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三年级教案时,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确保学生能够达到相应的学习要求。现在,我将分享一些三年级教案的经典案例和精彩教学实录,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一
教学目的:。
一,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三,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一,理解并体会课文对石狮形状的.描写.
二,了解卢沟桥作为“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历史意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二,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准确描写,适当想象的写作方法.
三,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问题,小组归纳,意见反馈给老师。经整理问题如下:
1)找出具体描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2)找出具体描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省略号代表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5)找出能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6)作者对狮子的描述具体吗?为什么?你学会了吗?
7)想一想,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抢答:
1)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是什么?它建与哪年?
2)文章中用了一个歇后语,找出来,并解释。
3)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个人能力考查:
能说出有关抗日的历史吗?
三,复习巩固:
对照板书,总结中心。
四,课后作业:仿写一处景物。
五:板书设计:
作者邮箱:lf19730512@。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师: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11、卢沟桥的狮子)。
2、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读顺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知课文。把字词送入课文中,指名分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卢沟桥的狮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品读词句,感悟特点。
(师导入:卢沟桥的狮子可真有意思,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它们吧。)。
1、请大家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边画,思考: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2、学生小组交流体会。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相机指导构段方式:先总写,后具体描写。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板书:大的…小的……甚至……)。
蹲坐吼。
低着头听。
偎依熟睡。
藏游戏。
按淘气。
(看)(想)。
(3)你喜欢哪种形态的狮子,为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4)提问: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出示小黑板: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描写狮子的形态)。
(5)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四、小结迁移。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外搜集一些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会了解更多。下节课你们老师还会跟大家一起来卢沟桥看看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将会和你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大的…小的…甚至…大小不一。
蹲坐吼。
低着头听。
偎依熟睡形态各异。
藏游戏。
按淘气。
(看)(想)。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三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神奇、险峻、灿烂、腾云驾雾、矗立、铺展、惊奇”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五彩池水形成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准确理解词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录像引趣。
出示课题后,老师质疑:水是没有颜色的。五彩池中的水怎么会是五颜六色的呢?课文对其中的奥妙作了生动有趣的描写。这个问题我们留作下节学习课文之后再回答。
同学们,你们经常看见水,但你们看见过奇特壮观的五彩池吗?你们想看看吗?
放录像,学生观看说说感受。
二、运用方法,练习分段。
刚才我们在电视中看到了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你们很喜欢、很惊讶。那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提出要求:
(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三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哪里。
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第5自然段与开头呼应,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同学们进行讨论,统一意见,最后按不同内容分为三段。(第2~4自然段)具体描绘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各种色彩。是分三个方面讲的,可以归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三段。
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试着给课文分段;做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四川松潘的藏龙山有美丽的五彩池。这节课我们师生将再次观赏那里的美景,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更好地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二、抓住特点,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段。(第1自然段)。
思考:五彩池在哪里?
先写“我”的遐想,再讲“我”真的看到了五彩池,最后点明五彩池的确切地点,增加了“我”的见闻的可信性。
(二)学习第2段。(2~4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思考:水池都是什么形状的?
体会使用比喻句的好处。
理解词语“晴朗、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的意思。出示投影片。(图)。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无数”是讲水池很多,不可计数。这里把藏龙山比作巨幅地毯,把闪耀着各色光芒的水池比作晶莹耀眼的宝石,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神奇的景色。出示投影片。(图)。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说出“把各种不同形状的水池比作葫芦、镰刀、盘子、莲花”,这样比喻的好处。
体会运用“大小”、“深浅”对比的手法,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思考:池水都有哪些颜色?
