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梳理所学所得。通过阅读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不同经历和思考方式。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一
在3月28日,为推进向阳乡“美丽乡村”培训工作,为向阳景区建设积累经验,向阳乡党政班子、各村村主干、两个林场场长及五台管委会主任一行近30人在蔡书记、黄乡长的带领下冒雨前往洛江区马甲镇梅岭村及眉山乡实地参观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以及考察以展示宣传向阳窗口的慢山庄清源会所建设情况。
参观考察过程中,大家一路看、一路议,充分利用空隙时间加强互动交流,一天的时间虽短,但兄弟乡镇周到的安排、热情的接待,使整个考察活动行程紧凑,重点突出,收获很大。这次的参观考察,可以说每走一处都有亮点,每看一处都有震动,每听一句都有触动,对我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作用。
一到洛江区马甲镇梅岭村视觉感很强:一是在进村道路彩化,在原有的绿化基础上简易的几种植物,如桃花、三角梅等颜色鲜艳的花卉,与青山绿树构成一幅颜色分明艳丽的风景图;二是村民也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如农民把自己的房前屋后卫生搞得很清楚,还利用有限的空间种花草树木,珍贵树种等。三是村主干带头创业精神。
眉山乡以建设“三美”(视觉美、实用美、自然美)乡村为目标,善于运作政策,整合项目包装,积极筹集资金等措施,以项目为抓手,丛一把扫帚抓起,从自家门口的美做起,培训观山村典型,挖掘观山古大厝群历史渊源,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实地参观和经验介绍,大家亲耳听、亲眼看、亲身体会,美丽乡村建设有共同点,各有优势也存在不足,但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生态旅游建设,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村级班子战斗力较强,特别是村主干思想上高度重视、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善拼敢闯,真抓实干,公平正派,有一股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带领群众积极行动,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村庄环境清洁,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基础工作作起,就象泉州市委黄书记说的从“一把扫帚”开始,推进村庄的净化、绿化美化,我们去参观的两个兄弟乡镇所到之处都无垃圾乱放、杂物乱堆,让人第一感观就很好。这也是我们比较不足的。因此环境整治是当务之急,开展家园清洁活动,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三是群众积极参与,广泛种植珍贵树种。无论是在环境卫生方面,还是在绿化、美化、香化上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四旁四地”见缝插绿,发挥群众主人翁意识、真正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
四是善于运用政策,创新村集体收入。资金保障是搞好“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十分注重用好政策配套措施,如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等政策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村财和农民收入;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产业支撑,灵活统筹整盘资金,推进整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注重公益事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持续性的工程,不是做表面化的建设“新村庄”,而是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让生态资源成为经济优势、让“美丽乡村”变成“生产力”!
因此,只要咱们大家共同努力,按照党委政府确立的“一路、二业、三地、四团、五客”工作思路,继续发扬“后窟修路精神”和“山夫残疾人合作社的自力更生创业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精神,科学谋划,合力运作,相信咱向阳的“美丽乡村”会建设得更好更美,率先成为东溪流域“绿色崛起”的示范区指日可待。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二
乡村建设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乡村建设的重点是要通过行动有效地实施,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和理论层面。在我参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深感“乡村建设重在行动”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乡村建设要注重贯彻落实。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只有真正将乡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够实现乡村建设的目标和效果。乡村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为民办实事”的宗旨,积极主动地推进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其次,乡村建设要注重有效调动资源。乡村建设需要广泛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乡村居民等。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职能优势,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支持和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同时也要动员和组织好广大乡村居民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乡村建设的合力。
再次,乡村建设要注重科学规划。乡村建设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而不是盲目的进行。规划的目标要明确,路径要清晰,措施要具体可行。只有有一个好的规划,才能够在乡村建设中有的放矢,使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乡村居民的需求。
其四,乡村建设要注重创新思维。乡村建设不能仅仅依赖于以往的经验和方法,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乡村建设的工作培养和推广创新思维,鼓励乡村居民进行创新和尝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最后,乡村建设要注重落实保障。乡村建设不能仅停留在表面,需要真正地解决好居民的实际问题。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责,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乡村建设成果的管理和保障。乡村居民的利益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尊重,确保他们能够在乡村建设中有所获得,真正得到实惠。
总之,“乡村建设重在行动”的体会让我深感乡村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大事。只有真正将乡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效果。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为我们美丽的乡村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三
近年来,为了加快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实施九大行动的目标和任务。这九大行动包括了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创业创新人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在参加这些行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以下是我对九大行动的心得体会。
首先,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动是最为关键的。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力,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个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感到目瞪口呆,受益于创新成果的人们享受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动使得我们的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立足,变得更加富强。我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真正的进步。
