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

时间:2025-01-08 作者:文锋

通过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案模板。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一

五、赏析课文上阕:

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

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

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使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

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决心。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具体研习第二、第三句:描绘绚丽壮观的秋景图,即湘江秋景图。

(1)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万类霜天竞自由。共7句。在古诗中,这叫一字起领,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请同学读一下。注意“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的抑扬顿挫,最后一句是哲理概括,要读出感叹之情。)。

(2)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找同学读一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那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

(3)在这几句中,那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明确:遍、染、争、击、翔。

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一样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染:用了拟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能否改为“飞”字?

明确:不能。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飞”太一般了。

鱼翔浅底:“翔”是不是改为“游”更准确一些,鱼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

明确:“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

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竞争、竞赛。竟:出人意料。(板书:竞、竟)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

(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怎样?

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刹人”等等。

这么一副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

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动有静,有颜色的对比(红,碧),有动作的对比(击、翔)。

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5)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六、课堂小结。

上片写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七、作业:背诵全词。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二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3、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教学过程】。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他更是一位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长沙》。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题材,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每一首都有词牌。不同词牌规定着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按字数分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等。

点明《沁园春长沙》是一篇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点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性词语。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提问:1、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眼前的景象使作者感慨万千,想到了往昔战斗的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作者所思索的问题。

明确:四幅图: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六: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独立寒秋图”

学生朗读词的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让学生调整好语序,简要说说它们的大意。

明确: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也可理解为处境险恶。)。

这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

(1)学生朗读“看”字所控的7句。

(2)提问:作者是怎样变换视觉描绘眼前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板书。

俯视:鱼翔浅底(动)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看近观:满山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

提问: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

明确:万、遍、染、漫、争、击、翔。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写出了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染成的一样十分壮美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2)提问:同为秋景,作者同其他一些文人所流露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古来一些文人墨客描写秋景,总有悲秋之意,

如:欧阳修的“秋声赋”中描绘出暮秋山川的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于因人事忧劳,形神日渐衰老的悲感。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写秋风所破茅屋,体现了作者痛苦的心情。这与作者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反响,充满豪情壮志。作者通过充满生机的秋景的描写,流露出一种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思想,写出了对故土和祖国山河的挚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

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3、品读上阕后三句。作者问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

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不由得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4、具体分析峥嵘岁月图:

(1)提问:下阕中的哪两个字标志着作者由上阕的眼前写景的描写转。

入对往事的回忆?

明确:“忆”“记”

(2)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一般的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作用,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非常自然。

(3)下阕的领字是哪个字?

明确:“恰”是正直之意,一直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

作者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他的革命战友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者都豪情。

5、分析中流击水图:

明确:最后一句采用象征手法,形象的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历史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6、总结:这首词“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写作特点。

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五)比较分析。

明确:

《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沁园春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词下阙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三

教学目标 :

1、 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 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 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4、 教学重点:

1、 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

1、 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

二、讲授新课。

1、 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 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 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4、 赏析课文。

(1)      上片。

1)       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2)       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景物?

(见板书)]。

参考答案:

a、 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b、 景物中动景和静景互相映衬。

c、 选材典型。

d、 语言极富表现力。

e、 一改“悲秋”的传统,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壮丽秋色。

4)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点明诗人此时此景的发问。

(2)      下片。

1)       诗人和朋友们的“峥嵘岁月”具体是怎样的?

(见板书)。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哪些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以天下为己任,英勇无畏,蔑视反动军阀等黑暗势力的精神品质。

3)“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的志向?

参考答案:决心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点明诗人对“谁主沉浮”的暗答。

三、课堂小结: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壮丽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的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决心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四、巩固练习。

1、 有感情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诗中的豪情壮志。

3、 背诵全文.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四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对于诗词的词语的品味,对词人情感世界的把握。高中生正是价值观、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对比较淳朴的上进的学生对毛泽东会十分感兴趣,对人生理想抱负也有自己的思索。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理想抱负的思索,激发他们了解伟人心灵的兴趣;然后可以通过对于词语的品味,而完成诗词的欣赏。

【知识链接】。

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曲子词_。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根据字数,词分为_小令__、_中调__、长调_,对应的字数要求分别为__58字以内_、__59—90字_、___91字以上。

【教学过程】1.以诗导诗。

提问:世界上最长的生命体是什么?

2.中国诗歌的发展流变。

诗经-楚辞--古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新诗。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又名《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一百十四字。如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毛泽东《沁园春雪》。

4.“悲秋情节”的民族文化心理。

中流击水(小标题概括准确即可)。

2.全词中有几个字可以把这几幅画面串联起来,你认为是哪几个字,并简要口述理由.

答:“立”——“看”——“怅”——“问”——“忆”——“记”

前人为何悲秋?毛泽东为何颂秋?

悲秋:科举秋闱、乡土情结、人生迟暮颂秋:少年伟人气象、革命形势。

3.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答: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知识链接。

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枯藤、老树”等11个意象,“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在作品上被诗人的情感“剪辑”在一起时,就表现出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结尾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2.“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

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感受到其中隽永深刻的情感。

自主学习。

1.本词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2.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意象(景物)来写的吗?【问题探究】(此部分所设置的问题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班级,请各位教师根据学情选用或者更换)。

答:“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3.“一切景语即情语”,古典诗词中的景物(意象)描写往往会构成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境),寄寓着创作者内心复杂而丰富的情感。本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正体现了上述特点。请结合本词内容分析作者寄寓的“情”与“志”。(此题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中的“景情关系”类题,设问可根据学情有不同表达)。

答: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4.诗歌语言讲究精炼准确传神,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请从本词中选择你认为精炼传神的字词进行赏析。(此题为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中的炼字型题,也可作为课后练习使用)。

“染”拟人手法。“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让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击”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的英姿。“翔”表现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5.从对《沁园春长沙》的分析中,你能总结出如何准确把握住一首诗或词的思想情感的方法吗?(建议根据学情选用)。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五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沁园春长沙教案。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毛主席的博大情怀和豪情壮志,教育学生要胸怀人民、充满豪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

2、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当代诗人任泽键写道:“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话下,谈笑间,钟山风雨一派豪情,你看重,战地的黄花。”这首诗中的“你”就是毛主席,他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主席,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二、整体感受:

1.师范读,正音。

舸寥廓峥嵘遒遏。

找一个学生读,师点评。(点拨: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找第二个学生读,或学生齐读,师点评。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其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板书)。

通过朗读全词咱们可以知道,词的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精神和理想。

三.具体鉴赏。

1.鉴赏前三句。

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这三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什么呢?(提问学生)。

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词意:深秋时节,毛主席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

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既表明词人是一个人,更显示词人砥柱中流的气概。(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

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现在咱们就来具体欣赏一下。

词人通过一个“看”字,以视野所见来些湘江的秋景,使得“看”字所统领的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现在咱们来齐读这几句。

学生齐读,师点评。

(1)提问: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哪些意象?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

(2)具体分析词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

“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可以改为“飞”吗?

明确: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

“鱼翔浅底”,“翔”可以改为“游”吗?

明确: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用“翔”精确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出了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景象。这句也是一个哲理性的概括。比较:竞:竞争,竞赛。竟:出乎人意料。(板书:竞、竟)。

(3)思考:这么一幅绚烂的秋景图,词人又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

明确:有远眺、近观、仰望、俯视。

思考:这一处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静有动,有颜色的对比(红、碧),和动作的对比(击、翔),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小结:词人用一系列形象鲜明的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烂的湘江秋景图,流露出词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倾注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挚爱。

3.品读上片后三句。

(1)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六.课堂小结。

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往往表现出“伤秋”“悲秋”的意绪。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毛主席却抛却了这种哀伤叹息的悲哀之态,以生动地描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境界。

七.作业:背诵全词。附板书设计: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品味赏析,理解借景抒情的特点;

2、诵读,领悟词壮美、开阔的意境;

3、感受作者远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树立远大理想。

教材分析:

1、重点:分析上阕,理解借景抒情的特点。

2、难点:领悟词壮美、开阔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讲授。

1、抓住关键词,从顺序、视角等方面赏析上阕,突破重点。

2、指导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解决难点。

教具:多媒体。

教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进程 方法及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2、引出课题(板书)。

3、题解:词、词牌、题目。

4、出示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二、讲授新课。

1、 简介写作背景(投影显示)。

2、 读课文。

3、 欣赏毛泽东手书、听配乐录音(多媒体显示)。

4、 引导分层(多媒体显示)。

5、 分析上阕。

(1) 找关键词:立、看、问。

(2) 分层:独立沉思。

绘景抒情。

怅问忧思。

6、 分析第一层。

(1) 生读。

(2) 提问:交代了什么?

