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指导作用和操作性。范文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集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而成的教学参考资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建议。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一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区别时间与时刻。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课件。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
711北京10:22沈阳北当天19:29。
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
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二
适用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标: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4、通过数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的是什么?
生:时间。
生:佳佳。
师:我们来看看佳佳小朋友星期天的安排。先来看她的早晨。
二、展开活动。
活动一:起床后。
师出示图片。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1:佳佳起床后,就洗脸刷牙、听英语、烧饭、吃饭。
生2:佳佳起床用了2分钟,洗脸、刷牙用了3分钟,听英语12分钟,烧饭用了18分钟,吃饭用了8分钟。
师:做完这些事,佳佳一共用了几分钟?
生3:43分钟。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28分钟。
师:你们各是怎么想的?
生3:把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加起来。
生4:先起床、烧饭。在烧饭的同时听英语、梳洗,最后吃饭。共用28分。
师:你觉得哪一种安排比较合理,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5:我觉得28分钟的安排比较合理,因为省了很多时间。
师:为什么会节省那么多的时间?
生6:因为把事情穿插起来做,节省了很多时间。
师:节省了多少时间?
师:15分钟!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看来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
师:这种最合理的安排谁还会说?你会在本子上表示出来吗?
生1:先起床2分钟,接着烧饭18分钟,同时梳洗3分钟、听英语12分钟,最后吃饭8分钟。一共用了28分钟。
生2:(1)起床2分钟。
(2)烧饭18分钟(梳洗3分钟,听英语12分钟)。
(3)吃饭8分钟。
生3:起床烧饭吃饭。
2分18分8分。
梳洗听英语。
3分12分。
师:你觉得哪种表示方法最好,好在哪里?
生4:我觉得第三种方法最好,整个过程很清楚,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
生5:我也觉得第三钟方法最好,不仅能清楚地看出事情的先后顺序,而且时间也可以标在下面。
其余学生也点头表示赞同。
师:我们把这种表示的方法叫做流程图,用流程图表示比较直观方便明了。
师:你们真能干,给佳佳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不仅合理安排时间,节约了时间,还用流程图把事情的先后顺序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二:烧水沏茶。
师:家里来客人了。佳佳又做了些什么呢?
出示:佳佳忙着给客人烧水沏茶。拿茶杯要1分钟,准备茶点要6分钟,等水烧开要7分钟,放茶叶要1分钟,泡茶1分钟。
师: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吃上茶点,佳佳怎么安排最合理?请把你的安排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并计算出时间。
生1:拿茶杯烧水泡茶。
1分7分1分。
准备茶点放茶叶。
6分1分。
1+7+1=9(分)。
生2:烧水放茶叶泡茶。
7分1分1分。
准备茶点拿茶杯。
6分1分。
7+1+1=9(分)。
师:如果准备茶点用了9分钟,完成这么多事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3:10分钟。9+1=10分。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事情穿插起来做,就能用最少的时间干最多的事情。
活动三:排队结帐。
师:客人走了,佳佳来到了楼下的小超市去购物。结帐时,很凑巧两位小朋友彬彬和婷婷也同时来结帐。可是结帐处只有一个,该怎么办呢?我们还是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彬彬说:我结帐大概要7分钟,你们先来。
婷婷说:我结帐大概要2分钟,你们先来。
佳佳说:我结帐大概要4分钟,还是你们先来吧。
师:有几种排队的方法?
生:有6种,如彬彬排在前面,彬彬婷婷佳佳,彬彬佳佳婷婷,有两种情况。3个人就有6种不同的情况。
师:什么是三人等待的时间总和?请举例说明。
生1:不管怎么安排,他们等待时间的总和都是13分钟。
生2:不对。如果是彬彬婷婷佳佳。彬彬就不用等了,而后两个人要等在那里,轮到婷婷了,佳佳还等在那里。所以时间的总和不是13分钟,要把他们在等的时间全都算进去。
生3:我对生2的话有意见。彬彬自己结帐时也要等7分钟,这个时间也要算进去。
生4:如果是彬彬婷婷佳佳这样的顺序,他们等待的时间总和应该是73+22+4=29分。
师:怎么安排,三人的等待时间的总和会最少?
生在本子上试算。
生5:要按照婷婷佳佳彬彬这样的顺序进行,所用的时间总和是23+42+7=21分。
师:谁能说出他算式表示的意思?
生6:23表示婷婷在结帐时,三人共等了6分钟。42表示婷婷走后,佳佳和彬彬共等了8分钟,最后的7表示彬彬在结帐时等的时间,因为其他两人已经结完帐走了,剩下只有一个7了。
师:还有更少的吗?
生纷纷摇头。
师:这样排队说明了什么?
生:让用时最少的人先来,用时最多的人最后来,这样三人等待的时间总和是最少的。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三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
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3.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要分层次进行.
