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的记录和见证,每一篇心得都代表了我在某个阶段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技巧的范文,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一
建筑美术理论课是我在大学期间学习过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充实性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我对建筑和美术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建筑美术理论课上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建筑美术理论课上,我学到了建筑的本质是在空间中创造自然与人工、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结合。通过学习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我对于建筑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表达特定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且明白了建筑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些理论知识不仅让我对建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于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段:提升审美能力。
在建筑美术理论课上,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建筑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我学到了如何欣赏建筑的比例、线条和空间利用,以及如何理解不同建筑风格的设计原则和意义。通过学习建筑美术理论,我的眼界得到了拓宽,我开始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到身边建筑的美与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建筑的艺术价值。这个提升的过程使得我对美感的审美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也让我更加懂得欣赏和尊重不同的建筑风格。
第四段:培养创造力。
建筑美术理论课也帮助我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学习不同的建筑作品和设计理念,我激发了自己在设计和创造方面的潜能。在这门课上,我学会了通过线条、比例和空间布置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我越来越明白,建筑是一门可以通过设计来改变人们生活的艺术。通过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我开始可以提出和实施自己独特且创新的设计方案。
第五段:结语。
通过上建筑美术理论课,我对建筑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升。这门课程不仅让我掌握了建筑美术理论的知识,也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心得体会将会成为我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帮助我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二
作为建筑美术工作者,我一直在探索建筑艺术的奥妙之处。在我的工作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建筑美术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设计或是装饰,它还需要具备一系列艺术技能来创造出卓越的建筑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建筑美术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美学理念和设计。
建筑美术的核心在于美学理念和设计。美学理念是基于人类所具备的审美和文化背景的。同时,设计涉及到各种元素的选择以及空间和形式的布局。因此,在设计建筑时,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将会被哪些人使用,以此为基础来制定设计方案。其次,建筑师还应该考虑整个社区和文化背景,以确保设计符合当地的审美标准和文化传承。在美学理念和设计方面,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人口统计学和文化,以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和社区价值。
第二段:建筑美术的材料和技术。
建筑美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材料和技术。建筑师需要了解每种不同材料的特点、用途和限制,并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同时,建筑师还需要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建筑工艺,以确保所创作的建筑作品具有高度的可实现性。例如,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在设计中使用可循环材料和环保技术,这样可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第三段:色彩和空间。
建筑美术的第三个方面是色彩和空间。颜色和空间的运用可以增强建筑的美学效果。例如,在设计住宅或办公室空间时,光线和颜色的运用可以使空间看起来更加敞亮和舒适。建筑师还可以使用彩色面板、墙纸、装饰石材和马赛克等装饰元素来创造出突出的图案和细节。此外,建筑师还应该考虑到不同空间的功能和氛围,以此来创造出更加舒适和美观的空间。
照明和艺术品也是建筑美术的重要方面。照明可以增强建筑作品的美学效果,同时还能够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建筑师还可以通过悬挂艺术品、雕塑和绘画等装饰物来增加建筑作品的艺术感。这些艺术品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样式,以适应不同的文化和审美趋势。
第五段:结尾。
综上所述,建筑美术是一个多方面的领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美学理念、材料、技术、色彩、空间和艺术品等多种元素。作为一名建筑美术工作者,我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不断地提升我的技能和能力,以创造出更加出色的建筑美术作品。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三
美术建筑是一门融合了艺术与建筑的学科,既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又强调建筑的美学价值。在修习美术建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建筑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体会。在此,我愿意分享我对美术建筑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美术建筑教会了我注重细节。在美术建筑中,每一处细节都被认为是构筑建筑整体形象的重要元素。檐口、铁件、花纹等各个细小部件都需要精心设计。我曾亲身参与过一个建筑方案的设计与施工过程,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当一个微小的差错出现时,往往会对整体形象产生影响。因此,我在实践中学会了严谨的态度,注重每一个构建和安装的细节,以确保建筑品质得到提升。
其次,美术建筑教会了我倾听人们的内心需求。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构建,更是为人们提供舒适与便利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进行美术建筑设计时,我开始注重倾听客户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期望,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我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内心需求,从而在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个性化元素,使建筑更符合人们的审美与期望。
美术建筑也教会了我遵循规划与创造力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建筑设计者,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规划阶段,我会仔细分析用地情况、环境条件以及客户需求等各个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而在创造力方面,我则会在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创新,以使建筑设计更具独特性和创造性。合理的规划和创造力的发挥可以使建筑设计更为完美,这是美术建筑给予我的重要启示。
另外,美术建筑也使我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美术建筑中,我们追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设计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例如,在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中,我们利用可再生能源、水循环系统等方式,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在美术建筑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我们需要和平与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并懂得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滥用与浪费。
最后,美术建筑使我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思考建筑。美术建筑要求我们从艺术、社会和环境等多个维度去思索建筑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我开始关注建筑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建筑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体验。美术建筑教会我们要注重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努力使建筑在空间形式上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对美和艺术的热爱。
总而言之,美术建筑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融合了艺术与建筑的独特学问。通过学习美术建筑,我学会了注重细节、倾听人们的内心需求、遵循规划和创造力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思考建筑。这些经验与体会将使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建筑的核心要素,为将来的建筑设计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四
