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通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阅读范文范本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一
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本文通过如何对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指出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新型教学方法,科学的实训教学内容,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配套教材,开展实务情景模拟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以适应企业对财会人才的要求。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如何“以技能培养为主导,以强化素质和能力为内容,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直是在探讨的问题。
财会专业作为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重要专业,必须突出技能的培养,即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的教学还停留在理论上,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紧贴实践的教材少,教辅资料实践性较差。
财会专业教学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很多课程的教材案例大部分是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的举例说明,旨在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缺乏实践性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发散度不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水平。
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大部分财经类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度不强,普遍存在实训案例在教学中的不规范使用,案例教学部分应占比例、案例教学的范式等都缺乏必要的规定,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上,实践教学的目标也还停留在用实践验证理论的阶段,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
3、师资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与目前的企业实务脱节,企业实践经验匮乏、陈旧,已经不能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甚至很多教师都是刚走出校门的新老师,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在指导教学时没有说服力。
4、实践配套教学设施落后。
校内实训室建设滞后,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和仿真的实训环境,与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相脱节,无法保证实训质量。
5、校企合作项目开展难度大。
由于财会专业实习的特殊性,使得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非常缓慢,学生很少有在校期间能接触企业实账的机会,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需要。
(一)实行“课证融合,技能递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线,重视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研、用相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衔接,社会、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互动的全新教学模式,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具备财会知识的各岗位人才“实用”、“顶用”、“好用”的需要。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构建“课证融合,技能递进提升”的课程教学框架。
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商贸企业会计实训、工业企业会计实训、企业纳税申报实训,以及中级会计电算化等实训类课程;开设初级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等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技能递进提升的课程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课证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2)建设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财会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以美育、心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与校企合作单位达成协议,建立会计诚信教育基地,将企业文化融入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之中,确保在校学生能够全部接受会计诚信教育。
(3)建设校企合作的运作模式。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训,使学生获得初步专业技能。接着在财会专业开展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习中,既是企业的准员工,顶岗工作,并根据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又是在学院学习的学生,学习财会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按照学校、企业、行业三结合的原则,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建设提供保障。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二
有学者明确指出:“从根本上说,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存智慧,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开拓未来。”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体现着我们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以及把握程度。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目前初中历史课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
第一,三维目标割裂。
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合的统一体,学生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并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的。脱离了知识目标,能力和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脱离了能力和情感目标,知识也就成为了僵化的、毫无生气的、没有实际价值的知识。
三维目标的整合,是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可是更多的时候,教学目标却表现为机械地罗列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之间分割孤立,彼此之间缺乏联系。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看,除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有较强的指向和较强的操作性外,其他两个维度的目标都缺乏实施的具体载体和途径。通常我们看不出这三个维度的目标之间有什么关联,是如何进行整合的。
第二,目标制定过大。
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已开始关注学生的素养,但有的目标制定过大,且表述的很比较抽象以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和落实,自觉或不自觉地偏离教学目标,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例如某老师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课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如下:通过分析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到民族关系的发展,并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表述中,“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如何分析、分析到什么程度都没有具体的描述,而且通过这一事件根本无法完全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一节课或是两节课所能完成的,所以这样的表述是空洞无效的,也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的。
第三,学习主体不明确。
在课程改革理念下,我们在理念上都认识到了要实现由以学生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中心的转变,但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却往往使用“通过向学生讲述……”“引导学生……”“使学生……”这种表述方式,体现的还是教师的主体,而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转变为考虑学生如何学,重点考虑学生通过学习有什么变化、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那么,我们应如何整体建构教学目标呢?
