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总结写作的参考资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希望大家能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一
摘要:本文从高职体育院校乒乓球课程设置改革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培养体育行业产业所需要的乒乓球技能人才。通过对广州市的乒乓球俱乐部、乒乓球相关体育企事业单位、乒乓球协会等的广泛调研,分析乒乓球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内涵、特点,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在体育行业产业职业岗位群中的层次等问题,构建体育高职院校专业运动方向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体育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乒乓球;课程设计;实践;研究。
一、体育高职院校乒乓球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定义。
高职体育院校对乒乓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指能够将现代乒乓球运动技术与管理理论相结合,具备较高能力素质,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乒乓球运动领域能发挥示范作用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作为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中乒乓球领域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强调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层次的高等性,是人才、技术和能力素养的高度统一,在乒乓球运动学有专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为体育行业产业服务的针对性和覆盖面,不仅精确定位了乒乓球项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为现代体育职教体系构建了立体通道。
二、在乒乓球运动领域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设计改革。
本文通过仔细分析了市场对乒乓球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培养对策,并遵循乒乓球运动的规律,针对乒乓球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每个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探索“教、学、做、练、赛”的一体化,使教学内容符合项目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便每个教学模块以及总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地完成,突出体现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突出职业学院的教学特色,具体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如下:
1.采用分段教学方法,依据运动训练的原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规范其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意识,培养学生合理运动各项技术的能力。
2.采用理论知识在术科实践课上获取的方法,结合乒乓球运动的规律和文化内涵,编制实践课理论教程,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乒乓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主动的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针对学生中出现不同的错误动作,让学生予以指出,加深学生对正确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在寻求问题的答案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采用分组教学和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院队、乒乓球协会等多边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评价与借鉴,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5.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能力的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层次,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并让其自身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6.采用模拟教学比赛的形式,在校内组织乒乓球竞赛,让学生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加强学生作为裁判员的执裁能力。
7.教学内容课外传授,根据不同学生身体素质特点通过第二课堂进行辅导,让常规教学内容得以延伸,同时加强乒乓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乒乓文化素养。8.依据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态度、习惯、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纳入考核评价内容,为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体育职业人,而得以全面锻炼,全面发展。
三、乒乓球运动领域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乒乓球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及其素质框架对乒乓球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1.以“善执导、强技能、懂策划”作为高职体育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定位。要求乒乓球项目的学生具备国家二级乒乓球裁判资格的同时还必须通过具有组织策划比赛及指导参赛人员比赛等能力的实践考核。使得乒乓球赛事的组织与训练指导的实训变成既是培养和提升乒乓球领域技能型人才职业综合能力的一个平台,又是乒乓球课程实训考核的一个部分。
2.具有组织策划比赛及赛事指导等能力的实践考核改革要求大一乒乓球班的学生分小组的形式(一般为4人一组)完成院级乒乓球比赛的临场裁判工作;大二乒乓球班的同学以分小组的形式(一般为2人一组)以教练员的角色完成院级比赛参赛组队工作,同时完成队伍的组队方案、训练进度及教案的编写及赛前训练等任务。而整次比赛的组织、策划、宣传工作则由乒乓球协会完成。
3.在乒乓球课程实训的考核改革中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导,对于组队方案、训练进度及教案不做格式统一要求,由学生自己设计。同时也通过乒乓球比赛执裁实施的全过程,对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学生进行乒乓球裁判员的实操考核。
参考文献:
[1]李荣芝.运动研究进展及热点评析——以10钟体育类核心期刊为分析样本[j].体育科研,(1).
[2]黄鹤.如何转变师生在生物课堂中的角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5).
[3]徐洪生.启发式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3).
[4]郝刚领.“阳江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成绩评价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5).
[5]于素梅.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6]任钢建.高等院校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互动教学法研究[m].贵州: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二
只有较为全面地理解了当今这个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对症下药,培育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能够满足大学生需要的人才,本文在对这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后,总结了一些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对于本科阶段院校企业管理人才的需要究竟是哪些方面。
(一)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对口岗位类别。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倾向于选择的是几个特定的类别,比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等,这些行业都与他们所学的知识较为匹配,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就已经有意识地往几个方面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了。
(二)应用型企业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分析。
如今的社会里面,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颇为具有针对性,企业在招收人才的时候往往会有几个方面的倾向,主要是实践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毕业生不仅需要相关的理论标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还要注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毕业生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如何就是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首要考量的方面,而且在招聘结束之后,企业往往不会立刻将这些新人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上去,而是让他们在部门之间轮转,作为实习。这种方法能够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的整体架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在细碎琐事的工作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三)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特征。
当前社会里,企业对于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有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还要数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企业希望招收到更加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而不是理论知识强的学生,因为后者具备了更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去,后者虽然理论知识更强,但是不一定能够转换为实践的动手能力。当前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总体可以看做人格素养、职业素养两个方面。首先是人格素养,社会更加欢迎人格品质高,也就是更加敬业的人才,同时希望人才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压力,能够调节自己的状态,能够跟周围大部分人和睦相处共同合作。其次是职业素养,也可以看做是专业素养,希望人才在专业技术方面有较高的等级,能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专业因素才是企业在招收人才的时候更加看重的方面。
二、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通常都是让学生学习一定的公共课程,同时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在刚开始多积累书本上的知识,到大学三四年级,也是整个大学的后半部分的时候,让学生接触更加深入的专业课程。这种方法看起来照顾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在培养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实践能力的培育,导致大学生仅仅作为理论知识的填充物,没有真正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而进入社会以后企业需要的更多是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会出现一种偏差感,一切都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习,这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的信心,也会妨碍到企业的`发展。
(二)应用型工商管理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教师应用教学设计指导能力不足。
现在,我国的部分高校对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这个方面的关注力度不够,没有加强对于实践教学中专职教师的重视,导致了一部分相关的实践工作任务被看做是前期准备一样的事情,甚至这方面的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地位也较低,其他课程教师有时并不把实践专职教师当做是教师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不能计算为工作量。从而使许多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不愿意把他们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工商管理的实践教学中。在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通常是理论教师兼任,大多数工商管理教师是在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直接进入了工商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中,他虽获得了高学历教育的优势,特别是在理论知识这一个方面已经做到了非常优秀的地步,可是,他在实践领域仍然是一片空白,所以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对实验室、实训室甚至一些实训室硬件和软件也不了解。甚至对一些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具体操作标准也比较陌生,当学生问他有关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疑惑的时候他都无法给予解答。而且因为教师团队的素质问题,对学生进行的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好,虽然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课程中被开设了,但是它的效果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考虑到当今企业对于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如今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求培养出的学生在进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满足社会对他们的需求,能够让毕业生学有所用为此,应当积极探索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将互联网技术与大学授课结合起来,提高大学课堂上的信息化和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比如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模拟的企业管理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在这种模拟中也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领会工商管理的精髓。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所谓“双师型”,是指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工商管理经验的教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制定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有计划的吸纳和聘请一批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丰富工商管理师资队伍。推动工商管理教师到企业兼职和实习,跟踪工商管理实践的前沿,促进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的良性互动。通过项目合作与挂职锻练相结合,不断提高和充实工商管理专职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三)优化课程设置。
使用了模块式的课程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内容丰富,比如一般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和专业实训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基本上都是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面都是一些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公共课程,比如最常见的语数外,能够起到思想教育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等等。而专业的基础课程模块则有不同,它基本上都是该专业特有的一些课程,体现了该专业的特殊性,比如经济性、高数、会计、管理学等等,这些是该专业的核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但专业性并不是很强,学生通常可以有选择地学习。
