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工作方案时,我们需要和团队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确保每个人都理解和认同该方案。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工作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工作。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一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符合媒体融合趋势的体制机制为保障,整合电视、报纸、网络“三一体”媒体的信息、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采编流程的全面再造,打造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多媒体采编中心,着力提升媒体竞争力,促进本台完成向新媒体融合的转型。
1、品牌融合:策划重大活动打造品牌塑造平台。
报网互动融合并非空洞的融合,需要不断设计促进融合的载体,通过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联系机制。以特色内容建设为目标,以打造共同栏目、共同品牌为切入点开展融合。有了共同语言,便会增进交流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增进联络增进感情,进而将常态化融合机制落到实处。报网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内容的实质互动,可收到“报网双赢”之效。
2、经营融合:整合营销打造赢利平台。
当前,地方城市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广告投放规划也趋多元,一些客户不再单独考虑纸媒一种,希望也有其他新媒体形态可以提供,比如,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户外媒体的投放。在这样的广告需求下,媒体应加强经营上的融合,为一些广告客户提供整合营销方案,或者捆绑打包,附加赠送,为产品营销打造全新的360度传播效果。
3、新闻融合:形成合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传媒无论如何发展,都会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融合有助于做出有影响力的新闻。要让报纸与网络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融合,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层次鲜明地对一个问题进行报道,在服务地方工作大局上下功夫,成为党委与老百姓、群众与群众之间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连心网”。题材上互相借鉴,各尽所长,报纸尽量刊发深度报道,真正做到报网互相补充和联动,从而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达到化。
1、成立全媒体采编中心。所有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在采编中心进行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全媒体运作。把各个业务板块进行合并,并具备跨平台、跨网络的发布运营能力,一次生产多次包装发布,从内容层支持跨媒体组合编排,实现视频、图文交叉叠加,终形成全媒体平台的全方位立体资讯服务发布体系。
2、建立组合信息终端平台。集电视、网站、报纸、手机等为一体化终端平台,并为此进行一体化的内容设计和生产,而不再将每个终端视为各自独立的媒体,单纯进行内容设计和生产。不管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所有传来的信息,都通过组合信息终端平台发布。这个系统支持文图、音视频、短信等多种信息录入和远程写稿。全媒体采编中心人员可以共享这个平台,采编中心在平台选稿、分发稿件。
3、建立统一的全媒体数据库。搭建起六大信息存储仓库,即:文字数据库、图片数据库、音频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和历史资料库、成品稿库等组成的多媒体数据库,努力使其成为区域性、化、多媒体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
4、成立多媒体制作中心。集中对所有栏目进行统一的制作、包装、发布。所有录制设备集中在一个场地,每天或每周,由部主任根据其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岗位下派工单。设备集中使用、人员集中调配,节目(栏目)科学播出,切实提高工作质量、效益和新闻的传播效果。
5、建立商业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化生产,积极建立商业动作模式,建立新型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传统媒体向客户端、微信、微博、手机和ipad等智能终端推广,广告业务向网络信息类、数据服务等平台延伸。
1、容聚合阶段:首先某个事件发生引发整个全媒体生产流程,
2、研究阶段:采编中心对该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确认事件选题,其次进行任务分配,后进行内容筛选、节目收录和记者采编等工作。内容筛选是对外部数据库内的相关数据进行选取。节目收录是记者现场采访和收录的现场报道视频、音频和图文信息。
3业务协作阶段:经过内容筛选、节目收录、记者采编的视频、音频和图文数据,需要全媒体业务生产团队共同完成粗加工,全媒体业务生产团队由来自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多个业务部门的编辑构成。各业务部门编辑沟通协作完成该事件素材的初步加工,即节目粗编。针对该事件,生产出满足不同发布终端要求的节目素材,主要由高清视频、标清视频、低码率视频、图文稿件等构成。完成粗编的节目素材需要经过节目初审环节,该环节主要完成内容初审和技术初审。经过节目初审后,节目素材进入各业务板块,分别由各业务板块编辑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进入电视板块的节目素材,按照电视播出要求,对节目视频和图文稿件进行节目配音、节目视频剪辑等工作,后生成满足播出要求的高标清码率视频。进入报纸平面板块的节目素材,按照日周刊等不同要求,生产该事件的长篇图文资讯报道。进入新媒体板块的节目素材,按照网站、手机和特殊终端等要求,生产不同码率的视频内容和不同长短的图文资讯。后生产不同标准的节目需要经过终审核,分别进入发布平台和媒资系统。
3、多终端发布阶段:多终端包括传统媒体的终端和新媒体终端,传统媒体终端包括电视、广播和报纸,新媒体终端包括网站、手机、移动终端和特殊终端。新媒体终端发布不光为广播电视受众带来节目视听的体验,还带来评论、游戏、购物等互动交互内容。与此同时,各媒体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发布时序先后,可先期对发布的内容进行推介预告,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电视观众在收看某个新闻事件电视的同时,通过手机和ipad等智能终端,能同步查看该事件的专题报道,包括视频、图文资讯等,还能马上进行评论和互动。
4、双向互动阶段:双向互动针对新媒体终端而言,节目内容发送到网站、手机和ipad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参与其中,对该节目进行评论,等互动游戏。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传视频和图片信息至全媒体生产平台,经过内容汇聚的视频和图文信息,供记者编辑作为新制节目的选用素材。双向互动后的节目又从新回到内容聚合阶段,至此,完成某个节目的整个全媒体生产流程。
具体可以概括为质量、资源共享、流程优化、绩效考核、这四个体系。1、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主要包括导向管控、级别考评、品牌塑造三个项目。其中:导向管控是指各个媒体、各个栏目的舆论导向掌控度。级别考评是指对节目的采编实践、主题表现、导向预期、收视效果的综合评价,以期体现“优价”。品牌塑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栏目的品牌塑造,另一个是人才的品牌塑造,具体根据电视节目采编播制四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化规范手册,辅之以相应的激励举措。
2、资源共享体系。
资源共享是成立采编中心的根本目的,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内耗,盘活人力、题材、媒介等资源的有效举措。中心应尝试从题材共享、媒介联合、人员互动三方面试点,逐步完善资源共享体系。可将各频道(频率)、栏目的制片人、编辑纳入中心编委会,将搜集题材、论证题材、策划文案、组织采访、整合传播、报道反馈与持续跟进一揽子预案进行系统规划。选题推送标准可包括:1.本地热点选题,且题材值得与台内包括新媒体在内多个媒体或多个栏目互动、共享;2.题材有两个以上的报道角度或值得深度调查的价值;3.题材具有二度开发或持续跟进的价值;4.题材有与台内活动或台外其他本地媒体或上级媒体共同互动报道的价值等方面。
3、流程优化体系。
流程到位是其有效运行的关键。多媒体体采编中心涉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诸多环节,因此,借助科学的质量体系和高效的资源共享体系,建立相应的流程优化体系势在必然。就当下而言,重点是要注意在舆论监督的客观驾驭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以及新闻传播的时效上强化管控,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重要事实不失语,更不能失真。这方面可以结合广播、电视、网站、报纸以及微博微信、移动终端等媒介的不同传播特点,分别制定出符合其有序快速传播的生产流程规范,并将其图表化张榜公布,以便贯穿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4、绩效考核体系。
岗位双选:让每个人选择适应岗位;以岗定酬:让每一份奉献得到应有尊重;绩效透明:让每一次付出得到对等回报;人本氛围:让每一天工作成为快乐体验。按照抓住要害岗位、稳住业务骨干,实行编内编外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根据电视、广播、报纸发稿数量按月发放稿费,网站或其他终端发布,可每周定期收集点击阅读量,实行按量论价,提供相应报酬。
在新媒体背景下,采编播人员的传统工作内容和职责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媒体传播的必然性,要求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编辑技能;信源结构发生改变,从单一的记者采访拓展到记者采访与受众提供信息相结合,要求必须熟练掌握过滤和搜索海量信息的技能;新闻载体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要求必须能够适应各种媒体的传播特性,随时随地为特定媒体加工出适合的信息产品;受众需求多样化,要求具备高超的信息管理水平,包括厘清信息的关系和层次,拓展信息的深度和外延,限度地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效率;双向传播的必要性,要求必须熟练掌握双向传播工具,并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受众提供的内容”。
这意味着传统的“把关人”正逐步演变为新媒体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媒体融合推进,对于新闻从业者个人而言,的改变不是强化发现和采集新闻的职能,而是强化加工新闻和信息的职能,也就是要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整合,提升内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使新闻和信息传播进一步延伸到知识与服务领域,并不断通过裂变与聚合,形成新的内容产品,从而促成媒介集团中产品链和价值链的生成。
步:完成多媒体采编中心规划,初步搭建起基本架构,实现电视、报纸、网络“三位一体”媒体发布格局。
第二步:完善机制体制,初步实现媒体内部的有效整合,全面实现新闻采编播流程重构再造,做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
第三步:开发手机、移动终端和特殊终端,通过手机和ipad等智能终端,使受众能同步查看该事件的专题报道,包括视频、图文资讯等,还能及时进行评论和其他电视观众进行互动,实现利用一个网络就能提供视频、语音、数据的多业务功能。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定政治立场,全力抓好新闻宣传工作。一是将宣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和密度,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跟紧跟进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及时开辟专栏、版块,策划新闻选题,深入解读政策、挖掘典型,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三是坚持内聚力量、外树形象,不断加大对上发稿力度。完善与中央电视台、省市台通联机制,力争实现外宣工作大跨越、大发展,不断提升临朐的美誉度。
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管好用好主流阵地。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挖掘正面典型,讲好临朐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加大对社会公德、临朐好人的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栏目。二是把好舆论导向关口。全面落实“三审”制度,规范编辑初审、科室负责人二审、分管负责人终审流程,确保不发生问题。三是强化播出监管。加强对播出机房、播控系统、传输线路、发射铁塔、发射传输设备、新媒体机房等重点区域、重点设备的检修和隐患排查,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
三、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提升传播能力。一是完成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在2019年年底初步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媒体迭代发展。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建立市场化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打通人才使用通道,把好的人才,特别是运营人才沉到市场中去,靠市场留住人才。三是坚持移动优先。充分发挥县域主流媒体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整合现有新媒体资源,推广应用“云上临朐”手机客户端,创新移动新闻产品,打造县域移动平台,使传统媒体迅速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四是创新宣传方式。聚焦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h5、vr、微信直播等多种形式的融媒体手段,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建、党风廉政工作责任机制,全力推动机关党建、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党员管理规范化、党的活动经常化、政治生活制度化。二是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力度。重点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党员政治生日以及每月2次的党员集中学习、每季度一次专题分组研讨、每月1次中心理论组学习,进一步增强广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同时严格发展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三是加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力度,塑造党员队伍新形象。继续深入开展好党建品牌创建、“精准扶贫”、“百名记者下基层”、党员进社区、帮扶关爱等活动。通过进村入户转作风,深入基层接地气,访民情、听民声、问民忧、解民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在为民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作风大转变,推进工作大提升。
五、加大经营创收力度,确保稳定运行。改革创收制度,细分细化创收市场,大力发展微视频、艺术培训、影视广告制作等新业态,全方位加大经营创收力度,保证单位正常运转。
摘要:融媒体中心基于县媒体展开的集生产、传播、运营于一体,多屏管理和交互的新一代融媒体解决方案,通过整台全网媒体资源及监督地方媒体及舆论,建设地方性媒体“中央厨房”“融合”“统一管控”及“新闻+”四大模块的设置,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决策参谋报信息、解决问题发点球、正面引导把方向、负面管控防风险”的四大功能。最终建成一个能够“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地化、综合型、智慧型的县及融媒中心。
攸县融媒体中心的空间平台建设,主要是建立一个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整合空间平台,提供指挥中枢和中控平台功能。既可呈现中心全景运营情况,也能支撑任务的调控、指挥,满足融媒体中心所有业务人员在一个空间内协同作业的需求。
(1)架构先进。项目整体建设中,选用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架构,让县融媒体中心有较长的生命周期。(2)经济实用。充分考虑当前采购和系统长期运维的经济性,选择既能经济可行又能长期保障的产品和技术。
(3)确保安全。在项目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采用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保障稳定运行。
(4)保护投资。充分利用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原有的资源、成果、设备,整体升级改造,不搞重复建设。
空间改造将以广电台大楼为基础,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和建设。改造一楼大厅作为融媒体中心形象展示厅,三楼会议作为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厅,六楼改建演播室、编辑工作室、配音间和开放式办公区域。建设完成后,完善供电系统,对其内部进行装修,安装空调系统、消防设施,满足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要求和相关人员的办公需求。空间改造建设完成后,具备120平方米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厅1个,用以建设宣传指挥调度平台、指挥调度大屏系统和召开大型会议的需求;演播室一间、配音一间,用于《攸县新闻》和其他节目需求,实景和虚拟兼备;编辑工作室整合1大间;电台直播室1间,配音室1间,满足音频采集和配音需求。建设后办公区域可满足工作空间需求。在具体的空间平台改造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建设110平方米全景虚拟演播室。对演播室结构和背景进行合理建设,使其能够满足新闻、娱乐、互动等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利用其场地空间、工作人员、制作系统、传输系统,进行拍摄、制作,具体主要利用六楼现有各制作和播音室改造成演播室、化妆更衣室、配音室、制作室、编单室、审片室。
(1)将现有69平方米的演播室,扩建成全景约110平方米的演播室,在设计上资源节约、功能融合、安全可靠,具有新闻口播、娱乐互动、虚拟实景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直播和录播,满足不同节目生产的需求。
(2)将现电视新闻中心的新闻、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整合,利用新闻制作室改建成一间编单室和一间审片室;把两间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改建成一间集中节目制作室,一间小型化妆更衣室,一间配音室,这样有利节目制作的整体化、优越化,工作空间的最大化。打通融媒体演播室制播流程,实现内容互融互通。完成演播室高清化升级,为以后流程统一生产提供支撑。
(二)融媒体中心主体建设,基础环境的建设与装修。包括形象展示大厅、融媒体指挥中心建设,门窗、吊顶、电气照明、墙面等内部修缮装修。配电系统适应性改造,新增设备配套强弱电设施设备,防雷设施,公用电缆沟及双路供电电缆铺设。机房空调、中央空调设备安装和消防系统建设。(三)融媒体中心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中型会议桌1套,办公座椅8套,记者办公座椅8套以及综合布线、强弱电调试等工作。
除新建的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外,还要对现有县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先期以高清为主要节目形态,逐步将4k节目生产需求作为规划目标,适应融媒体工作机制与业务发展。对攸县广播电视台的采编设备进行升级,以适应融媒体采集要求。实现生产系统组网,具体包括广播电视音频采集设备的更新、融媒体端采集终端的建设。做好高清电视节目源的采集,更新摄录采集设备大型高清摄像机1台,4k摄像机4台,制作视频实时传播,实现前期拍摄的高清化;并将电视新闻中心现有的分立式各子系统设备进行安全播出系统、非编制作系统等全网布局的统一改造;更新有卡高清非编系统4台,无卡高清非编系统2台等;建设一个超高清、4k后期制作和主干平台系统,使采、编、播、发设备逐步向高清数字化发展,量化节目上传下载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系数;同时,新建两套高清化播出系统,目前可采用高标清共享同播模式,电视节目分别生成高清和标清两种格式同步播出,以播出高清制播改造、有线网络公司推进高清机顶盒为重点,经主干平台系统进行播出和传输到用户终端。
新媒体是融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联互通是融媒体建设成功的标志,也是未来运营的核心。新媒体采用中广云视的全智nms3000服务器,既能和融媒体服务器组成分布式部署,也可以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nms3000一体机平台包含视频直播管理、全媒体资源管理、cms内容管理,支持网站、微信、app客户端,根据需要可增加微信矩阵管理系统和政企号等功能。自带显卡,支持gpu硬转码,实现一次上传、多元生成、多屏分发,对需要不同尺寸和码率的终端用户提供最佳体验。
[1]张福英,亓越.浅谈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招标[c].跨越发展: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2010.
