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个经历或事件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接下来的范文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作品,内容真实可信、观点独到,值得我们仔细阅读和思考。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一
最近,我和家人去了一次旅游,这次旅游让我对旅游新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旅游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发展的旅游业已经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旅游业的新发展最为重要的是信息化和智能化,这样可以减少旅游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提高人们的旅游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行业的智能化不仅包括人工智能,而且还包括电子商务,大数据等。目前许多旅游公司和景区已经采用了这些技术,比如用手机预约票务、通过扫码获取景区和酒店信息等等。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旅游的便捷性,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另外,旅游业的新发展也体现在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上。现在,旅游产品已不仅仅局限于旅游景点和主题公园,而是包括了文化、历史、美食,甚至是生态素质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不仅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也可以带动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旅游新发展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景区和旅游城市已经受到了污染和破坏。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保护好自然资源,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不仅可以保护旅游资源,也可以提高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旅游新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多元化旅游产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将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将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也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这一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做好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的主要标志是四个转向:一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二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四是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四个转向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新常态是一种客观状态,同过去相比并没有好坏之分;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泛化和滥用新常态概念;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的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就能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
上。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产更好更多的产品;同时依靠管理和制度创新,提高社会生产适应人们需要的程度。在市场经济中,人民需要集中表现为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不仅要全面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而且要深入调查了解人民需要变化,由此来确定发展目标。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要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党和政府则应从更广阔和长远的视角来把握人民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以提高社会生产同人民需要相适应的程度。
正确处理宏观指引与微观促动的关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既有宏观指引,也有微观促动。宏观指引包括指出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提出发展任务和重大措施等;微观促动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动各种微观经济组织特别是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在宏观指引中,要协调好产业、区域、城乡等重大比例关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在微观促动中,要按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规律办事,全面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作用。
力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如何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如何兼得,并实现二者良性互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尽快补齐技术、管理和制度方面的短板,实现新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目标取向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适当的技术条件和制度安排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实现良性互动,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着力构建开放新格局。在开放条件下,国内人民需要分为对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需要,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供给来满足;国内生产则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产品通过内销和外销用于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要。这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结果。内需和外需、内销和外销关系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提高开放水平,改变国内一些地方轮番引进加工而缺乏自主创新的状态,转变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外贸发展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大力实施互利共赢战略,倡导构建多层次命运共同体。
加快共享发展的制度建设。设计和构建共享发展制度需要明确共享主体、对象和方式。我国共享主体是人民,包括全社会成员,要保证每个人都能通过适当方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对象包括各种自然资源、物质文化产品、宜居环境、和谐氛围等。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通过每个人以多种方式分享各种资源、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的。现阶段不同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的方式存在差异,分享水平不可能完全相等,但是这种差异应当保持适度。现在虽然收入差距比较大,但全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富裕阶层和中等收入群体人数不断增加,同过去相比离共同富裕目标不是远了,而是近了。当然,实现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今后要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规范致富方式,加强和改进收入调节,让先富更好地带动共富。
全会精神,坚定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八颗未来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谱写中国梦八颗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在发展全局中具有指挥棒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在深化认识中进一步增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坚定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科学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实质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清晰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
