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全面、有序地学习。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一
《四季童趣》是一首儿童歌曲。由秦全华作词、刘卫平作曲。收录于《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课中。四季童趣公开课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要求:
1、通过学唱歌曲《四季童趣》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能用天真、活泼的情绪演唱出歌曲中的“趣”。
3、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创编歌词和节奏型。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内容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收集代表本组季节的歌,认真演唱,并能根据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媒介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vcd光盘,音响系统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用音乐问候同学们!(加上动作和笑容,让学生们感到亲切和轻松)同学们回应。
二、课前引导。
师:春天追着风筝跑,夏天雨中把船摇,秋天采集红枫叶,冬天迎风滑雪橇。一年四季快乐多,季季都有新歌谣。今天老师要组织大家来个《歌曲大比拼》,你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各组演唱课前收集的代表本组季节的歌,哪组唱的最多就获胜。
学生分组表演。
三、新歌教学。
1、谈话导入。
(学生交流在不同季节里有趣的活动)。
(揭示课题,板书:四季童趣,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曲。)。
(多媒体课件展示)。
2、教师范唱,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
3、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初步熟悉歌曲。
4、复听——播放多媒体或vcd(童声齐唱)。
5、教学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着视唱歌谱,教师及时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地方。
6、教学歌词——先按照节奏读一遍歌词,再跟着钢琴唱歌词,特别要注意切分音和休止符的准确性。
表现好力度记号的要求,如“鱼虾螃蟹……笑声在追赶”由mp到mf再到f,要不断推向高潮。
7、在基本唱熟后提问:怎样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趣”呢?启发学生从声音、演唱形式、力度速度等方面考虑。
8、播放《四季童趣》伴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四、拓展与节奏练习。
师:每个人在四季里都有最喜欢的活动,试着把各季节喜欢的活动编成四句话。在教师的启发下出示小黑板:
春天藏在花丛间--,
夏天躲在草帽下--,
秋天钻入谷堆里--,
冬天缩进棉褂中--。
1、按节奏读读小黑板上的句子。
2、在《四季童趣》的前奏声中朗诵这四句,朗诵时配合声势动作,并且接演唱。
3、师生共同评价。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充满童趣的歌,这首歌让老师想到了童年时代的快乐时光,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美,纯真的童心是最可贵的,愿同学们能不断发现身边的美,天天快乐。
六、师生道别。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二
1.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诵读文言文。掌握一些基本词语的解释。
2.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发掘自己的想象力。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有新鲜感的,再加上文章趣味盎然,可以说是一篇很好的教学材料。因此要尽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老师则尽量少将、精讲,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读、写、说、讲、思、听。从课堂中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浮生六记》。
二初读课文。
1以各种形式为载体,指导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文意自现。
2参考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并且把它形成文字,读给大家听。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纠正比较大的错误,对一些文言现象做必要的说明。
三再读课文。
1作者的“趣”从何来?
“物外”之趣、心之所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丰富的想象力。
2这个孩子的想象力从何而来呢?他与其他的小孩子有什么不同?
