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托,可以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如果你正在写作中遇到困难,不妨阅读一些范文范本,或许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计算机网络联结形式的多样性,致使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易遭受偶然的或恶意的攻击、破坏。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都存在着自然和人为等诸多因素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这也使我们不得不将网络的安全措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以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全面分析网络系统设计的每个环节是建立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首要任务。应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抓好网络运行质量的设计方案。为解除这个网络系统固有的安全隐患,可采取以下措施。
1、网络分段技术的应用将从源头上杜绝网络的安全隐患问题。因为局域网采用以交换机为中心、以路由器为边界的网络传输格局,再加上基于中心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功能和三层交换功能,所以采取物理分段与逻辑分段两种方法来实现对局域网的安全控制,其目的就是将非法用户与敏感的网络资源相互隔离,从而防止非法侦听,保证信息的安全畅通。
2、以交换式集线器代替共享式集线器的方式将不失为解除隐患的又一方法。
1、加强设施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用户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注重在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线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验证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实体安全。
2、强化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各种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但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1)访问控制策略。它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在这一层允许哪些用户可以登录到网络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入网访问控制可分三步实现: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验证;用户帐号的检查。三步操作中只要有任何一步未过,用户将被拒之门外。网络管理员将对普通用户的帐号使用、访问网络时间、方式进行管理,还能控制用户登录入网的站点以及限制用户入网的工作站数量。
(2)网络权限控制策略。它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
共分三种类型:特殊用户(如系统管理员);一般用户,系统管理员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分配操作权限;审计用户,负责网络的安全控制与资源使用情况的审计。
(3)建立网络服务器安全设置。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包括设置口令锁定服务器控制台;设置服务器登录时间限制、非法访问者检测和关闭的时间间隔;安装非法访问设备等。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为甚。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4)信息加密策略。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线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线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线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线路提供保护。用户可根据网络情况酌情选择上述加密方式。
(5)属性安全控制策略。当用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时,网络系统管理员应给文件、目录等指定访问属性。属性安全控制可以将给定的属性与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联系起来。属性安全在权限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更进一步的安全性。网络上的资源都应预先标出一组安全属性。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对应一张访问控制表,用以表明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能力。属性设置可以覆盖已经指定的任何受托者指派和有效权限。网络的属性可以保护重要的目录和文件,防止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误删、执行修改、显示等。
(6)建立网络智能型日志系统。日志系统具有综合性数据记录功能和自动分类检索能力。在该系统中,日志将记录自某用户登录时起,到其退出系统时止,所执行的所有操作,包括登录失败操作,对数据库的操作及系统功能的使用。日志所记录的内容有执行某操作的用户所执行操作的机器ip地址、操作类型、操作对象及操作执行时间等,以备日后审计核查之用。
三、建立完善的备份及恢复机制。
为了防止存储设备的异常损坏,可采用由热插拔scsi硬盘所组成的磁盘容错阵列,以raid5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热备份。同时,建立强大的数据库触发器和恢复重要数据的操作以及更新任务,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使重要数据均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
四、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其管理机构由安全、审计、系统分析、软硬件、通信、保安等有关人员组成。
以上强有力的安全策略的结合,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二
在定义计算机安全时,国际标准化组织其就是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的安全保护,能够有效的避免计算机软件数据和硬件设备受到损坏、泄漏和更改。可见,计算机安全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逻辑安全也就是信息安全,就是指要充分的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而以信息安全为基础进行延伸就是网络的安全性了,其就是指充分的保证网络信息你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网络系统的安全同样也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前者就是数据的可控性、可用性、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以及不可否认性等方面的安全,而后者则是指基于网络运作和网络互通互联过程中而导致的物理线路和连接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网络系统的安全、人员管理的安全以及应用服务的安全等方面的安全。
2.1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都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在人们日常使用计算机时,病毒通常都是以网络、光盘、硬盘和软盘为载体进行快速传播的,并且计算机病毒还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复制性和破坏性的特点。病毒能够迅速的破坏计算机的各类资源,对计算机用户也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当期在计算机内部顺利运行后,其便会大幅度的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并且还可能会损坏并删除文件,更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硬件系统受到破坏,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黑客攻击和木马程序。
黑客攻击和木马程序同样也是严重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两个因素,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黑客都是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的,其也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类计算机工具,而信息网络本身就可能是有缺陷的,一旦被计算机黑客发现,其就会迅速的入侵到用户的计算机中,这样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和私人信息就会被黑客窃和盗取,整个信息网络的正常使用状态也会被破坏,计算机系统还可能出现瘫痪的状态。
2.3网络系统本身的漏洞。
网络软件通常都是会有漏洞和缺陷的,而其本身的漏洞也会威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另外,由于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其虽然能够保证用户在网络上交流的畅通无阻,却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了影响,其也导致了计算机网络是容易受到攻击的,因此,这也成为了计算机网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4间谍软件和垃圾邮件。
在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导致计算机网络陷入困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间谍软件和垃圾邮件的存在,用户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时,由于电子邮件的地址是具有公开性的,并且系统也是具有可广播性的,而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一特点向广大用户的电子邮箱中强行的发送政治、宗教和商业等活动能够的电子邮件,用户就不得不接受这些邮件。
间谍软件则是通过窃取口令非法的进入到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中,盗取用户重要的隐私信息,实现金融、诈骗和贪等犯罪活动,也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安全。
2.5用户的人为失误。
在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用户的人为失误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很多用户虽然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但是他们对网络安全却几乎都没有足够的认识,使用时往往也没有采用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那么计算机网络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有些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强,还有些用户密码和口令设置的过于随便,这些都会威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1安全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为了充分的保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措施,从而有效的避免计算机网络出现各类安全隐患。在用户实际运用计算机过程中,安装杀毒软件是一个广泛应用的安全防范技术,其针对的就是计算机网络上的病毒,杀毒软件能够迅速的找到病毒并将其消灭,这里要注意的时为保证其杀毒的效果,必须及时的将杀毒软件升级和更新;而防火墙则是一种有效控制网络之间相互访问的技术,其能够有效的保护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环境。
3.2应用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
在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过程中,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是应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的,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计算机内部的重要数据被窃、盗取和破坏,从而充分的保证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由于数据作用的差异,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主要分为三类,即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数据完整性的鉴别,数字签名实现了对电子文档的验证和辨认,大大的提升了系统数据的私有性和完整性。
3.3下载相应的漏洞补丁程序。
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过程中,用户必须及时的下载相应的漏洞补丁程序,从而及时的消除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各类漏洞,防止其出现各类安全隐患。在这里我们应采用tiger、tripwire和cops等各类专业的漏洞扫描器来扫描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中是否存在漏洞,同时也可以采用有效的防护软件来扫描漏洞并下载相应的漏洞补丁程序,如瑞星、卡卡和360安全卫士等。
3.4实时的进行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项将网络通信技术、推理技术以及统计技术等多学科技术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其能够实时的对用户的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并保证计算机系统不会受到非法分子的入侵和滥用。而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技术的差异,我们又将其分为统计分析法和签名分析法两种,前者是以统计学为理论基础的,其依据为系统正常运行时所能观察到的动作模式,从而有效的分辨是否有动作偏离了正常轨道;而后者则是用来监测对系统的已知弱点进行攻击的行为。
