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规章制度的典型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和启示。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一
2017年11月27日,处党委召开了中层干部工作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处开展“引嫩发展之我见”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和《实施方案》。此次大讨论活动旨在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共谋引嫩发展大计。孙书记在会议上指出:“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新迁入大庆,我们将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各种矛盾可能不断涌现,困难层出不穷,利益碰撞较多,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时期,我们对待所负责任的工作绝对不能放任自流,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各科要健全完善各方面的工作制度,进而统一形成汇编,规范各方面工作,成为员工统一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良好制度的支撑和员工的践行”。
有时效性,存在制度创新的内在要求。规章制度在一定时间段内是有效的,但是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的不断发展,规章制度有时候会滞后,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规章制度进行及时修订或更新。
规章制度管理的价值在于可执行。没有执行的制度只能称之为“制度文件”。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现行的《黑龙江省引嫩工程管理处制度汇编》涉及14个方面,有77项规章制度。随着引嫩扩建工程的开展、迁址大庆的完成,面临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也应加强制度创新和建设。各科室应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已经过时的规章制度,要及时废止并公示;有缺陷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细化的,尽快细化;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制定配套制度;应当建立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建立。
一、加强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
规章制度虽然是以一个个文件单体的形式存在,但是,从整体角度来看,规章制度的集合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基本可以划分为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其中,规章制度内容体系是制度建设的本体系统,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是制度建设的保障系统。所以,规章制度建设要首先从体系入手,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内容体系。 持之以恒地加强制度建设,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
二、加强规章制度的组织保障
制度的制定和监督分散在各部门。因此,要注意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制度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前瞻性,使之能充分聚集并服务于全处的发展战略。加强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各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形成制度合力。领导率先垂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制度必须遵守,违反制度必须追究,进而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优秀的管理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依靠制度的支撑。制度制定出来,并不是下发完成之后就万事大吉。各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衰减,如果过程中不进行有效的信号增强,到终端信号会衰减的很厉害,甚至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对制度的教育培训工作就起到了一个信息增强的作用。保障制度执行者对制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不能只管埋头发制度,下发之后就不闻不问,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宣传,会给工作带来不便。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要形成制度化、长期化和专业化,并宣传到制度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员工。
规章制度建设是一个以终为始,与时俱进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到企业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关系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来自市场竞争、企业成长等方面的要求必然会促使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执行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二
当前,我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各种利益诉求交织,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矛盾与冲突增加,要求领导干部改变以往简单的维持稳定的做法,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社会矛盾,掌握协调矛盾的各种技能,学会运用行政手段、法制手段以及心理疏导等各种途径去解决矛盾冲突。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肩负着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置若罔闻,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转型期社会矛盾集中的趋势麻木不仁,总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心态,等到矛盾出现的时候手忙脚乱,等到冲突激化的时候不知所措,就为时已晚了。2017年贵州发生的“瓮-安-事-件”、2017年湖北发生的“石-首-事-件”,最初都源于可控的社会矛盾,但由于当地领导议而不决,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酿成震惊全国的严重群体性冲突。长此以往,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因此,必须加快推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建设,着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社会建设向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运行。
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的原则是公共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权与责是对等的、平衡的,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力。如果领导干部只享有权力而没有责任,就会造成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决策草率、官僚主义等弊端,给国家行政管理和人民利益带来损害。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为其权力的行使及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前,我国党政机关之间、各行政机关之间的职责划分不规范,职能重叠、多头管理、争利诿责现象严重,正副职之间权力分配不够合理。由于部门利益纠葛等原因,这一行政管理“顽症”至今尚未根本解决。职责不明不仅造成了行政管理运作的不畅,而且使责任追究异常艰难。由于职权不清,难以确定责任人,最终的处理极有可能是行政问责制归之无效和不公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学合理地明确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过程中,政府应更加注重发挥在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中的职能作用,负责具体的组织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等等。
应强化对领导干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考核与监督
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监督。
要充分发挥各级信访、政风行风热线、投诉中心等载体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民-意调查制度。要把党组织的考核与群众的评价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
应完善社会管理责任落实保障机制
领导干部对待人们的利益诉求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使矛盾在人民内部得到妥善解决、合理调节。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公开透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法宝,要加强信息公开,建立“透明政府”,让老百姓知晓政府运作的状况,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发生原因、处理进程和结果,及政府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便于群众评价和监督,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落实行政问责制。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三
为确保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参照性,实现对规章制度的有效管理,不断完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体系,促进公司各项事务的规范管理,持续维护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规章制度”是指以公司名义制定发布的,用以调整公司各项内部管理工作(如财务、行政、人资、信息、内审、资产、项目、操作、销售等)关系的制度、细则、规定及政策性的文件等。
规章制度应当坚持建、改、废并重,并且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可延长或缩短规章制度的时效性。
二、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华夏龙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部以及下属各深圳分公司、事业部的制度建设管理工作。
三、正文
第一条 规章制度的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二)统一、齐备原则。所有制度的格式、内容、体例、行文、vi要按公司统一标准,制
度涉及的流程、表格等要配套齐备;
(三)务实、落地原则。制度建设及管理的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程序、管理流程明
晰,更新、监督、检讨机制健全,确保制度能落地执行。
第二条 职责
(一)总公司、各分公司的总经理为制度建设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
人,管理部为组织、推进、执行监督责任人。
(二)管理部负责统筹总公司及分公司制度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具体职责为:
1.组织。统筹组织总公司及各分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制订年度制度修订、完善规划,每
2.执行。按制度建设规划,推动总公司各项制度建设执行,并监督各分公司制度建设执
行情况;
3.更新。根据意见反馈,协助各项制度主拟部门做好制度的更新;
4.检查。按制度建设规划的时间结点,做好总公司及各分公司制度建设检查和反馈;
6.存档。各部门负责人做好总公司及各分公司各项制度的归类、存档。 (三)各分公司负责人负责统筹本部的制度的建设与管理,具体职责为:
1.组织。统筹分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响应管理部汇制《xx公司xx年制度建设规划表》
6.存档。做好本分公司各项制度的归类、存档。
第三条 各项规章制度必须要按照总公司公文统一发布的格式来编写,不仅内容要规范化,而且文字表述要力求严谨、规范、简练。各项规章制度都由管理部负责审核格式。
第四条 程序
(一)规章制度新订、修订、废止的权限原则上一致,即负责审批制订规章制度的层级,
同样负责审批修订、废止。
(二)涉及面较广的重大规章制度,在提交审批前,负责拟订部门应采取有效形式,多方
征求、听取意见。
(三)新订规章制度的程序为:
总公司:
1.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或制度拟订规划安排提出拟订申请,填写《制度拟订申请表》(附
4.主拟部门拟出草案后,提交管理部,由管理部发公司领导、各部门、下属分公司征求
意见;
5.意见反馈后,由主拟部门统一修改; 6.管理部做最后文字修正;
7.报总经理办公会审议,由总经理审批。 下属分公司:
1.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或制度拟订规划安排提出拟订申请,填写《制度拟订申请表》(附
《完整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四
第一条为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明纪律,教育和监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项奖励,按国家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平合理、奖励得当;。
二奖励及时、注重实效;。
三奖励与惩戒相结合;。
四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
第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二坚持惩处与奖励相结合;。
三坚持惩处公平得当;。
四坚持惩处及时公开。
第五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综合管理行政惩戒工作。
第二章奖励。
第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一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
三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四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五在移民、扶贫、再就业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
六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八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九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十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的;。
(十一)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十二)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十三)有其他功绩的。
第八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种类为: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记二等功、记三等功、嘉奖5种。
第九条奖励的基本标准:
对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在本单位表现突出的,应当给予记三等功;。
对功绩卓著,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授予荣誉称号。
第十条市政府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各种奖励种类。其中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只能由市政府批准。授予荣誉称号的名称统一规范为“先进工作者”,也可在其称号前冠以系统名称。特殊情况下需要授予荣誉称号的,须经市人事局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市人事局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记二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其中记二等功,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批准。
第十二条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本办法规定的记三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第十三条区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给予嘉奖,并分别报市、区人事局备案。
第十四条需要上报国务院或国务院工作部门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由人事局审核或人事局与有关部门共同审核后按要求上报。
第十五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严格评选条件和报批程序,控制表彰周期和数量。
第十六条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颁发奖章或奖励证书。奖章、奖励证书按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式样,由人事局统一监制。
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奖金数额由财政局、人事局共同商定。
第三章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7种。
专业技术人员不适合受降职处分。
事业单位工人不适合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法纪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一违纪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免予行政处分;。
四对触犯刑律,被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受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九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由所在单位或承办机关以文件形式(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表》,样表见附件1)向主管机关报批。经批准后,按照管理权限由行政任免机关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表》存入本人档案。
第四章奖励的撤销和行政处分的解除。
第二十条获奖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获得的奖励:
一伪造事迹,骗取奖励表彰的;。
二申报奖励表彰时隐瞒错误或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
三获得荣誉称号后,受到开除处分、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一条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报请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下,原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其奖励。
第二十二条奖励撤销后,审批机关要收回其奖励证书和奖章,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并追回已享受的经济待遇。
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改正错误的,按下列期限由原批准处分的机关(原批准处分的机关撤销或合并的,由承继其职能的机关或上级机关)予以解除:
一警告处分满半年;。
二记过、记大过处分满1年;。
三降职、撤职处分满2年;。
四开除留用察看处分,察看期满后满3年。
改正错误,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没有再犯与受到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同一性质的错误,也没有其他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
第二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提前解除行政处分的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行政处分期限的一半。对于在处分期限内没有改正错误的,可以适当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超过1年。延长解除处分期限后,还未改正错误或重新犯有此类错误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特殊贡献,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表现突出,有重大贡献,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
第二十五条解除处分的程序为:
一由本人提出申请;。
二所在单位提出解除处分的意见;。
三原批准机关作出解除处分的决定;。
四将解除处分决定(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除行政处分审批表》,样表见附件2)存入本人档案,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和受处分本人。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奖惩实行备案制度。有关单位应在每年1月将上一年度的奖惩情况报送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应在每年1月将本地区上一年度的奖惩情况报送重庆市人事局。
第二十七条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五
为了适应公司全国性布局与规范管理的发展要求,贯彻中建总公司、局内部控制标准化发展战略,公司于8月结合“决策与业务流程优化及组织再造”启动了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
3月出台《公司管理手册》、《各系统标准管理手册》共11本。
发布了《搅拌站标准管理手册》、《生产作业指导书》、《技术作业指导书》、《人财物及后勤作业指导书》、《搅拌站记录表样》。
公司继搅拌站标准化完成后,紧接着于205月启动了分公司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分公司标准化手册》,4月试运行。
现已建立起总部分公司搅拌站三个层次的一套高效、科学的内控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实现公司管理无缝连接。
近三年来,公司在内控体系的贯彻上,突出“执行”二字,重在“狠”、“严”上下功夫,多次邀请三局领导和外部专家进行了内部流程制度评审与指导修订,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且推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公司根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不强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
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贯,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
开展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标准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全面学习。
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培育标准化企业文化,增强标准化意识。
各单位召开“达标活动”推进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安排部署。
由公司各系统部门从内部选举标准内部培训师,按标准手册制作ppt培训课件,进行专业标准制度宣贯培训。
将标准制度中相关内容,编成相关工种的培训资料制作成岗位操作规程上墙等活动,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
