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还需要考虑到评价和反馈的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在教学设计方面提供一些新思路。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伐鸬鹚画廊。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打开书。
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
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二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三
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意图与思考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关键在于我们面对一篇教材能做到深刻、准确、全面地解析。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实际需求来考虑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确定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有效的教学问题。简单概括之,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陈述我们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认识。
作者陈忠实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他血管里流淌着西北汉子刚毅的血液。也只有这种不轻易屈服命运的顽强人格,才表达出这般刚性的文字——《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散文以凝练、厚重的文字,大胆的猜测与想象,将一株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粗壮的柳树呈现在人们眼前。也许在有些人眼里它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当我们走进它、读懂它,你就会对它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产生敬畏。这棵神奇的柳树,傲然挺立在青海高原上,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特的风景,它似乎在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逆境,我们不可或缺的是生活的毅力与韧劲。从本文表达上看,文章既有词句华丽流畅、气势磅礴的工笔细描式的实写,又有天马行空、大刀阔斧式的想象,还有厚重蓬勃的直抒胸臆。这样的文章,在我们成人读来激情澎湃,思绪万千,但在教学中实施起来,却往往觉得那是一份不能承受之重。
二、目标的设定。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文章对柳树的工笔式描画,用苍凉、恶劣的高原环境衬托,以及用家乡灞河的柳树进行对比,意在突显柳树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认为,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语言文字的理解、赏析,感悟出文章的主旨,同时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这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年段目标,也是这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次,基于文章表达特点,我们在这课时中,引导学生理解青海高原的苍凉,然后用对比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青海高原的环境描写对柳树所起的衬托作用。
2、青海高原的环境描写部分;
3、作者天马行空的猜想与想象部分。这个三个部分也就是散文的“形”。根据散文神聚的特征,我们设计了用“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令我望而敬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一灵魂的句子把三个组块串联起来,设计了由“柳树的外形——青海高原的环境——作者的猜想与想象”这样一条教学主线。
2、细节的处理。
这篇散文语言凝练、厚重。部分看似很普通的词语却极显张力。例如作者对柳树树干、树枝、树叶的颜色描写中用了“生铁铁锭的色泽、锻铸”这样的词语。之所以用这样词语来描写柳树的颜色,实际上是作者对柳树的刚毅、生命力强大的肯定与赞颂。因此,我们设计了用替换词语进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对柳叶颜色的描写,以求得学生的意会。当然设计中,我们对环节的过渡,句子的理解,朗读等细节方面也做了精心的设计。
3、教学方式的选择。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采取了把学生引领到学习内容的组块上去,然后用富有驱动力的话题,激发学生去自读、理解、感悟,再通过朗读外化自己的理解。在第一、第二两个组块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自读——想象——感悟——朗读;然后通过一二两个组块的对比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三组块中,我们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设计学生提炼、归纳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要求学生默读六七自然段,说说这株柳树在生长过程经历哪些艰难困苦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另外在多媒体运用方面力求简单实用,主要把呈现一些青海高原的图片,让学生对青海高原苍凉、恶劣的环境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四
学习《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出示《草》、《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出示的图片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有许多人歌颂过春天,有许多人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诗作。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它的题目是《绝句》(课件出示)
(板书:绝句,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生跟着老师书空)
课件出示: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4、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看看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学生看后回答)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检查生字:要读好杜甫的《绝句》,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生字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字和拼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师:(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这也是绝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体会一下。
4、对对子游戏。
师:对对子,同学们都对过吧,和老师一起来对对子!
师:两个 对 生:一行
师:黄鹂 对 生:白鹭
师:鸣翠柳 对 生: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对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两句同上)
师生合作,师1、3句,生2、4句。
男女生合作,男生1、3句,女生2、4句。
5(来自: 海达 范文 网:)、师:好了,同学们,读得快乐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欣赏诗中的美景吧。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同学们快看,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谁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啊?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板书)
2、感悟诗中的色彩。
师:美丽的风景之所以打动人心,肯定少不了漂亮的色彩。你能找道这些景物的色彩吗?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风景。
3、感悟前两句。
(1)师:今天老师介绍两个新伙伴给大家认识一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黄鹂翠柳的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如果学生没有说的很完整,比方说漏掉“两只”“翠绿”,就提醒他们说完整。
提示:小鸟叫,可以用哪个字?(鸣,板书)
师质疑:两个。“只”在古代汉语里不做量词用。
师:你能找到藏在这幅画中的诗句吗?(课件出示诗句)
(2)指导朗读。
师:两只小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啊?
