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于所学知识的一种思考和总结,有助于加深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一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该专题片“主角”正是已落马的多名“大老虎”。这也是多位落马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对于这些腐败行为,使自己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看着这些人,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而今天却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为犯罪分子。观看结束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些人在他们强取豪夺完成由腐而败的进程中,为什么会一路畅通呢?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深挖其根源有如下几点:
一、执法观念严重错误,权力异化,把党和人民赋予权利当作自己的东西。贪婪成性,手中的权力就是他们敛财、“称霸”的“法宝”。那么权力的本质是什么?权力因何而生,又应为谁而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在他们手中的权力却蜕变为强取豪夺、祸国殃民、实现个人私欲的工具。
二、缺乏执法监督机制、体制漏洞,民主建设形同虚设,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从外部环境分析,这十几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并存,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体制上漏洞为他们的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从制度层面看,我们的一些制度缺失,也是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虽然党和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遏制,但是收效仍然不很明显。从法制层面来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群众在恶权面前的是无奈和妥协。从深层次看,是社会法律意识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因为前者的缺失使人们不懂得、不善于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唯有妥协;制度的缺失,则导致无法可依,对霸权的滋生横行无能为力,为权钱交易留下空隙。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防腐拒败的基础,务必长抓不懈;现有的法律规范更多的是关注和惩罚已然的职务犯罪,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性立法远远不够。立法的欠缺和法律监督权限设置上的结构性缺陷,也给现阶段预防职务犯罪的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
因此,我们认为要从根源上防止腐败,应该作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
三是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这些腐败分之地下场警示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二
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大老虎落马画面首次曝光、现身说法诚恳悔悟、既往错误直接展示,是一剂打在全体领导干部心里的廉洁清醒剂,也是又一次直面群众的反腐决心宣誓。
昔日台上鲜花怒马,今日落马垂垂老矣,落马前后巨大的状态反差是每个看到纪录片的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没有哪个人从根子里就是腐败分子,从走上仕途的开始就预料到今日的结局,或是娶了个贪心的太太、或者开始羡慕别人奢侈的生活,一念之差走上贪污腐化的道路就再也不曾回头。周本顺、白恩培等领导干部,昔日主席台上意气风发,今天身陷囹圄神情落寞,既昭示了违背党纪国法的下场,也警示了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廉洁问题上防微杜渐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地位高、权力大从来不是腐败的遮羞布,在党纪国法面前高级干部与普通党员一视同仁。如此集中的让落马高官现身说法,彰显了党正风肃纪的决心,和忍痛直面问题、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勇气。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是确保党真正战胜“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必经之路,十八大后一个个落马的高官,就是“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的明证。
他人拉拢、家人下水、利益往来、迫不得已其实都是私欲毁掉信念的借口,最根本的问题是自己心里想贪、想拿、想占。只要心里有了这颗私欲的种子,做出种.种贪腐的事情就成为理所当然。在观看《永远在路上》的时候,每个党员都应该问问自己,那些出现落马干部身上的问题自己有没有,那些违反纪律的苗头自己身上存在不存在,这些落马干部的堕落历程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心里时刻警醒自己的镜子。
廉洁之弦不可松,纪律警钟需长鸣。这些强调纪律的话,日日说、月月说、年年说,却总有些人当作耳旁风,非得落入法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意义。反观《永远在路上》中曝光的落马干部,都曾是青年才俊,都曾有奋斗历程,都干出过不小的成绩,也都曾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然而,位置越高越骄傲,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既脱离了群众也脱离了一般干部,自以为是的特殊越来越多,接过地气的谨慎越来越少,脑子里的警钟常年不敲不响了、心里的廉洁红线自己切断再也不管用。
这些落马高官的悔恨是一剂廉洁清醒剂,每个党员干部心里都应该从中有所反思。固然,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需要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提醒,但最关键的还是始终保持自己的那颗敬畏之心。一方面要敬畏自己的信仰,别丢了自己的初心,用敬畏之心剔除自己的私心杂念;另一方面要敬畏自己的底线,在任何人、任何事、任何问题上都决不能在原则问题上妥协、纪律问题上退让、底线问题上回避。有信仰、有敬畏、有底线,才能真正打退那些来自物欲的诱惑,才能始终坚持自己的清正廉洁。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三
从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大多数贪官的倒下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君子不可以不慎其身,在保持自身廉洁上,必须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特别是在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接触上,千万不要抱有侥幸之心。
连日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迅速成为舆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其中第三集《踏石留印》,讲述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言出纪随、一寸不让,作风建设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在第三集《踏石留印》中,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张**说,“这么多年的一起吃喝当中,认为这都是哥们、是朋友,所以对他们就不再设防了,开始由设防最后变成一种撤防”。
南京市委原书记杨**也讲,自己“一开始的想法就是不能沾”,后来是“小的可以收”,到最后是“不收白不收”。
虽说贪官的最后结局都是咎由自取,但是追述他们的贪腐历程,常常让人觉得痛心不已。
很多贪官在刚走上领导岗位时,在贪腐之前,往往都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大事的干才。
