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是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旨在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学习兴趣。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一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一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点评:以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活动(二)。
(点评: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1”的概念.)。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点评: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点评:由“1”的学习,引申到2、3、4的学习,学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学习.)。
活动(四)。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点评:组建小足球队,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与活力.在老师示范性的采访后,学生在模仿提问中,感知序数.)。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1234。
教学设计点评。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认识1~10的数;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3、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
教学难点理解基数、序数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一猜。
活动目标: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有一位小动物要和我们一块儿学习,你猜它是谁?
2.到底是哪一种动物呢?它有两只长耳朵四条腿,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电脑出示:小白兔)。
3.可爱的小白兔给我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略)。
活动二:夸夸美丽的家园。
活动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10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通过夸夸美丽的家园活动,启迪智慧,拓宽思路,培养观察能力,丰富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2.谁能说出图上哪些东西的个数是“1”?(生自由说)。
3.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的个数是“1”的事物,都可以用“1”来表示。(电脑出示“1”)“1”的威力可真大,它可以表示单个的一个萝卜;可以表示由许多个萝卜组成的一筐萝卜;还可以表示一座高山,一颗小草等。
(电脑同时闪动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颗小草。)。
4.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
6.那3能表示什么?4能表示什么?(同桌互相说)。昨天我们认识了1--10的数,请你选1个数和小组的小朋友一起说。
活动三:小小足球场。
活动目标:通过小小足球场活动,理解基数和序数,初步培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2.老师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请同学们指着图,自己读一读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问:有几个号码?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几个运动员?
4.思考: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要排队,他们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5.实际操作:现在我们按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请10个同学来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有一个数)。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看图,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你喜欢的运动员他排正确了吗?你自己上来数一数。(如有同学说他喜欢8号,当他数到8号运动员时,引导他说出:“8号运动员正好排队伍中的第8个。”)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从1号到8号共有8个运动员。
6.我们要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
活动四:练一练。
活动目标:通过练一练活动,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好啦,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图见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5页)。
2.请同学们数一数、画一画。
3.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在练习题设计上,注意兼顾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最后设计了一个小调查,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能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很快地讲出答案。
2、使学生能仔细观察事物,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背诵10以内的加法表。
2、口算:9+8,9+6,8+9,6+9,9+4,5+9,9+5,9+2,2+9。
二、仔细观察,探究新发现。
1、揭题,明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仔细观察,竖着看、横着看有什么新发现?
3、小组交流。
4、汇报并板书: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一样。
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
和一个一个大起来。
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小起来。
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
和一样。
5、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6、这些题你是怎么计算的?(凑十法,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四、巩固练习。
游戏:出示一些算术卡片,找得数是12的卡片(看课堂实际可多来几次)。
课后录:学生的发现真的蛮多的,如斜着看,第二个加数是一样的';一列一列的小起来......有了这些发现,我顺势让学生试着背出来,主要是想让那些平时做作业比较慢的学生能更快一些,想不到却成为本课的难题,以至于后面的巩固练习做了没多久的时间。我想背诵还是太难了,有点出课标,且浪费时间。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四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了解1、2、3、4代表什么.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点评:以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点评: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1”的概念.)。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点评: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点评:由“1”的学习,引申到2、3、4的学习,学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学习.)。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点评:组建小足球队,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与活力.在老师示范性的采访后,学生在模仿提问中,感知序数.)。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五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篮球、足球,说说图中有什么?哪种球较大?哪种球较小?再出示足球和乒乓球,说说哪种球较大,哪种球较小?出示1个篮球、3个足球,说说哪种球多?哪种球少?通过这两次比较,可见事物的大小、多少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1课比一比》,再认识一些可比较的事物。
二、观察图画,认识事物。
课件出示插图--农家小院。
三、自主识字,教给方法。
1.谁能借助图画或声音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课件中图片一一闪烁,图片的旁边出示相应的词语,同时配有黄牛、小鸟、鸭子的叫声。)。
2.离开图画你能读出来吗?怎么办?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
3.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请同学们注意红色的生字。
4.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黄、杏、苹、红”都是后鼻音,“边、群”是前鼻音,“少”是翘舌音。)。
5.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用它来组一组词。
四、学习童谣,积累量词。
1.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我们会读了,它们名字中的生字我们也认识了。让它们之间比一比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播放课件,学生自由说谁和谁比,比的结果。)。
2.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在作比较,听听他怎么说的。(播放童声录音)多好听的童谣呀,你们也想学会说吗?自己读一读。
3.检查读。评读。
4.练习说话,理解句意。
5.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
课件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有多少只鸭子呢?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
出示一个杏子,看这是一个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这要怎么说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随着课件出示“堆”字,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
6.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
出示图片: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用量词“颗”。)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课件出示:一颗(),有的同学说“一棵树”,小组讨论一下是不是这个“颗”字?为什么?课件出示:一棵树。
7.同桌之间背诵童谣。边拍手边背诵。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背诵童谣。
8.扩展练习:课件出示图片或动画,学生说出事物名称及数量。以抢答的形式开展。
五、游戏拓展:我指你说。
1.师生配合,示范玩法。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枝铅笔。
生:这是什么?