这一段我们要重点了解五彩池水的特点。这也是作者描述的一个重点。
水源相同,流出水的颜色却不同,可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同清水一样。这的确让人“惊奇”,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3.学习第4自然段。
思考:课文哪几句是讲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展开讨论。出示投影片。(图)。
“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讨论找出三个原因。
第一,“池底长着许多石笋,”作者把形状各异的石笋比作“丘陵、山峰、宝塔、珊瑚”,说明石笋姿态不同,高低各异。
第二,“阳光的照射”,使高低不平的石笋起到折光镜的作用,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颜色。
第三,“池边树木花草茂盛”,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使池中水更加瑰丽多彩。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分别朗读第2~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如何具体描绘五彩池的,把这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得如此形象、生动、优美的。
(三)学习第3段。(第5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同学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
1.这句话意味深长,它照应了开头。
2.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三、朗读全文,深入体会。
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祖国大自然的美丽,五彩池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四、小结板书,了解思路。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儿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2、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先明确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句子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背诵。
二、学习生字词。
(一)本课一共有11个生字,同学们在前两课时中已经把字的音和意解决了。到了第三课时,我们就要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二)抓重点自学生字,老师加以指导。
1.换部首学习生字:
出示旧字:摇播蝶姆俊。
换部首成新字:
摇-瑶播-潘蝶-碟。
姆-拇俊-峻。
这样做既巩固了旧字,又学习了新字,提高了学习兴趣。
2.区别形近字:
仑-仓两个字上半部相同,下半部不同。一个是“匕”,一个是“x”,但它们都是四笔写成,要比较后记忆。
3.难字的笔画:
“舀”的写法:。
“丘”的写法:。
笋:注意第八笔要写出来。
4.要读准字音:
“笋”是平舌音,
“矗”是翘舌音。
“峻”不读z)n应读j)n。
“峻”和“陵”的右半部要区分。
5.易写错的字:“亩”下面是田不出头。
(三)掌握下面的词语:
险峻茂盛矗立神奇。
灿烂折射腾云驾雾。
(四)理解词语。
神奇--非常奇妙。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耸地立着。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昆仑山--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在用来形容奔驰迅速。
铺展--铺开并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很奇怪。
瑰丽--异常美丽。
(五)区别形近字:
仑()瑶()滔()峻()。
仓()遥()舀()俊()。
三、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但重点还是学会生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应用。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四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在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课件出示:“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引入寓言故事《美丽的鹿角》,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检查预习,巩固词语。
1.课件出示预习单上词语:匀称、不禁、珊瑚、皱起、逼近、撅嘴、抱怨、撒开、凶猛、挣脱。(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认读多音字:称、禁、撒。
三、通读全文,了解段意。
1.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用三个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
4.完成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___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抱怨______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_____救了他的命。
5.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鹿对腿说:“你虽然(),但是()。”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板书设计:
鹿角美丽差点送命。
鹿腿难看死里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六
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二、析疑定向,自读探索。
(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
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
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
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
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3.出示投影,指导看全景图。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习这一段的。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
[评析]及时小结学法,注重语文学法指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学。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并用“---”划出写狮子大小的词句,用“”划出写狮子形状的词句。
5.讨论、交流:。
(1)找中心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中心的?(从卢沟桥狮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方面来说明的。)。
(2)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说说怎样有意思。
(3)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形状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形状的狮子?为什么?
(4)这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形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的狮子。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朗读这几句,大家用心体会这些狮子形状的变化以及每种形状的情趣。
(6)投影:卢沟桥的狮子局部图。指导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
[评析]这段的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起再分述。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自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议论,理解中心句的意思和作用,并找出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了全段的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7.小结过渡:通过读课文,大家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了吗?(明白)。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座桥还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呢!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又该读哪段来领悟呢?(第三段)。
8.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9.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挑衅”这个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因此,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后评议。(要读出憎恨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11.全班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据文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不仅找出“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给学生以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生动鲜明的画面,不仅学习语言,而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整体优化,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熟读第二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评析]通过学生的朗读,了解历史,启迪他们的心灵,并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七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2、交流、品读。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扩展阅读。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八
教学难点:
卢沟桥是一处古迹,也是一处历史意义重大的建筑,这些内容与学生阅历、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障碍。
教师思考:
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介绍了一处著名的古迹,描述特点时想象合理,恰到好处,并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鼓励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了解卢沟桥作为“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历史意义。
设计特色:
突出主线,读书自悟。
信息资料: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方的历史意义。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改课题入新课。
1.教师板书“狮子”并问学生看到这个词语想到了什么?
