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下是一些关于教学计划编制的案例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一
《世界多美呀》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小鸡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本文分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并积累语言,同时受到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学会课题中的3个生字“世、界、美”,认识“羊”字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把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导入应能充分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激活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上课伊始,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孩子们面前展现一个不停地摇动着身子的鸡蛋,同时发出一连串有力的啄蛋壳的声音。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组合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童话般的神奇世界,此时即使老师不问:“这是什么声音?“孩子们也会自问,自己去寻找答案了,想像的翅膀在这里展开。巧妙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让他们不经意地进入课文的意境,愉快地步入学习课文的殿堂。这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所在吧!
当小鸡急切地走出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时,一幅美丽的图画又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了,多媒体把孩子的生活带进了课堂,也在课堂中唤起了学生原有生活的积累。活动内化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式,总是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内化和构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个美丽的、熟悉的世界,正是内化、拓展课文语言啊!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红艳艳的、金灿灿的、黑压压的??一个更绚丽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里,这是在感受世界的同时,也为孩子们积累、运用语言创设了情境,提供了条件。确实,多媒体辅助手段,只要辅得好,辅得到位,最终让我们看到的是课堂活了,孩子们乐了。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学法。把“读”贯穿于整堂课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结合师生的评议,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
言为心声,“世界多美呀”不仅仅是小鸡眼中的世界,她更是孩子们心中的一片乐园。
(点击多媒体:出示孵化图)鸡妈妈蹲着孵小鸡,蛋壳里的小鸡慢慢醒来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他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多媒体映示这句话。再点击映示:蛋晃动几下,同时发出长而有力地啄蛋壳的声音)。
1、你听到了什么?(学生根据感知自由想像。)。
2、(多媒体飘出两句话: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他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同时演示啄了一个洞眼。)。
(1)带着你听到的感觉,轻声读读这句话。
(2)指名读。相机评价。
(3)让我们来给画面配音,好吗?(多媒体重播啄出洞眼的过程)。
过渡:小鸡从这洞眼里又看见了什么?
3、(多媒体映示课文插图)谁来说说?
4、指名随意说。(多媒体相机飘出: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1)飘出一句指导一句。
(2)小鸡看到的世界好美啊!把它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听,喜欢怎么读都行。
【“喜欢怎么读都行。”这一环节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个性,独特的体验。】。
(3)谁想来读给大家听听?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世界,如果你是小鸡,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1、指名说。
2、书上的小鸡是怎么想的呢?,快,把书翻到102页,读读最后两段。
3、啊,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小鸡可高兴了。他怎么做?(多媒体映示:鸡蛋碎了,小鸡出来了,同时飘出: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
指名读,相机评价。
4、(点击多媒体:一边引说一边打出: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慢慢走了出去,他真想环游整个世界呢!走着走着,哇,世界好美呀!你猜,小鸡会说什么呢?(点击多媒体出示一幅大自然风景图)你来做小鸡,找你的好朋友说一说。(配乐《春天在哪里》)。
(1)指名说说,发展语言。
(3)是呀,世界多美呀!(多媒体飘出课题)。
1、看笔顺表描红,边描边想:有什么成功经验想来告诉大家?
2、交流成功经验。(多媒体随机出示这三个字的笔顺)。
3、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大家的成功经验吧!习字册练写。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二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田字旁”、“美字头”。
2.初读课文,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生字词的教学,把课文读通顺。
生字卡片、多媒体。
生字卡片、多媒体。
(播放小鸡的叫声)——听,这是谁在跟我们说话呢?
(出示小鸡图)认识“鸡”,你看这就是“鸡”,看看这个字里都有什么?(指名回答)。
师: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鸡也是会飞的,可它比较贪吃,又爱偷懒,慢慢的就飞不高了。所以啊,“鸡”的右边是个“鸟”。
来,和这只可爱的的小鸡打个招呼吧。(出示“小鸡”指名读。)小鸡的妈妈叫——母鸡,小鸡的爸爸叫——公鸡。
过度:这只刚刚从从蛋壳里出来的小鸡,瞪大了眼睛,看到了我们的——世界。(出示词卡“世界”)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这两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吗?(指名说)。
评:用笔顺也是一个好办法;利用学过的字,更好记。
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板书:世界。
强调:“世”呀,我们要记住它的笔顺;“界”用口诀记忆:田字扁扁站上头,撇捺不要头碰头,下面站着撇和竖。
再读“世界”。
过渡:(点击图片)小鸡说——世界多美呀。
谁想读?(指名读)。
这句话里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呢,你找出来了吗?