随机采访:小黄鹂,你在说些什么啊?那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3)师:近处的柳树上有欢乐歌唱的黄鹂,那么远处的蓝色的天空中有什么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蓝天白鹭图)。
师:你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见了一行白鹭在天上飞。) 一行: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
(随机出示诗句)
师:白鹭在蓝天飞翔,作者用了一个“上”字?你有什么感觉?请你来读一读?哪位同学能让白鹭再往上飞高一点?(请学生朗读)
(一行行同学赛读,理解一行的意思。)
(4)朗读前两句诗。
师: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一张画啊!多么美丽的一张画啊,你们喜欢吗?(生:喜欢)此时,大家已经和诗人心意相通了,诗人也很喜欢这风景,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你们的喜欢吧。
4、感悟后两句。
(1)师:看过高飞的白鹭,诗人的视线开始往下移,另一番景色出现在他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就在这两句诗中。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师:对于这两句诗,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质疑,再让其他知道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五
常规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维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
愉悦之情。
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
的意思。
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学法指导。
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画一画。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自悟,合作解疑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
朗读、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新发展。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3、师板书课题,解释“绝句”
4、学生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师补充。
二、自读自悟,学习古诗。
(一)绘一幅彩画。
1、初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指名读古诗,正音。
4、读词语。
5、小组合作,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6、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带着疑问再读古诗。解决一些疑问。
7、师解说诗句的意思,生接诗句。
8、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古诗并思考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都应该画上哪些景物?关键是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二)品一幅彩画。
1、用波浪线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从中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亮丽色彩。
2、用单横线画出诗中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动态画面的美。
3、用双横线画出诗中出现的数量词。
4、指导朗读,看动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挑战读。
5、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展一片天地。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为学生展一片天地。自由试读。
3、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给古诗配一幅画。
3、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4、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学生说说春天的发现。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杜甫的资料。
自由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并給生字组词。
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开火车读词语。
先读古诗,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回报。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新发展。
(唐)杜甫。
情:愉悦、热爱大自然。
画意:彩画:黄翠白青。
动画:鸣上。
教学反思: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六
1、能理解诗歌内容,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认识动物名词:老鹰、小鸡、青蛙、小鱼、马儿、花儿、小鸟。
老鹰、小鸡、青蛙、小鱼、马儿、花儿、小鸟的头饰、操作卡、相应的字卡。
一、复习已学过的字宝宝,引入课题。
t: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听说你们很会认字,于是就带来了很多字宝宝来考考你们。(教师抽出字卡,幼儿认读)。
二、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认读。
t:哗!你们都能读出这些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认读)。
t:你们看!这是谁呀?(老鹰)老鹰会怎样呢?(飞飞)。
咦,它们也有名字。(出示字卡,幼儿认读)。
三、出示范例,学会儿歌。
1、t:今天陈老师教你们念一首儿歌,里面也有这些小动物的。(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跟读)。
如:我学飞飞,我学刨刨……。
2、把小动物的名字放进儿歌里,让幼儿学念。
四、表演游戏。
1)、请小部分幼儿表演小动物,其他幼儿念儿歌;表演者跟随念儿歌的幼儿念的内容做出相应动物的动作。(游戏换人重复几次)。
2)、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物动作。
五、结束活动。
t: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起飞回家吧!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七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习古诗。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四、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八
学情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材中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广泛的文化积累。所以,自主学习语文,让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骤增笼罩忧心忡忡心急如焚痛哭流涕痛苦不堪晨曦初露阴雨霏霏等词语。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当代神农氏”——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的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3、合作研读,给文中四个片断拟小标题。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小标题。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主人公对研究成功的珍爱,对科学的热爱。
自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1、收集神农氏的传说故事以及袁隆平其他方面的资料,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理解生词。
3、“神农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当代神农氏”又是谁?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赞誉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课文学习中去。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开头两段对袁隆平在什么方面的成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杂交水稻)是怎样评价的?(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
2、熟读课文,学习第二部分四个片断的内容。
方案一:
认真阅读每一个片段,说说每一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片断一: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萌发培育杂交水稻这个惊人的念头的?(国内面临严重饥荒)。
(2)“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3)袁隆平在这样情况下是怎样做的?(决计……,驱走……。)。
片断二:
(1)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又是怎样对待这个舆论的?(迎难而上)。
(2)“偏偏”和“硬骨头”说明了什么?(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这一任务的艰巨)。
片断三:
(1)袁隆平和助手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海劳针”充分说明了什么?(寻找工作的艰难)。