3.改动板书“卢沟桥的石狮子”想到了什么?
二:自学课文、质疑。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评论长短。
4.引导学生就词、句、段质疑问难。
三:抓住重点学课文。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的一段话。
3.图文对照学习重点句:“有的……好像……”哪些内容是讲作者看到的,哪些内容是作者想到的。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狮子的特点。
5.你还能想象出几种狮子的形态?
6.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2自然段。
四:提供想象的空间。
文物工作者怎样数清楚狮子的数量的?你准备怎样数清楚?
五:课堂练习。
1.模仿“有的……好像……”句式落笔练习.
2.听记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和历史意义。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背诵第2自然段,导入新课。
二:汇报收集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
1.关于卢沟桥的资料,并结合第1自然段理解。
2.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并结合第3自然段理解。
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三:朗读全文,升华感情。
四:课堂练习。
1.用“甚至、大概”造句。
2.搜集或写出几句歇后语。
板书:
数量之多: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甚至历史意义的建筑。
形态各异:有的……好像……。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九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2、学习生字新词,尤其是准确理解甚至、形态各异、大概、淘气等词语。
教学准备:
1、请同学们课前搜集一些桥的资料,课前进行展览。
2、制作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使学生对桥有一个全面而生动的印象。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家搜集一些各种桥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分组交流一下。然后请每组选一名代表把你们小组的资料进行汇报。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好也非常好,看老师这儿有一个桥的专题网站,里面的图片和文字材料都非常多,大家可以利用微机课的时间上去欣赏一下。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祖国各地留下了许多造型精美的古桥,我们同学在外出旅游的时间可以仔细地观察一下。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我们今天学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
三、欣赏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
同学们看这些卢沟桥的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谁能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这些形态不同的石狮子?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如何描绘卢沟桥的狮子的?
四、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默读课文,看看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第二句:这座桥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第三句:讲桥的长度、结构,并通过柱子多说明雕的狮子多。
第四句:借一句歇后语,很难数得清,进一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
(二)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这一段主要讲了卢沟桥这座有八百年历史的石桥,上面雕刻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得数不清的特点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观察石狮子的特写,逐个说出石狮子的大小、形状、神态。
2、朗读第二自然段,看一看课文是如何写这些狮子的?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描写石狮子大小的一句话:“大的……小的……甚至……”,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甚至。
再画出描写石狮子形状的一句话:“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要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四个好像,知道想象使石狮子的形态栩栩如生,二要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并列的句式,使学生意识到并列句式的好处,知道石狮子千姿百态一个省略号,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3、进行课堂练笔。
课文中写了这么多的狮子,你们还有哪些想象?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并列句式,写三种以上狮子的形态。
4、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5、默读第三自然段,谈谈读后自己知道了什么。
(复习以前学过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总共有485只)。
6、请同学们带着对石狮子喜爱的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有能力的可以练习背下来。
