管理,有的善于劳动,有的善于体艺,当初那些在学校的所谓“问题生”毕业后却成就一番事业,被邀请回母校做报告的事也不少见。所以教师不能扼杀和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把学生按照成绩这一标准来分类,什么样的马我们都要养,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马的需要,用不同的饲料和方法喂养,让所有的马在将来都能够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它的价值。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努力去当好“养马”的伯乐——不管什么样的马都养并能因材施教的伯乐。
当好一名“养马”的伯乐确实不容易。首先,教师要真正摒弃唯成绩至上的评判标准,摆脱学校、社会、家长甚至教育主管部门以学生成绩衡量学校好坏、教师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摆脱“虚名实利”的诱惑。其次,“养好马”也要“善相马”,知道每匹马的脾气、个性、爱好和特长,用发展的眼光有针对性的喂养,也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尊重,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要让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成为“好学生”的陪读者。在这里“相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养马”,而不仅仅是挑出“千里马”。再次,“养马”重在“养”,即培养。看到学生有某方面的潜力,引导其向这个方向茁壮成长。
如果不以速度的标准定义千里马——只要在不同领域能做出成绩,我们就把它称为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无处不在。
这样一名“养马”的伯乐才具有师德的最高境界。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十六
我喜欢看杨红樱阿姨写的《非常老师》。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神秘老师》,这位神秘老师叫“蜜儿”,她常打着一把紫色的伞,永远披着一条大围巾,其实仙女才是她的真实身份。
她有许多名言,其中我最喜欢这三句:
1、每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奇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唯一。
2、生活是美丽的。能发现这种美丽,感受这种美丽的人,也是美丽的。
3、当你微笑时,整个世界都在与你一起微笑。说的多好啊,我们是奇迹,我们是唯一。
在《神秘老师》里我最喜欢《微笑的空气》。在红宫学校里,蜜儿老师从来都没有看见过有人面带微笑。没有微笑的地方,蜜儿老师觉得有点儿冷。她想了一个办法,她要让红宫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脸上没,都有微笑。蜜儿只有回到天上,去请教哪位已经活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岁的老仙人,蜜儿一跺脚,回到了天上,向老仙人要了微笑的空气……早晨,蜜儿走在走廊上。老师微笑着,同学微笑着,蜜儿也笑了。
我从几句名言和故事中知道了:我们是唯一,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们要笑,因为笑是快乐的开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十七
暑假即将结束,看看自己读的几本书,感觉收获颇丰。要说最喜欢的当属周益民老师的《做个书生教师》。
书生:衣袂翩翩,温文尔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勾勒出周益民老师的形象。这本书是周老师的教学随笔,既有对课堂细致入微的观察,也有对日常工作的人性细节深情的叙述,还有诸多教学之余的生活游历以及人生感悟。
全书共有6卷,我最偏爱第二卷——在文字里一任天真。“一个人的成长,既有身体的,更有精神的,精神的壮大离不开阅读。”这句话和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写的《窃读记》里的“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不谋而合。他们都点明了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离不开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和孩子们相处中第一重要的是指引。现在的社会,良莠不齐的阅读书籍充斥在孩子们周围。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孩子们筛选书籍,指引方向。把经典与优秀的文学作品摆在孩子们的眼前。我们不需要过多的说教,做人的种子就会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播下。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思维的孩子,所以第二重要的是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把心中多彩的世界构建的更加美好。
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愿意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做他们的大朋友,和他们一路同行,去探寻成长路上的别样风景。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十八
“不管怎样,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这是云南一所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所说的话,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无私的情怀一览无遗。她到底做了什么?让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看着这位朴素的校长,慈爱的老师,我一下子联想到了刘慈欣笔下的乡村教师——“他”。
被打断肋骨送进医院时,主人公被检查出了食道癌。虽然是早期,可他没有钱去治病,他把钱都花在了学生们身上。在临死之前,还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物理课,讲的是牛顿三定律。可就是这最后一节课却拯救了地球。
用于摧毁无文明星球的奇点炸弹,像一颗子弹一样擦过太阳的边缘,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拯救了世界,山村里无知的村民更不会知道,他们不理解的教师挽救了全人类的命运……看完这个小说后,让我感动的是小说中的师生情,让我印象深刻的一部分是孩子们哭着听完最后一课,哭着埋葬老师。
张桂梅校长和“他”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呕心沥血,一心只为学生。张校长没有自己的家庭,没有孩子,她所有的精力都献给这所女子高中。2008年,她主持建立了这所女子高中学校,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贫困山区。她的工资、财产几乎全捐给学校和教育事业,就是为了大山里的女孩子能够凭着知识走出来,闯天下。创校十年,这所学校经受多少风言风语,多少不认可,张校长就成承受着多少压力。十年如一日的以校为家,十年如一日的苦心教育,一千六百名女生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大学。
