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要求教师在编制教案时全面考虑教学目标、学情特点和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份多媒体教学的教案模板,结合了技术手段和教学实践。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一
《匆匆》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1.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和学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口语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句导入。
(二)认识作者。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前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还有对散文的了解,然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画像及简介做以补充。(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师先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范读《匆匆》一文,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然后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试读这篇文章。最后再展示,让学生毛遂自荐。(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力求引导学生用心地阅读文本,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四)深入阅读课文,用心品读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看哪些段落给你的感受最深,你仿佛从中聆听到了什么?(读并不只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静思默想会让学生沉浸在书的磁场中,陶醉其中,从而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对课文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2、哪一段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说说你的感受。(这一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自己对一些词句的理解,就是品读词句,谈自己从文中感受到的东西,接着在感受加深的基础上再读。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就会越来越深,读得也会越来越好,真正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贯穿整个课堂。)。
(五)总结感受,升华理解,感悟道理。
1、高尔基说过,读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刚才我们就通过阅读用心灵和朱自清先生进行了交流、谈心,同学们的感受很多,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最好是一句格言、警句来总结、概括一下自己的感受、收获,你最想说什么,想一想,写在课题的旁边。
2、请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下的一句话。(老师随即把大家评价最好的'写在黑板上。到此为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用心朗读、用心品读、用心诉说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板书设计:
16、匆匆(朱自清)。
花有重开日逝去如飞。
人无再少年珍惜时间。
(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能从时间的名言、到课文中作者的感悟、再到自己的感受,一目了然。)。
拓展阅读:匆匆赏析。
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二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一篇课文《观潮》。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说课的内容。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本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观潮(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学生在课前已经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接下来。
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
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他们汇报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语文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的艺术,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我将虚心接受,认真思考,以求进步。谢谢大家!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三
我今天说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白鹭》的第二课时教学。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因此教学本文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词并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的美。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将在课前制作好课件,用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以及优美的音乐熏染,帮助学生感受白鹭的美,使他们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6——9小节时,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白鹭的画面?学生很快就会进入“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的意境。
在欣赏“钓鱼图”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这一节,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让他们在品读中体会拟人句表达出的喜爱之情以及比喻句的韵味十足,“诗”趣横生。再通过多媒体演示,让白鹭在田间垂钓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
在欣赏“瞭望图”时,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白鹭真的是在瞭望吗?它可能在干什么?提示学生通过“早晨”、“孤独”、“悠然”等词想象出白鹭也许在等待早出的同伴、欣赏清晨的美景……就这样,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望图的回味无穷。
如果说“钓鱼图”让学生感到诗趣横生,“瞭望图”使学生回味无穷,那么“低飞图”则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欣赏“低飞图”时,重点引导学生从“乐”字中体会白鹭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并让学生动起来,边读边用双手轻轻地做出飞行的动作,此时,整个教室出现了一幅白鹭群飞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无穷的乐趣。
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而且是一幅画,一幅活的画。然而。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作者是怎么看的呢?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第9节,体会白鹭就像一首优美的歌,同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然后出示艾青的一首诗: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让同学们读一读,说体会,再告诉大家,这首诗的题目是《芭蕾舞演员》。美的事物都是相通的。芭蕾舞演员也好,白鹭也罢,都是美的精灵。提问:你们愿意拿起笔,写几句话来赞美白鹭吗?可以仿照艾青的诗句。然后交流自己创作的诗,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根据课文创作的小诗:
像画一样悠然。
如歌一样优美。
似诗一样精巧。
比白鹤柔婉。
比朱鹭轻巧。
比苍鹭清纯。
赏读完全文,我再引导学生思考:白露是一首诗,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一首诗?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出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最后我想给学生留这样几道作业:
1、细细揣摩第七节,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是在瞭望吗?》为题,用“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写一段话。
2、学了这篇美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请写下来。
番茄太阳”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以点连线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
二、教学重难点:
以点连线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
三、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抓住语言之本——描写“笑”的重点字词品味涵咏,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逐层走进文本的内核,最终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人生的启迪,留下乐观生活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找到支点。
1、检查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文。
3、老师提个问题测测你对课文的大概意思了解得怎么样。
(1)番茄太阳指什么?
