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

时间:2024-12-24 作者:翰墨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接下来是一些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起到一些启示。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一

地理学生研学活动是一种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参观实地调查和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参与了一次地理学生研学活动,深感这种形式的学习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有着极大的裨益。以下是我参与地理学生研学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参与地理学生研学活动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平时在课堂上学习地理时,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往往让人难以理解。而通过实地考察,我亲身感受到地理学中的各种现象,比如地貌、气候、生态等,使我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这种通过实践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让我在地理学科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第二段:增加了地理实践能力。

参与地理学生研学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技巧,还锻炼了我的地理实践能力。在调查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采样,如何准确收集和记录数据。同时,我还学会了利用地图、卫星影像等工具进行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通过实践,我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实践和参与其中,才能够真正掌握地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段: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

地理学生研学活动通常需要小组合作完成,这要求我们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协调各自的工作,确保整个研究团队的顺利进行。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与队友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共同克服困难。这不仅在地理学科学习中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拓宽了地理学科视野。

通过地理学生研学活动,我深刻意识到地理学科的广度和深度。平时在课堂上学习时,我们只是面对书本和教师的讲述,很难真正了解地理学科的全貌。而参加研学活动,我们能够亲自实地考察,近距离观察地理现象,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拓宽了自己对地理的视野,了解了更多新的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增强了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第五段: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生研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地考察和研究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来解决。通过参与这次研学活动,我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如何进行推理和判断。这些都是我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技能,而地理学生研学活动则为我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总结:

通过这次地理学生研学活动,我对地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实地调查和实践,我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地理实践能力、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拓宽了地理学科视野,并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研学活动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相信,通过更多这样的实践活动,我将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二

(1)掌握野外实习观察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地区常见的地质地貌、岩石解理等特征。

(2)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堰塞湖、崩塌等地质现象的分析。

(3)通过实习,培养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理现象的能力,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意识。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23公里处的秦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

1.整体地貌:翠华山与太华山系,在构造上属于北秦岭复背斜构造带,始出于震旦纪。

早期,基本上形成于下古生代中期,东西紧密的线状构造伴随着强烈的断裂和岩浆侵入,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发生了撕裂和断块及隆升。由于南北两侧断裂下陷,中间因受挤压而形成北仰南倾的褶皱断块之山——翠华山山体的岩性为太古片麻岩与花岗岩,其高峰峻岭均由古老的变质岩系和后期岩浆组成,坚硬而抗蚀力强。经长期雨水剥蚀侵袭,河谷多呈v字型,整个地貌特征为:峻岭高山、叠障挺拔,陡崖峭壁、峰脊波状起伏,河谷狭窄,水流湍急。

2.山崩地质景观。

(1)翠华山山崩景观概况:甘湫池和水湫池旁,崩积物的总量可达3亿立方。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处向下,堆积成巨大的崩积体。有一块巨砾的'长、宽、高分别达60米、40米、30米。山崩时,巨大的砾石在崩落过程中,有时会沿节理断开。风洞下面的玄关,是两块高30余米的巨砾之间的一道狭缝,缝宽仅数米。这也可能是巨砾断开所形成的狭窄通道。翠华山山崩形成的各种特殊地貌在中国十分罕见,因而被地学工作者誉为:“山崩天然博物馆”。

山崩地质景观。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三

地理学科教育的特点包括客观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等。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地理学科学生评价的范文,欢迎阅读!

