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创造性思维事例篇一
选修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罗振宇的《逻辑思维》,主讲人从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讲起,讲到了马斯特、霍金,讲了对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讲了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我们能否通过人工智能预测未来。
首相我们先了解一下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其次,谈谈我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我认为人工智能应该是最接近act like human的,在很多人看来,人工智能系统和人类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创造性,没有主观感情之类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人其实就是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每个人都是由其他人制造的,这里的制造不仅仅是生育,也包括后期的培养。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生来就没有进入社会,就下个曾经盛传的狼孩的故事,那么他在人类看来智商也就不那么高了,即使他也有神经反馈系统,但是因为骂我iyouhe人类的交往,所以他的系统函数库里缺少社会函数,在这里我是应用函数;另外一点,人类教育创造性也是讲过后天学习深造出来的,甚至实践以获得更多的函数和反馈,然后利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创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丰富我们的函数库和反馈系统库。我认为其实人的喜怒哀乐也是有固定的联系的,他是由每个人长期函数(比如长久的习惯和性格)和瞬间函数(当时的客观情况所定),即使说一个人某个时刻的精神状态有偶然性,那也是在概率的范畴里面。所以,现阶段的人工智能系统就好比是一个还很不发达的人类,函数库简单,反馈系统不发达.很久以前我认为我们应该无条件地模拟生物的一切,从算法上来实现智能是不可能的,但这个想法的基础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生物的脑细胞确切的联系方式,因此我们即使是模拟也是困难重重。也许我们可以做简化,可是没有人直到应该简化什么,因此直到现在我们出现了很多的人工智能的东西但却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如今我赞同的是我们不必要坚持去模拟大脑的一切,事实上,大脑的神经元过于复杂模拟在近百年内都是不现实的,相反我们却能够了解智能的形式,因为我们只需了解我们本身就行,虽然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也不容易,但这却是在先有物质条件下的最佳解决方法。因此问题又回到了出发点,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的智能模式呢?事实上,你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感受一下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你一定能够发现脑海中充满了语言文字,如果你试图抛开这一点你将发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有人归纳说人类的思维就是自己与自己对话。这也被称作为意识。
但是,这真的是意识吗?我不这样认为,意识是多方面的,并不是说语言的表示形式就是意识,我们可以说有意识说明你能够有语言组织能力,但意识不等于语言组织能力,而将这一点混淆就是如今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的通病。或许我们可以说计算机能够在交流上模拟人的很多行为,但计算机却没有认知能力,计算机会说,却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这不是说我们在这一点上走多远就能把这个事情纠正过来一样,而是说在如今人工智能建立的基础是有问题的,而问题的关键就是:一个事物的代表名词并不是这个事物,这就是重点。
虽然现在的弱人工智能没有威胁我们生存的能力,我们还是要怀着警惕的观点看待正在变得更加庞大和复杂的弱人工智能的生态。每一个弱人工智能的创新,都在给通往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的旅途添砖加瓦。用aaron saenz的观点,现在的弱人工智能,就是地球早期软泥中的氨基酸——没有动静的物质,突然之间就组成了生命。
我们现在还处于在人工智能低级阶段,但是已经够让我们平常人感叹一下的了,像智能人工心脏,人工肾脏等等。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会不会就像人的演化一样,从无到有,从直立到行走,变的有思想有能力。现在人工智能还在我们的掌控之下,随着发展,人工智能会不会超出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外呢,超级人工智能定义是“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照我的逻辑来想,他都比我们人类聪明了,还会社交,肯定也有他自己的思维啊,他还会甘心受我们的控制,他会不会积蓄力量,把人类灭掉,自己来统一这个地球呢,一切都是可能的,所以现在我们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才会如此谨慎,因为一旦脱离我们的控制,人工智能就不在是为我们利用的人工智能了。而是成了统治人类的武器。
人工智能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希望人工智能可以朝着我们预想的好的方向发展,就像我们可以制造有情绪和社交能力的机器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让他来替我们陪伴我们的家人,照顾我们的父母,缓解现在年轻人的压力。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就肯定能找到一个解决我们现在担忧的方法,相信人工智能的前途是光明的。
创造性思维事例篇二
一、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理清学生的思路,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简”。抓住云雀的“心愿”这个词,引导学生从文章结尾拎出学习全文的线索的词,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围绕它来进行。头绪简化,目标集中。少了一些“碎”,多了一些“整”。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紧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把握课文的精髓及重点难点,去“枝”留“干”,以“点”带“面”。这篇文章共15个自然段,我却只引导学生精读了两个重点段,即“黄沙漫天”与“洪水泛滥”这两段。后面“森林的重要”由于语言的叙述性强,较好理解,即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动手学习,实现了“长文短教”,收到了把“厚书读薄”的效果。
二、刺激学生多感官交替学习,以学生为本位,以教材为本体,抓住文章重点吃透教材,引发思考,将“薄书读厚”。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比如脑、眼、手、耳、嘴以至于全身。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亦即披文入境,口、手、心俱到,以文求知,以文得法,以文沐心。
本设计穿插安排了说话、朗读、欣赏声音与画面、动手操作等。通过聚焦“心愿、重新、重要”将问题提出,抓住学生急于想知道的心理趁热打铁,让他们自己去朗读感悟。再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人交流能力,同时又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空间。请学生上台用电子笔在文中标注出重点词语,拎出“沙漠”和“洪水”这两处重难点学习。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话时,点击电子课本中的按钮,其他同学便身临其境的感受“黄沙漫天飞舞”的情景的基础上,由内想而外看的去深度感知沙漠环境的恶劣。最后让学生画树即间接体验植树。整个课堂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动脑、动眼、动耳、动嘴、动手等,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我们老师,必须谨记:不管语文课堂的声光电如何耀眼,它的根依然还应该牢牢地扎在语言文字的土壤中。
