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写作的经验和素材,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范文范本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文本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一
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四、朗读: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二
1、没有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还被我死死的牵引着,学生没有完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周总理资料放在课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在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时,与设计的自学指导脱节了。
4、整堂课零追碎问太多了,没有统领性的问题。
5、时间处理上前松后紧,使得后半部分讲的不透彻。
6、课文结尾处不干净利索,句子训练显得多余。
7、课文拓展没有进行。
今后,在教学中还需不断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同时,每上一堂课,都要深刻反思,查找不总,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三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2、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
2)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另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1、用开火车、抽读等方式复习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另人难忘的。
2、学生介绍。(估计只有少数学生知道)。
3、老师发补充资料,让学生阅读。
4、交流阅读体会。
1、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自形。
2)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3)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3)学生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首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其次要注意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从实际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逐步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如要求学生独立发现识字的难点,并解决难点;提倡求异思维,不强求全班学生按同一方法识记生字,允许并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让学生自己设计识字的练习和复习的练习等等。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
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5)学习第5自然段。
(6)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7)学习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我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总理。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总理(板书:周恩来)。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总理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五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在1961年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
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很多学生对周总理很陌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在让学生读文的同时,刚好有位学生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误读成“一条龙船驶过江面”,我马上利用这个契机,问“一条条”和“一条”除了数量上有区别以外,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从学生的讲述中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傣族人民迎接总理的场面,体会到周总理的到来给傣族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心情。
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我让学生上台来表演周总理在泼水节上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的快乐,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上的准确用词。
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本节课遗憾之处在于课前学生收集资料不充分,布置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及风俗习惯,只有少数的学生完成,所以在课堂上的拓展这一环节上,就逊色不少,没有达到以点扩大到面的境界。以后还是应该在本班的前置性作业上多下功夫,注重前置性作业的实效性,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六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读准“铺、盛”2个多音字,会写“灾、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通过朗读表达欢乐、幸福、难忘之情。
3.借助“象脚鼓”等词语描述过泼水节时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傣族人过泼水节的图片,简介傣族和泼水节。
傣族人民在每年的4月中旬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2.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世代难忘,因为那次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二)初读感知,语境识字。
1.大声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圈出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3.语境识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短语,学生齐读,学习生字。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傣族人民龙船驶过江面。
银碗里盛满清水笑容满面敲起象脚鼓。
祝福周总理健康长寿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
(2)泼、踩、驶、敲,结合偏旁,做动作理解。
出示词语齐读:民族、家族、傣族。
(4)祝福:表示美好的祝愿,结合生活经验识记。
(5)学习“铺、盛”2个多音字,读准字音,读好词语。
4.再读课文,争取读通顺。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理解词语,写生字。
一年一度:表示一年一次。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十分隆重。
(2)写生字。
度:第一笔点起笔在竖中线,广字头撇要长,里面的“廿”宽扁,笔顺是横、竖、竖、横,“又”写得扁一些,最后撇捺下方是齐平的。
泼:书写时注意右边是“发”,长撇沿竖中线撇向左下,“又”的横撇与捺下方齐平。
学生书写,老师及时评价。
老师过渡: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是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板书:1961年周总理)。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感悟。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赶”可以换成“走”吗?一个“赶”字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学生练习读句子,读出急切的心情。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傣族人民用火红的凤凰花铺成“地毯”,这是用最热情的方式欢迎敬爱的周总理。学生练习读句子,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思考: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行吗?
“一条条、一串串”写出龙船和花炮非常多,更能表现节日的隆重、热闹和喜庆。
老师补充资料:周总理工作繁忙,就是这样一位关心百姓,深受爱戴的好总理来到傣族人民身边,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3.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思考:周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傣族的服装?从“笑容满面”感受到什么?
周总理这样是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族人,融入百姓中,他平易近人,与傣族人一起过节十分高兴。
(2)读第4、5自然段,画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出示动词:接过、敲着、端着、拿着、泼洒。
出示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借助上面的词语,练习说一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3)男生和女生比赛读第6自然段,比一比谁能读出开心的场面。
4.课文最后连用了4个感叹号,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板书: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带着这种幸福,我们齐读第7、8自然段!
