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作文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努力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坚持和耐心。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欣赏这些优秀作文,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一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五”通“午”,端午节又名“端五”,另外又称“端节”,“午日”、重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相传在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汩罗江自尽,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咬龙水兽吃了,因而纷纷划船下江捞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见屈原的身影了,于是人们往江中投饭团,外系五彩绳,鸡蛋等食物,让蛟龙水兽有东西吃,就不会伤害屈原了,。渐渐地就流传着在端午节这天要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了。
我们一家人围着吃粽子,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感觉好温馨!
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歌谣,眼前浮现的,是香喷喷的粽子,碧绿的艾叶,还有一只只喜气洋洋的龙舟。
又到端午节了,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我早早的起了床,捧起了一支艾叶,轻轻的放到了门前。据说,这样可以辟邪。但我觉得,它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托付罢了。
坐在桌前,剥开碧绿的棕叶,一股清香迎面扑来,是糯米的清香,是豆沙的香甜。趁热咬上一口,一种无法比喻的香糯在嘴里蔓延开来。吃到嘴里,才发现,原来,在糯米里,早就融进了棕叶的清香,可谓画龙点睛之笔。闻着艾叶的清香,让糯米在嘴里慢慢融化,这种情调,只有在端午才能体会到吧。
接着,上网,搜索关于划龙舟的视频,竟搜到了几万个,看着龙舟在水上竞赛,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感慨:“倘若屈原看到了这个情景,是否会感到十分欣慰呢?他会知道,因为他的壮举,在几千年后,他的子孙会这样怀念他吗?不,不会的。人死如灯灭,百年之后,试问有哪个人可以永存世上,不死不灭呢?”答案是:没有。没有一个人能逃脱生老病死。想到这里,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悲哀,百年时间,只是瞬间。百年之后,我也要步入坟墓了。端午啊,你竟勾起了我的无限悲哀!
但不管怎样,这是上天的安排,每个人都是这样,在岁月中慢慢衰老。与其在哀愁中等待死亡还不如坦然面对,在有生之年做出让后辈敬仰的事,即使身死,也死而无憾了。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二
今天是端午节,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我想端午节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可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我的奶奶来到大街上,四处都会传来热情的喊声。听“卖粽子啦!甜的,咸的,香喷喷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都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我的奶奶说,那是长命缕。
我的奶奶从大街上买了些艾草和蒜头,中午12点,就拿出去放在太阳下晒,说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饭菜,当然少不了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有一道菜叫黄龙出海,妈妈说:“今天是龙的纪念日,所以要烧这道菜。”电视机里,小朋友们正在做游戏,瞧他们的头上画着“王”字,身上还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三
端午节放假了,我终于可以好好躺在床上玩我的ipad了。晚上我用ipad听了一首歌曲,我觉得非常好听,歌的名字叫《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听着听着心里有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鼻子酸酸的,心里说不清楚有多难受,想流眼泪,赶紧把平板电脑关了,跑下床去抱住妈妈。
我拿着ipad跑到妈妈床上一下子抱住了妈妈,我说:“妈妈,我不想让你变老!”妈妈惊讶的问:“宝贝,你这是怎么了?”我说:“我听了这首歌,我有些难过。”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看来我的宝贝长大了,都能听懂歌词了。”我使劲的把眼泪憋回去了,然后说:“妈妈,我有个好办法,等我再长大一些,我就去把唐僧抓回来给你吃,这样你就会长生不老,永远的陪着我了。”妈妈听了,张开手臂紧紧地搂住我,开心的笑着说:“好!好!妈妈不会老,妈妈会永远陪着你。”这下子我也很开心,因为《西游记》上都记录着这个办法呢,肯定没有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四