三、通过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来收获生命的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现在还要加上一个与多媒体教学系统互动的过程。因为它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课中,我运用了畅言教学系统中的很多功能,电子课本、电子白板,拖拽、聚焦、插入按钮、一键搜索、语音测评、视频与音频的链接等等。
人机分角色朗读,即语音评测是畅言智能语音教学系统的一大亮点,运用于教学中,实现了生机互动,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对电子信息的渴望和运用,在人机朗读中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朗读素养。
畅言智能语音教学系统中的“电子课本”非常利于课堂教学。我将上课中需要的视频与音频的链接等各项资源嵌入电子课本中,教学时根据需要随机调整教学,让预设和生成有效结合。有些课堂生成的信息,事先没有预设到,还可以通过“划词搜索”功能,直接搜索到相关的资源,省时便捷。
运用语音系统的“聚焦”功能,聚焦电子课本的重点词句、图片局部,强调突出,突破重难点,将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到实处。
运用电子笔拖拽植树、电子笔直接在电子白板上画树,节省了时间,间接体验了植树,让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以上各项功能的运用,增强了趣味性,加强了各项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注意水平,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落实和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一个人的生命的有效教育。
创造性思维事例篇三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泛指理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创造性思维是指那些能产生新颖成果、有创见的思维活动,新颖性程度越高,创造性就越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也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创造性思维活动表现为选择、突破和重建三者之间的统一。选择和突破是重建的基础,重建是选择和突破的主导。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思维成果的创新性;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主体的能动性;思维结果的现实性。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并行、协同作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包括想象、直觉、灵感。
怎样提高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做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关键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这就需要加强我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活动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交替的过程,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应该同时注重这两类思维能力的训练。
首先,我们应做到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化组合。只有集中精力和收敛思维,才能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选准目标,为在各个方向上探索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奠定基础。思维只有沿着多种渠道尽可能宽地发散开来,才可能捕捉到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思路。
除了掌握科学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旧的思维定式;要善于转化视角,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创造性思维事例篇四
2、最有效的创新都简单得惊人,其实,一项创意所能得到的最高褒奖就是别人说一句:“这个一看就懂,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0、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培根
11、日日创新。——日本索尼公司
12、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像力。——马克斯韦尔·莫尔兹
17、有效的创新开始时……要做的只是某件具体的事。但是,基于聪明设想的创新数量极大,哪怕成功的百分比较小,仍然成为开辟新行业、提供新职业、给经济增添新的活力方面的相当巨大的源泉。
20、想像力能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安东尼·罗宾斯【美】
27、在人类日超拥挤的生存空间里,唯一可以使人摆脱拥挤感觉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创新之路。
32、真正忙碌的人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塞涅卡【古罗马】
33、这种创新代表着社会所需要的东西:首创性、进取心和创造精神。——佚名
创造性思维事例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上的是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创造性思维及特点
2.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了解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并从中总结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4.学会运用头脑风暴法训练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它的特点。
2、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1.从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中总结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发创造性思维。
学情
作为一名中专生学生,年龄在17至19岁左右。青春朝气,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学习好本章内容是在他们能力和基础之内的。
至于同学们对本章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浓的。
说教法
这章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中的讲解法。讲解法是传授理性知识的方法,常常结合逻辑方法、直观方法及谈话法等,对阐释原理、分析成因、解释规律、推导结论等的教学有重要作用。“创造性思维”这章内容的理论性很强,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理论概念、原理规律,这都需要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对同学们进行分析和解释。
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能更加形象地向同学们说明教材内容。
说学法
创造力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特点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
答谢词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在我的教学理念下,我坚信我所教出的学生一定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定会更有智慧,人格更健全!