(3) (多媒体显示):时、地、人。

(4) 想象画面。

(5) (多媒体显示)3幅画面。

7、 点赏析第二层。

(1)(多媒体显示)。

(2)读。

(3)提问:写了哪些景物?

(4)分析:山、林(色彩)。

想象画面。

(多媒体显示)。

(5)分析“江”“舸”“鹰”“鱼”

想象画面。

(多媒体显示)。

(6)概括写景特点:(板书)。

动静相宜 远近结合 俯仰交错。

(7)总结:(多媒体显示)绚烂秋景。

(8)比较古人写景体会作者的感情:昂扬奋进。

8、 分析第三层。

(1)师读 。

提问1学生。

1生读,教师补充。

由1名好学生读。

学生讨论概括。

提问。

讨论概括。

讨论 回答。

教师复述。

一生读。

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想象。

比较讨论动词。

引导学生讨论概括。

引导学生讨论概括。

提问3名学生        。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进程 方法及学生活动。

(2)分析。

9、 简要分析下阕。

(多媒体显示)。

(1) 追忆往事。

(2) 青春如火。

才华横溢、意气奔放、奋发有为。

表明了包括作者在内的青年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

(3) 中流击水。

10、 小结(多媒体显示)。

11、 指导再读。

12、 再读欣赏(多媒体显示)。

13、 齐读。

三、练习(多媒体显示)。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

2、 研究性学习:搜集毛泽东的资料 。

讨论总结。

引导讨论。

概括总结。

由1名学生总结。

多名学生读,教师指导。

学生练习,提问。

附板书:

山------红           平     远。

舸-----争    。

绘景 动 鹰------击    动作  仰。

鱼------翔           俯     近。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七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构思:

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语气轻重缓急。)。

2、结合划分节奏,听朗读录音。

3、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4、整体感知,思考:本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品味鉴赏上阕。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3、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

4、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

5、最后一句叩问大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补充时代背景)。

品味鉴赏下阕。

1、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曾”和“忆”两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下阕主要追忆“同学少年”的往事,作者和他的同学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发挥想象,把上阕改写成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八

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故事。一个女生上台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有一天,苏氏在学校园散步,发现了一个小女孩摘了花房里的一朵玫瑰。如果被一个教师发现,可能会大声斥责:你是哪个班的,为什么要做小偷。但是苏氏并没有这样做,他轻轻地问女孩子,你摘这朵玫瑰花送给谁。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她想摘花给奶奶看,告诉奶奶她没有说谎,学校里有很大的玫瑰花。苏氏在花房里摘了两朵花,一朵送给小女孩,奖励她懂事,一朵让小女孩送给她的妈妈,奖励她培养了一个好孩子。这可能就是李老师说的“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苏氏和他的学校。苏氏在学校门口的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希望我的同学向李老师一样,也会尊敬苏氏。她曾经给女儿写了一组信,我们以后要读的。

二、解决遗留问题。

先拿出一张纸,默写《沁园春长沙》,写上姓名,一会儿要交上来。(学生默写)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写错了,所以要注意书写。把名字写上,后面要登记成绩。某某同学,李老师不点名了,不要再交头接耳了。你知道李老师在说你。

写上名字撕下来。现在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李老师的安排。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好了,我现在宣布扣分标准。写错写掉一个字扣一分。不算标点。有学生交换错了,(批评,你们这一块纪律不好,李老师提出批评)一会儿我根据多数同学的进度就要收上来了。(看一个同学在批分数,一百分啊,了不起。要把批改人的姓名写上)要写:阅卷人:某某某。而且,要把分数标上。(有学生在下面议论)有问题跟我说。

还没有批改完的同学举手。(一部分同学举手)看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我马上就要收了。现在,个别同学没改完的,继续改。叫两个同学收两边。其他同学听李老师讲。

(下面有议论声,李老师在等)抓紧时间。还有个别同学没交上来,一会儿给我。

在阅卷中批一百分的举手。(举手的寥寥无几)同学们能不能就李老师的突然袭击谈一谈感受。

请一位同学谈李老师为什么突然袭击。

一个同学起来回答,说得很好,李老师上前握手。

在阅卷过程当中,发现有零分请举手。大家笑。

李老师今天的目的不在于看你们写对了没有。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在于要靠自觉。我今天听初中老师的课,他把生难字词写在黑板上,但高中不需要这样,我希望今天这个小小的测试会成为大家的一个教训。本来我今天还有一个小小的事情要做,就是你们的随笔,上面错字很多。这些东西很重要。

顺便我强调几点,语文学习的常规。我说得那样清楚,有的同学还问一个字扣多少,有同学还要问,我说不要说话,有的同学还在说话。我今天第一次批评,心里很不舒服。

第一,课前要自己预习。老师讲了一些要求,该记的自己要记。现在只有一个人要记。(同学们拿起笔来)预习哪些?生难字词自己解决。课文自己朗读。注释要看。

第二、课堂上的笔记。李老师很少板书。课堂笔记不是抄板书,师生发言有什么地方值得记都要记。如果一节课下来,看你的书可以得卫生红旗,我不会表扬你的。(大家笑)有同学问,错了要不要记?当然,也可以啊,可以批驳。当然,必须是有价值的。还有一个我要宣布一下,怀着沉重的心情。不要说话。

第三、课后。李老师的练习比较少。优化练习自己选来做。你看优化练习哪些是难点,自己可以做。到时候我把老师用书教给同学,可以自己对照。假如有同学说我不必看,我都掌握了,当然你可以不做。另外,关于随笔,我顺便说一说。上次交上来的本子参差不齐,你们能不能统一一下。都用作文本。学生否定,说我们都用笔记本,李老师同意了,但强调要写得整齐。周记是对本周情况的总结。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以后你们的作文本一定要严格地写在作文本上。我怕有的同学写在作业本上。

现在,你们翻开,背诵一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看一看。(学生齐背)。

我还听见一个同学在说,粪土当年万户侯。(户字读得有问题,李老师高声表演这个同学的读法),同学们今天没有昨天读得好。起立,每一个同学都是青年毛泽东。(学生起立读)。

比刚才有进步,请坐。学生自发为自己鼓掌。

完全能够背下来的同学举手。(**同学举手,刚才你是看着书读的,为什么还要举手?要渲染气氛吗?同学不好意思,起来解释说,他为了读好才看书的)。

能不能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你为什么能够很快地背下来。

第一个同学:以前我背过《沁园春雪》,这一首结构上大体相似。另外,有规律。(李老师插话:大家注意,杨晓梅同学要讲规律了,这就值得记嘛)刚开始。然后他视野有一个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然后发表自己的感慨,然后回忆同学少年,书生意气,都是渲染自己的气概。(李老师:杨晓梅熟悉结构)。

问:你为什么不把上下片背倒了?

刚才杨晓梅的发言同学们可以记的。他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是抒情。由景产生了情,所以不能颠倒。在背的时候,先是毛泽东自己站在江边。

问:毛泽东站在什么地方?

橘子洲头。

问,那他完全可以说:橘子洲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一个同学说:你必须先烘托气氛。

李老师:打断一下,正因为要烘托气氛,才要把橘子洲头放在前面嘛。你又错了。你看他没有把我说服吧。

问,高健起来说,低健也行。

高健:我觉得独字表现出毛泽东的与众不同。然后独就可以引出下面他自己的感慨。(李:一开始就有一个独立的形象,这个独立包括人格的独立。)。

有没有补充的?先声夺人,形象。还有没有?

问:看一直统领到什么地方?

远近上下。

问:哪一句作结?万类霜天竞自由。在这个基础上才发表感叹。

好,后一句,我要说一下。: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答案上有两种说法,我宣布一下,大家可以讨论。一种是我们在河中心击水,浪阻止了飞舟。一句说法把他颠倒过来,讲成在浪遏飞舟的时候,我们在江中游泳。就是说这个浪不是游泳的结果。

哪一个要好一些?

同学说第一种。李老师没有定论,让下去讨论。

采桑子重阳。

大家齐读一下。(学生读)。

这首词有没有同学背过?

你们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感悟?还有五分钟,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或者你最喜欢哪一句,可以说一下。

无人应答。

你们再读一遍,自己读。(学生小声读)。

有什么感觉?交流一下。是不是没读懂?

问:人生易老天难老,天指什么?