学有体会,教有所得,我认为教学不总结就不能升华为理论。写好总结为的是把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提高到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水平,使自己的能力提升一个更高的境界。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深深地感悟出一个道理:要让同学们学好地理,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语言,是学好地理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读图基础,没有较高的综合辨别能力就无法学好地理。

一、看图,以图释文,图文并茂。

图像系统的增加和文字系统的精减是人教版新教材相对老教材的一个重要变化,这种变化更符合中学地理学科体系。课本每幅图像都是紧密配合课文而精心绘制的,但每幅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和方法往往不一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怕麻烦,不愿看图,甚至放弃看图,只是死记课文的文字。这样学起来既辛苦,效果又不理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即是运用有关的地图解释课文内容。其次是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图像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反复看,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组合观察和多幅地图迭置阅读,由点到面,由简到繁,达到整体性看图。最后让学生不依课文独立地运用地图描述地理现象。例如:《聚落与居民》一章中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状况的内容,如果只读课文,使学生有“空中楼阁”之感,不易理解,更难以掌握空间分布;运用课本中的“世界地形图”、“世界降水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图像,分别从地形、降水、气温三方面分析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更突出重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密切配合课文,指导学生一一阅读这几幅图像分组讨论,做到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知识。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直观,收到化难为易的功效;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图像;从而使学生能初步具有从图上独立汲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析图,以图提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观察地图,获得图上信息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进行析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取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图进行剖析,先是单要素、分部门、小地区的分析;再是把这些要素、部门联系起来,进行多要素、多部门的综合,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然后我围绕图像向学生提出适量的问题。例如:讲到“世界气温的分布时”要求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提出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极地逐渐降低的规律,接着设疑,等温线为什么不跟纬线一致?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的曲折较多?启发学生进一步读图,分析海陆分布及地势高低对气温的影响。南半球海洋宽广,等温线受纬度影响较大,受陆地和地势高低影响较小,故平直;北半球海陆交错分布的影响大,故曲折。以图设疑,把形象、生动的图与思考题紧密结合起来,变“索理于文”为“索理于图”,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推进更广阔、更高级的创造性思维层次。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等能力。

三、填图,以图训练,巩固知识。

填图是地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是看图、析图的归宿,也是巩固看图和析图知识的重要手段。由于课本中有很多分散的、零星的知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利用地图把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编成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例如: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我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如果有两艘油轮由波斯湾出发到日本和西雅图,它们应怎样走?沿途经过哪些海洋和大洲?这样,使学生在积极、兴奋、愉快的填图练习中获得知识。既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善于读图的能力。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填充图册、读图练习将地理知识巧妙地融之图中,使知识与插图恰当结合,起到以图记文,以文析图,图文并茂的作用,从而取得教与学,知与能的和谐统一。

经过一个学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之后,了解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之前还没有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还以为自然地理知识单纯的讲地理知识,因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会觉得这会是门枯燥的课程。

其实不以为然,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通常会穿插许多的相关知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特别是做了地理这个网络小组的组员之后,因为平时偶尔整理下交流论坛,逛多了这个网站的论坛之后,对这门课的有了明显的知识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来的资料,可是十分珍贵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说是件好事。

学期快结束了,回想起来,我这个学期到底学了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

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区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也是区域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古地理学是研究和重建地质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现象的学科。历史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近一万年来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学,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有人认为它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部门性的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础上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成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动态及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它们的形成与某些自然科学有关,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的其他科学的边缘学科。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大气科学的边缘学科。

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变化与时程分配,以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水文学的边缘学科。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边缘学科。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植物学的边缘学科。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动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动物学的边缘学科。以独特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冰川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冻土学是研究冻土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化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化学的边缘学科。医学地理学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医疗保健机构和设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学科。它既是地理学与医学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此外,还有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荒漠学、河流学、沼泽学等分支学科。现代自然地理学不断加强定量分析、生态化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开始进行地理预测研究,并将更加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同时,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研究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说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这一丁点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不管是学习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明显的增大很多,对于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来说也是会广纳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运用。

经过一个学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之后,了解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之前还没有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还以为自然地理知识单纯的讲地理知识,因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会觉得这会是门枯燥的课程。

其实不以为然,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通常会穿插许多的相关知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特别是做了地理这个网络小组的组员之后,因为平时偶尔整理下交流论坛,逛多了这个网站的论坛之后,对这门课的有了明显的知识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来的资料,可是十分珍贵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说是件好事。