3.5做好对用户账号的安全保护工作。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网上银行账号、电子邮件账号以及登录账号等很多种应用账号,那么要想有效的保护好这些账号的安全,我们就应对这些账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且各个账号不应设置相同或者类似的密码,设置密码时尽量采用字数、数字和特殊符号相结合的方式,并定期的更换账号密码,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账号密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三
措施。
。
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发的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漏洞,或者潜入计算机房,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重要数据、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
1)网络的开放性,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2.2。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作为一个支撑软件,使得你的程序或别的运用系统在上面正常运行的一个环境。操作系统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
1)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操作系统本身有内存管理、cpu管理、外设的管理,每个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块或程序,如果在这些程序里面存在问题,比如内存管理的问题,外部网络的一个连接过来,刚好连接一个有缺陷的模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计算机系统会因此崩溃。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针对操作系统的不完善进行攻击,使计算机系统,特别是服务器系统立刻瘫痪。
2)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传送文件、加载或安装程序,包括可执行文件,这些功能也会带来不安全因素。网络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文件传输功能,比如ftp,这些安装程序经常会带一些可执行文件,这些可执行文件都是人为编写的程序,如果某个地方出现漏洞,那么系统可能就会造成崩溃。像这些远程调用、文件传输,如果生产厂家或个人在上面安装间谍程序,那么用户的整个传输过程、使用过程都会被别人监视到,所有的这些传输文件、加载的程序、安装的程序、执行文件,都可能给操作系统带来安全的隐患。所以,建议尽量少使用一些来历不明,或者无法证明它的安全性的软件。
3)操作系统不安全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可以创建进程,支持进程的远程创建和激活,支持被创建的进程继承创建的权利,这些机制提供了在远端服务器上安装“间谍”软件的条件。若将间谍软件以打补丁的方式“打”在一个合法用户上,特别是“打”在一个特权用户上,黑客或间谍软件就可以使系统进程与作业的监视程序监测不到它的存在。
4)操作系统有些守护进程,它是系统的一些进程,总是在等待某些事件的出现。所谓守护进程,比如说用户有没按键盘或鼠标,或者别的一些处理。一些监控病毒的监控软件也是守护进程,这些进程可能是好的,比如防病毒程序,一有病毒出现就会被扑捉到。但是有些进程是一些病毒,一碰到特定的情况,比如碰到7月1日,它就会把用户的硬盘格式化,这些进程就是很危险的守护进程,平时它可能不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条件发生,比如7月1日,它才发生作用,如果操作系统有些守护进程被人破坏掉就会出现这种不安全的情况。
5)操作系统会提供一些远程调用功能,所谓远程调用就是一台计算机可以调用远程一个大型服务器里面的一些程序,可以提交程序给远程的服务器执行,如telnet。远程调用要经过很多的环节,中间的通讯环节可能会出现被人监控等安全的问题。
6)操作系统的后门和漏洞。后门程序是指那些绕过安全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程序。
方法。
在软件开发阶段,程序员利用软件的后门程序得以便利修改程序设计中的不足一旦后门被黑客利用,或在发布软件前没有删除后门程序,容易被黑客当成漏洞进行攻击,造成信息泄密和丢失此外,操作系统的无口令的入口,也是信息安全的一大隐患。
2.3数据库存储的内容存在的安全问题。
数据库管理系统大量的信息存储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库里面,包括我们上网看到的所有信息,数据库主要考虑的是信息方便存储、利用和管理,但在安全方面考虑的比较少。例如:授权用户超出了访问权限进行数据的更改活动;非法用户绕过安全内核,窃取信息。对于数据库的安全而言,就是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即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数据的安全性是防止数据库被破坏和非法的存取;数据库的完整性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2.4防火墙的脆弱性。
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但防火墙只能提供网络的安全性,不能保证网络的绝对安全,它也难以防范网络内部的攻击和病毒的侵犯。并不要指望防火墙靠自身就能够给予计算机安全。防火墙保护你免受一类攻击的威胁,但是却不能防止从lan内部的攻击,若是内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联合起来,即使防火墙再强,也是没有优势的。它甚至不能保护你免受所有那些它能检测到的攻击。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些破解的方法也使得防火墙造成一定隐患。这就是防火墙的局限性。
2.5其他方面的因素。
3.1技术层面对策。
对于技术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实时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防火墙、完整性检验保护技术、病毒情况分析。
报告。
技术和。
系统安全。
管理技术。综合起来,技术层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3)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备份是恢复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证方法。恢复是在意外发生后利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操作。有三种主要备份策略: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
4)应用密码技术。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
5)切断传播途径。对被感染的硬盘和计算机进行彻底杀毒处理,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
6)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通过安装病毒防火墙,进行实时过滤。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强网络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的设置。在网络中,限制只能由服务器才允许执行的文件。
7)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研发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统,不给病毒得以滋生的温床才能更安全。
3.2管理层面对策。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执行计算机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的力度。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确实有效。
安全。
教育。
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等方面。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加强用户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对防止计算机犯罪抵制黑客攻击和防止计算机病毒干扰,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这就要对计算机用户不断进行法制教育,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保密法、数据保护法等,明确计算机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合法信息系统原则、合法用户原则、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利用原则和资源限制原则,自觉地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除此之外,还应教育计算机用户和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为维护系统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计算机处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种资料管理制度、机房保卫管理制度、专机专用和严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3物理安全层面对策。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这个安全的环境是指机房及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
2)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计算机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选择计算机房场地,要注意其外部环境安全性、地质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并避免设在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还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安全技术必须结合安全措施,并加强计算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此外,由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技术是不分国界的,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国际合作,来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等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四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怪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的攻击,所以网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网络的安全措施应是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和脆弱性,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本文将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罗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罗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两种:网络传播和通过硬件设备传播。网络传播又分为因特网传播和局域网传播两种。因特网传播:通过电子邮件传播;通过bbs论坛传播;通过浏览网页和下载软件传播;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传播;通过网络游戏传播。其二是局域网传播:局域网如果发送的数据感染了计算机病毒,接收方的计算机将自动被感染,因此,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感染整个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硬件设备传播。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传播。是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病毒传播,其中计算机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和硬盘为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其次,硬盘向软盘上复制带毒文件、带毒情况下格式化软盘、向光盘上刻录带病毒的文件、硬盘之间的数据复制,以及将带毒文件发送至其他地方等。还有移动存储设备包括我们常见的软盘、磁带、光盘、移动硬盘、u盘(含数码相机、mp3等)、zip和jaz磁盘,后两者仅仅是存储容量比较大的特殊磁盘。目前,u盘病毒逐步的增加,使得u盘成为第二大病毒传播途径。其三无线设备传播。
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大部分事件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五
虽然信息化社会为人们带来了文化享受与物质享受,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危害性。目前,非法人员的入侵技术与过去相比具有了更强的攻击性,例如病毒发布、xx侵袭、数据窃取等均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很大威胁。计算机安全问题导致信息建设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管理人员难以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安全隐患,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非常广泛,不过网络安全问题令人担忧,计算机的使用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其中包括xx攻击、木马程序、病毒破坏等,通过总结了解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计算机病毒。
病毒的破坏性非常大,可导致整体计算机瘫痪,对网络安全有较大影响。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有网络、光盘、硬盘、软盘等,且破坏性极大,同时还具有传染性、复制性等特征。计算机病毒会破坏计算机资源,一旦计算机受到病毒侵袭,则会导致系统工作效率降低,严重情况下,还会使文件遭到损坏,甚至导致文件内容丢失,对系统硬件有较大破坏性。
(二)网络系统漏洞。
网络软件无法做到彻底无漏洞、无缺陷,网络系统本身也包含漏洞,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会构成威胁[2]。计算机网络具备开放性的特征,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然而也会增加网络安全风险,导致计算机网络更易受到攻击。
(三)木马、xx攻击。
黑哥攻击、木马程序严重影响着计算机网络安全性,xx拥有专业计算机知识,能够及时发现信息网络的缺陷与弱点,并充分利用该弱点,攻击计算机网络。xx可利用非法入侵方式,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同时可对信息网络使用信息进行修改,引发系统瘫痪,或者导致大量数据丢失。