学生一:我觉得可以是指心中的志向。

反问:那是……。

天是指什么?时间,自然嘛。

人,几十年匆匆一过,而自然本身不会老。这句话有一种紧迫感,李老师在乐山工作过九年,每次看到大佛都有感慨,它不知在那儿坐了多少年!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感慨。比如伤感。而在伟人看来,有紧迫感,需要不断地进取。

今又重阳。不一样了。打胜仗了。

一年一度秋风劲,强劲。

甚至比春光要好。

这都是表现一种乐观,豪迈。我跟同学们讲过,写这首词的时候他正处在低潮,心情不好。

学生齐读。(铃响)。

李老师再读一遍,作为这节课的结束。

李老师读,学生鼓掌。

李老师:我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注释里说,这首词的上下阕原来是颠倒的,那么为什么要改为这个样子?说实话,这个问题李老师也没有想透,就把他作为问题留给大家解决。

铁皮鼓曰:杜诗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用来评价李老师的课堂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是一节家常课,甚至只是处理了一些遗留问题,但坐在教室里,我的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被李老师所吸引,有如坐春风之感。

这节课至少给我以下几点启示:

一、老师要敏感,要有一种意识,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然而然的教育。李老师从走进教育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教育活动。私立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时候不太好,李老师一上来,看到这些现象就幽默地批评这些同学“眉来眼去”,做自己“发明”的保健操,学生当中起了笑声。这种批评,既达到了目的,又不生硬,被批评的学生也感到不好意思,习惯立即得到了纠正。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同学偶尔的交头结耳也没有放过,(其实在我们听课的老师看来,课堂气氛很好,偶尔有些同学小声议论一下是很正常的,我们很容易迁就放过的)而且整个教育过程显得很自然,水到渠成。

二、学习语文要随时培养学生的习惯。我也听了不少公开课,发现许多讲课老师喜欢煽动学生,达到一种控制学生的`效果。但李老师的课堂更为务实,更注重实效。自始至终,他一直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突击默写,我没有料到这里竟然也能够做出一篇大文章,渗透许多语文习惯的教育,比如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要有自觉学习的意识,要认真写字,减少错别字等等。然后非常自然地引出语文学习应该有的习惯。而且我特别注意到,李老师在后面立刻就对这些习惯进行了强化,比如提醒怎么样情况要记笔记。

三、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的作用只是协助引领。比如怎样背得快,就请同学自己谈看法,他做补充,这样慢慢地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意识。在很多对话中都一直循循善诱,并不像有些老师(比如我)在学生发生思维障碍的时候急不可待地抛出正确答案。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就先交给学生去解决,个别问题坦率地承认老师也没有弄清楚。

四、李老师对练习的处理对我很有启发。我们往往容易把自己和学生一块儿抛到题海里去。如果把那些默写收上来老师自己批阅,要消耗掉不少时间,李老师这样处理非常好,值得借鉴,而且对学生也有好处,在批阅其他人试卷的时候自己又复习的一遍。那优化设计里面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选择,非常信任学生。我在课前和李老师聊天的过程当中听他讲,如果一定要有单元练考,(李老师不赞成)可以考虑题目从优化设计里选。这样认真读了这些题的同学就会得到比较好的分数。李老师还说,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考倒。这话我记忆深刻。

一个突出的印象,学生注意力很集中,思维活跃,整节课都在不断地思索讨论。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习诗词的朗诵技巧,能够根据诗词的特点进行美读。

2、学习诗词的鉴赏方法,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

3、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美读,并能通过美读,体味诗词意境,得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借助相关资料,感受诗人的豪情,唤醒自己内心的情绪积淀,体验胸怀天下的伟人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回忆初中时学习过的毛泽东诗词。

2、检查词的常识,教师予以补充。

(1)词的发展及别称——曲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2)词有词牌,“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词的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4)词一般分两段,即为两阕,也叫两片。

(5)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诗词。

3、检查学生预习《沁园春-长沙》中的生字词,读音,注释情况。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沁园春-长沙》。

三、朗读。

1、听录音范读或师范读。

2、学生自读,抽读课文。

3、ppt显示读书的要求。

(1)读书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

(2)读书尤其是读诗歌,要放开声音读,增强语感体会。

(3)读书要养成好习惯:圈画重点词句、段落,学会思考问题。

4、你了解毛泽东有多少呢?

ppt显示毛泽东生平事迹简介。

5、回顾历史,走近1925。写作背景介绍。

6、再抽同学来读词,读出你对于这首词的理解。

注意:字音、节奏、重读、感情。

7、试着品读这些词语:独立、寒秋、看、红、碧、尽染、碧透、怅、问等。

8、熟读背诵上阕。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抽查学生巩固文学常识和上阕背诵情况。

2、品位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独立、寒秋、看、红、碧、尽染、碧透、怅、问等。

二、学习品味上阕。

导入:诗歌——语言之母,语言的钻石。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体。(美学大师朱光潜)。

1、赏析上阕:

(1)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成份也常省略,请用正常的语序、散文化的语言来表达这三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

(2)“看”字统领了下文诗词的哪几句?也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彻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

2、上阕写景有什么特色?

(1)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

(2)通过那些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湘江秋色图”。

a、“争”——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

b、“击”——刻画了鹰的矫健。

c、“翔”——形象地描绘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自由自在的神态。

3、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作者面对寒秋时节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深思而感慨的心绪。)。

怅——词人深思感慨,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提问。这是由“看”而产生的“问”。

这一问,能看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三、学习品味下阕。

1、抽读下阕。

2、学生自读下阕,注意品味重点词语。

携侣峥嵘稠粪土遏等。

(1)携、侣——点明人物关系的亲密友好。

(2)峥嵘、稠——表明时代的政治环境和艰难时世,反衬出英雄人物的奋发有为。

(3)粪土——表达出年轻的诗人们对军阀官僚和统治势力的蔑视。

3、内容理解。

(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

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字,统领后面7句,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答:问当年的诗人同学们,也可以是问现在的年轻革命者们。

写尽豪情壮志,展现意气风发。

补充材料:ppt显示。

“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3)概括下阕诗意。

一幅“少年学子图”

追忆往事,突出了当年年轻的诗人与同学以身许国的抱负和意气风发的神情。

下阕,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来主宰大地的重任。

上阕——写景为主生动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下阕——抒情为主回忆往昔生活,突出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

ppt显示本词的主旨: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四、意象品味。

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如果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也就广博,宏伟或雄峻。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客观景物,或者是借助客观景物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袁行霈)。

2、找出上阕中的意象,以之为例进行分析意象。

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

这些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情境中被关照,被表现才是“意象”。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情景交融、意境等诗歌表现手法,感悟革命豪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关键词语传神之妙,体味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以伟人为榜样、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使命的目标。

:了解情景交融、意境等诗歌表现手法,品味关键词语,准确把握诗歌主题。

:探究情景关系和文中修辞的作用。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基本把握诗歌的思路,品味出上阙词中意象特点,对意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了解了写作背景,初步感知了诗人那种远大抱负和革命豪情。学生以前机械化朗读模式有了转变,但还是不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尝试用绘画来表现词中意象。

学生:

1.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听名家朗读本词,模范名家朗诵,尽量做到有感情朗读。

2.利用数字图书馆,查阅意象意境等相关知识,为把握意境和诗歌主题奠定基础。

教师:

1.针对目标、重难点和学情,认真备好教案及多媒体课件准备。

2.内容处理,对上节课的拓展作业,学生互评,教师总结,再从意象方面探究情景关系,补充修辞知识。

3.基础作业,背诵全词,并完成课后练习3、4题。

4.拓展作业,分组绘制词中四幅图,全班同学完成一次“”沁园春?长沙”专题画展。

课程导入。

展示上节课作业——学生绘制的“湘江秋景图”,分小组讨论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

优点:学生绘制的湘江秋景图色彩绚丽,个体比较突出;

缺点:整体布局不够和谐,有些杂乱;

下面,我们从整幅图的布局来分析湘江秋景图,感受图中意境。

巧设任务。

导入新课。

互相评价。

交流思想。

把语文能和专业技能结合一起,在互相评价中,寻找差异,加深理解。

新授内容。

导入。

【】(承接上节课)。

1.意象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意象布局是怎样?

2.探寻整幅图的意境是什么?

明确:

通过远近相间、俯仰并用,整幅画面形成阔大高远的意境。

提问引导。

以活动的方式促进课程实施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学习本词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

1.上阙中的湘江秋景图的中景、情之间的关系?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相合。

空中的雄鹰。

以壮景写豪情。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2.“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分为几层?