课堂总结: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美好的祝愿送给傣族人民,所以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四)整合阅读《故事欢乐谷》中的《摆茶摊的蒲松龄》。
1.初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第4~9自然段:
(1)画出文中描写蒲松龄样子的句子,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这样打扮的用意。
句子:蒲松龄身穿一件补过的粗布短衫,灰色的长裤,裤管卷到膝盖上。
他这样打扮是为了从形象上更接近于摆茶摊的老板,更容易和来往客人交流。
(2)借助关键词,练习讲蒲松龄是怎样通过摆茶摊收集民间故事的。
出示词语:老槐树、席子、香茶、招呼、诚恳。
(3)指名分享,及时鼓励。
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都能借助关键词语把故事讲好。
三、板书设计。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七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读课文,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字。
2、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3、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放大插图或幻灯投影。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时候的情景。
40年过去了,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难忘的时刻。板书“难忘的”。
二、导人新课。
1、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尤其是长句子)要多读几遍。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凤凰花傣族咖啡色端着。
3、指导正音。
“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ei,不读wei。
“那天”,“那么”的“那”读na。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带着问题自己小声读课文。
(1)哪—段讲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2)哪—段讲的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样红,很红。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年—次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上“地毯”,江面上划过龙船,天空中放着花炮,人们热情地欢呼着。)。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投影图片(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的特写)。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下身穿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他接过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瓣铺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投影图片(泼水节盛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因为今年过节与往年不同,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节,心里也特别高兴。)。
“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指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感到亲切,非常幸福。令人难忘是使人忘不了。)。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三、练习朗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四、总结提问:
课题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
五、作业练习。
1.熟读课文。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八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泼水节图片。
设计意图:
从欣赏图片入手,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导入新课。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
“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泼水节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
这次泼水节为什么另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3.检查生字。
(1)师: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识记规律,鼓励自主识字。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你还能说几个象这样式的短语吗?)。
3.介绍周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记事作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理解“撒满”。“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a、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_―,难怪―_,难怪―_,―(引读句1,句2,句3)。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脑海中情景的再现,再次调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读入情入境。感受总理和人民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b、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_―;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_――;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_;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_;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串开放式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道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7.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
(2)、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3)、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这就是外貌描写,学会了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习作中有所体现。
设计意图: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初步懂得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8.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师:周总理来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1、自学4、5、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2、学生汇报师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3、填空练习。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1、指名读7-8自然段。
2、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实情感,再次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六、总结:
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望不了这一天,所以这是一次(齐读课题)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热爱吧!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九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
本课的最大难点在于周总理生活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他们大部分连周恩来总理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为什么使人“难忘”?如何理解“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这个情感重点?我想首先要走进理解周总理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品质,感受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对他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崇敬。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介周总理生平结合图片向同学们讲了《一束鲜花》、《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在教学中我抓住“火红火红”一词,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开心和幸福。抓住体现周总理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一词理解总理的可亲。在良好的语言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让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十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读课文,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字。
2、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3、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字词卡片、放大插图或幻灯投影。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时候的情景。
40年过去了,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难忘的时刻。板书“难忘的”。
1、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尤其是长句子)要多读几遍。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凤凰花傣族咖啡色端着。
3、指导正音。
“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ei,不读wei。
“那天”,“那么”的“那”读na。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带着问题自己小声读课文。
(1)哪—段讲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2)哪—段讲的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样红,很红。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年—次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上“地毯”,江面上划过龙船,天空中放着花炮,人们热情地欢呼着。)。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投影图片(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的特写)。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下身穿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他接过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瓣铺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投影图片(泼水节盛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因为今年过节与往年不同,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节,心里也特别高兴。)。
