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接下来是一些四年级语文教案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1、自学交流:
(1)师:同学们,关于分数,你想要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呢?
生:
师:谁能给大伙儿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认识1/2。
(1)出示课件一块月饼。
教师演示课件平均分。
师:每一块月饼该怎么表示呢?
师:1/2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师生共同用手势演示1/2的意思)同座互相说一遍。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二
一、情境创设,提出学习目标。
(一)师:这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青年的财富》,想听吗。
(生):想。
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样不明白?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立刻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此刻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必须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
(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
(预设)学生举例。
生1: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
师:对,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价和车价等。
师:是的,你很会选取信息、
师:看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这天就来学习有关大数的知识、(揭示课题:认识大数)。
(二)想一想:你们想明白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
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习小组互相帮忙、质疑问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忙、相互探讨)。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我们明白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十个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一个数还能够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好处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你是怎样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
师:大家已经明白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
c;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好处不一样?
(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习成效。
(一)决定题(用手势表示)。
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2、万、十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3、十万里有10个千。()。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2、10个十万是(),1亿里有10个()。
3、209183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猜数。
(创设情境:前几天,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它的价钱是下面几个数中的一个,
信息:是个六位数。
它的最高位上数字是9。
它的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3、预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三
数学老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处理:
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入了解,鉴于学生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索;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子里,)、剪刀、手电筒、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学生回答为毛线、白线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研究它们。
板书:直线射线线段。
二、实验验证探索真理。
(一)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生:我发现线是直的。
生:我想我继续拉一定会到头。
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
师:它是直线,今天我只拿来直线的一部分让大家观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
师:你们观察到直线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端都可以不停的拉长。
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
生:直线是无限延长的。
教师板书直线的特点:直直的、无限延长。
活动2。
1、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剪断,然后一名学生将线头固定不动,另一生将线继续拉长。共同观察其特点。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只有一段可以拉长。
生:这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长,另一端固定不动的。
生:这条线也是直的。
生:固定不动的那一端是端点。
师:哪是它的端点呢?用手指一指。
生:那个线头就是。
教师板书:一个端点、直直的、一端可无限延长。
活动3。
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的另一端剪断,然后两名学生再向两端拉。共同观察其特点。
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线的两头不能延长了。
生:它有两个端点。
生:它也是直直的。
教师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二)手势表示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手势表示三种线的特点。
学生表示的方法为:直线——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不停运动,射线——一手固定,另一只手水平方向运动,线段——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运动,然后停止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的理解。】。
(三)介绍线的读法。
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1、寻找生活中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体。
生:太阳光线是射线。
生:视线是线段。
生:我觉得视线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一样,是射线。
师:如果从人的眼睛到所看到的物体,你认为这一段视线是什么?(线段)。
生:火车道是直线。我的课桌的边是线段。
生:……。
2、完成书中画一画、练一练中的内容。
四、总结。
谁想当小老师,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评价。
说一说老师今天的表现怎样?再说说你的表现怎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下节课哪方面你会表现的更好!
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认识直线。
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学问!
电脑出示铁轨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
(2)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征?直没有端点无限)。
2、认识线段。
电脑出示马路中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察。
(1)画一画。
(2)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直两个端点有限)。
3、认识射线。
电脑出示夜景图,学生观察。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
你能画一画吗?
(1)画一画。
让学生尝试画射线。
(2)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征?直有一个端点无限)。
4、比较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与直线的关系。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
5、认一认、说一说。
(电脑出示各种直线、线段、射线)。
6、线的读法。
(2)线段请你猜一猜,这条线段该怎么读?ab。
(3)射线谁来试一试,读出这条射线(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思考:“射线ba”和“射线ab”有什么不同?(射线ab:端点是a,向b点无限延伸射线ba: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第一题(小结: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闯三关。
第一关:填空。
(1)______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它没有端点。
(2)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______。
(3)_______只有一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第二关:数线段。
第三关:从a点到b点,哪条路线最近?(课本试一试第2题)。
(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线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2、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认识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
(3)画线段。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线段,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5)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认识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发射出一束光线,问:你看到了什么?
(2)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读射线呢?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3)寻找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
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太阳、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认识直线。
(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
(4)找直线。
生举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公路等。
(三)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请你认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在直线上截取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第二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对)。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错)。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错)。
第三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现了什么?
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检测。
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3)线段cd长5cm。()。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四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你们去过鸟巢吗?你知道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吗?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板书课题:公顷。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4页例1。
(1)了解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块这么大是1公顷。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35页例2。
(1)了解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了解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3)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3、尝试训练:“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个“鸟巢”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好,最棒!