出示“美”,你会读吗?
你看,今天老师要给我们上课,特意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美的词语?(美丽、美好、美妙??)。
出示“美丽”,你看这就是“美丽”,你会读好它吗?(指名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美丽吗?(指名说)。
小结:传说古人觉得羊又肥又大才是美,你看这只羊肥的尾巴都看不见了(板书:美字头),我们叫它“美字头”——齐读。
伸出左手,伸出右手,在你的手心里写写这个美字,(生写)记住了吗?
1.过渡:小鸡看到的世界到底有多美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2.提出自读要求。
竖起你的小耳朵,听好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谁听到老师的要求了?(指名复述,评:你听得真认真!)。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小朋友们刚才读得可认真啦!你在读哪一句时遇到了困难呢?指名说,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读好。
5.课文共有几小节?
过渡:小鸡刚刚醒来的时候,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快到课文里找一找。交流:小鸡刚刚醒来的时候,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你从哪儿读出来的?(出示:第一小节)。
师:黄色的也可以叫做——出示“黄乎乎”。(指名读)。
指导:这样的词最后一个字读轻声。
语言文字运用:
小鸡周围都是黄色的,可以说成“黄乎乎”;那么,乌鸦身上都是黑色的可以说成(黑乎乎);你看谢文博小朋友长得是(胖乎乎)的,真可爱呀!
咱们把这个黄乎乎放到句子中(贴:黄乎乎),你肯定会读得更好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小结板书:这事的小鸡啊,还在蛋壳里呢!(板书:蛋壳里)。
(1)过渡:小鸡小鸡,你看到这个黄乎乎的世界,最想干什么啊?(指名说说)说干就干,你看它看到了什么呢?出示第二小节,自己读读。
指名说。
(2)出示“。
它”,这是——它,我们以前还学过两个ta,还记得吗?(女字旁的她和单人旁的他)。
语言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田字旁”、“美字头”。
2.初读课文,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生字词的教学,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播放小鸡的叫声)——听,这是谁在跟我们说话呢?
(出示小鸡图)认识“鸡”,你看这就是“鸡”,看看这个字里都有什么?(指名回答)。
师: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鸡也是会飞的,可它比较贪吃,又爱偷懒,慢慢的就飞不高了。所以啊,“鸡”的右边是个“鸟”。
来,和这只可爱的的小鸡打个招呼吧。(出示“小鸡”指名读。)。
小鸡的妈妈叫——母鸡,小鸡的爸爸叫——公鸡。
过度:这只刚刚从从蛋壳里出来的小鸡,瞪大了眼睛,看到了我们的——世界。(出示词卡“世界”)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这两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吗?(指名说)。
评:用笔顺也是一个好办法;利用学过的字,更好记。
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板书:世界。
强调:“世”呀,我们要记住它的笔顺;“界”用口诀记忆:田字扁扁站上头,撇捺不要头碰头,下面站着撇和竖。
再读“世界”。
过渡:(点击图片)小鸡说——世界多美呀。
谁想读?(指名读)。
这句话里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呢,你找出来了吗?
出示“美”,你会读吗?
你看,今天老师要给我们上课,特意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美的词语?(美丽、美好、美妙??)。
出示“美丽”,你看这就是“美丽”,你会读好它吗?(指名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美丽吗?(指名说)。
小结:传说古人觉得羊又肥又大才是美,你看这只羊肥的尾巴都看不见了(板书:美字头),我们叫它“美字头”——齐读。
伸出左手,伸出右手,在你的手心里写写这个美字,(生写)记住了吗?
