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培训过程中成长和提升的重要证明。这些培训心得范文不仅帮助我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还鼓励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乡村教师教学竞赛暨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在攸县江桥小学如期举行,六位来自不同区县的乡村教师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堂,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教学上的启示。
其中,六位老师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则是每位参赛教师都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将他们对教材的解读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点和依据,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都源于教材传递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课程课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对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的理解,准确解读教材,体会教材传递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确保教学目标定位的精准。六堂赛课中,《这些是大家的》、《爱护公物》两节课中渗透的公共意识,《大家排好队》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都体现了教师对教材核心价值的准确把握。只有我们准确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提炼核心价值,才能实现由知识教学向学科价值教学的飞跃。
其次,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基本遵循教材内在的逻辑顺序。
众所周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按儿童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生活逻辑为核心”这一设计理念,教材编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清楚的逻辑顺序,每一课基本遵循“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做”这一逻辑顺序,体现了由知到行的提升,引导学生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父母多爱我》的教学板块就清晰地体现了教材的逻辑顺序,第一板块“发现爱”告诉学生什么是爱,第二板块“理解爱”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有些我们不能接受的方式也体现了父母的爱,第三板块“表达爱”则告诉学生爱要大声说出来,让父母都知道我们的爱。道德与法治教材既是学本,也是教本,只有我们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了教材的逻辑顺序,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板块才能清晰,教学环节才能层层递进,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有效。
最后,每位教师都坚持以生活为本源,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融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精心选择了典型的案例,却无法适应每个学校、班级、学生的具体生活,因此我们除了要使用好教材中的资源,更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素材,作为教学的资源。《父母多爱我》中出示学生父亲的工作环境,学生母亲所写的信,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爱护公物》中播放校园新闻,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爱护公物;《亮出我自己》中直接让学生上台展示才艺,将学生才艺表演的表现作为课堂的资源。这些都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教材资源的补充,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解决他们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我们不能止于教材,而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多爱我》中出示学生父亲的工作环境,学生母亲所写的信,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爱护公物》中播放校园新闻,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爱护公物;《亮出我自己》中直接让学生上台展示才艺,将学生才艺表演的表现作为课堂的资源。这些都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教材资源的补充,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解决他们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我们不能止于教材,而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二
暑假我学习了孙彩平老师主编的《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全书分为六章,从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实施、德育意义的通达和教学伦理的彰显六个方面专章讨论。针对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结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书中细致分析了优秀的教学案例,为我们一线教师在各个环节克服偏差,用好新教材,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做了有效引领。看完这本书,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新旧教材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德育观的变化。书中对“人与自然”这一主线背后的伦理观的阐述令我印象深刻。新教材中引导儿童养成的是超越人类中心的功利主义思维,转向弱人类中心的和谐共在的自然观。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以前自然教育主题中经常出现的,了解动物、植物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说明其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人们要爱护他们的教学设计显然是不相符的了。理论指导实践,研读新教材,理解新教材中理念的变化,及时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至关重要。
书中说,“便教利学”是新教材编写的初心,新教材从框架搭建、编写体例及呈现方式都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分析,让我对新教材的陌生与隔阂消失大半。我感受到了新教材从形式到内容上为教和学所提供的方便,教学栏目的内在逻辑、各个栏目的实施、绘本式教材的精要……通过研究和解读,这些陌生的板块都为教学带来便利。由此,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要做教材积极的使用者、开发者和创造者”。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课堂教学伦理讨论。“德育本身必须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号,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达成,还应该表现出卓越的教育伦理品质,让课堂氛围充满尊重和真实,让每位学生得到公正对待,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三
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研究的脚步。来自华夏区教研室的教研员xxx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工夫,但是受益匪浅。
xxx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xxx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研究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研究。针对这些问题,xxx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研究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一直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研究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进程,一直牢记“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常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举动的`指点者、撑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举动环境与条件,灵动多样地选用教学举动和组织方式,联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自动地研究,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四
xxxx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xxx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xxx教研员xxx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研究体会。
首先xxx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研究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研究,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研究。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观,终身研究。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五
8月24——25日,我参加了在婺源风景酒店举行的上饶市教育局2016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社长、《道德与法治》教材副主编王清平教授对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解读;二是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老师带来的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对微课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较系统的讲授。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
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
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
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
a、道德教育。
(一)人与自我。
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
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
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
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个人与社会——。
(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
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
(三)人与自然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4.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
2.编排结构:三位一体。
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
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
栏目设计:
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
小脚印: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
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
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
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
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六
20xx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经开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使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级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抓细抓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快来围观吧。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
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八
道德和法治作为社会的基础和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至关重要。然而,在当今时代,违法和失德现象依然在发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中来。而在网络普及的今天,线上培训已成为了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学习方式。本人最近参加了一些道德法治线上培训,现在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了线上培训,它的便捷性大概是不言而喻的。关于体验感受,我们首先得从它的优势入手。线上培训无需到场,不用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个人方便性极高,完全符合我们快节奏的生活节奏,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传统教育的方式。而且线上培训的内容当前都是比较热门、实用的,让人可以快速了解各种丰富多样的知识体系。
第三段:不足。
然而在现实中,道德法治线上培训存在一些不足。线上培训通常只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媒体来传达信息,对于居于受众的视力、听力以及交流能力就需消耗了一些优势。然而在传统教育中,这些能力却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线上培训的信息是单向的,学习过程几乎不需要涉及人际交往和沟通,个人的学习效果和封闭性比传统教育会高一些,但留下的可能性却更少。这也是说,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我们缺乏适应环境和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无法对自己的想法和能力进行提升和推广是个难点。
