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各个领域的优秀作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阅读以下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作品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一
摘要:《军事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与内容,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崭新载体。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民族凝聚力。利用《军事理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确定《军事理论》教学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改革《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学。
开设《军事理论》课是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国防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国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1.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教育对象的国防意识。国防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国防这一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本质表现为对国家利益的高度重视。[1]没有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就不可能有国防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在国防领域的集中体现,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2]积极的国家认同感、自尊心、自豪感,自觉的爱国义务感,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其本质就在于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因此,国防意识所反映的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
2.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本质任务所在。国防教育实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形势需要而进行的国民思想教育。国防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强化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培养公民为国家安全和发展而献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其中,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性。[3]国防教育是增进人民对于祖国的认同,激发人民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有效手段。
3.国防教育影响着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变化。爱国主义情感随着国防意识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国防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实质上是国家意识、国家观念。没有国防意识,就没有国家意识,因而就不可能产生爱国情感;没有国防观念的提高,就没有国家观念的强化,因而就不会有爱国主义的升华。[4]历史证明,和平时期爱国主义情感的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规定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有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五大部分。这些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与内容,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崭新载体。
1.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代大学生出生于和平时期,物质充裕,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战争和炮火的洗礼,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国防意识欠缺,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通过学习《军事理论》,其国防意识和爱国、卫国的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一方面,对国防事业认知更为积极,情感更为热忱深厚。大学生爱国、卫国、强国的激情更为高涨,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对国防实践,无论认知上还是情感上都呈现出十分积极的变化。中国武装力量建设,尤其是几次大阅兵,使大学生对国防实践情感的认同与体验更为深刻、强烈,而且更具后续影响力。
2.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5]要系统讲授军事理论课,从世界范围的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国际局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强化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应对外部挑战与压力的心理准备。
1.确定《军事理论》教学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加强国防历史文化传统的教学,夯实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基础。国防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思想、爱国事迹,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将爱国之情变成报国之志。这正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的素材。通过国防历史文化教育,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尤其是国防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和屈辱,以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这些正是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的共同底蕴。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蕴藏在国防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运用它教育感化当代大学生,让他们接受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文化认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观念。
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坚定爱国主义信念。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立起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就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播放国庆大阅兵、军事演习等纪录片,深刻阐释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展现强大的武装力量,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振奋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从世界军事形势和现代国防、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例中,可以看到只有加强国防建设才能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改革《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军事理论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紧贴大学生的新思维,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合作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首先,要结合战例进行教学。军事理论教学要在阐述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尽量把一些战例和相关事例作为论据,节选其精彩情节进行生动讲解,寓理于事例之中,寓理于情趣之中,融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其次,要抓住侧重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如中国国防部分应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为重点,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军事思想部分应以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发展史和主要人物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古代与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世界军事部分应以周边安全环境和国际热点问题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提高国防意识。最后,要联系世界军事发展动向进行教学。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最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最新学术动态引入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首先,从军事教育的性质上看,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军事学研究的是战争,战争事关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本身就能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更何况,我国是一个在历史上饱经战事、沧桑满目的国家,任何一次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都足以激起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其次,通过学习军事思想,能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军事文化和外国军事思想的精华,树立辩证的、唯物的世界观、战争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国防意识,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责任感。最后,对现代军事科学技术、信息化战争、世界军事形势和周边国家安全战略等内容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能使学生了解到我军现有武器装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忧患意识。
3.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军事理论》课要增强教学效果,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军事理论教学的辐射力、感染力,使军事理论教学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增强其国防观念。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讲授我军武器装备,可以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部队或军队院校,参观现代化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加强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军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坚持理论教学与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相结合,如讲授近代国防历史时,可播放《甲午海战》等经典影片;讲授高技术战争时,可播放《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影片,通过形象生动感人的影片,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吸引力;提倡教学中就热点问题加强师生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又如讲授打击“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意义时,可就台海局势的现状,利用翔实资料对比分析前苏联解体给人民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危害,介绍在防止“台独”上所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斗争,让学生互相探讨发言,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台独”分裂祖国的危害性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统一思想认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国防教育网站,设立军事爱好者qq群,构建军事理论教学网络平台,使大学生通过网络空间,了解掌握更多、更新的军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教育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文荣.国防意识与国防教育[j].国防,1996,(9).
[2]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卷)[j].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10,第2版:163.
[3][4]王联斌、汪安恕.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5,(5).
[5]刘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j].世纪桥,2007,(11).
[6]张成斌.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二
所谓的战例教学指的就是利用真实的战斗例子,研究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的理论,实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战例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战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指导学生在特殊的战斗环境中能够进入到情景当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分析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其中包含有哪些理论知识,从而更加科学的认识军事现象,真正让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对军事知识的教学产生兴趣。
在研究军事理论课程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选择时下最新鲜的军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和主动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助益,有效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整个军事课能够在今后的改革创新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达到一个新高度。普通高等学校在进行军事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会讲述五大模块的内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理论和实际,使军事理论的课堂能够有新时代的气息,军事理论的描述也能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在教授学生军事理论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鲜的方式来进行讲解,改变传统的知识体系,突破思维定式,使教学能够更加的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也能更加的多样化。相关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學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老师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为学生解答疑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一些国防知识和军事理论等。
在讲授军事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军事知识,同时还能增进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情谊,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增加彼此沟通的机会。在军事理论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军事知识的乐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
在大部分高校中,军事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充分的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含义,由于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渐渐的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能够较为具体的展现出军事理论知识,把外表看似简单的东西具象化,把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出来。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军事理论的教学是比较抽象化的,正因为这一点,在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会夹杂较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老师们应该去寻找更加适合教学的方法,利用高科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站在更加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问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一系列展示,晦涩难懂的军事理论就变得生动明快起来,枯燥的军事理论知识也变得有趣容易理解。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复杂的军事知识与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增强军事理论知识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在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很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利用战例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教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教学方法的优势,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使军事理论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可以搭建一个集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媒体互动教学、兵器陈列室辅助教学的多元教学平台,真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让国防教育成为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常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军事教程教学的特点,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军事理论教学的效果,为中国的新青年们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国家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
[2]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三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国防科研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论述;关于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军民品外贸的论述;关于国防科研生产要服从军事战略方针,按照战略要求确定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的论述;关于国防科研要走在前面,抓科研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论述;关于军工产品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达到百分之百合格的论述;关于充分发挥国防科技人员作用,不拘一格选拔青年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的论述;关于改革军工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论述,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回顾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国防科技工业胜利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上了新的台阶,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军民结合、对外开放等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根本上说,这些成就都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是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坚决贯彻落实邓小平一系列重要决策和指示的结果。江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要从各自工作的领域对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理解。从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来讲,学习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继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国防科技工业的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努力开拓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
江在十五大的报告指出,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要重视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技研究,逐步更新武器装备。最近几年,他还多次强调,争夺质量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中,必须把国防科技发展和部队装备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积极跟踪国外高科技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军事发展的本质特征,科学阐明了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在军事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方向,同时指出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任务。学习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强烈地感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科技对军事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更加重视我军的质量建设,更加重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纵观世界军事发展趋势,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世界各军事大国在裁减军队数量、压缩军费开支的情况下,军费预算普遍向高科技领域倾斜,国防科研费所占比重上升,通过争夺技术优势,抢占技术制高点,重点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争取战略主动权。在这场新的军事变革和竞争中,美军为保持技术优势,颁布了新军事科技战略,确定了重点技术领域,确保武器装备的先进水平和整体实战效能。英、法等国提出,在保持核威慑力量的条件下,要重点发展高技术常规武器,实现由高、中、低技术武器结合,向高、中技术武器结合的转变。
日本把追求最高军事技术水平,确定为未来军事技术政策的目标,制定了需要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俄罗斯近年来采取“宁紧人头费、不减科研费”的做法,制定了为期十年的“俄军武器装备长期规划”,提出以高科技为主导,重点发展高精度武器装备,巩固军事领域的科技优势。我国周边国家在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国防科研,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当局近年来积极调整实施所谓新的军事战略,大量增加军事预算,大肆购买西方先进武器,大力扩充军备和更新装备。
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中央军委明确指出:新时期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在国防科研生产方面,就是国防科研生产与我军对现代化武器装备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必须看到,我军的武器装备这些年来虽然有较大改进,但从总体上说,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一些主战装备,不仅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差距甚远,而且与台湾军队及有些周边国家军队相比也不完全占优势。改变我军装备落后的局面,归根结底要靠把国防科研生产搞上去。因此,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深刻变化,加强我军质量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们一定要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思想统一到十五大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部署上来,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和指导下,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国防科研生产任务完成好,为我军质量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所谓的战例教学指的就是利用真实的战斗例子,研究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的理论,实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战例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战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指导学生在特殊的战斗环境中能够进入到情景当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分析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其中包含有哪些理论知识,从而更加科学的认识军事现象,真正让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对军事知识的教学产生兴趣。
在研究军事理论课程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选择时下最新鲜的军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和主动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助益,有效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整个军事课能够在今后的改革创新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达到一个新高度。普通高等学校在进行军事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会讲述五大模块的内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理论和实际,使军事理论的课堂能够有新时代的气息,军事理论的描述也能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在教授学生军事理论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鲜的方式来进行讲解,改变传统的知识体系,突破思维定式,使教学能够更加的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也能更加的多样化。相关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學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老师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为学生解答疑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一些国防知识和军事理论等。
在讲授军事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军事知识,同时还能增进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情谊,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增加彼此沟通的机会。在军事理论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军事知识的乐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