端午节,是一个难忘的节日,更是因为我过了一个别开生面而又非常开心的“网络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一定有它迷人的传说和多彩的庆祝活动。于是,我带着满心的好奇,早早的就打开电脑,游乐于端午的喜庆和神话境地。在这里,我了解了,二千多年来中华各族人民欢庆节日的“龙舟竞渡”、“吃粽子”、“佩香囊”、“悬艾草菖蒲”、“挂钟馗像”等传统习俗。我还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良伍子胥的忌辰,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和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的。
其实,让我最挂心的,不知不觉当中推着我的思绪走的,还是想知道雅安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同学小朋友们,他们的端午节有粽子吃吗?过得快乐、幸福吗?带着这个牵挂,我再次走进网络。在网络上,我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活动场景:有的人通过电话交谈献上一份关怀,有的人悄悄为灾区小朋友送上端午节文具、励志书籍、粽子等礼物,献上心中的一份爱;有“牵手灾区同龄人——端午创意活动”,万名学生向灾区同龄人发出了“抚慰信”,在千纸鹤上写上自己对灾区同龄人的美好祝愿;废墟边上、帐篷里,有做取名叫“传递爱”的游戏的,大家齐动手,开展包爱心粽子的比赛活动……风雨后彩虹依旧灿烂,这些来自远方充满爱和希望的祝福,通过节日把全国人民与四川灾区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同欢乐、同悲伤、同坚强。“同样的节日同样的爱”,看到这些,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安了下来,开心终于战胜了忧心。
是啊,端午节寄托的是一种哀思,是对家国的眷念和对生命的关爱。“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人性之美、同胞之情,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传统美德,在这次传统节日中再次得到集中的体现和升华。我欣喜,我自豪,仁爱之心得到无限传递,宝贵精神永驻人们心间!
午节,虽然没有一家人一起去爬山、采野花、烧烤、吃农家宴的诗情画意和闲情逸致,但它却让我最难忘!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有关端午的知识我就介绍到这,怎样,大家清楚了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五
奶奶一大早就把我叫起来。让我跟她一起包粽子。奶奶边包边哼着小曲儿:“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哼完小曲后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因为奶奶年纪大了,快包不动粽子了。我还指望你包粽子给奶奶吃呢!所以你一定要学会这个手艺。”我连忙说:“好,好。”一转眼奶奶已经包了十个,而我只包了一个,奶奶包得真快呀。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中午了。远在外地的哥哥终于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大声对奶奶说:“奶奶,端午快乐!”我一听,连忙纠正说:“哥,你应该祝奶奶安康,不是祝快乐。”
“切,端午是节日,哪有节日不能祝福快乐的?”哥哥一脸不屑地说,“我是你哥,想忽悠我,可没那么容易。”
t/“哼,是不是忽悠你,你可以上网查啊!”
我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前不久刚从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帖子上说:不是所有的节日都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和端午节,只能互祝安康。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的。所以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也是个祭祀的日子。说祝福的话当然不能用“快乐”,可以用“祥和”和“安康”等字句。
“原来如此,还真是我错了。”很快,哥哥就通过手机查到了相关的帖子,她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不好意思地冲我做了个鬼脸。
刚吃完饭哥哥就问我园子在哪里,我刚跟他说完,他就立马飞奔过去。刚进菜园他就随手抓了一个黄瓜,没洗,擦擦就咬了一口。嘴里一个劲的喊着:“好吃,好吃。”临走时,他还带了一大筐园子里面的菜和水果。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六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听说,是因为楚国一个大臣屈原,他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了。人们怕他的食物被鱼吃了,纷纷把食物包起来扔到河里,后来就发展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过端午节时,外婆和奶奶也会包粽子给大家吃,她们包的都是五角形的,味道各种各样,有蛋黄的、有红豆的、还有西米的……她们把粽叶折个角,再放糯米、豆子、蛋黄等进去,然后用草绳捆起来,放入锅中煮,过几个小时,就能吃到香香的粽子了。想起吃粽子的情形,都忍不住咽口水。
在端午节那天,外婆和奶奶早上会挂艾篙,听说是用来辟邪的,而且还能保佑平安。下午,我们全家都会去看龙舟比赛。比赛现场可热闹了,远远望去,河两岸人山人海。因为龙舟赛一年只有一次,大家都很珍惜。说起龙舟比赛,那我来说一说龙舟吧,龙舟的船头是一条龙头的形状,它的身子是五颜六色的,船尾是一条龙的尾巴形状。船内可以坐几十人,划船的时候,那些人整齐地划着,船就快速前行,真像一条真龙在水里游动!多条龙舟一起向前,船上的选手拼命划水,一时间都不相上下,场面可壮观了!再加上船身五颜六色,队员们服装各异,船上摆着的锣鼓颜色鲜艳,整个河面简直花枝招展,美丽极了!