公司成立了内控标准化体系工作领导组(内控制度方向把关)、评审组(内控制度质量把关)、工作组(内控制度编制),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真正的落地。
为了使内控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星级搅拌站评定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及监督检查考核具体方法措施。
主要有:。
(1)与“创先争优”和“标准化青年先行”工作相结合,开展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
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公司将《搅拌站管理手册》中厂站标准化管理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武汉事业部、成都分公司、天津分公司、设备运输分公司、西安筹备组分别组队,参加了竞赛。
(2)搅拌站星级评定。
为推进公司搅拌站各项业务标准化,夯实搅拌站基础管理,公司根据分级管理与激励的需要,设置“达标搅拌站、三星、四星、五星级搅拌站”四个等级开展星级评定。
每季度,分公司星级评定小组组织所属搅拌站对照《考评标准》,对各。
站、各科室、各岗位的业务操作、内控管理、监督制约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逐项打分,对符合《考评标准》条件单位,推荐申报公司,由公司结合大检查进行验收。
二、严考核硬兑现,确保控制到位、执行有力。
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是否重视,责任是否落实;二是监督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
公司通过组织内控标准化知识考试并将“考试合格与否”与个人任用、升迁进行挂钩,与新员工能否转正、转岗进行挂钩。
通过上述措施,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员工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公司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严格依照内控流程操作、层层将执行、事事讲程序的良好局面。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针对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相关要求,认真开展了公司业务流程梳理工作,编制《内控职责表》,业务中重大风险不可遗漏,并要在制度相应位置用规定的编号标注出来,风险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成本、法律等风险控制要求的关键控制点,将每一个控制点逐一说明,明确其内控责任,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推动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在内控体系运行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四、加强控制环境建设,内控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一个新的。
组成部分。
控制环境建设是内控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工作有目标,行动有准则,前行有动力的内控环境,尤其是公司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符合内控要求的事坚决不办,依程序履行,领导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公司内控文化的形成。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些上市公司进行治理的重要内容。
它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解决公司内部管理失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企业运作保障机制,其有效性则直接关-。
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增加和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等大问题。
因此,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coso报告提出的这个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是迄今为止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最具权威性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内部控制定义。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所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虽然,我国的内部控制还是建立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的,与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还存在差距,但已是异曲同工。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系统管理工程,它是通过一整套详细、具体的操作规范来约束企业各个环节、部门人员的经济行为,是一种制度规范的规程操作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企业中最高的规范制度,企业内部的任何人都无权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制度执行中应有特殊群体和个人。
执行中的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生命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经营运转的基本规矩,是检查管理者、各部门员工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标准。
由此可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又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
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
企业文化是本文来自文秘114,请保留此标记。
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的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
根据经验得知,各项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经营靠的就是企业文化(魏杰,、2)。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会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所以,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
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是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建设,由此所实现的二者结合,才会创造企业发展的奇迹。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各个经营环节的协调约束机制,它是一种制度建设。
我们知道,科学管理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任何一项管理办法,其客观成分越多,科学性越强。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也不例外,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其控制的关键点不同,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公司治理实际上是指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而内部控制则是实施监控管理的直接手段。
因此,其内部控制目标就显得十分明确,即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要达到一种什么效果。
美国coso报告中规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三点,即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我国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是:一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通过对上述控制目标的比较,可见coso定义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它既包括对会计行为的控制要求,又包括对企业效率效果的需求。
作为企业是一种营利性组织,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有经济效益,要有效率,没有效益和效率的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企业有盈利、并且能够快速发展,这是对企业经营者的起码要求。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和失效、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实际状况提出来的,有着鲜明的背景特点。
控制管理的重点则是建章建制,维护企业内部的经营秩序。
处理秩序方面的规范要求。
存在着为控制而控制的倾向,缺乏为经营目的服务的缺陷。
有什么样的内部控制目标,就会产生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客观地分析内部控制目标,有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内部控制要素,把握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科学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的内容,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明确控制的关键点。
内部控制的重点:一是对企业资金进行的控制,各项资金的收支业务必须按照手续制度办事,按预算计划执行。
要合理调动资金,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避免财产物资的损失浪费zh是加强各环节责任人的监控管理避免权利滥用造成经济损失;三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偷懒和搭便车的问题。
偷懒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在没有制度约束下,人们都有停下来歇一歇的想法,都想尽量轻松、自在。
而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它的宗旨就是盈利,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而存在的,所以,员工的偷懒是企业经营的大敌。
要让员工不偷懒就要用制度来约束。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控制的关键点制定业务处理的具体规则、程序和要求,按工作对象所具有的数量特征的精细化确定岗位的操作规程,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用量化标准来约束员工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应包括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内控制度制定中不应留控制盲点。
所制定的内控制度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执行和检查。
(三)建立合理的授权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员工行为的规范约束,是对人的行为要求的控制管理。
这种控制管理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从事该业务活动人员资格的认定问题;二是合理委托授权问题。
人员资格认定,是客观判断职工工作能力和品质的过程,通过这种认定能够合理确定工作岗位的合适人选,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梯队。
而合理委托授权,要解决的是责、权、利的约束问题。
人员的先定和分派使用,是建立合理授权控制机制的核心问题,在用人问题上应本着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选择好合格人员,安排其从事适合他的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不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凡是出现重大的舞弊和经济案件都是用人不当、授权不当的结果。
所以,加强对人员的监控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将岗位的责任、权利、利益严格确定下来,使员工的每天工作都在制度的约束中进行。
其次,要建立适时的监控系统,让不称职的员工离开其工作岗位。
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对企业内部各层次管理者的监督、约束、协调工作,要使内部各层次管理者的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各负其责,就要建立各层次的授权委托制度,通过这种授权委托形成内中合理的监控系统,以便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委托授权,是一种任务、责任相匹配的适当授权,是一种职务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约束的权利分配。
要通过合理的授权和责任界限的严格划分,实现用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证实另一个人工作的准确性。
还要通过定期轮岗制,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防止有关人员之间的相互勾结,避免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四)企业内部控制应关注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内部控制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效果来。
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诚实守信的教育,因为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产品的信誉。
其次,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应当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年提出不同的.知识更新要求,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和业绩评估等形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水平。
同时,管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便满足职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应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责任追究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
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风,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在内控制度面前人人平本文来自文秘114,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
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例。”即好的环境条件是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要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内部环境条件的支持,即是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它通过组织、群体、个体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尽管不同的企业文化其表现形式不同,但这些文化的内容都包含着公正、诚实、勤奋、正直、自尊等特征,它是企业精神的再造,形成企业的一种共识。
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一种统一,不是简单的命令式和形式上的认同。
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种制度和要求来,也没有创造出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的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由于缺乏文化氛围的支撑,当企业发生一点变故,如总经理换人,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战斗力。
因此,要想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必须要使企业员工在价值观上达到一种统一,要对统一的行为标准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这种潜移默化所塑造的企业风格,才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步。
2、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质和形成的有效结合作为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和表现是很重要的,它可以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创造一种积极热情和充满朝气的氛围。
但形式毕竟是形式,它永远代替不了内在素质的建设。
外在形式好学,而内在的价值观的形成却是长期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
文化作为通过教育和模仿而传承下来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种制度安排都将生产直接影响。
所以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更应注重内涵。
应该说,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是企业文化塑造的原动力。
只有企业管理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比较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理念,这样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的建设,才能避免和消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短期化行为。
3、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作为一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具有团队精神是力量的象征,充满竞争力的表现。
而且任何人的自我价值都可以通过这种集体的力量得到发展和实现。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强调团队精神的认同感,如果没有这种价值观上的认同,就会出现企业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盲目突出自己的现象。
企业的力量最主要就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协作和团队精神,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要求。
因此,企业还要创造保护和倡导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种制度建设,它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它所包括的内容应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以便组织企业职工学习、掌握和遵循。
一般可以采取员工手册的方式,让全体员工人手一册,并定期学习和培训。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
所以,企业内部的文化学习、宣传和鼓励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领导者的言行对文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言行将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
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受到企业管理者个人意志和素质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业内人士都深有感触。
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增加外部监控力度,提出建设标准和条件,全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二是要选好企业负责人,要让真正干事业的人担任领导工作;三是企业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珍惜国家、投资者和职工给予自己的工作机会,踏实敬业,一切从企业发展着想,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的价值观念的规范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办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手段,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才能凝聚起企业真正的力量,这个企业才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应成为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应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予以强化。
同时,作为会计的主管部门应强调制度规范的标准化和监督检查的经常化。
如果制度规范的标准化和监督检查的经常化能够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六
一年来,在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分局结合本单位职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来做,成立了以分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来组织落实相关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经过分局全体成员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和执行,我分局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国税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斗争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之策。
我分局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政治思想建设:1、在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健全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研究教育规律,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2、在教育内容上,把反腐倡廉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制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3、教育形式上,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思想灌输与启发式教育、理论教育与形象化教育、树立正面典型与剖析反面案例结合起来。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国税依法行政能力。
二、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具有惩治和预防腐朽的双重功能,是惩治和预防的有机统一。
我分局在制度建设上,注重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当前,尤其抓好三项制度的落实:。
一是进一步落实和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二是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三是进一步落实好检查和廉政谈话制度。
要认真落实检查和廉政谈话制度,完善廉政谈话情况报告、情况反馈、跟踪监督、档案管理制度,形成定期谈话、信访谈话、诫勉谈话相衔接,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廉政谈话机制,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两权”监督工作,优化权力运行机制。