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利用回声现象及应用,既调动学生情趣又巩固前一章简单运动的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工具:音叉、共鸣箱、铁架台、塑料小球、彩纸。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新课教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教学方法:由学生对发声现象的观察,概括出上述结论.
供老师参考选择的实验如下:
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
如图3-1-1,将没有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球不弹起.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乒乓球,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如图3-1-2.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前后实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弹起?总结结论.
用纸人和少先队队鼓演示。
用彩纸做成高约10cm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
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若有实物投影仪则可选用)。
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
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简介: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学方法: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
可共选择的实验:
演示:如图3-1-3所示,
解释此实验:用石块激起水波类比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声波.(可看书图3-4解释,也可做成课件)。
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
敲击一次音叉,将叉股放入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
“土电话”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空气中:(15°c)340m/s。
回声。
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
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
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
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
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考物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探究活动。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有关声音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至今,声学已是非常活跃的学科,它广泛涉及到建筑、音乐、心理、医学、地球、大气、海洋、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形成的交叉学科多达二十几个.通过调查,了解其中的几个方面.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四
教学目标: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分2分=()秒。
180分=()时120秒=()分。
1时40分=()分6分=()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二、探究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五
曾经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我们想着这一路上应该小心翼翼的,不会遗失掉什么,可是后来我们一路上一直都这样小心翼翼地行走,可是一不留神还是丢掉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
他们说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也有人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就总会有的,可是为什么总感觉时间留给我们的都是那么仓促的样子呢?我们总是想要去努力的留住一件事情,可是到最后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选那些慌慌张张的表面现象本身就是人生的本质吧。
我们曾经尝试过在一段时间里去挽留一段关系,或者是留住一个人的背影,可是后来发现消失在山高海阔的地方,那些其实并不是你的远方,而是你许久从未真诚的梦想。那时候你一直都期盼着能够有一个人走进你的生活里,走进你的心中,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和颜色,可是后来这些都让你感到失望。
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你渐渐的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能让自己开心起来,其他人都无能为力,即便是别人努力的去做了,他们竭尽所能竭尽全力,在你看来仍然是费力不讨好的。
一个新诞生的词叫做油腻。
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并不懂它的含义,可是渐渐地我们懂得更多的网络热词,我们就懂得其中很多东西都是讲究一个意境。
很多东西也都在没有揭开伤疤的时候就暴露无遗。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六
第三课时间的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这是什么》、《时间像小马车》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课时分配: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这是什么》欣赏《在钟表店里》教材分析:管弦乐《在钟表店里》为德国作曲家奥尔特所作,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它描绘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乐曲采用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手段,描绘了形形色色的钟表形象,抒发了人们的喜悦心情。《这是什么》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谜语为歌词,“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生动形象富有童趣,那是什么发出的“嘀哒”与“当当”的声音呢,启发学生以形象思维积极动脑思考。歌曲的旋律在有规律的节奏配合下,轻松、跳跃,第一、二乐句形象地描绘出钟表的机械声和报时声,第三乐句是重复的两个小乐句,呈示着两个设问,第四乐句是个扩展的尾句,平稳地落在主音“do”上,给人以完整的结束感,结合歌词提示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并暗示着谜底。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唱,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了解音乐所描绘的钟表形象,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每一天。2、拓宽眼界,了解时钟的种类及演变过程,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发现声音有长短、高低、强弱等不同的奥秘。3、用清脆的声音演唱《这是什么》。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歌唱,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轻松愉快的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每一天教学难点:歌曲《这是什么》中有一个一字多音处“起”的音准;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以及顿音记号处的演唱方法。