(2)师板画一个笑脸:
4、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发现的?出示句子——“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5、齐读。
二、牵引笑线,感悟内涵。
1、为什么说明明的笑脸就是番茄太阳呢?她的笑脸真有这么美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
2、交流后出示四个描写笑脸的句子。
(一)第一回环,感悟笑容纯美。
1、请同学们大声地、动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重点读一读。你觉得明明笑得怎么样?生读句体悟。
2、小组交流。
3、谁来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所感觉到的?
4、生交流,师抓契机品评。
5、就让我们也来回味明明的笑。(男女分读)。
(二)第二回环,再悟笑中乐观。
1、那么这么纯美的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发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言信息。生读读划划。
2、交流反馈。(五岁左右,是个盲童。……)。
3、这样的一个孩子,她是靠什么来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的呢?(摸、听)。
4、在我们的眼中世界是美丽可爱的,而明明却看不到,她一出生就生活在黑暗中。可想而知,她的生活一定是困难重重的。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明明在生活中会碰到哪些困难。
5、是呀,明明的生活是如此艰难,假如是你,面对这一切,你会怎么样?可是明明呢?她未曾哭过,至少我们在课文中找不到她哭的痕迹。面对重重困难,明明依然笑着。
7、让我们再次感受明明的笑,这回,我们分组来朗读。
(三)第三回环,领悟笑中温暖。
1、得出明明的笑已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同样也感染着课文中的“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生默读标记。
2、交流反馈:生读找到的句子。
3、出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自由读,想想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交流。你能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吗?怎么读?齐读。
4、仅仅只是“我”一个人在享受明明的笑吗?你觉得还有谁也在享受着明明的笑?
三、指导书写。
1、自主观察。
2、重点指导(戚左收右放,左撇用直撇,不宜过长。右部要舒展)。
3、学生练习。
4、交流反馈。
“番茄太阳”说课材料。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以点连线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
四、教学重难点:
以点连线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
三、教学理念: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积累未来诗意生活的资本。本课设计抓住语言之本——描写“笑”的重点字词品味涵咏,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逐层走进文本的内核,最终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人生的启迪,留下乐观生活的信念。
四、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找到支点。
通过反馈课前预习,找到文中的关键句。“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2、牵引笑线,感悟内涵。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交流后出示四个描写笑脸的句子。并说说你所感觉到的?生交流,师抓契机品评。
纯真乐观温暖。
3、写字教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发现,把字写美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四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五
《观潮》是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和言语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课文以写景为主,本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书写"鼎、罩"等7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昂首东望等词语;。
能用"逐渐"、"恢复"等词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本科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我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我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是基于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情。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正确书写汉字还有待加强,学生理解一些语句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因为本课是篇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采用"创设情境法"、"图文结合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钱塘江潮来时宏伟的气势,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生将采用"情景探究法"、"讨论法"及"朗读体会法",通过对图片影像的观看,感受和学习课文中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然后,放录像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之后,请几个学生分别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很多同学都没有亲身感受过这一奇观,在这里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气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
第二环节:新授环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解决。
然后我找同学来大声朗读课文,并采用同桌对读的、抽读生字卡的方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新课标极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提醒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我让学生带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这一问题来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默读的时候要提高默读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笔指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课文脉络清楚,学生在初读基础上能很快理清脉络,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观看一遍录像。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观潮人的感受。
4.细读,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潮来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样?(江面平静)。
2.潮来时,江面的景色什么样?在讲潮来时这部分时,让他们用笔画出描写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大潮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时联系生活经历,体会感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我之所以设计如上三个问题,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时间顺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四环节: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关键词总结成为本课板书,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钱塘潮的特点。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六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
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应用了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注意积累写作材料”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前,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七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向大家说课的题目是《观潮》。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要突出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这个重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这个难点。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根据我对农村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观潮(齐读课题)。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预习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