第一,三维目标需要有机融合整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例如,对《秦的统一》一课的目标表述如下:
知道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和修筑长城、开发南疆的有关史实,列举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以“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历史作用”为题展开讨论,尝试与同学交流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培养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习惯。
以“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为题,探讨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感受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本案例并没有简单的罗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是将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到了一起。对“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是建立在其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上,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进行的,并且通过这一讨论,完成对国家统一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那就是在“过程和方法”中掌握“知识和能力”,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才更加科学、有效。
第二,目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因此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例如,英国某位历史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学生将能够:
(1)通过社区活动,考察历史中的人。了解方式可以通过访谈、新闻杂志以及小说等。
(2)记录社区以及生活在社区内的不同民族的历史。
(3)收集数据、组织、书写、编辑和修改,自己准备发表的文章。
(4)理解文学和历史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教学目标的表述中,都是围绕学生如何参与展开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三维目标应是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呈现方式以梯级分布最为适宜,每节课的目标不要制定得太多,要符合学情。因此,在设定目标时应根据“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过程与方法。设定目标时,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应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三
摘要: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预期要实现的结果,也是一堂课的灵魂和重心,它是依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等因素,在课案中设计的预期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都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目标似乎是教学实施中必然要实现的结果。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有其必然性,但也不能忽略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偶然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预期要实现的结果,也是一堂课的灵魂和重心,它是依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等因素,在课案中设计的预期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过于刚性的要求,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大胆质疑,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所谓师生互动只停留在互问互答或指向性启发、诱导的表面,对于学生有创造性的答案因为事先缺乏全面的准备而一带而过,学生大脑里迸发的智慧的火花因为教师缺乏鼓励和诱导而昙花一现,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实则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没有起到喷氧和助燃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有其必然性,但也不能忽略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偶然性。善于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中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因势利导,不断延伸、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由学生脑海中闪现的一道光环,引发一场知识的裂变和整合。这样的课堂表面平静如水,实际上在学生脑海中掀起了一场知识的大爆炸,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思考的喜悦和求知的快乐。怎样才能由预设的`必然走向生成的应然呢?本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需要预设,前面谈到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过程、有目的的系统工程。预设性教学目标只是整个教学过程实践的起点,应依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阶段性能力目标、单元教学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但这个教学目标应该是一个集辐点(射线中心),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通过课堂互动,不断调控适应,由应然导向必然的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设计的课堂也应在刚性中容许有一定的弹性,以符合语文课程的内容要求和课堂教学具体化、情境化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在资料占有、信息搜集、内容梳理、细节延展等方面有更加充分的准备。教师准备的课案也许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但它是必要的依托。
预设性目标和生成目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如果教师准备充分、引导得当,师生“交流”、“沟通”效果好,可能是外包含关系;如果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存在缺失,理解深度没有达到,可能是内包含关系,当然也可能是部分重合或互不相关。如图示:
图一中课堂教学预设目标与生成没有对接,教师对课堂教学没有成功驾驭,预期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可以说是失败的教学行为;图二中课堂教学生成包含在预设目标内,且预设目标多而生成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学生接收效果、课后巩固情况的影响,这种情况几乎是常态;图三中预设目标少,而课堂生成多,学生不仅接受了知识,而且能力得到提升,是教学中的最佳状态;图四中预设和生成是一个相对的等量状态,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教学模式;图五中预设和生成形成交集,但交集大小具有不稳定性,是粗放型教学下的产物。
当然,课堂教学过程中目标的完成、重点难点的突破也许带有不确定性,是一个无法量化的模糊概念,粗放型的教学正是这种模糊概念下的衍生品。有些地方有些学校硬性规定:严禁教师无教案上课。这种做法可谓用心良苦,但这也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经验的老师进教室前已经胸有成竹,学生可能碰到的难点怎样突破,前后的知识如何衔接,都是有所准备的。甚至开课的第一句也都是有靶向性的,什么地方该启发学生、诱导学生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都了然于心,自然“教案之形在外,教案之神在心”了,讲课的艺术性、逻辑性、指导性也就大大提升了。每次讲完课,教师带回来的是心得、获得,是启发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办法,而不是没有生命力的死教案。因此不拿教案上课的老师未必就不是好老师,好的教案也不是知识的备忘录和细节的罗列,而且这种罗列往往制约着教师的思维,看似一板一眼丝丝入扣,实则亦步亦趋、邯郸学步!因此,“汝果欲教好书,功夫在教案外”。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预设是必然目标,生成是偶然结果,由应然导向必然不能忽略具体课案中的偶然因素,只有充分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要素才是完美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就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备学法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四
确保教学目标的细化有阶段性初中科学教学目标的细化,首先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呈现阶段性的这一特征来,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对初一学生的教学目标应是对其进行拥有对科学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同时注重做好小学与初中科学教学的课堂衔接;对初二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对其进行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的重点培养,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广阔性和创造性的挖掘;对初三学生的教学目标应是注重学生科学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包括分析问题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做到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层次农村与城市初中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即使是农村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除了大部分来自农村,但也有少数部分来自城乡结合部的地方。这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在生活经历和实践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班级内的不同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的差异。因此,对科学教师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细化,都应顾及学生的差异性,应尽量让目标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从而实现“优生更优,中生变优,差生变良”的目标。
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制定的作用是为了引导教学,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发挥其实际作用,而目标若是制定的不明确,则没有实际用途,还不如不制定。在进行教学目标细化时,应以教材为根据,要仔细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内容设置,按照科学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要求去制定教学目标,同时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学目标在语言的组织上应坚持简明、易懂以及具体化的原则。