其次,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为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在遭受严重的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的推行,让我们看到了一片清新的天空和一片绿意盎然的大地。正是因为这些行动,我们的生活才逐渐走向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区域协调发展是九大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国家广袤的土地上地域差异巨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通过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减小。这使我们国家更加统一和坚固。
第四,九大行动中的创业创新人才发展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创造力人才。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大步前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创新人才来推动国家前进。创业创新人才发展的行动,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们都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也使我们国家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最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也是九大行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和进行修复工作,我们可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这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做的自然选择。
总之,建设实施九大行动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通过这些行动的实施,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盛、绿色、创新、和谐,我们的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努力参与到这些行动中,才能够亲身感受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实现九大行动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四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九大行动”的建设实施力度,通过各种措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参与实施九大行动的过程中,我深感九大行动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九大行动的背景、扶贫行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城市建设四个方面,分别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九大行动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首先,我认识到,九大行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大作用的一种新模式。九大行动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九大行动强调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引导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最后,我认为九大行动从根本上扭转了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注重从“粗放”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九大行动中,扶贫行动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参与扶贫行动,我体会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与紧迫。扶贫行动不仅仅是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和物质帮扶,更是要激发其内生动力进行发展。我认为,扶贫行动需要多元化的措施,包括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等。此外,扶贫行动也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其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科技创新方面,九大行动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九大行动注重确立科技创新的主导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认为,科技创新需要鼓励创业创新,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支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此外,科技创新也需要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生活中转化。
绿色发展是九大行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参与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我深感九大行动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认为,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等。绿色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也能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九大行动还注重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九大行动中的城市建设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认识到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增加城市规模和建设基础设施,更是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九大行动中的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推进,以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
总之,九大行动的实施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通过参与九大行动,我体会到九大行动的重要背景、扶贫行动的紧迫性、科技创新的驱动力,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城市建设的全面性。未来,我期待九大行动能够持续深入推进,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五
在村级组织中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战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的重要保障。通过“一肩挑”,加强了党的领导,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有效化解了村“两委”班子内部矛盾,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但“一肩挑”带来的问题也应引起警惕。
“一肩挑”易形成“一言堂”。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势必造成权力的集中,权力的集中很容易形成“一言堂”,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大事小事“一人说了算”的独断专行,不利于民主集中制的落实,甚至造成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同时,“一肩挑”容易造成监督人员成为“一把手”管理的“圈内人”,导致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对村级财务缺乏实质性的监督检查,更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一”的本领。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面对党的重任,必须交由思想素质过硬、“战斗”本领过硬的“挑担人”手中。县级组织部门、民政部门要结合农村实际,以县级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依托,定期组织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村书记参加集中培训,重点加强理想信念、道德品行、廉洁自律和法治意识教育,提升党性修养,提高防腐拒变能力,以解决党性不强、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服务意识和议事规则培训,注重加强脱贫攻坚、乡村建设行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定向培训,提高理论水平,提升专业技能。按照“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采取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名村挂职”、乡镇党委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干事本领。