3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请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试背课文,课内完成背诵。
五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发挥想象力,告诉我们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六推荐刊物《科幻世界》。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三
1、通过学唱歌曲《四季童趣》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能用天真、活泼的情绪演唱出歌曲中的“趣”。
3、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创编歌词和节奏型。
能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音、休止符。
将全班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收集代表本组季节的歌,认真演唱,并能根据歌曲进行表演。
多媒体,小黑板,vcd光盘,音响系统等。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用音乐问候同学们!(加上动作和笑容,让学生们感到亲切和轻松)同学们回应。
二、课前引导。
师:春天追着风筝跑,夏天雨中把船摇,秋天采集红枫叶,冬天迎风滑雪橇。一年四季快乐多,季季都有新歌谣。今天老师要组织大家来个《歌曲大比拼》,你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各组演唱课前收集的代表本组季节的歌,哪组唱的最多就获胜。
学生分组表演。
三、新歌教学。
1、谈话导入。
(学生交流在不同季节里有趣的活动)。
(揭示课题,板书:四季童趣,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曲。)。
(多媒体课件展示)。
2、教师范唱,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
3、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初步熟悉歌曲。
4、复听——播放多媒体或vcd(童声齐唱)。
5、教学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着视唱歌谱,教师及时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地方。
6、教学歌词——先按照节奏读一遍歌词,再跟着钢琴唱歌词,特别要注意切分音和休止符的准确性。
表现好力度记号的要求,如“鱼虾螃蟹……笑声在追赶”由mp到mf再到f,要不断推向高潮。
7、在基本唱熟后提问:怎样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趣”呢?启发学生从声音、演唱形式、力度速度等方面考虑。
四、拓展与节奏练习。
师:每个人在四季里都有最喜欢的活动,试着把各季节喜欢的活动编成四句话。在教师的启发下出示小黑板:
春天藏在花丛间--,
夏天躲在草帽下--,
秋天钻入谷堆里--,
冬天缩进棉褂中--。
1、按节奏读读小黑板上的句子。
2、在《四季童趣》的前奏声中朗诵这四句,朗诵时配合声势动作,并且接演唱。
3、师生共同评价。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充满童趣的歌,这首歌让老师想到了童年时代的快乐时光,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美,纯真的童心是最可贵的,愿同学们能不断发现身边的美,天天快乐。
六、师生道别。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四
《四季童趣》是一首儿童歌曲。由秦全华作词、刘卫平作曲。收录于《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课中。四季童趣公开课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要求:
1、通过学唱歌曲《四季童趣》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能用天真、活泼的情绪演唱出歌曲中的“趣”。
3、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创编歌词和节奏型。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内容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收集代表本组季节的歌,认真演唱,并能根据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媒介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vcd光盘,音响系统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用音乐问候同学们!(加上动作和笑容,让学生们感到亲切和轻松)同学们回应。
二、课前引导。
师:春天追着风筝跑,夏天雨中把船摇,秋天采集红枫叶,冬天迎风滑雪橇。一年四季快乐多,季季都有新歌谣。今天老师要组织大家来个《歌曲大比拼》,你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各组演唱课前收集的代表本组季节的歌,哪组唱的最多就获胜。
学生分组表演。
三、新歌教学。
1、谈话导入。
(学生交流在不同季节里有趣的活动)。
(揭示课题,板书:四季童趣,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曲。)。
(多媒体课件展示)。
2、教师范唱,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
3、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初步熟悉歌曲。
4、复听——播放多媒体或vcd(童声齐唱)。
5、教学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着视唱歌谱,教师及时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地方。
6、教学歌词——先按照节奏读一遍歌词,再跟着钢琴唱歌词,特别要注意切分音和休止符的准确性。
表现好力度记号的要求,如“鱼虾螃蟹……笑声在追赶”由mp到mf再到f,要不断推向高潮。
7、在基本唱熟后提问:怎样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趣”呢?启发学生从声音、演唱形式、力度速度等方面考虑。
四、拓展与节奏练习。
师:每个人在四季里都有最喜欢的活动,试着把各季节喜欢的活动编成四句话。在教师的启发下出示小黑板:
春天藏在花丛间--,
夏天躲在草帽下--,
秋天钻入谷堆里--,
冬天缩进棉褂中--。
1、按节奏读读小黑板上的句子。
2、在《四季童趣》的前奏声中朗诵这四句,朗诵时配合声势动作,并且接演唱。
3、师生共同评价。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充满童趣的歌,这首歌让老师想到了童年时代的快乐时光,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美,纯真的童心是最可贵的,愿同学们能不断发现身边的美,天天快乐。
六、师生道别。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五
1、学习常见文言词语,感受语言特点。
2、培养语感,丰富语言仓库。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文言常用词。(第一课时)。
2、能把言和意融合在一起。(第二课时)。
【教学难点】。
培养语感。
【关键点】。
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我们有责任继承并发扬它。今天我们就学习清朝作家沈复所写的《童趣》。
二、作者简介。
沈复,清朝常州人,工诗画、散文。本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三、默读课文。
利用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四、生齐读。
五、师范读。
六、生自由朗读。
七、找单个同学读。
引导学生们纠正同学读错的字音,并及时在投影上出示容易读错的字引起学生们的注意。然后强调句子的停顿。
(用个别示例,使学生明白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
如: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表示明显停顿,·表示极短停顿)。
八、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措施:
1、学生提出有疑问的字词,学生老师共同解决。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列关键词关键词:细(仔细),察(观察)昂(抬)首(头)项(颈项,脖子)果(果真)驱(赶)强(同“僵”僵硬。是通假字)。
2、出示特殊句式:
判断句:(“盖……”表判断)。
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
被动句:(“为”在这句话中解释为“被”)。
九、翻译全文。
措施:几个学生试译全文,有不同意见同学之间可随时提出来,大家一同探讨。最后老师用投影出示译文。
十、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目的:加强理解课文。
十一、进行背诵比赛。
十二、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虽然短暂却令人回味无穷。也有人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不管怎么说,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属于自己的童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童趣》这一课。
二、首先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三、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齐背课文。
四、问题探究。
问题一: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怎样一幅画?
