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示。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电商中,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探讨电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分享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电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企业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电商运营中,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如物流配送问题、售后服务问题、支付安全问题等等。如果企业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能会滚雪球般地扩大,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而拥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企业能够及时处理各类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
其次,电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注重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在电商运营中,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需要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对于有效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同时,企业还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员工才能具备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经验,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持。
另外,电商企业还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新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电商行业中,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更快速、更准确地解决问题。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购买记录和行为数据,为其个性化推荐产品,提升用户购买意愿。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物流配送情况,提前处理潜在的问题,确保商品能够按时送达。
除了技术手段外,电商企业还应注重用户反馈,并及时改进。用户是电商企业的最终受益者,他们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积极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倾听用户的需求和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通过积极回应用户的问题,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不仅能够增加用户粘性,还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我个人在电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体会是,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并主动解决,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曾在一家电商公司工作过,负责售后服务。在工作过程中,我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如用户投诉、产品质量问题等。但是,我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通过与同事的沟通协作,我学会了如何妥善处理问题,在保证用户满意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电商解决问题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注重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及时改进,并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并解决,电商企业能够有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市场竞争提供强大支持。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二
解决问题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常态,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处理。相信每个人在处理问题时都有着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今天我就想分享一下自己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的分析了问题,才能在接下来的解决过程中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法。分析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问题是什么,其次要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要分析问题的影响。而且,对于各种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要一一列举出来逐项分析,因为每个细节背后都可能暗藏着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因素。
解决问题是分析问题后的下一步,当找到问题根源时,就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时候,解决问题需要集思广益,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别人的看法和建议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并且思考总结,得出最优解决方案。当然,有时候也需要有迭代性的解决方法,先找到一个临时性解决方法来应对问题,然后等到有更好的方案时再进行优化和修改。
第四段:注意事项。
在排除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细节问题。首先,一定要严格遵守问题解决的程序,不要想着缩减步骤,偷懒取巧,这样容易出乱子。其次,要保持科学的态度,对待问题要一份冷静和理性,不要因为情绪的波动而做出不可靠的决策。此外,在解决问题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为决策做好基础。
第五段:总结。
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所提出的查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都是在实践中经历过归纳整合而得来的,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也希望读者自己能够发现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职场中遇到各种问题成为了每个人必然要面对的情况。而在职场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因此,培养和锻炼职场解决问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多年的职场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有效地分析问题。在职场中,很多时候问题的症结并不明确,甚至偏离了本质。因此,分析问题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在面对问题时,我首先会全面梳理相关信息,收集必要的资料和数据,以便对问题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其次,我会采用分步骤的方法分析问题,将问题剖析得透彻透底,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我会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将问题按照紧急程度和优先级进行排序,以便后续更好地解决。
其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各种解决方法。在职场中,一个人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因此需要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熟悉的问题,我会直接运用已有的解决方案和经验;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我会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并进行适当的改良和创新;对于新颖的问题,我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新的解决方法。总之,在解决问题时,保持灵活性和开放性至关重要。
另外,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职场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在我遇到问题时,我会主动寻求团队成员的帮助和意见。我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思广益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也会主动向领导请教和咨询,从他们的丰富经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思路。与此同时,我也会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寻求专家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只有团队合力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不懈地践行和改进。在职场中,解决问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会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并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如果解决方案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会及时调整并继续坚持下去;如果解决方案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会及时检视问题所在,并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而提升职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职场解决问题能力是一个人在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在职场中,正确有效地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各种解决方法,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以及坚持不懈地践行和改进,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磨砺,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职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问题无处不在,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问题常常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因此,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个人在提高自己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上的经验和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掌握方法和技巧。
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并且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对于不同种类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针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可以运用“PDCA循环法”来处理;对于复杂的项目问题,可以采用“鱼骨图法”,进行问题分析和归因;对于考核任务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SMART”原则来设定目标并完成任务。每个方法和技巧都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中难以脱困。
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团队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更为重要。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群能够相互合作并冲破难关的人来实现。在团队中,合理划分任务,合理组织成员分工,全面考虑成员能力和特点等方面都能够帮助团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保持相互交流,及时汇报进展情况和解决方案,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三、注重寻求帮助。
我们不可能做到什么都精通,也不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自己解决。所以在问题的解决中,注重寻求他人的帮助是一个被忽视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方式。在遇到新问题或者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时,需要积极地向身边的人进行请教。我们可以向老师、同事或者朋友等有经验的人请教,或者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以加速问题的解决和有效地避免解决问题时出现不必要的困难。
四、注重学习与积累。
问题的解决并非依靠一次性的经验积累就能搞定,更需要的是持续不断地学习与积累。坚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记录下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留下成功乃至于失败的反思和总结。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拓展问题解决的思路和途径。
五、保持正确的心态。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和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这个时候需要保持正确的心态。我们应该从失败中寻找原因,从而不断改进自己,总结成本精益化的原则,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解决一个问题到处理整个项目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对各种问题。正确的心态和不放弃的信念是解决问题的强大驱动力,让人有信心迎接各种问题的挑战。
以上是我个人在提高自己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时的经验和体会。总结一下,我们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注重寻求帮助,注重学习与积累,以及保持正确的心态。通过专注、努力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个人和团队带来更多的成功和价值。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五
职场解决问题能力是每个职场人士都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工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只有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取得工作上的成功。以下是我在职场中积累的一些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
首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正确的问题定位和分析。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并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与其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问题的表面现象上,不如将其花在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上。例如,当我们发现团队中的工作效率低下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任务执行情况,还要考虑团队协作、沟通和领导风格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找出提高效率的方法。
其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善于借鉴和参考他人的经验与观点。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经验,在与他们交流合作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们的观点和思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升我们的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遇到一个复杂的项目时,我们可以与经验丰富的同事交流,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解决问题需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能被问题吓倒,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主动承担责任去解决问题。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向上级汇报并争取支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发展机会。例如,当团队中出现人员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时,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组织团队沟通和合作会议,协调各方利益,解决问题并改善团队合作氛围。
第四,解决问题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观点。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而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思维工具,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有时候,一个简单而创新的想法,就能够解决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例如,当团队遇到资源短缺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团队合作、加大资源调配的力度等创新思路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抱怨和放弃。
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职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可以训练和提高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培训课程、阅读职场相关的书籍和文章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持续学习和提升,我们才能在职场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发展。