在大部分高校中,军事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充分的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含义,由于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渐渐的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能够较为具体的展现出军事理论知识,把外表看似简单的东西具象化,把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出来。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军事理论的教学是比较抽象化的,正因为这一点,在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会夹杂较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老师们应该去寻找更加适合教学的方法,利用高科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站在更加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问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一系列展示,晦涩难懂的军事理论就变得生动明快起来,枯燥的军事理论知识也变得有趣容易理解。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复杂的军事知识与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增强军事理论知识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在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很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利用战例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教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教学方法的优势,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使军事理论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可以搭建一个集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媒体互动教学、兵器陈列室辅助教学的多元教学平台,真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让国防教育成为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常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军事教程教学的特点,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军事理论教学的效果,为中国的新青年们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国家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
[2]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四
2亲社会行为与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2.1亲社会行为与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全军官兵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旨在树立官兵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全面、和谐、规范有序的群体行为规范。
官兵亲社会行为是“德”的最高层次的行为体现,它能真正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使人的思想得到升华,使人的素质得到提高。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亲社会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广大官兵用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来发扬我军的人文精神,创造部队崇高文化,自觉自愿的服务部队,无私奉献,建设国家。
2.2亲社会行为推动与促进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2.1亲社会行为倡导忠诚精神:亲社会行为所表现出的品质,即诚信、守信和服从,自觉自愿的为国家和社会的事业尽心尽力,而不图回报,促使官兵对党忠诚,真心诚意、尽心尽力,促使官兵从内心的深层体验中,将党置于崇高的地位。
2.2.2亲社会行为倡导亲民爱民:亲社会行为倡导热心为他人服务,真诚帮助他人,从而促使官兵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
2.2.3亲社会行为倡导为祖国服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个体,组成国家的基本单元,亲社会行为符合社会期望,具有社会性,即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而产生的积极的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倡导人人都报效国家,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2.2.4亲社会行为倡导献身使命: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性,即自觉自愿地奉献,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外部回报,这促使官兵勇于为祖国献身,认真履行革命军人神圣职责,爱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2.2.5亲社会行为倡导官兵崇尚荣誉: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不期望得到任何外部回报的行为,它使人们不再追逐物质利益,而是从心灵深处崇尚荣誉,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争创一流、建功立业,贞守革命气节,严守军队纪律。
3激发官兵亲社会行为,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利社会的行为,其行为符合社会的期望,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和谐关系的重要基础,本身具有积极性。大力培养和促进官兵的亲社会行为,是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心理学途经。
3.1加强品德教育,培养与激发官兵亲社会行为:
品德即道德品质(moraltrait),是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体现,具有社会性的特征。人的品德作为个性或人格的特殊表现,不是人的生理上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它反映的是人的社会特质。[2]品德教育,主要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们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育,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为现代化部队建设以及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3.1.1学会抵制诱惑:真正意义上的品德或道德,应该是能够抵制压力或诱惑的影响而不违反道德规范,即使在没有被别人发现或不会得到惩罚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能够抵制诱惑的重要原因是其内部有坚持道德规范的动机。而品德教育就是要使官兵从其道德规范动机层面上,自觉自愿的抵制各方面的诱惑,积极投身到部队建设中。
3.1.2学习道德价值和行为:学习道德价值和行为,向官兵传递关于群体忠诚和群体参与的积极态度,传递关于亲社会行为在群体成员进步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信念,并把这种信念转化成为实际的亲社会行为的道德实践。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即:“人们通过经验获得指导行为的一般准则。这些准则往往能指导人们的生活,我们或许可称之为价值观。”[3]在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同一价值观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官兵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它主张价值观的形成不是灌输,而是通过澄清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实现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富于理智的价值选择的。
3.2加强官兵移情训练: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58页。
[2]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74页。
[4]美。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5]丁芳。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方法当议[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
[6]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五
科学认识非战争军事行动,深化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理论研究,对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军事学界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颇丰,但由于研究角度、侧重点不同,在某些问题上还存有争议。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学者一致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由美国最早提出,但对概念提出的具体时间认识不一。张炜在《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兴起和“中止”》一文中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最早见于1991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发的第一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该出版物指出:“非战争行动,包括除战争以外所有运用军事力量的军事行动。”“在所有非战争行动中,我们的目标同样是促进国家安全,扞卫国家利益。”朱之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美军全维作战中的一部分,与战争行动构成一对基本军事行动范畴,是美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fm100—5号野战条令)中首次提出的。该纲要专辟“非战争行动”一章,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非战争行动的理论意义、原则、行动类型等。在郭炎、杨军主编的《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一书中,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提出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美国国防部在1993年公布的《防务全面审查报告》中提出美军不仅要善于实施战争行动,还要善于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二是出自于1993年9月美军颁布的《联合作战纲要》(jp3—0):“非战争军事行动包括的范围很广,这种军事行动要使用国家力量中的军事手段,但又不是去实施通常与战争相关的大规模作战行动”。
总之,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冷战结束后美军发明的一个军事术语。一般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1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发的第一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而1993年版的《作战纲要》则具体阐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
美军在1993年版的《作战纲要》中首次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制定了理论原则,但却没有确切阐述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的内涵,此后的一些条令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内容大同小异。直至1997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美国参联会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列为正式词条,解释为包括除了战争以外所有军事行动的军事能力的应用,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作为其他国家力量工具使用的补充。
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的内涵,主要是从三种角度进行定义的。第一种基本上沿用了美国1997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主要是从非战争与战争的区别上进行定义的。如张炜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除战争以外的军事行动范畴内使用军事力量的行动,能够被用于补充任何其他国家力量手段,可在战前、战中和战后发生。第二种主要是依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战争”、“军事”、“行动”的规范解释。如谢丹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除武装斗争之外的与军队和战争相关的各种具体活动。通俗地讲,只要不是武装冲突,所有为达成一定政治目的而展开的军事行动都可归入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列。第三种主要是基于战略目的来理解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涵。如朱之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以防止战争,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支持行政当局为直接目的,针对非军事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公认的“战争”水平或国际法标准之下使用军事力量的一种军事实践活动;肖天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政治目的,使用军事力量,以非暴力或有限暴力手段遂行的非战争事态的军事活动;汪书敖、汪书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质上是指世界或国家范围内总体处于非战争状态时期,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一种非暴力性的战略性军事行动;在张爱华主编的《非战争行动》一书中,强调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武装力量为实现某种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而采取的不具有战争性质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共同点在于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有着本质区别,不同点则在于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目的、实施手段、运用场合等有着不一致的表述。
汪书敖、汪书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属于军事斗争的非暴力性,主体力量只能是国家武装力量而不是别的力量,其战略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主要运用于人类社会处于和平状态与危机状态时期,是一种战略手段,是武装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运用,而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肖天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属于硬实力的“软运用”,其表现方式是通过逐步释放战争能量,对抗程度和强制性都较低,但同样能够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软实力释放战争能量的方式可分为非对抗性释放和对抗性释放。类似的观点还有,刘小力、陈友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特点在于:其前提是在非战争状态下实施的行动,主体是军队或以军队为主其他力量参与的力量,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人民和平劳动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以及消除危机、遏制战争,行动的对象是应对因国家间或人为的某种矛盾激化而导致的恶性突发事件和危机。上述分析立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的区别,都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略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特有的性质。但有些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如非战争军事行动究竟是非暴力性还是低暴力性,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界定;非战争军事行动可能涉及平时、危机和战时的非战斗行动,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性质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朱之江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内在冲突比较明显,对进攻性武力手段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控制,对象十分复杂,往往需要依靠特种部队,成本普遍低于战争行动。尤光旭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任务特殊、政治性强,任务紧急、复杂多变,任务繁重、力量多元,任务多样、专业性强,任务突然、实战性强等五个特点。易巧平等人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具有广域性、突然性和国际性等特点。刘向阳等人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五点,分别是专属性、非暴力性、战略性、多元性、政策性。在王明武等着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一书中,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具有行动的突然性、准备的仓促性、快速的机动性、任务的艰巨性。齐敬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协调要求高,突发性强、任务转换快,社会关注度、透明度高,危险性强,考验官兵意志。显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进行的归纳,大都突出了政治性、复杂性、多变性三大特点。如何更全面、更准确地概括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1995年《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纲要》中,美军明确提出了六条用以专门指导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原则,分别是目标原则、统一原则、安全原则、克制原则、坚持原则、合法性原则。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指导原则的理解与美军所提出的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一些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指导原则包括依法行动、快速反应、靠前指挥、密切协同、协力保障等。王美权、陈龙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准则,立足国情民情军情,树立远大的战略眼光,以敏锐的政治头脑谋划全局,整体运筹、军地兼顾、趋利避害、科学决策、果断指挥、通过行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胜利。肖天亮认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以国家利益为准则,服从国家战略目的;与其他领域斗争密切配合,提高斗争效益;灵活高效地运用各种非战争军事斗争手段;根据需要妥善处理和调控各种军事危机。刘从良认为,一是要在着眼全局大势中搞好科学筹划,牢牢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正确方向,二是要在适应特点要求中搞好科学指导,努力确保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质量效益,三是要在注重协调配合中搞好科学统筹,积极营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和谐环境,四是要在加强人文关怀中搞好科学激励,大力增强官兵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凝聚力。上述指导原则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合法性、联合性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表述上也有待达成共识。
根据美参联会1995年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纲要》,美军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划分为16种基本类型。由于涵盖面广,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研究还不够深入,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统一。
朱运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分为威慑与反威慑、军事冲突和危机控制、反恐与防暴三大类。刘小力、陈友献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分为军事威慑行动、反恐维稳行动、边境封控行动、强制维和行动、海空安保行动和核生化防护与救护行动等。刘向阳等人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包括军事威慑、军事外交、边海空防斗争、建立禁区、软战攻击、军贸军援、维和行动、反恐行动、反黑缉毒、难民监管、武装护送、消除核生化污染、军事管制、民事支援、掩护撤侨、危机处理等。国防和军队建设本身就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形式。
上述观点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划分过于笼统,肖天亮则从较具体的角度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进行了划分,将其概括为:从环境和状态看,可分为平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危机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战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从暴烈程度上看,可以分为包含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不包含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从行动区域看,可分为在国内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在国外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此外,还有学者就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法律、政治工作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丰富了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对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我国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军队作为国家安全重要的战略资源,发挥其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又是军队在和平时期的特殊使命。因此,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不断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摘要: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操纵日本联合制定所谓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把我国的台湾划入防御体系之内。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军事教学,既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积极探索。几年来,我们在抓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少思考。
一、必须以新型人民战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搞好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现代战争虽然是高科技战争,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仍然还是人,是高科技武装起来的人。纵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于其说是美军用尖端武器装备战胜了对手,倒不如说是美军用占绝对优势的尖端人才战胜了对手,正是那些用现代知识和先进理念武装起来的士兵,那些藏在高科技武器后边的高智能士兵,打败了图有牺牲精神而无科技素质的士兵。中国大学生从来都有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大学生们都会站在时代的前列,挺身而出,用青春热血保卫国家的和平安全。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他们中蕴藏着巨大的人才资源,和平时期抓好对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教育,进一步强化他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品质,提高他们操作高科技装备的能力,一旦发生战争,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是极为可观的战略后备人才,能够确保我们战胜任何最强大的对手。即便是和平时期,充分挖掘和用好大学生这个人才宝库,让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毕业的时候可以直接择优补入军官或士官队伍,能够减少军人的培养成本,带动军人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为我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打赢高技术战争能力,提供持续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必须从确保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充分认识搞好大学生军事教学工作的现实必要性。当代大学生既有文化层次高、思想敏锐、开拓创新意识强和民主平等参与要求强烈等显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生活阅历浅、实践经验少、吃苦精神不够等自身不足。许多学生也希望自己在大学校园里,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锻炼毅力,强健体魄,学会如何做人。开展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引进一部分军事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普通高校军训人才不足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比如,通过进行队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吃苦精神,养成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好作风;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站在世界军事理论的前沿来分析了解我军建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逐步打牢他们从军报国的思想基础;通过定期安排大学生到军营参观见学,组织他们模仿战斗班排过军事化生活,有计划地让学生轮流担任营长连长排长班长,交给权力,明确职责,相互学习,定期讲评,可以进一步锻炼提高大学生的领导才能,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意识。通过我们的实践来看,大学生们对开展军事教学活动热情很高,参与的积极性很强,经过四年的大学校园军训锻炼,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后有多少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直接任命为军官,受到了部队、家长和大学生的充分肯定。
三、必须坚持在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上下功夫见成效。搞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仅有学校、部队的积极性还不够,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首先,要把军训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成才上。多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切实认识到,开展军训教学工作对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的现实意义,对他们拓宽知识面的重要作用,对他们走好未来人生路的长远积极影响,从而不断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活动设计上,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做到目标要适中,使学生们跳一跳能够着,方法得当,既严格训练,又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其次,要把军训工作与学校的正常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做到训教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文理结合。要加强与学校的学生会经常性的协调联系,注意通报有关情况,及时调整工学矛盾,形成抓军训教学工作的合力,确保相得益彰,防止相互撞车。再次,要把评比竞赛贯穿活动始终。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勇于挑战、争强好胜是他们的天性。部队工作的实践也说明,要抓好一项工作落实,必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灵活有效的比学赶帮超活动。