建筑美术理论课是建筑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建筑美学的理论体系。在我修读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建筑美术理论课对于培养建筑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总结我在这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首先,在建筑美术理论课中,我们学习到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这对我们的美学修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我们学习了建筑的形式、色彩、材质等因素对建筑美感的影响,学习了建筑风格和流派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建筑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等。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对于建筑美学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审美和思考问题,提高我们的美学素养。
其次,建筑美术理论课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我们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安排,我们不仅能够通过观摩名建筑和现场考察等活动锻炼我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设计作业培养我们的创作能力。例如,在课程中,我们经常会做一些建筑表现手绘或建筑模型等作品,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美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
第三,建筑美术理论课还鼓励我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在课程中,老师们不仅会讲解建筑美学的经典理论,还会引导我们进行讨论和思考。通过讨论和反思,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美学理论,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例如,老师会给我们一些设计题目,让我们进行独立思考和构思,这锻炼了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四,通过学习建筑美术理论课,我们不仅能够对建筑的外在美进行感知,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内在美。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建筑的空间构成、比例关系和秩序,了解了建筑的结构和布局设计等。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建筑,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设计水平。通过学习建筑美术理论课,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建筑,从而更好地进行建筑创作。
最后,建筑美术理论课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课程中,我们经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完成小组项目和课程设计作业。这要求我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协商和解决问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对我们未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建筑设计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工作,只有懂得团队合作和沟通的人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总之,建筑美术理论课是建筑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建筑美学的理论基础,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认识到建筑美学对于我们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的重要性。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将所学的美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建筑环境。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五
建筑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涉及到建筑设计、美学以及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知识。作为一个学习建筑美术的新手,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建筑美术学习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识建筑美术。
建筑美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不同在于它需要综合应用多种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在学习建筑美术时,我们需要了解建筑的基本原理、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些常用的工具和软件。同时,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基础和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美学因素。
在学习建筑美术时,我们需要结合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实践是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建筑的实际操作和流程,培养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第三段:建筑美术的重要性。
建筑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建筑是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建筑美术则更加强调建筑的美学价值,通过建筑设计来塑造建筑的形式,传达设计主题和表达情感。因此,建筑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也更加重要。
第四段:建筑美术的实践经验。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了一些经验。首先,在设计中要注重构图和比例的重视,这是保证建筑设计美感的基本要素。其次,在材料的选择方面,要注重材料的环保性和实用性,同时在施工和工艺上也要注重细节和精度。最后,在建筑的照明设计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光源的特点和效果,根据建筑的设计主题来进行照明设计。
第五段:展望未来。
在未来,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建筑美术,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为建筑的美学发展和推广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建筑美术并受到它的启发和引导。
总之,学习建筑美术是一件充满挑战性和兴趣的事情。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美术师,并为建筑美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我们的贡献。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六
作为一个学习建筑美术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从多个角度被这门学科所吸引,感受到了它的独特之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建筑美术学习中的体会和收获,包括对建筑的认识和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等方面。
在建筑美术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建筑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我们学习了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了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和流派,更深入地了解了建筑的具体实现和技术实现。通过融合美学理念,我们能够将建筑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具体来说,我们还学习了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建筑来创造舒适、安全和美观的空间。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二、艺术启迪。
在学习建筑美术的过程中,我们也接触了很多美术的概念和艺术的理论知识,包括色彩、造型、比例、构图等,这些知识对我们的艺术启发极大。尤其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艺术和设计紧密相连,从而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作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的观察力和创作力都得到了大大提升,这种艺术启迪也延伸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更加敏感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和艺术作品,更加热爱艺术和创造,而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三、个人成长。
学习建筑美术不仅仅是在技术或知识上的提升,还涉及到我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例如设计思路的创新和实现、技术难点的解决、团队协作等等。这些挑战使我们逐渐成长为一个更有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并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场景和挑战。同时,学习建筑美术也让我们更了解和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例如自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这种社会责任感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重要体现。
四、专业探索。
在学习建筑美术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更多的专业启发和探索,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深入领域,并选择合适的学校或机构深造。我们也可以考虑进入相关行业,例如咨询顾问、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师等,以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我们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寻找各种资源和机会以扩展我们的经验、开阔我们的视野。
五、未来展望。
最后,对于我未来的展望,我将继续学习、深入研究建筑美术这个领域,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会更加关注建筑美术的实践应用和社会价值,为推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学习建筑美术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经历,它不仅让我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带给了我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将铭记这些珍贵的经验,走进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勇敢地面对种种挑战,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七
