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能给人们带来一种震撼和启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一
李欣儒(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哈尔滨150070)。
摘要:残疾人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研究和解决当前残疾人的实际问题,调节残疾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使残疾人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呼唤。
关键词:残疾人问题;歧视;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913.69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这一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其状况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法律赋予残疾人的平等公民权利还远未实现。社会对残疾人平等的公民权的漠视、甚至是歧视,常常使残疾人处于不利地位,法律赋予残疾人的平等的公民权,在现实中严重实现不足。中文的“残”与“废”总是如影随形,因残而废的观念根深蒂固于人们脑海之中长达几千年。定势思维长期以来严重地损害和歪曲了残疾人的形象。社会上一些人看到的只是残疾人的拐杖和轮椅等,而不是残疾人作为人的独立人格与社会价值。通过对中国残疾人现状的考察,可以看到,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的贫困比例在不断缩小,但贫困人口中残疾人比例却在相应扩大,社会上最困难的就是大量的残疾人。经济的不充裕,也成为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因跟不上高速的社会发展水平而产生矛盾的最主要原因。
二、残疾人经济贫困的原因。
(一)制度歧视。
制度歧视残疾人是指歧视性的制度、政策对残疾人实施不公正的待遇。国家颁布的法规明确规定要保证残疾人的平等权,即要保证其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的行使,但是有些制度却隐形地带有歧视,降低了法律的效力。如我国政府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必须“身体健康”的规定,就把许多残疾人排除在报考的门外,造成残疾人机遇上的不平等,以至在国家干部队伍中残疾人所占的比例非常低,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教育歧视。
在教育方面,残疾人从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就开始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这也是残疾人教育总体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教育方面的歧视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经费不稳定,特殊教育学校的财政支付状况不稳定;二是教育资源配置偏低。相对于普通教育,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特殊教育师资的配备,远远低于前者。
(三)就业歧视。
就业歧视指残疾人在就业方面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就业对残疾人来说,意味着自立社会、自我发展机会的获得以及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虽然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如福利企业等来促进残疾人就业,其中,对残疾人的劳动权方面明确规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原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市场激烈竞争,用人单位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效益,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残疾人的加入会影响企业的运转和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效率,致使残疾人就业备受歧视,而且困难重重。国家福利企业扶持保护政策的名存实亡,甚至(本网网)出现了只给残疾人发生活费而不安排适合的工作或岗位等怪现象。同时,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其能获得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有限(特别是农村残疾人),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他们获得更高社会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正确处理残疾人问题的对策。
(一)法制保证。
大量残疾人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固然与我国经济不够发达有关,更直接的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国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在有些法律条款中作了一些特殊规定,但是内容太笼统、太原则。虽然《残疾人保障法》早已颁布实施,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还没出台,因此,对社会上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基本上是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在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教育、医疗、康复、婚姻、参与社会活动、无障碍设施等特殊需要的问题上,往往是只讲人道主义的帮助和社会舆论的约束,只讲同情而不讲执法。因此,制定一系列保护残疾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和法规,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残疾人法制体系,是调节残疾人、残疾人事业与社会正常关系所必不可少的,是我国残疾人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而又长期的任务。我国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立法、法律实施、执法监督检查、法制宣传和教育、残疾人法律保障问题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及建立和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机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等。当前的重点是以保障法为依据,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尽快完善各级残联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管理体制,以便能尽快地把残疾人工作、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纳入有法可依、依法办事、违法必究的法治轨道上来。
(二)思想宣传。
社会风气的好坏,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同时也是社会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尺度。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因素。法律管不到的,伦理道德发挥作用,予以补充。发挥道德伦理功能对调节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关系,最终还是要通过个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而起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的`程度,而每一项社会福利工作直接促进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在社会上营造平等、公正的无歧视氛围,形成一种人人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风气。关心残疾人,就是关心自身社会关系网络的和谐;重视残疾人事业,就是重视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从而根除传统的偏见。同时,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杜绝“等、靠、要”的思想,从而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利益关系。
(三)福利提升。
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筹集社会福利资金,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待遇,其目的是通过再分配方式和政策法规来消除社会系统中的不稳定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残疾人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节社会矛盾,为社会发展造就一个协调稳定的环境,保持社会的良性运行。社会的稳定发展势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为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必需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刺激普通群众的社会福利需求,从而为满足这些需求提供必需的资金。
大力扶持社会福利生产,积极开展社会回报,为发展杜会福利筹措基金。我国七千多万残疾人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千万个家庭。发展社会福利生产对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既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政治地位,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又履行了我国宪法的法律责任,促进了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既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与生活问题,消除其家庭的后顾之忧,又减轻了社会负担,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积聚了资金。因此,扶持发展社会福利生产,壮大福利经济,是发展我国社会福利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募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也是见效快、潜力大的工作。在开展有奖募捐的短短几年中,全国募集了几亿元资金,这为社会福利发展建立了经济后盾。
(四)社区服务。
在行动上,各级人士要积极帮助残疾人。政府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时代的新政策,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立、自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扶持残疾人摆脱贫困,共享改革成果。在公共设施建设上,政府注重人性化服务,扩大无障碍建设范围与面积,改进交通工具,方便残疾人出行。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和制度支持,保证城乡无差别对待,解决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求学、康复等实际问题,以消除不和谐因素。帮助残疾人自立,间接地就是在帮助自己。例如建立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服务调动了社会力量,以其投资少、效益好、覆盖面大的特点,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解决残疾人生活的诸多困难,缓解社会矛盾,使政府和残疾人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各种服务,促成人们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社会稳定。同时可以动员全社区力量开展扶贫工作。民政部门通过改革社会救济工作,由“输血”变“造血”,从而改变残疾人在生活中缺乏帮助的实现情况。
(五)教育改变。
目前社会存在残疾人的诸如受教育权、劳动权等最起码的发展权保障不足的问题。本来生存权与发展权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可是有些人却认为,残疾人连维持基本的生活都不易,还说什么发展呢?其后果只能是残疾人平等的公民权与神圣的人权在现实中的严重实现不足。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残疾人升学难、就业难等诸多不公平遭遇,无不为此作了注脚。对此应该在加大对残疾人教育成本投入的同时,加强师资培训建设和教育设备及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必须给他们提供各种设施、用品用具等物质条件,以利于残疾人进行一定的功能补偿。如供肢残者使用的假手、假脚、拐杖和轮椅等;供盲人使用的盲杖、助视器和盲表等;供聋人使用的助听器等;还有残疾人康复、就业与教育的设施,无障碍设施等等。
钟凤梅.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歧视”解析[d].云南氏族大学,.