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本课的生字,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请教老师或同学。
3、思考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过渡语:昨天老师已经布置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老师来检查检查。
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
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因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要求读出正确的节奏、停顿和速度。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教师及时肯定:“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让我们找找文中描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再来读读好不好?”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因为教师正确使用激励语言,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这些句子让学生展示读,教师再指导读。
5、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我们知道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自由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
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辽宁教师考试微信号:lnjsks。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八
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是实验小学的菅娜,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观潮》,下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应对本课的第二课时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今年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第一次采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都明白,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阅读、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所以,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当中,应当尽量透过课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同时加大学生的古诗词教学。
《观潮》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奇观”。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经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文章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个方面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雄奇的景色。
结合小学课标要求、新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作的。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经过以上对教材地位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作的。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经过文字去想象潮汐构成的原因和文中描绘到的壮观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教师供给直观的图像帮忙。
三、说教法和学法。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将利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钱塘江大潮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除了情景教学法。我还将采用想象画面法,谈话提问法等方法同时进行教学。
在学法上,我将采用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法和朗读品析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作为第二课时的导入,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尊重学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运用情境导入法,播放钱塘江大潮来前的纪录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掌握上节课所学资料,又借势把学生的兴趣点引到新课潮来时上。具体我会这样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初步感知了潮来前的景象,相信大家必须十分想感受潮来时的汹涌澎湃,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齐继续感受钱塘江大潮吧!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感受雄奇。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手、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读,我会布置这样的任务:“大家要仔细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请用直线画出描述潮来时声音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述潮来时样貌的语句。
学生分享读后,我将学生反馈勾画的语句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把表示作者观察写作顺序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让学生充分感受潮来之时,大潮声音和大潮形态的变化,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述潮水变化的叙述方法。
第三环节:精读鉴赏,细读品位。
经过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阔,也勾画了相关语句。为了进一步品读文中的好词佳句,我会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组间分享自我对勾画语句的看法,从中能够感受到什么?小组探讨完后,随机抽取小组代表,分享小组探讨的结果,并做相关的引导与总结。
比如这样的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明确句子里的比喻修辞手法,并继续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阔。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将布置两个作业。
1.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钱塘江大潮呢?试着为钱塘江大潮写一段解说词。
2.朗读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如:刘禹锡的《浪淘沙》。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核心资料的集中呈现,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反映文章的思路脉络,以便帮忙学生直观的回顾课堂资料。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声音、样貌)。
潮过后。
总之,本节课经过朗读法、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能进取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以上就是我今日说课的全部资料,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经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我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本事有限,对文字描述的景象难以构成深切体会,所以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述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够培养语感。所以,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欢乐。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我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所以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我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四、说教学程序。
《观潮》这篇课文结构十分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这篇课文不仅仅能够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教学到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这篇文章结构十分清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能够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教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
