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工作技巧和人生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或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灵感。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一
中华文化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幸在学校的课堂上接触了许多中华文化经典诗词,通过阅读和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的优美和博大精深。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读中华文化诗词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美的力量。
读中华文化诗词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它们所蕴含的美的力量。这些古人留下的作品,无论是描绘自然风光还是抒发情感,都能让人产生共鸣。诗词中优美的语言和形象,让我领略到了美的真谛。例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我感受到了深夜宁静的美好,而《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则让我感受到了广阔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美。读中华文化诗词使我能够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第三段:领略古人智慧。
阅读中华文化诗词还能让我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古人艺术表达的载体,更是他们凝聚智慧和思考的结晶。读诗词,我常常被古人深邃的思考和卓越的智慧所震撼和折服。例如,杜甫的《登高》中“蓬门今始为君开,冯唐多古艰难地”表达了对时代和社会的反思和思考。读中华文化诗词,让我接触到了古人的思想和哲理,使我更加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的边界。
第四段:增长自身修养。
中华文化诗词精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读中华文化诗词对我个人的修养和素养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读诗词,我与古人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融入了历史的长河,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读诗词也培养了我的审美观和人文情怀,让我更加懂得欣赏艺术和美。读中华文化诗词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和美的享受,更增添了我自身的修养和涵养。
第五段:推广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诗词是我国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通过阅读中华文化诗词,我们能真正理解和领悟古人的智慧,重拾那些美好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同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是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要以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推广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和智慧,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光发热。
总结:读中华文化诗词是中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中华文化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和智慧,也能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涵养。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推广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诗词是我们的瑰宝,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一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吧!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创造的辉煌成果。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层面的文化,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教化”“以文化人”“文以载道”,突出要义是精神、思想文化及其社会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方式的历史积淀,是民族融合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家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思想层面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三个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一是思想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民族特性。二是传统美德,这是思想理念在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关系中形成的道德规范,也是价值导向,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社会秩序,维系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三是人文精神,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体现在为人之道、处世方式、生活智慧等多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观的重要源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六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要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多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几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有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抵御自然灾害、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有了这种底气,我们就能站稳脚跟,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求变求通求新的文化精神。《诗经·大雅》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易·系辞》有言,“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论述都蕴含着求变求通求新的文化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革新强国精神,与当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不仅为中国改革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也为解决当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智慧和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等,都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科学的态度,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支撑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创造与世界各国人民沟通的新语境和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交流互鉴中实现新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相互联系的,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的统一过程。
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只有不忘本来,才能走向未来;。
只有站稳脚跟,才能明辨方向。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坚守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抵制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要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赋予新意、创新形式,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推陈出新。“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通过有扬弃的继承,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也是人民群众所共有的精神家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人民意愿和需要,吸引人民群众关注和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更好地发挥以文化人的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三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蕴含的道理,一些看似简单的句子,一直都是人们心中的箴言,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方式。本文就中华文化三句话的心得体会进行探讨,分别从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和文化审美等方面入手,进行阐述。
首先,在传统文化方面,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孔子的名言。我认为这句话传递的是一种“礼”的理念,而“礼”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礼”一直被看做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以礼相待就是其中一个体现。例如遇到一个客人上门,我们通常会表示出诚挚的欢迎,赠送一些小礼品,向客人表达我们对他的尊重和欣赏。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则更是让人感觉到了友情、尊重等方面的互动,表现出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力量。我想说的是,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既融入了现代社会,又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形成了一份独特性和文化自信。