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周晓宏.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冯寿林,谢向阳,试析社会歧视的基础系统[j].绥化学院学报,2007(12).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二
1、没有明确的主题句。
可能很多人看过六分的作文,说那里就没有什么主题句。但问题在于那是六分的作文,你能写出六分的文章吗?你能驾驭得了复杂的逻辑结构吗?这一段改了几篇文章,发现大多数人开头的句子都很长,看上去挺酷的,可细看去不知所云。到结尾了才大概看出这段要写些什么。先学走,再学跑。先老老实实先把基本的结构练好练熟;先学怎么明确观点,精确表述,再来复杂的转折递进承接什么的。没有一定的基础也不要总是抱着六分的文章不放,先把四分五分的文章弄通了,保证写出来的东西能不低于四分的水平,再谈起他。不要总是把事情搞得太复杂不要好高骛远。
2、不严谨,不客观。
个别句子的问题。印象中有人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原文记不清了,翻译成中文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们迈入了21世纪!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我们告别了经济危机,消灭了暴力和战争。。。后面想不起来了。这样的话说得不好听点简直就是没有用大脑。我印象中那个长句的结构和用词都是很好的,但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看的句子胡说八道起来更是可怕。一定要记住:讲任何话之前都要思考。没有把握得一定要加限定词,像:some,many,partof,maybe,should,perhaps,possible等等。
从大的结构上来讲,没有论据就算再好在新颖的论点也不要提出来。空洞重复的罪魁祸首就是没有合适的论据,所以要么写得很短,陈述了论点简单说两句了事;要么就是啰嗦,反反复复都是在说一句话。
我们中国学生在逻辑方面的训练一般比较少,说实话很多人缺乏认真严谨的精神和习惯。其实也很简单:不知道的保持沉默;不肯定的多加限定,不要让别人找出破绽;认为正确的就一定要给出严谨严格的证明;觉得正确但找不出道理的也要保持沉默。
3、语言上的问题因人而异,总的归纳起来很困难;而且现在还没有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先举几个最近几篇里大家常犯的错误。
(1)滥用定冠词。
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通篇只要是有名词的地方就有the。其实文章中大多数情况下讨论的是一种普遍的情况,所以可数名词用复数,不可数名词用原型就足够了。
(2)对长句把握不好。
也许很多人的意识中都有一个误区:长句越长越多越好。其实不然。记得有一项统计,时代周刊的句子平均长度为20个词,为的是读者能够更好地获得信息。
长句本身读起来就很累,再加上作者的英文功底有限所造成的语法错误,读起来就更让人费解了。最常见的是两个分句间不加任何连词,或者本来应该另起一句却硬变成从句跟在后面。还有就是长句读起来不地道,有明显的chenglish的味道。
(3)句式缺少变化。
长句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长句也是万万不能的。大家可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造长句的手法却单一了些。印象中主要还是定语从句。其实方法有很多,比如:
a强调:itissth.that...
b转折:not...but...
c递进:notonly...butalso....
d因果:so...that...
e让步:itisgrantedthat…。
f列举:…suchas…。
g插入:muer,ahard-workingbamboo,…。
hwith,without等词后明可以跟一大串。
i多用分词结构:havedoing…。
j虚拟。高中做语法都做滥了,可写文章没几个人想起来用。
l多用宾语从句:itseemsthat…。
其实还有很多,我英语功底不好,暂时想不出来了,呵呵。
4、关于论证。
a论证方法。
例证是第一推荐的论证方法。首先写作文不像做数学题目:照着公理定律往下一步步推就行了。现实世界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寥寥无几,用逻辑的方法推演往往会显得文章说服力不强。其次,推理对语言的要求往往比叙事要高得多;又是在用英文写作,犯错误的概率就更大了。再次,虽说字数不是最重要的,带一定的字数对于想拿高分的同学还是非常必要的;而从字数上来考虑,例证要占优势。
b所举例子一定要能充分证明论点。
这一点在上面也反复提到过,这里再强调一遍,因为例子不好不恰当几乎是每篇文章都有的问题。我觉得大家还是有些懒:只是在空喊没有例子可用,却没有实际行动去找。只是依靠斑竹和其他人提供的几个常用的例子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再者,例子是很个性化的东西,大家都用一样的例子,又有什么意思?还有一点:不一定非要用众所周知的例子,也不一定非得投老外的口味,用外国的例子。只要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且又能证明论点的,拿来用就是。考场上是在想不起来就编一个(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平时练笔时不推荐)!
c要注意论据与论点之间的承接和递进。
这一点也是造成文章微观上逻辑不好的重要原因。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大体上看总论点分论点结尾很明确清楚,可一到具体的每一段,就感觉跟在论点之后的论据来得很突兀,只是论点—论据—结尾,缺少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加一些适当的分析性语言过渡一下;在论点和每一段的.结论(如果有的话)之间如果适合的话也分析或递进一下。
5、关于付出与所得。
再次强调:这是一个互助的平台,每一个成员都要发挥它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个版才能很好的运作下去。在这里提出几点要求:
a及时反馈。
每个被批改过文章的都要及时对批改着道谢。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了,可还有人做不到!道过谢之后最好对批改过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批改人也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该,很可能会犯错。一些问题只有大家共同探讨才能解决。
b、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不要总是说自己的水平不行—这大多是借口,也不要总以为不给别人改就是占了便宜—其实是吃了大亏。还是那句话:助人者,人助之。你帮助别人,人家自然会记在心里,你的文章贴出来,帮忙改的人自然会很多,有时会超出你的想象。feier和imong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关于作文版的奖励机制正在探讨中,多出力的人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奖励(当然只是精神上的,呵呵)。
再次提醒。
先用自己最熟悉的词语句型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再说其他的。
大多数人离熟练运用英语的境界还很远,可又想通过长句难句来加重自己的砝码。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造出来的句子很多不地道,读着非常别扭;甚至就是病句。
我改文章很多时候觉着自己就像刚开始做gre阅读时的情景:挺仔细地读下来,可并没抓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两个原因:
1就是上面所说的,别扭的长句使人读着郁闷,不知所言。
2文章没有适当的论据支持,所以就重复论点;或是把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东西变成一段。也许上新东方时教作文的老师会说废话是必不可少的,但就算说废话是迫不得已,也要很有技术才行:比如加工一下变成递进关系;拆开来分两个方面讲等等。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不赞成讲废话。不要总是把字数放在第一位。注意:你是在用英文写作!写得多错的也多,这对于大多数人简直是一定的。洋洋洒洒写了六百多字最后由于跑题或是逻辑混乱语法错误连篇得很低分数的情况屡见不鲜。我见过两篇范文,一篇五段,每段两句话,分别是总论点,三个分论点还有结尾,3.5分;另一篇写了老长,可是词不达意,逻辑混乱,还跑题,只有三分。当然,这个例子不是很有代表性,也不是要求大家写只有论点而没有论据的200字文章,但从中我们还是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根据上面的几个问题,大概提出一套方案:
1准确理解题目,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最最基本的任务;
2根据论点寻找相应的合适论据;
3照这样的标准写几篇,首先做到不偏题并让别人能够准确理解你的意思;
4提高一:尝试不同的逻辑结构。受一种潜在的错误观点—客观全面就是正反都要论述—之害,大家的文章都一个样:死板肤浅。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短短几百字怎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不是每个论题都适合正反论述。完全同意或反对,层层递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问题发现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等等都是可以尝试的。不过不同的题目对应不同的结构,具体怎么运用要作者自己去分析。
5提高二:不断积累,提高语言水平。长句是由抄开始的,词汇短语的运用也是同样。多看范文,多看网友的总结(精华区里有好多关于语言用词方面的总结),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实践,水平自然会有提高的。注意,这一阶段不是在完成以上四点后才开始的,而是要从动手准备作文的第一天就开始,到最后考完为止。
6提高三:在做到以上5点后,其实拿个不错的分数已经很有把握了。可是这时很多人的时间还是不够用,要么是打字太慢,要么是思考的速度跟不上。没有办法,只有硬上!打字不行其实好办,发发狠练个几天自然就好了;思考速度跟不上就把自己置于一个极端的环境中强迫自己思考:比如说可以用平时自己不知道怎么下手的题目来做模考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强迫自己思考。这招经我的实践证明挺管用。
7提高四:妥协。这在准备作文的后期是很关键的一点。很多时候写不出来不是因为没的可写,而是自己想出来的东西不能令自己满意所以就接着冥思苦想。其实没有完美的事情,作文也是一样。在考场上更是如此:能在规定时间写完并并查一遍就很不错了。想到的东西只要恰当合适直接写就是,不要去想太多。