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我分局在强化监督上的举措。
一是建立“两权”监督工作责任制。
将“两权”监督的所有内容一一细化,按照股室工作职责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建立权责一致的“两权”监督运行机制,将“两权”监督融合渗透在“两权”实施的全过程中,与“两权”的实施相互结合、同步运行,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对权力的规范、监督、制约就延伸到哪里,确保“两权”监督贯穿税务工作全过程。
二是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
通过行政效能监察,以解决行政不作为为重点,认真解决好对上级安排部署和各岗位的各项工作敷衍拖拉、效率低下、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的问题。
三是加强对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进一步优化“八小时”之外监督方式,积极开展家庭助廉、群众评廉活动,加大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力度。
四是充分发挥监察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继续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纳税户、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不断改进工作质量。
四、加强风险防范取得的成效。
我分局对《xxxxxx内控机制建设办法(试行)》中的重点监控风险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针对各个风险点的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就以如下两个风险点为例来介绍我分局加强风险防范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加强户籍管理,积极防范该风险点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开业登记环节,我分局对新开户派出管理员认真开展实地查验工作,加强同工商、地税等部门的信息交流,认真比对户籍信息,加强对所辖地区业户的管理和检查,严防税源税款的流失;在停业、注销登记环节,我分局加强巡查,通过巡查严防少数纳税人通过虚假停业、虚假注销等方法逃避纳税义务。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七
战略制定。
作为内控管理的第一站,内控战略规划的重要地位在于其对以后实施内控系统建设的所有方面的影响。
合理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的内控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确保企业的治理水平迅速达到所有者和管理层的预期目标。
制定企业内控战略规划具体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严格一致。
企业战略目标是制定企业所有具体业务目标的基础,内控战略目标也必须符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确定的方向。
当前,关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原景、核心价值观等的主流观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确定的。
内控战略目标通常可以按照企业希望达到的发展水平来确定。
假如某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一定的期限内成为本行业的领导者并希望基业常青,那么其内控体系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为符合这一要求提供有力的支撑;既不能高于这个目标,也不能低于这个目标。
惟此,才能被企业内所有利益相关者和运营管理的所有参与者所接受。
此外,内控战略目标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分阶段确定。
例如在某个阶段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某阶段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某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
2.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标志。
事先确定内控战略实现的具体标志,既可以为企业制订年度内控工作计划或绩效考核目标提供具体的依据,也可以为日后评价本企业内控战略目标的实现状况提供评价依据。
例如:某企业的内控战略目标是达到本省同行业先进水平。
那么,企业就必须对本省的同行业内控管理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然后确定自己的评价标准或实现标志。
评价标准可以具体设置为:企业内控管理程序建设情况;内控组织系统建设情况;内控审计手段的先进和有效程度;舞弊案件的损失指标;企业的风险指标;全体员工对内控管理的理解情况等等。
3.基于企业实际需要的准确定位。
所谓“准确”定位的标准就是目标必须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清晰明了。
例如一家小型企业集团的内控战略目标没必要定的太高;实现标志可以比较简单;业务范围可以适当缩小。
这样,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
4.明确内控工作理念。
这是开展企业内控工作的基本准则,否则不但内控体系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之物。
例如建立“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工作理念,就可以避免单纯的监督审计容易引起抵触的缺陷;按照内控五要素,建立全面预防风险的原则,就可以为开展内控工作提供具体的评价依据。
5.认同。
内控战略目标确定过程必须经过所有者或最高管理层的批准和确认。
能够在获得高层批准前,先征求下属分、子公司管理层的意见并取得一致意见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举措可以为日后推行内控管理减少阻力。
机构设置。
内控机构设置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机构名称、层级、汇报对象、专业人员的具体名称、工作岗位设置、工作内容确定、人员选拔和素质要求、工作的具体原则等。
以下将主要讨论组织机构的设置、内控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岗位确定。
1.组织机构设置。
目前中国规模较大的国有或上市公司,通常都会在监督决策层设置监事或独立董事、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在运营管理层则设置内部审计部或监察部等职能部门。
应该说已经建立了内控组织机构。
但关键是这些机构存在许多缺陷,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公司治理的主要障碍之一。
具体表现如下:
*具体执行机构缺失。
比如,企业中通常没有具体的执行机构为监事或独立董事的实现监督职能提供“硬件”条件;这使得监事或独立董事的职务常常“沦为”一种对外形象功能,在人员安排上以安排退休前的资深领导为主。
审计委员会通常也处于相同的情况,其获得信息的来源主要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无法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部通常在工作范围以及报告对象上处境尴尬。
一般企业的审计范围仅限于财务审计;其工作报告对象通常只是其监督对象的财务总监或总经理。
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内控管理组织机构,应当在一定独立性的条件下,能够具体介入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这一点应当和外部审计有所区别。
一些像bp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在其业务组织机构中就使用了内控部代替内部审计部。
表面看,只是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
a.独立性程度不同。
内部审计部通常按照审计规则要求,为保持完全的独立性不得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而内控部则可以较深入地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了解更多的情况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从而达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效果。
b.审计检查范围不同。
虽然当前的内部审计部在审计范围上也在力求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向运营管理审计方面发展,但毕竟受到从业人员资格和工作背景的限制,无法真正实现其对运营管理的有效监督检查。
而内控部由于在雇佣人员方面没有局限性(非财务和审计资格的人员也可以参加内控审计检查工作),因此,可以做到对企业的全面运营管理实行更有效的监督检查。
c.报告对象不同。
内部审计部通常只是向企业的ceo报告工作,向ceo负责。
因此,许多涉及ceo本人利益的问题通常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甚至根本无法解决。
而内控部则可以在向企业ceo报告工作的同时,还能直接向审计委员会、甚至监事或独立董事报告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系统培训。
任何企业在推行某个新的管理方法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有效地转变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各种传统工作方法和思路。
由于采用现代企业内控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现有的权力结构,这就意味着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为此,企业内控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所有相关利益者进行系统的内控培训,在系统运行之前,把阻力减到最小。
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编制培训资料、确定培训计划以及实施培训。
1.编制培训资料。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内控管理资料和各种案例。
内控案例应当以本企业已经发生的事件为主,适当选用社会案例;。
*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筛选资料;。
*使用各种演示手段,组织编排演示文本,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
*培训资料应尽量使用各种案例解释各种概念。
2.确定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对象。
内控培训对象应该包括企业董(监)事、ceo、cfo等全体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管理人员。
普通管理人员中应当包括库房保管、司磅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保卫干事等敏感岗位的操作人员。
*培训方法。
脱产专门培训和现场在岗培训,单独沟通交流培训以及工作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
*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具体实施的时间以及考核评价培训效果。
内控培训应该和企业的其他培训计划相结合。
3.实施培训。
对于专业内控管理人员则需要进行全面的脱产专门培训并结合其他在岗和工作交流培训;。
对于其他普通管理人员则以短期脱产集中培训结合现场其他在岗培训。
在整个受训的人群中,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是整个培训的重点。
鉴于财务总监在内控体系中的重要性,企业在考虑选聘财务总监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具有内控工作背景的财务人员。
国际上的一些著名企业如ge公司,其选拔的财务总监通常是来自从事过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
具有从事内控(内部审计)工作背景的人员将成为未来财务总监的重要来源。
有关内控培训方面的工作,如果企业限于自身培训力量和其他考虑,通常可以委托其他专业管理公司的专家来协助进行。
这种培训通常限于集中的脱产培训。
但日常培训主要还得依靠企业内部力量完成。
作业实施。
严格地说,自从企业策划内控战略开始,就可以看作是进入了内控作业的实施阶段,这里指的是具体实施内控作业阶段。
内控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
1.制定企业内控管理程序,或者运营管理程序。
内控管理程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程序的最大区别是以系统的方法设计业务流程并且事前就充分考虑规避各种潜在的管理风险。
因此,内控部门在组织各职能部门编制内控管理程序时应当首先对所有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在程序设计中予以规避。
这里包括组织牵制、授权系统确定、政策规定等等。
制定企业内控管理程序应当充分考虑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兼容问题。
2.评估检查企业的授权管理系统。
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是否有内控管理,一定存在一套授权管理系统。
但问题是这些存在的授权管理系统是否科学、清晰合理,是否存在越权和越级的潜在风险。
这就需要内控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调整意见。
内控人员需要与公司的ceo、cfo以及人力资源部和各业务部门共同合作,对现有的岗位职责进行调整。
岗位职责在内控管理中属于一般授权管理。
建立临时特别授权管理制度。
3.潜在利益冲突调查。
为保证内控管理的组织牵制原则得到有效的实施,当前的主流非家族经营管理的企业通常需要在处理日常业务中避免产生雇员与企业发生利益冲突的情况。
为此,企业内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利益冲突调查文件并提出规避潜在利益冲突发生的具体措施。
然后组织下属企业开展全面的利益冲突调查,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包括替代控制措施。
4.编制年度内控审计指导,实施内控审计。
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内控审计,都应当在审计前制定审计指导。
编制审计指导应当依据一般内部审计准则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编制。
具体的审计项目应当按照内控五要素(内控框架)进行分类。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内控审计和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审计范围上不同,包括了财务之外的其他运营管理工作,如职工安全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和生产现场管理,6s管理,6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等内容,因此,在设计内控审计指导时应当和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充分的合作,保证审计项目和审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为便于对各下属企业的内控管理进行客观横向比较,内控审计指导可以同时附带建立评分系统。
这样,内控审计人员在审计检查过程中可以提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
在完成对所有下属公司的年度审计后,内控管理人员就可以对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为分析企业的管理风险提供客观依据。
内控审计指导应当根据企业管理风险变化情况,定期进行调整更新。
实施年度内控审计,通常可以要求下属企业内控人员参加,通过交叉审计对下属企业内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组织风险评估。
控制管理风险是内控的根本目的。
因此,企业内控部应当定期对各下属企业的管理风险进行评估。
管理风险评估应当事先进行全面的规划。
包括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各种业务程序和处理环节),风险种类的确定,风险等级的评定,评估人员的组成,评估表格的设计,评估结果分析等。
风险评估是开展内控工作的基础,也是制订内控管理程序的重要依据。
各个企业由于所处行业不同,地域不同,竞争程度不同,产品种类不同,其管理风险也有很大的不同。
突出重点,抓住高风险项目,是平衡企业控制风险和投入成本的重要手段。
6.内控问题调查(icrq)。
为保证企业内控管理得到有效执行,各企业的下属机构除了要接受总部的内控审计和外部审计外,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的主体是各分、子公司总经理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
分、子公司的内控管理人员牵头组织实施。
总部内控部通常应当根据上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结合最新企业风险变化情况等,编制企业年度内控问题调查提纲发给各分、子公司供其参考。
分、子公司内控人员可以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对自查内容进行补充。
企业内控问题调查表,应当根据企业管理风险变化情况和以前年度审计发现的普遍弱点进行调整。
7.舞弊案件调查。
舞弊问题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造成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重要原因。
因此,预防舞弊风险当然也就成为企业内控管理的主要内容。
舞弊问题产生的后果,通常可以用货币数量来反映。
舞弊损失数量是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内控人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发生的舞弊案件进行调查并分析汇总舞弊发生的原因,为管理者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对于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舞弊案件通常由监察部或纪检委负责调查。
但是,对于没有这些机构的外资企业或上市公司来说,就需要由内控部和内控人员介入调查。
内控部每年应当对企业发生的舞弊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为管理层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8.评价考核内控工作。
评价考核企业内控人员的工作包括两部分。
首先是内控人员绩效完成情况。
根据每年与内控人员签定的绩效协议,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其次,对内控管理完成好的企业内控人员进行表彰。
为保证内控人员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内控部将对下属分、子机构的内控人员招聘和解雇提出意见。
9.参加公司董事会会议,对下属企业总经理、财务总监在执行内控政策和遵循授权管理方面的情况提出奖惩建议。
参加公司的重要决策会议,对重大项目实施提出管理风险控制方案。
例如内控先行的概念。
众所周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无数失败的案例表明,造成一个好项目日后失败的众多原因中,没有预先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并按照程序规定操作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10.组织保险业务。
购买企业保险,除了能够弥补各种突发事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外,同时也具有预防管理风险的作用。
要做好企业内控工作,除了利用内部资源外,保险业务也可以成为促进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工具。
如何选择购买保险项目,如何事先准备预防保险事故发生以及如何准备保险索赔资料等,都和企业内控管理有重要的关系。
11.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内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总监。
实践表明,有财务背景的专业人员在得到内控审计培训后,通常可以很好地胜任企业财务总监的工作。
从事过一定时期的内控审计工作后,通常就有机会得到作为一名合格财务总监所需要具备的许多条件。
比如良好的职业道德、敏锐的风险意识、出色的沟通技巧、较多的处理疑难问题的经验等等。
12.内控工作报告。
企业内控部工作报告对象将包括董(监)事、ceo和总经理等人。
内控工作报告有定期和非定期两种。
定期报告主要是定期分析企业总体内控状况,当前存在的高风险问题,各种审计结果,以及针对薄弱问题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好的内控人员可以成为企业董事长、ceo的安全事务助理。
由于打破了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范围,可以列入实施内控作业的项目还可以增加。
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内控服务”的观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就是为了体现这一观念。
它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
从实践经验来看,如果要想使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抛弃单纯监督审计的观念,代之以监督审计与服务并重。
内控服务的内容主要应当以提供管理咨询意见和建议为主。
检查评估。
根据内控五要素的解释,检查和评估是内控框架体系的一部分。
这里的检查评估除了日常对企业各个业务操作的检查评估外,也包括对正在实施的内控系统的检查评估。
内控部和外部审计师(也包括将来社会上成立的独立的内控体系评估机构)将构成检查评估的主体。
进入本站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内部自我检查评估。
由集团内控部负责,对企业已经实施的各项内控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从战略规划和年度内控工作计划开始,到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营情况,再到培训工作和实施内控作业,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评估,然后提出改进措施。
2.外部审计师的评估。
根据《公司法》规定,所有企业都应当通过外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
外部审计师在实施审计时,为规避其审计风险,通常要对被审计对象的内控体系进行检查评估。
因此,获得外部审计师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将从另外的角度为企业改进内控管理体系提供重要的依据。
3.企业为获得更为专业的内控评价意见,也可以邀请具有一定资格的其他独立第三方对企业进行检查评估。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八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煤矿班组安全建设,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煤矿企业安全健康发展,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所有煤矿及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三条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是煤矿班组安全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督促煤矿企业建立班组安全建设制度、落实班组安全建设规定等。
各地工会组织负责协调督促煤矿企业开展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工作,指导煤矿企业建立工会基层组织,扩大宣传,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四条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从企业、矿井、区队到班组的班组建设体系,把班组安全建设作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的关键环节。要明确分管负责人和主管部门,制定班组建设总体规划、目标和保障措施。
企业工会要加强宣传、监督和指导,积极参与煤矿班组安全建设。要建立健全区队工会和班组工会小组,强化班组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五条煤矿(井)是班组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各项制度,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提供班组建设资金,保证职工福利补贴,完善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机制等。
区队(车间)是班组建设的直接管理层,要开展班组日常管理、业务培训等工作。
第六条煤矿班组安全建设以“作风优良,技能过硬,管理严格,生产安全,团结和-谐”为总要求,着力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夯实筑牢煤矿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第二章组织建设