我们的身边像张校长、乡村老师有很多。永远记得小学第一次国旗下演讲前班主任对我的鼓励,小学毕业前老师们对我殷切期盼。进入初中后,老师们在学习生活中对我的照顾。他们情感内敛,每当我们出现问题时,老师们生气,焦急,愤怒,忧心。成长之路,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地为我们护航。谢谢,老师们!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十九
一直想做个幸福的教师,假期让女儿从网上邮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教师》。拿到书的这一刻,立刻被封面上陶老师的笑容打动了: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平和、淡定、超然、幸福。读完此书,我发现有此笑容的陶老师是真正幸福的教师,也只有真正幸福的教师才会写出这样好的书。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读书成为生命成长的必需。两年来《学校管理参考》每本第一篇文章都是陶继新老师访名校的访谈录,每次读时都钦佩陶老师的文采。看了《做一个幸福教师》的第一章,我豁然释怀。他说:“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而且他主张“取法乎上”的读书,“上”就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是那些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对于古今中外的经典不仅要读,还要背诵。陶老师49岁的时候,就从《论语》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背诵之后,对以前很多不理解的内容方才有所感悟。更重要的事,背诵几乎改变了陶老师的人生,不单单改变了他的话语方式、思维走向,而且还提了他的思想境界,使他进入一种心灵安适的境界之中。
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在那个年代所能找到的连环画、小人书、评书、小说等等,无论是武打、言情、破案等等,我都能读得茶饭不思,夜不思寐。和陶老师的“取法乎上”来比,我顿觉憾颜。虽所读之书不在少数,但感觉自己精进甚微,没有多大的改变。我一直对学术类的书籍不感兴趣,更不喜欢看四诗五经,总觉得太累,太费功夫。今年我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论语》,我只是看了其中的故事,有些难的句子连读都没有读,对一些熟知的句子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理解水水平上,更别提背诵。而陶老师将《论语》视为珍宝,不但自己背诵,还让自己的大女儿,二女儿背诵,背会了还有几千元的重奖。煞费苦心。“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陶老师的身上处处显现着这道绚丽的风景。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能培养自身良好的心态。“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别人眼中我一直是个心态非常好的人,但这几年由于工作的压力,思想上一直背着很重的包袱,总感觉心很累。陶老师豁达乐观、宠辱不惊、宽容大度、有舍方有得,让我深有感悟。“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事事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选择不了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把这首诗送给了自己,以此改变自己,争取“从心所欲,不逾矩”。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认识到:读书更能培养人的自信。当班主任时我面对学生,我很有自信,我可以侃侃面谈;当教导主任面对教师时我不敢讲话,总担心自己出错。去年后备干部培训演讲时,在这些教育界精英面前,我更是从未有过的紧张。不自信源于我自身学问的不足,多读书才能充实自己,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资本的教师,才能充满自信,那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老师与孔子的对话也一次次在耳畔响起:“孔子的生命是流动的,更是不断飞跃的”。这给我一个重要启示—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不能停留于既有的生命状态,而要在不断努力中,实现生命的不断飞跃。
有位专家说过:“人类的精神史就是一部阅读史。”金庸先生说:“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飞跃,永无终点;幸福,没有终止。让我们在多学习,多读书,读经典中实现飞跃,去追求幸福。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二十
通过阅读《教师读书十问》,促使我静心思考教师的读书,认识到读书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的习惯,甚至是信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智者、大师在对话。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三原则:即凡与安身立命、修身养性有关的书,要沉下心来仔细读,尽量读懂读透,求甚解,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基础,为掌握服务社会的一技之长而下大气力,花苦工夫,决不马虎,谓之研读;对于和自己的职业、工作、兴趣有关的书籍,广为搜罗,一睹为快,要用认真的态度去读,以求有所收获,是为精读;对于其他一些文艺作品、休闲读物、科普知识等,则茶余饭后,信手翻阅,目的是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加对新事物的认知,这权且称为通读。今天我们进入网络时代,读书的形式又有所变化,然而,无论你面对的是书本,还是屏幕,都会有所选择地阅读。为了汲取更多的营养,不妨也试试“好读书不求甚解”。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的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们每个人要为此而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型教师”。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最新教师读后感集(模板21篇)篇二十一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读了《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很有感想,最近我在学习了张娟老师的职务培训,看了期中的一段视频,是说海伦・凯勒怎么学习的影片,沙莉文老师怎么教她的故事,结合我的教育教学,感悟很深。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