学期快结束了,回想起来,我这个学期到底学了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区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也是区域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古地理学是研究和重建地质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现象的学科。历史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近一万年来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学,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有人认为它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部门性的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础上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成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动态及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它们的形成与某些自然科学有关,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的其他科学的边缘学科。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大气科学的边缘学科。

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变化与时程分配,以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水文学的边缘学科。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边缘学科。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植物学的边缘学科。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动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动物学的边缘学科。以独特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冰川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

冻土学是研究冻土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化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化学的边缘学科。医学地理学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医疗保健机构和设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学科。它既是地理学与医学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此外,还有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荒漠学、河流学、沼泽学等分支学科。现代自然地理学不断加强定量分析、生态化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开始进行地理预测研究,并将更加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同时,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研究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说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这一丁点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不管是学习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明显的增大很多,对于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来说也是会广纳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运用。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四

一、更新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在高考文综试卷里,地理是最难得一门,它跟历史、政治的学习方法迥异,出题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读图题,作图题,还有简答题。从适应高考角度讲,地理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本身就比较复杂。另外,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联系十分紧密,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就很难适应高中地理学习,而整个中国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教育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更薄弱,有的找非专业的老师带课,有的甚至就不开地理课,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认为,这是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计划补习初中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看地图,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动手写(或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好比做数学题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样;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点,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地理问题,所以平时要勤动手写,要学习课本语言和老师的地理语言;地理试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总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下面我展开讲一些地理试题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学们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

三、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总之,不要自作聪明地偷懒,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大打折扣,这样结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对平时的练习题有所取舍,不要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难的试题,对同学们“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资料编写的很厚,内容总结的很多,其实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似给人“很专业”的印象,其实是为了增加页数,编书人和书商的利润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试题是把课本中的某一句话拿出来考学生,高考绝对不会这样考!课本中某的一句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单独摘出来就不一定正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试题材料信息严重不足,根本与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不一致,把学生当成博物学家来考!本人经常遇到一些错题,它们在很多教辅资料中到处“游荡”,毒害着我们学生。

4.很多题目中的图、表制作十分粗劣,根本经不起科学考究。

5.有些教辅资料为了充实内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题目拿来让高一的学生做,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使本来就困难的地理学习和教学雪上加霜。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五

在当下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1.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六

地理学生研学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际价值。在这次地理学生研学活动中,我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我深刻理解到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首先,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地理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学校的教室里,我们只能看到图片和文字对地理现象的描述,而且很难真正理解和感受它们。而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亲眼看到地理现象的真实情况,比如地貌变化、气候特点和生态系统等,使我们对地理现象有了更准确的认知。例如,我们在活动中参观了一个火山口,亲身感受到了火山喷发的威力和火山地貌的特点,令人难以忘怀。

其次,实践操作让我巩固了地理知识。在活动中,我们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各种仪器和工具,比如测量仪器、气象仪器和地图制作工具等。这样一方面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亲自操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地理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同时,实践操作也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

再次,团队合作让我意识到地理学的综合性。在研学活动中,我们被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各种任务和实验。这要求我们互相合作,共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分工合作和协调衔接。同时,团队合作还让我意识到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

最后,地理学生研学活动让我深刻理解到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地理学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应用于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和能力。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了地理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天气预报和灾害防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我们应该学好地理知识,用它来解决和改善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总之,地理学生研学活动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让我们对地理学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入。这次活动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我深刻理解到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我相信,通过这次研学活动的经历,我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将更加深厚,我也会更加努力学习地理知识,为将来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七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4.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八

1.回归地理课本查漏补缺。

高考前地理复习过程中,学生应以课本知识为主,实践为辅。重温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在这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应以宏观为主,注意知识体系的特点,尤其是历年地理高考高频考点,如大气加热的过程、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地质过程、河流、等高线、区域特征等。