“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指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感到亲切,非常幸福。令人难忘是使人忘不了。)。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课题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
1.熟读课文。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十一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敬爱的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破水祝福,同庆盛大的节日。
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于是,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了解他忙碌而又光辉的一生。明白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引导着孩子们去寻找傣族人民为欢迎总理所做的准备,通过朗读感受到人们对总理无限的崇敬。然后我们从总理的穿着可以看到总理和人民挨得那么近,没有丝毫的特殊,从而感受总理伟大的平易近人。尤其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孩子们的感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喷薄而出。
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对于课文的朗读,我的示范过多,以至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个性化的朗读较少,除了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表现较好之外,其他地方,多数是孩子们学着我的朗读模式进行的,另外,在课堂上,我应该采用播放记录片的形式,将孩子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更加直观和感性的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这样对于孩子们的感情铺垫将更有效,能更好地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发挥作用。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
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
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c、指名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7、那这天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吗?(结合图回答)。
a、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穿着傣族服装)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脸上的表情怎样呢?理解“笑容满面”并造句。
b、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c、师: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同学们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段。
8、(1)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五段。(重点词语: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句子。
(3)老师扮演周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4)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5)师: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四、分小组接读课文。男女生赛读课文。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始终要语调高、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结尾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同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我们知道了周总理和人民是心连心的。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查阅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吧!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十三
六年的小学生活一眨眼就从我们身边走过了,但是,一件件事情还历历在目。
三年前的夏天,那时的我们还像一个个没长大的孩子。临近泼水节了,我们女生打算明天在学校里办一场泼水节。
我们正在夏日的怀抱里玩耍,汗水顺着我们的脸颊流了下来。泼水节已经开始向我们招手。我们一放学就像寝室狂奔,想快点去到那节日的"举办地"。
我们扔掉书包,做好一切准备,泼水节正式开始了。
我们拥向洗手间,尖叫已响起,就在一瞬间,洗手间的水龙头全部被开启。水槽立刻被填满。空中溅起了水花,走廊上回荡着我们的尖叫声和欢乐的笑声。
接了一小盆水泼到别人身上,夏天的炎热已经被这凉水击败了。炎热的夏天再也阻挡不了我们的欢乐。就算全身湿透,我们也并不在意,就像真正的泼水节,被泼到身上的水越多,就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水珠在我们的头发上蔓延开来,大家玩的都已经打喷嚏了,可还是没有人愿意停下来。
我们六年的生活就像当时一样,不愿离开,不愿分散。在校园生活六年,其实,难忘的不是活动,而是陪伴六年的你们。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十四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带领我们走进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车如水、人如潮的北京。而《难忘的泼水节》则把我们带入那美丽的西双版纳,去和傣族人民、周总理共同度过那幸福,难忘的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与幸福。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人们的幸福与难忘。
说教学目标。
由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认知目标为:认识本课12个生字。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是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由本文的内涵引出的情感目标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认识。重难点则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所洋溢的热情、幸福与快乐,对周总理和人民的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说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随教学过程阐述)。
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和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并在课前5分钟交流。
一、激情导入。
我先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景,再引入:这图景就是1961年的泼水节,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走进那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字的奇妙。
二、朗读感悟。
1、自读体会。自主读课文,想想这个泼水节为什么会如此难忘,找出描写人物表情、动作、心情的句子,去细细体会。
2、小组合作读。在小组内读有关词句并交流体会。
3、品读悟情。抓住重点词句:如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周总理的穿着,笑容满面的表情,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动作等,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总理的平易近人,人们的欢乐与幸福,从而感悟出周总理与人民的心连心。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挂图 音乐《爱我中华》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1、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二、谈话导入。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再来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泼水节的。
二、读课文,了解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欢迎周总理的。
1、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总理的,谁来把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找出来告诉大家并加以理解(四面八方、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大家赶快读读吧。
6、指名说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7、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认为总理是个怎样的人?你希望见到他吗?
8、指名说出对周总理的认识。
9、是的,傣族人民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想见到周总理,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总理的到来,他们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我们的心情和他们一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感情的读读吧!
10、生自读第三段。
11、师生交替读,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周总理来了!”
三、看图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1、 瞧!傣族人民期盼以久的总理真的来到了人群中,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穿着、表情、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自读4、5自然段。
5、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但是从你们的面布表情中告呶遥?忝腔褂幸陕牵?芨嫠呶衣穑?br 6、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8、指名说。
9、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读的更好。
10、齐读第4——5自然段。
10、师领读,生模仿总理做泼水的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并指名说一说。
11、男生读女生作动作,女生读男生作动作。
四、指导读课文6——8自然段。
2、生自读最后三段。
3、指名说我的发现:三段都是感叹句。
4、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5、生评价。说说感叹句怎样读?为什么?
6、分组比赛读。
五、拓展。
2、你还收集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赶快告诉大家。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十六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泼、龙、恩、凤、凰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盛”