健全监管机制,提升“肩”的担当。解决“一言堂”“微腐败”问题,关键在制度,重点在监管。建立健全“按流程办事、以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抓手。规范村级议事规则,健全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法,明确议事内容和议事程序,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用制度破解“一言堂”难题。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出台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实施办法、村集体经济规范使用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健全村级事务规范化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乡镇监管机制,确保作用发挥,强化监督约束,预防“微腐败”。强化执纪问责力度。制定并严格落实村干部问责办法,列出问责清单,明确问责情形,对侵害群众利益、“损公肥私”等作风问题从严从重进行问责,加大执纪问责,强化“不敢腐”的威慑力度。
提高待遇保障,提升“挑”的底气。全面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主要制约因素仍是人才不足。如何把优秀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是解决部分“一肩挑”书记“难胜任”的有效举措。拓宽选人渠道。对没有“一肩挑”合适人选的村,建立选派、选聘等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等方式,拓宽“一肩挑”村书记选配渠道,切实解决“能人不足”“瘸子里头挑将军”等问题,确保“一肩挑”真正能挑起任务、挑起责任、挑起担当。提高待遇保障。适当提升“一肩挑”书记的待遇报酬,同时购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身意外险、住房公积金等,切实提升待遇保障,让“一肩挑”书记“不想腐”。拓展晋升渠道。健全晋升选拔机制,建立“一肩挑”村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机制,制定优秀“一肩挑”书记可享受乡镇副科级待遇或直接进乡镇领导班子等激励措施,让“一肩挑”书记有干劲、有盼头,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治理有效”是乡村建设行动“二十字”总体要求中的重要内容,乡村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建设行动的社会基础,是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制度保障,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离不开“家风”及“乡风”的培育。
培育优良“家风”,引导广大群众“向上向善”。“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重视家风建设,有利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要开展好“家风”建设,传承传播优良家风。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世代相传,教化世人。培育优良“家风”,一方面要强化农村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促进家庭和睦,亲人互爱,积极促使“幼有所爱、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另一方面,要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深入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为群众树立学习榜样。
培育文明“乡风”,凝聚乡村建设行动“精神动力”。培育优良“家风”,推动文明“乡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最终,使群众“内心有戒尺,行为有准则”。要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一方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破除丧葬陋俗,强化村规民约建设,积极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的良好社会风气。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扫黑除恶工作,下大力气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村霸”“路霸”等黑恶势力及涉农犯罪,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树立清风正气。
以“家风”促“乡风”,乡村治理“和而不同”。在要把“乡村治理”与“家风”“乡风”建设有机结合,让“家风”促“乡风”,“乡风”促“治理”。更重要的是,在治理过程中,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村(社区)人员流动性大,治理难。一个村(社区),尤其是城中村(社区)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如果政府在家风建设过程中,仍用统一的标准,以“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则必然会“适得其反”,引起群众的排斥、反感、怨愤,甚至纷争不止。因此,要坚持“和而不同”的治理原则,精细化治理,包容共性,尊重差异性。唯有如此,方能以家风建设的“最大变量”引发乡风提升的“最大增量”,助推乡村建设行动。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的重大决策,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家风”与“乡风”的培育能为乡村“治理有效”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切实为乡村建设行动“保驾护航”。2021年乡村建设行动心得感受【5篇】学习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6篇]2021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心得体会[6篇]村干部贯彻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心得体会[6篇]学习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心得感受[6篇]党支部贯彻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
总结。
[6篇]党支部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6篇]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乡村建设行动心得体会[6篇]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乡村建设行动心得[6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暨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6篇]学习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受(乡村建设行动)。
xx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积极探索推行“党建+合作社”产业发展新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基层组织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村民致富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行动的新路子。
“筑巢引凤”吸引能人回乡助力发展。畅通对接机制,采取“流动党支部+工作联络站”的方式,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意向返创人员的联系,由镇党委书记、分管招商引资副镇长定期召开线上联席会,解读引才回乡创业优惠政策,建立项目台账清单10余份。实施好《安州区返乡创业二十四条措施》《安州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等,用好经济试点镇相关优惠政策,制发“秀水镇农村优秀人才回引三年计划”,重点梳理本地区在外农村优秀青年和务工人员等优秀人才20余人,分类建立人才台账库。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设置镇营商环境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规划编辑、政策宣传、后勤保障和对上联系,联合区人社局、创业服务中心、团区委等部门成立“返创服务站”1个,定期收集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意向,征集项目计划,帮助对接。目前,累计回引25人返乡创业,建成紫金庄园、桂家湾乡村印象、安州农腾农机等返创品牌10余个,增加就业岗位1200余个,帮助就业2000余人,集体经济增收70万余元。