(四)垃圾邮件。
电子邮件具有公开性特征,部分人将病毒以邮件的形式,强行发送至他人的邮箱内,一旦用户点击邮件内容,便会导致计算机网络受到病毒侵犯,用户信息可能会因此泄露。
(五)操作失误。
如果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用户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也会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部分用户使用计算机时,并未考虑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用户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极有可能埋下网络安全隐患。若用户防范意识太弱,对密码口令设置过于简单,则会增加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可通过采取防范措施,降低网络安全事故发生风险,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达到保护计算机的目的。
(一)杀毒软件、防火墙的安装。
用户可以为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提高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杀毒软件、防火墙的安装是提高计算机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防火墙可以使网络间访问控制加强,对网络操作环境具有保护作用,是一种网络互联设备。杀毒软件能够对病毒进行查杀,值得注意的是,用户要定期升级杀毒软件,便于取得更好的防毒效果。
(二)提高用户账号密码的安全性。
通过强化对用户账号密码的安全保护,可以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提升,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户账号、密码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电子邮件账号、系统登录账号、网银账号等。用户可设置破解难度高的密码,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对各个账号进行安全保护,密码的设置可以采用字母、数字、符号相结合,可定期更换密码,防止用户信息被泄露。
(三)及时修补系统漏洞。
当杀毒软件提示计算机系统有漏洞时,用户要及时修复系统漏洞,下载补丁程序,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侵袭,提高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隐患抵御能力。用户可定期利用漏洞扫描器对计算机进行扫描,还可以利用常用的防护软件对漏洞补丁程序进行下载。
(四)网络监控技术。
用户可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的监控,利用入侵检测的方法,能够及时了解计算机网络是否受到病毒侵犯,或者尽早发现网络滥用、侵犯征兆[4]。通过网络监控技术,有利于提高用户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防止计算机网络受到病毒危害。
(五)网络病毒清除技术。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扩散、传播速度快,单纯利用单机病毒产品,可能难以将网络病毒彻底清除,为此,必须要利用全方位防病毒产品,提高网络病毒清除的彻底性。若与互联网相连,则需采用网关防病毒软件,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全方位防病毒产品的病毒防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多层次、全方位系统配置,对相应防病毒软件进行设置,同时还会不定期或者定期升级,预防网络受到病毒侵犯。
(六)数据备份。
针对服务器上的所有数据,用户要给予备份,可采用网络备份、本机备份两种形式,若系统受到病毒侵犯,用户可以及时实现数据的恢复,确保系统重新恢复正常运行,防止计算机内的数据信息丢失。
结束语。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大部分计算机用户的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不单纯是一种技术问题,它还与安全管理存在很大关联,用户可以通过防火墙、杀毒软件、漏洞修复、网络监控等技术,对计算机进行保护,防止信息被泄露,提高网络安全性。网络管理人员要加大力度强化计算机安全建设,减少网络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六
摘要: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已经对其提出了很多防范策略,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好评。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对网络安全防范粗略的研究必然成为必然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普遍的使用,使得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享受计算机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被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所伤害。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是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1计算机病毒较多。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代码,可将自己附着在其他程序代码上以便传播,可自我复制、隐藏和潜伏,并带有破坏数据、文件或系统的特殊功能。当前,计算机病毒是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同时其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一些通过网络传播的流行性病毒,这些病毒不仅危害性大,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形式多样,因此,要想彻底清除这些病毒是很困难的,因此,网络安全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1.2盗用ip地址。
1.3攻击者对网络进行非法访问和破坏。
网络可分为内网和外网,网络受到攻击也分为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和网络攻击以及来自内部的非法访问和网络攻击。无论是哪种网络攻击都要经过三个步骤:搜集信息-目标的选择、实施攻击-上传攻击程序、下载用户数据。
1.4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泛滥。
电子邮件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需求,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邮件系统的功能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也避免不了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的传送。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是全球问题,初,俄罗斯在全球垃圾邮件市场上的份额增长了4%-5%。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是破坏网络营销环境的罪魁之一,垃圾邮件影响了用户网上购物的信心,从而进一步危害到了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对人们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时间上,而且也影响了安全。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占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使得正常的业务运作变得缓慢。另外,垃圾邮件与一些病毒和入侵等关系越来越密切,其已经成为嘿客发动攻击的重要平台。
在网络环境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仅采用单一的方法来进行已经无任何意义,要想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选择与网络适合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如果对互联网而言,除了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还必须对上网计算机的安全进行强化;如果在防范内部局域网病毒时需要一个具有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时,为了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还需要增加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由此可见,要想彻底的清除病毒,是需要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进行配合。另外,在管理方面,要打击盗版,因为盗版软件很容易染上病毒,访问可靠的网站,在下载电子邮件附件时要先进行病毒扫描,确保无病毒后进行下载,最重要的是要对数据库数据随时进行备份。
2.2身份认证技术。
系统对用户身份证明的核查的过程就是身份认证,就是对用户是否具有它所请求资源的存储使用权进行查明。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的过程就是所谓的身份识别。一般情况下,将身份认证和身份识别统称为身份认证。随着嘿客或木马程序从网上截获密码的事件越来越多,用户关键信息被窃情况越来越多,用户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身份认证这一技术的重要性。身份认证技术可以用于解决用户的物理身份和数字身份的一致性问题,给其他安全技术提供权限管理的依据。对于身份认证系统而言,合法用户的身份是否易于被其他人冒充,这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用户身份如果被其他不法分子冒充,不仅会对合法用户的利益产生损害,而且还会对其他用户的利益甚至整个系统都产生危害。由此可知,身份认证不仅是授权控制的基础,而且还是整个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身份认证技术有以下几种: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给予密钥的认证鉴别技术、基于智能卡和智能密码钥匙(usbkey)的认证技术、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技术。对于生物识别技术而言,其核心就是如何获取这些生物特征,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并且完成验证与识别个人身份是需要利用可靠的匹配算法来进行的。
2.3入侵检测技术。
正常用户的活动并且构建模型,把所有不同于正常模型的用户活动状态的数量统计出来,如果此活动与统计规律不相符,则表示可以是入侵行为。这种技术弥补了误用检测技术的不足,它能够检测到未知的入侵。但是,在许多环境中,建立正常用户活动模式的特征轮廓以及对活动的异常性进行报警的阈值的确定都是比较困难的,另外,不是所有的非法入侵活动都在统计规律上表示异常。今后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放在对异常监测技术方面。
另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还包括一些被动防范策略。被动式防范策略主要包括隐藏ip地址、关闭端口、更换管理员账户等,本文只对以上三种进行分析。
1)隐藏ip地址。在网络安全方面,ip地址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ip地址被攻击者盗用,他就可以向这个ip发动各种进攻。用代理服务器能够实现ip地址的隐藏,代理服务器使用后,其他用户只能对代理服务器ip地址进行探测,而根本检测不到用户的ip地址,也就是说,隐藏ip地址的目的实现了,用户上网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2)关闭不必要的端口。一般情况下,嘿客要想攻击你的计算机,首先对你的计算机端口进行扫描,如果安装了端口监视程序,这会有警告提示。另外,还可以通过关闭不必要的端口来解决此问题。
3)更换管理员账户。管理员账户的权限最高,如果这个账户被攻击,那么危害将会很大。而截获管理员账户的密码又是嘿客入侵常用的手段之一,因此,要对管理员账户进行重新配置。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了隐患,要想是计算机网络发挥出其更大的作用,人们必须对这些隐患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防止。引起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因素不同,所采取的防范策略也不同,因此,防范策略的实施和运用也不要盲目,否则不仅没有缓解网络安全问题,反而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更加严重,人们受到更大的危害。
参考文献:
[2]胡瑞卿,田杰荣.关于网络安全防护的几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16).
[3]王建军,李世英.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
[5]黄文.浅谈网络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5).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七
本文结合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进行探讨,在具体的分析中首先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入手,其次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常用的防护技术进行了总结。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其中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均是其重要组成,本文主要就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进行论述如下: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八
引言。
互联网络正飞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效率。
人们用它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网上办公,这给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网络系统能够可靠运行,不受外界干扰和破坏。
所以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安全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网络安全的真正内涵,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保证:
第一,可用性——确保信息可被授权用户访问并按需求使用。