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没什么逻辑。不过我觉得其中还是有些有用的东西的,希望各位gters,尤其是作文新手好好看一下,会有一些帮助的。
不过纸上谈兵总是容易,真正实践起来以上的错误肯定还会有大批的人不断的犯,到时再一一纠正吧。
还有一点,这只是我自己的体会,肯定有我自己的局限性。希望其他斑竹和gters一起努力,共同发现问题。发现共性的问题可以发悄悄话告诉我,也可以直接在后面跟贴,最后由我来整理。
作者:木耳。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三
所谓共性,即指所表现的人或事所具有的概括性与必然性,体现为理性的,能够启发人们的联想,而所谓个性,即指所表现的人或事带有具体性与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人们的联想。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性与共性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题记。
中华民族五千年,英雄人物辈出,他们或才高八斗,或学富五车;或忠君爱国,或忧世忧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拥有自己的个性。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你淡泊名利,你便有了“久在樊笼里”之感,也就有了你“复得返自然”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就是你——五柳先生陶潜。或许有人说你是世上最无个性之人。是啊,你不恃才傲物,你不放荡不羁,甚至你的作品在当时都得不到众人的承认,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有人说你有个性呢?但我要说,正是这些才构成了你闪光的个性!试问,在今天又有谁能做出如此令人敬佩的举动!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你,陶潜,傲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你“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你就是你——诗仙李白。你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你从小贪玩到遇老妪磨杵而自新,于是奋发图强而妙笔生花,文动天下,得圣上赏识。你从不同流合污而得罪权贵,惨遭流放;你从在现实生活中难展才华,到携美酒放情于山水。你不成功的一生却又是成功的一生。你留给世人的不仅是美酒与诗篇,更是那与生俱来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气。这就是你的个性!
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你,李白,傲气!一盏不灭的明灯!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刀光过处,人头落地,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索: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人算不算英雄呢?“变法总要流血的,那就从我开始”,于是,你,谭嗣同成为人人敬仰的英雄。你为富国强民的理想而甘愿献身的豪气便成为了你的被后人广为传诵的个性!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你,谭嗣同,豪壮!……。
千万片叶子绿成树是共性,每片叶子不重复是个性。在我们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大多数人所欠缺的大概就是这共性中的个性吧!
所谓共性,即指所表现的人或事所具有的概括性与必然性,体现为理性的,能够启发人们的联想。以上文为例,其共性大而言之表现在均为天真活泼、富有上进心的中学生;小而言之班长是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典型,学习尖子是能努力兼顾智育与体育的代表。他们是当代中学生抑或当代某一性格群体中学生的缩影,犹如“窥一斑略知全豹”,或相对说“一叶落知天下秋”。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作品要能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等,能历历浮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能够各式各样地‘想象’它们,而以读者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底积蓄去补充和增补。”只有写出共性,让人有“对号人座”的可能,才会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及其联想空间,引起共鸣。
所谓个性,即指所表现的人或事带有具体性与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人们的联想。再以上文为例,无论是班长,还是学习尖子,虽有鲜明的共性,能使人看到某一尖人的综合特征,从而“作者举一隅而读者以三隅反”;可由于人物又具有鲜明的个性,限制了联想,在一定角度来看,有了定位、定势、定形之固,具体落实在某一个班里,是一个有脾气,一个有钻劲的活生生的现实中人,进而避免了个体形象塑造里的抽象化与概念化的通病。
共性与个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但个性中包含有共性;以之推导,具体中包含有概括、偶然中包含有必然、感性中包含有理性,逻辑涵盖明了。反之,也这样。例如,小而言之作为“典型”与“代表”之于大而言之天真活泼、富有上进心之形象是个性;之于某些中学生,又是共性。
河东河西,相对而言。典型的个性更真实、更鲜明、更普遍、更集中。
应该说,以简驭繁之浅谈与深议,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说的,切合于不同的标准,“繁”、“简”概念有特定语境意义,本身不能望文生义,同详写与略写、共性与个性,也不能简单地划以等号,有心者定能悉心而悟。质言之,浅谈之内涵,侧重于校园教学文体,旨在教育学生成为一个能写一般文章的合格者;深议之底蕴,侧重了社会普遍文体,旨在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拾级文学阶梯的跋涉者。以简驭繁,其要义在于典型化问题,俊我们明白鲁迅先生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里说的,“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定见过或听见过的缘由,但不会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见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再审视一下部编初中语文课本之课文《孔乙己》中的人物的由个别性而特殊性而普遍性的升华,便会知晓“登泰山而小齐鲁”的言外之意了。以简驭繁能力,不但是文学修养的问题,而且也包括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思想敏锐程度。对于生活理解得越深越透,对于事物的敏感性越尖锐,他的艺术概括力量也就越大,作品思想意义也就越深。
迅翁假如没有对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的人木理解和敏锐感觉,假如没有对于孔乙己那类没落文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剖析,那他就绝不可能写出像(孔乙己》那样包含着巨大思想内容和典型意义的光辉的作品来。
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世界之前曾经面对过一个死结——谁能解开它,世界就是谁的。亚历山大没有像其他的尝试者一样去苦苦地解结,而是拿出剑劈断了结。随后不久,世界就成了他的。
我并没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但我也决不是个安于平庸的人。于是我潜心探求亚历山大成功的秘密,或者说是寻找上天造结的玄机。想来希望解开死结的人,都是盼着自己能被预言说中,成为世界之主宰——即便是成不了世之至尊,仅解开此结本身,就足以令自己名垂青史,万古不朽。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想与众不同。但仔细回味,亚历山大之前的众人,“解结”方法却大体一样,无非是研究结的绕法、结构、机关、突破口……诸如此类,但却无甚突破。
正是由于思想上没有突破,缺乏必要的魄力与气质,才使众人成为不了亚历山大。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亚历山大、解结、征服世界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其实应是必然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位女环保专家(很遗憾我忘记了她的名字),她在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向人们宣传并呼吁保护动物和环境,禁止使用农药ddt,但却遭到许多人尤其是化工资本家的围攻。她被孤立、嘲笑,甚至被人说成是“哗众取宠的疯子”,最后抑郁地死去。但其20xx年后,几乎全世界的人都钦佩她的远见卓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20位科学家之一,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人同列。在我看来,她是做到了真正的“与众不同”,一种超越时代认识局限与狭隘的与众不同,一种永恒的与众不同。
当今社会,思潮并起。前卫、时尚、另类甚至是变态充斥着感官和心灵,有人迷茫于其间,有人“弄潮”其中,并自以为“与众不同”。但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探寻一种超越平庸、领先时代、趋于永恒的人生智慧。其实,只要有人找到它,那这个人便可真正与众不同,永恒不朽。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四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他非常重视人的道德品行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两千年来对华夏子孙的行为处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日:”朝闻道,夕死可矣“;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日”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诸葛亮日”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范仲淹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把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传统文化的实践者.