“党建引领”激活专合组织内生动力。依托安州区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园,采取“部门指导+乡镇引导+村委会主导”的方式,分区域、类别、特色在沿线村和相邻村成立专业合作社25个,发展优质特色产业,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借鉴“三湾改编”先进经验,加强党对专合组织的工作领导,在专合组织中建立党支部4个,定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微党校”等党性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专业合作社组织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同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鼓励支持村“两委”其他成员、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使党支部的政治和组织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互促融合,积极发挥党员“头雁效应”,吸收培育农村土专家、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等各类优秀人才60余人加入专业合作社组织,扎根基层参与乡村建设行动。
“关爱激励”激发专合组织社会责任感。用好用活《农民合作社法》中的七条税收政策措施,采取“在线服务+上门服务”“一对一”“跟帮带”同步推进的方式,给予政策解读、暖心服务,避免因信息渠道闭塞错失政策享受机会。创新服务机制,组建秀水商会和镇国有平台公司,季度性开展相关领域专业知识讲座和创客沙龙活动,通过“专家辅导+金融扶持”模式,帮助拓宽融资渠道和业务面,降低创业风险,提高成功率。组建“专项问题收集”志愿服务队18支,采取“1+1+2”(1名创业导师、1名政府工作人员、2名村干部)的方式,定期入社了解发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根据不同问题,由乡镇统筹邀请农业农村等部门专家制定可行性措施,解决专业性问题150余个,以安州农腾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发挥龙头效应,不断激发专合社社会责任感。目前,全镇25个专业合作社累计帮助1500余名贫困劳动力解决就业,助力6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奔康,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128余场次350余小时,累计为秀水镇基础设施建设捐款近100万余元,整治丘区土地撂荒近60余亩,流转农业耕地近2.2万余亩,带动沿线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余元以上。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六
金秋九月,我有幸来到了仙境般的荆门钟祥市彭墩村。这里是闻名全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组织上把这次培训安排在这里,我能体会到组织领导的一片苦心。
走进彭墩,一股农业新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每到一处,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美如风景画的村庄绿化都使我们感觉到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心灵深处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冲击。近年来,彭墩村党总支以村企共建新农村为契机,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坚持强班子、抓发展、惠民生,增强了党组织的发展力、服务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三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受到的启发也不少。
一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选配好村"两委"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环。要把想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能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人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村民大会选举青龙湖公司总经理、也是彭墩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代会选举张德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大胆实行村企联姻,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村支部想干事,敢干事,干实事,深受村民的拥护,大大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龙头企业立足农村实际,利用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显。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彭墩村发展了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殖品牌,建立年产20xx万只商品鸭苗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0公里内的农民发展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10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百万斤;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6000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20xx亩。
三是规划村民新居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形式。彭墩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农户的新居建设。村民统一住进小区,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宽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画般的'村庄绿化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规划好新村建设,整体搬迁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决农村的脏乱差,促进村容整洁。
通过参观考察彭墩新农村建设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农村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真实感受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本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素质,踏踏实实地干事创业,为老河口农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七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具体落实大力推动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建设,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向深入,提高教育水平和实现孩子综合素质提高,按照中、省、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关于创建学校少年宫建设的要求,学校决定建设少年宫。
学校少年宫既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要求,也是学校深化素质教育、优化少年成长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措施。为切实办好我校少年宫,根据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规划》制定本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和谐舞台建设。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积极配置活动必需的设施设备,把少年宫建成培养未成年人兴趣爱好、拓展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训活动、内容鲜活的经典诵读活动、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和伦理、心理、生理“三理”教育等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特殊技能的发展。
学校成立少年宫管理办公室。
主任:xxx。
常务副主任:xxx。
副主任:xxx。
行政部:xxx。
活动部:xxx。