看完比赛后,大家都去吃“龙船饭”,其实也就是糯米饭了。这饭味道一般,但吃饭气氛热烈,让人难忘。
我喜欢过端午节,可以看龙舟赛,有粽子和糯米饭吃。真开心!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七
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搞得非常的热闹,虽然天气很热,但是人们的的心情却很兴奋,过节的气氛很浓。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端午节都是吃粽子和赛龙舟,而在我的`家乡会吃一种用麦饼包馅的东西,馅料多得很,有黄蟮,有肉片,有鸡蛋,有炒面……都会被裹在麦饼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饭桌上,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我开心级了!外婆还会在门前挂艾草,听说用来避邪驱蚊的,好讲究啊!
我想:过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过端午节,天天吃好吃!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八
端午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九
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端午节的儿歌吗?“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那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的所作所为,于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投江自尽了。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每逢五月初五的这天便划着小船,打捞屈原的遗体,后来发展为赛龙舟。为了不让鱼、小虾和其它动物咬坏他的遗体,最后慢慢形成了吃粽子的习惯。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人们用红、黄、白、蓝、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被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艾草、菖蒲、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时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现在,每逢端午节人们就会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端午节的习俗在我国少数民族流传广泛,如:汉族、壮族、布依、侗族、仡佬族等都过端午节的习惯。
我过端午节的时候,姥姥会给我包香喷喷的粽子。有肉馅的、花生馅的、红豆馅的等等。这些统统都是我最爱吃的。姥姥还会在门上插上艾草、菖蒲等驱赶蚊虫。现在我们国家为了保护好这个传统的节日,把它列为法定假日,就是让人们记住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十
大街上,人人都在庆贺;市场上,还有人在买粽子叶;房子里,一个个巧夺天工的粽子正在诞生……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暗暗地显示端午节来了。
今天,妈妈和奶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她们的样子拿出四片大小差不多的粽子叶,学着她们的样子把粽子叶铺在手上,再在铺好的粽子叶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几颗大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子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粽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粽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抓起一个粽子,把猛吞下去,结果被烫的脸就红了。妈妈在旁边笑我:“你的红脸蛋好可爱啊!”我听后“无语凝噎”,只得陪笑。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十一
我国传统节日比较多,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而今天就是端午节。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伤心欲绝,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居民知道屈原是个好官,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做成粽子,把划小船变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妈妈告诉我: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叶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按照妈妈的方法,把粽子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我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吊人的胃口的,使人馋诞欲滴,只要我一闻到味,我的食欲就会被挑起。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湖面上,有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群众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歌谣,眼前浮现的,是香喷喷的粽子,碧绿的艾叶,还有一只只喜气洋洋的龙舟。
又到端午节了,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我早早的起了床,捧起了一支艾叶,轻轻的放到了门前。据说,这样可以辟邪。但我觉得,它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托付罢了。
坐在桌前,剥开碧绿的棕叶,一股清香迎面扑来,是糯米的清香,是豆沙的香甜。趁热咬上一口,一种无法比喻的.香糯在嘴里蔓延开来。吃到嘴里,才发现,原来,在糯米里,早就融进了棕叶的清香,可谓画龙点睛之笔。闻着艾叶的清香,让糯米在嘴里慢慢融化,这种情调,只有在端午才能体会到吧。
接着,上网,搜索关于划龙舟的视频,竟搜到了几万个,看着龙舟在水上竞赛,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感慨:“倘若屈原看到了这个情景,是否会感到十分欣慰呢?他会知道,因为他的壮举,在几千年后,他的子孙会这样怀念他吗?不,不会的。人死如灯灭,百年之后,试问有哪个人可以永存世上,不死不灭呢?”答案是:没有。没有一个人能逃脱生老病死。想到这里,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悲哀,百年时间,只是瞬间。百年之后,我也要步入坟墓了。端午啊,你竟勾起了我的无限悲哀!