就拿张**来说,“在工作上是位能人,他担任主要领导的十年里,医药集团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的行业巨头”。
他们都曾作出过贡献,只是背离了自己的信仰,成为自己曾经鄙弃的人。
没有天生的贪官,再大的贪官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从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大多数贪官的倒下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很多贪官的倒下,往往是从认识几个人,以为“吃吃喝喝不是罪”,乃至“小的可以收”开始的。
“官商之间淡如水,要相敬如宾,不要勾肩搭背。”这是提醒各级官员,君子不可以不慎其身,在保持自身廉洁上,必须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特别是在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接触上,千万不要抱有侥幸之心。
“上贼船易下贼船难”,如果一个官员不审慎自己的朋友圈,专门结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别人的精心侍候和利益输送当成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距离倒下也就不远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石化原党组成员、总经理王天普忏悔,“希望今后的`企业家,要按照‘亲’‘清’二字,做好自己的事情。
要把握好自己,在利益面前也好,在诱惑面前也好,要经得起考验”。
这段忏悔的核心意思,同样还是要把握住自己。
对于官员来说,千万不要放弃警惕心理,不要“赴别人的局、上别人的套”。
一旦动摇了理想信念,人生走错了一步,就会“一步错、步步错”。
“踏石留印”的是思想防线,如果“人生的扣子”不能“从一开始就扣好”,那么从“不能沾”到“不收白不收”,就只有一步之遥。
这里关键还是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拧紧思想“总开关”、筑牢作风“防火墙”。
这是张**、杨**等人的惨痛教训,希望不要再有后来人。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
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周**、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
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
另一个贪官白xx,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
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
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
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朽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
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朽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朽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朽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
如果说,中央严惩周xx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朽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朽“老虎”“苍蝇”一起打。
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
包括白**、周**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
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
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
反腐朽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朽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四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作风建设“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伊始,就顺应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期待,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好作风只能在从严治党中形成,在党建实践中铸就。“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八个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向全党发出了扎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以良好作风正党风、纠政风、转民风的时代强音。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严肃认真、坚定自觉地抓好作风建设。
一是要有一股真抓真改的冲劲。只有着眼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紧紧扭住那些主要矛盾、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魄力,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才能确保作风建设要求逐项落地、取得实效。
二是要有一股敢于“碰硬”的狠劲。抓作风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过程。无论“踏石”还是“抓铁”,实质上都是“碰硬”。只有增强“敢抓”的意识,动真碰硬、严查严纠,对不良现象“亮剑”,敢于打破陈旧的经验、过时的套路、失效的做法,才能切实根除作风建设中的“顽症”。
三是要有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作风建设既是苦功夫也是长功夫,能否打消干部群众对改作风的疑虑,能否使各级干部的作风有一个深刻转变,关键就看能否持之以恒、持久发力。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抓一抓、松一松,虎头蛇尾,最终就会失信于民。只有以坚定的决心与毅力真改实转,让人民来监督,让群众看到变化,让百姓得到实惠,才能使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使党执政的根基更加牢固。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五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
要说《永远在路上》的最大看点,非贪得无厌与悔不当初莫属。贪得无厌体现在根本不在乎能不能拿、拿了多少、怎么拿的;而悔不当初则是根本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会被逮住、被处理。“昨天”还在台上口若悬河的告诫他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今天就在人民群众面前痛哭流涕。
在腐败了路上,他们越走越远,开始的时候还是胆战心惊,到后来就是无所畏惧,再到后来就变成了“本该如此”,走到哪里贪到哪里。漠视的党的规章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全忽略纪委的存在。
十八后,反腐倡廉成了主题词,在纪检部门的努力之下,落马“老虎”一个接一个,但是依旧有一部分人没有前车之鉴,继续跟随“老一辈”的脚步前仆后继。他们变换各种花招,使用各种道具,但终究还是被纪委识破并且送进监狱。
还有的人错在了对反腐倡廉的认识,以为反腐只是一阵风,吹过了就完了。但是没有想到反腐倡廉工作已经成为我们的基础工作,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做人不能抱侥幸心理,做官不能为一己私利。党和国家对贪污腐败的查出的列车才刚刚启程。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六
20xx年9月26日,时任中石化总经理的王天普公款宴请同学,一顿饭就消费了4万多元。
史恕(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说:“当时共宴请26个人,每个人是按照400块钱的标准,还有随行的一些人员是按照自助餐120块钱的标准,除此以外比较大的部分就是酒水,当时喝了8瓶茅台,7瓶红酒,酒水费用就是2万3千多。”
