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好帮手,通过阅读范文可以积累写作经验和优化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一
2全班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交流、理解。
3媒体出示句子:“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句子意思和养羊人的心情。
4邻居和养羊人的看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6总结寓言:亡羊补牢。亡:丢失。牢:牲口圈、羊圈。羊丢失了再修补羊圈。比喻:错误发生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为迟。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二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平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三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四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就()。
4、在生活学习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
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呢?
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第一次第二次。
丢丢。
不补赶快堵。
又少再没丢。
为时已晚为时不晚。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五
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字词学习。
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六
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
2、齐读成语。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
(一)读一读——读文知事。
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习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
(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
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
(二)品一品——品文析人。
1、指生读。(师:谁愿意读一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情景?其他同学想,养羊人为什么会丢羊呢?)。
2、理解“劝”的意思,指导朗读。
(1)回想: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们都劝过他,怎么劝的呢?
(2)谁来当一当这个街坊?
(3)这句话中有个词能体现街坊很着急担心,你们猜猜是哪一个?(赶快)对,抓住关键词语,我们能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你来当一当这个热心肠的街坊。
(着急的、中肯的、语重心长的)。
3、品“答”感知人物特点:
(1)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语句: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是什么句子?
牧羊人打算修羊圈吗?(不打算)出示陈述句:羊已经丢了,不修羊圈了。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组对话。师读街坊的话,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陈述句。
哪一句更让你感觉到养羊人不想修羊圈?学生谈感受。
师:这就是反问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牧羊人不打算修羊圈。
师:你看看,这养羊人明知羊圈破了却不修,真是不知悔改!(板贴:不知悔改)。
5、品“结尾”感知人物:
小结:第一次丢羊他没听劝,结果会如何呢?谁来读读第4、5自然段?
(1)指生读第4、5自然段。理解“悔”的意思,揣摩养羊人的心理。
(师:知错不改,导致养羊人第二天羊又丢了(板贴:再亡羊)此时他的心情用文中一个词可以形容?悔字“忄”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
(2)那他会想到什么了?他会做些什么?
是啊,如果再不修,(羊会一只只丢下去)。想到这儿,他就拿起工具(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6、小结:养羊人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就叫错而能改。(板贴:错而能改)。
(三)悟一悟——读文析理。
(1)你怎么评价这个养羊人?
(2)同学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说错话,办错事,但只要我们有错就改,还不晚!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为时未晚”。(板贴:为时未晚)。
(一)举一反三《讳疾忌医》。
师:现在我们穿越历史,来到春秋时的蔡国,看看寓言讳疾忌医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结局。
播放视频《讳疾忌医》。
师: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最终病死,而亡羊补牢的养羊人却再也没有丢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面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改正。
(二)联系生活。
1、给出情境:
(1)一位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期末成绩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来提醒他。
(2)同桌眼睛近视了,她总不当一回事,你可以劝他:“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学的《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这本书记录的是我国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历史,书里面收录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鹬蚌相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三人成虎,头悬梁锥刺股等等。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七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坐井观天)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八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教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我们先学习《亡羊补牢》这篇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过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的过程。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增删。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九
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
2、齐读成语。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十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说)。
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寓”,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曰”,第十画是“丨”,齐读课题。寓言两则。解题(就是两个寓言故事),这“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3、学法指导: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时,你们是怎样学习寓言的吗?
其实学习寓言故事首先要把故事读懂,然后读懂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最后会联系生活用一用。(一一出示学习要点)。
出示:
1、读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联系生活用一用。
好!这节课我们就按这方法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读懂故事: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34页,按老师屏幕上的要求把故事读懂出示读书要求:读懂故事:(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b读懂题目的意思;c会说课文讲了一件是什么事)。
1、生自由练读。
2、反馈交流。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十一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十二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十三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十四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2)揭题解题。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十五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讨论交流。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十六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习,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十七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十八
师:现在我们穿越历史,来到春秋时的蔡国,看看寓言讳疾忌医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结局。
播放视频《讳疾忌医》。
师: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最终病死,而亡羊补牢的养羊人却再也没有丢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面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改正。
(二)联系生活。
给出情境:
(1)一位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期末成绩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来提醒他。
(2)同桌眼睛近视了,她总不当一回事,你可以劝他:“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优质19篇)篇十九
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学的《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这本书记录的是我国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历史,书里面收录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鹬蚌相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三人成虎,头悬梁锥刺股等等。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