总结来说,职场解决问题能力是每个职场人士都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通过正确的问题定位和分析、借鉴和参考他人的经验与观点、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观点,以及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在职场中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功。解决问题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心态和价值观的体现,只有不断锤炼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我们才能在职场中尽展才华,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六
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复杂的情况和处理各种意外事件。在我的实践和学习中,我意识到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实践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问题分析能力最关键的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问题的症结和病根,了解问题核心,并搜寻答案和解决方案。当我们懂得问题分析,我们就能够更高效和系统地解决问题,迅速找到问题所在,以及将我们的工作向正确的方向推进。
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提高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方法。首先,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需要搜集相关信息,梳理数据,理清信息,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困难和挑战中找到有针对性的方案。另外,如果缺乏经验或资格,我们可以向其他人请教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他们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了解问题,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案。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和团队领导者,在实践中,我遇到过很多工作上的挑战和问题。例如,一个项目出现了问题,导致任务延误。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首先收集相关的数据,并确保认真分析这些信息。同时,我也会与其他团队成员交换意见,并在这个过程中搜寻解决方案。最后,我们能够更迅速地解决问题,缩短任务所需时间,提高团队的效率。
5.总结。
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练。通过合适的方法和良好的实践,我们可以在工作中运用这种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拥有了更有分析能力以及更好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非常有益的。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和完善这一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顺利和成功。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七
近期,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参加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专题探讨,令大家耳目一新,很有收获。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数学中力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现将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向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现实现象及规律,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有效的数学情境能赋予数学学习以生活情趣。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做好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课伊始,我出示一本日历,让一名学生一页一页不停地往下翻,并依次说着:“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星期日……”同时让另一名学生跟着板书:星期日、星期一……。,这样一个星期七天就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再让学生观察板书发现每个星期七天循环出现的现象,初步感受着“循环”的含义。这样从学生熟悉的日历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循环小数”的兴趣,同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主动参与了学习。
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还要引领组织学生经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组织有序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的进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明确问题,收集、整理、筛选数学信息。明确问题,就是要让学生理解问题。根据这个目标有目的、有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获取、去分析、去整理、去筛选有关的数学信息。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引导学生抓住情境中的关键字、词、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描述、去理解,弄清问题的指向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利用转化思想,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比较讲求思维逻辑的学科,有很多问题,学生开始难以理解,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常常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能利用转化的思想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激起他们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积极性。
3、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用应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辨析、思考、探索,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如:20÷4=5200÷40=52000÷400=5观察探索中,得出商不变的性质,另外适度的组织学生开展群体讨论,可使每个学生既输出信息,又获得信息,互相触发思维的火花,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拓宽了探索问题的思路,使问题辨析呈现明朗化,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谓学习反思就是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反思是一种再学习、再创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惘”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学生的反思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反思性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方法后,让学生去解决一些实际的,有关的数学问题,便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发展他们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布置一些,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深刻性、有创新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尝试解决。如巩固练习,有模仿练习、变化练习、拓展练习等,设计这些练习时,一定要认真筛选,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练习挑选出来。“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少而精,这样做既能及时巩固,总结得来的知识与经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减轻学生的过度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始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本为主源,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训练学生思维,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经常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同步发展。才能既落实了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八
第一段:引言(200字)。
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通过不断培养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段:正文1(200字)。
首先,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态度。面对问题时,不要过于惊慌和恐惧,而应该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不断尝试和探索,相信困难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第三段:正文2(200字)。
其次,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同时,积累丰富的经验也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我们能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段:正文3(200字)。
另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有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合作和协调。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而良好的沟通能力则能够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交流和合作,避免问题的产生和扩大。
第五段:结论(200字)。
总结一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态和态度、持续的学习和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努力和提升,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希望我这些体会和心得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九
解决问题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任务和责任。无论是生活中的琐事,还是工作中的困难,我们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要培养出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本文将从落地实施、多角度思考、善用资源、持之以恒以及与他人合作五个方面,来总结个人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落地实施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遇到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陷入犹豫不决的困境,进而陷入无法解决问题的死循环中。然而,当问题真正通过行动来解决时,我们往往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因此,要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首先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小问题入手,不断实践和总结。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然后逐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多角度思考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当问题出现时,人们常常习惯性地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和解决方法。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者从各个相关方面进行思考,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解答。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就需要具备这样的多角度思考能力。在面对困难和疑惑时,我们可以尝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者换位思考,模拟别人的思维方式,这样就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善用资源也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题,有些问题可能自己难以单独解决。这时,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寻求帮助和建议。可以向身边的人请教,或者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借助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持之以恒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必备品质。解决问题并非一帆风顺,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如果我们在问题出现一段时间后就放弃,就无法真正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只有坚持下去,不断尝试,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要想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就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与他人合作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有时候,单独解决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团队合作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从中获得更多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同时,合作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这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我们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落地实施、多角度思考、善用资源、持之以恒以及与他人合作,我成功地培养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懂得了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态度和心态。只有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教师应补充讲解清楚;对教材中很少出现甚至未提及过但又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应加以补充;对教材中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应给以补充;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补充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教材内容,补充一些形象生动的小实验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初中生学习物理往往趋于表面的知识,死记规律,硬套公式、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里含有的物质多,其质量就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了学生解题的速度、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名词、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利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更为重要。为了学生学好初中物理,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地予以补充,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以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便于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几年来,通过我对历届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初中生学习物理往往趋于表面的知识,死记规律,硬套公式,抓不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东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的对教材内容做了必要的补充。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拙见。
关键词:物理教学补充
一、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教师应补充讲解清楚。否则,势必影响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在讲“欧姆定律”一节时,补充讲解公式的意义,并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而变化,不能认为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而且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却不为零,只能理解为是一般情况下,电阻的一种计算公式。例如,我讲“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时,我补充讲解了“物质”和“物体”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例如,桌子、自行车、轮船、圆柱体铁块等成品叫做物体;而组成桌子、自行车、轮船、圆柱体铁块的钢铁、木材、橡胶、塑料等原材料叫物质。由此说明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里含有的物质多,其质量就大;含有的物质少,其质量就小。通过补充,使学生加深了对物体、物质、质量等概念的理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材中很少出现甚至未提及过但又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应加以补充,以利于学生掌握规律,触类旁通。例如我在讲“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通过实际练习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u1:u2=r1:r2和u1:u=r1:(r1+r2);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利用同样的方法由学生归纳整理出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规律i1:i2=r2:r1;在讲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时,让学生归纳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了学生解题的速度。又如我在讲解“浮力”时,学生普遍认为“在液体中的任何物体一定都要受到浮力”。针对这种情况,我补充说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物体沉底并且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中间没有液体时,物体是不会受到浮力的.。
