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案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些二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一
在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种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注重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在教学,多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二
教学内容:p35: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过程与方法: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的构成部分以及小数各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小数的数位名称和相应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0.2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知学习。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师:前面我们看到的一些小数如0.2、0.15等,这些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其实小数点的左边也可以是其它的数,如1.8米、5.63米、12.378等。这样的小数可以分成两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的小数部分中间被小数点隔开。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的表头,如: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1.8。
5.63。
12.378。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
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等。“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哪个最大?”“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师:小数的这些计数单位十分之—、百分之—、千分之—、万分之—等,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样的,都是10。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面,像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那么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把十分之一分成10等份,每一份是多少?”
“那么十分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把百分之一分成10等份,每一份是多少?”“百分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之几的呢?千分之几的呢?”
教师边在黑板上列出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边说明:再往下还有万分位、十万分位、百万分位等,因为小数位较多的不常用,我们在数位表上就用“......”表示。前面我们讲过在整数的右边,用小数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实际应用时常把整数和小数写在—起,这样的数也叫小数。再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如1.8、5.63、12.378等也都是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叫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小数部分。教师指12.378提问:
“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是几?百分位是几?千分位呢?”
p36做一做1。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3.56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由六个一、三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3)1.54里面有多少个()0.01.
2、说一说下面各数中的“5”表示的意思。
5.370.5132.0050.25。
板书设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1.8。
5.63。
12.378。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三
重点分析。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
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
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
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
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成功的作品)。
说一说你的方法。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
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
(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讨论、探究:
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交流: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
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对折完了,接下来的步骤老师不再说了,大家有信心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吗?那就按照步骤开始吧!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其实,折纸的方法可不止连续对折这一种哦,大家请看(课件播放折纸方法的视频),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折折看。
小组交流汇报,课件展示结论。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能剪四个这样的小人了,大胆地说说你还能剪什么?
2.出示教材36页练习七第12题,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怎样折、怎样画才能剪出来??(学生说一说,再课件出示提示)。
动手剪一剪,播放视频参照。(也可课后完成)。
小结。
回顾我们剪小人的过程,它用到了这一单元的哪些知识?(轴对称)。
一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三个小人也是轴对称图形,四个小人还是轴对称图形),正是这一次次的对称我们才得到了四一样的小人。既然这四个小人都是一样的,我就可以由一个小人得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大家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现象?(平移)。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做个有心人,你一定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呢!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建筑物结构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出示课件中建筑物的轮廓)。
师:不只是建筑物的形状,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了解了我们身边这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更加深入的研究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
(贴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并贴出画有长方体平面图的卡纸)。
(过渡语)师:我知道同学们也带来了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给同桌展示一下。
二、探究新知。
(一)通过摸,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师:接下来跟着老师来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摸起来滑滑的、平平的。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种感觉吗?没错像这样摸起来滑滑的、平平的部分就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师:那除了面,我们还能摸到长方体的其他组成部分吗?
(预设1)生:我还摸到了长方体的棱。
师:那请问长方体的棱在哪里呢?(请生上台指出长方体的棱)。
(预设2)生回答不出来。
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
接着让生在自己的长方体物品里找出长方体的棱指出来给同桌看看。
3.指导学生观察顶点。
师:同学们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板书: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4.师小结: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巩固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具体位置。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生朗读活动要求。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和面的数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互相平行)及相交的棱、相对(没有公共边的面)及相邻的面(有一条公共边的面)。
(2)若学生(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书: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出示课件,并让生把长方体的定义齐读一遍)。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请个别生读活动要求。
小组讨论2-3分钟,请生回答。
(预设)生:我要用细木条来当长方体的棱,橡皮泥用来黏住细木条,同时橡皮泥充当长方体的顶点。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的想法怎么样?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师:我也非常赞同你的想法,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材料开始制作吧。
注意:请每组拿出一本书垫在下面再制作长方体框架。
(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制作)。
(2)师:仔细观察长方体框架,你发现长方体用了几根细木条?
