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一
1.周老师这节课,能结合我们英语快乐购活动和人民币的知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熟悉的轻松自然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
2.这节课的设计挺好,无论是新授部分的各个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体现了知识的全面性和层次性。首先说新授部分关于算理算法的处理,教师通过下面几个环节即: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计数器上画珠子,探究算法、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教师课件再现、小结算法,这一系列的过程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接下来比一比和变式练习能够紧紧围绕算理算法进行,并加强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其次是练习的设计,我觉得周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例如游戏环节中的套圈,让学生任意套圈得到分数42。这个环节既有趣味性,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老师在后面设计了在括号里面填数的练习题,在圆圈里面填加号和减号的练习题,小马虎的故事思考题,以及一个挑战题。这些题目的设计层层深入,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注意了增加题的趣味性,从不同角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3.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首先是画一画,用学具进行直观操作,想算法。其次是说一说,说怎么算的、怎么想的。最后还有比一比,在比的过程中学生由原来的数形结合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抽象的理性认识,这正体现了数学化思想。这节课紧紧围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进行训练,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算理上,用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中明白算理。
需要商榷的地方:
1.在教学上需要更锤炼和准确的语言。
2.在情境教学过度到新授知识的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可以设计简单一些。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二
听了杨老师的课,感受颇深,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杨老师整个教学设计从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操作理解——技能的形成——运用知识,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
条法则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认知冲突的积极性。
层次的`练习,再通过大量丰富的练习熟练计算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另外,杨老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很到位,以身示范,每一个”=”都是用尺子画出来的。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三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几节课听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也有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老师们都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老师们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老师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
4、巩固练习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由此,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四
今天听了周老师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例1。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张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周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周老师利用了课本资源,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许多方案,但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好,而应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判断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
四、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计算方法,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五、周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计算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五
x老师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20以内进位加法是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一个重要学习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学完后进行的一堂整理与提高的课。教学主要的目标是:首先巩固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次,引入了进位加法表,根据学生的能力,引导他们发现“列”与“行”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联的,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情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能促成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因此,x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均精心设计一个个带有诱导性的游戏情境——以学生闯关为主线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为进入每个新的学习情境奠定基础,使教学活动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着得以完成。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学习数学的生活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x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重视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愉快地领悟出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通过“算、投、分、说、举”等教学活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动中思,在动中学,在动中发现,在动中归纳。
x老师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让学生动手操作整理的过程,每个四人小组一套算式卡片,在合作中,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来把这些算式排排队。我认为,如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说出为什么这么排的时候,其实已经发现了规律。如果给学生一个现成的表格,或者根据规律来把表格补充完整,这样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框住了。而x老师的设计正是将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没有将学生的思维框住,敢于这样尝试的老师是好老师。不过在后面的发现规律中,没有引导充分,以至于要使学生更具体地从加法表中竖着看、横看着、斜着看的不同角度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计算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规律去简缩计算过程,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的提高,这一目标没有很好地达成。
整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算完整,且学生积极性算高,但我觉得上课的时候没让学生很好的总结比较记忆方法,还有学生只顾自己发言,却不能耐心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学生的听课习惯有待提高。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六
本课有以下特点:
卢老师针对一年级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先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
学生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探索进位加法的算理时,就可以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算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