第二,保密性——信息不要随意泄露给非授权用户。
第三,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
第四,完整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伪造、不被破坏和丢失。
第五,不可否认性——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性,参与者都不能否认和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
由于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方式也多种多样。
2.1系统漏洞。
由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
在使用电脑时,要及时安装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及时下载系统补丁来修复漏洞。
2.2病毒问题。
计算机病毒具有繁殖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对其他网络用户的危害性很大!网络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和破坏力。
2.3:“黑客”。
“hacker”是指专门研究、发现计算机和网络漏洞的计算机爱好者,通过网络利用系统漏洞方式进入对方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的主机就被黑客所利用,成为黑客的“忠实”程序,“忠实”程序可以被用来窃取网络中用户的口令、密码、账号等,对用户隐私和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网络安全的危害已经超过网络病毒。
2.4管理上的漏洞。
很多大型企业、用户的网站或重要机构以及系统都对网络管理疏忽。
可能出现系统内部人员泄露机密,外部人员通过透惑内部人员等手段或非法截获信息而导致机密的泄露,为不法分子制造了机会。
网络通信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
3.1访问控制安全。
网络的访问控制安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用户账号管理。
黑客攻击网络系统获取合法的账号和密码,包括电子邮件账号、电子签名、银行账号与密码等。
因此,用户账号的安全措施不仅包括技术层面上的安全支持,还需在信息管理的政策方面有相应的措施。
(2)网络资源访问权限。
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共享文件、共享打印机、网络通信设备等网络用户都有可以使用的资源。
资源属主体现了不同用户对资源的从属关系,访问权限主要体现在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可用程度上。
利用指定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可以有效地在应用级控制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3)网络系统审计和评估。
网络的审计和评估包括对网络资源的审核、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防范。
(4)网络监控。
通过网络监视可以简单明了地找出并解决网络上的安全问题,如定位网络故障点、对ip盗用者的监视、控制及监视网络访问范围等。
为网络间通信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3.2数据传输安全。
传输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上被传输信息的安全,以防止被动和主动的侵犯。
对数据传输安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虚拟专用网络。
虚拟专用系统可使用户数据在公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网络平台上安全通信,它采用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使得敏感的数据不会被窃取。
(2)加密解密与数字签名。
加密是用密钥和一定的加密算法,将加密对象处理;只有解密后才可取得原文。
数字签名,就是对资料处理后,确保资料在传输过程中,如果有任何被篡改都会被识别。
它主要通过加密算法和证实协议而实现。
(3)防火墙。
防火墙(firewall)是一项协助确保的信息安全设备,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
它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4个部分组成,用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4)用户认证。
使检测用户唯一性的方法不仅局限于用户名和密码,还可以包括用户拨号连接的电话号码、用户使用的终端、用户使用的时间等。
在用户认证时,使用多种密码,更加加强了用户唯一性的确认程度。
(5)公开密钥体系认证。
pki是一种遵循既定标准的密钥管理平台,能够为所有网络应用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及所必需的密钥和证书管理体系。
这种方法安全程度较高,采用了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机制等技术,将安全性和高效性结合起来。
总之,网络发展的`迅速和应用的广泛开创了我们对网络应用的崭新局面。
信息资源共享和传播,已经突破了国界涉及到整个世界。
在这种互连联网络给社会带来极大效益的同时,网络罪犯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
由简单的闯入系统发展到网上诈骗;网上非法交易;更为严重的泄露国家机密的犯罪。
摘要: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发展,网络在各种信息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受到严峻的考验,诸如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攻击、非法攻取用户信息与数据、传输释放病毒等攻击手段与方式层出不穷。
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网络应用必须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复制文件、发送文件、运行程序等操作传播,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移动存储设备、网络,以后者为主,因为网络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为病毒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条件。
计算机病毒可简单分为系统病毒、蠕虫病毒、木马病毒、脚本病毒、宏病毒、后门病毒、病毒种植程序病毒、破坏性程序病毒、玩笑病毒以及捆绑病毒这10类。
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特点,破坏性大、传染机会多,杀毒很困难。
它会产生网页瘫痪、电脑运行速度明显变慢、操作程序无法正常启动、系统文件时间和大小发生改变、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等表面现象。
有这种情况时用户就要警惕是不是计算机遭受了病毒的攻击,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更大的危害发生。
计算机病毒程序一般有安全模块、传染模块、破坏模块。
其中破坏模块包括激发控制和破坏操作,典型的恶性病毒是疯狂拷贝、删除文件,病毒的繁殖能力很强。
1.2软件系统存在漏洞。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九
网络安全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所以人们要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维护升级,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不断学习探索、积累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和技术,尽量避免未经授权用户的访问和破坏,防范计算机网络系统不受黑客侵害,经常查杀病毒,采取有效的保护策略,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使计算机网络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
首先,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在计算机上,操作系统几乎是所有与其相关资源的程序的集合,另外还是现代计算机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是管理系统与之相关的资源,监控软件程序运行,并且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些友好的系统软件。因此,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具有的一些漏洞与不安全性,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差异性,为现代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诸多问题。在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每个小问题都很有可能会给整个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构成很大的隐患甚至是会导致网络的整个瘫痪。
其次,计算机病毒的侵害。我们说的计算机病毒的侵害指的是逻辑上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病毒指的是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进行插入性的破坏机器功能的信息数据亦或是相关程序,会影响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并且它会自己复制相关的计算机代码、指令等,会以计算机设备为载体,借助操作系统的相关漏洞与应用程序来进行主动性的攻击,具有明显的传播性、隐蔽性与破坏性的特征,例如诸多木马程序、流氓软件等。驻守在计算机中的病毒很难被操作人员发现,并且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异性的病毒,让它的攻击性与破坏性变得更大,生存能力更加强大。
第三,计算机的黑客出现。我们都知道,主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黑客,因为他们是人为因素,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所存在的漏洞,或者会潜入到计算机室内,来盗用计算机内部系统资源,从而非法地盗取了用户的相关信息数据,并篡改一些数据,破坏了硬件设备。我们可以将计算机黑客称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中的外部进攻者,而这些外部进攻者经常会采取修改计算机用户的网页界面,能够非法潜入到主机内部,也就是所说的“肉鸡”,进而破坏了他们的应用程序与系统。
第一,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协调。一是文件服务器。它是网络的中枢,其运行稳定性、功能完善性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质量。二是网卡用工作站选配不当导致网络不稳定。
第二,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因特网是一种网间网技术,实际上是由无数个局域网连接而成的巨大网络,网络通信实质就是数据流经过很多机器多重转发的过程,由于控制的复杂性和系统设计的不合理性,攻击者通常可以利用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一台主机对数据包进行劫持,获得其所需的信息。
第三,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任其自然。其实大多数安全事件和安全隐患的发生,管理不善是主要原因,网管没有严格遵守网络相关操作章程,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新网络,是造成诸多安全漏洞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网络漏洞是人为造成的,因此不断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章是十分必要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十
论文摘要:网络犯罪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由于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且犯罪手段比较先进,因而较难防控,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首先对网络犯罪的基本情况(概念和基本特征),以及当前侦查网络犯罪存在的困难进行了说明,进而提出了几点防范网络犯罪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网络犯罪防范策略犯罪立法国际合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负面作用,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的出现,便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破坏作用。正确认识网络犯罪,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予以防治,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网络犯罪的基本情况及侦查网络犯罪的主要困难。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网络犯罪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是指犯罪分子通过运用计算机编程、加密等操作技术和手段,或通过利用互联网基本信息供应商,以及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在网络上或者计算机操作系统上实施的一种犯罪行为。网络犯罪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犯罪手段的复杂性和先进性。网络犯罪犯罪分子往往借助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利用原有技术无法察觉的有利时机实施犯罪,因而具有先进性特点。
2.隐蔽性。网络犯罪活动能在几分钟甚至数秒内就可以完成,很难被察觉,因而具有很好的隐蔽性。
3.跨地域性。地球村的“建成”,网络四通八达地遍布于全球,使得网络犯罪不存在国界性,且跨国性的犯罪往往会牵涉到很多国家,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4.严重破坏性。网络犯罪在国外,如美国、英国等国家,每年造成的损失多达几十亿元,由于网络犯罪60%以上发生在金融行业,所以每次犯罪活动又往往涉及很大的金额,因而,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5.犯罪主体低龄化和内部化。据统计,网络犯罪中,犯罪主体年龄在35岁以下的案件占了七成以上,这与计算机盛行的时间和熟悉计算技术人员的年龄有着很大关系.
