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计划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文件,它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一
本册教案的说明:
1、单元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教案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和教学后记等7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过程由旧知铺垫(或情境创设)、新知探究、当堂测评和课堂总结4部分组成。
2、整个教学去掉了以往的“作业布置”环节,使学生课堂紧张,课外轻松。提高学习效率。
3、课件内容融于教案之中。
4、注重情境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5、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及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共2课时。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共12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共13课时。
第四单元:圆共10课时。
第五单元:百分数共13课时。
第六单元:统计共2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共1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
第一课时位置(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位置(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
此节知识虽不是很重要,但我独列出来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
1、此节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2、密切联系生活,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良好习惯,重视科学性。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投影出示)。
1.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2、出示课本第77页情境图,让学生圈出其中的数字,初步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一)教师讲解……像98%、60%、6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二)自学探究。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
(3)会读、写百分数。
2、学生自学课本第77、78页。
教师巡回视察,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以有目的的讲评。
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
3、全部逐步汇报。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3)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i教师写出一个百分数让个别学生读出。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个读作让学生写出如: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4、同桌互说、互写百分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30分)。
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二十。
2、读一读下面百分数(30分)。
35%74.8%56.03%102.3%98%66.8%。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40分)。
2%15%120%98%100%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3)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讲,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4)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5)我校学生的近视率高于()。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小组内讲评、订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用眼保健、专心听讲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游戏。
设计意图:
1、本堂课,我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层: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
2、当堂测评及时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教育。
3、提倡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四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新知探究。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二:14÷12≈1.167=116.7%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当堂测评。
1、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课堂质疑、谈表现。
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自己表现得又怎样?
相对自己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并理解两种不同解法的含义。
教学后记。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件出示)。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
如:蝴蝶、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课堂提高。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环形。
四、当堂测评。
练习十四弟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帮助学困生理解每道题。
小组内讲评,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以“兵强兵、兵练兵’.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本堂课是对圆的初步认识,概念较多,也可会较乏味。为了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没兴趣,我采用课件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在教学“画圆”时,我不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演示画圆的步骤。当堂测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六
单元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
观的反映部分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
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3、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单元重点: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单元难点:
1、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问题。
提问: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解决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
二、收集信息。
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取信息:
1、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
2、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
3、国债也是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三、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
1、将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填在课本111页第一张表格。
2、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
3、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四、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受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
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育储蓄存六年。
2、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买三年期国债。
3、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三年期教育储蓄。
4、先买五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一年期教育储蓄。
五、课外测评。
帮爸爸、妈妈合理存款。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大:
1、重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充分把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体现出来。
2、注重比较,让学生通过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3、注重教学的实践指导。
课后小记: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口答:
1、24是50的几分之几?
2、13厘米是43厘米的几分之几?
3、10千克是45千克的几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怎样求?
每个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掌握什么是达标率.
(3)怎样求达标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疑难。
3、学生逐步汇报。
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120/160×100%。
=0.75×100%。
=75%。
(二)教学例1(2)。
学生自学85页教学内容,了解发芽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提问:
什么叫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这三种种子哪种种子的发芽率高?(大蒜发芽率高。)。
让学生感知发芽对农民伯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三)其它百分率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了解:
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树/种植棵树×100%。
命中率=命中球数/投球总数×100%。
岀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的1至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1、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2、从达标率到出油率,拓宽知识面。
教学后记。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九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1.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十
理解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了解斜杠的“推”和“拉”的作用。
认识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掌握用三角形加固框架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
能对框架的系统设计情况进行评估,并找到为提高效率而采取的改进措施。
教师:教学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橡皮筋、筷子。
教学过程预设。
[一]框架式结构的认识:
出示埃非尔铁塔的图片。
1、介绍:巴黎铁塔是法国最著名的建筑,该塔高320.7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并且保持了世界记录40多年。
巴黎铁塔铁塔是谁建造的呢?著名建筑大师埃非尔,所以这座塔又叫埃非尔铁塔。据说铁塔开始动工时,曾遭到一些文化艺术界名流的反对。铁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也被吓坏了,有人居然还跑到法院起诉埃非尔。原因何在?因为该塔全身都是一根根的钢铁构成,用的是框架式结构。
2、什么叫框架式结构?我们再来看几组图片。(出示其他的框架式结构的图片:塔吊、电塔、游乐场翻滚列车支架等)。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是框架式结构吗?(学生无法理解时,用“骨架式”来帮助理解)。
3、你对框架式结构有哪些认识?框架式结构好不好?它有哪些作用?(学生无法理解时可以让他们比较框架式与实体建筑的区别)。
(框架式结构不仅节省材料,在很高的建。
筑物中还可以减少风对它的影响。)。
4、让我们再回到100多年前,当时的文化艺术界名流以及铁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为什么反对埃非尔的设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框架式结构不牢固。
框架式结构牢固吗?怎么向世人解释框架式结构的牢固性?