教学方法: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这是什么》;用讨论法和提问法欣赏乐曲并感受音乐情绪;示范法和练习法解决歌曲的难点。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歌曲录音带、各种钟表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略二、导入新课:老师让学生猜谜语: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出一个谜语(出一个谜底是钟表的谜语让学生猜。三、学唱歌曲《这是什么》:1、听歌曲录音范唱,并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东西?2、出示歌词,指导学生读歌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歌词内容。3、老师范唱歌曲,让学生看歌词听老师范唱。4、听歌曲录音范唱,学生跟着录音轻声跟唱。5、师生接唱练习。6、解决难点:老师示范,让学生学唱并练习,指导学生掌握“什么时候起”中的“起”的音准以及歌曲中的几个附点节奏。7、老师弹琴,学生跟琴齐唱。8、让学生边唱边看书中图,并记忆歌词。9、指导学生像唱歌词一样地唱歌谱。四、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1、出示师生搜集到的各种钟表实物或图像,简单讨论:你们看这是什么?(让学生观察后随意说说各种钟表有什么特点?)2、老师介绍乐曲《在钟表店里》的创作背景:以前的人们都梦想着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表,那个时候钟表是非常昂贵的东西,穷人家根本买不起,表坏了他们会想方设法修好它,于是修表店的生意就特别好。你们想知道修表店里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描绘钟表店里修表工人的乐曲。3、让学生初听乐曲回答:从乐曲中你听到什么声音了?4、再听乐曲,边听边让学生随音乐做律动或即兴表演。5、老师提问:乐曲是怎样用高低、长短、强弱的音响来表示大小钟表的?引导学生判断乐曲中描述的音响与现实生活中的音响有什么异同?指导学生在书中做连线练习。教学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想?时间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做?(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板书设计:这是什么歌词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复习歌曲《这是什么》;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创编活动。教材分析:《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2\4拍,f大调。歌曲采用了有规律的节奏,多为四分、八分音符,形象地模仿了时钟“嗒嗒”走动的声响。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并采用了曲调的模进、节奏的重复,使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人们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说明了时间珍贵而紧迫,要珍惜时间,懂得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多学本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唱、思考和创编活动等一系列关于“时间的歌”的音乐教学过程,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了解音乐所描绘的'钟表形象,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每一天。2、拓宽眼界,了解时钟的种类及演变过程,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发现声音有长短、高低、强弱等不同的奥秘。运用想象力,尝试设计一个新型的现代化时钟。3、即兴创编动作,节奏和创造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4、用清脆的声音演唱《这是什么》和《时间像小马车》。教学重点:准确掌握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教学难点:歌曲的歌词不易唱清楚,容易咬字不清。教学方法:运用听唱法和练习法复习歌曲《这是什么》;运用听唱法和教唱法学习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运用模仿法和指导法帮助学生清楚地咬字吐字。小组合作法进行创编活动。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歌曲《这是什么》《时间像小马车》录音带、打击乐器、学生自制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音乐课常规二、复习歌曲《这是什么》1、听歌曲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跟唱。2、老师伴奏,学生跟琴演唱歌曲,老师指导学生演唱技巧。3、指名独唱歌曲,全班评议。三、导入新课:老师编讲一个小故事解释时间像小马车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说说时间像什么?(使学生懂得时间一去不复返,理解时间对我们的重要、珍贵,教育学生爱惜时间。)四、学习歌曲《时间像小马车》:1、听歌曲录音范唱,提问学生:歌中唱了什么内容?你从歌中听到了什么?2、学习歌词:按照书中的形式出示歌词,指导学生解决生字生词,熟读歌词,并反复练习,帮助记忆。3、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4、放慢速度教学生学唱歌曲(师唱一句,生唱一句,指导学生唱准。)5、老师慢速伴奏,学生跟琴轻唱,老师指导学生准确掌握歌曲并咬字清晰:提醒学生运用舌尖轻轻弹动,唱得轻快而富有弹性。二、处理歌曲《时间像小马车》:1、老师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要注意运用力度表现歌曲情绪:“时间像小马车”可以唱得轻松、跳跃。“嗒嗒嗒嗒……向前跑”要唱得连贯,一气呵成,饱满而有气势。“你我同坐一班车”力度变弱,每个字要清楚。“嗒嗒嗒嗒……谁也少不了”强调两个强拍上的“嗒嗒”形容钟表走动声音,在两处出现,每次数个,演唱时容易出现吐字含糊不清,按照前面的方法指导学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2、出示打击乐器:三角铁、碰钟、串铃、双响筒等让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3、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用自己的方法表现歌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用动作表现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教学小结:说说你在哪里都见到过什么样的钟表?布置:搜集有关鲜花的资料板书设计:钟表图时间像小马车词谱课后小结: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早操歌》,体验运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表现体育运动中获得热烈奔放的情感。
2、学生要注意掌握好强拍上的休止节奏,能了解这个节奏,在这首歌曲里,对于情绪的表现有什么意义.
3、通过学习体验运动员不懈拼搏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强拍上的休止节奏和曲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做体操,你能选择一节你最喜欢的'体操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吗?
(指名表演)同时播放《早操歌》的音乐伴奏。
师: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也很到位,那你们知道做早操的目的是什么吗?
生:锻炼身体。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做操是为了锻炼身体,“生命在于?”
生:生命在于运动。
师:对了“生命在于运动”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教同学们一首《早操歌》好吗?
生:好。
师:板书课题。《早操歌》。
二、探究。
1、欣赏一遍歌曲《早操歌》(多媒体)。
2、教师先用轻声高音位置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纠正乐句的语气及其字词的咬字吐字如:“朝霞、精神、清爽”等。
2、教师范唱歌曲。
4、学唱歌曲。
4、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师:同学们大体还唱的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我觉得有问题,你们发现了吗?
小组讨论:那些地方是唱时候的难点?
