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评: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评: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方式。
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评: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评: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二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三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1、通过查找图片资料,了解“原始森林”。
一、引人新课。
说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听配乐诗朗诵,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使学生产生喜爱诗歌的情感,激起学生读文的欲望。
二、预习反馈。
1、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检查读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说明:预习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特别重视,注意引导和培养。课前要明确要求,课上要及时检查、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认真预习的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诗文,边读边了解:“祖先的摇篮”指什么?
(1)出示相关句子: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2)播放录像,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3)看录像后交流:原始森林给人的感觉。
(4)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5)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2、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3、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4、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5、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6、有感情地读全诗。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四
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课件、电子白板。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天真的童谣。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五
爷爷说: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内容介绍。
《祖先的摇篮》是“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吴珹老师的适合二年级孩子阅读的经典作品。为小学生量身打造,全文注音,配有多幅彩色插图,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自主阅读。最后的作家面对面版块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被选入课文的《祖先的摇篮》这篇文章的写作介绍,帮助老师及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及更深层的含义。这个版块对学生甚至对老师都是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孩子和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吴珹,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崇明区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吴珹儿童文学选》《美丽的童心》《红尘思絮》《亚澳美欧见闻》等。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曾获“中国新时期(1979-1988)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豆花庄的小家伙们》被列入“世界华文少儿文学系列”,在马来西亚出版。《祖先的摇篮》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习: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一、识字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1、字理识字。
板书课题时,先写了生字“祖”,让孩子说出带有示字旁的一组字:“神、祀、祝、福”,然后出示图片,揭示偏旁示字旁的字源,让孩子知道“示”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神台,示字旁的字与祭祀有关。字理识字,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2、溯源识字。
猜一猜古文字“逮”,其中一部分是一只手一把把动物的大尾巴给抓住了,另一部分像是一个人在跑,又跑又抓,这就是“逮”。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境,追根溯源讲解汉字的字义,有效预防错别字,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轻松掌握识字能力。同时,汉字溯源法还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3、动作演示识字。
“逮、掏、逗”等动词是在学习动宾式词组时识字的,动作演示,表演了逮蝈蝈,活灵活现地再现原始又跑又抓在逮蝈蝈的情景。教师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掏鹊蛋”,还联系生活说说还可以掏什么?最后引导孩子把“掏”和“拿”进行比较,让孩子知道到把手伸进去再拿出来就是掏,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4、图文结合识字。
认识“蔷薇”二字时,通过看图把生字与图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关注草字头,认识到蔷薇是一种植物。
二、找准训练点,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么通过课文阅读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还是要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挖掘值得关注的词句段落,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动宾式短语。这首诗中藏着结构相同的词:摘野果、掏鹊蛋,老师还引导孩子把其他动宾结构短语也用三个字概括了,如,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然后引导发现这些词组的特点,孩子们发现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作指向的对象(事物)。再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积累动宾式的短语。这样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言语表达的规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分层指导,重视朗读训练。
根据文本特点,李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1、美读词语。一是通过图片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好“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和苍苍茫茫”这三个词语,二是读好动宾式词语的不同节奏,读得很有趣味。
2、读好了诗歌中带有叹词“啊”的句子,两个“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每次词语、句子的朗读,李老师都对孩子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运用课件里的精美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朗读,孩子的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这样从美读词语,品读句子,再回归到入情入境的课文朗读,李老师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训练,最终落实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目标。
四、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也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这节课中,教师有确定这一重点,但不是很好地突破重点,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
总之,老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多种方法识字学词。通过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分层次的梯度朗读训练,初步感受诗意,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六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摇篮、苍苍茫茫、文明、博物馆、神圣”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预习课文,明确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把诗歌朗读几遍;。
(2)自学生字新词,思考:摇篮是什么意思?“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3)提出疑难问题。
(4)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抽读。
(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师:你在预习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齐读。
3、研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1)出示图片内容:
屏幕上显现出森林里广阔深邃、浓烈粗犷的多姿多彩画面。
(2)谈话引导:
生: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板书:原始森林。
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师:说说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生:面积大、一望无边,那浓郁的树阴,碧绿碧绿、清凉清凉。
4、过渡: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苍茫的大森林,去寻找那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吧!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3、背诵第一章节。
课后习题。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摇篮浓绿赛跑遥远苍苍茫茫、地久天长污染文明神圣博物馆。
3、根据课文内容写句子。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七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八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九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1、通过查找图片资料,了解“原始森林”。
一、引人新课。
说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听配乐诗朗诵,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使学生产生喜爱诗歌的情感,激起学生读文的欲望。
二、预习反馈。
1、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检查读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说明:预习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特别重视,注意引导和培养。课前要明确要求,课上要及时检查、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认真预习的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诗文,边读边了解:“祖先的摇篮”指什么?