发展的基点在创新,创新发展,包括着发展本身的创新、改革方式的创新、宏观调控的创新,意味着动力机制的转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发展的支撑在协调,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发展的希望在绿色,需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的空间在开放,需要解决好内外联动问题,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发展的目的在共享,需要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和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将创新列居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今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谈到关于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的部分,又再一次强调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发展,是我们在纵观世界历史进程,研究借鉴国外优秀发展成果,汲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当下国情所得。
总结。
得出的先进理念,是我们党应对环境突变,解决问题的良方,增强动力,推动发展的引擎,更是把握发展主动权,引领新常态的智慧之策。
遇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而我国在这方面,由于闭关自守,不肯创新,各方面发展已经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
如今,我们逐渐认识到,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行业领域的创新,同时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将为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深度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如此一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创新离不开发展,发展依赖于创新。
目前,我国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gdp仅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如何将人口这个劣势转化为优势,补齐短板,为发展服务,关键还得要靠创新。只有真正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政策号召,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更深层次的人才强国战略,利用好人口优势,才能通过创新培育新动力,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渐缩小国家间差距,推动我国经济呈常态化发展。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发展思维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要真正看懂新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摒弃过时的观念和方法,积极跟进潮流,并尝试应用新思维去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对新发展的思考与总结,我深知传统观念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异,也悟出了一些新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传统观念的局限性。在过去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稳定和安全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他们追求的是相对固定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然而,现代社会的变化无处不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让信息和资源的流动变得异常迅速。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具备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不能固守传统的观念。例如,如今的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保持学习、开放的态度,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新发展需要创新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在过去,我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着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欲望。如今,新发展的要求则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与合作精神。成功人士强调要有视野、有担当,要关注整个团队、整个社区乃至整个世界。只有通过开放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才能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找到更广阔的机会和更多的突破口。同时,创新思维也是新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企业和组织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寻找独特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面对新发展的挑战时,我也领悟到自我调整和成长的重要性。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只有具备自我调整和成长的能力,才能在新的发展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例如,以往我们可能专注于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具备更为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事实上,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不断进步,才能迎接新发展的机遇。
另外,我还明白到与人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当今社会注重团队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与人合作和分享是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的最佳途径。通过与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合作,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开拓我们的思路和眼界。同时,分享也是一种回馈社会的方式,通过分享我们的知识和资源,可以让整个社会共同进步。
最后,我悟到了创造和价值的重要性。新发展需要我们创造新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完成传统工作中的任务。只有通过创造,我们才能在市场中找到新的机会。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需认识到价值创造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造更多的价值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实力,也能为整个团队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总之,在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摒弃传统观念的局限,拥抱创新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同时,我们也要具备自我调整和成长的能力,发扬合作与分享的精神,并意识到创造和价值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看懂新发展,并在新时代中保持竞争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四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旅游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放松身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最近的一次旅游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旅游业的新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愈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自由行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跟团出游,尤其是老年人。这一点也得到了旅行社的重视,他们着手开展了更多的“亲子游”、“夫妻游”等主题旅游,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旅游业的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需要得到有质量的回答,而这一点正好可以依托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通过专业的旅游app和互联网网站,人们可以轻松查询和比较不同的旅游产品。同时也可以在应用程序上进行预订机票、一体化行程管理、目的地信息查找等工作。
最后,旅游业的生态环保意识正在逐渐加强。这么多年来,旅游业的盲目投资和过度营销让一些自然旅游资源受到了损害。人们现在正重新思考旅游开发方式,开始对环境保护加以重视。很多旅游目的地纷纷推行垃圾分类、节能减排、自然资源保护等环保措施,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
总之,旅游业的新发展趋势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数字化环境下,人们能够享受到更有品质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强化旅游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共同营造美好的旅游生态环境。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五
下面是关于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
欢迎借鉴!