生:12根细木条。
师:这些细木条其实就是长方体的12条棱,如果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生1:分为三组,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
(预设)生2:我想分为四组,每一组里有一长,一宽,一高。
2.认识长、宽、高。
(1)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生: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2)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示)。
3.课堂小结: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我知道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生:我还知道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练习巩固。
1.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相同,但形状不相同。()。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2.想一想,做一做。
书本第21面练习五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辨认出轴对称图形。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情分析:轴对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好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激法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现在它们就在你们小组的桌子上,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那就快点儿拿出来看看吧。(学生分别拿出图片)。
谁能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图片?(学生汇报)。
二、讲授新课。
1、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观察图片?(电脑课件,大屏幕出示)。
找生读问题:思一思,想一想:
1、你手中的图片有什么特征?
2、你用什么方法验证?
3、验证后你发现了什么?
温馨提示: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根据问题来说一说?(听汇报,同时板书:特征、两边形状完全相同、方法、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师:像你手中的这些图片那样,沿图片中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黑板上贴“对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对称现象。
2、欣赏剪纸,体会对称图形的美。
师: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在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吗?谁来说一说。
师:的确,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有很多,我国的剪纸艺术中有很多作品就是对称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
3、动手操作,感受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也制作了一个剪纸作品(展示小衣服)大家看这是什么?它是对称的吗?你能把它剪出来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只有全组的同学都剪完,才能获胜,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
学生剪,教师巡视。
师:请获胜组的学生说一说剪衣服的方法及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演示的同时教师板书:剪、纸对折、画一半图形、不能剪断。)。
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剪出其它图案吗?同学们试试吧。
教师边巡视边收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轴”、“图形”。
(大屏幕出示课件)小组讨论:谁来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图形中间有一条折痕,折痕两边形状完全相同。(大屏幕同时出示课件)。
4、认识对称轴。
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是怎样画对称轴的。
谁能说一说老师是怎么画的?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画对称轴、中间、穿过、虚线。)。
现在请剪纸作品在黑板上的同学来画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了,现在就用你的火眼金睛来判断一下,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吧。(大屏幕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完成随堂练习卡中的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数字,大家一起来看看哪些数字是轴对称的?(大屏幕出示课件)完成随堂练习卡中的第2题。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3、(大屏幕出示课件)刚才同学们做了剪纸,老师这也有一些作品,这些作品都出自于同学们灵巧的双手。但剪下来的图案和剪下来的纸边并不对应,你能猜出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吗?完成随堂练习卡中的第3题。看大屏幕集体订正。
用你手中的纸来折一折、画一画吧。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发现将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吧。(大屏幕出示课件)。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六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小学数学成绩差怎么补。
首先我们应该先分析孩子们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的孩子们是因为原本数学基础就非常的薄弱,跟不上老师们复习的进度,所以越到后面越没有自信心。还有的孩子们是因为数学基础比较好,但是容易对知识点进行混淆,在做题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思路,不会对知识点进行运用。最后一类孩子们是在考试时非常的紧张、怯场,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时也非常容易丢分大脑一片空白。
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的定义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如果对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的不够扎实,可以在课下多进行练习。如果孩子们认为自己学习非常的慢,那就可以选择报名辅导班,来帮助孩子们学习。
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识点。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除数,再依次类推,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和除数相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要将前一步计算后的余数写出来和下一步的数合起来再除。
3、每次计算后的余数都要同除数进行比较,不要忘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4、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1位。
5、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同被除数的位数相同。
6、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a)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b)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七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观察、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亭子、雪花、苹果、民间剪纸……。
4、教师小结。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创设故事情境。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出示例1。动手操作,剪一件上衣。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2、剪其他图形。松树、桃心、葫芦。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3、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请看屏幕。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请看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2)、学生在自己刚才剪出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3)、交流评价。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三)、小结知识。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像上衣、松树、桃心、葫芦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
三、拓展练习、运用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29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练习七的第1、2小题。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练习七的第3小题。
(1)、学生观察、自己连一连。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4、补充练习。
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分别有几条?