明确:群鹤舞于空中的青云白鹤图。
问题二:本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第二部分: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这一部分依次写了三件物外之趣。
问题三:三件趣事你最喜欢哪一件?
问题四: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三件事在程度上是加深的。
问题五:作者年幼时的想象合理吗?为什么?
明确:围绕联想与想像来答。
问题六:本文的主旨是怎样的?
明确:写作者童年的物外之趣。
问题七: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明确:语体简约、含义深刻、用词准确。
措施:学生进行讨论总结。
五、同学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回答的不错。
下面请同学们提出疑问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六、再次请同学们背诵课文。
七、请问同学们,学了此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八、小结。
同学们,热爱大自然吧,不但要善于观察,而且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九、作业。
写自己童年中有趣的事。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六
1、读议结合法:
本为较为浅显,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划分停顿入手指导学生诵读,正确划分朗读停顿,以理清句意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在反复诵读中疏通文理,体会童稚时的偶趣之情,揣摩文章的妙处。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课文中哪些描写富于童趣,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
2、译述法: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儿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指导学生疏通文字,领会课文大意,然后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评点。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七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
3、能用线条、点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4、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聆听《玩具交响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第一乐章。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2、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鸟儿的叫声用手势表示出来。
3、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
歌曲《打花巴掌》
《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2/4拍,一段体。
4.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港台歌曲。由陈弘文作词、林建昌作曲。采用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第一节5-2
内容:歌曲:《打花巴掌》
重难点: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准备:琴录音机
过程: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第二节6-1
内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聆听《玩具交响曲》
重难点: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结合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演唱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结合歌曲提示学生
2、编创与活动:
(1)、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
小结。
第三节课时:6-2
内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聆听《出发》
重难点:准确地读出带词的`节奏。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结合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演唱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结合歌曲提示学生
2、编创与活动:
(1)、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聆听《出发》
1、完整地聆听第一乐章。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2、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鸟儿的叫声用手势表示出来。
3、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积累: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怡然自得 癞虾蟆 鞭数十
2、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异同,学习基本的翻译方法,理解文言词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1、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语感。
2、引导学生探究物外之趣,培养学习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物外之趣。
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养生活情趣。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录音机,朗读带
串讲课文,积累有关文言词语。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童趣》。
二、作者:
沈复(1763—?),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是《浮生六记》。
三、朗读:
板书:稚 藐 强 唳 砾
1、自由朗读;
2、齐读。
四、串讲:
第一段: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第二段:
夏蚊成雷 项为之强
第三段:
丛草为林 虫蚁为兽
第四段:
鞭数十 驱之别院
五、练习:
讨论练习二
六、作业:
练习三,背诵全文。
1、理解文章内容。
2、鉴赏本文特色。
一、复习:
方式:请个别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1、明察秋毫
2、项为之强
3、定神细视
4、庞然大物
二、朗读:
先自由朗读再齐读。
三、理解:
方式:先给时间引导学生自已思考讨论再做总结。
第一段:小时候能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段:把蚊子当做仙鹤怡然称快。
第三段:以丛草为林,以虫为兽,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第四段:二虫斗草间,为癞虾蟆所吞,驱之别院。
四、鉴赏:
方式:先给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再讨论总结。
1、层次分明:
物外之趣——戏蚊之趣——丛林之趣——二虫斗草
2、结构特点:
总——分
3、想象丰富:
蚊——鹤 草——林 虫——兽
4、语言特点:
典雅,言简意丰
五、主题:
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自已总结。
本文叙述了小时候的几件趣事,启发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就会发现生活的乐趣。
六、练习:
集体讨论练习一。
七、作业:
背诵全文。
理解: 鉴赏:
一、物外之趣 1、层次分明
二、戏蚊之趣 2、结构特点
三、丛草之趣 3、想象丰富
四、斗虫之趣 4、语言特点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九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
1、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为歌曲创编律动。
《快乐宝贝》歌片、歌曲磁带。
1、初听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曲的节奏打拍子。
生:听音乐活动。
2、复听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这一遍我们再听的时候,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动。
师生活动:跟着音乐做律动。
1、范唱
师: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现在请大家休息休息,听老师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遍(师范唱)。
2、接龙游戏
师:这一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配合,唱的部分老师来完成,说的部分请同学们来完成(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片,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生:自学歌曲。
4、指导纠正
(1)说的部分切忌大声喊叫。
(2)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
(3)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
5、巩固新授
师:请同学领唱(1-2名)。
生: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1、谈话
师:歌曲中唱到的快乐宝贝是谁呀?
生:是我们。
师:谁来说说你的快乐,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生:……
2、创编律动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快乐,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尽情展现我们快乐的生活吧!
生: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随笔:学生们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为歌曲创编律动。
《对鲜花》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学唱歌曲并能完成一至两段的歌词续编。
电影《刘三姐》片断。
1、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看看影片中人们在做什么?
2、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
3、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对歌形式的歌曲,名字叫《对鲜花》(出示课题)。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1、“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
2、“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
3、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1、创编歌词
师提示:“什么开花在水里”这个问题谁有和歌曲不一样的答案?
生:荷花、水仙花……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
学生熟悉了对唱这种形式,并了解了一些花卉常识,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在钟表店里》
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管弦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记忆乐曲的主题,积累音乐形象。
多媒体课件。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听完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
生:……
师:你们起的名字都和钟表有关,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在这首乐曲里我们听到了很多种钟表的声音,有大钟、小钟、报时钟……
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非常贴切,这首乐曲就是描写发生在钟表店里的故事(出示课题)。
1、在这首乐曲中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多次,这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播放主题音乐)。
2、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
3、模唱主题旋律,感受体会这个主题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钟表店里的钟表在准确地走着;钟表店里的工人们在快乐地招呼客人……)
1、初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四次)?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快-慢-快)?
2、复听,教师可带领学生随着乐曲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表现钟表走动的动作等,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3、表演欣赏,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今天欣赏的这首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是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1893)所创作的,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它描写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随笔:提高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鸟店》
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小鸟的形象。
词语卡片。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1、第一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的音响?
生:这段音乐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情景,有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2、第二段音乐速度有了变化,描写了小鸟们在做什么?