安全部:xx。
科研部:xxx。
后勤部:xxx。
成员:xxx。
略
1、少年宫管理办公室每期开校时,召开会议研究活动设置,落实专兼职辅导员及场地、设施等事宜。
2、活动时间安排在每周星期一、星期三下午;周六上午9:00—11:00;寒假集中8-10天、暑假集中15-20天开展。具体活动时间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3、由教务处牵头,班主任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分组活动。在周末及寒暑假开展的活动,原则上应征得学生及家长的同意,自愿参加。
4、少年宫辅导员要认真设计活动方案,所有活动小组活动内容均应渗透生命安全、环境保护等教育实践活动内容。
5、少年宫辅导员必须按时到位,认真开展活动,负责活动过程在学生的组织与教育管理,做好活动记录。
6、班主任负责督促学生按时参加各组活动,并配合辅导员搞好学生的教育管理。
7、学校教务处统一印发活动记录表,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按第二课堂标准计发津贴。
8、学校每学年以艺术节、科技节、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社团才艺展示等多种形式检验少年宫活动成果,努力培育特色活动项目。
9、学校列专项经费为少年宫活动提供物质(辅导材料、设施、设备)和经费保障。
10、少年宫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需要的同时,定点挂牌,明确少年宫活动场所,保障少年宫活动顺利进行。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八
20-年,我市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重建绍兴水城,重构绍兴产业”的战略部署,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促进农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实现了美村和富民两翼齐飞。
一、坚持科学规范,争创农村治污新业绩。
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实,创新政策举措,扎实有效推进。全市共完成新增治理村527个,新增受益农户20.17万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各级各类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两次组织开展全市性工作督导活动,推动工作落实。组建市县两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团,共有专家126名,及时开展指导服务。举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类业务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二是加快项目进度。全市以县域为单位,全部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完成543个村的项目图纸设计。专门下发文件,加强对规划设计单位委托、终端设施及主要建材采购、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等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全市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开展了主要材料招标采购。坚持科学治污、典型带动,扎实推进市级3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建设,试点推广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等7项先进适用技术。三是确保工程质量。编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手册》,制定实施质量巡查、材料检测、招标采购、专家指导、月报统计、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设计指导性意见(试行)》,严把图纸审核关、材料质量、施工建设关、技术工艺关、监理监督关、验收评审关等“六关”。新昌县推出“一团一牌一碑一网一考核”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全市共整合落实15.2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市财政落实7500万元专门用于市本级的以奖代补。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中,新昌县、上虞区进入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第1类县(市、区),其中新昌县获全省第7名。全市各级广泛组织开展“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支持和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认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捐款超过3.5亿元。
二、坚持建管并重,展现农村社区新风貌。
以村庄环境美化为目标,全面惠及和精品培育并重,加快建设和加强管理并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打造江南新水乡。一是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在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基本实现“轮一遍”的基础上,按照全域覆盖的要求,结合“双清”、“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工程,以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名胜景区、城镇周边为重点,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村庄整治水平,目前诸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专业化、社会化保洁机制,积极采用舆论监督、行政问责等手段,深化农村环境整治保洁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如柯桥区从拓展“洁净乡村”竞赛活动、完善“双最”评选办法、启动庭院整洁户评选、区级领导挂职城乡环境“三长制”、加大奖惩力度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二是深入开展“四级联创”活动。以美丽乡村先进县、先进乡镇、精品村和美丽农家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年有12个乡镇、16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先进乡镇、精品村,全市建成各级美丽农家3.9万户。嵊州市围绕建设“和美越乡”,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名人圣地等美丽乡村示范区,成功创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三是有序推进空心村改造。选择村级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实施改造愿望强、村内空心区成片面积较大且旧房占比高、村集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项目能实现资金平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或节余的村开展空心村改造试点。全市当年新启动106个村开展空心村改造试点,累计完成27个村,完成改造面积1300亩,其中退宅还耕250亩,已安置农户近3000户,探索形成了“原地改造”、“土地收储”、“退宅还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模式。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全市确定了14个市级试点村(其中新昌县、上虞区的4个村被列入省级试点),各试点村因地制宜,在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确定了太阳能生态处理、自然堆肥等不同方式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诸暨市赵家镇采用沼气生态池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模式,建造完成160立方米的太阳能堆肥仓,可消化解决450人口一年的生活有机垃圾。