2、播放潮来时录象,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课文。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述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述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述潮水来势汹涌的。指导朗读3、4自然段,异常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
再播放潮来时录象,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最好。
4、总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
(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我。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
1、把今日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本事,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
2、小练笔。让学生以《观潮》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必须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观。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仅能够体现主要资料,并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资料掌握整个课堂教学资料,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观潮。
潮来前平静。
声: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形:一条白线横贯江面两丈水墙。
潮头过后平静涨水。
六、说效果。
经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经过自我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经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仅读懂得了课文,并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一、说教材。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资料》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资料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经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资料:“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到达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本事,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能够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并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那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我走上讲台,当小教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经过读理解课文资料,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经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境。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日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可是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主角,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本事,发展学生的想象本事和动态形象的思维本事,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明白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能够讨论。
学生经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我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经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本事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终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我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齐,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齐,构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经过自我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本事。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研究)。
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本事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本事,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本事。
我的说课资料结束,多谢大家。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九
曾有专家这样说:注意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注意对整个智力活动有着指向和维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上课老是走神,倾听能力差,因此我设计了这节《集中我的注意力》的心理健康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有良好的注意品质。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将本课的活动目标定为:情感、知识和行为三个方面。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学会在学习生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在课前,我和学生做了如下准备: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下活动过程:我设计了五个活动环节:
第一个环节:
(一)游戏热身,激趣导入
听口令,做反动作。向左转——
这个游戏设计的目的是: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中初步体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同时为下面活动的展开做了铺垫。
(二)畅所欲言,分辨利弊
游戏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是转错方向引起同学的哈哈大笑于是我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学习中有没有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给自己带来困扰的情况,有的孩子说老师我抄题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把身高1.4米抄成了14米。再启发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情况出现。有的孩子说我边看动画片边缝毽子,结果被针扎伤了手。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渲染: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烦恼,有时候还会给我们带来大问题。同学们你们看,(点击课件,出示图片)驾驶员在飞机快要着陆的时候走神了把飞机开错了跑道撞上了边上的石头造成29名乘客死亡,314名乘客受伤;这是一场赛车事故,赛车手在比赛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想看看时间,结果3车相撞,3名赛车手当场死亡。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层层递进式的谈话,使学生更加明确注意力不集中不但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麻烦,更会对我们的生命造成危害,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活动竞赛,训练注意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认识到注意力的重要性,于是我带领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注意力训练营。以竞赛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小游戏闯关活动。
第一关:一看到底
给学生出示一张迷宫图,不让学生动手,只用眼睛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3个出口。游戏之后,引导学生总结:你觉得集中注意力应该做到什么呢?孩子根据亲身体验基本都能回答得与预设大致相同。教师适时用课件出示:注意力集中的窍门之一:眼到。
第二关:一拍不错
看来啊,这一关难不倒大家,我们进入第二关——一拍不错!同学们请起立!老师这里有3组节奏型,看谁一拍不错!拍完后,引导学生说说闯关的秘诀——耳到。
第三关:听音传话做动作
对呀,在学习生活中,只要做到口到、心到、耳到、眼到,你就会变成一个聪明的孩子!
【第三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过游戏,让学生了解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游戏中方法的揭示为下个环节的进行也做了铺垫。
本课的第四个环节是:
(四)自我剖析,扬长避短
注意力大比拼
课件快速出示12组4字词语,考考学生谁能在短短的30秒内记得又快又多。