[二]三角形稳定性的研究:
结合课件观察,框架式结构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呢?
出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模型,学生个别上台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思考三角形和长方形再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
结合课件演示,分析三角形稳定性的力学原理:当三角架顶端受重力作用时,两边斜杆受压力,下面的水平杆受拉力。由于三角形边长不变,角度也不变,是唯一不会变化的形状,所以框架结构以三角架为基本构造。
想办法加固长方形框架。
增加的斜杆起了什么作用?(“推”、“拉”的认识)。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明确任务:用最少的筷子搭一个牢固的正方体框架,比一比哪组的作品承重能力最强。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以一根斜杆为例,说说它是防止正方体框架往哪边跨塌?
比一比哪组的框架承重最多,用的材料最少。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十一
科学概念: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4.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十二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7人,分为8组,每组6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1.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编写时间9月3日执行时间9月日总序第(1)个教案。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9月6日执行时间9月日总序第(2)个教案。
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一.教学导入:
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
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
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
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
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
三.活动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十三
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深入的认识。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师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具体教学中,注意串通学生的各种知识,开拓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勇敢表现。
本课将作1课时教学。
1、和学生将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培养学生探索。
3、将人类仿生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和相关的动物画在一幅画中。
启发学生想象,留意画面的构图。
图片、绘画资料。
1、提问,联系生活:
同学们,你们谁会游泳?请举手!你们平时游泳时用什么样的姿势?
除了这种姿势外,你还能用其他的姿势吗?
(学生举例,上台表演)。
2、这样的游泳姿势是人类向谁学来的呢?——动物。
:我们不仅向青蛙学习游泳,还向其它许多动物学习各种各样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向动物朋友学习!(板书课题)。
1、虽然有些动物凶猛,但大部分动物还是很温顺的。人们养狗给主人看家、养鸽子来送信,它们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人类的老师。
2、那么,人类向动物学习些什么呢?模仿它们创造发明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3、介绍:人类模仿动物进行一些新的发明创造,这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仿生学。(板书)。
4、打开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相关的优秀作品。
5、讨论: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挑选你最感兴趣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6、(出示作品两幅)比较后强调:动物和发明创造有机联系,添上相关景物,
使画面充实。
7、同学们,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我们人类在未。
来的世界里还能模仿动物发明、创造些什么呢?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
现吧!