创造性思维事例篇六
近几日心中烦闷,搬出来一堆旧书,还不够就从网上读,一不小心读到了一本书,一本让我受益终生的书,一本让我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基石去观望世界的书,一本给了我一个可以享受生活后去回馈生命的书……他是《道德经》,他诠释了人格的标杆和人生的尺度。
众所周知,这本书包罗万象,就像天地一样无不覆盖无不承载,加之我是初读收获肯定又少又浅。但是有一章让我感触颇深,记得书中原文第三十三章是这样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记得当我读到这儿的时候,愣了一下,第一次感到很多大家说的一句话:道不远人!确实这其中的话多少次被多少人引用过啊。
这篇,老子在人与己之间进行相对,以更好的阐明无需溢言的人生大智慧。并不是说他要告诉你非要做到知人或者是自知,这篇无非是告诉世人知人和自知的好处,然后让人自由的去选择,这就是简朴,是圣人的伟大之处。“知人”就是能看明白自身以外的所有东西,除了别人啊环境啊,还应该包括脱离物象的东西,比如一些微妙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才能称得上是智慧。其实我们经常听到“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这无非是后人对智与明的选择和补充,很显然大家都需要自知,所以我们时刻要竖起一面镜子,真正的可以把自己如实的反射给内心,然后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和对自己有一个明朗的定位,才可以称得上有所贤明。
一个人可以战胜别人可以称得上是力大无穷勇猛彪悍,这也无非是在说出了另一个事实,力量大并非是强者,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坚毅、强大,因为人内心的疲软和惰性往往最难战胜,一个有了社会感官的人很难做到不去贪婪,东晋陶渊明就有过“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的感慨。
无论一个人多么的富有,与大自然相比都渺小到不堪贫瘠,所以只有一个人对自己的物质水准认可而不用过多的眼神去关注别人的财富,才可以使自己舒适的'活在富裕的状态中,所以是知足者富。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致使竞争残酷,为了成功,人做一件自己愿意做的事,都可能受到别人这样那样猜疑和争议,更别说自己不愿做的事,就像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说的一样“一个人为成功开始努力时,别人都爱泼冷水,都可能被说成是神经病,但是神经病的开始可能就是你成功的开始”,也就是说一个要成功的人往往要都掉别人的眼光,乘着自信带着志向朝着理想远航。
每个人都会毫不例外的对人类至极的问题极其关注,老子又高明的说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一个人的形体寿命十分有限,只有一个人的精神和事迹会薪火相传成为永生。
初读《创造性思维理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创造性思维事例篇七
[关键词]:幼儿 创造性思维 家庭环境
一、启发家长,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所以启发家长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幼儿园一般都开设了家长学校,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能够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先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而对幼儿未来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
三、利用游戏的实践功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幼儿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压力,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所以游戏又是幼儿的主要实践活动。如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幼儿要摆弄玩具,使用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构造性活动。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游戏主题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构思和表演活动,而幼儿在构思和表演过程中必须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再创造,其结果不仅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等等,都具有使幼儿进行再创造的条件。所以游戏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模仿性的实践活动,但它毕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展自己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和氛围。
四、鼓励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思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向教师发问,这是幼儿探索客观世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幼儿向教师提问,本身就是一次求知活动,在幼儿主动求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重视,并给予耐心细致地回答。在幼儿向教师提问时,教师首先要鼓励幼儿,支持他们大胆而经常性的提问。另外还要注意,对幼儿提问是否由教师立即回答一定要根据幼儿提问的内容和性质决定。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自己想,或者由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找出答案,如果其他幼儿能回答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相互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