在这一关中,我特别关注了几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表现,根据他们的回答,对他们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哇,你太了不起了,短短的30秒你记住了8个词语,如果在上课中你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老师相信,你会更棒!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学生了解了集中注意力的几个窍门之后进行的一次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中,学生充分调集各种感官,真正体验到了集中注意力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五)升华主题,激励学生
在这个环节中,我再次强调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事事专心,事事认真。结合本节课的活动,我把注意力集中的窍门编了一首《注意力拍手歌》,让孩子拍手跟读,升华了主题。
拍手歌的设计编写让学生再次深刻的认识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同时,在歌谣中对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再次回顾,升华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体。一看到底、一拍不错和听音传话做动作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成功地实现了预设的活动目标。在教学中,对自己预设之外的生成处理得还不够好,今后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十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二)逐段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
(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恢复平静)。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6、布置作业(略)。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十一
1、四上教材:
先来说说教材。今年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第一次采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都知道,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阅读、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因此,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当中,应该尽量透过课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同时加大学生的古诗词教学。
在这一册教材中,共有八个单元。内容涉及自然奇观、中外童话、观察发现、神话故事、多彩生活、人间真情、爱国立志、历史故事等。《观潮》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奇观”,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4篇课文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组成。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最后的习作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因此,我们在整个单元的授课中,要在每篇文章教学中渗透写景作文的教学,同时也要引入类似写景文章的学习和写景古诗词的积累。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文章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个方面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雄奇的景色。
下面是学情分析,简单讲讲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首先,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因此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其次,由于这一课生字词较多,而且又是开学第一课,学生可能还不能马上进入状态,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会在字词意思的学习上多花点时间,同时也要求学在上这一课之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包括:读课文、认识生字、查找字词意思等。
结合小学课标要求、新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观潮》这篇课文我将设计两个课时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写田字格内的生字,会认绿线格内的12个生字,理解“笼罩”、“逐渐”等词的意思。
3、学习第一小节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5、通过观潮人的描写学习,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尝试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重点:
1、通过学习,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感受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难点:1、边读边想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一)教法。
1、教学中,我将使用朗读法,即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老师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进行朗诵。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使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真实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二)学法。
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首先,课前预习一定要学生单独完成。其次,在上课过程中要通过多提问学生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写景的作文能力。
教学程序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程导入、详细教学内容、课堂小结、课后拓展、教学板书六环节。
1、初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预习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词圈出来,并尝试通过查字典解决。
3、“——?”用问号划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课注意听。
1、在黑板上书写“观潮”二字,并分别询问学生“观”是什么意思,“潮”是指哪里的潮?然后引出钱塘江大潮。
2、顺势列举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诗句。
比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
3、本文作者是如何赞美钱塘江大潮的?文中有一句话,请学生找出来。从而引出全文主旨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板书:天下奇观。
5、那究竟何种景象能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又是如何来写天下奇观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生字词学习。
教师指名读,并相机正音。
2、将这些词语放进文章的句子中,再让学生开火车读。
3、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句子分别是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这些景象,你一定有印象深刻的.画面,指名让学生分小节进行朗读。
第一段学习:主要掌握写景文开头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
4、再回到文章第一段:读一读、品一品第一段这样的开头,好吗?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读,同学之间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回答:这样的开头言简意赅、点明中心、深入人心、读来简短有力。
5、引申到写景作文:其实很多经典的写景文章,都喜欢使用这样的开头。
比如:我们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的第十八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句就是“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接下来,课文就描写西沙群岛如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如何可爱。
再比如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黄果树瀑布》,第一句就是“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今后我们在写景时,也可以用这种干净有力的开篇。
综上,作者开篇点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他先写了潮来前,再写潮来时,最后写潮来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潮水的变化。(此时板书)。
第二段学习:找关键词,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1、默读第二段,画出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除了写潮来前的平静,还写了什么?
3、结合第二段每一句话,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赏析。
第三、第四段学习:
1、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在朗读前关注文中的小泡泡。引出这两段的阅读要关注两点:样子和声音。
2、谈谈读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感受。