1.过渡:小鸡看到的世界到底有多美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2.提出自读要求。
竖起你的小耳朵,听好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谁听到老师的要求了?(指名复述,评:你听得真认真!)。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小朋友们刚才读得可认真啦!你在读哪一句时遇到了困难呢?指名说,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读好。
5.课文共有几小节?
过渡:小鸡刚刚醒来的时候,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快到课文里找一找。交流:小鸡刚刚醒来的时候,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你从哪儿读出来的?(出示:第一小节)。
师:黄色的也可以叫做——出示“黄乎乎”。(指名读)。
指导:这样的词最后一个字读轻声。
语言文字运用:
小鸡周围都是黄色的,可以说成“黄乎乎”;那么,乌鸦身上都是黑色的可以说成(黑乎乎);你看谢文博小朋友长得是(胖乎乎)的,真可爱呀!
咱们把这个黄乎乎放到句子中(贴:黄乎乎),你肯定会读得更好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小结板书:这事的小鸡啊,还在蛋壳里呢!(板书:蛋壳里)。
(1)过渡:小鸡小鸡,你看到这个黄乎乎的世界,最想干什么啊?(指名说说)说干就干,你看它看到了什么呢?出示第二小节,自己读读。
指名说。
(2)出示“它”,这是——它,我们以前还学过两个ta,还记得吗?(女字旁的她和单人旁的他)。
语言文字运用:。
ta是我的好朋友(指一女生),该用哪个ta?
ta今天上课听得可认真了(指一男生),该用哪个?
课文中的它是指(小鸡),现在你知道这个“它”怎么用了吗?
(3)过渡:它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二小节最后一句话)。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四
教学设想。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木禾偏旁的来历。
2、通过观察图画认识事物,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美观地书写柏、杨、柳、椅、秧5个生字。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
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柏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柏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五
1、今天,我们除了学习新的部首还要学会新的笔画。横折、横折钩(先板书)你知道这笔画名称吗?指名后齐读。
2、我们还要学习写三个生字,谁能带读这三个生字的读音?小老师谁来当?
3、请小老师带读。
4、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生字?(小组汇报)。
5、你能为这三个生字组词吗?
6、好,现在看这三个字的笔顺,注意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课件出示)。
7、跟老师书空。
8、写在语文书上。
9、投影生字评议。
1.出示带田字格的口、日、中三个生字。
2.读准字音(日、中为翘舌音),认清字形(都为独体字)。
3.同桌交流看准关键笔画。
4.谈谈书写时注意的笔顺。
5.学生描红、书写。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六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推荐旅游景点,组织小小旅游团。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今天我这位导游想向各位推荐一个特色旅游景点,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兴趣听我介绍一下。
2.用多媒体或是小黑板等展示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
3.导游展示旅游景点介绍(文字全部注音),游客阅读。
各位游(you)客你们好,欢迎您阅读我们旅行社推出的江(jiang)南(nan)游介绍。江南一带位于中(zhong)国的东部,那里物产丰富,有鱼米乡之称;那里河流(liu)密布,两岸(an)树(shu)木茂密,禾苗(miao)油绿(lv)。在那里,您可以乘坐竹排(pai)这种特殊的水上交通工具领略如画美景。
4.各位小游客,对我们的旅游景点满意吗?如果介绍中的字让您为难了,请跟我读。学习红色字。
5.出示字卡(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
6.出示词卡。
江南。
江水。
禾苗。
树苗。
树木。
树叶。
竹排。
木排。
两岸。
两天。
绿色。
绿地。
中国。
旅游。
流水。
河流。
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
7.再读景点介绍。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2、通过上下文或表演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阅读,深入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进入角色,体会情感和课文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愿意与人合作。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去吧。瞧,两只可爱的小动物――梅花鹿和金丝猴欢迎我们来了……有一天,他们在一块儿进行了本领的大比试,于是,就有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比本领。(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梅花鹿和金丝猴比试什么呢?
2、比试的题目是谁想出来的?
3、梅花鹿和金丝猴都是怎么想的?