(二)当前侦查网络犯罪存在的主要困难。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出现较晚的特殊的犯罪形式,相比于普通的犯罪,由于其作案手段的高智能化以及作案方式的复杂化,因而更难以侦破,给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1.网络犯罪法律体系不健全,侦查阶段在程序上、实体上无法可依。尽管从1991年国务院发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来,已先后又颁布数项行政法规对网络犯罪予以防治,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在又通过在新刑法第286、第287等条中专门增加利用计算机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的相关条款,但总体而言,刑事立法还无法覆盖不断新型化的网络犯罪,致使犯罪分子往往成为漏网之鱼。尤其对网络犯罪进行侦查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侦查程序进行说明,基本还参照公安部的相关规定第56条以及刑事诉讼法予以执行,由于依据这些法律进行的审查过程比较繁琐,对网络犯罪而言显然是不实用的,网络犯罪的证据很多可以销毁掉,很容易出现无法找到立案证据的现象,按照普通法律的审理程序,往往会贻误办案时机,致使案件很难破获。
2.网络犯罪十分复杂,犯罪主体不易确定。由于网络犯罪是利用高科技进行的犯罪,且犯罪手段多样,犯罪证据又可以被删改,因而使得网络犯罪十分复杂,较难处理。同时,犯罪分子在接触网上的文字和图像等信息时,一般不需要进行任何登记,可以一直保持匿名状态,而且可以进行反复登录,直至达成犯罪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侦查机关很难对犯罪行为提前监控到,因而,对真实的身份往往难以查认。加之侦查取证的过程一般需要按部就班一步步进行,客观上拖延了查找犯罪分子作案证据的有效时间,等到接近犯罪目标时,犯罪分子往往早已逃之夭夭。这种不利情况致使犯罪分子的漏网几率大大增加,给侦查机关办案带来很大困难。
3.跨国界网络犯罪不易有效侦破。由于网络犯罪具有无国界的特点,所以很多网络犯罪是在不同的国家间展开的,而国与国之间没有统一和完善的法律制约,对于这种犯罪就较难侦查,又由于不同国家对于网络犯罪的定罪程度不一,判刑时限不一,致使很多案件处理起来十分复杂棘手,并难以最终定论。另外,对于部分国外犯罪分子侵入我国进行作案的情况,在我国法律中也较难找到判刑依据,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而《刑法》第285条又规定,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显然,在涉及判刑年限时,因存在一定冲突,使得对于以上网络犯罪情况如何进行定罪就难以确定。
网络犯罪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给企业和国家均造成了很大危害,又鉴于以上在网络犯罪侦破上存在的困难,今后应认真分析网络犯罪的相关情况,切实做好网络犯罪的防治工作。
(一)完善网络犯罪立法体系,促进侦查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有关网络犯罪的法律应尽早予以完善,应使法律能覆盖到计算机犯罪的各个方面,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虽然较之前对网络犯罪的犯罪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较之前的相关法律更加完善,但相对于网络犯罪的发展变化速度,我国的法律显然还是相对滞后,亟待完善的。其次,网络犯罪立法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网络犯罪形式,基于网络犯罪的新型化速度很快,相关法律绝不应出现固化现象,以为制定时适用于当下,就可以束之高阁;同时,在立法时,要对犯罪方式进行全面充分了解,以保证所定法律法规能覆盖所有的网络犯罪领域,避免在侦查案件时,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再次,在制定司法解释时,视野要宽,涉及技术性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相关专家的核定,以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另外,还应注重细节问题,对于司法解释的语言使用一定要规范、严密,避免犯罪分子找到作案的法律漏洞。侦查程序和证据制度的法律需要建立和完善,可以考虑使电子证据进入法定证据,并解决电子证据的提取和鉴定问题,完善技术鉴定的相关法规,保证证据的真实有效;对于涉及隐私的证据,应同时设立相关法律进行保护。最后,基于网络犯罪主体的低龄化特征,以及网络犯罪一般牵涉金额较大的问题,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将犯罪主体的定罪年龄适当放低,以避免具有犯罪意图的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给社会造成危害。
(二)加强网络犯罪的法律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合力以利于侦查工作开展。
在健全网络犯罪法制建设的同时,应加大网络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促使人们依法上网,形成文明的上网风气;应让人们充分了解和认识网络犯罪的危害性,保持人们上网的警惕意识。同时,还应逐步培养起人们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法律风气,给网络犯罪分子的犯罪通口布下“天罗地网”。另外,应加强社会的合力作用,以更好地防治网络犯罪。加强政府对网络的行政监管力度,不断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检察机关在获悉案件情况时,应及早介入,尽量查找充足的证据资料,以方便侦查工作的.开展和案件的及时侦破;鉴于金融行业是网络犯罪的多发行业,应重点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对内部操作计算机的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增强依法用网办公的意识;对于青少年也应重点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避免拥有熟练网络技术这种一技之长的青少年,因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不法之途。只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法律风尚,人人树立起法律意识,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有效地防治和抵御网络犯罪的发生。
(三)加强计算机防范设施和侦查技术设施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网络执法能力。
网络犯罪的先进性和较高的科技含量,使得其具有比较复杂的特点,侦查网络犯罪必须采用相应的侦查技术,应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提高其科技含量,加强网路安全技术的研发,在数据传输监视技术、网络定位技术以及陷阱识别技术和病毒隔离技术上,都应切实加强,以借助高科技手段,来维护网络的安全,降低网络犯罪几率;还应加快网络犯罪情报信息网等监控网络的建设,积极鼓励社会人员进行网络犯罪行为的举报投诉;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侦查技术,并进行深入研究,以不断提高计算机侦查技术设施建设的水平。同时,应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网上警察”,增强他们发现网络有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犯罪黑客进行调查取证的能力,尤其对网络犯罪的证据能够借助高科技手段来鉴定其真实性;执法人员还应借助网络,了解和熟悉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学问,如犯罪心理学、人类行为学等,以增强对网络犯罪分子的作案行为和动机的研究,更好地防治网络犯罪的发生。
(四)强化国际合作,加强对国际犯罪的侦破力度。
欧洲理事会出台了《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对处理和防范国际间的网络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对缔约国之外的国家预防网络犯罪加强国际合作也有积极作用。各个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布置起全球性的“法网”以加强对网络犯罪分子的防治和打击力度减少使犯罪分子逃脱的法律漏洞。在与国外进行合作时还应积极借鉴国外的互联网管理经验尤其是美国、德国等一些互联网技术发达的国家以对网络犯罪设置更安全的防御线尽量将网络犯罪扼杀在萌芽中。同时因网络犯罪自上世纪60年代便在国外出现所以国外的网络犯罪形式和领域更加多样和广泛应全面了解国外网络犯罪的各种形式以对网络犯罪的立法制定起到更全面的指导作用。另外对于国外犯罪分子在我国国内实施的网络犯罪应尽早制定专门的法规并保证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国外一些更高端科技下的网络犯罪能有力覆盖以对网络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惩治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
三、结语。
网络犯罪是当今网络时代具有极强破坏力的一种犯罪形式,应加强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警惕,不断健全和完善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计算机侦查技术,以及执法人员的网络执法能力,同时,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打击网络犯罪的合力,并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侦查网络案件的力度,另外,应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管理互联网和打击网络犯罪的经验,以充分做好网络犯罪的防范工作,保证我国信息和财产的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定。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一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网络的便捷实用,尤其是因特网(internet)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它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使我们从中受益。然而,我们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网络所对我们造成的破坏,对我们的信息所造成的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了一个严肃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因素或者恶意的攻击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本文从计算机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的现状,以及防范的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计算机安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
这个定义包含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传输安全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物理安全是指用来保护计算机硬件和存储介质的装置和工作程序。物理安全包括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等内容。逻辑安全可理解为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完整和可用。操作系统安全指操作系统能区分用户,防止他们相互干扰,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网络传输安全则指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来认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如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就依赖并广泛采用通信安全服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更新、提高的课题。
1、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主要有物理威胁、系统漏洞、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和有害程序威胁等几类。物理威胁如偷窃、废物搜寻、间谍行为、身份识别错误等;系统漏洞如不安全服务、配置被更改、初始化不一致、乘虚而入等。身份鉴别威胁如算法考虑不周、内部泄漏口令、口令解除和口令圈套等;线缆连接威胁则有拨号进入、冒名顶替、窃听等;有害程序则主要是病毒、特洛伊木马、代码炸弹、错误的更新或下载。
2、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网络安全管理缺少认证,容易被其他人员滥用,人为造成网络安全隐患。
现有操作系统中设计的网络系统不规范、不合理、缺乏安全考虑,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网络漏洞,黑客很容易利用漏洞侵入系统,影响用户。
由于技术上的可实现性、经济上的可行性和操作上的可执行性,缺少对整个网络的安全防护性能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评估与保障实施的安全策略。
计算机病毒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信息严重破坏甚至被盗取,降低网络效率。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病毒活跃在计算机网络上,给我们的正常工作造成威胁。
黑客的攻击种类繁多,且许多攻击是致命的,攻击源集中,攻击手段灵活。尤其是黑客手段和计算机病毒技术结合日渐紧密,用病毒进入黑客无法到达的私有网络空间盗取机密信息或为黑客安装后门,攻击后果更为严重。
1、加强内部网络管理,提高防范意识。
在网络上管理方式是十分关键的,不仅关系到网络维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涉及网络的安全性。安装好的杀毒软件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地安装到组织里的每一个nt服务器上,并可下载和散布到所有的目的机器上,由网络管理员集中设置和管理,它会与操作系统及其它安全措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网络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并且自动提供最佳的网络病毒防御措施。在网络前端进行杀毒,可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畅通。
2、网络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防火墙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
将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传输技术结合使用并发展,进行多方位的扫描监控、对后门渠道的管理、防止受病毒感染的软件和文件的传输等许多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未来防火墙技术会全面考虑网络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程序的安全、用户的安全、数据的安全五者综合应用。在产品及其功能上,将摆脱目前对子网或内部网管理方式的依赖,向远程上网集中管理方式发展,并逐渐具备强大的病毒扫除功能;适应ip加密的需求,开发新型安全协议,建立专用网();推广单向防火墙;增强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预警功能;完善安全管理工具,特别是可疑活动的日志分析工具,这是新一代防火墙在编程技术上的革新。