3、利用表格,让学生整理第三、第四段时间、地点、潮声的变化,潮形的变化来感受潮水浪潮扑过来之快、潮声之响、潮形之壮阔。
时间、地点潮声的变化潮形的变化。
午后一点左右,远处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东边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很快,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两丈多高的水墙。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4、引导学生欣赏欣赏第三、第四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顺势引导学生看着表格进行背诵。
第五段学习:
1、朗读第五自然段,提问学生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引导学生关注“还在”、“依旧”“好久”“已经”等词。赏析他们的妙处。
2、呼应首段,难怪作者会写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学习侧面描写——观潮人。
1、提问学生作为天下奇观,作者观到的仅仅是潮吗?还观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2、提问学生为何需要侧面描写,从而引出侧面描写的作文。
3、再一次呼应首段,这么多人看,就是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为被称为天下奇观。”
1、提问学生“写景文章应该如何读?”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提问学生以后如何写写景文,从而引导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第一段开门见山、修辞手法、侧面描写。
结合自己暑假的经历,模仿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一篇写景文。
潮来前——平静。
天下奇观——潮来时——汹涌澎湃。
潮过后——余波未平。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十二
《献给老师的花束》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表达师生情谊的诗歌。整首诗围绕“爱”,既写出了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又写出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赞扬了人间至真至纯的师生情谊。课文共有4个小节,每个小节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师生情。
这首诗的第1小节概括地赞颂了老师献身教育而无怨无悔的崇高品质;第2小节用具体的事例再现了教师关爱、教育学生的情景;第3小节写学生向老师献“勿忘我”表达对老师的祝福和敬爱之情;第4小节写老师高尚的品质给学生的人生带来的启迪。
我是今年9月2日才调入学校的,而且一来就接手六(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此之前我一直从事了五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因此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材,我都感到很陌生,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为了能更快适应教学工作,我尽量争取与学生多接触,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认识了班上的33名学生,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初步了解到学生们普遍喜欢上数学课,语文方面书写不够工整,对于学好语文信心不足。
为了上好这篇课文,我提前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背诵,学生比较感兴趣,毕竟教师节刚过,而且在9月10日那天,学生们在班上搞了一个隆重的庆祝活动,不仅给班主任老师送上了许多礼物,而且我这个刚来才几天的新老师也收到了不少礼物。由此可见学生们对老师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之一。
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诗歌情感炽烈,意境深邃,加之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脚突出,很适合朗读,因此我打算用读的方式来教这篇课文。一共分2课时来上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扫清文字障碍,找准情感主线。第二课时精读品味,感受师生情深,课内我将安排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大声读、分组读、男女生轮流读,表演读等。在读中品味师生之爱,在读中感受师生之情,在读中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我将要上的就是第2课时内容。
其次是采用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的方式,加强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本诗意境优美,表达有特点,值得学生学习借鉴。例如在教学第2小节时,三个“记得”可让学生用自已的话描述诗中的情境,然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用“记得”开头写话。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3. 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1. 整体把握,抓住情感主线。
2. 以读为主,结合讲、思、想、议一起理解内容。
感受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练习用“记得”开头说话写话。
一、导入回顾上课时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一下诗中那浓浓的师生情谊。(师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有关老师与学生的图片,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
二、品读第1节:
让学生自由读第1节,你从哪些句子、词语中能读出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抓住文中的几对反义词休会思想感情:
欢聚——离别 忧愁——喜悦 青丝——白发
接下问学生:老师希望什么?对什么“痴情”?从而理解“无怨”一词的深刻含义。
最后让学生带着崇敬之情读这一节。
三、教学第2节:
1. 默读这一节,看看作者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 交流,概括出三件事
3. 指名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 指名说一说
然后从文本回到现实,在你的小学生活中有哪些老师关心爱护你的事呢?请你回忆一下,用“记得”开头说一说。
四、学习第3节:
师启发:作为学生遇到了那么好的老师,我们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呢?
引导学生思考:“勿忘我”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学生为什么要送“勿忘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节思考讨论。
再问:学生给老师送花为什么要“轻轻地放”“默默地放”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激之情齐读本节。
五、品读第4节:
男女生轮流读本节,让学生找一找当学生长大成人之后回想起老师的什么?
品读“仿佛仍然站在我们的背后”一句。
问:这是不是一个比喻句?那作者为什么说老师站在背后注视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呢?
作者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结合前3节想一想?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第4节。
六、总结全文
作者写这首诗献给老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配乐齐诵全诗。
七、板书设计:
7 献给老师的花束
工作
(无怨、痴情)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十三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
2、 认识十四个生字(其中包括两个多音字),会写八个生字。能够积累一定的词语。
3、 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1、 理解课文,体会同学们在开学时的喜悦心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 学会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赐予。
小黑板、 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1、 在课文中识字,体会同学们开学时的喜悦心情。
2、 结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正确认读十四个生字(其中包括两个多音字)。
挂图、卡片、音乐。
(学生自由说,老师对说得好的同学及时鼓励。)
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是怎样说的吗?
1、 学生自由读问,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汇报,把读不好的词语反复读几遍。
3、 学生之间互相度,各自纠正读音。
4、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格外 灿烂 鲜艳 分外 好奇
兴奋 仿佛 突然
5、 读带有词语的句子:
今天的阳光格外灿烂,校园的花朵格外鲜艳。
老师在校门口笑脸相迎,同学们见面分外喜欢。
就像一年前的我,睁着好奇兴奋的大眼。
看着他们,我仿佛突然长高了。
6、 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开学这一天都看见了什么?
7、 分组读读,从这些句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8、 课文中的小作者心情怎样?他又想到了什么呢?想想应该怎样读,小组间互读。指名读、集体评议。
9、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今天的阳光格外灿烂。
校园的花朵格外鲜艳。
应该怎样读?能不能用“格外”说一句话。
说说你升入二年级时,有什么希望和打算?