第四段:思考。
针对道德法治线上培训的不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相关性。
第一个方面是培养居于受众的交流能力。笔者觉得学习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提升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鼓励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讨论、分享意见,才能更好的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能与他人思考产生碰撞效果,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握道德法治学科。
第二个方面是加强动态思考。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动态培养品德教育比直接灌输知识更为重要。总的来说,我们在道德法治学科的培训中需要有持续的思考能力,才可提升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并对今后生活有更好地指导。
第三个方面是培养互动性。个人认为,智慧课堂、在线讲座等线上培训方式,需要着重高度重视互动性。好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提供学习材料与信息,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甚至是通过互动机制,完成思维的转化。
第五段:总结。
道德法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线上培训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其便利性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通过培养居于受众的视力、听力以及交流能力、加强个人思考能力以及构建互动性,我们可以突破线上培训所带来的诸多不足,共同培养出更多拥有完整道德法治素养的能人、英才。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九
小学道德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接受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为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小学道德法治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小学道德法治教育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更要理解和关心他人。我们要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的权益,懂得与人和睦相处。而这些观念是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从而培养出我们的关怀之心和责任感。例如,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孩看到地上有一块钱,虽然急于捡走,但还是把钱交给了失主。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捡到别人丢的东西不能私自占为己有,要将其交还给失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道德的力量。
其次,小学道德法治教育注重的是自律与自我约束。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遵守纪律,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不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更加守纪律,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只有通过自我约束,才能培养出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早睡早起,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第三,小学道德法治教育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关爱弱者,帮助他人,共同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例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懂得了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我们知道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不能说脏话,不能动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社会秩序,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
第四,小学道德法治教育使我们懂得了孝道。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恭敬地对待老师和长辈的教诲和指导。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加明白孝道的重要性。如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我们应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只有懂得孝敬父母,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最后,小学道德法治教育使我们学会公平正义。只有公民能够认识到社会是公正和谐的,才能懂得维护公正。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法不容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我们要学会正义与公平,不偏袒个人的利益,要用法律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小学道德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道德法治教育,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自律与自我约束,注重了社会责任感,懂得了孝道的重要性,学会了公平正义。我们要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遵守法律,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十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教师是祖国的栋梁,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道德规范和法制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行为的规范化,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教师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教师道德和法制意识的应用和践行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教师道德的理解和实践(约300字)。
教师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它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守正义、公平、尊重、爱心、诚信等权利和义务。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课堂授课中,我始终遵守公正、公开、公平、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命题思路,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不偏袒、不徇私。在与家长沟通交流中,积极接受家长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和学习进展。只有坚持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才能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段:法制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约300字)。
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举例说明案例、解释法律原则、讲解法制基本知识等多种方式,在正式课程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深入探讨法律和道德原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和法律意识。在家校合作中,也与家长交流、反馈法律和自律教育的情况,促进学生全面性人格素质的提高。法制教育的实践和践行,更好地教育和引领学生成长。
第四段: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及其意义(约300字)。
教育管理规范化是建设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任务,它体现了管理规范、法制、现代化的理念。管理规范化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严格模范地行使职业职责和权力,并按照法律和规章制度履行管理职责。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个人教师和学生要及时处理,制止和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教育管理的规范和公正。实施教育规范化管理,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第五段:结语(约100字)。
教师是育人的重要成员和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唯有加强教师道德建设,提高法律素质,推陈出新,敢于创新,才能一步步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追求和法律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尽我的一份力量。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十一
20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匪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快来围观吧。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十二
8月24——25日,我参加了在婺源风景酒店举行的上饶市教育局2019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社长、《道德与法治》教材副主编王清平教授对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解读;二是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老师带来的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对微课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较系统的讲授。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9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
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
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
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
a、道德教育。
(一)人与自我。
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
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
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
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个人与社会——。
(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
•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
(三)人与自然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
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4.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
1.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
2.编排结构:三位一体。
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
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
栏目设计:
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
谚语。
小词条。
小脚印:
自我评价。
和行为指引。
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
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
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
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块内容。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这位美女教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针对任何学科的微课制作与使用的专业培训。
她的讲座跟前面的王清平教授的讲座的结构方式一样,都是先抛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进行阐述,这样让人感觉非常有条理。
三个小时的讲座,让我们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微课?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任何新鲜事物的产生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首先我们处于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我们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融合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的教育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技术的充分开发与利用,让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微信、微博、微店……教育必须紧抱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腿,微课也就应运而生了。
什么是微课呢?定义者众多。这里选用广东省佛山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微课创始人胡铁生的定义: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运用于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形成的全部教与学资源。时长一般在5至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微课的特点是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二、如何使用微课?