(四)丰富教学手段及评价方法。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前者基本上是以基础理论为主,接触的多是书本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位置比较稳定,课堂的实际位置也基本上不会发生改变。而后者则是考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方法的使用非常多样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教师的个人色彩。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位置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时候会以学生为主导,甚至授课的地点位置都会发生改变,非常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考验学生的适应能力。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搭建了这样一个一实验室实验、实习为基础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这一体系基本上是使用erp沙箱实验和企业经营模拟实验进行教学。专业实训通过vbse综合实训平台,进行岗位专业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了解到整个企业的结构体系,了解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能,这样培养了毕业生的大局观,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周围的同事合作,还能够通过举办一些内部竞赛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一定要有非常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当前我国发展局势的要求,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面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以此为据点拓展自己的舞台。这都对当前的工商管理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希望该专业的教学能够考虑到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改变,才能培养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三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对建筑空间进行整合设计的专业。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不仅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得心应手,还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最重要的是设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从改进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教师素质以及采用线上教学等几方面进行。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发展历程较短,但环境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涌现了一大批环境艺术的典型代表。如,故宫就是我国环境艺术的代表作;苏州园林同样值得品味,每一个设计细节都渗透着经典文化。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在传承经典文化的同时,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一、信息时代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根据艺术设计的法则,对一个地区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设计的艺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基础的设计知识与素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设计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拥有敏捷的思维、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快速制作建筑设计模型的能力,还要及时了解市场中材料的性能、用途与价格。这些对设计项目的费用、质量、利润都有影响。作为为社会服务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其要具备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良好品质。
1.课程缺乏针对性,学生实践机会少。
设计专业涉及知识面广,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部分高校在课程安排和教师安排方面不具有针对性,开设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只是笼统地讲授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知识,内容宽泛。专门的实践活动较少,导致一些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局限于理论,实际操作时无从下手。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当今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固化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不够生动,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导致一些学生的实践经验匮乏,专业技能不熟练。固化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趣味性较低,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影响教学质量。
3.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一些高校过于侧重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选用的教学案例少,在平时教学中不太注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和提出看法,导致一些学生虽然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思维缺乏创意,难以提出有独创性的艺术设计。
4.教师的教学经验欠缺。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发展的时间较短,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且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难以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意见,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全面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技巧,难以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5.校企合作过于形式化,缺乏深度合作有些高校为了吸引学生就读,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公司展开合作。但这种校企合作往往过于形式化,缺乏深度交流合作。在实践教学中,由于与实际结合的经验较少,学生难以适应市场要求。
1.注重实践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在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总结经验,知晓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如何设计。如,在重庆设计夜景照明,如果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则难以让学生理解这个山城的实际情况。重庆的城市建设相对复杂,因此不能套用其他城市的设计经验进行教学。教师应多布置实地考察作业让学生完成,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既能够顺应市场的需求,也具备完善的实践能力和经验,就业会更加顺利。所以,设计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市场需求,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即将企业的项目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专业人员互动模式,即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和教师进行交流,主动提出对某个设计的新看法供大家讨论,积极学习彼此的优点,对于不足互相提醒,教师给予指导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院校可以邀请业内知名设计师分享成功经验,大家交流学习,互相促进。学校还可搭建实践平台,在保证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计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需要积极适应新的设计空间、新的审美需求背景,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迫在眉睫。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家讲座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分享自己的成功案例,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或分析失败案例,让学生学习,从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让学生成为高级人才,与时俱进。
4.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多种专业学科知识,如建筑学、设计美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专业教师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就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所以,优质的师资队伍首先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其次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市场需求有敏锐的嗅觉。如,现在很多城市开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中国古典美的园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我国古典园林文化有所了解。最后,教师需要具备培养人才的'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5.加强校企合作,创造实践平台。
学校难以给所有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训练,因此要与企业加强联系,签订校企合作合约,保证长期合作。一个地区的环境艺术设计受当地文化风俗的影响,因此,校方不仅要与当地环境设计企业签订合约,还要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协谈,建立学生暑假实习基地,让学生学习新的环境设计方法,以免学生形成固化思维。
6.采用线上教学,增加直观感受。
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普及。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具有复杂性、实践性,可采用线上教学。如,实现大学的课程资源共享,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便利的条件。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习者可以将问题共享,请有能力的学者给予解答,学习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现在有很多大学的公开课和网络上的微课堂,都属于线上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注册,在手机上观看专业教师的课程,也可以选择观看其他感兴趣的课程。有些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可以通过微课学习。微课以一个或少数几个知识点为主进行具体讲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观看。线上教学具有灵活性、综合性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所以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结语。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高校应该加大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力度,充分认识到科学的教学模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作用。社会在进步,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亚男,翟艳.关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思考.艺术教育,(5).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四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秉承20世纪初欧美体系,又参考前苏联学制,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也一直参考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并没有形成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特色。教学体系的某些局部虽有不小的变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近年来虽在广泛开展如何在教育中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讨论,并进行有关课程改革,但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仍未改变。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育体系将针对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的先进经验。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来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创造力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一、开放式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
实施开放式教学体系不仅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这种变革必然会引起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环节,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完全学分制的实践中,追求的目标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然而,要真正做到开放式的“淡化专业,突出课程”,并非只是把原有各专业、方向的所有课程都平行而直接地呈现在选课表上。开放式体现的教学规则,对课程建设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改革要求。它必须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在开放式管理的机制下对课程进行调整和实验。
课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开放式的核心。课程确定以后,课程本身的标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它既是教育者培养目标和教学意图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另一方面,学生也是通过对不同课程的选择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范围。而且,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的绝大多数课程呈现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是非线性的,这也就是说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呈跳跃式的。过去,我们一般都是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来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而现在所谓的'专业教学计划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已经失去了意义,课程由学生自己来选,培养的计划也就处于一种变化之中。开放式教学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就是比较量化,它包括课程名称、代码、学时数、学分数、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基本要求、教材与参考书目以及作业要求和考试方式等。通过一些数字来明确课程教学的要求,尽量避免过去一些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那种模糊性、随意性和无效性;同时这个标准也成为有关部门对教学进行检查和督促的依据。
二、开放式的课程选择与专业的确定。
在专业课的平台上,所有的课程都是由学生任选的。也许有人会担心,虽然整个学习的过程始终体现了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但以后学生究竟以什么专业毕业,是不是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就不分专业了呢?其实不是。上文中我们提出的一个口号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那么就专业界定的问题,我们提出的第二个口号是“先选课程,后定专业”。也就是说在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提出毕业申请时,系部可根据学生在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内所学的课程的性质或类别确定他的专业归属。可能出现的情形无非是以下三种:一是所学课程集中在某一学科或专业的课程群中;二是所学的课程虽然广泛,但仍表现出明显的学科或专业倾向;三是所学课程繁杂,学科或专业特征不明确。从开放式教学体系来讲,对于上述三种情况,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学校都应该准许毕业。但后一种情况究竟以什么专业毕业还值得商榷。
三、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支撑。
1.社会实践与产、学、研相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院系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实行工作室制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由设计师、专业教师共同负责专业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教学之中。另外,改变仅在毕业设计时,才让学生到设计公司参加实际设计项目的做法,根据课程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结合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由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指导,面向社会的实际设计实践,才能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缩短了学习与工作的距离,熟悉了未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综合性的多方面训练。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公共课、理论课,提倡开卷考试,充分利用课题设计、计算机绘图综合训练等多种形式来评定成绩。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级考证,获奖或取得证书的学生给予奖励学分。实行完全学分制,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程,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和培养特长,这也符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规律。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是动态发展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以上几方面是笔者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实行开放式教学的一些研究和实践,有待于进一步充实提高。笔者将在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寻找更加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季翔.高职教育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2.