三、对教材中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应给以补充。例如,讲解惯性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学生总是把它们混为一谈。每当这时,我就给学生讲解两者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共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是一个物理概念。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不受外力这个特殊情况下的运动规律,是一种特殊情况。
四、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补充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现行初三物理课本第114页习题第六题,“电阻r1和r2串连在电路中,已知r1两端的电压为1.5伏,r2的两端电压为4.5伏,r1+r2=600欧,r1和r2各为多少欧?”一般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解体方法,即先求总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强度处处相等,分别求出r1和r2的值。但我在处理习题时,又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连电路电压分配规律“r1:r2=u1:u2”,并适时的提出问题“你能把我们共同发现的规律灵活应运吗?”,很快就有很多学生自己动手根据此规律求解,迅速得到正确答案。通过本题教学,使学生学习解题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平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五、结合教材内容,补充一些形象生动的小实验。例如讲摩擦起电时,可以补充人体也能因摩擦而带电的实验,从而充分说明人体也是导体是绝缘体。用手掌摩擦有机玻璃棒,棒带正电,而手掌带负电。前者用验电器可以试出来,而用手掌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并不张开。这是因为人体是导体,摩擦所得的电荷很快就通过人体漏走了。如果人站在绝缘板上,用验电器就能查明手掌所带的电荷。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加强了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基本解题技能。基础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基础知识的升华和发展。如果忽视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任何创造和创新都将是无本之目,无源之水。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作为一名基层物理教师,只有靠平时多积累教学心得体会,多学习他人的经验,接受多方面的信息,掌握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动态,融入自己的教学当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更上一层楼,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一
此时的九年级主要以复习训练为主,以考试为辅,让学生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不但是适应中考的需要,更是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基础,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期中考试活动已经结束,分析整理九年级数学学科的成绩发现了几方面的问题,有此权当案例加以分析。
一、整体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九年级又称县一模。考试题型紧紧围绕中考题量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是一次正规、系统的检测。我们学校九年级68名学生在本次检测中仅有2人超过百分,其余同学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没有达到及格分数,更有几名同学的成绩仅为十几分。而且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仅有七十几分,刚达到及格。
二、校内外成绩对比。
1、校内对比。
除数学外,九年级其它学科成绩相对较好,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与往年同期相比略低一点,看不出太大的差距,但也令人担忧。再看数学成绩更会让人忧虑不安,平均分仅仅七十几分,而且优秀率仅为1/68,这样的成绩确实不理想。
2、兄弟学校对比。
本次九年级测试为全县统一时间,统一试卷,在考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正常,但从成绩上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差距较大。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秀率都无法可比,可见本次数学测验反应出我校教学方面的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问题与对策。
1、回预前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数学老师说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她在考试之前还没有进行数学的综合复习,对于基础知识部分虽然复习的很细致,但在试卷的'正页丢分现象仍然较多,而且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另外,教师对20题以后的综合运用问题还没有整体的复习,以致于多数学生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多半试卷都是空白而没有答题痕迹,资料《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
2、本次县一模之后学校与数学学科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中了解到许多复习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业务领导集中研讨并确定了下一步复习的重点和思路,为教师的复习工作指明了方向。如应立即着手进行综合复习,将现有的复习资料分出主次,将各种典型题进行归类,紧紧围绕本次考试中丢分的知识点做重点复习与引领,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中考试卷有感知,让学生在考中复习,在考中校正,在考中熟练知识。要以考带练,让学生有紧张意识,有时间观念,对题型有明确的数学思想引领,达到读题便知所要考察的知识点,进而知道所应运用的数学思想。
3、考试不怕出问题,怕的是有问题而忽视它的存在,如果这样就是自欺欺人,掩盖事实的真相。学校针对这次数学考试中的问题除了要求教师要调整复习思路,搞好以后复习工作外,还责成业务领导认真研究问题的本质所在,寻求破解的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个问题。
四、几点思考。
1、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对于数学教学我们要从七年级开始认真抓落实,向课堂要质量,向45分钟要成绩,等到中考将至时为时已晚。
2、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教育。本次考试中除了有复习上的问题,还存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浓,对待考试不重视的现象,如答题卡应用不合理,不正规,乱涂乱改现象较为严重,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和训练时应重点强调并严格要求。
3、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工作。学校要对所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应用能力进行认真的考察,要针对问题做出明确的要求和督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不能存在教师边学边教或教后还不清楚的现象。
4、业务领导要经常深入班级听课指导,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抓好第一手资料,为整体教学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二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型合格人才的心理结构应包括智力结构(认知)、伦理结构(意志)、审美结构(情感)三个方面。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吸收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体会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虽说人类具有爱美的天性,但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存在着模糊性和朦胧性,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文学名著都经过历史的考验,才成为人们公认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精神财富,它们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的呕心沥血之作,生活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无不见诸其中,经常性地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凭借个人的经验,通过感知、想象、理解和投射,自觉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习美、领悟美和创造美,从而丰富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一.形象再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力就是指个人把握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各种审美特点的能力,是审美主体全部审美过程的第一步。它往往取决于主体的意识指向。它的形成不是单纯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而是从具体审美对象出发,通过生动的直观,由单一到丰富的过程。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换言之,感知是学生开始审美的初级层次,需调动学生审美直觉力去感受作品的语言和形象。感知又是美感的门户,审美必须有一个对象作为外来刺激,主体通过感知才能产生美感。因此,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文学形象。
对于众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要感知作品的语言美就要从朗读开始,因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是获取作品美感的途径,把无声的文字演绎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实现“学生--文本--作者”三者的直接对话,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感。如有感情地朗读《繁星春水》、《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傅雷家书》等作品,可以借助作品的语言文字,使读者置身于作品的情感氛围中,再现形象,跨越时空,跟作家、作品进行心灵对话,从而感悟和体验到作品真挚而深沉的思想精髓,感知爱的真谛,产生美的体验。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的,同时又以形象教育读者,影响读者整个精神世界。阅读时,人们总要调动以往的经验作为补充,把过去曾经建立的某种暂时的联系恢复起来,从而使过去经验中的情绪附着在当下的表象上,使审美对象融入某种程度的情绪因素。也就是把作品中的形象付诸于生活的实际,从再现形象中感知美、领悟美。刘勰将这种审美感知特点形象地描绘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作品阅读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将主观情绪与审美对象所带有的情绪色彩和谐统一,并使之活跃起来。
二.意象透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审美想象力是将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成能产生审美感受的新表象的能力。想象对于审美非常重要,英国批评家艾狄生曾说:“一个人如果想真能鉴赏一部作品,并能给予恰当的评价,他就得天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因为文学有着超越文字表面的丰富的意象世界,如果不能领悟文章深层次的意境,就无法感受到其中的审美价值。一部部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一个个具体而微化、人化的自然,就是一个个森罗万象、神秘多元的世界,这也是美的根本源泉。学生走向这个美的世界就是从阅读开始的。他们从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出发,凭着他人的描述,透过意象,通过想象,使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形象鲜活起来。这种审美想象力越丰富,他们对审美对象的认识与把握就越具体,对审美对象的再造就越真实。
“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关键在于读者“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对作品意象进行透视解码,发挥读者的审美想象力。语文教师应借助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散文的意境、小说的情节和环境的蕴含、戏剧的潜台词,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让作品中的画面活在眼前,使作者的意蕴酿于心中,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对作品优劣的判断能力。
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在经过三昼夜战胜巨大的大马林鱼后,又反复遇到鲨鱼的袭击,在搏斗武器一件件失去时,能凭着永不言败的精神杀死、打伤无数……这样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搏斗场面,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人类在跟强大势力搏斗时,具有非凡的毅力、坚韧的斗志和无与伦比的力量。这样的美,只有在经过对一系列的意象进行透视后再能感受到。
三.人物剖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认为,“最好的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鉴赏”。审美鉴赏力是指在理性的层面上,对审美对象的意蕴和外在形式进行鉴别、批评的能力。它除了可以从作品中的形象、意象上进行训练外,还需要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性格剖析和价值判断。
文学作品“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又“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就是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事物、内容的分析,使读者在对作品体验的基础上,由情入理,借助语言感知形象,产生审美效应,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上来,以此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作品的美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如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离情。从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读者分明可以感受到人世间的离愁别怨、爱恨情仇,无不洋溢着人情和人性的霞光,无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和顿悟。在剖析和对照中,潜移默化地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格得到升华。
即使是悲剧人物和丑恶形象,也同样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对于悲剧人物,如可怜的窦娥、不幸的祥林嫂、隐忍的鲁侍萍、绝望的安娜卡列尼娜、悲惨的芳汀等,作家有意将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挖掘这些人物的悲剧实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直善良的品质,激发他们同情友善的审美情感,同时,还使他们学会理性分析现实,探究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对于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人间喜剧》中的葛朗台、《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等,都是集百丑于一身的“至丑”。作家正是通过对丑的赤裸裸的暴露和鞭挞,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审美理想。阅读指导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丑行,剖析丑类们肮脏的灵魂,以此培养批判与憎恶的情感,通过“审丑”达到“审美”的目的。对丑的厌恶越深,便是对美的向往愈切。由此,具有负价值的丑类便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典型,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情感,同样少不了这类形象。
四.主题挖掘,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中,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会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审美创造力。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无畏精神,有“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的仁爱之道,有“礼之用,和为贵”的宽容之心,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善心德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有“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信仰追求……这些载入史册的人文精神于当今时代仍值得继承和发扬。当审美情趣上升到对时代文明的认同时,“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公德意识、“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爱我家乡、兴我中华”的爱国情怀等,这些放射着理性审美光芒的主题,将会在学生的笔下、身上得到演绎和光大。
如读《鲁滨逊漂流记》可以让人领悟到:“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业”等美学主题。指导阅读时,帮助学生获得理性的共鸣,进而要求他们把这些美好情操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南,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语文教育是人文化的教育,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理解文学、并懂得表达内心对美的感悟的人,就要鼓励学生放开活跃的思维,去探究、感悟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历史意义、人生意义,甚至哲学理念,用他们的智慧去作伦理的、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实践、探索和表达,让情与理和谐外化,实现审美的再造和升华。
总之,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可以让他们在探究到文学美的同时,学会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明确人生理想当追求崇高与伟大,人生价值在于矢志不渝地为理想而奋斗……这应该就是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审美探究能力的意义之所在吧!