上课时卢老师让学生根据猜数游戏中的24,56,2,8列出算式后,就让学生算一算得数,前两个是不进位加法学生都会,后两个进位加法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去解决24+8到底得几。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研究,推导“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学生能想出了这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卢老师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8时,有个学生的方法不是很好,很麻烦。结果导致其他学生也那样算。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本人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时,应当及时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己用”。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七
2.充分考虑并罗列各个知识要点,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梯度练习,举一反三,促进学生乐学、学会、会学。
3.课堂气氛和谐,师生默契,教师的语言、板书简炼,富于启发,教学活动井然有序,课堂时效较高。
1.“整理得数相同的算式”这一环节,最好能用课件纵向陈列所有的算式(写出得数),便于引导学生发现变与不变的规律。找得数是12的算式时,不一定要让学生亦步亦趋地有序地找,只要抓住“两个加数同步变化”这个要素进行评讲即可,使教学过程更具开放性,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具弹性。
2.规律重在应用,可设计一些应用性的练习,如:8+5=5+□,9+□=7+6,5+6○7+8等,一方面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的意识,使其真正“为生所用”。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八
今天我们看到袁校长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节课的全部示范过程,让我们看到学校领导在教学上真正起到了“标杆”和示范引领作用,下课后和和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大家对袁校长这节简约而又实用的好课无不称赞。
1、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是咱们学校课题研究在课堂上的探索、实践和运用。如学生已经很熟练的知道回答问题时候应该说“先说答案,然后说我是这样想的”。有一个学生说的不对,老师说:“你说的不够准确,谁来帮一帮她呢”,有一个学生说的不对,亲切的说“你这个问题提的不对呀!”这说明平时老师在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2、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算理的探究:教学例题时候,先出示情境图,然后是观察,找数学信息,然后提问题,学生说算式,教师紧接着说:你是怎么得到的?然后说你怎么计算呢?当大家开始探究的时候,教师说:可以独立思考,先摆一摆,也可以拨一拨,一学生说先摆20,再摆5,老师追问:20是怎么摆的?老师的提问引导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学生思维能得到良好的培养。计算20+25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怎样计算,而是让学生们在自己操作、自我尝试,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学生在这段教学中表现的很兴奋,几分钟的时间又是摆,又是讨论,又是交流,又是汇报。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老师更是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从一开始的请曾诚可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提示孩子:注意听,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到最后让她摆小棒并说说怎么摆的,回答正确了,及时的肯定了她的进步,同时指出她的“然后”用的太多了。一个后进生孩子回答的有的慌张和胆怯,“老师说:不要紧张,谁来补充?”,后面一个孩子回答的很清晰,老师说:掌声鼓励一下”。通过变换不同的鼓励和表扬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老师的过程和成功体验反观我自己,经常就是一个方法鼓励,怪不得用着用着就不起作用了。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孩子好动,自制性差,老师在关键时候的提醒:“注意坐姿,注意倾听,注意举手的姿势”。摆学具的时候,摆好了用你的姿势告诉老师,当孩子们动手操作结束后,老师清晰的提出要求:把学具放在一边,像罗怡婷一样坐姿端正,比比看哪一组坐的最端正。开火车的时候先提要求:注意力要集中,坐端正,回答完毕后,其他同学要当小老师说“对”。这样长期训练,孩子们就会有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
5、教师的语言亲切柔和听来很舒服,态度和蔼、沉着淡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整节课老师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纵观这节课,袁校长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一节课轻轻松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九
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道理,在用竖式计算时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时,由于是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出示算式之后,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计算过程,只是速度比较慢。这节课虽然算理相同,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强调两方面的教学内容:
1、竖式的书写格式与规范;
2、竖式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规范学生的书写是很重要的,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比着画,我都要严格要求。利用“个”、“十”的字样指导学生区分个位和十位,得数也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新授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要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一节课下来,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竖式写法基本规范、整洁,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数位对不齐,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还没有适应竖式的写法,练习不够引起的,如,横式上的得数不写。当然这些问题预先都有想到,学生不可能一学就会,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会注意,多加强调,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十
谢老师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如下特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在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谢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口算大比拼”的环节,使学生在兴趣中开展今天的学习,一下子产生数学亲近感。再通过“变一变”,把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式题变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式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已有的知识能力自主迁移到这堂课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计算方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谢老师多次组织学生用不同方法的估算,有的直接估计两位数加两位数,有的通过估计结果填写加数中某一位上的数字。这样的系列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的作用——确定计算结果的范围。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难点就是口算过程中需要进位的问题,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和的十位上究竟是几。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口算方法后,谢老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口算的相同与不同点。学生在观察对比和交流小结中分享、思考,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不断地让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提升,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数学思考。