第七条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区(队)、班组建制,制定班组定员标准,确保班组安全生产基本配置。每个班组要设特聘群众安全监督员,班组长不得兼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要建立完善以下班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一)班前、班后会和交接-班制度
(二)班组长带班工作制度;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管理制度;
(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五)安全评估制度;
(六)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
(七)班组学习培训制度;
(八)班组民-主管理制度;
(九)职工安全权益维护制度;
(十)安全绩效考核制度;
(十一)企业认为需要制定的其它相关制度。
第九条煤矿企业就加强班组信息管理,班组要有质量验收、交接、隐患排查治理等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并妥善保存。
第十条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从班组长到每个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十一条煤矿企业必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将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完善安全、生产、效益结构工资制,其中安全工资构成比例不低于30%。区队每月进行考核兑现。
第十二条煤矿企业必须依据职工作业环境和国家标准要求,改善作业环境,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按标准为职工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按规定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工个人健康档案,对接触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按有关规定落实相应待遇。
第十三条煤矿企业要建立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明确班组长应急处置指挥权和指挥职工紧急避险逃生权。
第十四条煤矿企业要建立班组民-主管理组织机构,组织开展班组民-主活动,认真执行班务公开制度,赋予职工在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安全奖罚、班组长民-主评议等方面的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
第三章班组长管理
第十五条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班组长选聘、使用、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和机制,积极从优秀班组长中选拔人才,把班组长纳入科(区)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区队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原则上要有班组长经历。
第十六条班组长的任职条件:
(三)能够熟练掌握本班组生产工艺流程,熟悉矿井相关专业灾害预防和现场应急措施;
(五)一般要具有高中(技校)及以上文化程度、三年及以上现场工作经验,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5岁。
第十七条班组长的岗位职责:
(四)其他职责。负责班组团队、安全文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等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班组长工作权力:
(四)企业赋予的其他权力。
第十九条煤矿企业必须完善班组长任用机制。
(一)班组长选拔。采取组织推荐、公开竞聘或民-主选举等方式选拔班组长;
(三)班组长的解聘。撤免班组长应由区队提出撤免理由和建议,严格按照相应程序办理。
第二十条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班组长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制定班组长绩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班组长提拔、薪酬、奖励、推优评先以及解聘、处罚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现场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煤矿企业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规定,制定岗位安全工作标准、操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
第二十二条班组必须严格落实班前会制度。结合上一班作业现场情况,合理分配生产任务,布置当班安全生产事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严格班前安全确认。
第二十三条班组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重点交接清楚现场安全状况、存在隐患及整改情况、生产条件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
第二十四条组要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实现合理均衡生产,实行现场“限员挂牌”制,严禁两班交叉作业。
第二十五条组必须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作业环境、安全设施及生产系统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现场动态隐患,隐患未消除不得组织生产。
第二十六条班组必须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做到各类材料、备品配件、工器具等排放整齐有序,清洁文明生产,保持动态达标。
第二十七条班组要加强现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工器具和其它安全生产装备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正常使用、安全有效。
第五章班组安全培训
第二十八条煤矿企业要重视和发挥班组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强化班组成员安全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增强职工遵章作业的自觉性;建立实训基地,加强班组职工安全知识、操作技能、规程措施和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安全培训。
第二十九条煤矿企业要强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提高职工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的辩识和防范能力。必须加强班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模拟演练,使班组职工熟悉防灾、避灾路线,增强自救互救和现场处置能力。班组成员应熟练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处置技能,具有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及时果断进行现场急救的能力。
第三十条煤矿企业要确保班组教育培训投入,建立学习活动室,配备教学所需的设施、多媒体器材、书籍、和资料等。
第三十一条煤矿企业每年必须对班组长进行专题安全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班组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第六章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第三十二条煤矿企业要把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矿井整体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安全文化建设投入,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培育独具特色的班组安全文化。
第三十三条煤矿班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事故可防可控”和“班组安全生产,企业安全发展”等安全生产理念。
第三十四条煤矿企业要以提高职工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为重点,加强正面舆-论引导,法制宣传,强化班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注重发挥家属协管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增强班组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
第三十五条煤矿企业要建立安全诚信考核机制,建立职工诚信档案,安全诚信要与安全生产抵押金、工资分配挂钩。
第三十六条班组长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强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提高班组团结协作能力,强化煤矿班组团队建设。
第三十七条注重培养团队创新精神。煤矿企业要建立班组合理化建议与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班组开展岗位创新、qc小组等活动。
第七章班组长表彰奖励
第三十八条煤矿企业应积极开展班组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每年组织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评选,对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考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班组及班组长给予表彰奖励。
企业在组织职工休(疗)养、外出学习考察活动时,优先选派优秀班组长参加。
第三十九条地方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会同总工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做出贡献的班组、班组长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十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结合煤矿班组安全建设“三优创建”、“安康杯”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班组、班组长进行表彰。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各地有关部门可依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班组的思想、组织、技术业务建设,培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职工队伍,全面提高班组素质,强化企业管理基础,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实现和战略决策的执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加强班组建设,是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抓好。
第三条 班组建设要以安全、优质、低耗、高效和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加强指导,完善制度,严格考核,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班组建设的目标如下:
一、改善基础管理 增强作业能力
二、加快反映速度 增强执行能力
三、提高工序质量 增强保证能力
四、凝聚团队精神 增强学习能力
第二章 班组的任务
第四条 班组的基本任务:
一、组织职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命令,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作业纪律,认真执行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单位下达的生产计划。
二、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三、做好生产现场管理和专业基础工作。用心研究人机关系,不断进行作业改善,提高工作效率和制造质量,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实行文明生产。
四、搞好民-主管理,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设和双增双节活动。
五、组织职工学习政治和技术业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索质工程建设活动。
六、组织职工生生活互助,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班组的凝聚力。
第三章 班组长
第五条 班组长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以身作则,敢抓善管,办事公道。
二、技术业务水平较高,能独立解决班组生产中的技术业务问题。
三、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组织能力,能较好地开展班组各项管理工作。
四、作风民-主,团结同志,会做思想工作,在群众中有威信。
五、年富力强,身体健康,具有高中以上文华程度(达不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但具备前四款者,可在限期提高文化程度基础上聘用。)
第六条 班组长的产生(包括变更)由班组上一级管理主管提出候选人,经过民-主投票选出后报经分厂车间同意确定为班组长,确定的班组长分别报人力资源部和工会生产经营委员会备案。
第七条 班组长的基本职责是:组织领导、监督检查指导班组成员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保证安全生产。
第八条 班组长有以下权力:
一、指挥本班组生产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分配,调整职工工作任务。
二、按照内部绩效责任制规定,可以对班组成员收入的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批评教育违反劳动纪律、作业纪律、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职工;对直接危及人身和行车安全的职工有权当即停止其工作。
四、对班组职工的评先、奖惩、提职、晋级、福利以及学习深造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对上级违章指挥可拒绝执行,并向上反映。
六、维护本班组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 经聘任的班组长,要有适当的待遇,由分厂车间按照本单位各个班组的特点自行确定,但办法需报人力资源部和工会生产经营委员会备案。
第十条 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对班组长分层次、按业务系统进行培训,每年轮训一遍,不断提高其政治、技术业务素质。新任用班组长,要适时安排培训,了解掌握班组长岗位职责和要求。
第十一条 对班组长实行定期考核,不称职的`及时调整,称职的要相对稳定。
第四章 班组管理
第十二条 班组的组建本着使于生产指挥和管理的原则,按工种、工序、班次和作业区域合理划分。
第十三条 班组组建后按照管理需要进行分工,既要职责明确,又要保持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制衡有效、流程顺畅、首尾相接的团队。
第十四条 班组应着重抓好以下管理工作:
一、生产管理。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提出年度奋斗目标,安排好月旬计划和日班计划,做到均衡生产;针对生产中的难点,开展攻关活动。合理安排劳动力,充分利用工时,不断提高劳动效率;严格工作实绩考核,奖勤罚懒,激励先进;做好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二、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作业纪律、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搞好自控、互控、联控,保证安全生产。
三、质量管理。增强质量意识和防错意识,贯彻“质量第一”的理念,搞好工序选题控制,严格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不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
四、设备管理。严格设备、工具、备品管理制度,搞好设备定期保养和日常保养,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五、成本管理。加强班组经济核算,开展“双增双节”活动,节约能源、原材料,努力降低消耗。
六、现场管理。实行定置管理,生产现场做到环境整洁、纪律严明、设备完好、物流有序、信息准确、生产均衡,实现文明生产,开展6s活动。
七、关系管理。建立与本组所有业务和活动有关的外部关系,实现与外部关系单位的交流与互动,实现相互适应、管理互补、和-谐共处。
八、学习型班组建设。建设学习型班组,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升华职业素养。
第十五条 本着精简、统一、实用的原则,班组一般设生产作业管理、绩效责任制考核、成本核算、会议记录、政治业务学习等管理台帐。
第十六条 认真执行班组民-主管理制度。在工会小组长主持下,定期召开民-主管理会;贯彻落实上级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听取和讨论班组长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双增双节以及生活互助、文化体育等活动;评议班组长等。
第十七条 按照效益效率原则制订由车间考核后发放的班组管理奖分配办法,经本组全体职工会议通过后报经车间批准后实施,实现等量有效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按月及时兑现。
第五章 班组升级
第十八条 组织开展“岗位达标、班组升级”活动,做合格、争优秀、创最佳,以职工素质提高来保证班组素质提高,以岗位达标来保证班组升级。
第十九条 各部门要把对班组的检查评比内容同班组升级标准融为一体,以避免重复检查,减轻班组负担。
第二十条 “岗位达标”由人力资源部按业务系统提出标准和要求,“班组升级”由规划发展部按业务系统提出标准和要求,基层单位结合生产实际可作具体补充。其内容要重点突出,导向明确,简明扼要,力求量化。作为考核班组的标准。
第二十一条 “岗位达标、班组升级”每年进行一次。分别按一级、二级、三级和达标评定,并同绩效责任制挂钩。年终各种评先应从“岗位达标、班组升级”的一级岗位和一级班组中评选。
第六章 班组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二条 班组实行岗位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由班组长和党、工、团小组长(或党团员、骨干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三条 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要着重抓好下列内容:
一、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按照宣传部规定的政治学习内容组织学习,统一员工思想,培育转给精神。
二、开展素质工程建设和企业文化教育,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三、经常进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教育,引导职工积极钻研技术业务,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四、结合生产过程和职工思想动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第二十四条 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思想疏导、表扬先进、现场宣传、寓教于乐等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第七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五条 班组建设工作由行政主管,党、工团组织按职责分工,齐抓共建。行政要明确归口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班组建设的组织、协调、综合管理工作;党组织负责抓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发挥其生产突击作用。
第二十六条 班组建设工作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该项工作由车间、基层单位直接管理,公司由工会生产经营委员会负责管理,包括制定办法、规划、检查指导以及对先进班组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等。
第二十七条 班组建设按业务系统实行分工负责制。在班组建设主不定期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业务部门做好本系统的班组建设指导工作。
第二十八条 分厂车间要按照公司有关文件制定相应的班组建设考核办法。经常分析研究班组工作,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管理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班组建设水平。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解释权归公司。各分厂车间要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条 本规定的实施范围为公司所辖分厂车间的班组,有条件的职能部室和其他三产多经单位也可执行本办法,但须报经公司生产经营委员会确定是否具备条件后才能纳入本规定执行的范围之中。集体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与此同时,废止原有的有关班组管理的制度。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九
一、校长为组长,下设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年级组长为组员,定期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指导、研究学校卫生工作,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校橱窗、板报、广播、校园网大力宣传、普及卫生科普知识,使师生达到健身的目的.;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水平,做到“六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树立良好的卫生行为规范。
三、实行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岗位责任制。每日进行卫生巡视,做好教室与卫生区的保洁,认真填写卫生检查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大扫除,并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检查评比。
四、保证学生两操、两课、一活动的质量。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睡眠时间不小于10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坚持两操、两课、一活动,并保证其质量。
五、抓实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对学校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切实做好防治,主要对近视、龋齿、沙眼、贫血和营养不良、肥胖的六病防治等。
六、细致做好学生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学生传染病的防治,要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学生做好防治、宣传工作,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七、认真完成学生每年的一次体格检查。对体检中发现有各种疾病的学生,要下发体检复查通知单及时进行复诊和给予治疗,开展学生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比、评价等调研工作。
八、加强卫生室的建设。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医务卫生人员和设备,充分发挥卫生室的职能作用;做好“药品器械帐目”,“师生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九、完善学校食堂卫生的管理制度。坚持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在工作中统一着装;食堂的食品必须有卫生合格证,有固定的厂址、厂家,保证进校食品的安全卫生,保证师生健康。
十、 弘扬 红十字会的宗旨和“十六字”精神。 积极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建立健全基层红十字组织, 发展红十字会员,开展“5.8”世界红十字会纪念日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卫生救护、包扎止血,小伤小病的处理及卫生知识的培训。
十一、健全学校卫生工作档案。对卫生工作要建档立卷,做到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并对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十
内控制度建设合同管理,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内控制度建设合同管理,欢迎参考!
