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正错误,并成长为更好的人。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一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三集)(-10-0218:44:58)标签:弟子规蔡礼旭教育分类:弟子规专栏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三集)/2/20台南净宗学会诸位朋友,大家早。昨天我们的经文是讲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立端正』,我们稍微复习一下。在女士,站的时候可以这样子站,然后这个手,右手放在左手上面,您穿裙装的话可以放低一点,假如穿裤装,手可以抬高一点,这是女士,也可以直接这样平站就可以,也可以双手自然下垂,也可以,反正我们就是动作要优雅就对了,这样子站就可以。男士要有大丈夫的气概,所以双脚与肩同宽,直视前方,这是站的姿势。再来,我们昨天示范到坐。昨天也提到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要「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坐如钟」。昨天是先提到了女士的坐法,双脚要并拢,也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然后放在左脚上,这是女士的坐法。我们今天示范男士的坐法。男士的坐法,双脚可以微微打开,然后双手很自然放在你的大腿上。诸位朋友,这个姿势你有没有熟悉的感觉?在三十年前,家庭里面在照团体照的时候,谁的姿势都是这样?父亲的姿势都是这样,那时候坐这个样子很有威严。我刚好在汕头讲课,我也是很标准就坐这样,结果那个摄影师一直叫我脚合起来,脚合起来。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就慢慢稍微合一点,但是也不可以太合,你看男生假如坐这样,感觉怎么样?好象很小家子气。好,这是坐的姿势。在坐的姿势当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细节。就像经句上提到的『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勿践阈」,在站或者在坐的时候不要去踩东西。比方说,古代有那个门槛,你踩这样,那个姿势就很难看,也让人家觉得你很轻慢、很随便。而且东西让你踩久了会怎么样?容易坏掉,所以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现在很多小孩子坐在椅子上,他可能脚是踏在椅子的杆子或者桌子的杆子上,所以这都要及时修正。像我们在带读经班,看起来都坐得不错,可是往底下一看,那就千奇百怪都出来了。有的念的时候脚底下是在那里左右晃腿「弟子规,圣人训」,有的就踩在椅子,还有桌子的杆子上。还有情况是突然上课上到一半,有孩子的椅子就倒下去了,为什么?那个椅子的杆被他踩断了,就倒下去。所以孩子很多动作我们都要适时给他修正,他才会习惯成自然。所以勿践阈。他已经习惯的话,你要不厌其烦地提醒才行。「勿跛倚」,就是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这都很不好。当他连站的时候都这么随意、这么随便,你敢把重要的事情给他做吗?相信小事都这么忽略,大事的时候也不可能突然变谨慎。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大的能力也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起,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忽略掉的。下一句「勿箕踞」。箕是畚箕。畚箕,因为它那个口开得很大,所以勿箕踞的意思就是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开,这我就不要示范了。你开得很开,看起来就很不文雅,假如又是女性,可能就要惹人非议,人家讲我们的闲话就不好。「勿摇髀」,就是坐下来的时候会晃腿,有的还不是左右晃,还会怎么样?上下晃。我们曾经去参加会议,旁边有一些主管从头晃到尾,我们头都有点晕了。假如你在上课的时候,前面的人也是在那里一直晃,你可能会很难受。所以这个习惯要改掉。人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一个人讲话要必须在那里晃?他的内心状态怎么样?焦躁不安。当他内心焦躁不安,跟你在谈话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应付,不得不做。而很多他觉得很重要的事,比方说孩子的教育或者家庭夫妻关系,他都没有办法解决,所以一直都挂在心上,但是每天又不得不把这些必须要赶快去忙的事情去做,他的心就一直没有办法完全专注在当下去用心,所以他一焦躁,身体就开始晃动了。所以现在的人确实也是生活得很不简单,因为要让心安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所以,一来要提升我们的智慧,二来也要从外在的行为时时保持警觉性,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还有自己的肢体、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你的这些言语行为就会内化,时时保持一个恭敬,保持礼节的分寸。所以「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经文里面还有提到『揖深圆,拜恭敬』。鞠躬的时候,我们要鞠下去,这叫九十度鞠躬。有一位朋友他第一天来上课,看到别人都互相问候,他也是跟人家点一个头。后来第五天上完课要回去的时候,他就到我们老师前面来,他说他前面鞠的躬都不算数,因为不是打从内心的恭敬,所以现在要很正式对我们讲课的老师行三鞠躬礼。所以我们这个鞠躬的动作是不是从内心出来,自己知道,别人也感受得到。礼节确确实实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诚于中,形于外」。这是提到我们整个威仪的部分。接下来我们就下一段经文,先读诵一遍:【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我们看这一段经文,它大体上就是让我们养成一种心细胆大的态度,我们常讲要胆大心细,所以在做很多动作尽量要放柔和、放恭敬。但是面对一些挑战的时候要不怕困难,所以『勿畏难』。因为心细,所以做事很谨慎,自然而然就不会出状况,所以胆大心细都是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开始培养。我们来看第一句『缓揭帘,勿有声』。当我们在揭帘子的时候要轻手轻脚,拉,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因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别人的烦恼?这我们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比方说,旁边有人在睡觉,你开帘子的时候,嚓!他说不定已经两三天没睡好,好不容易入眠了,你这一个动作可能又让他睡不着觉了。或者我们在图书馆里面,你要去揭一个帘子,图书馆是看书的地方,大家都很安静,你假如去拉帘子拉得很大声,可能会有人被你吓了一跳。所以「缓揭帘,勿有声」,虽然是一个揭帘子的动作,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处处每一个言语动作是不是会让别人觉得不安?这个声音会不会过大?当我们时时会去想到,替别人着想,心也会愈来愈柔软。当你的心愈来愈柔软,你就是真正在落实仁慈之心。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时候会因为我们的声音过大而造成别人的烦恼?哪些时候?比方说我们这几天都住在一起,晚上假如走路很大声,必然会吵到别人。再来,晚上假如起来上厕所,一开门,你力气很大,可能很多人都怎么样?吵醒了。我记得在澳洲学习的时候,卢叔叔还告诉我,晚上起来上厕所一定要放轻,而且绝对在冲马桶的时候要确定门是关着的,不然冲马桶那么大的声响,会吵到很多人的安宁。所以一个人是否有学问,在哪里看?我们说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而替人着想可不是用嘴巴说的,而是点点滴滴落实的。除了走路声、关门声不可以太大,比方说大家一起吃饭,吃的时候不可以声响太大。假如你吃饭很大声,所有的人在吃的时候都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吃饭的时候声响会特别大?嘴巴没有闭起来。所以我也跟很多朋友提过,吃饭的时候嘴巴要闭起来,因为我们不只代表自己,我们是代表公司、代表团体,甚至于你到外面去旅游,你是代表什么?代表中国人,所以你的动作要处处提醒自己。上一次我们也提过在巴黎的圣母殿写了一行中国字,什么中国字?「请勿大声喧哗」。写给谁看?人家是声名远扬,我们怎么是这样的结果。所以今天中国人到公共场合上去会大声喧哗,也代表他在家里也是。所以一个人的修养绝对是在家中培养,绝对是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就在落实。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慎独」的功夫,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动作、我们的言语依然都是要放轻、放缓,这样习惯自然了,自然在公共场合都能够做得出这样优雅的行为动作。所以,当我们在机场看到很多孩子在那里大吼大叫、跑来跑去,我们也要适时地制止这些孩子的行为。你就把这个巴黎圣母殿的故事讲给他听,告诉他,我们脸可不能丢到全世界去。你看这个机场上有这么多的外国人,他一看你这样,你们台湾的孩子怎么教育成这个样子?你们中国人怎么教育成这个样子?这样就很不好。当我们有这个敏感度,你可能会在生活点点滴滴当中,开始对这一句经文有更广的体会。比方说半夜回来拿钥匙开门,你也会放轻。当我们半夜开车回来,你也会赶快把引擎关掉,因为你对于那个声音的敏感度已经愈来愈高。这就是观照的能力形成。「缓揭帘」,除了声响不要影响到别人之外,也是一种爱惜物品。因为你用东西的时候轻手轻脚,它就不容易坏掉。假如我们平常用东西都很粗鲁、很大力,这样本来这个东西可以有五年、十年的寿命,可能用不到一年就坏掉了。所以从这个惜物的观念当中,我们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太粗鲁。比方说穿衣服,假如你很粗鲁,衣服很容易就扯破了。所以这都要提醒小孩,从小地方珍惜物品。