注重对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真正有效的教学和备课应当是在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实现,而非对教材的生搬硬套。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解读,有利于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继而将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中。为了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应当认真了解和认识课程标准,并将教育理念烂熟于心,此外,还应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做到胸有成竹,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掌握课程标准。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五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10019)。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科学的教学目标来引领,正确地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正确理解其内涵和要求,力求使其精准、具体,可操作、可观测,克服目标主体错位化、目标设计目的化、目标设计内容化、目标设计孤立化、目标设计形式化等偏差,做到:突出主体性,强调系统性,关注整合性,重视可操作性,体现差异性,坚持可观测性,明确规范性。
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学习结果,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具体地说,教学目标是分析教学材料、确定教学行为、预期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修正教学过程的依据。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科学的教学目标来引领,正确地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着偏差甚至是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主体错位化。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有些教师把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视为教师,把教学目标仅视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比如,对目标的表述是:“让学生知道……”、“努力使学生理解……”、“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如此等等。显然,这些都是教师在作为。事实上,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认知建构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体验情感、感受过程、掌握方法,促进科学价值观的自然形成。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预期达到的结果,而不应把主体错位为教师。
二是目标设计目的化。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长期结果,是对教学意图的概括或总的说明,即教师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它更多地是体现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即“要求学生学什么”,是一种方向、指针,实现的时间跨度也较长。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近期结果。教学目的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笼统性,教学目标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它们之间的差别见下表: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前者具有稳定性,而后者具有灵活性。一方面,教学目的统领着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教学目的自身的笼统和空泛,必须借助于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否则,就无从判断教学目的是否达成。
三是目标设计内容化。(教学管理论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要点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它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指针对教学内容或要点,有组织、有步骤、有策略地开展教学活动而达到的一种行为变化的结果,它主要回答“达到什么”的问题。可见,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或要点有联系但有本质的区别,绝不能混为一谈,把教学目标等同于教学要点、知识考点要求或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制订教学目标,要把这些内容具体化为包括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的可操作的标准。
四是目标设计孤立化。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互相融合的整体,就像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因此,设计教学目标时,不应把三维目标割裂开来。然而很多教师习惯性地把三维目标孤立地看待,往往采用“三段式”来描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在每段中细化了很多个子目标,目标看似多而全,但目标的割裂势必带来教学行为的“断层”和“刻意”。
五是目标设计形式化。有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于注重形式,看似完美的形式下,充斥着“假、大、空”――与实际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不紧密、不真实;目标覆盏面太大,要求太高,不切实际;内容空泛,不具体,是否达标无法检验。比如,行为动词模糊、笼统,难以操作;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全凭教师的经验判断来设计;教学目标所描述的内容概括而抽象,没有明确且具体的可检测评价的内容;没有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的陈述或限定;教学目标分类不规范、不科学,仍有一些教学目标停留在单一的认知层面。教学目标设计有的虽然顾及到三维目标,但其内容不确切、不严谨、不规范,如“知识与技能”的僵化,“过程与方法”的简单应对与虚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签化等。有的则顾此失彼,过分关注情感目标,却弱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一节课下来不是“体验”就是“感悟”,目标要求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稳定,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对目标来说,最终要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描述,目标必须清楚、具体、可操作”。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正确理解其内涵和要求,力求使目标精准、具体,可操作、可观测。
[nextpage]。
第一,突出主体性。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怎么样,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教了哪些内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这实际上是我们目前倡导的学习目标设计。
第二,强调系统性。不能孤立地就某一课时来设计教学目标,而要逐步地系统化、具体化,按照“课程目标一学段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一课时教学目标”的'顺序,上下贯通、相互联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的分析,主要是知识点、知识体系、知识重点和难点等的分析,以及教学内容如何组织与整合,教学内容折射出哪些教育目标。(2)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主要是对学生当前的年龄特征、心智发展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情况、学习态度以及对新的学习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等的整体把握,是确定教学目标的起点。(3)教学资源、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实验、多媒体条件、相关资源等的运用。
第三,关注整合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谐统一、有机整合的过程。“知识与技能”,是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过程与方法”,是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与方法,实质是能力和智力,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在“学什么”、“怎么学”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或价值取向。因此,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教师、教材、学生这三方面统筹兼顾,既要有以感知为基础的认知目标,又要有以能力训练为宗旨的技能目标,同时还应考虑学生的内在情感,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以教学中的知识、实验或科学史等为主线,将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目标统一体。
三维目标的整合,可采用先分解再合成的策略。我们知道,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即目标的分解和目标的合成。对目标的分解,着眼的是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梯度化和台阶化的问题,涉及学什么、怎么学、学习有什么意义等;而目标的合成,关注的是目标的结构化和整体化的问题,合成的策略有:(1)从局部到整体――对存在着并列关系的学习目标进行结构化、整体化处理。(2)从简单到复杂――对具有递进关系的学习目标进行结构化、整体化处理。
第四,重视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和学习水平的参照,它必须具体到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效果来验证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检验教学的成效,给教师提供教学诊断的依据,给学生提出发展水准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既要具有实效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课堂上仅仅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在课后还有一个巩固、消化、运用的过程,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和强化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所以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高于本节课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的要求。另一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时还要为生成目标留下空间,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在预设目标的基础上生成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新观念。在坚持原则和方向的基础上,要有调控的意识,“每走一步都要走向一个终于要达到的目标,并且每一步都应该是一个目标,每一步都有价值”。
第五,体现差异性。虽然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具有实现三维目标的价值,但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三维目标的要求并不是均等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有所侧重。有些知识或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有些只需要学生理解,有些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精心制订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层次:了解(对信息的再认、识别和回忆)、认识(进一步知道,辨认事实和证据,描述对象的特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应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模仿(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迁移(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2)“过程与方法”层次:经历(觉察和注意知识形成的科学过程)、感知(能说明知识形成过程中所采取的程序、方式、步骤、规则)、探究(在不涉及准备知识的情况下,会用该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方式、步骤和规则去操作,以形成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次:体验(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反应(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进行价值判断)、领悟或内化(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