1、填空。
7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
2、教科书36页练习六第3题。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五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按数级读数。
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读法,培养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课件。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再读一读信息中的数,想一想,万以内数怎么读。(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就读零)。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
2.师:在生活中,还有比万更大的数,这样的数又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整万数的读法。
1.2496写在个级上。
提问:读出这个数。(二千四百九十六)。
2.把2496写在万级上,个级补上4个0。
师:这个数你会读吗?读一读。(二千四百九十六万或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
师:这两种读法,哪种简便?再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3.试一试:308000040500000。
师:这两个数怎么读?
4.比较。
(1)师: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读法相同,只是数在万级时后面加一个万字)。
(2)师:万级上的数怎么读?(读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5.练习:读出下面每组数。
(二)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1.出示:54621。
师:这个数怎么读?读一读。(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2.出示:64070001003004065000634000069。
(1)师:这些数怎么读?读一读。(六百四十万七千、一千零三万零四十、六十五万零六、三千四百万零六十九)。
(2)师:这几个数中都有0,有些0我们就读出来了,有些0就没有读出来。我们再读一读,边读边找,哪些0读出来了,哪些0没有读出来。(教师把读出来的0描红:64070001003004065000634000069)。
(3)师:想一想,0什么时候不读?什么时候要读?怎么读?(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师:我们知道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那么个级哪儿的0不读,万级哪儿的0就不读,也就是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而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练习:做一做第2题。
师:读出这些数,注意每个数里的'0,要怎么读?
(三)总结读法。
师:再把这些数读一读。
2.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
3.汇报: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做一做第3题。
(1)师:读一读这些数?
(2)师:你怎么知道32680的最高位是万位?(可以从个位开始数,也可以分级)。
(3)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快?
(4)师:对,通过分级我们可以很快地确定最高位,从而读出这个数,分级时我们一般在个级和万级之间用竖虚线分开。
(5)师:用这种分级的方法,先分级再读出这些数。
2.教材第8页第3题。
(二)提高练习:教材第10页第14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数一数”的活动过程中,掌握大数的数法,并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大数的数法,并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以下几幅图片:故宫占地720xx0平方米;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我国森林覆盖面积158000000公顷。
教师提问:从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数字都比较大)引出本课主题: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复习万以内的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个,板书。
思考:个位和十位、十位和百位、百位和千位、千位和万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是满十进一)。
3、认识“十万”
得出结论后,让学生尝试接着往下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个一万时,提问:数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你还能接着往下数吗?(满十进一,进到万位的下一位,也就是十万,十个一万是十万)。
大家知道十万有多大吗?展示多媒体图片:十万名学生大约能组成20xx个班级;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三层楼高;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4、认识“百万、千万、亿”
再看一个实际问题,展示多媒体图片:1辆轿车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3辆呢?……10辆呢?用计数器来算一算。10个十万是多少?(板书:百万)。
1辆客车卖一百万,10辆呢?10个百万是多少?(板书:千万)。
1艘轮船卖一千万,10艘呢?10个千万是多少?(板书:亿)。
提问:以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不相邻的单位又是什么关系?完成教材第4页的“填一填”。(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课本第5页的第2题。
2、同桌之间比赛,练习课本第3题和第4题,看谁数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引导,课堂小结。
五、课堂延伸,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2、在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说一说这个数由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下节课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计数单位。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七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巩固上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
2、使学生能对较大数产生兴趣。
3、为以后数的读写与比较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习重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0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百是(),
10个千是()。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二、合作探究。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
是()。
三、达标检测。
1、13819000中的8在()位上,表示8个();3在()位上,表示()。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万位、()、()、()在万级上。
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6万、()、()、()、()。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0万、()、()、()、()、()、()。
四、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八
含“0”数的读法。
先告诉老师你读数的步骤(分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那你是怎么分级的呢?(从右往左,每4位分为一级)。
师:为什么这里这么多零你都没读出来?(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数变一下70000060现在这个数怎么读呢?
大家同意他的读法吗?大家一起把这个数读一遍。
怎么只是把其中的一个0变成6,读的时候就出现了零呢?刚刚这几个零都没有读啊?(每级末尾的零不读,其他数位上的零,不管连续出现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所以那几个0读了?那几个0没读呢?