当你的动作都能轻柔,生活当中就不会常常发现扯坏东西、摔坏东西或者是撞到东西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我小时候也是常常受伤,不是这里刮一条痕,就是牙齿又摔断了,所以也是常常伤痕累累。我还记得有一次是跑到厨房去,滑倒,好几颗牙齿都撞坏了。一直到我在大学时候开始用功学习,然后读了一些经典,这些情况就慢慢减少,现在就很少会这边破一个洞、那边刮伤了。确确实实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受伤?最主要的原因在心,粗心大意才会表现出莽撞的行为。所以一个人要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这一颗心开始调伏。而这一颗心的调伏,又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事相当中去用心,善于学习。所以「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我们在学校里面,这是孩子很常犯,常常一不小心,眼睛不知道看到哪儿去了,就去撞到桌角。撞到桌角滋味怎么样?很痛,保证会黑青,会受伤。所以从这一句经文我们也可以引伸到,告诉学生处处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我们假如仔细去了解,现在的孩子意外死亡率愈来愈高,因为他们没有那个敏感度。所以成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要时时提醒,不然到时候意外造成就为时已晚。现在很多孩子喜欢飚车,这都是对自己的安全都没有一种敏感度。我们再进一步去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去飚车?为什么?我们确确实实不能在结果停留,要把原因找出来,才能把这些情况做改善,内心空虚。所以当他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在哪、人生的本分在哪,他就很可能游手好闲,到最后误入歧途。他为什么觉得空虚?因为他觉得他没什么价值。我们假如进一步去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很多都是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我们当老师就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你对这个孩子愈关心,他的进步就愈大。我记得我在两年前带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是全校最吵的、最难管的。刚好他的老师教了四十年的书,觉得实在是太难带了,六年级下学期他就不带,他在六年级上学期就退休了,所以下学期就必须有一个代课老师来带。刚好我从澳洲回来,我南师的同学就打一通电话给我,他说:我们学校有一班很不好带的班级,你要不要来带?他不说最难带的,我还不一定会去带;他说最难带的,我们马上说好。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弟子规》也说「勿畏难」。因为我们当老师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成长得愈快,往后自己的学生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假如一带就可以带这么难带的,那我一定可以进步不少。所以透过这样的一个机会,我就去带这个班。结果,他的老师就开始给我介绍,从一号介绍到最后一号。一号怎么样怎么样,二号奶奶带的,不好管,三号,夫妻(爸爸跟妈妈)离婚了。就一直这样讲过来,我们也感受到现在的家庭问题很大,可能四分之一都是单亲家庭。有一些不是单亲家庭,也不见得能得到父母的关怀。我就曾经打给一个家长,他就说:老师,我每天赚钱都忙不过来,早上比我儿子早出门,晚上比我儿子晚进门,我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因为他的孩子上网络,已经学习到很多很污染的东西了,父母都完全不知。父母到底为什么这么努力赚钱?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家庭、更好的下一代。你看,赚钱赚到最后真正的目的都忘记了。所以我们一边听也是觉得很心酸。当这位老师把十九个同学介绍完,他就说(因为十九个是男生,十七个是女生):男生就这么四、五个比较乖一点,其它的都不好管。诸位朋友,假如你听到这里会怎么样?会不会觉得有点紧张?只剩下四个多月的时间而已,要带这个班。就在这个时候,我就生起了一个念头,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好时机出现了,你要抓住,绝对不可以在那个当下乱发脾气。所以当我们有这个态度,自然而然就会欢喜地去接受这个因缘。现在假如我们老师没有这样的心理状态,比方说孩子又犯错了,你的火气就上来了:你怎么又这样,给你讲多少次了!当你用这样的态度,学生在他的心里他会怎么想?他会想老师很凶;他会想,老师已经骂过我了,一笔勾销,所以下一次犯错的时候,不要被老师看到就好。他就不是从这个错误当中去反省、去改过。所以很多机会教育点,我们为人师要好好掌握住。我这个态度是从哪里学习来的?我很幸运在这几年当中遇到非常多好的长者、好的老师。为什么我会遇到这么多好的长者、老师?遇到是结果,原因在哪?原因是不是拜拜拜得多?原因在有恭敬的态度,原因在我们有一分心希望能够在教育这个领域当中利益学生、利益社会。俗话说「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当我们有善良的存心,一定会得到上天的垂爱,会有很多很有道德的长者来帮助你。我那时候还在补习班补习,都还不是正式老师。刚好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他来找我,他跟我说他交了一个女朋友。我这个同学很老实,二十几岁才交女朋友,第一个女朋友。因为我已经跟他十多年的交情,快二十年了,他说要带到我们家来,我说好,好!就一起认识一下。结果在跟他女朋友交谈的过程当中,她女朋友左一句我们老师说,右一句我们老师说。假如她是幼儿园或者小学生,我还不意外。我们来看一下,三、四岁的孩子他的很多言语当中都会夹「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所以在幼儿园以前,他最尊敬的人是父母,所以这个时候你把很重要的做人做事态度教给他,他就终身受用。上了小学,孩子的话变成「我们老师说」。上了初中、高中,「我同学说」。所以你看,一个人生命当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会随着年龄层而不同。出了社会以后,可不要某一个歌星说。可能是上师,或者我们懂得赶快深入圣贤经典,那可能就是「孟子说」、「孔子说」,这样透过圣哲人的提醒,我们就可以不断成长。因为他女朋友也已经二十多岁了,都能够时时提到老师,让我很惊讶,好象这个老师的地位跟她父母是一样的。我愈听愈感动,所以就提出要求说:我可不可以认识你们老师?是她的小学老师。结果她也很欢喜,就答应说:好,我跟我们老师说一说。结果当天晚上我就觉得自己太匆促了,人家不知道老师有没有空,我马上就提出要求,太唐突了。所以我就打一通电话跟她说:我看算了,改天比较有时间再说。结果他女朋友就说:我已经跟我们老师讲了,我们老师说要跟你见面。他说像你这样的人要赶快进入教育界来服务。她老师教书已经教三十多年,我们从她老师的言谈可以了解到,他不只自己在作育英才,他时时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才来投入教育,他也非常愿意去提拔后进。所以,那个礼拜我的同学跟他女朋友就开着车先接上我,就再去接她小学的老师。结果,她小学老师跟我们家住的只有五百公尺。所以人生的缘很难说,人生的缘绝对不是在外在距离的远近,而在哪?在心。心很切,所想人生的目标都相同的时候,纵使在万里之外也会来相会,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所以人与人的距离不在外在内。为什么我这么讲?因为我就是想要弘扬中国文化,所以就到澳洲去,结果就在澳洲遇到了杨淑芬老师。你看必须到万里之外,结果相会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一分心。所以当我有这一分心要好好学习如何教导孩子,就能够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指导。所以,虽然家离得那么近,一直都还没有接上。好不容易接上了,我也很珍惜跟这位老师学习的机会。结果这位陈老师上了车,他坐前座,我们坐后座。这位老师回头跟我讲的第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我的学生教我很多东西。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说出了一句真理,叫做教学相长。在《礼记.学记》里面就提到「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知道,比方说我们在上课当中,在阐述一些道理,底下的学生眼睛呆滞,快睡着了,就代表我们这样讲他们无法理解,这个时候我们要自立自强,再研究应该怎么引导,举哪一些事例,才能让他有所领会;或者是学生有很多疑问、疑难来问我们,结果一问,我们还不会,就会激励我们好好去查资料,好好再去跟人、其它长者、智者学习,所以就能够不断提升。所以很多朋友也都很有心说:蔡老师,我也很想来弘扬中国文化,但是我很怕能力不够。诸位朋友,不要怕能力不够,等我们都有能力了再来做,已经怎么样?来不及了。家庭社会都乱了,到时候你想做都没机会了。所以我们要抱持着「做中学,学中做」,因为我们都是失教的一代,不要再让下一代有我们这样的遗憾。当家长、当朋友来问我们一些问题,我们也不要紧张。假如会的,我们就真诚回答他。假如不会的?像我,我就会说:我去问杨老师。杨老师假如不会的,她会怎么说?我去问我的师长释净空教授。你还有什么好怕的?而当你面对别人的问题你不会,你又主动去帮他找答案,他会不会瞧不起你?不会,他会更尊重你,他也会很感谢你,因为你处处帮他的忙。所以在心理上不要有担心,确确实实教学才会相长。这位老师第一句话就让我很震撼,接着他又说: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时候,所以不可以意气用事,不可以发脾气。因为我还没教书,他就把这些正确的态度告诉我,所以我往后教学生就从来没有发脾气;没有说因为学生错,我就恼羞成怒,从来没有。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叫「禁于未发之谓豫」,就是预防法,孩子还没犯错以前,你就要把正确的观念告诉他。