一顿饭花4万多块钱,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王天普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子弟,生活习惯也曾经勤俭朴素,但是随着职位的升迁,周围环境的变化,他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名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王天普对身边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从见怪不怪到随波逐流,不管是别人有求于他,还是他有求于别人,他觉得最便利的办法就是在酒桌上解决。
不重视作风问题,就容易出更大的问题。王天普因为收受礼金、收受私企老板钱财、纵容亲戚参与中石化项目获得利润等等,涉嫌犯罪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王天普说:“我本人现在也在反思,吃吃喝喝这种“大方”,特别是违法乱纪的事情,出现了这么多,确实是丢了国企的脸。”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七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宣誓着我们党自我更新、自我净化的决心,同时也在号召党员干部秉持廉洁公正的从政原则,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反腐倡廉也一直在路上,这不仅仅代表了一份承诺,也是代表了一份嘱托。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的主题线索,契合了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朽的社会心理。
该片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斗争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都能认认真真看一下这部专题片,为自己装上一个“摄像头”,让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考验的党员干部!
人生是现场直播,不可重来。
作为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一要以反腐警示片反面案例为鉴,领悟人心向背的道理,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管好自己及配偶、子女及亲属,守好每一个节点,走稳每一步,筑牢拒腐防线,认真履好职;二要带好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传递正能量,风清气正,气正心齐,心齐事成,把“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再学习、再研读,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不要让任何客观理由成为贪腐借口,反腐工作永远在路上;三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在最基层,要用暖心的话与老百姓交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干好工作。
国之巨蠹无论怎样忏悔也无法开脱罪责,但对于反腐朽来说,他们的反思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警示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可惜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唯一的办法只有把住第一次。
警示二:干部要“四清”。
党员领导干部讲人情,但更要讲党性,自己两袖清风,管住身边人,对妻儿则为之计深远,对亲友划明“清”和“情”,否则糊里糊涂的爱,只会变成彻头彻尾的害。
警示三: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小事小节不是小问题,里面既有五光十色,更有刀光剑影,缺乏定力就会迷失方向,任其发展难免大节不保。
每一个案例都是活生生的教材,看了贪官们的幡然悔悟,相信每个领导干部都会有灵魂的触动。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八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党纪国法,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效振奋党心、深得民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古人讲“以戒为固,以怠为败”。我们要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仍心存侥幸,搞迂回战术,变着花样收钱敛财;有的欺瞒组织、对抗组织,企图逃避党纪国法惩处。他们故意制造一些噪音杂音,企图混淆视听,自己好从中脱身。“四风”在面上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有的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出现了各种变异。种.种情况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们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始终把反腐败放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一棵参天大树,如果任由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会逐渐枯萎。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只要谁敢搞腐败,就必须付出代价。上下同欲者胜。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从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要求看,从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到把作风建设抓到底、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以实现不敢腐,再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立足标本兼治以净化政治生态,都深刻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正在向纵深推进。全党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跟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以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九
矿泉水瓶装茅台,这并非网络段子,而是发生在天津的一个真实案例。想出这种荒唐招数的,是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
张建津说:“你明显地在桌上摆个瓶子,你放的是茅台或是五粮液,如果人家用手机给你拍个片子,那网上不就有证据了吗,所以就把那个茅台酒倒在矿泉水瓶里面,然后拿矿泉水瓶子在大家分酒的时候,再分着倒着喝。”
张建津爱好喝酒,讲究越醇越好,年份越高越好。其他的私企老板也是迎合他这个爱好,他们的车后备箱里长期放有各种茅台,有20xx年的茅台、30年的茅台。张建津在吃的上面也追求上档次。在海鲜为主的餐厅里面,都是一些活的,像龙虾、鲍鱼、海参、东星斑鱼,有的一开始吃的是清蒸,后来就是吃火锅。
天津市医药集团是一家大型国企,张建津在工作上是位能人,他担任主要领导的十年里,医药集团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的行业巨头。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张建津周围也聚集了几个交往密切的私企老板。作为国企负责人,张建津掌握着不少合作项目的决策权,一些私企老板就投其所好,和他拉近关系。
为了和张建津处好关系,私企老板也不惜花大价钱。20xx年张建津因公务出访意大利,期间正逢他过生日,陪同的老板在米兰一家高档餐厅为他庆生,聘请外籍名厨,吃高档西餐,喝名牌洋酒,花费上万欧元。还有一次张建津到香港开会,私企老板为他安排的晚宴可谓奢华。
张建津说:给安排了一条“鳄鱼的一个尾巴,那条尾巴很大,差不多得有一米,当时摆的是整个带形的,也很好看,但是我觉得应该是很贵的,肯定也是预定的,反正就是显示他的热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私企老板通过和张建津的交往得到了药品的独家代理权,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张建津也在觥筹交错中越陷越深。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十