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将地理知识“内化”,按照自己的思路梳理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复习错题,查漏补缺,实现知识升华和能力提升。在这个阶段,重读过去做过的各种习题和试卷,是地理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认真研究过去做错的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补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式两份的地理模拟考试卷全部研究一遍,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考卷。

2.关注社会热点。

回顾历年地理高考题,不难发现,高考题从不回避社会热点,往往在热点背景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复习的最后阶段,建议同学们对近年来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和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梳理,找出这些热点的地理背景,找出这些热点中可以检验的因素,并逐一分解。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九

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应体现如下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还必须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标准解读,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地理学科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2、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基本的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的能力;3、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对地理事物作出综合性评价的能力;4、对学习成果能够合理、恰当、准确地表达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5、从生活实践中获取学习资源并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下面谈一下平时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

1、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竭力把握好“教”与“学”、“导”与“讲”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一是精心设计问题,做到少而精,让学生最大可能的接触原始资料,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交流空间。如在《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中,只设置如下五个问题:读图用语言描述并简单评价新疆的地理位置;简明概括新疆的主要自然特征;新疆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新疆的绿洲农业特色是什么;西气东输工程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如何做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在两节课时间让学生阅读新疆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自然景观土、人口和城市分布图、绿洲农业系列图片、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图、文字材料进行了较深入的挖掘学习,并能够主动思考,再经过讨论交流和教师的简要评价总结,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内容。二是利用各种手段扩大课程教学资源,力求课堂教学趋于直观生动,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新教材在文本资料及相关补充性的内容较少,若照本宣科,极易造成课堂内容空洞,学习气氛枯燥乏味,课堂效果不佳。如能充分利用远程设施及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土地资源》一课时,利用课件将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布图及中国人口分布图相结合,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我国的土地政策等内容与之一一对应,学生很快根据观察、思考结果得出了结论。

2、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一是把握好的地理学科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各地理要素出发,充分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养成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如在讲授台湾的物产及分布时,先引导学生思考作物生长的条件,接着回忆台湾的地形特征和降水量特征,归纳出台湾地形以山脉、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由东向西倾斜,属于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后总结物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后面几节课文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能够结合自然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较为恰当能够的结论。二是提倡教路导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留意老师的教学思路和学习过程。八年级地理各章节归类清楚,编排体系较为一致,如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对以后章节的学习能起到引路作用。如我在教学完《香港和澳门》一节后,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出本单元的基本学习思路:了解地理位置(识记、描述,并进行简要评价)——概括区域特征(自然、人文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利用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完成学习笔记。三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的兴趣和习惯。在学习中摸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在教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我利用课堂教学实录光盘,只在课前向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总结成学习提纲;细心观察老师和同学的学习过程,了解运用了哪些资料,采取了什么学习方法;认真记写学习笔记。结果,实际效果比预想的要好得多。

《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十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真正最好的。

财富是一种寄存,钱再多,你也不能带到棺材里去;

情爱是一种寄存,人之亡之,情之焉附?

权位是一种寄存,无论你怎样叱咤风云,却不能逃出最终的交替;

即使是生命本身,也不过是寄存于这个星球上的匆匆过客。而这个星球,本身充其量也就是造物主为人类建造的一间小驿站。

完整的`人生应有“三感”,使命感,失落感,危机感。

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但他们还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正确的判断力,有决心,敢于创新,勤奋工作。

做人的唯一指南就是自己的良心,回首往事。惟一使人感到蔚籍的是自己行为的正直与诚实,生活中要是没有这种慰籍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人常为自己的破灭与筹算的错误而自嘲;然而这种慰籍,无论命运对你任何,你总能以坚定的步伐前进,而且充满荣誉感。

不可压倒一切,但也你能被一切压倒。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十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一、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__年__月__日至20__年__月__日。

三、实习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四、实习工具。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四、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__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当今的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__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十二

高考地理重点复习要应化繁为简,重点要学透,难点要学清,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应大胆删去。强化学科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学科备考方法,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围绕一个中心,狠抓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