对新发展理念的重申,“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迅速引发共鸣。话语,有深化改革的决心,有实现转型的信心,有心系苍生的温暖。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从代表委员的热议中,可以强烈感受到新发展理念在这片土地上的旺盛生命力。“中国经济增长‘既有颜值,也有气质’”背后的创新驱动,“京津冀不能各自为战”折射的协调艺术,“不把污染环境的gdp当作政绩”反映的绿色渴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演绎的开放意识,“不让一个贫困地区掉队”诠释的共享情怀……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都可以在新发展理念中找到解题的理论指导,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坚持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有代表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开通中欧班列,把云南咖啡等特产运往荷兰等国,比海运节省了2/3的时间。一个细节,折射出开放发展跨山越海的魅力。有代表说,“新发展理念贯彻得越坚决、越彻底,中国经济转型的速度、转好的步伐就越快。”两会不仅是凝聚共识的平台,更是激发干劲的契机,正需要提振精气神、激发新状态,把新发展理念转变为生动的发展实践。
这就需要激发“创新意识”,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创新是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必然意味着未知与不确定性。因此,无论是体制机制创新,还是科学技术创新,都需要有敢闯敢试的冒险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更要认识到,改革要承担风险,创新也可能失败,应该为敢于创新、勇于求变的干部提供必要的保护,对创新保持最大限度的容忍与耐心。这正如有委员所言,“不能因为暂时没有看到创新成效就否定创新”。
这就需要具有“问题意识”,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应该有的放矢、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从理念到理念、从概念到概念。无论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无论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还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每一个发展理念都对应着现实的“发展议程”,都应该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把创新融入“精神毛孔”、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把“生态底线”当做“生命底线”……来自代表委员的生动表达,说明新发展理念正在与现实对接起来。
这就需要唤醒“担当意识”,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注定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需要具有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的精神。“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落实新理念、引领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如果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如果没有勇气和智慧,就难以实现改革的目标”,代表委员用这样的铿锵话语,传递斩钉截铁的决心、舍我其谁的担当。
有代表这样比喻:如果说中国发展是一场长跑,过去30多年才是起跑,今天的我们进入到艰苦的中途跑阶段,既要维持奔跑速度,更要调整奔跑节奏。发展理念的创新,引领中国改革走过了千山万水。现在,新发展理念将在中国现代化的“后半程”,为中国发展方式的变革提供强劲动力,推动中国进入更高的发展境界。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六
“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自我,培养合格人才””
桓台实小。
岳强。
教学。
方法等之外,我们教学一线教师也要借几啊哦于改革的东风,不断学习新理念积极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墨守成规是最可怕的,培养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是祖国的百年大计,如果我们一成不变的沿袭前任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肯定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发展,随着多媒体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设备的提升只是在某一方面打好了物质基础,用新设备进行一问一答的陈旧教学方法,也只是南辕北辙而已。“君子不器”,思想的创新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我们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才能把设备用活,才能把课堂弄活,学生才会真正受益。
二、尊重、热爱学生是教育协调、绿色发展的保证。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把学生放在首位、处处为学生着想、呵护他们的成长,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在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经常下意识的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因为学生的分数拖累了班级总分等情况对学生横加训斥,动辄体罚,而不是就事论事,追根溯源的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长此以往,教师形成了蛮横的管理风格,学生心中的积怨却在不断增长,往往到了小学五年级各种矛盾就会激发,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育人要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处理教学事务。
三、
“开放、共享”是整合教育资源的催化剂。
不可否认,在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微信、qq、电子支付带来的便捷,但是在教学中却各自为战,苦苦摸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乘着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现代化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利用各级网络,把各自的课件、教学视频、优秀案例、教学理念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上传、共享,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每个人都轻松享受千万人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时,教学质量想不提高都难。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不仅涉及到经济、科技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更关乎每一个人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新发展阶段中,我深情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有了许多新的体会。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在新发展阶段下,自主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过去,我们往往以学习和模仿为主,一味追求效率和速度。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注重创造和创新,积极探索和实践。只有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更应该注重自主创新,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其次,在新发展阶段中,我们要以人为本。过去,我们过于追求利益和功利,而忽视了人的价值和尊重。然而,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每一个个体的幸福和健康。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上下功夫,社会才能真正进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只有全面发展自己,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更好地适应和展示自我。
再次,我深深感受到,在新发展阶段中,合作是重要的。过去,我们过于注重个体的竞争和胜利,缺少合作和团队精神。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学会协作和合作,倡导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只有懂得合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阶段,发挥自己的潜力。
最后,我体会到,持久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和学习的状态。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我们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保持竞争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个人的价值与发展。
在新发展阶段下,我们应该注重自主创新,以人为本,注重合作和持续学习。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个人的理想和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牢记这些体会,不断向前迈进。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八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九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
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
讲话。
精神,我们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学习,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
四、夯实基础,发挥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