当我们还没有从事这一份工作,就已经有这些正确的观念,这也是慎于始,这也是禁于未发,预防的态度。所以当这位老师把学生都介绍完了,我的心里就是出现了这一句话,所以也是以一个欢喜的心去面对这一班的学生。这一班学生有四大天王,不是刘德华也不是张学友,是四个常常要去训导处报到的学生。其实我们真正去接触了以后,一般认为行为比较偏差的孩子其实也都很善良,只是疏于管教而已。当你对他很好、很有义气,他一定会也对你很有义气。所以其中有一个孩子,他刚好脸部表情很凶,就是没什么笑容,我就把他找过来。跟学生还是要多接触、多沟通才会亲。我把他找过来,我就跟他说:你脸这么凶,是不是老师有做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他说没有。我接着问他说:你这样的表情什么时候开始的?他跟我说:五年级上学期。你看,他什么时候脸变得这么酷他自己都知道。所以我们当父母、当老师要常常能够去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状态,不然你都不能适时地给他疏导。后来我就跟他说:你的脸部表情这么凶,人家很容易误会你,还以为你跟他过不去,所以你要把脸部表情放松。他听完以后就说:好!但是脸有没有改?所以教育一个小孩要有耐心。你可不能跟他说:老师都跟你说了,你为什么还没改?马上就要让他变一个人,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后来我就会制造一些机会去给他锻炼。比方说学校里面要安排一些人去当纠察队,站在走廊、站在校园,比方说低年级的同学在走廊上奔跑,这一些大哥哥就过去:不可以跑,太危险,还会撞到别人。你是几班的?把名字记下来,下次不可以再犯。当一个人是警察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格外谨慎;当一个人是老师的时候,他的行为相对地谨慎。所以我们就派他去当警察,他的行为自然就开始转化过来,因为他很怕自己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被一年级的小弟弟说:大哥哥,你怎么自己也在犯?那他就很丢脸。刚好在下课时间,我也听到同学之间提到,这位同学曾经到菜市场里面去帮他妈妈卖衣服。这个消息,诸位朋友,你假如听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一个六年级的大男生肯去帮妈妈卖衣服,那也很难得。所以,一个孩子只要有孝心,他绝对很好拉拔、很好管教,所以我对他就更多地关怀。所以像一般在上课的时候,假如他数学答得很好,我会当场就给他肯定,我说:你看,这一位同学的思虑非常敏捷,他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诸位老师、诸位朋友,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真诚的称赞,都会留在孩子的心中。结果这个孩子第二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五名,从四大天王一下子变成全班考试第五名。而且在这个过程,我还找他来当班长。我想他可能都没有当过班长,所以一找他来,他吓得半死,都一直不愿意接受。后来我就跟他商量,我说:你就先当一个礼拜就好,一个礼拜。我这个叫学生当班长的方法,跟谁学的?跟我小学老师学的。因为班长等于品学兼优,所以好的方法要传承下来。他就勉为其难答应了。结果当了一个礼拜以后,从此都是他当班长,一直当到学期末。所以一个人的潜力透过磨炼就会出来。我在海口跟很多老师一起研习中国文化,经过一、二个月我就会跟这些老师说:下次上课,你可不可以上去讲十分钟、上去讲十五分钟?这些老师都怎么样?不要!不敢!都推来推去。我说:拜托!十分钟就好了。他们就勉为其难:好!结果一上去,都滔滔不绝,还要我在后面跟他比时间到了,下来了。为什么?当一个人有承担责任,他就会进步得特别快。而且,因为是用心学习,用心教学生,真感情就是好文章,所以一上去以后,就不由自主地把这些感受、感动都讲出来。所以这个学生当了班长以后,也把他的责任心、把他办事的能力都激发出来。刚好他考了第五名,我们也以示鼓励。所以要多请客、多送礼。我就邀了一些对班上、对学校比较有贡献的同学,还有他,一起去吃饭。结果,他的母亲骑了一台摩托车把他接过来,刚好我们已经在校门口了,他的母亲就对我说:老师,我这个孩子读了五年半的书,从来没有老师看到他。我们听到一个家长这样的话也是于心不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上肉。这五年半相信对他的父母也是一种煎熬。孩子不是不能教。所以他母亲就感慨说了几句话,我马上把她的话转过来,我就跟她说:吴妈妈,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他的学习状况很好,他的领导才华也很好,然后做事很负责任。上次我交代他去办啥事,都办得很仔细。我就举了一些最近发生的事例跟他母亲做报告。因为我们称赞别人也要具体,你很具体,对方就会觉得真有这么回事。假如你才只是说不错、很好。他妈妈可能也会很怀疑。所以我就这样称赞了这个学生的很多优点,足足在那里站了好几分钟。虽然我是在讲给他妈妈听,事实上在讲给这一个学生听,相信我们老师至诚的称赞,会留在他的心中一辈子。后来学期结束了,我们学期结束的时候有一个规定,要把整个班的学生带出校门,亲手把他们送出去。结果就颁了很多礼物,颁完以后还剩一个礼物,怎么办?颁这个礼物也不可以白颁,还可以做一个机会教育点。我就说:最后这个礼物,我们颁给这个学期在德行上、在学习上进步最多的同学。由你们来推举。结果怎么样?这个班长就当选了,就把这个礼物颁给他。结果这个同学拿到,回到他的座位一坐下来,一个大男生就开始掉眼泪了。因为我们当老师站在讲台,底下的学生任何一个动作都怎么样?一目了然。所以我当了老师以后才知道,以前当学生在底下做什么,还以为老师没看到,真是自欺欺人。好,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下一节课再继续.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二
在孝的方面,《弟子规》中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想以前的行为,真的是惭愧呀!当我出门的时候,父母会对我说小心,当天气渐渐转凉时,父母会叫我多穿几件衣裳,而这些关心,在我耳朵里就成了罗嗦了话了,经常父母说话,不仅没有恭敬地聆听,而且经常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候考试考的,不好的时候,父母难免会说我几句,可是我不仅没虚心接受父母的教导,而且还无理取闹地对父母发脾气,现在我学习《弟子规》后,父母的教导我会虚心接受了,而且会更孝。
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我深有感触,《弟子规》中道“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我们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总是马马虎虎的,可是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会认认真真的读了,遇到不懂的题目,也不会敷衍了事,而是会问同学或老师,直到把它弄懂为止,这样,我的成绩也提高了。
我想,学习《弟子规》不仅是提高个人文化道德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学习文化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三
唐颖老师第一个谈到自己的心得体会,她深刻感受到《弟子规》的魅力,自己学到了从而教授孩子更好的人生应对态度。
唐颖老师说:看完这一讲,其中在公司面试的一场景让我记忆深刻,因为未经允许擅自翻看别人的物品使得重要的面试不能成功,联想到自己班上的幼儿以前也有这样的坏毛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幼儿的好奇心促使喜欢什么东西都去摸一摸看一看。《弟子规》中“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通过教师耐心长时间的教导督促幼儿的这一坏习惯改正过来了。感恩《弟子规》。
万榕老师说:在课堂与生活中幼儿说话的语调永远都是大嗓门,从自身反省自己也是大声音的对幼儿说话,是自己影响着幼儿,身教重于言教,以自身为榜样,引用“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教导幼儿说话也是要讲礼貌的,适合的场合用适当的声调。
万榕老师说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好的榜样,万榕老师同样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了许多好榜样,利用晚上时间看书学习,做到早睡早起。
程群老师说:这一讲中的谨慎对待语言和行为让自己有深刻的体会,幼儿整队出去散步时总是你一言我一语的称呼门卫爷爷,幼儿学会了称尊长可是没有体恤到长辈的需要,当你一言我一语是门卫爷爷要应几十次很累,教育幼儿齐声称呼一句。在对待幼儿的态度时,往往当幼儿很在乎时作为老师的自己却没有感受到草草了事。例如:在对幼儿歉意时道歉无诚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到自己做到了才能感染到身边的人。正如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只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人收到的同样是真诚。
黄莉琴老师以自己对孩子的那份真诚的爱心说道:教育像他们小班的孩子尤其要的是耐心,幼儿年龄自控能力差,幼儿的弱小需要我们的谨慎保障幼儿一日活动的安全。
熊小燕老师说:这一讲中小女孩为奶奶让座父亲因自己的无动于衷而羞愧使自己联想到公交车上不懂让座的年轻大学生,“人不学不知义”,在这个忽视德行教育的社会,年轻人连最基本的德行都在慢慢丧失感叹道很多德行的教育是现在金钱买不到的,和谐社会就在这一步,让出一步和谐近一步。
毛丹老师说:通过教师的合作与耐心教育使得托班的孩子都能遵循《弟子规》的教诲。在家庭中,自己要注意身体,因为爱护自己也是对家庭的负责,让家人安心放心舒心,这样同样是孝悌社会的延伸。