[2]孔保华,刁新平.开放式教学与实践教学[j].教书育人,2002,8.
[3]孙湘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装饰,2002,6.
文档为doc格式。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五
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汇集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其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可以简单地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从发展来看室内设计相对成熟,所以我国各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时,通常都偏向室内设计教学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环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部分学校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素描、色彩,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是加强本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学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意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而单纯地强调完成作业,忽视在完成作业时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尤其不能自主地进行设计创作。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应付作业的消极态度,而不去对设计本身做太多的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六
:造型艺术的入门基础就是素描课程,因此素描课程在美术专业设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美术专业设计人才的要求。所以,为了培养新时代的人才,相关教育者应该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改革创新。本文围绕素描教学展开讨论,浅谈该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方案。
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正确分析被观察物体的大小比例、整体结构以及深浅层次等能力。这是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巧,能进一步提高美术专业学生在二维平面上的造型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美术人才,方能增强学生本身的竞争优势,才不被社会淘汰。
首先,通过开设素描课程,学生能在平常的学习中收集素材,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中国有句俗语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再心灵手巧的主妇也无法在没有食材的情况下做出一桌丰盛的饭菜。同样的道理,在美术的世界里,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再怎么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也无法画出一幅惊人之作。因此,素描就如同巧妇的“米”,是进入美术世界的基础。所以,在工业美术专业当中设置素描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创作时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之外,造型能力的锻炼也是极其必要的。素描作为开启美术世界大门的基础课程,一定强度的素描训练能够将一个普通学生的思维锻炼成艺术生的思维。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将客观形象准确地反映出来。这里的“准确”二字表明了素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造型能力,还能训练学生在感性上的准确度。当然,并不是说学好素描课程就能在工艺美术专业取得很高的造诣,因为工艺美术专业作为一个设计类的专业,其学生造诣的.高低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文学素养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全面地看待素描课程。
2.1以学科特点为基础改革传统教学方案
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更多侧重的是实用性以及艺术性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当代工艺美术与传统工艺美术最主要的区别。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客观物体,准确地将各个物体特有的形态特点反映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表现物体的艺术感,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在这里,笔者建议高校在设置素描课程的时候,应该挣脱传统素描课程教学采用石膏物体、人体开展单一写生模式所造成的局限性。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可以适当地减少长期作业课时,增加慢写和速写的内容。而在课堂教学上,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学生写生对象的种类,如日用品、工业机械产品等;另一方面,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将工艺美术专业的相关内容融入素描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
2.2以理性角度培养专业思维
在传统素描课程中,一般是采用写生的方式培养学生利用光线的明暗搭配、线条的粗细变化,将二维平面图像塑造出三维立体的感觉。因此,在思维训练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更为关注学生对于所描绘物体的主观理解,侧重于学生本身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现代工艺美术来说,它更强调科学性以及客观认识性,侧重于学生对所描绘物体的理性认识。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理性的思维对所描绘的物体进行透视性的分析,适当地放弃依靠感觉而来的,如光线明暗、调子虚实等表面因素。在课堂上强调科学理性地分析,结合自身的艺术感悟,从而实现既提升学生作品的严谨性,又增添了美感。
2.3灵活运用美术工具强化作品的表现力
传统的素描课堂上,一般会使用不同型号的铅笔绘画,利用每种型号铅笔质地的不同,能够细腻地塑造出所描绘物体的真实感。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绘画功底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作品单调,没有视觉冲击力,缺乏表现张力。而对于现代美术工艺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光影明暗等表面主观意象,侧重的是所描绘物体内部结构的规律,追求的是一种科学性的艺术感。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素描课堂上,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大胆尝试炭笔、钢笔以及毛笔等多种绘画工具作画。以炭精条为例,由于其本身的质地较黑,从而画出的线条能够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可以适当地辅助一些简单擦涂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生动地将物体的表象描绘出来。因此,运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锻炼大脑思维能力,这对工艺美术类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2.4通过多元训练突破单一造型
对于传统素描来说,它更侧重于物体的表象,通过光线阴影、虚实结合表现所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空间层次以及质感、量感。这样一来,通常就需要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对所描绘物体进行多方面的观察,而想要处理好所描绘物体各个因素的关系,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对所描绘物体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而加以刻画。由此可见,对传统工艺美术来说,设计素描的训练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写实造型的能力。而由于现代工艺美术不仅注重艺术美感,更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因此在设计素描课堂上,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突破原先单一的造型训练,结合多方位元素实行多元训练。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素描,侧重研究所描绘物体的本体结构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平面化、装饰化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因此,在设计素描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当地舍弃一些诸如光线、色调等非本质因素,转而学习如何单刀直入地直击所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表面来分析内部结构,抓住其主要特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而通过归纳、总结,组合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艺术作品。而在造型语言方面,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不要局限在写实具象的造型里,可以多尝试抽象型风格,甚至是夸张型风格。通过这样多元性造型训练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也与过去大相径庭。而设计素描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就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笔者建议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以理性思维为主,感性思维为辅的方式完成设计素描作品。同时,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大胆尝试多样化的绘画工具,从多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大脑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集现代设计与工艺美术于一体的优秀人才。
[1]左建.浅谈工艺美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j].艺术教育,2010(11).