“我从小苦日子过怕了,内心对富裕生活有向往,虚荣心强,好面子,这是所犯错误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这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接受采访时对自己作出的内心剖析。这位“苦日子过怕了”的前高官,经法庭认定的受贿金额达到3558万元,于12月10日被判处无期徒刑。(10月11日人民网)。
骆国清、丁卫东、王秀春……这些相貌不一的落马官员背后却有一颗相似的“虚荣心”,或“年少清贫老大贪”,或难舍“衣锦还乡”情结,甚至自身从事反贪腐工作也没落得个清白善终,车要好车、吃要美食,出入高档会所,动辄收受上百万元贿款,虚荣心壮了胆子、给了面子,却也葬送了一生仕途与名誉。
“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做官”,真知灼句本该令人警醒,可惜的是,一颗躁动不安、难安本分的心作祟不断,身居要职已是不易,还要贪享权力带来的地位与名望,沉醉于金钱带来的满足感,成了妄图“鱼与熊掌”兼得的无知。为人如此、做官如此,但凡被虚荣心所制,言行举止往往就偏离正向,甚至沉醉其中难以自拔,养成一种侵蚀正气的“慢性病”。细细想来,各类贪腐案例何尝不是虚荣心在作祟,招待餐具尽用金制、喝酒要设数千元“价格底线”,甚至喝牛奶都要韩国空运,骄奢病态令人震惊。而另一些官员,在贪腐圈子中盲目“攀比”,吃喝享乐尽为“筹码”,所收款项不花不存而是堆放起来“静静欣赏”,看到妻子儿女及亲属“分一杯羹”反以为荣,终究还是撇不下“重位子要面子”的陈习旧俗。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为官就当有这样的气节。常言官场诱惑纷纷,要树正气就必须先有一颗铁打的“初心”。归结来看,之所以对少部分官员的教育警示难有良效,恰恰就是始终止不住其虚荣心的膨胀,看似“人之常情”,掩藏的却是远甚于常人的祸心。曾有落马官员忏悔:“一切的顾忌与畏惧都会被欲望所代替”,习惯了前呼后拥、阿谀奉承,虚荣便也就转化为行动,成了一步踏错的贪腐痼疾。
在当前从严反腐的大环境下,确实再难有逃脱惩处的“漏网之鱼”,然而治是先驱,防则是根本,倘若为官的德育有所松懈,虚荣心便要泛滥成奢、恶化成贪。“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历览前贤,哪一种美名不是在清正廉洁中铸成,哪一个榜样不是在奉献与知足中凝塑,治下为官者的虚荣心,其后效远远要超出预计,能够始终淡泊名利、秉持原则,在各类诱惑牵涉之下也就能廉洁如一,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深思细琢,贪慕虚荣何尝不是一种无知,在高调与张扬之间,唯一的成就便是成为一个“负面典型”。直白些说,为官就当“做人低调,做事高调”,切忌一颗如空中楼阁一般的“虚荣心”,躲着藏着撑面子、摆架子,到了忏悔时却彻悟哭诉。当然,对于官员的工作品格及生活品行,也当有一种长效监督方式,看看谁放不下虚荣、是谁搁不下面子,从小事入手、从日常规避,能够防微杜渐、教育为先,让一些险要误入歧途者得以挽回真本,善莫大焉。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十一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得太及时了,以前,基层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陪吃陪喝上,下班了却有家不能回,还去应付8小时以外的接待,没有酒力的,硬着头皮也要喝,因为是工作的需要,现在,规定出来后,大家都有正当理由拒绝喝酒了拒绝应酬了,说完工作就完事,上下级都乐意,身体健康了,也有更多时间陪家人了。
好啊,八项制度太及时了,而且这项制度从出台到现在,从贯彻情况来看,各级党委政府都执行得相当好。形式主义少了,官僚主义少了,奢侈之风少了,中国正走向一个风清气正的未来。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交通运输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之际,不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鸣金收兵”之时。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部党组的部署要求,做到思想不放松、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实践不反弹,巩固扩大活动成果,形成长效机制,将群众路线贯彻到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我们的“传家宝”。通过半年多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交通运输部广大党员干部深化了思想教育、促进了自我净化、弘扬了优良传统,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得到明显增强,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以解决,让党风一新、政风一清,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告诫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转变作风没有完成时。我们在肯定活动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个别单位和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还不深刻、整改落实还不到位、公共服务水平还不够高。这需要我们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强化主体责任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揽,以直面问题、攻坚克难的政治担当和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政治自觉,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谋福祉、办好事办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交通运输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反“四风”进行到底,一项一项地进行整改,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让整改措施落地生根,让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才能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到实处,真正让群众长久受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乘势而上、快马加鞭,牢牢把握“人民交通为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活动中形成的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保持下去,将已经形成的制度有效运转起来,切实把活动成效更好地覆盖到基层一线、把加强作风建设的制度规定落实到“末梢神经”、把整改提高的要求体现在前沿窗口,真正形成密切联系群众、弘扬优良作风、加快“四个交通”发展的长效驱动力。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十二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时播出,第一集为《人心向背》。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在第一集,观众基本上就已经可以感受到火力全开的架势。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十三
10月19日晚播出的《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大家观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为此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一些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的观后感体会,希望对大家有用哦。
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就是,为政者应该率先垂范,能够行得正,立的直,上行下效就会带动整个社会一种向上的、健康的社会氛围。
好的作风是管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号令。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抓领导、领导抓,正人先正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认真履行作风建设“一岗双责”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当表率,做示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整个党风政风及至社风民风的好转。