(1)、请你折一折、画一画。(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5、欣赏教材p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感受生活的中对称图形的美。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五、板书设计、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像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像上衣、松树、桃心、葫芦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八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正确辨认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探索物体和图形的运动形式过程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会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能正确辨认平移后的现象。
一课时。
游戏一:向左转,向右转。
游戏二:我是你的影子。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看游乐园动态场景。
师:游乐园大家都玩过了吧,可是小蚂蚁们没有玩过,你们能当小导游吗?(可以)。
二、新授。
(二)分类。
预设:分成两类:一类是小火车,缆车,滑滑梯,观光梯。另一类:旋转飞机,飓风车,钟表。
(三)教学平移。
我们先来研究平移。
小结:只要是沿着直直的线移动,就是平移。不管是往哪个方向。板书。全部边做手势边齐读。
2、同桌讨论:平移过程中什么保持不变?什么发生改变?
全班边模拟运动,边思考。
3、小蚂蚁要和小伙伴玩游戏了。
游戏:蚂蚁移房子。师:什么叫重合?
学生操作。学生上台操作。
(四)教学旋转。
1、出示2个问题让全班边模拟运动,边思考。
这些项目为什么可以分为一类?
旋转过程中什么发生改变?什么保持不变?
2、出示钟面。
师顺逆时针转,从12点开始转半圈,转四分之一圈,从5开始转到7。
让学生体会:不管转多少,只要它们都是绕着同一个点转动,就是旋转。
3、体验旋转。
(五)比较异同点。
小蚂蚁它还想知道这两种运动方式到底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师小结: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并且移动中没有改变方向,就是平移现象;旋转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方向一直在变。
三、练习。
(二)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来。
(三)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
贴图贴图相对应。
沿着直直的线移动绕着同一个点转动。
不变:方向、大小大小。
改变:位置方向。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九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辨认出轴对称图形。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情分析:轴对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好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电脑课件、剪刀、彩纸。
一、激法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现在它们就在你们小组的桌子上,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那就快点儿拿出来看看吧。(学生分别拿出图片)。
谁能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图片?(学生汇报)。
二、讲授新课。
1、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观察图片?(电脑课件,大屏幕出示)。
找生读问题:思一思,想一想:
1、你手中的图片有什么特征?
2、你用什么方法验证?
3、验证后你发现了什么?
温馨提示: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根据问题来说一说?(听汇报,同时板书:特征、两边形状完全相同、方法、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师:像你手中的这些图片那样,沿图片中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黑板上贴“对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对称现象。
2、欣赏剪纸,体会对称图形的美。
师: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在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吗?谁来说一说。
师:的确,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有很多,我国的剪纸艺术中有很多作品就是对称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大屏幕出示课件)。
3、动手操作,感受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也制作了一个剪纸作品(展示小衣服)大家看这是什么?它是对称的吗?你能把它剪出来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只有全组的同学都剪完,才能获胜,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
学生剪,教师巡视。
师:请获胜组的学生说一说剪衣服的方法及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演示的同时教师板书:剪、纸对折、画一半图形、不能剪断。)。
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剪出其它图案吗?同学们试试吧。
教师边巡视边收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轴”、“图形”。
(大屏幕出示课件)小组讨论:谁来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图形中间有一条折痕,折痕两边形状完全相同。(大屏幕同时出示课件)。
4、认识对称轴。
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是怎样画对称轴的。
谁能说一说老师是怎么画的?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画对称轴、中间、穿过、虚线。)。
现在请剪纸作品在黑板上的同学来画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了,现在就用你的火眼金睛来判断一下,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吧。(大屏幕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完成随堂练习卡中的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数字,大家一起来看看哪些数字是轴对称的?(大屏幕出示课件)完成随堂练习卡中的第2题。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3、(大屏幕出示课件)刚才同学们做了剪纸,老师这也有一些作品,这些作品都出自于同学们灵巧的双手。但剪下来的图案和剪下来的纸边并不对应,你能猜出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吗?完成随堂练习卡中的第3题。看大屏幕集体订正。
用你手中的纸来折一折、画一画吧。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发现将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吧。(大屏幕出示课件)。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十
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交流引入。
1.观察交流: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
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
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
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顾剪法: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4.巩固认识: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折一折,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四)辨一辨,辨别轴对称图形。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根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改编)。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十一
一、填一填。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b旋转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使学生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备注。
一、创设情境。
1、师用图片在画有方格的磁性黑板上演示:一个小船从左移到右。
师:小船做的是什么运动?(板书:平移)。
仔细观察。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操作。然后同桌学生一个提要求,一个操作。
2、小结: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虚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实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二、探究与操作。
师:你是怎样平移的?