[2]戴渝生.现代工艺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01).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七
摘要:在软件工程的众多阶段中,软件需求分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能够在面对客户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需求分析。有很多人认为,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中,软件需求的任务在于确定系统完成工作的方式,然而这种理解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在此提出,软件需求的任务是确定系统完成工作的内容,其中包括对目标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具体性;软件需求的工作是探析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从而得出软件的设计意图和软件与其他程序之间接口的方式和结论,并且为软件的其他有效性的要去进行定义.
关键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软件需求分析。
本文主要阐述软件需求分析在关键工程中的必要性,并描述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中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过程和方法。
1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涉及程序涉及语言、数据库、开发工具、以及设计模式等等,是研究并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在目前的社会中,软件在各个方面都被广泛的应用,如办公套件、操作系统以及游戏。其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银行、工农业、、企业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有了这种软件工程的加入,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更高,同时也加强了工作效率,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软件的职业是软件工程师,也能够根据所负责的工作不同进行划分为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系统架构师和程序员等。软件工程在学界中并没有专一的概念,比较被大部分人认可的定义为:软件工程是针对软件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出现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对软件进行一系列研究的方法。软件工程的目标在于研发质量较高的软件产品,使软件在功能、可靠、使用、效率、维护、移植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标准。软件工程的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软件并不是指实际产品,它是指逻辑上存在的产品,费用的使用也主要是在研制过程中,软件的问题并不存在像实物中一些用坏或者损坏情况,而是存在过时问题;其次,软件的功能体现是靠用户的使用和软硬件的运行状态,而且其功能的复杂性也高于一般产品;最后,软件设计在功能和实现上有很大的多样性,提升软件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就是推动软件工程发展的关键。
2软件需求分析具体过程。
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为确定软件需求目标、进行分析并整合、规格的相关说明规定、以及最终评审。确定软件需求目标在涵义上是指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开发工程师在进行工作中,找出目标软件工程所需的要求,从而讲述出能够达到要求所需要的条件。一般来说,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功能、性能、环境、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用户界面、资源使用、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等。
(1)功能是指将软件的功能开发;
(2)性能则在于软件技术性能标准;
(6)用户界面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需求分析;
(7)资源使用是要保证用户能够接受在软件的使用中的资源需求;
(8)大致提出软件开发所需要的时间和各个阶段的费用,合理控制成本消耗和进度。另外,分析系统的功能,检测在开发之后的性能,有利于及时对系统做出改正。在这些问题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之后,要将结果与软件开发工程师进行核对,并且得到认可。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八
摘要:作业作为广告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有效的巩固知识、促进教学等,同时作业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广告学作业设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广告学;作业设置;创新能力。
一、作业的相关概念。
(一)作业作业的概念有多种,辞海中将作业定义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1]。《实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到:作业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由学生独立从事的学习活动[2]。因此笔者将作业理解为:作业是由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目标而布置,为巩固知识、提高技能、促进教学等,由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二)作业的分类根据笔者对作业相关理论的整理分析,以时间为维度作业可分为两大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
1、课内作业:又被称为课堂作业,即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各种任务和练习等。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
2、课外作业:与课内作业是相对的,指的是学生在上课时间之外,根据任课老师的安排完成的学习任务及活动。
(三)广告学的作业设置根据上述作业的相关概念,笔者认为“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即针对广告学的学生,任课教师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广告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对课内及课外作业进行科学化设计与制定的行为。
二、作业的功能。
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对学生而言:首先,作业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完成作业,便于学生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使课堂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拓展与深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并应用理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作业中通过同学间的沟通,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小组分工,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因人而异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
(二)对教师而言:通过作业的完成,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有针对性的改善教学环节;同时,作业设置题目的好坏,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业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三、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意义。
对于广告学作业的设置及探索主要有以下方面意义:。
(一)可以使广告学的作业设置更加合理,从而减少学生抄袭应付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及质量,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
(二)可以使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作业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设置得当、巧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对广告学作业设置的研究,可以使广告学专业的老师在作业设置方面多投入一些精力,使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探索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业对教学及学生的促进作用。
(三)可以探索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作业这个途径,能够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锻炼他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掘他们打破常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出一个广受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广告学作业的设置及探索将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四、广告学作业设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是培养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是指“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3]从定义中得知,创新能力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实践而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后天不断的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升。而作业正是一种“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从事的学习实践”,通过课堂和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断训练中得到提高。因此,作业是培养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可以促进对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与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具有重要意义。”广告学作业就是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的一个个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作业时,需要根据要求进行自我思考、分析、同学间相互交流与讨论等,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能力也正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发展,在平时点滴经验的积累中得到提升。因此,广告学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在不断的分析和思考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更是提升广告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靠科学的作业设置为前提。因此,对于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探索研究,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
[2]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贺莉.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n/ol].吉林日报,2015.。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九
现在高校都在谈转型,但应该怎么转,从哪些方面转,如何评价转型是现在热门的话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此次高校转型还没有太多可参考的案例,必然是实践先于理论,所以在工作一线的笔者,边实践边记录,希望对自己专业和其他专业在转型的路上有所帮助。虽然在转型中还有好多没有定型的理论指导,但转型的目标现已非常明确了,就是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按照这个目标的指导,各个专业都在积极的转型实践中,总结经验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
一、转型与降级。
考进了应用技能学校毕业后就会是蓝领,就等于是从事了技术工作,所以从学生到学校对应用型的认识都不够正确。据统计,发达国家人才的需求结构比例为:从事科学研究的拔尖人才约占5%,从事设计研发的专门人才约占30%,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生产一线工作的专业人才约占65%。在我国现在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双重矛盾下,就是对高等教育中学术教育与应用型教育最大的一项挑战。举例来说,在普通高校没有转型时,一些师范院校的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从来没有上过真正的讲台,试问他们在毕业后有多大把握从事教育工作,即便从事了教育工作,也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又走“填鸭式”教学方法老路,这些只懂得教学心理和学术知识的年轻人,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摸索多年才能化知识为技能,才能体会到教书育人的真谛。以广告专业为例,如果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从来没有进过广告公司,也不知道广告公司的具体工作是什么,更不用说是与客户沟通、团队合作、设计作品印前印后的调整了。所以平面设计业缺人严重,但本专业的学生却又找不到称心的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不具备职业能力,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规划。知识需要传承和拓展,但更需要的是运用,以此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学术教育相比应用型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有顶岗实习、实训等经历,所以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定位、工作内容有正确的认知,确保学生在就业时能够找到适合的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经验,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由此就业形势好很多。其实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职业教育更适合现在的市场,所以国家应对高等教育一方面要引导转型,另一方面要对本身就是职业学校和已经转型的学校,给予舆论的正确引导和政策的扶持。