建筑美术理论课是我在大学期间所学到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入了解了建筑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对建筑美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实践经验、心得体会和收获等方面进行叙述和总结。
一、课程内容。
建筑美术理论课的内容涵盖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老师通过讲解建筑的材料、构造和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对建筑的本质和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课程还介绍了世界上著名的建筑作品,以及建筑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使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建筑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二、学习方法。
在学习建筑美术理论课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学习方法。首先,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小组的活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其次,我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相关书籍和资料的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最后,我还参加了一些实地考察和建筑展览,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实践经验。
在学习建筑美术理论课的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与建筑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我参加了一个设计比赛,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来实践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我还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一次建筑模型的制作,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自己对建筑结构和构造的理解。这些实践经验使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并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建筑美术理论课,我深刻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魅力和重要性。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功能性建筑物,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的表达。在建筑中,每一个构件、每一段线条都承载着设计者的思考和创造力。学习建筑美术理论课,我逐渐理解到了建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明白了建筑的空间布局、材料运用和构造方式等对于建筑美学的重要性。
五、收获和展望。
通过学习建筑美术理论课,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首先,我对建筑的审美能力有了提升,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评价建筑作品。其次,我对于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最后,我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和专业人士,通过交流和合作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建筑知识和视野。
总之,建筑美术理论课是一门极具价值和意义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对建筑艺术的美丽和深度产生了更深的认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相信在将来的工作中,我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并取得更加优秀的成果。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八
作为一位建筑美术赏析的教师,我深受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驱动着,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刻认识到建筑美术赏析对于学生启迪与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秉持的几种方法和策略,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成就感和满意度。接下来,我将针对建筑美术赏析方面的相关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不仅需要满足其功能需求,同时也需要注重美学价值的体现。在当今时代,建筑美术赏析不仅仅是一门节目或者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由此,增加学生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成为有独特人格的人才。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我通常会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我会指导学生从一些代表性建筑作品中,分析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构造,如古建筑、现代建筑、欧洲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等。此外,我还会鼓励同学们举行考察、绘图、写作等探究性活动,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建筑艺术的内涵和意义。
在教学时,我认为不仅要以教师为中心,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尤其是面对现代年轻人对异质化文化的追求,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并尽可能激发学生在建筑美术赏析方面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听取他们对于建筑美术赏析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同时,我会基于自身经验和教学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五段:结语。
因为我深知教师的责任的艰巨和苦涩,所以我始终坚持着“教育助人自助”的宗旨。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我尽我所能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建筑艺术和美学传承,走上高质量的人生之路,我将不懈努力。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九
作为一名建筑美术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建筑美术的魅力与奥秘。这个学科兼具美学、建筑学、艺术史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才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与大家一同交流心得体会。
建筑美术作为一门协调建筑形式与美学艺术的学科,需要我们将美学理论与实际建筑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美好的建筑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艺术创作是一种思考与表达的良好方式,通过调动眼光与情感,获得对生活的独特个人理解,这也为建筑美术创作提供了可能性。
作为一门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建筑美术需要我们将艺术理论、建筑理论、设计技术等知识整合运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建筑学、艺术史、设计技术等课程。同时,还需要了解市场需求与文化背景等,这样才能够为建筑美术的实践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与背景。
三、建筑美术需要有独立思考与创新。
学习与实践中,我逐渐明白了建筑美术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不断开拓领域,推动建筑美术的发展与进步。艺术不断创新的本质是力求突破自己和习惯的界限,挑战现有的限制并赢得审美成就,这也是建筑美术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不懈的事业。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建筑美术的成果需要具体表现在空间上,需要我们对技巧和细节注重性极高,并找出全局与细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我对结构、材质、装饰、空间布局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五、建筑美术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解析。
最后,体验和案例解析相同的重要性是,只有在实践与案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及时纠错和检验自己的设计。建筑美术不同于文科的大课程,需要通过对案例分析来强化对于建筑美术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于设计的素养和注意事项的掌握。
总结而言,学习建筑美术需要我们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耐心的态度和多方面的思考能力。在实践课程中,我们要多多积累经验和多曝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以便得到更好的发展。
建筑美术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与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以细心和心智,探寻出一个个极具魅力的建筑空间,让建筑美术这种伟大的艺术形式继续发扬光大。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十
建筑美术是一门涵盖广泛、深奥的艺术学科,在建筑艺术领域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对建筑美术的学习心得深深地影响了我。在看了大量的建筑作品之后,我发现建筑的美并非某一细节,而是建筑整体空间给人留下的美感和情感。
第二段:感悟。
建筑美术的核心在于建筑的整体设计,在设计带来一定的秩序之后,再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建筑带来的形状、线条、色彩、空间的变化来营造气氛,这样才能使建筑更具魅力,更加吸引人。建筑美术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它不仅在设计上寻求美感,而且在实用性上寻求美感,由此,建筑美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价值。