第六,强化可观测性。一般来说,标准是指衡量学习结果行为的最低要求,而教学目标应该是对学生学习内容、过程、所要达到程度的描述。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要求是必须的,如:正确率达到80%以上,实验的精确度不低于1%,在10分钟内完成实验或作业,等等。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所采用的检测目标是否达成的手段、内容和标准的科学可行,以便于教学目标的把握和调控。
第七,明确规范性。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规范,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不能以课程具体内容标准来代替教学目标。常用的行为目标表述中包含的要素有:(1)行为主体:学生。(2)行为动词:知道、说出、理解、掌握、测量、交流、体会、形成等。(3)行为条件(影响教学的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等):“根据……得到……”、“通过……知道……”等。(4)行为程度(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于评测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
总而言之,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来说,既是起点,又是归宿。教学目标设计应立足于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目标指导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积极发挥评价作用,扎实开展有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六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模拟特定的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如我在讲授《应聘》时,就模拟了招聘会的场景。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作为应聘者进行应聘。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课前准备几个应聘时需回答的问题,在应聘者进行应聘时进行提问,最后由学生决定录用其中某位应聘者。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从应聘者的服饰、言行举止、个人专业素质上去判断应聘时怎样做才是最突出的,从而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二、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阅读。通过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文章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外,语文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如在讲授《芝麻官餐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择业观,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就是一个高尚的'公民;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时,通过阅读,教师可培养他们在逆境中直面困难、顽强不屈、积极奋斗的思想情操;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通过对父亲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让学生懂得了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要执着、认真地对待工作,进而使学生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习《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时,通过深入阅读,学生领悟了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的人格魅力,明白在了整个职业生涯中,人格美才是永恒的,使学生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格;学习《一张诊断书》时,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把握,让学生体会林巧稚的人道主义精神及令人敬畏的敬业精神。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挖掘不同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未来面临就业时调整好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奠定学生的就业基础。
许多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较薄弱、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就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开口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找到语感。
教师可先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字、词、句、篇的读法,在实际教学中以齐读、范读、跟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朗读的抑扬顿挫,体会到文章的韵味,提高朗读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前三分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试着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第一学期:不规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如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家乡美景、美人、美事,可以讲故事,谈谈自己看到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后的读后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专业学习的心得体会等。第二学期:规定某一特定主题,让学生发表看法、意见,并进行演讲。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在应用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大多都离不开应用文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使其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如在教授拓展模块中的《会议纪要》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完会后,写一份活动会议纪要,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教授基础模块下册重点《计划》、拓展模块中的《总结》时,教师可让学生各写一份工作学习计划或总结;在教授基础模块上册《自我介绍》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班级中作自我介绍,或者设想:假如你去应聘,你将如何推销自己?假如你第一天上班,又应怎样向新领导和新同事介绍自己?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求,为将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总之,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七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教育政策向中等职业院校倾斜,中职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文化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综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学好其他学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问题。
国家虽然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语文作为基础必修课程,由于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语文教学的作用难以发挥。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准备教育”,抱着这一观点,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其对口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一年的理论知识后就会到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公司企业实习。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得到了提升,却忽视了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
理论知识学得不够透彻、扎实,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呢?充其量是培养熟练操作工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人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到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中职语文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可见语文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学好语文可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二)中职教师语文教学观念脱离实际、态度存在偏差。
职业院校的语文老师,在中学接受的是普通中学的教育,大学期间接受的是高等院校的师范教育,工作后接受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还是和普高一样的,所以普高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但相对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具有特殊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缺乏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与学习。
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中职语文的教育理念。
中职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对普高语文教学都有很多的借鉴,体现不出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致使其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职业学校教育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为了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只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
有些中职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掌握与应用没有很多相关性,教学态度存在偏差,甚至忽视语文教育。
这种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出现偏差。
(三)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存在各方面问题。
笔者通过对自己所执教学校中职学生的调查发现,对语文不感兴趣、认为语文课不重要的学生占大多数。
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不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认为学语文就是上课听老师分析字、词、句,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按要求完成作业。
学生把语文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学习任务,是为了毕业或升学考试而不得不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样使得本可以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脱离了和生活的联系。
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语文教学要求发生偏离。
中职学生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除了专业课的实践外,空闲时间较多,学生完全可以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增加知识积累。