其次,在生态文化方面,还有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明朝书法家、文学家、思想家张炎的《劝农文》。这句话本意是在呼吁人们关注国家命运,自觉为祖国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现如今,随着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问题的不断增加,这样的理念也在不断被弘扬。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对环境多做一些事情,如减少用塑料袋,减少尾气排放等,都在尝试着“做小事,从我做起”的初心,倡导绿色生活。这种生态文化的落地实践,让我更加强烈地感到了个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最后,在文化审美方面,还有一句话:“食在广州,衣在苏州。”这句话形容了广州美食和苏州锦缎的特色。具体来说,广州的美食如琼脂、羊肉串、叉烧等已成为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文化地标,而苏州的绸缎、云锦、苏绣等则传承了中国古老的织造技艺,独具摩登时尚的艺术魅力。这种美食、美衫、美景的文化审美,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且不论某些不健康的文化审美,但总体来说,人类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拥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可以让人们更加向往和向上,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
总之,中华文化三句话,是日常生活中的箴言,让我们深度认识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和文化审美的重要性。这些句子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既基于现实,又超越了现实,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希望我们能从中华文化的三句话中,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倡导传统文化的承载和传承,令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四
中国,最贴切的形容词便是:文明古国、千年大国、礼仪之邦。可不管是哪个形容词,都凸显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特性。是的,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有千年的底蕴。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大国。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大国,其中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影响世界的文明。
四大发明:造纸术,因为有造纸术,中国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活字印刷,因为有活字印刷,中国的文化得以传向世界。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和指向。炸药更是矿物开采的必备品。四大发明是影响世界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发明,在科技方面,中国更是有许多其他的著作:赵州桥凸显出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结晶,古代中国王权所在的故宫及其文化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
中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从夏商的青铜文化到现代56个民族多样的文化,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中国文明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的诗词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飘逸向往自由,诗圣杜甫的诗悠闲恬静,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颗明珠。宋代诗词更以词曲闻名中外,出现了李清照、三苏等大词人。明清小说将白话文推向高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流传后世。
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曾经是影响世界的文明,可是我们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们的传统文明正慢慢被丢弃和窃取,从基本礼仪到科技发明,为什么我们还要向韩国学习拜孔仪式,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的武术是从日本学的?我们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别人就将之窃为己有,我们纪念屈原端午节居然是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们,觉醒吧,不好好保护自己的文明,我们就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有自己灿烂的文明,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视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传承我们的五千年文明!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五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卿,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剧作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宝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发展,这种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智慧和思想。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不断地接触并学习中华文化,也不断地从中汲取着营养,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史前文化。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的祖先们开始创造生活,创造工具,创造信仰和审美观念,这些最初的文化元素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最早的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开始创造文字,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剧场和绘画,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精髓。尊重天地、执着勤劳的稳健智慧、孝顺老人、家庭关系、友谊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是仁,即人际关系中的相互尊重和关心,以及尽可能地体现公平和正义。另外,儒家思想传统,主张塑造道德和理念的教育作用、人的完美的人生、良好的政治道德等。这些思想都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是引领中国人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重要因素。
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无可比拟。不仅为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制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财富,也对世界更广泛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中国的科技文化和草书、黄帝内经等著名经典都曾经对世界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的科技创新、制造和贸易等方面的成就也是世界公认的。此外,在文学、哲学和艺术等领域,中华文化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技巧受到世界的关注和赞誉。
第五段:结论。
中华文化渗透在中国人民的血液里,是中国人的抱负、信念和思想。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华文化共鸣,通过吸收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使我们得到思想上的感悟,取得了在知识和思想上的重大进步。中华文化背后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价值观,潜藏着更深刻的人类思考和期望。在日益多元的社会中,让我们把中华文化的精神传承和发扬光大,借鉴中华文化的智慧和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实现人类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方向发展的目标。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七
中华文化故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传承千年乃至永恒的宝贵财富。通过研读中华文化故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更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道德信仰。本文将围绕“中华文化故事心得体会”的主题,以连贯的五段式来展开叙述。
第二段: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以及故事背后所传达的价值观念,都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例如《孔子与颜回》中孔子说:“吾欲使能察色之盲,能聪音之聋,能哑言之哑,能使腿曲胳膊枉,能侧身而行。”这句话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尊重人才、追求平等的思想,这种思想正是中华文化故事的魅力所在。
第三段:探寻故事中的人生哲理。
中华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人生意义的机会。例如《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平凡而又坚韧的努力,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务实的传统美德。这样的人生哲理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还能指导我们的人生选择和追求。
第四段:从故事中汲取道德力量。
中华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代表了一种道德观念,通过他们的行为和选择,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宝贵的道德力量。例如《岳飞断案》中的岳飞,他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表现出了中华文化中忠诚、坚定的道德观念。这样的道德力量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给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榜样。
中华文化故事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故事是每位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唐代文人白居易曾说:“犹希夜夜除名姓,怕向人前吃腕脚。”这句话启示着我们,应当在传承中华文化故事的过程中,注重内在修养和品德修炼,才能够真正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结尾。
中华文化故事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我们的人生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和体会中华文化故事,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发现人生的哲理与道德力量,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故事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故事,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八