现在数能说说亿以内的数要怎么读?读的步骤是什么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的数学习的很扎实。
看来有的同学已经会读了,有些同学还有些犹豫,没关系,学完今天的课,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读这个数。大家看看,这个数跟刚才老师给大家的70000000相比,在数位上有什么变化吗?那他还是亿以内的数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板书)出示ppt,这个数还是我们20xx年全球的人口总数,看我们的地球都快背不动。大家觉得我们地球上的人多不多啊?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长,将要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刚给有同学已经吧这个数读出来了,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对照顺序表看看。
1、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读出7000000000。
那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数位顺序表(板书:个位、十位、亿位)这是我们学习亿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表,现在我们要学亿以上的数,够吗?这张表不够了,那怎么办呢?10个一亿该是多少呢?(十亿)10个十亿该是多少呢?(百亿)那往后呢?(亿,十亿,百亿,千亿)接着相应的数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现在用数位顺序表大家在读看看是多少呢?大家一起吧这个数读一下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说说你读这个数的步骤是什么样的(读亿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分别请两位学生来读这两个数,在全班一起读。400305000000。
4、读法练习:学生读出四条信息。
(1)做一做。
请2位同学进行板演(1、读法不能写阿拉伯数字2、零的读法)。
(2)今天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自己来出数,其他同学快速的读出数。
请你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学会了读亿以上的数,还了解了不少知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
板书设计:
数位顺序表。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十
1、出示一组生活中的数,让学生感受。问: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数?你还了解有关数的哪些知识?(让学生充分交流)。
2、激发自学课本第3页内容,让学生把要点划一划,再展开交流。
3、判断:(1)自然数都是整数,但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2)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大的自然数是10000。
4、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一万大的数。要想正确地读写这些数,还必须先学好有关多位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多位数的认识)。
5、让学生自学课本第4页到第5页数位顺序表上方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你知道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具体说一说。
(2)什么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对计数法还有哪些了解?
(3)什么叫做数位?请你举个具体的数说一说。
6、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补充、评价,形成数位顺序表。
7、完成练一练第1、2题。
8、比一比谁说得既快又对。
(1)从个位起,第()位是()位。
(2)最高位是()位的数是()位数。
(3)一个()位数的最高位是()位。
9、作业:练习一第1、2题。
10、课后查阅资料,搜集生活中的数、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一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认识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一、情境创设,提出学习目标。
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现在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
(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
(预设)学生举例。
生1: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
师:对,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价和车价等。
师:是的,你很会选择信息。
师:看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大数的知识。(揭示课题:认识大数)。
(二)想一想:你们想知道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
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习小组互相帮助、质疑问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探讨)。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我们知道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十个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一个数还可以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你是怎么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
师:大家已经知道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
c: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习成效。
(一)判断题(用手势表示)。
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2、万、十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3、十万里有10个千。()。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2.10个十万是(),1亿里有10个()。
3.209183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猜数。
信息:是个六位数。
它的最高位上数字是9。
它的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
45764576078007800097540000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
预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3、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能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容量的概念,感知1升是多少。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容量不同的冷水壶2把、高脚杯、水杯、纸杯水等。
各种容器、量杯、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及搜集的带有容量单位的实物。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学生。
创设情景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
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板书:容器)。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组织探究(一)认识容量。
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
(板书:容量。)。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在这里,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容量“的含义,首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然后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
3、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容器(容量相差较小)。
提问:这两个杯都是空的,猜一猜,哪一个的容量较大?你能想办法验证吗?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容器容量的方法,初步理解容量的大小。)。
4、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在每小组里有3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请学生先猜测,然后学生交流怎样验证。
验证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
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
5、按要求找出容器。
(2)你能找到和老师手中容量相同的容器吗?
(3)观察容量相等的这两个容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识容量单位——升。
1、揭示统一的容量单位。
(1)你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容量多少,学生再次在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
(2)你能借助手中的杯子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演示。
(3)教师总结引出统一容量单位。
教师明确:杯子的容量不同,一把水壶的水倒在大小不同的杯子中,结果不一样。为了准确的测量或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升。
(1)寻找容器上的容量单位。
常见的容量单位有哪些?其实它就藏在这些容器上赶快找到它们,介绍给大家。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l”表示。
(3)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你知道。
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各是多少?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通常用升作单位。
“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3.感知一升有多少。
(1)认识量杯。
(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2)实验。
将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倒满,倒入量杯后,你发现了什么?。
4.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
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两升水,其中的1升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剩下的1升需要喝水补充。
请选一个杯子试验一下,看1升水可以倒几杯。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感知1升水是多少,加深学生对1升的体验。)。
学生活动二。
估计老师手中的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学生活动三。
师: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我们做那些事情需要用水?你估计一下1升多还是少。
师:我们家中也有很多容器,都有哪些?你能估计一下它们的容量吗?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你还想告诉同学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口答。
实践活动。
1升水有多重?