作者:刘文华作者单位:刊名: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英文刊名:thelanguageteacher'sfriend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五
1、封面页:
(1)不能有页眉页码。(封面页如何取消页眉,方法见下文第四部分)。
(2)右上角应该有“论文编号”四个字,4号楷体。
(3)注意字体字号:学校名称、论文题目:2号楷体-gb2312。论文性质:1号楷体。学号、姓名等:4号楷体。
(4)封面页所列项目,左侧一列依次为:学号姓名年级完成日期。右侧一列依次为:专业学院指导教师论文成绩。
3、英文标题页:字体应该全都是timesnewroman,有些人的部分地方是黑体。
4、目录页:页码应该是罗马数字,不是阿拉伯数字。目录从绪论开始,不用加中英文标题页。(中英文标题页大纲级别应该为正文文本。)。
5、正文页码:所有页码统一要求5号宋体,有的人忘改了。
6、正文标题:
(1)一级标题小3加粗宋体,二级标题4号加粗宋体。字号字体有人设置错了。
(2)每个一级标题按照要求放到下一页最上方,最好的办法是,把光标放到一级标题前面,插入--分隔符--下一页。这样就算前文多一行少一行都不会影响下一个一级标题的位置。(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正文一级标题位于上部居中位置,用小3号加粗宋体打印”)。
(3)二级标题要顶格写。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放置(格式规范要求:正文二级标题,位于页面左端,顶格放置,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用4号加粗宋体字打印。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放置序数,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
7、正文段首应该空两字符,许多人的段首距离不规范。可以把段落全选中,右键--段落--特殊格式--首行缩进--两字符。
8、作者签名一栏,名字不要在word里打出来,那个要求手写。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页码,应该是[1][2]……注意加[]。另外,参考文献的分类标识,有些人用错了,期刊标注[j],专著标注[m],学位论文标注[d],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标注[a],其他可以标注[z]。
【注】专著论文集和期刊的区别:网上论文库里那种按月每期出版的'有某年某期字样的一般都是期刊,专著论文集是图书馆那种一本一本的按照某种特定话题分类的之类的。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举例:
[1]王某某:《某某探究》[j],载《司法论坛》,第11期。
[2]刘某某:《某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
10、补充一句,提交文档的时候,word07版和10版的,自己转换成03版再交。学校电脑比较落后,老师们在学院办公室只能看03版的。
注意事项:
关于论文的格式规范与提交的一点说明。
论文打假结束,学院归档之前,学院老师都会查你的纸质版论文格式是否规范,不合格的都要求拿回去改完重新打印。
关于论文提交份数和要求,不同学院的说明不一样,分别说明一下:
(1)有的院要求交5份纸质版。
一定要把格式改好再打印,否则还要给你返回去重改、重打。
(2)有的院要求交匿名版和完整版。
部分学院,打假时需要提交:电子版(完整版、匿名版各1份),纸质版(完整版、匿名版各1份)。匿名版要求删除封面上自己的姓名、导师的姓名,以及删除致谢部分,学号保留。纸质-匿名版不需要签名,纸质-完整版的正文末页签名。最后提交最终版的论文,电子版要求word03版,文档以“学号+姓名+论文标题”命名,纸质版要求正文后有作者手写签名,封面不写成绩。(封面不写成绩是因为部分人要参加答辩,答辩的时候分数会有所变动。)。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六
大部分的中国父母关注的是孩子成才而不是承成人。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是几个关键性因素,比如兴趣爱好,也是认识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只是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也不利于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养成。而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性格,人格特征这下些问题才是家长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的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家长的观念。很多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比别人早一点学,多学。反而,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去自主发现他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逼他去学不感兴趣的,只会让孩子过早的产生情绪。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
很多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接受最好的教育。大数据分析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是没什么区别的。也不是说好学校就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前途。学校是有文化理念的,学校和孩子之间也有影响。有时候孩子之间互相的影响比学校的还要大。所以择校和非择校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4、学生上课外班能不能提高成绩?
调查显示,中国大概90%的学生都在上课外班,这样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的学习性就下降了。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发展就受到限制。课外班是学笑生活的延续,如果学生没有一个去开阔眼界的机会。没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对孩子也没有很好的发展。也不是说不报课外班,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
5、物质刺激能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奖金是家长们惯用的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诱惑鼓励孩子去学习。然而,调查发现其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而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对孩子的正面影响。
6、父母闲暇时间都在干嘛?
发现最多的是父母在读书看报,父母自己也在学习的,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比例也是最高的,占了31.31%,然后是看电视,玩电脑,看手机等结果又不一样了,当然这是我个人观点。
7、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习影响有多大?
