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教师自我反思等多个方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践经验和心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一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一)、范读课文
1、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1—4段)——看戏中(5—30段)——看戏后(31一40段)。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民风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二
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讲授"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该篇作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名篇,具备了写作赋形思维训练中"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作为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该课书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再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构建小说鉴赏的基本框架,具备小说鉴赏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鉴赏,乃至创作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该篇小说中多次用到"重复"和"对比"的手法,熟练掌握这两种手法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势必起到积极的作用。
(1)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3)重点: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
(4)难点:从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题的思维训练。"重复"、"对比"手法在实际写
1、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问题1:我所认识的鲁迅。(幻灯展示)
问题2:什么是小说?小说鉴赏应注意些什么?(幻灯展示)
2、点明学习目标和重点,进入新课。
3、讲解"重复"和"对比"的含义。(不要求学生背下来)
重复: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句、行文,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手法。
对比: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句、行文,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手法。
4、找出《故乡》中运用反复与对比的地方。(看前四个自然段)
问题3: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问题4:"我初到故乡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教师示范分析图表的前一小部分,重复、对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5:试根据刚才的分析方法自己从文中选取材料分析"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做针对性指导)(旨在让学生独立体会、理解重复、对比手法。)
4、检查、实际操作:问题7:请根据自己的
体会,自选内容,运用"重复"、"对比"手法写几句话(可以运用其中一种或两种综合运用)。(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5、小结:通过上面的讲解分析和操作,我们了解了重复和对比手法的正确运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达效果,关键是在运用时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体立意和主题内涵,选择好要运用的材料对象的本质和主题内涵的相关、相似或相反、相对。这更多的是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运用中仔细揣摩、体会。
6、作业布置:(旨在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运用能力。)
分析下面这一幅对联中重复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三
2.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一株失去了大树的依托,但却并不因此而丧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3. 弄清文章由物及人地描写、抒情、议论谈感悟的思路,.体会作者以抒情为主,融抒情、描写、叙述、议论为一体的鲜明特色。
4. 理解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5. 品读文章质朴、简单的意象,自然、灵动的文字,增强语言的感悟能力。
1.重点
(1)领会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2)分析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及其作用。
(3)揣摩词句,品味语言。
2.难点
(1)想象与联想的作用
(2)词句揣摩,语言品味
1课时
课件显示:(一)创设情境,导入文章阅读
同学们,我们自初一以来,学习了不少的优秀散文,大家回忆一下,举例说说。
示例(1.)《紫藤萝瀑布》: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精彩描绘,充分显示了藤萝花的外在形象美与内在意蕴美的和谐、统一。文章先着重刻画紫藤萝花的外在美。通过对花的精彩描绘,表现了它不可遏止的、旺盛、活跃的生命力。然后是抒写作者对生命底蕴和意义的的深刻思考。说明在奔流不息的生命长河中,挫折、磨难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它是生命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增加了生命的美丽和充实,但不会阻碍生命长河不息的流动。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示例(2.)《行道树》:作者将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树的身上,赋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全文466个字,却蕴涵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
示例3.《春》一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书写人们盼春的基础上给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们迎春这一幅幅的画面,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4.巴金的《日》,作者采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将哲理的思索与诗意的描绘揉和在一起,既成功的塑造了“飞蛾”即抗日战士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发了自己的崇高的美学理想。《月》则表现了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了嫦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了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嫦娥就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日》和《月》是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它也启发了我们思考如何生,如何死。
通过一篇篇散文的阅读,我们获得了一些散文阅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哪些方法呢?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老师补充小结:
课件显示:总的说来要弄清楚四点: 一是写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为什么写(主旨,即要表达的情、理、观点),三怎样写的(行文思路,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四是写得怎样(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去阅读王剑冰的一篇优秀散文《古藤》。
(二)、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抒情对象是什么?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文章的抒情对象的是古藤,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是围绕着它来描写、抒情、议论谈感悟的。
2.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注意抓关键词语,抓文眼: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这就是“文眼”)
点拨: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
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倔强、孤独。
3.对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四个词语来概括。
点拨:惊奇,敬慕,担心,敬仰。
4.纵观全文,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点拨::作者通过描写一株失去了大树的依托,但却并不因此而丧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5.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
(三)品读鉴赏
请同学们细读品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妙的地方,给大家赏析一下。(下例示例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是否需要补充的情况,有选择的展示)