谢老师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设计了口算台历、自主编题、到玩具店买玩具等练习,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并把数学知识有意识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孩子进行分层练习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算法的理解。学生交流的时候,谢老师还特别注意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对学生容易产生的错误的细腻分析,给学生充分的耐心和鼓励,从而进一步达成基本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谢老师在课堂的舞台上,用自己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姿态、丰富的情感、真实及时的评价语和充满智慧的思维导航、课堂资源的捕捉,充分展示了她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和个人魅力。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十一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买票前要清点人数,你能帮帮二(1)班同学吗?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引导学生试算35+32。
选一种喜欢的方式最快地把这道题做出来,好开始,挑最快的同学上台展示。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2.即时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2题,找错误。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亮点:
本节课通过情景图的导入提出问题,使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利用ppt课件呈现摆小棒的方式,小组交流理解算理,汇报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
建议:教具学具准备不够充分,如果让每一小组的孩子都参与动手操作,这样更直观。在书写竖式时,如果标出个位、十位,这样更便于孩子对齐数位。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十二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我真没有预料到。
这就是新旧课程的不同之处!使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时,大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来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学会、记住计算的方法。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新授10分钟结束,剩余30分钟就进行各项练习,在反复的练习和强化中,学生的计算终于有了较高的正确率。而本节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用了大约25分钟,只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竟达到99%!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比较前后教学的差异,我认为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十三
学习目标: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 复习: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 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
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
(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
“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
四、练习:
练习二 第3题。
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再列竖式计算。
第4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
组内互查、互评。
五、总结: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
进位加 36。
+ 35。
71。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十四
教材第8~10页。
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小棒。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
(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十五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在万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以往计算教学总是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为避免这一点,又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课就从学生熟悉的关于中国特有动物的统计表中获得数学信息,产生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使学生感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学生已学过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本课通过对旧知的回顾,激起了学生对加法计算法则的"记忆,再引导学生采用尝试、讨论的方法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了知识的迁移效力,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针对计算的枯燥,在巩固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形式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激发学生做计算的兴趣。
一节下来,我发现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学生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时容易发生忘记加进位1的情况,造成错误率较高。所以除了提高练习的强度外,还要有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来强化提示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十六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题中,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这个一要写的小一些,在十位数的右下方。在本节课中,突出了以下两大特点: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或困惑时,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反思,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得出正确答案。在本节课中,我抛砖引玉的将问题抛出,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通过摆小棒,拨计算器,理解当个位上两数相加满10时,我们就会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变为一个十。在研究竖式计算时,我就点了一下,对于满10怎么向十位进1,孩子可以很好的接受。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实际列竖式计算时,对于进到十位的小1的处理上不理想,有的学生将小1写的很大,我问答这个1要怎么写时,他们可以很清楚的说出要求。其次,有部分学生在自己第一次列竖式计算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38。
+24。
1
——62学生将小1自成一行。我下面要加强对学生做题的多练习,在练习中让孩子明白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点。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十七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笔算的基础,很多学生会依赖笔算方法而舍弃简便的口算方法,所以郭老师从复习开始,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口算的思路进行计算。“32+20、52+9”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口算基础是非常好的。例题的计算方法非常多样学生已经学会了把整十数进行拆分,然后利用整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的方法口算出结果了。由此可以看出,郭老师平时对学生的口算训练是非常到位的,学生的口算基本功都比较扎实。在学生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郭老师引导学生对口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引导学生学会用最简便的'方法来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的特点,郭老师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练习,“口算比赛”,“鸽子送信”等活动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饶有兴趣。
另外,郭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中发现不同的口算的方法。一年级的小朋友积极地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够安静地倾听同伴的发言,并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学生的课堂表现非常棒。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十八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我真没有预料到。