为了孩子能集中精神去学习,父母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结果反而相反。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七
新闻编辑是文化创造工作的一种,即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整合有价值的新闻材料得到文化产品投入市场,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在新闻传播领域举足轻重,编辑人员的素养也影响着新闻活动的传播效力。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和增加了新闻材料的获取渠道,超乎人们想象地翻新了新闻信息更迭的速度。这对新闻业兼新闻编辑人员而言,这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艰难的挑战。在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碰撞期兼融合期,编辑素养与网络时代之间的矛盾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尽量降低融合期矛盾所产生的伤害值。
一、新闻编辑素养的具体要求。
1.新闻材料需具备客观性与真实性。
新闻编辑人员的最基本素质就是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这也是新闻编辑人员的生命线,决不可轻易触碰。新闻编辑是不同于其他的小说剧本写作一类的文学创造活动,它不允许夸张虚构,不允许歪曲事实,而是要做到有据可依,准确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过程。每一条新闻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同时也要与我们的现实社会相适应,能够在一定角度上反映出其应有的社会深度和社会价值。真实性和客观性也使得新闻报道能够经得起社会各界广泛的表扬或者批评,经得起人类伦理道德规范的考验[1]。
2.编辑人员需具备缜密的思维与价值的判断力。
现代社会的飞速运转,日新月异,仅仅一天的时间新闻事件就层出不穷。夺人眼球的新闻事件也不可胜数,但是真正的能够揭示社会现实、打动人心、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材料还是有限的。而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人员就是需要在浩瀚的新闻材料的海洋中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编辑报道。新闻报道的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编辑人员价值判断能力的强弱。敏锐的新闻编辑者往往凭借其缜密的思维和高超的价值判断技巧沙里淘金,及时抓住新闻导向,攫取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新闻材料。
3.编辑人员需具有人文关怀理念,以人为本。
新闻编辑者们需要认识到新闻的传播对象是人类,一则新闻必然会与某一类特定人群挂钩。新闻编辑者们虽然不能随随便便将自己的个人主观情感带入到一则新闻的撰写中,但这并不意味要冷冰冰地处理我们所收集的新闻素材,而是要秉承一种人文情怀。以富有人文关怀的笔调书写反映社会现象的新闻;以如沐春风的文字传递媒体的温暖关怀给弱势群体。以人为本,追寻本质,探索真相,传递正能量。另外作为编辑人员,切记一味追逐新闻的视觉冲击力,滥用新闻画面,误导新闻主体和受众[2]。
4.编辑人员需具有一定的审美鉴别能力。
新闻编辑本身就是文化创造的过程,那么新闻产品也称得上是一件文学作品。新闻的美学价值受到新闻编辑者的审美鉴定能力的直接制约。新闻素材的摘选、加工和整合都是在新闻编辑者已有的和正在积累的各类艺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3]。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应该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寻找艺术,努力提升个人的审美鉴赏能力,更好地投身于新闻报道的创造工作中。
5.编辑人员需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新闻编辑也需要专业的水准。编辑们需要与时俱进,时刻不忘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专业的水平包括对新闻编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的熟练掌握,对各类新闻材料采集器材及编辑软件的熟练运用。试想,一位新闻编辑者具备了独到敏锐的眼光、良好的文学功底和非凡的审美鉴赏能力,却在专业操作水准上不合格,那他对自己辛苦挖掘出的新闻材料的处理,可能会大打折扣,不尽如人意,甚至只能望着一堆难得的新闻材料感叹“巧妇难为无炊之米”了。
二、新闻编辑素养与新时期网络时代的矛盾问题。
新时期网络的迅猛发展带动着新闻媒体行业的巨大变革。如今的新闻编辑者们每天需要处理的新闻数量几近天文数字。传统的新闻处理模式无法满足新闻编辑者们行业的竞争需求,而网络媒体带来了转机,但也对新闻编辑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传统媒体与新时期网络时代的磨合期产生矛盾是一种常态。下面就是关于一些矛盾问题的罗列。
1.网络的全球性与新闻的地域性之间的矛盾。
新时期网络时代创造出的是一个地球村,全球都处于信息共享的大环境背景下。当下的新闻报道的受众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的单一的群众,而是多个地区多个国家的复杂的群众。这也就意味着新闻报道的价值受到全球多种多样的受众的复杂的考验。而新闻价值是总体新闻素养的评估标准。新闻编辑素养是能否引起群众普遍关注的影响因素。素养层次决定群众关注的面积和热度,群众关注又决定了报道价值的大小,三者互相影响。这时只要合理处理新闻编辑素养与新时期网络时代的矛盾问题,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
2.新闻报道快捷性、即时性与有效性和网络时代新闻的丰富性与大量性之间的矛盾。
新闻传播就是要起到一个传播的作用,形成一个舆论导向,服务于社会。但是满足群众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也是新闻编辑过程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如果只按照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新闻编辑,那么可能造成受众群体减少,社会服务功能不明显。如果仅仅立足于服务社会,新闻报道又有可能停留在表层,得不到深层次的反响。网络新闻编辑更为轻易地掌握了新闻的舆论导向,但是网络新闻的发展有时仅仅为追求个性化,寻找刺激,背离了传统新闻媒体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初衷,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新闻编辑素养的要求。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三、新闻编辑适应新时期网络时代的措施。
1.新闻信息需要重新整合。
新闻编辑者唯有集新闻材料之大成方能适应新闻报道网络传播的全景式特征。网站信息数量多,质量参差,合理有效的归纳对这些消息的整理必不可少。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所在,利用先进的网络编辑方式处理,完成海纳百川的工作任务;而后要做的便是其中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整合包装,一网打尽新闻材料。而对那些重要新闻的报道有时不仅仅是将事件的过程细节,前因后果,影响后续一一陈述就足矣,而是要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足够的思想深度。
2.创造新闻报道的新产品。
新闻产品完成了整合包装就变成了一件文学作品。网络媒体使得新闻编辑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方式的束缚,赋予了新闻产品获一定的更为直观的效果,也为新闻产品提供了一片更为广阔的舞台天地。因此,新闻编辑者对新闻材料的处理,不再延续传统编辑的老路子,而是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以获取的新闻材料进行研究,有效彰显各种新闻材料中的共性的同时着重突显个性,从而拓宽受众的的视野范围,积极创新新闻编辑工作程序,得到更为完美的新闻产品。
3.搭建社会沟通平台。
新闻媒体最显著的特征是传播性。新闻编辑者的工作一方面是对新闻材料进行加工得到新闻产品,另一方面则是设计合适的平台增强新闻的传播性。新闻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与社会相融合,与人类的心灵相沟通。编辑者们承担的责任颇为重大,既要合理地解释新闻报道的内容,还要积极为提高公民的公共素养作出努力,在新闻作品与受众之间搭建一座合适的社会沟通平台,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保障交流效果,确保新闻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传统的新闻编辑的某些不合理之处在新时期网络时代背景下暴露得日益突出,并终将会被快速发展的网络大潮淹没殆尽。新闻编辑素养与新时期网络时代之间产生多种多样的矛盾必须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只有这样新闻编辑的质量才能更有保障,新闻编辑工作的展开才能更为顺利。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八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已愈来愈被世人所关注,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高校语文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是深切体会到了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它是重要的人文素质课,是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现在大家并没有认识到学习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大部分学生并不重视大学语文,并对大学语文有厌学情绪;部分高校只把大学语文课程当作摆设,不重视大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来讨论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一弥补当代大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欠缺。
从本人实际的教学经历来看,大学生们上交一些书面材料,包括入党申请书、助学金申请书、请假条等,每一篇都有错别字、语句不通等问题;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语言文学知识不感兴趣,对很多中外名家的作品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从以上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方面的欠缺。大学语文的教材大都是精选名篇经典,精心编排,可以弥补当代大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上的欠缺。
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成功人士必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全部能力,尤其是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而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学语文课在语言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这两方面对学生的培养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相比的。所以,学习大学语文,有利于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丰富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一书中这样定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大学语文课包含了这一切,如《长恨歌》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苏轼的诗词《定**》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论语》、《老子》、《孟子》等都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素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语文对于人文精神的传播、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这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作用是学生在古今中外文学精品感染教育下,促成其人文精神的形成。开好大学语文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而且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善于接受新鲜的事物。但同时,当代大学生因为阅历浅,对事物缺乏理性的认识,容易因一时冲动,对事物本身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产生一些错误的审美观,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亟需正确的引导。优秀文学作品可以给大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经过细细品味,它能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也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去鉴别好与坏。文学以她与众不同的形式反映那个特定时代的现实生活,歌颂并赞美了社会中美好的人与事物,揭露和批判特定的那个社会中丑恶的事物和风气,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的能力。
五改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人最关键的能力是创新能力,而形象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中国的文学作品极富意境,一词一句都有暗示,都需要学生们发挥形象思维去想象,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正是如此,学习中国文学,可以极大地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改善人的思维方式,提升人的创造力。
六完善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
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社会不断发展,功利性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文学科慢慢开始被学生忽略,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一流,但是不愿意学习人文科学知识甚至出现了倒退。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重大课题,都需要多学科、跨学科进行合作,才能取得成效。所以,大学生只掌握专业知识、放弃人文学科的学习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大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大学语文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弥补人文知识的欠缺;丰富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养;完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在教育者的努力下,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将被大家所接受和认识,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霍然.普通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探索[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5)。
[2]何兴楚.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教学改革的应有思路[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责任编辑:范可〕。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九
所谓共性问题,即多个审计项目或单位中存在的'性质相同的问题,也称普遍性问题.在撰写综合审计报告、审计调查报告和一些问题性信息时,常常要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提炼.许多人由于没有掌握好共性问题的分析提炼技术,导致问题说不清,原因道不明,建议不对路,制约了审计成果质量水平的提高,削弱了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如何进行共性问题的分析提炼.