加强作风建设,重在解决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继续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为突破口,持之以恒地落实好中央、省市委的各项部署要求。要坚持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坚决防止反弹,不断巩固扩大成果。
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当前群众最担心的是作风建设成为“一阵风”,要通过坚持日常工作常态化、重点任务专项化、监督检查经常化,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会所中的歪风”、公车管理使用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防止虎头蛇尾,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优良的作风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正是为了以过硬的作风争取最大的成绩,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党纪国法,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效振奋党心、深得民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古人讲“以戒为固,以怠为败”。我们要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仍心存侥幸,搞迂回战术,变着花样收钱敛财;有的欺瞒组织、对抗组织,企图逃避党纪国法惩处。他们故意制造一些噪音杂音,企图混淆视听,自己好从中脱身。“四风”在面上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有的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出现了各种变异。种种情况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们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始终把反腐败放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一棵参天大树,如果任由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会逐渐枯萎。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只要谁敢搞腐败,就必须付出代价。上下同欲者胜。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从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要求看,从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到把作风建设抓到底、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以实现不敢腐,再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立足标本兼治以净化政治生态,都深刻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正在向纵深推进。全党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跟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以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在重要的时间,重要的中央台播放,彰显出了国家对于反腐倡廉的重视。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反腐的细节,也确实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让大家从细节中吸取教训,以便警钟长鸣,也从中告诉一些还在执迷不悟的官员,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同时也是在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着一种信号,那就是政府工作公开化,在以往,审判这些贪官的过程和细节,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政府工作的进步,也是越来越公开化了,无时无刻在接受着广大民众的监督。以来,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宣示着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捍卫党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中央纪委亲自出手抓反腐剧,这是十分罕见的重要举措,显示了对反腐剧创作的高度重视。这远远比一些反腐题材电视剧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这让公众真正的看到了反腐败工作的真实案例情况,远远比一些带有虚构情节的反腐败电视剧要实在的多。
我们党和政府的干部要廉洁,这是我们老百姓最看重的。抓好我们的党风,才可能预防减少腐败的发生,也才能让老百姓真的相信我们的政府,才能对政府抱有希望。因为每个人都期望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里,这关系着我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专题片中的涉及的那些高官,向我们老百姓传递着一种信号,那就是腐败分子永远是党和人民群众的死对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铁帽子王。官再大,位置再重要,只要违法违纪,党和人民群众一样不答应,等待的只有法律的严惩。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不容置疑,是中纪委敢于亮丑,敢于查处害群之马的有力的亮剑,不仅向世人表明一种查处腐败的决心和信心,也向人民群众表明,反腐没有死角,只要有腐败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正义的之剑所在,这同样也是一种承诺!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十四
作为一个党员,我认为,作风建设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正风肃纪就是要对每一级的干部进行约束,不仅要设有高压线,也要设有低压线,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看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一看性质,二看宗旨,三看作风,而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认真学习《党章》、《党员干部管理条例》等规定,务必要时刻谨记,为民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基本要求。要时刻警醒着:奢迷之始,危亡之渐;只有凡事都按章办事,按规做人,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才能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只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才能让居民群众愿意相信我们,主动配合工作。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引以为戒,恪尽职守,以实际行动践行自身价值,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十五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昨晚,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又一部从严治党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已于全国观众见面播出第一集,从严治党将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相信接下来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样每集都是“镜”,每案都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
“十八大”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腐朽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