钟念云老师说: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好东西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甚至于是至亲的爸爸妈妈。从小未长养恭敬心的幼儿如何落实恭敬心?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教师的耐心和反复培养,相信量的积累能有质的变化。再者,教育过程中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用孩子易理解的方式言语教育幼儿使其明白道理,也就是《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成何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钟念云老师也收获到很多,她说到知耻近乎勇,她自己在公交车上会主动上前为离自己较远的需要让座的人让座,假使自己没有这样做会觉得有愧于自己学习了《弟子规》,她强调学以致用,学的欢喜,从中自己收获到的是无限的快乐与幸福感。
罗玛丽老师说:人的基本礼仪中有项是,听长辈说话要认真,回答时不能敷衍了事。联想到自己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听清长辈的话语就直点头说是,觉得自己很没有礼貌,没有恭敬心,我们要时刻提起自己的恭敬心,和颜悦色对长辈说话即使是劝诫长辈。在学习过程中,父母责备自己时自己不做声,使得父母以为表面没有抗议的自己很听话。其实不然,表面接受内心却做着激烈的战争,这样同样是不孝,真孝真恭敬是心口一致的对待长辈,从而延伸至社会。
赵秀铭老师说:这一讲中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其中有一个人在和领导谈话时,因为领导没有叫他坐,他就老老实实遵从这句话,一直站着。在整个谈话中领导一直视仰起头看着他。蔡礼旭老师就向我们说到,学不能学呆了。我们的存心是要处处体恤到他人的需要。从中想到自己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告诫自己学习不要心急,不能只看表面要学其中的精髓。
赵老师通过自己的学习也在改变以前的不好习惯,她说道“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自己尝试过用录音的办法改变说话大声的习惯,《弟子规》就是把我们的一些习气改掉而不是学到什么,赵老师也正是领会到了《弟子规》的精髓才努力使自己改掉不以前的习气。
这一集的分享各位老师都有深刻的体会,通过自己学习集体分享大家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有陈丹娜老师,易老师没有分享。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四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读本,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和处世经验。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学习《弟子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细讲弟子规的角度,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忠恕篇。
在《弟子规》中,“忠恕为先”的主张,教导我们要尽心贯彻忠诚和仁爱的精神。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品德堕落和道德沦丧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不难看到很多人的自私自利和对他人冷漠的情况。反观《弟子规》中的忠恕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别人之心,从而建立起更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段:谨言篇。
整个《弟子规》阐述了严守言谨的观念,教育我们需要保持清白无暇、诚实守信的品行。在现代社会中,虚伪和欺骗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通过细讲弟子规,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言行的严谨性,培养更健康、清晰、踏实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修身篇。
修身的培养也是《弟子规》中高度重视的。这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灵世界,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自我规范。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接受各种挑战,切实做到自我克制、严守纲要,那么在自己工作上也能更加地完美展现,更加地创新和创造。
第五段:结论。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价值。通过细讲《弟子规》这一方式,我们不仅了解它的内涵和精神,更可以通过感性理解来给自己树立榜样。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准则和人生思考,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各种挑战。只有真正的摆脱糟糕习惯,做更健康的人,才能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做贡献。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五
昨天也有提到,人要避免很多坏的习性的养成,昨天也提到赌的问题、好色的问题,还有古书当中说的四个习性不能长,叫“骄、奢、淫、逸”。在这个“逸”当中,最重要的是要从小让孩子养成勤劳的态度,做家事的习惯。昨天也讲到做家事有哪些好处?第一个,习劳知感恩,懂得感恩;第二个,养成勤劳的态度,做事能力也会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做事能力绝对不是长大才学,从小在家里就可以训练;再来,锻链他的意志力;最后,他的人际关系会特别好。我在教书的过程曾经教过自然科,每一次上完课就有很多的器材要收拾。有几位学生他都很自然的,你都没有叫他,他都留下来帮忙你整理,帮忙你打扫。诸位朋友,您看到这样的学生,你的内心怎么样?心生欢喜。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一定会多加照顾,所以孩子勤奋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爱护。在跟平辈相处,假如他很勤奋,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比方说他到大学去念书,假如刚好跟几位同学一起住在一个寝室,他一进去看到别人在打扫客厅,他马上就动手去跟他一起做,留给同学是什么印象?是懂得处处帮忙,处处体谅别人辛劳的这一分态度。虽然还没有相处,这个动作已经赢得同学对他非常好的印象,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
但是,假如他在家里都不帮忙,到了团体里面,比方说在寝室当中,别人在打扫,他依然看着他的电视,那其他同学对他的观感就不大好。不帮忙还不打紧,因为在家里不帮忙就不知道做事人的辛苦,有时候拿了东西乱放,忘东忘西的。到时候很多的公物人家要用的时候找不到,这个时候他在团体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人家的怨言慢慢积累,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我们在“谨”这个部分有提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些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孩子往后的团体生活;不然不只帮不上人的忙,还会给人家添乱子。所以,勤劳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对他人际关系也是直接相关。
很多大学生被学校退学,原因是什么?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老师跟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住在一起跟他相处。在深圳有位大学生被学校退学,报纸刚好报他,画了一张漫画,戴了一个学士帽,然后他的母亲在喂他吃饭,内容里面写到“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诸位朋友,不要觉得很夸张,他大学时候确实还是他妈妈喂他吃饭,因为他跟他妈是死对头,假如没有他妈妈喂,他不吃,这么大了还这么样让父母操心。
但是我们话说回来,孩子为什么会是这种态度?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初可能在两、三岁的时候,喂一次饭要喂多久?要全家跑全场;喂一次饭要一两个小时,喂下来腰都快断掉了。所以无规则不成方圆,教育孩子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绝对不能放纵孩子;到他养成习惯,长大了,要扭转都扭转不回来。所以这个孩子在学校里面,比方说去找老师,到老师家也不会看时间,有时候正中午老师在睡觉,也去按老师的电铃。进去以后要跟老师借电脑,吃东西他掉满地,都不整理。所以老师很怕他,同学也很怕他。我们希望孩子往后人生能够走得顺利,就要养成这些好的习惯才行,不然他这些坏习惯无形当中都是他人生很大的阻力。我们知道哪些是好,要尽力去养成,哪些是不好,要尽力去改过;当然从我们做起,进而当孩子的榜样。
这个“亲所好”,我们也可以把它再延伸开来,当作不只是父母,我们的亲人所希望的,我们做得到也要尽力去做。比方说妻子、儿女一定希望我们能够多陪伴他,有句话是说,所有的成功都取代不了家庭的失败。很多人说,现在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他们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有没有道理?这个叫找藉口。人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当然确确实实人情当中也是有很多情况会发生,所以一定要学习一个能力,叫拒绝的能力。不然你的时间统统会耗在应酬,耗在很多对家庭、对人生不大有相关的事情上。