示例1.文章开篇第一段对古藤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反复、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古藤”外形的怪异,渲染了“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难,也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做了铺垫。
示例2.第9段里“.一千三百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这句话这句话显示了古藤生命升华的过程。
“变成根”是指藤无所依傍后开始独立,自己为自己坐桩。
“变成树”指变成了独立的个体,“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变成精”指藤有自己的灵魂、个性、和精神特质。“藤留下了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
示例3.第10段:“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示例4.文中最后一段(第16段)呼应第14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揭示古藤的生命奥秘,进一步突出古藤坚守者的形象,一个引人思考,被人敬仰的形象。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语“倔强”,这个词语揭示了古藤面对命运的变故,失去依靠后的那种顽强的生存意志,坚强不屈服的独立个性。尽管挣扎过,痛苦过,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这个词就是全文的“文眼”。”是作者的点睛之笔,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示例5.文章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
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引出下文古藤失去依傍的命运变故,为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
示例6
第12段“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的不知有多么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古藤的象征意义 。(寓意)
示例7.第13叙述老态女子生孩子的故事,第14段写古藤的“起点与终点”、“根与头”、“存活与伸展”,的叙述议论。有着内在联系:
老态女子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生命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探求古藤的生命奥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四)总结归纳散文阅读的具体方法
通过大家的阅读赏析,现在我们进一步归纳一下散文阅读的具体方法。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总结:
1.紧扣文眼明散聚。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然取材范围广泛,内容博杂,所谓“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统领全文的这一“神”,就能迅速而准确的把握文章,提高阅读效率。在散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这就是“文眼”。倘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广博、纷繁的题材是怎样被有机地组织起来的。
2.找准线索结构清。
线索就是窜连文章内容的的一根红线,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准它的线索就理清文章的结构。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3..融情于景见立意
“一切景语即情语”,大凡写景状物的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
4.咀嚼精妙品词句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处,才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鉴赏。揣摩咀嚼需结合全文内容,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品读感悟,理解才更准确。
(五)、作业:运用散文阅读的方法阅读课文《谈生命》
(六)、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学习者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大人生启迪: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和失败,当在这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像这棵古藤那样,以顽强的精神,坚毅的性格,承受痛苦,经历磨练,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只有经历了磨练的生命才会更灿烂,只有笑到最后的生命才会更精彩!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四
教学过程
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 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1、“学而时习”章
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
(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
(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
2、“吾日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五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来写。写从前“我”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我”不再怕黑。
在教学本课时,开课前我利用谈话引入新课:你们到了晚上怕黑吗?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理解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第一小节,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自己对夜晚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他怕黑时,我就让他说说为什么怕黑,有的学生说动画片看多了,外面有妖魔鬼怪;有的学生说黑漆漆的,让人看了就害怕。我就问其他的学生到底是不是这样,不怕黑的学生就回答不是这样,晚上也和白天一样美好。同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一小节,读出害怕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读第二小节,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让学生明白晚上并不可怕,它像白天一样美好而可爱。“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夜光下睡觉……”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呀!在此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眼中夜晚美丽的景色,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自己眼中的夜景,并且感觉自己的胆子不再小,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看到的夜色,并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度课文,读出我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六
1、学会运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阅读文言文
2、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文言文
朗读、互考互批、点评
在没有注解的帮助下,学生来做一回注解者。
1、默读短文,圈划出你认为需要注解的字词。
2、借助字典为你所圈划的字词加上注解。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各自加上的注解,综合出一份代表小组集体智慧的注解。
4、小组展示注解成果。可补充或表明不同意见。
5、以不同形式朗读。
6、教师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再朗读。
7、整理原先忽略或注解错的'字词。
发放《狼》第一则,课外阅读,并思考:蒲松龄为什么要连写三则《狼》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大家齐唱(或欣赏)歌曲《小星星》导入新课。
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夜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复习生字,巩固记忆。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害怕--不害怕。
2、文中哪一个小节告诉我们小朋友害怕?
3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集体读。
提问:我从前是个怎么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知道小朋友心里害怕?
(课件出示句子:1、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当时,“我”心里都想了些什么?边读边想象,读出害怕的语气。
4、学习第二小节:
(1)集体读。
提问:和爸爸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2、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教师抓住这句进行体会。并通过反复的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师:你平时看到的花草好看吗?它们是怎么样的?