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
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朽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朽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
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
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广大观众将从专题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朽蔓延,用好巡视监督利器,形成高压威慑的“利剑出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朽分子和腐朽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再现反腐朽国际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可见从作风建设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惟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才会不断形成清风正气的大势,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空间。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从严治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以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为“鉴”,通过“标本兼治”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播放此部专题片,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将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注入强大动力。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十六
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力的反响与共鸣,近几天,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朋友圈里、公众号中,人们不约而同地谈论着《永远在路上》,片中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进行深度的剖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国家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深入开展反腐朽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与教育意义。
身为公安一线执法民警,手中握着国家给的权力,维护社会的治安,打击犯罪,保证一方水土安宁,也永远在路上。
反腐,作为十八大以来的.高频关键词,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朽的高级干部,在社会上造成强烈的影响,也彰显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腐朽的毒瘤不除,改革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
在这个意义上,与腐朽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广大人民福址。
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采访了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让腐朽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朽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再一次敲响腐朽的警钟。
总的来说,看完专题片,虽然没有给提供给我们更多的细节,我们对腐朽的认识还隔着一层纱,对“打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成分居多。
即使是一些身处要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朽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
腐朽究竟是怎样发生的问题,可以在专题片找到答案,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从农村出来,吃的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也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
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只是一步之差,或许很多跟他们人一样,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
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
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朽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朽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永远在路上”的最好诠释,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赶考”,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觉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有效的动力,让我们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心态,以红军长征的精神,牢记自己的使命,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社会、对人民最好的答卷!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的心得体会(热门17篇)篇十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做抓作风建设的“先行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不忘初心,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拉近党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展示了反腐斗争的形势与成果,体现了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
通过收看,油墩街镇党员干部们都感触很深。
“这些落马贪官大多原来都是为民服务的好官啊,从底层一步一步走上去,可到后来......哎!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位老党员看完后感慨到。
大部分官员都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通过自己勤奋努力走上领导岗位,但最后都没能坚守住纪律法律的底线,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反腐斗争没有休止符,必须从根源抓起,将势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要注重学习,坚定信念。
学习《党章》、《条例》等,从思想上净化,从内心里绷弦,让纪律自觉在党员干部心中落地生根;二要抓早抓小,及时提醒。
对违反纪律约束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查处、早曝光,从细微处入手,对于普遍性、情节轻微的问题要“抓早”,防微杜渐,抓实典型问题,及时采取约谈函询、通报批评等措施,防止小毛病转变为大问题;三要坚持“零容忍”,形成高压。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发现严重违纪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尤其是违反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正风反腐必须做到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