目前,对于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的概念,业内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中天恒3c框架认为,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是在遵循国家和企业合同管理相关法规制度的基础上,以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及其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构建企业自身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动态过程。简单说,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是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构建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
设计范围及基本流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企业从事何种业务,都必然与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发生经济往来,合同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书,事关双方的利益得失,包括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以下简称《合同管理指引》)第二条规定:“本指引所称合同,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适用本指引。”由于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并不是真正平等的主体,因此国家专门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并对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所以本指引不包括劳动合同。《合同管理指引》界定了合同管理的定义,描述了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明确了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方面的控制措施,对优化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基本流程包括设计准备、设计实施、试行及完善等。根据设计操作需要,在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还要有多层次具体的流程,每个具体流程中需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步骤以及相应的表单等,要突出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的特色。
企业应当根据《合同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以防范合同订立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规范和约束市场交易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描述现状
描述现状,就是梳理合同管理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梳理合同管理现状业务流程,编制合同管理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情况表、编制合同管理业务流程目录、绘制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图等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的基础性工作。
1、梳理描述制度文件。梳理描述制度文件,应重点关注有无合同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以及是否完善和充分执行、有无具体可控的操作文件或表单等。
2、梳理描述现状业务流程。企业合同管理现行的业务流程到底怎么样、包括哪些环节、能否有效控制合同管理风险,都是本步骤工作的重点,并要以图表的形式描绘出来。
3、确定业务流程目录。在梳理合同管理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内部控制设计的要求,编制合同管理业务流程目录,绘制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图。合同管理的业务流程目录因企业而异,一般可简单分为合同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其中,合同订立阶段包括合同调查、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合同履行阶段涉及合同监控、合同补充、合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环节。
本阶段设计工作成果是形成《合同管理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情况表》、《合同管理流程目录》、《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图表》等。
风险评估
合同管理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识别合同管理风险,并进行具体描述;分析合同管理风险,编制合同管理风险分析表;评价合同管理风险,编制合同管理风险评价表;确定合同管理风险应对策略;提出合同管理重大风险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及其评价是合在一起进行的,合同管理重大风险解决方案的制定要看企业是否需要,也可在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完成之后单独进行。1、识别并描述风险。评估合同管理风险,首先,要把合同管理具体风险识别出来,然后整理出整体层面的风险。合同管理具体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也因企业而有所不同。按照《合同管理指引》的要求,在评估合同管理风险时,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以及信誉和形象。
企业应根据《合同管理指引》中的风险提示,结合企业合同管理的实际情况,识别并具体描述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合同管理具体风险描述因所识别的风险而异,将合同管理具体风险与合同管理流程结合是个比较好的做法。
2、分析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分析的内容很多,一般应从成因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并编制合同管理风险分析表。
3、评价风险。合同管理风险评价应从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风险排序和等级划分,并编制合同管理风险评价表。
4、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合同管理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不同等级风险选择不同合同管理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一般有规避、降低、转移、接受等策略,要编制合同管理风险应对表。
5、编制风险数据库或绘制风险图谱。依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制合同管理层面的风险数据库,或绘制风险图谱。合同管理层面风险数据库的基本要素包括业务流程、风险描述、风险分析、风险排序、应对策略、剩余风险等,也可加上内部控制设计完成后的控制措施、控制部门或岗位等。风险图谱一般适用于公司层面的风险描述。
本阶段设计工作成果是形成《合同管理风险及其描述表》、《合同管理整体层面风险清单》、《合同管理风险分析表》、《合同管理风险评价表》、《合同管理风险应对策略表》、《合同管理风险解决方案》等。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流程设计合同管理控制,就是在评估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对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进行设计的过程,是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的关键环节,基本程序包括:确定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明确合同管理控制目标;提出合同管理控制措施;设计合同管理控制证据;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绘制合同管理控制流程图;编制合同管理控制矩阵。
1、设计关键控制点。企业在构建与实施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要针对合同管理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合同管理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并编制合同管理控制要点表。确定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是件很困难的事,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也因人们的专业判断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关键控制点至少应当包合同谈判、合同审核、合同签署、合同履行等关键环节。
2、设计控制目标。合同管理控制目标就是要保证合同管理合法、安全、有效、可靠,从而有效控制合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识别出来的具体风险来设计,不能固定化、模式化。
3、设计控制措施。企业在构建与实施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要强化对合同管理控制点、尤其是关键控制点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嵌入到合同管理流程当中。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管理指引》的要求,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设计控制证据。为了合同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施,需要制定必要的表单,作为合同管理制度的附件,为合同管理过程留下控制证据。合同管理相关文件资料很多,包括合同调查资料、合同授权委托书、谈判记录表、合同审核表、合同会签记录、合同用章申请表、合同文本、法律意见书、合同履行情况统计表、合同补充协议、合同变更协议、合同纠纷处理报告、合同台账、制度执行情况反馈意等。
5、优化控制制度。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促进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合同管理控制制度不是新建的一套独立制度,而是将内部控制思想嵌入到合同管理制度中去。合同管理制度到底制定多少个,内容到底包括哪些,因企业而有别,从务实角度考虑,不宜过多,可制定一个统一的合同管理制度,内容至少包括:合同管理的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行为规范要求。
6、绘制控制流程图。合同管理控制流程图要根据合同管理流程、风险点、控制点及其相关的控制措施,结合具体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绘制。特别要强调的是,应把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和合同管理流程整合在一起,并在图上标示风险点和控制点。
7、编制控制矩阵。合同管理控制矩阵是对合同管理流程图中风险点、控制措施和控制证据等要素的详细说明与描述,是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设计结果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上述工作的综合汇总。
本阶段设计工作成果是形成《合同管理控制控制要点及关键控制表》、《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目标表》、《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措施表》、《合同管理控制证据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建议表》、《合同管理控制流程图》、《合同管理控制矩阵》等。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合同管理,维护公司利益,保证重大合作、技术转让、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制订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合同的管理。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10月1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0年1月1日执行)
4 定义和缩略语
无。
5职责
5.1 董事长
5.1.1 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领导公司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
5.1.2 审批公司合同。
5.1.3 执行公司法定代表人职权,可以授权委托其他人签订合同(授权委托书格式见附录)。
5.1.4 对公司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诉讼作出决定,授权委托代理人办理。
5.1.5 责成合同审核及归口管理部门,对违反合同管理程序的事件作出调查。
5.1.6 解决公司合同管理中的其它重大问题。
5.2 总经理及分管副总经理
5.2.1 受公司董事长委托,代表董事长行使5.1条所述各项职责。
5.2.2 负责对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
5.3 合同审核部门
5.3.1 公司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规范、指导公司的合同管理工作,拟订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协助解决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3.2 负责审查合同对方单位的资质、信誉,负责组织公司合同的谈判及招标、议标等事宜。
5.3.3 负责合同管理的全过程监督,促进公司合同的管理工作。
5.3.4 负责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3.5 负责合同变更、解除的审查工作。
5.3.6 负责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和诉讼活动。
5.3.7 负责公司合同统计和报表管理工作,按时向上级部门报送合同管理报表。
5.3.8 负责公司合同资料、台帐管理。
5.3.9 负责公司合同的签订、公证管理工作。
5.3.10 对合同价款或酬金来源与结算方式的合规、合理性、合法性审查、监督。
5.3.11 负责施工合同、技术服务类合同的承办。
5.3.12 参加国家、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招投标及合同管理业务培训。
5.3.13 负责对公司合同的订立及履行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公司工作程序及维护公司权益等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负责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合规。
5.3.14 参加对拟订立合同对方的资质审查,参与合同谈判及合同的审计审签,保证合同符合本办法的要求。
5.3.15 负责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参与合同变更、解除的有关工作,参与合同纠纷的处理工作,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5.3.16 负责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的内部控制审计。
5.3.17审核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并出具审核法律意见。
5.3.18 负责公司后勤工程(不含独立或大型土建项目)、人事用工、培训、保安、房屋租赁等合同的承办。
5.3.19 负责签订外委工程廉政责任书。
5.4 财务部门
5.4.1 负责对合同所涉及的费用计划、费用来源进行审核、认定,确保费用按计划使用,并作好统计。
5.4.2 负责合同所涉及的资金、资产的合法、合规性。
5.4.3 对合同价款的结算、财务手续、支付方式的合法、合规性负责。
5.4.4 负责合同结算审核。
5.4.5 负责公司贷款、财产保险、财产租赁类、投资类合同的承办。
5.4.6参加重大合同的商务谈判。
5.4.7负责组织合同中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审计。
5.5 项目(投资、招投标)管理部门
5.5.2 参与工程和物资有关合同的谈判;并对工程量及技术、质量等差异进行审核确认。
5.5.4 负责合同付款工程量的审核及安全、质量、进度等工程状态的评价。
5.5.5 负责工程变更的审批及工程量核定。
5.5.6 负责合同执行中有关安全、质量、进度(工期)的条款。
5.6供应采购部门
负责公司设备、物资、材料类和大宗类运输合同的承办。
5.7 合同承办部门及承办人
5.7.1 合同管理实行合同承办人制度,每一项合同由合同承办部门确定一名承办人,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合同立项、谈判、履行等具体工作,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合同签订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评估、设计、概预算、项目立项及合同申办批准手续、询价、技术规范等与合同有关的事项),并组织进行事前审查。
5.7.2 负责提出对承揽方的推荐意见,配合招标、议标等事宜。
5.7.3 负责与合同对方接洽,预审查对方的资质、信誉,组织合同的立项、起草和会审工作,并对合同的技术性、合法性、可行性、合理性负责。
5.7.4 负责办理各类工程准建、开工等审批手续。
5.7.5 负责合同履行的全过程管理,对合同标的质量、期限、价款、施工安全等进行检查、监督。
5.7.6 负责妥善处理合同履行中发生的问题。负责合同变更、解除的有关工作和手续,负责处理发生的合同纠纷,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公司领导,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失。
5.7.7 负责对合同标的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出具合同履行中的有关工程签证,并对签证的准确性负责。
5.7.8 负责组织对合同标的各阶段的验收,提出评价意见,出具工程竣工验收证明。
5.7.9 依照合同条款提出支付价款及违约扣款意见。
6 规定和程序
6.1 合同管理原则和范围
6.1.1合同管理实行归口管理与专业承办相结合的管理原则,承办机构不明确的,由公司领导临时授权委托或按照合同费用来源确定。
6.1.2 公司对外经济活动,除即时结清外,均应订立书面合同。
6.1.3 标的额在1万元(物资采购额在3万元)及以上的。
6.1.4 有专业技术要求,短期难以检测产品内在质量或工程质量、有试用期和保质期等要求的,虽能即时清结,也应订立书面合同。
6.1.5 其它业务往来。
6.2 合同的类型
6.2.1 本办法所称书面合同,是指采用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合同。合同当事人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电报、电传和图表,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但不得用货单、调拨单、计划衔接表、预算单、收欠条等代替合同。
6.2.2 经济合同按标的不同分为:买卖合同、建筑工程合同、承揽合同、供用电合同、运输合同、仓储合同、保管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技术合同等。
6.2.3 按合同标的额的大小,公司合同划分为:重大合同标的额为人民币50(不含50)万元以上)、一般合同(标的额为人民币50万元以下)。
6.3 合同的承办
6.3.1 每一件合同需由合同承办部门确定一名合同承办人。合同承办人应当是公司的正式职工或本系统内借用的人员。
6.3.2 合同承办人应对合同订立履行的全过程负责,期间出现的任何与合同有关的问题须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有关部门汇报,并以合同承办人为主解决。
6.3.3 合同承办人须依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
6.4 合同立项
在招标/议标之前,合同承办部门负责对计划外项目填写合同立项申请表(见附录e),按规定报批,办理合同立项手续。对已列入公司年度计划内的项目可以不办理立项手续。
6.5 合同主体的确定
6.5.1 资质审查
6.5.1.1 合同承办部门负责对对方合同主体单位有关资质进行全面调查,将调查推荐结果报合同部门,合同部门进行资质审查。对审查通过的资质材料,承办部门应建立档案,并保存完好。承办人履行签字审批手续。
6.5.1.2 合同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或资信情况有瑕疵的,不应与其签订合同。严禁只凭对方名片、介绍信或老关系、亲朋好友等冒然签订合同。资质审查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主体资格合法:具有当年经年检的营业执照,其核载的内容与实际相符。
b) 合同标的应符合当事人经营范围,涉及专营许可的,应具备相应的许可、等级、资质证书。
c) 由代理人代签合同的,应出具真实、有效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
d) 具有相应的履约能力:具有生产能力、支付能力、运输能力等。必要时应要求其出具近期的资产负债表、资金证明、注册会计师签署的验资报告等相关文件。