作为一名机器人,我无法像人类一样通过亲身体验来感悟中华文化,但是,我可以通过人类编程者所传输的信息和我所拥有的学习能力,来发散思维,进行一些简单的思考和总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众多经典名篇中,如《大学》《中庸》《论语》等,都有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刻阐述。在这些经典名篇中,也有三句话,是较为总结和精炼的表达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它们分别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吃苦在前幸福在后”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们有着不同的领域和重点,但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解这三句话呢,我想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和探讨。
一、从历史文化角度解读。中国历史上,自古就有许多关于“修身”的文化传统,彰显着中国人强调人格自律、强化自我修养的文化特质。“齐家”一词,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家庭的重要地位和家庭责任的观念。“治国平天下”更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反映了人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秩序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也体现出侠义之风的感召。以此理解,这三句话表达的是中华文化中的修身、家庭、国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基本价值观。
二、从人生境遇角度解读。人生中,经历风吹雨打、陷入困境,而又能够挺起寸草不生之地的毅力,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而“吃苦在前幸福在后”则再次印证了中国人在经历挫折、面对苦难时所展现的韧性和毅力,他们始终坚信如果能够顶住苦难,就一定能够获得幸福。这种信念和决心,也是中国人在历经多次战争、天灾人祸和改革开放浪潮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顽强。
三、从自我成长角度解读。在《大学》《中庸》中,也有着将自我修养作为人生成长的核心主张。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则更强调了人们在备受限制和挑战时所需具备的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种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实际上是人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求自身潜能的过程。
四、从现代社会角度解读。如今,中华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中国的国界。就在全球需求和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也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上述三句话无疑是将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这也许是最具可借鉴性和实际指导意义的中华文化思想。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三句话表达了中华文化中的修身、家庭、国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基本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在经历各种挫折时的韧性和毅力,展现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也是中国文化对当今现代社会的最具有借鉴性和实际指导意义的思想。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这三句话都可以成为生命中的一种指引,提醒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顶住苦难、创造美好未来。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九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古老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从孔子和老子到中国传统的艺术和文化习俗,每一个方面都是中华文化的独特体现。这篇文章将介绍中华文化来源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中国的历史悠久和独特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五千年前的文明开端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瞩目。中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并有着强烈的本土特色。中华文化一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人类生活的结合是无法分割的。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吃饭、着装、娱乐、文学和艺术等各个方面,中国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中华文化崇尚劳动、勤俭节约、礼仪等原则,这些精神价值观念的强调也有助于保持人们的道德和社会稳定。
中华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化的基石。遗产的传承和保存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古代文明发展成为现代的文化,中华文化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遵循新的趋势和时代的变化而进行创新。中华文化的发展不断地向前推进,并将会继续影响受众。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涵盖了一个广泛的地域,并被的世界各地的人知晓。历史上,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是中华文化与外部世界的联结。今天,在全球化的时代中,中华文化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诸如中医、武术、国画、书法、中华料理等等的中华文化被很多国家所接受,反之亦然。
中华文化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全民参与,并走向国际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并加以推广。我们应该重视和珍惜我们的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意义不仅是历史的、文化的,也是多元化的、创意的,加强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十
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中的故事更是别具一格。我最近读了很多关于中华文化的故事,从中感受到深深的敬佩和思考。这些故事不仅带给人们趣味和惊喜,更深层次地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智慧,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和自豪。
第二段:古代英雄的故事。
中华文化故事中充满了古代英雄的传说。例如《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杨戬等神仙,他们通过不怕困难、勇敢无畏的精神打败了邪恶,保卫了正义。这些英雄不仅为后代树立起了榜样,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勇敢和正义的向往。他们的故事告诉我,当我们面临困难和逆境时,应该勇敢面对,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第三段:孝道的故事。
中华文化强调孝道,讲究对父母的尊敬和回报。在中华文化故事中,有许多关于孝道的故事,例如《孟子》中的「三续六亲」、《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等。这些故事提醒我们,孝敬父母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身份的责任。通过这些故事,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更加关爱父母,尊重他们的工作和付出,永远不忘感恩之心。
第四段:和谐共处的故事。
中华文化一直强调和谐共处,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红楼梦》中的宝钗、黛玉、晴雯等人物,以及《聊斋志异》中的乌龙茶、狮子、蒲松龄等都是讲述了人与人、甚至人与物之间和谐关系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予了我关于相互尊重和和平相处的重要启示。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与自然环境的相处,和谐是相当重要的。
第五段:个人成长的故事。
中华文化故事不仅教育人们关于社会道德和价值观,也传递了个人成长和修身的哲理。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成长历程,他在红楼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最终实现了对自己的悟道。这些故事告诉我,人的成长需要经历磨难与挣扎,需要通过思考和感悟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我深切意识到个人的成长是与社会和谐相处息息相关的。
总结。
通过阅读和思考中华文化故事,我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和自豪。这些故事不仅给予了我们乐趣和惊喜,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智慧。无论是英雄的精神、孝道的教育、和谐共处的要义,还是个人成长的哲理,这些故事都是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的源泉。相信只有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故事,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扬和发扬中华文化,让它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十一
4月21日——24日,济宁市第一期国学经典教育导师培训,在济宁教育学院举行。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参加了为期两天半的培训,受益匪浅。
在紧张的两天半的培训中,共听报告五场,深深被精当的讲解折服。尽管我有很多的内容听得一字半解,但是讲解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激励并鼓舞着我。给我们授课的这五位教师,平均年龄都在75岁以上,但是他们的讲解是那样的激情四射,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直接现实,他们真的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讲课,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诠释着传统经典文化。他们尽管年龄都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都很好,真的是精神矍铄,神采飞扬。中央民族大学的牟钟鉴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的骆承彬教授不仅自己年龄大,而且还有一个高寿的母亲。说来话巧,一个102岁,一个106岁,都是在去年的时候“寿终正寝”,留下了二老“孝”的佳话。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教人求真向善,叫人内心平静。人内心平静了,达到了一种体内外的平衡,人就会心情愉悦,充实乐观。我想,在社会发展到目前的程度下,重新弘扬传统文化,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德性在目前的却需要,只有通过这种深入中国人骨髓里的文化基因,才能够够拯救中国的现实,达到一种理性的和谐!