师:这是一块黑板。
2.全员参与,游戏自主。
找你的伙伴去做这个游戏吧。(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3.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六、指导写字,重在激励。
出示汉字,引导观察。
读一读:牛、羊、小、少。
1.逐个练写,落到实处。
(1)指导第一组:牛、羊。
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牛: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并且要长一些。)。
教师据学生书写情况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看一看:仔细看老师写。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引导欣赏:自我欣赏、组内欣赏、集体欣赏。
自己先圈画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边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羊:方法步骤同上。重点引导三横的长短变化及之间的距离。
(2)指导第二组:小、少。
观察:这两个字哪儿不同?引导学习新笔画“竖钩”,注意“少”上边的“小”没钩。
书空:随着课件的展示,学生书空。
描红:学生按笔顺描红。
再观察:这两个字中都有两点,这两点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左点,一个是右点;左点稍低,右点稍高。)。
再练习: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再欣赏:与上一组字相同。
七、趣味作业,巩固识字。
1.涂涂画画:一束气球,上边分别写有“红、黄、绿”,让学生按要求涂色。
2.对号入座:黑板上出示词语“杏子、苹果、桃子、红枣、花猫、黄牛、鸭子、小鸟”,请小朋友将相应的图片请到黑板上来,再将它们分别请到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六
《快乐的家园》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的内容,这节通过观察小明的家园,要让学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单个的大的物体或小的物体,还可以表示个体或者是一个整体”。儿童的注意力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持久同时容易分散,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参考了一些教案设计,都是从谈话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授知识之间的矛盾,孩子的生活中大多是用1来表示个体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于要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这种体验有一定的负影响。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既然有矛盾冲突,那我就将这种矛盾冲突激化,然后通过解决矛盾,学生的理解是深刻而独特的。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苹果,问“有几个苹果?”,生答“1个苹果”;然后出示一筐苹果,但是不能看出有多少个,问“有几筐苹果?”生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回答,我继续问,连续问了三次,学生终于听明白了,于是孩子回答说“1筐苹果”,最后全班都回答说“1筐苹果”,学生的回答虽然有点迟,不像有的时候即问即答,但是,很明显学生的回答是经过了他们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活动,他们没有马上回答出来,就是说明他们正在经历激烈的思维斗争对比分析的过程,他们在理解“个”与“筐”的区别,“个”是个体的单位,“筐”是整体的单位。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列举这样的例子,孩子们居然说出了“一摞书、一袋苹果、一车人、一包糖等”用一来表示整体的例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七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历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第五单元中继前后上下之后的第三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左右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亲身经历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充分感知左右,从而体会左右的意义。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早已具有眼前、背后、头上、脚下的空间经验,对于前、后、上、下,学生一般不会搞错。但是,人体是左右对称的,如: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在人体的这些外部器官中,左边和右边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识别左右比较困难,即使成人有时也不能对左和右做出快速反应。备课前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但由于没有经过刻意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对左、右的反应比较迟缓,大部分学生区分左右的方法是:先想想哪只手会写字,再判断哪边是右边,然后想另外一边是左边。并且,据了解他们以前学做操时,体育老师为了方便教学,与学生面对面站,但所讲解的左右位置与顺序却与学生是一致的,这给学生现在学习左右造成一种误导,左右的相对性在他们的思维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县城附近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一年级班,学生共46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6人,有40名学生曾受过一年以上学前教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尚在培养之中。由于条件限制,执教时本节课在普通教室进行,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中4人一排作为一个学习小组。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九
这是学生第一次书写数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多多少少接触过1-5这五个数字,而且也会书写,但那都是不规范的书写,这节课是要教学生正确地书写1-5这几个数字。
本以为会是很简单的内容,但学生写起来却是那么地不容易。先是一个一个地在书上写,学生看,看完学生再描红,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仿写。当我一个一个检查时,发现学生写成什么样的都有,歪歪扭扭的,没写在格子里的,弯没有弯圆的。稀奇古怪什么样都有。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拿笔还不稳,对于书写还是有些不熟悉的,而且他们的控制力还不够好,都不能很好地将每一个数字写好,只有经过反复地练习才能将数字写好,写好数字将会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1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