为牢固树立优质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融媒体中心工作质量,根据文明单位创建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为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在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改进管理,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活动,使广大融媒体中心干部职工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行为进一步规范,风气得到进一步好转,努力打造一支“勤政、廉洁、文明、务实、高效”的融媒体中心队伍。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融媒体中心质量,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为推进融媒体中心工作科学发展,构建人本融媒体中心,努力实现“三个明显转变”。即: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深入开展融媒体中心质量创优活动,不断提高融媒体中心监督服务水平。
一是认真推进融媒体中心机关各项建设,全面提高融媒体中心质量和工作水平。二是认真改进融媒体中心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加强立项调研,努力做到融媒体中心计划科学合理。三是组织参加省融媒体中心厅开展的优秀融媒体中心项目评比活动,促进融媒体中心质量的提升。
(二)深入开展创优活动。
结合融媒体中心工作实际,扎实推进融媒体中心反腐倡廉建设,确保融媒体中心干部清正、机关清廉、政治清明。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行“八不准”融媒体中心纪律。二是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融媒体中心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实现对融媒体中心业务流程和广告项目审理事务管理的全面覆盖和风险预警。三是按照从严治理融媒体中心队伍的要求,不断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融媒体中心工作纪律、回访制度和督查制度,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廉政责任书,明确责任规定,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四是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和谐型机关、廉洁型机关为载体,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融媒体中心、进家庭。进一步拓展内容和载体,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优秀廉政文化成果,促进廉政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融媒体中心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创优活动,为更好服务融媒体中心作贡献。
一是扎实抓好政风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及省市出台的各项规定,把各项要求和责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严以律己,坚决克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等奢靡之风。
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树立融媒体中心人员良好形象。不断加大对融媒体中心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求真务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雷厉风行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是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强化融媒体中心管理,降低融媒体中心运行成本,不断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四是规范机关内部管理,精简文件和会议,加强经费管理,建设节约型机关;强化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建设和谐文明机关,做到内增素质、外树形象、工作高效、服务周到。
(四)认真开展党建工作创优活动,努力推动融媒体中心监督服务出效益。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党建工作上新水平。二是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实图书室,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干部养成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好习惯。三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争当“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信息技术应用的强手、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立足本职,融媒体中心监督服务出成效。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融媒体中心监督,确保政令畅通。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中心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创建文明优质服务工作,充分认识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活动是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参与,要把争创活动与融媒体中心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争创活动抓紧抓好抓实。
(二)严格要求,建立责任制度。把创建文明优质服务工作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将创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创建优质服务的积极性,把创建文明优质服务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三)狠抓落实,提高服务质量。中心各科室要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将文明的语言、谦恭的态度运用到工作中,积极营造创建文明优质服务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意识,为融媒体中心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攸县融媒体中心的空间平台建设,主要是建立一个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整合空间平台,提供指挥中枢和中控平台功能。既可呈现中心全景运营情况,也能支撑任务的调控、指挥,满足融媒体中心所有业务人员在一个空间内协同作业的需求。
(1)架构先进。项目整体建设中,选用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架构,让县融媒体中心有较长的生命周期。(2)经济实用。充分考虑当前采购和系统长期运维的经济性,选择既能经济可行又能长期保障的产品和技术。(3)确保安全。在项目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采用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保障稳定运行。(4)保护投资。充分利用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原有的资源、成果、设备,整体升级改造,不搞重复建设。
空间改造将以广电台大楼为基础,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和建设。改造一楼大厅作为融媒体中心形象展示厅,三楼会议作为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厅,六楼改建演播室、编辑工作室、配音间和开放式办公区域。建设完成后,完善供电系统,对其内部进行装修,安装空调系统、消防设施,满足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要求和相关人员的办公需求。空间改造建设完成后,具备120平方米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厅1个,用以建设宣传指挥调度平台、指挥调度大屏系统和召开大型会议的需求;演播室一间、配音一间,用于《攸县新闻》和其他节目需求,实景和虚拟兼备;编辑工作室整合1大间;电台直播室1间,配音室1间,满足音频采集和配音需求。建设后办公区域可满足工作空间需求。在具体的空间平台改造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建设110平方米全景虚拟演播室。对演播室结构和背景进行合理建设,使其能够满足新闻、娱乐、互动等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利用其场地空间、工作人员、制作系统、传输系统,进行拍摄、制作,具体主要利用六楼现有各制作和播音室改造成演播室、化妆更衣室、配音室、制作室、编单室、审片室。(1)将现有69平方米的演播室,扩建成全景约110平方米的演播室,在设计上资源节约、功能融合、安全可靠,具有新闻口播、娱乐互动、虚拟实景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直播和录播,满足不同节目生产的需求。(2)将现电视新闻中心的新闻、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整合,利用新闻制作室改建成一间编单室和一间审片室;把两间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改建成一间集中节目制作室,一间小型化妆更衣室,一间配音室,这样有利节目制作的整体化、优越化,工作空间的最大化。打通融媒体演播室制播流程,实现内容互融互通。完成演播室高清化升级,为以后流程统一生产提供支撑。(二)融媒体中心主体建设,基础环境的建设与装修。包括形象展示大厅、融媒体指挥中心建设,门窗、吊顶、电气照明、墙面等内部修缮装修。配电系统适应性改造,新增设备配套强弱电设施设备,防雷设施,公用电缆沟及双路供电电缆铺设。机房空调、中央空调设备安装和消防系统建设。(三)融媒体中心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中型会议桌1套,办公座椅8套,记者办公座椅8套以及综合布线、强弱电调试等工作。
除新建的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外,还要对现有县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先期以高清为主要节目形态,逐步将4k节目生产需求作为规划目标,适应融媒体工作机制与业务发展。对攸县广播电视台的采编设备进行升级,以适应融媒体采集要求。实现生产系统组网,具体包括广播电视音频采集设备的更新、融媒体端采集终端的建设。做好高清电视节目源的采集,更新摄录采集设备大型高清摄像机1台,4k摄像机4台,制作视频实时传播,实现前期拍摄的高清化;并将电视新闻中心现有的分立式各子系统设备进行安全播出系统、非编制作系统等全网布局的统一改造;更新有卡高清非编系统4台,无卡高清非编系统2台等;建设一个超高清、4k后期制作和主干平台系统,使采、编、播、发设备逐步向高清数字化发展,量化节目上传下载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系数;同时,新建两套高清化播出系统,目前可采用高标清共享同播模式,电视节目分别生成高清和标清两种格式同步播出,以播出高清制播改造、有线网络公司推进高清机顶盒为重点,经主干平台系统进行播出和传输到用户终端。
新媒体是融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联互通是融媒体建设成功的标志,也是未来运营的核心。新媒体采用中广云视的全智nms3000服务器,既能和融媒体服务器组成分布式部署,也可以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nms3000一体机平台包含视频直播管理、全媒体资源管理、cms内容管理,支持网站、微信、app客户端,根据需要可增加微信矩阵管理系统和政企号等功能。自带显卡,支持gpu硬转码,实现一次上传、多元生成、多屏分发,对需要不同尺寸和码率的终端用户提供最佳体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巩固拓展舆论阵地,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我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为x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一)坚持正确导向。
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贯穿到融媒体中心建设各环节、全过程。坚持管建同步,切实管好阵地、管好导向、管好队伍,确保融媒体中心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坚持优化布局。顺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立足我市媒体发展实际,加强科学规划,整合传统媒体资源,积极发展新兴媒体,重点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我市媒体转型升级。
(三)坚持移动优先。
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实行移动优先战略,大力推动移动新媒体建设,推出多种形态的移动新闻产品,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推动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
(四)坚持“新闻+”理念。
探索“新闻+”运行模式,从单纯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从单向传播向多元化互动传播延伸,以综合性、服务型为主打,把融媒体中心打造成“新闻+舆情”“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电商”的信息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建设中央厨房。
融媒体中心设立统一的新闻信息采集中心、编辑中心,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建设稿库、数据库,新闻素材上传至数据库供各类终端加工使用,实现“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加强硬件设施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采编发网络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丰富传播载体。
深入研究群众信息接收习惯,建设报刊、广播、电视、“两微一端”、手机台、城市led显屏等多个终端,发挥各终端传播优势,实现在全域内的最大覆盖。
开发新媒体平台。
积极利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搭建的移动新媒体平台,在微博、微信等商业平台开设官方账号。自主研发具有xxx特色的移动新媒体平台,搭建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使之成为了解民意的“传感器”,汇聚民智的“助力器”,把本地网民留在本地。积极回应网民诉求,针对网名的投诉、爆料、咨询等,第一时间将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切实解决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增强平台公信力。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判本地舆情动态,建立负面舆情分级预警机制,把负面舆情化解在萌芽状态。
整合政务信息。
支持融媒体中心整合党政部门信息资源,推进融媒体中心与党政部门技术平台对接,依托融媒体中心开展信息查询、申报审批、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
整合生活信息。
支持融媒体中心整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依托融媒体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支持融媒体中心开展电商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吸引更广泛受众。
组织开展群众活动。
依托融媒体中心,探索策划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公益等活动,创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手段机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成立xxx市媒体融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我市媒体融合改革过程中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深改办、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国投集团、市法制办、市广播电视台、xxx报社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形成统一高效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为推进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机构设置。
1.组建xxx市融媒体中心。撤并xxx广播电视台、xxx报社、市新闻网络舆情中心,整合相关职能职责组建xxx市融媒体中心(简称“中心”),实现对报纸、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市属媒体的统一管理指挥。市融媒体中心归口市委宣传部管理,作为市委直属按正科级机构规格管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申报。市融媒体中心增挂“xxx市广播电视台”牌子,便于对外联系工作。市融媒体中心工、青、妇等机构按照有关章程和法规进行设置,并组织开展工作。
2.组建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完成xxx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经营性业务剥离,改组四川省川西广播电视公司,组建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xxx市文旅公司全资子公司。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不再从事媒体经营创收工作。
3.组建xxx市外宣中心。做实做强外宣工作,组建xxx市外宣中心,为市委宣传部下属事业单位。xxx市外宣中心按副科级机构规格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申报。
(二)运行模式。
1.内部模式:“中央厨房”模式。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资源、融合多种技术、适应多介质传播的新型多功能的“中央厨房”一体化采编平台,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要求,重构业务流程,对“策、采、编、发、评”新闻生产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系统设计。
2.外部模式:“新闻+”模式。探索“新闻+”运行模式,推进融媒体中心与党政部门技术平台对接,依托融媒体中心开展信息查询、申报审批、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推进“一网通办、一次都不跑”,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整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依托融媒体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
(三)涉改单位人员编制及绩效改革。
1.将xxx市广播电视台、xxx报社现有人员连人带编划入市融媒体中心。
+电商”“新闻+舆情”相关工作岗位,并吸纳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舆情分析等专业人才。
3.现有编外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转聘到市融媒体中心;从事媒体经营创收工作的,重新聘用到新组建的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建立符合融媒体中心需要的特殊人才引进机制,打破身份限制,强化正向激励,打通编外人才的成长通道,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融媒体中心。
4.实行分类绩效考核奖励。建立以岗位价值和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重点解决由于多种体制并存,导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分配重点向新闻采编一线倾斜。根据单位性质,在编人员按照现行的工资制度及绩效考核方案确定人员待遇。编外人员(以市委编办相关意见为准)。
(一)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建立市委宣传部牵头,编办、财政、发改、人社、网信、经信、文广等部门和新闻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重要事项,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报社、xxx市广播电视台要积极引领推动,确保推进改革与推进工作同步进行、同步到位。各涉改单位要全力支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市委宣传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和保障。通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市委编办、市人社局要支持媒体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要核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市发改局、财政局要支持融媒体发展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财政保障。市网信办要积极推动重点新兴媒体建设,依法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市文广局要大力扶持内容创作生产,依法打击侵犯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在采编中心进行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全媒体运作发布。把各个业务板块进行合并,兼具跨平台、跨网络、跨群体的发布运营能力,一次生产多次包装发布,从内容层支持跨媒体组合编排,实现视频、图文交叉叠加,最终打造融媒体平台的全方位立体资讯服务发布体系。
2、建立组合信息终端平台。集校报报刊、校园网、手机电视台、摄影棚、演播室、录音棚等为一体化终端平台,并为此进行一体化的内容设计和生产,不再将每个终端视为各自独立的媒体,单纯进行内容设计和生产,将所收集的信息都通过组合信息终端平台发布。这个系统支持图文、音视频、短信、直播等多种信息录入和远程写稿。融媒体采编中心人员可以共享平台,在平台上直接选稿和分发稿件,发挥新闻时效性最优化。
3、建立统一的全媒体数据库。搭建起六大信息存储仓库,即:文字数据库、图片数据库、音频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和历史资料库、成品稿库组成的全媒体数据库,努力使其成为区域性、专业性、多媒体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
4、成立新闻厨房工作室。集中对所有栏目进行统一的制作、包装、发布。所有录制设备集中在一个场地,或者形成采编录播分化工作室模式板块,将各环节分配到各个工作室,利于精细化制作,按每天或每周,由融媒体中心负责人根据其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岗位下派工单。设备由各工作室分化使用、人员集中调配,节目(栏目)严格把关审核、科学性播出,切实提高工作质量、效益和新闻的传播效果。
5、建立商业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积极建立商业运作模式,建立新型有效的考核机制体制,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传统媒体向微信、微博、手机端、pc端和ipad等智能终端推广,主要业务朝网络信息、大数据服务等主流媒体平台延伸发展。
四、采编流程。
1、容聚合阶段:因某个时间而引发整个融媒体中心生产流程;
2、研究阶段:融媒体采编中心对该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分析,确认新闻事件选题和报道方向,进行人员任务分配,最后进入内容筛选、节目收录和记者采编等工作。内容筛选是对外部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进行选取与摒弃。节目收录是现场采访和收录现场报道的视频、音频和图文信息。
3、业务协作阶段:经过内容筛选、节目收录、记者采编的视频、音频和图文数据,需要融媒体业务生产团队共同完成粗加工,融媒体业务生产团队由素材采写、音视频收集、网络新媒体等多个业务部门的编辑构成。各业务部门编辑沟通协作完成该事件素材的初步加工,即节目初编。针对该新闻报道事件,生产出满足不同发布终端要求的节目素材,主要有超高清视频、低码率视频、图文稿件等构成。完成粗编的节目素材需要经过节目初审环节,该环节主要完成内容初审和技术初审。节目初审之后,进入手机电视台版块的新闻素材,按照手机电视台播出标准,对新闻事件视频和图文稿件进行节目配音、节目视频剪辑等工作,最后生成满足播出要求的高标清码率视频。进入校报校刊板块的新闻素材,按照《传媒人报》发刊周期要求,生产出该事件的图文资讯报道。进入新媒体板块的新闻素材,按照网站、手机和特殊终端等标准,生产不同码率的视频内容和不同长短的图文资讯。最后,生产不同标准的节目需经过最终审核,才能分别进入发布平台和媒资系统。
4、多终端发布阶段:多终端包括传统媒体的终端和新媒体终端,传统媒体终端即校报校刊,新媒体终端包括校园网、手机电视台、移动客户终端和特殊pc终端。新媒体终端发布不仅为受众带来全新体验,还附带评论、收藏、转发等互动交互内容。同时,各媒体发挥着各自的优势,根据发布时序先后,可先期对发布的内容进行推介预告,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能同步查看该事件的专题报道,包括视频、图文资讯等,进行评论和互动,创造流量经济和粉丝经济双赢局面。