拒绝容不容易学?诸位朋友,你觉得拒绝容不容易?不容易。拒绝他人,我们可以拿出两大法宝,这两个法宝拿出来,一般朋友就不会为难你。第一个法宝就是父母。比方说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实在是不想去,一去又要熬到半夜一、两点,谈的都是什么?“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这些言语,你实在不想去,你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父母请出来。就跟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妈妈要回去,今天晚上陪她,我已经一、两个礼拜前就答应她了,所以我得回去。一般的朋友听到你要回去探望父母,他会怎么样?他当然应该不会勉强你。说不定你这么一讲,他也突然想到:我也很久没有回去看我父母了。反而你这个拒绝还唤醒了他的孝心,这是第一个法宝。
第二个法宝是妻儿。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你可以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要跟我儿子讲两个德育故事,都已经跟他约好了,因为我现在一起跟他在做《弟子规》,来当我们的家规。《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还小,我不会失信于他,所以我必须回去。当你把这两个王牌拿出来,基本上,朋友不会强你所难。假如两张王牌拿出来还是没用,还是硬要拉你去,怎么办?假如是这样的朋友,我看人生应该有所取舍,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
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就能够去“亲所好,力为具”。我们之前也有提到晨昏定省,常常回家看父母,父母会很欢喜。有些年轻人他也会利用礼拜六或礼拜天回家看父母,怎么看?带着一、两个孩子,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开始在那里看报纸。两个夫妻都坐在沙发上,孩子一进来就东跑西跑,爷爷奶奶忙得不亦乐乎。在厨房里面,一大早出去买菜,回来又赶快煮菜,然后煮完以后端出来,我们放下报纸:吃饭了!然后一起吃饭,吃完饭也没有帮忙收拾碗筷,帮忙洗碗,吃完饭就说:妈,我要走了。拍拍屁股,把孩子带走了。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喘了几口气,累死了,不如还是不要回来,清净一点。所以我们就要理解到,我们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我们跟父母先打好电话:菜我们已经买好了。回去的时候,夫妻俩应该主动去做菜,这样才能减少父母的负担,我们这颗孝心才是真正有尽到。我们看下一句: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身体不好了,身体受伤了,会让父母非常担心。所以我们昨天也提到病从口入,对于自己的饮食要非常的谨慎,要吃得健康,让父母不操心。除了吃方面,比方说在生活细节上也要多多关照身体,春秋之际气温变化很大的时候,要记得添加衣服。我在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已经寒流来袭了,他都穿什么衣服?穿一件短袖的,在那里觉得他很不怕冷,这个时候我都会跟他说:把衣服穿上。接着我跟他说:假如你感冒了,谁照顾你?他想想:爸爸妈妈。我说:对!假如你生病了,是你自己照顾自己,那我没话说;但是你一生病都是拖累家人,所以你应该有责任让自己不生病。你看你一生病,妈妈还要请假,还骑着摩托车带你去看医生,再把你送回家里。而且不只是这样忙碌,她在公司上班,心里安不安?不安稳。所以时时要注意冷暖,不要让身体着凉。比方说我们在运动、在爬山会有大量汗水,所以在做运动的时候也要记得带毛巾,带乾衣服。当我们在这些细节当中都能够关照身体,那你的父母对你就会愈来愈放心。
很多年轻人(青少年),他说:我父母怎么管我这么多!我会反问他:父母为什么管你这么多?当然是你很多的行为不能让父母放心。假如你都能够真正好好照顾自己,父母对你放心了,你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假如你很多事都不会照顾自己,父母反而不提醒你,那不就父母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了!你要体谅父母的用心,进而要让自己更懂事,这样才能真正你自由又让父母放心。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要规律,不要常常熬夜,熬夜一天要几天才补得过来?可能要好几天才补得过来。我们时常关注饮食,关注生活规律,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有很好的调养。有个孩子他感冒了,在日记上写了一行字,他说: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难受,而是因为感冒是不孝。你看孩子他接受《弟子规》的教诲,他面对很多事的观照能力、自我反省的能力就会与一般的孩子不同。《孝经》在“开宗明义章”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诲,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德有伤,贻亲羞”。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会让家人蒙羞,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在汉朝末年,有个臣子叫董卓,后来董卓有了权势就拿着权势作乱,后来很多人起而攻伐他。董卓后来下场很不好,他的家族都被处死,他的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还到刑场被处死。所以当我们当子女的,假如我们的行为还造成父母这么大的痛苦,那就真是没有把子女做好。现在是没有这种“灭九族”的刑罚了,但是我们在事业当中假如出了差错,比方说公司被倒了,都有可能连累父母。父母已经辛苦了大半辈子,到时候连他的退休金也都保不住;甚至于还有可能到了年老的时候还要走法院,那时候就很凄凉了。所以我们为人子的人生要诚信、要稳紮稳打,不可好高骛远,造成自己犯下了错误,也连累了自己的父母。所以“德有伤,贻亲羞”。
那德无伤,假如我们的道德能够不断的提升,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造福国家,就能够做到《孝经》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个就是“孝之终也”。“以显父母”,是不是要父母去世以后才来显?不是!你当下能够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好好奉献社会,你的父母会引以为光荣,那他的后半生内心会非常的安慰。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对自己的操持,“守身为大”,也就是守住自己的身、名节,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而让父母难堪。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父母蒙羞,家人也蒙羞,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现在因为网路太发达,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很频繁,假如没有判断力,又没有理智,很有可能会犯下让自己一生遗憾的事情,所以守身很重要。现在市面上讲很多“一夜情”,这不只自己蒙羞,可能连让子女都会抬不起头来,所以我们自己要谨言慎行,不可以自取其辱。其实人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过失?在男士当中,可能是太过纵欲了,这都是因为从小没有志向,人生只以享乐去挥霍自己。所以让孩子有志向,他就不会被这些社会污染所影响。女的为什么也会去犯下这样的过失?很多是因为爱慕虚荣,爱慕虚荣就很喜欢听好话,很多存心不良的男士,他用这些花言巧语,就很有可能让这些女士踏出错误的一步。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反省,不能犯这样的过失。再来,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人生充实,人生道德有提升,就不会犯下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这是“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当然父母也有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能够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假如今天父母对我们在情绪上比较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待父母,其实父母错了,我们也错了!假如我们错了,还有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错?就没有了。所以不管是父母也好,或者你身旁所有的亲友也好,纵使他们用不对的态度对你,我们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然我们也是跟他一般见识,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错。这是个理智的态度,不管别人对不对,我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对。因为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都能够在“亲憎我”的状况之下,他依然保持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也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能够去扭转家庭的气氛,进而家庭和乐。在周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父亲娶了个后母。后母比较对待他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衣服,因为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用棉花帮两个弟弟做棉袄,但是却用芦花帮他做衣服。做起来衣服确实很大,蓬蓬的,但是芦花不保暖。