3×8=2428÷4=7。
二、学习新知。
1、摆小棒认识倍。
第一行摆:2根。
第二行摆:3个2根。
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数目是第一行的3倍。
第一行摆:4个圆。
第二行摆:8个圆。
8里面有(2)个4,
第二行的圆片数目是第一行的圆片数目的(2)倍。
8÷4=2。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法?(除法)为什么?
一倍数就是每份有几个,倍数就是就是有几个这样的一倍数。也就是平均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三、练习(46页情景图)。
1、鹅()只松鼠()只孔雀()小猴()小鸟()小鸡()。
2、摆一摆,圈一圈,再填一填。
1)鹅是松鼠的几倍?
2)小鸡的数是松鼠的几倍?
谁是一倍数?求12里面有几个2?
3、说一说。每一题找出总数、一倍数。列式。说明算式的含义。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找准一倍数,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四、巩固练习。
1、老鼠是猫的几倍?(猫是一倍数,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蜻蜓是蝴蝶的几倍?(蝴蝶是一倍数,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
2、淘气的身高是机灵够的身高的几倍?
机灵狗的身高是一倍数,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3、天气调查。
晴天的天数是雨天的几倍?(雨天的天数是一倍数。求12里面有几个3)。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十一
本节课是我第一次正式上一年级的数学课,在课前我做了一些的准备,因为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外来工子弟的儿女,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一些家长长年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让家里的老人带着,所以导致有的学生没有上幼儿园。因此我在上课前都有对他们进行数学的摸底测试,比如:数数、找朋友等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在摸底中我发现基本上说有学生都能从1数到10,甚至20以内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我的一年级教学工作。
《快乐的家园》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认识1―10的数;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3、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三个活动。活动一:猜一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上课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动二:夸家园。在小兔子导游的带领下,老师为同学们展现出主题图,让学生去说看到什么?再着重引导学生去发掘与数字“1”有关的事物,并且能说出生活中与数字“1”有关的事物,如:课室里有一位老师、一把尺子、一台电脑……在学习中,学生都能准确说有关“1”的事物,在这积极的情况下再学习有关“2”、“3‘、”4“的事物。活动三:小小运动场。在足球比赛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序数与基数之分。
在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但在巡堂中我发现一(2)班的杨x在数数,与数的运用方面能力较差,所以在以后的培优扶差工作中,我会着重关注该生。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雨点儿》。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及学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情境中合作,在情境中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并进行拓展和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材及学情。
教材分析:《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美好。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还比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紧扣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的,本次教学设计,我主要是针对第二课时进行。为此,我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加美好。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例如:为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2-4自然段时,我采用质疑法和讨论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雨点是怎么问小雨点的,小雨点是怎么回答的,大雨点又要去哪?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朗读感悟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明白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六、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我首先引用了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让学生猜谜底,引出课题“雨点儿”。相机解释“雨点儿”是儿化音,进行指导朗读。然后通过“接雨点”复习巩固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朗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配着优美的轻音乐有感情的范读全文。并提了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分段学习,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首先创设情景,并讲解雨点儿是云妈妈的孩子,接着抛出疑问,云妈妈有多少雨点儿娃娃呢?请大家快数数,学生们看到这么多的雨点肯定会说不知道,或者数不清,随即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我就相机讲解重点词语“数不清”,紧随着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说说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那些东西也数不清。再读第一段说说这么多的雨点儿都是怎么下来的?学生读完句子肯定会说是“飘落下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飘落一词,我通过现场演示两滴“雨点”,让学生从发现中感受飘落的意思,即慢慢的,轻轻的。之后,我再次进行语言基础训练,并且练习句子“从。”最后对学生指导朗读,并进行朗读提示:把飘落读得慢一点,就能看到雨点儿们在飘哟!