三、坚持人文特色,丰富村庄建设新内涵。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历史文化传承弘扬的过程,通过深入系统发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深化和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一是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完成省第二批5个重点村、21个一般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省审评;确定第三批10个市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培育村。同时加快第一批省级重点村、一般村和第一、二批市级重点培育村的建设。全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共完成顶瓦修补4.57万平方米,墙体加固3.45万平方米,立面改造16.52万平方米,修复构件2974个,整体拆除不协调建筑2.11万平方米,修复村内古道31.4千米。二是加快农村文化培育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重要载体,按照“五有三型”标准建设,整合行政村现有文化阵地,建设农村文化综合体,全年全市新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73家。同时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菜单式”活动,明确了一批法制宣传、科技普及、安全教育、健康知识、文艺活动、礼仪礼节、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活动项目,努力提高农村文化礼堂实效性。推进农家书屋和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店建设,新建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店6家,累计建成35家。三是开展花卉进村庄试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花卉进村庄活动,倡导在村庄内路旁、树下、广场、隙地、门前、庭院广泛栽花栽果,培育建设一批体现当地文化传统、产业特色的花卉街巷、花卉公园、花卉之家,大力弘扬花卉文化,使种花、爱花、赏花蔚然成风。全市共有31个村开展花卉进村庄活动,10个村创建成首批市级花卉村庄。如柯桥区的王坛镇东村村利用农业产业基地优势,分别以梅花为主要花卉,打造花卉村庄,形成村庄新特色。
四、坚持创业创新,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优化农民创业环境,加快“美村”、“富民”的有机结合,把地域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经济、民宿经济、农事体验、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村新型业态。市政府专门出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扶持政策,全面实施乡村旅游“1112”工程,计划培育2000家乡村旅游特色经营户(农家乐经营户、越乡民宿、家庭农场)。诸暨市赵家镇依托美丽乡村先进乡镇创建,兴建农村电子商务园区,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其中最大的一家电子商务开业2个月就完成农产品销售200多万元。二是创新土地制度。积极推进以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柯桥区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实现农村宅基地跨村流转,允许农村宅基地在坚持“一户一宅”、法定面积和接收村同意的前提下,在镇乡域范围内调剂、购置。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发证工作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全市农房确权登记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建设,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物业经营、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多种发展模式,增强持续增收能力,鼓励村集体通过整理、收购、置换等途径,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和村庄整理节余土地,建设各类物业项目,使物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稳定而持续的收入来源。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九
20-年以来,按照省、市要求,对照标准、细化方案、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圆满完成了美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20-年度考核全市第一、皖北27个县区第四,进入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行列。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四大班子领导牵头联系、部门指导帮扶制度。县级领导坚持每周入村调研一次,与乡镇、示范村一起召开现场办公会、调度会,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相关部门成立美好乡村建设对口帮扶领导小组,积极为美好乡村争取项目、整合资金、技术指导、解决问题。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根据美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进度,及时召开相关协调会、专题调度会,特别是涉及电力、杆线迁移、线路整改等方面的问题,由牵头县级领导负责对口协调,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确保落实。
三是建立督查通报制度。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委、县美好办成立联合督查组,严格按照“每周一督查、半月一通报、季度一考评”的考核机制,对美好乡村建设进行督促检查,并通报督查结果。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不快的乡镇通报批评,要求写出书面检查,说明原因、限期整改,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建设发展模式。
一是总结提炼工作经验。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提出了“六个注重”建设思路,即注重立足实际、注重资金整合、注重绿化提升、注重兴业富民、注重环境整治、注重乡风文明,为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明确了思路。
二是确立科学发展理念。严格按照“六个严禁”的要求,牢固树立“绿化以杂树为主、庭院以果蔬为主、亮化以节能为主、产业以现代农业为主、公共设施与清洁卫生管护以群众为主”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美好乡村村庄布点规划,合理布局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三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认真做好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宣传和指导,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徐郢草莓、桥东肉牛、南屯粉丝、马铺设施蔬菜、水利现代果园等新兴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三)加大投入力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每年初,县美好办细化分解美好乡村建设成效类项目,督促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项目谋划,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充分发挥县级财政统筹协调作用,按照“项目跟着美好乡村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能够整合的涉农资金集中“打捆”,变“大面积喷灌”为“定点滴灌”,尽可能地解决美好乡村建设资金不足难题。
二是多渠道吸纳社会投入。除将土地整治相关项目资金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有益补充外,还积极探索创新土地经营理念,采取协议共建和经营权、使用权出租等方式,将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置换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拓宽了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缓解了财政投入压力。
三是强化资金使用监管。为加快专项资金拨付进度,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审计小组,对全县美好乡村工程类项目进行集中审计,规范乡镇专项资金报批程序,形成规范性报批文本,有力保障了专项资金的足额快速拨付。
(四)坚持建管并重,注重项目建设成效。
一是实行规划引领。在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上,注重与生态文明示范县规划相衔接,坚持多一些田园风光、少一些城镇风格,多一点美化绿化、少一点水泥硬化,把“原貌整治、突出特色”贯穿美好乡村建设始终,让“乡村回归乡村”,保持村庄原有风貌和自然景色,着力打造一村一景、各具特色和魅力的美好乡村。
二是抓好项目建设。通过采取先易后难、典型引导、边建设边规范的工作方式,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成效类工程进度。针对美好乡村建设绿化、亮化、供排水等环节存在的“小、散、杂”建设项目,由乡镇牵头,灵活采取打捆议标的方式向社会邀标,实行现场最低价投标建设;对污水处理、道路等较大项目,由县政府统一公开招标。
三是健全管护机制。建立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村集体补助、村民自筹、企业托管为辅的多元化投入管护机制。成立自治监管和长效管护两支队伍,明确各级管护主体,落实分区管护责任,严格监管、考核和奖惩,对管护、监管不到位的责任主体,按照相关规定或合同约定予以相应处罚,努力推动我县美好乡村卫生保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工作常效化和规范化发展。