古人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不安宁的世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现,我国的安全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了使大学生了解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在贯彻少而精原则的前提下,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古代孔子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教育;要进行国防和军事历史的教育、了解古代、近代国防史,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要进行军兵种知识和外军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对解放军的编成、各类武器装备有感性的认识;要进行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教育,使大学生能认识到加强国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对大学生进行战时动员、军事地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关于国防科研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论述;关于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军民品外贸的论述;关于国防科研生产要服从军事战略方针,按照战略要求确定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的论述;关于国防科研要走在前面,抓科研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论述;关于军工产品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达到百分之百合格的论述;关于充分发挥国防科技人员作用,不拘一格选拔青年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的论述;关于改革军工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论述,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回顾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国防科技工业胜利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上了新的台阶,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军民结合、对外开放等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根本上说,这些成就都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是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坚决贯彻落实邓小平一系列重要决策和指示的结果。江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要从各自工作的领域对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理解。从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来讲,学习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继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国防科技工业的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努力开拓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
江在十五大的报告指出,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要重视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技研究,逐步更新武器装备。最近几年,他还多次强调,争夺质量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中,必须把国防科技发展和部队装备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积极跟踪国外高科技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军事发展的本质特征,科学阐明了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在军事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方向,同时指出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任务。学习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强烈地感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科技对军事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更加重视我军的质量建设,更加重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纵观世界军事发展趋势,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世界各军事大国在裁减军队数量、压缩军费开支的情况下,军费预算普遍向高科技领域倾斜,国防科研费所占比重上升,通过争夺技术优势,抢占技术制高点,重点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争取战略主动权。在这场新的军事变革和竞争中,美军为保持技术优势,颁布了新军事科技战略,确定了重点技术领域,确保武器装备的先进水平和整体实战效能。英、法等国提出,在保持核威慑力量的条件下,要重点发展高技术常规武器,实现由高、中、低技术武器结合,向高、中技术武器结合的转变。
日本把追求最高军事技术水平,确定为未来军事技术政策的目标,制定了需要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俄罗斯近年来采取“宁紧人头费、不减科研费”的做法,制定了为期十年的“俄军武器装备长期规划”,提出以高科技为主导,重点发展高精度武器装备,巩固军事领域的科技优势。我国周边国家在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国防科研,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当局近年来积极调整实施所谓新的军事战略,大量增加军事预算,大肆购买西方先进武器,大力扩充军备和更新装备。
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中央军委明确指出:新时期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在国防科研生产方面,就是国防科研生产与我军对现代化武器装备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必须看到,我军的武器装备这些年来虽然有较大改进,但从总体上说,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一些主战装备,不仅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差距甚远,而且与台湾军队及有些周边国家军队相比也不完全占优势。改变我军装备落后的局面,归根结底要靠把国防科研生产搞上去。因此,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深刻变化,加强我军质量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们一定要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思想统一到十五大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部署上来,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和指导下,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国防科研生产任务完成好,为我军质量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摘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哲学基础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研究不同时代北京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际问题的军事理论.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吸取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即是对陈腐的军事观念的否定,又是对人类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基本原理永远是我们夺取革命战争的指南。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体系.深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进行浅薄的探讨。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其形成与发展就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最大的创新发展,在于突破了在暴力革命方式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借鉴吸收了马列暴力革命的理论,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阐明了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一支在其绝对领导下的武装,作为完成党领导的革命任务的工具。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考察认识到,实现暴力革命的具体途径在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根本依据只能是本国国情。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很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产业工人人数很少,根本不具备以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条件。在全党范围内,毛泽东率先成功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此外,毛泽东还借鉴中国古典军事战争思想,并与中国革命战争相结合,创造了最灵活、最完整、最成功的,形成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新的战略战术,他是一位最杰出、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战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军事家。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他的万卷苦读中,历史书籍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历史兵书占有重要位置。如《战国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他对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古战史十分精通,同时,对孙武、孙膑、诸葛亮等用兵之策颇有鉴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特别下功夫地论述的问题就是游击战。毛泽东把古典战争经验和理论,以最简练的语言、最生动形象的比喻,赋予革命战争的实践。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中最活跃的游击战争思想理论,是他的亲临战争实践与古典战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创立的游击战争理论,决非单纯的游击战术,它是游击战略思想与红军队伍建设相结合的,是我军各时期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并不断发展的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体系。这种战略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毛泽东亲临战争的实践。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发展的标志。特别是反映在我军初期的队伍发展和军纪军风建设上,毛泽东亲临战争实践,总结战争经验,再运用于指导战争的思想和作风尤为突出。
如1927年秋,由于当时共产党军队的力量薄弱,战略战术十分简单,致使先后发起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秋收暴动接连失败。会师井冈山后,毛泽东认真研究红军队伍建设和红军的战略战术问题,制定了著名的“十六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作战原则。这个原则后被定为作战方针,贯彻红军全军。这个方针,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强调了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灵活运用游击战略,避免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性。这样,使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红军队伍因此而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为加强红军队伍建设,毛泽东将游击战的原则和纪律,作为红军官兵的守则,以军歌形式在红军中传颂,促使红军队伍掌握战争原则和加强纪律建设的自觉性。他总结失败原因时,得出必须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的结论,进而又强调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必须考虑我军依靠的对象和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完善军纪上大做了文章。如最初在红军战士中规定的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这三条简明纪律,突出军队整体一致性,也突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该纪律贯彻执行刚开始,就得到了根据地农民的极大拥护和支持。后来,又在三条上增添了八项。即: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这些纪律的制定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反映了毛泽东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它既反映我军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又反映了这支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它是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创立的红军建军思想,它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正是在这种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避免了我军孤立、简单、拼消耗、伤亡惨重的局面。解决了巧妙地打击了敌人,发展自己等一系列重大军事战略问题。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六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七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
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中国现代军事思想:
1、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
2、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五句话:政治合格,军事。
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4、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6、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
7、依法从严治军。
8、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
9、确立科技强军战略,进一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10、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4、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为全世界所瞩目。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八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际问题的军事理论.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吸取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即是对陈腐的军事观念的否定,又是对人类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基本原理永远是我们夺取革命战争的指南。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体系.深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进行浅薄的探讨。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其形成与发展就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最大的创新发展,在于突破了在暴力革命方式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借鉴吸收了马列暴力革命的理论,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阐明了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一支在其绝对领导下的武装,作为完成党领导的革命任务的工具。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考察认识到,实现暴力革命的具体途径在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根本依据只能是本国国情。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很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产业工人人数很少,根本不具备以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条件。在全党范围内,毛泽东率先成功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此外,毛泽东还借鉴中国古典军事战争思想,并与中国革命战争相结合,创造了最灵活、最完整、最成功的,形成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新的战略战术,他是一位最杰出、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战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军事家。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他的万卷苦读中,历史书籍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历史兵书占有重要位置。如《战国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他对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古战史十分精通,同时,对孙武、孙膑、诸葛亮等用兵之策颇有鉴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特别下功夫地论述的问题就是游击战。毛泽东把古典战争经验和理论,以最简练的语言、最生动形象的比喻,赋予革命战争的实践。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中最活跃的游击战争思想理论,是他的亲临战争实践与古典战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创立的游击战争理论,决非单纯的游击战术,它是游击战略思想与红军队伍建设相结合的,是我军各时期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并不断发展的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体系。这种战略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毛泽东亲临战争的实践。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发展的标志。特别是反映在我军初期的队伍发展和军纪军风建设上,毛泽东亲临战争实践,总结战争经验,再运用于指导战争的思想和作风尤为突出。
如1927年秋,由于当时共产党军队的力量薄弱,战略战术十分简单,致使先后发起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秋收暴动接连失败。会师井冈山后,毛泽东认真研究红军队伍建设和红军的战略战术问题,制定了著名的“十六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作战原则。这个原则后被定为作战方针,贯彻红军全军。这个方针,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强调了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灵活运用游击战略,避免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性。这样,使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红军队伍因此而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为加强红军队伍建设,毛泽东将游击战的原则和纪律,作为红军官兵的守则,以军歌形式在红军中传颂,促使红军队伍掌握战争原则和加强纪律建设的自觉性。他总结失败原因时,得出必须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的结论,进而又强调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必须考虑我军依靠的对象和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完善军纪上大做了文章。如最初在红军战士中规定的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这三条简明纪律,突出军队整体一致性,也突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该纪律贯彻执行刚开始,就得到了根据地农民的极大拥护和支持。后来,又在三条上增添了八项。即: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这些纪律的制定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反映了毛泽东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它既反映我军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又反映了这支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它是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创立的红军建军思想,它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正是在这种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避免了我军孤立、简单、拼消耗、伤亡惨重的局面。解决了巧妙地打击了敌人,发展自己等一系列重大军事战略问题。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时的令人激动的情景:伴着气势磅礴的军乐,响彻十里长街。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军历史使命作出科学概括,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回眸历史,凝望未来。党中央、_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谋划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兴军之策、强军之道。在军事理论的课程中,我了解到:_对新时期新阶段军队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解决好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生长战斗力;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这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军方略,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指引着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现在,我们的人民军队已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20_年4月23日,在人民海军成立六十周年时,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两会上,温的报告中也指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圆满完成国庆首都阅兵、重点地区维稳等重大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积极稳妥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了新的重大的成就!
通过学习军事理论课,我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_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到这里,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为自己生活在这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而感到骄傲!
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革命先辈欣慰安然!我们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学习国防军队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时刻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保持警惕。当今,国内外仍有一部分敌对势力觊觎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仍然以各种方式分化我们,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消灭社会主义中国,但学完军事理论课后,我坚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次军事理论课让我对暑假时的军训更加期待,我迫切的希望在学完军事理论后能够亲身实践,而军训就是我们亲身实践的最好的平台,所以,我一定会在军训中,努力表现,锻炼自己的意志,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十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已经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新世纪的青年,跨入了大学的校门。面对崭新的学习环境,我既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也面临着不适和困难,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迎接新的人生阶段。
走进大学的校门,翻开人生的新篇章,我们的身份也发了变化,我们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的肩上肩负着人民的重任,历史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确目标,勇往直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奋斗.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国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使命,明确成才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为对党和国家,人民有益的人.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的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民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在社会上生存,都要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们,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了解我们的祖国,从而能更好的为保卫和振兴我们的祖国而奋斗。
在大学期间开设军事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国军队编制、国防政策、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等相关知识从而做好我国武装力量、国防力量的后备军。
威慑是和平时期国防的主要功能。这种威慑,不需要进行战争,而是运用强大的国防力量,采用多种手段,发挥最大的影响力,给敌方造成巨大的压力,使敌方不敢动用武力,以保证本国获得最大的利益。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的因素,因而对当代大学生开设军事理论教育课,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当代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主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时刻树立忧患意识,而军事理论课程的来设恰恰有助于此.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来,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在以前军训中,我不知道我们是学生干吗要参加军事训练.通过军事理论这门课程,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我们必须参加军事训练.而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自然而然的开始关注我国的国防,开始心系天下.明白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而且,在授课中,所有教官的军人风格,讲授时的一丝不苟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太过自由的性格,认识到自己对什么事都不够严谨的这一不好的态度.所以,不仅仅是教官传授我们国防知识,促进我们爱国观念,从某种角度来说,在真个教学过程中,教官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们,也在鞭策着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管住自己,做一个有纪律的人.