2、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这几段主要是大小雨点之间的对话,我首先质疑故设悬念:“嘘!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听,雨点们在说悄悄话呢,想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吗?”通过好奇心次激发学生求知求解的欲望,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感悟大小雨点之间的对话。读完后我马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雨点是怎么问小雨点的?小雨点要去哪呢?小雨点又是怎么问大雨点的呢?大雨点又是怎么回答的。然后我通过指名读,指导读,全班分角色读,个人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读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取代了教师繁锁的讲解分析。
3、学习第五自然段。
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此,我积极挖掘教材,确立第5自然段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分别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过了不久那儿的大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想知道是什么吗?”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雨前到雨后的美景。(相机板书花红草绿的插图)这样让学生在情景中加深理解雨水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4、想象延伸,揭示主题。
当学生读完后我不失时机的再次发展学生思维,问“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最后我让学生品读全文,回归整体。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升华。最后,我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雨点儿》这一课,知道了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草更绿了;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儿就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雨点儿真是可爱极了,它给大地穿上了漂亮的衣裳;但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才是最可爱的,因为有了你们,有了你们那美好的向往和心愿,世界将变的更美,人间将变的更美(借雨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5、指导书写。
我首先进行范写,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要注意的地方,因为学生自主的探知比教师的讲解更有说服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
八、课后反思。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十三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而总结反思我自己的这堂课,我发现在这一点上我做的非常不到位。首先,在40分钟的课堂中,作为老师,自身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自我表达、自我展示的时间太少,甚至是缺失,这样不仅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还不利于引起学生兴趣,整堂课便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减少老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表达的时间;第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环节没有突出“自主”,一直是老师引导,放手不够,同时教学手段,讲解方法太过单一,从数字6到数字10都是统一的套路,没有变换,可能会使学生厌倦于繁琐的讲授,而后来评课过程中有老师也提到可以多种方法进行,比如:在解决跑步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的时候,稍作引导,便让孩子到屏幕前自己数,展示他数数的方式;在解决大树有多少棵?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再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数,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实现表现自己的欲望,继而在解决后面问题的时候可以同桌互数,从而是学生充分融入课堂;第三,在学生使用学具这一环节的操作上,存在很大问题,任务布置不到位,不具体,学具的使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而在学生纪律得不到控制时,自己的情绪又受到学生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这一点需要及时进行改正,在平常的数学课中就要锻炼学生运用学具的能力,同时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控制课堂,适当运用表扬,树立榜样,慢慢疏导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注意力转入学习任务中。
听优秀教师的数学课,往往是教师语言流畅,课堂组织有序,学生掌握得十分轻松。而在我的这堂课上,数学语言的组织就存在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比如在点和人对应方面,直接说了6个人对应6个点,而换成1位同学对应1个点,那6位同学对应几个点?会给孩子思考的余地,让孩子回答,课堂也相对充实,有数学课的味道。同时我课堂的评价语言也相对匮乏,只会简单的.表扬,这样的表扬亦显得空洞,得不到孩子的共鸣,相对而言:观察的真仔细,回答声音很响亮,字写得真漂亮,听的最认真……这些具体到点上的表扬需要加一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老师的表扬,使表扬达到应有的效果。
通过这堂课,我充分感受到对一年级孩子学生而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提起学生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无论在课的结构组织还是课堂语言组织上都要狠下功夫,积极向学校老师请教,及时反思,争取快速融入数学教师队伍,做合格的数学教师。
最后我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幸福,这一堂课讲下来,真的是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包括备课、磨课、课件的制做,甚至是学具的准备,没有孤军奋战的疲惫,他们让我我感受到教师队伍的温暖,让我感动,十分感谢他们,而这也将成为我继续向前的动力。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十四
《快乐的家园》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的内容,这节通过观察小明的家园,要让学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单个的大的物体或小的物体,还可以表示个体或者是一个整体”。