五、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雕厘甚至蹲概异。
歇后语联拱石桥数不清有大有小朝远方长吼。
专心听偎依大概淘气形态各异侵华日军。
挑衅驻宛平奋起反击永远难忘。
六、布置课后作业。
1、读课文,争取背下第二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二遍。
七、板书设计。
有大有小。
形态各异。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通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偎依、挑衅”;练说句式“有的……好象……”,学会在一定情境下想象。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法、读书指导法,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卢沟晓月”的美好意境;收集、交流“七七事变”的资料,激发爱国情感。培养主动获取信息、主动读书的态度。
教学流程:
一、歇后语导入。
1、理解马可波罗的话:“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2、板书: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
二、读课文,检查巩固字词。
出示词语:联拱石桥长吼偎依大概侵华挑衅驻宛平歇后语淘气厘米卢沟桥。
难字书空:联偎侵歇卢。
回答问题。
板书: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狮子独一无二。
战争考验。
三、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多少?请你一边读,一边找。
(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交流。补充文物工作者三易数狮子的只数。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真多,更有意思的是这五百多只狮子形状也各不相同。
2、请大家自由读下面的课文,最喜欢的狮子重点练读。
3、指名读最喜欢的一句,重点指导后面三句。
(二)创设意境,激发想象。
1、欣赏“卢沟晓月”,配画外音。体会卢沟桥的美丽壮观。
%a。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凭借图文,通过读、悟、写,着重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独一无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及马可波罗关于描写卢沟桥的语句。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以读促悟,理解狮子的“独一无二”。
三、教学难点:
结合“七七事变”体会狮子的“独一无二”,进行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引出“独一无二”
1、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古老的联拱石桥叫卢沟桥,(师板书“卢沟桥”)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看到这座桥后,不禁这样感慨:
课件1--“河上有一座美丽的大桥,老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为背景)。
2、指生初读马可波罗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伺机板书“独一无二”。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马可波罗用“最好的、独一无二”来赞美卢沟桥?
(二)、初读感悟--梳理“独一无二”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
(1)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预设:有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狮子(主要)。
有数量较多的狮子(次要)。
其他。
(2)梳理重点:狮子多、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生板书)。
过渡:是呀!多的数不清的是狮子,大小不一的是狮子,形态万千的还是狮子,就是这“独一无二的狮子”深深吸引了马可波罗,请同学美美地去读读文中关于这快内容的描写的句子。(教师补全课题“狮子”)。
(三)、精读感悟--探究“独一无二”
1、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把喜爱之情读出来。
2、交流:你选择哪一句来读?为什么?
(1)大小不一:“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理解:甚至。
(2)形态万千:“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理解:吼、偎依。
3、指导读。“大的”要读重音,“小的”读轻一点,“长吼”声音要拖长一点,“听桥下的流水声”读得轻柔,“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抱”应读得温柔一些,狮子嬉戏的句子应读得欢快一些。
4、课件2--欣赏“大小不一、形态万千”:想不想看看这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狮子?
5、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1)这“大小不一的狮子”怎叫人不惊讶--男生齐读第2、3句。
(2)这“形态万千的狮子”怎叫人不喜欢--女生齐读第4句。
(3)这栩栩如生的狮子怎叫人不赞美--齐读第二自然段(课件3配乐读)。
(四)、突破难点--挖掘“独一无二”
1、这大小不一的狮子!这形态万千的狮子!这被马可波罗赞誉为独一无二的狮子!有一天他的泪在飞!他的心在碎!他在咆哮!他在怒吼!(师述)。
2、课件4--“七七卢沟桥事变”(师配旁白)。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你又想说点什么?
4、写话:我想对---(抗日战士、狮子、日寇等)说:“……”
5、交流。
6、提升。此时此刻卢沟桥的狮子还仅仅是狮子吗?是呀!它不在是那普普通通的石狮子,它像是在浴血奋战的抗日战士,它就是不屈不挠中国人!