作者:刘云鹏王治清王娅飞作者单位:烟台市交通局;市审计局刊名:陕西审计英文刊名:shaanxiaudit年,卷(期):“”(1)分类号:f239关键词: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十
素描是美术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习素描能研究造型规律,培养造型能力,科学地、真实地再现自然物像,同时素描也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意识的体现。素描的构成因素是素描的共性,作者在表现中体现不同的主观感受、审美意识和艺术语言,进而形成艺术个性。素描的共性与个性相辅相成,对培养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健康的审美意识和突出的艺术创造力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素描;共性;个性
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素描已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艺术院校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课程,以及艺术生学习美术技能、探索造型规律、培养审美能力的训练手段。素描是一门认识形、表现形的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训练,它为美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术是画家与人交流的手段,它不但塑造形象,而且在画面中蕴藏着画家丰富情感,是一种复杂的脑、眼、手结合的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素描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基础作用。素描作为造型艺术,是一门研究形的艺术,造型的准确性和内在结构的科学性是其基本要求,但其必须解决的不仅是描绘对象问题,还有情感问题,因此素描是一项综合的思维活动。艺术造型不但需要直观的观察,还需要研究探索自然的思维方式和表现自然的艺术形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造型特征,认识其变化规律,素描是解决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素描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在历代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与探索下,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交流不断密切的时代,素描这门艺术也在不断改革,寻求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素描涵盖面广,不同画种对素描的侧重面也不同:油画注重明暗调子、体积、空间的表现;国画注重线条、结构等因素;雕塑侧重于形体结构与立体空间的研究;等等。虽然各种画对素描的要求不同,但是素描却具有共同的规律、特征,这就是它的共性。素描的共性即素描的实质特性。素描自其在院校、工作室中被确立为美术的基础训练以来,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从欧洲学院派的教学到俄罗斯契斯恰可夫的素描教学体系,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我们不能不说学院的素描教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艺术家。近代的契斯恰可夫更科学地以结构、体面为核心,把物体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明暗关系作为表现手段,培养学生严谨、写实的造型能力。分析素描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素描的构成归纳成以下几个因素:构图、结构、形体、比例、透视、明暗、质感、量感、空间。学习素描离不开研究这几个方面,而对物体结构与形体的研究又是学习素描的核心。素描的最大特性是造型,作为造型基础研究的素描,它的共性是与造型紧密相连的。素描的本质是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基本法则,研究构图、结构、形体、比例、透视、明暗、质感、量感、空间,这些要素构成了素描基本的重要内容,是素描的共性。
构图的研究是画好一幅画的关键,为下面其他步骤的进行打下基础。透视在素描作画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将我们视觉见到的三维景物正确表现到二维画面上的方法,对准确把握物体的形体特征与空间关系,将现实物像在画面上真实再现出来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物体千姿百态,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但是构成物体不同形态的本质因素是物体的结构和由结构而产生的形体。透彻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形体是学好素描的关键。关于形体与结构的关系,可以说没有结构就没有形体,结构意指构造和组合。素描的核心是造型,造型的研究始终离不开结构与形体的研究,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形体,深入研究物体的结构,正确分析物体的体面关系,才能学好素描。素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明暗调子、线条、明暗与线条结合为素描的三种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明暗表现法被称作“全因素素描”,即用比较写实的手法,以明暗调子表现自然物像。线条则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富于变化的审美形态,生动地表现客观对象。明暗与线条结合的表现形式则以富于变化的线条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结合明暗更加强了物体的体积感,二者结合、互臻完整,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自然物体的特征。质感是素描表现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眼睛我们可以感知物体表面的光滑、细腻、粗糙、柔软、坚硬等特征,这是视觉质感。质感的表现往往通过明暗的变化、光影的区别、不同的笔触得以彰显。在空间的表现中,空间指二维空间、三维空间。一切物体都具有高度、宽度和深度三方面的度量,数个立体型处于一定的空间中,它们具有前与后、近与远的关系。素描作画时,要对各个物体进行空间比较,找出它们所处的空间位置,通过前后并置、遮挡、大小变化、虚实对比等手法创造三维空间,从而产生立体感与真实感。量感也是素描的一项重要因素,量指物体的质量与重量,不同的重量与质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在素描绘画中,量感与质感是密切联系的,日常生活经验或者某种心理联想都会产生视觉上的质感和量感。自然界的物体有的重如石块,有的轻如飘羽,我们可通过不同的调子、笔触、线条体现量感。比例也是构成素描的基本要素,在绘画中不可忽视。
素描教学是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要求眼、脑、手同时得到锻炼,解决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素描作品是作者对客观物像的认识与情感体验结合的产物。作者通过素描技法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抒发对自然的情感,不同的感受就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不同的艺术语言,因此素描的表现形式、技法不是单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蕴含着作者不同的主观感受和创意思维。在素描教学中,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开发创造力、培养艺术思维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一些人对素描抱有狭隘的认识,仅仅把素描看成造型的训练手段,忽略了素描的另一面——创造性。一位艺术家说过,每幅素描都有其独特的创造性。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素描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个性形成的意义。由于素描的材料、表现形式、表现技法的多样性,因此其具有宽广的研究领域,这为素描作品体现个性的审美、艺术的创新拓宽了道路。素描不仅是描绘自然物象,同时也是对自然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技能与情感的组合。学生由于个性、经历、环境等的差异,他们的审美角度、个人喜好也存在差异,对绘画对象的感受也不同,有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表达形式。单一的素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结果造成单一、雷同、千人一面。艺术应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素描教学发展也应该多元化,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打破表现技法的唯一性,应用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技法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素描教学在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同时,应当培养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长期以来,在教学上,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审美标准评价学生的作品、指导学生,致使学生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和表现方法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肯定,从而影响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审美意识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个性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是一种美术教育理念,是一种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教师应不拘于教材,多关注学生的不同喜好、个性,多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风格各异的素描作品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在注重素描共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和表现方式、方法,使其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对于学生的创意要以鼓励为主,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与审美个性的人,是美术院校的职责。素描教学的共性与个性是基础与发展方向的关系。只有具备坚实的基础,才可能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素描学习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基础扎实而又富于创新的人才。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以权威自居的心理,不要把自己确立为唯一的标准,改变过去学生模仿教师、完全服从教师的缺乏生气的学习气氛。学生若把教师作为唯一的样板,极力模仿教师的画法,会阻碍自身个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陷入被动学习的泥淖。素描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看法与想法,诱导学生勇于探索,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表现能力,促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形成自己良好的个性和素质,为今后的专业创意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应当具有较广博的学识,包容多元化的素描表现形式,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探索艺术发展规律和表现形式。时代在不断进步,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当旧的形式不足以表达自身的艺术思想感情时,画者就应该探索、创造新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教师只有把继承传统、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尝试适合自己的素描表现形式。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应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对写生对象的内心体验、自身的艺术思维、审美个性的差异,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无论通过何种素描表现形式,都要把培养创造力和活跃的艺术思维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在以素描的共性为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标准和艺术表现语言,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素描的共性是基础,学生的个性是发展方向,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共性,缺乏基础,个性的发展就会失去支撑力;有了共性,缺乏个性,学生就会缺少独立思维能力。只有模仿能力,缺乏创造力,这不符合我们的教学目的。正确处理好素描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培养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健康的审美意识和突出的艺术创造力的人才,是素描教学的目的。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十一