2、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4、初步体会傣族人民对周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会写生字;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1)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过程中,我随文识字了5个:襟、褂、凤凰、恩为主,词语教学时也分为2个层次,先是带有拼音的难读的字,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和多音字盛。然后是课文中比较长的词语。本课时写了4个字、泼、凤凰、恩,都是随文指导,然后集中书写。我的设计意图是:字词句的教学其实是一条线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让小朋友明白我今天识字重点要读好哪几个。
(2)句与段的教学。
今天学习的重点段落是第3小节,我以“人们是怎么欢迎周的”展开教学,由句子再细化为词语的理解、运用与积累、再由句到段由局部到整体,层层引导学生明白人们赶来了,人们撒满花瓣,人们欢呼都表达子傣族人民对周的敬爱之情。
句与段的学习离不开朗读的指导,朗读的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如精读第3小节时,我就采用了指名读、感悟地读、高兴的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形式。在指导读“周来了!”这句感叹句时,我又采用了提示读,“你欢呼着:他欢呼着,大家一起欢呼着”使小朋友身临其境。
(3)作业设计: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翻课后及作业本发现有这么几个类型:生字抄写、看拼音写词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我会填正克确的量词,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造句。因此本课时的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字词教学时穿插了多音字“盛”的教学,说话练习:用一组关联词:因为……所以……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好像”造句指导学生把比喻句说得更生动,量词的叠用:一条条、一串串要能理解叠用表示很多,并能正确运用从而能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
(4)课后发现的问题:
1、“对襟白褂”这个词的教学除了读准字音,如果能以学生的衣服为实物教学明白对襟是怎么样的,医生穿的就是白褂,让生字的音、形、义在潜移默化中扎实的完成了教学。
2、语言表达: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如果能让小朋友学习这种写法,学会迁移,比如说:迎春花开了,春天到了。再比如: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们上学了等等,让小朋友学会运用。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十七
今天,我在坟台中心校参加了太和县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决赛,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有了飞跃似的提高。懂得了教学设计与多媒体高科技紧密融合的好几点技巧,更大的收获是张老师的《难忘的泼水节》课堂教学给我的启发和反思。
我总喜欢把自己和同行的人相比较,回归平静,才理解年轻的张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一、课堂上年轻老师少有的平和大方的态度,常话说得好:“老不看三国,少不谈水浒”。张老师的课不张扬、不浮夸,教学流程像起伏的远山,平静的潭水一样有内涵和深度。丛生字词认读到句段文本的解析,环环相扣渐入佳境。哪怕是在开“小火车”的识字教学中也能用“火车火车从哪儿开?”的温馨的话语来导入。
二、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广度和深度,比如:对“祝福”一词两个字的偏旁的辩论,就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对多音字“铺”“盛”的注音和组词的拓展就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的知识点。
三、同时,张芹老师对教材的开发和研读,有让我佩服的地方。张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看到,大胆的在课堂上展开对一个自然段文字的分析,能够弥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短文阅读的短板。比如:在解读第三自然段时,张老师大胆的提问:可以用“走来”代替“赶来”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呀?再如:生活中你看到什么时候、在哪些场合要铺上红地毯呀?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锻炼小学生说话能力。达到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大语文目标!
文档为doc格式。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十八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最优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通用19篇)篇十九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泼、节、敬、瓣、鲜、毯、驶、炮、乐、祝、福、幸”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观察图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敬爱的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
3.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解决办法:通过查字典,读讲课文,观察图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最爱戴的好总理,他已经去世二十几年了,人民还怀念着他,因为他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温暖》,还记得讲什么事吗?(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的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歌颂周总理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我们先看图。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提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从整体上了解图意,提问:
(1)图上有什么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
(2)他们手里拿着什么?(盆、碗、瓶)。
(3)男青年背着什么?(象脚鼓)。
(4)他们准备做什么?(准备过泼水节)。
2.师生共同小结。
这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情形。那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他们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的泼水节,今天我们就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共有几个自然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共有8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段是讲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第三段)。
(2)哪段是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四五段)。
4.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教师出示傣族人民什么时候过泼水节?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看图,从人物的服装和周围的花儿、树来看)。
(2)分组讨论:“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特别红,一年一次)。
2.教师讲述: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过节的时候,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过泼水节的时间是傣历六、七月。(农历的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课文中哪句话是说这个问题的?
学习读这段的后半句“因为……一起过泼水节”。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理解这段主要写什么。
(1)让学生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组讨论:“四面八方”“赶来”“驶过”“一条条”“一串串”
“四面八方”:指各处,不是一地的意思。
赶来:生怕迟到,按时赶到的意思。
“一条条”、“一串串”课文里是形容船多、花炮多。
2.再读第三段,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从四点回答:一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二是人们在路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了“地毯”,三是江面上跑龙船,天空上放花炮,四是人们欢呼。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看图,读文以后回答)。
重点理解“对襟褂”“咖啡色”“水红色”等词语。
(2)他是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再次看图从图上周总理的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一词)。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指名读第二句回答)。
2.再读第四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衣服,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回答下面题: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读第二句)理解“祝福”一词。(祝人幸福,平安的意思)。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读第三句)理解“祝愿”一词。(向人们表示良好的愿望)。
2.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全段共三句话,第二句读出周总理满心欢喜地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的感情。第三句要读出傣族人民衷心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的心情。要慢读“健康长寿”四个字。
(2)背诵课文前,要弄清楚这段的三句话,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六)学习六、七、八段。
1.指名读六、七、八段,提问: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同,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节,也特别高兴。)。
(2)“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使人忘不掉)。
2.指导朗读、背诵。
(1)分段指名读,注意语气词“呀,啊”以及感叹号应表达的语气。范读,听录音。
(2)齐读,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3)齐背。
(七)总结。
读全文,提问:
(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节)。
2.学了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知道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1961年亲自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八)作业练习。
1.读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从句子中提出“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练习造句。
3.读作业练习第2题,填空。
4.朗读全文,背诵课文5—8段。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
泼水节。
敬 爱。
花瓣。
鲜花。
地毯。
驶 过。
花炮。
欢乐。
祝 福。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