师:原来晚上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
(2)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意境。课件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师引导学生想象:一幅多么静谧、安祥的图画呀!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好像还做了个美梦呢!
(3)欣赏“美丽的夜景”图片。(课件)。
5、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扩展延伸: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6、总结后播放“美丽的夜景”图片。
7、最后指导感情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在家长的陪同下,观察美丽的夜色。
(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更加亲近自然,享受生活。以达到教学目标。)。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八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美丽的景色。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3、师范写
4、生临摹
5、展示写得比较好的同学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池-课堂实录小池-教学设计,小池-教案,小池-教学实录,小学语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九
1、学会4个声母“zhchshr”,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会“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会读写4个声母“zhchshr”。
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奖品。
1、抽读声母卡片:“zcs”及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把你们的老朋友给带来了,还认识它们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出示苹果卡片)。
2、指名读,读对的奖给他。
“zcs”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平舌音)“zicisi”我们又叫它?(整体认读音节)。
3、齐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老师给大家一个奖励,讲个故事好不好?
出示情境图。
1、师: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是什么时候?
生:日出时。
师:对,这就是“日出”的“r”(相机出示卡片“r”),图上有哪些动物?
生:一头狮子和两只猴子。
生:想要吃小猴。
生:没有,因为树上的小猴用一根树枝把这只小猴救上了树。
4、师:对,这就是树枝的“zh”(相机出示卡片“zh”),这几个字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4个声母,教师板书课题。
1、学习语境歌。
师:老师把刚才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一听吗?
师生共同读儿歌。
2、联系表音表形图,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
(2)学生自由练习读。
(3)指名读。(4)师:说说在读字母时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对,在发这几个字母时舌头都要往上翘,所以叫翘舌音,它们都是声母,发音时声音要轻而短。
(5)师范读。
(6)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读(跟老师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提醒学生发音时要轻而短。
做游戏“看谁听得清”(比较“zhchsh”同“zcs”的`发音)。
(1)老师读一个字母,其他学生举相同读音的卡片。
(2)让学生找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一个读,一个举卡片。(有勇气到台上来的学生奖给他大苹果)。
看谁记得牢。
(2)同桌交流,讨论。
(3)指名回答。
(4)出示表音表形图,联系图来识记。
1、教学zhichishiri的读音。
(1)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一下子就把“zhchshr”给记住了,看来今天的新朋友大家又交上了。“zhchshr”又交上了一个特殊的朋友,大家请看。
(2)出示:zhichishiri。
(3)师:谁会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4)指名读。
(5)小结:这叫整体认读音节,“i”不发出声音,读时比原来的声稍响一些,长一些。
(6)集体练读。
2、练习四声,出示:zhichishiri及它的四声。
(1)师:老师给它们分别戴上了帽子,谁能认出来?
(2)自由练习,同桌检查。
(3)指名读。
(4)选音组词。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又交上了几个新朋友,高兴吗?想一想写一写呢?