5、双向互动阶段:双向互动针对新媒体终端而言,节目内容发送到网站、手机和ipad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参与其中,对该节目进行评论、投票、转发等。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传视频和图文信息至融媒体中心生产平台,经过内容汇聚和视频和图文信息,供记者编辑为新制节目选用素材,双向互动后的节目又从新回到内容聚合阶段,至此完成该事件新闻报道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流程。
五、构建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体系。
1、质量评估体系。
质量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导向管控、级别考评、品牌塑造三个项目。其中:导向管控指各个媒体、各个节目、各个栏目的舆论导向掌控度。级别考评是指对节目的采编实践、主题表现、导向预期、收视效果的综合评价,以体现“优质优价”。品牌塑造主要是栏目品牌塑造和人才品牌塑造,具体根据采编播制四个环节,完善相应的标准化规范手册,辅之相应的激励措施。
2、资源共享体系。
资源共享是成立采编中心的根本目的,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内耗,盘活人力、题材、媒介等资源的有效举措。该中心应尝试从题材共享、媒介联合、人员互动三方面试点突破,逐步完善资源共享体系。将收集题材、论证题材、策划文案、组织采访、整合传播、报道反馈与持续跟进一系列预案进行系统规划。
3、流程优化系统。
优化采编播制流程是有效运行新闻生产传播流程体系的关键。融媒体采编中心涉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诸多环节,借助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和高效的资源共享体系,建立相关的流程优化体系势在必然。就当下而言,既要注意在舆论监督的客观驾驭和突然事件的快速反应以及新闻传播的第一时效上强化管控,又要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重要事实不失言、不失真。
麻阳位于湖南省西部,总人口41万,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素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冰糖橙之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之际,麻阳融媒体中心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麻阳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媒属性不动摇,积极探索县级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现将麻阳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2019年3月底,麻阳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麻阳融媒体中心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原则,融合、开发了麻阳电视台、麻阳人民广播电台(含村村响应急广播)、麻阳新闻网、麻阳手机报、微信公众号“微麻阳”“视麻阳”、“长寿麻阳”app、“麻阳融媒”抖音号等15个媒体平台,打造了集广播电视、微信微博、抖音号、手机客户端等一体化的全媒体矩阵,奏响了麻阳从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的“交响乐”。
1、“融理念”,激发工作活力。
一是高位推进,建设融媒体中心。麻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县委常委会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麻阳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麻阳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县委全面领导、政府综合协调、宣传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中心贯彻执行”的工作格局,有力的推动了融媒体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截止8月底,以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编辑制作中心等为核心的办公大楼改造装修工程顺利竣工交付使用。
二是优选方案,组建融媒机构。2019年12月麻阳县委印发融媒体中心“三定方案”,明确了县融媒体中心的机构设置、领导职数、职能配置、人员编制等事项。以原麻阳县广播电视台为基础组建县融媒体中心,为县委直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为融媒体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机制。为打造全新媒体队伍,麻阳融媒体中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集合资源、集中力量向新闻采编一线倾斜,同时通过人才引进、招考招聘等方式,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激活融媒体一池春水。
2、“融架构”,整合资源要素。
一是建设主流舆论阵地,织密“一张网”。麻阳整合麻阳电视台、麻阳人民广播电台、麻阳新闻网、麻阳手机报、“微麻阳”“视麻阳”微信公众号、“麻阳融媒”抖音号、“长寿麻阳”app、新湖南麻阳频道、红网时刻麻阳频道、等10多个媒体平台资源,突出移动优先,重构“策、采、编、审、发、追、评”一体化全媒体业务流程,形成“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工作格局。
二是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架起“连心桥”。以“长寿麻阳”app为主阵地,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增强互动性,在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三是推出特色栏目,下活“一盘棋”。开辟《决战脱贫攻坚》、《扶贫村的故事》、《扫黑除恶进行时》、《交通问题顽障病痼疾集中整治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麻阳》等栏目,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报道群众关心的事、群众身边的人,让作品有内涵、有深度、有力度。挖掘麻阳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乡村特色,使作品接地气、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
3、“融队伍”,多方凝聚力量。
一是开展“大宣传”。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宣传的原则,将媒体宣传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宣传部牵头负责、融媒体中心具体实施、各单位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二是培养“大队伍”。坚持把融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按照“传统媒体(广电)+新媒体人才”的思路,建立完善系统的人才引进、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管理体系,通过以老带新、特尖人才带头、轮岗锻炼、交流学习、技术培训等方式,打造新媒体记者、编辑、制作、网络技术管理和维护等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人才,提高现有人员运用媒体开展宣传工作的能力,着力培养集采、编、播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新闻从业人员。
三是推动“大融合”。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全县各单位、各乡镇开办的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资源整合起来,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生产更多高品质、高互动性、适应媒体传播规律的产品。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二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的新闻宣传工作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知识高度密集、青年群体集中的高校,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以高校师生、校友、家长等作为主要传播对象,受众特殊的高校宣传工作,如何立足新闻宣传工作所处的新时代背景,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利用“融媒体”的宣传效力,打造高校新闻宣传全媒体覆盖的“新闻厨房”,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全国高校在不断探索“宣传+”与“互联网+”带来的契合点,构筑“新闻厨房”,深度融合校园媒体,建立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理顺高校新闻宣传构筑的机制体制,建立更大、更高效、更具引导力的新闻传播舆情监测平台,以使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新闻宣传工作现状。
目前,我校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刊、手机电视台、校广播站、校园网、新媒体移动客户端等,它们构成了学校重要的舆论、展示和师生交流的平台,发挥着舆论引导、信息传递、文化传播、思想引领等功能。
校报的优势在于其权威性、深度性、专业性,是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和解读者,可反复阅读和长时间收藏,但考虑到《传媒人报》发布周期和印数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和广泛性,新媒体兴起后,以校报为首的纸报在校园媒体中逐渐弱势,受众范围锐减。校园广播和手机电视台等视听媒体,由于其传播受时空、设备等限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也面临发展瓶颈,日渐式微,主要功能逐渐过渡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制作高校专题片和视频材料,并将手机电视台制作的专题节目的发展阵地转移到了校园网。校园网集文字、图片、视频、等于一身,信息量大、更新迅速、文图兼备,因其信息传播的迅速便捷在我校受众较多,但随着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兴起,校园网宣传的力度和覆盖面有所缩减。在高校中,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超传统媒体。手机媒体因其通讯功能和社交功能的强大,成为师生获取学校信息的重要渠道,其点对点传播的特性,可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宣传的覆盖面日益广泛。
尽管我校的媒体形式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态势,但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互相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有效应用,各种媒体形式需要扬长避短、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宣传格局和平台,以使宣传效力最大化,这对于我校新闻宣传工作而言,既是良性选择,也是大势所趋。
二、发展目标。
以互联网为导向,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符合媒体融合趋势的机制体制为保障,整合校报报刊、校园网、手机电视台、《传媒人报》、移动客户端“五位一体”媒体的信息、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采编流程的全面再造,打造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多媒体采编中心,提升校园媒体竞争力,促进我校完成向新媒融合的转型与升级,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技术、人才、模式,致力打造“融媒+政务”、“融媒+商务”及“融媒+服务”的全新传播体系。
1、品牌融合:策划重大活动打造品牌塑造平台。
校园媒体互动融合并非空洞的融合,需要不断设计促进融合的载体,通过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联系机制。以特色内容设置为目标,以打造共同栏目、共同品牌为切入点开展融合。有了共同语言,便会增进交流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增进联系,进而将常态化融合机制落到实处,校园媒体资源的从新配置和内容的实际互动,可收到双赢的效果。
2、新闻融合:形成合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传媒行业无论如何发展,都会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媒体融合有利于作出有影响力的新闻。要让校报校刊、手机电视台和移动客户端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融合,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层次鲜明地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题材上互相借鉴,各尽所长,真正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相补充和联动,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三、重点内容。
1、成立融媒体采编中心。所有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在采编中心进行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全媒体运作发布。把各个业务板块进行合并,兼具跨平台、跨网络、跨群体的发布运营能力,一次生产多次包装发布,从内容层支持跨媒体组合编排,实现视频、图文交叉叠加,最终打造融媒体平台的全方位立体资讯服务发布体系。
2、建立组合信息终端平台。集校报报刊、校园网、手机电视台、摄影棚、演播室、录音棚等为一体化终端平台,并为此进行一体化的内容设计和生产,不再将每个终端视为各自独立的媒体,单纯进行内容设计和生产,将所收集的信息都通过组合信息终端平台发布。这个系统支持图文、音视频、短信、直播等多种信息录入和远程写稿。融媒体采编中心人员可以共享平台,在平台上直接选稿和分发稿件,发挥新闻时效性最优化。
3、建立统一的全媒体数据库。搭建起六大信息存储仓库,即:文字数据库、图片数据库、音频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和历史资料库、成品稿库组成的全媒体数据库,努力使其成为区域性、专业性、多媒体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
4、成立新闻厨房工作室。集中对所有栏目进行统一的制作、包装、发布。所有录制设备集中在一个场地,或者形成采编录播分化工作室模式板块,将各环节分配到各个工作室,利于精细化制作,按每天或每周,由融媒体中心负责人根据其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岗位下派工单。设备由各工作室分化使用、人员集中调配,节目(栏目)严格把关审核、科学性播出,切实提高工作质量、效益和新闻的传播效果。
5、建立商业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积极建立商业运作模式,建立新型有效的考核机制体制,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传统媒体向微信、微博、手机端、pc端和ipad等智能终端推广,主要业务朝网络信息、大数据服务等主流媒体平台延伸发展。
四、采编流程。
1、容聚合阶段:因某个时间而引发整个融媒体中心生产流程;
2、研究阶段:融媒体采编中心对该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分析,确认新闻事件选题和报道方向,进行人员任务分配,最后进入内容筛选、节目收录和记者采编等工作。内容筛选是对外部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进行选取与摒弃。节目收录是现场采访和收录现场报道的视频、音频和图文信息。
3、业务协作阶段:经过内容筛选、节目收录、记者采编的视频、音频和图文数据,需要融媒体业务生产团队共同完成粗加工,融媒体业务生产团队由素材采写、音视频收集、网络新媒体等多个业务部门的编辑构成。各业务部门编辑沟通协作完成该事件素材的初步加工,即节目初编。针对该新闻报道事件,生产出满足不同发布终端要求的节目素材,主要有超高清视频、低码率视频、图文稿件等构成。完成粗编的节目素材需要经过节目初审环节,该环节主要完成内容初审和技术初审。节目初审之后,进入手机电视台版块的新闻素材,按照手机电视台播出标准,对新闻事件视频和图文稿件进行节目配音、节目视频剪辑等工作,最后生成满足播出要求的高标清码率视频。进入校报校刊板块的新闻素材,按照《传媒人报》发刊周期要求,生产出该事件的图文资讯报道。进入新媒体板块的新闻素材,按照网站、手机和特殊终端等标准,生产不同码率的视频内容和不同长短的图文资讯。最后,生产不同标准的节目需经过最终审核,才能分别进入发布平台和媒资系统。
4、多终端发布阶段:多终端包括传统媒体的终端和新媒体终端,传统媒体终端即校报校刊,新媒体终端包括校园网、手机电视台、移动客户终端和特殊pc终端。新媒体终端发布不仅为受众带来全新体验,还附带评论、收藏、转发等互动交互内容。同时,各媒体发挥着各自的优势,根据发布时序先后,可先期对发布的内容进行推介预告,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能同步查看该事件的专题报道,包括视频、图文资讯等,进行评论和互动,创造流量经济和粉丝经济双赢局面。
5、双向互动阶段:双向互动针对新媒体终端而言,节目内容发送到网站、手机和ipad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参与其中,对该节目进行评论、投票、转发等。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传视频和图文信息至融媒体中心生产平台,经过内容汇聚和视频和图文信息,供记者编辑为新制节目选用素材,双向互动后的节目又从新回到内容聚合阶段,至此完成该事件新闻报道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流程。
五、构建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体系。
1、质量评估体系。
质量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导向管控、级别考评、品牌塑造三个项目。其中:导向管控指各个媒体、各个节目、各个栏目的舆论导向掌控度。级别考评是指对节目的采编实践、主题表现、导向预期、收视效果的综合评价,以体现“优质优价”。品牌塑造主要是栏目品牌塑造和人才品牌塑造,具体根据采编播制四个环节,完善相应的标准化规范手册,辅之相应的激励措施。
2、资源共享体系。
资源共享是成立采编中心的根本目的,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内耗,盘活人力、题材、媒介等资源的有效举措。该中心应尝试从题材共享、媒介联合、人员互动三方面试点突破,逐步完善资源共享体系。将收集题材、论证题材、策划文案、组织采访、整合传播、报道反馈与持续跟进一系列预案进行系统规划。
3、流程优化系统。
优化采编播制流程是有效运行新闻生产传播流程体系的关键。融媒体采编中心涉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诸多环节,借助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和高效的资源共享体系,建立相关的流程优化体系势在必然。就当下而言,既要注意在舆论监督的客观驾驭和突然事件的快速反应以及新闻传播的第一时效上强化管控,又要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重要事实不失言、不失真。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三
2021年,我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和韶关市委、南雄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宣传工作,着力构建“融媒南雄”客户端的“一体统筹、上下联动、协同互通、资源共享”的全新媒体生态,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2021年,我中心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南雄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建设工作,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经济、完善管理、优质服务为目标,为促进南雄融媒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全省、韶关市干部大会精神,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要求贯穿到党组织工作各环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取得实效。
二是要加强责任主体建设,严格落实党建“一岗双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明确责任使命,坚守阵地,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继续落实党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分管领导履行直接责任,协助一把手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切实维护新闻宣传政治安全。
四是要继续加强经常性的干部教育和监督,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将学习教育贯穿队伍建设始终,不断健全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制度和机制,加强班子成员的业务能力、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2021年,我中心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可看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在全面提高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同时,通过融媒体中心的力量,发挥各个平台优势,创办更多贴近百姓喜爱、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民生新闻栏目,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1.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等做好策划、报道。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乡村建设行动、重大项目建设、党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民生事业发展等,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报道,为南雄争当全省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强策划,精心选题,加强服务对接,积极与各单位联系沟通,进一步发挥融媒体中心作用,打造“新闻+文化”“新闻+电商”“新闻+服务”信息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等资讯,加强媒体与群众的黏合度,打通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后一公里”。优化文化传媒公司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和管理机制,不断做强做大公司业务,提高公司效益。
2021年,我中心将着力构建“融媒南雄”客户端的“一体统筹、上下联动、协同互通、资源共享”的全新媒体生态,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1.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群众粘连度。深化拓展“媒体+”功能,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等资讯,加强媒体与群众的黏合度;通过抖音、快闪短视频等方式,报道老百姓感兴趣的社区新闻,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大力开展“媒体走基层”活动,将群众作为新闻的主角,增加民生领域报道占比,让客户端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客户端。
2.进一步提高客户端日活量。积极创建互动性较强的在线活动让用户在使用客户端的过程中有更多地参与感和体验感;增设更多贴近民生的便民服务项目,丰富服务项目,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用户使用频次;根据不同时节不同阶段,常态化设置“小记者大民生”大家谈主题活动,吸引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提高客户端日活量。
全面加快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到各大院校招聘新闻、采编专业人才,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充实专业人才到一线采编部门,加强一线采编播人员力量。加强培训学习,通过省市每年组织的专门培训、与新闻院校开展共建等活动,打造一支具备内容生产、技术运维、经营管理等能力的全媒体人才综合团队。
一是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思想认识。通过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让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各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落实主要领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各班子成员抓好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意识,紧盯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治,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挂图作战、闭环管理、对账销号,确保及时整改到位。