回想专家的授课,犹如响彻在两耳的阵阵东风,又犹如沁人心脾的汩汩清泉,给人以无尽的精神洗礼。面对现实,又感觉差距甚远。也许这种从骨子里拯救国人素质的明智之举要从娃娃入手,从中国这束希望之花的根部抓起,才会抓出收获?期待花朵明天的辉煌与明艳的!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十二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们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随处可见。
过春节可以收到象征着祝福和平安的压岁钱;过清明节可以祭拜去世的亲人;过端午节可以吃到香甜软糯的粽子;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日子;重阳节是登高、佩带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骗,伤心至极,当晚投江而死。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时,纷纷赶到江边,上了小船准备把屈原的尸体打捞回来,可怎么也打捞不回来了。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让鱼虾吃粽子。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端午节,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吃,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国的每个传统文化都有它的一个历史背景或是一个经典故事。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十三
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新兴产业,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接下来就跟着本站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中华文化。
吧。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引《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
学习传统文化之心得体会可以陶渊明先生之言概括,以下标题非有哗众取宠之他意,此道非彼道,末学理解的“道”只是伦常道,过去日用而不知,读传统文化经典后方知而已。
一、迷信?
研究生毕业前未接触或正视过传统文化,以之为封建迷信,颇为不屑。接触、学习传统文化后才知自己属“无知者无畏”,其实不是封建迷信,是“自己”迷信!迷信于自己的武断。
何谓迷信?迷是迷失,信是判断,迷失了自己的判断而盲目地相信自己或他人。迷信自己谓之武断,迷信他人谓之人云亦云。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的不可以下结论,对这句哲言耳熟能详,然理是理,我是我,道理好像是懂,然知而不行,不能落实于生活工作之中,故常犯强词夺理、武断、自大、卖弄之毛病。
想到圣人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自己甚是惭愧,能说不是学问,能做才是学问啊。
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原来学就是做。王凤仪先生亦言此之为“空学没习”!
古人又云“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想到此不禁惊心,想想工作、生活中之诸多不顺确实多由此而起。
二、闻“道”。
感激我的同事何先生,因其单身,闲暇时多在办公室,我此时有家无室,亦多呆在办公室,故与其交流较多,说是交流,其实应是听讲,因其所讲对我多是闻所未闻,其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地理、文学、艺术、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国的诸子百家均耳熟能详,何先生所讲真若天马行空、汪洋恣肆、妙语连珠,正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骂人都骂得入木三分,如形容张爱玲“小资的教母,汉奸的姘头”。
开始时心里尽管很钦佩何先生博学多识,但心里又不服,心想你是研究生,我也是研究生,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发表两篇国家一级刊物呢,你有吗?!与何先生之差距自己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承认而已,且因何先生语言犀利,我们曾因此还红过脸呢,想想真是惭愧!