二、转型也有顺序。
一些院校在转型时通盘参与,不论哪个专业,趁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全部积极参与转型。虽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支撑是十分必要的。但转型最终的目的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的问题。所以通过调研,了解地方经济和对人才的要求确定适合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进而完成转型至关重要。具体来讲,应用技术型的专业要有特色,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其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是区域经济中紧缺的人才,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快速就业,转型才能见成效。所以不应该所有专业都转型,应该选择实战性强的专业,通过对实战性强的专业转型,来带动可以转型的专业继续转型。但是有一些不适合转型的专业,不应该急于转型而非转不可。特别是一些院校中的老牌专业、金牌专业,教学成果卓越、师资力量雄厚,转型起来反而更加困难。因此转型要有顺序、有步骤。
三、转型不是砍课程。
转型最关键的点就是转变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转变每一门课程,对课程进行改革是必要的,高校虽然对职业教育有热情,但是部分高校对转型的基本理念没有把握好。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学生的实战能力,一些院校认为应用型就是加大专业课的比例,缩减公共课程的学时,甚至直接减掉公共类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计应是一整套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先经历市场调研,确定该专业的就业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安排,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引入企业授课环节,大力开展定制培养,综合完成一套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单纯的砍课,就失去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意义,就真的将职业教育送上断头路,就真的让我们的学生成了技术工人。我们一定要给学生选择权,满足学生社会化订制的需求,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的人才。比如一些学生高考失误,虽然来到应用型学校,但未来还想从事学术型的学习,要给予他们分流的机会;一些思想前卫的学生想要创业,学校不能忽视他们人文素养和创业知识的教育。因此应用型教育要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跟企业需求、职业标准上不断调整、完善。
四、转型不能只靠高职称。
很多高校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甚至更长时间,每天都在钻研如何授课和科研的问题,很少接触社会,多数老师都是学校到家的单一生活路线,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我们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与传统有所不同,注重项目教学、真活真做,所以教师应该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或者是企业一线的员工,这样才能把学生未来职业中的实际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情景教学、团队合作、职业化的评价标准,这样学生接触到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而我们有经验有资历的教授在这方可能还有一些欠缺,所以,应该调整各种类型教师的授课比例。对教师的要求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一方面在企业聘请专家来校任教,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
五、转型不能只靠学校的力量。
大家都认识到转型的重要性,其实转型积极的作用就是打通了职业教育发展纵向联系,也就是职业教育从原来只要专科到现在职业教育有了本科,本科又对接了专业硕士以及博士的学位,在职业教育学历晋升上打通了“断头路”。但同样重要的还要打通职业教育的“横向联系”,即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高校之间的联系。这次转型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投入,特别现在热议的600所地方高校转型的话题,可以说政府和高校的热情很高。但是,横向联系能否打通,关键在于企业。例如在德国,奥迪公司准备上市的车型,会交由学生实习、实验、实践,并进行反复改进。但是在国内,多数企业并没有参与的热情,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拿先进的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学生教学,也不愿意派遣工程型师资参与指导,原因是没有利益的支持,没有法律的约束。应用型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习教学和理论教学实现1∶1,但这一环节没有企业的'支撑将进行得非常困难。究其原因,企业普遍认为参与教学过程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政府应该参与并制定宏观的制度、甚至用法律来约束企业应该肩负哪些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也应该为企业谋福利,规定企业参与教学后可以享受到优惠政策。企业和高校若靠友谊关系仅仅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这样的合作是不可能持久的。辽宁传媒学院本身就是高职类培养模式,一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有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经验。升入本科后,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同时自身就将本科定位在应用型、职业型,这与教育部提出的引导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方针不谋而合。笔者所在学院的本科建设时间短,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在看了上述问题后,想结合自身在应用型教育工作实践介绍一下我们的经验。我们先要明确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价值取向、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及评价五大基本要素组成,其中以价值取向为基点、以目标为导向、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学为途径、以评价为保障。这五大基本要素相互依存,彼此制约。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内涵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接下来我们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为什么选择艺术设计专业呢,艺术设计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或是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无论是空间环境还是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设计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性。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就是之前所述的转型不应该通盘全转,而应该有先后,向艺术设计专业就是比较适合先转型的典型。同时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我们开发了ccmm精品课程包。ccmm精品课程包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充分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境的需要,调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实训模拟场地也给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ccmm精品课程包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实践。
精品课程包的课程设计。ccmm精品课程包的课程设计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精品课程包的学生能力体系设计。ccmm精品课程包中对学生能力体系培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精品课程包的培养过程设计。ccmm精品课程包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定岗实行、定制培养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六、结语。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应用型人才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培养过程,同样也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十
论文摘要:信息资源的价值越来越高,建设以数据库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金融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具体实例阐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的地方,以便于在经济工作中运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实践方法具体设计相关管理信息系统。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发展提升,对金融工作者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企业的信息系统正面临从传统的核算软件向管理决策性的大型管理软件的再开发。当前我国企业经济发展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需求很大,如何正确安排软件的结构,合理组织、管理软件的生产,不仅是从事软件开发专业人员的事,也是广大从事金融管理工作人员及学员必需掌握的知识,金融工作人员经常就会被要求加入到系统开发中去,向系统开发人员提供有关专业技术支持,帮助开发人员了解企业的财务处理程序、经营过程,管理要求及用户的信息需求等。为了缩短了软件的研制时间,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此应运而生。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程序设计方法是程序设计方法的一次变革.我们应迎头赶上井掌握这门新技术。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非常快,越来越多的实用软件工具有不同程度的面向对象自动编程功能,软件工程各阶段的自动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目前程序设计方法的主流,是程序设计在思维和方法上的一次巨大进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是面向对象,即设计的重要任务在于描述对象,程序是由事件驱动的,因而,在执行过程中,持续等待的是一个发生在对象上的事件。而发生什么事件则要看使用者的操作,如单击、双击鼠标等。至于下一步的程序流向,则要看驱动的是什么事件。这类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从任何方便与简化使用人手,由使用者控制程序流向,这在一定程序上增加了编程的难度,以基于vfp6.0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应用为例,假设某储户到银行提取存款x元,试问银行出纳元应如何付款最佳(即各种票颊钞票总张数最少)。
2.1分析。
可以从最大的票额(100元)开始,算出所需张数,然后在剩下的部分算出较小面额的张教,直到最小票额(1元)。
2.2设计步辣。
(l)建立应用程序用户最界面。
选择“新建”表单设计器,增加一个命令按钮command1、14个标签labeli_label14,7个文本框texti_text7。
(2)设置对象属性.如表i:。
表单的默认按钮。
(3)编写程序代码:。
说明:文本框的interactivechange事件当文本框中的内容被改变时发生。
2.3建立程序界面与程序运行结果。
在企业的金融信息系统中其它应用需求诸如:求各种所得税的纳税情况,水电费收支情况,工资管理情况等应用,软件需求大,需求的具体要求各有千秋,程序代码和界面是千变万化的,系统开发人员和信息管理应用工作者应根据具体的要求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去改变程序的结构和方式,形成各自的风格,以满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应用软件日益增长的需要。
3面向对象系统开发(00)方法的原理。