四、小组学习,互相帮助。
1、遇到生字,尽量用平时的办法自己学习、解决。
2、经过思考,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或做个记号。
五、班级汇报,集中学习。
1、各组汇报自学情况,解决疑难问题问题。
2、开展摘果子游戏,集中识字。
3、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1)、激趣点拨: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认为自己必胜,比赛开始后,他们都连忙奔向河对岸去摘果子。那么,胜利者是谁呢?谁来讲讲了解到的情况。
2)、反复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3)、学生质疑,师生互动。
4)、角色朗读、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识字,练习写字,进一步体验合作的重要。小组合作为掉进坑里的小白兔设计营救方案。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八
该班是一年级的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而此堂课恰逢“家长开放日”,面对着众多家长,学生的表现欲望更加强烈。本堂课所学的《语文园地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教材。第二册的语文园地更注重发挥“园地”的作用,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
h教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虚心请教,努力钻研,善于总结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
【实施(课堂教学节录)】。
日积月累 我会读(教学片段)。
h: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认真地读了起来,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认读完了词语。)。
h:同桌互相读读词语,互相交流。
出示小黑板,上面写有词语。
h: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请大家跟着火车开得好、词语读得对的同学读,词语读得不对时,其他的小朋友可以纠正,而我们的火车就将改方向行驶了。
(学生的“火车”开得很顺利,当s1读到“赶忙”时,很多学生举起了小手。)。
s2:“赶忙”的“赶”是前鼻音,他读成了后鼻音。
h:你听得很仔细。你能带他把前鼻音读准吗?
s2:我可以!
(s2很自豪、很准确地带读出这个词,s1也把前鼻音读准了。)。
h:现在我们男女生来个词语挑战赛,看谁能把词语读得又快又准。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男女生互不相让,打了个平手。)。
h:你们能不能用上面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个句子?
s3:我用“包围”说一句话:敌人被包围住了。
h:这是一个很完整的句子。谁还能说说?
s4:我想用“干干净净”造句:我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h赞许地点了点头。)。
s5:“观看”可以说:昨天我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h:你说得真好!用上了我们学过的词语“精彩”。
s6:我想用“冰凉”说一句话:冰凉的雪碧。
h:可以这么搭配词语。但你把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吗?
(s6显得有些紧张。)。
h:谁喝了冰凉的雪碧?
s6:我喝了冰凉的雪碧,真舒服!
h:不错,你已经会说一个完整的句子了。进步可真不小!
s7:我想用“高高兴兴”说一句话:我和小明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h向他微笑地点了点头。)。
s8:我想用“花花绿绿”说一句话:地上开满了花花绿绿的花。
h:“花花绿绿”可以用来形容花吗?(不可以)那可以说花花绿绿的什么?
s9: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花花绿绿的衣服。
h:你说得很好!看来词语间的搭配也很重要。
s10:我想要“可口”说一句话:可口的饭菜真香啊!
h:你很棒!已经能用感叹句来说话了。
(大家把掌声送给了他。)。
齐读最后一行的词语“花花绿绿”、“干干净净”、“高高兴兴”。
h:仔细看第三行,你有什么发现吗?
s11:他们都是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一样,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一样。
h:你观察得很仔细。对了,这是前面两个字一样,后面两个字一样的叠词。
h:谁能照样子说说词语?大家觉得他说得好,就请他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学生纷纷举手,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后进生s12也跃跃欲试。h请他来说。)。
s12: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大家把他说的词语读了两遍,他显得更兴奋了。)。
s13: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s14:大大方方、欢欢喜喜。
s15:红红火火。
s16:辛辛苦苦。
……。
【讨论】。
2、如何把握积累与运用的联系?