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前中职学生的课外读物主要是漫画书、言情、武打、侦探等娱乐休闲类书籍,这些无疑与中职教育的课外阅读要求发生偏离。
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一)国家加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加大对语文基础课的投入。
近几年来,国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但只有政策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做出详细规范与指导,优化中职教育的教学结构和内容,形成比较完善的中职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税收的统一调配,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资力度,实现中职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为基础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人文性,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加大对其投入,重视语文教育,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思想素质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中职语文教育观念。
中职教育虽然是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体系,但中职语文这一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却不可忽视。
作为中职院校的领导和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将中职教育普高化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认识到中职语文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认识到中职语文对学生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同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科本身,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能力,扩充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采用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语文学科和中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中职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课程。
(四)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中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基础文化课程的重要性,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将来择业的重要砝码。
因此,中职学生应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意识,激发学习语文课程的动机,自主探索学好语文的科学方法,为达到中职教育对语文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不断学习。
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说“:教师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可见,人文素养的获得主要靠自身努力才能实现。
因此,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较高的积极主动性。
当然,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应在课外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能将学到的理论文化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总结。
总之,要把中职语文教学这项工作做好,需要从国家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者到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努力。
中职语文教学关系到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职语文教学影响到我国在职业技术方面人才的素质,甚至对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正确面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真正的技术人才、提升整体的国民素质而努力。
作者:黄玮玮单位:河南工业技师学院。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八
前言:
由于目前中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认知存在些许差异,所以导致计算机专业英语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独有特性体现不足、教学设计不科学等情况。因此,本文将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多年实践教学出发,深度发掘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独有特性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应用有效的分层目标驱动教学法,使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不仅具有大学英语学科的常见特点,还具有一定的独有特性。只有精准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独有特色,才能合理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教学平台,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持续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英语与其他计算机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科目不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知识范围较广、专业性较强、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较快、应用性较强,要求计算机英语科目的授课老师全面掌握教学知识点,应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反之将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计算机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学科不同,其具有长语句和被动句较多的特性,这些独有的特性往往使学生无法顺利的阅读。因此,计算机英语科目的授课老师应在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对教学难点进行强化训练,反复攻破。
二、分层目标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研究。
课堂是目前中职院校的基本教学形式,但由于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受到种种因素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据研究表明,学生语言知识及技能的获取不是通过授课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语言学习是学生自主积极互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实际操作,才能提高其自身知识储备,因此,提升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想要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度,则需要计算机英语科目的'授课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分层目标驱动教学方法。分层目标驱动教学方法就是按照学生学科基础、智力发展及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按照备课教案进行分层,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基本能力存在些许差异,所以计算机专业学生英语教学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备课教案应充分体现出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目标、层次清晰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节奏、合理的教学步骤、活跃的教学模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还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化与提升,帮助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掌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备课教案分层是分层目标驱动教学方法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的支撑。
三、分层目标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会采用大班制的授课模式,课时较短,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有效应用分层目标驱动教学法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研究。由于大班制授课模式受到课时的限制,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分层,所以,计算机英语科目的授课老师必须改进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分层方式。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级分层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以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作为单位,建立任务组,任务组的成员需选择一名甲类学生,两名乙类学生和两名丙类学生,将班级分为多个任务组,在从任务组中选出一名组长、两名辩手和两名写手。这样一来,每次开展授课时,都会建立计算机英语科目的授课老师、甲类学生、乙类学生、丙类学生之间的教学网络,改善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点对点的教学,从而大幅度提升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学生分组的前提下,采取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激发自身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具有课程内容较多、知识范围较广、专业性较强、课时较少的独有特性,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应用有效的分层目标驱动法可以提升课堂的互动性、课程内容的利用率。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分层目标驱动教学法进行改善,从而使计算机专业英语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业军.大学物理的分层教学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8):75.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九
“心若在,梦就在”,漫漫人生路,努力奋斗是一天,碌碌无为也是一天,这就说明了一人有没有为自己确定好目标。有了目标,你每一天的生活都会充实而又美满;没有目标,你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原地踏步,无所适事。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名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比如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尽管经历艰难险阻,在整个过程中有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并没有退缩,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后创造了奇迹,因为他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梦想,所以他成功了,他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使漆黑的夜晚变的和白天一样明亮,一样的闪耀!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吧!