(五)强化宣传引导,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一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从中心村选点,到规划编制、建设项目、资金使用、运行管护等所有重大事项,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群众拥护的事,坚决干;群众想不通的事,暂缓干;群众不同意的事,绝不干;群众自己能干的事,由群众自己干。
二是调动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明确县、乡、村和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责任,把群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改变以往美好乡村建设“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
三是鼓励引导村民自治。由群众自愿签订美好乡村建设承诺书,自己“约法三章”,落实村民自治,形成“村规民约”,实现美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整合难度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等涉农项目资金使用要求过于机械死板、脱离实际,县级层面难以有效整合用于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相对较慢,目前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足,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
(三)群众观念有待转变。部分村民认为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群众虽然理解、支持,但主动参与、投身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给美好乡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四)长效机制还需健全。农村环境整治容易反弹、管护经费不足、农村移风易俗难度大,行之有效的长效管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县将严格按照省、市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坚持“六个注重”、“六个严禁”工作思路和要求,在规划引领上下功夫、在发展产业上下功夫、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在乡风和谐上下功夫、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努力保持全市第一、皖北领先、全省先进,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美好乡村建设带来的成果。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十
xx村位于xx乡西北方向,平均海拔731米,为xx乡场镇所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26户,人口1220人。全村耕地面积691亩,林地面积15004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务工为主;产业发展以种植纸浆竹、三木药材、有机茶叶、玉米为主;交通要道主要以大老路为主,贯穿xx村1、2、4、5、7组。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要求,以特色产业发展和设施完善提升为抓手,以助农增收和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将灾后重建、旧村落改造、产业发展、连片整治有机结合,全面统筹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加快推动完善新村产业、交通、通讯、饮水、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民主权利,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环境治理,切实改善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坚持产村相融,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富民增收产业支撑,全面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稳定和谐、环境优美整洁、产业兴旺发达、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新村。
(一)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需资金:60万)。
村群众活动中心前修建便桥一座,跨度15米,宽2米,预计投入12万。
2.新增和维修xx二组到xx村群众活动中心段的青石栏杆500米,每米计划造价400元;xx村一组聚居点路面硬化、化粪池排污设施建设150米,涉及13户,预计总投入资金27万。
3.国道“351”辅道沿线进行微田园打造及房屋改造,预计投入资金21万。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约需资金:2万元)。
1.爱心图书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整合已建成的村农家书屋,室内桌椅能同时满足10人以上使用,各类实用图书不少于2000册,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报纸期刊不少于30种,预计投入资金2万。
1.项目责任。
县农工办: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指导检查监督。
xx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落实项目的推进,协助技术人员实施项目工程等工作。
xx村村民委员会:负责辖区内项目实施的组织、联系,协助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2.资金管理。
全面推行建设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的公示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投入和项目的管理。严格实行资金按项目投入,切实做到立项有论证、预算,中间有检查、监督,完成后有验收、决算,保证扶贫项目、资金公正、及时地用于项目实施中。保证扶贫资金投入使用公正、透明。
3.组织保障。
项目村上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专抓项目的建设。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十一
因地制宜“带”发展,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能够激发基层活力,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足的动力。
目前,乡村产业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起色。
驻村干部要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创造力。
不论是成立合作社,进行蔬菜、菌菇种植和畜牧养殖,还是依照园区进行厂房建设出租,驻村干部都要结合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对症施策”,即不与前期脱钩,又能与后期衔接;既能保障经济来源,又能切实做好长期性、持续性发展。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十二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分五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年(20__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__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__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
(三)推进年(20__)。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00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__)。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__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最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3篇)篇十三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稳步推进我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着力打造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市范围内选定一批“十四五”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下统称重点村),从资金投入、政策帮扶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打造高标准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示范、勇争先”。