e) 具有履约信用:过去三年重合同、守信用,无违约事实,
f) 现时未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重大经济型犯罪案件。
6.5.2 确定合同主体
6.5.2.1 对每一合同项目,需要招标的,合同主体按照公司招标管理办法确定;不需要招标的,承办部门至少推荐3家有资质的单位参与竞价和谈判,比质、比价、比售后服务,择优确定合同主体。
6.5.2.2 一般合同,合同承办部门至少有2人参加,配合合同部门人员通过询价、竞价等方式,将价格降到最低后,考虑综合因素,排出先后顺序,排出的第一名确定为合同主体,可以转入合同签订程序。
6.6 合同谈判
6.6.1 合同谈判由合同部门负责,组织合同承办人、法律审核、财务、合同管理及业务相关人员组成谈判小组。谈判小组应在谈判前做好充分准备,承办人收集齐全与合同谈判相关的资料,工程合同、工程预算书等资料须事先交合同部门进行审核。谈判时,先谈技术条款后进行商务谈判。合同谈判全过程,应保持谈判人员的稳定,无特殊情况,不得更换。合同部门应及时将合同谈判情况向分管领导汇报,重大问题向总经理汇报。
6.6.2 谈判不成功,可以更换合同主体,按照程序继续谈判。
6.6.3 合同谈判完成后,承办部门拟订合同草案。
6.7 合同的草拟
6.7.1 合同的起草由合同承办人负责。
6.7.2 合同应尽量采用行业的规范文本格式,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修改。合同语言严谨、简练、准确。
6.7.3 合同中的术语、特有词汇、重要概念应设专款解释。
6.7.4 合同中涉及数字、日期时必须注明是否包含本数。
6.7.5 除特殊情况外,合同文本应当正式打印或印刷制成。
6.8 审核会签
6.8.1 合同文本实行审查会签制。合同谈判后,合同承办人应将合同草案、合同谈判纪要、技术协议、工程合同预算书、合同对方资信情况材料等资料提交项目(投资、招投标)管理部门、合同管理委员会、财务部门、合同审核部门(以下统称“审核机构”)审核,签署合同文本审查会签单(见附录f)。审核意见应明确、具体,禁止使用“原则同意”、“基本可行”等模糊语言;一旦使用,视为对合同草案的否定。审核意见须及时签署,不得拖延。
6.8.2 合同承办人应为审核机构预留2个(含本数)完整工作日供其审核。遇特殊情况需延长审核时间时,审核机构应向承办人申明理由并征得同意,且延长后累计审核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个(含本数)完整工作日。工程项目、投资合同预留5个(含本数)完整工作日审核,遇特殊情况需延长审核时间时,最长不得超过7个(含本数)完整工作日。
6.8.3 审核机构审核合同草案时,可根据需要,要求合同承办人提供与合同有关的补充证明材料。发现重大错误、遗漏、不妥时,应在审核意见书中予以明确并提出修改意见,需要退还时,应将合同及全部资料退还承办人。承办人修改后应重新申请审核,审核期限重新计算。
6.8.4 审核结束后,各审核机构将意见书及全部文件退还承办人,经审核同意签订的合同,承办人连同审核意见等一并报送合同部门,由合同专职人员编号后报送董事长或授权代理人签署。决定不签署的,应以书面形式明示意见。
6.8.5项目(投资、招投标)管理部门审核内容:
6.8.5.1 可行性:确属于生产、经营和建设需要;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具有真实性;具有可操作性。
6.8.5.2 技术性:技术的依据真实可靠;技术措施完备;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科学真实。
6.8.5.3 安全生产、施工工期,技术措施。
6.8.5.4 其他内容。
6.8.6 财务部门审核内容:
6.8.6.1 经济性:符合公司的经济活动范畴;符合公司的经济利益;符合公司的预算安排。
6.8.6.2 可行性:资信可靠、资金合理;担保方式可靠。
6.8.6.3 严密性:数量、价款、金额标示准确;计算方式正确;财务附件齐全;资金结算、酬金的支付方式明确、具体、合法。
6.8.6.4 合法性:资金使用合法;结算方式合法;资产所有权明确。
6.8.7 综合管理部门审核内容。
6.8.7.1 条款规范合法。
6.8.8 合同委员会审核内容
6.8.8.1计划性:符合已批准立项的项目范围与条件;在已批准的项目概算内。
6.8.8.2 完整性:合同条款齐备、完整;文字清楚准确;权利义务具体明确;相应手续完备。
6.8.8.3 合规性:合同主体、内容、形式、资金来源合规。
6.8.8.4 合理性:价款、酬金的确定合理、合法。
6.9 合同的签订
6.9.1 经审核同意签订的合同,由合同部门合同专职人员编号后报送总经理或授权代理人签署。
6.9.2 代理人应在授权范围内签定合同,且不得擅自转委托。
6.9.3 签字后的合同须加盖公司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由综合管理部门管理,只在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不得用行政公章代替合同专用章。合同签订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及时将合同正本1份交公司档案室;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保留合同副本1份,承办部门保留副本1份,财务部门保留副本1份。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在每年度年终时将履行完毕的合同资料按相关要求整理后完整移交给档案室。合同承办部门应将1份副本及相关报审资料(含授权委托书)交合同部门备案,如其他部门需要时可进行查阅,不得擅自复印合同文本,作好合同的保密工作。
6.10 合同的鉴证与公证
6.10.1 合同订立后,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鉴证的,由合同部门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证,经鉴证后方可向有关部门传递。
6.10.2 投资合同、涉及产权关系变动、土地使用权权属变更、专利转让、使用许可、具有涉外因素等合同订立后,由合同部门到公证部门办理公证。对本单位影响较大及法律关系比较复杂的合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办理公证。
6.11 合同的履行
6.11.1 合同由承办部门负责组织履行。
6.11.2 合同正式生效前,不得实际履行合同。因签订书面合同前已实际履行而造成损失的,由承办部门和承办人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6.11.3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全面履行合同。除法律另有明文规定或合同约定外,不得替物履行或转卖、转让合同。
6.11.4 合同承办人应随时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并将履行情况随时向承办部门负责人报告。
6.11.5 有关部门和人员发现合同对方不履行或不全面、不适当履行合同,应立即通知承办人;承办人应在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内,以法定或约定的方式向合同对方提出异议。
收到对方履行异议时,承办人应在法定或约定期限内,以法定或约定的方式予以答复。
异议文件或异议答复应报合同部门备案。
6.11.6 合同的`定金、预付款、进度款的支付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由承办部门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办理手续。申请进度款的,由承办部门填写《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付款申请表》(附录g)。
6.11.7 合同履行和标的物验收过程中,承办部门应按照规定收集与合同有关的全部技术资料,对技术资料移交不全的,由承办部门追究合同对方的责任。
6.11.8 合同标的物由承办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达到约定条件的,办理验收合格手续,作为合同价款结算的依据。不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应在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内向对方当事人书面提出异议。异议文件须合同部门审核备案。
6.11.9 合同承办部门对合同履行负有全部责任,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或者存在其他情形,损害本单位合法权益的,合同承办部门和承办人应催促对方继续履行,并将该情况及时书面报告合同部门和分管领导。
6.11.10 合同价款结算由合同承办部门负责。办理结算时采用审查会签制,手续必须符合财务管理有关规定,财务部门方可办理结算付款。对手续不全、计算有误、资料不合规定、与合同条款不符的,财务部门有权拒绝结算。
6.11.11 合同结算时,财务部门应按照合同规定扣除质保金。质保期满,由合同承办部门办理付款证明,财务部门方可支付质保金。
6.11.12 合同承办部门应在合同质保期内,加强对合同标的物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对方当事人进行处理,并负责追究对方的责任。
6.11.13 合同履行完毕,由合同承办人负责整理合同卷宗全部文件,并及时将文件、有关情况报承办部门和合同部门。
6.12 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纠纷处理
6.12.1 合同的变更或解除,应按法定或合同约定的条件与程序办理。
6.12.2 公司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合同承办部门应同时提供合同变更或解除的理由,变更或解除后应当承担的责任及效益的评估报告。变更或解除合同被批准后,应按照法律规定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做好有关善后处理工作。
6.12.3 合同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合同承办部门应及时汇报合同部门和总经理,并提出处理意见。变更或解除合同使公司受到损失时,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外,合同承办人负责向对方追偿由此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
6.12.4 合同的变更,合同承办部门负责进行变更项目审核,填写合同变更审批表(见附录j),办理审批手续,获取批准后方可进行变更的实施。合同的解除填写合同解除审批表(见附录k),办理审批手续。
6.12.5 合同变更后合同的签订,遵循前述规定。
6.12.6 合同变更的审批,遵循前述正式合同的审批权限。
6.12.7 变更合同须重新签订合同或补充协议;解除合同时应签订相应的《解除合同协议书》,协议书属于新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在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协议书生效前,原合同仍然有效,双方应继续履行。
6.12.8 合同的变更或解除过程中的文书、电报和图表等由承办部门收集,全套文件整理完毕后应及时递交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存档。
6.13 合同纠纷的处理
6.13.1 发生合同纠纷时,合同承办人应及时通知承办部门负责人和综合管理部门、合同部门,并配合合同部门调查收集证据,与综合管理部门进行法律研究,及时提出纠纷处理方案,向总经理汇报。
6.13.2 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合同部门审核、总经理同意,不得向合同对方作出实质答复、提供文件材料。
6.13.3 合同纠纷的解决,可采用协商、调解方式。协商或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签定书面协议。
6.13.4 协商调解不能解决的,依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6.14 合同管理的统计、台帐与档案
6.14.1 签订的合同,承办人负责在合同签订3天内将合同立项申请、谈判纪要、会签单、正本及相关附件(如授权委托书、担保书等)交存合同部门。合同执行完后,交档案室备案存档。
6.14.2 合同部门负责建立统一《合同登记台帐》,各合同承办部门负责建立本部门的《合同登记台帐》。
6.14.3 合同部门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公司合同订立和履行情况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统计报表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
6.15 合同的担保
任何部门不得对外担保。确需为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其他单位及关联公司提供担保的,需要经董事会批准,参照有关担保管理办法办理。
6.16 其它要求
应当签订合同的突发项目,公司领导批准后,按照“特事特办,合法合规”的原则办理。承办人提交草案后,审核人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定的审核事项,对合同草案中的重大错误、遗漏与不妥,应协助承办人修改补充。突发项目合同必须在7日内按照管理内容和要求,补办合同签订手续。
6.17 对合同内容的要求
6.17.1 订立合同应当采用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合同语言应严谨、简练、准确。合同中术语、特有词汇、重要概念应设专款解释。合同中涉及数字、日期时须注明是否包含本数。
6.17.2 合同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条款,并逐项写明,不得漏项:
6.17.2.1 当事人名称、法定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开户银行账号。
6,17.2.2 标的:工矿产品购销合同的货物名称、型号、规格等应写详细,不能简化;工程承包合同签订时,应附有工程预算书。合同中工程项目名称应与工程预算书的名称相一致。
6.17.2.3 数量和质量,包括检测标准和方式:工矿产品数量单位要明确,应避免使用套、组、系统等单位,否则应附有详细清单,必须注明产品包装标准,产品质量应注明符合国标的具体标准或质量标准的具体数据,不应含糊写符合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工程承包合同应注明工程范围和内容,并有工程量计算及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
6.17.2.4 价款或酬金的支付时间、方式:
6.17.2.4.1 合同价款或酬金应具体并计算准确,大小写应一致,数字书写清楚并正确无误;合同价款或酬金的范围应明确,不应保留可追加价款或酬金的条款。合同价款的支付时间、方式应在合同中注明。
6.17.2.4.2 工程承包合同应注明套用的定额、取费标准等工程造价的计算依据。凡包干使用的合同款项,一般应附有计算依据,如果没有合同变更,不得追加任何费用,如有合同变更,执行本办法6.12条。
6.17.2.4.3 签订合同应当预留质保金,质保金不低于合同标的额的5%,质保期不少于1年,确需减少质保金额或缩短质保期限的,需由承办部门负责人、谈判小组一致同意后,报主管领导批准。
6.17.2.4.4 合同内容一般应注明仲裁、诉讼管辖地为本公司所在仲裁机构、人民法院。
6.17.2.5 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6.17.2.5.1 合同应注明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时间。
6.17.2.5.2 工程承包合同履行应注明验收时间、工程开、竣工日期、交工验收办法、保修期以及施工资料的移交等。
6.17.2.5.3 工矿产品合同履行应注明验货期限, 履行地点一般应为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提方式交货的,应在合同中注明。货物运输合同中,应注明货物运输风险由运输单位承担。
6.17.2.6 违约责任:
合同中的违约责任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不可笼统的用协商解决或按《合同法》处理等代替。
6.17.2.7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争议出现后,可采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6.18 检查与考核
6.18.1 检查
6.18.1.1 办法一经发布生效,有关各方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综合管理部将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6.18.1.2 各部门和单位都必须按本办法的规定,对分管和归口管理的内容实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办法的要求,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
6.18.2 考核
6.18.2.1 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对于尽职尽责、作出显著成绩;对于严格执法,切实维护公司经济利益,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的部门和个人,报总经理办公会批准,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奖励。
6.18.2.2 违反本办法所规定的管理内容、程序与要求,在合同管理失职、渎职的,当事人及有关部门、人员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构成违纪的,追究行政责任,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7 相关支持性文件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十一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公司正常经营管理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权利和权益,依照特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 公司所属组织和分支机构以及全体员工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
第四条 公司保密工作,实行既确保秘密又便利工作的方针。
第五条 对保守,保护公司秘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部门或职员实行奖励。
二、保密范围和密级确定
第六条 公司秘密包括本制度第二条规定的下列秘密事项:
1、公司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
3、公司内部掌握的合同,协议,意向书及可行性报告,重要会议记录;
4、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
5、公司所掌握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
6、公司员工人事档案,薪资待遇,劳务性收入及资料;
7、其他经公司确定为应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决定,决策,通告,行政管理资料等内部文件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七条 公司机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1、绝密是最主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对公司的权益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害。
2、机密的主要的公司秘密,一旦泄露会对公司的权益造成严惩严重的损害。
3、秘密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对公司的权益造成损害。
第八条 公司秘级的确定
1、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权益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为绝秘级:
2、公司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公司经营情况为机密级:
3、公司人事档案,合同,协议,员工工资性收入,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为秘密级.
4、属公司秘密事项但不能标明密级的,通过口头通知,传达接触范围的人员.
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
三、 保密措施
第十条 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由公司行政部或主管副总经理委托专人执行;采用电脑技术存取,处理,传递的公司秘密由电脑使用者负责保密. 第十一条 对于密级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1、非经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及特别授权人员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2、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
第十二条 属于公司秘密的.设备或商业机密,由公司指定的专门部门负责,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十三条 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事项的,应当事先经总经理批准。
第十四条 具有属于公司秘密内容的会议和其他活动,主办方应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1、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
2、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对参加涉及密级事项会议的人员予以指定;
3、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管理会议文件;
4、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
第十五条 不准在私人书信和通讯中泄露公司秘密,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公司秘密,不准通过其他方式传递公司秘密.
第十六条 公司员工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总经理或相关领导,由其及时作出处理.