建筑美术不仅受美学审美影响,还深受文化群体的影响。建筑中蕴含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形态和风格也都有其代表的地域文化特征。许多古代建筑中蕴含着不可忽略的文化价值,它们关注着社会习俗,人的生活,和几十年的传承积累,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的文化遗产。
建筑美术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无论现代建筑还是古代建筑,都像艺术品一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很多建筑往往会引发人们对生活空间的思考和探讨,当我们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建筑,就能看到这个社会文明的发展,这个时代的传承。建筑的发展变革不仅关系着美术发展方向,更关系着整个社会文明的演变。
第五段:结语。
作为一名学习建筑美术的人,我深刻认识到建筑美术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建筑美术是一门有意义的艺术门类,它不仅能够改变城市及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是一项可以传承的重大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去关注和重视建筑美术。希望不断学习拓展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掘建筑美术的无限可能性。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十一
第一段:介绍西方建筑的历史和特点(200字)。
西方建筑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西方建筑经历了古典主义、哥特式、文艺复兴等多个时期的演变与发展。鉴赏西方建筑需要了解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意义。西方建筑以其独特的线条、雕塑和绘画等元素,展现了人类创造力的辉煌。
第二段:解析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300字)。
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对比与对称。建筑师善于运用不同形式、大小和颜色的构件创造视觉对比,将建筑物分成对等的部分,使整体更加和谐和有序。西方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立体感。建筑师注重利用立体结构、塔楼和拱顶等元素,使建筑物具有空间感和层次感。此外,在西方建筑中也常见于装饰艺术,包括雕塑、壁画和镶嵌等。这些装饰物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还传达了宗教、历史和文化等信息。
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观了许多著名的西方建筑。最深刻的一次体验是在巴黎参观了巴黎圣母院。我被它那雄伟的尖塔、宏伟的拱形门廊和精细的装饰所震撼。我站在其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瑰宝。此外,在参观意大利时,我对圣彼得大教堂的宏伟感到惊叹。它的巨大穹顶和金壁辉煌的内部装饰令人难以置信。通过亲身体验这些建筑,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方建筑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第四段:探讨西方建筑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00字)。
西方建筑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在建筑设计中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同时也传达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比如,巴黎铁塔代表了法国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技术进步的象征;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象征着自由和民主。这些建筑作品成为了城市的标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此外,西方建筑通过艺术展览和建筑奖项等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第五段:总结西方建筑的魅力和意义(200字)。
西方建筑作为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它通过对比、对称、立体感和装饰艺术等元素,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物。西方建筑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历史的遗产。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影响和启发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建筑设计方式。鉴赏西方建筑,既可以欣赏其艺术之美,也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十二
大三第一学期,接到建筑识图这本课本的时候心里是这样想的,一个学财务的怎么还要学工程呢?有点意外,后面经过任课老师这么一番解释,才理解学校的用意,其实工程很多方面也设计财务,况且学多一门对于我们以后的就业也是有帮助的。
建筑识图这门课程是覃攀登老师任教,我个人对于这个老师印象还是很好的,就在大二第二学期他也教过我们工程项目审计,当时这门课学得还不错。第一堂课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眼前一亮,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俊茂的男老师而且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脾气好好的老师,结果真没看错,真的就是一个脾气超好的老师,而且课堂上也很尽职尽责,偶尔会停下来讲下课堂纪律,教学方式也可以,不过就是太依赖ppt。
在读图过程中,平面设计培训,我们可依靠建筑的水平面、正平面、侧平面的投影,看到建筑的一些特征但正投影法立体感不强,不易看懂,这时需要具有立体感强的辅助图形轴测投影图来表达在正投影法与轴测图相辅相成作用,我们才能就熟地读懂图。
第二节.平法知识。
由于我们现在在平法知识上刚入门,谈知识只能涉其浅,以上简明地点了一些平法知识,并不能扼要表达地平法知识的庞杂。
最后非常感谢覃老师这学期给我们上课,或许现在我们还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必定会伴随着我们,学好总不会错,说不定哪天我们就用上了,就算用不上也丰富的我们知识。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十三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马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在马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我们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经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对工程概预算这门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估价师对工程预算要有全面的考虑。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估价师对工程的预算方面越来越重要,所以说学好了这门课程对我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非常的重要,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薄力。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十四
这学期学习了一门新课"建筑项目管理",这门课初看看没什么。但是上了刘学第一节课后,感觉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要掌握的不只是技术,还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从中真正的对项目管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刘老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多媒体教学基本上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有了本质的变化,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工程实践上有了有效结合。建筑项目管理包含了许多方面:如项目管理组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成本管理,进度管理,施工质量和安全,信息管理等。
一、其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管理。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受业主委托承担建设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它们有义务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一些大,中型工程项目,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因缺乏项目管理经验,也可委托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代为进行项目管理。
在项目建设中,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处不同的地位,对同一个项目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其项目管理的任务也是不相同的。如在费用控制方面,业主要控制整个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额,而施工单位考虑的是控制该项目的施工成本。又如在进度控制方面,业主应控制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而设计单位主要控制设计进度,施工单位控制所承包部分的工程施工进度。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设计方的项目管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供货方的项目管理;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的管理内容及重点各不同。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分为建设单位的设计管理和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两种情况,在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则主要分为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的工程项目管理,监理工程师的工程项目管理。
三、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看似很平常,但在整个管理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协调;组织关系的协调;另一方面是配合关系的协调;供求约束关系的协调;这些关系发生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内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与其外部相关单位之间。