(五)、延伸拓展--赞美“独一无二”
1、生说说我国“独一无二”的建筑。
2、课件5--古代建筑欣赏。(师旁白)。
3、齐读。(饱含深情)。
课件1--“河上有一座美丽的大桥,老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为背景)。
独一无二。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十二
准备导入:
1、在几张大的纸上写出1到5几个数字,把它们摆放到教室四周。告诉学生师将说出数字,他们必须指向正确的数字。
举例:
老师:five。
学生:(指向5)。
2、让一个学生到教室前,面向黑板站着。用手指在他/她的背上写一个数字,让他/她说出这个数字。
举例:
老师:(在学生背上写一个2)。
学生:three。
老师:no。
老师:(在学生背上写一个5)。
学生:five。
老师:yes。
3、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练习。三轮过后,交换角色。
活动1:听音指图。
1、在黑板上,写出6一10五个数字。指着这五个数字,读单词并让学生跟读。
2、让学生拿出一大张纸并在上面写下6一10当中的一个数字。告诉学生师将说出数字,如果师说的数字和学生手中的数字相符,学生必须站起来并举起手中的数字。
举例:
老师:ten。
学生:(手中拿着“i0”的学生站起来并举起数字)。
老师:six。
学生:(手中拿着“i0”的学生坐下,手中拿着“6”的学生站起来并举起数字)。
3、多做一些示范。
教学技巧:
1、学生必须先认知新单词,之后才能读出来。例如:在“听音指图”这一活动中,学生只需听懂并举起数字,不必读出来。
3、放录音,每句之后暂停并让学生跟读。
4、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指出相应的图片。
活动2:从一数到十。
1、在纸上分别写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给学生看一个数字并读出来,告诉学生他们必须读出师所指示。
2、在黑板上写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指着不同的数字并让金班读出来。
3、让学生看师的书,把书举起,指着不同的数字并让学生读出来。
4、让学生两人一组继续练习。如果师想让学生交换角色,就说:“change。”
5、告诉学生,师将指向一个学生,他/她必须说“one。”指向第二个学生,他/她说:“tw0,”这样进行到十,然后重新开始。
补充活动:
1、把学生按两人分组并要求他们准备好十张写有1到i0十个数字的小纸片,每张纸上写一个数字。
2、学生a说出一个数字,学生日拿起有这个数字的纸。等到学生日拿起了所有的纸片,游戏结束,然后学生们交换角色。
课堂活动用书:
1、听音指图。
让学生看书,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数字i一i0)告诉学生他们将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数字,另一个学生指出这个数字。
让学生两人一组活动,五轮之后,交换角色。
2、听录音并举起手指。
让学生看这两幅图,用汉语描绘图中内容。(学生们在做游戏,老师在告诉学生举起几个手指,学生们在跟着老师的指示做。)。
让学生朗读例文。告诉学生他们将听录音,录音中将提示他们应举起几个手指头。放录音。再放一遍录音,并让学生听从指令。再放一遍录音,以便学生检查答案。让学生两人一组继续做游戏,轮流说出让对方举起几个手指。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十三
一、先按原文填空,再补上缺的标点,最后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造句: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
二、回答。
1. 文章用一句歇后语开头有什么好处?
2. 文章的二、三自然段写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哪三个特点?
3. 把结尾一个自然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三、写出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仔细观察,抓住雕塑特点,然后用一段话写出它的样子、颜色、所在位置等方面的情况,让没见过的人读了你的文章能了解它。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十四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农艺师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奇异的植物的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嚼、醉、蚌”等生字,会写“园、导”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植物奇异的地方各在哪里。
【重点难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知道的奇异的东西有哪些呢?(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请农艺师李叔叔当向导,去植物园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什么有趣的、奇异的东西。
二、提出学习要求。
1、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2、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顺。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从文中画出“会认字”和“会写字”。
3、同桌互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植物。
4、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5、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卡片认读)。
6、指导写好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上的范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写好?