(1)出示相关句子: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2)播放录像,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3)看录像后交流:原始森林给人的感觉。
(4)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5)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2、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3、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4、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5、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6、有感情地读全诗。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十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
真有意思,
这是。
一望无边,
那浓绿的树阴。
遮住了蓝天。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
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
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
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
原始森林,
我们。
但愿。
地久天长,
永远永远。
不被污染,
那是。
人类。
文明的起点,
那是。
神圣的。
天然博物馆!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课件、电子白板。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动人的传说。
天真的童谣。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一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的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涵盖诗歌、故事、神话,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
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第四单元学习“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三个单元的学习都指向“想象”,从展开想象到写下想象;通过想象,从理解句子内容到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思维训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
字词句: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26个字。
2、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3、会写36个词语。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4、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阅读: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感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据提示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4、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表达:
1、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2、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祖先的摇篮》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插图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关注课题:《祖先的摇篮》从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从摇篮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想象,在诗歌中去感受动词使用的恰当。
关注课文: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生动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额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给了范例。
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的9个字中,“祖、啊、浓、摘、掏、忆”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关系。“祖”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宽。“祖、忆”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写对示字旁,“浓”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边不能写成“商”字。“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1:
2、引入课文:今我们就来学习《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
(板书:祖先的摇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去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请同学们排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出示课件3:
3、回归词语:把这些生字送回词语中,还能准确的读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不熟练的就多读几遍。出示课件4:
4、提出要求,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6
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发现规律出示课件7:
(1)引导观察:这9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总结规律:
左边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祖、浓、摘、掏、忆”5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口”和“阝”要写在竖中线左侧,和“可”字宽度大致相等。
右边三个是上下结构。“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书写练习:请同学们描一写二,注意握笔和坐姿。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和父母说一说。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一、谈话导入
引导交流: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呢?出示课件8
二、品读第1小节
1、自由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9
2、指名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10
3、指导朗读:祖先的摇篮这么大,真是太有意思了!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三、品读第2小节
2、小组讨论: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课文里画出来。
出示课件12
3、体会动词的妙用
(1)理解“掏”: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出示课件13
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套鹊蛋的有趣情景。
(3)指导朗读: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太有意思了,咱们做着动作读一读。出示课件15
4、品读问句
(1)理解“可曾”:从哪个词语可以知道这都是“我”的想象?出示课件16
(2)指导朗读:“我”对祖先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我”是多么想知道啊!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好奇和自己的猜想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5、展开想象
(1)展开想象,讨论交流: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摇篮里还会去哪儿?还会做些什么?
出示课件17
四、品读第3小节
2、交流分享:你觉得孩子们做的哪件事最有意思?出示课件19
3、指导朗读:孩子们在摇篮里的生活也是这么快乐呀!把他们的快乐读出来吧!
4、展开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什么?出示课件20
五、品读第4小节
3、指导朗读:作者对它充满了向往,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那么美好,那么遥远……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情感来读一读。
六、回顾全文
1、思考:爷爷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3
2、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诗歌常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教学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理解动词使用之妙,并展开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识字教学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如何增强学生兴趣,更加高效的识字写字将是未来思考的重中之重。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十二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摇篮、苍苍茫茫、文明、博物馆、神圣”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预习课文,明确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把诗歌朗读几遍;
(2)自学生字新词,思考:摇篮是什么意思?“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3)提出疑难问题。
(4)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抽读。
(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师:你在预习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齐读。
3、研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1)出示图片内容:
屏幕上显现出森林里广阔深邃、浓烈粗犷的多姿多彩画面。
(2)谈话引导:
生: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板书:原始森林。
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师:说说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生:面积大、一望无边,那浓郁的树阴,碧绿碧绿、清凉清凉。
4、过渡: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苍茫的大森林,去寻找那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吧!
三、复习巩固。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3、背诵第一章节。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摇篮浓绿赛跑遥远苍苍茫茫、地久天长污染文明神圣博物馆。
3、根据课文内容写句子。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三
爷爷说: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作者简介。
历任北京新华社工作人员,中共安国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河北歌声》副主编,河北省文化厅研究室副主任、副厅长。河北省歌词研究会首届会长,河北省老年文艺协会第二届主席,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相关作品有《红尘思絮》等。曾在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文报纸上发表过。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十四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
真有意思,
这是。
一望无边,
那浓绿的树阴。
遮住了蓝天。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
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
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
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
原始森林,
我们。
但愿。
地久天长,
永远永远。
不被污染,
那是。
人类。
文明的起点,
那是。
神圣的。
天然博物馆!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天真的童谣。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十五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一、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难问题;
(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
1、读通课文。
2、自学字词。
3、理解内容。
4、质疑问难。
5、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
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七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意识。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访儿童文学作家吴珹。
认识吴珹是在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当时,他为我们的杂技节会刊写了一些杂技节回忆文章。之后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1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都选用过他的作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书架》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的作品。在“六一”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孩子的良师益友。
许多孩子都读过吴珹的作品,但往往不知道作者是谁。今年春天,我市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在字典里查找课本中《芦叶船》作者的名字,但现代汉语字典里找不到吴珹的“珹”字。有位家长认识吴珹,老师知道后,就把吴珹请到学校,让他亲自给学生们讲《芦叶船》,深受孩子们欢迎。消息传开,好几个学校都请他去讲《芦叶船》,吴珹总是来者不拒,极其热情,还和不少孩子交了朋友。
其实,吴珹的作品早就走进了孩子们中间。30年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写的儿歌;10多年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歌》,他是词作者。现在,他的儿童散文《美丽的华沙》、《美丽的窗花》、《祖先的摇篮》、《快乐夏令营》、《豆花庄的小家伙们》等,分别选进了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南方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新课标课外阅读中,一次选用了他的10篇散文诗。他打电话给出版社:“是否选得太集中了?”编辑回答:“因为孩子们喜欢您这样的作品。”
吴珹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在“文革”期间,当时,他“靠边站”,天天在家里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特别喜欢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那时连本“小人书”都买不到,于是他自己编儿歌教给孩子,自己编故事讲给孩子听。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爱心中飞出来的。近几年,他除了坚持创作,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幼儿文学精选》、《中国儿歌》(当代卷)、《燕赵童谣选注》、《幼读散文一百篇》等。人老心不老,现在,我国的婴儿文学正处在开创期,一家出版社邀他创作一本《婴儿散文》共50篇,他又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的开拓领地。
祖先的摇篮教案(热门19篇)篇十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这首诗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我想:这是以后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