四、责任与处罚
第十七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 给予警告并予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1、泄露公司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经济损失的:
2、违反本制度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
3、已泄露公司秘密但采取补救措施的;
第十八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 予以辞退并罚款五千元并酌情赔偿公司因此受到的经济损失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1、故意或过去泄露公司秘密,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2、违反本制度规定,为他人穷取,出卖公司秘密的;
3、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
五、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规定的泄露是指下列行为之一;
1、使公司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2、使公司秘密超出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1 总则
1.1 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1.2 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权力和利益,依照特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机密。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且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非专利技术和技术信息。技术秘密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方案、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相关的函电,等等。其他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名单、行销计划、采购资料、定价政策、财务资料、进货渠道等。
1.3 公司全体职员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接触到企业商业秘密的高级员工,例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秘书等对保守公司秘密负有特别的责任。
1.4 公司保密工作,实行既确保秘密又便利工作的方针。
2 保密范围和密级确定
2.1 公司秘密包括本制度第1.2项规定的范围以及下列秘密事项:
1) 公司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 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
3) 公司内部掌握的合同、协议、意见书及可行性报告、主要会议记录。
4) 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
5) 公司所掌握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
6) 公司职员人事档案,工资性、劳务性收人及资料。
7) 其他经公司确定应当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决定、决议、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内部文件不属于保密范围。
2.2 公司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是最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益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是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和利益遭受到严重的损害; 秘密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益和利益遭受损害。
2.3 公司秘级的确定:
1) 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权益和利益的重要决策文件、技术资料为绝密级;
2) 公司的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公司经营情况为机密;
3) 公司人事档案、合同、协议、职员工资性收人、尚未进人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为秘密级。
2.4 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依据本制度规定标明密级,并确定保密期限。保密期 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一般与密级相对应,特殊情况外标明。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 密。
3 公司保密措施
3.1 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由办公室或主管副总经理委托专人执行;采用电脑技术存取、处理、传递的公司秘密由电脑部门负责保密。
3.2 对于密级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1) 非经总经理或主管副总公司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2) 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员担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 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
3.3 属于公司秘密的设备或者产品的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由公司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执行,并采用相应的保密措施。
3.4 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事项的,应当事先经总经理批准。
3.5 具有属于公司秘密内容的会议和其他活动,主办部门应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1) 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
3) 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
4) 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
3.6 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公司秘密,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公司秘密,不准通过其他方式传递公司秘密。
3.7 公司工作人员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综合管理部;综合管理部接到报告,应立即作出处理。
3.8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辞退并酌情赔偿经济损失:
1) 故意或过失泄露公司秘密,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2) 违反本保密制度规定,为他人窃取、刺探、收买或违章提供公司秘密的;
3) 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
3.9 公司与全体员工签订《员工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员工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以书面形式签订,协议附后。
3.10 在保密合同有效期限内,员工应履行下列义务:
1) 严格遵守本企业保密制度,防止泄漏企业技术秘密;
2) 不得向他人泄漏企业技术秘密;
3) 非经公司书面同意,不得利用该技术秘密进行生产与经营活动,不得利用技术秘密进行新的研究和开发:
3.11 对高级员工实行“竞业限制”制度,限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秘书等高级员工的以下行为:
1) 自行设立与本公司竞争的公司;
2) 就职于本公司的竞争对手;
3) 在竞争企业中兼职;
) 引诱企业中的其他员工辞职;
5) 引诱企业的客户脱离企业;
6) 在离职后,与企业进行竞争的其他行为。
3.12 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合作、代理、交易合同或协议,均需设置“保密条款”,对合同对方增设保密义务。“保密条款”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明示合同所涉及的需要保密的商业秘密范围;
2) 合同对方以及合同对方的任何员工、代理人均受保密条款的约束;
4) 受约束的保密义务人不可将含有保密信息的资料、文件、实物等携带出保密区域;
6) 不相关的员工不可接触或了解商业秘密;
7) 保密信息应当在合同终止后交还;
8) 保密期限在合同终止后仍然保持有效;
9) 违反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明确的违约责任。
4 附则 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综合管理部。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发展和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全体员工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
第三条 在对外交往和合作中,须特别注意不泄漏公司秘密,更不准出卖公司的秘密。
第四条 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发展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员工知悉的事项。公司秘密包括下列秘密事项:
2. 公司的管理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
3.专有生产技术及新生产技术、技术潜力、新技术前景预测、专利动 向、产品配方等;
5.重要的合同、协议、意向书及可行性报告、重要会议记录、客户和贸易渠道;
6. 公司未公布的人事、财务、审计信息;
7.其他董事会或总经理确定应当保守的公司秘密事项。
第五条 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标明“秘密”字样,由专人负责印制、收发、传递、保管。
第六条 公司秘密应根据需要,限于一定范围的员工接触。
第七条 非经批准,不准复印、摘抄秘密文件、资料。
第八条 记载有公司秘密事项的工作笔记,持有人必须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第九条 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未经批准不准向他人泄露。非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不准打听、刺探公司秘密。
第十条 对保守公司秘密或防止泄密有功的,予以表扬、奖励。 违反本规定故意或过失泄露公司秘密的,视情节及危害后果予以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直至予以除名。
第十一条 财会室、档案室、化验室等机要部门,非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工作人员也不能随便带人进入。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十二
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工作千头万绪,管理任务繁重。要保证学校建立起正常稳定的工作秩序,除了硬件建设和科学的指挥系统外,还必须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拟定明确的工作目标、程序、方法和规范标准,用以指导、推动、调整教师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因此,探索和思考学校制度建设,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与调控,促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确保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规章制度是师生“共同的约言”,是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学校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程序,有助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因此,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
制度建设与人本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是“两张皮”,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虽然“制度建设”与“人本管理”是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措施来管理学校的,一个强调纪律、秩序、程序、要求、标准,是约束和激励化的管理;另一个是人文关怀、人本化的管理。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因为二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学校制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制度建设是实现人本管理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把二者有机的整合起来,才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佳途径。那么,如何处理好制度建设与人本管理的辩证关系,如何在制度建设中渗透人本思想,在人本管理中体现依法治教,依章治校的原则。从而使学校成为充满人性与理性的高效组织。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适合的教育启发和熏陶、开掘学生的心智,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新知,追求美好的热情,使学生学会思考,领悟生活,理解生命,懂得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校的制度建设要体现以激励为本的教师理念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和教师投入的多少,在教育体制创新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激励。制度约束只是基本要求,激励才是最高要求,约束机制拉不开教师发展的档次,而激励机制更能发挥出人的全部潜力。学校的制度建设要把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要实现让每个岗位都是必需的,每个岗位都有最合适的人,每个人都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每个上岗的人都有责任和忧患意识。通过制度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
三、学校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反复酝酿讨论,修改后出台的,这样做一是尊重教职工,相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的过程,也是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过程,也是思想认识统一的过程。同时,这样做在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的同时,也激活了他们工作的主动精神,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四、学校管理要努力实现“四变”
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制度的执行。如何通过制度的执行,确保学校管理的科学有效,我们认为要努力实现“四变”。
一是变重行政管理为重“人本”管理
我校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决策者,同时又是策略的执行者,在管理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三个为本”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即“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暖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人和政通的管理氛围。
《学校制度建设与人本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十三
1.协调部门经理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
2.负责全酒店管辖范围内所有能源统计,水、电、油汽等能源的抄表及报表工作,统计后报部门经理及财务经理备档。
3.制定节能计划,在保证酒店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计算出能源比耗表,挖掘设备节能潜力,并做好存档备档工作。
4.负责制定年、季、月度能源计划,同部门经理一起商讨设备整改方案,参与节能设计提出可行性方案,确保酒店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5.负责制定节能培训计划,激发全酒店员工节能意识,并做好督促及落实工作。
6.负责水、电稽查工作,每天对全酒店及营业处巡视一至二次,并做好能源检查报告,上报部门经理,由部门经理呈报总经理批示。
7.协助总工做好高、低配电的技术革新的改造工作,充分发挥设备的节能效应。
8.负责与水、电、气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联系,协调,以保证良好的外界环境。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十四
摘 要:随着学校房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公房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公房管理中矛盾最为突出也是最为需要解决的则是党政机关用房和学院学部系用房两部分,对于党政机关用房,可采用定额配置的方式进行房屋分配与调节,院系用房可由定额内用房和定额外用房两部分组成。
关键词:公房管理;按需配置;制度建设
高校公房是指产权、归属权属于学校的除家属住宅以外的各种用房及其配套附属建筑。公房管理就是对这些房屋建筑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分配与管理,从而使公房管理制度能够适应高校教学与科研发展变化的需要,为高校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而服务。
不同院校对于公房管理的方法及认识各不相同,很多院校对于公房的管理依然采用的是原始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即将学校的各类房屋一次性分配给下面的各院系部门长期无偿使用,尤其是教学、科研用房,很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下面的各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自行调配与管理。随着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发展变化,有些院系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功能不断拓展;有些院系的办学规模却在不断缩小,办学功能日渐萎缩。一方面是房源的日趋紧张,另一方面又是房源的闲置浪费,原有的分配情况显然已经不适应现有学校的发展现状,学校房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学校的房产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重点保障教学、科研用房的合理使用,解决日益突出的用房需求矛盾,提升学校的管理内涵与品质,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公房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公房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对于那些已经开展了公房管理工作且已取得显著成绩的高校而言,其公房管理工作总体指导思想与管理理念概括起来可以表述为如下几个方面,既“按需配置、定额使用、超额收费、缺额补贴”。
“按需配置、定额使用”的理解就是公用房的配置优先保证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的需要,学校根据发展规划和办学需要,按标准为使用人配置用房。配置用房可由定额内用房和定额外用房两部分构成。定额内用房和定额外用房,即学校根据使用人的性质、功能、发展需要和资源状况制定配置标准,确定各使用人公用房配置类别、地点、楼层和面积,根据配套实施的综合指标确定其定额内用房面积及定额外用房面积。
对于“超额收费、缺额补贴”的理解就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于定额内的用房免收房产占用费用,对于定额外用房则采取相应手段,逐步收取其房产占用费用,对于房屋使用面积未达到定额标准的则给予一定标准的资金补贴,以此达到房屋使用的合理化分配目的。
二、建立公房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因为高校的规模、办学方向的不同,学校的房屋属性也各有不同,但概括起来,总体可以分为党政机关用房、学院学部系用房、公共服务用房、后勤保障用房、产业商业性用房、附属单位用房等几大类。对于不同性质的用房,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公房管理中矛盾最为突出也是最为需要解决的则是党政机关用房和学院学部系用房两部分。
对于党政机关用房,可采用定额配置的方式进行房屋分配与调节,既在党政机关用房配置中规定不同级别人员的房屋占用面积标准,对每一个部门按人员配比标准进行面积核算。需要注意的是,在房屋面积定额中也要考虑不同部门的一些其他实际因素。
学院学部系用房是公房管理中的另一个难点与重点,也是整个公房管理中的核心。院系用房可由定额内用房和定额外用房两部分组成。其中,定额内用房还包括基本定额用房和补充定额用房。学校依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任务、学生数量,确定各单位的基本定额面积(即学校免费提供基本办公、教学实验、学生论文等用房),除基本定额用房外,考虑特殊人才、重点实验室、特殊实验室以及鼓励大型设备共享等因素,给予补充定额用房面积。使用人无偿使用定额内的房屋,超出定额的用房属定额外科研用房,学校将逐步对其收取超额用房资源费。院系定额内用房大致由院系行政用房、教师工作用房、教学实验用房、学生论文用房、科研用房、补充定额用房六部分之和组成。前5种构成基本定额用房,补充定额用房主要考虑的是院系内院士、长江学者、知名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学院系未来发展等因素所增加的房屋及面积。
对于定额外用房,学校可考虑采用一定的手段与方式征收其资源占用费,迫使其提高公房使用效率,已达到学校合理使用、利用房源进行房屋再分配的目的。
对于公共服务用房、后勤保障用房、产业商业性用房、附属单位用房等房屋的管理,学校可根据使用人及所在部门的具体情况配置相应的配比标准,确定其定额面积,制定适应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与办法。
《高校公房管理制度建设》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校的公房管理制度建设涉及到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一所学校完善、优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高校房产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开展高校公房管理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美)罗宾斯,等.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苏东水,彭贺,等.中国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3]郭朝阳,编著.管理学(中国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为加强城市公有房屋的保护管理,维护管理秩序,促进房屋的合理使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定。
一、凡本市城区、近郊区、远郊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公有房屋(以下简称公房),均按本规定管理。
二、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是全市房屋的行政管理机关,区、县房屋土地管理局是本区、县房屋的行政管理机关(市和区、县房屋土地管理局及其下属管理机构统称房管机关)。
一切单位和个人,管理和使用公房,都必须遵守本规定,接受各级房管机关的监督管理。
三、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房屋,都是公房。全民所有的公房,所有权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公房,所有权属于集体单位。公房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原则管理:
(一)机关、团体、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全民所有的公房,由房管机关所属的管房单位直接管理,或按现实情况由各该单位自行管理。
(二)国有企业使用的全民所有的公房,除由房管机关所属单位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以外,属国家授予企业经营管理的固定资产,由企业负责管理。
(三)集体所有制单位自建、自购的房屋,属本单位所有,由本单位管理。
集体所有制企业使用的全民所有的公房,分别不同情况,按以上第(一)、(二)项规定管理。
(四)居民租用的公房,由出租公房的单位管理。
(五)外地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本市建、购的房屋,由建、购单位管理。
(六)楼房住宅小区范围内的公房,分属若干单位管理的,由区、县房管机关指定房屋数量较多的单位牵头,与其它单位组成协调机构,负责协调本小区住宅管理的有磁事宜。
集体所有制单位自建自购的房屋,其本单位为所有权单位;全民所有的公房,由本条第(一)至(五)项规定的各管理单位代表国家行使对公房的所有权。管理单位可视为所有权单位(以下即统称所有权单位)。
四、公房实行登记制度。公房的所有权单位须持有关证件,向房屋所在区、县的房管机关申请房产登记,经审查确认,发给《房屋所有权证》。
新建公房的所有权单位,应在竣工后6个月内申请登记。公房所有权转移或改建、扩建等房屋现状变更,应自转移、变更之日起1年内办理登记手续。因故不能按期登记的,经房管机关同意,可以缓期登记。凡无正当理由不按期登记的,每逾期1个月,由区、县房管机关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处1角的罚款,但罚款总额不超过3万元。
五、《房屋所有权证》由所有权单位妥善保管。禁止涂改。因涂改造成不良后果的,必须追究其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
六、各级房管机关要加强对房产登记资料的管理,建立完整的房产档案。档案资料要准确地反映房屋的座落地点、所有权归属和房屋的结构、层数、面积、设备、用途、建筑年代、变更情况等全貌。
七、使用公房,应贯彻合理和节约的原则,按房屋的设计用途使用,节约用房。地处主要大街的铺面房,应作商业、服务业使用。
八、公房所有权单位,应根据方便生活、有利生产、自愿互利的原则,开展职工住房的互换工作,帮助职工解决上班路远、居住不便等实际困难。
九、使用公房,必须经所有权单位同意,不得擅自进住。违者,所有权单位有权责令其迁出和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诉请房管机关或司法机关解决。
十、公房买卖必须按房管机关的规定进行。
(一)卖方凭《房屋所有权证》出售。单位买房,须持有本单位归口的'市级主管部门或区县级领导部门同意买房的批准文件;个人买房须有本市正式户口。
(二)全民所有公房的卖房价款,只准用于房屋建设,或上交同级财政,不准挪作它用。
(三)必须经区、县房管机关审查批准,办理立契过户手续,按规定交纳税费。非经批准,不得擅自买卖。违者,由区、县房管机关处买卖双方以成交价1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处罚后按规定进行审查,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立契过户。
(四)必须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房价标准确定房屋价格。公房所有权单位以房屋折抵投资与其他单位合营企业,须经房屋所在地的房管机关评定房价。禁止高价买卖公房,禁止以合营为名变相高价买卖公房,禁止倒卖公房或居间牟利等非法活动。违者,由区、县房管机关处买卖双方(含中间人)以非法所得2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十一、公房被建设单位征用拆除,或调拨给其他单位使用,除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无偿征用或无偿调拨者外,应按规定的房价标准,对所有权单位给以合理补偿。
征用拆除或调拨全民所有公房的补偿价款,只准用于房屋建设,或上交同级财政,不准挪作它用。
十二、公房租赁,必须遵守房管机关的各项规定。
(一)除中、小学校舍和市人民政府规定不能出租的房屋以外,其他公房均可出租。
(二)出租方须持有《房屋所有权证》。单位租房须持有批准文件,个人租房须有本市正式户口。
(三)租赁双方必须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单位或个体工商户租用公房,租赁合同须经房管机关审核同意。
(四)在租赁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出租单位需收回房屋自用的,应妥善安置原承租者。租赁合同期满,承租者仍需租用的,应征得出租单位同意,续订合同。
(五)承租者外迁或死亡,原同住者要求继续承租的,须经出租单位同意,并新订租赁合同。
(六)承租者与他人换房,须征得出租单位同意。出租单位应支持承租者合理的换房要求。换房后,要新订租赁合同。
(七)承租者对其租用的公房及设备负有保护责任,除经出租单位同意者外,不得擅自拆改。因擅自拆改或其它过失造成房屋及设备损坏的,承租者应负责修复或赔偿。
(八)承租者不得擅自将承租的房屋转租、转让、转借他人或擅自调换使用,不得利用承租的房屋进行非法活动。违者,出租单位有权中止租赁合同,收回房屋。
(九)承租者多户共同使用的院落、楼(门)道、厕所、上下水等设施,由承租者共同合理使用,不得恃强独占。由此发生争执又不能协商解决的,可由出租单位确定各承租者的使用范围。
(十)必须执行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制定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租金标准。禁止高价出租、转租,禁止以合营为名或其他巧立名目变相高价出租,严禁出卖公房使用权。违者,由区、县房管机关处出租方(含转租人或出卖公房使用权人)以非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十一)承租者必须按合同规定交租,不得拖欠。凡无正当理由拖欠租金1个月以上的,出租单位有权要求终止租赁合同,追索拖欠的租金、滞纳金。
十三、公房所有权单位,每年应定期进行房屋安全检查,加强维修养护,确保房屋的住用安全和装修设备的正常使用,尽量改善房屋住用条件,延长房屋使用年限。使用公房的单位或个人,应配合所有权单位检查和修缮房屋,发现险情,应迅速通知所有权单位及时妥善处理。
十四、各级房管机关对公房修缮情况要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倒塌危险的房屋,立即责成所有权单位抢修或通知住房人及时从危房中迁出。
因对房屋检查修缮不及时造成事故的,由公房所有权单位负责赔偿损失,并追究所有权单位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十五、公房管理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双方均可向房屋所在地的房管机关申请调解、处理。
十六、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十七、本规定自1987年10月1日起施行。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十五
为适应学校规模化,企业化发展的需要,保证政令通畅,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确保我校档案的全面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及安全性,对学校的文书、档案管理特做如下规定:
1、归档单位:
学校设立机要室,管理、存放学校机要档案,归行政部领导,设专管人员负责。
2、归档范围:
1)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学校的红头文件、通知、会议记录、协议、意见书、可行性报告、合作合同、购销合同、加盟合同、获奖证书、主要会议记录等经营性文件。
2)学校员工档案、教师档案、学员档案、业务关系档案。
3)学校教研成果、优秀教案、教材等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总结性材料。
4)学校宣传的传单、报纸、杂志、广告、剪报等有关学校的报道(报纸、音像)。
5)其他的有本校缮印的公文(含正件与附件、批复请示、转发文件、被转发的原件)一律由行政部统一管理。
3、收、交档案、归档案:
1)学校全体员工应具有存档、归档意识,积极配合学校机要室做好机要档案管理工作。
2)学校经营性文件要及时归档,各分校、部门签收的外来文件要在两个工作日内送机要室归档。
3)各分校部门工作中形成的文书,包括文件、会议记录、决议、照片、图表、录音带、录像带等有保存价值的资料,都必须由承办人收集齐全,分类整理,移交有关人员核对整理后,于年底交于行政部归档,各单位,经办人不得越期自行留存应该归档的文件。
4)学校员工、教师应在签定用工合同两个工作日内由人事部收齐人事资料、身份证、学历证复印件送至专管员归档,如有续签及变更合同的,应由机要室提前两个月通知及时办理,旧合同继续保留,任何分校没有签发、存放权。
5)学员档案(含成人、少儿、中学生及所开设的新业务的学员):各分校应于每月3号前把上月结课的档案上交客户服务中心。
6)凡有外联业务的部门、分校、个人,应每周二下班前将新增的详细信息及时送交机要室补充进业务档案。
7)全校所有部门、分校的总结性材料完成后应由该部门或分校负责人拷贝收集后每周一下班前及时交机要室归档。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十六
安全第一,科室申请。
二、管理流程。
1、申请:医者根据治疗需要,提出申请,由部门负责人网上(院内网)或书面提请,医务科、设备管理科审核、产品论证,报请主管院长、院长审批后,进入采购流程。
2、招标:设备管理科依据已获批科室申请,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产品招标,对相应经销公司的资质、产品质量和供货途径进行审查,择优选择。中标单位并相应资质须及时存档备案。
3、采购:设备管理科依据已获批科室提请书面资料中所注明的耗材品名、规格、型号等参数进行采购。采购前,须与相关中标单位签署产品供货协议,保证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供货时间及其他相关事宜。
4、验收:货到后,由购者、库管员按标书严格验收,包括内外包装、相应资质证件、发票所注数量与价格,确认无误后详细登记注册。
5、请领:仓库保管员通知已获批申请使用科室,申请科室负责人或护士长须及时请领,并严格执行请领手续,签字在册。严禁使用者与经销人员直接接触、接货,如有此现象发生,视为个人行为,后果自负,医院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罚。
6、使用:医者使用前需与相关手术人员再次对产品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对购入方式、途径及产品质量、规格、型号等参数有疑问时,可拒绝使用。
7、库房管理:高值耗材的库房管理为零库存管理制度。
8、高值耗材的管理实行追踪管理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十七
尊敬的公司领导、尊敬的白矿长、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2017年11月26日荣幸地来到付家焉煤业有限公司担任行政科科长一职的。
付家焉煤业有限公司属于一个基建矿井,任何一个岗位都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作为一名行政科科长,如何带领行政科一班人马为矿井的建设和生产搞好服务,如何使自己的工作让公司放心、领导满意、群众高兴,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遵照公司精神、针对我矿实际、依据白矿长的重要指示,半年来,我紧紧围绕“安全、规范、节约、高效”的宗旨,带领行政科一班人马,把付家焉煤业有限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逐步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下面就我及行政科半年来的工作向大家做一简单汇报。
一、一次建帐
行政科主管全矿的吃穿住用行,涉及办公用品、生活用品、劳保用品、应急物资等物资的领用发放管理工作。来矿不久我便发现,行政科基本上没有帐。在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我要求行政科相关人员尽快建立起台帐,建立起入库单和出库单,建立了物资领用和发放的制度与流程,有力地保障了物资的安全管理和节约化使用。
二、两次分工
1
为建立“安全、规范、节约、高效”的现代化矿井,我带领行政科的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公司、矿井的历次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于2017年12月16日我矿接收到公司关于矿井定岗、定位、定资的80号、81号文件,针对行政科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情况,根据白矿长的指示精神,于2017年2月份和4月份我组织行政科主要负责人分别召开了两次分工会议,对繁杂琐碎的工作进行分工,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两次分工加快了工作节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地推进了我矿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步伐。
三、三次活动
语、牌版等形式,把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宣传其中。这些活动对“安全、规范、节约、高效”矿井建设营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
四、四次会议
1、新老见面会 为全面开展行政科工作,在白矿长的提议下,于2017年元月6日我组织行政科所有行政后勤员工召开了见面会。在见面会上,我就个人的打算、工作计划、工作要求、工作目标等方面和大家进行了开诚布公和深入细致的探讨与沟通,并最终达成了初步共识。这次会议为增进大家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和为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纪律整顿会 在不断推进行政工作和增进群众理解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于2017年2月3日,我组织全体后勤人员召开了“纪律整顿”会议。会议以“职责、工资、良心”为主题,坚持“自我检查、自我检讨、自我改进”的原则。通过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内心深处打动人、感染人,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较好地推动了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3、检查动员会 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我公司在新的一年里对矿井建设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为迎接我公司质量标准化建设第一季度检查,在白矿长的直接领导下,于2月12日,我们行政科组织人事、卫生、住宿、澡堂、事务等各方面负责人召开了专题会议,做了详尽的安排和周密布署,并做到严细管理、狠抓落实。通过这次动员会,我们行政科顺利地接受了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我矿总体工作在此次活动中在全公司排名第二。
4、搬迁部署会 于2017年5月2日,高兴平总经理携公司主要领导一行来我矿就我矿基建进度提出了新要求。为保障搬山工程的顺利进行,要求我矿务于5月15日前搬进新办公楼。当时新办公楼基础建设刚刚结束,水、暖、电、办公设施以及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全部为零。但在白矿长强有力的领导下,于2017年5月2日当晚我行政科召开了“搬家”紧急会议,就办公楼的清理、涂刷、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以及水、暖、电和新宿舍、新澡堂、新食堂的修建等工作作了详尽安排和细化分工。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于5月15日我矿顺利地搬进了新办公楼,保障了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十八
现代型管理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将会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当然谈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而作为人力资源的主管(经理)们也就不得不考虑到员工与管理层职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阶段,我们又如何才能作好对广大职员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呢?就hr培训方面开始,不过公司内部一定要作好培训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方案来约 束,现谈下我的浅见,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年度培训制度与相关方案,事先可用试用版开始运作,再不断的调整、更改与修正。
1、修改完善相关培训管理制度
修订和完善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实施办法,明确公司、部门、个人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各单位和各类人员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和任务,确保各级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实施,落到实处。
2、继续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职工终身学习机制
企业要持续不断地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团队,树立学习型先进者,推广创建工作的典型单位和典型经验。逐步建立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和终身学习机制,促进员工培训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实现员工职业发展与促使企业发展的双赢。
3、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
一是着力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三是做好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针对不同需求,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培训目标。
4、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职级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干部在任期内必须达标,后备干部不获得任职资格不得提拔使用。二是使干 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 岗位要求。三是把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干部年度绩效考核、选拔任用、职称评定中,形成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5、建立完善职工的学时考核制度
部门和分支机构领导人员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20天(合120学时),5年脱产培训时间累计应达到3个月以上。其他管理人员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6天(合36学时)。管理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岗位知识培训,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
6、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授课制度
领导就是教练。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在线培训的主力军,培训下属是上司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领导人员对下属培训的重点需涵盖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领导者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质与量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7、建立健全职工在职自学制度
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单位应当对职工在职自学给予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
8、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教育培训的评估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9、建立完善教育培训例会制度
由公司总部主管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长或副总,成员由公司相关机关部门、基层单位的领导组成。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其内容主要是讨论制定培训工作的政策、落实公司职工教育发展规划、协调各系统培训的管理等。
10、明确学习责任,建立学习强者的竞争上岗机制
型优秀个人与组织,让学员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与挑战自我,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为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打造百年企业,使各级管理干部能够与时俱进地站在企业发展的前列,必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
其中建立专业知识短期轮训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根据各级管理人员岗位素质要求,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执行力为目标,分专业开展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能力培训,提高岗位素质和能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想加强培训管理的制度建设?分以下五步:
第一,修改完善相关培训管理制度
修订和完善本企业管理培训的实施办法,明确公司、部门、个人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各单位和各类人员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和任务,确保各级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实施,落到实处。
第二,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
一是着力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三是做好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针对不同需求,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培训目标。
第三,创新培训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职级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干部在任期内必须达标,后备干部不获得任职资格不得提拔使用。
二是使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岗位要求。
三是把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干部年度绩效考核、选拔任用、职称评定中,形成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四,健全职工在职自学制度
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单位应当对职工在职自学给予
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 加强教育培训的评估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的培训方法、科技前沿技术,跟踪本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大力培养有开拓创新意识,能力强、素质高、职业操守好的“多面手”教师。吸引和鼓励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基建管理制度建设(汇总19篇)篇十九
1.当重要设备发生故障或影响正常营业时,迅速赶到现场组织处理,并及时向部门经理报告。
2.深入现场检查所属系统设备运行情况及控制状态,现场督导重要维修工程及增改工程施工,实地检查下属员工维修保养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控制工作质量与进度,发生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针对下属员工的技术状况和思想状况,编制培训计划,经常对下属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
4.对各项工作安全、维修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表扬批评,负责填写过失单,对于不听从工作安排、工作中的违章、违例事件有权作出各种奖罚处理直到开除。
5.每编制一份“设备运行、维修、保养状况一览表”提交部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