通过军事理论课,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从中收益非浅.在大学的四年,我想着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能感受的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这是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感谢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这门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些国防教育知识将永远在我脑海里,指导我心系祖国,再这,我也要感谢传授我知识的各位教官!
最近一段时间,我与全校同学一起学习了军事理论课,通过国防大学的老师们生动形象的讲解,我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段时间的理论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增加了伟大祖国的热爱,下面,我就谈谈我学习的一点体会。
学习中国军事力量这一课时,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时的令人激动的情景:伴着气势磅礴的军乐,胡锦涛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响彻十里长街。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对我军历史使命作出科学概括,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回眸历史,凝望未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谋划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兴军之策、强军之道。在军事理论的课程中,我了解到:胡锦涛同志对新时期新阶段军队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解决好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生长战斗力;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这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军方略,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指引着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现在,我们的人民军队已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年月日,在人民海军成立六十周年时,胡锦涛主席郑重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两会上,温的报告中也指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圆满完成国庆首都阅兵、重点地区维稳等重大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积极稳妥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了新的重大的成就!
通过学习军事理论课,我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到这里,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为自己生活在这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而感到骄傲!
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革命先辈欣慰安然!我们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学习国防军队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时刻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保持警惕。当今,国内外仍有一部分敌对势力觊觎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仍然以各种方式分化我们,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消灭社会主义中国,但学完军事理论课后,我坚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这次军事理论课让我对暑假时的军训更加期待,我迫切的希望在学完军事理论后能够亲身实践,而军训就是我们亲身实践的最好的平台,所以,我一定会在军训中,努力表现,锻炼自己的意志,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十一
摘要: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引起总部有关方面的关注。未来10年,我军军事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深入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军事教育专家认为,空军创造的成功经验,为其他部队开展军事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空军军事职业教育的总体思路、原则和具体措施是进一步推动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加快提高广大官兵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源泉。
关键词:空军;军事职业教育;组训;体系。
空军军事职业大学成立以来,在空军党委、首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科学筹划,严密组织,系统推进,分步展开,教学工作有序运行,制度机制逐步建立,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全体官兵展开学习,为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取得了四大成功经验:第一,只有站在推动部队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战略高度认识军事职业教育的意义,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军事职业教育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具有更大价值。第二,只有不断唤起广大官兵在军事变革挑战面前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引导教育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激发他们内心的强烈学习欲望,军事职业教育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第三,只有坚持从部队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军事职业教育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努力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军事职业教育才会增强吸引力,持续繁荣发展。第四,只有各级领导带头端正办学思想和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才能影响带动广大官兵刻苦认真、脚踏实地投入学习,军事职业教育才能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
一、空军军事职业教育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空军党委指示要求,以改进组训模式为突破口,以调整教学内容体系为重点,以完善组织管理为支撑,适应转型需求,贴近专业岗位,突出整体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方法手段,逐步建立起统分结合的组训模式、专综结合的内容体系、开放灵活的运行机制,形成与空军转型建设相适应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军事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二、五大办学原则奠定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基础。
(一)准确把握职能定位。空军军事职业教育与院校教育、部队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军事职业教育是院校教育、部队训练的补充和延伸。补充部队建设发展急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延伸院校教育,使军事职业教育成为空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平台,增强官兵能力素质,培养职业精神。
(二)紧密结合基础能力。以专业能力标准为基本依据,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突出空军特色、专业特色和在职教育特色,为打牢各级各类人员理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提供平台。
(三)突出主要兵种专业和人员。突出与空军作战紧密相关的兵种专业系统和指挥员、参谋人员、飞行人员及战、技勤保障人员等重点,抓好针对性、实用性学习。
(四)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发挥各级职教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各业务部门、部队的专业优势和能动作用,把学习纳入部队教育训练统筹安排,逐步形成推动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注重从实际出发。针对军事职业教育规模大、层次多、专业杂、分布广的特点,遵循在职教育特点规律,坚持按专业需求进行培训,兼顾组织实施的可行性和部队工学矛盾实际,科学适度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三、五大具体措施提升空军军事职业教育成效。
(一)改进了军事职业教育组训模式。干部培训将目前按照军、政、后、装、专业技术干部五类和高、中、初三个层次培训的模式,调整为按照“一条主线、三个模块、五级培训"的模式组训。“一条主线”即以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主线;“三个模块”即按综合知识、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三个模块设置教学内容,分别由职教系统、业务系统和部队组织实施;“五级培训”即按培训对象分为军以上领导、高级(军级以上机关干部)、中级(师旅团级单位领导、机关干部和飞行人员)、初级(营以下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五级军事职业教育。
士兵培训按照军事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与专业岗位相贴近的原则,构建义务兵培训、士官非学历教育和士官学历教育“分层达标、逐级递进”的培训体系。
(二)调整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按照“综合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增强素质与提高能力相结合”,在原先大学以综合知识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模块教学,构建起合理、实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综合知识模块主要是着眼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改善结构,开阔视野,重点安排党的创新理论、军事理论、信息化、新武器装备、外军、领导管理和人文社科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大学按军以上领导、高级、中级、初级和专业技术干部五级培训提供课程资源,分层次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军以上领导主要是提高战略思维和指挥决策能力;高级培训主要是开阔视野,提高组织协调和谋划能力;中级培训主要是提高组织领导、作战指挥和军事训练能力;初级培训主要是提高基层组织指挥、管理和装备使用维护能力;专业技术干部主要是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军事素养。综合知识模块课程教学、考核工作由职教部门组织实施。
专业知识模块主要是着眼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能力,重点安排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的学习。专业知识模块由空军各业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课程设置,需要分层次的,按大学高、中、初、专业技术干部四类培训对象,灵活确定层次。与作战训练紧密相关、专业性较强的业务系统,首先开设专业知识模块课程,不需要单独开设专业课程的业务系统,主要选学综合知识模块课程。专业知识模块由大学统一纳入教学计划,按业务系统组织实施。考试原则上由各业务系统建立题库,纳入大学考试系统组织。大学对专业知识模块的教材编写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岗位知识模块主要是提高各级各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重点安。排紧贴岗位需要,熟练掌握岗位任职的应知必会内容,尤其是武器装备的使用、管理、保障知识。岗位知识模块在空军机关各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由各学区结合年度教育训练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和考核,也可结合部队组织的专业理论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岗位知识模块考试成绩计入军事职业教育学习成绩。
军以上领导主要学习综合知识;高级培训以综合知识学习为主,适当选学专业知识;中级培训以综合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初级培训和专业技术干部以专业知识、岗位知识学习为主,适当选学综合知识。参加高、中、初级培训的干部,原则上每年在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模块中选择2门课程进行学习;军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每年学习l门综合知识模块课程;专业技术干部,原则上每年从综合知识或专业知识模块中选学1门课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干部鼓励多学。高、中、初级和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岗位知识模块,每年由各单位结合年度业务学习安排统一组织。
第一个学习周期之后,已取得军事职业大学相应层次毕业证书的干部,学习层次没有变化的,每年从综合知识或专业知识模块中选择l门课程学习,岗位知识模块的学习继续进行;学习层次发生变化的,须进入相应新层次完成学习内容。
(三)完善了教学和组织管理。针对组训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变化,进一步完善军事职业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体制。
实行“菜单式”选课。在大学设置的模块课程范围内,由干部根据空军建设发展需要和个人岗位任职需求,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年从大学开出的系列课程中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形成多样化学习“菜单”,逐步实现精确学习、自主学习。
实行学分制管理。干部军事职业教育采取学分积累,作为评价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模块的课程,由大学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岗位知识模块内容考核通过的,计入一定学分。各级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依据获奖等级,给予奖励学分。设定年度最低学分和毕业学分,达到毕业学分要求的干部可获得本层次培训的毕业证书。单位和个人根据阶段性任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
明确各级职能分工。着力形成各级党委统一领导、职教部门牵头拉总、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各级部队组织实施的军事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具体组织实施中,空军职教部主要负责统筹规划、教学计划制定,综合知识模块的课程资源建设、授课辅导、检查指导、考核验收等任务,负责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模块教学,管理的总体筹划协调。空军机关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本系统专业知识模块课程建设、教材选编印发、题库建设等工作,组织、督促本系统专业知识模块教学,指导本系统部队岗位知识的学习。各分校、学区按大学和空军各业务系统的要求落实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模块的教学,统筹安排好本单位的岗位知识模块学习。各级要将军事职业教育学习纳入部队教育训练时间统筹安排。空军机关四大部分校职教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本大部各业务系统的专业知识模块建立,督促检查各业务部门专业教材编写印发和岗位知识学习。
完善各级军事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学区成立军事职业教育办公室,在现有2名专职管理干部员额内,设l名主任,独立办公,由司令部门领导管理;师旅级以上部队学区职教部门增配1名教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负责教学辅导工作;未设为学区的飞行团、场站等团级部队配备l名专职管理干部。乃各学区选配的军事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必须专职到位,原则上要在职教岗位稳定工作3年以上。明确分校、学区军事职业教育办公室履行本级机关业务处、科(股)职能,按相应级别配备干部,各级职教办主任实行双轨制。
(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针对空军军事职业教育规模大、专业多、分布广的特点,加强教学手段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各类干部多样化学习需要。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十二
全面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对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一直在思索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有效推进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同时针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建设,将改革的理论化为实践,在课程建设中突出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恰逢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校课程建设资助立项,要求通过课程建设实现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的课程师资队伍;精选优化的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健全的课程教学规范和课程管理制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的教学大纲;完整的教材(包括配套的教材、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课程资源库,笔者想通过校园网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又可以使优秀教师以一当十;既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又有效推动师生互动;既能进行第一课堂教学,又能开拓第二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时代性。于是笔者决定着手开始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不是简单的传统课程的电子版,而要充分体现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对教育技术影响最深的有四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建设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时应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等诸要素的关系。教师不应把学习者看作是被动的、被灌输的对象,而应认真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安排好它们的顺序;教师不要把媒体仅当作单向传播的工具,而应主要作为情境创设、情感激励和认知的工具。而对于学习者来说,不仅要理解各部分的内容,还要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习者要善于把媒体作为一种探索、发现的工具以及与同学或者老师交流、讨论、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
当代大学生对军事科学极感兴趣,要想学好军事理论,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然而传统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防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难以适应现代化条件下军事技术迅猛发展的需求。因此引入网络技术、探索教育新模式迫在眉睫。
(二)建设网络课程的意义。
1.开辟教育新阵地、新模式。
网络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自由上网,平等交流,原来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开发性的教育空间,原来教育内容与时代不同步的现象变得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
2.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主体地位空前突出。
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教师能够方便、及时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调整和更新。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自主化成为一种趋势,自主选择教育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教师等,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激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创造性。
网络中信息的传递在瞬间完成,这就使学生视野空前开阔,头脑异常活跃,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从而增强了培养创造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和优化了学生的智力和心力。
4.促进终身学习。