创造性思维事例篇八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被称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关于他,我认识不多,虽然名字很熟悉,也曾在杂志上看过他的文章,但却从未认真读过他的一部作品,这次也是偶然买到他的《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才开始有所接触。
禅意安静的封面
此书共分为六辑,皆是从生活的小事出发,生出感慨,进而升华。正如《文心》一书中所说到,“写作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力”。林清玄也认为,文章不是难以捉摸的,作家的生活也与一般人无异,只是感受更为灵敏,感受更为细腻一些,他深信,一个作家在写字时,所画下的每一道线都有其人格的介入。说实话,读林清玄的文章,有种高中做语文阅读意味,中心思想置于最后,点滴的生活融进文字,展现他的价值体系,直入人心,却又非油腻的鸡汤,只会让你心服于他的说法。
下面让我分享一下初读林清玄的几点体会:
1、
化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自然不过的事,多少人在一双妙手之下变得如花似玉,娇艳可人。化妆可以说已经成为女性职场和日常生活的必备技能,见客户要化妆,约会也要化妆,总得把自己收拾得精致点才算是有点底气,遮掉倦容。
而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林清玄提到,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由此可见,腹有诗书气自华并不是夸张,一个人只有从内在改变,才能真正影响整体,单在表相上下功夫是徒劳的,一定要从内心深处改变。而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望,内心如果不渴望变得美好,只是叫嚷,那么再长的岁月流去也不会让你变得更好。
2、
一青年跟着老师傅学习赏玉,连续几个月,老师傅都是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听课,讲的都是中国历史,并无关于玉的知识。时间一长,青年人开始着急了,跑去找老师傅理论,老师傅如常给他一块玉让他捏紧,青年人大叫“老师,这不是玉。”
这是书中“掌中宝玉”的故事。故事很寻常,没有起伏,普通得可以猜得到结局。也许你觉得这个故事告诉你的道理就是,得坚持学习,不折不挠,耐着住性子终会学有所成。确实也蕴含了这道理。
但林清玄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都有一块宝玉,只是没有被开发,大部分的人不开发自己的宝玉,却羡慕别人手上的玉,就如同一只手隐藏了原有的玉,又伸手向别人要宝物一样,最后就失去了理想的远景和心灵的壮怀了。”
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要只着眼于别人的成就,看到别人开店赚得红火自己也开,看别人写文接广告接到手软自己也写,但也许你最适合的是设计ppt或者是外语翻译,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天生都有每个人的天赋和所长,不必人云亦云。可以多尝试,但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真正热爱且有能力做出成果的。
3、
林清玄在书中说到一件儿时的趣事,为了能找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喝汽水喝到饱,他选择了臭气冲天的茅房,将门反锁,以虔诚的心情在茅房喝汽水喝到呕气,那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些搞笑却又真实,小时候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子吗?手上拿了五毛钱能买个糖果吃就觉得了不起,要是能去吃顿麦当劳更是得兴奋好几天。长大了,我们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轻易得来的美食已不足以取悦自己,须得在高大上的餐厅才能发照晒朋友圈。
但我们也不难看到,有些朋友依旧保持着知足常乐的心态,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小确幸都会感恩,不奢求,但也不止步于现状。这种状态应该是最好的吧,在清晨看到阳光,闻到花香,听到鸟声,依旧开始新的一天。
“我们幸福的感受不全然是世界所给予的,而是来自于我们对外在或内在的价值判断,我们的幸福与否,正是由自我的价值观来决定的。”
4、
“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林清玄的母亲鼓励他要有梦想,懂得坚持,他的父亲也会拍着他的肩膀说,“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想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要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在我看来,林清玄父母亲的教育对于他成为大作家功不可没,教会他坚持,上进,不放弃,这些也都印记在他的文字中。
恰巧今天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好不好就业,赚不赚钱,而不是把焦点放在兴趣爱好上,很多学生由此听了父母的话选择了热火的金融学,放弃了热爱的文学。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就是一件很难养活自己的事,更别说挣大钱了,能写出名的寥寥可数。但是,那么多人投身写作,真正投入地又有多少呢?能坚持到底地又有多少呢?没有苦何来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