明确:总领八句。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句,画出了时代特征。往、昔:同义反复,都是指过去。对过去的岁月,诗人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湖南青年赶走军阀赵恒惕一事便可见当时的岁月确实“峥嵘”。一个“稠”字,表明这样激烈的斗争是经常性的。

3.这些内容分为几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共分为三层:第1层:“恰同学少年”——点名了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风华正茂”——风采焕发才华横溢,描绘了他们特有气质、秉赋。

第2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

第3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

归纳:

以上八句写出了“忆”的具体内容。从几个侧面表现了青年们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诗人的革命情怀。

【】。

1.中流击水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2.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

明确: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讲解对偶、借代等修辞的特征,让学生归纳全词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对偶粪土当年万户侯——借代设问。

【】。

反复诵读,理清思路。

总结方法:揣摩字词体味情感。

探景究情归纳主题。

倾述感悟:青年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

课堂练习:利用本节课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比较阅读《水调歌头?游泳》。

1.小结本文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2.本文的主题。

【】。

2.分组绘制词中四幅图,全班同学完成一次面向全校的“沁园春?长沙”专题画展。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一

参考答案:

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b、景物中动景和静景互相映衬。

c、选材典型。

d、语言极富表现力。

e、一改“悲秋”的传统,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壮丽秋色。

4)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点明诗人此时此景的发问。

(2)下片。

1)诗人和朋友们的“峥嵘岁月”具体是怎样的?

(见板书)。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哪些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以天下为己任,英勇无畏,蔑视反动军阀等黑暗势力的精神品质。

3)“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的志向?

参考答案:决心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点明诗人对“谁主沉浮”的暗答。

三、课堂小结: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壮丽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的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决心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诗中的豪情壮志。

3、背诵全文.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二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毛主席的博大情怀和豪情壮志,教育学生要胸怀人民、充满豪情。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

2、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一课时。

一、导入:当代诗人任泽键写道:"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话下,谈笑间,钟山风雨一派豪情,你看重,战地的黄花。"这首诗中的"你"就是毛主席,他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主席,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二、整体感受:

1.师范读,正音。

舸寥廓峥嵘遒遏。

找一个学生读,师点评。(点拨: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找第二个学生读,或学生齐读,师点评。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其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词,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板书)。

通过朗读全词咱们可以知道,词的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精神和理想。

三.具体鉴赏。

1.鉴赏前三句。

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这三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什么呢?(提问学生)。

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词意:深秋时节,毛主席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既表明词人是一个人,更显示词人砥柱中流的气概。(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

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现在咱们就来具体欣赏一下。

词人通过一个"看"字,以视野所见来些湘江的秋景,使得"看"字所统领的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现在咱们来齐读这几句。

学生齐读,师点评。

(1)提问: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哪些意象?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

(2)具体分析词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

"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可以改为"飞"吗?

明确: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

"鱼翔浅底","翔"可以改为"游"吗?

明确: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用"翔"精确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出了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景象。这句也是一个哲理性的概括。比较:竞:竞争,竞赛。竟:出乎人意料。(板书:竞、竟)。

(3)思考:这么一幅绚烂的秋景图,词人又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

明确:有远眺、近观、仰望、俯视。

思考:这一处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静有动,有颜色的对比(红、碧),和动作的对比(击、翔),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小结:词人用一系列形象鲜明的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烂的湘江秋景图,流露出词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倾注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挚爱。

3.品读上片后三句。

(1)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六.课堂小结。

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往往表现出"伤秋""悲秋"的意绪。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毛主席却抛却了这种哀伤叹息的悲哀之态,以生动地描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境界。

七.作业:背诵全词。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三

1.了解《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和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沁园春长沙》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采桑子重阳》由议论而转入写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观概写之内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3.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文档为doc格式。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一课时。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五)小结、作业。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中那将是一大幸事。

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1、请同学回忆初中时学习过的毛泽东诗词。

2、检查词的常识,教师予以补充。

(1)词的发展及别称——曲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2)词有词牌,“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词的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4)词一般分两段,即为两阕,也叫两片。

(5)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诗词。

3、检查学生预习《沁园春-长沙》中的生字词,读音,注释情况。

1、听录音范读或师范读。

2、学生自读,抽读课文。

3、ppt显示读书的要求。

(1)读书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

(2)读书尤其是读诗歌,要放开声音读,增强语感体会。

(3)读书要养成好习惯:圈画重点词句、段落,学会思考问题。

4、你了解毛泽东有多少呢?

ppt显示毛泽东生平事迹简介。

5、回顾历史,走近1925。写作背景介绍。

6、再抽同学来读词,读出你对于这首词的理解。

注意:字音、节奏、重读、感情。

7、试着品读这些词语:独立、寒秋、看、红、碧、尽染、碧透、怅、问等。

8、熟读背诵上阕。

1、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文学常识。

2、背诵上阕,并品味关键词语。

3、熟读下阕。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六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对于诗词的词语的品味,对词人情感世界的把握。高中生正是价值观、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对比较淳朴的上进的学生对毛泽东会十分感兴趣,对人生理想抱负也有自己的思索。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理想抱负的思索,激发他们了解伟人心灵的兴趣;然后可以通过对于词语的品味,而完成诗词的欣赏。

【知识链接】。

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曲子词_。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根据字数,词分为_小令__、_中调__、长调_,对应的字数要求分别为__58字以内_、__59—90字_、___91字以上。

【教学过程】1.以诗导诗。

提问:世界上最长的生命体是什么?

2.中国诗歌的发展流变。

诗经-楚辞--古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新诗。

3.词牌《沁园春》解。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又名《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一百十四字。如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毛泽东《沁园春雪》。

4.“悲秋情节”的民族文化心理。

中流击水(小标题概括准确即可)。

2.全词中有几个字可以把这几幅画面串联起来,你认为是哪几个字,并简要口述理由.

答:“立”——“看”——“怅”——“问”——“忆”——“记”

前人为何悲秋?毛泽东为何颂秋?

悲秋:科举秋闱、乡土情结、人生迟暮颂秋:少年伟人气象、革命形势。

3.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答: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枯藤、老树”等11个意象,“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在作品上被诗人的情感“剪辑”在一起时,就表现出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结尾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2.“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

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感受到其中隽永深刻的情感。

自主学习。

1.本词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2.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意象(景物)来写的吗?【问题探究】(此部分所设置的问题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班级,请各位教师根据学情选用或者更换)。

答:“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3.“一切景语即情语”,古典诗词中的景物(意象)描写往往会构成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境),寄寓着创作者内心复杂而丰富的情感。本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正体现了上述特点。请结合本词内容分析作者寄寓的“情”与“志”。(此题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中的“景情关系”类题,设问可根据学情有不同表达)。

答: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4.诗歌语言讲究精炼准确传神,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请从本词中选择你认为精炼传神的字词进行赏析。(此题为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中的炼字型题,也可作为课后练习使用)。

“染”拟人手法。“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让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击”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的英姿。“翔”表现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5.从对《沁园春长沙》的分析中,你能总结出如何准确把握住一首诗或词的思想情感的方法吗?(建议根据学情选用)。

答:联系背景、注重意象、抓取关键、利用手法(言之成理且行之有效即可)。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七

1、抽查学生巩固文学常识和上阕背诵情况。

2、品位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独立、寒秋、看、红、碧、尽染、碧透、怅、问等。

二、学习品味上阕。

导入:诗歌——语言之母,语言的钻石。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体。(美学大师朱光潜)。

1、赏析上阕:

(1)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成份也常省略,请用正常的语序、散文化的语言来表达这三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

(2)“看”字统领了下文诗词的哪几句?也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彻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

2、上阕写景有什么特色?

(1)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

(2)通过那些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湘江秋色图”。

a、“争”——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

b、“击”——刻画了鹰的矫健。

c、“翔”——形象地描绘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自由自在的神态。

3、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作者面对寒秋时节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深思而感慨的心绪。)。

怅——词人深思感慨,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提问。这是由“看”而产生的“问”。

这一问,能看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三、学习品味下阕。

板书:

上阕:“看”——湘江秋景图——“问”

下阕:“忆”——回忆什么?“忆”中最有激情的是哪个词?