1升油有多重?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实践知道相同容量的油和水的重量是不同的,体会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三
2.能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3.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出示:,
提问:在这个分数中,8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2.填空:
第一份是它的(),第七份是它的(),每一份都是它的(),共有()个.。
3.出示下图。
1.谈话导入。
这个图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2.教学例7:认识。
(l)教师提问:
a、【出示图片例7-1】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
b、【出示图片例7-2】阴影部分占这个圆的几份?(3份)。
c、是几个?(3个)。
d、也就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四分之三)。
e、四分之三该怎么写呢?
窗体底部。
(板书:)。
(2)指导读。
(板书:读作:四分之三)。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十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十五
1、四年级有x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级有人。
2、长方形的长30米,宽米,面积是600o。宽是()。
3、大货车每次运货n吨,运了6次,共运货()吨。
4、50减去5,再加4,得61。()。
5、16盒牛奶共花了y元,平均每盒牛奶()元。
6、一辆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15人,车上原有人。()。
7、x的6倍减去2x等于64。()。
8、长方形的周长c=;正方形的`周长c=。
9、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10、比b多2。5的数是:把x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11、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x元和b元,妈妈买了6千克苹果和5千克香蕉。
6x表示:5x表示:
6x+5x表示: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十六
1.借助实际情景和动手操作活动,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并知道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教学挂图。
师:从火车的轨道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火车的轨道。
师:火车的轨道是怎样的?
生:两旁是笔直的铁轨,中间是横的水泥条。
师:我们先来沿着这边上一根铁轨来画一画,然后说一说画出来的线是怎么样的。
生:笔直、向两边无限延伸的。
师:这条铁轨我们可以近似于用直线来表示(板书、画一条直线)。
师:我们来看斑马线,斑马线是怎样的?
生:一段一段的。
师:它跟铁轨有什么不一样?
生:铁轨很长,而斑马线只是一段。
师:斑马线我们可以用线段表示,因为斑马线只是一段,所以我们两旁加上两个端点。
师:我们来看这张图,我们看到了这张图上的灯光是怎样的?
生:灯光是笔直的,能向一旁无线延伸。
师:这一条灯光线我们可以射线表示,能向一旁无限延伸,所以我们只有一个端点。
1.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名称,我们现在来研究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先自己说一说。(独立思考3分钟)。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对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
(3)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4)交流他们不同的地方。
生1: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能度量。
生2:射线有一个端点,能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
生3:直线没有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
(5)体会联系。
师:说说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没有联系?怎样的联系?
生1:有联系。线段与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生2: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直线,向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射线。
(1)3厘米的线段比5厘米的直线短2厘米。()。
(2)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3)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直线的长度是射线的两倍,()。
3.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读直线、线段、射线的方法。
(1)读直线。
师:为了方便读我们在直线上取两点,怎么读?
生: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师:如果取c点、d点呢?
生:读作直线cd,或直线dc。
师:这两点是不是端点为什么?生:不是,因为他们不在线的两端。
(2)读线段、射线。
师:看课本16页三线的读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线段、直线有两种读法,射线只有一种读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要从端点读起。
2.我们把书打开来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那一条路最短?(线段ab这条路最短)。
1.书17页第2题。
(1)下面图中的方框是什么形状,由几条线段组成?
(2)你还有哪些图形需要同学帮助数线段的?
2.看一看,量一量。书p17第1题。
比一比哪一小组是优胜组:第一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第二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
1.师: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学得愉快吗?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是直线、线段与射线。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七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在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学生按照预先步骤一步一步进行学习。往往造成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这正是长期以来教师习惯的教学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主体的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而信息化教育(即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一种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年来,我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就《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十八
1、十万有个万,一千万是()个万,一百亿有()个亿。一千万是()个一百万,()个一千万是一亿。一百亿是()个十亿,()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位;第()位是百万位;亿位的右边一位是()位,左边一位是()位。
3、亿级的`四个数位是位、位、位和位。
4、500505000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的“5”表示()个(),中间的“5”表示()个(),最后的“5”表示()个(),这个数读作()。
5、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三十九亿六千万公顷下降到的二十八亿七千万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第一条横线上的数写作:();第二条横线上的数写作:()。
6、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二位;藏书二千一百六十万册,居世界第五位。第一条横线上的数写作:();第二条横线上的数写作:()。
7、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0850000=()万1300000=()万。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篇十九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高的画法。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