(2)“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把水稻连根带泥挖出来。”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什么精神?(表现了科学家们对试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片断四:
(1)袁隆平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哪句话最能说明试验研究的艰辛?(开头第一句话)。
(2)“夜色下袁隆平捧起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惊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再现了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
方案二:
整体阅读四个片段,归纳出袁隆平取得成功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1)压力大:国内的饥荒形势严峻;国外科学家的断言。
(表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2)困难多:西方舆论的压力;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__”期间人为的破坏。
(表现了袁隆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3)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时间。
(表现了袁隆平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4)挫折重:“十年__”几乎断送了他全部试验成果。
(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四个片断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的?(时间顺序)。
4、研读后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再一次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赞誉,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浑身一体)。
三、总结课文。
1、就全篇来说,全文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叙述方法?(倒叙)这种写法对于歌颂袁隆平献身科学事业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杂交水稻试验成功的伟大意义)。
2、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怎样的思想感情?(歌颂和崇敬之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追求,发扬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四、课后作业。
1、搜集摘录科学家名言。
2、根据研读的收获写一篇学习心得。
评析:
本课设计针对自读和小组研读的学习方法,大胆创新而设计。重点部分拟两套方案,不拘泥文本的限制,不局限课堂的生成,力求适应不同学情的课堂教学的指导。
1、设计把握住了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是表达方法。
2、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能够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
3、设计在重点部分设立了两种方案,但要求都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方案一的学法指导虽然精细,但注意不要着眼于支离破碎的分析,而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方案二是个整体的粗线条,但如果不仔细地分片段品读课文,也是不容易概括出来的。因此,无论哪一种方案,必须借助文中的重点词句,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九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初中美术《清晨》教学设计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素质、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致,有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掌握快一些,有的则相反。
3.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来讲,是试图通过学生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教材首先展示的是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引导学生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
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圆雕艺术作品的美,思考圆雕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雕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2)能力目标: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3)情感目标:学会发现雕塑中特有德望美感和生命力,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生在生活中对各种人、物等形体的把握,要善于扑捉美的形象,树立造型美的观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捕捉“动态”。
(展示一组清晨户外的影视片断剪辑)(开阔学生的眼界,汲取灵感)。
二、游戏参与。
1、请几位同学模仿人们晨练的不同场景动态,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析模仿的同学是否将最具特征的动态表现出来了,并将不太典型的动态进行纠正。
2、教师请几位同学表演统一场景动态,看了谁的动作模仿得最具特点。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人物基本比例与肢体运动变化的特点。
4、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强化记忆人物特定动态的造型要点。分析“动态”、抓住“特征”
(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把握造型动态的能力。)。
三、对比分析。
1、展示几件不同材料塑造的人物雕塑,分析不同材料对造型的影响。
2、展示几件不同泥雕作品,对比分析捏制成型的造型特点。
3、对比雕塑家作品与学生作业的造型塑造,提示学生需要把握的基本造型要点。(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返于生活和艺术之间。)。
四、学习活动。
1、活动要求:将你在清晨捕捉到的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动态捏制成一个简单的泥塑。
2、学生尝试探索与制作,按自己的表现方式进行制作。
3、教师在学生普遍尝试完成后,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深化对泥塑知识与雕塑方法的学习。
4、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修改作业,完善自己的造型。
5、教师积极评价学生中的优秀作业,指出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再次强调基本知识,深化学生对泥塑人物造型的认识。
6、学生加工,整理造型,完成作业。
(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新学的理论知识。)。
五、展示交流——自主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和同学们的作品总结研究课题——讨论圆雕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针对性地评说,进一步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欣赏——自我升华。
(欣赏环节是为了升华学生的审美情感,并发散思维,巩固新知。)。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十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十一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习古诗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三、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咏春的诗句。
4.巧妙记忆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录音带、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的情景。那春天拂晓在作者笔下是。
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些古诗。
二、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学生试读古诗,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知晓眠闻落。
2.根据拼音试读生字,学生自己指出在读音时应注意的问题。
3.检查认字情况。(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抽出学生读。
4.只认识这些字还不够,还要记住字形。在记字形时要讲究方法,同学们有哪些好方法请说出来。
5.记往了这些字形,那就要会写这些字。教师在黑板上写这些字,学生仔细观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晓、闻、眠、落、三、朗读指导。
2.在朗读时,语速成稍慢,学生跟着朗读诗歌。
四、扩展活动。
永春的诗不少,学完《春晓》后,请再积累几句写春的诗句。
等闲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我们刚学了一首写春的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唐诗《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3.学生试读课文,体会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
丽泥沙暖。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的?