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一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正逐渐被创新的网络课程所取代。网络课程以其灵活性、便利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成为求学者们广泛选择的途径。我曾经参与了一门创新发展的网课,并且对其中的体验和收获深感振奋。本文将为您分享我关于创新发展网课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灵活自主,多样形式。
创新发展的网课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探索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该课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无需受到传统教室的限制。此外,该课程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视频、音频、课件和在线小组讨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段:个性定制,因材施教。
该网课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通过在线测试和问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得到了更准确、高效的指导和帮助,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第三段:互动交流,跨时空。
网络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丰富多样的互动交流方式。在创新发展的网课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区、在线聊天和邮件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这种跨时空的交流,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经验和解答疑惑,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第四段:资源共享,多元思维。
创新发展的网课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引导思维的材料。学生可以自由地浏览和下载课程资料,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和听取音频,开拓自己的视野,拓展思维方式。这种多元思维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五段:评估挑战,自我提升。
在创新发展的网课中,教师通过作业和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估方式既提供了学生自我反思和提升的机会,也激励了学生不断努力提高。通过不断地接受挑战和评估,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不足之处,从而制定更科学、高效的学习计划。这种自我提升的机制,使学生在网课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总结。
通过参与创新发展的网课,我深刻体会到了网络课程的优势和价值。它不仅给予学生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也提供了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此外,网络课程的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接受挑战和自我评估,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提升自己。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培养能力,创新发展的网课都是当今时代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之一。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二
中国的五年规划是实现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国进行有效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到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大目标,是xx年由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的。当时人们还不清楚,中国到底能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实现?为此党中央进行过三次重大部署和总体设计,除了党的十六大外,还有xx年党的十七大、xx年党的,基于这一目标先后设计并实施了三个五年规划,而每一个五年规划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既有承前启后的积累作用,又有向着这一核心目标前进的指引作用。
与“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还要务实地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的最后五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收官阶段,因此中央将这一时期界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围绕新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不仅是同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更是具体指导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和谋篇布局。
第一,“五大发展”源于世界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高于并指导这一实践。这是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人民与党和国家的互动,“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俗易懂,就如同精神原子弹,一旦被人民掌握,就会成为他们创造、创新、创业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第二,“五大发展”既总结了以往五年规划之创新和精髓,集前人之大成(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又与时俱进,再突破、再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中国发展的最佳实践,是中国原创性的发展新理念。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是第一个领导人敢于向所有人民承诺并实施共享发展思想的国家,中国是第一个敢向全世界宣称将双向开放、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新理念的大国,中国是第一个积极倡导并有效实行绿色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大国。
第三,“五大发展”的提出成为五年规划设计中的重大突破,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途径。“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没有理念就没有方向。”“五大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有血有肉的灵魂、思想、观念,有效统领并具体指导“十三五”规划及布局。对五年规划而言,“五大发展”将干巴巴的规划变成了活生生的规划。
第四,“五大发展”是全面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它们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发展框架、严密的发展逻辑、务实的发展思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使得科学发展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中国的发展理念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不仅是世界发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也是创新发展新理念的国度,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也为xx世纪xx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理念。“五大发展”既是中国版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更是当代世界发展经济学的最佳实践。
猜你喜欢: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三
10月19日下午16:00,为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根据中央领导要求,我园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园区管委会党建活动室认真观看了全国十个社会管理整体创新的典型县区经验交流专题片,并在观看之后展开讨论与交流。
该系列专题片主要介绍了十个中央综治委重点培育的县区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经验做法。如深圳经验,让流动人口逐步融入城市;南通经验,推进社会城信体系建设;新郑经验:走“民生优先”“城乡统筹”的道路,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等。
我园区党员干部学习交流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社会管理方法的创新的前提是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所以社会管理创新的立足点以及根本出发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管理基础,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管理创新最大的受益者。
二、以人为本、服务在先。
通过专题片中各个试点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各试点采取的对策与解决方法中认识到,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各试点地区无不凸显“服务”二字。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三、整合基层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大量矛盾纠纷出现在基层,群众的无穷力量也蕴含在基层。如何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是关乎整个社会管理工作根基稳固与否的重要问题。调动、发挥好基层组织作用、建设好基层队伍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各试点地区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有效整合公安、司法、社保、民政、宗教、计生、教育、信访等资源和力量,打造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准确及时掌握基层动态,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服务和管理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