四、还有讲到的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近几年来,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课上刘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段建筑安全方面的纪录片,里面介绍了一种国外新型的施工安全带,对于工人在施工操作时的安全隐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我觉得,在安全事故主要集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人和触电。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是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型作业有关,还与近年来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有关。我国普遍缺少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另外,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为抢工程进度,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而亡。
这是我学习这门课半学期以来的体会和心得。学习的路还很漫长,但我深信只要我们加倍努力,知识能够成就梦想!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十五
期承担建环08级、室内设计09级、工管09级的建筑cad课程,上周已经考试完毕,现对建筑cad课程作一总结。
为了使专周课程能规范地执行,本期开学之前就与教务处、机房联系协商,落实讲课教室和机房上机时间,并打印出课表,交学生班级。并与所上班级的辅导员联系,建环08级、工管09级为韩继超老师所带,室内设计09级为人文艺术学院陈建波老师所带,与辅导员合作,向辅导员了解班上学生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并随时随地与辅导员沟通,共同搞好学生的cad专周的工作。
一开始上课,就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按国家信息化培训要求内容进行建筑软件培训,使学生能够取得国家信息化cad证书,这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专周一开始就抓紧,第一天除上机外,上午下午都又安排了一大节到多媒体教室上课,这样老师要辛苦些,但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建环08级除在机房上课外,还有十多节课是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工管09级有100多人,原只安排了一位教师,显然不行,临时又让我去。工管09级上专周课之前必须上课,26日是星期天,我下午3点专程从北校区赶到大学城,从6点开始给工管09级同学上课,同学们很配合,精神集中,甚至在讲课中,学生多次鼓掌,上课到近晚上9点。
一般说来,有学生对专周容易放松,而cad专周除上机外,必须上新课,而且是300多页的教材,一开始,就给同学强调cad的重要性、学习的严格性、纪律性,每天考勤,每天上课、上机让每个同学自己签字。如果有的学生未到,以后每次圴重点抽查。据学生反映,原来经常不上课的学生也不敢随意缺课了。
除上课、上机外,同学们也用自己的电脑练习,并通过电邮电话与教师保持联系,教师的电话、邮箱一上课就公开给学生。
每天给学生布置了上机作业,完成后上传到指定的地方,313、314、301、302各机房上传方法不一样。
教师的电子信箱可解答学生问题,也用于收集学生意见,学生有什么意见、看法、问题,也都可通过邮件提出。
有关的学习问题,及时发布到学习网站上,我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传了不少编写好的教学资料,学生只要上网,都可以马上看到,包括作图的详细的操作方法,对学生很实用。不过有时上不去,上去了也要下载才能看到。我也把有关资料发到每位同学的邮箱中,有的班级是发到班长、科代表邮箱,然后在qq群中转发,另外也请同学们到网上学习,比如,有关cad部份,上面就有很多学习内容。
上述的措施和方法,使同学们对操作也熟悉了,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学生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他们也认为:这样能学到真正的本事,对老师的认真要求,他们也有感概,教师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学生,也只有老师才是最无私的人,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
教师除了将有关资料放到网上外,也及时把有关学习资料直接拷贝给有u盘的学生。在机房上机时,将有关资料放在某一台机器上,设置好共享,下载有关资料。
通过几周学习,大多数学生了解cad的发展及最新动态,最新版本功能,能完成教师要求的房屋建筑图,利用计算机绘制出各类工程图纸,建筑图纸,并能对图形进行编辑工作,体现出cad优点。
学生cad成绩大多良好,大多数学生与教师合作愉快。学生也反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大家能专心听讲,我们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好多学生谈到:通过几周的cad建筑软件学习,让我们增添了许多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而且cad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学科。通过实训让我们逐渐懂得了cad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我们会坚持不断的学习cad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针对各专业特点,内容及重点作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考试前,一再提醒填写好班级、姓名之后就命名存盘,且十分钟点击一次存盘图标,可有些人就是不听,丢掉了才后悔,考试紧张,好多人的鼠标被手上的汗水打湿了。
现在教材已是300多页,内容大大增加,而时间却缩短了,极不合理,建议仍然恢复,否则只有狠砍内容了,学生做好教师布置的图形,而其它则不能胜任了。其实,对于应用性人才培养,是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现在反而是削弱了。
建议cad专周的教室安排、机房安排由教务处安排好,每次cad专周的教室安排要跑好多次,家里的计算机又不能预定打印教室,非常麻烦。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十六
2、结构形式。
建筑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形式。有砖混结构,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异型柱,框架与砖混结合。框架结构的跨度比较大,适用于公共建筑,在财富名门花园主要是用于商场,酒店等。框架——异型柱主要用于住宅,异形柱与墙体相同的厚度,在保证了承重与抗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房屋空间利用率,因此,在高层住宅中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砖混结构一般用于多层住宅,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没有框架结构的好,因此对房屋高度有限制。像一些建筑下面几层是商场上面几层是住宅,如果住宅层数不高,就可采用框架与砖混的复合形式。如果上部住宅层数多,则适合采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
3、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具体是a、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b、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c、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一点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接触一些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只能从实践中对我们专业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所有人都做到了:
(1)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工地的有关规章制度;
(2)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时间安排;
(3)记录参观施工情况、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十七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更是一个反映社会和人类生活的符号。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师的创意和设计,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建筑环境的影响因素。以下是我对建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建筑的艺术与实用。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考虑到美学要素。一个建筑物的形态、色彩和线条都能传达出某种情感和美感,有时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情。但是,一个美丽的建筑物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建筑。它还应该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以达到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平衡。因此,建筑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艺术因素,还要考虑到使用者和环境因素。
第二段:建筑的环境与人文。
建筑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物,还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和人文因素。每个建筑物都有其所处的环境和历史背景,这会影响建筑的设计和功能。例如,一座位于山区的建筑物,就需要考虑到地形和气候等环境因素;一座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物,就需要考虑到其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以与周围环境和人文相协调。
第三段: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环保。
如今,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建筑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这需要从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的利用、污染的减少等多个方面入手。例如,一些新型建筑材料可以循环利用,大大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运用,可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节约资源和降低建筑成本。
第四段:建筑师的责任与使命。