军事理论网络教程中大量使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犹如身临其境,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教学中,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课程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大大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满足了学生不断学习的心理需求,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军事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自主使用网络课程,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协作探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结构,一步一步的系统的学习,也可以带着问题通过教师信箱或本网络课程提供的其他相关主题网站来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在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网上答疑、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策略,教学中的情感互动就在学习者和教师的交流或者在协作小组中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中进行。这样就可以在网络教学中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的情感互动情境,实现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应充分体现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应在统一技术规范指导下,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
(一)准备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
建设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是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体有三点:一是学习军事理论知识。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分析学习者特征。
本网络课程的使用对象为大学生,其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其生理发展已接近或完全完成,其个体的心理变化开始向形成稳定的个性发展,具体表现在外部动机趋弱、成就动机增强、自主性强、选择性强、具有探索性和多元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已基本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并且学习目的明确。另外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基本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具备网上浏览、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除了以上共性外,还有一些特征:具有爱国心和责任感;女性偏爱英雄人物,男性则对战史、战例、武器兵库、时事热点具有浓厚兴趣,并有很强的表达欲;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知识广博等等。
3.收集教学素材以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军事理论教程》、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蓝本,并收集各种与军事教育有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媒体素材。来源主要为大型网站门户:tom环球军事、新浪军事、中国军事、兵器知识、中军网、搜狐军事频道、cctv军事频道等,并参考一些已发行的教学视频软件。
在军事理论网络课程设计中,采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和多种教学内容相结合以适应学生自主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
4.选择开发工具。
本网络课程直接选用由南京大学天空教育根据大多数多媒体课程教学特点开发的通用网络教学网站――天空教室,该平台包括网络课程制作功能、在线多媒体编辑功能,在线作业功能、学习资源组织功能及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等基础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二期开发,不断积累教学内容,使网络教育的功能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具体设计。
1.版面结构。
本网络课程采用结构清晰、简单易懂,便于使用者浏览的左右框架结构,左边是二级目录,点击一级目录下的二级目录,则可在当前页面的右侧浏览具体内容。此结构也方便浏览者掌握所处位置,寻找所需信息。同时考虑到长时间浏览易觉疲劳枯燥,因此选用蓝白基调,总体感觉轻松典雅。
2.教学资源简介。
本系统大体上分为五个主要功能模块:我的桌面、我的课程、我的博客、我的网盘和成员服务。用户在网络课堂首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到用户界面。选择我的课程进入课程管理,选择需要实现的功能:资源、答疑、讨论、作业等。
在课程管理的各项功能中,资源建设是重点。主要分为以下9个方面:
课程介绍:展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本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种类和手段类型,让学生有所了解。
教学大纲:详细列出各章节学习重点、难点及教学进度,便于学生自学。
电子教材:为学生提供军事知识、军事历史、军事将领、国防法规、军事标识、武器装备等阅读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视频资料:上传了55部军事题材的记录片、电影等。
多媒体课件:将各章节多媒体课件上传共享,便于学生下载。
作业习题:列出各章节参考作业习题,供师生选择。
考核办法:介绍本课程作业、考试规定。
参考网站:列出36个军事资讯网站和13个军事论坛网站。
制作完成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后,向试验班级下达《关于军事理论课程实施网络教学的通知》,告之学生本学期《军事理论》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和课堂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可以自由上网,进入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平台,自主阅读、交流;通过网络发布作业,学生一律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军事理论》课程作业专用纸(复印、打印无效)完成作业。面授辅导时,学生需按照课程表排定的时间到教室集中,由任课教师进行辅导;平时作业和面授辅导的考勤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学期结束时,学校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形式为书面、开卷。
集中面授时,教师改变以往灌注式教学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运用网络课程中制作好的大量图像和视频进行演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更集中的听取教师的讲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自学时,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靠自己的自觉性、独立性和持久性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演示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布置学生学习主题和参考文献、网站,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可通过天空教室课程管理中的用户统计,了解学生在线时间长短、关注度等自学情况。教师还可以在线回答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为更好了解学生对军事理论网络课程的满意度与使用率,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系统分析和对部分班级学生的访谈调查进行统计研究。
1.学习时间和频率。
笔者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课程管理下载了登陆用户名及在线时间和登陆次数进行汇总分析。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每次上网浏览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登陆次数达到5次以上,说明学生对这种学生方式比较感兴趣,也比较认可,主动自学的动机较强烈,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风格。也存在部分学生自控力不强或是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和自身的信息素养。
2.学习内容。
从各模块访问统计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资源的点击率最高,其次是任务、答疑和讨论。分析其原因,各模块的点击率跟学生兴趣、作业布置、知识点的重要度等有关。
多媒体课件的点击率比较低,而视频资料的点击率则很高。通常学生会有选择性地将自己感兴趣的课件下载到本地主机,作为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参考资料,而下载电子教案则是为了省去做课堂笔记,方便考试复习。视频资料普遍受学生欢迎,这也是笔者事先预料到的结果,在后续完善中,笔者计划还将上传40多部优秀影像资料,力争达到100部。
电子教材中点击率最高的是武器装备,最低的是国防法规。这说明学生更关注与现实更密切、具体的东西。由于制作时间紧,笔者整理的武器装备仅限图片、主要技术参数、研发过程等介绍,学生提出要增加战场表现的具体实例,这也是今后需完善的一个方向。网络课程的交流信息主要集中“讨论”和“答疑”两个模块。学生会自发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学生交流的欲望十分强烈,留言版、讨论版每天都有学生发言、讨论、浏览。不过从统计结果看,真正参与讨论的人少,看热闹的过客多,而且与学习无关的帖子也不少,尽管交流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工具,但仍需要教师今后加强管理、监督和引导。
3.对部分学生的访谈。
笔者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几次集中访谈,学生反映的问题也比较全面。他们认为这种网络学习形式较以往课堂学习有很多优势:界面设计直观、醒目;课程内容充实;资源丰富,尤其是视频资源;课程交互形式多样;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和迷航现象。有些学生建议对不同要求的知识内容要以不同符号突出显示,以便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学习;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求尽量简单,突出重点;对于交互也要遵循简单的原则。网络课程有一定的生命力,对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扩大协作学习规模、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等方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对教师的促进体现。
授课教师每周三下午集中备课,研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和使用教学平台的得失,交流授课心得,提出改进建议等。通过定期交流,教师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他们觉得这种教学方式适应科技信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不仅为自身提高业务素质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个人综合的发展,很多教师纷纷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教育理论,关注学生心理,研究学术动态。授课教师十分注重教学研究,纷纷撰写教学心得论文,在学期末学生教学评价中,各位老师也取得较以往更高的得分。
通过军事理论网络课程的建设,笔者发现师资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精选,师生课内课外的互动交流都极大吸引了学生。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说明,精品课程(elaboratecourse)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指导思想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培养和建立结构合理、理念先进的教师队伍,开发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人才质量。
由于军事理论课程开设得较晚,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建设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中意义重大:既可以促进专家教授亲自走上讲台,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又能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免费公开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更多师生共享借鉴;通过建设网上教育基地进行专题教育,开展热点讨论,实现教育的网络渗透;网上社团、第二课堂便于学生自我教育等等。
[1]刘志翔,毛丹.单独制定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3).
[2]夏侃.交互式教学法在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j].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xx,8(4).
[3]刘浩波.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十三
摘要:现实军事问题,是新形势下军事实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军事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应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以深厚的知识基础作支撑,努力实现军事理论研究服务实践的功能。
关键词:军事理论;研究;问题;意识。
以问题为中心,既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方法,也是被人类军事理论发展史所印证的一条规律。我们应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军事理论研究观念,以渊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投身到军事理论研究事业之中,努力实现军事理论研究服务实践的功能。
军事理论研究“以问题为中心”,它包含多重向度。从世界观的角度看,它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军事观;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它体现了军事认识上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体现了解决军事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们常常在已有的军事学科体系内转圈子,或者重述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军事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是什么,前沿在哪里,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个领域提不出任何新的问题。国际数学权威希尔伯特认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够提出大量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中止。同样,离开问题不会有军事理论研究,离开军事理论研究便不会有学科的创立和发展。现实中的军事问题虽然只是军事运动过程中的个别事物和特殊表现形式,但如同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一样,“总是由认识个别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也认为,“科学在其发展中在任何时候都遇到问题,而且问题总是最先出现的。”可见,问题是认识之始,是理论研究的关键和中心。从现实中存在的军事问题开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假设的辩护或检验,是军事理论研究和创新的基本思路。
然而当前,有些人认为理论研究不如实践创新操作性强,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甚至认为理论研究并不重要。这些人体会不到理论研究的价值功能所在,问题也恰恰出在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不能直指问题要害上。我们看到,一个时期以来,每当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就会深切感受到理论咨询的明显滞后;每当军事变革向前迈出一步,我们就会深切感受到理论准备的严重不足。马克思曾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当前,新的军事实践为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重大现实军事问题,是新形势下军事实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军事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对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牛顿看到苹果落在地上,不是捡起来把它吃掉,而是提出一个人们未曾想过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掉?”他提出并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并创建了新的物理学学科。在军事理论研究活动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成功的军事理论研究活动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对军事领域重大问题的鉴别力。不存在没有问题的完善的军事理论体系,只存在不值得我们为之发现问题的军事理论体系。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军事理论体系来说,都不是绝对的严整、完备和无矛盾。如果有人说我军现有军事理论不存在什么问题的话,这一判断必定是基于以下三种可能之一:第一,我军现有军事理论不存在什么值得我们去发现、思考的疑难、问题,这一判断直接否定了军事理论研究的价值;第二,我军现有军事理论存在重要问题、疑难,但我们缺少在其中发现问题的意识或能力,这一判断意味着对我军军事问题理性思考能力的怀疑;第三,既存在着问题,我们也觉察到了问题的存在,但由于缺乏理论勇气,不公开我们所发现问题。这可能就是我们在军事理论研究活动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弊病。这种弊病隐性地支配着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在不自觉中放弃了发现问题、责疑问难的权力。如果继承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理论价值同时又不否认自身的思想能力,那么,第三种情况可能是导致当前军事理论研究缺乏问题意识、缺少对我军现有军事理论做进一步创新的原因。
当前,对待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存在着这样一种简单化的思路:军事思想是如此伟大绝伦,对于后人,就只能是去努力宣传它、实践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样的思想理论最终只会失去其应有的生命力。理论宣传工作只是在增加该理论的话语权力,理论研究则是要激发其内在活力。那么,军事思想的内在活力是什么呢?不仅在于其理论本身,更在于其中所包含的问题,问题本身的质量孕育了其理论的生命活力。在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传入中国之初,许多人要么成为其理论的宣传者、鼓吹者,或者成为理论运用上的“机器人”、甚至是奴隶。但却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中国革命实际问题进行发展创新。正是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中所包含的重大问题(思想史上的大师恰恰是提出问题的大师),才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名篇,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我们决不能因为崇拜某一人某一学说而丧失自己的批判精神和理论勇气,应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把军事理论研究不断引向新的境界。
以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为底蕴是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这从另一侧面说明,军事理论研究以问题为中心,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必须要以深厚的知识积累作基础。说:“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万石焉,学问亦然。”在个人认知的每一步,个人知识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不断增加的知识存量能够增强个人与团体改变环境的能力。因此,理论研究应以丰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知识越丰富,认识问题就越深刻、发现问题的视野越广阔。如同德鲁克认为的,知识创新几乎从来没有建立在一种知识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多种不同知识汇聚的基础上。军事理论研究显然亦不例外。知识是创新的核心要素,知识能力是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知识能力范围规定理论研究的能力边界。一位哲人曾用一大一小两个圆说明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指出“知识的拥有量与发现问题的范围和能力成正比。”因此,做学问须先有学问。“学以为耕,文以为获”。韩愈这句话有两层道理:一是自己真正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二是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研究前人提供的知识,从中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借助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知识来“打磨”自己论题这块璞玉,最后使之成为一个工艺精品。在开创历史的创新中,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位居首列。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写出伟大的著作,也是得益于大量的知识积累。马克思仅为写资本论,就读了1500多册书,抄了数千印张的笔记。在信息社会,知识军事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知识总量的增加速度已远远超出以往时代。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时涌现。这种知识的快速更新,对于知识积累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信息时代,以问题为中心创新军事理论,不仅要“厚积”,而且要“快积”,迅速提高我们在军事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军事理论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定发.新世纪中国军事科学创新发展的基本趋势[j].中国军事科学,2004(3).