2、指导学生画出平移图。
小组内学生进行操作。然后用图表示出平移的过程,再相互说一说,是怎样平移的。学生进行大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与汇报及时板书)。
3、组织交流不同的移法: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这个位置?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4、师:我们研究过平行线,谁会画平行线?
出示一根直尺和一把三角尺。
师:利用直尺和三角尺就能很快画出平行线,谁会?
5、教师指导:让三角尺沿直尺平移,平移前沿三角尺一边画一条直线,平移后再画一条直线。
三、巩固发展:
1.组织学生完成p88练习二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观察后,完成书上填空。同桌学生相互数平移的格数。
2.组织交流反馈方法。组织学生完成p88练习二十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作图后,组织展示交流反馈方法。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研究,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把学到的知识向你的同桌展示吗?
五、布置作业。
1.p88练习二十一第4~6题。
2.配套练习册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图形运动(二)练习课。
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虚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实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教学反思要教给学生平移的方法,认清一个点为参照物,平移的时候一定要弄清从什么方向平移,以及平移的格子也要数清楚,有的学生还搞不清。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以及在线的所有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我的孩子们:
《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并且是空间领域里最原始的基础,学生在这个时期是孩子空间观念敏感期,这种数学观念发展的好,创造能力也将是无限的。
其实,我们班级的孩子思维很敏捷,活泼好动,经常给我很多惊喜!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的经验,他们经常做折纸、转风车等手工活动,从中积累了图形变换的知识,三年级又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本次的学习,在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有三大来源:一是来自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三是来自教材的学习素材。
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3、情感态度目标:a:学会按一定的角度有规律的旋转,得到漂亮的图案,学会欣赏数学美。b:培养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是目标:3。
最后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课的伊始,我采用了辉煌老师的建议,通过学生演示自己动手制作的纸蜻蜓,揭示了生活中的旋转的事例,让孩子们对图形的旋转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认识,这样联系生活学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播放课件):出示一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通过旋转得到的.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只是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可是通过我试讲后,发现学生对于旋转角度的掌握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一部分学生就出现了困惑,因此我觉得再次教学本课,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图形旋转的角度。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奠定基础。
在观察演示这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1、演示教材53页风车的图形,做为动画出现的,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能清晰的看见旋转的过程。学生很轻松的就把53页的填空做的很好。
2、演示的是54页1题强化中心和方向的问题。
3、演示的是54页2题关于怎样判断旋转角度的活动。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十四
1、了解、认识、感知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的本质。
2、通过探索掌握平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讨论、探究、归纳的过程,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
直观感受平移这种现象,理解平移是在做直线运动。
掌握平移的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引导探究法、观察操作法。
多媒体课件、推拉式的黑板。
课件出示在商场和游乐园的观光电梯、空中缆车、推拉门三幅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图片的三个物体分别在做什么运动?(出示情境图给学生时间思考让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观光电梯、空中缆车、推拉门这三个物体都在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大小、形状、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做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也是平移吗?(学生根据刚才的`所学思考发言)。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举例:拉抽屉、坐公园里的滑滑梯、电动伸缩门、电动推拉门等等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属于平移。
大家真的很善于观察,知道的课外知识真多。老师相信大家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那么,本节课的内容你掌握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物体的大小、方向、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同学们放学回家后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看看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形象,举例说明。
平移。
物体的大小、方向、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十五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专业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案例16篇)篇十六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1、教师用课件演示:
(1)钟表;
(2)风车。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想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1、认识旋转的含义。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3)完成做一做。
2、认识旋转的特征。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1)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2)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