[试论在课外阅读中对学生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三
初三复习既是对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在初中复习的过程中,仍旧有很多问题阻碍了整体初中复习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从初中复习的现状出发,制定具有执行性的教学策略,提升初中数学的复习质量。
1初三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1初三复习内容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
有些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初三数学课程的设计中,设置的复习内容较少,他们对于教材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刻,从而导致学生在复习效果不明显。
1.2就地取材式的思维盛行。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常常采用让学生做历年中考习题的方式,开展初中数学的复习。这种复习方式的弊端在于教师不能合理地将中考题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匹配,进而造成以下两种结果:第一种,因为中考题较为简单,学生能够轻易取得高分,从而产生盲目自信的心理。第二种,由于中考题过于复杂,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以上两种结果会对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1.3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初中复习的过程中,有些初中数学教师常常采用传统的复习方式开展授课,不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创设复习计划。更有甚者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反应,只是盲目地依照自身的教学计划开展授课,而这样的复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1.4重技巧,轻素养。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注重对学生讲授数学解题的规律和技巧,让他们进行死记硬背,而不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导致整体的数学教学效果差。
2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思考和解决策略。
2.1巧借学情,创设科学性的复习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从而增强复习策略执行的科学性。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执行。第一方面,制作复习策略的标准性。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内容和中考的具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教材的研究力度,从而让学生的复习更具有方向性。第二方面,贴近学生的学习区域。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寻找他们学习的最近区域,考虑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预测他们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提升整体的初中复习质量。第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比如,在讲授单个知识点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针对这个内容进行延伸,从而寻找与其对应的知识内容。而在讲授多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进而找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增强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能力。
2.2步骤性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遵循一定的步骤,由浅入深地开展数学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提升数学学习自信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提升整体的初中数学复习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设定:第一阶段,对于学生熟悉但是不能深化的数学知识。针对这个教学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宏观的视角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引导学生对此知识进行关联性的思考,激活他们原有的数学知识,从而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和综合运用,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能力。第二阶段,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班情出发创设具有层次性的策略,从而让不同成绩层的学生能够掌握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从而让他们可以通过思考的方式挖掘在数学中的深层次思维,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具有灵活性。
2.3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复习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复读”,而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联系,从而让他们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比如,在进行相关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创设具有通性方法的几道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在此过程中,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解析。通过学生对于解题思路共性和个性的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数学解题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3结语。
“万剑不离其宗”是初中数学教师常用的一句话,这句话也说明了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其也成为中考题目的设置原则。在现阶段的中考数学试题中,大部分注重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减少了难度题的设置数量。因而初中数学教师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对于知识整体的把握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解题思想,使他们在不断的练习和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提升初中复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解决问题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无论大小,问题都需要我们及时处理和解决。在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与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遇到问题时提供一些帮助与启迪。
第二段:整理阶段(250字)。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整理问题。在整理阶段,我会先梳理问题的具体内容和背景。了解问题的发生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根本因素。整理问题使我更好地了解了问题的实质和影响范围,有助于我寻找解决方案的线索。我会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列出问题清单或者写下问题描述来帮助我整理。
第三段:分析阶段(300字)。
在整理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分析问题需要综合运用逻辑思维、系统思考和创新思维等方法。我经常采用“五个为什么”、“鱼骨图”等方法来深入剖析问题。这些方法有助于我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此外,我也会利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以更加客观和科学的方式分析问题。
第四段:解决阶段(350字)。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不同的问题,我会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简单的问题,我会尝试直接解决;对于复杂的问题,我会借鉴他人的经验或者与团队成员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会坚持实施与验证,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若解决方案失效,我会及时调整并重新尝试。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00字)。
通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认识到每个问题都是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应对问题需要勇气和耐心,但也是一个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在未来,我将继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通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我意识到解决问题是一项必要的技能,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只有充分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实践是不可或缺的。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我们能够越来越熟练地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四方面的能力,才能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相应的教学策略。下面具体介绍四个基本要素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读,是读题目,拿到题目后,先整体后局部地阅读,对整个题目的概貌做到心中有数;审是审条件和目标,弄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追索题目中隐含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明确题目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读审实质上是寻找解题信息,形成问题解决出发点的.过程。
在读审这一环节,不要急于猜测解答方向和盲目解题,一定要做到确切了解题意,特别要弄清题目中关键词语的涵义;要养成及时将所发现的信息尽可能用示意图展示出来的好习惯,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
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无外乎两种情形,一种是在原有原型的启发下,结合具体物理情景,在原有模式下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物理问题;另一种是没有现成的“问题原型”可以作为借鉴,需要自己重新构建解题模式,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参与解题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凭直觉大胆地进行猜测,先理出大致的总体的思路,在具体着手推理、运算,教师要不断地纠正学生这样的坏习惯:一拿到题目,匆匆读完题目后就进行具体的运算,只要方程能算出具体的数值就算出来再说,解题时手忙脚乱,经常忙了很长时间后,才发觉是错的,由于考试时间有限,每道题目都算出几个得数,感觉每个题目都会点,就是不能得分。应该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在弄清思路后,应用所学知识、原理、方法列出有效的物理方程,然后作出评价,判断所列方程是否正确,判断问题所包含的物理情景是否已经表达出来了,判断是否还有补充方程,最后才是具体运算。
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和原理,将问题给出的物理情景,抽象或简化成各种概念模型和过程模型,用数学化的公式或方程表达出来,最后用数学知识解得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只知道背公式、方程,解题时简单的套用公式,有时候问题解决了,也不知所以然,这次能得出结果,过一段时间再遇到又不会做了。有了数理结合的意识,分析、思考问题会比较透彻,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能将解过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问题原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很多问题一定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教师绝不能什么都讲;但教师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每种类型都能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读审物理问题和创设“问题原型”的能力。读审物理问题要在讲将解习题时带领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句,创设“问题原型”要让学生在完成一种习题后,能自主改变题目条件或问题陈设出新的问题。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训练,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消除学生怕学物理的心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喜欢物理,才能学好物理。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六
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秋季培训班上要求,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基层年轻干部更应该铆足劲,在基本功上下真功夫。
铆足劲学,在真本领上下苦功。人不学而无以致远。基层年轻干部要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再加以揣摩、实践,主动从机关走向农村、厂矿、车间、田埂,静下心向群众学、俯下身用实践练,克服时间不够善于“挤”、事物偏多善于“钻”的精神。抓住政治能力的“定盘星”,落实群众工作能力的落脚点,把“七种能力”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做足理论功底、学以提能,为想干事铆足理论基本功。克服眼高手低、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的清高心气,更不能以世故圆滑抄近道而“上位”,吃得苦中苦,争得腊梅香。
拼足劲干,在硬实力上下真功。干字当头,才能勇立潮头。年轻干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要用硬实力说话。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转型时期,疫情常态化防控、科技创新、改革攻坚更需要年青干部涵养斗争精神、富有担当力量、敢于刀刃向内、善于吐故纳新,主动攻克脱贫攻坚的困中之困,拿下乡村振兴的“娄山关”,甩开膀子当好奋进者、搏击者,在人民群众的大熔炉中淬炼自己,用实干当好“劲草、真金”,用硬实力赢得未来。
立足于民,在实效上亮出真本事。把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把为民作为开展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干事创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年轻干部要主动走进群众,脚沾点泥香,身上沾点土味,拜人民群众为师,善听、勤记、多思,在解决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上肯下“笨功夫”,久久为功,在群众关注的难事上亮出真本事,誓不罢休,以跟我干、我先上,群众的事就是最大事,把居民医疗、社保、就业、粮食安全、住房等息息相关问题悉数放在心上,用铁肩膀、硬实力、软服务去赢得群众,真正实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10月17日,“决战的时刻——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在央视播出,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响和热议。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透过电视屏幕看到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个人,他们没有华丽动人的外表,皮肤比常人更显黝黑、沧桑,岁月的划痕,印证着他们的初心与担当。有八年基层经历的我,大概能体味一些扶贫的酸苦辣咸甜。
初见是酸的。刚开始扶贫时,每个扶贫干部脑海里会浮现出不同的扶贫画面,入村的路是一条泥巴路,路边的狗汪汪叫,叫人不敢靠近;大老远可见农户住房的屋顶上飘着几块“牛毛毡”,雨天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走进农户家里,晾衣杆上挂满了发出臭味的衣物;板凳上满是柴火烧尽的灰,灶台上黑黢黢的满是油渍,水缸里的水是在龙洞、河沟担来的,更不要说有什么产业了……你会发现,贫困限制了你的想象,当你的无能为力遇上那双期盼美好生活的眼睛,你的酸楚会扑鼻而来。
工作是苦的。扶贫工作显然是苦的,行走在脱贫一线的帮扶干部,入户调查、开群众会、信息录入,精准识别贫困户,动态监测管理贫困户信息,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制定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饿了就吃桶方便面,累了就坐着眯会,扶贫干部是运动员,为了群众事,跑出“120码”加速度;是解说员,将党的好政策讲解给群众听;是销售员,帮助群众推销“民生货”;是小工,帮助贫困户做活,他们甘当拓荒牛,用真情默默奉献。
质疑是辣的。“质疑”说白了就是不信任呗!新来了扶贫项目群众不接受、不看好,质疑是走过场;看到村里的其他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修了新房、买了小汽车、过上好日子了就开始眼红的,质疑村里不公;开群众会时,总质疑自己没有享受到政策,认为国家专欺负弱势群体,在大小扶贫检查中罗列党委政府、帮扶干部的不是……回应和化解贫困群众这些火辣辣的质疑,唯有倾心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解决贫困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难事杂事苦事,直面矛盾和困难,以过硬作风、过硬担当、过硬能力,经受起群众的考验。
泪水是咸的。帮扶干部,是父亲、母亲,是儿子、闺女,也是丈夫、妻子。每天繁忙的工作和沉甸甸的扶贫任务让他们忘却一切,不辞辛劳熬夜加班,牺牲周末与家人团聚。或许他们踏出门、转身时,泪水早已浸湿了衣襟,他们深知亏欠家人太多太多,也深知脱贫攻坚已到紧要关头,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投身脱贫攻坚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选择舍小家顾大家,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施展才华,顶烈日、冒风雨,披星戴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脱贫重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奋斗。
成果是甜的。青砖白瓦的房子错落有致,一排排明亮的路灯照亮群众回家的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格外惹人爱,争取到项目一项一项的落实,扶贫产业步入快车道……生活好了,笑容多了,这份甜,是群众心底的滋味;这份甜,是帮扶干部辛勤付出后收获之甜……这份甜,是丰硕的、幸福的。如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形势逼人,到了最吃紧的时候,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稳定贫困户增收渠道,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效,完胜收官之年。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我们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七种能力,正是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要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富有战略眼光,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善于预判风险,把握风险走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提高抓落实能力,以上率下、真抓实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我们就能够始终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把事业发展推向新境界。
10月10日,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格局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勇于开拓,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担当作为、不辱使命,为“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奉献智慧和力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干事还要本领强。提高“七种能力”,是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和保障。
提高“七种能力”永擎“先锋”大旗!