生:速度有快有慢,好象鸟儿们唱歌、游戏、休息……
3、下面这段音乐令人心惊胆战,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他想吃掉小鸟。结果猫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在笼子里。
1、边听音乐边表演。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教室。
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秋千》
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两声部的音准。
:荡秋千录像。
1、观看荡秋千录像。
2、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注意下滑音的演唱。
(3)结尾处衬词的演唱要干净利落,注意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6、二声部合唱。
7、指导、纠正。
(1)两声部要互相倾听,切忌大声喊唱。
(2)低声部为伴唱,音量要适当。
随笔: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十
1、学习常见文言词语,感受语言特点。
2、培养语感,丰富语言仓库。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
1、了解文言常用词。(第一课时)
2、能把言和意融合在一起。(第二课时)
培养语感。
熟读成诵。
自主,合作,探究。
两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我们有责任继承并发扬它。今天我们就学习清朝作家沈复所写的《童趣》。
二、作者简介
沈复,清朝常州人,工诗画、散文。本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三、默读课文
利用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四、生齐读
五、师范读
六、生自由朗读
七、找单个同学读
引导学生们纠正同学读错的字音,并及时在投影上出示容易读错的字引起学生们的注意。然后强调句子的停顿。
(用个别示例,使学生明白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
如: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表示明显停顿,·表示极短停顿)
八、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措施:
1、学生提出有疑问的字词,学生老师共同解决。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列关键词关键词:细(仔细),察(观察) 昂(抬)首(头) 项(颈项,脖子) 果(果真)驱(赶)强(同“僵”僵硬。是通假字)
2、出示特殊句式:
判断句:(“盖……”表判断)
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 )
被动句:(“为”在这句话中解释为“被”)
九、翻译全文
措施:几个学生试译全文,有不同意见同学之间可随时提出来,大家一同探讨。最后老师用投影出示译文。
十、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目的:加强理解课文。
十一、进行背诵比赛
十二、作业
背诵课文。
一、 导语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虽然短暂却令人回味无穷。也有人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不管怎么说,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属于自己的童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童趣》这一课。
二、首先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出示投影片:
1、本文选自___的著作______,作者字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线的字或词:
昂首观之____________
见藐小之物___________
项为之强____________
凹者为壑____________
作青云白鹤观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蹲其身,使与台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齐背课文
四、问题探究
问题一: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怎样一幅画?
明确:群鹤舞于空中的青云白鹤图。
问题二:本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第二部分: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这一部分依次写了三件物外之趣。
问题三:三件趣事你最喜欢哪一件?
问题四: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三件事在程度上是加深的。
问题五:作者年幼时的想象合理吗?为什么?
明确:围绕联想与想像来答。
问题六:本文的主旨是怎样的?
明确:写作者童年的物外之趣。
问题七: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明确:语体简约、含义深刻、用词准确。
措施:学生进行讨论总结。
五、同学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回答的不错
下面请同学们提出疑问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六、再次请同学们背诵课文
七、请问同学们,学了此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八、小结
同学们,热爱大自然吧,不但要善于观察,而且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九、作业
写自己童年中有趣的事。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十一
1、读懂全文,自学自悟几种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观察想象,发展自主想象能力。
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意识。
一课时。
一、内引生活,激趣导入。
以猜谜的方式内引生活,调动经验,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散读,初步把握:
要求在对照注释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2、学生试读,师生评价:
学生尝试在初步了解基础上读清文句节奏句读。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感知文章的情味并基本会意。
4、师生齐读,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文章:写了“我”儿时的那几件事?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三、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一步研读课文。
2、对小组间提出的疑问等进行互动解读。
四、体验升华,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自身体验畅谈,体验迁移,内化学习成果。
1、挑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说理由。
2、在文句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想象。
3、通过联想想象,感知“物外之趣”,说发现。
4、交流类似的经验、乐趣,说感受。
5、拓展文本,朗读、讨论、体会成年人的“童心”“诗意”。
五、总结激励,结束全文。
1、在学习的基础上吟诵读背。
2、收束教学,鼓励总结。
童趣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篇十二
《童趣》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清代文学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言散文,生动描述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并鞭驱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本课是七年级学生上初中后将要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除了落实知识点外,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力争为后面逐渐加长加难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读懂课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兴趣,学好初中第一篇文言文对以后的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很大。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设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用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字词的教学,使学生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实用有效的。教师授之以法,让学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
2、学会运用“加字法”和“换字法”来翻译文言文。
3、领会课文大意,理解文章叙事顺序。
4、初步体味“物外之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2、发挥想象力和观察力,体味作者的“童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法:讲授法、朗读教学法。
学法: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故事导入法: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作者简介
沈复(1763—?1822),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