1、抽读下阕。

2、学生自读下阕,注意品味重点词语。

携侣峥嵘稠粪土遏等。

(1)携、侣——点明人物关系的亲密友好。

(2)峥嵘、稠——表明时代的政治环境和艰难时世,反衬出英雄人物的奋发有为。

(3)粪土——表达出年轻的诗人们对军阀官僚和统治势力的蔑视。

3、内容理解。

(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

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字,统领后面7句,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答:问当年的诗人同学们,也可以是问现在的年轻革命者们。

写尽豪情壮志,展现意气风发。

补充材料:ppt显示。

“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3)概括下阕诗意。

一幅“少年学子图”

追忆往事,突出了当年年轻的`诗人与同学以身许国的抱负和意气风发的神情。

下阕,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来主宰大地的重任。

板书小结诗词;。

情景交融。

上阕——写景为主生动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下阕——抒情为主回忆往昔生活,突出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

ppt显示本词的主旨: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四、意象品味。

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如果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也就广博,宏伟或雄峻。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客观景物,或者是借助客观景物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袁行霈)。

2、找出上阕中的意象,以之为例进行分析意象。

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

这些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情境中被关照,被表现才是“意象”。

3、诗人所抒发的志向是?

写出了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者的立意所决定的。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有“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也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立“意”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的“象”,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

(2)杜甫《登稿》,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选的“象”自然是“哀猿”、“落木”了。

(3)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选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全诗。

2、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要点。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八

1、了解有关词的一些知识。

2、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3、掌握重点字词。

4、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5、认真领会两首词的意境。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诵读能力。

2、品味关键词语,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德育目标。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四)美育目标。

1、欣赏词作的语言美。

2、领会词作情景交融的崇高美。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十九

1、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词、短语的妙用。

3、赏读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毛来。

一、知识卡片:词的体裁方面的知识(幻灯片)。

(1)释义: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名称: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南宋何士信编的《草堂诗余》)等。

(3)特点: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沁园春》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有的词在词牌的下面另立标题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题或作者写作的缘由,如毛的《卜算子》下有标题“咏梅”,又有“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用来进一步说明写作意图。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阙(曲)或一片。一首由两片构成的词,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变”

(4)分类:词从字数上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词从片数上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从风格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关、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二、导入。

我们初中学过一首写秋天非常有名的诗歌,它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我们齐声回忆背诵一下这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楚辞》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贾岛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徐再思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其它的还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风急天高猿啸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诗中的秋天多是万木凋零的颓败萧索景象,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它就是毛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

三、文题背景。

1.题目解说(幻灯片)。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这是一首登临诗,属登山临水,写景抒情之作。

2.写作背景简介(幻灯片)。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xx动正在全国开展,这一年的10月份,毛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农xx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表达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高远志向和豪迈情怀。

四、整体感知。

【活动】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有关字词的读音,看看自己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

【正音】舸阔遒遏。

通过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种诵读,我们就称为“了解性诵读”。(幻灯片:一、了解性的诵读)。

【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进行“理解性的诵读”,所谓“理解性的诵读”也就是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对照课文的注释,还可以查看工具书,看看词中的哪些语句我们已经理解了,哪些语句还没有理解,大家可以讨论,也可以举手询问,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顿和语序。下面自己小声地进行理解性诵读。(幻灯片:二、理解性的诵读)。

【难词释义】粪土:意动用法,把……看做粪土;峥嵘: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

五、具体研习课文。

理解性的诵读只是要求同学们掌握诗词字面上的含义,但是要深入体会诗歌的深层的含义,还要进行“评赏性的诵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鉴赏《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幻灯片:三、评赏性的诵读)。

(一)上阙。

【提问】这首词在词里面是属于长调,全词分上下两阙(板书:上阕,下阕)先看上阕,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在书上标明。

【明确】上阕侧重写景,主要是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板书:描绘湘江秋色),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前三句,第二层是中间七句,第三层是后面三句。

1.第一层。

【提问】朗读前三句并口头翻译,思考这三句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

【明确】在秋天,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颠倒了,这样做是为了适应格律的需要。

【小结】这首词一开篇作者就从实处落笔,围绕一个“立”字,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气氛。(板书:立——人、时、地、境)。

2.第二层。

【提问】看第二层,中间的七句,请同学们具体朗读。诗人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

【明确】红遍万山的树叶,清澈见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诗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板书: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图里面,作者具体描绘了山(林)江(舸)天(鹰)水(鱼)(板书:山林、江舸、天鹰、水鱼)还有自然界的外物。(板书:自然界、万类)。

【提问】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

(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远近相间;万山、层林、江面、百舸、雄鹰等都是具体的景物描写,万类是对自然景物的概括,这是由具体到概括。景物描写远近相间,由具体到概括,层次井然。(板书:层次)大家在今后写景的时候也要注意层次。

(2)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山、林,都是静态的景,而百舸争流,雄鹰在翱翔,游鱼在自由自在的游动,这些都是动态的描写,所以第二个特点是动静交错。(板书:动静)。

(3)画面色彩鲜明,山是红的,水是绿的,帆是白的,天是蓝的,色彩非常鲜明。(板书:色彩)。

【小结】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红绿相衬,对照鲜明。文学作品的景物描写要注意角度、动静、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提问】这幅秋景图为什么能够描绘得如此的开阔,如此的生机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绘色绘形,还得力于词语的恰当运用,也就是古人讲究的炼字,也就是对语言的锤炼,古典诗词,诗人词人很讲究炼字,古代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请同学们说说这部分里面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遍:红得全面,写出了红之广;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绿就绿得彻底写出了绿的程度、色彩的浓艳和神韵;击:写出了雄鹰一飞冲天,搏击风雨的矫健有力;翔:本是鸟的飞翔,鱼的飞翔说明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写出了游鱼动作的轻快自如;竞: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写得非常细腻和生动,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万山红了,漫江碧绿,百舸漂流,鹰飞长空,鱼游水底,万类霜天很自由。就远不如这些字神韵飞动。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写得如此细腻生动,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领字的作用。(板书:领字)所谓领字,也就是有统领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诗词当中,某一个字的用法,从文意上来看,不仅管着这句话,而且还管着下面的若干句话,在古典诗词当中领字大多数是动词,如,“望长城内外”,“惜秦皇汉武”,“看万山红遍”,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时候也用副词、连词或者介词,如,“恰同学少年”,就是副词。

那么领字到底统领到什么地方呢?要根据文意来看,就“沁园春”而言,一般情况下,上阕统领七句,“看”一直统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统领七句,一直统领到“挥斥方遒”。

了解领字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诵读,在诵读的时候读到领字,要把这个字突出,语气要加重,节奏要适当的延长,和后面的语句形成停顿。所以有人又把这个领字叫做“一字顿”。另外,领字后面的几句语势要贯通,要一气呵成。

【活动】生试着读这七句话。

3.第三层。

【提问】面对着这壮丽的秋色,诗人有什么感受呢?看上阕的最后三句。一齐朗读。

【明确】所谓“怅寥廓”,就是怀着怅恨的心情,所谓“寥廓”,就是面对着广阔无边的宇宙,“问苍茫大地”,就是不禁要问,这苍苍茫茫的的大地,该由谁来主宰升降沉浮呢?这三句从手法上来看,不是写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对着这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触景生情,感慨顿生,从内容上来看,这一怅一问,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的思虑,以及整顿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结】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且由景而自然地抒发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活动】连起来朗读。

(二)下阙。

【引入】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词的下阕,作者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学子当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的气概。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对往事的回忆呢?这主要是艺术地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仍然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开头两句,第二层,是中间七句,第三层是最后三句。

1.第一层。

先看第一层,作者说当年和胡书恒、蔡和森等许多革命战友携手结伴而来,那时候的岁月是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峥嵘岁月稠”几个字,这是一种概括的回忆。

2.第二层。

【提问】第二层是中间七句,是具体的回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同学少年时候的峥嵘岁月呢?先读一下,同桌讨论。

【明确】下阕主要写学子议政的一些情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翻译出来就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这是写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写他们的革命实践活动,或者说是写青年学子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和对军阀官僚的蔑视。

【小结】第二层作者写具体的回忆,写青年学子议政的情景,语言很平实,但是具有强烈的动作性,我们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可以想见,当年青年学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视权归,豪情万丈的英姿。

【活动】一起读。提示:粪土当年万户侯,要读出蔑视的情感来。

3.第三层。

【明确】这句话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主沉浮的,将是这样一些革命青年,从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阕的深切思虑。

【活动】把下阕连起来读。

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词,上下两阕结构是相当紧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问,由问到忆,然后巧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步步深入,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紧密,前后照应,使得上下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1.背诵。