三是加大安全排查整治力度。继续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训练,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案件的严重性。中心由技术部牵头定期不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联合督查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地方立即整改;加大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措施不实,不作为、慢作为、懒政怠政行为的问责力度,不放过每一个安全隐患点。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四
“金融媒体”充分利用媒体载体,将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体进行综合整合,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具有共性和互补性,实现“资源整合、内容整合、宣传整合、利益整合”新媒体宣传理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融媒体中心设计的paas层需实现系统的统一管理以及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2)完全具备适应融媒体特点,敏捷生产、快速发布和业务弹性部署的能力;
(5)具有内容的审核,需实现多级审核机制;
(6)具有安全、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撑,系统搭建多层安全设备,保证系统对内和对外的网络安全。
(7)多应用之间,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
(8)本次融媒体中心平台设计必须符合统一平台下的权限管理,需实现单位、子应用应用、部门、团队、角色、管理员6个维度的综合赋权管理,每个单位、部门的主管需要实现递级赋权,避免越级赋权管理。
实现平台统一、内容统一、管理统一,满足融合媒体工作的内容宣传及管控需求,确保内容制作、内容存储、内容传输、内容发布达的安全性要求,其四个资源库包括新闻素材库、舆情监测库、文化服务资源库、等基本库。
融媒体资源库需支持以下多种方式聚类:
(1)支持共享资源库、已发布资源库汇聚分类;
(3)根据资源库使用状态稿库汇聚分类,支持已见报库、已发网站库、已发客户端库、已发微信公号库等等。
(4)按照资源种类支持图片库、新闻文字库、音频库、视频流媒体库。
(5)支持自定义分类资源汇聚聚类。
(6)支持布尔逻辑多条件检索。
(7)入库后的资源应自动进行查重和敏感词分析,发现重稿和敏感词时给予高亮提醒。
(8)支持与门户、报刊系统、社会化媒体(微信、微博、头条号、抖音、熊掌号)等融媒体应用的选用与推送,对第三方应用提供开放的api。
2)融媒体采编采集和汇聚系统。
实现聚合融媒体中心内和中心外部资源的采集与汇集,即融媒体采编、融媒体资源采集、融媒体资源汇聚三部分。
(一)融媒体采编。
(三)融媒体资源汇聚。
并与融媒体开放平台的集成、融合统一。
3)融媒体选题策划指挥与报道指挥系统。
实现新闻线索、选题、策划报道的统一管理,从而满足线索汇聚、选题策划、调度指挥的统一,以适配全媒体的制作与播发。
4)流媒体视频内容生产系统。
实现对节目的编辑制作、特技处理、音频处理、字幕处理、节目配音、节目包装等综合编辑处理。
用于新闻条目的制作和播出串联单的编排,可将文稿提交至台内新闻系统、广播电台作为新闻文稿使用,也可直接发布到网络电视台等其他业务系统。
5)融媒体(非结构化资源)开放平台。
主要以全系列开放api,包括与省级、国家级融媒体中心提供开放api;与微信、微博、抖音社会化平台、以及任何原已经建设(第三方)应用之间数据存取、交换的提供开放api等。
(1)支持其融媒体资源开放平台的开放api进行数据存取与交换。
(2)所有应用资源库的接入,必须支持统一身份认证规范和签名规范。
6)融媒体内容融合发布管理。
对外提供内容的下载/引用、新媒体推送/分发,实现稿件、视音频文件及元数据向cms(portal门户网站群)、微信、微博等多种新媒体渠道的分发或推送,具有灵活可配置的分发审核机制。
(一)portal门户及网站群内容发布,包括政务门户、便民服务(民生类门户)、新闻门户、视频点直播门户等。
(二)融媒体报刊发布系统。
支持对全系列排版软件输出版式文件自动解版入库。
支持多屏终端发布。
支持多报刊许可发布管理,不少50个报刊(期刊)集群许可。
支持与提供开放的api接口封装(封装接口支持xml,json数据格式),保障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支持并提供与融媒体采编、融媒体发布管理门户站群整合的api接口;
支持并提供与融媒体中央厨房集成api。
(三)社会化传播媒体,内含:单位微信公众号(内含服务号多个、订阅号各多个)、微博(多个)、头条号(多个)、抖音视频(多个)的全通道api,及其发布与管理。
7)融媒体舆情监测预警与监控指挥中心。
舆情监测预警系统。
【模式二】自建模式,采购舆情监测预警系统,搭建服务环境,预警监测运维。
建设“监控指挥中心”综合融媒体办公区,以便统一调度融媒体的生产与与发布管理。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定政治立场,全力抓好新闻宣传工作。一是将宣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和密度,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跟紧跟进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及时开辟专栏、版块,策划新闻选题,深入解读政策、挖掘典型,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三是坚持内聚力量、外树形象,不断加大对上发稿力度。完善与中央电视台、省市台通联机制,力争实现外宣工作大跨越、大发展,不断提升临朐的美誉度。
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管好用好主流阵地。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挖掘正面典型,讲好临朐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加大对社会公德、临朐好人的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栏目。二是把好舆论导向关口。全面落实“三审”制度,规范编辑初审、科室负责人二审、分管负责人终审流程,确保不发生问题。三是强化播出监管。加强对播出机房、播控系统、传输线路、发射铁塔、发射传输设备、新媒体机房等重点区域、重点设备的检修和隐患排查,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
三、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提升传播能力。一是完成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在2019年年底初步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媒体迭代发展。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建立市场化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打通人才使用通道,把好的人才,特别是运营人才沉到市场中去,靠市场留住人才。三是坚持移动优先。充分发挥县域主流媒体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整合现有新媒体资源,推广应用“云上临朐”手机客户端,创新移动新闻产品,打造县域移动平台,使传统媒体迅速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四是创新宣传方式。聚焦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h5、vr、微信直播等多种形式的融媒体手段,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建、党风廉政工作责任机制,全力推动机关党建、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党员管理规范化、党的活动经常化、政治生活制度化。二是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力度。重点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党员政治生日以及每月2次的党员集中学习、每季度一次专题分组研讨、每月1次中心理论组学习,进一步增强广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同时严格发展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三是加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力度,塑造党员队伍新形象。继续深入开展好党建品牌创建、“精准扶贫”、“百名记者下基层”、党员进社区、帮扶关爱等活动。通过进村入户转作风,深入基层接地气,访民情、听民声、问民忧、解民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在为民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作风大转变,推进工作大提升。
五、加大经营创收力度,确保稳定运行。改革创收制度,细分细化创收市场,大力发展微视频、艺术培训、影视广告制作等新业态,全方位加大经营创收力度,保证单位正常运转。
为牢固树立优质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融媒体中心工作质量,根据文明单位创建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为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在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改进管理,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活动,使广大融媒体中心干部职工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行为进一步规范,风气得到进一步好转,努力打造一支“勤政、廉洁、文明、务实、高效”的融媒体中心队伍。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融媒体中心质量,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为推进融媒体中心工作科学发展,构建人本融媒体中心,努力实现“三个明显转变”。即: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深入开展融媒体中心质量创优活动,不断提高融媒体中心监督服务水平。
一是认真推进融媒体中心机关各项建设,全面提高融媒体中心质量和工作水平。二是认真改进融媒体中心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加强立项调研,努力做到融媒体中心计划科学合理。三是组织参加省融媒体中心厅开展的优秀融媒体中心项目评比活动,促进融媒体中心质量的提升。
(二)深入开展创优活动。
结合融媒体中心工作实际,扎实推进融媒体中心反腐倡廉建设,确保融媒体中心干部清正、机关清廉、政治清明。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行“八不准”融媒体中心纪律。二是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融媒体中心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实现对融媒体中心业务流程和广告项目审理事务管理的全面覆盖和风险预警。三是按照从严治理融媒体中心队伍的要求,不断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融媒体中心工作纪律、回访制度和督查制度,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廉政责任书,明确责任规定,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四是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和谐型机关、廉洁型机关为载体,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融媒体中心、进家庭。进一步拓展内容和载体,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优秀廉政文化成果,促进廉政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融媒体中心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创优活动,为更好服务融媒体中心作贡献。
一是扎实抓好政风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及省市出台的各项规定,把各项要求和责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严以律己,坚决克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等奢靡之风。
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树立融媒体中心人员良好形象。不断加大对融媒体中心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求真务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雷厉风行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是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强化融媒体中心管理,降低融媒体中心运行成本,不断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四是规范机关内部管理,精简文件和会议,加强经费管理,建设节约型机关;强化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建设和谐文明机关,做到内增素质、外树形象、工作高效、服务周到。
(四)认真开展党建工作创优活动,努力推动融媒体中心监督服务出效益。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党建工作上新水平。二是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实图书室,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干部养成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好习惯。三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争当“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信息技术应用的强手、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立足本职,融媒体中心监督服务出成效。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融媒体中心监督,确保政令畅通。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中心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创建文明优质服务工作,充分认识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活动是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参与,要把争创活动与融媒体中心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争创活动抓紧抓好抓实。
(二)严格要求,建立责任制度。把创建文明优质服务工作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将创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创建优质服务的积极性,把创建文明优质服务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三)狠抓落实,提高服务质量。中心各科室要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将文明的语言、谦恭的态度运用到工作中,积极营造创建文明优质服务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意识,为融媒体中心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巩固拓展舆论阵地,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我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为x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一)坚持正确导向。
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贯穿到融媒体中心建设各环节、全过程。坚持管建同步,切实管好阵地、管好导向、管好队伍,确保融媒体中心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坚持优化布局。顺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立足我市媒体发展实际,加强科学规划,整合传统媒体资源,积极发展新兴媒体,重点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我市媒体转型升级。
(三)坚持移动优先。
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实行移动优先战略,大力推动移动新媒体建设,推出多种形态的移动新闻产品,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推动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
(四)坚持“新闻+”理念。
探索“新闻+”运行模式,从单纯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从单向传播向多元化互动传播延伸,以综合性、服务型为主打,把融媒体中心打造成“新闻+舆情”“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电商”的信息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建设中央厨房。
融媒体中心设立统一的新闻信息采集中心、编辑中心,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建设稿库、数据库,新闻素材上传至数据库供各类终端加工使用,实现“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加强硬件设施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采编发网络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丰富传播载体。
深入研究群众信息接收习惯,建设报刊、广播、电视、“两微一端”、手机台、城市led显屏等多个终端,发挥各终端传播优势,实现在全域内的最大覆盖。
开发新媒体平台。
积极利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搭建的移动新媒体平台,在微博、微信等商业平台开设官方账号。自主研发具有xxx特色的移动新媒体平台,搭建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使之成为了解民意的“传感器”,汇聚民智的“助力器”,把本地网民留在本地。积极回应网民诉求,针对网名的投诉、爆料、咨询等,第一时间将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切实解决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增强平台公信力。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判本地舆情动态,建立负面舆情分级预警机制,把负面舆情化解在萌芽状态。
整合政务信息。
支持融媒体中心整合党政部门信息资源,推进融媒体中心与党政部门技术平台对接,依托融媒体中心开展信息查询、申报审批、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
整合生活信息。
支持融媒体中心整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依托融媒体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支持融媒体中心开展电商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吸引更广泛受众。
组织开展群众活动。
依托融媒体中心,探索策划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公益等活动,创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手段机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成立xxx市媒体融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我市媒体融合改革过程中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深改办、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国投集团、市法制办、市广播电视台、xxx报社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形成统一高效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为推进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机构设置。
1.组建xxx市融媒体中心。撤并xxx广播电视台、xxx报社、市新闻网络舆情中心,整合相关职能职责组建xxx市融媒体中心(简称“中心”),实现对报纸、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市属媒体的统一管理指挥。市融媒体中心归口市委宣传部管理,作为市委直属按正科级机构规格管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申报。市融媒体中心增挂“xxx市广播电视台”牌子,便于对外联系工作。市融媒体中心工、青、妇等机构按照有关章程和法规进行设置,并组织开展工作。
2.组建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完成xxx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经营性业务剥离,改组四川省川西广播电视公司,组建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xxx市文旅公司全资子公司。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不再从事媒体经营创收工作。
3.组建xxx市外宣中心。做实做强外宣工作,组建xxx市外宣中心,为市委宣传部下属事业单位。xxx市外宣中心按副科级机构规格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申报。
(二)运行模式。
1.内部模式:“中央厨房”模式。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资源、融合多种技术、适应多介质传播的新型多功能的“中央厨房”一体化采编平台,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要求,重构业务流程,对“策、采、编、发、评”新闻生产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系统设计。
2.外部模式:“新闻+”模式。探索“新闻+”运行模式,推进融媒体中心与党政部门技术平台对接,依托融媒体中心开展信息查询、申报审批、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推进“一网通办、一次都不跑”,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整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依托融媒体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
(三)涉改单位人员编制及绩效改革。
1.将xxx市广播电视台、xxx报社现有人员连人带编划入市融媒体中心。
+电商”“新闻+舆情”相关工作岗位,并吸纳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舆情分析等专业人才。
3.现有编外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转聘到市融媒体中心;从事媒体经营创收工作的,重新聘用到新组建的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建立符合融媒体中心需要的特殊人才引进机制,打破身份限制,强化正向激励,打通编外人才的成长通道,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融媒体中心。
4.实行分类绩效考核奖励。建立以岗位价值和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重点解决由于多种体制并存,导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分配重点向新闻采编一线倾斜。根据单位性质,在编人员按照现行的工资制度及绩效考核方案确定人员待遇。编外人员(以市委编办相关意见为准)。
(一)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建立市委宣传部牵头,编办、财政、发改、人社、网信、经信、文广等部门和新闻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重要事项,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报社、xxx市广播电视台要积极引领推动,确保推进改革与推进工作同步进行、同步到位。各涉改单位要全力支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市委宣传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和保障。通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市委编办、市人社局要支持媒体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要核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市发改局、财政局要支持融媒体发展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财政保障。市网信办要积极推动重点新兴媒体建设,依法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市文广局要大力扶持内容创作生产,依法打击侵犯业务人员在一个空间内协同作业的需求。