中国人民跟着党的脚步向着小康生活全力迈进,靠的就是党员干部有一颗金刚石一般坚硬无比的“初心”,敢于直面现实,遇事全力以赴不退缩。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是各级党组织注重培养锻炼的重点对象,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干部需要将政治思想放在首位,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以敏锐的政治感、高度的责任心,始终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放在首位;要有时刻将纪律规矩挺在前、作风建设紧在前、担当作为冲在前、优质服务暖在前意识,先锋引领、模范带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用坚定信仰引导奋斗,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勇握共产党员先锋大旗,将年轻干部打造成一支能担当起历史重任的“生力军”和“后备军”。
提高“七种能力”坚持“干”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前进历程就是不断披荆斩棘的奋进之路,带领着人民群众从家国动荡走向了光明和谐的伟大历史转折。
实干兴邦!以实为先、干字当头!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需要纸上谈兵的假把式,年轻干部要始终坚守敢于直面问题、坚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思想,并将“实干”的精髓贯穿于“提高七种能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决策的出台都需要经过调研论证。年轻干部要刻苦锤炼调查研究能力,到群众身边去、到建设一线去,瞄准问题,下足功夫,洞察事物本质,掌握调研第一手信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方案、转化为决策,努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生命线,群众工作能力是检验年轻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基层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和人民利益放在心里最高位置,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增强实干精神、争做实干先锋,带头常态化实干,提高年轻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干出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打实的工作成绩。
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年轻干部要有干事的宽肩膀,更要有成事的过硬本领。遇事要撑得住挫折,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只要科学精准制定预案和解决方案,下好先手棋、打好应急处突主动仗,坚持以没有什么啃不动的“硬骨头”的攻坚能力,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做新时代的改革闯将和急先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完成小康胜利,努力提高“七种能力”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续写“春天故事”。
领导始终十分重视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选拔。去年3月1日,他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当年9月3日,领导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要求大家“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本次开班式上,领导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年轻干部成长的轨迹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轨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有正确的方法,需要学习各方面知识,尤其要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武装头脑。其次,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提高政治鉴别力、坚定人民立场、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年轻干部必须要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第三,年轻干部能不能改革攻坚、应急处变,就是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和考评,只有经过大风大浪、逆水逆风的艰难考验,能力才能提升、意志才会坚强。第四,解决实际问题又与干部的工作作风紧密相连,年轻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切实贯彻群众路线,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抓落实求实效,才能促进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所以,领导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集中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七种能力”切实提高了,年轻干部也就成长起来了。
按照市委组织部安排,我于7月29日参加了市年轻干部能力素质专题培训班,这次培训班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学习内容充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在开班仪式上作了动员,市委党校教师认真讲授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廉洁从政、核心价值观、增强落实能力等方面知识。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我在政治理论、党性修养、政策水平、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特别是对政治、廉政知识和构建和谐社会诸多方面有了一个较深的体会。下面,我就学习和领悟到的体会,结合自己的工作样谈几点心得感受:
一、更新了理念,优化了思维,完善了知识结构。通过学习培训,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日新月异,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新的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为自己定好位,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进一步发挥纽带作用。另一方面要从大局出发,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拓宽思路,多出点子,想好办法,当好参谋助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知识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要符合人民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通过学习或培训等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新提高。通过此次学习培训,对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政府的公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坚定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念,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民政人的职责和使命,要一如既往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能手。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培训学习中,还学到了不少工作方式方法,作为单位的中层干部,要更好地传达领导的工作意图,更好地反映基层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将学到的方法与工作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让群众更满意。自觉做到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上级机关和领导保持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锻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要提升“七种能力”必须在工作中有干劲、有闯劲、有韧劲、有稳劲,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时刻保持“攀比”的干劲。干部,干字当头。对年轻干部来说,年轻是资本、是优势,但年轻只有实干、担当,才能真正形成最大资本和显著优势。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环境中墩墩苗、吃吃苦,到问题集中、矛盾复杂的地方和吃劲岗位经受“多向锻造”、百炼成钢,直到手上“磨出茧”、脚上“走出道”,在千磨万击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作为、不辱使命。要练就敢担当能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责任越大,肩膀就要越硬,扛得住,压不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新情况和旧矛盾交织叠加,短期风险和长期困难交互并存,迫切需要一大批年轻干部砥砺奋斗。要多向优秀的年轻干部“攀比”,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能做好的,我要比别人做的更好。保持这股干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成效来检验的。我们深知,只有实干、担当,才能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成为时代的胜利者。
时刻保持“不服输”的闯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年轻干部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以“闯”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在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甚至会有惊涛骇浪,特别需要年轻干部在困难面前发扬“不畏难、不服输”奋斗精神,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以决战决胜的信念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年轻干部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之一,更要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消除惯性思维影响,主动求变,敢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岗位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以创造性的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深知,只有不畏难、不服输,才能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年轻干部既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也要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韧劲。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惟有一步一个脚印,沉下身子,练就高强本领,努力适应变化的世界,积极应对形势任务发展带来的挑战,才能攻坚克难。“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年轻干部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他们不缺学历、缺的是阅历和经历。年轻干部做工作切忌高高在上,好高骛远,多预想一些困难,多付出一些汗水,也就多一成胜算,不要过多地想到自己如何“一日千里”,如何“点石成金”,而要想到一步一个脚印,想到久久为功。换句话说,就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股韧劲,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对标先进,我们不难发现,有韧劲的年轻干部最后都能很好的成长。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要有十年如一日的韧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困难面前,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要有敢于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勇气,绝不退缩,必定会有一番成绩。我们深知,只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会“增益其所不能”。
时刻保持勇毅笃行的稳劲。越是艰难险阻来临,越需要站稳脚跟,稳扎稳打向前走,年轻干部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不畏艰难,磨砺心性,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坚持做事“认真”,不“钻牛角尖”,要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中,注意细节,一步一个脚印,精雕细刻,把完成工作的质量放在首位。要处理好质量和效率的关系。急事应急办。但急办,不等于粗办,不能降低质量。越是急事,越要细心细致,越要注意关键环节,否则最容易忙中出错,降低工作质量,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年轻干部更要稳得住,担得起,不能急躁,粗心大意。我们深知,只有一丝不苟、勇毅笃行,才能在直面问题和矛盾中想办法,能在干事中高质量完成任务。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在追梦与圆梦的征程中,涵养激情与理想,不懈奋斗和奉献,与新时代共同推进,绽放无悔青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求,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青年,处在社会的改革期、推进期。会遇到社会转型的各种挫折、困难,那要依靠什么撑起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唯有坚持初心,坚守使命。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在这次抗疫中,我们见到了“初心和使命”最好的样子,那就是面对任务,召之能战,战之必胜;面对百姓的困难,主动靠前,伸出援手。
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源头活水,但优秀年轻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名优秀年轻干部,一靠组织培养,二靠个人努力。个人努力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年轻干部要磨练成事的真本领,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
培养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组织部门要树立重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在教育上坚持把政治理论作为“第一课”,将讲政治贯穿于年轻干部育、选、用、管全过程,开展专业锤炼,根据年轻干部使用方向和个人特点,选取精品课程组织培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储备力度,让年轻干部“蓄水池”更充盈。
改革不停步,发展无穷期。年轻干部要不畏艰难,磨砺心性,大胆投身基层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提升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增强服务群众的水平,在伟大复兴事业中锻造实绩、收获成长。
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10月10日,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用提高“七种能力”为广大中青年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0日)。
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更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
信息时代,年轻干部不能时时刻刻待在办公室靠手机、靠电脑大数据了解民情,要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到人民群众之中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虚心从前辈、老党员,老干部、技术能手等身上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要有一颗对党的初心,肩负使命的决心!