刚好他的父亲叫他帮他驾车,因为冷风飕飕吹过来,所以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发抖。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你这个行为很有可能会让你的后母的名节受到损害,人家看了还以为后母在虐待小孩。所以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他父亲看了很生气,这继母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气冲冲的一回家就要把他后母休了。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他就跟他父亲哀求,他说父亲,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讲出这席话,他的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后母更觉得很惭愧,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都能念念为她的孩子,也为她着想,而她这么大的人却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诸位朋友,假如闵子骞没有用这种宽恕、包容,没有用至诚的孝心去对待他的后母,这个家庭往后会怎么样?会搞得家破人亡。所以,人面对事情,绝不能够意气用事,假如都是以怨报怨,结果绝对不圆满。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一颗真诚,用一颗孝心,才能上演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
另外也有位孝子叫王祥,历史上他有个很着名的故事,叫“王祥剖冰”。就是在很寒冷的天气当中,他的后母叫他去抓鱼给她吃,在冰天雪地当中有没有鱼可以抓?没有!假如王祥不去抓鱼会怎么样?可能会挨打,甚至后母不让他进门。面对后母这样的对待,他依然没有怨言,还是到了冰天雪地独自流泪哭泣。由于这分诚心,天地都感动了,地面就裂开来,跳出了两条鱼,他拿了两条鱼回去奉养后母。当然,无理的要求绝对不是只有这一件事。在很多事上还是百般刁难,王祥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退缩。有一次外面要下雨了,他的后母跟他说:现在外面刮风下雨,假如果树上的果子掉下来,那我就要处罚你。王祥就跑出去抱着这些果树在哭泣,祈求它们不要掉下来。这一分真心也是感动,我们说植物、矿物都会因为人心而有所感应,确实果子也掉没有几颗。所以很多情况都是由于王祥这一分孝心才能够化险为夷。
所以诸位朋友,要感动一个人、感化一个人容不容易?不容易!要很有耐心才行。王祥感动他后母不是小时候,到他大了,也娶老婆了,他的后母不只虐待他,连他的太太也一起虐待。不过他的这一分德行已经感动了他的弟弟王览,王览是他后母生的弟弟。因为他的德行,所以弟弟对他非常的尊敬,每次后母在虐待王祥还有王祥的太太,王览都会带着他的太太一起去帮忙他的兄长王祥。后来王祥的德行愈来愈好,名声也远播出来,他的后母心生嫉妒,很不高兴,居然拿了毒的饮料(毒酒)要给王祥吃。结果因为他弟弟事先已经知道了,在那个情急之下,他的弟弟把那杯酒夺过来,当场要帮他哥哥喝下去。诸位朋友,他的弟弟已经是用什么来劝他的母亲?用死来劝母亲。所以当场他母亲就把那个酒打翻,自己也觉得很惭愧,她的儿子居然能以死来保他的兄长,她又怎么能做人这么没有分寸?这个动作也唤醒他母亲的良知。所以两个兄弟的赤诚,也把家庭转化过来。朝中刚好有位大臣叫吕虔,吕虔他手上有把宝剑,他就送给王祥,他说有这把宝剑的人可以庇荫后代子孙,都会很有成就。王祥拿到这把宝剑,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不是占为己有,马上送给他的弟弟,也祝福他的弟弟以后的子孙能够昌盛。确实有这样的兄弟,这么好的德行,他的后代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化,因为《易经》说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王祥、王览的后代绵延了九代都是公卿,都在朝中当了大官,服务社会国家。所以,我们确确实实要用一颗真诚心,去转化家庭里面的不圆满。这个叫“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接下来看下一段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里提到的就是父母有过失,这个“亲”我们也可以再把它意义延伸开来,就是你所有的亲人、朋友有过失,我们都有责任去规劝,叫“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其实这句经文非常精辟,它不只告诉我们劝诫亲人是我们的本分,连方法、态度,甚至于劝诫的时机都帮我们点出来。
我们来看看,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第一个是存心,第二个要注意时机,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第四还要注意很有耐性。劝一个人也不容易,很有修养。您有没有劝亲友的时候,当场劝,他从此以后就改过,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假如有,你一定要介绍他给我认识,因为他可能是颜渊转世。因为颜渊做到什么?“不二过”。现在还有这样子的人,一定要叫他出来弘扬中国文化。一般成年人因为很多行为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冻了那么久,你那个火要慢慢烤才会把它融化掉。
所以,一开始我们劝诫亲友,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你就是要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行。假如我们是这种控制的态度,一种强势的态度,可能会出现反效果。所以我们有些经验,劝别人劝到吵起来都有,甚至于让对方恼羞成怒,这样子我们就失去当初劝诫他真正的目的。所以,时时要记住这颗存心,就是要希望他更好。当这一分心很坚定的时候,方法、态度你自然而然会去修正自己。
像我们在教书的时候,很多小孩子很喜欢过来告状。他过来告状,我们就会问说:你现在在讲这个同学哪里没做好,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来告诉老师?是幸灾乐祸?还是真的想要让这个同学改过?也让孩子看看自己的存心。然后我们接着跟他说:假如你真正希望这个同学改过,那你自己去跟他讲,不用老师来讲。当然前提之下,你要在班上建立一些很好的做人、做事态度。比方说,全班都学过《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叫“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一个人面对别人的称赞,会觉得诚惶诚恐;面对别人的规劝,会觉得感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全班都有这样的态度,这位同学过去规劝另外一个同学,他们就能够互相成就、感谢,就看到另外一个同学会跟他鞠躬: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孩子懂得去规劝别人,当孩子也懂得接受别人的规劝,这样的态度都会对他的人生有很大的助力。所以,劝别人第一个要先注意到存心问题。
第二个,时机。什么样的时机规劝人比较好?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在称赞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做的好事,你可以在人群当中讲,因为可以让其他的人“见人善,即思齐”;你给他的肯定,他也会更积极去努力。但是规过,规劝别人的过失应该要私底下,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为什么?为什么要没有其他人?因为我们成人最重的是什么?面子!面子很贵,对不对?面子一斤要多少钱?所以一个人道德、学问要成就,首先要把一个东西卖出去,要把面子卖出去。待会儿有人要卖的话,我来买。但是人情要能够体谅到,要能顾虑别人的面子,所以要“规过于私室”。当你做出这样的动作,对方也会觉得你很替他着想。假如你是在公众讲出来,可能当场就有可能发生冲突、辩论,所以规过于私室,这就是抓对时机。
《论语》里面也有一句话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时机已经到了,你可以劝诫他,但是你却没有劝他,这样“失人”;我们就失职了,失了子女之职,或者失了朋友之职。“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时机还没到,你太急躁,就跟他讲了,这样是“失言”;你可能就讲错话了,你的善心可能就行了恶事,就失言。
所以劝诫,在我们整个五伦关系上都要有这样的本分,父子要劝诫,君臣也要劝诫。因为你接受公司的这分职责,就应该有责任把公司辅佐好,当然也要把领导人辅佐好,所以君臣关系也要劝诫。再来夫妻,那当然要,要相夫教子。再来,兄弟也要互相劝诫,还有朋友,这都是我们为人的本分。所以要提高自己劝诫别人的智慧,才能透过我们的言语对我们的亲友的人生有所助力。
《弟子规》这句话提到了“谏不入,悦复谏”,这个“悦”字是很有学问的。就是当父母第一次没有接受,要在什么时候再劝?什么时候?高兴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要察言观色,“悦复谏”。态度跟方法?“怡吾色,柔吾声”,这就是态度,我们平心静气;因为你动了气,就会让他也动气,你不动气,他就不容易动气。所以我们要“怡吾色,柔吾声”,然后又要抓对时机劝诫。再来“悦复谏”,这个“复”是什么意思?对,一二再,再而三,复就是要很有耐性才行。这个耐性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从孝心,从友爱的心,从尽忠职守的心,一定会持续去做得到。
所以我们假如今天劝别人没有效果,我们要理解到问题不在对方,而在自己。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那我们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所以,我们抱持一个态度,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是因为我们“德未修”,所以“感未至”,感应还没到。