(1)架构先进。项目整体建设中,选用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架构,让县融媒体中心有较长的生命周期。(2)经济实用。充分考虑当前采购和系统长期运维的经济性,选择既能经济可行又能长期保障的产品和技术。(3)确保安全。在项目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采用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保障稳定运行。(4)保护投资。充分利用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原有的资源、成果、设备,整体升级改造,不搞重复建设。
空间改造将以广电台大楼为基础,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和建设。改造一楼大厅作为融媒体中心形象展示厅,三楼会议作为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厅,六楼改建演播室、编辑工作室、配音间和开放式办公区域。建设完成后,完善供电系统,对其内部进行装修,安装空调系统、消防设施,满足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要求和相关人员的办公需求。空间改造建设完成后,具备120平方米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厅1个,用以建设宣传指挥调度平台、指挥调度大屏系统和召开大型会议的需求;演播室一间、配音一间,用于《攸县新闻》和其他节目需求,实景和虚拟兼备;编辑工作室整合1大间;电台直播室1间,配音室1间,满足音频采集和配音需求。建设后办公区域可满足工作空间需求。在具体的空间平台改造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建设110平方米全景虚拟演播室。对演播室结构和背景进行合理建设,使其能够满足新闻、娱乐、互动等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利用其场地空间、工作人员、制作系统、传输系统,进行拍摄、制作,具体主要利用六楼现有各制作和播音室改造成演播室、化妆更衣室、配音室、制作室、编单室、审片室。(1)将现有69平方米的演播室,扩建成全景约110平方米的演播室,在设计上资源节约、功能融合、安全可靠,具有新闻口播、娱乐互动、虚拟实景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直播和录播,满足不同节目生产的需求。(2)将现电视新闻中心的新闻、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整合,利用新闻制作室改建成一间编单室和一间审片室;把两间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改建成一间集中节目制作室,一间小型化妆更衣室,一间配音室,这样有利节目制作的整体化、优越化,工作空间的最大化。打通融媒体演播室制播流程,实现内容互融互通。完成演播室高清化升级,为以后流程统一生产提供支撑。(二)融媒体中心主体建设,基础环境的建设与装修。包括形象展示大厅、融媒体指挥中心建设,门窗、吊顶、电气照明、墙面等内部修缮装修。配电系统适应性改造,新增设备配套强弱电设施设备,防雷设施,公用电缆沟及双路供电电缆铺设。机房空调、中央空调设备安装和消防系统建设。(三)融媒体中心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中型会议桌1套,办公座椅8套,记者办公座椅8套以及综合布线、强弱电调试等工作。
除新建的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外,还要对现有县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先期以高清为主要节目形态,逐步将4k节目生产需求作为规划目标,适应融媒体工作机制与业务发展。对攸县广播电视台的采编设备进行升级,以适应融媒体采集要求。实现生产系统组网,具体包括广播电视音频采集设备的更新、融媒体端采集终端的建设。做好高清电视节目源的采集,更新摄录采集设备大型高清摄像机1台,4k摄像机4台,制作视频实时传播,实现前期拍摄的高清化;并将电视新闻中心现有的分立式各子系统设备进行安全播出系统、非编制作系统等全网布局的统一改造;更新有卡高清非编系统4台,无卡高清非编系统2台等;建设一个超高清、4k后期制作和主干平台系统,使采、编、播、发设备逐步向高清数字化发展,量化节目上传下载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系数;同时,新建两套高清化播出系统,目前可采用高标清共享同播模式,电视节目分别生成高清和标清两种格式同步播出,以播出高清制播改造、有线网络公司推进高清机顶盒为重点,经主干平台系统进行播出和传输到用户终端。
新媒体是融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联互通是融媒体建设成功的标志,也是未来运营的核心。新媒体采用中广云视的全智nms3000服务器,既能和融媒体服务器组成分布式部署,也可以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nms3000一体机平台包含视频直播管理、全媒体资源管理、cms内容管理,支持网站、微信、app客户端,根据需要可增加微信矩阵管理系统和政企号等功能。自带显卡,支持gpu硬转码,实现一次上传、多元生成、多屏分发,对需要不同尺寸和码率的终端用户提供最佳体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和省市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载体、直接面向群众和服务群众重要平台,更大力度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研究,制定我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加强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科学部署、全面推进,改革创新、重点突破,整合媒体资源,理顺体制机制,强化内容生产,拓展服务领域,将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主流舆论重要阵地,为余杭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全媒体舆论支持。
1.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始终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中心工作形成快速响应、即时调配、立体发声的舆论引导机制。
2.坚持集约发展。整合区内各类媒体资源、生产要素,重塑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运用各类传播平台、信息技术,激发活力、形成合力,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3.坚持移动优先。顺应传播技术发展趋势,以拓展信息移动传播技术、研发移动新闻产品为重点,推动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传播有力、可管可控的移动传播矩阵。
4.坚持“媒体+”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顺应群众多样化信息需求,按“媒体+政务+服务”的功能,做精做强媒体主业,不断深化融媒体中心的公共服务属性。
5.坚持改革创新。遵循媒体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力争新闻宣传质量、文化产业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一批具有余杭特色、蕴含创新活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成果。
按照区级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功能定位,执行“移动优先、一次采集、全媒传播”战略,推动媒体融合各项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将区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县级新型主流媒体。
整合区内新闻资源,改组余杭广电传媒集团,重新组建为余杭传媒集团,挂余杭区融媒体中心牌子,为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由区委宣传部直接管理,依法依规开展新闻采编、媒体广告、大型活动、影视制作、文化创意、艺术培训、电子商务、会展服务等业务,参与智慧城市、智慧政务建设等。余杭传媒集团由区委宣传部制定办法实施考核(年度考核目标由区委宣传部会同区国资办制定),并受区相关部门的行业管理。
1.着力推进融合发展,组建新型媒体机构。按照区委统一部署要求,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对区内媒体进行流程深化改造、业务平台拓宽、服务功能提升。重新组建余杭传媒集团(区融媒体中心)。按照能整尽整的要求,由区融媒体中心统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政务发布等职能。后期陆续整合党务政务、民生服务等功能。
2.着力创新生产机制,重构采编传播流程。区融媒体中心设立新闻信息的采集、策划、编辑、播发等专职部门,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建设稿库、数据库、媒资库,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坚持移动优先战略,集中力量打造综合性移动新媒体客户端,优化配置和精准定位各类传播平台,强化区域整体宣传策划,分众传播、分类覆盖,着力构建“一核多端集群”式全媒体矩阵。
3.着力强化科技驱动,建设技术支撑平台。全面对接省级、市级技术平台,建设集信息汇聚、策划采编、媒资管理、渠道分发、评估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指挥平台,强化“媒体+政务+服务”功能。
4.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区融媒体中心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对媒体管理、技术、经营等紧缺型人才,落实相应政策待遇。加强对全区采编播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管理,培养一批善用现代传播手段的全媒体人才。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及时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许可,组织所属人员申领职业从业证件。
5.着力创新机制体制,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奖优罚劣的原则,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岗定薪、动态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由集团(中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报区委宣传部审核备案后实施。
2019年2月底前,方案研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区委宣传部牵头,对接有关单位进行调研论证,制定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并提交研究。
2019年3月,启动建设。完成招投标程序,推进指挥中心空间改造、指挥系统平台建设,同步启动移动客户端等产品开发,对接相关服务功能整合。重塑区内新闻采编流程,研究区融媒体中心机构内部架构及相应管理机制。
2019年6月,基本建成。完成指挥中心软硬件基本建设,验收指挥系统平台,实现功能初步整合,投入试运行。确定区融媒体中心“三定”方案,完成机构挂牌。
2019年年底前,功能优化。推进部门职能融合、人员队伍融合、产品功能融合,建立健全绩效管理、薪酬考核及各项管理机制,推出主打移动新闻客户端和融媒体产品矩阵,稳步推进融媒体中心运行。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区融媒体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国资办)、区人力社保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审计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余杭广电传媒集团、余杭报业文化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突出管建同步、管建并举,研究推进机构、人事、薪酬、流程再造等事项,统筹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
2.明确责任分工。区委宣传部牵头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余杭区广播电视台作为建设主体,抓好各项筹建事务的执行。涉及划转归并事项的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能整尽整的原则,全力支持配合融媒体中心功能整合、壮大。
3.加大政策扶持。落实上级对县级新闻事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区融媒体中心的人财物支持。对涉及融媒体中心发展壮大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设施设备等,采取“一事一议”,报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后,由区财政予以保障。区政府及镇街、部门、平台涉及影视制作、大型活动等政府服务外包项目,优先向余杭传媒集团所属公司采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班子力量,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快专业人才招引,增强融媒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为巩固和壮大党的基层舆论阵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县(市)级区域新型主流媒体,把大冶建设成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先行地、样板区,更好地服务全市工作中心,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现就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加快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机构、人员、渠道、平台、内容、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真正融合,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守正创新,锐意攻坚克难,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全力讲述好大冶故事、传播好大冶声音、展示好大冶形象,为大冶当好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鄂东转型发展领头羊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建成主流舆论阵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各项中心工作,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大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二)建成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全市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把市民充分纳入服务范围,增强互动性,在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三)建成社区信息枢纽。对标群众信息需求,面向全市大型社区、村镇,搭建基层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平台互动交流等功能,提供导向正确、贴近生活的信息资讯,促进信息交互的有序化、便捷化、高效化,增加受众、扩大影响,为建设“三个大冶”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四)建成精神文化家园。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品牌,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实现文化小康,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一)整合媒体机构。
1.整合媒体资源。将市政府办管理的大冶政府网移交市融媒体中心,将市委宣传部管理的“大冶发布”微信公众号、大冶新闻网移交市融媒体中心,统一运营管理;《今日大冶》以合作方式整体并入市融媒体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媒体运营和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经营创收上交财政;整合户外大屏资源,通过技术对接,由市融媒体中心负责内容发布;新办以今日头条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通过融合,形成“一中心、十平台”的融媒体新型主流阵地。“一中心”即:大冶市融媒体中心;“十平台”即:大冶电视台、“云上大冶”、大冶政府网、大冶新闻网、《今日大冶》、“大冶发布”微信公众号、“大冶发布”微博、“大冶发布”今日头条号、“今日大冶”微信公众号、户外大屏。
2.明确单位性质。市融媒体中心为市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明确为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加挂大冶市广播电视台牌子,保留呼号。
3.制定“三定”规定。按照既确保满足工作需要、又严格进行总量控制的原则,结合大冶实际,科学设置市融媒体中心的部门功能、岗位职责,合理规划人员编制、经费安排。打破原有以媒体属性设定部门的建制体系,设置策、采、编、制、发、技、联、营等内设机构,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定员定岗定责。
(二)重塑运行机制。
1.创新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重塑内容生产流程,摒弃传统生产和传播模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流量互动互通,搭建灵活机动的工作平台,促进资源充分共享、服务互相支撑。
2.再造采编流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打通“报、网、微、端、屏”资源,实施“线索汇聚、选题策划、记者采访、编辑制作、分级审核、多元传播”的“六步工作法”,实现“一次采集、多样编辑、多种生成、全媒传播”,努力形成“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媒体舆论工作格局。
3.搞活媒体经营。综合新媒体、电视、报纸等媒介资源,以活动策划为带动,以融媒体直播为手段,以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实现经营模式从单纯依靠广告收入向广告栏目、线下活动、产业服务等多元化产业链发展转型。在大型活动上拓展业务,可承接各类商务、会展、节庆等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宣传服务模式,提升造血机能。
(三)搭建技术平台。
1.加强硬件建设。依托“长江云”省级融媒体平台,科学制定适应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技术方案,加快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传统设备升级、网络基础设施、策采编发软件和全媒体演播室等项目建设,为我市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县、市、省信息资源“三级共享”。根据技术平台运营需要,支持市融媒体中心吸纳社会技术力量,作为技术储备。
2.完善软件功能。按照“1+n”(“1”是指“长江云”省级平台,“n”是指“云上县市区”)模式,加强与“长江云”省级平台技术对接,优化和完善“云上大冶”平台功能,适时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功能模块,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优化传播方式。
1.构建移动优先传播格局。实行移动优先战略,以“云上大冶”为龙头,融合电视台、政府网、新闻网、《今日大冶》电子版、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自主渠道和成熟平台,连接新华社现场云、“学习强国”app、长江云合作体等全国全省新媒体平台,以今日头条号、抖音号、企鹅号等重点社会平台,“双微”矩阵和全市专业媒体社群为依托,构建“1+6+3+x”的新型移动传播格局,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2.打造地方传播矩阵。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全面入驻“云上大冶”,全员下载使用客户端,大力提高“云上大冶”入驻率、下载量、日活率;全员关注“大冶发布”、“今日大冶”等微信公众号,积极转发、评论、收藏、点赞文章,持续扩大朋友圈影响。有序整合各部门单位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其他商业媒体平台官方账号等,打造地方传播矩阵。
3.创新宣传报道形式。创新内容表达、丰富呈现形式,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利用短视频、直播、h5、vr等各种传播形式,打造更多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新闻精品,让直播化、移动化和产品化成为融媒体报道新趋势。
(五)拓宽服务范围。
1.实施“媒体+”模式。
实施“媒体+政务+服务”模式。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与市融媒体中心对接,及时共享非涉密、可公开的信息资源,为群众提供各项申报审批、注册办证、办理社保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实时提供天气情况、空气质量、交通路况等信息,开放水电燃气缴费等接口,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
实施“媒体+电商+扶贫”模式。由市商务局牵头,市扶贫办配合,统筹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单位逐步帮助具备条件的扶贫产业、农产品入驻市融媒体中心电商平台,为脱贫攻坚注入融媒体力量。待平台运营成熟后,吸引本地商家和电商产业入驻,进一步拓宽平台商品和业务范围,打造品类丰富、服务群众的媒体电商平台。
实施“媒体+党建+培训”模式。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统筹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党组织与市融媒体中心对接,逐步入驻并开展线上党建学习会、培训会等活动,推动全市党建工作信息化、数字化。
2.开展群众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强化为民服务功能”为目标,协助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公益活动。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负责与市融媒体中心对接,在“云上大冶”开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区,统筹组织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和特色志愿服务队全面入驻,依托平台一键发起志愿服务活动、理论宣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各类活动,打造线上阅读驿站、线上文明课堂、线上法律援助站、线上技术交流站等线上服务站点,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线下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培育向上向善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3.践行群众路线。在市融媒体中心开辟“问政”专区,开启“网络问政”通道,为群众即时反映诉求提供便利。各被问政部门单位对“问政”专区的群众投诉、咨询等问题要及时回复处理。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大数据对回复处理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对各被问政部门单位的回复率、满意度进行排名,推动被问政部门单位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六)建设人才队伍。
1.提升队伍素质。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融媒转型培训,着重培训融媒思维、融媒技术、融媒业务,提升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引导全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整体转型。
2.灵活选人用人。改革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引进数名全媒型人才、互联网人才和新媒体运营人才等专业技术人才。灵活运用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招考遴选、合同聘用等多种途径,根据岗位设置和用人需要,由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主导,不启用编制,合同聘用融媒专业技术人才和相关岗位人员,人员薪资由市财政保障。建立全市融媒体通讯员队伍,实行稿酬制,纳入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考核。
3.推行绩效考核。市融媒体中心要研究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科学设置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坚持以岗定薪、奖优罚劣、优绩优酬,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资历管理为绩效管理,拉大同一岗位做与不做的差距,缩小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距,推动人员薪酬向一线倾斜,建立岗位责任与工作业绩相统一的薪酬分配制度。