微课使用基于以下三种理论:1、(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2、学习金字塔理论(美。
国学。
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普通的听讲只能记住所学知识的5%,而观看现场演示却能够识记30%以上。2、个性化学习理论:这种一对一个性化的辅导外加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模式,其学习效果当然是好的。
其实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可使用。如课前的学法指导、课中的讨论探究、课后的试卷讲评,教师均可制作微课,发至指定处,让大家观看学习。
微课的类型有:精讲型、实验探究型、操作示范性、虚拟面批型、游戏学习型等。
三、如何开发微课?
1、设计流程:知识萃取——教学设计——媒体设计。
2、开发流程:选题——设计——确定开发路线——开发——检测。
4、录制设备:1、电脑2、摄像头、摄像机等设备用于采集电脑外部的视频;用录屏软件直接录制电脑屏幕形成视频3、话筒(音频源)。
6、制作微课技巧:写。
解说词。
对着读善用暂停,分步录制操作录像与解说录音分开录制。
7、微课录制中的细节:控制好时间、多样化的提问策略、结束语简短有力、ppt简介大方、画面简洁干净、要有完整的信息、关键信息字幕呈现、录制环境安静、生成视频文件格式正确。
四、什么是好的微课?
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评价标准:叙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
b、江西省中小学微课教师比赛评价指标: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
c、公众标准:1.微课程功能理解透彻;2.时间不超过10分钟;3.知识点够细;4.受众定位明确;5.情景定位明确;6.知识准确无误;7.知识点讲解不照本宣科;8.语言通俗易懂;有视觉美感;10.视频画质清晰;11.版式设计好;12.音乐配合好,节奏感强。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十三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状:法制教育不被重视。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第三,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十四
教师道德法治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操守,也是现代教育必须遵循的准则。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坚守教师道德法治,不仅是自身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在教育行业建设中,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的必由之路。本文将分享我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关于教师道德法治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道德。
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时刻维护自己的道德操守,遵循诚实、正直、公正、忠诚、尊重等基本道德原则,激发学生的良知,教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行。
第三段:法治。
教师必须始终遵循法律法规,不仅是因为它是我们履行职责的法定要求,更是对学生的负责任表现。对违法有关行为,教师应主动举报,并积极参与整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对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为建设法治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第四段: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对学生负责的基础,也是教师道德法治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尚的师德,勉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协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在追求专业水平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
第五段:总结。
教师道德法治的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和实践。通过时刻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坚守法律法规和提高专业素质,教师能不断地培养健康的学生,产生更加优秀的社会成果。因此,教师道德法治是教师日常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十五
道德和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产物,在这个进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要使一个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在大学中,我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让我对道德法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经历,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道德法治对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道德法治心得体会大学的五个方面。
首先,大学是培养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各种课程和社团活动的引导,我学会了理解和体验道德责任。与此同时,大学还提供了诸多的机会和平台,让我能够实践道德准则。例如,在社区服务活动中,我与志愿者合作,为社区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这样的活动,我逐渐领会到道德的重要性,并且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其次,法治精神是大学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大学中,我学习了许多法律课程,并逐渐明白了法律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法律是一种有序和公正的规范,它保障着人们的权益,维护着社会的正常运行。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要遵守法律,尊重法律,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还提供了法律实践的机会,例如模拟法庭比赛和法学研讨会等活动,我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大学是培养道德法治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在课堂上,老师们向我们讲授了道德法治的理论知识,让我们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来源和基本原则。这为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观打下了基础。然而,理论知识的获得并不足以使我们真正实践道德法治。在大学,我们还有许多实践机会可以将理论付诸实践。例如,参与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我们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宽容和合作的精神。这种实践不仅使我们的道德法治意识得到了提升,也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第四,大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阶段。创新和责任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品质,它们在道德法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学给予了学生实现创新和承担责任的机会。例如,在课程中,老师们鼓励我们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参与学校的创新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能够锻炼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锻炼不仅有助于我们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大学应该是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平台。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大学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也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良好道德和法律素养的公民。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一个公民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且主动行使和履行。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法律教育和法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且教育他们成为一个遵守法律、推动社会进步的公民。