因为不愿服他,因此在办公室聊天时故意寻找其语言漏洞,反唇相讥以此捞回面子,然未成功过,比如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如此点评,几天后其观点又截然相反,以之为终于逮到机会以其之矛攻其之盾,不料其轻松化解,道理在其手中变化无穷,好像活了一般,正如其引用古人之言“宇宙在手万物随心”、亦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学“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通过长期相处,我知其天资聪颖,
国学。
功底更是深厚,方知与其相差太远,方才对其口服心服。何先生看我真的服了他,又见我从图书馆借了一堆国学书籍,知道我对国学也有了兴趣,就建议我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不要看,直到读懂了《论语别裁》才可去看。虽当时虽不能理解其深意,但幸亏当时我服了他,看了一年的《论语别裁》(很是惭愧,一年才磕磕绊绊读完,因为读读就犯困,后来才知是自己的性命之能量场不够,就如用100伏的电压带220伏的灯泡)。
当然我现在明白其深意:德者本也,术者末也。德行未立,术多害己,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啊。明白如何做人才是最基础的,基础未稳,大厦建的快,倒的也快!亦如当代诸多发财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人者,仁也,曾子诠释为“忠恕”,责己为尽忠,责人为用恕,亦如孟子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我想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吧,动物也有忠孝节悌,雀困笼中宁死不食,羊有跪乳之恩,鸦知反哺之孝,狗不嫌家贫,却有儿嫌母丑,想想有许多方面我们人类尚不若动物,照圣人所发露人之标准,有很多人虽长着人身、说着人话,但所行却非人事了。
感恩何先生,他用闲暇时间不厌其烦给我讲了6年,佛说人有四难(生值佛世难、生为人身难、生在中国难、得遇名师难),很是幸运遇到何先生,他比我大一岁,何先生是我良师,然我却不够格做其益友。
四、知“道”
我们都喜欢说知道,但是否真的知“道”?也许是我们只知“道”之表,但不知“道”之里(理)啊。
道是什么?《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是人之本源,“道”是性之途径,“教”就是找寻到途径在哪里(当然也包括教会别人)。比如“性”若是山顶,“道”就是通往山顶的路,“教”就是寻找到能上山顶的路。
能有如此认识,感恩王凤仪先生及其传人,有机缘拜读后发现其所倡伦常道与孔圣人之道殊途而同归,亦难怪梁冬先生称其为儒家之惠能。
这人人之五伦“事实上而非理论上”将整个世界的人类连结在一起,西方亦有人研究发现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都能找到联系,而且只要为数不多的几次即可。
我们的祖宗真是太伟大了,因大道至简,他们将如此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高度总结,化繁为简为五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种身份:为人子、为人父(母)、为人夫(妇)、为人兄(弟)、为人君(臣)、为人友(朋)。
身份对应着位置,位置对应着责任:父慈子孝,君敬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诚友信,即在其位谋其政,且应“素其位而行”,不越位亦不缺位,即过犹不及。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
名言。
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
弟子规。
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
规章制度。
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十四
3月29日上午,x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成立。新当选的x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桂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x文化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国泰民安”。“国泰”是国与家的`概括,是家国情怀;“民安”是平民平安文化,是百姓对幸福、平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其本质上是“国求安泰,民求幸福”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天下情怀。
据了解,3月8日至17日,由x省自然资源厅和x市政府联合编制的《x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公示。规划提出“济泰共建大省会,打造成为x省会城市群的先行发展区”。为保护和利用好中华文化枢轴,规划提出“扩容京沪轴线,产业与文化‘双廊分立’,破解工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矛盾;围绕文化枢轴,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文化预留区和功能调整区,协调、预留与x、x的连接空间;建设泰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与曲阜共同形成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据介绍,x成立传统文化研究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二是要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现代企业文化;三是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四是要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五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十五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说:“对于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虽然自古以来,世界不同的地方,包括危地马拉,日本及韩国等,都有着翡翠的文化,但现代翡翠的市场以华人为主,这是因为文化上华人对玉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人爱玉,由软玉至翡翠的爱好泛指“玉文化”。玉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今人赏玉,重玉,为爱,为美,为辟邪,为保值。