(一)启动准备阶段(2019年3月)。统一思想,组建专班,按照省试点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起草制定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三定”规定、平台建设等方案。融合全市公共媒体资源,初步搭建市融媒体中心运行架构。
(二)试点建设阶段(2019年3月底至6月)。按照“谋划与培训同步、融合与发展同步、建设与管理同步”原则,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全面推进落实市融媒体中心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工作,初步完成重点民生领域政务服务入驻,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大冶模式”,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
(三)深化融合阶段(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做精做强媒体主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成新型主流舆论阵地;深入推进“媒体+政务”模式,推动移动政务建设,打造“指尖上的政务中心”;不断强化“媒体+服务”模式,顺应群众多样化信息需求,建成民生服务平台。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常务)、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市纪委监察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市扶贫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融媒体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公地点设在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由宣传部副部长兼任。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促进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检查督办机制,加大督导力度,对行动迅速、配合积极的给予肯定表扬,对推进不力、工作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
(三)明确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将市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亲自抓,明确分管负责人与工作专班,做到时间安排明细化、工作措施具体化、责任落实常态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嵊市委〔2017〕7号)及《2019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责任清单》(嵊创建领〔2019〕2号)要求,现就中心文明创建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三个年”活动总体安排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任务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平台的作用,精心组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媒体宣传,广泛开展内部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为推进高水平“三个嵊州”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全力助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一)精心组织理想信念宣传。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新闻宣传工作首要任务,报纸、广播、电视在重点版面、重点栏目、重点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全市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行动和成效,营造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
2.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广泛宣传最美人物、道德楷模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组织播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视剧、广播剧;制作播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标语或视频以及具有本土特色的公益广告,每天分别不少于20次,提高播出频次。
(二)精心组织文明创建专项宣传。
1.新闻类栏目开设专题专栏。统一在报纸、广播、电视中开设“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在行动”“奋进新时代·我与文明创建”“文明实践在一起”等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创建动态,结合百姓身边典型人事重点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就调查问卷有关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文明创建的知晓率、满意度。电视“嵊州新闻”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设“我为创建上头条”专栏。广播“嵊广1003”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设“我为创建来建言”专栏。
2.电视“新闻1+2”邀请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从不同层面聚焦创建行动,反映活动进展和成效的同时,开展集中点评。
3.继续开设“今日关注”“文明大家谈”“今日直击”等栏目,分领域对创建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不文明现象进行公开曝光,一事一现象一评,及时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同时强化跟踪反馈,提升监督实效。每周推出舆论监督节目不少于3期。
5.协助办好文明嵊州微信公众号、嵊州文明网,办好嵊州新闻网“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在行动”专题网页,每周至少更新3次。
6.广播交通娱乐频率在早晚收听高峰时段,以“城市早班车”、“嵊州晚高峰”栏目为主平台,结合节目特色设计载体,加大创建内容宣讲,同时加密日常各收听段的创建公益内容投放。
7.制作各类专题片、宣传片和汇报片。
(三)精心组织内部创建工作。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五
摘要:融媒体中心基于县媒体展开的集生产、传播、运营于一体,多屏管理和交互的新一代融媒体解决方案,通过整台全网媒体资源及监督地方媒体及舆论,建设地方性媒体“中央厨房”“融合”“统一管控”及“新闻+”四大模块的设置,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决策参谋报信息、解决问题发点球、正面引导把方向、负面管控防风险”的四大功能。最终建成一个能够“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地化、综合型、智慧型的县及融媒中心。
攸县融媒体中心的空间平台建设,主要是建立一个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整合空间平台,提供指挥中枢和中控平台功能。既可呈现中心全景运营情况,也能支撑任务的调控、指挥,满足融媒体中心所有业务人员在一个空间内协同作业的需求。
一、建设基本原则。
(1)架构先进。项目整体建设中,选用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架构,让县融媒体中心有较长的生命周期。(2)经济实用。充分考虑当前采购和系统长期运维的经济性,选择既能经济可行又能长期保障的产品和技术。(3)确保安全。在项目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采用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保障稳定运行。(4)保护投资。充分利用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原有的资源、成果、设备,整体升级改造,不搞重复建设。
二、空间改造建设。
空间改造将以广电台大楼为基础,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和建设。改造一楼大厅作为融媒体中心形象展示厅,三楼会议作为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厅,六楼改建演播室、编辑工作室、配音间和开放式办公区域。建设完成后,完善供电系统,对其内部进行装修,安装空调系统、消防设施,满足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要求和相关人员的办公需求。空间改造建设完成后,具备120平方米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厅1个,用以建设宣传指挥调度平台、指挥调度大屏系统和召开大型会议的需求;演播室一间、配音一间,用于《攸县新闻》和其他节目需求,实景和虚拟兼备;编辑工作室整合1大间;电台直播室1间,配音室1间,满足音频采集和配音需求。建设后办公区域可满足工作空间需求。在具体的空间平台改造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建设110平方米全景虚拟演播室。对演播室结构和背景进行合理建设,使其能够满足新闻、娱乐、互动等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利用其场地空间、工作人员、制作系统、传输系统,进行拍摄、制作,具体主要利用六楼现有各制作和播音室改造成演播室、化妆更衣室、配音室、制作室、编单室、审片室。(1)将现有69平方米的演播室,扩建成全景约110平方米的演播室,在设计上资源节约、功能融合、安全可靠,具有新闻口播、娱乐互动、虚拟实景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直播和录播,满足不同节目生产的需求。(2)将现电视新闻中心的新闻、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整合,利用新闻制作室改建成一间编单室和一间审片室;把两间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改建成一间集中节目制作室,一间小型化妆更衣室,一间配音室,这样有利节目制作的整体化、优越化,工作空间的最大化。打通融媒体演播室制播流程,实现内容互融互通。完成演播室高清化升级,为以后流程统一生产提供支撑。(二)融媒体中心主体建设,基础环境的建设与装修。包括形象展示大厅、融媒体指挥中心建设,门窗、吊顶、电气照明、墙面等内部修缮装修。配电系统适应性改造,新增设备配套强弱电设施设备,防雷设施,公用电缆沟及双路供电电缆铺设。机房空调、中央空调设备安装和消防系统建设。(三)融媒体中心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中型会议桌1套,办公座椅8套,记者办公座椅8套以及综合布线、强弱电调试等工作。
三、融媒体采、编、播系统建设。
除新建的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外,还要对现有县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先期以高清为主要节目形态,逐步将4k节目生产需求作为规划目标,适应融媒体工作机制与业务发展。对攸县广播电视台的采编设备进行升级,以适应融媒体采集要求。实现生产系统组网,具体包括广播电视音频采集设备的更新、融媒体端采集终端的建设。做好高清电视节目源的采集,更新摄录采集设备大型高清摄像机1台,4k摄像机4台,制作视频实时传播,实现前期拍摄的高清化;并将电视新闻中心现有的分立式各子系统设备进行安全播出系统、非编制作系统等全网布局的统一改造;更新有卡高清非编系统4台,无卡高清非编系统2台等;建设一个超高清、4k后期制作和主干平台系统,使采、编、播、发设备逐步向高清数字化发展,量化节目上传下载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系数;同时,新建两套高清化播出系统,目前可采用高标清共享同播模式,电视节目分别生成高清和标清两种格式同步播出,以播出高清制播改造、有线网络公司推进高清机顶盒为重点,经主干平台系统进行播出和传输到用户终端。
四、结语。
新媒体是融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联互通是融媒体建设成功的标志,也是未来运营的核心。新媒体采用中广云视的全智nms3000服务器,既能和融媒体服务器组成分布式部署,也可以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nms3000一体机平台包含视频直播管理、全媒体资源管理、cms内容管理,支持网站、微信、app客户端,根据需要可增加微信矩阵管理系统和政企号等功能。自带显卡,支持gpu硬转码,实现一次上传、多元生成、多屏分发,对需要不同尺寸和码率的终端用户提供最佳体验。
参考文献:
[1]张福英,亓越.浅谈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招标[c].跨越发展: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2010.
作者:欧阳萍单位:攸县广播电视台。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六
(1)融媒体中心设计的paas层需实现系统的统一管理以及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2)完全具备适应融媒体特点,敏捷生产、快速发布和业务弹性部署的能力;
(5)具有内容的审核,需实现多级审核机制;
(6)具有安全、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撑,系统搭建多层安全设备,保证系统对内和对外的网络安全。
(7)多应用之间,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
(8)本次融媒体中心平台设计必须符合统一平台下的权限管理,需实现单位、子应用应用、部门、团队、角色、管理员6个维度的综合赋权管理,每个单位、部门的主管需要实现递级赋权,避免越级赋权管理。
实现平台统一、内容统一、管理统一,满足融合媒体工作的内容宣传及管控需求,确保内容制作、内容存储、内容传输、内容发布达的安全性要求,其四个资源库包括新闻素材库、舆情监测库、文化服务资源库、等基本库。
融媒体资源库需支持以下多种方式聚类:
(1)支持共享资源库、已发布资源库汇聚分类;
(3)根据资源库使用状态稿库汇聚分类,支持已见报库、已发网站库、已发客户端库、已发微信公号库等等。
(4)按照资源种类支持图片库、新闻文字库、音频库、视频流媒体库。
(5)支持自定义分类资源汇聚聚类。
(6)支持布尔逻辑多条件检索。
(7)入库后的资源应自动进行查重和敏感词分析,发现重稿和敏感词时给予高亮提醒。
(8)支持与门户、报刊系统、社会化媒体(微信、微博、头条号、抖音、熊掌号)等融媒体应用的选用与推送,对第三方应用提供开放的api。
2)融媒体采编采集和汇聚系统。
实现聚合融媒体中心内和中心外部资源的采集与汇集,即融媒体采编、融媒体资源采集、融媒体资源汇聚三部分。
(一)融媒体采编。
(三)融媒体资源汇聚。
3)融媒体选题策划指挥与报道指挥系统。
实现新闻线索、选题、策划报道的统一管理,从而满足线索汇聚、选题策划、调度指挥的统一,以适配全媒体的制作与播发。
4)流媒体视频内容生产系统。
实现对节目的编辑制作、特技处理、音频处理、字幕处理、节目配音、节目包装等综合编辑处理。
用于新闻条目的制作和播出串联单的编排,可将文稿提交至台内新闻系统、广播电台作为新闻文稿使用,也可直接发布到网络电视台等其他业务系统。
5)融媒体(非结构化资源)开放平台。
主要以全系列开放api,包括与省级、国家级融媒体中心提供开放api;与微信、微博、抖音社会化平台、以及任何原已经建设(第三方)应用之间数据存取、交换的提供开放api等。
(1)支持其融媒体资源开放平台的开放api进行数据存取与交换。
(2)所有应用资源库的接入,必须支持统一身份认证规范和签名规范。
6)融媒体内容融合发布管理。
对外提供内容的下载/引用、新媒体推送/分发,实现稿件、视音频文件及元数据向cms(portal门户网站群)、微信、微博等多种新媒体渠道的分发或推送,具有灵活可配置的分发审核机制。
(一)portal门户及网站群内容发布,包括政务门户、便民服务(民生类门户)、新闻门户、视频点直播门户等。
(二)融媒体报刊发布系统。
支持对全系列排版软件输出版式文件自动解版入库。
支持多屏终端发布。
支持多报刊许可发布管理,不少50个报刊(期刊)集群许可。
支持与提供开放的api接口封装(封装接口支持xml,json数据格式),保障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支持并提供与融媒体采编、融媒体发布管理门户站群整合的api接口;
支持并提供与融媒体中央厨房集成api。
(三)社会化传播媒体,内含:单位微信公众号(内含服务号多个、订阅号各多个)、微博(多个)、头条号(多个)、抖音视频(多个)的全通道api,及其发布与管理。
7)融媒体舆情监测预警与监控指挥中心。
舆情监测预警系统。
【模式二】自建模式,采购舆情监测预警系统,搭建服务环境,预警监测运维。
建设“监控指挥中心”综合融媒体办公区,以便统一调度融媒体的生产与与发布管理。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七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托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托管对象我校教职工(含临聘)的正在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小孩,放学后必须跟父母一起回家的。
二、托管地点体艺馆一楼。
三、托管时间下午四点半到六点(随学校作息时间而变)
四、托管交接办法凭卡接送小孩。即需要托管的小孩学校统一每人办一张卡,小孩由父母送到班上,托管员将卡交给小孩的父母;教师凭卡接小孩。
五、托管班将添制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便于具有阅读能力的学生阅读;适量的课桌椅,便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完成作业;适当的.玩具,便于幼儿园的小朋友娱乐;适当的体育器材,便于小孩锻炼身体。
六、请教职工注意:
1、学校不负责到幼儿园和小学接小孩;只在托管班接送小孩。
2、学校托管班不准备吃的,小孩零食自行准备。
3、因小朋友年龄差别,知识相异,个性特征。告诉他们要相互帮助,相互爱护,相互照顾。
七、问题(报请学校领导)
1、托管员的安排(有学校统一安排未满工作量的青年教师)
2、场地的选取(因为要考虑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又要注意小朋友的安全。所以本人设想:体艺馆一楼形体房)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八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转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而县级融媒体中心无疑是基层网络传播的重要载体,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抓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依托。
“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前正在全国推开。但以县级媒体机构为单位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实现“精准型”融合,一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照,另一方面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影响,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种种困难,如何基于县级单位现实情况,更好地整合县域媒体资源,在突出移动优先的战略下深耕主业,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县级媒体建设最初实践于广播电视领域,1983年在“四级办台”政策指导下县级广播电视台开始搭建;搭乘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快车”,县级媒体紧跟主流媒体数字化的脚步,2003年,响应中央倡导建设县级新闻网站,进一步搭建与扩张县级媒体机构对外传播渠道。2012年县级“两微一端一号”媒体平台建设全面铺开,实现从单一平台向多元平台的转变。30多年来,县级媒体不断学习新技术、调整体制结构,在内容生产、传播环节丰富媒体功能,在经营环节自主、多元化运作,逐步向县级融媒体形态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县级融媒体建设已在全国铺开,1756个县至少拥有一种新媒体平台并开展相关建设工作,占比高达93.90%。60%的县级媒体拥有三种及三种以上的新媒体平台类型,其中县级微信平台建设情况最好,总计1637个县拥有微信公众平台,覆盖率为87.54%,县级客户端建设情况相对较差,仅有579个县拥有新闻客户端,覆盖率仅为30.96%。有24.08%的县实现了“两微一端一号”的县级融媒体全平台建设。以江苏为例,目前12家保留报纸刊号的县级日报,都具备“两微一端一号”较完整的传播矩阵,已经开始同当地广播电视台开展融合建设,没有正式出版发行报纸的县级市也分别通过依托原广播电视台或者新建等形式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省首批28家试点单位已经相继挂牌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九
为牢固树立优质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融媒体中心工作质量,根据文明单位创建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为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在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改进管理,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活动,使广大融媒体中心干部职工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行为进一步规范,风气得到进一步好转,努力打造一支“勤政、廉洁、文明、务实、高效”的融媒体中心队伍。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融媒体中心质量,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为推进融媒体中心工作科学发展,构建人本融媒体中心,努力实现“三个明显转变”。即: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深入开展融媒体中心质量创优活动,不断提高融媒体中心监督服务水平。
一是认真推进融媒体中心机关各项建设,全面提高融媒体中心质量和工作水平。二是认真改进融媒体中心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加强立项调研,努力做到融媒体中心计划科学合理。三是组织参加省融媒体中心厅开展的优秀融媒体中心项目评比活动,促进融媒体中心质量的提升。
(二)深入开展创优活动。
结合融媒体中心工作实际,扎实推进融媒体中心反腐倡廉建设,确保融媒体中心干部清正、机关清廉、政治清明。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行“八不准”融媒体中心纪律。二是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融媒体中心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实现对融媒体中心业务流程和广告项目审理事务管理的全面覆盖和风险预警。三是按照从严治理融媒体中心队伍的要求,不断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融媒体中心工作纪律、回访制度和督查制度,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廉政责任书,明确责任规定,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四是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和谐型机关、廉洁型机关为载体,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融媒体中心、进家庭。进一步拓展内容和载体,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优秀廉政文化成果,促进廉政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融媒体中心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创优活动,为更好服务融媒体中心作贡献。
一是扎实抓好政风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及省市出台的各项规定,把各项要求和责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严以律己,坚决克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等奢靡之风。
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树立融媒体中心人员良好形象。不断加大对融媒体中心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求真务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雷厉风行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是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强化融媒体中心管理,降低融媒体中心运行成本,不断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四是规范机关内部管理,精简文件和会议,加强经费管理,建设节约型机关;强化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建设和谐文明机关,做到内增素质、外树形象、工作高效、服务周到。