四、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更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动员社会各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各方参与、齐抓共管齐抓共管,逐步形成各层单位、各个部门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我园区通过学习全国先进典型县区、模范社区的管理方法与经验,努力加强本园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实施,并结我园区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典型地区探索与创新的经验,坚定不移的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为理念,努力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挖掘提炼创新经验,取长补短,整体推进我园区社会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四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聚焦发力,首先必须下功夫领会好、领会透”。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联系理论和实践、纵观历史和现实,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深刻阐述,对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提出明确要求。的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明大势才能谋大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空间和时间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从时间上看,我国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几个大时期,今天的新常态是这种大时期更替变化的结果。从空间上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可以说,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并不容易,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我们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才能解除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关键要按照的要求,做到“五个着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把握“协调”这一决胜全局的制胜要诀,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理念一变天地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实现了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今天,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在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我们就能深学笃用、聚焦发力,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五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发展理念贯穿着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工作。作为一名普通职场人士,我也深切感受到这种新发展带来的变化。通过近期的学习和工作,我对新发展心得有了一些体会,我认为,要看懂新发展,首先要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其次,要顺应经济转型的趋势;再次,要树立起新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最后,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首先,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看懂新发展的前提。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是我国发展的指南针和航标灯。要看懂新发展,就要理解新发展的内涵和要义。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使我明白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传统的增长方式已无法适应,需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协调为基础,以绿色为导向,以开放为前提,以共享为目标。只有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
其次,顺应经济转型的趋势是看懂新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要看懂新发展,我们不能停留在舒适区中,而要敢于应对挑战,迎接转型。我们需要坚定地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只有顺应经济转型的趋势,我们才能在新的时代浪潮中不断崛起,实现自身的发展。
再次,树立起新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是看懂新发展的精神支撑。新发展既是改革的结果,也是前进的动力。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树立起对新发展的信心和信念。经济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信心,相信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伟力,坚信自己肯定会取得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信心的修炼,只有通过不断的锤炼和提高,我们才能真正看懂新发展,抓住新机遇。
最后,通过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看懂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新发展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打实的实践。在实践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但只有真正地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才能逐渐看懂新发展的秘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在大胆探索中实现突破,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进步,我们才能真正看懂新发展,实现自身的跃升,实现国家的崛起。
总之,看懂新发展,需要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需要顺应经济转型的趋势;需要树立起新发展的信心和信念;需要通过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和广大职场人士必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新发展,为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相信,随着每个人对新发展的理解和贡献,我国一定能实现长远的繁荣和发展。
最优三新发展心得体会范文(16篇)篇十六
xx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对发展做出了深入思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契合了三大规律,正如“创新”、“协调”之于经济规律,“绿色”之于自然规律,“开放”、“共享”之于社会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因革演变。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成功经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训主要反映在脱离实际、凌空蹈虚上。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企业简单模仿、与创新趋势渐行渐远,一些地方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一些地方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一些大型企业孤芳自赏、无视国际趋势,一些地方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等,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发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五大发展理念以问题为牵引,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放眼今日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是因为树立了正确发展理念,高度尊重知识、人才、创新,走上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相当突出。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一个民族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亚投行的金融新范式诠释了世界新金融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用合作共赢模式谱写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鸿篇巨制。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与规律为伍的变革必然是深刻的变革,也是伟大的变革,更是给人民带来福祉的变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深刻的变革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但中国变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方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丝毫动摇。规律不可违,与规律为伍意味着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也是距离成功最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