3、安全加密技术。
安全加密技术由完善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组成,在网络安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运算与解密运算使用同样的密钥。
不对称加密,即“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其中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之于众,谁都可以用,称为“公开密钥”,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称为“秘密密钥”。
4、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集光学、传感技术、超声波扫描和计算机技术于一身的第三代身份验证技术,是一种更加便捷、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如指纹、声音、面孔、视网膜、掌纹、骨架等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解决方案,由于人体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这一技术的安全系数较传统意义上的身份验证机制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指纹识别技术凭借其无可比拟的唯一性、稳定性、再生性而发展迅速。
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套成功的身份鉴别系统,也是未来生物识别技术的主流之一。它通过相应设备获取指纹的数字图像存贮到计算机系统中,再通过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最后使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指纹特征进行匹配。时下,有关指纹自动识别的研究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随着指纹识别产品的不断开发和生产,未来该项技术的应用将进入民用市场,服务大众。
网络安全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方方面面,不但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而且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新的不安全威胁会不断出现,安全的技术也因此不断更新,只要有明晰的安全策略和完善的防范技术,必能完好、实时地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确证性,确保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顾巧论,贾春福。计算机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十二
现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相应的对于其安全性能的要求也逐年提升。当前面临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隐患问题,急需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优化,虚拟网络技术应运而生。虚拟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结合用户的数据信息,在确保网络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提升数据传输的隐蔽性,降低网络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起到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1]。
1虚拟网络技术概述。
1.1含义。
虚拟网络技术,是一种专用的网络技术,同时也是一种私有的数据网络,主要是用于保护计算机的安全性能。在虚拟网络技术中,使用者可以进行局域网的专有化虚拟,进而确保数据在不同局域网中的安全性。当前虚拟网络技术主要有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密钥管理技术等[2]。其中的核心技术主要是隧道技术与加解密技术,二者有效的确保计算机的安全性能。
1.2特点。
1.2.1简化性传统的网络中,系统的网络计算较为复杂,经过改进之后精细化方面得到了提升。而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简化处理,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性能。
1.2.2多样化虚拟网络技术,其互联网技术具有虚拟的性质,而经由虚拟网络技术的多样化,就可以实现用户的针对性选择,进而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性需求[3]。
2.1mpls虚拟网络。
mpls虚拟网络,其安全性、可靠性能都较强,主要是运用mpls技术进行ip专用网络的建构,进而实现图像、语言与数据的远程传输[4]。在进行mpls虚拟网络的建构中,应从网络的安全可靠性、用户的需求出发,同时依据有关的步骤进行构建。经由mpls虚拟网络的引入,可以加强公用网络的扩展性,提高专用网络的灵活性、安全性的同时,为用户创造更加良好的服务。
2.2vpn技术。
现今,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式,不能实现诸多部门信息同步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办公的需求。经由vpn虚拟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信息同步,避免网络连接的缺陷。在进行电子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运用vpn技术可以经由信息通路进行资源的传输,同时运用专线的形式,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5]。vpn虚拟网络技术,在进行资源信息的传递中,可以运用自身的专用性特点,规避外部的冲击,降低信息传递的错误率,使信息与资料的传输更为安全、可靠,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依据vpn所起的作用,可以将vpn分为3类,分别为vpdn、intranetvpn与extranetvpn。
2.3ipseevpn技术。
ipseevpn技术,主要是依据ipsee协议,经由相应的ip地址进行数据的传输,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现今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有效的运用ipseevpn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网关和pc间的安全保护,主要是进行两者之间的通信连接的保护;其二,是pc和pc间的安全连接,可以建构ipsee会话保护,可以不经过网关就可以实现安全保护的作用;其三,是网关间的安全连接。诸如可以在企业的诸多部门的网络中,进行网关的设置,经由vpn隧道虚拟技术的有效运用,进而运用ipsee隧道实现数据的传输。
3虚拟网络技术的运用效果与发展展望。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网络技术、内部信息数据的结合,在虚拟网络技术能力有效展现的同时,也可以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虚拟网络技术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当前,伴随着企业信息化、企业网络技术的革新,虚拟网络技术的实用性、稳定性与安全性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其市场的占有率也是呈现出一种逐年增高的趋势[6]。现今虚拟网络技术的相关产品数量颇多,在未来虚拟网络技术的发展,主要是进行计算机防火墙复合型产品的研发,因此在未来虚拟网络技术的发展空间必定会非常宽广。
4结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的网络世界中,不能确保绝对的安全性,但是可以经由科学的技术手段将安全风险降至最小。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为信息安全提供保障,可以解决网络中反复发生的危险隐患,可以提高企业与用户的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7]。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的进行虚拟网络技术的内容、功能的完善,不断的深入研究、分析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信息服务、管理的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网络平台,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双江.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j].网络与通信,(16).
[2]焦扬.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作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7:8-10.
[3]雷琳.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8:74.
[5]林竹.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实践探微[j].信息系统工程,2016,01(02):65.
[6]李连峰.试论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5(20):217.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三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既包括计算机设备等系统安全,也包括真正意义上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线上传输的安全。有效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技术措施与网络管理控制,它是在网络环境中,使数据得到完整性与保密性等方面的保护。如果从专业角度来说分为逻辑安全与物理安全,逻辑安全针对的是信息安全,即保证信息的保密性与完整性、保证能够正常运用;物理安全是指对设备的保护,以免破坏与丢失。
信息技术的产生总是与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令人堪忧的网络安全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网络攻击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日趋复杂,各种攻击行为相互之间融合,泛滥的病毒木马与计算机网络安全呈现势均力敌的形势。而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流行,掌上电脑的逐渐普及,网络攻击也向这些无线终端的设备蔓延,可以说以病毒木马为罪魁祸首的网络攻击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我们在生活中利用网络进行浏览与传输是基于因特网的支持,在没有组织的状态下进行,当前有组织的因特网管理机制还有待开发,更具完善的规范体系还有待发展,这就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在网络初步构建时,需要完成信息在计算机上的呈现,这个过程需要计算机各个系统部分之间的协作,如果其结构过于简单松散,那么就不便于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是在软硬件相互结合下完成的,从目前网络应用状况来看,每个网络的运行,都有相应开发建设的软件,但是由于软件还不够成熟,这就使得网络出现不正常现象。
2.1.1自然威胁。
自然条件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是指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一般不会对网络造成较大的安全威胁,即使是导致了网络的瘫痪,也可以很容易解决。如在雷雨天气下,如果建筑拥有完善的避雷措施,计算机可以正常运行,但缺乏完善的避雷措施,网线线路就会遭受到雷击,又或者计算机某个设备被烧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这个时候不得不处于停滞状态,导致正常的工作学习不能进行。
2.1.2人为网络攻击。
(1)主动攻击主动攻击带有一种有目的性的攻击色彩,它是指对网络安全进行攻击的始作俑者使用网络攻击技术,有选择性的破坏网络信息,使网络信息不再具有准确性与完整性,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2)被动攻击被动与主动攻击相同的一点都是属于人为攻击的范畴,但是不同的是一旦受到主动攻击的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不能正常运行,网络信息数据不能恢复,被动攻击也是在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攻击的,但是它不会影响正常的网络运行,它是在运行当中信息数据、资料被某个隐藏的程序篡改或者截取,导致网络中断。总而言之,无论是哪种攻击形式,都会造成网络信息安全的伤害与不良影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1.3后门与木马程序。
“后门技术”早在计算机被入侵之初就已经出现了,如果把计算机网络系统比喻为一张渔网,那么“后门技术”将会在计算机网络这张“渔网”中自由穿行,自由进入系统。这种技术使种植木马病毒的程序文件很快进入到系统之中,不易发现,很难阻止;木马名字的由来最早来源于一则希腊神话,是英文“trojianhorse”的简译,中文全称是特洛伊木马,是在“后门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后门程序,与病毒一起是骇客们进行网络攻击最为普遍的使用方式,具有隐蔽性与非隐蔽性的特点。一般木马有两个程序:控制器程序与服务器程序,如果我们把计算机看做是一座紧闭的大门,那么木马程序相当于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可以打开计算机这个紧闭的“大门”,任由行走,通过命令服务器程序控制所要攻击的计算机网络。
2.1.4非授权访问。
非授权访问是在非法或者没有授法的情况下,对计算机网络,具体来说对某个网站非法侵入。通常运用这种威胁方式攻击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人员,具有熟练编写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运用多种技巧侵入他方内部网。实行非授权访问目的是获取存储权限,以获悉用户的信息资料,又或者以网络系统作为跳板,跳转到其他系统,并恶意破坏这些系统,使计算机网络不能继续提供正常的服务。
2.1.5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这种程序具有不可见性与不确定性,在神不知鬼不觉中隐藏起来,并在用户难以发觉的情况下入侵到系统当中。它也是一种代码,使被侵入的系统数据不能实现自我复制,病毒和木马一样可以无限蔓延,像人体细菌病毒一样,无限生长繁殖,常见的病毒有蠕虫病毒,意大利香肠与宏病毒,其破坏力让人感到深不可测。