当然,还有跟多的名人为我们所熟知。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本来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但是因为当时的局势严重,温饱问题成了一大难题,有很多人都没有饭吃,面对这种情形,袁隆平在一次田地间无意间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历经成百上千实验的失败后。他又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使我国水稻产量大大提高。
其实,成功就在一念之间,只要你努力过,奋斗过,拼搏过,那么你就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因为你为着自己的目标去尝试了,坚持了,而成功也许就在不远的前方。
通向成功往往有很多方法,专精一业能走向成功;明确目标能走向成功;培养兴趣能走向成功;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多种多样,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毫不畏惧,要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确定目标,迎接胜利的曙光!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
从前有个渔夫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了一誓言。市面上什么价格最高就准备捕什么,偏偏捕到的不是想要的。结果只好空手而归,最后在饥寒中死去。这个渔夫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不切实际。所以人生目标要选择。
如果卢浮宫着火,你救哪幅画?很多人要救蒙娜丽莎,著名作家贝尔纳的。
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他的理由是:“成功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选择目标一定要选择最可能实现的。因为当你追求最有价值的目标——蒙娜丽莎,很有可能未救出人,就葬身火海。我们只能是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也就是切合适的目标。
我的人生目标过去是做父母最好的孩子,在学校做老师最优秀的学生,将来到社会上做最出类拔萃的人。这样的目标让我活得很累,无论我怎样努力也没办法成为最好的。于是我重新确立我的目标,做孝顺的孩子,做优秀的学生之一。这样的目标很实际,我正在向这个目标一步一步逼近。我深信自己会实现这个目标,所以我每天都快乐。将来到社会上,我的目标也很实际,就是做一名人民警察。因为我相信自己一定会除暴安良,保护好人民财产的。一想到我的目标有可能实现,就忍不住心花怒放,做什么事情都特别有精神。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一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寒区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营造与评价研究有了长足进步:1)寒区经济不断发展,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景观建设交流更为频繁,带动了寒区居住区景观建设理念的更新,大大地提高了寒区居住区景观水准和质量;2)设计者对寒区城市冬季冰雪景观特色的认知愈加清晰,在居住区景观营造时越来越多地融合了寒区冰雪文化的元素;3)寒区居住区景观营造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注重兼顾四季并运用多种手段增加景观多样性;4)国内外居住区景观评价理论日趋成熟,方法日渐多样,也带动了寒区居住区景观评价及发展。当然研究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1)当前研究多偏重在通过技术手段为居民提供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方面,其居住区景观多数还处在营造景观发展初期;2)对于寒区气候特点的认识还不够,盲目照搬南方模式现象依然存在,使得景观效果差强人意;3)景观施工质量良莠不齐,一些施工单位缺乏与设计方的沟通和质量的严格把控,使得景观效果与设计有不小出入;4)景观评价研究多集中在我国南方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而寒区居住区相关研究还较为滞后;5)定量评价的研究多停留在仅仅针对植物景观及其生态效益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对居住区景观综合评价;6)景观评价中评价因子的选择以及因子权重的确定依然存在争议。随着寒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冰雪特色的深入认知,如果辩证地看待,寒区城市景观营造的不利因素则会转化为有利条件并成为其发展的契机。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化,国内的景观评价研究工作将会走出目前的瓶颈阶段,寒区居住区景观评价的研究也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二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着许多的考验,有着许多的分岔口,有着许多的挫折……但是,有许多人在这一次次的考验下动摇了决心,或是堕落了,又或者说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而放弃,又或者是因为挫折而丢失了心中的勇气。
目标,在成长的道路上好比一盏不灭的明灯,驱逐心中的黑暗,照亮前行的道路,护住心中的勇气,使人坚定决心,永不言败。
记起小学时,我成绩很差,每天都是有多少时间就玩多少时间,每次考试总是后十名。放假回家,父母天天抓我学习,帮我补这补那才不至于让我考倒数第一。那时我也知道父母的苦心,但我还是止步不前。老师们也很用心的帮我们这些后进生,但是由于心态的原因,每次都听不进去。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依旧如此。
到初中,因为一件事,我发生了改变。那就是刚开学的分班考试,我用离尖子班不知道差多少分的成绩进了尖子班。我内心很复杂,看到自己身边强者如云,压力很大,不由得觉得该努力了,于是自己默默的定了个目标:超过倒数第二,考进年级一百二十名。在这之后,我开始拔足狂追,沉迷学习,无法自拔。请教老师、同学,成绩缓缓上升。终于在第一次大考中进步了很多,虽然还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目标,但证明了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在这次考试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了达到目标我恶补了自己多年未学的英语。终于在期中考试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时的心情就像自己以前打游戏胜利一样,开心得不要不要的。
现在的我和以前大有不同,因为小升初根本就不用担心,而现在面对的是中考。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进入高中理想的班级,是我心中现在最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会像骑士一样,手握长枪,一路上过关斩将,走向胜利,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三