刚才我们一起评赏了这首词,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在理解评赏的基础上进行古典诗歌的诵读第四步,叫记忆性的诵读(幻灯片:四、记忆性的诵读)。所谓记忆性的诵读,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板书的内容默想、回味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边读,一边想,课堂上争取能够背诵。

【活动】一起读,一起看,看谁背得快,背得熟。齐背。同桌之间互背,请你给它评分。

2.结束语、作业。

古典诗词的阅读,要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还要学会把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写出来,因此写一个小作文,就是写一篇文艺评论,题目就叫《我读沁园春·长沙》。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

课型:诗词阅读欣赏课。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语文第三册诗歌阅读欣赏中的第一课。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

    本课时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教学目的:

一、 理解词的上片中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

二、 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

教学重点:

    作者对秋景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学设想:

    诗词的品位在于意境的高下,每首词的意境都客观地存在于诗词的本身,所以诗词的教学过程,就是教者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其意境美而又把它具体描述出来的过程,亦即要求把诗词的意境从概念变成一种可望、可即、可感、可述的境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

    基于上述考虑,本节课教学力求将侧重理解、分析的阅读活动同侧重领悟的意境描述练习相结合。

    具体操作上,引导学生将作者笔下的景物画出来,帮助阅读欣赏,突出重点;经过分析理解,要求学生表达出作品的意境,突破难点。

课前准备: 。

    教师:{1}词的阅读录音带。

    学生:{1}预习这首词,主要突破字词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由作者导入新课: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 ,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 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

词一片称为一阙或一片。“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三、 为何以“长沙”为题?(引入时代背影简介):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 展示词的放大挂图,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并解释:

百舸     怅廖廓      峥嵘       遏。

五、 播放朗读录音,帮助学生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

六、 教读词的上阙:

a) 指点词的章法结构;导入对词上阙的分析: 。

这首词和我们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一样,同属“双调”。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

这首词以“长沙”为题,不妨看成一篇记游之作,那么作者是如何记游的呢?

b) 教师范读前三句——“起句”:

(1)、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

答:时间:深秋;

地点:橘子洲头;

游者:独。

        (2)、教师点拨:词的语句多倒装。学生调整语序,说出大意。

        3、教读中间七句——铺叙。

        (1)、学生默读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其画出来。

        (2)、具体分析:

a、从观察角度上看,这几句有何不同? 。

            学生齐答;教师板书,明确:

作者写景时,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分到总,既有空间顺序,又有逻辑顺。

        序,绘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立体图。

b、精当的用词:这七句中作者对数目、色彩、动静都有精当的描绘,指出作者用词精当之处。

学生指出后,师生共同分析“万、百、红、碧、击、翔”等词的精当之处,如:

“红”与“碧”: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明净可爱,对比鲜明;

“击”:飞鹰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天空秋高气爽;

“翔”:游鱼从容,轻快自如,更显江水清澈见底。

c、教师小结铺叙部分写法:对比映衬,点面结合。

d、通过对本段所写秋景和古人笔下秋景不同情调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比较:古人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景描写,萧瑟惨淡,情调悲凉低沉。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则生机盎然。

小结:“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

c) 教读最后三句——“煞尾”

(1)、指名说出大意:

面对广阔的宇宙,作者深深思索,向苍茫的大地发问,这一切升沉究竟由谁主宰呢?

(2)、教师小结:

这是作者由观览景物进入理性的思考,是“独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满怀革命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家向旧社会,旧秩序的挑战!

七、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并学习了词的上阙,上阙之中,作者记游,写景,思索,将自己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和客观存在的壮美景物统一在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读后当时的情景仿佛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八、 作业:

1、课内:意境描述——再次默读上阙,将你“眼前再现的情景”描述出来。

2、课外:将你的“意境描述”进一步完善、丰富,写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课下相互交流。

附:板书设计。

时令:深秋。

起句    地点:橘子洲头。

(记游)游者:独。

近景、俯视、生动    相互蓬情。

远景、仰视、静穆    映衬勃。

    铺叙壮景。

(写景)    俯瞰       点面               丽。

仰视结合交。

                 总括。

怅廖廓激昂。

煞尾问大地。

(思索)主沉浮       慷慨。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上片中,作者记游、写景、思索,面对生机盎然的秋景生发出慷慨激昂的情感,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作者则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并含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提示:下片中作者采用了总分结构来描写的。作者先总写“峥嵘岁月稠”,再具体描绘往昔的“峥嵘岁月”,最后再选取往昔最富有激情的一幅画面来描绘,抒发了豪情壮志。

三、 阅读“起句”:

1、 指名朗读;

2、 将这两句恢复成正常的语序。(提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携百侣来游。)。

3、 小结:这两名是作者总写过去的日子。

四、 阅读铺叙:

2、 学生阅读思考;提示:

作者采用了采取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等方法将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如将同学们的精神风貌化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形象,将评论国事的意思化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形象,将蔑视权贵的意思化为“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形象。

朗读,体会在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些诗句中作者塑造了一群以天下为已任,充满革命的豪情壮志的青年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革命豪情。)。

3、 .总结:这七句是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分写。

五、 阅读煞尾:

1、 指名说出结尾三句的意思:还记得吗?我们当年曾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头阻止了飞快行驶的船只!(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浪头阻止了飞快行驶的船只的时候,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

2、 这三句中,作者运用。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一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五)小结、作业。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中那将是一大幸事。

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二

知识:

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能力: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进而能对诗歌做出正确的评价。

情感:教育学生珍惜幸福,并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高尚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品味意象,进一步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毛泽东主宰大地浮沉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从意象角度了解《长沙》中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体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教学步骤。

古来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送目,凭高览胜,必生万端感慨。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显英雄气概。杜甫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叹时运不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作者青年时代与朋友诗词唱和,有对亲友的悼亡、送别之作。如:“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虽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仍坚持写作,乐此不疲。其诗词继承并发扬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内容博大精深,艺术造诣极高,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影响很大。他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便以其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弘令吟赏者叹为观止。让我们充满激情地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评论:“诗词外,经纶余事,泰山北斗。”(郭沫若)“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入地,把握今朝。”(柳亚子)。

二、解题。

1、写作背景:19,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自19至19,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19起,他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讲解词的基本常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乐(兴起于隋唐,由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融合而成,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会,故名)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毛泽东同志的词,皆属后者。

教师补充:《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而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平韵114字,上阕13句,四平韵,下阕12句)。本篇押用一部平韵,韵脚分别为“秋”、“头”、“流”、“由”、“浮”、“游”、“稠”、“遒”、“侯”、“舟”。按律,首句不必入韵,“秋”字盖添叶。

介绍几个词牌名:蝶恋花(因梁简文帝诗有“翻阶蛱蝶恋花情”句,故名。初名《鹊踏枝》,又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双调六十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制曲,中有“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句,苏轼改今名。又名《宴桃源》等。单调33字,仄韵。其复加一叠为双调者名《如意令》),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小庭花》等。双调42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又宋周邦彦曾作《浣溪沙慢》,双调,仄韵)。

3、简单介绍意象、意境名词概念。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折柳”“折梅”表示送别、离愁别绪;“斜阳”表日暮,含凄惨之感;“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情;“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秋风”表示萧瑟冷落;“兰草”表高洁、友谊;“归雁”表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短笛”表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梅花表凌雪傲霜,坚强之意)诗离不开意象构成的意境,有的诗由有一个主题意象展开联想。有的诗围绕一个中心由多个意象展开联想,比如《沁园春·长沙》。本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圈出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忆、记。领字:看、忆。

2.在内容上,上片和下片各有什么侧重?

明确: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法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

3.通过哪些典型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构成了哪些诗意的境界或哪几幅画面?