师:让学生找到歌曲中连续出现了的“连音线符号”时,这个地方音符的时值就延长了,因此要唱到位,另外歌曲中多处运用了强拍休止,这种地方也要演唱到位。
4、生自编动作(音乐伴奏)。
师让学生根据歌曲自编自演。
5、接龙游戏表演(6-7名学生表演,音乐伴奏)。
6、师生共同表演(播放音乐伴奏)。
三、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早操歌》,希望同学们每天能够做到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用强健的身体,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八
1、幼儿能够跟着老师或音乐哼唱。
2、激发幼儿上学的积极性。
3、能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稳定幼儿的情绪。
活动准备。
《上学歌》光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伴随歌曲做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
二、基本环节。
1、教师给幼儿读歌词。
2、根据歌词提问:
“歌曲里面有谁?要去干什么?”
“高兴么?为什么高兴?”
3、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4、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简单的.动作。
5、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教师要走近并带动他一起唱。
6、幼儿熟悉歌曲后,跟着光盘唱。
三、结束环节。
让小朋友集体边唱边做动作表演。
四、延伸环节。
提高:“小朋友我们上幼儿园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幼儿的入园情绪,但对于极个别的幼儿没有调动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认识上存在不足,孩子并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和环节进行,活动进行到一半,开始我行我素地到处乱跑,以致教学秩序非常乱。
小百科:
上学是人们为未成年人所定制的一种学习知识的过程,一般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现代教育则为学龄前的儿童开设了幼儿园。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九
一、填空。
3时=()分4分=()秒。
5时=()分30分=()时。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明刷牙需要2()。
(2)小红系红领巾用了16()。
(3)课间休息10()。
(4)爸爸每天工作8()。
三、填空。
四、应用题。
1.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几小时?
3.一列火车晚上8时从上海开出,第二天下午5时到达北京,路上行了几小时?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十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十一
2、一艘轮船从晚上10时起航,到第二天下午3时到港,共航行了几个小时?
思考题: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觉,第二天早上6:40起床,他一共睡了几小时?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十二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十三
【知识单元分析】。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十四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继续复习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十九其余的题。
教学要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这节课继续复习面积的计算。
二、基本题练习。
1、求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就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做练习十九第13题。
提问: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数据。我们怎样来测量圆的`半径。指导学生利用“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这个知识,先测量圆的直径,并算出半径。
计算直角三形的面积要先测量什么数据。
让学生在书上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九第14题。
指导学生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另一种是把不规则图形看成大小接近的规则图形。
3、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计算后组织交流并列成表。
指导学生看表说出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11、12题。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6篇)篇十六
使学生理解1小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国庆长假刚刚过去了,徐老师去玩了很多地方,你们去玩过吗?看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徐老师班的陆宇同学在国庆节那天也玩得很开心,他进行了愉快的国庆宁波一日游。大家想知道他在那一天是怎么过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陆宇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播放录音:今天早上我6:00就起床了,叫了一些同学乘上了330路公交车,8:00到了宁波,下车后买完点心刚好是8:05,然后我们步行,在8:45来到了宁波天一广场……)。
师:听了陆宇的介绍后,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生提出数学问题。
分别是从早上6时到8时到达宁波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达宁波到买完点心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是时间?
从早上起床6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早上6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让学生说清楚提出的数学问题的具体意义。从到经过了多长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
6:00——8:007:00——8:05。
8:00——8:057:00——8:45。
8:05——8:45。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从6:00——8:00,8:00——8:05。
2、教师提问:从六时到八时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8—6=2时。
师:那么2时还可以怎么说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一小时等于60分,所以2小时等于2个60分就是120分。
3、那从8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巩固。
3时2分4时3分,个等于多少?
三、教学从8时零5分到八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生:40分。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3、学生讨论说说想法。
a.45—5=40(分)师借助课件来进行说明。
b.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数一数,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八大格,因为一大格有5分,所以8大格就是40分钟。
c.用60-5-15=40(分)用整个一小时减去前面的5分钟再减去还相差的15分钟,就是经过的40分钟。
4、练习巩固。
陆宇同学来到天一广场后他到底在干什么呢?请大家来看大屏幕。
新华书店。
9:10—9:55。
乐购。
10:05—10:30。
礼品商店。
10:45—11:00。
肯德基。
11:15—12:15。
四、练习巩固。
1.陆宇同学下午打算去看一场电影,可是电影院上写着。
a.“下午2:10,电影需要放映45分钟,那你知道电影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播放录音)。
b.下午2:10,现在才下午1:50,我还要等多长时间呢?(播放录音)。
2.延伸练习。
五、课堂总结。
一、成功之处。
1、堂课教学的载体选择的比较好,对于学生学习这一知识很有好处。本堂课进行主题式的教学,进行了用教材,而不是进行教教材。
2、教学目标的定位相当确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地方(从8时0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少时间?)运用了媒体这一形象的措施,让学生从算理上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