(四)认真开展党建工作创优活动,努力推动融媒体中心监督服务出效益。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党建工作上新水平。二是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实图书室,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干部养成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好习惯。三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争当“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信息技术应用的强手、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立足本职,融媒体中心监督服务出成效。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融媒体中心监督,确保政令畅通。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中心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创建文明优质服务工作,充分认识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活动是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参与,要把争创活动与融媒体中心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争创活动抓紧抓好抓实。
(二)严格要求,建立责任制度。把创建文明优质服务工作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将创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创建优质服务的积极性,把创建文明优质服务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三)狠抓落实,提高服务质量。中心各科室要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将文明的语言、谦恭的态度运用到工作中,积极营造创建文明优质服务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创建文明优质服务意识,为融媒体中心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十
为巩固和壮大党的基层舆论阵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县(市)级区域新型主流媒体,把大冶建设成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先行地、样板区,更好地服务全市工作中心,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现就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加快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机构、人员、渠道、平台、内容、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真正融合,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守正创新,锐意攻坚克难,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全力讲述好大冶故事、传播好大冶声音、展示好大冶形象,为大冶当好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鄂东转型发展领头羊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建成主流舆论阵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各项中心工作,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大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二)建成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全市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把市民充分纳入服务范围,增强互动性,在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三)建成社区信息枢纽。对标群众信息需求,面向全市大型社区、村镇,搭建基层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平台互动交流等功能,提供导向正确、贴近生活的信息资讯,促进信息交互的有序化、便捷化、高效化,增加受众、扩大影响,为建设“三个大冶”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四)建成精神文化家园。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品牌,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实现文化小康,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一)整合媒体机构。
1.整合媒体资源。将市政府办管理的大冶政府网移交市融媒体中心,将市委宣传部管理的“大冶发布”微信公众号、大冶新闻网移交市融媒体中心,统一运营管理;《今日大冶》以合作方式整体并入市融媒体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媒体运营和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经营创收上交财政;整合户外大屏资源,通过技术对接,由市融媒体中心负责内容发布;新办以今日头条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通过融合,形成“一中心、十平台”的融媒体新型主流阵地。“一中心”即:大冶市融媒体中心;“十平台”即:大冶电视台、“云上大冶”、大冶政府网、大冶新闻网、《今日大冶》、“大冶发布”微信公众号、“大冶发布”微博、“大冶发布”今日头条号、“今日大冶”微信公众号、户外大屏。
2.明确单位性质。市融媒体中心为市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明确为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加挂大冶市广播电视台牌子,保留呼号。
3.制定“三定”规定。按照既确保满足工作需要、又严格进行总量控制的原则,结合大冶实际,科学设置市融媒体中心的部门功能、岗位职责,合理规划人员编制、经费安排。打破原有以媒体属性设定部门的建制体系,设置策、采、编、制、发、技、联、营等内设机构,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定员定岗定责。
(二)重塑运行机制。
1.创新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重塑内容生产流程,摒弃传统生产和传播模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流量互动互通,搭建灵活机动的工作平台,促进资源充分共享、服务互相支撑。
2.再造采编流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打通“报、网、微、端、屏”资源,实施“线索汇聚、选题策划、记者采访、编辑制作、分级审核、多元传播”的“六步工作法”,实现“一次采集、多样编辑、多种生成、全媒传播”,努力形成“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媒体舆论工作格局。
3.搞活媒体经营。综合新媒体、电视、报纸等媒介资源,以活动策划为带动,以融媒体直播为手段,以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实现经营模式从单纯依靠广告收入向广告栏目、线下活动、产业服务等多元化产业链发展转型。在大型活动上拓展业务,可承接各类商务、会展、节庆等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宣传服务模式,提升造血机能。
(三)搭建技术平台。
1.加强硬件建设。依托“长江云”省级融媒体平台,科学制定适应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技术方案,加快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传统设备升级、网络基础设施、策采编发软件和全媒体演播室等项目建设,为我市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县、市、省信息资源“三级共享”。根据技术平台运营需要,支持市融媒体中心吸纳社会技术力量,作为技术储备。
2.完善软件功能。按照“1+n”(“1”是指“长江云”省级平台,“n”是指“云上县市区”)模式,加强与“长江云”省级平台技术对接,优化和完善“云上大冶”平台功能,适时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功能模块,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优化传播方式。
1.构建移动优先传播格局。实行移动优先战略,以“云上大冶”为龙头,融合电视台、政府网、新闻网、《今日大冶》电子版、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自主渠道和成熟平台,连接新华社现场云、“学习强国”app、长江云合作体等全国全省新媒体平台,以今日头条号、抖音号、企鹅号等重点社会平台,“双微”矩阵和全市专业媒体社群为依托,构建“1+6+3+x”的新型移动传播格局,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2.打造地方传播矩阵。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全面入驻“云上大冶”,全员下载使用客户端,大力提高“云上大冶”入驻率、下载量、日活率;全员关注“大冶发布”、“今日大冶”等微信公众号,积极转发、评论、收藏、点赞文章,持续扩大朋友圈影响。有序整合各部门单位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其他商业媒体平台官方账号等,打造地方传播矩阵。
3.创新宣传报道形式。创新内容表达、丰富呈现形式,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利用短视频、直播、h5、vr等各种传播形式,打造更多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新闻精品,让直播化、移动化和产品化成为融媒体报道新趋势。
(五)拓宽服务范围。
1.实施“媒体+”模式。
实施“媒体+政务+服务”模式。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与市融媒体中心对接,及时共享非涉密、可公开的信息资源,为群众提供各项申报审批、注册办证、办理社保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实时提供天气情况、空气质量、交通路况等信息,开放水电燃气缴费等接口,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
实施“媒体+电商+扶贫”模式。由市商务局牵头,市扶贫办配合,统筹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单位逐步帮助具备条件的扶贫产业、农产品入驻市融媒体中心电商平台,为脱贫攻坚注入融媒体力量。待平台运营成熟后,吸引本地商家和电商产业入驻,进一步拓宽平台商品和业务范围,打造品类丰富、服务群众的媒体电商平台。
实施“媒体+党建+培训”模式。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统筹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党组织与市融媒体中心对接,逐步入驻并开展线上党建学习会、培训会等活动,推动全市党建工作信息化、数字化。
2.开展群众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强化为民服务功能”为目标,协助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公益活动。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负责与市融媒体中心对接,在“云上大冶”开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区,统筹组织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和特色志愿服务队全面入驻,依托平台一键发起志愿服务活动、理论宣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各类活动,打造线上阅读驿站、线上文明课堂、线上法律援助站、线上技术交流站等线上服务站点,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线下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培育向上向善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3.践行群众路线。在市融媒体中心开辟“问政”专区,开启“网络问政”通道,为群众即时反映诉求提供便利。各被问政部门单位对“问政”专区的群众投诉、咨询等问题要及时回复处理。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大数据对回复处理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对各被问政部门单位的回复率、满意度进行排名,推动被问政部门单位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六)建设人才队伍。
1.提升队伍素质。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融媒转型培训,着重培训融媒思维、融媒技术、融媒业务,提升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引导全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整体转型。
2.灵活选人用人。改革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引进数名全媒型人才、互联网人才和新媒体运营人才等专业技术人才。灵活运用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招考遴选、合同聘用等多种途径,根据岗位设置和用人需要,由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主导,不启用编制,合同聘用融媒专业技术人才和相关岗位人员,人员薪资由市财政保障。建立全市融媒体通讯员队伍,实行稿酬制,纳入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考核。
3.推行绩效考核。市融媒体中心要研究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科学设置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坚持以岗定薪、奖优罚劣、优绩优酬,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资历管理为绩效管理,拉大同一岗位做与不做的差距,缩小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距,推动人员薪酬向一线倾斜,建立岗位责任与工作业绩相统一的薪酬分配制度。
(一)启动准备阶段(202-年3月)。统一思想,组建专班,按照省试点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起草制定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三定”规定、平台建设等方案。融合全市公共媒体资源,初步搭建市融媒体中心运行架构。
(二)试点建设阶段(202-年3月底至6月)。按照“谋划与培训同步、融合与发展同步、建设与管理同步”原则,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全面推进落实市融媒体中心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工作,初步完成重点民生领域政务服务入驻,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大冶模式”,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
(三)深化融合阶段(202-年6月至202-年12月)。做精做强媒体主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成新型主流舆论阵地;深入推进“媒体+政务”模式,推动移动政务建设,打造“指尖上的政务中心”;不断强化“媒体+服务”模式,顺应群众多样化信息需求,建成民生服务平台。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常务)、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市纪委监察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市扶贫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融媒体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公地点设在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由宣传部副部长兼任。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促进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检查督办机制,加大督导力度,对行动迅速、配合积极的给予肯定表扬,对推进不力、工作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
(三)明确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将市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亲自抓,明确分管负责人与工作专班,做到时间安排明细化、工作措施具体化、责任落实常态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十一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嵊市委〔20xx〕7号)及《20xx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责任清单》(嵊创建领〔20xx〕2号)要求,现就中心文明创建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三个年”活动总体安排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任务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平台的作用,精心组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媒体宣传,广泛开展内部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为推进高水平“三个嵊州”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全力助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一)精心组织理想信念宣传。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新闻宣传工作首要任务,报纸、广播、电视在重点版面、重点栏目、重点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全市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行动和成效,营造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
2.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广泛宣传最美人物、道德楷模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组织播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视剧、广播剧;制作播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标语或视频以及具有本土特色的公益广告,每天分别不少于20次,提高播出频次。
(二)精心组织文明创建专项宣传。
1.新闻类栏目开设专题专栏。统一在报纸、广播、电视中开设“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在行动”“奋进新时代·我与文明创建”“文明实践在一起”等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创建动态,结合百姓身边典型人事重点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就调查问卷有关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文明创建的知晓率、满意度。电视“嵊州新闻”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设“我为创建上头条”专栏。广播“嵊广1003”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设“我为创建来建言”专栏。
2.电视“新闻1+2”邀请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从不同层面聚焦创建行动,反映活动进展和成效的同时,开展集中点评。
3.继续开设“今日关注”“文明大家谈”“今日直击”等栏目,分领域对创建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不文明现象进行公开曝光,一事一现象一评,及时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同时强化跟踪反馈,提升监督实效。每周推出舆论监督节目不少于3期。
5.协助办好文明嵊州微信公众号、嵊州文明网,办好嵊州新闻网“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在行动”专题网页,每周至少更新3次。
6.广播交通娱乐频率在早晚收听高峰时段,以“城市早班车”、“嵊州晚高峰”栏目为主平台,结合节目特色设计载体,加大创建内容宣讲,同时加密日常各收听段的创建公益内容投放。
7.制作各类专题片、宣传片和汇报片。
(三)精心组织内部创建工作。
积极开展机关文明创建活动,以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为重点,以创建优美、和谐、文明的工作环境为基础,以不断提高职工的文明素质为关键,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展现新单位新形象。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通过组织党委民主生活会、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党支部会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集中学习、分散自学、辅导报告、网络教育、技能比武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业务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本领。
2.加强融媒体文化建设。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营造和谐环境,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适合新闻媒体特点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干部职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交流工作的平台,培养激发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
3.加强单位环境管理。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要求。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行办公区域禁烟制度,来人来访不准相互敬烟,外来人员吸烟,应予以劝阻。推行使用“钉钉”智能移动办公平台,节约利用纸张等办公耗材,提高办公效能。落实责任制,切实搞好办公室内部卫生,共同打造整洁清新、卫生文明、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单位环境。
(四)精心组织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不断完善各类管线的规划设计,做好预埋设计规划工作,形成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网络规划建设,确保有线数字电视的优质正常收看;进一步加强管线整治,工程线缆井盖无破损及阻断盲道现象。
(五)组织提供文明创建资料。
提供宣传报道文明创建的图片资料,数据表格等。
1.动员阶段(20xx年4月)。
按照市级文明创建各项要求,制定本单位文明创建实施方案,发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
2.实施阶段(20xx年7月—10月)。
分阶段、分步骤、抓落实实施方案,特别要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责任制清单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突出特色、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的活动,使创建活动成为促进工作的有效载体。
3.总结阶段(20xx年11月)。
根据市创建办的要求,对文明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开展自查自评和整改落实。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融媒体中心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计划部署、活动组织、监督检查,确保文明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周航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2.责任分解,狠抓落实。各部室要根据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落实具体措施,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有力的工作机制,一项一项地抓细抓好抓落实。
3.加强督查,务求实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开展跟踪督查督办活动,深入了解掌握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对各部室落实责任分工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检查,及时通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并认真做好台账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十二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转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而县级融媒体中心无疑是基层网络传播的重要载体,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抓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依托。