建筑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设计美丽的建筑,还需要考虑到使用者和环境的需求。一个好的建筑师需要具备综合性的能力,在艺术、工程、环境和社会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素养和知识储备。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不仅是一个建筑师的作品,还是一种文化与时代的产品。因此,建筑师的责任和使命非常重大,需要在设计和实践中,为人类的生活和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段:结语。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社会产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在建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师的创意和设计,更是一个反映社会和人类生活的符号。在这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建筑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为建筑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建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珍视每一个建筑,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和文化的象征。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十八
建筑作为一个三维艺术,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学习和实践建筑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建筑的视觉魅力和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对建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建筑给人的美感体验。
建筑作为一个三维艺术,其视觉效果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不同的材料、形式和技艺,建筑可以塑造出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氛围,给人不同的美感体验。在学习建筑的过程中,我喜欢观察各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尤其是带有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建筑,比如古罗马柱式、哥特式建筑等等。这些传统的建筑风格,不仅是可爱的文化遗产,而且还赋予了建筑深刻的历史意义。无论是古老的庙宇,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建筑都以迥异的风格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多姿多彩的视觉体验,使我更好地理解了建筑师的巨大创造力。
第二段,建筑的实用性。
在美的背后,建筑的实用性更值得探究。建筑是否能带来舒适和便利,是判断其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实践中,我们用各种技巧和设计思路来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一个公共建筑,比如图书馆和学校,厕所、洗手间和门的位置的布置是需要谨慎考虑的。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例如新风系统和智能家居的集成,都可以提高建筑的实用性,使人们能够享受到更舒适便捷的生活。作为从业人员,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功能的实用性,在保证其美观的同时,为用户带来实际的便利。
第三段,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如今,随着人口和城市的增长,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人们需要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减少碳排放等问题,以期建筑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注意到建筑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绿色设计,非常重要。例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和地源暖通系统等技术的应用,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以及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设计师需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始终把可持续性放在首位,保护我们的地球。
第四段,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
一个城市的建筑也是文化的载体,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一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代表。它承载着城市的文化传承,也承载着社会的发展。比较明显的如中国的古建筑、各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等等。建筑不仅传达着一种文明的观念,还是一个书写历史的方式。在我理解中,建筑文化的传承是必要的,保留建筑是为了让人们维护文化的清晰度,挖掘文化深度,并在以后的时光里将这些情感和知识传递下去。
第五段,建筑革新,未来可期。
建筑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在科技的创新和进步中,高科技建材和机械化的施工技术使得建筑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今后的建筑趋势将是多元化发展,物联网、智能化、人性化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建筑技术不断升级。未来的建筑将更注重情感体验,更具人性化,更加环保,也将更完善地融入现代科技。
在建筑行业,我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远远不能覆盖完全部的建筑学科,因此还有很多地方我需要不断地努力。期待未来我的实践经验能够增加,对建筑和城市的理解和认识也能更加深入。建筑行业是恢宏的,而我将肩负起为城市打造更美好的未来的重任。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十九
建筑美术是传统美术领域中的一种特别形式,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装修中应用美术创意和技术,以增强建筑物的美观和艺术价值。作为一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设计师,我深刻体会到建筑美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工作实践中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享我对建筑美术的心得体会。
建筑美术对于建筑设计和装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建筑美术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动人,进而加强建筑物的美学价值和表达力,让人们在建筑物中产生情感共鸣。其次,建筑美术还可以体现建筑物的文化和地域特色,以此达到文化传承和宣传的目的。最后,建筑美术可以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增强建筑物的实用价值和功能性,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在设计实践中,建筑美术的应用可以是多方面的。首先,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空间的造型和组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其次,建筑设计师还可以通过文化符号、传统元素等手法,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在建筑体验中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氛围。最后,建筑设计师还可以通过装修材料的选择、艺术品的设置等方式,增强建筑物的品质和文化价值。
在实际设计中,建筑美术的应用可以是非常灵活多样的。例如,我们在某个商业项目中,运用了象征繁荣和发展的红色为主色调,通过灯光、材料等手法,打造出一个集观光、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现代商业空间。同时,我们还巧妙地融入了当地传统工艺、文化元素等,体现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也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价值。
第五段: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美术是建筑设计和装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和实践应用都是非常显著的。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需要在设计中注重建筑美术的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价值。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建筑美术,认识它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运用它,让建筑设计变得更加出色和有价值。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二十
东西方园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所必须的。西方园林中,如法国的古典主意园林,意大利的庄园、府邸和宫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层数一般两到三层,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国景色。在中国园林中为满足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应的廊、亭、堂、榭、阁等建筑。从我国发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当然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之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自然景色若有人工建筑做适当的点缀,可现出神采而富有魅力,为景观添色。
建筑作为园林的要素之一是中国园林的特点,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园林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苑、囿中的台榭。魏晋以后,在中国自然山水园中,自然景观是主要观赏对象,因此建筑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诗情画意,使人在建筑中更好的体会自然之美。同时自然环境有了建筑的装点往往更加富有情趣。所以中国园林建筑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同自然景观融洽和谐。
中国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对园林建筑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园冶》共十章,其中专讲园林建筑的有《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等六章。
中国的现代园林建筑在使用功能上与古代园林建筑已有很大的不同。公园已取代过去的私园成为主要的园林形式。园林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园、风景区、城市绿地、宾馆庭园乃至机关、工厂之中。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