每一名学生都应该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不妨设得高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自己的潜能。
有一关于鹰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高目标学习的重要性。有一天,一个印第安小男孩捡到了一只鹰蛋,便把它放进了松鸡的窝里。后来小鹰和其它小松鸡一起孵了出来,并和它们一起长大。这只小鹰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只普通的松鸡,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和其它的松鸡一样。它在土里找虫子和种子吃,从来不永飞而且翅膀扇动起来也很难看,只能飞起几尺,总之,松鸡就应该这样飞。当这只小鹰长大后,有一天看见一只矫健的大鸟,在空中翱翔,它那金色的翅膀那样有力,一振就能穿入云霄。“这只鸟多美啊!这是只什么鸟啊?”这只鹰向身边的一只松鸡问道。“那是一只鸟中之王。”那只松鸡回答说,“但是你在也不要想这件事了,你永远也不能像它那样飞翔。”
结果那只鹰就再也没想过这件事。它从未试图高飞,最多不过拍打几下翅膀,抖抖羽毛而已。一直到死,它心里一直把自己当做是一只松鸡。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是一只鹰却总是把自己看做是一只松鸡,也就只能像一只松鸡那样生活一辈子。
目标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也可以把目标分成一些小层次来慢慢实现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就像曾经的一句话说的那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全面完成县下达的教育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甘棠镇人民政府与甘棠镇教育管理中心签定20__年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学前教育。完成375的学前教育招生任务,其中幼儿园招生195人,学前班招生180人;学前教育毛入学(园)率达到72.5%。配合镇政府和县教育局做好新建幼儿园的相关工作。
二、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小学毕业生整班交接到初中学校就读,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5%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小学辍学率控制在1.8%以内,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8%以内,义务教育巩固率89.4%以上。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争取甘棠中学寄宿率达65%以上。
三、高中阶段教育。输送225人到中职学校就读(含社会人员、转业军人等),216人到普通高中学校就读,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8%以上。
四、特殊教育。加强“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完成随班就读20人,其中新招生3人,“三残”儿童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五、队伍建设。根据本镇教育发展实际,认真组织教师参加。
各级各类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对支教教师、特岗教师的管理。
六、工程建设。科学合理高水平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20__-20__年),完成甘棠中学、甘棠小学、礼贤小学的“一校一图一本”规划编制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甘棠中心幼儿园教育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甘棠中学、甘棠小学、礼贤小学三所学校共计108套教师公租房、甘棠小学学生宿舍等教育工程项目。
七、安全。认真落实对全镇15所中小学(园)安全工作的督导指导责任。切实开展以“三防”为主的学校安全能力建设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开展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矛盾化解工作,制定各种安全工作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监管,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八、招生考试。认真组织普通班学业水平测试,做好试卷的保密,严格考风考纪。发放一、七年级新生入学通知书,加强对甘棠中学、礼贤小学初中部中考的监督管理,严禁出现失职或违纪违规行为,实行平安考试和公平招生。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五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远航,那么目标就是船手中的罗盘,指引你前进的方向,驶向成功的彼岸。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旅行,那么目标就是立在路旁的标志,指引你行程的道路,直至成功的目的地。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赛跑,那么目标就是那诱人的终点线,向你挥手示意,等待着你奋力冲过它。
所以,有目标者,事竟成。
徐悲鸿有目标:超越外国人,最终使外国人刮目相看中国人;周恩来有目标:为中华掘起而读书,最终成为新中国的总理;中国有目标:打造一届最好的奥运会,最终羸得罗格及全世界的赞美。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越王勾践有目标:复兴越国,打败吴国,所以他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苦读兵书,最终打败吴国,中兴越国,试想,如果当时越王没有那个目标,他会成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没有目标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科学家戴维在青年时期非常辉煌,许多稀有金属都是他发现的,他一举成为一名科学界的新秀。然而,在他成名之后,他开始沉迷虚荣和红灯绿洒之中,以至于他的后半生庸庸元碌。可见,目标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目标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基石。
中华民族在目标:复兴中华民族,于是我们勇于奋斗,敢于创新,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武昌起义,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无一不在证明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如果中华民族没有发展的目标,那他们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吗?”