(二)总体目标。持续巩固拓展重点村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农村路域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服务水平。至2025年过渡期结束,重点村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力争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示范引领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二、选点条件。
在全市涉农县区、湾里管理局行政村(不含相当于行政村有农业人口的林场、农场、居委、社区等)中,选定18个基础条件较好、自然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发展空间较大的行政村,其中进贤县5个,南昌县、安义县、新建区各4个,湾里管理局1个,作为“十四五”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统筹整合各级资源资金,加强政策支持,进行重点帮扶。
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可结合实际,自主选定一批“十四五”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原则上要将“十三五”省级市级脱贫村全部纳入当地“十四五”县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范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三、重点工作。
(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庄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报县(区)政府批准,力争2022年上半年完成省、市、县级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守住耕地,盘活资源,以微更新方式整合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二)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效。立足重点村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根据“一镇一品”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链条,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加快形成区域性特色品牌,促进当地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尊重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持续实施消费帮扶,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
(三)大力整治农村路域环境。深入推进重点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公益事业路和路网联通路高质量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成网成片,分年度梯次实施“白改黑”,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标线、标识、标牌的设置和维护,排查消除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全面拆除道路两侧违章建筑、残垣断壁和有碍观瞻的破旧建筑物,统一两侧商家店招店牌,规范整治各类管线和垃圾收集设施,全面清理各类乱堆乱放的垃圾,在道路两侧因地制宜栽种本土树种,提升路域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和安全水平,打造美丽风景示范线。
(四)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巩固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推动重点村污水处理,提升污水治理水平。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分类有序推进“厕所革命”,对建设不规范的农村户厕分类分步进行整改。加强无厕户、旱厕户的改造提升和乡村公厕建设,到2025年,重点村农村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
(五)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重点村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党员示范引领,村民理事会、妇女小组长、志愿服务队等村民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阳光工程”。持续开展“农村特殊对象巾帼帮帮团”活动,引导更多家庭共建美丽环境。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巩固深化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农村“雪亮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乡村调解平台和调解队伍建设,推进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礼俗,深入推进婚丧嫁娶领域移风易俗,有效遏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四、支持政策。
(一)加强产业发展支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乡村振兴战略资金作用,持续加大重点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引导重点村依托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稳固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与重点村合作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布局冷链仓储物流节点,因地制宜结合需求建设电商快递综合站。引导重点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长期发展,有效壮大集体经济。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对重点村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每村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根据重点村建设实际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重点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原则上每个重点村每年安排新农村建设村点不少于4个,结合各地规划和特色,全面提升重点村农村环境和乡村建设品质。加强资金项目监督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强化金融保险服务。
加大对重点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信贷投放,创新金融帮扶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展贷款担保方式,在贷款准入、利率、期限等方面,对重点村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适当延长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等政策,允许新增贷款、续贷展期贷款在过渡期内继续给予贴息和纳入风险补偿。鼓励创新险种,提升重点村保险服务质量,推动保险资金支持重点村乡村振兴。
(四)动员社会力量帮扶。
加强重点村帮扶工作,根据重点村村情实际,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要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实现“十四五”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家官乡贤参与重点村乡村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各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实施”的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和沟通衔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二)严格督察考核。
将重点村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对各相关县区、湾里管理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同时通过市县电视台对重点村乡村振兴工作过程全程记录、前后对比,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公信力。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监督员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