敢于直面矛盾问题,正视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对党的初心不改,肩负的使命永不忘!年轻干部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用党的政策理论不断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到人民群众中去,与百姓打成一片,做群众贴心人,实干、敢干、能干,干出让百姓看得见、让群众摸得着的成果!
党员干部是群众的风向标,要做好表率,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敢于勇挑重担,善做思想动员,理清思路,制定好工作方案,办事要沉稳、效率必须高。
基层工作繁杂、条件艰苦,年轻干部要坚守政治信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年轻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干部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基础。不断提高年轻干部“七种能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更是年轻干部的职责和担当。
领导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
年轻干部成长要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必然要求,这就是强调年轻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不断增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归根到底是一种能力和素质,而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是前提,提高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也是培训班的初衷所在。只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作实践中归纳和提炼出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最终解决,才能提高年轻干部自身的素质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锻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要提升“七种能力”必须在工作中有干劲、有闯劲、有韧劲、有稳劲,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时刻保持“攀比”的干劲。干部,干字当头。对年轻干部来说,年轻是资本、是优势,但年轻只有实干、担当,才能真正形成最大资本和显著优势。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环境中墩墩苗、吃吃苦,到问题集中、矛盾复杂的地方和吃劲岗位经受“多向锻造”、百炼成钢,直到手上“磨出茧”、脚上“走出道”,在千磨万击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作为、不辱使命。要练就敢担当能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责任越大,肩膀就要越硬,扛得住,压不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新情况和旧矛盾交织叠加,短期风险和长期困难交互并存,迫切需要一大批年轻干部砥砺奋斗。要多向优秀的年轻干部“攀比”,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能做好的,我要比别人做的更好。保持这股干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成效来检验的。我们深知,只有实干、担当,才能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成为时代的胜利者。
时刻保持“不服输”的闯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年轻干部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以“闯”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在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甚至会有惊涛骇浪,特别需要年轻干部在困难面前发扬“不畏难、不服输”奋斗精神,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以决战决胜的信念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年轻干部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之一,更要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消除惯性思维影响,主动求变,敢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岗位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以创造性的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深知,只有不畏难、不服输,才能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年轻干部既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也要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韧劲。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惟有一步一个脚印,沉下身子,练就高强本领,努力适应变化的世界,积极应对形势任务发展带来的挑战,才能攻坚克难。“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年轻干部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他们不缺学历、缺的是阅历和经历。年轻干部做工作切忌高高在上,好高骛远,多预想一些困难,多付出一些汗水,也就多一成胜算,不要过多地想到自己如何“一日千里”,如何“点石成金”,而要想到一步一个脚印,想到久久为功。换句话说,就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股韧劲,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对标先进,我们不难发现,有韧劲的年轻干部最后都能很好的成长。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要有十年如一日的韧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困难面前,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要有敢于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勇气,绝不退缩,必定会有一番成绩。我们深知,只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会“增益其所不能”。
时刻保持勇毅笃行的稳劲。越是艰难险阻来临,越需要站稳脚跟,稳扎稳打向前走,年轻干部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不畏艰难,磨砺心性,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坚持做事“认真”,不“钻牛角尖”,要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中,注意细节,一步一个脚印,精雕细刻,把完成工作的质量放在首位。要处理好质量和效率的关系。急事应急办。但急办,不等于粗办,不能降低质量。越是急事,越要细心细致,越要注意关键环节,否则最容易忙中出错,降低工作质量,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年轻干部更要稳得住,担得起,不能急躁,粗心大意。我们深知,只有一丝不苟、勇毅笃行,才能在直面问题和矛盾中想办法,能在干事中高质量完成任务。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在追梦与圆梦的征程中,涵养激情与理想,不懈奋斗和奉献,与新时代共同推进,绽放无悔青春。
导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
年轻干部成长要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必然要求,这就是强调年轻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不断增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归根到底是一种能力和素质,而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是前提,提高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也是培训班的初衷所在。只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作实践中归纳和提炼出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最终解决,才能提高年轻干部自身的素质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领导始终十分重视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选拔。去年3月1日,他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当年9月3日,领导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要求大家“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本次开班式上,领导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年轻干部成长的轨迹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轨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有正确的方法,需要学习各方面知识,尤其要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武装头脑。其次,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提高政治鉴别力、坚定人民立场、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年轻干部必须要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第三,年轻干部能不能改革攻坚、应急处变,就是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和考评,只有经过大风大浪、逆水逆风的艰难考验,能力才能提升、意志才会坚强。第四,解决实际问题又与干部的工作作风紧密相连,年轻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切实贯彻群众路线,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抓落实求实效,才能促进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所以,领导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集中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七种能力”切实提高了,年轻干部也就成长起来了。
10月10日上午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开学第一课”上,总书记详细列出了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需要提高的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他重点强调的是,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政治能力:摆在第一位的能力。
在七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才能看清本质,只有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才能抓住根本。对于这一点,年轻干部一定要做到心里透亮。作为党的纪检干部,我们要持续强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从政治和大局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总书记指出,做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做工作,要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谋划、决策和执行全过程,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贯穿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过程,助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于科学决策能力,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
针对改革攻坚能力,总书记强调,改革必须有勇气和决心,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同时也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在谈到应急处突能力时,总书记提出,要“精准拆弹”。
对群众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要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也要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对于抓落实能力,总书记强调,干事业不能做样子,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不能只挂帅不出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指明了努力方向。
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历经风雨和磨砺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今年我们经历了疫情的重大考验和磨炼,从中深刻感受到应急处突是一门大学问,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全面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化解复杂矛盾的能力,在各类风险挑战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担当作为。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强理论学习,丰富个人内涵,主动担当作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精神状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在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忠实履行兵团职责使命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
10月10日,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七种能力”的提出,为年轻干部增强服务本领、践行青春使命、扛起时代重任指明了努力方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年轻干部落实各项工作应始终贯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善于立足“四点”,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以站稳立场为“着力点”,置顶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既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基所在。在脱贫战场上,扶贫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在战“贫”路上唱响奋斗主旋律。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第一线,广大年轻干部挺身而出、逆流而上,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擦亮青春底色。在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关键时刻,年轻干部应始终秉怀“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称心人,时刻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主动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从人民利益出发,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以深入调研为“切入点”,找准症结所在。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党的传家宝。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当以调查研究为切入口,找准工作方向、紧盯群众问题,念好“真”字诀,精准查摆问题,在群众“急难愁盼”处发力,把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成熟的调研结果与具体解决措施结合起来,把经常化调查与透彻化研究结合起来,着力疏通群众的堵点、化解群众的难点、破除群众痛点,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对于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要集中力量精准发力,以问题为靶心开展调查,以问题为“磨心”研究路子和对策,做到一针见血、有的放矢。