1、 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庭。(可加上动作表演)
2、 试着背一背,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配乐)
开学第一天
老师 笑脸相迎
同学 分外喜欢 扬起风帆
小弟弟、小妹妹 好奇兴奋 送去温暖
第二课时
1、继续认读生字、新词,读课文。
2、会写课后的八个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一) 巩固复习
1、 出示生词卡片,读一读。
格外 灿烂 鲜艳 分外 好奇 兴奋 仿佛 突然
2、 出示生字卡片,说一说你先记住了哪些字?
格 灿 烂 艳 始 扬 帆
妹 背 迈 睁 仿 佛 空
指名说,集体评议谁的方法好?
3、 出示多音字。
相 分
能不能说说他们怎么读?能给他们找找朋友吗?
(二) 学习生字
1、 指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 按照偏旁给他们分分组。还有别的方法给他们分组吗?
3、 词语积累,看谁组的词多。
4、 指导书写。
(1) 观察字形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 重点知道:“阳”“说”“给”
5、 巩固练习:
(1) 完成生字作业,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2) 背诵课文。
纟:给
讠:认 识 说 话
阝:队 阳 阴
五、 课堂作业设计:
1、 给多音字组词:
2、 写出代有下列偏旁的字,越多越好。
讠:
阝: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十四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思考:
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
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
学生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十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辽宁师范大学营口教学区09小学教育一班24号贺鸿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潮》。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理论依据、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本,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山》、《鸟的天堂》、《火烧云》都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本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结构清晰,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超过后的顺序以及大潮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介绍了观潮人数之多,从侧面表现了大潮的奇观,选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们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根据课程目标要求了四年级学生教学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实际来理解体会字词的含义。
感受大自然壮观,受大自然美丽熏陶,能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教学目标,我计划用2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是让同学们学会生字生词,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继续学习课文,理解作者描写观潮的写作手法,真切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今天重点讲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特点,我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抓重点词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过程和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大潮来时”的内容为课文学习重点部分,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
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表达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领悟是突破难点关键。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体会大潮来时的宏伟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品味,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合作交流法和自主探究法,便学生在自主能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
上节课,我们读了《观潮》一文,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按着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从整体入手来把握课文的思路和观潮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自主读书,感受奇观。
交流学习方法: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读这篇文章,感悟大潮的壮观(学说出自己喜欢的读法,教师也说出自己的读书方法,供学生参考)。
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江面平静,观潮人多,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想象人们观潮的热闹场面,体会作者多的手法。
(二)、品读重点领悟奇观。
看录像,初感奇观。
潮来时是怎样壮观的景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钱塘江大潮,让我们边看边想你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其情趣。(天下奇观声音形状由远及近)。
感情朗读感受奇观,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进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学习结尾段,引导学生通过“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体会潮过后水势之大的奇观(恢复平静(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三)、总结课文、归纳升华。
江潮景美,作者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
观潮。
观潮之前江面平静。
观潮之时(天下奇观)声音形状(远近)。
观潮之后恢复平静。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依照本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做到“以读代讲”,“从读而悟”,因此,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十六
本文经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教师供给直观的图像帮忙。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经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经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活力立刻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然后,让学生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最终小组讨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让学生把自我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本事,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十七
《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武林旧事》,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古代诗文,单元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的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在七年级里,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以上内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
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使用以下学习方法逐步地掌握课文内容:
1、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很难一目了然,中学生养成阅读注释、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仅能够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朗读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
3、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
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阅读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注,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一)开讲激趣、导语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学课文《观潮》,让学生欣赏这篇现代文会将学生与文言文的《观潮》拉近距离,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相隔几个世纪的钱塘江大潮有多大变化呢?古人和今人观潮的热情是不是一样呢?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回顾了小学课文《观潮》,现在我们要学习南宋文学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题目也是《观潮》这两篇作者不同,写作的时间更不同,但他们所描绘的都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异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过渡到对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试读,这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其次是教师范读,这是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是学生仿读,这也是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可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课文内容也会有一个大概印象紧接着我给出一道思考题:这篇课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刚好描绘了四幅画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归纳成: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这样,学生对于内容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分析课文。
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个组分配一个自然段,即一幅画面要求四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完成两项任务:
1、找出本段的重点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
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做简要的赏析这两项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依据他们答题的情况、小组参与面与课堂上的表现计团体得分。