虽然自然条件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并不是很突出,影响较小,也较为容易恢复,但是也不能对于自然条件的影响考虑不周全,不能掉以轻心。应时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雷雨天气下尽量不使用计算机,在室内做好避雷措施,不要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不使用老化的电源,以免计算机被烧坏短路,影响计算机网络正常的运行。在平常运用计算机网络工作与学习中,记得对信息数据做好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2.2.2安装防火墙技术。
对于人为攻击中的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判断好是哪一种攻击,如果是无意当中的攻击,很好解决,这种攻击不具有目的性,通常是个人在无意识的情况致使网络损坏,当发现这种情况及时告知网络宽带公司,寻求专业人士的维修。可怕的是有目的性蓄谋已久的攻击,这种情况可以安装防火墙,防火墙能够保护互联设备不被破坏,加强网络访问控制。
3结语。
结合上述可知,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广泛存在,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会为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采取防范措施刻不容缓。此外还要加强人们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标准制度,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以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十四
但是在网络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了较大的考验。
而且,近些年由于网络导致的信息泄露问题屡见不鲜,也给社会民众带来了较大的损害。
因此,信息安全的话题也受到普遍大众的重视。
在通常情况下,黑客和病毒是导致信息泄露的主要“元凶”。
因此,我们要运用先进的技术防止出现信息漏洞,不给黑客和病毒可乘之机。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是目前十分受人关注的技术,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就是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当中的漏洞扫描技术。
网络安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和固定的定义。
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对网络安全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例如,从网络用户个人或者单位来说。
他们想要拥有的网络安全,必然是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单位商业信息受到保护,避免因他人运用偷听、篡改等手段,泄露信息,或者造成商业危害。
从网络运用以及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理解的网络安全必然是希望在对本地网络信息进行访问、读写时,受到相应的保护。
防止出现病毒入侵、拒绝服务或者网络资源非法控制等威胁。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属于网络上的信息安全范围。
指的是通过多网络系统的强化管理,以及对硬件、软件中的数据保护,防止其因有意的,或无意的破坏而出现信息泄露等状况。
保障系统连续可靠的运作,以及提供源源不断的网络服务。
从宏观上来看,凡是有关网络上信息的隐私、完整、可用、真实等相关的技术研究,以及网络安全管理全部属于网络安全需要研究的对象。
网络安全不仅仅是网络使用硬件或软件上的问题,也是信息管理上的问题。
在二者的互相补充下,才能实现完善的信息保护。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主要侧重点是防止外在非法行为对网络的攻击。
对于管理上来讲,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对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
对于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
1.1可靠性。
可靠性的定义就是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目前具有的条件下,以及相应的时间范围之内,保持预先想要其达到的功能性特征。
可靠性是对于网络系统安全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可靠性都保障不了,难么一切的网络活动将无从谈起。
1.2可用性。
可用性就是网络经过设置之后,网络信息可以被所授权实体进行访问并按照需求使用的特性。
即在经过许可之后,网络信息服务在需要的时候,就会给予授权用户或实体进行使用的特性;或者是网络在受到部分的损坏及需要降级使用的时候,依旧为授权用户提供最有效服务的特性。
可用性就是网络信息系统面向所有用户的而最安全性能。
网络信息进系统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向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然而用户的需求是随机的、多方面的、甚至还会有时间和速度的要求。
与此同时,可用性就会对系统的正常使用时间与整个工作时间的之比来进行度量。
1.3保密性。
对保密性的定义就是保障网络信息能够不受外界非法行为的影响,导致出现信息泄露、信息篡改等。
保密性是建立在可靠性以及可用性的基础之上的,是网络安全保障的重点对象。
1.4完整性。
完整性就是网络信息在没有经过授权之前不能对其进行任何改变的特性。
也就是说,网络信息在储存或传输的过程中保持其完整,不会偶然的失误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插入等破坏的特性。
完整性是网络中面向信息的安全模式,无论经历怎样的阻挠和破坏,它要求必须保持信息的原版,换句话说,就是信息的正确生产及安全准确的存蓄和传输。
文档为doc格式。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十五
借助网络技术,计算机与各种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各种类型的网络系统,期间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传输介质和物理网络设备组合而成,势必存在不同的安全威胁问题。
1.1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是一种支撑性软件,为其他应用软件的应用提供一个运行的环境,并具有多方面的管理功能,一旦操作软件在开发设计的时候存在漏洞的时候就会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操作系统是由多个管理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程序,因此也会存在缺陷问题;操作系统都会有后门程序以备程序来修改程序设计的不足,但正是后门程序可以绕过安全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的访问权的设计,从而给非法网民入侵攻击提供了入口;操作系统的远程调用功能,远程调用可以提交程序给远程服务器执行,如果中间通讯环节被非法网民监控,就会出现网络安全问题。
1.2数据库安全。
数据库相关软件开发时遗漏的弊端,影响数据库的自我防护水平,比如最高权限被随意使用、平台漏洞、审计记录不全、协议漏洞、验证不足、备份数据暴露等等。另外,数据库访问者经常出现的使用安全问题也会导致网络安全隐患,比如数据输入错误、有意蓄谋破坏数据库、绕过管理策略非法访问数据库、未经授权任意修改删除数据库信息。
1.3防火墙安全。
作为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系统软件,防火墙能够阻挡来自外界的网络攻击,过滤掉一些网络病毒,但是部署了防火墙并不表示网络的绝对安全,防火墙只对来自外部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对局域网内部的破坏,防火墙是不起任何防范作用的。防火墙对外部数据的过滤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如果有网络攻击模式不在防火墙的过滤规则之内,防火墙也是不起作用的,特别是在当今网络安全漏洞百出的今天,更需要常常更新防火墙的安全策略。
2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软件开发建议。
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为保护计算机网络用户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分别研讨入侵防护软件、数据库备份与容灾软件、病毒防护软件、虚拟局域网保护软件等。
2.1入侵防护软件。
入侵防护软件设置于防火墙后面,主要功能是检查计算机网络运行时的系统状况,同时将运行状况等记录下来,检测当前的网络运行状况,尤其是网络的流量,可结合设定好的过滤规则来对网络上的'流量或内容进行监控,出现异常情况时会发出预警信号,它还可以协助防火墙和路由器的工作。该软件的最大有点是当有病毒发生攻击之前就可以实时捕捉网络数据、检测可以数据,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收集非法入侵行为的信息,记录整个入侵事件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追踪到发生入侵行为的具体位置,从而增强系统的防护入侵能力。
2.2数据备份和容灾软件。
数据备份和容灾软件,可以安全备份需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国内却没有被得到重视。数据备份和容灾软件要求将raid技术安装到操作系统,将主硬盘文件备份到从硬盘;移动介质和光盘备份,计算机内的数据会随着使用的时间发生意外损坏或破坏,采用移动介质和光盘可以将数据拷贝出来进行存储;磁盘阵列贮存法,可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随着储存、备份和容灾软件的相互结合,将来会构成一体化的数据容灾备份储存系统,并进行数据加密。
2.3病毒防护软件。
随着计算机网络被广泛的应用,网络病毒类型越来越多,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一旦感染病毒则会呈现快速的传播速度,波及面也广,而且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也日趋多样化,因此,需要开发完善的病毒防护软件,防范计算机网络病毒。首先是分析病毒传播规律和危害性,开发相对应的杀毒软件,并在规定时间内扫描系统指定位置及更新病毒库;其次是安装防毒墙软件,传统的防火墙利用ip控制的方式,来禁止病毒入侵,难以对实时监测网络系统情况,而防毒墙则可以在网络入口(即网关处)对病毒进行过滤,防止病毒扩散。最后是更各系统补丁,以提高系统的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预防病毒利用系统漏洞入侵计算机。
2.4虚拟局域网软件。
采用虚拟局域网软件,可以将不同需求的用户隔离开来,并划分到不同的vlan,采用这种做法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具体做法是从逻辑上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一个个的子网,并将这些子网相互隔离,一旦发生入侵事故也不会导致网内上“广播风暴”的发生。结合子网的控制访问需求,将访问控制列表设置在各个子网中间,以形成对具体方向访问的允许条件、限制条件等,从而达到保护各个子网的目的。同时,把mac地址和静态ip地址上网的计算机或相关设备进行绑定,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静态ip地址或是mac地址被盗用的问题出现。
2.5服务器安全软件。
服务器系统安全软件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软件,另外一种为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在配置服务器系统软件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承受能力和安全功能性,承受能力是指安全设计、减少攻击面、编程;安全功能涵盖各种安全协议程序,并基于自身的使用需求,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服务器应用软件的应用,要求考虑软件在稳定性、可靠、安全等方面的性能,以避免带入病毒,并定期及时更新。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问题,即使现在的网络技术已经日渐成熟、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也日趋完善,但是网络安全问题是相对存在的。因此在实际计算机应用管理中,我们只能根据网络宽带的特点和具体的应用需求去找到平衡网络安全和网络性能,以此为指导思想来配置网络安全软件。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安全防护软件的研发力度,以进一步促进计算机网络系统防御水平的提升,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十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使用的第一要则,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它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才能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起到真正便利人们生活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就是要保证信息的安全,使得用户的信息不会通过各种途径遭受到破坏、盗取和泄露。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来源于数据的威胁、外力的破坏和环境的威胁[1]。
数据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意义就像是细胞对于人体的意义。
计算机中的数据威胁主要发生在节点比较多,这个地方是最容易受到病毒和木马的攻击的,从而会引发整个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崩溃,影响正常的使用。
对于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而言,用户一般不会主动进行破坏,因此,遭受外力破坏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外力的破坏形式主要集中在人为的破坏,即植入病毒或者利用木马进行攻击等等。
一些攻击者在网站上植入病毒或者通过邮件的方式将病毒或者木马通过网络传输给计算机,从而攻击计算机系统内的数据,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有的计算机在网络的使用中,会通过网络进行资源的共享和资源的搜寻,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面临网络环境的威胁。
有的攻击者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对数据包进行攻击,利用它将攻击的信息带入网内,从而产生数据结构的破坏。
1.1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况。
防火墙技术属于计算机网络应急响应技术的一种,在用户中的使用程度比较高,从存在形式上来划分,防火墙有软件型、硬件型和嵌入型三种。
从技术层面来划分,防火墙可以划分为状态检测型、包过滤性型和应用型三种。
每种防火墙都有其特点和利弊之处,需要用户根据实际的需求和网络环境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
1.2状态检测型防火墙。
状态检测型防火墙主要以数据为分析检测的对象,然后通过自身的功能对里面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辨析和识别,从而作出相应的安全处理。