面向对象方法是在吸取结构化思想和优点的基础卜发展起来的,是对结构化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各种分析方法在财经软件开发过程中墓本目标是相同的。都以较低的成本开发高质量的软件,系统开发从问题域中的实体与关系出发,体系结构是由对象类及其关系构成,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信息,通过执行服务一消息链完成指定功能,一旦用户要求修改,可以只更改局部内容即可。但不管采取什么开发方法,软件开发的墓本活动包括:需求定义、设计(design),实现、验证/确认,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的每一成份应是对象,计算是通过新的对象的建立和对象之间的通信来执行的。“面向对象”一词是针对“面向过程’一词提出的,是在本质上不同于传统的结构化方法的一种新方法,但其是基于或扩展结构化的思想,且包含三个基本的原理:封装、继承及多态。面向对象方法是吸取结构化方法的思想和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结构化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
4面向对象系统开发(00)方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方法,它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对象组成的,用对象表示软件应用领域里的事物,用消息传送表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用对象和消息来描述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用类和继承来描述对象,建立问题或模型、描述系统。它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聚合和消息等概念来构造程序的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主要的`构成可为:对象+类十继承十消息。软件系统利用以上四个概念进行设计或实现的,使认为其是面向连接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是唯一性,从前一阶段到后一阶段高度连续,将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面向对象设计ood集成到生存期各阶段中,相对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来说.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具有其独到的以下优点:开发方法的唯一性,开发阶段的高度连续性.表示方法的一致性。问题空间实体的自然表示,减轻了设计者的负担。设计之初不必考虑很完整的地方,建立完整的体系结构,可促进复用性,易于维护,易于修改,可合理利用其共同性,减少其复杂性。
例如,在基本的发visualfoxfro,vi-sualbasic.visualc++中,控件(control)、表单(form)等都是一个个对象.对其中对象的操作,可以通过属性、事件和方法来实现。面向对象是当前软件方法学的主要方向,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开发方法之一。其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处理的问题都控制在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范围内。在应用中,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首先定义对象及其属性,根据问题域中的操作规则和内在性质定义对象的行为特征(服务),建立状态模型,用状态模型描述对象的生命周期,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采用封装,继承,消息通信等原则使问题域的复杂性得到控制,根据对象及其生命周期定义处理过程。当然,面向对象设计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开发大型软件方面,面向对象设计方法无疑其有很好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只有其在开发大型软件上才体现出来,软件的重用使其冗余相对较大。对于小型软件和要求讲究效率的场合来讲,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仍有其使用的必要。
以金融管理信息系统为例,随着金融软件的推广应用,企业电算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需求,为此我国金融软件开发应用工作者又相继推出了atm系列、银证转账软件产品,井与会计管理软件功能相关联和对接,主要包括:账务处理、资金管理、帐务分析、销售等功能,在管理型软件各功能模块中还将满足纳税处理、提供审计线索等功能需求。将推出成熟的商品化金融企业管理信息软件,以实现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管理与决策有机统一,并通过建立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上,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与企业外部资源构成的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5结语。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未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应用金融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该设计方案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当系统需要发生变动时,我们能够通过修改最少的代码以满足新的需求。通常情况下,无论需求如何变化,其核心的要点是不会变化的,所以我们在做金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时要充分抓住需求的核心要点,这样我们的系统设计模型才能尽可能地适应后期不同的需求更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信息管理系统要求不断提高,软件的通用性方面也在不断加强,金融管理信息系统(mis)已相当普及,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各个行业和部门,因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十一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存在惯性。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的重要任务。转型前,地方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特征界定比较模糊,培养方式单一。如专业设置未能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不能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出现培养目标的同一化和服务面向同一化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都在摸索课程教学与地方经济对接的问题,尝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如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针对学校转型发展需求,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设置上都做了一些改变,使之服务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落实过程中存在新瓶装老酒的问题,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按照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而忽视新的培养方案设定的培养目标。
(二)刚性的管理制度难以充分调动教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积极性。
为了管理的规范性、增强教学效果,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常常是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在培养“多出口”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时,为了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教师通常用“最标准”的教学规范培养学生,而限制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这样的管理制度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过程中,通常只考虑过程的规范性,而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诉求。这样的管理制度缺乏聆听机制,不利于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研究和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实践。因此应加入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机制,并设定一定的条件,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从而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
(三)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方法没有针对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行针对性转变。
课程设置是与人才知识结构直接相关的重要因素,由于技术应用型大学更多的是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和市场导向确定相应的课程设置,因此不应沿用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必须以新的理念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方法。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在调整过程中,应该对基础和应用两个方面给予重视。国内有人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多方向”的课程设计思路,而国外的课程设置也强调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重要性。可见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个很重要方向:一个是厚基础,一个是重应用。厚基础体现在人才塑造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而重应用则可以引导学生与企业接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二、解决方案研究。
(一)重视基础知识学习。
高校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和进阶教育,与之前通识教育相比,其教育内容更加集中和深入。学生由通识教育转入专业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感,会带着以往学习习惯进入专业教育领域,即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漠视课程体系之外的专业知识,往往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和陈旧,与社会要求脱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基础培养阶段可以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方法,区别于通识教育阶段的教育方法,从多方面改革基础培育阶段的教学方法。
为了增强课程设置效果,应改变一刀切的课程设置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课程组织形式。如将学科(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必修课相结合,通过内容切分,改变理论和实践分离的做法。原有理论课附带有一部分实践操作内容,但非常少,改革以后的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以实践操作总结理论知识,采取以理论为核心、以实践为支撑的做法,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的同时可以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巩固理论。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院校组织精兵强将,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梳理,需要与兄弟院校合作展开教学研究,更需要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可行方案。只有多方配合且灵活调整,依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课程才能实现优化的目标。
(二)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对于专业必修课程,可提升应用实践在课程中的地位,在课程评分上加大课程设计所占分数,部分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可以完全使用课程设计作为唯一评分标准,以此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同时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选题上注重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性,并制定相应标准。对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师资力量的加强和企业外聘教师的引入,改变当前固定学期选修课的开课做法,采取按选修人数开课的方法,当选修该门课程的人数达到开课标准即可开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学习。同时可以与当前各高校工作室机制相结合,学生在工作室中参与各项应用实践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发现自己需要某一方面知识时,根据自愿和导师推荐的方法报名对应的选修课程学习,这样可以实现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的双向结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校企合作等其他课程的应用实践形式可以采用这种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学习方法。