整节课的设计注意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一开课,我就创设猜谜语情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快乐的家园这一情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可以说每个学生都看到过。在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小足球场就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稍有不足的是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设计一个游戏:让10个学生扮演10个运动员,按1,2,3,4,的顺序来排队,然后问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来验证。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对了吗?你自己数数。
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会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取知识。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十五
整节课的设计注意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一开课,我就创设猜谜语情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快乐的家园这一情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可以说每个学生都看到过。在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小足球场就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稍有不足的是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设计一个游戏:让10个学生扮演10个运动员,按1,2,3,4,的顺序来排队,然后问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来验证。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对了吗?你自己数数。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会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取知识。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十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体会“快乐的节日”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重点:
识字、阅读。
教学难点:
体会“快乐的节日”中儿童的欢乐心情,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六一”儿童节来了,小朋友们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看!他们带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象一朵朵花儿迎风开放;听!远处传来他们欢快的歌声。(欣赏歌曲《快乐的节日》)。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为什么把“我们”比成“春天”呢?
(春天充满生机,小朋友们也象春天一样充满活力。)。
3、理解句意: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象朵朵花儿开放。
(讨论后小结:小朋友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就象一朵朵花儿一样美。)。
4、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
5、指导用欢快的语气朗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思考:它们同美丽的小鸟,向我们祝贺,向我们歌唱。“它们”指谁?
(把花儿、白杨树、鸟儿都当作人来写,这叫拟人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难,理解词句的含义。
3、讨论后小结。
(1)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理解句子: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等我们长大了,将来会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4、想象:如果你是花儿,白杨树或小鸟,你会怎样向小朋友们祝贺?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
(1)为什么要感谢祖国?
(我们是在祖国的关怀下幸福成长起来的,祖国就象妈妈一样关心和爱护我们。)。
(2)出示句子,理解含义:
我们象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3)学生讨论后小结。
(开始,小鸟羽毛没有长好,不能飞翔,等翅膀硬了,就能独立飞向蓝天。小朋友们也一样,随着身体、知识、思想等方面都比较成熟,就能独立生活,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4)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将来准备怎样建设祖国?
3、指导朗读,读出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伙伴”指谁?(同学们)。
2、用欢快的语气齐读第四小节。
三、总结全文,配乐朗读课文。
四、学唱歌曲《快乐的节日》(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边唱边跳)。
板书:
我们来到花园草地。
花儿白杨小鸟祝贺歌唱。
感谢祖国飞向理想。
老师伙伴共度美好时光。
优秀一年级数学快乐的校园教案(案例17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接力棒,小跳绳统计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为什么?
提出课题:我们的校园。
二投影展示,回顾知识:
1、出现校园的活动场景:从这里你看到了什么?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由其他同学回答或讨论。
2、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三尝试统计、感知统计:
1、课外活动,分组尝试统计;分成四个场地,跑步;跳长绳;拍皮球;做操。大家可以任意选择喜欢参加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负责,活动五分钟后,统计出本组的人数,选择代表汇报本组的统计方法。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
4、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同桌两人互相提问,然后解答。全班汇报:一人提问全班回答。
四全课小结:今天通过开展活动,小朋友又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校园,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我们的活动作了清楚的统计,还会根据活动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尽心解决,小朋友真能干!
五课同中或课堂外再次实践:打开数114---115页,试着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课后小记:学生在整堂课中热情高涨,究其原因,我想是今天的数学真正做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