“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前正在全国推开。但以县级媒体机构为单位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实现“精准型”融合,一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照,另一方面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影响,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种种困难,如何基于县级单位现实情况,更好地整合县域媒体资源,在突出移动优先的战略下深耕主业,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县级媒体建设最初实践于广播电视领域,1983年在“四级办台”政策指导下县级广播电视台开始搭建;搭乘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快车”,县级媒体紧跟主流媒体数字化的脚步,2003年,响应中央倡导建设县级新闻网站,进一步搭建与扩张县级媒体机构对外传播渠道。2012年县级“两微一端一号”媒体平台建设全面铺开,实现从单一平台向多元平台的转变。30多年来,县级媒体不断学习新技术、调整体制结构,在内容生产、传播环节丰富媒体功能,在经营环节自主、多元化运作,逐步向县级融媒体形态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县级融媒体建设已在全国铺开,1756个县至少拥有一种新媒体平台并开展相关建设工作,占比高达93.90%。60%的县级媒体拥有三种及三种以上的新媒体平台类型,其中县级微信平台建设情况最好,总计1637个县拥有微信公众平台,覆盖率为87.54%,县级客户端建设情况相对较差,仅有579个县拥有新闻客户端,覆盖率仅为30.96%。有24.08%的县实现了“两微一端一号”的县级融媒体全平台建设。以江苏为例,目前12家保留报纸刊号的县级日报,都具备“两微一端一号”较完整的传播矩阵,已经开始同当地广播电视台开展融合建设,没有正式出版发行报纸的县级市也分别通过依托原广播电视台或者新建等形式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省首批28家试点单位已经相继挂牌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十三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定政治立场,全力抓好新闻宣传工作。一是将宣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和密度,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跟紧跟进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及时开辟专栏、版块,策划新闻选题,深入解读政策、挖掘典型,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三是坚持内聚力量、外树形象,不断加大对上发稿力度。完善与中央电视台、省市台通联机制,力争实现外宣工作大跨越、大发展,不断提升临朐的美誉度。
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管好用好主流阵地。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挖掘正面典型,讲好临朐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加大对社会公德、临朐好人的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栏目。二是把好舆论导向关口。全面落实“三审”制度,规范编辑初审、科室负责人二审、分管负责人终审流程,确保不发生问题。三是强化播出监管。加强对播出机房、播控系统、传输线路、发射铁塔、发射传输设备、新媒体机房等重点区域、重点设备的检修和隐患排查,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
三、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提升传播能力。一是完成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在20xx年年底初步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媒体迭代发展。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建立市场化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打通人才使用通道,把好的人才,特别是运营人才沉到市场中去,靠市场留住人才。三是坚持移动优先。充分发挥县域主流媒体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整合现有新媒体资源,推广应用“云上临朐”手机客户端,创新移动新闻产品,打造县域移动平台,使传统媒体迅速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四是创新宣传方式。聚焦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h5、vr、微信直播等多种形式的融媒体手段,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建、党风廉政工作责任机制,全力推动机关党建、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党员管理规范化、党的活动经常化、政治生活制度化。 二是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力度。重点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党员政治生日以及每月2次的党员集中学习、每季度一次专题分组研讨、每月1次中心理论组学习,进一步增强广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同时严格发展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三是加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力度,塑造党员队伍新形象。继续深入开展好党建品牌创建、“精准扶贫”、“百名记者下基层”、党员进社区、帮扶关爱等活动。通过进村入户转作风,深入基层接地气,访民情、听民声、问民忧、解民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在为民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作风大转变,推进工作大提升。
五、加大经营创收力度,确保稳定运行。改革创收制度,细分细化创收市场,大力发展微视频、艺术培训、影视广告制作等新业态,全方位加大经营创收力度,保证单位正常运转。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十四
20xx年,我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和韶关市委、南雄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宣传工作,着力构建“融媒南雄”客户端的“一体统筹、上下联动、协同互通、资源共享”的全新媒体生态,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20xx年,我中心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南雄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建设工作,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经济、完善管理、优质服务为目标,为促进南雄融媒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全省、韶关市干部大会精神,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要求贯穿到党组织工作各环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取得实效。
二是要加强责任主体建设,严格落实党建“一岗双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明确责任使命,坚守阵地,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继续落实党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分管领导履行直接责任,协助一把手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切实维护新闻宣传政治安全。
四是要继续加强经常性的干部教育和监督,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将学习教育贯穿队伍建设始终,不断健全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制度和机制,加强班子成员的业务能力、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20xx年,我中心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可看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在全面提高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同时,通过融媒体中心的力量,发挥各个平台优势,创办更多贴近百姓喜爱、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民生新闻栏目,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1.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等做好策划、报道。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乡村建设行动、重大项目建设、党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民生事业发展等,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报道,为南雄争当全省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强策划,精心选题,加强服务对接,积极与各单位联系沟通,进一步发挥融媒体中心作用,打造“新闻+文化”“新闻+电商”“新闻+服务”信息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等资讯,加强媒体与群众的黏合度,打通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后一公里”。优化文化传媒公司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和管理机制,不断做强做大公司业务,提高公司效益。
20xx年,我中心将着力构建“融媒南雄”客户端的“一体统筹、上下联动、协同互通、资源共享”的全新媒体生态,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1.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群众粘连度。深化拓展“媒体+”功能,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等资讯,加强媒体与群众的黏合度;通过抖音、快闪短视频等方式,报道老百姓感兴趣的社区新闻,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大力开展“媒体走基层”活动,将群众作为新闻的主角,增加民生领域报道占比,让客户端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客户端。
2.进一步提高客户端日活量。积极创建互动性较强的在线活动让用户在使用客户端的过程中有更多地参与感和体验感;增设更多贴近民生的便民服务项目,丰富服务项目,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用户使用频次;根据不同时节不同阶段,常态化设置“小记者大民生”大家谈主题活动,吸引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提高客户端日活量。
全面加快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到各大院校招聘新闻、采编专业人才,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充实专业人才到一线采编部门,加强一线采编播人员力量。加强培训学习,通过省市每年组织的专门培训、与新闻院校开展共建等活动,打造一支具备内容生产、技术运维、经营管理等能力的全媒体人才综合团队。
一是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思想认识。通过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让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各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落实主要领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各班子成员抓好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意识,紧盯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治,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挂图作战、闭环管理、对账销号,确保及时整改到位。
三是加大安全排查整治力度。继续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训练,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案件的严重性。中心由技术部牵头定期不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联合督查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地方立即整改;加大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措施不实,不作为、慢作为、懒政怠政行为的问责力度,不放过每一个安全隐患点。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十五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和省市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载体、直接面向群众和服务群众重要平台,更大力度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研究,制定我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加强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科学部署、全面推进,改革创新、重点突破,整合媒体资源,理顺体制机制,强化内容生产,拓展服务领域,将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主流舆论重要阵地,为余杭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全媒体舆论支持。
1.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始终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中心工作形成快速响应、即时调配、立体发声的舆论引导机制。
2.坚持集约发展。整合区内各类媒体资源、生产要素,重塑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运用各类传播平台、信息技术,激发活力、形成合力,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3.坚持移动优先。顺应传播技术发展趋势,以拓展信息移动传播技术、研发移动新闻产品为重点,推动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传播有力、可管可控的移动传播矩阵。
4.坚持“媒体+”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顺应群众多样化信息需求,按“媒体+政务+服务”的功能,做精做强媒体主业,不断深化融媒体中心的公共服务属性。
5.坚持改革创新。遵循媒体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力争新闻宣传质量、文化产业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一批具有余杭特色、蕴含创新活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成果。
按照区级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功能定位,执行“移动优先、一次采集、全媒传播”战略,推动媒体融合各项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将区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县级新型主流媒体。
整合区内新闻资源,改组余杭广电传媒集团,重新组建为余杭传媒集团,挂余杭区融媒体中心牌子,为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由区委宣传部直接管理,依法依规开展新闻采编、媒体广告、大型活动、影视制作、文化创意、艺术培训、电子商务、会展服务等业务,参与智慧城市、智慧政务建设等。余杭传媒集团由区委宣传部制定办法实施考核(年度考核目标由区委宣传部会同区国资办制定),并受区相关部门的行业管理。
1.着力推进融合发展,组建新型媒体机构。按照区委统一部署要求,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对区内媒体进行流程深化改造、业务平台拓宽、服务功能提升。重新组建余杭传媒集团(区融媒体中心)。按照能整尽整的要求,由区融媒体中心统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政务发布等职能。后期陆续整合党务政务、民生服务等功能。
2.着力创新生产机制,重构采编传播流程。区融媒体中心设立新闻信息的采集、策划、编辑、播发等专职部门,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建设稿库、数据库、媒资库,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坚持移动优先战略,集中力量打造综合性移动新媒体客户端,优化配置和精准定位各类传播平台,强化区域整体宣传策划,分众传播、分类覆盖,着力构建“一核多端集群”式全媒体矩阵。
3.着力强化科技驱动,建设技术支撑平台。全面对接省级、市级技术平台,建设集信息汇聚、策划采编、媒资管理、渠道分发、评估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指挥平台,强化“媒体+政务+服务”功能。
4.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区融媒体中心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对媒体管理、技术、经营等紧缺型人才,落实相应政策待遇。加强对全区采编播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管理,培养一批善用现代传播手段的全媒体人才。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及时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许可,组织所属人员申领职业从业证件。
5.着力创新机制体制,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奖优罚劣的原则,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岗定薪、动态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由集团(中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报区委宣传部审核备案后实施。
20xx年2月底前,方案研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区委宣传部牵头,对接有关单位进行调研论证,制定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并提交研究。
20xx年3月,启动建设。完成招投标程序,推进指挥中心空间改造、指挥系统平台建设,同步启动移动客户端等产品开发,对接相关服务功能整合。重塑区内新闻采编流程,研究区融媒体中心机构内部架构及相应管理机制。
20xx年6月,基本建成。完成指挥中心软硬件基本建设,验收指挥系统平台,实现功能初步整合,投入试运行。确定区融媒体中心“三定”方案,完成机构挂牌。
20xx年年底前,功能优化。推进部门职能融合、人员队伍融合、产品功能融合,建立健全绩效管理、薪酬考核及各项管理机制,推出主打移动新闻客户端和融媒体产品矩阵,稳步推进融媒体中心运行。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区融媒体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国资办)、区人力社保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审计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余杭广电传媒集团、余杭报业文化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突出管建同步、管建并举,研究推进机构、人事、薪酬、流程再造等事项,统筹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
2.明确责任分工。区委宣传部牵头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余杭区广播电视台作为建设主体,抓好各项筹建事务的执行。涉及划转归并事项的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能整尽整的原则,全力支持配合融媒体中心功能整合、壮大。
3.加大政策扶持。落实上级对县级新闻事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区融媒体中心的人财物支持。对涉及融媒体中心发展壮大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设施设备等,采取“一事一议”,报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后,由区财政予以保障。区政府及镇街、部门、平台涉及影视制作、大型活动等政府服务外包项目,优先向余杭传媒集团所属公司采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班子力量,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快专业人才招引,增强融媒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专业16篇)篇十六
融媒体中心转型将进入关键期。继2018年建成自主可控融媒体平台后,聚力打造昌平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真正构建起面向用户的互联网发展生态是一项紧迫的课题。“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我们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功能,聚焦“领导媒体、建设媒体、发展媒体”核心能力建设,将党管媒体根本原则贯穿到媒体建设的各个环节,引领融媒体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重建用户链接。用户链接能力是融媒体中心引导和服务能力建设的基础,关键要依托平台找到自己的用户、了解自己的用户、拥有自己的用户。一是再造入口。重点是要按照“一主五辅”建设思路,以北京昌平app为主平台,以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运营等优质资源输出为重要支撑,打造全媒体矩阵,构建统一的面向用户的信息入口,实现数据汇聚。二是再造平台。按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相关要求,下力推进融媒体平台建设,整合前端后台,打通内部技术系统和流程,对接北京云,推进智能媒体建设,实现“多点采集、中央汇聚、多平台发布、全时段传播、可视化呈现”。三是再造机制。推进数据分析,通过精准用户画像、感知行为趋势、分析场景模式,深入了解用户,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闻策划、内容生产、产品分发、效果监测,建立和用户强互动的生产传播机制。
(二)重构舆论生态。遵循移动互联传播规律,推动“pgc+ggc+ugc”多元内容生产模式,打造区域媒体集群,构建政民互动的正向舆论生态。一是升级pgc(专业生产内容)。牢固树立用户思维,实行全员转型移动端,构建适应传统媒体、面向移动端的生产传播机制。精准内容定位,加快推进关停并转,做好媒体矩阵设计优化调整,集中精力打造精品内容、品牌栏目、爆款产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形成强劲的主旋律和正能量。二是打造ggc(政务公开生产内容)。依托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三个中心融合贯通,强化昌平号建设,上线镇街版,构建覆盖区域的新闻通讯员队伍,高效孵化政务新媒体矩阵,全方位规范政务信息发布流程,实现权威信息高效传播,形成强大的政府话语空间。三是实现ugc(用户生产内容)。充分调动社会机构、自媒体、互联网等社会机构和群众广泛参与内容发布、观点表述、互动交流,形成主流媒体引导把关、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正向公共舆论生产传播空间,构筑新时代网上舆论主阵地。
(三)重塑发展模式。逐步构建面向未来的平台发展模式,培育融媒体中心循环造血功能。一是跨平台孵化。和高校、互联网优质平台等加大合作共建力度,大力实施融媒体人才培养、融媒体产品生产、融媒体整合营销等全方位的孵化项目,逐步完善孵化项目设计、孵化过程监测、孵化结果考评等内部孵化机制,激发强大的内生动力。二是跨专业生产。大力推行流程管理和项目运作,优化业务协同机制,丰富项目运作载体。通过“项目申请、项目审核、专家验证、项目招标”等运作机制,鼓励全体员工创新、创意、创优,尤其要加大内部专项资金和人才支持力度,及时挖掘优质项目,进行专项扶持,多出叫得响的融媒体产品。三是跨行业运营。逐步拓展节目联办、广告会展等传统运营模式,加大线上线下垂直运营力度,结合品牌栏目、内容、渠道优势,找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契合点,创新内容运营,加强用户运营,做好用户沉淀,逐步尝试媒体向文创、教育、旅游等周边产业延伸,进一步提高媒体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