这就是新旧课程的不同之处!使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时,大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来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学会、记住计算的方法。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新授10分钟结束,剩余30分钟就进行各项练习,在反复的练习和强化中,学生的计算终于有了较高的正确率。而本节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用了大约25分钟,只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竟达到99%!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比较前后教学的差异,我认为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十九
今天听了xx老师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例1。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xx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xx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xx老师利用了课本资源,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xx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许多方案,但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好,而应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判断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并且应培养学生利用估算选择最佳方案。
四、xx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计算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但xx老师这里没有很好的把握,引导不够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二十
1、在学具操作中,理解进位原理。
低年级学生特别依赖于已有经验和直观思维,抽象的计算只有放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和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热情。陈老师在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提出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方法来验证答案。其中摆小棒延用了教学口算时的方法,学生摆小棒发现4根和6根合起来可以捆成1捆,3捆加1捆再加1捆得到5捆,能够形象地表现出为什么进位,与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比较接近,他们的操作活动也比较顺利。拨数珠要根据10个一是1个十,去掉个位上的10粒数珠,同时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引导学生注意十位上的计算是3(个十)加1(个十)再加1(个十),得到5(个十)。能够很清楚地显示出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比摆小棒更容易过渡到竖式计算上面。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初步理解了进位的原理,积累了相应的经验,有利于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地看待进位,逐步形成计算思路,掌握算法要领。
2、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基础上教学笔算,学生已经会按照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写出竖式,陈老师联系10根小棒捆成1捆,以及拨去个位上的10粒数珠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个位上4加6得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并指导学生十位右边写一个小小的1,在个位上写0,叫进1写0。竖式十位上的计算,陈老师也梳理得很细致,让学生说清3+1+进位1=5。在学生计算出得数50后,陈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据说笔算的过程和方法,轻声说、同桌说、齐说、小老师领着说,学生在反复说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了计算的过程及方法。
3、总结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这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掌握的.计算法则,相比相同数位对齐这种说法,上面的说法更适合低年级学生。个位相加满10的,要向十位进1把怎样进位总结得很清楚、很具体,也很有操作性。
教材中总结方法是出现在试一试后面,你能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吗?或许放手让学生说,他们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个所以然来,之后教师再适当概括也可以。
总的来说,本课陈老师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和方法,这一过程做得很扎实,但本课的容量偏少。教学中有些要适当舍弃,让学生得到足够的练习。在练习中出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教师也要适当讲解,因为之前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只要求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笔算并不比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简单,学生容易出错。
热门两位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通用21篇)篇二十一
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第15至17页例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课件出示:2+6,4+5,7+8,23+45。
编题后汇报.(要求生一口气多报几道)。
4,选择连续进位算式,思考它有什么与众不同。
二,新课展开。
师选一题连续进位的算式:98+25。
小组合作要求:。
1,独立计算,算好后想想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吗。
2,小组长组织同学交流计算过程.
4,小组准备派代表汇报展示.
师:汇报时其他组讲过了就不要重复.
(1)学生汇报:。
可能出现方法,以98+25为例。
方法1:98+25=90+20+8+5=110+8+5=118+5=123。
方法2:98+25=98+2+23=100+23=123。
方法3:98+25=25+5+93=30+93=123。
方法4:98+25=(90+20)+(8+5)=110+13=123。
方法5:(竖式)。
师:请大家静静地看一看,你看懂了吗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竖式计算的方法,谁看懂了,是怎么计算的。
师:第五种方法和上面四种方法的哪一种联系比较大,你是怎么想的。
(2)师:你们组出现了哪些错误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谢谢你们组的温馨提醒.通过你们组的错误来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三,巩固新知。
神秘的数学密码。
指名生汇报:第3题,你能用一句话来概况出所有的情况吗(6-9)。
3,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贝贝98元晶晶85元欢欢76元迎迎69元妮妮35元。
1,小明带150元,可能怎么买。
2,你还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总顾。
静静地想一想:。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问题的。
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我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多位老师已经上过,因此对整个教学结构及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但当自己上时,还是感觉教案与课堂存在差距.最明显的是学生编题时的能力.不过,今天上了这一节课,觉得在这几方面还是认同这样上的:。
一,本来设计观看主题图和统计表以及进行环保教育后,直接出示课本的问题:中国特有的爬行类和鸟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曾经很多时候,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如果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问题,学生将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我们的重点不是学生会不会提问题,而且表中的数据只有98和25的加法利于点出本节课连续进位加法(一)的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所以,我没有利用主题图,而是让学生编题开门见山地进入主题.
二,通过找与众不同的算式,得出本节课的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有部分学生找不到有什么区别,但是有部分学生能找到,通过这部分学生的带领,全班同学意识到了98+25要进2次位,23+69只进了一次,我就顺势推舟:而且这两次进位是怎样的有个别学生答出:是连续的.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连续进位加法,与二年级学习的进位加法相同吗"学生顿时明白了,原来二年级学习的是一次进位加法,现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就不会觉得怎么总是学习进位加法,对二三年级的计算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条理性,为日后的知识梳理奠定基础.
89。
55。
+
4
34。
9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