但不管怎样,这是上天的安排,每个人都是这样,在岁月中慢慢衰老。与其在哀愁中等待死亡还不如坦然面对,在有生之年做出让后辈敬仰的事,即使身死,也死而无憾了。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十二
在端午节这天,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我最喜欢的当然是赛龙舟啦!
这天,在歧江河边早已人山人海了,周围都有小商铺开着,面对这热闹挤挤的江边,我很苦恼:“我这么矮,怎么看得到啊?”还好我趁别人不注意,“唰”一声钻进了第二排。比赛就快要开始了,各个运动员都磨拳又擦掌,心情激动的不得了。
“嘭”发令枪开了,每一条船都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在一旁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咙也没有关系,我见他们的青筋若隐若现,真像自己在比赛。船上的人也非常团结,动作一样,每个船员都竭尽全力地划着,他们手上的肌肉也越来越大。在船中打鼓的人也非常努力的敲打着打鼓,“嘭嘭嘭,嘭嘭嘭”鼓声越来越大,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的心情都随着船只而改变着。
第一只领头羊出现了,是绿队,绿队的队员的脸都变成了西红柿一样红了,不用多久已经把他们甩得远远的,一马当先的他们并没有骄傲,经过了很久,红队赶上了,他们两队各不相让,让我想到了两条龙在打架的场面。究竟鹿死谁手呢?这还不知道。观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蹦出来了,这两队很难分出高低,速度忽快忽慢,变幻莫测。
激动人心的时刻要到了,红队绿队谁会夺冠呢?绿队快马加鞭,红队也不甘示弱。终于,冠军还是绿队获得。他们开心地又蹦又跳,还抱在一起了,我也为他们感到骄傲。
在这热闹的比赛中,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赛龙舟可真好玩,下一年我还要来观看。
文档为doc格式。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十三
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热闹喜庆隆重的春节,祭奠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节,吃月饼赏月的中秋节,许许多多的节日,让我们不亦乐乎,端午节便是其中之一。
像所有的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也是有传说的。听老人说,这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却遭到去职、流放。他在流放中,写下许多诗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屈原不愿看到自己国家被灭亡,所以抱石投江自尽,爱戴他的百姓听到后纷纷赶到江边,用粽叶包着米饭投到江中,让鱼龙虾蟹吃饱。鱼龙虾蟹吃饱之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一代又一代,每年的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便流传下来,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很有特色。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初一(精选14篇)篇十四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一到这天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家都要吃粽子、挂菖蒲。
同学们!你们都包过粽子吗?记得有一年,那时候的我还小,还在上学前班,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们没有上课,接着我就跟着妈妈去买包粽子要用的东西,首先要买粽叶,这粽叶呢也有讲究,要买新鲜的竹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清香。如果用干的竹叶包出的粽子,煮熟之后就没有竹叶的清香,其次呢还要买白糯米和线,把买的白糯米用水浸泡,一直把米泡了大起来,就可以包了。
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刚开始包非常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在卷时要尽量地紧,否则煮时就会漏米。”
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接着放入糯米,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接着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裹紧。最后用绳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非常“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的时候,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非常美观,但是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这时候,要煮粽子了,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放上水开始煮了,没过一会儿,屋里顿时都弥漫着竹叶和粽子的香气。这时我和爷爷来到锅边,我问妈妈:“妈妈,这粽子熟了吗?”妈妈说:“再给它熟一会儿吧!过一会儿熟了我叫你,你先到客厅玩着。”我说:“好!”
粽子熟了!可以吃粽子咯!我忙的跑到厨房,哇!真香!好多的粽子,我挑了一个,真心叫妈妈帮我剥开,那时我就像一只“小馋猫”。妈妈剥好递给了我,接着,我拿了一个给奶奶,拿了一个给爷爷,还拿了一个给爸爸,全家人围在桌子边吃着粽子,非常的开心。
吃粽子、挂菖蒲这两样传统的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