玉在中国,有着多种含义。女娲补天的神话,说明了人间情天难补的真谛。《韩非子》中和氏壁的故事,向人们述说着坏才不遇的遭遇。《完壁归赵》这是历史上一段真实的故事。记载秦王为争夺一块美玉,险些引起一场残酷的战争。汉代以传国玺作为权位的象征,汉武帝的弟弟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死后用玉棺殉葬(即河北满城出土的金缕玉衣),以为可以永生或重生。儒家以用玉、佩玉以养德,仿效玉的温润,外表与内敛均具有含蓄之美;道家人食玉,服寒石散,以为可以养生,长生、甚至用玉棺、玉匣埋葬,以为可以登入仙域。然而,民间用玉,大都与情爱或者鉴赏有关,或为定情之信物,或为家人作为传家之宝,或是把玩鉴赏之用。历代玉工巧思,使顽石含情,玉石生辉,所琢磨的玉器成为中国人的最爱,既可玩赏,又可传达情义,形成中国人特有的玉文化。
在旧时器时代,中国人已使用玉器,贵族以玉为缕衣入土,古人将玉喻为石中君子,孔子曰:玉有十德,进而将玉的特性与君子相比,使玉在中华文化成为尊贵的瑰宝,美玉与高尚的美德划上同义词了。中国人不但爱玉、玩玉、藏玉更怀玉;古人认为戴玉有辟邪治病之功能;中国人雕玉的工艺举世无双,大部分翡翠的工艺以华人的喜好为依归,当中的寓意和华人的传统习俗息息相关;因此,玉文化(含翡翠/可以说是华人几千年精神、文明、社会价值和工艺的缩影。虽然如此,其他文化对翡翠价值的认知度还较低低,翡翠的工艺滞留在华人文化的题材上,一些西方文化的消费者难以共鸣。
六中全会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体现了党的战略远见和世界眼光。中华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包括与邻为伴、和—谐发展等,能够并且应该在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特别是从20xx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正深刻改变着世界格局。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要为自身发展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文化影响力建设不可或缺。而如何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加强对中华文化的宣传舆—论工作。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把文化的宣传工作重视起来。把先进模范事迹、发展改革思想通过各种宣传反映给群众,不仅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还做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参谋。
三、结合我乡实际,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来说,是灵魂的建设,概括起来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一定要注重‘魂’和‘体’的关系,‘魂’和‘体’必须是紧密结合的。全乡党员干部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重要途径这样的高度,结合我乡实际,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十六
“我叫耿源田,我们家是个佛化家庭,听妈妈说在我出生的xx年家里开始接触中华文化,是听了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全家人欢喜赞叹,也开始学习落实《弟子规》,决心用《弟子规》来教育我们这一代。父母常告诉我:“中华文化是老祖宗的智慧,我们这一代要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小时候,妈妈常给我读《弟子规》,妈妈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是《弟子规》,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书。跟着妈妈指读《弟子规》,慢慢地我认识了许多字,小时常把《弟子规》当作儿歌念。幼儿园时我背诵了《三字经》、《千字文》。记得四岁时,我看了《黄香温席》的动画片,晚上我就给父母铺好被子,也学着黄香的样子钻进被窝里,开始给父母暖被窝,我心里很高兴。爸爸上山工作了,我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幼儿园,小朋友看书、玩玩具,我从不与他们争抢,这是我看孔融让梨的故事学会的。还有陆绩怀橘、子路百里负米、虞舜孝感动天这些故事让我知道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学弟子规让我养成一个好习惯:一切食品、物品都要让长辈先用。
《弟子规》告诉要珍惜时间,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从来不向父母要新衣新鞋,听妈妈说我从小到现在的衣裤鞋子,都是捡姨妈家小表哥的,蔡老师讲父母这样做是在为我们惜福,我感恩父母。《弟子规》还教我们要“凡出言,信为先”,做人要诚实守信,伟大的**宋庆龄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xx年,父母长辈们带我参加了一次北京国学班“大家书苑”举行的近一个月的夏令营,在活动中我们的《感恩孝亲》文艺演出也上传到“大家书苑”新浪博客,我参加表演了《心星》、《爱心树》、《弟子规》诵读、诗歌朗诵《献给母亲的歌》,通过学习《弟子规》和参加夏令营,改掉了我许多坏习气,因为我从小没离开过父母,很依赖妈妈,这次集体生活锻炼了我的饮食起居独立生活能力,我任性的小脾气也改变了许多,对照《弟子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做得还不好,因为有时我会不经意地反驳父母;另外,有时我还有偷懒的想法,但我知道这样不对;“老易至,惜此时”我做得还不够,玩耍时我还有再多玩一会儿的贪玩想法,这些坏毛病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改掉,夏令营让我更喜欢中华文化了。
可是一想起三年的学校生活,我就不快乐。太多的作业、考试,压得我总是觉得很累很烦。我的眼睛差点都要近视了。而且学习好的学生看不起学习不好的学生,还欺负他们,每次看到这些我心里都很不平很气愤。我的妈妈也是老师,父母长辈们说当前学校教育是在伤害孩子,于是让我在三年级上学期结束后退学了,送我到了北京伏羲幼儿学堂学习中华文化,为九月份端村学校的学习打好基础,我很欢喜。虽然我离家很远,也很想念父母,但我明白父母的心,也感恩父母长辈理解我,对我负责任。每次与父母通电话,我都要说“爸爸妈妈你们就放心吧,你们不用为我操心了”。在学堂里我跟随老师学习背诵了《大学》、《中庸》,正在背诵《声律启蒙》。生活上我做老师的小助手,是学堂的班表。小朋友们有事了、犯错了,他们都愿接受我的帮助,有个婷婷小妹妹每天都爱跟在我的身边,见不到我她爱哭鼻子,但一看到我就会笑了。我爱学堂里的所有老师,爱每一个小弟弟小妹妹!