地理主干知识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二是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三是措施和意义类。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1.回归地理课本查漏补缺。

高考前地理复习过程中,学生应以课本知识为主,实践为辅。重温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在这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应以宏观为主,注意知识体系的特点,尤其是历年地理高考高频考点,如大气加热的过程、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地质过程、河流、等高线、区域特征等。

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将地理知识“内化”,按照自己的思路梳理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复习错题,查漏补缺,实现知识升华和能力提升。在这个阶段,重读过去做过的各种习题和试卷,是地理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认真研究过去做错的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补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式两份的地理模拟考试卷全部研究一遍,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考卷。

2.关注社会热点。

回顾历年地理高考题,不难发现,高考题从不回避社会热点,往往在热点背景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复习的最后阶段,建议同学们对近年来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和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梳理,找出这些热点的地理背景,找出这些热点中可以检验的因素,并逐一分解。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十三

一、实习目的:

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二、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第十八周。

20__年6月15日,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了解本次实习是主要任务注意事项;。

20__年6月20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

20__年6月22日—20__年6月24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成果。

3.1猫儿山简介。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离桂林市区81公里路程。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因山顶峰酷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猫儿山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铁杉,水源涵养林。1976年秋,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1.7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整个保护区地势呈葫芦形,中部高,四周低,向东南倾斜。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为山间盆地,其余均是山峦连绵的峰丛地带。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是漓江、资江、浔江三条江的发源地,连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发源于此的河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

实习内容:

从山脚往山上观察,发现猫儿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盖,山顶处,可观察到覆盖的植物比较低矮。沿途经过乌龟江,水清澈见底,无明显的污染,表明水质较好,河床中发育鹅卵石,并可见明显的阶地。途中,可见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交错生长,蝴蝶等昆虫易见。沿途裸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并发育有落水洞。

从山脚至山上海拔约500m处,由于人工竹林的覆盖以及高差不足,难以观察到植被的分布规律。但,可观察到,山腰以下的植被以阔叶林和竹林为主,山顶部分植物较为低矮,由此可见猫儿山的植物分布基本符合垂直分布规律。

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植被生长茂盛,土壤矿物分解较彻底,成土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和旺盛的生物富集过程。主要土壤类型为红、黄壤系列土壤。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土壤质地多砂壤土至粘土,土壤剖面层次发育明显,盐基和粘粒的淋溶迁移和淀积作用强烈,表土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根据实地观察,有机土的厚度约为10—20cm,发育较好。

3.12:下午两点左右,步行至十里峡谷处。

该处景色宜人,河床中巨大的石块随处可见,流水澄澈,潭中水由于含沙量小,泥沙颗粒小,浮游生物少,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分外迷人的青蓝色。该处的岩石岩性为花岗岩。然而,该处植被也是以人工竹林为主,原始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