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昌盛的基石。
当然,只有目标,没有目标,没有毅力与艰苦奋斗精神,也是不可能实现目标的。正如,目标是最排头的数字财富,毅力和权力等为0的数字,如果目标为0,那么你有再多的毅力也是无用的,只有当你有了目标,你才会拥有更多的东西。
目标是指南针,为你指引道路;目标是发动机,为你提供前进的动力;目标是成功的基石,让我们拥有它吧!因为那样,你将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六
为了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塑造教师良好的形象;为了完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同全体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内容如下: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护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健康。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或讥讽、歧视、侮辱学生。
2、关心学校,处处维护学校集体荣誉,事事为学校着想,爱护公物,关心学校一草一木。认真工作,勇挑工作重担,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不在工作时间内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缺课、擅自调课或请人代课。不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通讯工具。
3、加强自身修养,说话和气,以礼待人,尊重别人,言行举止文明,衣着整洁,大方热情接待家长来访。在思想境界、文化修养、道德情操方面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事事处处做学生表率。
1、完成各种计划、总结及学校安排的资料、表册的上交整理工作;保质保量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力求有过程、有成效。
3、立足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规范自身课堂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按要求超周备课,按学科特点及教研组要求完成作业量;。
5、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活动。按时按要求参加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和教研活动;。
6、认真参加课题研究,做到计划、开题、过程资料、经验交流、结题、推广,资料完整;。
7、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科测评或相关评比。
1.主动学习,学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
2.注重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3.坚守岗位,对自己教学活动范围的学生的安全全面负责。
4.加强值班教师为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发现学生进行不安全活动及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
1、教学成绩定量目标:根据上学年各年级综合成绩制定。本学年各项目标任务务必上升15%,努力消除不达标现象。
2、教学成绩名次目标:教学成绩在全县的质检中,单科成绩不低于同组第7名。在全县的质量监测中,单科成绩不低于第15名。
五、特别说明:
凡具有以下行为之一者,本学年目标责任考核为不合格。
x年__月__日。
2023年教学目标的论文(通用17篇)篇十七
有人说,如果行动力不够,那就先从定个小目标开始吧。
原是深以为然,但在践行的'过程中,你会明白,如何定这个小目标也是一门学问,这个目标要多小才是最为适合的。
原来我是做了一个比较小有挑战的目标,就是属于那种,你只要用得心思,差不多也不会多费时间精力就能完成的,但如果你能够再花点心力,就可以完成的更好更超额。与此同时,如果你一点费力都不能出的话,可能你压根就无法完成这个即使看起来很小很小的任务。
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是源于昨天,我一直记得这个小目标,想着也不算难,抽个时间完成一下吧。可想是想着,又随时找着一个个借口,最终是没能完成的,但我心里清楚,但凡我找着一个时间点启动它,其实是可以做到的,毕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这也更让思考,是不是要把小目标定得再小一些呢?
如果过于小的话,是不是就没有足够的意义呢?
要不要因为一次的懒惰就降低自己的要求呢?
细想之下,还是觉得不应该去变动,还是应该保有原来的这个界限,因为它本身就不算难,且有很多次自己还是越额去完成的。
所以,我要做的应该就是在有想法去开启行动的时候,告诉自己,没关系哪怕你只完成了一点点也是可以的,不必有负担,只有开启了,进入了完成任务的心态,自然而然,你就会有一种投入感。
这才是我应该思考的,才会有可能一步步有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