(2)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参观完植物园后,能不能说说你的感想?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小组合作解疑。
五、课后交流,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把你搜集到的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互相交流,选出的向全班展示。
二、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奇异的植物。
2、从文中找出这几种植物,理解“奇异”的意思。
3、小组学习,思考: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分别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来。
(1)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说,选出说得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
(2)师小结。
4、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们见到这些植物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体会这些植物的“奇异”。
5、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们按照什么路线去参观的。
6、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7、课堂拓展。
课文是按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时行走路线的顺序来写的。在习作中,同学们应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事物。
三、指导朗读,积累词汇。
1、过渡:同学们见到不同的植物时感受是不一样的,课文分别用了什么词来描写的,请在文中找一找。
2、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如理解“奇怪”“惊叫”“好奇”等词的意思以及语气的变化。
3、自由说说你喜欢哪些词语,并记住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参观完奇异的植物园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小组交流。
2、自然界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还有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课后找找课外读物,认真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3、你还知道哪些奇异的植物?说给大家听。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十五
《蜜蜂》: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十六
指导目标:
1、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指导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准备《十万个为什么》、《名人故事》两本书。
2、准备《李四光》一文,学生人手一份。
3、搜集学生学生想要查阅的问题、信息。
指导过程:
一、激情导入,自主发现:
1、谈话导入:
学生交流。
师: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一句话。是的,读书是一种享受,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读书还能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自主查找。
3、小组汇报。
4、师:看来读的书多了你们也能当老师啊,谁来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交流。
5、师相机把学生的方法写在黑板上:浏览目录---寻找页码---读文章的正文。
小结:孩子们,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犹如大海,我们学是学不过来的,幸好我们有一位不会说话的良师益友---那就是书。学会查阅书籍,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已经成了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巩固练习,深入探究。
1、过渡语:其实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最简单实用的读书方法--查阅,下面我们再来练习一下,谁来根据《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目录给大家出题。
2、学生自由出题,小组竞赛。
3、情境创设:刚才我们是直接指定了一本书查找,可有时我们想要找的信息不知道在哪本书里面,比如:我想让同学们到图书馆独立查找有关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资料,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4、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小结:到科学家的故事里寻找。
6、师相机板书:确定图书门类。
7、巩固练习:师出示题目由学生自主选择练习:
(1)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到北京旅游的资料。
(3)大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4)春节的传统习俗。
8、小组自由选择练习,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要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得掌握一定的方法。齐读板书。
三、引向深入,学会选择。
2、学生自由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师小结梳理。
4、看来同学想知道还真不少,不过你们想了解的这些情况老师都已经带来了,就在你们桌子上,赶快去读吧,答案就在其中。注意:遇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就用笔标上一个三角号。
5、学生自由阅读,师巡视了解。
6、读完了,谁来说说自己标出的段落。(生答)可是在上课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老师是不会让你把这些段落读完的,所以你还再去读自己画出的段落,用横线标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来。
生再读画,师巡视了解。
7、现在谁再来读读自己画出的句子?(生读)师:你看,这么长的一篇文章现在就剩下这么几句话了,这也就是你们最想了解的东西。在同学们发言的时候你可要注意。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十七
指导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心得,化为己用,促进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选择学习名人读书方法,提高自己阅读水平。
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名人读书的心得和方法。
指导过程:
1、介绍名人,激发兴趣。
出示《李平心五勤读书法》。
(1)、学生读短文。
(2)、交流读文体会:
阅读要有恒心、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2、介绍方法。
(1).教师介绍鲁迅读书的秘决:
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名人的读书方法。
(3).教师补充一些阅读秘诀如:“五勤”读书法;
“十目一行”读书法。
阅读四法:一.扩大阅读面。
二.勤于思考。
三.勤于记录。
四.善于运用。
3、组织交流汇报。
(1).学生交流名人读书方法。
(2).讨论理解名人学习方法。熟记一到两种读书方法。
4、尝试练习。
(1).教师教给方法。
(2)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
(3).交流阅读资料,发问题进行捡测。
(4).汇报总结。
5、布置作业。
巩固方法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并作卡片摘录。落实“五勤读书法”开展读书活动。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十八
1、认识生字3个。