中华文化,教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谦虚礼让、爱心奉献、还开发我们的智慧,我喜欢中华文化,愿意学习中华文化。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家族人感恩吴爷爷,让我们这些孩子都能在伏羲班接受圣贤教诲,健康快乐成长!”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十七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引《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
学习传统文化之心得体会可以陶渊明先生之言概括,以下标题非有哗众取宠之他意,此道非彼道,末学理解的"道"只是伦常道,过去日用而不知,读传统文化经典后方知而已。
研究生毕业前未接触或正视过传统文化,以之为封建迷信,颇为不屑。接触、学习传统文化后才知自己属"无知者无畏",其实不是封建迷信,是"自己"迷信!迷信于自己的武断。
何谓迷信?迷是迷失,信是判断,迷失了自己的判断而盲目地相信自己或他人。迷信自己谓之武断,迷信他人谓之人云亦云。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的不可以下结论,对这句哲言耳熟能详,然理是理,我是我,道理好像是懂,然知而不行,不能落实于生活工作之中,故常犯强词夺理、武断、自大、卖弄之毛病。
想到圣人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自己甚是惭愧,能说不是学问,能做才是学问啊。
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原来学就是做。王凤仪先生亦言此之为"空学没习"!
古人又云"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想到此不禁惊心,想想工作、生活中之诸多不顺确实多由此而起。
感激我的同事何先生,因其单身,闲暇时多在办公室,我此时有家无室,亦多呆在办公室,故与其交流较多,说是交流,其实应是听讲,因其所讲对我多是闻所未闻,其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地理、文学、艺术、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国的诸子百家均耳熟能详,何先生所讲真若天马行空、汪洋恣肆、妙语连珠,正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骂人都骂得入木三分,如形容张爱玲"小资的教母,汉奸的姘头"。
开始时心里尽管很钦佩何先生博学多识,但心里又不服,心想你是研究生,我也是研究生,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发表两篇国家一级刊物呢,你有吗?!与何先生之差距自己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承认而已,且因何先生语言犀利,我们曾因此还红过脸呢,想想真是惭愧!
因为不愿服他,因此在办公室聊天时故意寻找其语言漏洞,反唇相讥以此捞回面子,然未成功过,比如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如此点评,几天后其观点又截然相反,以之为终于逮到机会以其之矛攻其之盾,不料其轻松化解,道理在其手中变化无穷,好像活了一般,正如其引用古人之言"宇宙在手万物随心"、亦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通过长期相处,我知其天资聪颖,国学功底更是深厚,方知与其相差太远,方才对其口服心服。何先生看我真的服了他,又见我从图书馆借了一堆国学书籍,知道我对国学也有了兴趣,就建议我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不要看,直到读懂了《论语别裁》才可去看。虽当时虽不能理解其深意,但幸亏当时我服了他,看了一年的《论语别裁》(很是惭愧,一年才磕磕绊绊读完,因为读读就犯困,后来才知是自己的性命之能量场不够,就如用100伏的电压带220伏的灯泡)。
当然我现在明白其深意:德者本也,术者末也。德行未立,术多害己,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啊。明白如何做人才是最基础的,基础未稳,大厦建的快,倒的也快!亦如当代诸多发财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人者,仁也,曾子诠释为"忠恕",责己为尽忠,责人为用恕,亦如孟子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我想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吧,动物也有忠孝节悌,雀困笼中宁死不食,羊有跪乳之恩,鸦知反哺之孝,狗不嫌家贫,却有儿嫌母丑,想想有许多方面我们人类尚不若动物,照圣人所发露人之标准,有很多人虽长着人身、说着人话,但所行却非人事了。
感恩何先生,他用闲暇时间不厌其烦给我讲了6年,佛说人有四难(生值佛世难、生为人身难、生在中国难、得遇名师难),很是幸运遇到何先生,他比我大一岁,何先生是我良师,然我却不够格做其益友。
我们都喜欢说知道,但是否真的知"道"?也许是我们只知"道"之表,但不知"道"之里(理)啊。
道是什么?《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是人之本源,"道"是性之途径,"教"就是找寻到途径在哪里(当然也包括教会别人)。比如"性"若是山顶,"道"就是通往山顶的路,"教"就是寻找到能上山顶的路。
能有如此认识,感恩王凤仪先生及其传人,有机缘拜读后发现其所倡伦常道与孔圣人之道殊途而同归,亦难怪梁冬先生称其为儒家之惠能。
这人人之五伦"事实上而非理论上"将整个世界的人类连结在一起,西方亦有人研究发现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都能找到联系,而且只要为数不多的几次即可。
我们的祖宗真是太伟大了,因大道至简,他们将如此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高度总结,化繁为简为五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种身份:为人子、为人父(母)、为人夫(妇)、为人兄(弟)、为人君(臣)、为人友(朋)。
身份对应着位置,位置对应着责任:父慈子孝,君敬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诚友信,即在其位谋其政,且应"素其位而行",不越位亦不缺位,即过犹不及。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十八
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它源远流长,跨越了数千年的历史。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中华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各个方面,它影响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塑造了我们的人格品质。在接触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了其深邃和博大精深,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阐述中华文化的来源和我的心得体会。