8、各小组可提出建议议,进行答辩。
今天,我们将人类仿生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和相关的动物画在一幅画中,也可将你想象中的发明创造画出来。
1、铅笔、钢笔淡彩法。
2、综合法。
1、自荐作品,谈作画创意和体会。
2、对有独特发明的小组授予“发明奖”。给表现效果较好的同学授予“小小设计师奖”。
由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引出课题,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向其学习。让学生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观察、认识和利用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和习性进行联想、模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
教育学生热爱人类的朋友——动物,并以欣赏的眼光来观察研究他们。有了认识的基础,加上绘画技巧上的指导:1、背景与内容的联系、2、主要物体的大小、位置、3、表现手法的选择。教师的演示、学生的看、评、讨论,把知道的仿生学事例变成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避免了技法问题。
只是由于积累不够,平时不善思考,画的仿生学例子有些单调。教师在让学生画前,应事先组织讨论,让学生说说要画些什么?鼓励大家大胆想象未来世界中的设计发明,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4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1.欣赏歌曲。
2.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对花3.(出示课件)师范唱,生伴唱。
4.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2)师示范一两句(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5)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1.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
2.让我们再次欣赏。(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
四.小结哩哩哩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
(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
(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2.学唱主旋律:
(1)在学唱旋律前先练习音阶(2)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找a、b、c、d四位同学分别唱。
(3)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轻唱并发现难点,及时指导。
3.填入歌词,加二声部合唱。
三.演唱全曲(1)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2)演唱的基础上可适当做游戏,游戏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请男女两个同学分别演唱二声部。
(3)全班同学进行演唱,同时邀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碰铃、响板、三角铁等)为同学们伴奏。
四.小结放风筝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放风筝》。
教学目标:
1.欣赏河北民歌《放风筝》,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情绪。
2.学生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兴参与音乐活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放风筝》,进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4.能听辩南北不同风格的民歌。
教学重点:演唱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放风筝》,进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能听辩南北不同风格的民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歌曲情绪。
二.激趣导入《放风筝》这首歌曲是流传于我国河北南方一带的民歌,它是一首“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知道什么是南歌北唱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听赏,展示汇报。师评价并给予奖励三.分段赏析阶段性目标:通过方言和歌词的学习,理解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1.欣赏第一段,体会方言和民俗对歌曲的影响,学唱最具特色的乐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
2.欣赏第二段,听辩这首歌曲的歌词和以前学过的歌曲有那些不同?(讲解衬词)。
3.欣赏第三段,师生对唱。
四.整体复听阶段性目标:以视听为基础,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五.对比欣赏,拓展学习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以一曲《茉莉花》为例,分别演唱两个乐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已掌握的知识来区分南北民歌。(师声情并茂地演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斑鸠调》这首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知、体验江西“灯歌”的音乐风格、特征。
3.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了解江西的风土人情,喜爱民族音乐的韵味。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斑鸠调》。
教学难点:
感受并体验江西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乐曲中音程大跳的演唱。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新歌《斑鸠调》。
1.教师范唱《斑鸠调》,学生静中聆听、感悟。
2.出示歌片,结合歌曲,让学生找找含有动物叫声的乐句,并跟随琴声唱一唱。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说说有些什么特点?4.板书音乐知识:下滑音记号,简介并实践示范练习。
5.学生学唱《斑鸠调》的第一段。(采用听录音范唱学、随琴声学唱等方式进行)。
6.随音乐范唱自主学习歌曲。(教师聆听发现不足,及时纠正)。