3、如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简析】。
1、开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如同桌间互读词语,每个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之后,在开火车读词、小老师带读、男女挑战读等多种竞赛活动中,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在读词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很强的主体意识。s2能准确地指出s1出现的读音错误,还能当小老师帮助s1纠正读音的错误。学生当小老师的过程就是一次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再如,老师鼓励学生照样子说说叠词,说得好就能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不仅给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也是一次再积累好词的机会。
2、设置积累的平台,构建运用的阶梯:
在新课程中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改进的第二册教材中,“日积月累”给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如何启发学生在说话、写话的过程中运用好词好句也同样重要。因此,h让学生用自己喜欢词语说一句话,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好词来说完整句。首先,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内容不受限制,有更广阔的说话空间。其次,从词到句是学习中的一个层次性的飞跃。如s6开始运用“冰凉”说一句话时,只说了一个短语“冰凉的雪碧”。在h的引导下,他把它扩充成了一个完整句“我喝了冰凉的雪碧,真舒服。”积累词、句是语文学习的起步,学会运用是更高的一个层次。
积累不应局限在课本的好词好句,应把它延伸到广阔的课外。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积累,可以从好词着眼,逐步提高到好句的摘录。一方面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的方法做具体的指导。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九
1.会认9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2.会区分形近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
3.学会部首查字法,看到汉字会分析汉字的部首。
4.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
5.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根据汉字偏旁分析字义,掌握部首查字法。
2.初步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生字,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图片(各种食物图片),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食物。
3.(示例:葡萄)说说看,你吃到葡萄之后是什么感受?是酸的还是甜的?
(出示词语:甜津津、酸溜溜)教师引导说句子:我吃到的葡萄是的,我吃过的葡萄。
4.(出示其他图片)请仿照老师刚刚说话的句式来说一说你吃过哪些食物。
5.(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6.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与食物有关的词语吗?(示例:热腾腾、凉丝丝、黏糊糊)。
二、我会认偏旁。
1.出示两组字:“霄、宵、削”“赔、陪、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是“肖”和“咅”)。
2.出示“我的发现”中的三组字,小组讨论这些字又有什么特点。
3.猜一猜,这些汉字都与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与偏旁有关,偏旁表意)。
火字旁、四点底:与火和水有关。
心字底、竖心旁:与人的心情、感觉有关。
利刀边、刀字旁:与武器有关;表示切割、分离。
4.出示课本中的题目,完成课堂练习。(对于错得集中的题目做重点讲解)。
5.出示“字词句运用”中的8组汉字,说说这些汉字的偏旁部首。
6.复习部首查字法。
三、我爱传统文化。
1.观察与认读。
(1)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2)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1)让学生知道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2)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
(3)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4)学生说说自己的属相是什么。
3.读读与背背。
(1)学生读词语,注意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朗读。
(2)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展示读课文,请8名同学一人读一段。
三、品读1~4自然段。
1.教师引读课文题目和第1自然段,学生分小组读2~4自然段。
2.用“——”画出写小柳树外形的句子,用画出写小枣树外形的句子。
3.逐段交流反馈,并进行朗读指导。
4.读第2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句子。
四、学习5~8自然段。
2.默读5~7自然段,回答问题。
小枣树结出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没有结果子。小枣树嘲笑小柳树了吗?(生:没有)。
小枣树不仅没有嘲笑小柳树,还怎样跟她说话?(生:温和地说话)。
3.反复读第7自然段。
4.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优点。
小柳树:好看、能乘凉;
小枣树:宽宏大量,能看到别人的长处。
5.读第5自然段填空:秋天的时候,小枣树结了。
6.读一读第7自然段中小枣树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小枣树的品质。五、总结升华。
7.说说你从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先从教学目标的实施看,我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即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部首与词意的联系,能通过部首猜词意。通过对十二生肖的认读,初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其次,从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授来看,我基本上在这节课中解决了重点和难点,通过联系生活,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词语。
2、说说什么是搭石。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反馈,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呀!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却……出示句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你见过哪些风景?(引导学生用美好的词句来说美景)。
2、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搭石都构成了哪些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老人修搭石。
紧走过搭石。
礼让在搭石。
3、那么请你潜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体会第二自然段老人修搭石中体会到哪些美?用心默读,有什么体会可以写在旁边。
交流:
a、“上了点年岁的人……”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他会遇到哪些急事?(上班、看亲戚、送友人、下田干活……)。
请问你这位上了年纪的人,这时,你为什么这样做呀?
当老人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他想(),当老人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他想()。
(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
(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
多好的老人呀!想着别人。
(我也是向着要把搭石踩得很稳固,不让后面经过的人跌跤的)。
多负责的老人呀!一心想着别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句子。
小结:只有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有爱心的优秀品质才会有这种举动。
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交流:我从“早早摆放好”想到家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人们非常勤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b、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我们再来看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吧。请读,你觉得哪儿最美?