2、葛东升.大力促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繁荣发展[j].中国军事科学,2005(3).
3、卡尔・波普尔著;查汝强,邱仁宗译.研究的逻辑[m].科学出版社,1986.
4、张占军.从酝酿到发表[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5、ceandprinciples[m].harper&rowpublishers,1985.
6、dgesocience[m].sagepublicationsltd,1994.
(作者单位:熊伟,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张前程,乌鲁木齐边防干部训练大队)。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十四
摘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产生缘起于古希腊时期的广场政治,后来逐渐由一体走向分離。当代许多学者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重点着眼于对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梳理,以及该理论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意义。殊不知,理论之争往往不仅仅在于两个理论之间的单纯对立关系,而是由其背后多个理论相互支撑的理论群进行博弈的结果。双方此消彼长,更能顺势者方能占据上风。自由主义自古至今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与自由主义的发展及其他相关理论并驾齐驱的。
关键词:国家;社会;自由主义;法团主义。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领域一个十分重要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政治哲学从规范研究的角度探讨了国家和社会在政治生活中应当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扮演的问题;政治科学则从经验分析出发,对国家和社会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进行了不断的探讨。笔者认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论争与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的论争息息相关,如何认识并把握其内在规律对提高当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
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成果颇多,观点多与学者自身研究背景相关。王建生在《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流变》[1]中从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分别来论述每个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其中,前工业化时期,国家与社会由“一元论”转向“二元论”;工业化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复杂,“对立性”与“同一性”并存;到了后工业化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形成了多元化理论体系。庞金友在《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逻辑与特点》[2]中提出了国家路线和社会路线是研究近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两条路径,这两条路线的极端形式分别是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主张的消极国家观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具有温和性的国家社会关系。罗兴佐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3]中探讨和区分了中国在1949年前后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李世书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嬗变及其发展趋势》[4]中对国家和社会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分,然后通过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比较,得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由同一走向分离的结论。连朝毅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当代调适及其发展辩证法》[5]中提出治理理论致力于探索和开拓一种调适当代“国家——社会”关系的新样式,但治理理论下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共治并不意味着国家权能式微。黄冬娅更偏向抗争政治的研究,她在《国家如何塑造抗争政治——关于社会抗争中国家角色的研究评述》中主张将抗争政治研究中的国家区分为“稳定的政治结构”“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变化的政治背景”这三个概念层次,进而讨论这三个概念层次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笔者在借鉴先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进行了仔细的爬梳,也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起源。
在古希腊时期,由于城邦功能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国家与社会的划界尚不明确。古希腊的城邦不同于现代意义的城市,它是一个政治实体,以神庙为中心,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由独立的城堡和周围的村社组成。彼时,国家与社会功能尚未剥离,对于生活在城邦中的公民而言,城邦兼具着国家和社会两种属性。一方面,公民依赖于城邦提供的稳定和安全的环境来维持生存;另一方面,城邦是公民阶层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公民在此参与公共活动。在城邦中,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于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顾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6]316。因此,在古希腊,义务优先、道德至上是公民身份最显著的特征。理想的好公民必须把公共事务放在第一位,将公共利益置于私利之上,并通过承担公共职位、参与公共事务来体现自身价值。
(二)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古希腊将参与公共事务看作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这种情况在古罗马时期大有改观,古罗马将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视为公民的权利,这种转变归因于古罗马时期更加注重法律的传统。随着古罗马不断扩张而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帝国,他们在帝国内部事务的处理上也更具复杂性。第一,公民身份的划定问题。由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罗马帝国的公民身份由平民扩展到被征服的外邦人群体,最后演化成了具有一种普适性的身份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罗马的文化更具包容性。第二,民主的实施情况。随着新征服外邦人口的不断注入,公民阶层不断扩大,继续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已达不到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成效,于是在古罗马时期由间接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公民不再像古希腊时期那样注重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转而把活动视角由公共领域转入私人领域,去争取各种权利,并最终在法律层面上得以保障,这是古罗马时期国家与社会逐渐分离的源头。由于国家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与社会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分化,并在启蒙运动时期完成彻底分离。
(一)国家社会关系与自由主义的演进历程。
尽管自由的概念早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就已存在,但是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却是近代以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自由主义的历史演进中,不同的思想家们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自由主义的这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newliberalism)、保守自由主义或者称新古典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自从自由主义诞生之后,它的命运就同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古典自由主义中的社会本位思想。
古典自由主义提倡的“消极自由”在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适应资产阶级新的政治要求,于是新自由主义(newliberalism)应运而生。新自由主义是英国哲学家t.h.格林、霍布豪斯、凯恩斯等人对古典自由主义所做的修正和改造。t.h.格林对自由主义做出新的解释,他认为自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或能力,人们依靠这种力量去做值得做的事或享有值得享有的东西。自由不仅仅是个人不受国家与社会的压制和奴役,更重要的是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新时期英国人应当实现的、最理想的自由。他主张国家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他认为只有增强国家权力,扩大国家干预范围,压制可能侵害个人自由的行为,才能促进个人能力的发挥和自由的增长。因此,国家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t.h.格林的政治思想被凯恩斯所借鉴。凯恩斯对以往美国放任自由的政策提出质疑,并且建议用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途径去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并进而提出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国家在这一阶段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
3.新古典自由主义与国家角色的衰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自由主义提倡的国家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思路解决了自由市场的失序局面,从而缓解了自由资本主义引发的经济危机。但后期“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进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福利国家中的平等问题及其导致的社会惰性问题,这使得人们对新自由主义进行重新审视。在这种情况下,新古典自由主义应势而起,开始诊断这些复杂问题。新古典自由主义的诞生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思想家们对国家大规模掌控经济的“极权主义”的焦虑,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福利国家引发的各种新的社会问题的担心。新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哈耶克、诺齐克等人。其中,哈耶克提出“在安排我们的事务时,应该尽可能多地运用自发的社会力量,而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这个基本原则能够做千变万化的应用”[7]。
(二)多元主義与法团主义之争。
除了与自由主义的发展并行不悖之外,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背后还有一对相互竞争的理论——多元主义和法团主义。多元主义为社会主导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认为社会在与国家的互动中占据着更加主动的地位。在多元主义者看来,政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而非国家,社会由自愿者利益集团组成,这些利益集团自身不图谋组织或取代政府,但它的积极行动对政府构成压力[8]3。法团主义则代表了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国家立场。持法团主义观点的人认为,国家始终处于一个至高的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元主义假设存在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它甚至无法自行解决社会分殊权利的众多冲突。因此,法团主义建构的前提,是利益团体的分化,它是对利益团体政治面临的问题提出的整合方案[8]175。
从表面上看,法团主义似乎是为了完成多元主义假设下的“第三重目标”即“使利益集团能够有效地影响国家政策之方向”而生,因此有人说“法团主义是多元主义的变体”。但是多元主义和法团主义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多元主义是社会独立于国家地位的主动性行为,而法团主义则强调社会是在国家的整合和控制下被动参与的一部分,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家必须占据主导地位。
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美国学者迈克尔·伯恩哈德根据国家与社会力量强弱的对比提出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一是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二是强国家——弱社会模式;三是弱国家——强社会模式;四是弱国家——弱社会模式。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一般只是拿强国家——弱社会或者弱国家——强社会这两种理论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进行两者之间的对立研究,这种研究带有一种明显的零和博弈的视角,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力量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仔细斟酌,这种思考是带有缺陷的,它把国家与社会置于相互冲突的位置加以讨论。
但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非零和博弈,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潜在的互动关系,如马宝成提出的“互强型的国际与社会关系”[9],可见二者既可以相互促进,也能相互制约。国家与社会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将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反之,国家与社会关系处理不当反而会危及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因此,有必要认识和把握国家社会关系背后的理论并加以合理利用,方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达到国家实现高效治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生.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流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逻辑与特点[j].天津社会科学,2006(6).
[3]罗兴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6(4).
[4]李世书.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嬗变及其发展趋势[j].学术论坛,2005(12).
[5]连朝毅.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当代调适及其发展辩证法——基于马克思政治哲学范式的“治理”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6(2).