(三)锻炼和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自控能力、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自控能力属于学生个体的自身能力,其形成较为复杂,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吸取有益经验予以调整,外力难以影响。自控能力较强的学生专业能力较好,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成就。能力提高的基础出发点是学生,以学生自身为主的学习方案对其能力提高是任何别的学习方案不能替代的。传统以教师为主的学习模式重视的是知识传授,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才是其能力养成的重要教育模式,因此日常教学中的能力养成阶段,需要引入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鼓励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顾问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合作者,同时学校应做好各种支撑服务,如场地支持、经费支持、应用成果转化等,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学习风气。
(四)培养艺术思维。
在拥有了良好的艺术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后,学生已经对艺术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面对优秀的艺术作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引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从各个角度对其解析,分析该作品的艺术闪光点和设计的合理性。到这一步,虽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专业基础知识,但形成自己的艺术思维还有较远的距离。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回归于生活,各类艺术流派中的闪光点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并反映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因此,在对各类艺术流派进行深入学习后,需要回归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灵魂,通过思维的碰撞和灵魂的雕刻,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学应体现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展开作品讨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同一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主题作品设计,在指定主题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选择艺术风格,进行设计创作并展开讨论;指定艺术流派但不限主题的作品设计,学生在该流派风格的指引下设计作品,充分体会该艺术流派的艺术思维,等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的展开,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让学生体会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当他能够在各种限制条件下设计出满足设计要求的作品时,一旦去掉镣铐,艺术灵感将喷涌而出,从而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能力。
三、总结。
本文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人才培养方式强调艺术类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即重视学生对艺术类知识的入门培养,重视学生养成艺术自觉,让艺术设计类学生知道什么是优秀的设计,好的设计作品为什么值得欣赏。经过这一阶段培养后,即开始培养应用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分析现有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在基础能力和动手能力之间的思维能力培养有着明显缺失,一个只会听歌和唱歌的人是不能称之为歌唱家的,优秀的歌唱家需要在艺术灵感的滋润下设计和创造承载自己思维的作品。一个艺术设计类学生,如果要培养成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前人基础上激发自己的灵感,养成独特的艺术细胞,并在此基础上创造符合自己艺术理念的艺术作品。因此,如何激发艺术灵感,并在此灵感的激励下创造出自己的设计作品,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从重视基础理论、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重视艺术思维培养等角度出发,综合论述培养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可以采用的一些方法。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十二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自身是关键主体[15]。从定义看,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寻求解决就业的方法,注意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培养自身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5.2加强教师就业能力提升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电子商务本来就是个新兴专业,作为专业老师,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深入实践企业和公司学习;老师也要改变教学方法,提倡“以赛代教”“、以赛代练”。学校应该通过企业选聘、企业实践、挂职锻炼、高校招聘、社会服务等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是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地培养专业技能,同时帮助学生主动开阔眼界,培养形成创新思路,提升创业技能,增进创业成功的信心[16]。
学校应坚持与时俱进,在课程的选择和安排时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要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能找到并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做到进一步的改进,教育教学模式要能真正适应本学校本专业学生,和社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得到检验,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做到活学活用,不断提升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转化能力[17]。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通过对毕业生调研所显示的具体数据和社会市场需求导向修订教材,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所具有的能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要[18]。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寒暑假时到相关工作岗位进行本专业实习,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见习活动,建立学校内部就业信息交流平台[19]。要建立健全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的学科联盟就业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20]。建设高水平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学校教学要能体现出理论和实践之间充分结合。理论不应该是空洞的,要能真实地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实操能力。实验室能提供更好的平台,将产品实物以及操作流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层面。
5.4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学校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在校内创业园区真实运作电子商务企业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及相关工作岗位流程和职责,充分了解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可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校企合作能够将高校和企业中的优质资源进行结合,充分做到“产学结合”。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加强“校企合作”,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导。将校内外一切资源充分利用,使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加深。在理论教学之外,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园区的建设,为学生增加实训机会,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除在校企合作中开展的实践活动外,校企之间可以进行研究和探索出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学生在哪一环节或者哪些能力上还有欠缺,共同探讨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有针对地和更加实用地进行教学内容,去掉教学中空泛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就业能力[21]。
5.5把握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关系。
大学生在注重就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综合素养的培养,不能一味地注重就业能力,忽视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是就业的基础,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一个尺度。
参考文献:。
[5]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3).
[6]朱艳艳,蓬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10).
[8]张琛麟,崔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科技教育,(21).
[12]杨旭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人口与经济,(2).
[13]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毕业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教探索,(6).
[14]刘奎颖,郄丽娜,黄春萍.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其与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2).
[15]薛荣生,眭国荣,徐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9).
[16]孟娟娜.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
[17]阮灵杰,费江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调查报告[j].创新教育,2015(21).
[18]孟晓红,何伟峰,王秋红.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5(4).
[19]罗小涛.大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的缺失与治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5(4).
[20]王渤,游菲.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创新与践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5(06).
[21]徐帅.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4).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十三
有关分析软件需求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支持数据域分析机制方面和功能表示方面。对于数据域分析机制方面来说,所有的方法中都包含数据流、数据特征以及数据结构,在一般情况下,数据流特征所描述的变换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数据内容的表示方法则为数据字典机制。对于功能表示方面来说,一般的表示方法是将数据进行加工或者变换。另外,接口定义和问题分解机制与抽象支持、逻辑视图、物理视图中也有相似机制的存在。对于快速原型方法的分析主要如下: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与快速原型方法的区别在于,传统方法中的开发为分阶段开发,并且在开发每个阶段之前都需要对项目进行研究,并从中获取严谨的定义,然而,实际上,只是依靠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并不能建设一套完整的应用,在另一方面来说,提前对软件系统进行定义,若是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软件的使用效率和开发价值。
因此,快速原型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在当前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快速原型方法能够在了解软件开发需求的前提下,以极快的速度制造出大概结构的过程,虽然不一定能够符合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需求,但是却能够将开发软件的系统及时的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够根据软件的模型来进行更为准确的开发。使用快速原型方法,若是用户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有不满意的情况,也能够及时的对原型进行改进,从而获取新的目标系统,没有重新进行开发的必要;快速原型建造工具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创建系统的时间,使得系统原型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创建成功,增强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促进了用户对软件的使用率,提升软件存在的价值。由于建立原型目的有所差别,在快速原型法实现过程中存在探索型、实验型和进化型等三种不同的类型。