状态检测型防火墙在使用的时候所产生的保护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对很多有害信息进行识别。
和其它的防火墙技术相比,状态检测型的防火墙的安全系数比较高,并且可以进行很好的拓展和伸缩,但是需要一定的反应处理时间,因而会出现保护延迟的情况,容易使得网络连接存在延缓和滞留的状况[2]。
1.3过滤性型防火墙。
防火墙的包过滤技术对计算机的网络协议有着严格的要求,各项操作都是要在保障协议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的。
应用型防火墙利用ip转换的方式来进行ip的伪装,在进行过滤操作的同时对数据包展开分析统计等工作并形成相关的数据报告,以供参考。
过滤型防火墙的工作机制是比较透明的,同时效率高,运行速度快,但是对于黑客的攻击和新型的安全威胁不能起到防御作用,过于依靠原有的数据信息,缺乏自动更新和升级的功能。
2应用型防火墙。
应用型防火墙通过ip转换的方式,伪装一个新的ip或者端口以此来迷惑入侵者。
这个操作环节一般在osi应用层进行,通过伪装ip来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同时对网络的通讯流进行一个阻断,并实时进行网络状况的一个监控,安全性能高,但是会对计算机的系统产生影响,从而使得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3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3.1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指的是在信息发送之前,先对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加密的密码一般由发送方和接收方共同掌握。
接收方在受到信息后利用密码进行解密操作,从而完成信息的安全传输。
加密技术是技术含量要求较低的一种技术,它依赖于密码掌握双方的保密能力,主管影响成分较大。
文档为doc格式。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七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在不断突破。然而,计算机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应用的安全性的风险也在逐渐扩大。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计算机网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近年来,计算机网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在享受计算机网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对计算机网路安全却往往重视不够,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带来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研究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目的,笔者就计算机网路安全和防范进行了深入探讨。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即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确保数据信息在一个网络环境里的完整性、可使用性和保密性能够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逻辑安全,即指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的安全;第二,物理安全,即指系统设备及其相关的设施能够受到物理保护,不受破坏。当前,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也同时出现了阶梯式增长的态势。我国计算机网路技术起步较慢,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网路监管不力、计算机病毒入侵等原因导致了我国计算机网路安全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计算机网路安全出现故障,病毒入侵个人网路之后,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网路出现崩溃,个人隐私的泄露将导致个人安全出现潜在风险。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机关的计算机网路一旦被入侵后,国家机密文件将有可能被泄露和篡改,这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安全隐患。
2.1黑客入侵。
黑客入侵是当前我国计算机网路安全中威胁性最大的影响因素。计算机网路黑客发现计算机网路本身存在的漏洞后,机会迅速入侵至计算机网路系统中,使得计算机网路系统的数据资料被泄露甚至篡改。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黑客均带有较强的入侵目的性,以在不破坏计算机网路系统的前提下窃取所需的计算机数据信息,在黑客入侵计算机网路系统时,均会对其网路漏洞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手段入侵计算机数据库。黑客入侵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第一,听过破译计算机网路数据,非常篡改计算机相关数据,严重时会破坏计算机网路从而导致整个计算机网路瘫痪无法运行,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第二针对计算机网路存在的漏洞采取入侵设备或者搭线等手段,窃取所需的计算机的机密数据和文件信息。
2.2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是当前我国计算机网路存在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以原始轰炸式邮件对计算机网路造成的安全影响更为明显。相比于计算机病毒,垃圾邮件不具备其蔓延性特点,而相比于黑客入侵,则不具备其潜在性的显著特征。邮件具有公开性的特点,这为垃圾邮件存在的运行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土壤,垃圾邮件大多是在公开邮件中掺入垃圾邮件并将其发送至目的计算机网络中。通常而言,垃圾邮件具有较大的发送量,且具有可持续发送的特点,使得计算机用户被动接收,而当计算机用户接收并打开这些邮件后,其计算机网路系统则迅速面临着潜在威胁,导致计算机控制和运行受到入侵者的控制,最终导致个人机密数据和信息的泄露,给计算机使用者的个人安全和隐私带来了严重威胁。
2.3病毒入侵。
病毒入侵是当前我国最普通一种的计算机网路安全影响因素。其运行原理为:通过以恶意程序为入侵载体,并利用代码表示进行迅速扩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造成恶意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出现崩溃。病毒入侵虽然表面上的威胁性较小,但是软件安装之后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整体程序代码,从而给其他软件的安全性带来潜在威胁。计算机病毒具有非常高的潜伏性,彻底清除极难实现,黑蜘蛛就是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网路病毒的典型代表。
为有效应对我国计算机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的计算机网路安全实例,可知当前网路安全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3.1安装网络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ip地址而开展的。其通过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分别进行有效设置,使得计算机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拦截和过滤,这是计算机网路安全中的基础保护措施。因此,为应对计算机网路安全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使用者应在安全的计算机软件配置基础上,安装高级网路防火墙,减少计算机功能出现的漏洞,从而尽可能的提高计算机网路的安全可靠性,此外,为实现网路防火墙对信息的有效过滤,防火墙应对由不安全访问导致的网路异常运行迅速进行拦截,从而确保整个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性。
当前,计算机网路加密技术给整个计算机网路系统提供了有效的隔离屏障,使得计算机用户的数据和信息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网路加密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在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解密。网络加密技术针对入侵者可以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即计算机网路一旦收到被恶意入侵的信号时,网路加密系统即会迅速对这些恶意攻击者进行驱除,从而确保计算机网路的安全。当前常用的计算机网路安全加密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私钥加密,即在原有的密匙基础上增加私人密匙,其不会受到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中均交易实现;第二,公钥加密,主要用于计算机网路使用较为密集的场所,运行速度相对较慢,主要包括加密密匙和解密密匙两种。
3.3安装防病毒软件。
计算机网路防病毒技术主要指的是针对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采用单机防病毒软件或者网络防病毒软件等形式进行计算机网路病毒的有效防护。其中,单机防病毒软件或者网络防病毒软件各有其侧重点,前者主要是分析不处于本地工作的两台计算机网路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送,对可能存在的病毒进行全面检查,清楚入侵的恶意病毒,而后者主要是针对网络访问中存在的网络自身病毒。当计算机网路处于访问环节时,网络病毒出现后,防毒软件一旦检测到之后,会即刻对其进行清除。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安装有效的防毒软件,并和其他防范措施进行结合,可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网路的保护效果。例如,甲和乙进行加密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甲采用加密密钥将信息进行加密后发送至b,而为确保信息在网路传输中的安全性,即可采取网路加密技术,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使得传统的数字签名也能在网络传输中得到应用。
3.4使用正版软件。
众所周知,正版软件价格较为昂贵,但是相较于盗版软件,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软件性能,对病毒的防御能力也较高。从根本上说,盗版软件是对正版软件的知识产权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因此,为提高计算机网路安全,计算机用户应尽可能的使用正版软件。
3.5建立计算机网路法制管理机制。
为提高计算机网路安全,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路法制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相关网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形成具有公众监督、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网路管理机制,不断加强计算机网路的通信安全,规范网路信息传播行为,尽可能的减少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传播。与此同时,通过采取不同形式为计算机使用者普及网路安全的基础知识,增强网路安全防范意识。
为加强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应积极构建安全有效的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首先,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制度切实可行的责任机制。其次,针对重要信息,务必做好有效的防火措施,并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路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计算机网路的安全运行。
4结语。
计算机网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计算机网路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极大的困扰着计算机客户。因此,不断研究计算机网路安全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安装网络防火墙、使用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安装防病毒软件、使用正版软件、建立计算机网路法制管理机制和强化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等有效措施,最大限度上确保计算机网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论文大全(18篇)篇十八
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病毒和木马这两个词对多数用户也许并不陌生,病毒和木马又是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病毒和木马的总量极大,种类繁多,形式不一且更新速度快,拥有多种危害计算机网络的方式,因此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
简单地说,计算机病毒是通过已经被感染的软件运行,这些恶性程序会改变计算机程序的工作方式,从而获得计算机的控制权,会造成计算机功能和数据的破坏。
木马是指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一段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具有破坏和删除文件、发送密码、记录键盘和攻击dos等特殊功能的后门程序。
随着杀毒软件的增多和用户防范意识的提高,木马与病毒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今的有的木马已经具有自我传播与自我复制的能力,具有了病毒所具有的传染性。
1.2系统与网络漏洞造成的威胁。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限,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也存在着许多漏洞。
漏洞的存在也给病毒和木马的侵入创造的机会。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电脑都存在漏洞。
从一个角度看,计算机用户大多使用windows系统,不排除一部分用户使用的是盗版系统,而盗版系统的安全系统往往不够完善甚至根本没有,因此盗版系统无疑存在更多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在另一个角度,远程控制和后门程序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远程控制的环节比较复杂,其中任何环节出了问题,整个远程控制都有可能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