3.2会仙岩溶湿地简介。

湿地,指的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会仙湿地位于会仙镇睦洞、四益、新民、文全村委,四塘乡大湾村委和雁山区竹园村委,地跨东经110°08′38″-110°16′57″,北纬25°05′08″-25°08′34″。湿地范围涉及2县(区)3乡镇6村委47个自然村约2.2万人,总面积约78km2。唐朝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开凿的古桂柳运河(相思埭)由湿地中心穿过,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使漓江与洛清江相连接。会仙湿地地貌是喀斯特峰林平原,地势平坦,石灰岩孤峰林立,海拔小于500m。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太阳强热幅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35.8mm,年平均蒸发量1569.7mm。湿地内的植物主要有:樟树、枫香、苦楝、乌桕、松树,黄荆、柃木、水杨柳、十大功劳、芦苇、三角苇、黄茅草、野苦草、五节芒、野牡丹、蓝丝草、马尾草和厥类。主要动物有:鲤鱼、草鱼、塘角鱼、斑鱼、鲢鱼、黄鳝、白鳝、鲢拐鱼、鲫鱼、龙虾、鳅鱼、福寿螺、燕子、灯鸟,白鹭等。前往湿地的途中,发现湿地附近的水稻田边各种农药瓶随处可见。沿途观察会仙岩溶湿地的水质,发现水质一般,并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外来物种水葫芦、小龙虾及福寿螺,因为缺少天敌,大量的繁殖,对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物种失去生存空间而从该地区消失。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对湿地蚕食围垦、开荒造田、围湖造塘,挤占河道,使原有湿地不断受到破坏,水面逐渐萎缩,地面逐渐疏干,沼泽和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据了解会仙湿地中,分水塘、睦洞湖的水体属轻度污染,狮子岩一带属中度污染,运河新桥一带属重污染,灌塘南处属严重污染。由于向会仙湿地倾倒生活垃圾或者农田中未被庄稼吸收利用的化肥残留,使部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中,特别是静止水域,大量滋生以水葫芦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坏湿地景观,更严重的是逐渐将水域淤塞,甚至退化成陆地。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水量减少,加上近年开荒造田、围湖造塘行为的增多,会仙湿地的面积已从25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6平方公里。,但湿地却仍在以每年800至1000亩的速度“缩水”。捕鱼现象十分严重:湖面上随处可见小块白色泡沫塑料,小船经过它们的身边也没能改变它们的位置。一小块白色泡沫塑料的下面就有一只地笼,一般直径在一尺五(0.5米)左右、高约7寸(0.23米),里面投放饵料,几乎所有误入地笼的鱼虾都逃不掉。在整个观察过程中,竟然没有发现一只飞鸟,这也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以前有大片看不到边的芦苇,现在全都不见了,充斥视线的,是人工开挖的鱼塘和荒草地。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十四

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

地理主干知识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二是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三是措施和意义类。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十五

一实习目的:

(1)掌握野外实习观察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地区常见的地质地貌、岩石解理等特征。

(2)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堰塞湖、崩塌等地质现象的分析。

(3)通过实习,培养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理现象的能力,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习地点: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

三实习地区简介: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23公里处的秦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

四实习内容。

1.

整体地貌:翠华山与太华山系,在构造上属于北秦岭复背斜构造带,始出于震旦纪。

早期,基本上形成于下古生代中期,东西紧密的线状构造伴随着强烈的断裂和岩浆侵入,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发生了撕裂和断块及隆升。由于南北两侧断裂下陷,中间因受挤压而形成北仰南倾的褶皱断块之山——翠华山山体的岩性为太古片麻岩与花岗岩,其高峰峻岭均由古老的变质岩系和后期岩浆组成,坚硬而抗蚀力强。经长期雨水剥蚀侵袭,河谷多呈v字型,整个地貌特征为:峻岭高山、叠障挺拔,陡崖峭壁、峰脊波状起伏,河谷狭窄,水流湍急。

2.山崩地质景观。

(1)翠华山山崩景观概况:甘湫池和水湫池旁,崩积物的总量可达3亿立方。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处向下,堆积成巨大的崩积体。有一块巨砾的长、宽、高分别达60米、40米、30米。山崩时,巨大的砾石在崩落过程中,有时会沿节理断开。风洞下面的玄关,是两块高30余米的巨砾之间的一道狭缝,缝宽仅数米。这也可能是巨砾断开所形成的狭窄通道。翠华山山崩形成的各种特殊地貌在中国十分罕见,因而被地学工作者誉为:“山崩天然博物馆”。