综上所述,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培养了我们的道德和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逐渐领悟到道德和法治对我们个人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大学不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场所,也是一个塑造我们品格和培养我们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在大学中,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用心体味道德和法治的精髓,并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十六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十七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2019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从2019年秋学期起,小学一年级国家德育课程将使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关于“立德树人”和“依法治国”等要求,帮助我县教师理解新教材,经研究,决定组织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活动。现将此次培训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2019年9月8日上午报到时间:8︰10。
沭阳县孙巷小学。
各小学一年级德育学科教师(每校4人,人数不足的再安排二年级德育学科教师)。
1.各小学要安排学科骨干教师带队,并加强参会教师的纪律要求。
沭阳县教育局教研三室。
二〇一六年九月六日。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十八
随着社会的进步,道德和法律的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不仅是道德法治的受益者,更是实践者。在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理解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规范我们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表达。在此,我将分享我对道德法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在大学生活中的实践体会。
第一段:道德和法治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道德和法治是不可分割的,但在我的理解中,它们是不同层面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内在规范,需要我们自觉遵守。而法治是外在规范,它们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道德行为可能没有被明确法律规定,但它们依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例如,敬老爱幼、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等等,这些道德观念是不会被法律约束,但是我们应该在日常行为中时刻遵守。
大学生活是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时间段。在校园内,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风貌迥异的人,也可以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意义。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我尝试了很多方式来加强自己的道德和法治教育。例如,每年参加志愿者招募,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积极参与学生会活动,增强组织能力;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治意识。
第三段:道德的价值观。
道德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道德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善恶,正误,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要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基本道德规范。例如,道德观念可以帮助我们不去恶意中伤他人,不虚伪不做作,不撒谎欺骗。这样的行为不仅会防止我们被社会淘汰,更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四段:法治的社会责任。
法治是社会的保障,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自身的法治意识,了解法律的规定,尊重法律的权威性。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法治的本质,认识法律的意义,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我曾经在社交网络上发表过违规言论,后来我意识到这是错误的行为,立即删除了。这样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权益,更是违反了法律规定,我应尽一己之力让社会更加公正公平。
道德和法治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岁月的琢磨。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道德和法治是一种文化遗产,是我们额外承担的义务。我们的先人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不断创造出一系列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作为我们的后代,我们更应该尊重和继承这些传统文化。我曾经遗失了随身物品,里面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和资料。在我的寻找中,一位好心的市民曾经将我的物品交到了派出所。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的真正意义,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
总结。
道德和法治是我们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体验和教育。我们需要深入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关系,努力实践价值观,肩负社会责任,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道德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篇十九
教育对于种子是阳光,对于树林是水,对于稻田是肥料……而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能让人该过自新,要是盗贼、人犯,从小接受过法制教育,有着满心道德,那他们还会成为罪犯吗?由此说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觉得学好法制教育就是学会做人,就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教会我们遵守守则,小学生要遵守《小学是守则》,员工要遵守公司条例,而每个公民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它教会我们不要迷恋电子游戏机,不吸烟,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电子游戏会让我们成绩下降,也浪费金钱;吸烟喝酒有害身体,打人和小偷小摸是不良行为。它还教我们怎样防火与自救,城市不能随便放鞭炮等等。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好法制教育,做个有文化、讲文明的国之栋梁。犯罪,犯法它们是兄弟?不,不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
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
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5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
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
曾经有多少人这么认为过: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写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坚强的人。但是,又有多少这么认为过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认为它离我们遥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呀。说不定,在无意中,毒品已经走进你的生活。
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