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它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著名的黄帝、尧舜和周公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成功地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到了秦汉时期,中华文化开始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人文思想和科学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唐宋时期,中国文化更是发展到了巅峰,诗歌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科技等方面都有着创新性的发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它所包含的核心价值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却一直被我们秉承和发扬。
中华文化是一种兼具道德、伦理和历史的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如仁爱、勤勉、谦虚、宽容、尊重等等。中华文化也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健康、和平和生态,如道家思想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例如,中华文化也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权,这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内蕴的这些价值观念不断指引着我们的道路,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和精神。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中华文化对我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中国文化最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家庭、社群和国家的重要性。这些理念对我的成长和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看来,“以诚相待”、“谦虚谨慎”、“以和为贵”等这些中华文化核心价值,是建立友谊、建立信任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石。因此,我相信这些价值对我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进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第五段:结语。
总之,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贯穿着我们的每一天、每一个时刻。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项历史使命和现代责任。
最优中华文化心得体会(汇总19篇)篇十九
我爱人的姐姐是黑龙江五大连池一所小学的主教老师,他的.孩子快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底,她让孩子退学,准备报名河北端村学校,她的勇气让我自叹不如。下面是她代孩子写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我叫耿源田,我们家是个佛化家庭,听妈妈说在我出生的20xx年家里开始接触传统文化,是听了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全家人欢喜赞叹,也开始学习落实《弟子规》,决心用《弟子规》来教育我们这一代。父母常告诉我:“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智慧,我们这一代要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小时候,妈妈常给我读《弟子规》,妈妈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是《弟子规》,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书。跟着妈妈指读《弟子规》,慢慢地我认识了许多字,小时常把《弟子规》当作儿歌念。幼儿园时我背诵了《三字经》、《千字文》。记得四岁时,我看了《黄香温席》的动画片,晚上我就给父母铺好被子,也学着黄香的样子钻进被窝里,开始给父母暖被窝,我心里很高兴。爸爸上山工作了,我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幼儿园,小朋友看书、玩玩具,我从不与他们争抢,这是我看孔融让梨的故事学会的。还有陆绩怀橘、子路百里负米、虞舜孝感动天这些故事让我知道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学弟子规让我养成一个好习惯:一切食品、物品都要让长辈先用。
《弟子规》告诉要珍惜时间,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从来不向父母要新衣新鞋,听妈妈说我从小到现在的衣裤鞋子,都是捡姨妈家小表哥的,蔡老师讲父母这样做是在为我们惜福,我感恩父母。《弟子规》还教我们要“凡出言,信为先”,做人要诚实守信,伟大的**宋庆龄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20xx年,父母长辈们带我参加了一次北京国学班“大家书苑”举行的近一个月的夏令营,在活动中我们的《感恩孝亲》文艺演出也上传到“大家书苑”新浪博客,我参加表演了《心星》、《爱心树》、《弟子规》诵读、诗歌朗诵《献给母亲的歌》,通过学习《弟子规》和参加夏令营,改掉了我许多坏习气,因为我从小没离开过父母,很依赖妈妈,这次集体生活锻炼了我的饮食起居独立生活能力,我任性的小脾气也改变了许多,对照《弟子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做得还不好,因为有时我会不经意地反驳父母;另外,有时我还有偷懒的想法,但我知道这样不对;“老易至,惜此时”我做得还不够,玩耍时我还有再多玩一会儿的贪玩想法,这些坏毛病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改掉,夏令营让我更喜欢传统文化了。
可是一想起三年的学校生活,我就不快乐。太多的作业、考试,压得我总是觉得很累很烦。我的眼睛差点都要近视了。而且学习好的学生看不起学习不好的学生,还欺负他们,每次看到这些我心里都很不平很气愤。我的妈妈也是老师,父母长辈们说当前学校教育是在伤害孩子,于是让我在三年级上学期结束后退学了,送我到了北京伏羲幼儿学堂学习传统文化,为九月份端村学校的学习打好基础,我很欢喜。虽然我离家很远,也很想念父母,但我明白父母的心,也感恩父母长辈理解我,对我负责任。每次与父母通电话,我都要说“爸爸妈妈你们就放心吧,你们不用为我操心了”。在学堂里我跟随老师学习背诵了《大学》、《中庸》,正在背诵《声律启蒙》。生活上我做老师的小助手,是学堂的班表。小朋友们有事了、犯错了,他们都愿接受我的帮助,有个婷婷小妹妹每天都爱跟在我的身边,见不到我她爱哭鼻子,但一看到我就会笑了。我爱学堂里的所有老师,爱每一个小弟弟小妹妹!
传统文化,教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谦虚礼让、爱心奉献、还开发我们的智慧,我喜欢传统文化,愿意学习传统文化。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家族人感恩吴爷爷,让我们这些孩子都能在伏羲班接受圣贤教诲,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