根据《关于开展机关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调研活动,针对xx县罗富乡黄江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情况、通讯和卫生、乡村清洁和绿化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二)群众生活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户户通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2、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70%。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2%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3、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4、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是基本生活支出由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了元。二是教育支出由原来的4000元降低到2000元,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三是医疗卫生支出由原来2000元降低到1000元,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了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5、三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在此之前,由于我村公路不通,很多人外出打工,致使村里大部分为老人,专门管理田地,儿童留给老人照看。
6、人均收入情况。
前我村人均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年总收入为20000元。其中务农收入3000元、务工收入15000元、其他收入2000元。至20底,村民收入有所改善,我村响应政府号召,开荒扩土大面积种植甘蔗,一年家庭增收至少10000元。
2、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
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持肯定态度。在村委及市集可看见挂有相关宣传标语、横幅,整体民风得到改善,村民们比以前节约,减少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更杜绝了过节送大礼等铺张浪费。
3、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
“美丽乡村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建统一的垃圾池,安排专门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等。这些在村委的大力宣传和督促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乡里建立起了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然后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建立村规民约,建立乡村保洁队伍,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集、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在不管是在文化广场还是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及房前屋后都可以看到有关“美丽**・清洁乡村”的标语,在县里专门提供的环保垃圾桶上也印刷有“美丽**・清洁乡村”,时刻提醒着村民们注重环境卫生,美化生活环境。
通过清洁乡村活动,村民们感受到了乡村清洁的诸多好处,提高了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
二、村屯绿化活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现在的我们村不再是只看得到农作物这样的绿色,更看得到城市中才有的道旁绿化树。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村里开始了村屯绿化,在乡村公路两旁种起了各种绿化树种。在荒山上开疆扩土,大面积种植核桃,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打造核桃大县,通过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既满足了绿化的需求,又不浪费土地的价值。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十二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明确了尊重彼此的个性是个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保障。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首先,人格平等决定我们必须尊重他人的个性。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实,法律只是做到了对人平等最基本的保障,人的平等性还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人格的平等笔者认为十分重要。人格是一个人立于社会之根本,无论我们出身如何,贫穷或是富贵,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对于有着平等人格的不同人的个性需要和选择,我们都应该做到最基本的尊重。不能因其地位、身份低或是贫穷,而忽视或抹杀了他的合理追求。尤其是对于各种弱势群体,其特殊的或是微小的利益需求更是应该得到相关部门和大多数人的重视,关心和尊重他们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其次,多样性的固有存在决定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个性。马克思认为无论是个性还是共性都是事物的固有属性,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因为事物的多样性才显得那么的多姿多彩,才得以长久繁衍生存。社会必然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合体,一个社会越是发展其多元化的程度就会越强,因为它更多的释放和发展了人的个性,满足了人多方面的需要。而一个集权的、模式化、单一化的社会,必然会压抑个性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积蓄更多想要爆发的不稳定的力量,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就好比一个个体,当他内在的需求被不断压抑时,其身心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或是抑郁压抑或是通过各种途径发泄,生活中就会冲突不断。因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只有尊重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为其提供实现的途径,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十三
6.领导调研安排同一条路线,有的有作秀成分。
1.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较差;
2.服务效率不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不及时;
3.服务内容和形式跟不上形势,不能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1.工作态度较差,请示工作不能得到正面答复;
2.工作能力不够,不能提供专业指导;
3.工作要求脱离实际,基层执行困难;
4.工作计划性不强,材料报送时限要求不合理;
5.工作布置以后没有持续跟踪,只追求结果;
6.工作措施可操作性不强,不符合实际;
7.对于基层提出的问题和困难置之不理。
1.各类会议数量多,抓落实的时间少;
2.相同内容会议层层召开、重复召开;
3.以会议贯彻会议,没有见诸行动抓落实;
4.会议讲话长、套话多,具体落实措施少;
5.随意扩大参会范围,陪会人员多;
6.随意提高参会层级,领导干部忙于开会;
7.会议迟到、早退、玩手机、打瞌睡现象时有发生。
1.文件、简报数量多,随意扩大发送范围;
2.公文质量不高,行文不规范,时有错别字;
3.工作方案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可操作性不强;
4.各类报表多,报表设计质量不高;
5.相关人员没有按时阅办公文。
2.工作互相推诿,分内工作不愿意承担;
3.工作效率不高,批复事项、报送材料等不及时;
4.机关部门之间横向沟通不畅。
1.汇报工作时只讲亮点不说不足;
2.热衷于与下级单位签订“责任状”,以签订责任书代替抓落实;
4.该自己干的工作交给基层干,或花钱委托别人干;
5.应该本级决策的事项不决策,报给上级决策;
6.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办事拖沓敷衍。
1.工作得过且过,不在状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艰苦奋斗意志减退,缺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攻坚克难的精神;
3.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面对问题绕着走,甘当老好人、圆滑官、太平官;
4.满腹牢骚和怨言,比待遇多,比责任和奉献少;
5.遇到功劳自己揽,遇到困难往外推;
6.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1.工作过度注重包装,忽视实际效果;
2.笔力好能力差,汇报材料准备得比较齐全,但是工作却并未有效开展;
3.总是强调各种困难,没有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
4.重形式轻内容,自己宣称的亮点特色比较多,但实际并未达到工作效果;
5.选择性落实,以单位或部门特殊情况为借口,仅仅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工作;
6.对上级文件和会议xx学习不到位,导致执行偏离。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十四
[摘要]对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从师资队伍、培养方向、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以及就业观念等方面,系统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创新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建议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除引进、更新电子商务开发及模拟软件,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以外,还应充分借助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创新学生实践、实习方式。一方面,校园内的`招生、宣传、图书设备采购、网络教学、后勤服务等逐步电子化,学生可以利用高校的电子商务氛围,学习、研究校园生活的电子商务内容;另一方面,以相关电子商务竞赛为载体,借助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各电子银行等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问题,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和典型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教育与社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机制,创造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无缝连接的电子商务培养环境,建立起学习、实践的“生活化、商业化”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完善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在内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5.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关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充斥媒体并为许多文献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这一数据的出处是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在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情况调查的结果,调查截止时间是206月15日。但这一结果并未就统计方式、样本地区等作出说明。事实上,国内首届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生毕业的时间是年,而且据笔者调查,20%的就业率与当前的实际就业状况严重不符。以江苏南京为例,各高校届电子商务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协议就业率大都在70%以上。因此,用年的数据说明的状况,并得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毕竟,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2004年中国的网民数是9400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075亿元,而截止20底,中国的网民数是2.1亿人,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超过1.7万亿元。