探索型的目的是研究探索,明确木白哦系统的需求和特征需求;实验型是在实验目的下建立原型,在开发软件的前期建立原型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一般建立的背景为针对问题的方案;进化型目的是演示,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系统的适应性,从而生成演示型的系统开发模式。也就是说,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中进行软件需求分析时,采用快速原型法能够提升使用效率,而且还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阶段,节省大量投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件需求分析对软件工程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是作用于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合理的原型来帮助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软件需求分析能够提升效率,并且减少一些经济支出,降低投资为下一个软件的开发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十四
摘要:美术作为中职设计专业的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课程,美术设计、动画设计、彩色设计等专业课都是其重要的敲门砖,美术在艺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这些中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大多是以艺术院校的传统绘画教育观念的模式展开的,其知识流向比较单一,美术教学的目标指向性比较模糊,有落后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师资水平有差距等诸多问题,以上问题都阻碍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习处理艺术与生活、技术和艺术等的联系,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轻松有效地学习是主要探讨的内容。
美术是指占一定的平面或者空间、供人欣赏的艺术。美术可以分为两类,也就是纯美术和工艺美术。美术被称为是通向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也是很多艺术工作者一生的研究目标。
其实在美术的艺术专业中的使用能力主要体现在设计画稿、版式设计的图文布局等用途,没有夯实的画画表现能力,有许多设计只能构思却无法表现出来;时代塑造人,在过去的几个时代有很多画家让我们眼前一亮,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达・芬奇创作的我们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绘画;我国现代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图》等等。由此可见,美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美术作为中职设计专业的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为设计基础课起到了铺垫作用。在课堂上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表现能力,提高了审美观,让学生发挥了想象,轻松愉快地学习美术。
1.学生对学习美术的了解状态。
在我们那时,在初中升学时学校的要求,大部分中学校都不太重视美术等艺术科的教育,很明显都被忽视了。很多升学的学生的美术底子都相当差,有的甚至是零基础。关于这些弊端都有不定期的入学调查,其中对刚升级的一年级进行调查显示:其中有5%的学生因为考入美术学校之类的学校而转入与美术相关的学校学习,20%是因为爱好而报名的,20%是被家人安排的入读,有55%的学生对美术不太了解,只是偶尔画画玩玩而已。
因为选择这样的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对其中的设计有兴趣,所以几乎不会有曾经没有学过美术或一点绘画基础都没有的,由于很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少,所以免不了有些学生会对美术缺乏信心、学习没有动力,其实学生普遍都在被动地学习。就此应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对该专业所必需的大胆想象的机会,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这些就是中职学校美术专业教学不轻松愉快的原因。
很多时候虽然有些人很博学,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总有点未接触到,教师也是,在美术这样的抽象学科认识不到也很正常。对于那些中职学校的教师,毕业于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长期接受学院的那种很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观察和速写表达能力,却忽略了美术的重要因素。比如,设计思维的培养,设计理念和创意等。
美术教学的大纲过于陈旧。使学生的'潜意识中形成了固定模式,很容易使学生枯燥乏味。还有就是教学计划太落后,过度地上课,老师根据课本讲,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要在期限内完成作业,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有些学生懒得想,就只好敷衍了事,这样即使再多的课程,对学生以后的设计也没什么大的帮助。
近年来,我国对新型大企业进行不断的改善和技术升级,当然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新型的市场,所以对中职艺术类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改善来解决存在的弊端,是为了学习更轻松有效。
1.针对性教学。
美术是艺术科的重点学科。总结学校特点,适当地把美术课放在一年级,并且课时适当,每周6节课分为三次上课,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时间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快地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效率,在课堂上的内容要与美术需求紧密联系。
2.分析美术教学解决的问题。
(1)对美术刚入门学者来说,要解决正确的观察方法;(2)训练学生对形体的认知能力和推导能力;(3)提高学生对画面的整体认识;(4)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想象联想能力,还有视觉角度。
3.利用外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如今很多学校已经普遍运用多媒体教学,但需要用得适当,美术就很需要多媒体来进行学习,充分认识设计。这些方法很多国家早已采用过了,有代表性。看绘画图库,收集各类绘画来放映,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在认识中发现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热情。
唯美的雕刻中,常潜藏着颤动的内心。很多学生由于不自信就羞于绘画,感觉自己画得不够好,不像,怕嘲笑,说实在的,我们不需要太在乎这些,虽注重体会绘画的本质,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因此,只要教师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尊重和理解个性创造,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邵伟尧。素描基础训练.漓江出版社,-02.
设计专业的论文研究结论(精选15篇)篇十五
加强社会调查,统计软件应用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具体案例或推荐课外相关书籍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改变考核方式,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与学习目标。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际问题以及经济现象定量分析的统计思维习惯[1]。相对于一、二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于抽象理论的理解以及接受能力较为浅显;相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定位又不仅仅是操作员,而是有思想能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为研究当前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是否存在偏差,我们应用分层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已学过并参与考试的非统计学专业(金融系,会计系,管理系,国际与经济贸易系,酒店与旅游管理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六个系别)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85份,有效378份),发现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重点偏差。
在问及“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最大障碍”时,39.9%的学生选择“公式记不清”,38.2%的学生选择“数据繁杂”,13.9%的学生选择“概念记不清”。此结果说明,公式和数据仍然是经管类学生们学习统计学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
然而随着计算机以及各种统计软件的发展壮大,公式的记忆和数据的繁杂本应交给计算机来做,学生学习的重点应当放到寻找合适的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结果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上。
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统计学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要根据其可接受的程度,适当得讲授公式的推导证明和数据的计算即可,重点应该放到统计学基本概念的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实现上。
二、统计学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目标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学的`重点,而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有利的措施。经过调查,62.4%的同学都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具体的实践方式,34.7的学生选择“增加教学案例”,分别有26%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调查”和“增加统计软件学习”。虽然我们目前教学中有实践方面,但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加强。
三、案例教学缺乏针对性。
案例教学更加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各种统计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统计学希望结合的案例,37.6%的学生选择采用经济热点案例,31.8%的学生选择采用生活案例,18.5%的学生选择本专业相关案例,仅仅有12.1%的学生选择考试相关案例。
这说明,对于财经类院校来说,更多的学生对经济热点问题和身边的实际问题比较感兴趣,将统计学与当前经济热点以及生活相联系,能够扩展学生的统计思路并激发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们的学科背景以及专业,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选取案例,将统计学与经济、生活以及专业有机的统一起来。
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通过将学习兴趣、统计学的重视程度分别与学习成绩进行列联表分析,发现两者均与学习成绩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有关重视程度,有79.8%的学生认为统计学是比较重要的,有66.5%的学生有意愿参加统计调查大赛等调查活动,然而仅有8.1%的学生会选择阅读统计学方面的课外书。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同统计学学习的重要性也有意愿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但是在自主摄取统计学知识这一方面缺乏兴趣以及主动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并推荐有趣的相关课外读物,使学生在宽度上和深度上对统计学都有更近一步的认识及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统计学的意愿。
五、考核方式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通过对考核方式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仅有30.1%的学生认为当前考试可以考查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75.7%的学生希望能够在考核中将实践的部分加入。
目前考试仍采用平时成绩+期末书面考核的方式来进行,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以及平时作业等基本方面,而期末考核也仅仅局限于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公式的记忆以及数据的计算中,这样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习题的练习当中,而忽视了统计学本身的应用能力。
在考核中加入适当的实践应用,必然会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该方面,具体可以在考试过程中采用实践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种成绩的加权总和来评定最后的成绩,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六、结语。
当前社会面临着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迅速,对于统计领域亦是如此,因此我们的教育不仅仅应该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自行更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现状,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更加势在必行,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提高经管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