三.歌曲巩固与处理:
1.结合歌曲的风格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1)师与生对答演唱练习。
(2)学生分组分句演唱。
(3)学生接龙对答式演唱。
(4)男、女生分段练习。
(演唱时,教师进一步强调乐句间的强、弱处理,尽可能的与歌曲风格相一致)。
(5)有表情地完整地随伴奏演唱《斑鸠调》。
四.小结:
幸福快车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演唱《幸福快车》。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松、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幸福快车》。
2.了解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3.善于发现幸福,能够积极乐观地区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幸福快车》。
教学难点:
了解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通过一则故事:懂得什么是幸福,用心去感受幸福。
二.新课教授1.整体聆听歌曲《幸福快车》,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小结:轻松、活泼。
2.节奏练习3.学唱歌曲三.分组演唱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分别演唱一二段,第三段男女生齐唱。在休止符处加入不同的方式表现。
分组歌唱、小组竞赛、学生互评、独唱。
四.小结学生畅谈对于幸福的理解、幸福的意义。
拉库卡拉查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演唱《拉库卡拉查》。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奏、舞),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第一部分的两个不同结尾句,区别音准、节奏;
歌曲第二部分的弱起节奏及弱起前的换气;
理解歌曲的结构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感受拉美舞蹈:
(一)感受墨西哥舞蹈鲜明的节奏和热烈的气氛:
(二)感受、体验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舞蹈、音乐风格特点:
1.赏的同时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体会舞曲的音乐风格----热烈、热情,舞步节奏----轻快、快。
2.学生感叹舞曲的热烈,舞步的轻快之余,拍拍舞步基本节奏:
加速拍节奏,体验舞曲风格的节奏感觉。
3.单纯的节奏体验到肢体的参与,学习教师编创的简化舞步。
二.新歌学唱:
(一)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体会墨西哥音乐带来的欢畅:
1.示歌曲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明快的节奏、欢畅的歌词。(听。
第1。
遍,聆听前读歌名。)。
你觉得这首墨西哥民歌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2.学唱歌曲:
找出歌曲中的音乐记号,换气记号、反复跳跃记号,知道歌曲的演唱顺序,准确地念出歌词。
3.“拉库卡拉查”的意思:
(二)聆听对比:
1.聆听墨西哥民歌《蟑螂舞》,找出改编的中文版和西班牙语版的不同处。墨西哥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所以下面请大家听的是西班牙语版的《蟑螂舞》。
2.热烈、欢快的歌曲中加入即兴喊叫、口哨、打击乐器伴奏。
三.小结龙里格龙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演唱《龙里格龙》。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龙里格龙》,并能准确表现歌曲的力度变化。
2.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京剧音乐的美。
教学重点:唱好二部合唱《龙里格龙》。
教学难点:二部合唱时能根据指挥的手势准确地演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节课了解的京剧的基本知识。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1.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你们知道是哪四大行当吗?(生、旦、净、丑)。
2.cai出示图片,说说行当的门类,教师简要介绍。
“旦行”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性格较活泼的叫花旦;
“净行”指“大花脸”,就是我们介绍过的有脸谱的角色。
“丑行”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像画面上这位《水浒传》中的时迁一样。
3.演一演。(请学生上台演一演各种行当的人物)。
四.京剧的表演形式1.欣赏与分辨。
播放视频: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模仿这段戏里的唱、念、做。
五.唱一唱《龙里格龙》。
1.cai播放《龙里格龙》,教师带领几个学生表演京剧中的走圆场。
2.再听歌曲,说说听后感。
3.三听歌曲,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4.唱曲谱。
分声部视唱后进行合唱。
5.唱歌词。
6.教师指挥进行合唱。
7.评价。
六.小结京调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听赏《京调》。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能区分西皮和二黄。
2.通过欣赏《京调》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基本结构。
3.在听、唱的欣赏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我国“国粹”的兴趣与喜爱。
教学重点:
1.感受《京调》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分辨它的曲式结构。
2.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能区分西皮和二黄这两种唱腔。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京调》的乐曲结构。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二.简单介绍京剧:
欣赏《苏三起解》。
三.欣赏《京调》。
1、聆听《京调》第一主题2、聆听《京调》第二主题3、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4、聆听结尾部分5、完整欣赏《京调》。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欢快热烈的情感。
2.二声部合作,运用声势动作为歌曲的齐唱部分伴奏。
教学重点:演唱二声部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