(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看图理解,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协调有序”,情境理解“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指名回答)。
现在我们在哪里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
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没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3)全班朗读。清晨,晨雾还没有散去,勤劳的人们早早地出工了,请读。傍晚,夕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虽然很疲惫,但脚步仍是那轻快的踏踏,请再读。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c“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d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做动作)年轻人,当你背着老人过了小溪,你需要得到老人的回报吗?需要老人对你说谢谢吗?为什么?是啊,每一位老人都像是自己家里的老人,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
(2)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美读出来吧!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拓展。家乡人把尊老、互相谦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课件出示)每天来走搭石的人还有很多。
假如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此时的搭石是一道充满谦让美、尊老美的风景(板书:谦让美尊老美)。
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美,课文中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美,(点击课件: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4、感悟最后一自然段。
a、走出这些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b、假如你是一块搭石,你想对家乡的人们说什么?
c、家乡的人们,你想对搭石说什么?
d、把你对搭石的感激之情,对家乡人们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四齐读课文。
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消失了。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刘章爷爷心中,永远留在家乡人们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再次去体会搭石带给我们的美。
四拓展感悟。
1、动笔书写。交流。
板书设计。
搭石。
风景。
景美人美(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简介作者。
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多美呀!但是故乡给刘章爷爷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那花半山,草半山的春色,更是家乡的另一道风景――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质疑。
当你读到这个题目时,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疑问是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爷爷的?)。
(搭石是什么样子的?搭石有什么作用?搭石为什么能给作者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搭石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4、带上疑惑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看透过这些朴素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
1、谴责、懒惰(带点字为生字)..。
指名读,读准字音。出示句子: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指名读句子。
“谴”和“惰”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有哪些书写建议给同学?2、俗语。
课文中说家乡有一句俗语,是哪一句?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俗语”就是“俗话”,是广为流传的语句,往往简练而形象。大多数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说说看。
3、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指名读,出示下文: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伏下身子、理所当然。
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按道理应当这样。)课文中,人们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读一读相关语段,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用“理所当然”说一句话。
5、汛期、绾裤、联结间隔、溪水猛涨“绾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动作演示绾袖、绾发。
提示:“间”“结”和“涨”都是多音字。四、再读课文,概括画面。
1、再读课文。这些生字、词语在课文中你能流畅地读准它们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不好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合作读课文。
这篇课文比较长,请几位同学分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指名学生读文。教师相机指导、点评。3、想象画面。
这篇课文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请你再默默地浏览一遍,老师相信,会读书的同学,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有的画面特别感人,有的画面特别让人激动,有的画面特别的美。你可以在旁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4、反馈交流。
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幅画面就在眼前闪动?(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有关段落,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概括几个画面,并作相应板书,必要时对板书做相应调整)。
秋凉在即摆搭石发现不稳调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背负老人过搭石5、师小结:
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
(课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啊,在刘章爷爷的心里,搭石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所描述的最美的、最感人的风景。
第二课时。
一、走近搭石,回眸画面。
1、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搭石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正是这一块块普通、平凡的搭石,描绘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图画。(课件出示概括后的五个画面,指读)。
2、出示句子,指名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到底是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走搭石。二、走上搭石,寻觅风景。
1、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寻觅美丽风景。要求:
哪里让你感受到这是一道风景,划出来,写上批注。
用心贴近文本,细细品味语言,不放过每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
2、反馈交流,走进画面。
第一处美景:协调有序走搭石(1)学生反馈,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指名读,随机点评。
(3)变序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每当。
上工、下工,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4)配乐朗诵: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
(描述画面,再度激荡学生的情感):啊!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5)口头填空,补充板书。
(2)出示,学生自由朗读: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3)模拟情境,师生表演。
师:那我就是这个村里的老大爷,你呢?生:??
师:某某,你去干什么啊?生:??