2、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理解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5、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考考你的记忆,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
二、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
1、把课文快速读几遍,读熟。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指名分节朗读。
3、学生质疑。
4、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边理解边指导朗读)。
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5、解决学生质疑中的问题。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6、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所以我们得学会复述课文的本领。
7、出示课文复述提纲,请大家根据提纲,抓住每部分的要点,先好好地读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或书中优美的语句,不看书,把故事说给大家听。小组准备。
指名分节复述课文。指名复述课文。边复述边看媒体演示。
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三、全文总结。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都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四、说话。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2.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
教具准备:
1张幻灯片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
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
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
2.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会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指导第二自然段的背诵,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狮子。
3.把想象出的狮子的形状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
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指导学生识记重点生字。
2.指导学生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大的。
大小不一小的。
形态各异有的。
有的。
有的。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教后记:
1、导课时,让学生说说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情况,谭硕同学讲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处,今后要多鼓励学生课前拓展预习。
2、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已经初步的研究认识了卢沟桥,这次学习重点抓住第二段。教学这一段时,我紧抓住形状“各不相同”一词,图文对照,让学生展开想象。首先让学生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狮子的五种形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二十
指导目标:
1、让学生了解快速阅读法的重要作用。
2、通过指导使学生对快速阅读法的技巧能够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
课堂学习材料准备:《格林童话》之《青蛙王子》、《穷人与富人》。
指导过程:
一、方法导读:
1、出示快速阅读法的技巧:
·不要反复浏览。凡是科技读物,一般只须顺着读一遍即可。如有必要,也要等整篇读完之后,再回过头重复某项内容。避免眼睛不断地来回转动。·要默读,不要朗读。发声的阅读是快速法的大敌。·阅读时,视线应与读物成垂直线,并充分发挥视线的“余光”作用,多看到一些内容。
·要聚精会神地阅读。快速阅读必须有“强化”的注意力。·提倡有理解地阅读。阅读时,抓住实质性的关键词。读物的内容实质,正是阅读时应弄通的重点。理解,就是探索出读物的思想意义。·在阅读中,运用要领记忆的基本方法,有目的地去记。不必去记无关紧要的词句,却要记住作者意图及内容实质。
2、学生看后教师讲解,学生识记。
二、学生演练:
1、学生自己试练:找篇课文试试这个技巧。
2、发放材料《青蛙王子》。
(1)说明要求:运用快速阅读法,比比谁用最短的时间把文章阅读完。阅读完后要求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
(2)学生进行阅读。
b、小公主为了捞回金球,答应了青蛙什么条件?c、国王是教育他的小公主做人应该怎样?3、进行阅读交流。
4、再次进行竞赛,发放材料《穷人和富人》问题:
三、学生反思:
1、经过两次训练,自己有什么收获?请你讲出来让大家听听。2、把这次学习的收获写下来。
四、课外实践:
给自己制定每天一定的阅读量,按照快速阅读的方法进行训练。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二十一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们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三年级阅读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模板22篇)篇二十二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
2、初步练习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继续学习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
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剪纸鸟。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小鸟什么事?
师:大家翻开书自己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联系有关语句说一说。
生: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师:你从课文的哪儿读到的?
生:读书。
师:从哪些词感觉到快乐?(啁啾…)你们能把他们这种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
师:你从课文的哪儿读到的?……。
师: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评一评。
师:多美的景致,多可爱的小鸟,咱们怀着美好的心情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师:鸟儿欢快的歌声吸引了树下玩乐的孩子,他们天天来听小鸟唱歌,有一天,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师:默读5、6段,读到自己感受很深的句子就画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几个词语概括地写在句子旁边。交流体会(多找几个学生谈),教师投影出示有关句子,指导朗读。
(1)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2)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3)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师:你怎样评价树下的那几个孩子?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爱护鸟类的行为?
师:读了《一只小鸟》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小鸟或者孩子说?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剪的小鸟,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美丽的鸟儿,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不是破坏,而是让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让美丽的世界更加美丽。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再次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