[6][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闫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7][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张静.法团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9]马宝成.互强型国家与社会关系:村级治理的模式选择[j].政治学研究,2004(6).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十五
随着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国防教育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是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高层次人才,其数量、质量、结构在后备力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进行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理念,延续大学生在和平环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头脑,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成为一支真正国防后备力量的主力军。
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实现人才的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开展国防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开展国防教育能达到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的统一;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强化爱国意识,有利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文件精神赋予高等教育的光荣任务。
学校的职责是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国防思想和国防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各门课程中。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同时大力抓好学生军训和军校工作,使学生接受系统的国防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军地两用的“四有”新人。
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科技水平越来越高,新的战略思想和战争手段,战略方法层出不穷。军事高科技是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高水平和尖端技术,而国防教育下的大学生人才都能满足军事的需要,对武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高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家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首先应用于军事,这己成为一种普遍的历史规律;是当代先进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当代高科技主要为了军事高科技,当代高科技主要用于军事高科技。高等院校中毕业生,具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很好的智力水平,通过国防教育他们必将成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因此,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逐步转移到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身上。同时,他们也是我军军官队伍的重要来源。这对于提高我军的总体科技水平,增强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大有好处。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多级化趋势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单级与多级的矛盾无处不在。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大大的加剧了世界的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以高科技为标志,以信息化军事建设为显著特征的国际军事竞争愈演愈烈,全球化军事战略调整深入进行,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出现严重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领土、民族和宗教矛盾激化。由此而导致的局部战争、武装冲突不断起伏,恐怖主义危害加剧。未来战争是高度现代化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角逐,也即是高科技和掌握高科技人的战争。因此人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此时,我们需要大批既有报国之志又有专业技能的国防后备人才。我国始终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给予高度的重视。其中大学生是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高层次人才,其数量、质量、结构在后备力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进行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理念,延续大学生在和平环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头脑,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成为一支真正国防后备力量的主力军。
高校国防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
精神文明建设。
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队伍中开展国防教育,不但可以激励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观念,促进德、智、体全面的发展,这对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成才立事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军事训练,磨练了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高校一般都采取了新生入学就接受军训,部队严格的管理方法和令行禁止的作风为学校以后的管理和学习等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合格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在思怒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防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国防教育归根到底是关于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教育。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直接培育以爱国主义为主导、以国家防卫为中心的国防意识,使大学生做到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目的。这些事关国家生死和民族存亡兴衰的大事,最容易在青年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十分强烈的爱国热情。
其次,国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和纪律观念。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同时它也要求每个集体成员应具有纪律观念。大学生作为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和各类事件时,只有具备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具备了纪律的意识与观念,才能正确解决好利益与道德、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关系。而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军事技能训练就能特别强调团队合作性与严格纪律性。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对集体主义精神和纪律观念的感悟,使他们全面理解和把握集体主义的精神实质,贯彻纪律观念的内涵。
最后,国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的成长阶段,是学生确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特有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在增强国防观念的同时,思想政治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为他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培养大学生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十六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关键词:微课;军事理论课;普通高校。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二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十七
全面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对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一直在思索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有效推进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同时针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建设,将改革的理论化为实践,在课程建设中突出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恰逢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校课程建设资助立项,要求通过课程建设实现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的课程师资队伍;精选优化的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健全的课程教学规范和课程管理制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的教学大纲;完整的教材(包括配套的教材、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课程资源库,笔者想通过校园网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又可以使优秀教师以一当十;既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又有效推动师生互动;既能进行第一课堂教学,又能开拓第二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时代性。于是笔者决定着手开始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不是简单的传统课程的电子版,而要充分体现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对教育技术影响最深的有四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建设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时应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等诸要素的关系。教师不应把学习者看作是被动的、被灌输的对象,而应认真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安排好它们的顺序;教师不要把媒体仅当作单向传播的工具,而应主要作为情境创设、情感激励和认知的工具。而对于学习者来说,不仅要理解各部分的内容,还要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习者要善于把媒体作为一种探索、发现的工具以及与同学或者老师交流、讨论、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
当代大学生对军事科学极感兴趣,要想学好军事理论,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然而传统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防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难以适应现代化条件下军事技术迅猛发展的需求。因此引入网络技术、探索教育新模式迫在眉睫。
(二)建设网络课程的意义。
1.开辟教育新阵地、新模式。
网络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自由上网,平等交流,原来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开发性的教育空间,原来教育内容与时代不同步的现象变得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
2.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主体地位空前突出。
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教师能够方便、及时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调整和更新。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自主化成为一种趋势,自主选择教育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教师等,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激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创造性。
网络中信息的传递在瞬间完成,这就使学生视野空前开阔,头脑异常活跃,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从而增强了培养创造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和优化了学生的智力和心力。
4.促进终身学习。
军事理论网络教程中大量使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犹如身临其境,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教学中,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课程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大大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满足了学生不断学习的心理需求,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军事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自主使用网络课程,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协作探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结构,一步一步的系统的学习,也可以带着问题通过教师信箱或本网络课程提供的其他相关主题网站来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在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网上答疑、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策略,教学中的情感互动就在学习者和教师的交流或者在协作小组中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中进行。这样就可以在网络教学中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的情感互动情境,实现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应充分体现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应在统一技术规范指导下,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
(一)准备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
建设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是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体有三点:一是学习军事理论知识。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分析学习者特征。
本网络课程的使用对象为大学生,其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其生理发展已接近或完全完成,其个体的心理变化开始向形成稳定的个性发展,具体表现在外部动机趋弱、成就动机增强、自主性强、选择性强、具有探索性和多元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已基本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并且学习目的明确。另外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基本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具备网上浏览、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除了以上共性外,还有一些特征:具有爱国心和责任感;女性偏爱英雄人物,男性则对战史、战例、武器兵库、时事热点具有浓厚兴趣,并有很强的表达欲;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知识广博等等。
3.收集教学素材以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军事理论教程》、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蓝本,并收集各种与军事教育有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媒体素材。来源主要为大型网站门户:tom环球军事、新浪军事、中国军事、兵器知识、中军网、搜狐军事频道、cctv军事频道等,并参考一些已发行的教学视频软件。
在军事理论网络课程设计中,采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和多种教学内容相结合以适应学生自主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
4.选择开发工具。
本网络课程直接选用由南京大学天空教育根据大多数多媒体课程教学特点开发的通用网络教学网站――天空教室,该平台包括网络课程制作功能、在线多媒体编辑功能,在线作业功能、学习资源组织功能及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等基础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二期开发,不断积累教学内容,使网络教育的功能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具体设计。
1.版面结构。
本网络课程采用结构清晰、简单易懂,便于使用者浏览的左右框架结构,左边是二级目录,点击一级目录下的二级目录,则可在当前页面的右侧浏览具体内容。此结构也方便浏览者掌握所处位置,寻找所需信息。同时考虑到长时间浏览易觉疲劳枯燥,因此选用蓝白基调,总体感觉轻松典雅。
2.教学资源简介。
本系统大体上分为五个主要功能模块:我的桌面、我的课程、我的博客、我的网盘和成员服务。用户在网络课堂首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到用户界面。选择我的课程进入课程管理,选择需要实现的功能:资源、答疑、讨论、作业等。
在课程管理的各项功能中,资源建设是重点。主要分为以下9个方面:
课程介绍:展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本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种类和手段类型,让学生有所了解。
教学大纲:详细列出各章节学习重点、难点及教学进度,便于学生自学。
电子教材:为学生提供军事知识、军事历史、军事将领、国防法规、军事标识、武器装备等阅读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视频资料:上传了55部军事题材的记录片、电影等。
多媒体课件:将各章节多媒体课件上传共享,便于学生下载。
作业习题:列出各章节参考作业习题,供师生选择。
考核办法:介绍本课程作业、考试规定。
参考网站:列出36个军事资讯网站和13个军事论坛网站。
制作完成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后,向试验班级下达《关于军事理论课程实施网络教学的通知》,告之学生本学期《军事理论》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和课堂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可以自由上网,进入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平台,自主阅读、交流;通过网络发布作业,学生一律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军事理论》课程作业专用纸(复印、打印无效)完成作业。面授辅导时,学生需按照课程表排定的时间到教室集中,由任课教师进行辅导;平时作业和面授辅导的考勤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学期结束时,学校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形式为书面、开卷。
集中面授时,教师改变以往灌注式教学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运用网络课程中制作好的大量图像和视频进行演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更集中的听取教师的讲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自学时,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靠自己的自觉性、独立性和持久性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演示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布置学生学习主题和参考文献、网站,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可通过天空教室课程管理中的用户统计,了解学生在线时间长短、关注度等自学情况。教师还可以在线回答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为更好了解学生对军事理论网络课程的满意度与使用率,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系统分析和对部分班级学生的访谈调查进行统计研究。
1.学习时间和频率。
笔者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课程管理下载了登陆用户名及在线时间和登陆次数进行汇总分析。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每次上网浏览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登陆次数达到5次以上,说明学生对这种学生方式比较感兴趣,也比较认可,主动自学的动机较强烈,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风格。也存在部分学生自控力不强或是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和自身的信息素养。
2.学习内容。
从各模块访问统计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资源的点击率最高,其次是任务、答疑和讨论。分析其原因,各模块的点击率跟学生兴趣、作业布置、知识点的重要度等有关。
多媒体课件的点击率比较低,而视频资料的点击率则很高。通常学生会有选择性地将自己感兴趣的课件下载到本地主机,作为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参考资料,而下载电子教案则是为了省去做课堂笔记,方便考试复习。视频资料普遍受学生欢迎,这也是笔者事先预料到的结果,在后续完善中,笔者计划还将上传40多部优秀影像资料,力争达到100部。
电子教材中点击率最高的是武器装备,最低的是国防法规。这说明学生更关注与现实更密切、具体的东西。由于制作时间紧,笔者整理的武器装备仅限图片、主要技术参数、研发过程等介绍,学生提出要增加战场表现的具体实例,这也是今后需完善的一个方向。网络课程的交流信息主要集中“讨论”和“答疑”两个模块。学生会自发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学生交流的欲望十分强烈,留言版、讨论版每天都有学生发言、讨论、浏览。不过从统计结果看,真正参与讨论的人少,看热闹的过客多,而且与学习无关的帖子也不少,尽管交流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工具,但仍需要教师今后加强管理、监督和引导。
3.对部分学生的访谈。
笔者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几次集中访谈,学生反映的问题也比较全面。他们认为这种网络学习形式较以往课堂学习有很多优势:界面设计直观、醒目;课程内容充实;资源丰富,尤其是视频资源;课程交互形式多样;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和迷航现象。有些学生建议对不同要求的知识内容要以不同符号突出显示,以便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学习;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求尽量简单,突出重点;对于交互也要遵循简单的原则。网络课程有一定的生命力,对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扩大协作学习规模、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等方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对教师的促进体现。
授课教师每周三下午集中备课,研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和使用教学平台的得失,交流授课心得,提出改进建议等。通过定期交流,教师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他们觉得这种教学方式适应科技信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不仅为自身提高业务素质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个人综合的发展,很多教师纷纷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教育理论,关注学生心理,研究学术动态。授课教师十分注重教学研究,纷纷撰写教学心得论文,在学期末学生教学评价中,各位老师也取得较以往更高的得分。
通过军事理论网络课程的建设,笔者发现师资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精选,师生课内课外的互动交流都极大吸引了学生。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说明,精品课程(elaboratecourse)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指导思想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培养和建立结构合理、理念先进的教师队伍,开发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人才质量。
由于军事理论课程开设得较晚,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建设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中意义重大:既可以促进专家教授亲自走上讲台,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又能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免费公开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更多师生共享借鉴;通过建设网上教育基地进行专题教育,开展热点讨论,实现教育的网络渗透;网上社团、第二课堂便于学生自我教育等等。
[1]刘志翔,毛丹.单独制定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3).
[2]夏侃.交互式教学法在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j].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8(4).