以精通业务为“支撑点”,增强服务能力。“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精通政策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前提。年轻干部应学懂理论、悟透业务、做实行动,成为用好理论的“活字典”、精通业务的“政策通”、勤于实践的“行动派”。在落实具体群众工作时,年轻干部既要有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也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既能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又能接得了“烫手的山芋”,还能破除得了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年轻干部要把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化作“筋骨”、融入“血脉”、刻入“骨髓”,在弄通弄懂惠民政策上下功夫,磨练自身岗位硬功夫,自觉把服务水平提上去、把业务能力强起来、把政策运用活起来,让群众满意,让百姓信任。
以夯实作风为“突破点”,提升工作成效。“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贴近民众要讲究工作艺术。广泛与普通老百姓交朋友、打交道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年轻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要主动下基层,多接接地气,多聊聊家长里短,多沾沾泥土味,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多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在方式方法上既要做到创新,也要接地气。要力戒形式主义,端正工作作风、扑下身子实干、大兴务实之风,真正把心贴近人民、把情系于人民,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好服务群众。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开学第一课”上,总书记详细列出了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需要提高的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他重点强调的是,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政治能力:摆在第一位的能力。
在七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才能看清本质,只有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才能抓住根本。对于这一点,年轻干部一定要做到心里透亮。作为党的纪检干部,我们要持续强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从政治和大局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总书记指出,做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做工作,要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谋划、决策和执行全过程,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贯穿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过程,助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于科学决策能力,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
针对改革攻坚能力,总书记强调,改革必须有勇气和决心,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同时也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在谈到应急处突能力时,总书记提出,要“精准拆弹”。
对群众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要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也要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对于抓落实能力,总书记强调,干事业不能做样子,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不能只挂帅不出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指明了努力方向。
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历经风雨和磨砺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今年我们经历了疫情的重大考验和磨炼,从中深刻感受到应急处突是一门大学问,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全面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化解复杂矛盾的能力,在各类风险挑战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担当作为。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强理论学习,丰富个人内涵,主动担当作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精神状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在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忠实履行兵团职责使命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
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心得体会(模板17篇)篇十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锻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要提升“七种能力”必须在工作中有干劲、有闯劲、有韧劲、有稳劲,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时刻保持“攀比”的干劲。干部,干字当头。对年轻干部来说,年轻是资本、是优势,但年轻只有实干、担当,才能真正形成最大资本和显著优势。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环境中墩墩苗、吃吃苦,到问题集中、矛盾复杂的地方和吃劲岗位经受“多向锻造”、百炼成钢,直到手上“磨出茧”、脚上“走出道”,在千磨万击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作为、不辱使命。要练就敢担当能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责任越大,肩膀就要越硬,扛得住,压不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新情况和旧矛盾交织叠加,短期风险和长期困难交互并存,迫切需要一大批年轻干部砥砺奋斗。要多向优秀的年轻干部“攀比”,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能做好的,我要比别人做的更好。保持这股干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成效来检验的。我们深知,只有实干、担当,才能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成为时代的胜利者。
时刻保持“不服输”的闯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年轻干部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以“闯”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在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甚至会有惊涛骇浪,特别需要年轻干部在困难面前发扬“不畏难、不服输”奋斗精神,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以决战决胜的信念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年轻干部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之一,更要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消除惯性思维影响,主动求变,敢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岗位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以创造性的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深知,只有不畏难、不服输,才能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年轻干部既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也要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韧劲。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惟有一步一个脚印,沉下身子,练就高强本领,努力适应变化的世界,积极应对形势任务发展带来的挑战,才能攻坚克难。“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年轻干部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他们不缺学历、缺的是阅历和经历。年轻干部做工作切忌高高在上,好高骛远,多预想一些困难,多付出一些汗水,也就多一成胜算,不要过多地想到自己如何“一日千里”,如何“点石成金”,而要想到一步一个脚印,想到久久为功。换句话说,就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股韧劲,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对标先进,我们不难发现,有韧劲的年轻干部最后都能很好的成长。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要有十年如一日的韧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困难面前,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要有敢于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勇气,绝不退缩,必定会有一番成绩。我们深知,只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会“增益其所不能”。
时刻保持勇毅笃行的稳劲。越是艰难险阻来临,越需要站稳脚跟,稳扎稳打向前走,年轻干部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不畏艰难,磨砺心性,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坚持做事“认真”,不“钻牛角尖”,要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中,注意细节,一步一个脚印,精雕细刻,把完成工作的质量放在首位。要处理好质量和效率的关系。急事应急办。但急办,不等于粗办,不能降低质量。越是急事,越要细心细致,越要注意关键环节,否则最容易忙中出错,降低工作质量,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年轻干部更要稳得住,担得起,不能急躁,粗心大意。我们深知,只有一丝不苟、勇毅笃行,才能在直面问题和矛盾中想办法,能在干事中高质量完成任务。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在追梦与圆梦的征程中,涵养激情与理想,不懈奋斗和奉献,与新时代共同推进,绽放无悔青春。
10月10日,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七种能力”的提出,为年轻干部增强服务本领、践行青春使命、扛起时代重任指明了努力方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年轻干部落实各项工作应始终贯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善于立足“四点”,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以站稳立场为“着力点”,置顶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既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基所在。在脱贫战场上,扶贫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在战“贫”路上唱响奋斗主旋律。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第一线,广大年轻干部挺身而出、逆流而上,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擦亮青春底色。在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关键时刻,年轻干部应始终秉怀“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称心人,时刻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主动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从人民利益出发,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以深入调研为“切入点”,找准症结所在。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党的传家宝。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当以调查研究为切入口,找准工作方向、紧盯群众问题,念好“真”字诀,精准查摆问题,在群众“急难愁盼”处发力,把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成熟的调研结果与具体解决措施结合起来,把经常化调查与透彻化研究结合起来,着力疏通群众的堵点、化解群众的难点、破除群众痛点,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对于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要集中力量精准发力,以问题为靶心开展调查,以问题为“磨心”研究路子和对策,做到一针见血、有的放矢。
以精通业务为“支撑点”,增强服务能力。“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精通政策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前提。年轻干部应学懂理论、悟透业务、做实行动,成为用好理论的“活字典”、精通业务的“政策通”、勤于实践的“行动派”。在落实具体群众工作时,年轻干部既要有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也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既能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又能接得了“烫手的山芋”,还能破除得了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年轻干部要把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化作“筋骨”、融入“血脉”、刻入“骨髓”,在弄通弄懂惠民政策上下功夫,磨练自身岗位硬功夫,自觉把服务水平提上去、把业务能力强起来、把政策运用活起来,让群众满意,让百姓信任。
以夯实作风为“突破点”,提升工作成效。“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贴近民众要讲究工作艺术。广泛与普通老百姓交朋友、打交道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年轻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要主动下基层,多接接地气,多聊聊家长里短,多沾沾泥土味,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多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在方式方法上既要做到创新,也要接地气。要力戒形式主义,端正工作作风、扑下身子实干、大兴务实之风,真正把心贴近人民、把情系于人民,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好服务群众。
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10月10日,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用提高“七种能力”为广大中青年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0日)。
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更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
信息时代,年轻干部不能时时刻刻待在办公室靠手机、靠电脑大数据了解民情,要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到人民群众之中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虚心从前辈、老党员,老干部、技术能手等身上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要有一颗对党的初心,肩负使命的决心!
敢于直面矛盾问题,正视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对党的初心不改,肩负的使命永不忘!年轻干部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用党的政策理论不断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到人民群众中去,与百姓打成一片,做群众贴心人,实干、敢干、能干,干出让百姓看得见、让群众摸得着的成果!