明确: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分析课文。

1.上阕重在描景:

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感情:景是热烈的,情是低沉的豪情,胸怀是广阔的。(以乐景写豪情)具体分析如下:

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问:

湘江秋景图近景:漫江碧透谁主沉浮。

百舸争流景中寓情。

仰视:鹰击长空动情中显志。

俯瞰:鱼翔浅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一个“竞”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这几句,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怎么会不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2.下阕重在抒情: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答:

峥嵘岁月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同学。

中流击水图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少年。

意象——同学少年(1911年到25年,长沙学习,工作,革命活动)怎样的少年?概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慷慨激昂,敢说敢做(从三方面写中心意象:精神风貌,活动,志趣)。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总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采用象征手法,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谁?我们,我们这些“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少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诗人不仅限于抒发同学少年的无畏激情,还赋予他们以高度的爱国爱民的热忱,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一颗赤子之心在怦怦跳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下阙写活了一群视天下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改造旧世界、振兴中华的革命青年。(朗诵注意豪迈之情,凌云之志的抒发)。

补充注释:

a、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汉·扬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争流:三国·魏·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载晋顾恺之赞会稽山川之美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本为群波竞逐而涌流,此处转以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b、鹰击长空:谓雄鹰展翅搏击长天,迅猛矫健。鹰击: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汉书》卷二七《五行志》:“故立秋而鹰隼击。”皆谓搏杀凡鸟。

c、翔:本指鸟儿不扇动翅膀的飞行,此谓鱼儿悠然自得地轻缓游动。以上二句,可参看《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三国魏曹植《情诗》:“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d、峥嵘岁月: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

e、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击水:毛泽东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优质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模板23篇)篇二十三

写出了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者的立意所决定的。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有“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也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立“意”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的“象”,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

(2)杜甫《登稿》,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选的“象”自然是“哀猿”、“落木”了。

(3)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选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五、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卡片:词的体裁方面的知识(幻灯片)。

(1)释义: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名称: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南宋何士信编的《草堂诗余》)等。

(3)特点: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沁园春》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有的词在词牌的下面另立标题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题或作者写作的缘由,如毛泽东的《卜算子》下有标题“咏梅”,又有“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用来进一步说明写作意图。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阙(曲)或一片。一首由两片构成的词,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变”

(4)分类:词从字数上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词从片数上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从风格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关、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二、导入。

我们初中学过一首写秋天非常有名的诗歌,它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我们齐声回忆背诵一下这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楚辞》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贾岛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徐再思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其它的还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风急天高猿啸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诗中的秋天多是万木凋零的颓败萧索景象,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它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

三、文题背景。

1.题目解说(幻灯片)。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这是一首登临诗,属登山临水,写景抒情之作。

2.写作背景简介(幻灯片)。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正在全国开展,这一年的10月份,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表达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高远志向和豪迈情怀。

四、整体感知。

【活动】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有关字词的读音,看看自己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

【正音】舸阔遒遏。

通过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种诵读,我们就称为“了解性诵读”。(幻灯片:一、了解性的诵读)。

【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进行“理解性的诵读”,所谓“理解性的诵读”也就是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对照课文的注释,还可以查看工具书,看看词中的哪些语句我们已经理解了,哪些语句还没有理解,大家可以讨论,也可以举手询问,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顿和语序。下面自己小声地进行理解性诵读。(幻灯片:二、理解性的诵读)。

【难词释义】粪土:意动用法,把……看做粪土;峥嵘: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

五、具体研习课文。

理解性的诵读只是要求同学们掌握诗词字面上的含义,但是要深入体会诗歌的深层的含义,还要进行“评赏性的诵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鉴赏《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幻灯片:三、评赏性的诵读)。

(一)上阙。

【提问】这首词在词里面是属于长调,全词分上下两阙(板书:上阕,下阕)先看上阕,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在书上标明。

【明确】上阕侧重写景,主要是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板书:描绘湘江秋色),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前三句,第二层是中间七句,第三层是后面三句。

1.第一层。

【提问】朗读前三句并口头翻译,思考这三句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

【明确】在秋天,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颠倒了,这样做是为了适应格律的需要。

【小结】这首词一开篇作者就从实处落笔,围绕一个“立”字,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气氛。(板书:立——人、时、地、境)。

2.第二层。

【提问】看第二层,中间的七句,请同学们具体朗读。诗人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

【明确】红遍万山的树叶,清澈见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诗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板书: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图里面,作者具体描绘了山(林)江(舸)天(鹰)水(鱼)(板书:山林、江舸、天鹰、水鱼)还有自然界的外物。(板书:自然界、万类)。

【提问】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远近相间;万山、层林、江面、百舸、雄鹰等都是具体的景物描写,万类是对自然景物的概括,这是由具体到概括。景物描写远近相间,由具体到概括,层次井然。(板书:层次)大家在今后写景的时候也要注意层次。

(2)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山、林,都是静态的景,而百舸争流,雄鹰在翱翔,游鱼在自由自在的游动,这些都是动态的描写,所以第二个特点是动静交错。(板书:动静)。

(3)画面色彩鲜明,山是红的,水是绿的,帆是白的,天是蓝的,色彩非常鲜明。(板书:色彩)。

【小结】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红绿相衬,对照鲜明。文学作品的景物描写要注意角度、动静、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提问】这幅秋景图为什么能够描绘得如此的开阔,如此的生机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绘色绘形,还得力于词语的恰当运用,也就是古人讲究的炼字,也就是对语言的锤炼,古典诗词,诗人词人很讲究炼字,古代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请同学们说说这部分里面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遍:红得全面,写出了红之广;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绿就绿得彻底写出了绿的程度、色彩的浓艳和神韵;击:写出了雄鹰一飞冲天,搏击风雨的矫健有力;翔:本是鸟的飞翔,鱼的飞翔说明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写出了游鱼动作的轻快自如;竞: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写得非常细腻和生动,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万山红了,漫江碧绿,百舸漂流,鹰飞长空,鱼游水底,万类霜天很自由。就远不如这些字神韵飞动。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写得如此细腻生动,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领字的作用。(板书:领字)所谓领字,也就是有统领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诗词当中,某一个字的用法,从文意上来看,不仅管着这句话,而且还管着下面的若干句话,在古典诗词当中领字大多数是动词,如,“望长城内外”,“惜秦皇汉武”,“看万山红遍”,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时候也用副词、连词或者介词,如,“恰同学少年”,就是副词。

那么领字到底统领到什么地方呢?要根据文意来看,就“沁园春”而言,一般情况下,上阕统领七句,“看”一直统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统领七句,一直统领到“挥斥方遒”。

了解领字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诵读,在诵读的时候读到领字,要把这个字突出,语气要加重,节奏要适当的延长,和后面的语句形成停顿。所以有人又把这个领字叫做“一字顿”。另外,领字后面的几句语势要贯通,要一气呵成。

【活动】生试着读这七句话。

3.第三层。

【提问】面对着这壮丽的秋色,诗人有什么感受呢?看上阕的最后三句。一齐朗读。

【明确】所谓“怅寥廓”,就是怀着怅恨的心情,所谓“寥廓”,就是面对着广阔无边的宇宙,“问苍茫大地”,就是不禁要问,这苍苍茫茫的的大地,该由谁来主宰升降沉浮呢?这三句从手法上来看,不是写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对着这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触景生情,感慨顿生,从内容上来看,这一怅一问,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的思虑,以及整顿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结】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且由景而自然地抒发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活动】连起来朗读。

(二)下阙。

【引入】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词的下阕,作者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学子当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的气概。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对往事的回忆呢?这主要是艺术地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仍然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开头两句,第二层,是中间七句,第三层是最后三句。

1.第一层。

先看第一层,作者说当年和胡书恒、蔡和森等许多革命战友携手结伴而来,那时候的岁月是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峥嵘岁月稠”几个字,这是一种概括的回忆。

2.第二层。

【提问】第二层是中间七句,是具体的回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同学少年时候的峥嵘岁月呢?先读一下,同桌讨论。

【明确】下阕主要写学子议政的一些情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翻译出来就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这是写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写他们的革命实践活动,或者说是写青年学子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和对军阀官僚的蔑视。

【小结】第二层作者写具体的回忆,写青年学子议政的情景,语言很平实,但是具有强烈的动作性,我们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可以想见,当年青年学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视权归,豪情万丈的英姿。

【活动】一起读。提示:粪土当年万户侯,要读出蔑视的情感来。

3.第三层。

【明确】这句话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主沉浮的,将是这样一些革命青年,从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阕的深切思虑。

【活动】把下阕连起来读。

六、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词,上下两阕结构是相当紧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问,由问到忆,然后巧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步步深入,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紧密,前后照应,使得上下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七、深化总结。