[3]刘浩波.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十八
摘要: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需要强大的国防,而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却越来越令人担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国防意识尤显重要。本文拟分析如何通过国防历史教学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
关键词:国防历史大学生国防意识历史教育。
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强大的国防,而全民的国防意识则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我国的国防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便形成了“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以及“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一部分率先觉醒的中国人亦一直在寻求救亡图存之道。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把加强国防摆到了头等大事的位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是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然而在现在,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状况却越来越令人担忧。
一、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状况。
笔者于2011年10月,对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40份,调查显示:有72.9%的学生能基本阐述“国防”的概念;62.3%的学生了解邓小平同志主张的“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11%的学生知道我国的领土不仅有领陆面积还有蓝色领土;11.5%的学生能识别人防工程的图标;40%的学生知道公民的国防权利和义务;4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从军,52.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学生军训;58.5%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国防教育课程;9%的学生知道“三股势力”;65.7%的学生了解钓鱼岛争端;70%的学生表示关注南中国海局势;65.9%的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航天事业;36%的学生表示关注国际形势;64%的学生认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是和平稳定,但稳中有乱、好中有坏、喜中有忧。
从这份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对国防问题有一定的认识,比较关注我国的国防现状,普遍拥有爱国主义信念,乐于接受国防教育。但是,首先,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和平发展建设时期,战争已经远去,长时间的和平,致使很多人的国防意识开始淡化,不再居安思危;其次,现在经济全球化,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大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就业、工作、住房等与己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方面,至于国家、社会、他人等则觉得离自己太遥远,与己毫不相干;再次,当代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且富有爱心,但是,由于心智不成熟,认识事物不全面,往往容易出现偏激叛逆,个性张扬,而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的现象。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状况是积极与消极并存,好忧参半。“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他们拥有较强的国防意识,能够站在国家的角度从大局上思考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大学生充满活力具有可塑性,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之际,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理应加强国防教育,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独特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二、国防历史教育对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作用。
国防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国防作为抵御外来侵略和讨伐他国的工具便已经开始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纵观我国悠久的国防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发展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是个波浪式的演进轨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国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国防历史以其直观性、生动性、严谨性、积极性等特点,对于教育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具有显著作用。
1、增强忧患意识。现代以来,由于各地各组织之间的交流加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例如我国,最近的一次大型战争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距今已经有30多年未爆发过战争,因此从未经历过战争,对战争毫无概念的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遗忘了战争,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战争与国防非常遥远,即使发生,也只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而非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现在是个长期和平的环境,但居安要思危,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满足人类私欲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人类私欲不消失,战争就不会终结,在我国历史上,由于不重视战争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南唐后主李煜,在国内政治、社会矛盾日渐尖锐的时候,却醉心于诗词、歌赋、书画,一边是国势日危,不断地丧失土地,另一边是歌舞升平,最后,纵使李煜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词佳句,却改变不了南唐黯然灭亡的结局。再看晚清时期,1884年中法战争后,列强之间由于忙于争斗,一时之间无暇顾及中国,所以中国有大约10年的时间没有再出现大的战争,可是这种平静却让中国的政治家们懈怠了,当他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当慈禧兴高采烈地挪用海军军费为自己准备千秋节的时候,却没想到东边的一个虎视眈眈的邻国正蓄势待发,一场事关中国国运的甲午战争终于爆发。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的精华水师北洋水师于黄海海战一役全军覆没,中国因此丧失了黄海制海权;清朝经营20多年,耗银数千万两的重要军事基地旅顺亦陷于敌手,大量船只、武器、装备、粮食被敌缴获,数十年辛苦最终为他人作嫁衣,不仅如此,日军在占领旅顺后,还进行了连续四天的惨绝人寰的屠城,罹难者达2万余人,据英人胡兰德记载,全城仅36人因被留作埋葬尸体之用而获生;战后,日本还趁机向我国勒索巨额赔偿,从此一跃成为亚洲强国,而我国国势却更加一落千丈。
这些惨痛的历史都是鲜活的前车之鉴,通过对这些国防历史的学习,可以告诫我们的大学生们,虽然现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和平而淡化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战争,即使不主动挑起战争,也不能忘记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警钟必须长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之心,并且自觉承担国防义务,为我国的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增强发展意识。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便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也指出:“如果不能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脑子里缺少国家利益全局这根弦,迟早是要吃大亏的。什么是国家利益全局?就是抓紧战略机遇期,一心一意谋发展。”可见,我国领导人都把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无非是两件,一为安全,一为发展,当一个国家安全无忧,独立无虑的时候,就应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落后挨打”是我国国防历史昭示给我们的又一重要教训。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着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便进入封建时代,曾经创造了无比灿烂的古代文明:既出现汉唐四夷自服的局面,又有元朝铁骑踏欧洲的辉煌;即便到了清朝前期,也一度国势达于鼎盛,史称“康乾盛世”。在中国强盛的时候,四方来朝,周围小国皆自愿成为天朝上国之附属国。但是从18世纪末开始,我国从鼎盛的高峰下跌,犹如“日之将西”,积重难返,也就在这个时候,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封建制度的障碍,通过工业革命,生产力迅猛发展。发展后的欧美国家开始疯狂对外扩张,而政治腐败、技术落后的中国,便成为其主要的侵略对象。从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叩开我国国门之后,我国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等数次大的对外战争,共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而每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无一例外的都是割地、赔款、转让利权等。在近代,中国1万8千公里的海岸线上,没有一个口岸由我国自己拥有主权,外国人在我国领土上胡作非为,罪恶累累,罄竹难书,我国却无权处理。……是什么导致我国近代国土被瓜分、人民被屠杀、国宝被掠夺?这都是因为我国发展太慢太落后所导致的。在近代国际竞争中,中国的发展步履蹒跚,不仅政治、经济、军事落后,而且国民整体素质落后,“弱国无外交”,我国的不发展和发展太慢换来的便是被蹂躏和欺辱。
通过将中国古代国防史和近代国防史相对比,可以告诫当代大学生们,要想不被侵犯,就想让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真正扬眉吐气,就必须求发展。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抗衡,经济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必须把发展经济、增强国防放在第一位,只有实力强大,我国才能不惧任何挑战与威胁。
3、增强稳定意识。创造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以及稳定的周边,为国内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政策。因为只有赢得和平稳定的局面,我们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促发展。但是现在,我国的周边在保持总体安全稳定的同时,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对中国的崛起,某些大国作为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失衡心态在加剧,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加强;周边部分小国对中国崛起的误解,强化了他们的担忧意识。这些安全隐患都为我国带来不稳定因素。尤其是近年以来,我国与邻国关于海洋权益的争议情况日渐复杂,使得中国东南沿海领土领海争端急剧升级,如日本对钓鱼岛的窃取,中日在东海的划界歧义,越南、菲律宾等国对南中国海的觊觎,等等。类似事件都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爱国激情,年轻人的热血心态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应用武力解决这些争端,以彰显中国的实力与影响力。
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应给予鼓励和支持的,然后这种爱国中也包含着一种非理性因素的存在:要求以武力解决南中国海问题很可能会损害我国周边的稳定,因此,势必要让大学生了解稳定的重要性,才能促使他们理性对待我国的南中国海问题及周边的其他热点问题。
要培养大学生的稳定意识,就必须让他们知道维持稳定的意义。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国家蒙受耻辱必定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有关。甲午战争爆发后,国内外许多人都有一个疑惑:英法等国入侵中国是因为他们比中国强大,而日本,只是一个同样饱受剥削的弹丸小国,竟也敢悍然侵略泱泱大国中国?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中国虽大,但只是虚有其表,当时国内政治腐败,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如此一个危机四伏,形成不了合力的国家,是不足为患,可以任意欺侮的。在清朝,虽然中国的封建制度迈入发展的最高峰,但是自中期以后,由于国内政治社会矛盾迭起,天灾人祸交相作用促使民变频繁爆发,大大小小的抗捐抗税运动、抢米风潮、反洋教运动,以及秘密会社活动四起,清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只能四处镇压。应对国内民变事件已经使得清统治者疲于奔命,焦头烂额,无暇再从事发展,振兴国力,遂导致外强伺机入侵,最终,内忧外患终结了清朝200多年的统治。以史为鉴,正是因为对历史的反思,我国领导集体才一再强调:“中国不允许乱”,“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通过对国防历史的学习,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可以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当前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从而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防历史曲折漫长、跌宕起伏,充斥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当这生动的历史长卷摆在大学生面前时,可以直接激荡其心灵,让他们印象深刻,从而培养其忧患意识、发展意识、稳定意识等,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2]高鸿志。中国近代史[m]。合肥:黄山书社。1989.
[3]郑志强。从民族角度看中国国防历史的阶段性特征[j]。党史文苑,2004(10)。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0-2011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国防历史教学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爱国观的途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专业大学军事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9篇)篇十九
[摘要]中国xxx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自我军诞生之日起始终置于中国xxx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从军队与阶级、国家的关系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三个观点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一根本原则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视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科学性。
回顾我党我军的光辉历程,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根本在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建军治军根本原则。正值建党__周年之际,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一根本原则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唯一正确的理论基础。虽然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由于社会历史和无产阶级自身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产阶级领导武装力量还没有成为他们直接面临的问题,但是在论述阶级、国家和暴力革命学说时,揭示了军队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从阶级、政党、国际和军队相互关系的原理,论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
一、军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必须接受本阶级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军队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总是一定阶级及其政党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必然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及其政党,超阶级的军队是没有的。军队是为进行战争而建立起来的武装组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而军队则是以战争形式完成阶级政治任务的特殊组织,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无产阶级政党从不掩饰建立军队和领导军队的政治目的。列宁指出:“军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保持中立”因此,世界上的军队,没有一个不是从属于某一个阶级,并由这个阶级来领导的。建立与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为领导无产阶级及其各种组织进行革命斗争,应该也必须领导军队、政府和民众团体等一切组织。只有掌握了军队,无产阶级才能掌握国家,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取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我军是由中国xxx缔造的,是无产阶级新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完全是为解放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它必须无条件接受中国xxx的绝对领导,成为真正的党领导的军队。
二、军队是国家xxx的重要成分,必须由统治阶级的政党来领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实质在于它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谁要想取得并巩固统治地位,就必须掌握国家这个统治工具。军队与xxx、法院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机构一样是国家xxx的重要成分,是“国家为了进攻或防御而维持的有组织的武装集团”,不仅仅有国家属性,还具有从属于执政者的政治属性。执政者离不开军队的支撑,同时军队的国家机器只能作用的发挥,只有在执政者的领导下才能实现。xxx指出:“军队是国家xxx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xxx,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家xxx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工具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是中国xxx缔造和领导的军队,而不是超阶级、超党派的军队,它必须接受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xxx的领导。
三、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和领导无产阶级的军队。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首要条件是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革命政党。而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历史任务,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无产阶级要夺取资产阶级xxx,建立无产阶级xxx,必须用革命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军队,“用武装的人民代替它”。无产阶级不领导军队,既不能夺取xxx,也不可能建立xxx和巩固xxx。马克思、xxx在总结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中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实践时,就对党独立领导无产阶级军队有了原则性的指示:工人党必须尽量有组织地、尽量一致地和尽量独立地行动起来,必须建立起独立和武装的工人组织。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都证明这样一条真理:无产阶级政党没有对军队的领导权,就没有对国家、阶级、群众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在夺取xxx以前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夺取xxx后同样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任何国家都有两种职能,即管理职能和专政职能。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国家的这两种职能将始终存在。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仍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西方敌对势力还不断对我国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专政职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人民专政的坚强柱石,作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建军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军队问题、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军队的领导提供了根本指导,为马克思主义建军学说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也是我们观察研究当代世界政党国家军队相互关系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xxx同志指出:“总结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说,党和人民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在国际风云剧烈变换中始终站稳脚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英雄军队。”新世纪新阶段,要确保我党完成“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军必须始终不渝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建军治军思想,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队。
参考文献:
[1]袁忠信。《军队党的建设基本问题》[m].西安政治学院训练部,2006。
[2]杨玉玲。《马克思主义建党治军思想的重大发展》[j].政工导刊,2011(3)。
[3]柴绍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j].党建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