师生根据角色,表演招手示意对方先过,隔岸大声请对方过溪,互相推辞,过溪后互话家常等情景。
(4)学生参与,共同评价。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来评价表演是否贴切。(5)置身其中,送出夸奖。
孩子们,我们刚才都来到了小溪边,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话对这两位说说?
学生夸奖这两个人谦让、友善,彼此很亲近。
仅仅是这两位这么谦让友善吗?从哪里感受到?引导从“总会”理解每个人都会这么做?指导朗读,读出乡亲们之间融融的情意。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读到这儿,看到这儿,你觉得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怎样的风景呢?学生板书自己的感受,如:谦让、友善、亲近等(7)带上此时的感受,三咏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三处美景:放弃赶路整搭石、背负老人过搭石(1)过渡。
(2)出示,指名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品悟词语,情景对话,引导体会他们的动作中蕴含的人性美引导点一:
画出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引导点二:
与老大爷和年轻人情景对话:老大爷。
师:老大爷,您多大了?生:??
师:我刚才看你已经走过去了,干吗又走回来啊?生:??
师:我看你一脸着急,有什么急事吧?生:??
师:这么急的事情,还是先赶路要紧啊?生:??
师:哦,原来是这样。年轻人。
师:这位兄弟,你干吗要伏下身子背这老人过去啊?生:??
师:哦,原来是这样。师问全体学生:
引导学生抓住“上了点年岁的人??一定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句的研读,体会这儿的人已经都把这些当成习惯了,每个人都会这么做的。
(5)口头填空,补充板书。
此时的搭石,又构成了家乡一道怎样的风景呢?
学生板书“心地善良”“心中有他人”“尊老”等词语带上自己的感受,齐读这两段话(6)四咏中心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四、透过搭石,感悟情怀。
2、根据板书梳理:
教师引读:秋凉以后,人们??
(2)联系“每当”体会人们协调有序过搭石已经习惯成自然,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3)联系“总会”,感受人们一直来都是这样谦让的。
4、这一个一个的理所当然,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乡亲们的心里,他们认为――。
学生读他们的板书:
5、五咏中心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6、是啊,能不忆故乡吗?故乡有这一排排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情感的搭石,更有着这样一群善良、无私的乡亲们,所以作者深情地吟诵道――(齐读)。
课件出示:
故乡是大真大美,故乡是大音大象,故乡的每一块石头,也像明珠闪光!
9、引导学生带上各自诗一般的感情读课题。
五、延伸实践,读写结合。
1、教师谈话:平凡的搭石构成了一道不平凡的风景,平凡的小事中蕴含着不平凡的美。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齐读)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2、小练笔: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小事物,发现它的美,动笔写一写。板书设计:
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谦让尊老??
(学生板书)。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二
教学背景分析:
本文通过讲述“我”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教授美好的心灵。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体会“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掌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体会老妇人的语言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感知,老人默默的关怀,真诚、无私的帮助是“我”树立信心的动力,老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进而体会老人的教育技巧。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阅读理解课文1-8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理解课文2-8自然段,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两方面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揭题: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有这么多的听众在关注、关心我们,这是一件非常难得、幸福的事。要知道,曾经有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在最初的时候,他只有——(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师:来,咱们再把题目读一遍,把“唯一”这个词读好。(生齐读,强调了“唯一”)。
2、质疑:同学们,读了题目,你最想问什么?
为什么说是“唯一的”?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交流:
(1)这唯一的听众是谁?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外貌特征。(极瘦极瘦的,耳。
(2)简单概括地说说她为我做了什么事?
(这位老妇人通过鼓励和倾听,帮助我重塑信心,学拉小提琴,最终我获得成功)。
(3)为什么说唯一?(独一无二)。
过渡:是的,我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了成功,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自老妇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
三、研读课文,感受鼓励与尊重。
1、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预设一:
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1)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老妇人听到我锯床腿的琴声,我想溜走。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
(2)“我的尴尬和不自信、沮丧原因有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读一读1-4段,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1.明白“我”由于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白痴的意思)而失去学习的信心;2.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为发觉有人在场而十分沮丧。)。
(3)老妇人这样说,你能读懂她的用意吗?(夸“我”拉得好,称自己“聋子”,老妇人是要“我”不用介意她在场,鼓励我继续演奏。)。
(4)她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请你来读一读。
(5)此时,你觉得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慈祥,关心年轻人??)。
预设二: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1)你能读明白老人的用意吗?(老妇人鼓励“我”继续练琴,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
(2)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诗一般的语言)。
(3)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使“我”的心情产生了那些变化?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有关句子描写并通过朗读体会到“我”这时候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兴奋心情。)。
预设三: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
(1)老人说的是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2)读到这儿,对老妇人,你想对她说什么?