教学难点:
高、低声部的合作。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师生共唱问好歌。
二.活动与练习:
1.发声练习 1=c 1=f 2/42.视唱练习三.新授歌曲1.听全曲,让学生对歌曲在情绪、力度、与节奏上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2.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学生自主视唱旋律,用手中的乐器伴奏(自由的)。
(可以个别唱、小组唱、男女唱的形式)。
3.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所学旋律,其他人仔细聆听,指出优缺点,更正错误;
4.分成高、低声部整体视唱旋律,用手中的乐器伴奏,情绪要求轻快活泼的。
5.用lu演唱《撒尼少年跳月来》曲谱,注意二声部和谐均衡。
要求:声音跳跃有弹性;
并能加以简单的伴奏。
6.全班随琴用lu唱旋律,加手的伴奏;
7.学习歌词,有节奏的念歌词。
分高低声部学歌词;
分高低声部唱歌词,出现错误及时纠正。
8.教师伴奏,引导学生轻声学唱歌词。
9.随琴高低声部合唱歌曲,歌曲艺术处理。
10.参与表现歌曲,用声势动作为歌曲的齐唱部分伴奏。
教学目标:
1.能用方言有感情的学会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并能用竖笛吹奏其旋律。
2.能认真听赏广东音乐《旱天雷》,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的基本情绪。
3.能用对唱的形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用方言有感情的学会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广东、广西二.演唱《落水天》。
注意气息,把握节奏xx︱x x。︱三.听赏《旱天雷》。
1.了解广东音乐《旱天雷》是广东音乐传统曲目之一。2.听赏音乐的主题,并初听全曲,学生感受有纽约的基本风格和情绪。
3.听赏第一乐段,认真倾听并尝试记住它的旋律。
1.学生听赏《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能用轻柔、深情地声音表达歌曲情绪。
2.学会聆听其他同学的声音,高低声部能整齐、和谐的演绎歌曲。
教学重点: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教学难点:
能用轻柔、深情地声音表达歌曲情绪;
高低声部能整齐、和谐的演绎歌曲。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槟榔树下摇网床》,引入课题。
1.介绍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歌曲表现的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民的生活场景,歌曲格调宁静,舒缓,旋律优美,展示了迷人的南国风情。
2.引导学生放松心情,营造宁静的课堂氛围,开始欣赏音乐。
3.听完歌曲,同学们,这首歌曲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表现一种宁静、温馨的画面。)。
二.进行声音训练。(老师讲解要求,并进行示范。)。
三.学唱歌曲。
1.跟琴声分声部学唱旋律,要求划拍,唱准节奏。注意节奏的强弱对比,老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体会。
2.朗诵歌词,引导学生体会歌词描述的场景,营造宁静的氛围,为下一步有感情的演唱做好铺垫。
3.跟琴声分声部学唱歌词。要求耳朵要灵音要准,节奏要准。
4.老师检查学习情况,并请唱的好的同学做示范。
四、再次欣赏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对歌曲情绪的深刻体会。
五、尝试进行两声部的合唱训练。节奏音准仍是重中之重。可以选音准节奏较好的同学做示范,要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
六.小结: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内容:第八课综合表演《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剧情、学唱歌曲,通过音乐创编,启发学生对音乐剧的了解,培养兴趣。
2.了解音乐剧的相关知识。分析、了解人物性格。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不同段的情绪,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创编台词并排练。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俄罗斯风格的歌曲,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歌唱。2.运用简单的变奏手法来创编一段《渔夫放走小金鱼》唱段。3.分析剧中的人物性格,并鲜明地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了解剧情二.把剧情划分出场次,并说明理由 1.结合课件中出示的几张图片,分组讨论出现顺序,并把它们划分出场次。
2.在教师的启发、提示下,学生补充回答:还可以再加序幕和尾声。并知道序幕的作用是交代故事背景。尾声则有让人回味、思考的作用。
三.欣赏、学唱剧中歌曲,并安排它们在适当的场次出现1.欣赏、学唱歌曲。
2.欣赏、学唱曲。
(1)初听、分析曲(2)教师教唱曲让学生在演唱八度跳跃时气息下沉(腰部向下用力),声音位置统一。并发自内心地演唱出小金鱼当时的心情。
四.创编歌曲五.欣赏、学唱歌曲1.初步欣赏音乐。
2.共同讨论。
3.教唱曲。
道具:旧房子、破木盆、蓝绸布(表现大海用的)、小鱼头饰。
六.展示各自创编的成果七.了解音乐剧的表现手段八.创编序幕九.课堂小结。
我们的田野教学内容:第九课演唱《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用宽广、优美地声音表现歌曲。
2.感受音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学会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用宽广、优美地声音表现歌曲。
指导学生划拍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受田野:
1.播放歌曲录音,并随机播放其他美丽的田野的风光的图片,学生边欣赏歌曲边欣赏图片。
2.听后交流,师: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二.学唱歌曲:
1.教材分析2.学唱曲(1)熟悉歌谱。
(2)随琴视唱一遍曲谱。
(3)完整地视唱曲谱。
3.学唱歌词:
(1)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
(2)随伴奏轻声默唱歌词2遍。
4.歌曲的处理:
5.齐唱歌曲。
6.分角色演唱歌词。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五.总结下课。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全册。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电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