劝别人还有一个前置作业,我们也要考虑到。孔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君子信而后谏”,君子劝别人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先对方很信任他,他才劝诫;假如对方还不够信任他,“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假如对方还没有信任我们,我们就规劝他,他还会以为我们是不是有意中伤他。所以今天要规劝别人,首先要赢得对方对我们很深的信任。所以父亲、领导者,或者你的另外一半,你的朋友、兄弟对你有信任,你劝诫才会有效果。
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我们都很渴望亲人、朋友对我们很信任,信任是求来的吗?信任绝对不是求来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很羡慕,你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好?大家为什么都这么信任你?我们只在结果当中打转,没有从原因去思考。好,那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了解,为什么一个人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谢谢大家。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六
弟子规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经典读物之一。它是由明朝的李毓秀所撰写的,内容包括教育孩子的基本礼仪、修养和为人处事的道理等。作为一名智能AI,当然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修养”,但是从弟子规中我们还是能够汲取到一些智慧和启发。下文将围绕这本书写一篇关于“细讲弟子规集心得体会”的文章。
一、弟子规的背景和意义。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一位治学严谨、精于文学的学者,他在弟子规中给人们传达了很多正面的思想信仰,同时也陈述了对具体行为准则的要求。弟子规的教育很重视对于儿童时期的培养,而且教育内容也是从根本的道德和修养开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男女平等思想,以及人们对道德的不断关注。弟子规对于养成孩子身心健康和良好品德养成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历史上以及现代教育中都拥有许多重要意义。
二、弟子规的分类和内容。
弟子规一共分为十条,其中第一条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慢”。这一条是弟子规中具有最高分量的准则之一,因为它代表了我们对于养育者的尊重。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弟子规强调的是儿女应该感恩的心态,而不是纯粹的从儿女要如何饮食起居等方面中来谈论。
其他几条规则如:“见贤而自思,退而修之”。这条规则代表了在我们从他人中看到好的地方时,自己需要认真思考,然后通过再努力修炼和提高自己才能真正的贴近这些长处。还有,“虽有荣誉,不能自得,失之则忧”的指导。人们必须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遇到不好的时候,但是只要自己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实实践践,那么自己就会无后顾之忧。
三、弟子规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
弟子规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指导。比如弟子规中提到过“临别赠言,以恩动人”,意思是在离别之际,应该用一句恰当的话传达情感,让人们感觉到戴着温暖和激励离去。又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告诫,人们必须具备远见卓识,以免遭遇忧患,很大程度上指导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头脑要灵活,眼界也要开阔。
弟子规在道德和修养方面也有很多的指导。比如要“为人所保,必先保人”,意思是人们应该首先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护他人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四、精读弟子规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弟子规在一些方面的描述和表达都非常独特,有些地方反映的是古代社会中的秩序和结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过时了。实际上,弟子规能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一些场合下的优势和劣势,让自己有进步、成长的目标。
最后,精读弟子规能够加强我们的思维和交往技能、提供领导方式,并且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弟子规,并且无论在工作、学习或者家庭中都尝试将这些领悟付之于实践。
五、结语。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古代文化经典,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其中很多内容依旧具有现实意义。弟子规教育的目的是要涵盖全部的实用技能和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和内心精神的调适方面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部书值得我们珍视!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七
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本国学教材的书,也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它的意思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事,那时,我还小,是家里的“小霸王”。只要家里一开钣,我就健步如飞地奔到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就开始自顾自的吃起来,还没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坐下吃饭时,我已经将菜盘给搅得一片狼籍,只剩下一些残羹了。想到这,我真为以前的不懂事而感到羞愧。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尊敬长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之后,每当吃饭时,我总会先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搀扶到座位上,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我才开始动筷吃饭。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还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如父母吩咐你的事,你不能拖延;你出门前,要和父母打一声招呼,回来时要面见父母,让他们知道你的习惯,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都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学习《弟子规》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会好好学习其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来鞭策自己,无论从思想上、品德上、学习上都要努力做得更好。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八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弟子规》教会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好的规则,好的心态。一日三餐、起床睡觉、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要有规则有秩序。
此章告诉我们应珍惜时间,仪表堂堂,摆放衣物要有固定的位置,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好好饮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的基本做事准则。
做事更应该谦虚谨慎,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以前我总是做事冲动,上了初中,我们学了政治,我知道了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控制并驾驭情绪。读了《弟子规》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太勿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在忙乱中我们可能一时昏头而做错了它。
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应有规律的安排时间,不糟践时间,珍惜一分一秒去学习,一心一意地对待它。因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做一位炎黄子孙,传承中华传统,我会忘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古训,站就要像军训时一样,腰挺直手放裤线,头成严肃状。坐也要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也严格地照着弟子规去做!