山崩地质景观。

(2)成因:崩塌体受地震力脱离开母岩时,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基本运动方式有自由落体、跳跃、滚动和滑动4种。翠华山山体岩崩运动以滑崩为主。潜在崩塌体在孕育发展过程中,受岩性、构造、地貌、风化等诸因控制,当受到强大地震力作用时,潜在崩塌体顺着结构面,在重力作用下以向河谷方向快速滑崩。崩塌体在崩塌壁前整体沉陷,形成约20m宽的陷落带,堆积有坠落岩块。潜在崩塌体向河谷运动的过程中,受河谷地形制约,大约分为两个整体运动:一是十八盘堵河的岩崩体,因河谷狭窄,崩积物水平运动距离较小,大部分物质填充在河谷里,形成200m高坝堆积;二是环湖西岸山崩堆积体,河谷较宽,沿倾向河谷结构面滑崩,潜在崩塌体各部位因滑移速度不同,形成不规则次一级滑崩阶梯状或台块状地形。由于崩塌体沿着倾钭结构面作近似弧形运动,故滑崩阶地面或台块面多倾向崩塌壁,并有多级破裂面,这些现象都是滑崩体运动遣留的证据。潜在崩塌体受断裂与节理影响,岩体破碎,当受到强大地震力作用,顺着结构面运动时,由于崩塌体内各岩石块体运动的差异性,造成块体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和撞击,使岩块进一步破碎,故崩积物块石大小混杂,没有分选,棱角明显,孔隙大,基本无细颗粒物质填充。因堆积块石大小不一,往往受较大完整块石支撑或巨大块石震裂,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岩崩洞穴。山体在岩崩运动过程中,地表面的岩块受地形高差影响,势能很大,快速向下冲击力较大,因下垫地面起伏不平,受反弹力作用,地表面岩块震动发生弹性破裂,有的顺节理面破裂,有的犹如刀劈断裂,有的发生震动破裂,形成各种形态的山崩裂石,随处可见,岩面震动裂缝交错如画,构成了山崩地貌奇异的景观。

3.奇洞——冰洞与风洞。

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米,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形成原因:冰洞位于崩塌地貌中间的一个盆地状地形内,四周高中间低,并且四周有巨厚岩石环绕,阳光终年不能直射盆地内部,洞内地势低陷,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风洞内部狭窄,常年不见阳光,气温低气压高于洞外气压,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所以有凉风袭来的感觉。

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指南(热门16篇)篇十六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三节分别是《人口》和《民族》,这是关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掌握效果良好。

在课堂中,我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学习人口的特征和计划生育政策,采用了很多的生活实例让他们去感受我国人口国情,学习民族文化,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极为浓厚。

在难点处理上,人口和民族的分布,充分结合地图和图片,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本部分内容教学上,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和增强的地方,比如,没有是合适的时机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去了解当地的人口情况,应该设计一个辩论赛或者课外小调研,让学生用更加辨证为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家乡的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一点没有在课堂中做到。

相关范文推荐

    物业顾问的年终述职报告(优秀13篇)

    结束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写一份满意的述职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与总结。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述职报告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借鉴吧。我于20xx年9月18日成为x

    机电系求职信范文(14篇)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结构、表达和逻辑,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范文四:关于人生的范文,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尊敬的领导: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

    办公室职员的工作总结技巧(通用15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和启示。

    行政人员的社区个人月工作总结(实用17篇)

    社区工作总结是对在社区工作过程中所取得成绩和经验教训的归纳和总结。社区工作总结范文如下,希望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和指导。20___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学校

    大学生军训注意事项(汇总16篇)

    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典型或典范作用的样本或样式。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经过精心筛选,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大学新生参加军训首先要调节好自

    中班秋学期班务工作计划(汇总18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对过去学期工作的总结和对新学期的规划,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会宣传部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实用16篇)

    学生会工作计划可以帮助学生会成员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随着20xx年,宣传部与记者团(原外语学院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优质24篇)

    范文范本的使用需要学生们在借鉴的同时,注重自己的创新和个性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教育工作者的招生工作计划大全(20篇)

    范本是我们写作必备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运用优秀的写作技巧。往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范文范本的精选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为巩固我县“普及高中阶段

    医生和护士的安全生产心得体会(实用17篇)

    经验和教训都蕴含在我们的日常行动之中,总结是将这些经验和教训提炼成有价值的智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护士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从