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
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
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
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宫廷园林。此后,中国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无不建造园林,中国城市园林丰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光辉的地位。
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园林建筑—建筑风格。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北京颐和园既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而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风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由于神化动物的装饰,使帝王的宫殿成为一座仙阁神宫。
因此吻兽是中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雕塑装饰物。因为吻兽是皇家特有的,所以也是一种区分私家和皇家园林及建筑的一种方法。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这是封建礼教在园林建筑布局上的体现。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
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的建造时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当地官员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扬州园林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这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江南园林自唐宋以来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圆风格。
园林建筑的特色在于对地域的了解,对环境的完好融入,正确的建筑带给人的是良好的视觉和非常舒服的感觉。所以对于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做好对地方的调研,了解当地的特色,才能设计出良好的适合地方的建筑。这就是我对于建筑的了解。
实用建筑美术心得体会范文(21篇)篇二十一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1999年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由原“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重组更名而来的。这个改变并不仅仅意味着专业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随着国际上本学科科研与技术应用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带来我们对本专业定位的一个重新明确,从而导致培养目标的调整和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对此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本专业改革拓宽的重要环节。在此重点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做一个总结。
这恐怕是很多应用型工程学科都面临的问题。一边是多数大学都要求增加基础课学时,削减专业课学时,另一边是用人单位对近年来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下降的抱怨。本专业教学改革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矛盾,就是:在削减了专业课学时的条件下,如何同时满足宽口径的“通才”培养要求以及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教育评估标准的“专才”要求?会不会让用人单位认为,清华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是搞理论的,不适合到设计单位等应用一线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这两者其实可以是不矛盾且相辅相成的,即所谓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所谓“通才”要求的是基础理论知识宽且扎实,所谓“专才”应该是具有灵活解决专业应用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从国际水平的角度看,现代建筑的发展对建筑设备工程师的宽口径能力与在设计中采用先进理论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技术是课堂上教不完的,仍然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从基础理论中不断衍生出来的。但是,强化基础理论教育仅靠增加基础课学时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应该让学生在某种应用中反复强化运用才能把基础理论知识真正学到手,而不仅仅是考卷上的高分。那么,专业应用的实践训练就应当是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的优良载体。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灵活解决各类专业应用问题,这样的人就应当既是“通才”又是“专才”,有能力去解决他从来没有学过或者遇到过的实际专业问题。而用人单位批评毕业生只会读书不会干活的问题恰恰正是因为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学扎实,只会脱离实际地背书,不会在专业实践中正确地灵活运用造成的。
解决了这样一个认识定位上的关键矛盾,一切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前三个学期的课程都是由其他院系开设的,只有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有本研究所开设的课程。我们对自己承担任务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培养思路进行了革新,特别是从已往注重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向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转化。而实现这种转化,光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技巧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课程的组成进行较大的重组改革。
我们可以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为教师讲授型课程与学生动手型课程两类。前者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实验教学,如传统的讲课;后者以学生动手为主,辅以教师引导,如课程设计。这种引导包括适当的讲课和个别辅导。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中,适当压缩教师讲授型课程的比例,加大学生动手型课程的比例,在教师讲授型课程中也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例如在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有29学分,其中必修课11学分,必修的综合课程设计为12学分,任选课为6学分。因此可以说,在专业课的必修学分中,学生自己动手型的课程设计的学分比讲授型课程学分还大。我们把专业课进行了系统化的重组,课堂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原理与宏观的技术分析,把技术细节与具体技巧剔除。因为技巧不是能够靠讲授灌输的,技术细节与技巧问题留待设计课中解决。这样才可能把课堂讲授的学时压缩下来。
此外,我们还在强化暑期实习的实战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针对教师讲授型课程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环节,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前进入专业实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
实践型大作业:学生自己动手做研究。
讨论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考核改革:大作业答辩、开卷考试。
专业基础课“建筑环境学”获得了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称号。尽管本课程是最能代表学科本质特点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只有32学时、2学分,而学生却感到在这门课上花费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本课程,对专业的特点和意义有了飞跃的认识,成为本科生进入研究室参与专业实践的起步点。
本课程面向的是大二下学期的本科生。由于本课程课内学时少,内容多,教师的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该讲主线和要点、难点,起到学生学习教材与参考书的“导读”作用,同时在各堂课后必须辅以大量要求分析思考的作业题,帮助学生在读教材的时候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搞清那些容易混淆或者容易错误理解的概念和原理。批改好每一本作业以及在网络论坛上答疑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当然给助教也带来很重的压力,正所谓“讲一、练二、考三”。
除了课后的作业题(小作业)以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大作业,内容至少包括一个实验型大作业和一个论文,内容可以是文献综述、观点论证等。考核方式是: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大作业做口头报告,占40%;另一篇书面报告占20%;期末开卷考试占20%,平时小作业占20%。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做3个大作业,但后来发现跟大作业内容有关的概念学生搞得非常清楚,但大作业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得就不够。因此从今年开始减少一个大作业,以一个期末开卷考试来替代,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全面掌握。
为了避免学生在选题上没有思路,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性题目,如:墙体对室外气象参数的热响应、挂窗帘的影响、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的区别、攀藤植物对墙体热过程的影响、不同下垫面对微气候的影响、不同小区布局对小区风场的影响、交通噪声对不同楼层的影响等等。除了这些题目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拟题目,教师和助教帮助他们确定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联系熟悉该方面研究内容的研究生,安排实验设备。研究生也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他们希望本科生帮助做的实验课题,由本科生选择。