(3)在老人真诚无私的鼓励下,“我”变了吗?
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后努力练琴的过程,并联系课文开头进行对比。
预设四: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1)改为直述句:有一次,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2)从这句话里,你感受到是什么带给老妇人快乐和幸福吗?
老妇人因“我”不断努力,提高了琴技,而感到快乐和幸福。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读一读,想一想,从那平静的眼神里,我看出了老妇人怎么的内心?
我感受到老妇人对“我”关心、鼓励,带给我信心,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
出示“我”在树林中拉小提琴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
(1)老人在平静地望着我的时候,她会想些什么?
(2)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你能得到什么力量?
(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为“我”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作者看来,那眼睛,就像深深的潭水。
四、总结,拓展。
与其说,老人对我说的话,是真诚的鼓励;那么,她的眼神,就是对“我”无声的激励,正因为有这些力量,才使作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成功。
朗读课文1~8段,感悟老人对我的鼓励与关心。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
2.抄录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鼓励关心。
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自信努力。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三
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问难。
教师教具、学生学具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的地图吗?
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把课本打开,翻到第45页,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遍,并画出生字。
2.师:读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3.请“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3)师: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总结: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字音要读得准、注意停顿,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现在你们最想去哪儿看看?
(1)教学第二自然段。
生:我想去北京的中心看看。
(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理解“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师:好,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师: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点击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说说从画面看到了什么。
2.读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读懂了什么。
4.问问不懂的问题。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分小组汇报自学的四个要求。
理解“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的`意思。
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点击课件,播放北京各种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游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师: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收集来的关于北京资料告诉大家。
师: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
总结:北京,首都,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语言,感悟优美语句中包蕴的美好心灵,美丽画面。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
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障碍。
1、生自由练习读文,读准生字词。
2、生词学生认读。指导暴、惰、衡的写法。
3、指名轮读课文,师随时正音。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搭石。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绾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五
这个语文园地共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读背儿歌。第一课时完成前两部分:“我会填”和“看看读读”。通过我会填中的数笔画练习,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部分汉字。“看看读读”中专门针对量词进行的训练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既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又能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16篇)篇十六
1、读通课文。
2、读准攒、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烟袅袅、田埂等词语,认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尝试背诵有关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劳朴实美,抓住美来理解课文。
1、猜谜导入。
(2)揭题。
(板书:背篼)后理解。从字形上看,你认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条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篼。)见过背篼吗?请同学板画。
(3)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想办法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能干的尝试读流利。
(2)反馈。
(选择性朗读,特别是课文第7自然段。)。
重点读准炊烟袅袅、揩去、积攒。
机动板书:揩、攒、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会读书。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吗?我这里有配音乐的朗读,还有图,请你边听边看,想象一下描绘的画面。
(3)教师配音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4)谈谈听后的感想。
3、围绕美,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导入:
美丽的夕阳下,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
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说一说、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随机点拨(板书):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
这里有这么一段话(出示小黑板):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谁来读一读?再请你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好好读读,体会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拟人手法表现欢快、喜爱之情。)。
反馈。个别说。你能用实践来证明吗?很会思考,一起来试试。齐读。
(3)理解炊烟袅袅。
(4)感情朗读。
a、大家都很善于发现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自由读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交流随机指导。
b、一个人就这么有感情,四人小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感情朗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鼓励创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齐读。取长补短,结合想象,配乐朗读。
4、小结。用你明亮的双眼发现更多的美。
5、作业。
(1)、尝试背诵。
(2)划下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
(3)反馈。
(4)《作业本》第4、6题。
板书:
4、背篼(图)。
生字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