2、出示四线格,师示范“zhr”的写法。
3、学生书写,愿意写几个就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4个声母,不仅认识了它们的形,读准了音,还学会了写,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十
识字3。
第一课时。
综合课。
否
识字3是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它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对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在极富感染力的语境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自己创编对对子。
生字卡片、关于大自然景物的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努力读通句子。
2、指名(多人)试着读课文。
3、齐读课文。
4、用笔划出生字,自己学一学,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讨论。
(三)理解词语,学习生字。
按小节学习课文,学会生字,弄懂词语的意思。
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大屏幕展示第一节的文字和图片内容)。
1)“雾、霜、霞”三个字都是雨字头。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情景或者观察图片,联系实际识字:
什么时候分别会出现这些自然现象?谁见过,分别是怎么样的?——练习用这些生字说话。
3)穿插朗读、学习词语“朝阳、晚霞、晨雾、秋霜”。
能找到与这些词语相对应的词语吗?比较下面的两组词语。
朝阳——夕阳。
朝霞——晚霞。
3、练习朗读这一小节。
“云对雾”和“和风对细雨”,去掉“对”字读一读。“云雾”是一个词语,“和风细雨”是一个成语。再读。
(四)书写指导。
比较“禾”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注意“秀”的第六笔。
(一)、复习巩固。
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学习第二节。
1、齐读一下第二小节。(多媒体)。
2、出示其中的五个生字,并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及时正音。
3、说说你有好方法可以更快地认识并且记住这些生字,包括字形和生字的大致意思。
(如:比较“蝶、蜂”字形的异同;用这些生字分别组词或说话;猜字游戏:王先生和白先生同坐一块石头上——“碧”……)。
4、多种形式朗读这一小节,“万紫对千红”去掉中间的“对”字再读一读——万紫千红。
这也是个成语。读成语,欣赏多媒体图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当你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景象时你会说些什么?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节。
2、说说怎么认识并记住其中的三个生字——“李、杨、秀”
3、在这一节中也隐藏着成语,你能找出来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4看一看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多媒体图片。这么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来保护,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环保意识,千万不要去破坏环境,伤害小动物。
(四)巩固练习,掌握生字。
(1)多种形式抽读生字卡片。如打乱顺序读、去掉拼音读、抢读、开火车读、读字组词等等。
(2)读多种形式读课文——如分男女生对读、去掉“对字读等”;背诵。
(五)、书写指导。
(六)、课外延伸。
1.补充学习几则对字歌。
例如:
长对短,方对圆,黑夜对白天。
猫对狗,马对骡,山羊对骆驼。
鸡对鸭,牛对马,白鸽对乌鸦。
蚯蚓爬,蟋蟀唱,蜜蜂嗡嗡叫。
黑对白,红对绿,山川对河流。
梨对桃,杏对枣,苹果对香蕉。
猪对牛,兔对猴,花猫对黄狗。
2.试着编编这样的对字歌。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导语,不仅能引起学生对本组教材的兴趣,而且能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设计意图: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定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和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还小,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在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包括对语言的吸收和对大自然的认识等等。因而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把生活的经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有利于他们全方位的的发展。
设计意图:再次体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当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移到学生身上以后,也许会出现很多奇迹。
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丰富的画面时,一定会兴趣盎然,尽情发言,也许还会出现一个小高潮。
设计意图:在上几个成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由对子变成成语的方法。用找一找的方法教学还能激起更多学生更大的兴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要编这样的对子,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鉴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要求无须太高。
云-------雾。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
背诵识字3.
收集对对子。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一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
____。
火车。
____。
洗衣。
____。
服装。
____。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
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
风光秀丽的(公园)。
(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对济源,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城市,那你们对她了解吗?当我从一个小村庄走入城区,我感受到了我们家乡的各个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
: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二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3、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小青蛙热爱读书以及小动物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小青蛙热爱读书以及小动物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感。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小青蛙热爱读书以及小动物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件、与学生数量相等的枫叶、小青蛙和小蜥蜴的头饰及挂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张美丽的红枫叶》。围绕着这张美丽的红枫叶,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故事呢?。
下面老师想请几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谁想试一试?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在童话中认识了哪几个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将青蛙、蜥蜴、鲫鱼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1、青蛙为什么想要一张书签呢?(板书:做书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5段。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红枫叶的语句,并指导朗读。
2、可奇怪的是,青蛙先生并没有把这张红枫叶拿回家,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6-13自然段,一边画出相关语句。
重点理解:
因为青蛙看到红枫叶下有一条小蜥蜴,小蜥蜴正躲在红枫叶下睡午觉呢。他怕惊醒小蜥蜴,所以就没有拿走红枫叶。
(板书:睡午觉)。
青蛙先生轻轻地说了声:“对不起!”
3、可是青蛙先生回到家,还是在想着那张美丽的红枫叶,就忍不住去找小蜥蜴,于是就有了小青蛙和小蜥蜴的对话,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做小演员,同桌两个人,一个来演小青蛙,一个来演小蜥蜴,先在下面试试。
师示范指导。
盖在你身上的那张红枫叶呢?读时语速稍快,表现青蛙先生着急的问。
我太喜欢它了,想把它做成一张书签。“太”可以读的稍重稍长,体现对红枫叶的喜爱。
(其实,小蜥蜴是替青蛙先生觉得惋惜,觉得难过,看来,小蜥蜴对青蛙先生也是特别的——关心)。
“真可惜。刚才我怕拿走了它,会惊醒你的午睡。”青蛙先生满怀希望地来找红枫叶,却发现红枫叶被小鲫鱼顶走了,它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难过、失望、伤心)所以青蛙先生叹了口气,生读,师示范,生再读。
5、所以青蛙先生快乐的说:“(屏幕出示:谢谢你——红枫叶!谢谢你,好心的小蜥蜴!)”