3.认读并练写这几个字。
4.老师指导在田字格中练写。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刚才同学们从画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诗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那么就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喜欢、赞美)。
2.还要注意诗的节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五、总结课文。
1.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风花草、冻土、燕子鸳鸯。
2.从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热爱春天的感情。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十三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十四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十五
同学们从小学古诗,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老师想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诗的意境和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你选择其中一幅画,配上一首诗,并能有感情地吟诵。(指名学生看图朗诵)
(一)读
1、请你试着把这首诗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利。
2、检查:两个同学试读,纠正字音。
3、再来细细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些字,词,句子。
(二)交流
1、鸣:叫。
2、翠柳:碧绿的柳枝。
3、黄鹂:也叫黄莺,叫的声音很好听。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在碧绿的柳枝上鸣叫。
4、白鹭:也叫鹭鸶,能涉水捕食鱼虾。
5、上青天:飞上蓝天。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三)质疑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什么意思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诗人是从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3、理解"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白雪;"万里船"就是东吴与成都相隔十分遥远,从东吴行船到成都经过了千万里路。
4、整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
过渡:的确,这短短的一首绝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要是能用彩笔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请你边读诗边画画,把诗中描绘的情景展现出来。
1、学生作画。
2、指名学生谈谈为什么这么创作。(展示学生的画,请他对照着画面说出对诗的理解)
3、其他同学的画课后把它完成,并做成精美的卡片收藏起来。
4、看图背诵古诗。
(配乐)过渡:正如这位同学所画的那样,诗人从草堂向外远眺,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诗人把这动,静,远,近的景物描绘的错落有致,有声有色,勾画出一幅美好的风景图,一首千古传诵的绝句。
师生共同配乐背诵《绝句》。
1、关于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2、生自由发问:作者是谁为什么以"绝句"为题等等。
3、教师讲解。
希望同学们对唐诗的研究,不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更要通过课外的阅读,丰富知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让我们一起来继承这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唐诗。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十六
女子总归还是女子,所以我今天的说课从今天选择的衣服说起。按理说,我喜欢红色,那就穿红色;上公开课应该在舞台上亮一点,就更应穿红色。但,思来想去,今天活动的主题是“学程导航、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学生是舞台的主角,那穿红色是否会抢了孩子的光彩,不如选择黑色。但愿我的衣服穿对了,课也上对了。见笑!
二、说流程。
第一板块:解题导入。
1.大家会背的诗还真多。那陈老师也来考一考你们,背一首《绝句》。
举手,我还会一首绝句,请吧。
1.导学:
(1)这两首怎么都叫绝句?
(2)这两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即兴之作,当时没写题目,后就以诗的体裁为题。
(3)我们今天就来学其中的一首。
2.预习检测:
绝是生字,谁来汇报?
第二板块:感情朗读。
1.任务驱动:过渡:这首诗我们都会背了,那会读吗?诗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韵味来。
2.导学:谁来试试。
预设:读出了这首诗的情趣,都可以当小老师了。
就让我们学着这位小老师的样子也试试。(自己试一遍停下)。
第三板块:预习导学。
过渡:学古诗,要读、背、理解。
l预习作业三1。
1.交流预习中字词的意思。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千秋雪的意思说的特别好,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只是正好一千年,是指时间特别长,就像万里指距离特别远。
l预习作业三2。
1.大体说说诗意。小组推荐4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含。
第四板块:精读诗句。
过渡:同学们,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
1.任务驱动。
我们再读读第一句,看看插图,展开想象,你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呢?
学习单1。
借助填空,把看到的美景说出来吗?
阳春三月,微风徐徐,柳树,有两只的黄鹂在鸣叫,仿佛。
2.导学。
3.组织反思。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把诗意说美了?
4.任务驱动。
学习单2:
(也可以借助填空)。
2.合作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取长补短。(有收获可以添添改改)请每组1号主持。(时间3分钟)。
3.导学:
(1)引导学生欣赏。
(2)帮助修正。
4.过渡:大诗人杜甫就在如此美景之中,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两个……(生齐诵)。
千年后的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声情并茂地吟诵起来:两个……(生齐诵)。
第五板块:赏析诗歌。
过渡:同学们,杜甫的这首诗,真可谓流传千古。其中对仗的运用为人们称道。对仗就是词语的对称,他与比喻拟人一样都属于修辞手法,看黄鹂和白鹭都是鸟的名字,而且前一个字都表颜色,后一字都为鸟名。黄鹂对?白鹭。
1.任务驱动。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对仗吗?
2.与同桌对一对。感受对仗的音韵美。
3.和老师对。黄白翠青,对着对着我们对出了一个的春天。
鸣—上、鸣翠柳—上青天,对着对着我们对出了一个的春天。
千秋雪万里船……对着对着我们对出了一个的春天。
就这样,对着对着,对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齐。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
课堂一、默写古诗6’。
课外二、积累好词。
三、完成《补充习题》三2。
四、在熟悉的诗文中找找对仗,与好朋友“对一对”。
三、说反思。
1.自我对学程导航范式内化不够,研课更多的停留于研形式,研流程,而减少了对文本的发掘与利用研究。
2.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因此“以学定教”的理念落实得不够扎实。
最优绝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通用17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上个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学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
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读出来。
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课本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四、拓展。
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
1、略读两首诗: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春雨,感受春雨润物无声的美好。
2、欣赏吟诵调《春晓》。
春晓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