但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在目前供需信息不对称、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还缺乏充分认知和统一评判标准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转变自身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除了少量“纯粹”的电子商务专业岗位之外,要充分利用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需求,从贸易、营销、物流等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更大的就业范畴内选择工作,或者借助现有的网络环境和自己的学业优势自行创业,这些都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十五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人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个性化管理也成为组织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个性发展是指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价值的过程。而共性管理则强调组织中个体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个性发展与共性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坚持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个性发展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事情。在组织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优势,只有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并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组织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突出的表现。例如,我在工作中发现,通过挖掘自己的特点,我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拥有独特的能力。我利用这些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领导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获得了同事和上级的认可。因此,我深信个性发展是每个人都需要重视并持之以恒追求的。
尽管个性发展十分重要,但在组织中,协调和一致性也至关重要。共性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个体之间的协作和协调,使组织能够高效运转。作为一个团队成员,我体会到组织中共性管理的价值体现。共性管理能够让我们共同追求组织的目标,将个体的力量最大化。在团队中,我意识到个体的能力和成就只有在团队协作中才能得以展现和提升。通过共性管理,我们能够分工合作,发挥各个人的优势,达成共同的目标。
个性发展和共性管理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个性发展,个体能够不断提升自我,增加个人在组织中的贡献。而共性管理则能够促使个体更好地融入团队,同时也提供了让个体展示个性的场合和机会。在组织中,我发现通过个性发展和共性管理的良性互动,我的领导力得到了增强,同时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提升。个体在追求自我成长和个性价值的同时,也能融入整个组织体系,实现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共赢。
个性发展与共性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至关重要。个人通过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个人能力,能够为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组织通过共性管理和个性发展的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个个体的优势,提高整体效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个性发展和共性管理的关系,在个性与共性之间寻求平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个性与共性的良好互动的路径,为自我和组织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共性个性问题大全(16篇)篇十六
“是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企业创新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管理问题,要想解决管理问题,首先是必须明白什么是“管理问题”。所谓“管理问题”,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现有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或者说,管理问题就是“管理现状”与“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是“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解决管理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以不断缩小现状与期待之间的差距。
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同时会受到个人情绪和价值观的影响,对“管理问题”的理解也会不同。之所以说矛盾的98%是“误会”,因为“误会“的98%是“误解”,即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造成的。一项销售任务没有完成,有人理解不是“问题”,因为所有的人都没有完成任务,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的。有的人却理解是“问题”,因为其他企业在同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销售情况却比我们完成得好。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同,企业的管理决策和采取的行动就会不同,员工在工作中采取的态度和表现也会不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和提出正确的问题。
1、提出正确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有时“问题”并不存在,我们却误认为它是“问题”。有的企业管理者花很多心思去解决企业员工流失的问题,而深入了解却发现,企业员工是在合理的幅度内流动,是正常的用人现象,相反,如果多年不流动的话,反而可能会成为管理僵化的问题。“不加班工作”本来不是“问题”,有的企业却把“不加班工作”视为工作不敬业的表现。在公司内部的工作会议上,存在不同意见和争论是正常和必需的,有的管理人员却把提出不同意见的人看成是和自己对着干,等等。由于人们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而产生了很多人为的矛盾和冲突。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学会发现和消灭不是问题的“问题”。能够提出正确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所以,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提出管理问题必须考虑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等因素。
面对同样份额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业绩,一个战略定位在国际市场和一个定位在区域市场的企业,对当前面临的管理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解答。在企业文化上,有些现象在一个企业被视为问题,而放另一个企业却不是问题。比如在办公室抽烟,有的企业严格禁止,一旦有人抽烟就要被罚款,而在有的企业却看做是很正常的。在微软,员工上班可以躺在沙发上,也可以吃零食,而放在另外的单位,却可能会因为工作“懒散”而被开除。
3、发现管理问题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洞见。
有时企业存在“问题”,而企业和管理者却没有发现“问题”,或者对“问题”视而不见,
有些管理问题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就像扁鹊为蔡桓公诊病一样,只有企业到了病入膏肓、难以治愈的程度,企业领导者才知道出了“大问题”。
企业容易滞后才发现隐患的管理问题和重大危机,往往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战略和流程的问题,用人和文化的问题,以及对外部变化的适应能力等,在这些方面,需要管理者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洞见,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敢于突破原有框架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正确的管理问题。
4、机会就是问题,问题就是机会。
有些管理问题并不来源于现状,而是来源于未来。德鲁克说,成功的革新来自于对革新机会的有意识和有目的的追寻。他提出了七个创新的源泉,后来称之为企业创造变革的“机会的窗口”,这七个变革机会的窗口是:(1)出乎意料的事件;(2)无法协调的矛盾;(3)流程的需要;(4)产业和市场结构的改变;(5)人口结构的改变;(6)观念的变化;(7)新知识。这些现象在当下并不形成企业现有的威胁和问题,但是没有把握和利用它们,就可能会对企业的未来形成威胁;如果把握住了,就会变成企业发展的机遇。
因此,德鲁克建议,企业必须每隔6个月到12个月,通过这七个机会的窗口,定期进行系统的检视,以发现变革的机会,从而对企业现状进行“有系统的放弃、改进、发掘成功”。从前瞻性的眼光来看,机会就是问题,问题就是机会。
5、如何通过表象识别和发现正确的管理问题。
德鲁克的“事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释管理问题本源的思路。他提出,企业最高层的首要职责,就是通过严谨的研究来解答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德鲁克认为,“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很少有人充分研究和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许这正是企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解答“我们的事业是什么”,企业需要进一步回答我们的顾客是谁、顾客购买的是什么和如何购买、顾客心目中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为了解答“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企业需要进一步解答市场潜力和市场趋势如何、未来的市场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哪些创新将改变顾客需求、还有哪些顾客需求没有满足等问题。为了解答“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企业管理层还需要进一步解答“我们是否在从事正确的事业,还是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事业?”为了回答每一个第二个层面的问题,企业还需要提出更加细分的问题要素来进一步研究和解答,直至细分到可以面对每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
通过对以上企业本源问题的层层分解和解答,界定“管理问题”就摆脱了“盲人摸象”的主观状态,接下来就可以很清晰地界定出“管理问题”的“南北两极”――企业的现有状态“是什么”,企业的期望状态“应该是什么”,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为出发点,从而发现和提出正确的管理问题。因此,只有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正确的“管理问题”,才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