学生普遍反映实践型大作业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影响很大,反映在:了解了专业,并大大提高了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会不依赖课堂和教材、利用参考书和查阅文献;第一次做研究型的实验,了解什么叫做研究;从二年级开始迈出了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第一步;第一次学写学术论文和做学术报告;成绩依赖于平时的积累,与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关系不大。
由于实验类的课题大部分都是在研究生指导下完成的,其成果都是研究生在课题中需要的基础数据,特别是需要历年积累的实验数据,同时也锻炼了研究生的科研组织能力。所以研究生对指导本科生做大作业表现非常积极,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例二、建筑自动化。
专业课“建筑自动化”是江亿院士主讲的课程,48学时3学分,面向大三下学期本科生,采用的是英文教材。该课程由于采用讨论课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学,积极性非常高,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评估中多次在建筑学院名列前茅。
本课程除48个课内学时以外,还有20个实验和参观的课外学时,共有6个实验和1个现场参观。除此以外,整个课程分不同阶段有4~5个大作业,内容是为某种类型的建筑设备系统设计楼宇自控系统(bas)方案,以学生3~4人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作业。不同阶段有多次讨论课,各小组派代表做大作业口头报告,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质疑。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至少有一次机会进行口头报告。期末成绩主要根据几次大作业与口头报告的成绩来综合给出。
在讨论课中,不仅发言的同学参与感非常强,听报告的同学也有强烈的参与感。因为大家都做过bas方案,所以对他人的方案都很感兴趣,质疑、讨论均很踊跃,大家争相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同学们把老师课堂上没有讲过的问题或者在自己的方案中没有想过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在2002年建设部学科评估中,该课程课堂的活跃程度令听课的视察组专家印象深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除了上述两个例子以外,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起到了促进学生主动自我学习的作用。
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方式是综合化、实战仿真。目前的专业课程设计是12学分,课内192学时,课外不限,贯穿整个学期。
专业课程设计是在专业课与运行实习完成后的第七学期进行的。改革的方法是不仅把原有的跟在各门专业课后的5个1~3周的小课程设计合并成一个综合课程设计,而且通过压缩专业课学时来获得课程设计总学时的增加。
课程设计综合化的原因是原有的多个小课程设计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只训练了学生做子系统(如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采暖系统、冷源、热源)的设计,缺乏对暖通空调系统整体的概念,更缺乏对总体方案的宏观把握、优化能力,因为实际工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子系统与整个大系统方案有关,例如用热泵做热源就不能用高温采暖,又如辐射板系统是空调与采暖兼用的。原有的方法没有体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而仅仅是把子系统设计的步骤一二三、怎么定某系数、怎么查表、该用哪个公式过一遍,结果只是训练了学生听从指挥做查表机器和计算器的能力,没有学到技术的精髓,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了把课程设计内容综合化以外,还引入了跨专业合作的内容,让本专业的学生为建筑学同学所设计的3~4万平方米的星级宾馆配合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以及全年运行与自动控制方案。设计分小组进行,每组3~4人,选出设计组长,各成员分工配合完成整个设计。指导小组有教师5人,助教1人,建筑设计院工程师1人,合作指导。进度包括4周的方案论证阶段,6周的初步设计阶段和6周的施工图阶段。其中方案与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与建筑师商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确定、遮阳的设置、被动式节能方法的采用、机房与管井的安排、防火分区的划分等,锻炼了学生的跨专业合作的能力。
为了模拟真实的设计过程,在阶段末安排有方案评审答辩、初步设计评审答辩与最终设计项目验收评审答辩,指导教师组模拟评审专家组。按学生三次答辩的成绩和期末提交的作业(设计说明书、图纸和电子文档)给出总成绩。在评定成绩中对学生设计的创新性和方案的难度有所倾斜,保护和鼓励创新性思维。
通过上述训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各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学习如何入手处理较复杂的工程问题,学习工程设计方法与过程,了解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的运用,同时训练三个能力:
(1)组织与合作能力,包括与其它专业合作的能力和与同组人员合作的能力,设计组长的组织能力。
(2)应用基础知识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包括应用调查和产品调查、对策的可行性论证等。
(3)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绘图表达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学会使用一些设计与计算分析软件。
通过毕业班座谈,学生反映该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所有的实践环节中,运行实习(原称生产实习)是我们重点建设的实践环节。实习时间为5周,5学分。任务内容一般外单位委托的实际工程项目,即到存在问题的公共建筑现场去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初调节、故障检测与诊断、能耗分析、性能评价和改进,或对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进行检测、调试。成果的形式是向委托方提交测试分析、运行改进或系统改造的方案报告。如果能够在现场进行调节改进的,就在现场解决问题。
本实习目的在于在学习专业课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工程的测试、分析与调节,让其逐渐深入接触、学习专业知识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通过这个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等。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交的实习报告的质量。
由于是实战型任务,要对委托方负责而非同儿戏,指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实习分小组进行,一般由一位教授,一位讲师,两位研究生,带4~6名本科生,指导者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2~1:1,参加的研究生一般受过类似训练,可以协助教师指导学生。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外校考来的研究生必须一起参加实习。因此,每个暑假学期,本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除带认识实习的教师以外全部都要参与带运行实习。
学生在实习中意识到委托方是把他们作为解决问题的专家来要求的,因此责任心得到了大大的强化。在实习中往往会遇到很复杂棘手的问题,超出了本科生的知识水平,还是要依靠教师和研究生来解决问题,但本科生必须参与问题与解决方案的研讨,调动他们的基础知识,了解他们自己的工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链条中起什么作用,观察教师和研究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提交成果和考核方面,要求本科生分工执笔向委托方提交的报告,研究生修改,教师最后把关。在向委托方提交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前,尽管向委托方的正式汇报往往是由研究生来做,但事先仍然须在学校做模拟汇报,让每个本科生有发言的锻炼机会,并作为实习报告答辩。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指导小组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报告的水平给出最终成绩。
近年来,我们的运行实习为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总医院、建国门饭店、长富宫饭店、亮马河大厦、国际饭店、北京西客站、首都机场、双安商场、北京发展大厦、广州世贸大厦、上海金贸大厦、广州地铁、北京地铁等全国各地几十座大型公共建筑与交通枢纽的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故障诊断、现场调试和节能改造方案论证。由于每次都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因此每年委托我们的实习任务不断。有的业主还和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我们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实习经费方面,一般由委托方提供路费、住宿费、餐费等,我们提供各种测试分析仪表和人力,也有部分项目的委托方付一定的咨询费。这样不仅解决了实习经费问题,还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种对实际系统的分析调研,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能力锻炼,要求对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充分掌握、灵活运用,而且还需要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相关知识,例如运行维护的水平、居住者使用习惯、施工安装的问题等等都可能影响系统的性能。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成为我们在专业课与随后的课程设计中的反面教材,提醒学生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不合理的设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解决了普遍存在的困扰工科专业的“实习难”问题。尽管我们有本科生少、研究生多的优势,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仍然要求研究所全体教师投入很大的努力。多年来,为了保证运行实习的教学质量,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都投入了实习环节,老中青教师、科研和社会活动繁忙的院士都不能例外,对于青年教师则更是上岗必须的锻炼环节,因此带实习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综上所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除课程体系改革以外,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其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达到了“通才”培养与“专才”培养兼顾的目的。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内容已有三篇论文发表在正式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