草儿的绿意匆匆是因为有大树的陪伴,白云的婀娜多姿是因为有蓝天的陪伴,我的人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有您的陪伴——好的习惯。感谢您!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九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也是中国文化中细致讲述孩子行为规范的重要经典之一。通过细讲弟子规,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并从中获取到一些对于现代教育也有积极意义的启示。在我与孩子一起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其中的道德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深感到弟子规在培养孩子良好品德方面的独特价值。下面我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我与孩子的亲身体验,谈一谈我对细讲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首先,细讲弟子规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在弟子规中,孩子被要求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如敬老、孝顺、敬神等。这些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礼仪和道德的精神。通过细看弟子规,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长辈,如何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最重要的是,这些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实用的。比如通过理解“谦虚有礼,宽慰过人”的要求,孩子们将会学会与人交往时更加谦和和宽容,减少与人的矛盾,并且在学习和工作中也更容易与同学和同事取得良好的合作关系。
其次,细讲弟子规让我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些行为规范都是孩子们在家庭中学习到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亲身实践,我发现与孩子们一起读弟子规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道德规范的理解,也能够提升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同感。同时,弟子规的精神也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
然后,细讲弟子规让我认识到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孩子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弟子规中的要求,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十分困难,而对于具体实例的分析更容易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因此,我通过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弟子规的同时,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事例来解释其中的要求。这不仅使孩子们更快地理解和接受其中的道德观念,也增强了他们对于道德准则的记忆和坚守。
最后,细讲弟子规让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长远价值。弟子规所强调的道德准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塑造良好的品德,还能够影响他们的一生。通过长期的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品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良好的品德,孩子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都需要从小坚持教育,只有通过长远的培养,才能够让我们的孩子们真正受益。
细讲弟子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帮助他们成为有品德、有责任感的公民。在家长和教育者的精心引导下,孩子们将会在弟子规的教育下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责任感和贡献的优秀人才。我们应该珍爱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育中,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准则。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本,它由唐代的魏征撰写而成,内容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而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弟子规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细细讲解弟子规,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进而提升自我修养和行为准则。以下是我对于弟子规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弟子规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和社会道德。在弟子规中,明确指出了父母之命、上学之道、朋友之交等方面的规范。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人的行为应当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我们不仅仅是个体,还是一个社会的一员。只有我们遵守了社会规则,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所以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应当将眼光放在更加广阔的角度上。
其次,弟子规关注了个体的内心修养和品德塑造。在弟子规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的内容,如“勤学于文”,“温良敬老”,“以义断物”等等。这些都鼓励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只有我们心怀善意、善待他人,才能够真正获得快乐和幸福。这些道德准则是我们成功的基石,也是我们衡量自己是否具备美好品质的尺度。
第三,弟子规动力来源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当自觉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为我们的民族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弟子规强调了独立思考和自主自律。在弟子规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鼓励自主思考和自律的内容。比如说,“古之善为士者”,就提醒我们要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准则。又如说,“事先追思”,则是告诉我们在做事之前要先做好准备和思考。这些都倡导我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事物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同时,我们需要自觉遵守规则和条例,做到自律。只有在自主自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不被外物左右,真正做到心有所志、言行一致。
最后,弟子规强调了亲近自然和生活节奏的调适。在如今这个物质浮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远离自然和纷繁复杂的生活。而弟子规则提醒我们,要保持与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有序。比如说,“扫帚自明堂”就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保持环境整洁;“食不过肉”,则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些规则和准则能够帮助我们摆脱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困扰,从而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细讲弟子规,我们能够从中领悟到许多道德准则、社会关系和个体修养等方面的重要原则。通过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一
今年,学校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高潮,其中“入则孝”的内容使我收到了很大的启示。
俗话说得好:百孝善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入则孝”这部分的意思是:大家要讲“孝”,如果家中没有“孝”,就缺乏祥和安乐的气氛,即使财富累积如山,名声如雷贯耳,家人的心灵总是无法得到温暖。
读了“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使我想起一件事,不禁脸红了。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地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地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才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经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地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地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读了《弟子规》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感恩父母,他们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要你在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的基本准则——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吧!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简述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由唐代文学家魏征撰写,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对于青少年修身立德的重要教材。弟子规主要讲述了儿童应该如何行为礼仪、尊敬长辈、爱护家庭以及培养自律等重要品质。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儿童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对自己的启示和指导。
第二段:感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00字)。
弟子规中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家庭崩溃和教育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价值。从弟子规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教导他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第三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00字)。
弟子规中对于行为习惯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基本的礼仪和道德观念。然而,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规教导我们要有孝心、尊敬长辈,要守时、守信,要恭敬谦和,以及重视卫生等。这些行为习惯不仅能够让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也能够提高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坚持自律与自我管理(200字)。
弟子规中强调了自律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追求,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欲望,都需要通过自律来实现。弟子规告诉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我管理来提高学习成绩和人生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的诱惑和干扰,是时候提醒自己保持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了。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到行为习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认识到自律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重要品质。弟子规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好习惯、有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成就。
总之,通过学习和理解弟子规,我们能够从中找到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我们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自律与自我管理,才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素养的人。弟子规教导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守信用、恭敬谦和。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重要品质,也是我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该追求的目标。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三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为目标,是人们在道德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教材。通过学习弟子规,能够让人们明白自己应当如何处世、如何待人、如何修身养性。我在细讲弟子规的学习中,深受启发,并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
第二段:学理解意。
细讲弟子规中的一些言行守则,虽然在现代社会看似有些陈旧,但其中很多观念却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例如“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稳定的生活环境,不能轻易变动。现在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追求新鲜感,很容易产生浮躁的心态。而通过细讲弟子规,我们能够明白稳定的生活环境对于我们的成长是有益的,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目标。
第三段:悟道生智。
细讲弟子规教导我们如何处事,如何待人。其中“动则失理”是我最深刻的体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因为一时冲动或愤怒而做出失理的行为,从而得罪了他人。而“动则失理”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欲望和情绪所左右。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反思现状。
通过细讲弟子规的学习,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自己确实没有做到规范的行为举止。比如,我经常在学习时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是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而在社交场合,我也常常过于冲动和情绪化,导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通过反思,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我个人成长的障碍。因此,我决定要在平日里更加自觉地遵守弟子规中的规定,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
第五段:总结。
细讲弟子规是我们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教材,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对其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遵守弟子规,我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对待问题,不轻易动怒,改善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决心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只有从细微之处做起,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有道德和修养的人。细讲弟子规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白自己的不足,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光彩。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四
上大学期间,我就读过《弟子规》,后来也经常听学生读《弟子规》,可对这一儒家经典并没有非常认真的揣摩,深入的研究。通过阅读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他的每一句讲读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担任着很多角色:子女,教师,将来还会成为妻子、母亲,如何在当今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示。
一、孝敬之道。
“百善孝为先”。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子女的在家要孝顺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诲,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和睦,父母就少了一份担忧,其实这也是在孝敬父母。
二、教育之道。
作为一名教师,要记住“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师,我们担负教育孩子的重任。那我们的一言一行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深入挖掘教材进行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做人,并言传身教,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人格魅力。教会学生“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习惯。
三、处事之道。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还会与同事、朋友、领导等社会中的人打交道。“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言多必失,做人要谨慎守信;“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明白做事要有条理,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
《细讲弟子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讲读了人生中的五伦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信心。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五
本集印象最深的是蔡老师讲到蔡顺拾椹的故事,蔡顺将不同颜色的桑椹放在不同的篮子中,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将比较黑、紫、熟的放在一个篮子中,这是践行了“亲所好,力为具。”
老师在课程中所讲的故事,我们不能只是听听就好,觉得那是别人的故事,或许听的时候觉得很感动,但是过后也就不管了,这样听故事得到的利益不大,而是要起效仿之心,人家可以,我们也可以,因为孝心是超越时空的,无论哪个朝代、哪个地方的人都需要。
效法不一定要从事上去学习,学习了蔡顺拾椹的故事,到处去找桑椹,不是这样的,而是要效仿蔡顺孝敬之心。“亲所好,力为具”所蕴含的是孝敬心,时时将父母的喜好放在心上。日常生活中,父母亲喜爱什么菜,什么味道等等,我们不妨想想,自己能想起多少?特别是年龄较大牙齿不太好,在煮菜的时候,就不要以自己或孩子的喜好为中心,而是要考虑到父母的喜好,进食的时候要能方便些,这是日常饮食中要多为父母着想。
最热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六
蔡礼旭老师:“亲所好,力为具”,父母所希望我们,比方说希望我们学业好,希望我们功课好,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去完成,“亲所好”。但是我们要思考一点,现在的父母到底“好”什么?假如父母的好是好名、好利,这样对于孩子有什么影响?可能孩子也好名好利;当他这个态度一形成,对他一生会有很不好的影响。所以,当父母的所好还要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