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教学的重难点都在这里得到解决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团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较好完成,而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则是一项略有难度的任务,可以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这样就可以降低这道题的难度系数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多,比如海潮图中对潮水的描写,运用了不少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像“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将潮水形、色、声、势几方面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再比如观潮图中,描写观潮人群的密集,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江潮之势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都值得学生去揣摩和品析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求他们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为答题作好准备只要学生说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认可。
这种竞赛活动不光可以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觉得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训练。
当两轮紧张激烈的竞赛结束,同学们极有可能意犹未尽,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给出一道创新题:七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海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景的直播现场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最打动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画。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钱塘潮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优美动听的旋律、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精彩的解说,一定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这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最后对以上的比赛作小结,计算出总成绩,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也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但我想,这个时候胜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全心地投入、收获了知识,那么他们都是胜利者到这里,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再次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梳理知识要点之后布置作业:比较两篇《观潮》在内容上和语言上有何异同?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学习其写作技巧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题可以在课后完成。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十八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观潮》。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一专题展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钱塘江以其奇特壮观的大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通过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练习背诵第3、4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3.在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的基础上,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课文的重点段中,按空间、时间的顺序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而这些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很难体会出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我把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有序练习背诵定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生生活在内陆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观的大潮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没有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课文文质兼美,意在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想象奇观,深入品读重点的词句,并能熟练运用,因此,我把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定为本课难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可以从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领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我构想通过:识字学词,品读感悟,回归整体这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识字学词,整体感知。
板书:潮来时、潮来中、潮来后。
(二)品读感悟、体会奇观。
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学生了解大潮雄伟、壮观并学习作者按观潮顺序记叙景物写法的重点段落,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凸现对重点的处理。
1.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要求背诵,在背诵之前,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背诵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大量读中感知,学生会找到可以按照时间、大潮的由远及近(空间)、前后联系等来记忆。
此时,教师再出示插图及表示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的词语,辅助学生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2.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其实,在学生交流背诵方法的时候,也就明确了三、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那就是——由远及近。
通过对重点词语“人声鼎沸”的体会,感受到加入了对观潮人的描写,更能衬托出真是天下奇观,所以,才引得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也与第二自然段的人们的表现相照应。
3、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效果:这节课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023年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通用19篇)篇十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辽宁师范大学营口教学区09小学教育一班24号贺鸿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潮》。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理论依据、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本,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山》、《鸟的天堂》、《火烧云》都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本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结构清晰,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超过后的顺序以及大潮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介绍了观潮人数之多,从侧面表现了大潮的奇观,选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们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根据课程目标要求了四年级学生教学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实际来理解体会字词的含义。
感受大自然壮观,受大自然美丽熏陶,能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教学目标,我计划用2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是让同学们学会生字生词,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继续学习课文,理解作者描写观潮的写作手法,真切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今天重点讲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特点,我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抓重点词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过程和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大潮来时”的内容为课文学习重点部分,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
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表达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领悟是突破难点关键。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体会大潮来时的宏伟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品味,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合作交流法和自主探究法,便学生在自主能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
交流学习方法。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读这篇文章,感悟大潮的壮观(学说出自己喜欢的读法,教师也说出自己的读书方法,供学生参考)。
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江面平静,观潮人多。
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想象人们观潮的热闹场面,体会作者多的手法。
(二)、品读重点领悟奇观。
看录像,初感奇观。
潮来时是怎样壮观的景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钱塘江大潮,让我们边看边想你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其情趣。(天下奇观声音形状由远及近)。
感情朗读感受奇观,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进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学习结尾段,引导学生通过“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体会潮过后水势之大的奇观(恢复平静(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三)、总结课文、归纳升华。
江潮景美,作者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
五、说板书设计:。
观潮。
观潮之前江面平静。
观潮之时(天下奇观)声音形状(远近)。
观潮之后恢复平静。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