1.背诵。

2.结束语、作业。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参考指南,可以为我们解决写作中的困惑和疑惑。如果你对范文范本感兴趣,可以继续阅读下面的范文范本,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小教专业学生作为基础
幼儿园中班的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感谢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和支持,让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班的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新学期开始了,我继续担任中班保育
心得体会是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对所得到的思考与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文字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于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和证明,可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在写作心得体会时,范文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系统地回顾自己在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表现,并找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样稿,欢迎各位读者参阅。主要是根据生产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下面是一些与大家共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积极的思考和行动的
活动总结的重点不仅在于总结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更在于总结自身的成长和改变。在以下的活动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发现总结的角度和侧重点可以因活动类型和目标而有所不同。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记录和反思,有助于我更好地认识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课堂观摩是指学生或者教师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教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和回想过去的经历,梳理思路,发现自己的成长与不足之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感人至深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共鸣。
人力资源管理还需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为他们提供晋升和学习的机会。以下是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和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人力资源实验是指
离婚协议可以明确划分财产、债务以及子女的抚养权和监护权等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离婚协议,下面是一些典型案例的总结和分析。男方姓名: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所思。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思路和技巧。扶老人过马路是我们应该具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种宝贵财富,它可以记录我们的成长和经验。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新生儿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健康
制定一个良好的提纲可以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高效,减少修改和重写的困扰。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案例,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
合同协议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建立互信和合作关系。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合同协议撰写的实际案例,以供大家参考。甲方:乙方:甲、乙双方就装饰装修工程争议事宜经*等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资源等因素,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心。以下是一份较为完善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全面落实党的教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事件、经验或学习的感受和体验的总结和反思。大家可以从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中找到一些共鸣和共通之处,与自己的经验进行对比和分析。舞蹈是一门美学艺
合同协议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合作规则,具有法律约束力。在签订合同协议前,建议认真阅读范文,了解合同的基本要素和注意事项。1、退货清单明细:____。2、退
一个成功的策划方案应该具备清晰的目标、合理的资源安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请大家关注以下策划方案范文,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灵感。旅游项目是在一定的时间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培养学员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总结是对自己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那么,要写一
生产需要组织和协调各种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以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生产活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要素,供大家参考。各部门、车间:安全
学校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每天都充满了笑声和欢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学校总结样例,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提高写作水平。为了保证我校学生在校内外安全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提炼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里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发。呈上级主管:我叫***(工号
施工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各方必须遵守合同约定,确保工程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同时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施工合同的知识和案例,欢迎参考下面的范文。
毕业典礼是一个回顾与展望的时刻,让学生们对过去的努力有所回味,对未来的发展有所期待。在下面这些毕业典礼总结范文中,学生们对学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都得到了很
通知在各个领域的工作与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沟通和协调作用。接下来是一些写作通知的实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通知的要领。您好!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值此春节来临
合同协议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确保交易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合同协议是通过双方或多方协商达成一致,确定各方权益和责任的法律文件,它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那么在
优秀作文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文字表达,让人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考与感悟。以下是一些备受认可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探索写作的魅力。清晨的雾弥漫了整个校园,已
一个生动有趣的自我介绍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让他们对你更感兴趣。对于初次见面和陌生人,如何进行一个恰当而有趣的自我介绍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我叫xxx,毕业
无论是大学申请还是职位申请,一个精心准备的更多申请书可以为我们的成功加分。下面是一些成功通过申请的学生分享的申请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区国税局:。我公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为了方便大家写心得体会,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供大家参考。第一段:介绍服务村庄的重要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前进。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例,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入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国庆节那天风和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未来提供经验借鉴。接下来是一些实践中总结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读书成为一种非
合同协议是法律规定的一种主体文件,确定双方在特定事务上的权利和责任。在下列合同协议的范本中,你可以找到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合同文本示例。兹因双方于____年____
策划书可以帮助我们确保项目或事件能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和分析每个项目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相声、小品作为一种
单位的目标是为了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服务或生产特定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最后,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单位总结的范文,从中领悟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5.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想、行为和成长过程的一种自我反思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在这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全国上下正
调查报告的编写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信息整合和结果呈现等工作,以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读性。调查报告对于某个问题的跟踪调查,为相关机构的改进提供了实际依据。
演讲稿范文常常被用于学校演讲比赛或重要会议上,是演讲者向观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重要工具。小编精心挑选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和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和感悟的总结,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印象中,我应当没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中所经历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党建是指党的组织建设及党员教育培
培训工作总结是培训师和学员们进行思考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培训活动的持续优化和发展。培训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有助于我们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路。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反映出自己的感悟和成长。在下列心得体会范文中,你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如何写好心得体会的宝贵经验和技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具有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教学重点:1,象征的艺术手法
要确保工会工作计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契合,注重职工需求的满足。需要一份工会工作计划范文作为参考?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实用范文,供您选择使用。一、指导思想、工作方向: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进步。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
每一个竞聘者都渴望成功,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准备和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即将参加竞聘,但不知道如何下手?以下是一些竞聘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自身经历和感悟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写作方式,它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意义。在面对各种学习和工作生活的挑战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心得体会来提高自己的认
读后感是一个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加深对书中知识理解的机会。4.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辨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梳理和提升,也是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小编整理了一些适用于各行各业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回首**年,几十年不遇的
在工作中,总结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整理经验,并在后续工作中加以运用。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灵感。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感人至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这个寒假我去了聊城市xx印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我们需要对公司的成绩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司管理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编号:甲方:xx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身的发展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自我评价样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能够提高工作的条理性和组织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下是一些经过修改和改进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委托方(甲方):承托方(乙方):欧
小班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的一份具体教学步骤和内容的计划。如果你正在编写小班教案,这些范文可能会给你一些启示和帮助。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在过去的表现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找到提升自己的方向和方法。在这些个人总结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人的成长历程、思考和总结,希
教师转正是教师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教师转正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您撰写总结有所启发。
总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让我们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小编特地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工程部在x经理正
合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和相互理解,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如果你对团队合作的理论和实践感兴趣,以下参考资料肯定会满足你的需求。1、售后人员必须清楚客户对于公司
读后感是一种通过阅读书籍、文章等之后,对所得到的感受、思考和体会进行总结的文字,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化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经历和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写心得体会的素材。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领域,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以前,我特别不爱劳动,从来都是享受别人的劳动果实,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不像农民那样,想吃粮自己种田,想吃菜亲自动手。一次,我意外地从朋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第一段:引言(200字)。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瑕疵变为优点,将失败变为成功。在以下的范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古城西安,十三朝古都,在这片
心得体会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与启示。尊敬的各位领导,老
在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可以系统化地整理和梳理自己的思路和经验。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参观军队是一种难得的
在参加培训后,写下自己的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并为未来的学习提供指导。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示例文本六】在实习期间,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同时也学会了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
自我介绍的方式和内容可以因场合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但其中的几个关键要素是不变的。在下面的自我介绍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行业的优秀篇章。大学的生活使我掌
心得体会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前进动力和勇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和思考有所帮助。参加拓展培训归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对自己的感悟和经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我觉得写一篇心得体会很有必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感受和收获的总结和概括。范文中的心得体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追求、对自我成长的思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感悟。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内心的世界。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选集,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演讲稿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表达清晰,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或过多的行话术语。以下是一些备受赞扬的演讲稿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违规是指违反某些规定,可以是小的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感受和收获的总结和概括。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走进招行沈阳分行,非常感叹他们的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过程,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员工双选是企业选拔员
装修是指对房屋结构和内部空间进行设计与改造的过程,是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装修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供您参考和查阅。中式装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人对于同一个主题的心得体会,这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综合实践是一种帮助学生巩固与应用所学知识的教育活动,它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综合实践研究成果,希望对大家的学术研究有所启发。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长轨迹进行记录和回顾,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这些范文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可以借鉴和应用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
总结范文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总结范文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写一篇培训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以下是一些写得不错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无论是商业合同还是劳动合同,都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对于初次编写合同协议的人来说,参考合同协议范文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事实及理由:男女双方虽已在二零壹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交流和分享,可以增强党员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党员写作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寻找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希望大家能在看完以下总结范文后,对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月工作总结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写培训心得体会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突出个人的收获和感悟。这些培训心得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专业,让我们从不同视角去看待培训。培训是机会难得的,在短期的培训结
三年级教案是在三年级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教学准备材料。教学计划范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游戏和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是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探索教师工作总结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培训课程丰富多样,不仅提供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还拓宽了我的思维和视野。请看以下小编整理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些思考和灵感。第一段:引言(1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盲区,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自20xx年x月xx日由段分
年度总结帮助我们回顾过去,吸取经验,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欢迎大家阅读以下的年度总结范文,相信会对你的年度总结写作有所帮助。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it部门也制定了。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促进团队的进步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写作精良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
环保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生活,也关系到整个地球的未来。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了一些环保工作的总结报告,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我来山轻工已经四年了。
转正工作总结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对自己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机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为写作提供灵感和参考。当陌生的环境变得熟悉,当冬的飞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于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和证明,可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成长是人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