党员干部是群众的风向标,要做好表率,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敢于勇挑重担,善做思想动员,理清思路,制定好工作方案,办事要沉稳、效率必须高。
基层工作繁杂、条件艰苦,年轻干部要坚守政治信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年轻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干部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基础。不断提高年轻干部“七种能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更是年轻干部的职责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锻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要提升“七种能力”必须在工作中有干劲、有闯劲、有韧劲、有稳劲,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时刻保持“攀比”的干劲。干部,干字当头。对年轻干部来说,年轻是资本、是优势,但年轻只有实干、担当,才能真正形成最大资本和显著优势。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环境中墩墩苗、吃吃苦,到问题集中、矛盾复杂的地方和吃劲岗位经受“多向锻造”、百炼成钢,直到手上“磨出茧”、脚上“走出道”,在千磨万击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作为、不辱使命。要练就敢担当能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责任越大,肩膀就要越硬,扛得住,压不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新情况和旧矛盾交织叠加,短期风险和长期困难交互并存,迫切需要一大批年轻干部砥砺奋斗。要多向优秀的年轻干部“攀比”,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能做好的,我要比别人做的更好。保持这股干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成效来检验的。我们深知,只有实干、担当,才能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成为时代的胜利者。
时刻保持“不服输”的闯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年轻干部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以“闯”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在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甚至会有惊涛骇浪,特别需要年轻干部在困难面前发扬“不畏难、不服输”奋斗精神,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以决战决胜的信念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年轻干部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之一,更要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消除惯性思维影响,主动求变,敢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岗位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以创造性的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深知,只有不畏难、不服输,才能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年轻干部既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也要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韧劲。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攻克,惟有一步一个脚印,沉下身子,练就高强本领,努力适应变化的世界,积极应对形势任务发展带来的挑战,才能攻坚克难。“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年轻干部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他们不缺学历、缺的是阅历和经历。年轻干部做工作切忌高高在上,好高骛远,多预想一些困难,多付出一些汗水,也就多一成胜算,不要过多地想到自己如何“一日千里”,如何“点石成金”,而要想到一步一个脚印,想到久久为功。换句话说,就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股韧劲,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对标先进,我们不难发现,有韧劲的年轻干部最后都能很好的成长。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要有十年如一日的韧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困难面前,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要有敢于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勇气,绝不退缩,必定会有一番成绩。我们深知,只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会“增益其所不能”。
时刻保持勇毅笃行的稳劲。越是艰难险阻来临,越需要站稳脚跟,稳扎稳打向前走,年轻干部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不畏艰难,磨砺心性,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坚持做事“认真”,不“钻牛角尖”,要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中,注意细节,一步一个脚印,精雕细刻,把完成工作的质量放在首位。要处理好质量和效率的关系。急事应急办。但急办,不等于粗办,不能降低质量。越是急事,越要细心细致,越要注意关键环节,否则最容易忙中出错,降低工作质量,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年轻干部更要稳得住,担得起,不能急躁,粗心大意。我们深知,只有一丝不苟、勇毅笃行,才能在直面问题和矛盾中想办法,能在干事中高质量完成任务。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在追梦与圆梦的征程中,涵养激情与理想,不懈奋斗和奉献,与新时代共同推进,绽放无悔青春。
领导始终十分重视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选拔。去年3月1日,他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当年9月3日,领导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要求大家“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本次开班式上,领导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年轻干部成长的轨迹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轨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有正确的方法,需要学习各方面知识,尤其要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武装头脑。其次,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提高政治鉴别力、坚定人民立场、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年轻干部必须要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第三,年轻干部能不能改革攻坚、应急处变,就是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和考评,只有经过大风大浪、逆水逆风的艰难考验,能力才能提升、意志才会坚强。第四,解决实际问题又与干部的工作作风紧密相连,年轻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切实贯彻群众路线,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抓落实求实效,才能促进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所以,领导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集中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七种能力”切实提高了,年轻干部也就成长起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求,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青年,处在社会的改革期、推进期。会遇到社会转型的各种挫折、困难,那要依靠什么撑起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唯有坚持初心,坚守使命。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在这次抗疫中,我们见到了“初心和使命”最好的样子,那就是面对任务,召之能战,战之必胜;面对百姓的困难,主动靠前,伸出援手。
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源头活水,但优秀年轻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名优秀年轻干部,一靠组织培养,二靠个人努力。个人努力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年轻干部要磨练成事的真本领,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
培养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组织部门要树立重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在教育上坚持把政治理论作为“第一课”,将讲政治贯穿于年轻干部育、选、用、管全过程,开展专业锤炼,根据年轻干部使用方向和个人特点,选取精品课程组织培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储备力度,让年轻干部“蓄水池”更充盈。
改革不停步,发展无穷期。年轻干部要不畏艰难,磨砺心性,大胆投身基层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提升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增强服务群众的水平,在伟大复兴事业中锻造实绩、收获成长。
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秋季培训班上要求,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基层年轻干部更应该铆足劲,在基本功上下真功夫。
铆足劲学,在真本领上下苦功。人不学而无以致远。基层年轻干部要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再加以揣摩、实践,主动从机关走向农村、厂矿、车间、田埂,静下心向群众学、俯下身用实践练,克服时间不够善于“挤”、事物偏多善于“钻”的精神。抓住政治能力的“定盘星”,落实群众工作能力的落脚点,把“七种能力”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做足理论功底、学以提能,为想干事铆足理论基本功。克服眼高手低、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的清高心气,更不能以世故圆滑抄近道而“上位”,吃得苦中苦,争得腊梅香。
拼足劲干,在硬实力上下真功。干字当头,才能勇立潮头。年轻干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要用硬实力说话。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转型时期,疫情常态化防控、科技创新、改革攻坚更需要年青干部涵养斗争精神、富有担当力量、敢于刀刃向内、善于吐故纳新,主动攻克脱贫攻坚的困中之困,拿下乡村振兴的“娄山关”,甩开膀子当好奋进者、搏击者,在人民群众的大熔炉中淬炼自己,用实干当好“劲草、真金”,用硬实力赢得未来。
立足于民,在实效上亮出真本事。把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把为民作为开展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干事创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年轻干部要主动走进群众,脚沾点泥香,身上沾点土味,拜人民群众为师,善听、勤记、多思,在解决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上肯下“笨功夫”,久久为功,在群众关注的难事上亮出真本事,誓不罢休,以跟我干、我先上,群众的事就是最大事,把居民医疗、社保、就业、粮食安全、住房等息息相关问题悉数放在心上,用铁肩膀、硬实力、软服务去赢得群众,真正实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10月17日,“决战的时刻——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在央视播出,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响和热议。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透过电视屏幕看到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个人,他们没有华丽动人的外表,皮肤比常人更显黝黑、沧桑,岁月的划痕,印证着他们的初心与担当。有八年基层经历的我,大概能体味一些扶贫的酸苦辣咸甜。
初见是酸的。刚开始扶贫时,每个扶贫干部脑海里会浮现出不同的扶贫画面,入村的路是一条泥巴路,路边的狗汪汪叫,叫人不敢靠近;大老远可见农户住房的屋顶上飘着几块“牛毛毡”,雨天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走进农户家里,晾衣杆上挂满了发出臭味的衣物;板凳上满是柴火烧尽的灰,灶台上黑黢黢的满是油渍,水缸里的水是在龙洞、河沟担来的,更不要说有什么产业了……你会发现,贫困限制了你的想象,当你的无能为力遇上那双期盼美好生活的眼睛,你的酸楚会扑鼻而来。
工作是苦的。扶贫工作显然是苦的,行走在脱贫一线的帮扶干部,入户调查、开群众会、信息录入,精准识别贫困户,动态监测管理贫困户信息,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制定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饿了就吃桶方便面,累了就坐着眯会,扶贫干部是运动员,为了群众事,跑出“120码”加速度;是解说员,将党的好政策讲解给群众听;是销售员,帮助群众推销“民生货”;是小工,帮助贫困户做活,他们甘当拓荒牛,用真情默默奉献。
质疑是辣的。“质疑”说白了就是不信任呗!新来了扶贫项目群众不接受、不看好,质疑是走过场;看到村里的其他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修了新房、买了小汽车、过上好日子了就开始眼红的,质疑村里不公;开群众会时,总质疑自己没有享受到政策,认为国家专欺负弱势群体,在大小扶贫检查中罗列党委政府、帮扶干部的不是……回应和化解贫困群众这些火辣辣的质疑,唯有倾心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解决贫困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难事杂事苦事,直面矛盾和困难,以过硬作风、过硬担当、过硬能力,经受起群众的考验。
泪水是咸的。帮扶干部,是父亲、母亲,是儿子、闺女,也是丈夫、妻子。每天繁忙的工作和沉甸甸的扶贫任务让他们忘却一切,不辞辛劳熬夜加班,牺牲周末与家人团聚。或许他们踏出门、转身时,泪水早已浸湿了衣襟,他们深知亏欠家人太多太多,也深知脱贫攻坚已到紧要关头,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投身脱贫攻坚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选择舍小家顾大家,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施展才华,顶烈日、冒风雨,披星戴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脱贫重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奋斗。
成果是甜的。青砖白瓦的房子错落有致,一排排明亮的路灯照亮群众回家的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格外惹人爱,争取到项目一项一项的落实,扶贫产业步入快车道……生活好了,笑容多了,这份甜,是群众心底的滋味;这份甜,是帮扶干部辛勤付出后收获之甜……这份甜,是丰硕的、幸福的。如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形势逼人,到了最吃紧的时候,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稳定贫困户增收渠道,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效,完胜收官之年。
领导始终十分重视年轻干部的成长、培养、选拔。去年3月1日,他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当年9月3日,领导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要求大家“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本次开班式上,领导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年轻干部成长的轨迹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轨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有正确的方法,需要学习各方面知识,尤其要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武装头脑。其次,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提高政治鉴别力、坚定人民立场、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年轻干部必须要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第三,年轻干部能不能改革攻坚、应急处变,就是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和考评,只有经过大风大浪、逆水逆风的艰难考验,能力才能提升、意志才会坚强。第四,解决实际问题又与干部的工作作风紧密相连,年轻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切实贯彻群众路线,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抓落实求实效,才能促进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所以,领导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集中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七种能力”切实提高了,年轻干部也就成长起来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我们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七种能力,正是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要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富有战略眼光,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善于预判风险,把握风险走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提高抓落实能力,以上率下、真抓实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我们就能够始终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把事业发展推向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