所以课文的最后用了哪个标点符号?这真实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省略号啊!同学们一起来读最后两段!
为什么说这是一张美丽的红枫叶呢?
板书:两颗美好的心灵。
播下一颗善意的种子,就会收获无穷的快乐!
一张美丽的红枫叶。
做书签睡午觉。
小青蛙没得到送新叶小蜥蜴。
两颗美好的心灵。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三
1、通过朗读和交流自己的日积月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2、朗读词语,学习两句古诗,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3、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为写作文打基础。
4、开卷有益学习《太阳城》,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以及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介绍事物的方法。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朗读太阳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
二课时。
朗读摘录笔记、词语、古诗,积累语言。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作自己喜欢的事情。
1、学生齐读词语,交流“清净、一刹那”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摘录笔记,评出“摘录大王”在全班交流。
1、用各种形式朗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交流词语意思。
3、选词说话。
4、学习古诗:反复朗读体会诗意,通过想象体会意境。
1、朗读题目,明确要求。
2、作好准备:a、确定时间,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
b、确定地点:学校操场。
c、准备好实验用品:镜子、喷雾器、肥皂水等。
3、活动过程:a、学生先独自或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b、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c、谈自己的收获。
朗读《太阳城》一文,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功能,了解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介绍事物的方法。
1、学生自己朗读文章,读准字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想一想:自己明白了什么?并交流。
3、指生朗读课文,思考:本课的“能”指什么?(能量)文章围绕“太阳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指生交流。
1、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应该怎样分段?
2、交流:1、(1)直接点明太阳城的特点: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资源。
2、(2~3)简要介绍太阳城接受、转换、储存太阳能的设想。
3、(4~6)具体介绍太阳能的作用。
4、(7)表达对太阳城的无限向往。
3、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得体会。
4、指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十四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语文教案-外国诗四首,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外国诗四首》。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五
1、学习本课8个生字,记住字形,理解新词。
2、初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
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难点: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南、鱼”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1、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可采莲莲叶田田鱼戏间西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
采莲:采摘莲子。
戏:游戏、嬉戏。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口头组词:长江、江水、江南。
南:下面的.里面不是羊,口头组词。
可:注意笔顺,最后写竖钩。口头组词。
鱼:上面像鱼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北:右面先写撇,左不出头。
实施修改意见。
了解江南。
重点指导“鱼、西”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录像出示有关江南一带风光、山水的内容,使学生对江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选做:
课外阅读:描写江南的景色。
实施修改意见。
生字加拼音写2遍。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十六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认识并会写新部件欠字旁。
2、能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扩词练习,丰富词汇,体会本课的新词,学着积累和运用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新春欢乐的气氛,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并引导学生喜欢读儿歌,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其中的4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情景教学。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欢庆新春佳节的场景,激发学生情感。
2、读课题,说说新春佳节你最喜欢干什么。
3、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说说读完这首儿歌后你了解新春佳节是怎么过的。
1、提出本文的生字,以请小老师的形式正音巩固。
2、自主识字、学词,同桌交流检查。
3、以开火车的形式集体交流,老师适时点拨难点。
1、再读儿歌,想象一下小朋友在新春佳节时的.摸样,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2、请学生读,集体评介。
3、请同学们同样怀着高高兴兴的心情再读读儿歌,比比谁读得最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说说自己家怎么过年的。
1、唱《新年好》。
2、交流介绍春节的风俗习惯。
3、让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
板书:
17新春到。
贴对联。
挂红灯。
看晚会。
放鞭炮。
(真热闹)。
实用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七
(一)、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二)、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
二、指名读古诗。学生评价。
三、自己练习读,自学不认识的字娃娃。
四、汇报自己识字情况。
五、指导朗读,练习背诵,集体背诵。
六、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七、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评价。
1、师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的节奏与韵律。
2、生读。自评,指名请小伙伴评一评。
配乐朗诵。请其他同学闭目遐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爱惜粮食?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
1、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写“汗、知、午、禾”。
四、练习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